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关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十篇关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十篇

关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8:00

关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篇1

关键词:孕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

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优生优育的重要性,父母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尤其是母亲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具有直接的影响[1]。新生儿年龄尚小,机体各项器官、组织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低下,必须依靠父母的精心照顾和呵护才可以健康成长[2]。据相关调查结果分析,目前很多产妇对保健知识的需求意识以及需求程度逐渐提高,但是对于完善、系统的母婴保健知识相对缺乏,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甚少。我国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育儿经验匮乏,因此掌握完善、系统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为深入了解、分析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现状,更好的指导临床健康教育工作,本文对我院120例孕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年龄21~39岁,平均(26.8±1.7)岁,其中21~25岁年龄段者21例,25~30岁年龄段者60例,30~35岁者33例,35岁以上者6例。其中经产妇45例,初产妇75例;学历文化水平:文盲或半文盲者2例,小学学历者17例,初中学历者45例,高中或中专学历者32例,大学及本科以上学历者24例。

1.2方法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20例孕产妇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由调查人员在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由调查人员指导每一位孕产妇独立完成答题,当场收回。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20份,当场收回120分,回收率为100%。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孕产妇获取新生儿护理知识的途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包括新生儿生理知识、新生儿喂养、新生儿疾病预防知识、新生儿皮肤护理、新生儿环境知识以及新生儿应急处理知识等。

1.3统计学处理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χ2对统计数据进行检验。

2结果

2.1孕产妇获取新生儿护理知识的途径根据调查分析,孕产妇可从电台、电视、报刊杂志、亲友间交流、互联网、专业机构等多种途径获取新生儿护理知识,其中获得最高知晓率的是通过电视媒体,占到70%,其次为医院(60.8%)、亲友家属(52.5%)、书刊(50.8%)、网络(41.7%)、报纸(40%)、妇幼机构(33.3%)、宣传栏(22.5%)、社区卫生服务站(15.8%)、疾病控制中心(9.2%),见表1。

2.2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掌握情况孕产妇对新生儿喂养知识了解程度较好,但是对于新生儿应急处理知识以及新生儿生理知识了解、掌握较少(见表2)。

3讨论

经本次调查研究分析,大多数孕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存在很多误区。

3.1新生儿生理知识很多孕产妇并不知道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女婴阴道出血、乳腺肿块、马牙等是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在看到新生儿出现这些这种状况后常常会出现不知所措、紧张、焦虑等状况。

3.2新生儿喂养对于新生儿的成长发育而言,母乳是非常天然、营养价值最高的营养支持品,母乳喂养更适宜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增强婴幼儿抗感染能力,增强婴幼儿全身机体抵抗力。但是经本次研究调查分析,大多数孕产妇并没有很好的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甚至有的孕产妇错误的认为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更多,营养价值更高。也有的孕产妇担心母乳喂养会对自身身体恢复以及正常的休息产生很大影响,担心以后无法快速恢复体型。卢彤阳等研究表明,有43%孕产妇知道吮吸对乳汁分泌有刺激作用,有20%孕产妇可学会判断乳汁充足,有80%孕产妇知道纯母乳喂养。

3.3新生儿疾病预防知识很多孕产妇对于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尤其体现在儿童预防接种方面,只有15%左右孕产妇知道免疫程序,20%孕产妇知道婴幼儿出生24h后应该接种何种疫苗。有67.9%孕产妇知道新生儿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筛查非常重要[3]。

3.4新生儿皮肤护理经本次研究调查表明,有73.7%孕产妇知道应该采用婴儿专用护肤品,67.2%知道应用煮沸的温水给新生儿洗澡,68%孕产妇认为新生儿皮肤有红斑应属于正常现象,60%孕产妇知道新生儿脐部出现分泌物,应涂抹碘伏溶液。但是有88%孕产妇并不清楚正确的新生儿洗澡方法,有62%左右孕产妇认为新生儿每次大便后不需要清洗新生儿臀部[4]。由此可见,孕产妇关于新生儿皮肤护理方面的知识仍然比较缺乏。⑤新生儿环境知识。本次研究表明,有95%左右孕产妇知道新生儿居室应该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气,有89%左右孕产妇知道新生儿睡床不应该过于柔软,有86%孕产妇知道新生儿不宜居住新装修的房间,但是有57%左右孕产妇不知道新生儿居室温度对于新生儿有很大危害,只有36%孕产妇知道监测新生儿体温,有70%左右产妇误以为宁捂勿冻对新生儿比较好。这些错误的认识极易导致对新生儿造成一些伤害。

3.5新生儿应急处理知识很多孕产妇在新生儿出现嗜睡、发热、哭声无力、抽搐、皮肤苍白或青紫、食欲下降,拒绝吃奶等症状时,不知送医院就诊。应急处理知识匮乏,极易延误病情。

同时本次调查分析,孕产妇主要从电视媒体、报纸、医院等途径了解新生儿护理知识,从妇幼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控制中心等专业机构获取的新生儿护理知识较少。笔者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应积极开展发放宣传资料、集中授课、个别针对性指导、发放育儿健康手册、播放放录像以及24h咨询热线等多种教育宣传形式,教育形式应尽可能通俗易懂。同时应加大社区及有关机构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嘱咐产妇在孕期应积极学习健康、科学的育儿知识。待产妇出院后,应在社区医疗机构设立专门的新生儿保健热线电话,可能随时为广大孕产妇解答相关疑问,从而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凤梅,王成贤,张静,等.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J].职业与健康,2012,21(6):957-958.

[2]吴琼,何纳,顾萍,等.上海市某区女性流动人口对性病艾滋病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2,23(7):518-520.

关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同期收治的26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观察组年龄19~39(27.9±19.3)岁,住院时间(4.57±1.26)d,男婴71例、女婴61例。对照组年龄18~40(36.7±18.6)岁,住院时间(4.23±1.17)d,男婴72例、女婴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措施。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家属简单介绍母婴注意事项,且产妇及其家属不参与新生儿的护理,整个护理过程由护理人员在沐浴室内独自完成。

1.2.2观察组

实施床旁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床旁健康宣教:产妇入院早期护理人员就向产妇介绍产科环境,并就分娩相关常识进行详细介绍,使得产妇对分娩情况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分娩后向产妇及家属介绍产妇保健知识,告知产后康复相关科普知识,并鼓励产妇之间互相讨论和提出问题,及时予以解答。②床旁沐浴: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即开始进行床旁沐浴,通过实际操作,向产妇及家属示范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使产妇及其家属充分掌握新生儿沐浴要领,并鼓励产妇及家属亲自为新生儿沐浴。③床旁抚触:指导产妇及家属在新生儿沐浴前后,当新生儿处于较为平静和清醒状态下进行新生儿抚触,不但详细告知抚触步骤和抚触的好处,同时积极鼓励产妇及家属参与到抚触操作中,保证其熟练掌握抚触技术。④床旁脐部护理: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每天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并告知产妇及其家属脐部护理的相关操作要点,使其充分掌握脐部护理方法。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对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新生儿护理能力。其中,采用我科人员设计的初产妇产后自我保健调查问卷,了解初产妇对产妇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前1d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心理状态、产褥期卫生、异常症状、产后饮食以及产妇休息环境等问题,满分100分,80~100分为优、70~80分为良、60~7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出院前1d,由两名护士考察产妇对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以及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正确情况,记录操作正确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关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篇3

【摘要】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1例出生1d-30d的完全性唇腭裂患儿进行术前正畸时,分析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患儿住院期间除加强病情观察外,还需进行唇腭裂知识的宣教和家长回家后的一些护理知识的培训?监管,家长通过学习能够有效掌握相关护理知识?本组患儿住院期间及佩戴矫治器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在适宜的时间接受了唇腭裂的手术治疗?因此新生儿唇腭裂的护理首先要从家长的认识开始,采取专科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的去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让患儿顺利渡过危险期,及时有效的进行唇腭裂手术矫治?

【关键词】唇腭裂新生儿不安全因素护理对策

Dytrych[1]等对100名唇腭裂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75%家长表示唇腭裂患儿的出生对他们是个“心理打击”,并随之产生失落?沮丧?焦虑等心理症状,该现象被命名为“打击综合征”?一个家庭出生了一个唇腭裂患儿,对整个家庭来说不仅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伴随而来的护理问题,更是困扰了不少的家庭?并由此带来孩子生长发育受限,体重不达标,经常生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为了尽早改变面中部肌的异常牵引和舌体的异常运动,对患者在新生儿期行正畸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2]?但是即使进行了术前正畸治疗,佩戴矫治器,也可由于护理不当而出现诸多并发症,甚至影响手术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唇腭裂新生儿阶段护理不当的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确保顺利渡过此危险阶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接受鼻牙槽嵴术前矫治(pnam)的唇腭裂患儿31例,年龄1d-30d,平均15d;男16例,女15例;右侧7例,左侧19例,双侧5例?

2唇腭裂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唇腭裂新生儿由于存在明显的面部畸形,有的患儿还存在严重的呼吸?循环系统严重疾病,因此患儿从出生开始就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具体有:

2.1家长缺乏唇腭裂患儿的相关知识

对于绝大多数初为父母的家长来说,对正常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教育就缺乏,更不要说是一个唇腭裂的患儿的喂养?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进行哺乳?如何喂养?什么时候就诊?到哪个医院就诊?等等的问题?这些都给我们唇腭裂护理工作者带来巨大挑战?

2.2唇腭裂新生儿病情复杂性

唇腭裂新生儿由于出生时间短,很多患儿没有来得及做相关检查,并发一些器官畸形?据统计,唇腭裂中有30%?不完全性腭裂中有50%,属于综合征或伴有其他的畸形[3]?这些畸形不仅对患儿造成咀嚼?呼吸?吞咽?语言?表情?消化等功能障碍,严重者威胁到患儿的生命?

2.3护理人员和家长责任心不足

正是由于唇腭裂患儿病情的特殊性,因此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家长的责任心均要求很高?唇腭裂患儿的出生使父母感到沮丧,有的甚至产生了遗弃的念头?也有父母虽然没有遗弃孩子,但是出生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尽到父母责任,将孩子托付给老人喂养?孩子到了医院,有的护士专科知识缺乏,责任心不足,工作不认真,违反操作规程,不能及时对唇腭裂新生儿进行巡视,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没能及时发现对症处理;有的护理人员缺乏耐心和爱心,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唇腭裂患儿的家长和患儿由于疾病本身,心理上对治疗效果期望高,对医护人员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2.4患儿佩戴矫治器的护理知识缺失该组患儿均是出生1d-30d即到我科行了鼻牙槽嵴术前矫治(pnam),由于家长文化知识的差异,对佩戴矫治器的护理知识接受程度不一;还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和责任心的不同,导致在医院是一个家长,回家护理孩子又是一个家长?因此患儿佩戴矫治器的时间要求?护理?观察和复诊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5佩戴矫治器的并发症由于该组患儿为新生儿,皮肤娇嫩,而佩戴矫治器时间长,反复摩擦,胶带固定需有一定的力度,因此容易发生并发症?佩戴初期容易出现口腔?鼻粘膜溃疡?出血?面部皮肤过敏?真菌性口炎,随着时间的延长,可以出现鼻翼红肿?糜烂等并发症的发生?

3护理对策

3.1开展唇腭裂知识的教育

对唇腭裂新生儿家长进行唇腭裂序列治疗知识的简介是重建家长信心的重要一环?护士接到家长的咨询电话或者接待到生了唇腭裂患儿的家长,就开始予以专业的态度介绍唇腭裂有关知识,包括术前矫治时间?喂养方式?喂养姿势?喂养技巧?奶瓶的选择?奶量的控制,如何观察患儿的面色,如何与患儿建立亲子关系;何时到院行术前正畸治疗和治疗目的等,并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有关问题,留下科室电话或介绍唇腭裂QQ群给家长,通过这些护理对策不仅增强了家长的治疗信心,也强化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的产生,也为下一步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3.2加强唇腭裂序列治疗知识的培训

唇腭裂新生儿较正常新生儿而言,不管从喂养方面还是其身体发育方面均要差很多?同时由于病情较为复杂,序列治疗时间长,从出生开始直至成年都要进行关注,甚至接受治疗?作为唇腭裂序列治疗团队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我们必须了解唇腭裂医学基本知识及每个时期治疗计划及其相应护理,预防新生儿时期存在的各种隐患;平时加强这些基本知识的培训和学习,防止由于护理不安全因素造成患儿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医疗纠纷?

3.3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加强孩子父母责任心的培养

唇腭裂患儿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要求团队协作,这当中也少不了家长的配合?特别是新生儿时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还是孩子的护理者?护士不仅要为家长提供专业的知识,还要为家长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必要时可给一些治疗后患儿的照片或介绍病室患儿给家长,让他们建立信心,从而培养其责任感?唇腭裂新生儿护理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工作又十分繁琐,加上患儿病情反复,需要经常持续观察,不断进行加药等,婴儿不断啼哭也影响到家长的心情和休息质量,因此家长经常会抱怨护理人员,从而出现一些烦躁?引起矛盾的情况[4]?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护理人员换位思考,从自身做起,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建立起对唇腭裂新生儿护理的耐心和爱心,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对待护理工作,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去对待工作?同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更是主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严格护理文件的规范书写,切实熟知自己的职责范围及法律责任?

3.4佩戴矫治器的护理对策

3.4.1戴用矫治器的家庭护理指导(1)喂养指导母乳喂养仍是最

好的方法?人工喂养可使用大而软?开口大小合适的奶嘴给宝宝喂奶?尽量将宝宝的头侧向一方喂奶,以防呛咳?喂养过程中密切观察孩子的面色?嘴唇?(2)口腔护理矫治器每日至少取下清洗两次,不可使用热水?每次进食后即取下清洗?用牙刷将奶垢及粉色义齿粘着膏洗净,用棉签清洁宝宝的口腔,以免污垢积累滋生细菌,造成感染?家长在此时观察口鼻腔有无破溃,发现溃疡及时向医生反馈并来医院复诊?由于指导到位?护理及时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口腔溃疡?(3)皮肤护理:面部贴胶带后,过敏体质的宝宝皮肤可能出现疹子或红肿现象,戴矫治器期间反复粘贴胶带也会造成面部皮肤损害,将胶带贴在3m人工皮上可以保护宝宝的皮肤[5]?胶带每日一换,若被牛奶沾湿则易松脱,要立即更换?更换胶带时先用棉签沾温热水将胶带沾湿,再轻轻撕下,不损害婴儿皮肤?家长清洗矫治器的同时清洁婴儿皮肤?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皮肤过敏的情况?

3.4.2影响矫治效果的因素及护理对策(1)哭闹对治疗的影响:婴儿口腔前庭沟浅,进食频繁,腭托容易移动,造成唇黏膜溃疡?鼻撑力量过大也会造成鼻前庭黏膜溃疡?溃疡会引起婴儿哭闹?不愿戴矫治器,从而影响矫治?家长为婴儿戴矫治器时使用义齿粘着膏可增加矫治器的固位力,发现黏膜破溃要及时反馈医生并复诊;(2)婴儿动作发育因素的影响:婴儿两个月时手指就能够抓握物品,爱吮吸手指,会抓矫治器而影响到矫治?家长可在婴儿衣服上缝约束带,约束婴儿前臂,但不宜过紧,使之不能上举至面部即可;(3)喂养方式的影响:有些唇腭裂婴儿就诊时问较迟,本组一例已经30d才到院行术前正畸,喂奶时难适应口腔内有矫治器?家长勿迁就婴儿,取下矫治器喂食?宝宝未戴矫治器时喝奶或吸安抚奶嘴,奶嘴直接接触裂隙会把裂隙撑大;(4)宝宝刚开始戴矫治器会不适应,哭闹或食量变小,但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宝宝佩戴,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下一步的治疗效果?

3.4.3佩戴矫治器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1)粘膜溃疡及出血:矫治器必须确保其边缘光滑与充分的就位,同时需对可能产生受压或创伤的区域进行必要而适当的缓冲?矫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及家长必须进行观察与监控,对疼痛点?溃疡处或压力过大的区域进行?打磨或必要的缓冲?(2)霉菌感染:使用制霉菌素或两性霉素软膏?碳酸氢钠溶液涂擦口腔黏膜及清洗?浸泡矫治器等进行治疗?(3)局部组织应激反应:换胶布时动作轻柔?缓慢,使用反应较小的胶布?减少粘贴面积及更换次数,同时每次更换粘贴部位及局部应用保护剂?采用人工皮保护面部皮肤?本组患儿使用胶布合理?黏贴方法得当?护理到位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4讨论本组患儿住院期间加强新生儿护理,避免了一些不安全因素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家长回家戴矫治器期间加强护理知识的培训和观察,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口腔糜烂?皮肤过敏等并发症,患儿体重达标,均预期行唇腭裂矫治手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唇腭裂的治疗已经被绝大多数家长认可,并积极配合治疗,这就要求作为专业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做好患儿入院期间的护理,更要做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不仅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掌握疾病基本知识?了解诊疗计划?并发症的发生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家长和患儿心理指导?护理知识的培训和监管?因此,医院除了收治患儿外,还应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科普宣传,让更多的患儿家庭了解唇腭裂患儿的治疗?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尽早开始矫治?

参考文献

[1]龚彩霞,熊茂婧,吴敏.唇腭裂患者及其家长的心理特点与心

理护理[J].国际口腔杂志,2009,37(4):413―414

[2]闫燕,林久祥,罗奕,等.婴儿期唇腭裂早期正畸的初步观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9:67-69.

[3]石冰,郑谦.唇腭裂患儿的儿科评估及序列治疗计划.唇腭裂总综合治疗学,2011,12(1):154

关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02-02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学科。我们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孕产妇及家属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系统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使患者乐于接受治疗和护理,并积极配合,以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了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性,切实地提高了临床疗效。现在我们科室多年来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及体会介绍如下:

1实施方法

1.1产前健康教育

孕妇入院后,向孕妇自我介绍,然后介绍病区的环境、制度,病区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让她们感觉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护士以口头健康教育为主,书面的相关资料为辅,每天对孕妇进行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临产的分娩知识,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并针对病情实施个体化教育。如妊高征的病人需要安静休息,避免声光等一切不良刺激,饮食以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讲解左侧卧位,间歇吸氧,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

1.2分娩过程的教育

产妇进入代产室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免会产生忧虑,孤独与担心,因此,我们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全程陪护、关心、体贴她们,告诉她们分娩知识,使她们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恐惧心理。同时鼓励产妇的丈夫陪伴分娩,他知道产妇的爱好,可以在产妇疼痛不安时给予和安慰,给予感情上的支持。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了产妇的孤独感。助产士应该严密观察产程,进行系统监护,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满足其需要。同时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的知识。或者利用电视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知识,最大限度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产妇在分娩时正确应用腹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渡过这另人难忘的关键时刻。

1.3产后护理与指导

产妇送回母婴同室,护士立即对其进行身心评估,简单的讲解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指导。内容包括:①产后食物应富有高热量,高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汤,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宫产后的产妇禁食6~8小时后进食汤类再逐步过渡到半流饮食,普食。②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后6小时内应及时尽早自解小便,交待病人注意会伤口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勤换纸。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③做好产后的心理护理,以防发生产后抑郁。

1.4母乳喂养指导

①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技巧,喂奶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等。护士手把手的把这些知识教会产妇及家属。②每天播放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让所有“新妈妈”们及家属尽快掌握其相关知识。出院前再向她们进行示范性教育,对于新生儿护理的操作技术,如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黄疸观察情况等。当面示教,让她们掌握其知识,强调注意事项,防止出现常见的操作错误。

1.5出院指导

①提供24小时的热线电话,按需哺乳,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告诉“新妈妈”们出院后的第一个月,有我们的专业人员去家里访试,以及时了解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②出院后如何保持足够的乳汁分泌,如何办理婴儿出生证明。注意休养,饮食与营养,活动与休息做好避孕。③告诉产妇及家属及时办理婴儿预防接种手续。

2体会

2.1护士的自身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并每月进行护理业务查房,因为,只有不段的学习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为不同层次的产妇进行沟通,帮助她们科学坐月子,科学母乳喂养等正确的生活方式。

2.2密切了护患关系

病人对护士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当病人遇到困难时也想到找护士为其排忧解难,从而也重新树立了并且提高了护士的社会地位。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由原来的90%提高到了100%。2.3从开展健康教育以来,护士的责任心以及学习的自觉性大大的提高,同时观察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2.4降低产妇的住院费用

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率达到了100%,降低了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产妇及家属都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增进产妇及婴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关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篇5

对住院产妇实施产后保健知识和新生儿保健知识的教育,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弈,也是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为完全实现健康教育的日标,产后健康教育除需对产妇本人实施外,还应对产妇的家庭护理人员实旋健康教育。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发现受教育者因身份和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有明显差别,并因此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此对所有参加健康教育的人员进行“健康知识需求调查”和实施健康教育后“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05~2007年间参加产后健康教育的产妇2342人,产妇的丈大1630人,产妇的婆婆或母亲1753人,共计5815人。其中产妇及其丈大全部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婆婆或母亲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9l2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41人。

1.2方法每周两次组织产妇及其家属参加产后妇女儿童保健知识教育。内容包括:(1)观看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录象;(2)讲授新生儿生理特点及异常情况处理,儿童保健要点,产褥期曰常护理和产褥期心理保健;(3)现场咨询;(4)发放妇女儿童保健知识宣传资料。授课时间为1.5~2小时/次。

每次授课完毕发放“健康知识需求调查表”利“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表”,要求参加学习者当场独立填写后回收。健康知识需求调查采取先列举出课堂讲述的五项内容,由答卷者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进行填写,最后算出需求率;核心知识知晓率洲试办法为:在每项授课内容中选出1~3点重要知识点共10条,能正确同答8条以上算合格。最后将全年合格人数比参加培训的该类人员总数即为该类人员的核心知识知晓率。

2结果

见表1、表2。

3结论

3.1对健康知识需求的欲望直接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由表1、表2提供的信息得知:产妇本人由于对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都有浓厚的兴趣,经培训后核心知识知晓率都比较高。丈夫由于受我国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产褥期日常护理知识、产褥期心理护理知识需求率不高,而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及异常情况处理和儿童保健要点等知识却有较高的需求,表现到培训后各项内容的核心知识知晓率有明显的差异。婆婆和母亲则由于文化、身份和传统观念的影响,除对直观讲授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录象内容有兴趣并乐于接受外,对其他几项内容均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培训后核心知识知晓率仍很低,无法达到健康教育的目标。

3.2产后健康知识教育必须根据不同人群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重点讲授不同的内容产后健康教育内容涉及产妇的保健和新生儿保健,要实现目标往往需要家庭中的多人配合。因此要求家庭中的相关成员都麻掌握有关的保健知识。若在健康教育时将所有相关家庭成员集中一起同时讲授所有,往往会因兴趣、文化水平的差异和内容混杂而难以令所有人接受,致使讲授后核心知识知晓率太低。无法实现健康教育的日的。若将产后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分解。根据各类人员的兴趣、文化特点和在产后保健中可能承担的工作分别进行教育,就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对婆婆进行产后健康教育时,仅重点介绍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产褥期日常护理知识,简单介绍产褥期心理。同时讲授时针对婆婆等的文化特点尽量少讲理论多讲实例,多采取提问的方式。如讲产妇的休养环境时询问其家庭居住条件,讲产妇饮食时询问饮食习惯、传统做法等,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而新生儿生列特点利异常情况处理,儿童保健要点,产褥期心理及护理等知识由于内容比较抽象,且非日常护理所必须,则详细告知产妇及其丈大,以期在遇到问题时能顺利解决。

关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篇6

结果:实验组产妇能比较熟练地开展新生儿护理工作,而对照组产妇对相关技能掌握得不够熟练。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很高,和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性(p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帮助产妇及其家属熟练掌握相关育儿知识,有效保证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产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8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29-02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对新生儿实施的护理均在产妇的床旁完成。这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充分体现出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不仅能让产妇全程监督护理工作,也能让护理人员更好地开展健康宣教,让产妇掌握相关的母婴常识[1]。本次探讨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具体效果,将2013年6月至12月在本产科分娩的1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护理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3年6月至12月期间在本产科分娩的产妇中选取130对母婴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范围在21-38岁,平均年龄约为25.7岁。然后,从中随机选取65对作为实验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其余65对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孕周、住院天数等并无较大差异,p>0.05,因此,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①属于足月初产妇;②母婴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或心、脑、肾等脏器性疾病;③产妇意识清醒,能与人良好的沟通;④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母婴护理措施。每天都要开展新生儿沐浴、抚触、脐带消毒等工作[2]。上述工作由护理人员在婴儿沐浴室内完成。另外,还应在治疗室为新生儿预防接种。每天定时开展健康教育,利用视频、示范等方式向产妇介绍常用的母婴护理知识。

1.3.2实验组。本组使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即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工作在产妇床旁完成。主要的护理工作有: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换尿布、脐部护理。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护理方式,并通过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产妇及其家属掌握相关知识[3]。同时,还要向产妇介绍乳房护理、产后营养、母乳喂养、产褥期常见症状等知识。床旁护理每天一次,每次持续30-40分钟。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利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来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她们对母婴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观察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从表1中可见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表1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例(%)]

2.2观察两组健康宣教的效果。实验组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对比两组产妇对母婴知识和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例(%)]

3讨论

作为在产科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它不仅能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也符合新生儿的护理特点。新生儿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应用这种护理方式能为产妇及其家属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这将缩短医务人员和产妇间的距离,并获得产妇及其家属的信任[4]。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以下效果:

3.1提高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过去,不少产妇与家属都对我们护理人员有一定的不信任感。她们害怕护士会抱错孩子或者给孩子打错针、吃错药。一些产妇或家属还会一直跟着护理人员到处置室门口。她们在门外焦急地等待,或者直接推开门看一看。这说明她们对我们护理工作极不放心。采用床旁护理后,一切护理工作都在产妇床旁,产妇能从旁监督,从而打消了她们的疑虑和担心。这也能减少由于误会而造成的医患矛盾[5]。

3.2提高了产妇满意度,使护患关系得到极大的改善。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都是将母婴分开护理。因此,极易在护患间形成交流屏障,产生护患矛盾。同时,由于护理连续性中断,没有体现出人性化服务的理念。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后,母亲能一直陪在孩子身边,消除了产妇的担心。同时,在开展护理工作时,还能边示范,边引导,让产妇及时掌握相关的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妇及其家属能看到护理人员细致的服务、精湛的技术,从而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并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

关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篇7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材编写;教学效果

当前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精神中,明确了中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就业岗位要求相符合,为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一精神体现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在从事儿科教学的十几年中,我使用了好几种不同版本的儿科教材,每一次教材的选择都力求符合当时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依照目前的办学方针旧版教材就显的有所不足。这次我校选用的教材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组集全国七个省市有教学经验和业务能力强的儿科护理高级讲师编写的供护理、涉外护理、助产专业用的新版《儿科护理》。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体会

(一)目标明确

1、培养目标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在基础理论知识的编写中,不是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面面俱到,而是强调“必须、够用”,而护理措施部分就编写的详细和实用。例如在《肺炎》这一节中,治疗只是要求掌握原则,而护理措施就写的非常详细,突出了护理专业的特点。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内容还与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结合,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涉外护理新版《儿科护理》教材还增加了美国nclex-rn(nationalcounsellicensingexamination-registernutse)、cgfns(commissiongraduatesofforeignnursingschools)及其他国家护士考试常涉及的内容嘲,增加国外注册护士考试内容和英文护理教材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符合涉外护理专业的特点。

2、学习目标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每一章内容前面都用引入问题的方式介绍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学习中的注意点,既引起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又为学生指出了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进行预习、学习和复习。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是按护理程序的框架来编写的,护理措施的概述部分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护理诊断,前后联系紧密,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二)编排新颖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一改以往的编排风格,加用了彩色印刷,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在教材中使用了图文框,内容中穿插了小知识及案例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编写风格适应了中专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涉外护理新版《儿科护理》教材在正文对应的位置用图文框增加了全英文的“知识拓展小贴士”,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展,增加了学生阅读兴趣和医学信息量。教材中的主要医学和护理术语采用汉、英双语书写,每一节后还有本节关键英文词汇和音标,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目的。

(三)图、表丰富

在临床教学中,学生对没有亲眼目睹的一些临床现象无法理解,新版《儿科护理》教材中使用了较多的插图进行直观教学。例如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一节中,学生对佝偻病患儿的骨骼改变不理解,由于新版教材中有肋膈沟、鸡胸、“o”型腿等骨骼变化的插图,学习起来很直观,学生也容易理解。

在新版《儿科护理》教材中还有大量的表格,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学习。例如在“化脓性脑膜炎”这一节中,将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几种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在表格中列出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技能强化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在编写中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例如在“儿科常用护理技术”这一章节中,采用表格形式将学生需要掌握的操作细化到每一个步骤,并针对操作步骤提出对应的注意事项,对学生在操作练习中更具有指导性。在书末还配有实践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临床见习、多媒体教学、病案讨论和技能操作练习来强化技能培训。

(五)课件齐全

新版《儿科护理》教材配套了教学课件,课件里有大量的图片和录像,既帮助了教师授课讲解,又可补充临床见习的不足,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建议

关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篇8

儿科又被称为“哑科”,对于婴儿及较小的幼儿,他们不能用语言进行表达,对于年龄稍大的小儿不一定能准确表达,所以要求儿科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根据小儿的年龄及不同年龄组小儿相应的心理特点,灵活应用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表情、手势、目光、拥抱等)的技巧,不断与患儿进行沟通,了解信息、交流感情,给予适当护理,以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同时要与家长沟通,一方面可以及时全面的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向家长介绍患儿病情、采取的相关治疗和护理措施,消除患儿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及时疏导家长的不满情绪或过激行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还要耐心的告诉家长对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以配合检查和治疗;与医生及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从而保障和促进儿童的健康。同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病情、进行健康教育,巧妙的安抚患儿及家长,树立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建立良好的护患和护陪关系,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共同促进小儿早日康复。

2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2.1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儿科在医院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由于小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对他们除了需要实施基础护理、疾病护理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护理和教育、教养工作。同样的护理工作,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成人科护士高出许多。所以儿科护士任务重、工作量大而繁琐,护理工作难度大,工作时间长。另外由于患儿大小便不能自理异味大、患儿哭闹噪音大,使病房环境差,还要经常倒夜班,打破正常生物钟等。这些都会导致超常的体力和精力消耗,若无健康的体魄,则难以胜任[3]。

2.2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目前我国的小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家长很容易担心过度,甚至夸大病情、情绪不稳,对护士提出过高要求,也常常会出现过激的言语和行为,造成护陪关系紧张。在进行一些有创性的操作时,儿科护士既要安抚、固定哭闹躁动患儿,同时要排除家属紧张、焦虑、不满、易怒等情绪造成的压力。儿科护士又被动接受处于啼哭、嘈杂的环境刺激,所以儿科护士除了要有精湛的技术外,同时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情绪稳定,沉着自信、忍耐自制。多培养业余爱好,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松弛精神,促进自身健康。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灵活、正确的处理各种情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儿科护理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仍有许多尚未被发现的知识和规律,很多儿科护理技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儿科护士不但要认真学习和体会儿科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应树立创新的思维和理念,在工作中应多思、多看、多问、多记,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工作之余通过上网、查阅期刊杂志、专著、听专题讲座、参加学术报告会等形式,不断地学习,动态地了解儿科护理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点,经常更新护理理念,拓展视相野,及时掌握最新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在学习借鉴他人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儿科护理的热点和未解决的问题,去探索和揭示尚未被认识的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儿科护理向前发展,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4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

关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篇9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剖宫产术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b)-229-03

impactofcollaborativecaremodelonpuerperaereceivingcesareansection

Liwenyu

DepartmentofGynecology,theSecondHospitalofQinhuangdaoCity,Changli066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mpactofthecollaborativecaremodelonpuerperaereceivingcesareansection.methods:210eligiblecasesofcesareansection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experimentalgroupof105patientsandthecontrolgroupof105patients.puerperaeof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irfamiliesparticipatedinhealthdecision-makingandself-careactivitieswithintheirpowerwhile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care.postoperativeself-careactivitytimeandabilitytotakecareofneonatesofthetwogroupswere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s:postoperativeself-careactivitytimeandabilitytotakecareofneonatesoftheexperimentalgroupwerepoor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initiativequestionraisingratesofthetwogroupsweresignificantlydifferent(p<0.05).Conclusion:Collaborativecaremodelnotonlyisinfavorofpostoperativematernalself-careabilityaftercaesareansection,butalsoencouragespuerperaetoseekforknowledge.thecollaborativecaremodelisanoptimizedcaremodel.

[Keywords]Collaborativecaremodel;Cesareansection

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贯穿到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成为检验整体护理效果,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1]。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产科也不例外。笔者所在科室自2002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常规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提高剖宫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术后恢复及提高新生儿护理能力,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tireCaremodel,CCm)指导健康教育工作,临床实践取得满意效果。协同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指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能动性,使患者参与到对自己的健康决策和自我护理中来。本研究就协同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6~12月在产科接受剖宫产的产妇,共2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两组产妇均为初产,麻醉方式均为硬膜外麻醉,术式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两组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例)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将科室护理人员分成两个护理小组,每组3名护士,所有护士都经过有关剖宫产术后护理及母乳喂养指导的相关知识培训,并在学历水平、技术职称、交流技巧上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护士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这种护理模式可通过如下步骤完成:首先护士要了解产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欠缺,然后双方一起明确教育内容及目标并共同制定出合适的教育方法,最后协同完成所定计划,并由护士长对护理效果及产妇自护能力作出评估。对照组则按责任制护理的常规程序进行护理。

1.2.2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与剖宫产后产妇自理活动、护理新生儿及主动提问有关,专人专表动态收集210例剖宫产产妇术后自理与主动提问方面有关的护理记录,发放210份调查表,回收210份。然后根据评价标准对调查表进行统计。

1.2.3剖宫产产妇术后自理能力标准①术后护理新生儿能力标准:了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给新生儿洗澡及进行皮肤、臀部和脐部的护理,对新生儿应激反应、面色、大小便的观察。依据产妇达到的时间段可分为三个标准。a:产妇基本掌握了卧位及环抱姿势给新生儿哺乳的技巧,但需要护士及家属的协助,还不能亲自护理新生儿;B:产妇较熟练的掌握了上述两种喂奶姿势,还需护士进行必要的指导,产妇部分掌握了护理新生儿的技巧;C:产妇已能够独立完成母乳喂养,能独立给新生儿洗澡,做皮肤护理等。按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标准进行对比分析。②术后自理能力标准:术后24h内,产妇未拔掉尿管之前在床上进行活动,如自己翻身等;24~48h产妇下床做适当的活动,还需在护士及家属的协助下完成;48~72h内则完全自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比较(表2)

表2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能力比较(例)

2.2两组产妇术后自理活动时间比较(表3)

表3两组产妇术后自理活动时间比较[n(%)]

2.3两组产妇主动寻求知识提问比较

实验组105例产妇,主动向责任护士提问有关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者99例,占94.29%;对照组105例产妇,主动向责任护士提问有关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者63例,占60%。两组比较χ2=11.67,p<0.05。

3讨论

3.1协同护理模式能充分提高产妇自理能力

美国护理学家orem认为,个人应对其健康有关的自我护理负责。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并强调护士的责任是帮助而不是替代。护理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从而使之增进健康,促进疾病的痊愈或安然死去。目前健康教育的作用仅在普及一些疾病卫生知识,患者及家属习惯了单纯接受,助长了对医疗、护理的依赖性。近年来,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科剖宫产率居高不下。而大多数进入育龄期的孕产妇又受到各方面的重点保护,其自理能力相对不足,就加大了医院护理的工作量,所以,要帮助剖宫产产妇在术后尽快的恢复自理能力、学会护理新生儿,既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又能体现出产妇的自身价值。协同护理模式就着重体现护士、医师、患者及家属几个方面的协同作用,共同帮助产妇掌握护理新生儿及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知识、技巧。在协同护理模式中,实验组产妇术后进入病房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充分评估,预订出护理计划,详细地解说给产妇,争取产妇的意见使其主动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并与其及家属就术后怎样尽快恢复自理能力制定出适合其本人的自理活动计划。然后,护士在必要时给予协助指导并鼓励产妇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自理计划。护士充分调动产妇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给产妇提供学习的条件。如:①医护人员在病房做示范操作。②带领产妇观看壁报、幻灯片等。③科室把相关的小册子发给产妇学习。④鼓励产妇之间互相学习。协同护理模式中,产妇能积极主动为达到每个目标而努力,从中锻炼自理能力。护士在一旁协给予帮助、解释及鼓励,护患间关系融洽、彼此信任,充分调动了产妇的自主能力,主要表现在术后产妇能提前进行床上活动,这也为较早的下床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能较快较强的完全自理。产妇在自理的同时经过护士的协助尽快地掌握哺乳技巧及护理新生儿的常识。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产妇恢复自理活动及学会新生儿护理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3.2协同护理模式促进产妇主动寻求知识,增进母子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产妇产后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服务,还迫切希望得到一些自我保健、母乳喂养及婴儿护理方面的知识,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2]。现在,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由于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不同程度的缺乏,她们迫切需要接受和掌握新生儿护理的方法。在协同护理模式中,笔者所在医院运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工作,以满足产妇的需求作为工作的中心,护士和产妇一起定出护理计划,在不断的交流中产妇学到并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产妇们在学习护理新生儿及母乳喂养的过程中,随时发现自己知识及技能的缺陷和不足,这又促使她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寻求知识率高。护士教,产妇学,默契合作,共同向自理、健康方向努力。

3.3护患关系融洽

整体护理要求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要求,按护理程序提出并解决护理问题,强调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但并不是要求护士包揽一切,全部承担患者的生活护理和疾病护理。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护士不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且强化产妇“安于”患者角色,不利康复[3]。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的新型护理模式,在护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充分体现了护士与患者各自的价值所在。orem认为:护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自理需求,自我照顾和帮助他人都是有价值的社会活动[4]。在协同护理模式中,护士运用自己的特长对产妇进行指导和教育,使产妇在住院期间充分掌握自我护理和护理新生儿的知识和技巧。住院期间护患双方能够和谐、默契地度过,同时,产妇的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学习欲望较强,这样也使护士从中体会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激励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健康教育能力,增强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作为一种优化的护理模式能充分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高产妇术后的自理能力及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有效地调动产妇学习相关卫生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护患关系得到良好改善,也充分体现了护士的工作价值。

[参考文献]

[1]戴丽华,郗君梅,张,等.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37.

[2]裴显俊,李瑛,李旭红,等.病人参与护理模式对外科手术病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4.

[3]杜杏芳,刘晓荣,吴西英.母婴同室健康教育的体会[J].护理学杂志,2000,15(6):381.

[4]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58-60.

关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篇10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102-02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科剖宫产率高居不下。进入育龄期的孕产妇绝大多数为独生女、初产妇,在孕期受到各方面的重点保护,其自理能力相对不足,产后母亲角色转化慢。如何使剖宫产产妇在术后尽快恢复自理活动适应母亲角色,担负起母亲责任,护理婴儿,是产科护理工作重点之一[1]。产妇的母亲行为不仅受产妇自身的文化水平、家庭人员及职业影响[2],而且与护患关系的行为模式[3]有很大关系。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产妇与护士之间的行为模式,大多为指导合作模式,如何激发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是护士工作重点。我们就两种护患关系的行为模式对剖宫产产后母亲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2004年3月~2004年5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本人亲自护理的产妇70例。单数为护患共同参与模式,共35例(参与组),双数为护患指导合作模式,共35例(指导组)。两组产妇均为初产、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新生儿体重、新生儿性别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1.2方法

1.2.1自行设计剖宫产产后母亲行为调查表内容与产后母亲行为调适有关。我们对剖宫产70例,自制调查表,按照两组产妇母亲行为标准,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对两组产妇的自理能力、进入执行期间的时间和主动寻求知识提问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1.2.2两种护患关系的行为模式①护患共同参与模式:护士与产妇是平等互助关系,双方相互信任、支持、协同配合。参与组产妇术毕入室后,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充分评估,订出护理计划,给予产妇讲解说明,引导产妇主动参与护理计划的制订,并与其就自理能力、自理需求及护理目标共同分析、讨论,制订出具有时间阶段(以小时计算)的自理活动计划。一旦目标订出,护士鼓励产妇,必要时协助指导产妇在预定的时间内达到计划目标,取得有效的自理活动。②护患指导合作模式:护士与产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主动性,护士处于相对主动地位。指导组产妇术后入室,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充分评估,订出护理计划,给予产妇讲解说明,指导并教会产妇进行自理活动,宣教有关知识。但尊重产妇意愿,不强求产妇据自己的认知所采取的自行行为,护士对产妇的自理活动计划、目标达到有着较宽容的时限。

1.2.3母亲行为标准两种行为模式运作后,判定母亲行为标准。

①剖宫产产妇术后自理能力标准:包括以下两方面。

术后自理活动标准:术后24h内自行床上活动;25~48h内能下床如厕,但修饰、洗漱、饮食、活动需协助完成;49~72h内则完全自理(指如厕、洗漱、饮食、活动自理)。

术后护理新生儿能力标准:掌握母乳喂养技能,参与新生儿皮肤、臀部及脐部的护理,新生儿面色、反应、大小便的观察。分为a、B、C三种程度,以达到具体时间段(以小时计算)为标准。a:产妇卧位哺乳姿势掌握,但不熟练,需护士及家属协助,未护理新生儿;B:卧位及环抱哺乳姿势掌握较熟练,有时仍需护士指导,部份护理新生儿;C:坐、卧、环抱哺乳姿势掌握熟练,不需协助,且护理新生儿。

②剖宫产产妇进入母亲执行期标准:据Rubin分期定义[4]及国内报道[5],确定剖宫产产妇进入母亲执行期的标准为:母亲恢复活动,注意力从自我扩大到新生儿,在护士的帮助指导下,可独立的进行自我照顾活动,经常口述与新生儿的关系,开始寻求有关新生儿护理知识,努力学习哺乳技能,但有时缺乏信心。

2结果

2.1两组产妇术后自理能力比较(表2,表3)

2.2两组产妇进入执行期时间比较(表4)

2.3两组产妇主动寻求知识提问比较

参与组35例产妇,主动提问33例,占98%;指导组35例产妇,主动提问21例,占40%。两组比较χ2=11.67,p

3讨论

两种护患关系的行为模式对剖宫产产后母亲行为有重要影响。护患共同参与模式优于护患指导合作模式。

3.1护患共同参与模式能充分挖掘产妇自理潜能,促进产妇自理能力

表2,表3显示,参与组产妇在产后不论任何时段,其恢复自理活动的时间都短于指导组(p

3.2护患共同参与模式,强化了母亲角色,淡化了病人角色

表4显示:参与组产妇进入母亲执行期短,≤24h的有7例,而指导组为0例。在25~48h内有26例,而指导组为17例(均p

3.3护患共同参与模式,促进产妇主动寻求知识,增进母子健康

在护患共同参与模式中,护患双方共同讨论,制定护理计划,产妇在与护士交流中不断地得到正确的健康知识的输入,认识到自身健康知识的不足,克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促使其行为向健康方向转变。年轻的父母亲在护理婴儿及母乳喂养中,不断发现自身知识及技能的欠缺,促使他们寻求知识,显示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寻求知识提问率高。从而使产妇积极接受护士的教育,形成了教与学的默契合作,同步向促进自理、健康的方向努力。

3.4建立了新型护患关系

护患共同参与模式是一种主动参与型的护患关系模式,它促进了护患双方的主动性,体现了彼此的价值。奥伦认为,护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自理需求。自我照顾和帮助他人都是有价值的社会活动[6]。共同参与模式中护士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产妇进行部分补偿、辅助教育[6],促进产妇掌握更多的自护健康知识及护理婴儿技巧,使产妇的母亲角色行为得到充分的展现。护患双方和谐、默契的配合,彼此心灵沟通,都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参与组产妇的提问率高,健康知识需求量大,刺激了护士对知识的需求,促使护士不仅仅限于掌握医学及护理知识,而且要掌握现代心理、人文及社会行为科学的有关知识,能为个性化的患者设计多层面的、较合理的护理计划和方案。更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了护士对工作的主动性及自觉性,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责任感。多方位挖掘护士潜能,从而促进护士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护患关系行为模式对剖宫产产后母亲行为有重要影响。共同参与模式能充分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促进产妇自理、尽快进入母亲行为调适的执行期,刺激产妇主动寻求知识,促进母子健康,建立了新型的护患关系,使护士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卢美秀,许淑莲.现代护理实务全书[m].第3卷.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9-11,307-310.

[2]钟小蓉,付静.40例正常产妇自理能力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54-56.

[3]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76-79,203-204.

[4]RubinR.puerperalchange[J].nueroutlook,1963,9:753.

[5]杨苏华,郑修霞.对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产妇产后行为适应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