首页范文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十篇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十篇

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8:43

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功利性;幼儿艺术教育;独立人格;艺术修养;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7-0078-02

长久以来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提得最多的字眼,但在现实中作为素质教育对立面的应试教育却根深蒂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谈的是素质教育,行的却还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学校间竞争的还是分数和升学率,高考的指挥棒没有丢,广大学生就只好“随棒起舞了”了。

如果说高中生要参加高考,“功利”一点是从现实的角度考虑的话,那么远离高考的幼儿艺术教育应该能够幸免了吧!事实却并非如此。现在各种各样的针对幼儿的艺术兴趣班林林种种,一派热闹景象,从供求的关系上看的确可以反映出艺术教育市场的火爆,和人们对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视,但这种重视的背后带有极大的功利性,它表现在:(1)培养目标的功利性。家长送小孩学习艺术一为跟风,满足大人的虚荣心,二是为了能有个特长,参加比赛拿个奖,为进一个好的幼儿园或好的小学攒够资本。(2)培养方式的功利性。既然家长有这方面的需求,艺术班当然就会投其所好,用套路化、程序化的训练方式教孩子一些见效快见效明显的技巧和获奖的手段,孩子在上兴趣班之后,往往都能表现一下他们的“艺术”才能,能画几笔,弹几下,但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的是技术,谈不上素质的提高。(3)缺少和其他年龄阶段艺术培养的衔接,似乎艺术教育在幼儿阶段是重要的,到了小学、初中阶段成了点缀,到了高中时就成了累赘了。这样的艺术教育就是功利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艺术教育的这种功利性不是个别现象,而且现在呈愈演愈烈之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忧虑。如果不改变这种境况,对我们的孩子将会造成巨大的伤害,表现在:

一、影响孩子的独立人格

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应以孩子为主体,老师和父母应该充分地尊重孩子的天性,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相关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家长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应该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然而许多家长却用传统的观念把孩子变成附庸,以为孩子好的借口粗暴地干涉孩子的主体性,破坏孩子的天性,把孩子当作实现父母愿望的工具和向别人炫耀的资本,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都强加在孩子的头上,希望在孩子身上弥补自己的遗憾。老师则给孩子统一的教程和教学方式,使孩子失去了主动选择的权利和独立自主的空间,在教育中老师不是平等地看待学生,对学生以呵斥、责怪为主。在教学内容上偏重智力开发而忽视他们的情感、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典型的拔苗助长。在教育中孩子沦为边缘,老师成了主体。学生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没有质疑的权利,成了被任意摆弄的木偶。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方式和标准也是有问题的。艺术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教师却把“美”标准化、套路化。在具体的作业中,一旦学生偏离了这种要求,老师就会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纠正过来,否则就会给孩子一个比较差的评价。这种评价自然会影响到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孩子学得不好,自己脸上无光,就会认为是孩子能力不强或态度不认真的原因,动辄以“怎么这么差”,“别的小孩做的比你好”,这样负面的评价,得到的当然是负面的结果。必然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他们会认为是为父母而学,为老师和学校而学,干的是自己不喜欢干的事情,得过且过,一切让其他人安排,这样消极的想法对孩子的身心发育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

二、无法真正提高孩子的修养

在中国古代习惯以“琴棋书画”水平的高低作为一个人修养的衡量标准,于是中国的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全才,认为如果音乐、舞蹈、绘画等什么都会点,就是素质全面发展了,艺术修养就提高了。科学求真,偏重理性,艺术求美,偏重感性,艺术修养的提高当然是感性认识的提高,所以说艺术修养不光是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审美的体验、内在感受、感悟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幼儿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在培养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发展孩子的个性,健全孩子的人格。从这个角度看小孩的艺术活动,应该在玩和游戏中进行。但功利教育,却把“玩”当成了“任务”,以参加竞赛为目标,以传授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手段,学生得到的充其量是技术的提高。许多孩子钢琴,小提琴过了9级,10级,却对自己的专业极度憎恨。很多小朋友很早就能够“正规”的画素描色彩,却毫无美感可言。孩子练琴、学画成了枯燥的技巧训练,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折磨,谈何提高学生的修养。

三、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的世界是充满幻想的,不同于成人世界的现实性和功利性,他们的艺术活动就是对自己世界的描述。所以说我们不能把他们拉到成人的世界中来,那样他们会失去童趣,也会失去作为一个孩子的魅力。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他们的个性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育中应该保持孩子身上的“差异”,不要搞人为的“整齐划一”,否则就会失去孩子的创造力。经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八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只有百分之二十取决于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人格的培养,只有获得健全的人格,孩子才能独立的思考问题,创造的潜力才能全面的被挖掘出来。正如爱因斯坦说“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创造力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创造力只能培养不能教,这就要求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功利性教育视超越常规为异端,否定、抹杀孩子的个性,只注意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没有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把他们的创造力扼杀在摇篮里。功能性教育走到了素质教育的反面,把孩子的创造力挤压在重复和模仿的狭窄空间里,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阻碍作用。

儿童处于身心发育的最初阶段,对他们的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刚刚踏出第一步,应该远离功利,遵循科学的方法,不违背儿童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家长和老师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通过对孩子有目的有计划的音乐、美术、文学的教育,给他们艺术的熏陶。当然给孩子自由并不是放任自流,一定要设计好相关的教学方案,帮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建立起以艺术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其人格完善,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重要作用;提升策略

一、作用

(一)提升审美

对于幼儿来说,周围的环境是陌生的,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对于周围的事物以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各种事情进行相应的判断,是孩子们感受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审美能力,提高孩子们对于美好事物进行赞美与欣赏的能力,能够让孩子们快速融入生活的环境中,也有利于孩子吸收各个方面的知识[1]。而艺术教育就是提升审美的一个最为有效的途径,通过向幼儿介绍艺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引导幼儿来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美术、音乐、体育等多维度的启发,让孩子们感受到色彩之美、旋律之美以及运动之美。

(二)丰富想象力

人们通常都认为所有的孩子想象力都非常丰富,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性格以及成长环境等原因,有的孩子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当外部给予孩子强大压力的时候,孩子往往会产生自闭的消极情绪,对于周边的事物无法展开联想,比如说在幼儿艺术教育第七章“绘画”一节课程中,主要锻炼的就是儿童对于图形以及色彩的感知能力,教师给每个小朋友分发一套蜡笔以及涂鸦纸,让孩子们进行自由绘画。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都乐在其中,在纸上画出各种线条,并将所有色彩统统使用一遍,而个别的孩子则展现出了焦虑的情绪,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只能模仿周围小朋友的图画进行绘画的创作。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利用艺术教育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克服紧张害怕的情绪,让孩子们可以自由展开想象。

(三)培养自信心

目前,幼儿教育市场非常的混乱,社会上充斥着大量的幼儿培训班,以幼儿英语以及脑部培训为主。这些培训班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孩子的某些能力,但是课程的设置往往比较难,加上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快人一步,如果孩子对于培训班的知识了解的不好,家长往往会呵斥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自信心被消磨殆尽,内心变得十分脆弱且敏感,从长远上看,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2]。而对幼儿进行艺术的教育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艺术的特点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无论孩子们的绘画以及唱歌跳舞等才艺是好是坏,家长以及老师都可以进行充分的鼓励,孩子们在鼓励的环境中成长,慢慢就养成了强大的自信心。

二、现状

由上文可以看出,在幼儿阶段进行艺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儿童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儿童艺术教育的实际的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过于重视结果

在艺术教育众多的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过于重视结果的问题。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是由幼儿园与家长两个方面错误的价值观所导致的[3]。一方面幼儿园为了提升自己在业界的知名度,达到扩大招生的目的,常常会举办一些艺术小晚会,展示幼儿们在幼儿园中所学到的一些成果,比如说集体舞蹈、小合唱以及绘画展览等,举办这些小活动的出发点是培养孩子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但是在实际上却成了幼儿园招生的一种手段,在举办活动的时候,常常按照成人的审美标准来评判孩子们艺术创作的好坏,比如说歌曲唱得越来越合拍,圆形画得越来越圆,舞蹈的动作越来越统一。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往往采用“突击训练”的方式,通过机械化的训练来达到目的,这就违背了艺术教育“提升审美”这一基本原则,在反复的训练中,孩子们渐渐失去了对艺术的热爱。另一方面就是家长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在朋友以及亲戚面前,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没有事先询问的基础上就让孩子表演才艺,如果孩子不肯表演,家长就会生气,认为孩子“不听话”。久而久之在孩子与家长之间就出现了隔阂,不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二)忽视潜能开发

孩子们在艺术上都有好的潜能,如何将这些潜能开发出来就成了艺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对于艺术的感知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而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往往借鉴学校的教学模式,通过统一化的管理,让按照规定的套路来进行艺术的教育工作,往往只注重技法上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孩子的自主创作能力[4]。认为“只要孩子们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就相当于一门艺术”,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观点。这里还是以幼儿艺术教育第七章“绘画”作为例子,本章内容的主旨是培养孩子们的绘画能力,通过对于线条以及颜色的认识来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创作欲望。而有的教师想当然地将幼儿的绘画训练与成人的美术训练画上了等号,只注重技法的传授,比如说曲线的画法、三原色的搭配规则、透视现象的运用。对于这些深奥的知识,孩子们很难掌握,同时大量的机械性模仿也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三)观念落后

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艺术教育的观念比较陈旧,有一些幼儿园在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还抱有过去的思想,认为艺术教育的重点在于技巧,片面地认为孩子们年纪小,理解不了深奥的艺术原理,从而只注重艺术的“形”,而放弃了对于艺术核心精神的教育。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学一些儿歌,跳几支集体舞,再画上几幅画,就认为以及完成了对于艺术的教学,将艺术的教育单纯地看作是一种“游戏”[5]。这里以《学前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一书作为例子,这本书以单元的形式介绍了幼儿阶段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教学情况,第一章与第二章分别介绍的就是儿童艺术的概论以及儿童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论。这两个章节的内容比较抽象,而且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标准。有的幼儿园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将这些内容忽略掉,进行大幅度的压缩以及删减,甚至整段去除掉,从第三章“唱歌”开始教起。孩子们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有关唱歌的各种活动以及游戏,这让大多数孩子认为唱歌仅仅是一种新颖的游戏,而不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但是这种错误的观念一旦植入孩子们的心中,对于日后孩子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就会造成非常大的阻碍,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种方法。

三、提升措施

(一)明确个体差异

由于幼儿脑部的发育还不成熟,无论是身体的协调能力,还是与他人的沟通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在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这里尤为要注意的就是根据孩子们个体的差异进行不同的艺术教育。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不同,天赋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做出的反馈也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喜欢唱歌,有的孩子擅长跳舞,而有的孩子对于绘画情有独钟。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艺术启蒙教育,如果班级的人数比较少,那么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制定出不同的艺术教育计划。如果班级上的孩子数量比较多,针对每个孩子做出具体的规划比较困难,那么就可以尝试采取兴趣小组的方式来进行艺术教育工作。按照音乐、绘画、舞蹈等大类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组,在进行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时,采用类似于“小小老师”的游戏方式让孩子们相互进行学习,老师在一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于互动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6]。比如说在学前艺术教育第三章的内容中,主要介绍的就是关于音乐的知识,通过唱歌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无穷魅力。老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些唱歌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至于旋律的变化以及歌曲的练习工作,可以让“音乐兴趣班”的小朋友负责教大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们对于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又可以最大限度上激发孩子们的艺术潜能,通过扮演“小小老师”对于相关的艺术进行进一步的自主探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幼儿阶段的孩子们自控的能力比较差,而且好胜心比较强,在分成兴趣小组之后容易否定其他的艺术小组,造成不和谐的气氛。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干预,让小朋友们知道其他艺术形式也是美好的,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挖掘孩子们的艺术潜力,保证个性的自由发展。

(二)提高教师素质

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活动的安排,还是游戏的设计都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并且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教师要在游戏活动的全程对孩子们进行看护。想要让孩子们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教师的专业素质就必须要提高,一方面是要不断地掌握更为多元的知识,通过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根据幼儿的特点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改变,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多多运用启发思考的形式进行艺术的教育工作,同时要抓住孩子们自尊心强、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尝试多使用鼓励的方式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7]。比如说在幼儿艺术教育第四章中,主要锻炼的是“韵律活动”内容,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备课,掌握这一章节的两个重点,即“儿童韵律活动的基本问题”以及“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阶段以及特点”。通过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详细分析,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首先要进行韵律活动的选择,包括音乐的选择、动作或者游戏的选择等,并且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游戏工具。其次是要明确韵律活动的基本类型,比如说基本动作、模仿动作以及舞蹈动作的组合以及身体节奏动作的组合。最后,采用舞蹈的方式训练这种韵律活动能力,通过设置有主体的音乐游戏与无主题的音乐游戏的组合,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韵律活动的乐趣以及魅力。

(三)完善辅助教具

在幼儿艺术教育工作中,往往由于教具过于单一,而让孩子们丧失掉对于艺术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对辅助教具进行不断更新,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根据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制作或者购入专业性的教具。比如在音乐课程中,购买一些幼儿可以使用的管弦乐器、打击乐器以及迷你钢琴,通过实际的触摸以及演奏,让孩子们对于音符的吹奏以及演绎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如果幼儿园的资金有限,无法购入大量的辅助教具,也可以就地取材,选择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制作成简单的小乐器,在丰富了教具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四)更新内容

幼儿的艺术教育工作想要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就要不断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扩充以及拓展工作。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并且根据幼儿园自身的软件、硬件的条件,对于艺术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8]。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网络技术,利用网络强大的搜索能力,学习国际先进的艺术教育模式,并且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改造,保证艺术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美术培训;素质教育;美术高考;培训结果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295-02

近年来,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投入的趋势是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视。家长们把目光转向了学校之外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特别是美术培训班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又一年暑假将至,家长和孩子们如辛勤蜜蜂般穿梭在各式各样的美术培训班中,至于成效如何?各有得失。通过学习美术完善孩子的品格,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下面,结合我的理解,对美术培训现状进行分析。

1对美术培训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美术教育是发掘创造潜能发展创造思维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所谓的美术培训就是着眼于人才全面素质的美术培养,充分运用各种美术教学手段,从而切实达到提高少儿艺术素养的目的。其次,现阶段家长对培养孩子审美素质和艺术兴趣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使的美术培训市场越来越火热。最后,有句话说“艺术不是生活,但是艺术可以造就未来。”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艺术教育可以直接关系到智育的发展和德育的培养。因此,通过美术培训,从中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和自身文化素质,成为家长热衷培训的主要原因。

很多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画画”上,他们送孩子绘画班学的就是画画,“画得像与不像”成为了绝大部分家长的评判标准。殊不知儿童美术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它需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成长的特点进行设计和教学。儿童美术培训就是在规范孩子的习惯,以科学的方式加以引导,并让他们充分了解美术。这不仅仅在于技法方面,还应该包括鉴赏,体验等各种方式加以熏陶,让改造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并由衷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从而引领他们走上艺术之路。

2对少儿美术主要实施素质教育

2.1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影响: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教育。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对下一代的影响,美术培训成为培养少儿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但是如何选择适合的途径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通常的理解上,人们更愿意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各种技巧,才艺展示便是素质表现的最佳途径。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影响是催生了形形的各种培训机构。在“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愿望的驱使下,许多的家长们想当然地为孩子积累着中“素质”,例如画画、跳舞、弹琴等等这些显而易见的表现形式成为家长们的首选。

2.2美术培训中素质教育的作用: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许多从业者,简单的操作和巨大的回报,使各种培训机构发展迅猛。现在美术培训的内容也是越来越受到青少年儿童的喜爱,例如儿童水粉画、儿童国画、线描、写生、手工工艺制作、素描及色彩等科目。但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全面发展的美育,中小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绪,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术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而美术教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措施,犹如校外的美术培训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构成美育的统一整体。

3关于当前高考美术热

目前,美术高考生人数逐渐上升,以河南和山东两省为艺术类考生的领头大军。出现这种美术高考热的原因:

(1)高考升学率的刺激;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文化课成绩高考录取分数线要比一般的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低出很多,程序化的教学和培训能使学生短期内通过专业考试。

(2)高考指挥棒在起作用;有部分考生由于文化成绩不理想,就直接加入学习美术的行列之中,高考美术降低门槛进入大学,而不是出于兴趣和志向而报考美术的。

(3)社会需求增长的需要,就业相对容易;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需求满足的同时,人们的审美文化也有了新的要求。相对而言,在美术的诸专业中如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进入大众的生活中去。这也给美术专业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以上三面因素造成了目前高考热的现象,很多孩子都是因为“兴趣”而走上美术之路的。一般而言,这种“兴趣”会伴随其一生。所以,家长们不能盲目跟从,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没有兴趣的只为考学而学美术。家长可以不懂美术,但对教育要有所了解。每个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与修养决定了孩子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而家长对教育方法的认识与认同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4美术培训是一把双刃剑

面对社会上五花八门的美术培训机构和家长们为孩子们“精心”挑选的特长班,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培训,也各有利弊。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确实为国家建设储备了越来越多的美术人才,越来越多的孩子的美术才能得到了培养和开发,有益于全民审美水平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美术教育普及机构的一些美术培训班,过分的规范和集中使得艺术的个性遭到扼杀,特别是少年儿童在这里形成一种规范化的思维模式,对其审美的影响将是终生的。最后,在美术培训中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锻炼他们的虚心、细心、独立坚韧和自主能力,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不要把成人的世界强加给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面前的一切。学会以孩子的心理和目光去体会、去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因此,针对目前培训市场的混乱局面,监管部门首先应在全社会推广美育教育,让家长们对孩子的美育培养“急功近利”的思想完全脱离,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育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让家长理解孩子的生理、年龄的特点,理解绘画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更要让家长真正理解美术,理解艺术,理解审美。社会各界美术教育者和家长们要呵护好孩子心中的艺术之芽,要有长远眼光!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2]朱晓飞.谈少儿素质教育与美术培训[J].美术教育研究,2011.5

[3]王朝阳.浅谈校外美术培训中的审美教育[J].决策探索,2010.8

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篇4

1、教育目标不明确,极具功利性色彩中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偏重功利性的萌芽时期。我们透过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便能看出:很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非常注重对孩子艺术方面的培养,送孩子去学习乐器、舞蹈、绘画等,不少孩子小小年纪便多才多艺,甚至参加各类比赛拼命获奖拿证书。而这些孩子一旦进入中学时期,这样的艺术培养很容易沦为两个局面:文化课好的孩子开始抓“语数外”而弱化艺术;相反,文化课相对较差的孩子则一味反复操练艺术技巧,学习的目的成了参加艺术类高考。这种艺术教育目的下的弊端只要对这些学生稍微观察便很容易看得出:一个报考音乐专业的高中学生,唱歌技巧精湛,然而当被问到音乐的一些基本常识性问题时,便一问三不知,这种带有功利色彩的艺术教育对孩子本身的发展百害而无一益。还有一些艺术类的高等院校,经常聘请知名的艺术家指导排练,这本应该是一件为学生谋福利的好事,但学校的目的却是为了让参加排练的学生代表该校参加各种各样的艺术类比赛,提高院校自身的知名度从而招到更多学生,艺术就这样被悄无声息地当作了功力的牺牲品。

2、高等艺术院校门槛相对较低,艺术类学生综合素质较差。艺术教育设置门槛,既不科学也不人性,违背了教育公平、平等的根本原则,但是,面对逐年成倍递增的艺考生数量,高等艺术院校却不得不设置门槛,并且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艺术类院校对于文化课的要求相对较低。这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个制度安排的问题。于是就造成了另外一种可怕的现象:在每年的艺术报考大军里,对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其实寥寥无几,大部分考生都是对于艺术既不爱好也无特长,仅仅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而临阵改行,希望在突击训练中学会一些应付考试的技巧和方法,得到一张大学门票。艺术本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的,很难想象这些带着功利性目标的学生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多远,而不重视文化素质,只培养工匠的艺术教育,最终残害的将是艺术本身。

3、艺术教育师资力量匮乏,艺术教育基础薄弱。我国各大艺术类院校和开办艺术学科的综合性院校是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源泉,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重任。然而,由于教育体制上的种种不完善,形成了在高校内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一些片面理解,尤其是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主体,即师范类的艺术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一度追求艺术技巧上的超越而忽视师范类本身的师范性,忽略了对自身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样的学习方式一旦走出大学校门后便呈现出它的缺陷:艺术院校师范类专业毕业后原本应该加入到中小学教师的行列,但是由于自身在专业方面综合素质的欠缺,大多数毕业生无法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得已只能脱离本专业从事其他工作,因此造成了艺术类人才外流,能够胜任并且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寥寥无几,导致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

二、艺术教育的发展对策

1、端正艺术教育思想,加强艺术教育管理,完善艺术教育机制。纠正艺术教育在大众思想认识上的模糊性和片面性,使人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学校应以各种形式开展端正教育思想的实践活动,共同深入探讨艺术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深刻理解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在联系,要使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都认识到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于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管理力度不够是使艺术教育工作沦为口号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艺术教育必须走依法治教的道路,建立健全艺术教育规章制度是艺术教育有效实施的坚实基础,是艺术教育有法可依的保障。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纳入地方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督导评估范围,完善艺术教育督评估机制,制订艺术教育强制性标准,加强对各地方各学校艺术教育具体实施情况的监督,对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不达标的学校、单位或部门取消评优资格,失职的甚至要追究领导责任,这样对于学校艺术教育的整体发展和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发展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端正艺术教育目的,严把艺考招生关卡。要脱下艺术教育功力的外衣首先要端正艺术教育的目的,引导学生家长认识到对孩子进行艺术特长培养并不应该带有什么目的性,而是依据孩子自身的喜好增加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的兴趣,培养孩子在艺术方面的感受与感知能力,提高孩子自身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格,使孩子能够得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次要调整艺术类考试的招生政策,规范招生办法。每年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趋之若鹜,有些艺术类院校就借此机会将招生过程产业化,从中谋取利益,招生是高等艺术教育体制的重要环节,是聚集艺术类人才的基本途径,应加大对艺术类招生的经费投入,而不是从中牟利;其次,艺术类考生普遍文化课较差,大多抱着钻艺考文化课要求偏低的空子,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质量,应加大文化课在艺术类招生考试中所占的比重。

3、规范对艺术教育课程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应注重对艺术教育课程的质量监控,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专业、不同水平区别对待。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注重教学过程,重视教学实践,定期开展艺术实现和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学生塑造成为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艺术教育水平,促进艺术教育发展。

4、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夯实艺术教育基础。艺术教育师资匮乏是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最尖锐的问题。要摆脱师资紧缺的局面首先要完善教育制度,从为社会培养艺术人才的各大高校入手,提高艺术类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意味着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壮大。其次,国家要加大对在职艺术师资的培养工作,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同事要配备合格的教师队伍,这是学校开设艺术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艺术教学的特点,高校应适当放宽艺术课师资的配备比例,加强艺术教师的进修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想觉悟,使之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少儿艺术培训;关系;建议

前言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对少儿素质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艺术培训是促进少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做好少儿艺术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一、素质教育与少儿艺术培训的关系

一方面,素质教育是少儿艺术培训的根本目的。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精神的接班人。在少儿教育中,素质教育侧重于对少儿智力的开发,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其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的培养以及良好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素质教育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艺术教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素质教育也就不再完整。而从目前来看,少儿艺术培训的本意,是萌发少儿欣赏美、表现美、体现美的情趣,使得少儿可以在教育和培训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具体来讲,艺术培训可以陶冶少儿的性情,激发其对于艺术的兴趣,提升艺术素养,进而帮助少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品质。而对于家长而言,让孩子参与艺术培训,并非想要其将来成为艺术家,而是希望通过专业的培训教育,启发孩子的心智,塑造优雅的体态,陶冶美好的心灵,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少儿艺术培训的根本目的。

另一方面,少儿艺术培训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少儿教育也一直备受社会各级的关注。从目前来看,少儿教育培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启蒙教育培训、文化教育培训、技能教育培训以及艺术教育培训。其中,艺术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相应的培训教育,通过鲜明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充分调动人的心理功能,激发人们的情感,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艺术的陶冶。艺术培训一般是以鲜明的形象、多变的动作和优美的旋律等来展开相应的教育,比较符合少儿活泼好动的性格,很容易引起其对于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很容易被其理解和接受。少儿艺术培训,可以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教授相应的观察学习方法,培养其自主观察事物的习惯;通过对事物的会议,锻炼其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相似事物的联想,培养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少儿艺术培训注重的不再是教育的结果,而是教育的过程,通过激发少儿兴趣的方式,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潜能的开发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少儿艺术培训是实现少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少儿艺术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育教学中,兴趣始终都是最好的老师,少儿艺术教育应该靠吸引而非强制。当前,许多家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无视孩子的意愿为其选择相应的培训项目,而且美其名曰“为了孩子着想”。而实际上,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兴趣则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来源。这样强制性的行为,不仅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会诱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在少儿艺术培训中,家长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激发其对于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去学习,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树立学习信心

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其进行相应的赏识和鼓励,引导孩子树立对于良好的自信心。当前,许多家长都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对比,张口闭口人家的小孩如何如何聪明,自己的小孩如何笨拙,其本意可能是为了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但是却没有看到,这样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得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此,家长应该善于去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其良好的自信心,同时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对于孩子通过努力获得的进步,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使其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励其继续前进。

(三)培养创新思维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意识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少儿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而影响。少儿不仅具有极强的求知欲,而且善于独立思考,希望能够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此,在少儿艺术培训中,应该加强对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强化少儿的创新能力,摒弃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为其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使得少儿的创新思维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带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培训教育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少儿艺术培训中,应该立足素质教育基础,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激发其对于学习的情趣,引导其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同时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篇6

一、音乐教育现状点描

1.艺考热:

先来看一则新闻:一个时期以来,因为艺术类高考文化课分数相对偏低,许多中学便将文理科成绩一般的学生转入“艺术班”。山东有些县市的中学还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将某个分数线以下的同学整体划出,强行组建新的“艺术班”。

看了这则新闻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因为我本人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从上大学时开始就带艺考学生,甚至后来和某些高中学校的“艺术班”接触,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很多的家长―最多的是学校,直接就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动员来学音乐。

2.幼儿音乐教育盲目且投资过剩

目前,“钢琴班”、“声乐班”、“舞蹈班”等等仍然很热。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普遍心态下,儿童课外兴趣班、艺术班的价格也在快速飙升。我身边的同事朋友经常会委托我帮他们的孩子找一个好的家教,价格他们不在乎。

就拿我的外甥女来讲,六岁学钢琴,整个童年都是在她妈妈的斥骂声中流着眼泪弹着钢琴过来的。放学了就得上琴,整个寒暑假平均每天练琴时间超过10小时。五年级时就弹到了中央音乐学院9级,可是孩子今年已经十六了,见到钢琴就恨不得砸了它。对钢琴甚至对音乐一点兴趣也没有。

我接触到的朋友孩子中,有的学了很久钢琴了,却连五线谱都不认识,最简单的乐理知识都不懂,离了钢琴视唱练耳一窍不通。

二、音乐教育的功利性表现

1.学校的功利性

学校的功利性无外乎是为了学校能获得一定的升学率,多考上几个学生,也为文化成绩差点的考生在挤高考独木桥的时候能有一条条捷径。或者说,在有检查或比赛时能有个亮点。作为点缀教育用。

2.家长的功利性

从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盲目投资上看家长心态,为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或者说是一种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甚至有些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初衷,则可能是希望孩子借此在以后的高考独木桥上获取加分。

虽然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让孩子在课外接受音乐教育,是为了接受熏陶,以后不一定搞专业,但一定要按照专业的教学来要求,要看成果―证书。有很多家长也承认,孩子学了几年之后,如果没看拿到“证书”,就会普遍感到失落。认为钱花的不值。

但是,音乐是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启迪他们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陶冶情感,培养完美人格的重任,应该包含艺术知识、艺术技能、艺术精神三个层次。现在不管是高中学校的艺术班还是幼儿家长对孩子的音乐培养,都是把音乐教育视为某些单纯的技能教育,,忽略了艺术精神层次上的追求,在教学内容、任务、目的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技能化,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一种机械的“技能教育”。扼杀了青少年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音乐教育功利性后果

1.艺考热的后果

事实证明,这些学生仅仅是在考前进行了一些技能上的恶补,可以说,什么是音乐他们都不知道。在他们看来,学音乐不是为了音乐本身而学,而是为了找个生存的门路,为以后就业多一个途径,同样,很多这些学生到大学以后因为爱好、天赋等原因并不能学得很好,而且以后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也不多。

有关艺术院校的专家指出,音乐考生首先要爱好自己选择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天赋,具备专业的培训环境和专业学习的条件。但目前这样的中学艺术教育已误入歧途。某些中学强制组建艺术班不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短期虽能达到升学的目的,但抹杀了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不宜提倡。

2.幼儿音乐教育的功利性后果

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热衷于孩子音乐教育的家长,他们的做法是孩子不喜欢,还要强迫他学,孩子没有天赋赶鸭子上架的也要他学。很多家长没有明确为什么要把孩子送来上课,这种情况很普遍。就是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学,自己家的孩子也要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嘛!但事实上,家长们为了功利目的强迫孩子学习艺术只会事倍功半。同时,家长功利心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老师的授课方式。很多老师在教孩子时,很少注重内在的艺术修为的培养,只注重技能,真正的把艺术理解为古代定位的“技能”。此外,过分注重结果也让孩子失去兴趣。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让孩子感受不到音乐的美妙以及沉浸在音乐中的快乐。比如我前文提到的外甥女,考完级后对自己学了多年的音乐技能不再碰触,还有一些孩子停练一段时间后技能就忘得差不多了。

另一种情况则正好相反,有的家长功利性在过分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认为孩子的音乐教育纯属浪费,认为学习音乐会耽误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学习音乐将会更好地开发孩子的大脑,以前我在上大学时费承铿教授给我们讲课时提到他的一项调查,结果就是音乐好的孩子比音乐不好的孩子反应快,思维敏捷,文化课成绩也更好一点。如果为了怕影响孩子的文化课学习而一味地压制孩子的音乐天赋,反而会适得其反,可能会使孩子各方面都落后于人。

四、针对音乐教育功利性弊端的解决措施

钢琴演奏家托萨曾说:“如果有满怀功利心的家长站在身后,即使孩子是天赋神童,也难成大师。”单纯的技能学习、过多的专业教学,会使孩子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能力降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音乐学习。

首先来讲,一定要抛却功利性,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音乐教育,不能过于盲目,攀比,也不能过于压制。如果孩子有那个面的天赋,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培养。实际上,学校里的开设的音乐、舞蹈、器乐等课程,就是很好的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设计,足够给孩子们良好的启蒙教育。音乐会使孩子的形象和抽象思维得到很好的开发,将会使他们看问题更全面,更具创造性和想象力。但是,关键是我们应该重视让这些课真正达到课程设计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而不是仅仅当成一种装饰教育。要鼓励孩子多参加艺术活动,把看演出、听音乐会等变成一种习惯。这都是在进行学习,而且是比课堂知识更重要的学习。

我们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审美,不一定非要付出很多时间和金钱。艺术是最自由的东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边发现千差万别的美,但如果他们没有审美习惯,不是真正愿意追求美,被强加的东西很快就会被抛弃,反而会事倍功半。

对待高中学生的音乐教育,应加强引导,普及提高。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化艺术教育,是全体学生都乐于参与,善于参与其中的雅俗共赏的艺术教育。要引导青年学生读懂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注重普及和提高。

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营造氛围艺术活动想象力

毕加索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因为,绘画等艺术活动与幼儿的天性浑然一体。最新研究也表明,当孩子们全身心投入绘画等艺术活动时,不仅可以陶冶性情,同时他们的大脑神经在积极建立联接,艺术活动能起到愉悦性情,开启大脑的作用。如何使幼儿在绘画等艺术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呢?

一、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

十八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辅导孩子绘画中,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儿童无法理解的内容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输,强制训练,揠苗助长,会阻碍其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甚至造成儿童对绘画等艺术活动产生厌恶和反感。

孩子的绘画水平是有不同发展阶段的,比如孩子1岁时处于涂鸦阶段,这个时期叫乱画期,也叫涂鸦期。孩子能用他们所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木棍儿、树枝等乱涂乱画,他们在涂抹中乐于尝试,感到新奇好玩。孩子的玩与学习密不可分,当孩子主动拿起彩笔进行涂抹时,这种自发自在的活动是孩子学习、理解和表达的一种基本的方式,而且孩子享受这个过程,并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一开始孩子会涂得乱麻一团,毫无秩序,但经过反复涂画,随着视觉上有所控制,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等,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促进了手、眼、脑的协调发展;再如幼儿两三岁时进入命名期。这时期,孩子会一边画,一边不停地念叨,成人或许看不出他究竟画的是什么,而孩子会说这是“苹果”、“飞机”、“妈妈”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诠释和注解。在解释、表述过程中,由于孩子会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加以结合,从而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这个阶段儿童最大的特点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绘画水平的阶段性特点。成人要珍视儿童绘画的特点,多鼓励、支持孩子的涂鸦行为,珍视孩子的发展契机,让孩子以真实而自然的情感去表现、表达他们的生活,任何用一把尺子衡量,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和视角去要求孩子,超越儿童自然发展阶段的拔苗助长式的做法都是不妥当的。

二、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主表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显然,在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时,创设与提供适宜于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罗里斯・马拉古奇曾说过:“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还有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幼儿在很多方面的能力超乎我们想象,他们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着成人所无法企及的学习能力。成人要尊重儿童的学习能力,相信儿童的学习潜力。著名插画艺术家爱丽丝普・罗文森说:我看到过一个孩子的画,一幅乡村风景画。画里有十五棵像棒棒糖一样的树,都在天空中的太阳和月亮,还有一条奇异的河奔流而过。它当然不是很切合实际,但却是一个构思上的奇迹……当孩子们画人物或自画像时,即使它们只是线条画,也具有一种专业人士都稀缺的生动质感。爱丽丝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认可鼓励对儿童艺术学习的重要作用,她的母亲激励了她的努力,为她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达、表现的环境:铅笔、纸张、胶水和剪刀、蜡笔、油彩和画布对她来说总是随手可得。每个幼儿都是一个富有独立意识和想象力的个体,他们在艺术表现和表达活动中都会留下了不同个体的审美烙印。我们首先要仔细留心观察,耐心倾听孩子们的想法,接纳孩子们的创作内容,用心去理解孩子们的情感态度,发现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发掘他们潜在的兴趣和特长,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或平台,关心鼓励他们并因势利导地加以引导。作为成人,我们一个负面评价就可能使孩子丧失自信,并丢弃画笔。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在孩子的艺术活动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善于观察,善于引导,做孩子的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和引领者,为幼儿艺术活动的开展创设更为宽松的氛围,静候、支持孩子的成长,给孩子提供更多自主体验、自主感受、自主表达的空间。

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篇8

1934年,卡登在纽约创办了第一所卡登(missCarden)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卡登教育法,尤其是以语音学为基础的阅读教学方法为卡登学校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根据卡登教育法,幼儿从幼稚园开始学习母音、子音及发音变化规则,从而使幼儿可以念出每个生字;卡登幼儿教育不只注重阅读,对幼儿品格塑造和艺术修养也十分重视。经过七十五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已有八十多所卡登学校遍布美国的二十三个州,数以万计的幼儿在享受着卡登教育法带来的学习的乐趣。

一、卡登幼儿教育理念

(一)尊重每一个幼儿

卡登的教育哲学就是尊重每一个幼儿,肯定每一个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卡登学校为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提供表现和发展的机会,确保孩子在幸福、鼓励和自由的氛围下和谐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给予每个孩子所有的艺术科目,唤醒他们对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强调教师的职责

卡登女士认为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品格来影响孩子,而不是仅仅依靠枯燥的说教。因此,教师应该心胸宽广,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和学习,并且尊重孩子的纯真。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在卡登的著作《品质教学,成功学习》一书里写道: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自我学习的能力――一个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应该时刻了解最新的信息并开阔自己的视野,只有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己的品味,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所卡登学校的教师都经过严格考核,至少获得大学文凭或者是具有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接受卡登教育哲学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指导。他们必须定期参加由卡登教育基金会开设的卡登方法训练营,以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教学专业素质。专业的教师培训使得教师对卡登教育方法有充分的理解,保证了卡登学校的独特性和高品质的教育成果。重视艺术和品格教育

(三)重视艺术和品格教育

受欧洲古典艺术的影响,卡登非常重视音乐和艺术对幼儿的影响,卡登幼儿学校的孩子一进入学校就接触大量的文艺作品,借此发展学生的文学和文艺的修养;同时,重视对幼儿品格的培养,认为得当的教育可以使孩子很小的时候养成自信、独立等品质。

“高贵、优雅是每一个卡登学校的教育主旨”,1992年卡登教育基金会派送给卡登学生家长的第一份简报中如是写道。受欧洲古典艺术影响甚深的卡登认为培养优雅的公民是每个学校的目标之一,就像她曾说的:真正的教育,包涵了对良好性格特征的坚持和有价值的公民修养的忠诚,它使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看待生活并实现个体的真正价值。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见闻广博、有文化素养的个体,享受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二、卡登幼儿教育特色

基于卡登对儿童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教学理念,卡登幼儿教育充满了温情和关爱。卡登幼稚园没有政治色彩和种族偏见,尊重不同民族、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每个幼儿。学校环境优美,温馨而安全。一般来说,卡登幼儿教育包括学前三岁班、学前四岁班和幼儿园,有的卡登学校还招收学前两岁的幼儿。

(一)课程安排

卡登幼儿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卡登阅读法。卡登认为具备良好阅读素养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具有很大的优势,那些能专心聆听、清晰表达、准确阅读、成功书写的人具有一种他人无法剥夺的社会交往信心。

卡登幼儿教育的课程非常全面,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基础科目,以萨克拉曼多卡登学校(CardenSchoolofSacramento)为例,其幼稚园课程包括:语言艺术学科(包括文学、演说、语言、诗歌、拼写等)、艺术(包括艺术欣赏和幼儿动手绘画)、音乐、数学、科学、体育、法语、计算机、实地旅行考察等。具体来说,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为:

语言艺术学科:在卡登学校,幼儿从三岁开始接触《晚安,月亮》、《我是一只老鼠》、《窗子下面》等文学作品,以学习词汇、发展想象力和记忆力;学习准确的发音,提高讲话水平;通过《谁喜欢》、《爸爸的花园》等语言课程,学习语法和词汇,同时培养独立自信的品格和谦虚的态度;通过学习字母的名称和发音,以及一些字母游戏认识字母,为阅读做好准备;同时,幼儿还会进行诗歌的朗诵,以获得良好的语言韵律感。

进入幼儿园后,幼儿通过字母游戏和口头阅读等方式进一步学习辅音字母的拼写;通过边读边写的训练,进行两个元音字母单词的拼写;同时增加了书写课,学习字母和数字的书写。值得注意的是,卡登幼稚园的读本上没有任何图片,教师要求幼儿在心里将每个字和句子的意思想象出一幅画,并将其描述出来。卡登认为,这种方法不但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且能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1.艺术。

卡登学校十分重视艺术,认为良好的艺术修养使人思想充实、举止优雅,充分领略生活的美好。幼儿从三岁开始接触一些艺术大师比如拉斐尔、莫内、罗丹等的作品,幼儿园的走廊、墙壁上随处可见这些名家做平的复制品、照片、雕塑等,以培养孩子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对艺术的感悟;四岁时,幼儿除了继续欣赏大师的作品外,还要学习泥土雕塑,绘制蜡笔画,油彩画等,培养对色彩的敏感,培养创造力和独立的个性。进入幼儿园后,教师会鼓励幼儿尝试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不断探索,以此来感悟艺术,表达自我。

2.音乐。

幼儿三岁时学习手指游戏、律动以及关于季节的歌曲;进入幼儿园之后,会进行古典音乐赏析、表演艺术、音乐理论的欣赏活动,并学习一些乐器的演奏。

3.数学。

幼儿从三岁开始认识数字,学习有关数字的词汇,从操作各种实物操作中掌握数字的概念;进入幼儿园后,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学习书写0―100的数字。

4.科学。

幼儿三岁时通过《妈妈爱宝宝》、《去动物园》等活动学习宝宝的名字,认识各种动植物、昆虫、鸟类;四岁时,通过《动物宝宝》、《小鸭子的种类》等活动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到幼儿园,幼儿学习天气、水以及热量等方面的知识。

5.体育。

卡登学校非常重视体育活动。学前班幼儿除了学习跑、跳、投掷、抓握等基本动能技能外,还要养成公平比赛和排队等候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发展,幼儿体育锻炼的项目也随之改变,进入幼儿园后,幼儿每天要进行三十分钟的日常体育锻炼,练习手眼的协调性,并注重运动习惯的养成。

6.计算机。

卡登学校在幼儿四岁班上开始应用计算机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巩固拓展课堂学习的内容;鼓励幼儿及早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希望通过鼠标的操作来促进幼儿细微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法语:法语学习也是卡登学校的特色之一。幼儿从三岁开始就进行法语的学习,先是有关颜色、数量的词汇,然后是日常的对话以及简单法语歌曲的学习。

(二)着装统一

卡登学校非常重视礼仪,每个幼儿都穿有学校精心搭配的制服。在萨克拉曼多卡登学校,幼儿的服装以海军制式为主,上身为印有“卡登”标识的水手领长袖运动衫,外加海军V领背心或者套头衫,外套则为带有同样“卡登”标识的白色V领开襟羊毛衣;下身为海军制服裤子或者短裤,女孩还可以搭配白色的裙子。每周的周五可以穿牛仔裤和印有卡登标志的polo恤,但牛仔裤要整洁合身,不能穿松松垮垮或者有破洞的衣服。

萨克拉曼多卡登学校还规定:鞋子应有鞋带或者搭扣,而且不能露出脚趾;袜子应该是白色或者海军蓝色,袜边最好露出鞋子;上体育课要穿专门的运动服,年纪小的孩子可以只更换合适的鞋子。

卡登学校认为,孩子每天穿戴整齐的来到学校会让他们重视学校和学习,遵守学校的纪律,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统一的着装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自然而然的端正自己的行为,尊重自己和他人,举止优雅自信。

(三)家长参与

卡登幼儿教育鼓励和欢迎所有的幼儿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共同培养幼儿谦逊、合作、诚实、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品质。不同的卡登学校会根据学校的特色、家长的意见等采取不同的家园合作方式。萨克拉曼多卡登学校设有专门的家长俱乐部来组织各种家园活动,以保证父母与学校有充分的交流与沟通。而弗雷斯诺卡登学校(CardenSchoolofFresno)则建立了家长志愿者方案(theparentVolunteerprogram),要求每个学生的家长每学年为学校志愿工作20个小时。工作的内容可以是为学校职能部门提供帮助,或者在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担当教师助手,甚至合法的捐赠也可以作为志愿工作的一部分。

同时,卡登幼儿学校还会举办亲子夏令营、家庭野餐等活动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使孩子感觉到家长对他们学习的重视。卡登学校相信,家长越多的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来,孩子就越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借鉴之处

卡登幼儿教育在美国取得的成功,有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差异带给我们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幼儿,带给这个世界绚烂多彩

每一个幼儿教育者首先要从内心深处尊重这些差异,接受差异,而不是用固有的标准去衡量幼儿、要求幼儿。在卡登幼儿教育中,孩子的个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卡登教育的目的不是制造“好孩子”,而是培养孩子独立的思维能力;教师不能强迫孩子接受别人的观念,孩子应该得到彰显自己真正想法的机会。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力,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尊重幼儿,才能给幼儿的发展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反之,则会打压幼儿心灵发展的积极性,给其发展留下阴影。

(二)真正的愉悦来自内心的平静,而教育带领孩子找到那条通往内心平静世界的道路

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艺术教育;想象力;审美能力;自信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儿童都是艺术家,这既是一个命题,更是一种诗意的描述,它并不是要在儿童与艺术家之间简单、生硬地划上等号,而更多的是说,每一个儿童都与生俱来拥有艺术能力。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与疑问,如在唱“小树叶,飘呀飘”的歌曲时,有的孩子双手摆动,形象地表现树叶随风摇动的样子,有的孩子双手做小树叶状,放在胸前等。教师要让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自由发挥,为歌词配动作。宽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发挥想象力,因此,在孩子们进行创编时,教师不能干预,打断孩子的思路,这样有利于保证孩子创编思路的完整性。假如教师不时让孩子停下来,纠正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幼儿的思路就会受到干扰,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刻意模仿老师的动作。教师要给孩子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大胆、自信地去想象、去创造。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创造过程,而不要太在意结果怎么样。例如: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手舞足蹈、自编自唱;在绘画中幼儿可以乱涂乱画,对此类情况不要以“不对”、“不行”等以成人固定的方式去限制他们,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选择恰当的方法,去发现幼儿的可塑性,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由想象,大胆思索,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2.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首先,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提供给孩子去创造、去感受、去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教师要让幼儿多看多听,丰富幼儿的感官,增长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其次,教师要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培养孩子的感受美的能力。例如教师在美工区准备了供各年龄层次、能力层次不同的孩子的美工活动材料,供孩子自主选择,并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去发现问题。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对美有切身的感受,也会评价自己的作品,美好的一切会从孩子的作品中一一展现。如在音乐活动中,孩子在听、想、说、唱、动等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情感世界丰富和充实起来,从而产生主动感受、领略音乐美的积极心态,思维愈发活跃,好奇心更加强烈。

3.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艺术活动符合幼儿富于想象、活泼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孩子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用自己的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幼儿随心所欲地、快乐地陶醉于艺术活动中。因此,我们要多组织幼儿感兴趣的艺术活动,保护幼儿的各种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充分表现自我。

艺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当这一兴趣得到满足时,幼儿不但学会了技能技巧,而且产生了成功感、自信感。成功的次数越多,幼儿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越高,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在各方面及各阶段的能力,并以此来安排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当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时,教师肯定的口吻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从中获得更强大的推动力。那么,幼儿在实践锻练中,体验了成功,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就更加有了表现自我的欲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二、幼儿艺术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的本质规定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这种主体性在儿童那里是以“潜能”的形式存在的,这种“潜能”在适宜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得以显现、发展。也就是说,个体主体性有一个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这就使幼儿主体性在教育上成为可能。幼儿艺术教育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的过程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激发学习兴趣,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体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才能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幼儿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幼儿在观察和模仿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要注重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欣赏每一个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艺术教育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个幼儿由于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因此对艺术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性格外向、喜欢表现的孩子,教师要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对于胆小、羞于表现的孩子,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

4.更新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

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篇10

   一、对少儿美术教育的思考

   艺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它不像语数外科目有固定的模式,用分数来论英雄,艺术教育为什么有助于素质和审美的提高?因为它绝对不是为了提高技术或者分数的一条路,艺术教育必须是情感的、个性的、甚至于是天分的。在一本书上,一位中国的幼儿美术专家和一位欧洲幼儿美术老师的对话,中国专家问:你们的老师是怎么“教”孩子的?欧洲美术老师只说了一句:我们要和孩子做朋友。大家可以看到中国专家问的那句话里,我用引号把一个“教”强调出来,说明国外的老师在艺术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是在教孩子,“教”这个字看似褒义实是贬义,在艺术性的创作里面,我们为什么要教他们!孩子们有孩子们的想法,他们要画出他们的感觉,这个是不能教的!我们要教的是什么?只是教他们如何使用绘画工具,看看用这个笔画出来的画是这样的,要强调的不是让孩子们照着这个画,孩子要从开始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达自己,不能埋没他们的思想和天分。

   走访一些学校和美术培训班,发现很多的美术老师都是在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如果说中国的儿童美术教育是这样的话,那会出现非常非常严重的后果,什么后果呢?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孩子本来在7岁以前,正处在绘画的敏感期,同时也是想象力——右脑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形成的一个时期,我们用模式化的图形来限定了孩子的视觉,同时又限定了孩子的手和脑,本来这个手是配合脑部想像力的,通过手来进行的创造性行为,却成为这样一个行为:在一个固定的边内填色的行为,这不是艺术!还恰恰限定了孩子的想像性思维。孩子们形成一个可怕的观念:我的颜色不能涂出来,涂出来了以后,是被认为不好的。因为有些老师的评价标准都是涂得特别均匀的挂在最前面,涂的不好的,都不会挂起来,很多老师为了让家长看到自己的教学“成果”,甚至帮孩子画。

   二、美术联考的现状

   美术联考,目前国内比较权威,及教育部备案的各大艺术类院校,或者各大院校的艺术系对于高三艺术类考生在高三第一学期末举行的一次综合的专业考试。考试合格者获得报考院校的专业合格证,持此合格证书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各艺术类院校进行择优录取。艺术联考是每个学艺术的大学生都经历过的,艺考火爆程度进来视乎越演越烈,大有超过普通高考之势,艺考有艺考的优势所在,很多人都介于它踏进大学的门槛低,实际上艺考“看起来很美好,真正吃起来却很苦涩”,也有很多人不是说喜欢艺术才去考艺术,学了艺术也不一定以后从事艺术工作,说白了更多的为的只是学历,据了解,只有30%的艺术大学生毕业后从事艺术相关工作,我最怕和最不忍心看到的就是一大群艺术生天还没亮就背着画夹、拧着画箱、挤着公汽赶赴考场的情景,他们学了三年甚至更多年的美术,满怀希望却不知道路在何方,我很同情他们,更加同情艺术,艺术是一种生命的需要,一种寄托,一种表达,艺术是神圣的,多少历史文明、多少地域的文化、多少的创造和想象力才构成艺术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艺术。

   三、艺术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