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森林城市管理办法十篇森林城市管理办法十篇

森林城市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10

森林城市管理办法篇1

一、特色工作和主要成效

(一)绿色村庄工程有序推进。绿色村庄工程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又一创新,是20*年的市委市政府的“十项工作”、“十件实事”之一。上半年,共下达4批132个村的绿色村庄工程建设计划,概算投资1900余万元,建设规模达3700多亩。到5月底,全市110个村完成招投标,85个村基本完工。具体做法如下:

1、乔木为主,片林为主,乡土树种为主,中大苗为主。绿化树种以乔木为主,辅以少量灌木、花草。营造方式以片林为主,辅以零星种植,注重营造片状、带状森林景观。注重使用适合本地生长、群众喜爱的乡土树种,苗木规格一般选择胸径4~10cm的中大苗木为主。

2、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600万元。凡由村集体实施的项目,由市财政补助中标合同价(含经批准的变更增减金额)的90%,平均每株乔木市财政补助标准不超过50元。对评为*市级绿化示范村的,给予1~3万元的奖励;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的,按绿色村庄工程规模,再奖励3~5万元;每年评选村庄绿化示范户1000户,每户奖励200元。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村庄绿化,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广泛动员和组织各行各业的力量,参与绿化造林,努力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绿化新格局。

3、三年为期,分期推进。绿色村庄工程以20*—2010年为重点实施期,通过3年左右的集中绿化活动,全市农村基本完成新一轮绿化任务,建成*市级绿化示范村320个以上、省级绿化示范村20个以上。今年全市40%的村庄要完成绿色村庄工程建设任务。

4、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种植。绿色村庄工程由镇(街道)统一组织招投标,组织专业队伍进行造林、养护。工程项目实行简易设计、简易预算、简易招标。凡有设计能力的设计单位、个人均可参与绿色村庄工程方案设计;预算按财政局、林业局确定的简易方法进行;工程款在50万元以下的,由镇(街道)组织招投标,50万元以上的,由市招投标中心组织招投标。根据工程量情况,各镇(街)可实行单个村工程独立招标,也可实行多个村捆绑招标。绿色村庄工程实行一种管一年制度,种后一年由中标单位负责专业管护。专业管护期满后,由各村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二)创建森林城市工作全面展开。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我市决定从今年起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工作,4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全面部署。此后,创建森林城市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全市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具体做法是:

1、确立六个目标,明确了森林城市的建设方向。

(1)城乡绿化协调发展。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要求,统筹推进全市城乡绿化,构建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网络,森林资源特别是城市森林得到较快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成果。

(2)森林功能充分发挥。着眼于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实现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城市品位明显提高。以生态为品牌、以生态促发展、以生态促和谐,逐步把*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投资城市、文化深厚的旅游城市,城市品位获得明显提高。

(4)森林产业健康发展。探索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森林城市建设之路,林业的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形成新的富有*特色的森林产业体系。

(5)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数量稳步增长,结构逐步改善,质量逐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更加完善。

(6)生态文明广泛传播。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森林、关注生态的氛围,市民普遍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态文明理念。

2、建立三个机制,为创建森林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强有力的创森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28个部门、13个镇(街道)的一把手组成的创建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各镇(街道)、各部门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部门协调、上下配合的行之有效的创建森林城市组织体系。

(2)长效的创森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市创建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与各镇(街道)、各部门签订了《创建森林城市工作责任书》,分解、下达创森任务。将创森工作纳入*市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形成了市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创森工作机制。

(3)广泛的群众参与机制。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绿化事业,促进绿化建设资金筹集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倡导投资投劳、认建认养、捐资捐树,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绿化活动。出台了《*市林木绿地认建认养实施办法》,建立了全民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建卡率在85%以上。开展了“青春装点新农村”——农村绿地认养活动。3月11日,市五大班子领导带领后宅街道、林业局、建设局、市工商学院青年志愿者等300余人,在青口圆盘东侧、后宅街道寺前村参加义务植树,掀起了全市义务植树活动的高潮。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参加义务植树35.63万人次,植树52.2万株,尽职率85.4%。镇(街道)以上领导办绿化点25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34个,植纪念林206亩,认种认养270亩,完成四旁植树25.62万株。

3、实施十大工程,全面推进了城乡绿化。(1)实施绿色村庄工程,村庄绿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具体情况略);(2)实施城市绿肺工程,启动了中央公园二期绿化、铁路新客站站前绿地工程、小乌山生态林地等项目建设,使绿色覆盖到城区的每个角落;(3)实施立体绿化工程,发动城乡居民,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墙面、阳台、棚架等开展传统的立体绿化,使绿化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4)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完成了金义东南线二期公路绿化、倍鱼线、廿尚线等11条道路的局部绿化工程,绿化长度47公里;(5)实施绿色河道工程,大力开展以整治河流为主要内容的“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在改造河道的同时,绿化了河流两岸;(6)实施废弃矿山修复工程,对佛堂镇梅林村等废弃采石场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7)实施生态公益林工程,加强了对全市52.11万亩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增强了森林的固碳减排、蓄水涵养、净化空气等生态防护功能;(8)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完成工程造林580亩,迹地更新造林832亩,人工促进更新800亩,天然更新500亩,启动大陈镇宦塘村千亩毛竹现代示范园区建设;(9)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加强了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林业执法等工作,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10)实施森林文化工程,使生态文明得到普及。开展了“3.12”植树节、“6.20”创建森林城市咨询活动,设置气球、拱形门45个,展出展版95块,分发创森等资料8000余份,并免费向市民发放各种树苗、花卉3500余棵;开展了“关注森林、关注生态”杯摄影比赛;报社、广播电视台、宣传部都制订了创森宣传计划;《*商报》刊出了“创建森林城市,我们大家种树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提升*林业发展水平”等公益广告版以及“城市森林,绿色家园”植树节特刊;设计并制作了6辆城市公交车车身广告;通过公安局、环保局、建设局掌握的电子显示屏、街头灯箱广告、大型广告牌等公共资源,大力开展创森宣传,丰富了宣传的形式。

(三)20*中国*(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筹备工作全面启动,招商招展取得积极进展。

根据省林业厅的安排,为充分发挥浙江的林业产业优势和*的市场优势,今年10月31日—11月2日将在*举办“20*中国*(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举办森林产品博览会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扩大林业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一个大胆的尝试,经过省林业厅和全省各地林业部门的共同努力,筹备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据初步统计,全省有390家企业报名参展,预定展位542个。具体做法是:

1、组建森博会组委会,搭建了展会工作平台。为办好本届森林产品博览会,成立了20*中国*(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下设综合部、招商招展部、宣传部和后勤保障部四个工作部门,具体负责森博会各项筹备工作。

2、编制总体方案,落实了办展经费。今年4月,经反复研究,省林业厅下发了《20*中国*(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总体工作方案》。总体方案明确了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确定了参展的竹木日用品、竹木玩具、竹木工艺品等十大类森林产品范围,并明确了参展规模和展位费用,为森博会各项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我局积极向省林业厅和市财政争取经费支持,落实了经费预算。

3、采用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招商招展方式,招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本届森博会招展方式主要是以地区组团为主、对外招展相结合的方式。目前,省林业厅已全面布置、落实了全省招展工作。我市50个展位的招商,通过走访市木材行业协会、花卉行业协会、玩具行业协会、日用百货行业协会等进行调查摸底,参展企业基本确定。

4、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提高了展会知晓率。自3月份筹备开始,就着手设计会标、宣传折页、森博会网站,4月份已印刷了10000份宣传折页,在会展中心的配合下向相关展会推介、宣传,并分发宣传折页近8000份,森博会网站于4月份开通,现可以在森博会网站上报名;在文博会期间,设计制作了6块大中型广告牌,分别挂在会展中心不同的位置。

(四)“网格化、全覆盖、无盲点”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基本建成。松树是构成我市森林的主要树种,松林占森林面积73%,一旦受到有害生物的侵害,将对我市的生态造成巨大损失且难以恢复。在加强有害生物的防范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1、强化政府行为,落实了防范责任。成立了市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指挥部,了《*市突发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操作手册,与各镇(街道)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防范工作的责任和任务,使松材线虫病防范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行为。

2、完善监测队伍,构建了“网格化、全覆盖、无盲点”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编制了“*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分布图”、“*市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分布图”、“*市松林资源分布图”,通过布设新网点,增加固定监测点和临时监测点,监测点由去年底的25个,增加到50个,监测员由去年底的45名增加到53名,把全市森林的5000多个小班全部落实到每个监测员,基本上实现了“网络化、全覆盖、无盲点”的监控。

3、积极推广无公害新技术,以无公害方式开展了有害生物防治。购置了2门灭虫药包抛撒器、采购白僵菌粉炮8万只、引进松材线虫病免疫制剂0.7万支、肿腿蜂50万只、花绒寄甲1.024万只等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技术,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捕器等新技术、新手段,高效、无公害地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保护了天敌,维持生物链的相对稳定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公众的防范意识。制作了2块大型宣传牌和6块小型展版,印制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木及其制品检疫监管的通告》4000份,分发给各镇(街道)和木制品经营加工企业,加大了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宣传力度。

(五)林业灾后重建取得积极成效。1月底2月初的雨雪冰冻天气,给我市的林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据调查,我市遭受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受灾面积17.8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89亿元。为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全局上下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以恢复生产为重点的灾后重建活动中去。

1、组织开展了“百项技术千名干部进万村”活动。局领导带队,组成5个灾后重建指导组,到农村、苗木生产企业,开展冰雪灾害生产自救技术指导,发放了《林业生产灾后恢复与富民百项技术》600本,针对重灾村制订生产自救措施,邀请浙江省林学院教授,先后举办了林业生产灾后恢复重建技术培训班、雨雪冰冻灾害林木清理技术培训班,帮助林农尽快恢复生产。

2、协助农民积极开展了生产自救活动。积极主动向市政府争取了300万元(包括农业)的抗灾促生产扶助资金和50万元的雪压木清理经费,安排给镇(街道)、生产企业、林农用于生产自救。最近市政府还决定,从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中划出220万元,用于林业基地开发、退耕还林、迹地更新、低产林改造、花木规模种植等项目的实施。

3、全面清理枯死松树,杜绝了有害生物发生源。据统计,全市有雪压木20余万株,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就地烧毁、安全利用等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到目前为止已清理雪压木等16万多株,其中后宅街道的5万株已全部清理结束,清理费用30万元,有效地防止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

(六)森林火灾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尽管林区可燃物大量增加,森林火险等级加大,但经过努力,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无一起重大森林火灾、人员伤亡和隔夜火发生。据统计,半年来仅发生森林火警1起,一般森林火灾2起,受害森林面积9.15公顷,烧毁林木蓄积303立方米。一是进一步落实了森林防火工作责任,与各镇(街道)签订了森林消防责任状,与护林员签订了生态公益林管护合同,把森林消防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二是对护林员队伍进行了充实调整,全市共有护林员242人,森林消防队45支、森林消防员740人,举办新增护林员培训班,加大了森林消防知识的普及;三是进一步加强了春节、清明、“五一”等重点时段,风景区、水库、公墓等重要地点,对外来人员、智障人员、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防范工作;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强,全市已建成标准护林防火岗哨10所、标准森林消防队队房13所;配有森林消防车2辆、各类灭火器具1381多件(其中风力灭火机340台、油锯12台、割灌机3台、灭火水枪26支、二号工具1000多把);五是加大宣传,制作并派发了森林消防资料10000余张,《关于禁止林区用火的通告》3500份,《文明祭祖倡议书》5000份,森林消防宣传挂历500余份,增强了市民的森林消防意识。

(七)林业行政执法与管理工作有所加强。一是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林业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了“清火行动”、“飞鹰行动”、“绿盾护林20*”、“禁种铲毒”等专项行动,半年来共查处各类林业违法案件18起。其中刑事案件1起,行政案件15起,治安案件2起。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8人,其中逮捕1人,行政拘留2人,行政处罚15人,行政罚款4.3万元。二是实行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根据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关于实行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的精神,为依法做好我市林地征占用工作,有效保护林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局下发了《关于实行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的通知》(义林[20*]25号),进一步规范林地保护利用管理,逐步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的林地管理机制。

(八)“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等主题活动深入展开。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活动,通过开展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百场服务送基层”、“三服务一满意”等活动,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工作实处,使“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化为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动力。林业队伍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工作作风也有了新的改善。

二、下步工作

(一)办好三件大事。

1、全面推进绿色村庄工程。及早启动秋冬季绿色村庄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按照早准备、早计划、早安排的要求,做好秋冬季项目设计、预算、招投标、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进度的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初步计划10月初全面展开秋冬季项目实施工作,力争下半年再完成200个左右村庄的绿色村庄工程建设任务。

2、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做好省级森林城市的申报工作。加快我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实施;做好创建森林城市具体项目的落实,加强创建的指导,加大督查力度;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并向省关注森林执委会提出省级森林城市的申报。积极做好森林城市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今年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城市。

3、全力举办20*中国*(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积极做好森林产品博览会招展招商等筹备工作。制订综合部、招商招展部、宣传部和后勤保障部的工作计划,扩大招商招展范围,吸引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客商参加博览会,进一步开拓林产品市场,提高林产品竞争力。精益求精,良好服务,力争把这届森博会办成国内创意最新、影响最广、效益最佳、服务最优的林业展会之一。

(二)推进二项改革

1、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根据中发[20*]10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遂昌会议精神,开展林权流转政策的调查研究。一是积极促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林业规模经营。二是探索林权抵押贷款,制订和完善我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与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相配套的林业保险、贷款贴息、林业担保体系发展等扶持政策,营造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搞活林业经营。

2、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市林场是我市唯一的一个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场林地的72%。由于体制问题,林场的困难和问题依然非常突出,加快林场改革已十分必要,我们将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林渔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相关精神,研究和制订国有林场改革方案。

(三)加强二项防范

1、加强森林火灾防范。森林消防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森林消防安全监管体系,划分监管区块,明确森林消防监管责任。继续加强森林消防三支队伍建设和森林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森林城市管理办法篇2

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由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举办。由国家林业局、广东省人民政府、经济日报社联合举办。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承办。

按照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申办办法规定,只有具备国家森林城市的城市,才有资格举办中国森林论坛。这意味着广州在今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绿色大比拼中,已经成为第五届国家森林城市得主。广州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窗口,作为一个工业文明程度较高、城镇化步伐较快、经济发达的城市,通过实施“森林围

城、森林进城”战略和“青山绿地”、“绿色产业”、“森林文化”工程,在建设森林城市和推进生态文明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有示范作用。据悉,在论坛上,国家林业局将向广州市授牌。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城市森林与生态文明”,论坛将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倡导的“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宗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宣传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成就,广泛交流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森林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参与城市森林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加快中国城市森林建设,促进构建和谐城市,建设生态文明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森林城市管理办法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为重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建绿色生态文明为主题,着力构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城相融、林水相依、城乡一体、天人合一”的森林城市,为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化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进一步分解落实创建任务。组织实施一批绿化工程,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对照创建标准,搞好查漏补缺;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力争年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下一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基础。

三、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兴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兴森林城市将构筑“青山南踞、林网包围、五带导风、绿心居中”的空间形态和“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城相融、林水相依、城乡一体、天人合一”的城市森林景观。

(一)多方共同努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完善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深化认建、认养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大力营造各类纪念林。努力拓展城市森林发展空间,着力培育城市休闲绿地,逐步增加公园等公共绿地,加大屋顶、墙面等立体绿化的力度,提高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乔木树种比重,构建完备的城市绿地系统。在注重自然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森林城市的水网、路网、林网等生态网络。大力开展中幼龄林抚育、阔叶林发展和封山育林,促进幼林成林成材。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不断提高城市林木覆盖率。城郊地区应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因地制宜推进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等多种乡村绿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生态产业,有效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实施五大工程,完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

1.城市森林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以高大乔木为主的大型城市片林、环城林带和组团(区块)之间隔离林带;对现有以草坪、灌木为主的绿地,加快实施乔木增绿、提档升级,使乔木树种比重达到70%以上,构建各具特色、功能健全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从今年起到年,在兴中心城区栽植1.2万棵胸径20厘米以上的大树。

2.通道绿色林带建设工程。按照道路林荫化要求,在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建设一定宽度的绿色景观林带,国省县道、乡村公路两侧要形成绿化带或行道树。加强沿海平原地区防护林建设,形成平原农区林网、城镇防护林网和山地丘陵防护林三道防线,建设区域内的公路、铁路、城区骨干道路等绿化率达到90%以上。

3.水系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海塘、河流、水库等水系的生态景观林建设,形成沿海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曹娥江、大运河、鉴湖、镜湖水域等主要水系沿岸的生态景观林建设和汤浦水库等水库四周及源头的生态林建设,增强涵养水源功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内的河流、海塘等绿化率达到90%以上。

4.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加强汤浦水库和城郊地区10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快对针叶林的阔叶化、彩色化、多样化改造,大力推广各类优良阔叶树种和彩色树种,调整林种结构,丰富生物多样性,优化森林景观,提高森林固碳能力。

5.森林村庄建设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村庄绿化力度,通过建千米林荫道、种千棵“子孙树”(经济树种),逐步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平原农田防护林的村庄森林格局,30%以上的村庄绿化达到市级以上“绿化示范村”或“森林村庄”标准。

通过实施五大林业重点工程,建立起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充分发挥间接减排、缓解城市热岛和浑浊效应、水源涵养作用等方面的综合功能,使兴成为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的宜居城市。

(三)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强化森林生态保护工作,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创新管护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有效保护森林植被,确保无重大破坏森林事件和森林火灾发生。坚持依法治林,对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查处率达到90%以上。严格规范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建立标志牌,健全长效管护制度,组建管护队伍,保护现有古树名木。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切实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市政府成立兴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政办发〔〕39号),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负责日常工作和对创建工作的综合协调。市级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能处室和联络员,负责具体工作。

(二)加强宣传,提高市民知晓率、支持率。制订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宣传方案,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工作动态。制作户外大型广告牌和各类宣传牌,组织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的生态文明宣讲活动,开展“国际森林年”、“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活动,义务植树活动以及以森林生态为内容的各类竞赛和盆景花卉展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提高广大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森林城市管理办法篇4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河南省“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要求,以《*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和《生态建设工程跨越式发展实施方案》为依据,以2009年底前全面实现森林生态城建设新增100万亩森林为目标,以森林生态城森林组团建设和通道绿化为重点,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逐步壮大林产业,探索生态文化发展新途径,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推进森林生态城建设和全市林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

(一)完成国家及省下达的各项林业建设任务。

(二)完成市级新造林26.44万亩。其中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20.65万亩;生态廊道绿化工程造林4.59万亩;新建小网格林网0.4万亩;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工程造林0.8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

(三)建成1个林业生态县(市)、区,6个林业生态乡(镇),5个林业生态模范村和40个林业生态村。

(四)森林资源保护目标:

1.林木采伐量不突破年采伐限额,凭证采伐率达90%以上;

2.加大对林地林权的管理力度,征占用林地审核率达90%以上,林权证发放率达80%以上;

3.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4.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继续抓好对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贯彻

总书记所作的十七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特别是报告中提出将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给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现代林业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单位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紧抓好。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振奋精神,推动我市林业建设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二)明确责任,精心实施,切实做好造林绿化工作

各县(市)、区要按照11月26日召开的*市生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20*年度造林绿化和森林生态城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26号)要求,明确任务,精心实施,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要严格落实和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管理,强化督查,严格验收。对于未按要求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或造林质量较低的,严格按照《*市造林绿化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1.创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造林质量。20*年的造林绿化工作要在坚持我市积累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实行“组织形式多样化,栽植模式科学化,质量监督统一化,市县行动一体化”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效。森林生态城范围内的重点工程造林要全部采用招标造林,其他区域的造林工程要实施专业队造林。要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选择栽植模式和优良树种,重点工程采用纯自然式混交造林。各县(市)、区要坚持质量第一,造林作业设计方案须经市林业局批准。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组织相关部门成立督查组巡回各地督查,督查结果和造林进度在新闻媒体公布。

2.抓好林业生态村建设,加快森林生态城建设步伐。林业生态村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和加快森林生态城建设步伐的重要途径。20*年初,市林业局已经制定印发了《*市林业生态村建设标准》,20*年我市要建成40个林业生态村。各县(市)、区要按照工作方案所明确的任务,根据河南农大设计的生态村镇建设典型模式和我市制定的《生态村建设标准》,对生态村建设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质量组织实施。

3.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要深入贯彻《*市全民义务植树实施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12号),及早动员部署,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要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植树工作的通知》(豫政办明电〔20*〕21号)精神,切实加强义务植树活动的管理。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按照每个适龄公民植树3-5棵的规定,逐单位逐人登记植树任务,发放“义务植树通知书”。要严格督导检查,督促单位和个人履行植树义务,达不到每个适龄公民植树3-5棵要求的县(市)、区和单位,不得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单位。要加大义务植树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把义务植树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要建立一批义务植树基地,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绿化成果保护措施,确保义务植树成活率。

(三)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进一步提高全市林业生产总值

要在抓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市林业总产值要达到14.4亿元,较20*年增长14个百分点以上。

1.森林资源培育业。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林间空地发展林下经济,指导林农发展立体林业,提高单位面积林地产值,促进经济发展。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培育市场畅销的大规格优质苗木,种植名、特、优经济林品种,扩大速生丰产用材林面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要抓好无公害森林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采用施有机肥、果实套袋、少施或施低残留的农药等方法,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引导林农生产森林食品朝无公害方向发展。

2.林产工业。要注重培育新品牌,充分发挥品牌带动作用。要以产品升值为突破口,深入林业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指导企业节能挖潜,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值,使全市木材加工业和林产品加工业再上新水平。要与高校等科研单位积极开展合作,针对侧柏等经济效益较低的树种,通过科技研发,深挖林产品增值潜力。

3.森林旅游业和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以自然保护区、各级森林公园和各类森林生态旅游区为骨干,争取各方面资金,加快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和优化森林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精品。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鼓励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的发展,满足经济发展对动物资源的需求,确保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探索新途径,积极弘扬生态文化

抓好我市生态文化建设,一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化基础建设。抓好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好古树名木,充分发掘其美学价值、游憩价值和教育价值,为市民了解森林、认识生态、探索自然提供场所和条件。二是积极繁荣生态文化。充分挖掘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发展潜力,丰富生态文化,满足社会需求。三是大力宣传林业在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群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价值观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五)强化依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1.资源林政管理。要切实抓好林地征占用管理工作,加大林地管理力度,规范林地征占用程序,防止林地非法逆转。严格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把住采伐“源头”消耗关。强化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发放管理,积极推行网上办理。在全市广泛宣传《*市生态林建设条例》,提高全市人民的法制意识。做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收尾工作,认真开展森林资源一类调查。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好林地尤其是退耕还林地的确权发证工作,做到造林一块,验收一块,发证一块。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大案件的督查力度,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活动。

2.森林公安建设。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改进公安工作的意见和精神,落实并理顺森林公安机构编制与投资渠道。二是抓好“三基”工作。把基础建设作为推动全市森林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重点,年底前全面完成各项软硬件建设任务。三是要组织开展林业严打整治斗争,坚决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活动。森林公安队伍要发挥主力军作用,要敢于破大案破要案,对群众反映强烈、危害严重的案件要“发一破一”,快侦快破。要组织2—3次专项行动,强力攻坚。加强对重点造林工程项目的管护力度和涉林案件的打击力度。

3.森林防火工作。重点面向林区乡村、居民点,面向广大青少年和外流人员,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安全教育。严字当头,狠抓野外火源管理,严格实行“入山登记、出山消号”制度,依法管好进入林区的各类火源。加强消防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组建全市森林火情卫星监测网络,加强森林防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防火树种繁育试验和营造技术研究,提高预防和控制火灾的综合能力。认真落实*市县际护林防火联防实施方案,按照互防、互救、互援和谁先发现谁先扑救的原则,做好五县一区联防工作。

4.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为重点,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全民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在全市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工作。进一步抓好野生动物凭证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工作,加大对乱捕乱猎野生动物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野生动物救护力度。抓好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各级森林公园管理、规划、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监测网点,制定应急预案,提高重大野生动物疫情处置能力,防止重大疫情发生。

5.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一要抓紧做好树标定界,严格管理,对保护区内的原生态湿地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坚决制止各种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二要依法治区,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违法行为;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社会认知度和知晓度;四要加强巡护,严密监控,切实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五要编制保护区详细规划,做好湿地公园立项工作;六要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做好保护区科学考察工作。

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一是做好预测预报工作。要强化测报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决策等关键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及时准确地搞好预测预报。二是加大检疫执法力度。要加强调运检疫、工程造林用苗产地检疫和外地调入苗木的复检工作。依法开展国家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和省补充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普查和处理工作,对发现的外来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及时上报和组织清除。定期开展松材线虫病专项普查并做好预防工作,严防松材线虫病入侵我市。三是切实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对重点工程区杨树食叶害虫实施飞机防治,大力推行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工程治理和无公害防治。四是加强应急反应能力建设,提高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处置能力。

7.木材运输管理工作。一是以建设国家一级木材检查站为主线,继续推进基础标准化建设,强化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切实提高执法能力。二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木材运输检查方式,依法加强对木材运输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无证运输木材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非法木材进入市场流通,维护正常的木材流通秩序。三是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精神,实行持证上岗和统一装识,规范执法行为,杜绝公路“三乱”现象发生,树立良好的林业执法窗口单位形象。

(六)实施科技兴林,建设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

科技兴林,先兴科技。要按照跨越式发展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全力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心、森林资源监测调查规划设计中心、森林防火远程指挥监控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围绕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优良树种研究、引进培育和推广工作,继续推进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搞好林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稳定和加强基层林业科技工作队伍,加大科技下乡、林业干部职工和林农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积极开展林业标准化工作,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产品标准修订步伐,继续开展林业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工作。

(七)其他工作

1.进一步加强林业宣传信息工作。要把林业宣传信息工作作为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林业建设的所有领域和全过程。把“*林业”网站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根据工作职责,及时补充完善更新相关内容,确保网站内容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要进一步加强林业信息工作,及时反映工作动态。各县(市)区林业部门、机关各处(室、局)和局属各单位每月上报林业动态不少于2条。要厉行节约,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和无纸化办公,尽量减少纸质材料的印发范围和数量,材料通过电子信箱传送。

2.认真抓好机关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要按照《*市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林业局规章制度>的通知》(郑林办〔2005〕6号)要求,认真学习有关规章制度,按章办事,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3.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安全生产条例》规定,做好森林公园和场圃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好安全生产关,特殊岗位没有培训不能上岗,没有获得安全生产资格证的也不能上岗。

4.做好林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每周三领导接待日制度。认真受理两类案件,坚持实事求是、说服教育的原则,做到认真核实、限期办结、及时答复。对重大疑难案件,继续采取听证的形式,加快查报速度,提高查办的准确性,取信于民,确保不出现大规模群体性上访和赴京上访事件。

5.深入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认真搞好林业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用林业法律法规引导、教育、规范人们开发利用森林和野生动物植物资源的行为。要在学习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把打击、防范、教育、改造、管理、建设等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基层单位。

6.继续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教育广大执法人员文明执法,依法行政,杜绝行业不正之风的滋生。加强木材检查站内部管理,确保不出现公路“三乱”现象。

7.积极搞好计划生育工作。保证局机关和直属单位无计划外怀孕现象,计划生育率和晚婚、晚育率均达到100%。积极抓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落实帮扶措施,圆满完成计划生育“三结合”各项任务。

森林城市管理办法篇5

遵义这个著名的“红色之都”曾经是一方令人崇敬的“圣地”。如今,这片美丽的山水承载的不仅只是历史的重彩,而且浓郁的绿色也同样成为它的骄傲。

近年来,遵义悉心打造“绿色红都”和“红色绿都”两张城市名片成效显著。“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已成为遵义城市森林建设的真实写照。

披上绿色盛装

遵义市副市长曾永涛告诉我们,既要发展,又要保护,这些年来,遵义一直把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如何把工业经济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心。

经过多年的发展,遵义这个有着厚重历史的红色之都不仅仅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上下足了功夫,而且让它焕发出了绿色的生机。

森林面积已达149.37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5598.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8.56%;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城市建成区(包括下辖区市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5%,绿地率达到3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11平方米;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3%。

这样的一组数据也许更能直观地反映出近几年遵义在生态建设、城市绿化方面所作的努力。

据遵义市林业园林绿化局局长向守都介绍,遵义还积极开展了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工作。初步形成了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目前,遵义共有部级风景名胜区1个,部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5个以及16个森林公园(其中部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5个,县级5个).

遵义城中有山,山中有绿,湘江、洛江穿城而过,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森林城市特色,并且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堪称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

经过多年的发展,遵义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曾永涛介绍说,近年来,遵义依托城市化发展战略,坚持以大工程带动城市森林建设,先后实施了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工程、十万亩风景林建设工程、遵义植物园建设工程、市民广场、纪念广场、市政府广场、南岭公园、三阁公园、湘江河治理,每个县都建有一个以上森林公园,对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进行保护,让水网融入林网,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相继出台了《遵义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遵义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地方规章和鼓励苗木花卉产业、扶持兴林富民、探索生态补偿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同时,还开展了城市树木认养活动,教育部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保护环境、护绿植绿活动,培育学生从小爱绿、护绿,增强美化环境意识。妇联、共青团组织开展“中华妇女林”、“青年林”、“世纪林”等建设活动,为加快城市森林建设,构建林城相拥的一流宜居生活环境起到了带动作用。

的确,无论是走在遵义的街道还是他们的住宅小区里,映入眼帘的都是郁郁的绿意,让人身心放松。

同行的负责人除了要给我这个北方人一一介绍植物的品种,还告诉我们:大绿量、高品位是美化小区的原则,小区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草、花合理搭配,适当点缀花架、亭廊、休闲花坛、雕塑等园林建筑小品。他们的新建小区绿地率平均在37.33%以上,单位附属绿地面积279.3万平方米。

他还告诉我们,在遵义的居住小区的建设要求很严格。“要把好绿化配套比例和质量关,认真执行先规划设计、后建设施工,实行综合配套验收”。

规定也好、强制性的命令也罢,我们毫无疑问,但是对于是否能确保有效执行,我们有些许疑问。曾永涛告诉我们:“现在每搬迁一棵树,要经过局党组开会,要上报批准,不批准就不能动。而且搬迁后必须是移栽,不能砍掉。”。他告诉我们,遵义曾因为红花岗区的一个开发商搞开发砍树还被判了刑。

高位推动、执行有力、宣传到位……多年的积淀和发展似乎预示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似乎是一种必然。

创森步骤

在遵义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在遵义上上下下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共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遵义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对提升遵义城市品位和形象,打造旅游城市,带动城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曾永涛告诉我们,遵义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老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多年来在城市绿化方面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不仅仅给遵义的创森之路做好了铺垫,也让遵义的绿色梦想渐行渐近。

近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专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认真分解落实各项工作。2007年3月,国家林业局公布新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后,又认真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标准,落实各项工作。

“去年7月份,遵义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卫生城市’之后,我们就在思考下一步的创建工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想法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曾永涛说,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是和生态环保、生活质量、人居环境、城市面貌、文明水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决定之前做过了一些调研,市民非常高兴,都认为这个事是一个民心工程。如果只有政府一相情愿地来做,不发动群众,不形成部门、老百姓的共识是做不好的。”

适逢周末,在市区部级森林公园凤凰山上,我们看到了一些来锻炼、休闲的居民。一位刚从山上晨练下来的老大爷说;“我们遵义越来越美了,坐在家里就能听见鸟声,抬头就能看见绿树,环境好了,人的身体和心情都会跟着好起来。”

曾永涛坦言,遵义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方面是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意义认识更为深刻,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城市森林城市创建的活动进行了一些了解、学习和考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路。

“8月22日,我们去贵阳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行了调研考察工作,为筹办遵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基础。”向守都说,“跟贵阳联系的比较多,因为贵阳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有好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

在采访中,遵义市的领导都多次谈到在创森过程中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对此,他们认为遵义的创森重点在于除了硬件软件要做到位,要完善,更要形成非常好的氛围和强烈的意识。

思路确定了,创森的工作也就紧锣密鼓地展开。

9月18日,市人民政府在1号会议室召开第11次常务会暨第10次市长办公会,研究《遵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各县、区(市)分管县、区(市)长和有关单位参加,并通过了创建方案。

更上一层楼

据了解,在通过了创建方案后,遵义随即就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成立了专门的创森办公室,协调和指导全市的创森工作。

“目标、分解、任务这些工作我们都安排了。”曾永涛说,“在这个过程中,对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和指标分解的任务来看,遵义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通过和贵阳市交流,我们感觉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有些指标已经达到了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

他也坦言,目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有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还需要巩固提高、上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把工作方案制订好,力争通过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努力来把它完善好,来迎接国家森林城市评选团的检查验收。

从目前创森的进度来看,以遵义市创建办、林业园林绿化局牵头的,领导小组下属的办公室业务上都有很多,分下来就是城管、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市都按照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职责正在有序地向前推进着。

据向守都介绍,遵义会把举办花园小区的评选延续下去,让市民、机关、学校等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达到对市民的引导作用。“搞这些活动让大家知道这是好事,不是什么做面子的,做来好看的。”

在曾永涛看来,通过创森的一系列工作,来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职工、市民爱绿、护绿,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环境,以达到这个目的,强化这个意识。这个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这个手段,引导全社会形成这样一种强烈的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生态的意识,达到保护我们的家园,把我们的环境进一步保护下去的目的。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除了政府推动、高效执行、大力宣传以外,最重要的莫过于资金投入。

实际上,遵义市每年仅在园林绿化、林业方面的投入就是几千万,加上中央和省里的补贴,已经过亿。对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投入,曾永涛告诉我们,遵义已经有一个初步的预算,但是不是一次性的,毕竟生态建设是个长期的行为,遵义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的资金,他说,“我们在创建过程中肯定是要花大笔资金的。直接的工作经费,完善基础设施、栽树、修路,这是一个长期的行为,今年可能是一千万,明年可能就是两千万。”

在遵义采访期间,无论是市长还是市民,都对自己的城市创办国家森林城市充满着信心,支持这信心的是遵义近年来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所作的努力。

“遵义是革命老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另外作为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得好、环境保护得好的,又是发展比较快的城市,遵义在这方面也是做得不错的。”曾永涛表示。

森林城市管理办法篇6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地保护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建设生态示范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区林地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推进了“绿色”建设。但由于客观原因,全区林地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一些街镇、园区和国有林场的开砂采石企业在不办理使用林地手续的情况下,违法使用林地开砂采石或工程建设。为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8月区政府林地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开砂采石和工程建设使用林地行为,严惩未批先占林地行为,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强化思想认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章第十八条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第四章第二十条规定:“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类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征用、占用林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用地单位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各街镇、园区、国有林场负责人必须牢固树立学法、懂法、守法意识,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坚持依法行政,把林地管理和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结合起来,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严格执行林业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做好辖区内林地的管理工作。

二、实行属地管理。根据《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制止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2012年10月,区政府与各街镇、园区和国有林场签订2013年度森林资源保护责任状。责任状明确要求,各街镇国有林场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市农委下发的《市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严禁乱砍滥伐林木和乱垦滥占林地的行为,严禁违法占用林地从事开砂采石等行为。各街镇、园区和国有林场负责人要坚持守土有责、守林有责的原则,对辖区内的林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属地管理、保护制度。

三、明确工作要求

1.拉网式排查。各街镇、园区、国有林场要根据林业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并按照8月3日区政府林地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建立保护森林资源巡查制度,对辖区内所有从事开砂采石和各类工程建设占用林地情况,经常性地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排查,主要排查开砂采石和各类建设项目是否占用林地;对持有《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的开砂采石企业在没有办理使用林地手续的情况下,进行非法开采的行为等。通过拉网式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罚、早规范。

2.停止使用林地违法行为。各街镇、园区、国有林场对排查出违法使用林地行为,一经查实应立即停止其违法使用林地行为,严禁违法使用林地。

3.上报违法使用林地情况。对排查出的违法使用林地行为,各街镇、园区和国有林场要立即书面上报区农业局森林警察大队,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4.办理使用林地相关手续。各街镇、园区、国有林场对排查出持有《采矿许可证》但没有办理使用林地手续的开砂采石企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在停止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查处的基础上,应督促企业和业主办理相关手续。区农业局将根据《市市级行政权力事项下放目录》通知要求进行受理,对符合条件的采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审核上报或审批使用林地手续。对拒不办理使用林地手续且违法使用林地的企业和业主,将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将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5.履行部门职责。区国土、发改、农林、安监、环保、公安、工商、水利、供电等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区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矿产资源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要求,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严格责任追究

1.各街镇、园区、国有林场的林地管理工作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对辖区内林地资源管理不到位的;不能及时排查书面上报违法使用林地的;存在无林地使用手续进行开砂采石和工程建设的;不能及时制止违法行为的;不能全程跟踪、监督开采企业和建设业主取得使用林地手续的,一经上级部门督查、群众举报、媒体曝光属实的,区有关部门将立即介入调查,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将追究辖区内有关领导责任。

森林城市管理办法篇7

森林碳汇和减排同等重要

论坛主席宋维明强调指出,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多重效益且不可替代。保护森林和增加森林面积,是最为有效的、低成本的减排方式。我国在森林碳汇研究、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形成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务之急则是普及森林碳汇知识,树立碳汇和减排同等重要的理念,使全社会对发展林业有应有的重视。

宋维明说,增加森林碳汇,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恢复和扩增森林碳汇,不仅关系到减缓全球的气候变化,还关系到未来世界各国的发展空间以及发展道路的选择。

在这位林业经济学家的主持下,八位嘉宾深入探讨了森林碳汇与低碳城市的关系。从森林碳汇的国际经验、中国选择与地方实践,到森林碳汇对实现低碳发展战略目标的意义;从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前景与挑战,到公众参与在森林碳汇行动中的作用,专家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使在场的200多位各界人士深受启发。

贵州省林业厅厅长金晓麒,贵阳市副市长高卫东,中国低碳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秘书长陈建成,国家林业局森林城市评审专家张志强,国家林业局气候谈判专家王春峰,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碳汇办公室主任王小平,中关村碳汇研究院副院长杨晓晖,中国林权交易所总裁王秀强等和与会者一起,就当前森林碳汇的焦点、冰点、热点问题进行了精要的阐述。

减排措施中森林碳汇成本最低

国家林业局森林城市评审专家张志强教授介绍了有关森林碳汇的国际经验。他说,国际上围绕减排和增汇两个方面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举措之中,森林碳汇被认为是成本最低的减排措施之一。

据他介绍,在增汇方面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世界各国都将挖掘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吸收Co2等温室气体的潜力作为其战略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森林的碳汇功能。其做法无外乎有两种:一是扩大与保护森林资源;二是提高森林生产力。

具体作法有,通过清洁生产机制(CDm)实施林业碳汇项目获得温室气体排放权。《京都议定书》明确了减排目标后,国际社会首次将林业碳汇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相联系,碳汇造林成为获取碳排放的途径之一。此后,国际社会致力于推进森林认证、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发展碳汇交易体系、强化国际合作等作为发挥森林碳汇功能的主要手段。

张志强说,在气候变化的国际立法上,对于森林碳汇议题经历了从谨慎向开放的转变。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从《波恩政治协议》到《马拉喀什协定》,从《巴厘岛行动计划》到《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森林碳汇都是其中的主要议题之一。森林碳汇的活动范围也从最初的单一化(清洁生产机制)走向了多元化。可以说,后京都时代以通过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森林保护和森林可持续管理增加碳储量为主要内容的ReDD+森林碳汇机制(ReDDpLUS),将发挥更为主要的作用。

林业重点工程增加碳汇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上升速度加快,在国家层面将森林增汇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选择。张教授说,从中国战略选择的实践来看,采取了一些主要措施来实现林业碳汇的发展。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大力推进,夯实森林碳汇坚实基础。张教授认为,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及长江、珠江等几大流域的防护林工程建设,这些举世无双的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使中国的森林面积与蓄积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其碳汇功能得到增强。在2010年完成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中认为,中国大规模植树造林是2000年?2010年期间亚洲森林面积每年超过220万公顷的净增长的主要原因。该评估同时认为仅世界森林生物量中就储存了2890亿吨的碳。

他呼吁,要严格森林采伐管理,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以提高林业碳汇功能。实行采伐限额管理,打击乱砍乱伐,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方案,通过技术途径提高森林的碳汇功能;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林业投融资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建立中央、各级地方政府、私人等多种林业投入机制,通过对公益林的生态补偿,确保林业生态效益的发挥;强化林业碳汇功能基础理论与增汇技术的研发;森林碳汇研究应该列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项目、行业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强化国际合作,树立负责的大国形象,推进森林认证、制定可持续经营标准、开展CDm碳汇造林、打击非法贸易与非法采伐等。

低碳城市发展靠森林碳汇推动

目前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经把森林碳汇作为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也在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推动城市低碳转型。

森林城市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小溪镇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39-02

1引言

党的“十”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生态环境建设程度是衡量现代城市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全面布署。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扩大森林种植面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效益,建设青山绿水、碧水蓝天的美好家园”的要求,各级政府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工作。2016年,漳州市植树造林包括森林生态景观带、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生物防火林带、重点生态区位等“三带一区”林带建设和林分修复,其中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包括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和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平和县根据《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2016年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工作的通知》(漳政办[2016]34号)精神,进行了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工程建设,总面积31.3hm2,其中小溪镇10.4hm2,山格镇20.9hm2,工程造林取得了初步成功,也存在一些问题,需研究解决。

2小溪镇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工程

2.1基本情况

平和县地处福建省漳州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4°02′~24°35′,东经116°54′~117°31′,境内群峦叠嶂,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69%,林地面积17.9万hm2,水果面积6.7万hm2,总产量超过100万t,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六位。小溪镇是平和县城所在地,下辖23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人口10万人,土地面积1112.2km2,环城一重山面积958hm2。小溪镇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工程建设方案由平和县林业局委托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编制,小溪镇政府负责建设,小溪镇政府委托广州海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招标,梅州市远华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中标施工,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监理,工程于2016年4月进行施工,2016年5月完工。造林前地类为采伐迹地,林地清理方式为全面清理,整地挖穴规格为70cm×50cm×50cm,造林树种为山杜英、重阳木、香樟、福建山樱花,以4∶3∶2∶1比例混交造林,采用营养袋苗(苗木地径R3cm,苗高R2m),造林密度1275株/hm2(株行距2.8m×3m),造林面积10.4hm2,其中联星村1.9hm2,溪州村8.5hm2,成活率95%。设计连续养护抚育3年,当年及时补植缺死株,第二年和第三年进行连续两年的抚育,包括除草、松土、挖穴施肥,每年两次,时间为5~6月和8~9月。

2.2成功经验

2.2.1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平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2016年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工作的通知,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抓好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工作是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巩固省级森林县城创建成果的重要举措;二是明确目标任务,抓好工作重点;三是强化工作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包括落实用地、备好苗木、落实资金、科学造林、加强督查。

2.2.2抓好工程质量管理

认真执行福建省绿化委员会、福建省林业厅制定的《2016年福建省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实施方案》中有关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的技术规定,一是聘请有资质的林业设计单位进行施工作业设计;二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行工程招投标,选择专业化的工程队[1];三是严格执行施工监理制度,认真做好苗木采购、运输、造林整地、栽植各项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做好种植后3年的养护工作,预留10%的项目资金用于后期除草、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

2.2.3促进施工单位提高造林成效

建设单位平和县小溪镇人民政府与其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包括造林地点、造林技术质量要求、造林质量管理办法、造林验收方法、工程造价和估算付款办法、安全责任等条款,将造林设计书的技术要求体现于一张合同书上,有效促进施工单位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2.3存在问题

存在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工程所在位置山高路远,面积较小,景观提升效果有限。县城一重山海拔40~700m,林地利用率高,经济林较多,海拔300m以下山地绝大部分是经济林地,海拔300~500m山地也有部分经济林地,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工程位于山体中上部,海拔200~400m,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限制了林木观赏价值的体现。工程建设面积仅占一重山面e的1%,面积小。二是后续管护问题有待解决。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项目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周期长,见效慢,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当地经济林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成果受人为破坏机率大。

3建议

3.1科学规划

参照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经验[3],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提前一年制定《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规划》,分期建设,有序推进。规划以现有已建成的联光村观音山农业观光园和宝善村、高南村、内林村、岩坂村等村容整洁点为依托,对周边山体进行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分两期进行,一期建设规划在海拔500m以下果园道路旁、沟渠旁以及山脊,种植有明显主干景观树,单行种植,株距3m。二期建设规划对海拔500m以下马尾松林进行间伐,补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如香樟、红椎等,1hm2植600株。进行1m×1m块状整地,挖70cm×50cm×50cm种植穴,苗木采用袋装优质大苗,胸径≥3cm,苗高≥2m。

3.2造林工程征地

对工程项目拟使用林地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登记工程涉及的果农、林农信息,召开相关村干部、果农、林农座谈会,指出造林工程建设对果园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遮荫等益处,并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动员他们出让小块林地种植树木,积极配合工程建设[4~6]。

3.3造林工程建设和管理

借鉴2016年工程建设成功经验进行建设,对所造林木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林木档案并加以长期妥善保管。聘请原经营者进行保护管理,只要保护管理得好,种植林木收益70%可以归林地原经营者所有。

4结论

2016年平和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工程虽然已经圆满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但只是开始,还未结束。后期建设、管理、投资和效益发挥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郑连金.永春县城区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改造提升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92,94.

[2]吴应龙,柳成俊,陈孟成,等.对景宁县城边生态景观林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8):260~261.

[3]徐巧峰,胡岚平.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国内模式及启示[J].山西林业科技,2012(2):48~49,66.

[4]黄宏健,王立.生态景观林带对城市发展的意义[J].绿色科技,2014(10):150~151.

森林城市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城市林业规划;作用;目标;看法

【分类号】:tU984.19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地城市化、工业化的水平越来越高。这一趋势在给城市居民带来进步和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居住乃至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城市林业规划的发展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1]。城市林业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其发挥的生态作用是城市其他基础设施所不能替代的。出于对工业文明弊端的反思,城市林业的规划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重视,也日益成为当前我国大中城市决策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之一。

1.城市林业概念

城市林业是现代林业的一个分支,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是与城市建设相适应,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商品供应,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及其附属工程的经营和管理。它需要多部门多专业共同参与,其主体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具有长期性、局限性、动态性和特殊性的特点。

2.城市林业规划的现实作用

2.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1.1改善小气候,缓解热岛效应:大面积的森林还能有效地冷却空气和促进空气流动,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状况,可有效地缓解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

2.1.2降解空气污染:树木等绿色植物能稀释、分解、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再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质,化害为利或者把有害物质固定在植物体内。

2.1.3减弱噪音:在城市环境中,噪声污染不可忽视,它会严重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许多研究表明,密集和较宽的林带(l0-30米)结合松软的土壤表面可降低环境噪音50%以上,如能合理设计,即使仅6米宽的林带对降低噪音仍有一定效果。

2.1.4杀菌除尘:城市中一切的土地加以绿化后,不仅可以改善地上的环境卫生,而且也能改善地下的土壤卫生。森林释放的负离子,对人体呼吸和血液循环是十分有益的,能有效起到降尘、灭菌的作用,并能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绿化植物存在的地方,空气、土壤和水体中的有害细菌都会在为减少。1公顷的松柏林一天能分泌30-60公斤的杀菌素,并能扩散到周围2公里的地区。通过30-40米宽的林带后,1升水中所含的细菌数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1/2[2]。

2.1.5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城市土壤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均表明,利用树木、森林对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受污染土地、水体进行修复是最为有效的土壤清污手段,建设污染隔离带与已污染土壤片林,不仅可以减轻污染源对城市周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是土壤污染物通过植物的富集作用而使其生产与生态功能得以恢复。

2.2益于市民身心健康

城市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森林建设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紧密相关,完善的城市森林可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森林的多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质量,也影响人类生命的质量。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增进健康、益寿延年,对个人、对社会都有极大的利益。

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人,在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活1周后,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机体非特异免疫能力有所提高,增强抗病能力。

2.3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森林具有多种类型,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林产品,特别是花卉和苗木己经成为许多城市周边地区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回归到森林中旅游观光、休闲健身、亲近自然,这种绿色消费开始成为时尚,能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城市森林已成为城市品牌和城市品位的重要象征,对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优化投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并带动旅游、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城市林业规划建设的目标

城市林业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从建立起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相适应,从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大环境出发,调整森林的林种结构布局,提高森林的生态质量和功能,使森林在城市林业生态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其他绿化系统的建设规模,合理布局,提高生态功能和绿化美化效果,使之形成大方向目标一致,结构合理,景观优美自然,与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生长稳定的城市森林植物生态系统,从而达到整体优化城市大环境的目的[3]。城市林业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从建立起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相适应,从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大环境出发,调整森林的林种结构布局,提高森林的生态质量和功能,使森林在城市林业生态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其他绿化系统的建设规模,合理布局,提高生态功能和绿化美化效果,使之形成大方向目标一致,结构合理,景观优美自然,与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生长稳定的城市森林植物生态系统,从而达到整体优化城市大环境的目的。

4.对我国城市林业规划的几点看法

4.1学术界、全社会要对城市林业形成共识,才有利于城市林业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生态需求己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城市森林将对城市的生态保护、满足市民多方面需求摆在首位,城市林业以建设和管理好城市森林作为首要任务,以期发挥森林的最大生态效益,也最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需要。只有学术界和全社会对城市林业形成共识,才能保证城市林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4.2要将传统林业、传统园林两大学科的优势融入到城市林业中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林业体系。传统林业规划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放在营造速生、丰产、优质、高经济效益的林分上,对森林生态功能的作用重视不够。在森林营造、经营、管理和保护等方面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系统的科学,强调要满足社会对木材、林副产品、国土保护和生态效益,管理对象主要为乔木和灌木。园林绿化设计主要的指导思想放在美学方面,以美化环境、提高生活品位为出发点,强调的是观赏性和造景技艺。而城市林业则要紧紧围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这一中心,将传统林业和中国传统园林两大学科的优势融入到城市林业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林业。

4.3建立适应城市林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推动城市林业发展。城市林业建设涉及林业、环保、市政、国土、建设、农业、水利、道路等多个部门和行业,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机构加强领导。目前,各地主要由绿化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由于绿委办作为绿化委员会日常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绿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难以适应城市林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254-257.

森林城市管理办法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森林多功能需求日益迫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国家、省宏观林业形势,结合我市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现就加快我市林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森林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低的状况依然存在,林分质量差,人均资源少,与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提升我市对外开放形象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市民对优美人居环境、农民对高效林业产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当前林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大型城市的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为林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要站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增强竞争力出发,全面加快林业建设步伐,为我市率先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

加快我市林业发展总的思路是:以*市城乡一体现代林业发展战略为目标,以增加资源总量,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绿色通道、太湖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及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为重点,加大建设投入,加快发展速度,为把我市建成具有现代化气息、山青水秀特色的湖滨城市作出新贡献。

主要发展目标是:“*”期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115.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现在全国16.5%的平均水平,林业产值年增加8%以上。全市城市绿地每年增加320公顷,总面积达到5100公顷,公共绿地每年增加150公顷,面积达到1500公顷,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人,市区绿地率达到35%,绿化覆盖率达到37%。

二、生态优先,城乡一体,切实抓好五项重点工程

(一)绿色通道和村镇绿化工程。“*”期间要完成沪宁、锡澄、锡宜、宁杭、沿江高速公路,沪宁、新长铁路,312、104国道以及苏锡路、锡沙路、锡澄路、锡宜路*段两侧林带建设;完成梁溪河、古运河、新运河、锡澄运河、望虞河、白屈港、烧香港、殷村港、直湖港、钟张运河两侧林带建设。高速公路、国道、铁道两侧绿化宽度不少于50米,省道两侧宽度不少于30米,市、县级交通干道两侧20-30米,县乡级道路两侧各10米,流域性河道两侧不少于50米,区域性河道两侧不少于20米。绿色通道造林总面积6万亩。

镇村绿化重点是提高绿化总量,营造绿色家园,提升城镇绿化水平。要把绿化工作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大力营造城郊和镇周边多功能生态林、环城镇林带,建成一批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城镇。各市(县)、区每年都要有15%的乡镇,20%的行政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0%的水平,力争到*年,全市村镇绿化覆盖率达到18%以上。

(二)太湖生态防护林工程。“*”期间完成太湖主要入湖河道两侧各50米的林带建设,建设面积1.06万亩,完成86.2公里太湖大堤内侧50米的护岸林带建设,建设面积5000亩,在宜兴市湖边至湖滨公路地区,滨湖区湖边向内2公里平原区范围内建设8.5万亩高标准农田林网。结合五里湖、梅梁湖整治,完成沿湖地区以湿地为主的生态工程建设,包括长广溪湿地生态、西太湖湿地生态等省、市级大型生态工程。以环太湖大道规划建设为契机,积极规划并启动环太湖大道两侧林带,以及沿湖生态公园建设工程。

(三)造林富民工程。*岗地退耕还林工程。我市目前有低产坡岗地约12万亩,“*”期间要在坡度15度以下的山坡地大力营造生态林、商品林、经济林,土壤贫瘠的低丘岗地实行封山育林,促进自然更新。到*年,封山育林5万亩,人工造林5万亩,合计新增林地10万亩。林木种苗工程。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各类花卉苗木基地。至*年,全市花卉苗木基地每年新增1万亩,累计达到5万亩。重点抓好苏南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宜兴林场、江阴新桥及其他市(县)、区级苗圃基地建设,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兴办各类绿化工程公司,做到苗木生产、园林设计、施工监理一条龙,积极筹建各类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并建立配套的花卉苗木信息网络。经济林建设。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各类土地资源,积极鼓励各类经济成份投资发展意杨速丰林、竹木用材林,以及桃、葡萄、茶叶、桑树、中药材等重点经济作物,至*年新增经济林面积5万亩。

(四)森林资源保护及利用工程。在继续加大护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治、林地规范管理及林木高效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太湖、湖、长江等大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启动扬子鳄放归自然、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以及野生银缕梅、兰花群落等物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工程。切实加快*惠山、江阴要塞以及宜兴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资源,依托我市太湖风景旅游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同时要加快发展我市木材加工企业,木材流通市场建设,强化木材加工、流通的行业管理。

(五)城市绿化工程。“*”期间重点实施一个环城公园(解放环路)及环城河公园,二条绿色风光带(新老运河风光带和蠡湖、梅梁湖环湖风光带),三块湿地公园(长广溪、梁溪河、梁塘河),五条绿色走廊(太湖大道、通江大道、隐秀路、高浪路、青祁路),八平方公里的惠山森林公园。城市绿化广场建设实施项目有:*各一个绿化广场。城市中心区增绿项目有:江尖公园、环城公园,人民路、学前街、中山路增绿,蓉湖大桥绿地、红星桥新运河与梁溪河交叉口绿地等。

“*”期间城乡居住区建设要保证绿地率到位,其中城市新建区绿地率30%,老城区改造项目25%,高层住宅区达到40%,现有的老村改造中,要继续开展拆违、拆临、透绿建绿,对现有绿地进行完善;新建工业园要按照国家所要求的绿化标准进行建设;老单位改、扩建中要把绿化建设列入工程预算,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三、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全面推进我市林业发展

(一)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将造林绿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之中,使林业规划落到山头地块,组织各部门、各方面力量抓好落实。要强化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和重点绿化工程领导负责制,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要切实加强基层林业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森林防火、生态林管护、林业科技推广等公益事业落到实处。

(二)机制创新,调动全社会力量发展林业。对于政府重点造林绿化工程规划内的用地原则上采取由政府征用或长期租用的办法解决。对于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花卉苗木、经济林等造林用地,本着“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民发展商品经济林,同时本着农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采用承包、租赁、转让等灵活的经营机制,鼓励农民适度规模开发。要加快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林业定权发证工作,严格保护林权拥有者的财产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稳定林地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和经营权。鼓励各种社会经济成份以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等形式参与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促进资金、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要以林业产权制度和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推进国有林业场圃的改革。

(三)加大投入,为我市林业发展增添活力。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公益林建设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要纳入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财政要给予重点扶持;地方规划的配套生态工程建设投资,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财政支农、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林业建设。

大力提倡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资投资林业。对于“三资”投资林业的项目,符合条件的可按锡委发〔*〕1号《关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意见》有关政策条款办理,享受忧惠政策。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做好规划、调整土地,做好信息和技术服务工作。在不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发展林产品加工、流通、旅游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