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十篇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十篇

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55

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篇1

【关键词】复杂机电产品产品设计设计质量管控

传统类的大型、超大型复杂机电产品的研发,很少采用原理样机、工程样机、试制样机等研发过程来保证产品质量,大都具备一次集成、节点评审确认及整机试验,然后直接投入运营的先天条件。因此,此类产品的设计过程质量管理是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水平,对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产品设计质量决定了产品的固有质量,是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的“瓶颈”。

1大型、超大型复杂机电产品设计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我国是一个工业产品的制造大国。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快,中国产品己经渗透到国际市场的每一个角落。但现实是我国仍不是一个制造强国,我们生产的产品仍处于中、低档水平,除去基础技术与制造水平与国外存在差距外,与企业没有足够重视产品的研发质量、未能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设计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有一定关系。其共性问题主要有:

1.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职能不健全

多数企业的现有质量体系,多以制造质量为核心,而对于产品研发过程,一般只有点上的运作要求,如技术评审、质量问题及故障数据收集、纠正处理等,缺乏全研发过程质量管理,更无对应的责任单位、岗位或角色,缺乏相对独立且能与产品设计形成背靠背的研发质量管理职能体系,导致产品设计质量监控缺乏统筹,设计质量监控不成系统;另外有些设计质量问题因无专门部门跟踪监督解决,致使这些问题在不同产品中频发和重发,以及大量的设计问题遗留到生产后端,致使产品研发成本居高不下。

1.2设计过程质量管理较为粗放

因为对产品研发质量管控模式和手段的不熟悉,自然在现有的管理中,管理模式和手段难以达到精细化。具体体现为:

(1)设计质量控制策划开展不尽人意,如产品设计质量目标设定、流程裁剪及设计过程控制计划、技术状态管控计划、技术评审计划、仿真/计量/实验策划和计划等,未能系统全面启动;

(2)在产品设计环节,虽然已有基本的业务流程,但是“各阶段的关键活动、关键交付”不够清晰,关键活动、关键交付作为质量管控的基本对象没有列明;

(3)过程规范和标准不够完整,没有形成检查表单、设计指南、设计准则、接口规范等细节性具有指导意义的文档,“质量管控标准”仍未充分明确,缺乏“管控的尺度”,研发过程质量管控过分依赖过往相似产品的开发经验;

(4)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虽设有质量评审活动,但评审策划不足,如评审内容齐套性确认、评审组成员选择与控制、评审重点预选识别等工作不到位,,导致评审的充分性、严肃性存在问题。

以上为管理方面的原因,此外,系统设计不到位,平台化和模块化不强,部件复用不足等问题也是普遍影响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

2研发质量管理的标杆理论

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做正确”。根据制造业界的理念及实践经验,产品的质量问题发现越早解决越容易,成本越少,越往后解决成本越高带来的损失也越大,而目前现实的情况是大量的设计变更都是在生产制造阶段发现的,显然质量成本很高。要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加强前端的研发质量管理。

设计质量管理对产品的影响,从质量大师克劳士比(Crosby)的一些观点中也能得到充分体现。

美国著名的质量大师克劳士比(Crosby)就质量的定义及要求,给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从产品研发质量管理范畴来理解这些原则,可推导并明确设计质量管理工作重点。

从表1来看,设计质量管理原则体现了针对产品设计全过程的系统性主动预防思想,组织需要听取、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准确地将此需求转化为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并在实现过程中加以管控。

基于该理解,参考制造业界对研发质量管理的共识,可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研发质量管理组合策略模型,即在充分采用仿真、实验等技术手段的同时,还要注重研发过程的工作质量管理。在具体设计阶段,将产品设计质量控制方案集成到研发管理活动中,通过工作准则验证、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等,实现设计全过程质量管控,是组织在进行产品设计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实现的目标。组织的质量管理活动也具体体现为将质量特性信息向产品参数准确无误地翻译、传递与实现。从这个角度看,组织保证、流程、质量管理活动及其运行机制是产品质量目标逐步实现的必备要素,是实现设计质量系统化控制的关键对象,如图1所示。

3复杂机电产品设计质量管控解决思路

复杂机电产品是由机械结构、电器设备、控制装置、检测装置等有机组合在一起的复杂系统,是机、电、液、控、光、磁、热等多种物理过程融于载体,应用了多学科、多领域专业知识且具有复杂功能的产品。相比其它单一领域技术产品,它更为复杂,要实现对其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管控,根据集成产品开发(ipD)的管理思想,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组织保证

(1)增加产品设计质量管理职能

第一,设立“设计质量总监”,作为产品设计过程质量管控的总体负责、谋划和统筹角色,在产品研发项目中,实现对产品研发全程管理和监控(如图2)。

研发质量控制各环节是息息相关,因此,“设计质量总监”参与至产品设计的各环节。

在产品设计前端,“设计质量总监”负责组织产品质量目标策划,负责组织制定产品设计质量保证计划、可靠性计划、验证计划(包括仿真、计量、实验等),制定产品质量保证策略,包括产品设计过程质量保证方案、流程裁剪方案、技术状态管控方案、仿真/计量/实验策略和方案等,把控需求、目标与前期策划。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质量总监”需对仿真、计量、实验的输出实行归口管理,确定产品设计满足需求和要求,并根据产品研发程序及裁剪规则,负责组织公司级各阶段评审;负责组织DFmea分析和评审,参与pFmea分析和评审;在出现产品设计质量问题时,负责对其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对重大或频发质量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情况,以保证信息一致。

(2)在产品研发各个阶段的设计输出时,必须由“设计质量总监”审核确认。

如此,“设计质量总监”与“总设计师”共同构建了设计和监控分离的、相互牵制的产品设计质量管控体系,强化了产品设计过程的监控。

第二,设立研发质量保证工程师(简称DQa),作为“设计质量总监”的执行层,落实对产品设计的全过程监控。

DQa的主要职责与“设计质量总监”的控制目标紧密相连,构成通常意义上的pDCa闭环。首先,通过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流程辅导(引导和培训),指导流程裁剪,并对流程裁剪结果进行控制;其次,负责项目质量指标度量,定期提供质量指标度量分析报告,同时负责项目过程的执行监督,如组织不定期抽查,检查阶段设计输出的齐备状况,并对技术评审过程进行监控,包括审查确认技术评审成员资格;负责设计质量问题(包括评审问题,仿真/计量/实验反馈的问题,审计问题,外部反馈问题等)处理跟踪,推动问题解决。

DQa通过以上活动,将与“设计质量总监”一起,构建研发流程建设及优化、完善的组织保障,有效夯实研发质量控制的过程规范和标准基础,为设计质量的过程管理工作提供职能载体。

3.2制定流程

结合研发质量管理实际需要,基于“设计质量总监”和“研发质量保证工程师(DQa)”调整到位的假设,完善和优化设计质量管理过程,形成基于产品设计过程质量控制的标准流程模型(如图3)。

如图3所呈现的产品设计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模型:

(1)由“设计质量总监”牵头,组织仿真、计量、实验、可靠性等专业责任人以及DQa共同组成产品设计质量管理和保障组织体系;

(2)在设计输入分析及产品设计策划阶段,由设计质量总监提出产品质量目标,并根据不同产品特点制定产品设计质量保证及控制方案和明确产品研发流程裁剪方案;

(3)在系统设计阶段,输出产品设计过程中仿真、计量、实验、部件试制验证等整体方案计划及产品设计质量保证计划,并将此计划融入到产品设计整体计划中;

(4)在设计设计过程中,在各关键节点组织技术评审。在技术评审时,明确各阶段技术评审的准入条件及评审要素,并明确由设计质量总监负责组织,包括评审专家选择安排、评审会议安排、评审会议中问题及冲突解决的仲裁等。在技术评审前,由DQa对评审条件的完备性进行检查确认。技术评审后,由DQa负责跟进问题关闭等。对于由业务部门自行组织的设计评审,可由DQa对执行情况进行抽检(如表2)。

(5)在产品设计后期,“设计质量总监”负责统筹实验、试验,并对实验、试验的结果进行确认和裁定。

3.3机制落地

以上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地,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有效配套。在该模式中,“设计质量总监”及“DQa”是关键。

为确保“设计质量总监”能真正承担好相应的职责,出任该岗位的人员应满足基本任职要求,如应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必须涉及过多个技术领域或相关领域的设计研发工作;对仿真、计量、实验、工艺等均有一定的了解,且应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经验。对于DQa,应满足从事至少5年的技术背景和一定的质量管理经验。这就要求组织在实施本项建议前就应有意识地提前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

同时,“设计质量总监”具有相应的业务决策权和资源配置权,应在责权及分配机制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如赋予其在质量目标策划,流程裁剪,仿真、计量、实验及试验方案和计划、可靠性分析、DFmea分析输出、各阶段的技术评审意见和责任结论等方面的决定权;以及为实现相关工作的方案和计划要求调动仿真、计量、实验等资源和费用使用的权限。

另外,产品研发部门也必须做相应业务配套,明确研发过程管控流程,调整相关业务绩效指标,如增加部件复用率、设计变更率、设计问题解决及时率等指标,有意识地降低设计错误发生频次。

4结语

实现产品设计质量的系统化控制,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方面。通过引入“设计质量总监”及“研发质量保证工程师”角色,完善优化相应运作机制,可以较好的解决大型复杂机电产品设计的质量管控问题,构建起与产品设计“背靠背”的企业产品设计质量管控体系,为产品设计阶段质量系统化控制提供有效的途径和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若能进一步研究和拓展深化系统设计、推广共用基础模块技术、导入技术状态管理、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平台(pLm)等,将对研发质量管理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掘.复杂机电系统耦合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1-16.

[2]迈克尔・e・麦克哥拉斯等,徐智群译.培思的力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

[3]丁杰,邢军.型号项目研发质量管控模式研究[J].中国质量.北京:中国质量管理协会,2012(5):30-31

[4]闻邦椿等.机械产品设计质量的检验与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8月.

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篇2

先谈一下目前工业设计在企业整个运作链条中的位置。企业的整个运作链条包括市场——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验证)——生产——服务,其中工业设计处在研发的位置,研发又包括几个小部:市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方案——不同部分的设计方案——原型机。总体设计方案会分解为不同的部分,一般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形体设计和工程技术设计。形体设计包括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主要解决产品的形态和结构框架;技术方案主要解决内部的功能设计,像家电的电路板和马达一类的电路和软件设计,这些需求是在总体方案部分制定下来的。技术方案和形体设计方案是同步并行进行的,总体方案中会确定技术方案实现过程中各个模块需要的空间尺度,以及各个功能模块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大体的位置关系。这些确定下来后形体设计开始进行,首先是外观设计。工业设计处在形体设计的先锋位置,在总体方案确定的框架下,分析市场的需求,以及一些相关的环境因素和人的使用方式因素,寻求一种合理的解决方式,只有外观设计确定下来以后,结构设计才进行。当然外观设计开始的时候,一些对外观的影响不大的结构部分也开始设计。外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不断的和结构工程师沟通,来确定一些影响设计的因素。最终工业设计师在一个既定下来的框架下开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设计一个即满足功能需求,又具有创新外观形态的产品,同时还有合理的使用方式的设计。这些将最终决定产品的特征。应该说在形体设计部分,工业设计的成败决定了产品将来的成败。各个企业也非常的重视这个环节,会经过几次集体的决策评估,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当技术功能模块尺度基本上已经确定了下来,结构设计综合功能模块的尺度和外观设计的关键尺寸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工业设计师要跟踪设计,解决一些冲突问题,控制产品的外观特征尺度,在从设计图纸到结构图纸以及后来的原型机过程中要不断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完善设计。最后对产品的原型机进行最终的评估,评估完成后,开始转向小批量试制。接着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开始收尾,但还需要跟踪生产,一直到产品生产稳定下来,工作才能够完成。

工业设计在企业整个运作链条中所处的位置基本上是这样。如果企业没有工业设计师的话,它会通过工业设计公司来完成,但所处的位置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工业设计真正起作用的部分在外观设计,当然这里不能够仅仅是外观设计,外观设计只是综合所有设计因素寻求解决方案的最终表现形式。工业设计师可以控制的因素是在和人相关的产品形体部分,决定产品的外观状态和使用方式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组合方式,对于外观形体特征应该说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对于使用方式和组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还需要不断和结构设计相关人员沟通,最终来确定。

在工作的过程中,让我深有感触的地方是工业设计在一个产品形成过程中能够控制的因素并不多,并不像学习的时候那样觉得工业设计无所不能,好像可以控制整个产品。工业设计应该走下神坛,踏实的去做事情,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设计师的创造性。工业设计的一些思想比如系统设计思想,其实在其他学科中同样在有效的运用,不是只有工业设计有系统论的思想。但这并不等于说工业设计一无是处,在工业设计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工业设计师同样要具备系统的设计思想,具备在控制条件中寻求突破的能力。

另外,工业设计师了解的市场需求信息一般来在市场人员,维护人员的反馈,并且市场人员根据市场的需求已经基本上确定了设计的大方向,比如产品所处的市场地位,是高档市场还是低档的市场,以及成本控制,通过这些就决定了设计师的设计约束条件。设计有时过于强调通过设计师自己去分析市场,然后去提出设计思想,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过于强调,不能忽视市场专业人员的视点,他们的视点往往和市场的真正需求接近。

还有,设计师不能好高骛远,不要觉得自己应该总体策划整个设计,只做设计的一部分就觉得自己的能力被埋没了,就过于挑剔别人的工作,觉得什么都是不合理的。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设计师应该说能够发挥作用的部分主要还是在总体设计方案下,在形体设计部分的创新。工业设计师的系统设计思想的运用是在系统考虑所有的约束因素下的系统思想,设计是受严格的约束的。

上面主要对于工业设计在企业整个运作链条中的位置以及发挥的作用的认识,下面针对具体的设计实践来具体分析工业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哪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不需要工业设计师去控制的,为设计教育提供一下参考。

以一款UpS的设计为例来讲述工业设计在整个研发过程中的作用和参与的工作。UpS的开发首先是通过市场人员反馈现在的市场需求是什么,定位如何、价格、使用环境等等。然后确定总体的设计方案,确定技术上要达到的指标,功能实现上需要的条件,确定技术方案。首先如果技术上可行,然后启动项目。通过总体的方案确定技术方案和结构方案的接口关系;这个过程和上面描述的相似,不再赘述。接下来主要讲述设计实现的过程。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总体的设计思路,同时考虑系统不同功率的几种型号的机型,为将来的扩展提供发展空间。同时可以保证产品的继承性和降低成本。对于型体的设计目标确定为高档市场,要求产品高档,适应空调机房环境。要保证一定的通风量,操作安装方便,同时考虑几种机型,保持产品形象的兼容。在这些控制因素内设计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塑造产品的形象。图1和图2是用相同的塑胶模块组件组合而成的两种不同功率机型的方案,产品延续性好,成本低。这个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在限制条件内灵活的处理能力。总体的产品形象利用了水滴的形象特征,巧妙的融合到产品设计中,监控部分是水滴集聚的部分,通过水滴的流动贯穿了整个产品,下面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保证了大功率和小功率机型的延续和继承,产品形象一致。更重要的一点是所有的模块尺寸一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只需要开两块模具就可以组成几个不同功率的产品。这些设计是工业设计师可以控制和应该考虑的因素。

对于塑胶模块组件的安装和维护方式设计方面,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塑胶组件,安装方便。这种安装方式是需要工业设计师来设计的,也是应该在设计中考虑的。但具体的实现可以通过结构工程师的帮助来实现。

图3中卡接件的设计以及工艺上的实现是结构工程师的工作,工业设计师只要确定安装的方式就可以,或者说的具体一点就是只需要描述清楚如何安装,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然后配合结构工程师来完成,主要的工作还是结构工程师负责。

图4、图5中的模块组合方式也是工业设计师在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将来的具体如何实现,例如如何固定,强度如何,塑胶件要做到多厚才能保证强度,采用什么样的材料,这些都是结构工程师的专长。工业设计师只要描述出固定的方式,安装的方式,以及将来操作件的形态、颜色、操作的方式等设计要素就可以了。

图6、图7中所示的锁定方式需要工业设计师的设计,为达到方便操作和维护的要求,提出需要双重锁定,做到无工具维护和安装的设计方案,具体的实现结构工程师可以完成。

当然有关外观的细节控制当然是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像图9-图10所示的一些细节和语义设计是工业设计师的专长,也是工业设计师在设计中要细致推敲和考虑的因素。

总体来说,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是有突破性的创意。创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形象的创意,还有就是合理使用方式的创意;这就需要工业设计师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来设计产品的形象特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和视觉冲击力,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生活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为产品寻找更合理的使用方式,方便人们的使用。

在产品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工业设计师不仅要能够想象出产品的形象特征,同时还要将它表现出来,并要具备将设计图纸和效果图变为现实产品的能力。这需要考虑工艺和成本的限制,另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设计经验,明确的知道要达到什么的效果需要怎样的尺度。因为曲线的曲率不同,倒角的大小不同,线的起点和终点不同,产生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和设计师对形体的感受能力。

工业设计师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寻求更加合理的使用方式。这需要工业设计师多观察人们的行为方式,以人为本,设计更合理的操作方式。在产品设计中,使用方式合理性的设计是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亮点,可以改变人们对于产品的态度,提高产品的亲和力。

工业设计师对于材料的掌握应该知道材料的一些基本的特性,知道哪些材料是透明的,哪些材料的手感好,并时刻关注新材料的出现,新材料的新特性可以产生新的设计。对于喷涂工艺的掌握方面,设计师只要知道用什么样的工艺可以达到所要的效果就可以,甚至只要能够找到类似的喷涂效果样板,告诉工艺人员要这种样板的效果,他们就知道如何达到这个效果。一般来说,对于材料和喷涂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是通过样板来传达信息,工业设计师需要找到同样或者类似的材料和喷涂效果样板,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人员就可以根据样板做到需要的效果。所以工业设计师需要多注意市场上出现的新材料和新喷涂工艺,以及跟踪塑胶厂家和喷涂厂家看他们有什么新的工艺出现,及时跟踪应用。对于根据设计效果重新设计材料和喷涂工艺这种情况会很少,因为开发周期会很长,成本也是企业难以承受的。

工业设计对于公司整个产品形象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企业的领导者和开发人员会对于新颖的设计想法和产品形象欣喜不已,产生的震撼效果是其他技术上的突破所不能比拟的。这应该是工业设计师值得骄傲的地方。同样,产品设计工作是一种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工业设计师需要不断的革自己脑袋的命,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思维框架,不断地超越别人,不断地跳出原来的框框,寻求新的设计。

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篇3

[关键词]概念产品功能技术矩阵创新设计方法

为了更好地规划公司发展战略,更早地预判市场需求趋势,使设计更具超前性、更具竞争力,概念设计应运而生。“概念设计”最早于1984年由德国学者pahl和Beitz提出,他们认为:在确定设计任务之后,通过抽象化,拟定功能结构,寻求适当的作用原理及其组合等,确定出基本求解途径,得出求解方案,一部分的设计工作叫做概念设计[1]。概念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类似于生物的基因,从质的层面决定产品的品质[2]。各大知名厂商诸如伊莱克斯、飞利浦、苹果、宝马等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相关领域的概念设计实验,并定期推出概念产品展示活动,以求准确把握未来市场的需求与动向,在产品竞争中立于引领地位,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1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对概念产品设计理论研究的主体为高校,主要有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主要的理论基础有tRiZ、aD、QFD(质量功能配置理论)理论,国家863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均资助了很多相关的研究课题。

浙江大学的冯培恩教授及其指导的研究生陈泳基于仿生学对概念产品设计方法学进行了探索,为建立基于遗传和重组的技术产品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的新理论和方法做了探索性工作。

河北工业大学的檀润华教授及其指导的研究生王永山基于QFD及tRiZ理论对概念产品设计进行了研究,将QFD与tRiZ有机的结合,应用QFD解决设计中做什么的问题(what),应用tRiZ解决设计中如何做的问题(How),提升产品创新性。

以上对概念设计开发设计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了成效和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产品未来概念仅仅从技术进化规律层面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多元、动态变化的,对未来需求的预测需要从文化、能源、环境等综合大环境角度进行研究;tRiZ理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很有效,但对建立丰富的、多元化的概念路线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此外现代产品的需求分析分为显性需求分析和隐性需求分析两个层面,苹果公司、微软公司、谷歌公司所创造的极富想象力的新产品显现出对隐性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而上述研究都没有涉及如何在概念产品研发中进行隐性需求分析。

本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并在需求分析阶段引入tRiZ预测技术与未来预测理论相结合,针对隐性需求分析进行相应研究。

功能技术矩阵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格,它将产品所有分功能及其对应的所有可能实现途径罗列其中,设计者可以借助于功能技术矩阵进行各种组合,从中形成实现产品总功能的原理方案。功能技术矩阵为丰富产品开发方案、开拓设计思路、进行方案评价提供了有效解决模式。

tRiZ起源于前苏联,是俄语“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缩写,前苏联著名发明家阿奇舒勒所领导的研究机构为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分析了世界上近250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并综合多学科的原理和法则,形成了一套tRiZ理论体系(见图1)[3]。此外,阿奇舒勒发现,技术从结构上可以进行进化,并总结出进化的趋势,该进化趋势概括出:技术系统是按照刚体单铰链多铰链柔性体液体/气体场的趋势进化,我们可以据此总结现在的产品技术处于技术进化中的何种阶段,并预测出该技术进化的趋势,从而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例如,海尔集团等就在积极研发替代机械洗衣的利用水电解与超声波震荡相结合的新型洗衣机,这种新型洗衣机符合tRiZ技术进化趋势,能够实现省水、省电、省洗衣剂的要求。

*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GB-K-11-05)。

tRiZ有三种工具:①39个通用过程参数和40条发明原理;②物质—场模型和76个标准解;③效应原理解[4]。

图1tRiZ理论体系关系

2基于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

在概念产品设计过程中,对未来需求的准确预测是成功的起点,准确的设计定位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先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单纯利用现有的科技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了,苹果、Google等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现在的产品研发必需具有超前意识,产品开发的模式也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此同时,如何将未来的需求用最低的成本、最令消费者满意的形式进行展现也是概念产品开发取得成功的另一关键。

隐性需求是与显性需求相对的,隐性需求可以通过一定的转化过程而表现为显性需求从而被企业和用户认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几大企业甚至提出引导消费者生活习惯的设计口号,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挖掘隐性需求成为设计师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本课题在研究概念产品开发的需求分析过程中,引入需求预测概念——即通过tRiZ预测理论及未来环境预测、归纳,发掘用户的隐性需求,以提升产品开发的创新性。

tRiZ技术进化理论中包含10条定律(或模式)与多条进化路线。这里的10条定律是指技术进化的10个方向。技术进化路线指出了某种技术进化的状态序列,实质是技术如何从一种状态移动到另一种新的状态,新旧状态所完成的基本功能相同,但性能极限提高,或成本降低,即产品沿进化路线进化的过程是新旧技术更替的过程。基于当前的产品技术所处的状态,按照进化路线,通过设计,可使其移动到新的状态。基于tRiZ中技术进化理论的预测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新产品开发战略机遇。

对未来进行预测,主要通过分析推导得出预期的环境变化、用户使用变化、审美、价值观变化等。这要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多咨询、了解相关专家的科研预测成果,并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充分调研,在后续的概念产品方案评价阶段对新技术、新工艺等应用于新产品中的提案进行中立环境下分析。在确定了用户的需求之后,如何将需求转换为结构随之成为概念产品开发的关键,此过程也称为求解过程,并且解的数量不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对解进行评价、取舍。在系统论设计方法的指导下,本研究综合产品开发中的单项技术、理论,并融入相关的预测技术,将功能技术矩阵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理论相结合,以得到新型创新设计解决模式,对概念创新设计提出新思路、指导一般性概念产品设计。

应用于具体的概念产品开发过程中,本理论的操作流程为:获取需求信息需求转换为功能功能转换为结构方案评价。在此过程中,主要基于功能技术矩阵模型进行产品开发,运用tRiZ理论进行开发定位技术性预测、方案具体求解、方案评价。

2.1需求设计

获取需求信息:为获得最充分、最全面的需求信息,产品研发团队应对消费者进行全面的需求调查,进行必要的访谈与产品使用观察实验;同时,设计师进行产品试用、专家访谈,以寻求产品缺陷及消费者潜在的需求。

获取隐性需求:隐性需求是指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的、客观存在的需求。这种需求通常是设计师本人通过敏锐的感觉能力、训练有素并且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头脑产生出的需求信息。

隐性需求是概念产品赢得未来市场的基础,是概念产品研发的重中之重。获取隐性需求的关键是进行未来预测,这要求我们要洞悉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人们的生活习惯、科技的动向、人们的审美等等,tRiZ中的技术进化理论为我们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未来预测的可能。

2.2需求转换为功能功能转换为结构

按功能论设计方法进行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整理、形成功能技术矩阵。与传统建立功能技术矩阵的方式不同,本研究模式融合了tRiZ创新理论原理(见图2),可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提出尽可能多的、有效的设计方案,正确反映设计提案的成本与设计品质,为设计师及企业决策者提供清晰的选择提案,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设计方案的商业成功率、提升产品品质。

图2tRiZ创新原理

具体操作步骤为:在建立功能技术矩阵过程中,先将前期的需求设计结果表述为具体的总体功能和分功能(与传统的产品开发过程不同,本研发模式为先确定理想的结果,不考虑具体的实现技术),运用tRiZ创新理论原理生成框架式的广义上的解,再把设计知识、制造知识、商业运作知识等诸多方面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更广度范围内的创新设计方案,建立反映成本、设计品质、实现途径技术先进性等选项的概念产品设计方案多维矩阵模型(见图3),然后按照设定的权重对每个方案进行评分(公式参照式(1)),评分最高的选定为设计方案,进行产品量产、推广。

Si=ΣkjCii(i=1,2,…n;j=1,2,…m)式(1)

其中:

Si——第i项方案的综合评分;

j——表示产品研发评价特性的指标个数;

kj——评价指标为j时所对应的权重值;

i——产品分功能项;

i——可以实现产品分功能i项的技术途径项;

Cii——多维矩阵模型中可以实现产品分功能i项的技术途径项i的分值。

图3概念产品设计方案多维矩阵模型

在利用“基于tRiZ、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过程中,进行功能转换时,会遇到各种技术矛盾或物理矛盾,tRiZ技术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融合本多维矩阵模型的方案评价体系,按如下步骤进行:

(1)进行问题分析;

(2)确定理想状态产品所要具备的功能,包括总功能及各个分功能;

(3)查找效应库,解决各功能需求;

(4)对所得出的各个方案选取成本、技术先进性、品质、美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前文提到的方案权重综合评价公式进行评分,优选分值最高的方案。

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篇4

Gm系列鼓风机是沈鼓集团对外主营产品,年销售总额近亿元,其型号分为:Gm20,Gm25,Gm35,Gm45,Gm55,Gm65,Gm75共七种基础规格类型。由于机组为定制化生产,用户需求不一,尚无一种通用的标准底座。且在机组试车过程中,产品底座、电机等不能及时成套,制约生产进度。因此,急需设计一种通用的产品底座用于生产辅助。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车间现场临时用试车底座为“一座多用”(一个底座应用于多种型号的产品),缺乏针对性,会导致小型号鼓风机试车时安装重心过高,造成不稳定,试车易产生振动,影响产品质量、机组性能。(2)机组安装在试车底座后蜗壳会探出台位连接位置,需要进行支撑固定,现有的方式为操作者自行点焊立管,缺乏专用工具,暗含安全隐患。(3)在蜗壳的设计过程中,其底部为螺纹孔,并且每台产品的加工尺寸,安装尺寸都不固定(为满足用户现场连接的需要),这就要求了蜗壳支撑专用工具要具备良好的可调性,既要考虑前后、左右的移动,还得兼顾高度的变化,支撑强度的校核。

2解决方案

在产品试车底座的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上述问题点,又要继承以往设计产品的通用性,经数据统计、归纳得出:(1)每种Gm系列鼓风机的出风口朝向方式为:上方水平,下方水平,上方垂直,下方垂直,共四种形式。(2)以Gm20/Gm25机型为例,支撑专用工具连接尺寸如图1所示,在Gm20中L1的位置为295-305mm,H为63~138mm;Gm25中L2的位置为347mm,H为-8~6mm。因此在试车底座的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L的变化又要考虑H的变化。由于试车底座与支撑体的连接处产品为螺纹孔,这就需要在与水平L垂直的方向要可以有一定的移动距离。这就形成了X/Y/Z三方向的空间调整状态。针对此种情况,在支撑专用工具的设计中有三种方案。针对对不同型号鼓风机的分析以及各种支腿方案的系统评价。具体采用aHp方法[1]如下:准则层:B1-支撑处接触平面的平行调整性。B2-支撑体的牢固性(安全性)。B3-支撑体的空间可调整性。B4-支撑体使用的方便性。B5支撑体制造的简便性。方案层:C1-方案一;C2-方案二;C3-方案三。

在用aHp方法进行评价或决策时,大体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分析评价系统中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2)对统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构造判断矩阵时采用了国际上广泛应用的9级标度的方法来获取判断矩阵[2]。(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要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4)计算各层要素对系统目的(总目标)的合成(总)权重,并对各被选方案排序,综合分析。同理可得:B1、B2、B3、B4、B5计算结果(省略)。(见表1)结果表明,方案三优于方案二,两者远优于方案一。在实际的试车底座设计中,考虑到各种型号产品的区别,综合分析Gm20/25,Gm35/45采用方案三形式进行支撑。

3结束语

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篇5

[关键词]产品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3)06-0081-03

课程设计是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进入专业阶段的重要实践课程。把课程设计教学引入实践项目是改革的必然结果,在产品设计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课程设计引入实战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实践教学的合理性进行探讨,从而构建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模式,并实现教学系统、教学资源配置及教学流程的最优化。

根据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发展理念和改革思路,积极倡导在规范与稳定教学及管理秩序、完善各类教学设施的基础上,积极而科学的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途径、模式;探索教育教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实验;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应用性能力为最终目的。

将课程设计中引入实践项目的教改,对本科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有着重要意义。笔者的探讨符合现阶段应用型教育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检验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处在不同水平层次上的学生都能提高,并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1现状分析

虽然产品设计课程在全国很多院校都有开设,但教育模式和方法一直沿用和参照旧的教育模式,讲究按部就班,讲究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固定型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使得设计与市场相距甚远,理论与实践脱节。产品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要在教学体系中多设置实践环节。目前,许多高校产品设计都设有课程设计,但是课程设计设定的内容都是重复或罗列以往的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没有系统的把实战项目融入到课程设计教学中。现行的课程设计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项目安排上都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现阶段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往与产品设计课程相似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较少联系具体实战项目,由于实战项目的时间节点很难与课程设计相吻合,造成实践项目不能顺利的导入课程设计当中。

2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更好的了解项目流程、增加实操经验,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特色,着力于满足学生的发展意愿和应用型人材培养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因材施教、主动参与、分层优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促进教学的整体优化,必须构建合理的、完善的、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模式。产品设计的课程设计导入实践项目的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主要从以下3方面来开展。

1)教学方面。科学论证,设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2)管理方面。产品设计课程设计的系统保障;产品设计课程设计项目小组的管理;产品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课后保障。

3)考核及成果保障方面。(1)完善考核制度;(2)与企业建立实战项目的长期合作;(3)课程设计的系统安排和作业题库的建设;(4)教材及多媒体课件资源库的建设。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课程设计导入实践项目课程体系针对产品设计专业因学制宜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课程设计导入实践项目,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已经开始实行,通过实行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教学内容的调整问题:增强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建立系统的项目文档;有针对性的选择企业和项目,做好项目分类,依难易程度为课程设计做好循序渐进的导入;与企业建立实战项目的长期合作,保证实战项目的延续性和时间的吻合;(2)课程设计安排的连贯性问题。

3课程设计实验——家用电磁炉产品设计

3.1课程流程设计

课程设计:家用电磁炉产品设计

课程背景:通过设计公司引入企业项目。美的集团是中国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3家上市公司、4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目前,旗下拥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等十余个品牌。以项目为导向,引入课程设计课堂中,学生通过实际项目能够学习到家用电器产品设计的方法和产品设计流程,通过与设计公司同步进行项目开发,能够让设计公司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各阶段的监督和评审,学生能够了解到项目的流程和项目要求的指标,使学生了解企业对设计公司的要求及对产品设计的效果,同时设计公司也能得到更多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达到产学双方互利共赢。

课程项目:项目定位为2012中端电磁炉(400~600元价位段),目标为设计中端主销产品。

设计关键词:创新、优雅、简洁

课程对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10级学生,完成课程设计1的学习,缺乏真正的实践设计经验。

为了让学生可以结合项目要求和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设计,课程计划中安排两次阶段性集体答辩:(1)学生进行产品终端市场调研后,以小组形式完成报告,在专业工作室进行分小组答辩,确定产品设计方向及产品设计定位。由教师和设计公司设计师对产品定位进行评估;(2)在产品设计项目完成后,由教师和设计公司设计师对产品完成效果及创新性进行评估。

3.2教学方式

通过引用设计公司实际项目设计,使学生了解实际案例的设计流程、家用产品设计的方法、工作方法、家用产品设计趋势。强调设计前期的体验设计、产品需求定位、调研流程。对设计项目进行客观的可行性分析,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对项目的设计能力,加强对实践设计的认识。

3.3项目课程过程

1)第一阶段:分市场调研和用户体验两部分。

市场调研:按项目需求进行小组分配,教师首先对项目进行讲解分析,设定调研方向和要求,由学生设计调研问卷表,经由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调研方法及步骤为:完成调研问卷表,进行终端销售市场调研、消费用户调研、使用环境调研等,同时可以在专业市场调研网进行市场调研,由小组长根据情况计划执行并分配小组成员任务,一周时间完成调研报告。

同时教师邀请设计公司设计人员与学生进行前期沟通,对项目要求进行说明,讲解设计输入任务,对设计前期问题进行答疑,沟通设计流程。该过程中教师负责组织交流方式及把握沟通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针对不同的消费对象和环境进行终端调研,并且要求学生做照片记录。通过终端市场调研,使学生了解到市场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同时了解同类产品不同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各品牌产品的销售情况。

用户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导入用户体验的知识,让学生带来不同品牌的电磁炉和烹饪食材,自我体验。在实际使用和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很多的使用体会,从而获得源自设计者自身的体验信息。这区别于单纯的依靠第三方使用者的使用体验,设计者自身的体验能为后期的设计方案提供更合理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用户体验阶段也是此次课程项目中的重点和创新之处,能够让课堂活跃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第二阶段:分析调研数据,拟写调研报告书。

调研报告书包括各项调研的总结,根据总结报告拟出设计定位和设计风格定位。该阶段通过教师和设计公司设计师对学生的调研过程进行指导,从设计定位、消费用户调研、使用环境调研等方面进行指导,设计公司负责该项目设计人员评审,对客观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找到目标市场并定位产品方向。从目标消费人群、产品的工作原理、产品分类、外观、色彩、结构、材料、工艺等全方位的定位产品,确定设计创新思路。

调研报告拟写内容项包括:产品介绍(介绍,工作原理)、产品分析(分类,外观,材料,结构,人机)、市场分析、用户研究、总结等。小组根据本组项目情况可适当增减组合。

3)第三阶段:设计方案草图阶段。

对调研报告书的设计定位进行分析,得到具体的设计方向。学生根据目标消费人群、产品的工作原理、产品分类、外观、色彩、结构、材料、工艺等完成设计方案草图。设计方案草图是设计师零碎的设计概念最初的设计表现,可帮助设计师展开不同的设计思路,通过这些可能性概念,设计师逐步发展、淘汰一些设计,逐渐成熟自己的构思,最终将它变成现实。设计师通过设计方案草图实现与其他设计师、与客户的有效沟通。

此阶段根据客户提出的设计需求,公司设计师对产品进行了设计思维发散,包括整体形态的创新、人机舒适度的研究、流行趋势的分析等,得出初步草图结果。通过本轮草图提案,意在获取客户对草图方案的尺寸、色彩、制造工艺、人机舒适度等方面的意见,进而做出下一步修改。细节部分的完善将在后续的设计中进行。

4)第四阶段:2D线框图和3D效果图。

前期的设计方案草图已经很好的诠释了设计目标,电脑辅助设计则是方案的数据化呈现方式。效果图设计的主要功能为将平面图纸三维化、仿真化,通过高仿真的制作,来检查设计方案的细微瑕疵或进行项目方案修改的推敲。因此效果图是设计表现的方法之一,明确这个基本功能后该阶段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完成以下能力目标:(1)能依据设计草图创意设计绘制,实现产品局部与整体间的协调;(2)能合理布局三视图,2D线框图符合家用产品的人机工程需求;(3)能对2D线框图进行修改细化,能依据2D线框图建立3D模型;(4)能延续设计理念优化3D模型,符合草图设计创意;(5)能合理应用图形语言的方法,对产品概念作直观表达;(6)能按照设计要求合理赋予产品材质和色彩;(7)能正确标注家用产品的尺寸、结构与生产工艺;(8)能根据三维模型完成安防产品三视图的输出。

5)第五阶段:项目答辩、细节调整。

以演讲的方式完成产品设计项目效果图展示,各小组分别陈述方案,由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评估,项目小组间互评。该阶段通过项目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演讲能力、设计项目的总结能力。由教师组织设计公司总监进行现场答辩,每进行完一组后进行点评,最后课后再调整。

4结论与建议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获得了全院上下的大力支持,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了基础。同时,各教学部门、各教研室、辅导员等也对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的变化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受益对象涉及到设计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所有学生及相关教师,甚至可以为国内其他相关院校研究机构、相关课程体系及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的参考。

课程项目结束,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演练和设计进行总结,为今后针对家用电器项目的设计积累了专业基础,提升了对家电行业的深入了解,并体验了实践项目设计的流程,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信心和学习设计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恰安,博赫尔.创造突破性产品:从产品策略到项目定案的创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江湘芸.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KarltU,StevenDe.产品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篇6

关键词:焊工实训;项目教学;拼接设计

(本文评为13年山东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1焊工专业“工作项目”设计思路及其原则

在焊工实训课程设置或课题的训练上,人们往往受传统习惯或学校条件的限制,把焊接“焊缝”作为训练的重点,常采用板-板、管-管等对接形式进行训练,这就使教与学的任务和目标都局限在了“焊缝”上,一门心思的培养焊接高手,却忽略了焊接结构制造的全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让其学习好焊接技术,同时更希望涉猎“焊接产品”加工的全过程,把专业知识和技能自然的联系起来,使教与学的全过程,围绕“焊接产品”进行“教、学、做”合一的体验和学习,这就是所谓的“项目”或“任务驱动法”教学。那么在学校现有条件下,焊接专业的“项目”在哪里?如何设计和开展“项目”教学?会不会因“项目”教学影响焊接“焊缝”技术的培养和训练哪?

笔者认为,开展“项目”教学,首先要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没条件也要上的决心,其设计思路和原则是:1、校企结合搞“项目”教学固然好,但条件不成熟时,自己也要想办法在校内搞。要突破传统培养方式和学校现有条件的禁锢,主动积极的开展“项目”设计和教学。

2、所设计的“项目”要针对能够基本完成好“项目任务”的学生,起码是第二学年的学生,“项目”设计要求师生共同进行,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难度大小不同的“项目”。

3、设计“项目”时,既要包含识图、下料、装配等结构制造技术环节,更要设计更多的“焊缝”供学生练习,“项目”设计和实施均体现“三合一”教改理念,尽早将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产品制造和设计上来。

2焊接专业“项目”设计的创意及亮点

人们总是希望焊工专业,也能边教学,边出产品。然而,当学生焊接技术还处在较低水平阶段时,就会焊出大量的不合格焊缝,而构件却也随之形成了永久性连接,即使能修复,不但非常麻烦而且也造成了产品结构的变形,甚至报废。这就如同学习驾驶,谁敢让学员边搞训练,边跑运输,培养焊工也如此,最前期的投入是不好节省的。焊工专业还不同于机修类和数控等专业,如发动机等机械可以反复的拆装练习、数控编程也可以进行反复的仿真模拟,而焊接则不尽人意,焊缝一旦形成,其实际技术动作及其结果都是“不可逆和重复”的,而且能敢给学生实习产品的机会也较少,这就要求在学校里,给学生创意出能够模拟焊接结构生产的“产品”,即“项目”教学,作为过渡实际工作的桥梁,并以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然而,焊接专业在“项目”的设计上一般会遇到以下问题:1、若设计的“项目”结构体积较大,虽会给学生提供较长的焊缝进行练习,但一般学校很少有起重设备,也很难装配和翻转等诸多矛盾。2、若设计的“项目”结构体积较小,学生练习焊缝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因此,焊接专业无论是结合实际生产教学,还是创设“项目”教学,都存在许多难题和矛盾。

我们的做法是,创意设计出了小容器结构“工作项目”。需要阐明的是,真实容器产品的制造,一般需要大块或整张钢板制作,但结构上需要焊接的焊缝数量却很有限,学生练习“焊缝”的机会就很少,而我们的“小型容器”项目,其罐壁、罐底、灌顶均利用现有材料-钢带,并采取“拼接”创意设计。其亮点有:1、“拼接设计”比大块或整张钢板设计的结构,焊缝数量呈聚变式大增,可以说到处都是“焊缝”,学生的焊接欲望不言而喻。2、“拼接设计”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产品制造,诸如下料、装配、测量、焊接等主要技术环节的练习机会。3、结构上可设置多种不同的焊接接头形式和焊缝位置,均可焊条电弧焊、氩弧焊、Co2焊等常用的焊接方法焊接。4、“拼接设计”“项目”即适合新生,也可作为老生的复合焊接作业项目,可提高学生综合焊接能力。5、采用容器作为“工作项目”,其焊接质量要求比框架结构高的多,将更有效锻炼学生的操作技术和对焊接质量的重视。6、创设了模拟生产情景,促进新手焊接操作的心理成熟能力。总之,“项目”设计运用条状材料“拼接”思路,可谓益处多多,从而突破了焊接实训“项目”设计的难题。

3“项目”驱动法的教学过程

3.1“项目”实施准备阶段

(1)学生预习:上课前1-2天,将图纸分发给班级各小组,并交给以下学习任务:①找出图纸所有信息,如材料类型、规格、结构尺寸等;②各组按图纸信息列出下料清单;③写出详细的制造方案、工作计划:即焊接结构制造的总程序、各生产程序步骤所计划使用的设备、工卡量具、数量、人力资源的大体分工、生产进度和完成的工期、预算出该产品的人工成本等;④写出该产品制作中,装配关键环节中的顺序和方法、技巧;⑤根据该产品图纸和生产过程,会遇到哪些学科的理论知识,并举出实例说明;⑥根据“产品”特点,归纳出产品质量有哪些具体要求;⑦各组写出书面工作方案(任务书),准备在课堂展示。

(2)授课:①以情景导入法展开教学,教师运用中介、甲方代表等角色组织教学。小组长以各自的命名,代表公司将工作方案粘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说明。②对各组方案逐一讨论(课堂上将形成较为激烈的研讨场面,指出各自的不足)。③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各组工作方案进行评价打分。④教师主导结合小组工作方案,将“产品”制造的总程序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装配最难的环节,对于如何保证罐壁与罐底、罐顶的装配工艺和精度,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在老师的导引下,终于有学生抢答出,采用先计算罐壁直径,后在平台上画圆放样进行装配拼接的工艺方法。有的学生为自己能根据图纸材料规格说出计算的方法,而感到非常惬意。所有问题在各方观点的不断碰撞磨合中得到了最佳答案,最后在教师的诱导下,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施工方案。

3.2“项目”实施阶段

教师代表甲方与学生乙方签订生产合同,各小组“项目”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学生从识图工作方案制定下料装配测量矫正焊接检测修补验收等全套生产工序,进行了模拟工作实践。教师主要扮演技术指导和顾问,进行服务和巡回指导。

3.3教学(成果)评价与总结

此环节很重要,教师和学生不但要对“产品”的结构尺寸、焊缝美观度、渗漏等质量进行检验,更要总结和检验工作计划,在实施中是否科学或进一步改进,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需要专业知识解决等问题。

4教学体会

学生实践了焊接“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学到了诸多焊接生产工艺方法和技能技巧,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专业知识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悄然渗透,激发学生设计“项目”的欲望和创新思维,在进行“小容器结构”教学的同时,我们又设计了火箭与发射架结构,作为“工作项目”,火箭本体仍采用“拼接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人社部]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价值工程原理;应用研究;寻找创新点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8-0090-04

建筑产品的设计是一种关于资源配置的设计。一项建筑设计方案转化为建筑产品需要成千上万吨物质的堆积,怎样使设计方案创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找到设计方案的改革、创新点,是每一个建筑设计者在方案设计之初都想突破的问题。产品的价值工程分析就是站在这么一个角度对产品的功能重新分析、定义,更新方案设计。其核心不是以产品为中心,而是以产品应具备的功能为中心。认为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其用途而来,在现有建筑技术和消费水平下,对需设计的建筑产品应具备怎样的功能,重新进行定义与分类,打破原来的设计方案对产品功能定位习惯的局限性,在正确、合理地确定设计产品的必要功能(使用功能、美学功能、基本功能、辅助功能等)的前提下,消除多余的不必要功能(多余功能、重复功能、过剩功能等),加强不足功能,改进设计,降低产品成本,找到使设计方案优化的切入点。

产品形成的各阶段都可以应用价值工程提高产品的价值,但在不同阶段进行的价值工程活动,其经济效果提高的幅度却是不同的。对于大型的产品,应用价值工程分析的重点是在产品的研究设计阶段,一旦图纸已经设计完成并投产,产品的价值就基本决定了,这时再进行分析就变得更加复杂,不仅原来的许多工作成果付之东流,而且改变生产、工艺、设备、工具等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使价值工程活动技术经济效益大大下降。建筑产品大都属于大型的产品生产,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采用价值工程分析找到设计方案改革的创新点,在满足设计产品必备功能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最佳的综合效果,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

一、价值工程分析的原理

1.产生的背景

价值工程分析自20世纪4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创始人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麦尔斯(L.D.miles),当时,由于美国的军用工业发展很快,同时出现了原材料供应紧张的问题,麦尔斯在寻找和采购军工生产中的短缺材料时,碰到了不少困难。于是他从这些短缺材料是否可以代用出发,着手研究材料,逐渐发展到改进产品设计、改进工艺、改进生产等领域,麦尔斯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顾客购买的不是这个实物,而是购买产品的功能。于是,他对功能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创立了功能分析、功能定义和功能评价的方法,使功能成为可以衡量的东西。并通过实践总结出一套在保证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比较完成的体系。

2.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价值工程(简称Ve),也称价值分析(Va),它与一般的投资决策理论不同,一般的投资决策理论研究的是项目的投资效果,强调项目的可行性,而价值工程是以研究获得产品必要功能所采取的省时、省钱、省力的技术经济分析法,以功能分析和功能改进为研究目标。按GB8283-87《价值工程基本术语和一般工作程序》所定义,价值工程是指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作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其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以便获得最佳综合效益。其核心内容是:以提高产品实用价值为目的,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开发集体智慧为动力,以定量计算为手段,研究用最少的代价以取得最合适的功能。因此,价值工程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上去改进和创新产品,既要使产品在技术上可靠地实现,又要在经济上成本最低。这不但反映了生产者、用户的共同利益,而且反映了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要求。

3.价值工程中“价值”的特定内涵

价值工程中的价值不同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它是“功能”与“成本”的比值,即单位成本实现的功能。是一种比较结果,接近于日常生活中“值不值”的概念。其表达识式为:V=F/C(式中V:产品价值,F:产品功能,C:产品成本)。在建筑产品的设计方案中,通过价值工程分析,在保证建筑产品必备功能的前提下,达到成本最省,价值最大的目的。即投入一定量成本的设计方案具备了哪些功能,是否是成本最省,功能最多,经济上是否划算,这是价值工程分析中“价值”含义的核心。因此,价值工程分析的目标是怎样使建筑设计产品的价值最大。从理论上分析,提高设计产品价值的途径有以下5种:

(1)降低成本,功能保持不变;

(2)成本保持不变,提高功能;

(3)成本略有增加,功能提高很多;

(4)功能减少一部分,成本大幅下降;

(5)成本降低,功能提高。这可使价值大幅度提高,是最理想的提高价值的途径。

一般来说,生产成本是随着产品功能的提高而不断增加的。而产品功能越好,则使用成本越低,因此,在产品功能-成本分析中,把成本作为全寿命周期成本来考虑。如下图所示:产品总成本、生产成本、使用成本的相互关系,称之为“成本-功能”特性曲线。

若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使功能成本点从m2移到了m0,则提高了功能又降低了成本,属于第5种特征,当由m0移到m1,也提高了功能,但增加了成本。

综上所述,提高产品价值应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功能出发,完善、提高产品的必要功能,去掉其不必要功能;另一方面是从成本出发,在实现必要功能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的总成本,即从功能入手,以全过程寿命周期内成本为着眼点。因此,对于一个建筑设计方案来说,设计产品具备的功能是否完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是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一个创新点。

二、应用研究

1.建筑设计产品功能分析

建筑设计方案要创新,首先必须打破以往建筑设计者对设计方案只注重产品分析的常规,突破对产品功能分析的传统设计思维,从设计对象在新的市场需求中应具备的功能出发,重新分析设计的产品应具备的必要功能、辅助功能或使用功能、品位功能,正确表达设计对象的功能体系,明确其功能特性要求,通过这样的分析往往能找到设计方案优化的新思路,设计出功能完善、成本合理的方案。价值工程分析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形成了一套对设计对象功能分析的方法:即在现有技术和资源条件下,通过分析研究设计对象的资料,弄清产品与组成部件各功能之间的关系,去掉不合理的功能,使产品功能结构更加合理化,这是价值工程分析的核心。功能分析的步骤包括:第一步是“功能定义与分类”。功能定义就是根据已有信息资料,用简洁、准确的语言从本质上解释说明对象具有哪些功能,是从定性的角度对功能进行说明。功能分类是根据功能的特性不同,可将功能分为使用功能与美学功能、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必要功能与不必要功能、过剩功能与不足功能等多种类型。第二步是“功能整理”。功能整理就是根据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功能进行分析归类,画出反映功能关系的功能系统图,为功能评价和方案构思提供依据。第三步是“功能计算”。功能计算是以功能系统图为基础,依据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对象整体功能定量出发,由左向右逐级分析测算,定出各功能程度的数量指标,揭示各级功能领域有无不足或过剩,从而保证必要功能的基础上剔除剩余功能,补足不足功能。其中,功能分类是基础,功能整理是依据,功能计算是关键。

现以建筑物房顶设计为例进行功能分析:首先对房屋屋顶进行功能定义与分类。如房顶需要遮盖室内空间、保温隔热、防水排雨、美化房屋外观等功能。在此基础上逐项进行功能分类,再加以功能整理和计算。见下图所示:为了使以上功能完成,其设计方案可能很多,如以遮盖室内空间功能为例,当遮盖室内空间的设计思维不局限于设计房顶的习惯模式,只从这种遮盖功能出发进行思考设计时,就会打开了设计思维的想象空间,设计的方案不一定只有现在常见的平顶、人字型顶或少加变化的房顶造型,可能会丰富多彩,达到方案设计的创新目的。同样,从功能分析入手完成房顶的其他功能设计,然后将各功能加以整理,形成综合方案,审查方案中设计对象的功能满足程度如何,哪些功能过剩,哪些功能不足等加以计算、调整,达到设计方案具有新意的基础上,是设计对象的功能进一步完善。

2.选择创新对象(价值工程分析对象)

在建筑设计产品功能重新定位的基础上,设计师能否找准方案改革与创新点是方案优化的关键,其选择正确与否影响价值工程收效大小与成败。方案创新点即价值工程分析对象,寻找的对象在方案中或是成本较大、功能较小,或是成本较大、功能过剩,或是成本较小、功能不足等功能与成本不相匹配的部件,其价值工程分析产生的效果就大。如何确定呢?选择方法较多,下面从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角度加以说明。

(1)定性分析法

从定性分析来看,可以针对现有设计产品的功能要求或原有设计习惯中存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①设计方面:选择设计因素多,产品结构复杂,性能和技术指标差距大、体积大、重量大的产品作为分析对象,可以使产品结构、性能、技术水平得到优化,从而提高产品价值。如建筑物空间布局的设计:不同用途的建筑物所需功能(大开敞空间、小面积的私密空间)与房屋结构、承载方式、墙体结构(内墙与外墙)、材料等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并且这部分成本决定建筑物主要造价,若将其选为分析对象,结合不同空间的功能与成本的关系,有区别地对待,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如,建筑物的外形设计:在分析建筑物的外形使用功能(如防水、保温、耐用等)要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建筑物的设计品位要求不同,利用价值工程分析,是否具有过分张扬的外显功能,尽量避免“黄金包稻草”的功能主次颠倒的装饰效果。

②生产方面:对在生产中出现的量多面广、关键部件、工艺复杂、原材料消耗高和废品率高的产品或零部件作为价值工程分析的研究重点,如建筑物生产中钢筋、水泥、砌块等材料,是量多面广,且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是否可以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或通过科技手段对砌块材料进行更新(如质轻、通透性小的新墙材)、找替代产品等手段,在保证这些部件应具备的功能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不变,产品功能提升,使用费用降低,这样都能使产品总的经济效益增大。

③市场销售:建筑产品的销售方式大都是面对面的直销,设计、生产单位容易捕捉市场信息,将用户意见多、系统配套差、维护能力低、竞争力差、利润率低、生命周期较长、市场上畅销但竞争激烈的新产品、新工艺等作为价值工程分析对象,分析研究改变原有的设计方案,可以解决一些售后质量问题,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赢得消费者认同,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④成本方面:建筑产品成本较大,少则几十万,多则上亿的资金,是价值工程分析关注的一个焦点。选择成本高于同类产品、成本比重大,如材料费、管理费、人工费等,在产品形成的整个构成推行价值工程分析手段,让全员参加,集合集体智慧的结晶,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必要功能。

(2)定量分析法

采用定性分析法选择价值工程分析对象,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但缺乏数据支撑,应尽量采取定量分析法,使选择的对象更加准确。定量分析法是从设计方案的具体数据出发,比较分析各组成部件的功能与成本在设计方案中的比例关系,即价值指数偏离1的程度,寻找创新改革点。定量分析法较多,现以强制确定(01)法为例说明价值工程分析对象的选择:

强制确定法(Forcedecision),又叫FD法。它是以功能重要性程度作为选择价值工程对象的决策指标。当若干个产品或组成产品的若干个部件中功能成本对比关系不突出,因而不易从功能成本对应关系中确定价值工程对象时,可以产品或组成产品部件的重要程度代替其功能,再以这种重要性与相关的产品或部件成本来确定价值工程对象。基本步骤为:确定功能指数、成本指数、价值指数,从而确定价值工程分析对象。

例如某建筑物人字型现浇房顶设计方案,其主要成分由现浇面(a)、琉璃瓦(B)、墙体砌块(C)、墙面装饰砖(D)、装饰饰品(e)、排雨设施(F)等6个部分组成,它们的实际成本每平方米分别为:160元、120元、50元、70元、100元、60元,请用强制确定(01)法分析,确定价值工程分析对象,作为创新点,优化方案设计。分析过程如下:

①确定功能指数Ff

组织5-10位专家及相关人员作为评判人员,对产品或部件按其重要性一对一的比较,重要的给1分,不重要的给0分。逐次比较后,将产品或部件的结果累计,然后,求出参评人员对同一产品或部件的评分的平均值。用平均值除以得分总和,即得此功能系数。

本例中,组织甲、乙、丙、丁、戊五位专家及相关人员对各部件功能重要程度评分并计算功能指数F1。

②确定成本指数Cf

将产品或部件的成本之和除以各产品或部件的成本总和,即得成本指数。成本指数的表达式为:Ci=Ci/∑Ci。成本指数的计算见下表:

③求价值系数Vf

某构配件的功能重要性指数除以该构配件的成本指数。由V=F/C得Vi=Fi/Ci。价值指数的计算见下表:

④分析价值指数

对产品进行价值工程分析,就是使每个部件的价值指数尽可能趋于1。为此,当Vf=1时,表明实现评价对象功能的目前成本与实现此对象功能的最低成本(即目标成本)大致相当,一般无需改进;

当Vf<1时,此时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大于其功能比重,表明相对系统内的其他对象而言,目前所占的成本偏高,从而会导致该对象的功能过剩,应作为价值工程分析的首选对象。

Vf>1时,表明评价对象的成本比重小于其功能比重。出现的结果可能有三种原因:其一是由于现实成本偏低,不能满足评价对象实现其应有的功能要求,致使对象功能偏低;其二是对象目前具有的功能已经超过了其应该具有的水平,也即存在过剩功能;其三是对象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具有某些特征,在客观上存在着功能很重要而需要消耗的成本却很少的情况。若Vf很大时,应选为价值工程分析对象,可能是产品功能过剩,导致资源浪费,应更改设计方案,减少用量,来降低成本;或该对象目前成本低于所应投入的最低成本(目标成本或功能评价成本),从而评价对象的功能不足,没有达到用户的功能要求,应增加投资。

就本例而言:a、D、e部件价值指数均小于1,说明其实际成本大于目标成本,即成本比重大于其功能比重,都应列为改进对象,考虑降低实际成本。但其中,装饰饰品(e)的价值指数0.48为最低,实际成本大于目标成本较多,是否采用的装饰饰品过分豪华、或装饰设计过分张扬,与本设计方案的整体品位要求的效果差距较大,因此,作为价值工程分析对象的首选,即从减少装饰饰品(e)的数量或档次或更换材料或改变设计方案等手段入手,降低成本,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节约前景。现浇面(a)、墙面装饰砖(D)的价值指数分别为0.934和0.912,接近1,说明虽然成本大于功能,但二者较为接近,暂时可延后考虑。琉璃瓦(B)、墙体砌块(C)、排雨设施(F)部件的价值指数Vi分别为1.07、1.6和1.51,均大于1,属于其功能重要程度高而成本低的部件,应分析产生的原因。若Vf很大时,应选为价值工程分析对象,如墙体砌块(C)Vi为1.6、排雨设施(F)Vi为1.51,在本例中,是否是墙体砌块和排雨设施在房顶设计中投入量较少,目前成本低于所应投入的最低成本(目标成本或功能评价成本),从而使房顶高度空间不够,影响隔热保温功能的发挥;或排雨设施过分简单,使排雨的功能得不到保证,而成本低,给消费者使用带来不便。以上应结合实际,具体分析,找出使方案优化的创新点。

3.优化设计方案

价值工程的活动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在功能分析后能否构思出可行的方案。因此,在确定价值工程分析对象的基础上,如上例中首选分析对象装饰饰品(e),从提高装饰饰品(e)的功能出发,在正确的功能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应改进的具体目标,即降低装饰饰品(e)的成本,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能够可靠地实现必要功能的新方案,进一步优化设计设计产品的价值。常见的引导和启发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哥顿法(模糊目标法)、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专家检查法等。总的精神是要充分发挥各有关人员的智慧,集思广益,多提方案,从而为评价方案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有亮主编.工程经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篇8

[关键词]人机工程;布局设计;可见度;可及度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tp3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1

0引言

目前,人机工程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人机数据库进行搜索处理;第二,对产品进行最终的人机评价。好多学者针对人机工程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有研究者以现代化的机械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人和机械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了人机一体化模型。还有研究者以CaD技术为研究工具,借助CaD构建了表征人体构造和设计过程的模型。通过调研笔者发现,研究者们对基于人机工程的布局设计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笔者首先介绍了面向人机工程的布局设计过程,然后分析了布局设计中的人机工程约束模型,接下来提出了基于可见度和可及度的人机工程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

1面向人机工程的布局设计过程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布局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好多产品的设计流程都包含布局设计环节。布局设计环节一般出现在产品关键技术之后,具体来讲,相关人员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明确相关关键技术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开展布局设计工作。所谓产品布局设计指的就是改变产品组件的布局,主要包括三种不同的变换方式,分别是空间排列、配置方式和尺度变化。

假定一个产品中一共存在n个不同的布局单元,那么根据排列组合原理可以知道该产品一共存在n!种配置方式。上述结果说明对一个产品而言,可以实行的布局方案数量是十分巨大的。如果相关人员要对所有可行的布局方案开展人机评价工作,那么工作量也是十分巨大的,企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在布局设计的后期融入人机工程因素是不太合理的,企业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因此,笔者在本次研究中考虑在布局设计的开始时期就融入人机工程因素,借助人机工程工作人员可以在所有方案中去掉那些不太合理的方案,从而有效地降低布局方案的总量。总之,本文所设计的基于人机工程的布局设计方法的主要流程如下。

第一,根据布局单元的输入确定一系列的布局方案;第二,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因素,利用该因素对布局方案进行约束,从而去除一些不太合理的方案;第三,借助人机工程因素对剩余的布局方案进行有效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方案进行再设计;第四,输出最终的布局方案。

2布局设计中的人机工程约束模型

基于人机工程的布局设计方法,本文将人机工程因素作为约束条件对布局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处理。在前人的研究中,研究者并未特别考虑使用人机工程对布局方案进行约束。在约束过程中,笔者将整个约束模型划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单元间的约束;第二部分是布局单元的人机约束。基于两部分的约束,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实现了人机工程和布局设计的有效融合。

3基于可见度和可及度的人机工程评价方法

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中,人机工程因素还体现在对布局方案人机评价中。在评价布局设计方案时,笔者选择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人机工程中的可见度和可及度。可见度是指目标物体可以被眼睛感知的程度,衡量可见度的指标有很多,主要包括:目标物体的稠密程度、目标物体的尺寸大小、目标物体所处环境以及环境中非目标物体的尺寸大小等。可及度是指在某一固定的位置,人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手部或者是脚部的伸出长度以及站立方向,在上述情况之下衡量人体可以接触到该空间中物体的指标。

在开展布局方案评价工作之下,相关人员首先要明确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明确那些和人机关系联系比较紧密的布局单元。接下来明确上述布局单元的位置向量,并为不同的位置向量配置合适的权值。根据具体的评价方法确定布局方案的优良度、可见度和可及度,最后综合考虑上述3个因素,确定最终的评价指标e,其中。在e中,space表示的是可及范围;optimum表示的是布局单元可以达到的做好的可及地点;p表示的是布局单元的设计位置;n表示的是可及度范围内的布局单元总数量。e的取值范围为0~1,e的取值越小,表明该布局方案可及度就越好。在实际应用中,当e的取值为0~0.5时,就表示该布局方案是合理的。

4实例研究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笔者设计了计算机支持的摩托车协同布局设计系统。该摩托车主要包括5个组件,分别是车身、座椅、把手、仪表盘以及踏板,布局处理也是针对上述5个组件。通过本文提出的方法,笔者实现了对不同布局方案的动态评价,并从人机工程的角度得到了关于布局方案的优良度指标。

5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人机工程的布局设计方法,将人机工程和布局设计有效的融合到一起,在布局设计中对布局方案进行人机工程约束和评价,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守迁,唐明.面向人机工程的布局设计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0(11).

[2]唐明,孙守迁,潘云鹤.基于功能面的产品布局与人机工程协同设计的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1(6).

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篇9

产品运营总监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决策能力、谈判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11、根据公司战略,负责规划纸黄金产品年度经营计划,拟定并实施营销方针和销售策略;

2、负责产品线上线下运营管理,产品上架、营销推广、流量转化等系统工作

3、负责制定产品专题、热点活动的营销策划案,并推动执行;

4、协同其他团队共同完成任务目标,协调处理产品运营相关事务。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21.负责项目品牌建设和营销策划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2.完成活动策划、执行方案的撰写,执行方案的顺利达成;

3.寻找营销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合作,进行商务洽谈等;

4.总结分析各种推广活动的数据资料,做出评价并提出优化方案;

5、设置销售目标、销售模式、销售战略、销售预算和奖励计划;

6、准确掌握市场趋势、需求变化、竞争对手和客户反馈等方面的信息,为公司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31、负责市场洞察和用户研究,并结合品牌用户画像,进行“指北生活”(app/小程序)产品设计规划与运营,其中包含积分、酒店、餐饮等模块的整体用户体验;

2、规划管理平台运营资源,通过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商品运营等方式,确保用户持续增长、有效留存,提升用户活跃和粘度,促进用户付费;

3、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分析,挖掘“指北生活”商品机会,打造爆款活动,驱动BU对产品、商品进行改造或定制,优化商品结构;

4、对产品数据进行跟踪与研究,分析运营效果,并优化运营策略。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41.制定产品需求计划:结合公司战略进行公司品牌和产品整体规划、构建产品体系,进行原材料发掘,市场趋势和产品可行性分析及设计(需要具体案例);

2.制定产品业务规范:整理完善产品业务流程及相关内容;

3.跟进产品销售、客户反馈,进行产品销售数据分析,研究了解行业竞品发展动态及客户需求及行业市场前景;

4.提出营销策略产品迭代和新产品开发的建议,协助推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部门工作管理安排和沟通协调。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51、通过数据和用户反馈,分析用户需求、行为,引导和维护核心用户,提升用户留存;

2、面向应用市场用户进行需求调研,理解用户对应用和服务的需求,引导用户在应用市场完成应用的下载和使用;

3、根据app运营目标,制定app运营策略并执行,提升用户活跃度;

4、组织产品公测、内测,收集数据与问题,

对运营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进行分析和挖掘,并整理和总结产品运营策略,提升运营质量。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61、负责社交平台的新增、激活、留存、转化工作,制定平台整体运营规划,包括新媒体运营、品牌运营、社群运营、用户运营等;

2、通过数据挖掘制定用户运营策略并推进执行,对核心社交功能模块进行日常维护和数据监控,定期分析运营效果,跟踪用户行为,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用户数、活跃度、转化率等;

3、分析线上及线下推广渠道,市场环境,竞争品牌,政策风险及其他风险要素,制定出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品牌定位;

4、负责社交平台的活动策划、线上和线下推广,策划、组织推广活动,并进行分析和效果评估,观察并复盘活动数据,优化活动策略,不断提升社交平台用户量和活跃度;

5、负责对产品平台的所有运营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运营策略,实现运营目标;

6、负责公司运营团队的管理,带领部门员工按时按质完成项目运营任务,

建立有效的运营机制,对流量、用户数及转化率负责;

7、根据项目总体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制定项目整体运营管理策略,明确相应运营方案、计划,并监管上述策略及方案的执行。

产品运营总监工作职责7a.全面负责公司产品的运营工作,并组织团队进行实施;

B.确定产品运营战略规划、产品定位、盈利模式以及运营指标等;

C.编制和完善运营相关制度、业务流程、内部管理体系等;

D.与推广、营销等部门合作,通过线下节假日等活动策划、商家运营、产品运营等方式提升产品活跃用户量、产品市场影响力及用户粘度;

e.构建用户精准营销体系,对运营指标进行数据分析,提升运营效能,挖掘新的商机和运营模式,推动业务增长;

F.分析线上及线下推广渠道、市场环境、竞争品牌、政策风险及其他风险要素,制定出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品牌定位;

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篇10

【关键词】通用技术;设计题;尺寸;材料;连接

一、设计题综述

浙江省通用技术高考设计题综合考查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包括对产品设计要求的把握能力,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技术与人的需求之间关系的解读能力等,是对学生在高中阶段所掌握的技术知识的集中考查。试题主要考察内容包括:简单草图的绘制,尺寸的简单标注,产品所使用材料及构件之间连接方式的选择,对所设计的产品的创意及特色的表达。设计题总体上是稳中求变,设计内容从最初的整体产品逐渐过渡到连接件的设计;四个小题没有太大的变化:草图绘制,尺寸估算及其简单标注,材料及连接方式的选择,产品设计的创意及特色。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针对高考题的题型设置和提问设计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总结一些解题技巧。笔者认为要突破通用技术高考设计题,也并非y事,最关键的问题是通用技术教师应该教学生绕开美术绘图的坎,抓住技术绘图的核心,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入手,凸显出技术设计的特点。要做到上述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训练基本绘图技能和解题技巧两方面入手解决。

二、掌握草图的基本绘图方法

草图分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在高考考场上由于时间及工具的限制只能是画构思草图,考查的是学生的方案构思和方案呈现的能力。重点是方案的构思,但同时要有一定的绘图熟练度,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产品设计的构思方案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学生应该注重以下两方面的练习:

1.简单形体的立体表现方法

由于草图要求绘制物体的立体图形,因此学会表达物体的立体效果是最基础的能力和要求。如何快速表达物体的立体效果,笔者以为只要抓住两点即可:立体感和层次感。用正等轴测图去画草图就是最简单的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层次感是指在空间上位于视线前面的部分会把后面的部分挡住,这时应该把被遮挡住的部分擦掉,除非有表达的需要否则不要画出虚线。

另一方面,还要学会简单形体的构造方法:叠加法和切割法。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两种方法,笔者总结出简单可行的绘图操作方法。叠加法的基本绘制步骤:找公共面――画叠加体――擦虚线;切割法的基本绘图步骤:画切割体――擦非公共线――擦虚线。其中叠加体和切割体是指在原有形体上叠加上去或切割掉的那部分形体,叠加体和切割体必须画出内部虚线;公共面指叠加体与原有形体的接触面,非公共线指切割出的形体与剩下部分形体之间没有共用的线条;虚线指叠加或切割好后,出于表现层次感的需要应该擦掉的线条。

2.常用连接及其草图表现手法

产品的各部分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是表达物体功能的最简单的方式,这一点也是高考设计题所重点考查的内容,比如要求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可折叠或可调节功能。因此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连接的画法,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给出了很多常用的连接方式参考图,可以让学生模仿,或者教师去找一些简单实用的连接样图让学生参考。

三、解题技巧

在上述两个基本功练习的基础上,首先构思方案草图要综合考虑尺寸、材料、连接方式、特色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切不可各自为政,前后脱节。其次,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进行方案构思。

1.尺寸

尺寸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要考虑产品的实际尺寸大小。没有尺寸就没有技术的精确和严谨,没有尺寸的技术是与现实脱节的,可惜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确定产品的外观尺寸是首要的事情,别让尺寸成为摆设。要学会目测,记住两个常用的目测度量单位即10厘米和1米,然后用这两个基本单位去估算设计对象的尺寸大小。另一方面,尺寸也要结合产品结构确定,并与草图的长宽高尺寸比例相吻合。

2.材料

材料是最容易被学生忽视的。高考答题包括改卷都不会对材料有太高的要求,基本写了就给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学生觉得材料简单不重要,反而失去一个为所设计的产品增加特色的机会。其实,从材料角度考虑,可以有很多特色,比如环保、节约材料、减轻重量、节省成本,舒适健康、可持续发展等等。

3.连接

单从绘图技能来说,连接方式的图形表达是最难的。高考设计题经常会要求产品具有可折叠或可调节功能,相对应的连接方式就是铰连接和插接。让学生记住几种简单的插接和铰连接的图样,然后拿去套用,比如必修1上的连接示例。另外连接也可以出特色,比如插接方便,转动折叠操作简单高效,插销和元宝螺母用来控制折叠角度等且操作方便。学生也要根据自己的熟悉度选用平面折叠和立体折叠,以及为了配合折叠和调节部分的图形表达选择合适的绘图角度。

4.特色

这一点恐怕是学生普遍比较害怕的一个问题,除了美观外,学生能想到的可能就是功能多样性了,即在已经设计好的产品上画个闹钟或者挂个镜子什么的,并美其名曰增加了功能。他们脑子里就想不出另外的特色。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材料和连接方面的特色外,还可以运用以下两个方法找出产品特色:

(1)问题解决法

根据试题要求,结合生活经验找出设计对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它,这就是特色。这种方法是一种被动的防守,因为只能根据限定的条件而且受制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对技术的观察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会使学生对参考图产生依赖性。

(2)构造改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