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十篇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十篇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1:48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篇1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内外胆管结石;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71-02

胆结石是我国常见的结石病,其病变广泛,可分为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按结石部位不同分为胆囊内结石和肝胆管结石,按发病原因不同又分为原发性结石和继发性结石。他们的原因、发病特点、治疗和预后有所不同,但都有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的特点,所以对肝内外胆管结石做出明确的诊断对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在的诊断手法有腹部超声、Ct、mRi、和腹腔镜胆管造影等。为了选择更好的诊断方法,现在对超声诊断进行研究,分析其在肝内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证实的4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超声资料,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在36~71岁之间。经术前超声诊断:胆囊结石18例,肝总管结石11例,胆总管结石28例,分支肝管结石5例,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3例,肝总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例,肝总管结石合并分支肝管结石2例,占位性病变3例,管道狭窄3例。

1.2检查方法使用腹部超声对患者进行诊断,仪器采用进口的LoGiQ5expert彩超诊断仪。方法是:患者取平卧位和侧卧位,用探头在患者腹部查找结石,并观察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数量,胆管内有无占位性病变、有无梗阻及狭窄、梗阻及狭窄的程度,管壁的形态等。

2结果

观察术前超声诊断和术中证实胆管内外结石情况,发现有40例患者符合诊断,总符合率为83.3%,术中证实有16例胆囊结石、10例肝总管结石、25例胆总管结石、5例分支肝管结石、2例占位性病变和2例胆道狭窄,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9%、90.9%、89.3%、100%、66.7%、66.7%,可见超声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中是较好的诊断方法。具体情况见表1。

3结论

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肝胆系统疾病,结石不仅能造成患者疼痛,严重的可能导致胆管梗阻或胆管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其病变范围会越来也大,常常形成合并性结石和胆道狭窄、胆道占位性病变。结石有可能位于胆囊、可能位于胆管内、也可能在胆囊和胆管内都有结石分布,而不同类型的结石,其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因此,临床上要求对胆道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数量,胆管内有无占位性病变、有无梗阻及狭窄和梗阻及狭窄的程度,管壁的形态等作出准确的判断。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肝、胆管的结构,对于结石部位,超声下会出现强光团并伴有回声,这是因为胆管内有胆汁作为声学背景或结石上游的胆管多有积液扩张,可以使结石显示更加清晰。但是在胆总管下段结石,因肠道气体干扰或十二指肠段没有液体平面,无法正常显示结石情况,仅提示胆总管上段扩张。本次研究中,48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术中证实有40例符合诊断,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3.3%,证实了超声检查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检查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

另外,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创伤、价格适宜、诊断准确的优点,并能发现X线和腹腔镜下漏诊的病变,是胆管内外结石的理想检查方法。但是由于十二指肠段没有液体平面作声学背景和胆管下端气体的影响,腹部超声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有一定的限度。对胆总管下段结石选用超声内窥镜检查,可以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总的来说超声检查在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符合率高,并且简便安全、价格适宜,可以作为胆道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廖武军,任作航,吴瀛涛,张建东.术中超声检查在复杂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3):320-321

[2]刘芳利,张小明,肖波,唐伟,蒲宇,翟邵华,黄小华,顾鹏,刘健.mRi和超声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的R0C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17(5):459-464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篇2

关键词:超声诊断;急性胆囊炎;结果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toexplorethevalueofdiagnosisintheclinicaldiagnosisofacutecholecystitis.method:selectioninaugust2012toSeptember2014ourhospitalof60casesofacutecholecystitis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accordingtothediagnosticmethod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30cases,ultrasounddiagnosis)andcontrolgroup(30cases,theX-raydiagnosis),comparedthediagnosticresultsoftwogroupsofpatients.Results:the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afterdiagnosisofdiseasedetectionrate(96.7%),imagequalityqualifiedrate(93.3%)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patientsafterdiagnosisofdiseasedetectionrate(66.7%),imagequalityqualifiedrate(70.0%),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pplicationofultrasounddiagnosisofacutecholecystitis,easytooperate,theadvantagesofsimple,non-invasiveandrepeatableandcanbeusedtoimprovedetectionrateandqualityoftheimagequalityisbeneficialtoearlyscreening,diagnosis,effectivetreatmentforclinicalprovidestheimportantbasis.

Keywords:ultrasonicdiagnosis;acutecholecystitis;theresultsof急性胆囊炎主要是由于细菌侵袭和胆囊管阻塞而引起的炎症,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强直[1]。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由于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发病较急的病症,故需及时进行准确诊断,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2]。本研究主要讨论了超声诊断在急性胆囊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2年8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以观察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下面将本组研究进行详尽汇报: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8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诊断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3±4.7岁;体重50~70kg,平均体重55.2±4.8kg;发病时间3~24h,平均发病时间9.75±3.3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研究意义。详情见表1.注: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诊断,即X线平片显影[3]。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诊断:选用东芝-600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5mHz;术前1d进行超声检查,检查前空腹8h以上,患者取膝胸卧位、左侧卧位、仰卧位;超声检查时,按常规方法对患者胆系进行扫查,检查胆囊形态及大小、囊壁光滑度、囊壁厚度、囊内有无结石、囊内强回声大小和数目、胆囊周围积液情况、肝外胆管是否通畅等[4];在对囊壁厚度进行测量时,探头要置于胆囊底体部,且声束与之垂直,重点观察Calot三角区、胆囊周围显示是否清晰。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诊断后的疾病检出率(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图像质量合格率(由2名中级职称及以上影像医师进行评价:胆囊病变显示清楚,且不影响图像判断为优;胆囊病变显示欠清晰,且部分影响图像判断为一般;干扰、伪像明显,且影响图像判断为差;其中总合格率=优+一般)等。

1.4数据处理

初步录入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科学、真实性。将数据输入eXCeL(2010版)进行逻辑校对并分析,得出清洁数据后经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诊断后的疾病检出率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诊断后的疾病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诊断后的疾病检出率对比

注:两组患者诊断后的疾病检出率对比,p

2.2两组患者诊断后的图像质量合格率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诊断后图像质量优24例(80.0%),一般4例(13.3%),差2例(6.7%),合格率为93.3%;对照组患者诊断后图像质量优14例(46.7%),一般7例(23.3%),差9例(30.0%),合格率为70.0%;观察组患者诊断后的图像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所选图片为超声诊断结果中病例,分别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壁的一种急性炎症,96%因胆石阻塞胆囊管所引起。当胆石在胆囊颈管嵌顿时,可造成黏膜、局部组织发生损伤或缺血而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分泌大量黏液和刺激胆囊收缩,使胆囊腔压力急剧上升,进一步加重胆囊壁血液的循环障碍,逐步恶化炎症,甚至导致胆囊穿孔或坏疽。急性胆囊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消化道症状等,而超声具有易操作、简便、无损伤、可重复等优点,在诊断该疾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目前行急性胆囊炎超声诊断指标包括:(1)murphy征阳性;(2)胆囊增大;(3)胆囊腔充盈稀疏,密集的粗大、细小回声斑点,不形成沉积带,无声影;(4)胆囊壁增厚;(5)胆囊周边出现渗出性、局限性积液暗区;(6)多伴有胆囊结石。本组资料中,所有患者术前进行超声测值,发现胆囊宽径及长径增大,术中亦见增大,进一步说明急性胆囊炎时胆囊可增大,但胆囊增大却不一定是胆囊炎,如胆总管梗阻,导致胆囊内胆汁排出不畅,胆囊也可增大,因此诊断急性胆囊炎患者时以宽径增大为重要指标。据相关文献表明[6],发生急性胆囊炎时,厚壁与薄壁变化的几率几乎各占50%,相反胆囊炎增厚也可由胆囊外疾病所引起,如肾功能衰竭、急性肝炎、心力衰竭等,故不能单凭胆囊壁厚度而作为胆囊炎的诊断指标。医生在诊断急性胆囊炎患者时,应将各项诊断指标进行综合判断,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无误,使患者能够及时就诊,有利于其更好的康复。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经诊断后,均得出有效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诊断后,疾病总检出率为66.7%、图像质量合格率为70.0%;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诊断后,疾病总检出率为96.7%、图像质量合格率为93.3%;观察组患者诊断后的疾病总检出率、图像质量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应用超声诊断急性胆囊炎,具有易操作、简便、无损伤、可重复等优点,可提高疾病检出率及图像质量合格率,有利于早期筛查、确诊,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杨丽云.急性胆囊炎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6):97-98.

[2]花玉玉.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在急性胆囊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对比[J].中外医疗,2012,31(19):179.

[3]李波,郝鸣,刘艳芬等.急性胆囊炎的超声诊断[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7):117.

[4]蔡明序,左晓文,李红瑜等.胆囊穿孔的超声诊断漏诊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138-140.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篇3

对135例胆总管梗阻手术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对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1月~2006年7月超声显像胆总管内径超过10mm在我院住院的胆总管梗阻性病例135例,男64例,女71例,年龄18~75岁,均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

1.2方法:使用仪器为Sa-3200型,HpimaGepoint多特色超声系统,探头频率为3.5~5mHz。患者空腹8小时以上,以仰卧位、左侧卧位为主,必要时半坐卧位及右侧卧位。常规检查肝、胆囊、胆总管、胰腺,对胃肠气体干扰重难以显示清者饮水后检查,必要时另行复查。对于胆总管检查探头沿胆总管长轴切面显示为主,胰头横断扫查以显示胰头段胆总管与周边胰腺关系。常规测胆总管内径,观察是否梗阻及梗阻物位置性质。对于超声定位能准确确定梗阻物位置者为符合,描述位置错误及漏诊者为不符;对于病因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者为符合,误诊及漏诊者为不符。

2结果

定位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者132例,占97.8%,定性和手术病理结果相符者123例,占91.1%。胆总管依行程及与比邻脏器关系分为四段,即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肠壁内段[1]。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梗阻13例,后段梗阻15例,胰腺段梗阻100例,肠壁内段梗阻7例。胆总管梗阻病因中,胆总管内结石100例,符合率97%,其次为肿瘤26例,符合率69.2%,其它9例,符合率77.8%,见表1。

3讨论

胆总管长4~8cm,内径0.3~0.6cm,十二指肠上段及十二指肠后段周边无实质性脏器,胰腺段管腔较窄,结石易嵌顿于此,胰头癌或胰腺炎也容易波及而造成该处阻塞,十二指肠壁内段与主胰管汇合形成膨大的Vater壶腹[2]。梗阻部位在胰腺段者占74.1%,十二指肠后段者占11.1%,十二指肠上段者占9.6%,肠壁内段占5.2%,结果与其解剖结构胰腺段狭窄相一致。

梗阻病因胆总管内结石占首位为74.1%,其诊断符合率达97%,因其强光团伴声影的特征性较强较易诊断,仅当为高回声不伴明显声影时须与炎性物及胆管癌相鉴别。第二位为肿瘤,诊断符合率为69.2%。胰头癌最常见,临床以无痛性黄疸就诊,胰头癌因形态不一且受胃十二指肠气体干扰,误诊及漏诊率较高,B超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尽量利用和创造较好的透声窗反复观察以求确诊。胆管癌5例,其中1例前部为高回声后方见弱声影(实际为声衰减),超声诊断为结石而误诊,高回声癌应与结石及炎性物相鉴别,胆管癌胆管扩张均较重,胆管结石及炎性物胆总管扩张程度相对较轻且多有胆绞痛、发热等临床表现。肝门区来自肝、胃肿块也可压迫胆总管引起梗阻,特点为压迫从胆管外挤压,胆总管逐惭变细,压迫物体积一般较大且可发现肝、胃原发性病灶。壶腹部癌1例因癌块较小超声未检出,壶腹部癌肿块较小时黄疸已明显,且易受胃肠气干扰而极易漏诊。急性胰腺炎引起梗阻声像主要根据胰腺肿大胆总管主胰管扩张并结合临床急腹症表现而诊断。胆道蛔虫引起梗阻当虫体未变性时易诊断,根据胆管内平行管征确诊,当虫体死亡变性失去正常形态时须与结石等相鉴别,本文1例主胰管蛔虫引起壶腹部梗阻至胆总管扩张属少见。另发现2例胆囊管结石压迫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扩张,特点为强光团伴声影从胆总管外压迫胆总管,可见胆总管明显受压变形,胆囊明显增大与肝内外胆管轻中度扩张不协调。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四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50.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篇4

关键词基层医院功能科急诊夜诊

我院属县市级医院,是国家三级医疗网中的骨干龙头医院,肩负着对乡镇、社区医院人员进行教学和培训,同时肩负着筛查疑难杂症,并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的目的。本科室工作人员6人,平均年龄为43.5岁,从事本专业时间为20.5年,参加执夜班的人员均应掌握超声及心电图学的诊断技术。对2010年7~9月份847例患者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以求对基层医院医生有所帮助。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010年7月~9月在我院晚间急诊、夜诊的患者,男297例,女550例;年龄2~75岁,平均36.5±9.0岁。其中心电图540例,腹部超声307例,夜诊心电图6人次/夜,超声3.3人次/夜。

仪器:采用maC-1200St心电图仪及pHLipS-enwiSoR,百胜570FDmK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0~5.0Hz。

方法:采用黄宛心电图学所示导联位置,超声采用仰卧位,侧卧位及相互结合的标准方法。

结果

心电图组:急性心肌梗死27例,房颤19例,心肌缺血30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心动过速42例,房早、室早15例,左右心室腔肥大17例,正常285例,阳性率约占28.7%。

超声组:142例晚妊,胎儿畸形6例,宫外孕17例,急性阑尾炎15例,胆囊结石7例,肠梗阻9例,外伤至腹腔内脏器破裂8例,尿潴留2例,泌尿系统结石18例,胰腺炎7例,正常68例,阳性率达80.6%,手术127例,转院8例,随访病历通过临床手术病理验证。

讨论

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因此,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20世纪90年代的急诊科突出了科室的特色和融入了重症监护的优势,因而在现代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1世纪现代急诊医学科已发展为集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大型的急救医疗技术中心和急诊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可以对急、危、重病人实行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被喻为现代医学的标志和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在县级基层医院中,心电图仪、中高档彩色超声仪都已全部覆盖,心电图仪及超声仪因其简便实用安全而广泛使用,并且能够及时为许多种疾病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而受到临床科室医生的信赖,在本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病例中不乏出现诸如急性急肌梗死、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宫外孕、胆总管结石、肠梗阻、腹腔脏器破裂、胰腺炎等危急病例,如不能及时准确做出诊断,延误病情,将危及到生命,在超声医学中所示的急腹症,在本章节超声组中占总病例数阳性率达62.5%之多,在心电图组,急性心肌梗死27例,室性心功过速5例等也占有不少比例。因此可以这么讲,及时准确客观地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报告,对拯救病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本文所指急腹疾病是指腹腔内、盆腔内、心血管及表浅器官或器官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症状、体征为主生理变化,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器质性、穿孔性、梗阻性、脏器破裂、出血性、缺血性等类型,涉及到内、外、妇、儿等诸多科室。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得以延续的一项重大课题,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如下几点。

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人体器官病理、生理、解剖学、电生理学,还应熟悉心血管不同器官,组织血液供应的动态变化。基础理论知识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对急性疾病特征的认识和正确思维的培养,进而影响诊断水平。

要具有正规的超声仪器的操作技能,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类超声诊断仪的性能、特点及操作方法,调节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并要了解超声声像产生的物理基础,善于识别声像图中伪像的种种表现,增强对于某些结构及病变的识别能力,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重视正确的临床思维,急诊因图像及心电图的复杂性及多样性、缓急等,决定了应对所获图像资料进行系统、全面、客观地分析。

超声检查如何恰当地做出诊断,是下临床诊断、病理解剖诊断,还是病理诊断?这是超声医师多年来极为关心且分歧较大的问题,对于超声具有确诊价值的疾病,如积液、结石、血管栓塞等可以直接做出明确的临床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甚至病理诊断,而对于超声检查只具有参考价值的疾病,则应尽可能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影像学诊断,供临床医师参考。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一种疾病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超声征象和声像同类型,它们皆可以成为声像图诊断的依据,然而不同的疾病又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超声征象,使声像图的诊断变得难以肯定。如腹腔大量积液,明确的解剖部位诊断和物理性质诊断,当进一步判断这一现象属于哪一种疾病时,则面临诸多的选择,诸如宫外孕、外伤、腹水等,所以,因有的放矢地做出正确恰当的结论或提示;对某些急诊要动态观察,必要时进行系统地追查或复核比较,检查者应提出复查的日期和要求内容。

注意反馈与随访。应自觉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反馈与随访体系,时常下病房,积极参与相关的病例讨论,多到病案室查阅病人疾病最终诊疗意见,特别是临床医师的反馈更是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以上做法均是丰富知识,避免错误,提高诊断水平的有效方法。

县市级医院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夜间发生的急诊及乡镇、中心社区送至我院的患者,很大一部分患者都是有急腹症的特点、体征,作为基层功能科医生,同时要掌握多项诊断技能,要不间断地学习,从实战中认真总结经验,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刘兰芬,张来阁,等.急诊超声诊断.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篇5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简单介绍超声诊断原理、正常声像图和异常声像图之间的区别,超声诊断学与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的教学不同步,往往出现讲到的相应系统疾病的超声特征时,相关疾病在内科学、外科学中并未讲解,学生无法理解超声诊断与疾病特征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对疾病超声诊断的整体认识,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诊断思维的混乱。此外,超声诊断学内容具有综合化、融合化的特点,超声诊断学教学学时少(20~30学时)与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多、超声诊断学概念抽象、相关专业知识更新较快等诸多问题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要求超声诊断学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强调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外,应重点强调临床常见病的超声诊断原则及鉴别诊断。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及临床实践,多举例,联系疾病讲解分析,如讲到超声检查时,让学生回忆以前体检或到医院做超声检查的经历。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超声诊断学是联系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汇合点,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超声诊断学以后能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超声波检查,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影像检查手段是最优的(比较影像学范畴),能够理解超声诊断报告的内容,从而及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出诊断。在每次授课结束前,授课教师应对本次授课及近期授课内容做简要总结,突出了超声诊断学的课堂教学重点,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优化超声诊断学的教学课程,合理安排超声诊断学的讲解内容,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技巧。

二、加强对学生超声诊断思维方法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超声诊断学是医学中的形象思维学科,观察超声图像时要有三维立体思维概念,改变学生单纯的平面观念,使其建立良好的立体思维习惯,对学好超声诊断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可以从不同方位和角度观察病变的回声强度(强回声、等回声还是低回声)、形状是否规则、最大直径、病变的边缘是否清晰以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压迫或浸润情况。超声诊断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思维习惯在日常学习和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其较好地掌握利用超声波分析诊断疾病的正确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诊断能力,如条件允许,可以将便携式移动彩色超声诊断仪(床头彩超)带进课堂直接应用于理论教学,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彩色超声诊断仪(此方法也已被用于心电图教学过程中),以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感性认识,此外,我校设有超声诊断实验室,拥有多台教学用彩超,使学生都能上机操作,让他们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三、改进超声诊断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超声诊断学需要从观察图像来诊断疾病,传统的教师讲授利用板书、挂图或绘图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一些内容难以理解,单纯依靠死记硬背,遗忘较快,使学生在超声诊断学的学习中总处于被动状态。采用多媒体辅助超声诊断学教学具有形象、动态、直观、交互式等优点,可以真实形象、直观具体地反映超声波诊断的特点,为超声诊断学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超声诊断学目前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使传统的超声诊断学教学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教学虽然已广泛应用于超声诊断学的课堂教学,但超声诊断学多媒体教学中也应注意在幻灯制作上必须多下功夫,教学内容难度适中,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背景和文字要对比鲜明(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采用白底黑字效果较好),适量加入动画、声音或实际患者超声诊断录像,对超声图像加以讲解、分析,可以极大提高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效果。避免对超声诊断学教学幻灯片的简单复述,放映幻灯片过程中避免速度过快,讲授时语速适当,讲到重点时应放慢速度,给学生思考和记忆的时间,善于使用肢体语言(例如眼神、声音和动作等)突出超声诊断学的重点知识和内容,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最好在讲授过程中能做到抑扬顿挫。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不能过分依赖,应根据超声诊断学教学的需要和特点,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融入实物标本、教学模型等传统教具,使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实现突出超声诊断学的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利用联想式、启发式、探讨式和回顾式等教学方法,把难懂的超声诊断学概念、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便于学生课后复习记忆。有些重点部分,还可利用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必要时可采取pBL教学法或CBL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激发培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超声诊断学课程难点、重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师生沟通

超声诊断学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不能简单地利用“填鸭式”教育完成超声诊断学的教学任务,否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医学生的学习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并且应该持续终生。目前,一般医学院校的教育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所有医学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因为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支撑医学生终身学习的是对医学的兴趣和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也是每个医学生学业、事业成功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现代大学医学教育学强调医学生是医学学习的主体,医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但是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大多为“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以“9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对这一群体笔者并无偏见),但客观上不少学生在自立方面比较薄弱,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较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篇6

关键词:阑尾炎;鉴别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

阑尾炎是青壮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具有发病快、急的特点[1]。及时诊断和治疗阑尾炎是避免延误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多普勒彩超在诊断阑尾炎中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148例疑似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对照分析患者的术后病理与其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其中男90例,女58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6.5士3.2)岁,病程3h-4d,平均病程(8±6.2)h。其中87例患者出现持续性下腹疼痛,30例患者出现手指按压右下腹疼痛感,15例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升高,有16例患者触及包块。

1.2检查方法

本院仪器采用型号为eUB6000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使用高频7.5mHz线阵探头和低频3.5mHz凸阵探头。所有对象均在检查前保留小便以保证膀胱充盈。取平卧位,用腹部探头对患者进行常规腹腔扫查,之后采用高频探头对其右下腹进行逐级、全方位、加压扫查,主要扫查部位为感觉明显疼痛位置以及右下腹麦氏点部位。通过探查可见其阑尾周围的组织状态、管壁以及阑尾的形态。对所有直接或间接的声像图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尤其要重点观察阑尾形态的大小、阑尾腔内回声、阑尾周围肠管是否扩张以及腹腔积液等情况[2],并详细记录。

1.3观察指标及数据处理:观察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3]。准确性:(阑尾炎诊断阳性相符例数+诊断阴性相符例数)/总例数×100%;灵敏度:诊断阳性相符例数/病理检查阳性例数×100%;特异度:诊断阴性相符例数/病理检查阴性例数×100%。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

2结果

2.1病理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4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阑尾炎阳性110例,阴性3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阑尾炎诊断的敏感度为92.73%,特异度为89.47%,诊断准确性91.89%,见表1。

表1病理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照

2.2手术病理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阑尾炎分型结果:148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阑尾炎的患者有110例,超声检查诊断出89例,诊断符合率为80.91%。其中阑尾脓肿患者3例,超声检查诊断出3例,诊断符合率为100%;坏疽性阑尾炎12例,超声诊断出12例,诊断符合率为100%;化脓性阑尾炎患者37例,超声检查诊断出33例,诊断符合率为89.19%;单纯性阑尾炎患者58例,超声检查诊断出41例,诊断符合率为70.69%,详见表2。

表2病理检查与超声检查阑尾炎分型结果

3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检查中应用较多的技术,该技术采用低频探头和高频探头,低频探头具有探测深度较深的特点,能弥补探测深度不够的高频探头的缺点,并发挥高频探头对阑尾炎患者阑尾壁显示清楚的优点,能够清晰显示腔内以及阑尾壁各层的变化情况,从而显著提高其对阑尾炎的显示效果和诊断率[4]。

从阑尾炎的病理基础来看,因为阑尾的解剖学位链很深,管径比较细,而且复杂多变,因此,在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时,很容易受肠内气体的干扰而无法显示正常阑尾[5]。而当阑尾发生炎症时,其局部就会出现肿胀增粗,这时其在超声声像上会有相对应的形态学改变。一般在阑尾炎初发时或采用抗生素药物后,阑尾肿胀程度会比较轻,这时在超声图像上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异常表现。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通过超声检查漏诊的患者主要集中在单纯性阑尾炎中,在110例病理检查为阑尾炎的患者中,超声检查诊断出89例,漏诊21例,漏诊率为19.09%。我们认为本研究中漏诊的主要原因是该部分患者行超声检查时其病情尚处于病变早期,其局部的肿胀不严重,而且受肠内容物和肠管胀气的干扰很大,加之阑尾位置较深且多变,导致超声检查时其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或显示不清楚,最终导致漏诊。同时,笔者通过本研究发现,使用高频探头超声检查,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阑尾局部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图像,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多让患者进行变动、对其腹部加压也均能显著提高影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诊断率。

本研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不同时期的阑尾炎有各自的特点:早期时阑尾呈正常形态,局部有轻度肿胀,壁层次清楚,呈低回声-高回声或单纯性高回声;同时,粘膜层增粗、增厚,并见少量液性暗区,测量其平均横径,均>6mm,行局部加压形态改变尚不明显。化脓性阑尾炎会累及阑尾壁各层,有患者会形成局部小脓肿,出现脓性渗出液残留物,声像表现为局部阑尾明显增粗,阑尾末端增粗严重,横径>10mm,其形态尚可,阑尾壁层次模糊,出现毛糙粘膜,回声中断,同时,出现较多的液性暗区,有患者会出现浆膜层外低回声带。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此期阑尾炎的诊断率较高,本研究诊断率为89.19%。病变进一步发展后,阑尾管壁会出现缺血坏死性的形态改变,多发生穿孔,同时伴有炎性渗出,该时期患者会并发弥漫性腹膜炎,从而出现肠麻痹、腹腔积液等征象。此期阑尾炎通过超声检查的诊断率亦较高,本研究诊断率为70.69%。此外,病程较长阑尾炎患者中,部分患者的阑尾出现周围脓肿现象,该情况的声像表现是其形态不规则、混合性回声光团、见积气、积液、粪石等回声、边界清楚且回声分布不均[6]。

综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阑尾炎的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2.73%,特异度为89.47%,诊断准确性91.89%,同时,阑尾炎在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上,与患者阑尾炎所处时期有密切关系,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能提高阑尾炎的诊断率,而且能对阑尾炎的病理分型提供可靠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卫国.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61-62.

[2]余华,田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1,20(1):58―59.

[3]陈刚.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3):255-256.

[4]贵传玲.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影像学诊断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265.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篇7

关键词:床旁超声重症医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28-01

床旁超声被急危重医生称为“看得见的听诊器”[1],正逐步走入重症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在急危重症诊断治疗监测检查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2008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126例行床旁超声应用情况及提供的信息对治疗决策的影响及临床效果,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床旁超声检查在危重症患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6例患者均为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住院患者。其中男79例,女47例,年龄12~85岁,平均47岁。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主动脉夹层7例,肺栓塞8例,心包积液12例,胸腹腔积液118例,内脏损伤61例,急性胰腺炎12例,胎儿监测3例。所选病例均由超声医学科医师行床边超声检查,并在行超声检查后24小时内86例完成了X线及Ct检查,68例行穿刺治疗。

1.2仪器与方法:应用机器为mylab70xvg彩色多普勒,由我院超声医学科医师完成,病人按检查要求采取不同。

2结果

本组126例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115例次,占91.27%,其中纠正了13例临床经验判断错误,占10.32%,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漏诊误诊8例,占6.35%。本组126例,并在行超声检查24小时内86例完成了X线及Ct检查,68例行穿刺治疗。漏诊2例次,原因为气胸量极少;诊断胸腹腔积液(血)118例次,漏诊3例次,均为少量血胸,误诊3例,2例误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误诊为疝气。

3讨论

急危重医师一直在寻求一种快速的、有效的床旁检查手段以及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处理。而随着床旁超声诊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能满足全身大部分脏器评估的要求,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美国急诊医师于2011年发表专门指南,正式将急诊超声检查列为急诊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可见其重要性【2】。其临床应用价值有:1、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应用范围广,诊断符合率高,尤其在急性疾病和创伤救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组126例心血管及腹部急危重患者均及时行超声检查,超声和临床诊断符合115例,符合率91.27%。2、急诊床旁检查缩短了患者候诊时间,减少患者搬动,并可与临时检查、复苏、或其他诊疗措施同时进行,不耽误抢救过程,为危重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主动脉夹层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能及时诊断和干预对决定患者生命至关重要,本组7例主动脉夹层均以胸痛收治,急诊床旁超声检查显示增宽的主动脉腔内有撕裂内膜随心动周期而搏动,确定撕裂部位、范围、识别内膜口内有无血栓,7例均及时手术,抢救成功。3、中心静脉穿刺在超声引导下会更容易更安全。急诊床旁超声检查与常规的超声检查有很大区别,主要是针对创伤的重点检查(FaSt),重点判断有无胸腹腔出血、有无心脏填塞,FaSt检查至少4个切面,1、右上腹:重点是胸膜内范围、膈下间隙、肝肾隐窝以及肾脏下方。2:左上腹:即胸膜区、膈下间隙区、脾肾区以及肾脏下端区。3:肋下或剑突下,显示心包。4:持股上切面,显示膀胱后或子宫后液体【3】。尽管床旁超声检查有多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1、图像质量易受环境、仪器及患者配合干扰等因素影响。2、床旁超声检查范围广,患者病情复杂,操作者技术经验也会影响检查结果,本组误诊2例,1例将血管壁间血肿误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将脓肿误诊为疝气。建议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根据需要及时完善X线及Ct检查非常必要,当然超声医师应结合临床病情特点,加强责任心,多切面探查,密切结合临床,减少漏诊误诊率。

参考文献:

[1]张茂.急危重医师“看得见的听诊器”――床旁超声应用进展(J).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第十二次年会.重庆:2008:6S-03.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篇8

关键词胎儿脐带缠绕超声诊断相关因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12

脐带正常平均长度为50~55cm是连接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纽带,脐带过长就会容易发生缠绕,可发生在胎儿颈部、胸部、腹部及肢体,从而活动,影响脐带供血,造成胎儿缺氧甚至死亡[1]。胎儿脐带缠绕检查妇是妇科产前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而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胎儿脐带缠绕,对于临床及时采取正确的生产方式有指导意义。然而影响其准确度的因素很多,而临床相关报道却较少。2009年6月~2010年10月对525例住院分娩妊娠孕妇中胎儿脐带缠绕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并对影响超声诊断断准确性因素进行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进行产前常规B超检查者525例,并与分娩结果进行对比。孕龄33~41周,平均38.5周;年龄21~38岁,平均25.5岁,初产妇448例,经产妇77例。

操作方法:使用仪器为东软-2000型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探头频率为3.5mHz。孕妇取仰卧位,常规检查胎儿、胎盘、羊水,脐带,然后沿胎儿脊柱纵向扫查,重点观察胎儿颈后部、躯干部、四肢部位皮肤和软组织有无脐带压迹。

超声诊断标准:脐带缠绕者,则皮肤部位可见压迹,压迹上方可见圆形或扁圆形回声团,期间可见小等号或短光条形等号装光带,改变探头角度,即可见环状彩色血流环绕脐带缠绕部位。因脐带缠绕的周数不同,声像图表现也不同,脐带缠绕1圈者可见“U”形压迹,脐带缠绕2圈可见“w”形压迹,为脐带缠绕3圈及3圈以上者可见“波浪状”或“锯齿状”压迹。以上为胎儿脐带缠绕的超声诊断的重要依据及声像图特点。

结果

本组436例孕妇中产前B超诊断胎儿脐带缠绕134例,占分娩总数30.7%,产后经分娩证实胎儿脐带缠绕者124例(28.4%),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2.5%。134例脐带缠绕者中,脐带缠绕1周者126例(94.0%);脐带缠绕2周者6例(4.5%);脐带缠绕3周以上者2例(1.5%)。

讨论

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脐带一端与胎盘相连,另一端与胎儿腹壁脐孔相连是连接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纽带。胎儿通过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现在一般认为脐带过长和胎动过频可能引起脐带缠绕。脐带缠绕就会导致脐带相对过短,限制胎儿活动,影响脐带供血,造成胎儿缺氧甚至死亡,另发生在分娩期特别是第二产程,因胎儿下降使脐血管受压,还可引起第二产程延长,胎头迟迟不衔接,个别引起胎盘早剥[2]。在胎儿脐带缠绕者中,以脐带绕颈者为多,发生率为90%[3]。超声诊断可提供脐带缠绕松紧程度、部位、和周数,对保护母婴安全及为临床医师观察产程、选择分娩方式、决定分娩时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研究显示,超声诊断脐带绕颈的准确性可达90%左右,对母婴无损害、无痛苦,是安全、简便、切实可行的理想诊断方法[4]。

影响超声诊断准确性的因素:临床上影响超声诊断准确性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脐带缠绕松弛,压迹浮浅。②羊水过少,显示脐带困难,造成假阴性。③脐带过长,漂浮于胎儿的躯干或颈部附近,造成假阳性。④脐带缠绕圈数过多,压迹显示欠清晰可造成漏报缠绕周数。⑤胎儿的宫内,枕后位使胎儿背部、颈部结构不易清洗显示,易造成假阴性。⑥胎儿自身结构也可形成压迹,易造成假阳性如胎儿颈、肩之间凹陷形成压迹。⑦超声检查与分娩时间间隔较长,缠绕的脐带自行解脱。⑧脐带缠绕状态具有可变性。⑨超声医师的诊断水平、操作技巧和经验对诊断准确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虽然临床上影响超声诊断准确性的因素很多,但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及医师素质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不断提高,各家报道的符合率为62%~98%[5],对胎儿脐带缠绕的定性、定量诊断有肯定的价值,对于保护母婴健康发挥了重大作用。

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具有母婴无损害、无痛苦,方便快捷,准确率高,可重复操作的特点,是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易被孕妇接受,对保护母婴安全、提供临床分娩依据有重要意义,是安全、简便、切实可行的理想诊断方法,同时在临床应用时还应注意克服各种影响因素,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乐杰.妇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5-256.

2吴乃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带位置异常和预测胎儿窘迫的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9):671.

3严若榴,杨秀雄,沈理.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5-126.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篇9

关键词:超声医学;教学

超声医学是现代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实时动态、易操作、无创伤、灵敏度高、无特殊禁忌症、可重复性强、费用低廉等优点,使其成为了现今临床检查和诊断各学科疾病所不可缺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随着腔内超声、血管内超声、介入性超声的兴起,更使超声医学从诊断走向了诊疗相结合的道路,其与临床工作结合更加紧密,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超声医生。

1超声医学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

超声医学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要以解剖学为基础,病理学为诊断依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名优秀的超声医生的必须首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超声医学教材特点是以局部解剖为主线,逐个介绍各系统中各个器官不同疾病的不同超声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超声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超声医学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诊断疾病的能力。科室每个星期安排超声业务学习和基本功训练,包括每周早晨的疑难、典型病例讨论,讨论之后由主持人将典型的病例理论知识再给学生讲述一遍,加深印象。要求学生进行记录,随访,将所学习的知识以书面的形式保存,以便日后查阅。每月还有进行基础知识的小讲课,对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临床表现和影像表现,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系统的讲授,培养学生扎实的解剖基础,进一步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表现和特点。

2超声医学教学工作中要突出理论与超声声像图相结合

超声声像图是以解剖形态学为基础的,所以学习好解剖结构,再学习超声声像图就会容易很多。超声是利用各种组织结构间不同的声阻抗,使用不同灰度图像来反映回声的有无和强弱,从而分辨解剖结构的层次,显示脏器和病变的形态、轮廓、大小以及毗邻关系。工作中所采集的一幅声像图只是组织器官的一个断层或切面图像,改变探头位置或方向可获得任意不同的图像。而我们不能只是局限在一个切面说话,需要动态扫查,从多个切面全面扫查来评价组织器官的形态、病灶的特点。在给学生带教时候也要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尽量给学生提供较多操作的机会,慢慢熟悉超声图像与解剖结构的关系,老师在旁边指导,传授手法,很多医生的工作经验及操作手法是学生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必须在工作中反复体会和总结。例如一些脏器的解剖以及毗邻关系比较复杂,必须熟知这些解剖结构,再熟悉正常的超声图像和不同病变的超声图像,这样才能对病变部位及性质进行正确的定位和描述。现在的超声仪器的设置比较高端,对其操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时候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扫查方法,而且要随时调节仪器才能获得满意的声像。最后教师要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对于学生正确的思路要给予肯定,对于欠缺的部分进行补充和引申,考虑不妥的部分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超声医学教学中要注重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由于基础理论知识繁冗复杂,知识点又很多,大多都是必须要掌握的重点难点,要是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平铺直叙地讲解,学生上课时候会觉得枯燥乏味,听完课后还会觉得一无所获。但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使用幻灯片、动态视频或者图表与文字相融合的形式,将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立体形象的展现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例如在学习乳腺病变的超声诊断时,就把乳腺的解剖结构在ppt上展示,并讲超声新技术―乳腺弹性成像采用视频效果显示出来,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乳腺的解剖结构的印象,而且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更清楚、简便的了解最新、最前沿的超声诊断技术。

在教学中,我们每周都要进行病例分析,将疑难的、罕见的病例单独拿出来给学生讲解、分析和讨论。教师将某个病例的病理基础与声像图特点结合起来,举一反三,并与其他病例对比分析,鉴别诊断,这样可以使学生这个疾病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尽可能的选择有代表性、主题明确的案例,针对学生的层次,找出学习的难点、重点。生动、典型的案例能够综合反映理论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开展案例分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要注意的是教师设置的案例要注意控制案例的难度,过难、过易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病例分析时,注意要精心设置案例问题,教师设置案例问题是要经过细心缜密的思考的,将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设置案例问题,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其相关的医学知识,扩展学生的临床思维。例如,教师在给出卵巢畸胎瘤的案例之后,可以向学生出问题:卵巢畸胎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是什么?卵巢畸胎瘤的病理分型有哪些?其临床表现有哪些?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超声检查时其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是什么?在案例分析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的开展病例讨论和分析,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主张,相互学习,从对方身上学到不同的思考方式、临床思路以及别样的分析方法。

4超声医学教学工作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超声诊断学重点总结篇10

【关键词】超声诊断;胆总管囊肿;产前

胆总管囊肿为临床上少见的一种先天性胆道畸形,病变主要指胆总管的一部分呈囊状或梭状扩张,也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畸形,女性发病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3~4。本症又称为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原发性胆总管扩张等。病因未明确,多认为是胰胆管合流异常所致。胆总管囊肿的主要危害是它的并发症,比如胆管炎、胆结石、胰腺炎及胆管癌等。早期明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超声是一种准确、安全、无创、可重复的检查方法,而且产前正确诊断率高,为产后患儿合理安排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9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胎儿,针对其中检查出胆总管囊肿的29例胎儿作具体分析,孕妇年龄20~41岁,孕周20+6~35周。

1.2仪器与方法仪器采用GeVolusone8、Voluson730pro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探头频率为3.5~5.0mHz,一般孕妇取仰卧位,首先确定胎儿的数目及胎方位,常规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小脑横径、腹围、股骨及肱骨长度,估算实际孕龄及胎儿体重,了解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正常,多切面多脏器逐一连续扫查,注意胎儿各器官是否存在发育缺陷,然后重点扫查胎儿腹部,显示胎儿肝脏后,注意肝脏内部回声及其结构情况,发现第二肝门处异常回声时可局部放大,观察与周边结构的关系,也可结合三维超声立体成像分析与相邻结构的比邻关系,另外结合彩色多普勒探测其内部及周围的血流分布情况。记录胎儿胆总管囊肿的情况及注意是否伴随其他畸形情况,对超声发现胆总管囊肿的患儿,进行跟踪随访,观察产后患儿情况。

2结果

在10026例胎儿中,产前超声诊断胆总管囊肿29例,产后证实胆总管囊肿26例,总发生率为0.26%,超声正确诊断率约为89.66%,其中误诊2例,失访1例,2例合并其他畸形引产,引产后病理证实其中1例合并胆囊形态异常、1例合并单脐动脉,引产后其中1例为18-三体综合征,产后证实。2例误诊,其中1例确诊为肝囊肿,另1例证实为卵巢囊肿。8例出生后(

3讨论

超声是一种准确、无创、安全、方便的检查方法,是胎儿产前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目前发病原因并不明确,目前胰胆管合流异常是胆总管囊肿发病的公认原因之一[1]。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目前使用的分型为todani分型[2],由alonso-Lej等提出的分型修正而来,共分为五种类型:Ⅰ型:胆总管囊性扩张,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90%;Ⅱ型:肝外胆管憩室;Ⅲ型:胆总管末端胆总管囊肿;Ⅳa型:肝内及肝外胆管多发囊肿;Ⅳb型:肝外胆管多发囊肿;Ⅴ型(Caroli病):肝内胆管单发或多发囊肿。其中Ⅰ型发病率较高,本研究8例患儿术后证实均为Ⅰ型。本病发病率较低,本研究发生率为0.26%,它的最主要的并发症和危害是较高的癌变可能,早期的明确诊断非常重要。有学者报道超声检查可以很好的显示胆系及其周围的结构[3],超声产前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检出率较高,本研究产前正确检出率约为89.66%,产前胆总管囊肿与肝囊肿、十二指肠梗阻(双泡征)、系膜囊肿、网膜囊肿、卵巢囊肿、肠重复畸形等均有相似之处,应加以鉴别,本研究有2例误诊,其中1例误诊为肝囊肿,另1例误诊为卵巢囊肿。胆总管囊肿的声像图特征与肝囊肿及卵巢囊肿三者均为无回声,一般内透声均好,但胆总管囊肿多位于第二肝门处,见图1,呈梭形或长柱形,仔细扫查会发现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见图2,彩色多普勒超声囊肿周围可见血管绕行。肝囊肿一般位于肝实质内可单发也可多发,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壁光滑。卵巢囊肿相对前两者来说,囊肿位置比前两者均偏低,一般位于膀胱的后方或略偏上,形态及囊壁回声与肝囊肿相似。由此总结经验,在合适的孕周,仔细的扫查胎儿各器官的情况,产前胆总管正确诊断率仍有一定提高空间。

图1产前胆总管声像图图2产前胆总管声像图

参考文献

[1]罗萍,黄毅华,汪玉丽.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8):606-607.

[2]todanilt,watanabeY,narusuem,etal.Congenitalbileductcysts.amJSurg,1977,134(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