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十篇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十篇

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8:34

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篇1

一、基于反规划视角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与城市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空间,在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城市在出行、健康、舒适度等方面己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桂林兴安界首乡村旅游规划、开发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将城市的游憩方式、生活空间复制到乡村,要保留住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最大的乡土气息,才能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基于反规划视角构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模式,以期桂林兴安界首乡村旅游规划开发中能够将乡村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的连续和完整保留下来,用淳朴的乡土特色吸引游客,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对即将开发旅游的乡村区域进行资源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内的自然、生物和人文过程,确定乡村景观格局(乡村景观、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进行建设总体控制;在此基础上,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并提出本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再规划乡村旅游所需的生产、生活等设施;然后与前面确定的乡村景观格局进行对照检验,若符合乡村景观格局要求的,就可以进行开发,否则重新调整目标和规划。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涉及政府、企业或合作社、协会、村民、游客等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因此必须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明确各利益相p者的权责关系,兼顾各方利益、协调利益者的关系。结合“时空王国”的特征,桂林兴安界首应该重点发挥好政府的监管调控、经营者的集聚发展、行业协会的组织管理工作,才能确保桂林兴安界首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乡镇政府部门做好调控监管工作。政府要尽量减少对乡村旅游市场的直接干预,应该做好乡村旅游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服务工作,做好政策制定、资源保护、规划与开发,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避免出现越位或缺位现象。其次是鼓励经营者抱团发展,塑造精品乡村旅游形象。随着桂林兴安界首乡村旅游的发展壮大,乡村旅游在空间集聚的同时,会引发激烈的竞争。在处理好跟村民、村委会和其他旅游经营者关系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应完善扶持政策,鼓励民俗户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鼓励民俗村成立乡村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实现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第三是乡村旅游协会切实发挥行业组织管理职能,促成会员间的交流合作,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统一营销,维护乡村旅游行业形象。

三、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技术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可以让乡村旅游迸发出更大的活力,促进乡村旅游快速、持续发展。桂林兴安界首提出将桂林兴安界首整个县域建成一个大景区,实现“县乡合一”乡村旅游的目标,并立足桂林市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确定实施了规划拉动、产业带动、机制联动、大事推动和社会发动的发展战略,带动了兴安界首乡村旅游的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例如:利用道路交通数据对自驾游进行有效疏导),及时汇总统计旅游相关数据,搭建乡村旅游网站、微博、微信及旅游app等信息平台,为旅游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同时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的信息化技能培训,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效率,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动力,促进兴安界首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升级发展。

其次,兴安界首乡村旅游企业和经营者要在景点推广电子导游、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时空王国”为例,时空王国属于桂林大管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新的发展项目,坐落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守护“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兴安”,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灵渠,有北长城,南灵渠之称,至今仍发挥作用;这里有华南第一峰―猫儿山;这里是桂林漓江的源头,这里是中国红军长征的起点;这也有南方最好的高尔夫球场和游乐园――乐满地;这里还有私人机场等等。

“时空王国”项目包括16个养殖区、5个野菜种植区、6个游泳区、35个垂钓区、1个猎场、1个跑马场、1个原始农耕区、1个酒店式木屋区、1个民宿及青年旅社区、1个露营区、1个树屋区、1个农家乐餐饮区、1个会议中心,1个青少年综合能力拓展基地,这是一个纯净的王国。

“时空王国”现着力打造智慧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还会注重与携程、去哪儿网、艺龙、途牛、百度直达号等在线旅游推广企业的合作,实现乡村旅游o2o的对接,将大量图文并茂、音像俱全的旅游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给游客,特别是加大旅游淡季的营销力度,激发游客对兴安界首乡村旅游的欲望。

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篇2

关键词:乡村景观;旅游;鄱阳湖流域

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31-02

江西省面积的97%属于鄱阳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农业发达,被称为“鱼米之乡”。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底蕴深厚,逐步形成了在歌谣、节令、习俗、耕技等方面独具地方特色的古村镇。距今为止江西省有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浮梁县瑶里镇、青原区文陂乡陂村、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江湾镇汪口村、思口镇延村、龙南县关西镇关西村等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流域内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具有较大的旅游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已成为鄱阳湖流域经济开发和旅游研究的热点[1]。笔者试图对鄱阳湖流域乡村旅游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实现乡村旅游景观的生产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完美统一,让农业发展方式与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相协调,维护鄱阳湖“一湖清水”[2]。

一、研究区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的意义

(一)保护文化遗产,丰富旅游资源

鄱阳湖流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丰富多彩,农耕文化与良风美俗交相辉映;茶文化、稻作文化、鱼俗文化、候鸟文化、陶瓷文化、药文化、酒文化、禅宗文化、傩舞文化、庐陵文化、客家文化异彩纷呈[2]。对乡村景观进行旅游规划,开发中国最美乡村游、梅窖三僚“风水文化第一村”、“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等乡村旅游,对保护文化遗产,丰富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2]。

(二)保护环境,提高旅游资源的品位

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滑,因此,城市居民对乡村优美环境的向往油然而生。乡村旅游吸引城市居民的亮点及乡村旅游的卖点都是优美的环境,因此,对乡村景观进行旅游规划,通过旅游业的科学管理促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保护环境,提高旅游资源的品位。如都昌古塘村、安义古村群、进贤文港、西湖李家、汪山土库、婺源理坑、永修吴城、浮梁瑶里、新余昌坊、龙虎山上清、金溪竹桥、广昌驿前、龙南关西、贵溪樟坪、井冈山菖蒲、乐安流坑、铜鼓大等乡村环境无一不让行人和游客交口称赞[3]。

(三)振兴乡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

乡村旅游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带动功能大、辐射能力强、倍增效能高等优势。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能拉动居民消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增加乡村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调整和优化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让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4],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二、研究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困境

(一)开发与保护相矛盾

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经营者因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牺牲资源与环境、破坏文化遗产,导致旅游开发与保护相矛盾。如,婺源鸳鸯湖由于水上旅游项目的开发带来的快艇的影响和游客的进入,干扰了来湖栖息越冬的鸳鸯,冬季来婺源栖息的鸳鸯由开发旅游前每年大约4000对锐减至每年2000多对[5]。为了经济效益,乡村旅游景区商业气息过重、旅游商品泛滥,严重破坏乡村特质性景观,淡化了乡土文化特色。如婺源不少乡村不少居民为了经营旅社、饭店和小买卖,拆旧房建新房,导致古建筑的破坏和文化遗产的丢失。

(二)缺乏景观资源特质性的认知与保护,导致景观同质化

乡村景观是乡村与其所处的自然、文化、社会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系统与格局[4],不同的乡村文化不同、特征不同。研究区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往往因为眼前利益,头脑发热,照抄照搬他人挣钱的项目,缺乏景观资源特质性的认知与保护,导致景观同质化。

(三)景观类型单一,景点分散

研究区乡村旅游景观类型单一,主要有,一是古村落景观,如安义古村群与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是研究区乡村旅游主要景观;二是农家乐和采摘园景观,如采梨、采橘、采莲、摘草莓等与品农家菜、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研究区乡村旅游景观不仅类型单一,而且景点分散;不仅研究区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分布在全省各地,而且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东线、北线、西线各景区景点也很松散,通达度不高。

三、研究区乡村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一)生产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鄱阳湖流域是中国水稻生产主区,在鄱阳湖沿岸鄱阳、余干、万年等乡村构建稻、鱼、鸭共栖农田景观;在郊区或城市周边的乡村构建轮作农田景观、间混套作农田景观;在丘陵地区建立“丘上林草建好塘,河谷滩地果渔粮”立体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如婺源篁岭丘底河谷滩地形成稻-鱼和藕-鱼特色水域区,丘上小于5°的缓坡地带种植特种水果、瓜类及蔬菜,丘上5~25°的陡坡种植桃、梨、桔、橙,大于25°的丘顶形成水保林木区,布局上突出春季赏花、夏季品果、秋冬民俗体验的景观特色[2];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去构建“粮(饲)―猪(牛)―沼―稻(果、棉、茶、油、菜)”农田景观[6]。

(二)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鄱阳湖流域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历史文化名村为龙头的古村名镇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陶瓷文化的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客家文化的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道教文化的的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以婺源为龙头的中国最美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三)综合性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

综合性乡村景观旅游规划包括自然景观、生产景观、文化景观、体验景观的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要保护景观的动态性特征、景观的复合性特征及乡村景观资源的整合,并依据乡村旅游的特点、鄱阳湖流域自然景观、资源环境及目标市场与系统内部空间结构相互作用的关系,按坡度、等高线从低到高进行水域和湿地渔俗文化体验与候鸟观光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平原农耕文化体验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丘陵、盆地特色种养休闲农业旅游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和山地景观旅游垂直开发规划设计(包括山底温泉度假享乐景观构建、山腰认知观赏与休闲疗养景观构建、山顶草甸体验休闲景观构建)[2]。

参考文献:

[1]大江网.江西部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1个数量列全国第4位[eB/oL].http://.cn/o/2013-02-26/175926365729.shtml,

2013-02-26.

[2]金姝兰,姚宁萍,潘华华.鄱阳湖流域农业旅游垂直开发模式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5):931-935.

[3]张香凤,杨光灶,金姝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2):312-316.

[4]王娜,鲁峰.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706-708.

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篇3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

“十三五”期间是中国经济转型变革的深化年,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说亦是如此,旅游地位的不断提升使旅游业名副其实的成为中国战略性支柱产业。而现如今强调的“5+2”旅游发展模式给中国的乡村带来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近些年新兴旅游产业,无论是在国外或者是国内都受到青睐,现在已经发展为旅游行业的重要部分之一。我国乡村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为不成熟,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存在着许多难题。

关于乡村生态旅游的定义有较多的认知,综合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理解为乡村生态旅游是在相对少干扰的地区提供当地自然和文化的旅游经历;为当地居民和经营者带来经济利益。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功能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自然区域、地方文化、教育,并且维持他们在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内。

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作用

我国拥有大量资源条件优越的乡村地区,所以乡村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发展乡村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对乡村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一)增加就业岗位,拉动经济整体增长

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项目相互促进,协调、健康、平稳发展,致力于打造出一批颇具乡村景观特色的景区。以此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同时,能够借助乡村旅游产业拉动整体经济增长,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我们应当认识到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新农村适应时展需求,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得乡村生态系统进一步完善和恢复的有效途径。乡村生态旅游合理的将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与乡村旅游结合在了一起。

(三)改善乡村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保障原有的生态资源不受破坏为准则而进行的乡村生态旅游的合理规划,改善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营造了一个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促进了乡村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化倾向,追求形式主义

传统乡村旅游受人工化、城市化以及商业化的发展影响,景区内大量旅游资源,如树木被肆意地砍伐,更有甚者,在景区内开山炸石,建设旅店、餐馆等旅游设施,景区内的碳排放量直线上升,给景区带来环境污染的同时,严重违背了低碳生活方式的“低消耗”原则。

如果盲目模仿城市旅游的规划方式,而忽略了乡村现状和实际发展要求,违背乡村生态发展原则,一味追求形式主义,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二)缺乏规划,盲目开发

纵观全国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许多地区的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缺乏深入的考察研究和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的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忽略了旅游规划与乡村发展的统一协调发展,未能从整体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导致旅游资源屡屡受到严重破坏。

(三)管理滞后,游客超载

传统乡村旅游中服务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和规范化的服务知识技能。同时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对接待游客量和车流量没有明确的限制。尤其是节假日里,大量游客自驾来此,车流量和人流量大大超过景区承载量,噪音污染、乱丢垃圾、随意涂鸦、高消费高浪费、一次性产品使用过多以及行李没有计划等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对景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四、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带动乡村旅游连片发展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应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起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尤其要加强对村庄村域范围内绿地的建设与改造。利用现状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场地,根据需要及不同地形特点适当进行改造。要坚持经济型原则,在满足舒适的同时,符合现阶段村庄的经济发展状况,切忌不切实际的构想。乡村生态旅游要与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立足于美丽乡村,利用村庄特有的景观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主题产业链,同时结合周边地区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带动乡村生态旅游连片发展。

(二)突出乡土特色和文化特色

在努力建设舒适优美的乡村绿化环境的同时,切记避免过度开发建设和盲目的模仿城市化的建设和规划方法。过度的城市化和商业化是对乡村绿地建设和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严重破坏。进行乡村旅游规划,就要把握当地的本土资源,要始终牢记“好作品”是从乡土环境中生长出来的。而文化特色是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灵魂,乡村绿地系统规划只有突出其文化特色,才能体现出村庄独具魅力的乡村风光和乡土人情。

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篇4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increaseofthesocialeconomicdevelopmentandpeople'slivingstandards,theruraltourismdevelopsrapidly.thispaperbasedonthefieldresearch,throughdatacollectionandanalysis,summarizesthecharacteristicresourcesofpresentsituation,putsforwardthetourismplanningandplanningobjectives,statesdetailedplanningcontent,inordertoprovidethereferencefortheconceptofruraltourismplanning.

关键词:旅游;规划;生态

Keywords:tourism;planning;ecology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084-02

0引言

乡村旅游是20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但是目前大多数农村仍处在初期粗放式发展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认为,首先,乡村旅游应该走规范化管理、标准化规划建设模式,保证乡村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其次,乡村旅游社会经济效益良性发展需要坚持依托当地资源、挖掘乡村特色的原则;第三,绿色环保理念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应得到突出体现;第四,解决好环境承载力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本文以驿马图概念性旅游规划为例,介绍该方案在乡村旅游规划及建设理念上的探索与思考。

1项目概况

1.1村庄基本情况

1.1.1区位与交通崇礼县距离北京152公里,处于环京津经济圈层内。驿马图乡距县城75公里,距张家口市45公里,西北紧邻张北县,南靠石嘴山乡,属于坝上与坝下的过渡地带。大朝线公路贯穿全乡并且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各村,地理位置独特。

1.1.2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驿马图乡全境均为深山区,境内主要有古界、元古界地层,在局部地区和山区间沟谷中有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零星出露,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1545米,为通往坝上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3条主沟纵贯全县,4725条支沟交错其间。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驿马图乡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

1.1.3乡域人口乡政府所在地在驿马图村,2010年底乡政府驻地总人口为594人,其中在册农业人口为412人,非农业人口182人。

1.1.4村镇空间布局驿马图乡的村镇空间布局沿水系和交通较发达地带呈线性发展,人口分布是以村庄为基本居住单元分散布局,自然村数量多但规模小并且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

1.1.5现状村镇布局的主要问题村镇体系结构不完整、级配不合理。乡政府驻地综合实力较弱,缺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集聚产业,难以真正形成全乡的中心。村镇整体建设水平较低,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尤其缺乏功能性的公共服务设施。

1.1.6驿马图乡的社会经济①产业发展。2011年现有耕地面积43860亩,林业用地面积为280578亩,森林覆盖率30%。全乡农业以粮食种植、蔬菜种植和养殖业为主,2009年粮食总产量为1233吨,油料51.9吨,蔬菜27624吨。2011年全乡社会生产总值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0元,税收完成15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20万元,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农业大乡。②特色农业初具规模。主要以柴鸡养殖和蔬菜、脱毒薯种植及农家乐旅游开发为主体的综合生态农业。2011年,全乡兔养殖9520只,柴鸡养殖28万只,奶牛养殖1438头,脱毒薯种植9459亩,蔬菜种植9663亩,两家柴鸡生产及产品销售企业,“小龙泉度假村”农家乐年接待游客已达上万人次。

1.2村庄旅游发展依托因素分析

1.2.1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规划区位于崇礼县西北部,西北与张县接壤,一条朝山公路贯穿全乡,南与张家口公路相连,北与张北公路相连,东面与沽源县赤城县接壤,西面与张北县接壤,南面紧邻张家口市。张家口积极推进建设的京尚高速公路与北京规划的昌赤、滦赤两条一级公路衔接,经张家口市赤诚、崇礼、张北、尚义,接在建的京藏高速公路。在张家口境内京尚直接与丹拉、张石、张承等高速连接成高速公路网。

1.2.2资源环境得天独厚境内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水质优良,资源丰富,林草繁盛,景色怡人。现已发现许多矿石;鸡鸭鹅等野生动物;中药材,蘑菇、山野菜等野生植物。

2旅游策划与规划目标

2.1驿马图乡旅游规划原则以乡村环境为基础,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趋势,突出地域特点,规划建设因地制宜的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加强社区参与,农游兼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

2.2规划定位依托基地良好的自然山水景观资源,利用塞外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塑造特色,以旅游服务和开发为产业导向,形成集休闲度假、塞外运动、农业耕作观光、婚纱摄影基地、生态居住为一体的滨水生态度假的塞外风情基地。

主题:大驿马、慢生活、生态乐农庄;发展目标:都市人休闲、避暑、度假、旅游、摄影、观光的最佳去处。

2.3旅游产品规划

2.3.1乡村物质文化的体验开发项目:农家乐、生态农庄耕作、生态果园采摘、山地越野、登山滑草、野外露营、田园观光、垂钓休闲、湿地观光、滨水运动、木屋度假、特色小吃乡村特产一条街。

2.3.2乡村制度文化的参与开发项目:骑马重游古驿道、婚俗体验、民俗节庆活动游赏、民间竞技项目娱乐。

2.3.3乡村精神文化的感知开发项目:戏曲大观园、民间艺术品参观选购、乡野风光写生摄影基地。

3规划主要内容设计

3.1结构分析图按照规划战略,以及区内的地形地貌和道路条件,规划形成“四心带五片,二轴串多区”的功能布局结构。四心:位于片区北段的综合服务核心节点、游憩娱乐片区的次要服务节点、农业观光片区的次要节点和休闲度假片区的次要节点。二轴:沿着水系的两条功能发展轴和景观带,贯穿基地内部。五片:旅游服务综合片区、综合娱乐游憩区、休闲度假区、农业观光区、运动娱乐区。

充分考虑基地现状、景观特色等资源,打造张家口市高档旅游休闲片区。基地分为18个详细功能分区:综合服务片区、果园采摘区、农家乐片区、乡政府、驿马图乡学校、绿化景观广场木屋度假区村民安置区、学校现状变电所、生态果园采摘(生态农庄耕作)、垂钓休闲、湿地观光区、旅游小镇田园观光、经济项目娱乐区、花卉种植区、登山滑草、野外宿营区。

规划区的景观结构为:“一核二带,点轴结合”。一核:湿地景观核心。二带:滨水绿化景观带。

3.2发展旅游与改善居民生活相结合规划采取保护当地环境的方法,有机协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将乡村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等方面结合起来,以适应建设新农村和旅游发展的要求。

3.3注重多方参与采取“政府引导、公司运作、村民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通过成立专门委员会,确定相应机构和法规,明确职责、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全体居民参与到改善生活与发展旅游的过程之中。

4结语

乡村规划并非从“理想的白纸”上开始,乡村作为复合有机体,它的发展与生长都应强调“脉络”的延伸,包括自然脉络和人文脉络两部分。驿马图概念性旅游规划秉承这一主题,连接乡村历史特色和自然资源,创新营造出一个富有地域特色、充满活力的乡村旅游区域。

参考文献:

[1]驿马图旅游开发村落民居模式研究.

[2]崇礼县生态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篇5

【关键词】大阳镇;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模式

我国关于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关于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划分有36种不同分类依据和分析视角,其中张华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动力为依据,将新农村发展模式划分为:资源开发型、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带动型、生态农业带动型、乡村旅游带动型、第三产业带动型、养殖业、劳务经济、体制创新带动型等。其中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乡村旅游在欧洲发达国家可追溯到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在我国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各国政府十分强调乡村旅游发展对促进新农村建设、乡村经济多元化、扩大就业率、推动地方经济、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对这种模式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如很多关于“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中未突出乡村旅游的主导作用,二者研究脱节等。本文主要以大阳镇乡村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内容,对大阳镇进行实际调查走访、收集资料、分析其优势条件,并提出了乡村旅游带动新农村发展的相应对策。

一、大阳镇选择乡村旅游主导型新农村建设模式合理性分析

结合《中共尧都区委、尧都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大阳镇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实施旅游带动战略、逐步发展苹果、核桃产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发展公益事业和推进农村民主建设。”如果把苹果、核桃等第一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模式,从长远看它的发展潜力没有旅游业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大,而且大阳镇“农家乐”中的苹果、核桃采摘旅游项目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这个产业的发展。如果以工业企业为主导模式,位于大阳镇的华德冶铸有限公司和志强钢铁有限公司,由于铁矿石原料供应紧缺、水资源的匮乏、市场需求的日益下降,要想通过扩大它的规模去带动大阳镇新农村建设是行不通的。大阳镇在新农村建设各种战略模式中,乡村旅游为主导的模式有一定的发展基础,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交通的改善、水电、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阳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具备以下优势条件:

1.政策优势。我国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在“2006中国乡村游”主题活动中,国家旅游局要求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2007年6月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通知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

2.区位优势。大阳镇在行政上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管辖,包括34个行政村,总面积102.37km2,北与洪洞县相连,西北同段店乡接壤,西南与县底镇相邻,南与贺家庄乡为界,东北接古县,东南接浮山县。而这些相邻地区,洪洞县有“大槐树祭祖园”、“广胜寺”、“苏三监狱”、“万圣寺”等旅游资源、贺家庄乡有“桃花会”、古县三合村有“天下第一牡丹”旅游资源,这些相邻景区在一定程度上辐射带动了大阳镇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客量的大小,必须有一个邻近的经济与人口集聚度较高的城市作为客源地。大阳镇离临汾市中心仅17km,并且有临浮路与市区相连。临汾市现有60余万城市人口,为大阳镇开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3.资源优势。大阳镇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资源禀赋高。大阳镇旅游资源种类有“生态游”、“农家游”、“红色游”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集“三游”于一镇。其中“生态游”的资源有尧陵景区、涝河与洰河水库、古贤生态园;“农家游”以丰富的苹果资源为基础,已在上阳举办了两届苹果采摘旅游节,坡子村举办了两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大阳村举办了物资交流大会,北郊等村组建了本村的威风锣鼓队;“红色游”的资源有东堡头元帅槐、官雀战役纪念馆、尧陵抗日学校遗址及张家庄抗日政府所在地遗址等。总之,大阳镇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大阳镇具有深厚的尧帝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尧陵为例,祠内碑碣十余通,记尧王功绩与陵宇沿革,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2006年05月25日,尧陵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尧陵景观修缮和重建是尧陵景区修复工程的核心工程,也是首期工程,总投资达6000万元。此次修复是尧陵历史上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修复。根据总体规划,到2012年尧陵景区开发建设工程全面完成以后,总投资将达到4.6亿元,景区总面积将达到10km2,成为临汾市乃至全山西省集游、购、娱、吃、住、行六大功能于一体,规模宏大,文化品位高雅的大型旅游景区。

4.生态优势。大阳镇污染性的厂矿企业极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大阳镇有耕地4763.2hm2、园地442.4hm2、林地969.7hm2、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20.3hm2,分别占到总面积的40.3%、3.7%、8.2%、2.7%。镇内农田、果园、林地、河流水库构成了甜美宁静的乡村景观,如2010年,大阳镇建成了2000hm2优质高产粮食基地、533hm2的红薯基地、1233hm2优质苹果生产园区和400余hm2的核桃种植,其中发展苹果采摘的上阳村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了206hm2,占到了上阳村总面积的95%。大阳镇发展了经济林、用材林、风景观赏林共160hm2,完成了尧陵旅游公路沿线、环镇西路35km通道绿化工程,在上村、郭行等2个村完成三北四期造林工程53hm2。涝河水库库容0.596×104m3,集灌溉、养殖、防洪、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水面微波粼粼、四周绿树林立,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本镇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条件。

从以上的大阳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优势条件分析入手,应把“旅游强镇、旅游富民、建设旅游新村”作为大阳镇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根据本镇的实际情况,确立其“乡村旅游主导型”的新农村建设整体定位,发掘当地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并积极创造条件使居民从农业人口逐渐转型到旅游服务型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新民居,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业。建议以帝尧文化为底蕴,以乡村旅游观光为载体,打造“大阳镇乡村旅游”这一新农村建设的主导模式。总之,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本镇新农村建设主导模式是合理的、可行的、长远的。

二、大阳镇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分析

目前,大阳镇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大阳镇在乡村旅游建设中缺乏总体规划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其次,对乡村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不清。再次,大阳镇发展旅游的道路、餐饮、住宿、商业等配套基础设施都还不完善。此外,农民缺乏相应知识和能力,缺乏科学的经营手段。大阳镇乡村旅游开发层次低、产品质量低、消费单一,服务不规范、综合效益不高、旅游产业价值链还没有建立起来,资金运转困难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阳镇新农村的建设。张静峰(2007)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同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对策和建议:乡村旅游及其资源开发要规划先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要保护生态资源和环境;乡村旅游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和品牌;发挥乡村旅游的脱贫致富带动功能。结合以上内容,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

1.旅游规划先行,带动沿线村庄发展。对大阳镇乡村旅游要制定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性规划。从而保证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总体规划对乡村旅游做出方向性的引导,如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目标是:在今后十年内全面树立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大力推进“两河两景生态游”、“一线五村农家游”、“一树一馆两址红色游”,即以洰河水库——古贤生态园——涝河水库——尧陵景区为旅游线路的“两河两景生态游”带动上陈、古贤、郭行、北郊四个村的发展;以上阳——涝河——上村——太平——北郊为旅游线路的“一线五村农家游”带动这五个村的发展;以元帅槐——官雀战役纪念馆——张家庄抗日县政府所在地——尧陵抗日学校遗址为旅游线路的“一树一馆两址红色游”带动东堡头、官雀、张家庄、北郊的发展,其中重点发展郭行村和北郊的尧陵游、涝河游、上阳村的苹果采摘、古贤生态园和官雀纪念馆精品旅游,从而形成以线连村的旅游产业网络,让乡村旅游成为带动大阳镇新农村发展建设的主导龙头。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性规划作为针对性的专项规划,能够保证本镇乡村旅游具体的开发和保护措施的实现,能够保证旅游规划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2.保护乡村景观、建立生态文明新村。乡村旅游的核心是“乡村性”,脱离了这一特性,乡村旅游便名不副实。长期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厌倦了枯燥、乏味、紧张、冷漠的城市生活,便不由自主地怀念起乡村优美的自然山水、淳朴的民风、轻松的生活,于是回归乡村、在绿色的田间追逐嬉戏、在林中摘果捕蝶、在高山之顶高歌、在河畔看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微波凌凌,这是城市人的真实想法,所以大阳镇的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应避免“三化”(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三化”是一种错误的开发建设方式,如把旅游景区的篱笆墙用厚厚的钢筋混凝土覆盖起来,乡村小道变成了水泥路、农家小院建成了整齐划一的商铺,因此在大阳镇乡村旅游规划中应注意保护旅游区乡村景观的原生态。对农民原有的土屋、水库、尧陵、苹果林等乡村元素,在保障其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前提下加以开发利用,可以让游客在果林里采摘,体验树下摘果的乐趣,在土屋院落可以摆设传统的石质磨面器,可以让游人增长知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实现“乡风文明”。为了搞好乡村旅游,提高接待服务水平,村集体会积极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或开展各种培训,以期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随着大批旅游者的涌入,会带来先进的文化知识、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村民也愿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使村民整体的文化素质、道德和法制观念都得到了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自觉保护乡村景观。总之,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帮助大阳镇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新农村。

3.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改变了乡村经济结构,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乡村就业率。旅游业是包含“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在内的综合性产业,也是依赖性很强的产业,大阳镇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带动农业、工业及交通、通信、餐饮、住宿、零售、娱乐、医卫等的发展。如在农业方面,大阳镇准备开发特色农产品,苹果品种以中晚期短枝型红富士为主,适当发展嘎啦等中高档苹果,发展SoD蜜、高硒等优质商品果、核桃品种选择为辽核一号,提升苹果和核桃品质,此外做好农产品包装和携带方面的工作,促进农副产品品牌化和商品化,增加农业收入。在工业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投资环境,从长远看会促进大阳镇工业的发展。在交通方面,2011年已完成了镇内连接主要景点的12km宽尧陵路的建设,计划5年内建立从市区到旅游景点的旅游专线、旅游专车和设立专门的旅行社,提高旅游效率,此外还计划把干路路面拓宽至15m,支路为8m,巷路为4m。在餐饮方面,准备在大阳镇镇内建立小吃一条街,而在景区配备农家小吃。在住宿方面,在涝河沿岸建二层别墅区及农家小院体验住宿。在商业方面,每个景区在不破坏景点的前提下建立专门的商业区。此外发展乡村旅游也会带动大阳镇新农村科教文卫等公益事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乡村旅游鼓励农民从事旅游服务业,并对农民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实施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为载体,推行乡村旅游经营户星级评定活动,对“星级农家乐”的农户给予1000~5000元不等的奖励并颁发证书,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4.开拓旅游市场,增加游区农民收入。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感情化色彩去无根据的开发旅游、去做旅游规划,我们首先应对大阳镇旅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对大阳镇的旅游资源、客源、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和市场营销策略进行研究评估,利用一些方便有效的方法,如Swot分析,组合分析,名义组技术的应用对旅游市场进行研究开拓,加大对大阳镇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树立大阳镇乡村旅游形象和品牌,打造精品旅游,做到临汾市区人人皆知,吸引游客到大阳镇旅游消费,从而增加旅游区农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陈润羊.新农村发展模式分类述评及其对西部新农村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启示[J].开发研究.2011(6):42~43

[2]张华,卫玲.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及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10(6):155~157

[3]王雄瑾,陈守辉.新农村视野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1(8):18~20

[4]HohnholzJ.H.agritourism-anewsectorofruralintegrateddevelop

-mentmalaysiaandGermanyascasestudies[J].appliedgeography&

development.1994,36(3):113~126

[5]何景明.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J].旅游学刊.2004,19(1):92~96

[6]oppermannm.RuraltourisminSouthernGermany[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6,23(1):86~102

[7]李加林,李菁,童亿勤等.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J].2009(7):229~233

[8]张静峰.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安徽: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33~7234

[9]陈华林,罗云米,王远会等.城郊型观光果园规划设计探讨[J].南方农业.2010,10(10):51~55

[10]张颖.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企业导报.2010(8)

[11]吴必虎,宋治清.一种区域旅游形象分析的技术程序[J].经济地理.2001,21(4):496~499

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篇6

【摘要】乡村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人们放松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乡村休闲旅游一方面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丰富了旅游产品种类,满足了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需求。但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变化的情况使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实现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深受关注。本文以成都市温江区为例,在分析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和制约发展的相关因素基础上,提出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以避免其发展陷入困境。

1.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之一的成都市温江区大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通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引领城乡居民健康生活新方式。

温江是全国花木之乡,全区15万亩耕地有13万亩花卉苗木,花木种植占全省的1/3,全市的1/2。7000余个川西林盘星罗棋布,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景区景点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5300个/立方米,大气环境质量达到(GB3095—1996)二级标准,是成都地区环境质量最好的区域,为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打造的绿道将水体、公园、绿地、农田、历史文化遗产有机串联,形成了休憩、度假、运动、休闲、旅游一体化的低碳、健康、绿色的生态、文化通道,获得了“国家健身步道示范工程”,成为了市民休闲健身之道、游客旅游观光之道和发展绿色经济之道,每年吸引60余万人次的游人前往健身游玩。

温江区农家乐、乡村餐饮点达226家,其中规模以上农家乐72家。在乡村田园中建设了“鱼凫国都温泉酒店”金叶级绿色旅游度假酒店以及万春园、绿园、明芳居、长青湾、澄园、天乡人家、西园等特色高档乡村酒店。

通过城乡统筹试点的时机,温江区成功打造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项目“国色天乡乐园”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芙蓉古城”;鱼凫田园样板区、国际景观植物园、寿安复兴旅游小镇、吴家场旅游集镇、洪锋都市现代农业示范点、“渝兆成”养生苑、金马镇的四有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一大批乡村旅游产品,促进了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观光农业项目的集群化发展,有力推动了农民就业和增收。

温江区举办乡村旅游活动20余个,吸引游客120万人次。就业人数达到四万多人,农民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的收入达3367元,占年总收入的28%,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总收入达4.62亿元。

2.制约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相关因素

温江区乡村休闲旅游已进入到成熟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相关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2.1发展规划落实不深入

与区域总体规划、城乡形态规划、产业布局及空间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相衔接,温江区制定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但政府在制定规划后,对乡村休闲旅游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工作落实不够深入,很多投资经营乡村休闲旅游的企业或当地农户还是自主开发、盲目投资,没有合理的布局,各自为政,利用自家的土地、房屋简单地接待旅游者,以至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无序开发、重复建设,甚至不惜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情况。

2.2产品雷同、规模较小

温江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较单一,文化内涵不够突出,品味不高,在同一片区域内出现众多雷同的乡村旅游点,主要以观光农业项目、农家乐的形式出现,不外乎都是吃农家饭、赏乡村农业风光、麻将、垂钓等,缺乏高层次的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不能满足客源市场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味的旅游需求。这种同质产品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2.3品牌形象定位模糊,知名度不高

温江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这么多年,地方特色化的项目不多,缺少系统的形象设计与提炼,品牌形象定位模糊,加上宣传促销不够,营销渠道单一,与郫县农科村和龙泉三圣花乡比较起来,优势不明显,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

2.4经营管理不完善

乡村休闲旅游存在责权不明、经营管理不完善的情况。要么管理部门不明确、机构不健全,要么没有有效发挥管理职能,放任自流,使得投资者、经营者按照自我思路进行开发经营,难免出现目关短浅、只追求当前经济利益最大化、不顾公共环境卫生、不管公共设施的保护、不良经营等问题。加上经营者、就业者大多为当地农民,素质不是很高,小农思想严重,并不注重服务质量,服务意识淡薄,给旅游者造成不好的印象,很难吸引回头客。

2.5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完善

旅游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温江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服务功能不完全,没有形成完整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吃:主要在农家乐、乡村餐饮点,但有些卫生条件较差、接待能力不足。住:要么档次太高,要么条件太差,没有特色,而更多的乡村酒店仅提供餐饮、,没有提供住宿。行:旅游道路交通标志不明显;缺乏必需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旅游指示牌等;缺少将这些乡村旅游项目串联起来的交通旅游车,更多时候游客只能靠自驾,很大程度上把那些没有私家车的潜在旅游者挡之门外。游:虽然有农业观光园、旅游集镇、农家乐和乡村休闲旅游景点,但布局较分散,没有形成功能片区,也没有规划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线路。购:温江区花木产业、有机农产品资源丰富,但没有形成成熟的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与销售体系。娱:很多休闲娱乐设施还处在规划建设中,比如乔波室内滑雪场、江安河漂流、游戏沙滩等。

3.乡村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

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各种需要的同时,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其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社会、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重点是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护好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最小的资源成本和投资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资源和收益的公平分配,保持经济利益的稳定增长,防止任何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以长期满足社会和当地居民的基本需要。

3.1保护乡村休闲旅游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

要保持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这是乡村旅游的生存之本。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减少污物污水的排放、保护乡村旅游特有的“农”、“土”、“野”,才会增强对城市游客的吸引力。增强旅游开发经营企业及当地农户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按照相关法规,监管其行为,如果有破坏环境与资源的行为,要依法采取行政手段。旅游者应坚持和谐旅游,履行负责任的旅游行为,要与环境相和谐,与其他旅游者、旅游企业相和谐,杜绝旅游活动中的不文明行为,减少对乡村原生态文化环境的冲击。实现旅游“生态发展”,不超越旅游目的地最大环境承载力,建立环境指标数据库,使环境保护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做到环境保护型开发、资源节约型经营,建设环境友好型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3.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功效,提升旅游软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功效,将《温江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落到实处;加强对乡村休闲旅游经营行为的管理,明确归属部门以及责、权、利,建立服务规范、质量标准、经营许可证等规章制度,并在具体管理中加强服务指导,提供信息、宣传、促销、咨询等公共服务;协助建立行业协会组织,发挥其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行业自律的作用,规范经营、诚信经营。培育乡村休闲旅游人才,增强旅游服务意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和旅游应急处理预案,为乡村休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旅游软环境。

3.3塑造品牌形象,打造特色产品

按照旅游点生命周期理论,乡村休闲旅游正处于成熟期,供需两方面都可能出现变化情况,导致其吸引力的衰减。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延长其市场寿命,其根本的办法就是不断进行再开发,更新和再生吸引力。那么,塑造品牌形象,打造地方特色休闲旅游产品就非常重要。温江区可以依托传统花木产业,打造“春观红枫,夏游玫瑰,秋品桂花,冬赏年宵花卉”独特的乡村旅游风景,实现产业景观化、景观产业化;以文化为灵魂,强化品牌创新,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精品文化特色旅游村、农业项目观光精品园;打造享誉全国的“川西九斗碗之乡”;注重开发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教育、乡村民俗参与等不同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感受最原汁原味的成都平原乡村气息。可与温江体育旅游资源、医疗旅游资源相结合,组合出多元化的具有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增强趣味性、体验性和高品味性。

3.4加强宣传营销,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人气

借助多种宣传促销平台,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深入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形象宣传和市场营销工作;经常举办各类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以节促旅、以会促旅”,提高知名度,提升旅游人气;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拓展对外宣传窗口。

3.5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

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改善用餐环境,提高接待规模。建设具有乡村浓郁文化的特色酒店、客栈或休闲度假村,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住宿需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对区内旅游道路交通标志进行科学、合理、美观布置;对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进行科学设置,在主要道路口设置相关乡村旅游指示牌;鼓励发展自行车和汽车租赁服务,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多个租赁中心。对乡村休闲旅游点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设计开发出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线路。打造成熟的乡村休闲旅游纪念品开发和销售网络体系;积极推进相关配套娱乐设施的投资规划建设。

4.结语

随着乡村休闲旅游的不断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变化,还会引发很多的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因此,持续关注和研究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林,王超恩.基于产权理论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商业研究,2011年第4期

[2]孙丽坤.新农村建设下辽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商场现代化,2008年11月

[3]徐俊丽.对我国目前发展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化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第7期.

[4]王永强,冯军.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及突破,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8期

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篇7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问题;建议

一、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县是一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县,境内生态环境良好,田园风光十分优美,灿烂的人文景观与秀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拥有丰富的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和开发乡村旅游最早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提出了“围绕旅游抓休闲农业发展,抓好休闲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黟县独特厚重的文化和良好的生态优势,加大农、旅结合的力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观光游已成为乡村旅游的龙头;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里、深冲为代表的旅游专业村不断发展;以木坑竹海、打鼓岭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休闲游正在发展壮大;以龙池湾农耕文化园、竹海人家、秀里农庄等为代表的农家乐旅游效益日益明显;以“猪栏酒吧”“南山堂”等为代表的度假体验旅游新业态正引领古村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以山地车、公路自行车、徒步、露营等为代表的乡村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以摄影、写生、影视拍摄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创作专项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目前,黟县境内现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22处(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旅游专业村6个、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4个、星级农家乐示范户17家,遍及全县8个乡镇;部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家,省级1家;以木、竹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个体私营作坊150多个,已形成四大类、12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系列,同时,发展了5个旅游商品购物市场和700多个购物摊点、门面。2010年黟县被评为首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之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新的增长点,成为扩大开放的先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和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全县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二、目前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模效应

目前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一个摸索阶段,难以发挥积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我县拥有宏村、西递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但大部分还停留在观光游的阶段,景区经济较为活跃,但对全县辐射带动能力不足,我县大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还是以传统农业和劳务收入为主,从旅游中收益比重很小。

2、特色不明显,开发深度不够.

黟县农业旅游资源知名度低,特色不明显,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大多数游客还停留在乡村旅游观光、住农家乐、吃农家饭,游客的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很难满足游客多样的旅游需求。许多乡村旅游开发还存在一定盲目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不少农村新建了现代楼房,与徽派建筑、田园风光为主的环境不相协调。

3、投入明显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档次较低。

由于财力有限,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投入明显存在不足,农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特别是休闲农业配套设施薄弱;资源开发层次和整体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旅游商品缺乏地方特色,产品单一,档次低,造成旅游客流和收入的季节性和淡旺季存在明显差异,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4、市场竞争加剧

由于黟县与周边地区有着甚为相近的社会经济背景和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结构的雷同性相当强,甚至产业的成长演变过程也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客观上造成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使得黟县旅游业特别是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5、经营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低下

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多在自然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大多数经营者是农民,缺乏经营管理意识,很难适应旅游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加上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缺少对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较差,影响了乡村旅游经营和管理的水平,导致在接待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因素。

三、促进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举措。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加强领导,真正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来抓。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联动有力、服务到位、工作高效;并加强宏观指导,通过抓示范、树样板等形式,进一步扩大示范辐射效应,推动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2、坚持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按照“科学规划、高点定标、一步到位”的思路,高起点打造集生态高效、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按一村一品的要求,依据各村资源优势、民俗文化、乡村特色和产业发展基础,将全县66个村分成不同的类型,找准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合理布局,规范开发,制定短期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在规划设计中要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城镇发展规划、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农家乐”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四大整治、城市发展规划做好衔接。

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篇8

张明珠

福山区紧紧围绕"生态文化旅游"主题,进一步明确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目标和思路,着力发挥乡村生态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东厅街道作为城郊结合地区,响应全区号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始终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相结合,强力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又好又快地发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与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路子,积累了推进承接旅游产业转移的新经验。

一、东厅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东厅街道办事处坚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突出农民增收和生态和谐发展为核心,狠抓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取得了不少成果,吴阳泉、丁家夼等2个居委会获得"省级旅游特色村"称号,双龙潭樱桃谷、裕盛桑葚采摘园等4个采摘园获得"山东省精品采摘园"称号,2017年解字崖村地思泥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落地。通过对本地乡村旅游模式的调研发现:

(一)东厅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1、农家乐。"农家乐"是指以农民家庭为接待单位,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特色,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亲近大自然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生态旅游活动,感受农家生活,这是普及面比较广的一种乡村旅游模式,主要满足附近城市居民周末近郊出行游玩的需要。目前,沿水库周围的栾家村、解字崖村等地开发了水库风光农家乐,丁家夼村、吴阳泉村等大樱桃生产基地开发了以大樱桃采摘配套为主的农家乐。

2、观光采摘园。在主要干道、知名景点、大樱桃等水果种植地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开发。如吴阳泉村的扳倒井-百花广场步行观光圈、解字崖村近水库双龙潭大樱桃生态谷等。

3、休闲农场。以体验农村农业情趣为主,活动内容一般包括田园景色观赏、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野味品尝,住宿、度假、游乐等健康旅游。如解字崖村在建的综合乡村生态旅游项目、东厅村裕盛桑葚采摘园等。

4、农业公园。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综合性经营为特色,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集现代农产品生产、购物、消费场,观光休闲、会务等有机结合为一体。目前东厅街道重点开发的解字崖地思泥旅游项目,这是以农业公园为目标,积极进行开发建设中。

(二)东厅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特点

1、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各乡村生态旅游点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府的积极引导、规划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解字崖村地思泥项目的发展为例,按照"自主经营、政府服务"的模式,由街道办事处牵头帮助跑手续,建立全村一百五十余名村民参与的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合作社规划设计发展蓝图、发掘旅游资源。同时办事处对该村实施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联系旅游、卫生、环保、质检等多家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引导农户开办高品质农家乐。解字崖村的生态旅游项目一旦建成,将会创造大量工作岗位,给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

2、富民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连年宣传,大樱桃、苹果、桃等水果已经成为了福山的名片,大樱桃销量年年攀升。同时,随大樱桃、苹果、桑葚等水果市场一同走向繁荣的生态采摘、乡村生态旅游等经济形态,为东厅的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3、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优势明显。第一,东厅街道地处城乡结合地带,交通便利,具有明显的区域竞争优势。第二,802省道贯穿东厅街道境内,来往客流量大,承载能力较强,最终形成了沿水库、沿省道分布的乡村生态旅游带。东厅街道大力推广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以樱桃、桑葚等水果种植为核心形成了集采摘、购物、观光、餐饮等多种形式的配套产业。

4、乡村生态旅游客流量分布季节性较为明显。东厅乡村生态旅游旺季与本地的大樱桃、草莓、苹果等水果收获季节相吻合,旅游客流量波动较大,旅游客流高峰出现在在1月份的草莓收获季、5月份的大樱桃收获季,11月份的银杏林成熟季,在其他月份形成了空白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还有待继续发掘新的增长点。

二、东厅街道办事处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方面所做的工作

为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东厅街道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保障乡村生态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成立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调度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加强在旅游旺季对旅游资源进行调度和宣传等工作。

二是制定了发展规划。平时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加强调查研究,就本地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思路、目标、规模等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定,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工作提供了一个科学性、可行性的依据。

三是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旅游行业就是服务行业,必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东厅街道联系相关的部门,邀请专业人员定期对从事农家乐、生态采摘等旅游项目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才能打造东厅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

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成效和积极意义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经济,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提升收入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一是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并加快了经济发展。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亲近大自然等重要内容的乡村生态旅游活动消费群体日趋增多,一并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行业日趋兴盛,为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促进本地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为了配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不断发掘"最美乡村",东厅街道积极引导农户建果园、修微水池、硬化道路、改厨改厕等,极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基本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推动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改变了过去小农经济意识、粮食就是"命根子"的意识,将农田改种成了大樱桃、火龙果、猕猴桃等果园,建成了丁家夼、双龙滩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收入。

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制约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的因素还有不少,经调研如下:

一是对乡村生态旅游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所需的条件缺乏充分认识,对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过高,导致对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过于乐观、期望过高。二是出现建筑的城市化、活动的商业化等趋向,忽视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中继续有效地保持"乡村性"和"乡村意象".三是未能认识乡村生态旅游与农业生产的互补性和功能优势,从而忽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是缺乏统一规划。目前的乡村生态旅游还是缺乏全面规划,更多还是依靠农户自己经营,布局比较零散,缺乏在宏观层面上的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导致资源开发的形式单一、水平不高、档次低下、特色不强,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

三是基础设施落后。目前的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

四是乡村生态旅游景点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少数景点游览线路组织不好,标志不明显;二是管理与经营体制不健全,从行业管理上看,管理力度不够,并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三是整体形象有待提升,部分景点卫生状况不佳,还有的景点附近有乱搭乱建现象,影响整体效果。

五是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单一,品位不高,建设规模小、档次低,未形成系列,造成产品雷同,难于满足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许多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只是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参与性不足,难于提高旅游者旅游感受。

六是市场研究不足,宣传促销力度不大。市场宣传促销不力已严重制约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存在地域分散、经营规模小的特征,而且资金不足,专业人才匮乏,致使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无力从事全面的市场调查研究。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宣传定位比较模糊,很少走出去宣传促销,只寄希望于导游、其他从业人员将人带去和回头客。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五、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策及建议

一是把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拧成一股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要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这项工作摆到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提供服务,常抓不懈。同时加大扶持力度。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积极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创造条件、留有余地,从而达到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农村的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二是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形成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合力。实践证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单靠市场自然发育,靠农民自发行动,在现阶段是行不通的。作为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完善机制,依法管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要重视农民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也要加强政府部门引导,使这些经济主体真正起到开拓市场、行业自律、维护权益的作用,成为联系农民、指导工作的助手和纽带。

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篇9

张明珠

福山区紧紧围绕"生态文化旅游"主题,进一步明确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目标和思路,着力发挥乡村生态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东厅街道作为城郊结合地区,响应全区号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始终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相结合,强力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又好又快地发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与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路子,积累了推进承接旅游产业转移的新经验。

一、东厅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东厅街道办事处坚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突出农民增收和生态和谐发展为核心,狠抓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取得了不少成果,吴阳泉、丁家夼等2个居委会获得"省级旅游特色村"称号,双龙潭樱桃谷、裕盛桑葚采摘园等4个采摘园获得"山东省精品采摘园"称号,2017年解字崖村地思泥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落地。通过对本地乡村旅游模式的调研发现:

(一)东厅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1、农家乐。"农家乐"是指以农民家庭为接待单位,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资源,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特色,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亲近大自然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生态旅游活动,感受农家生活,这是普及面比较广的一种乡村旅游模式,主要满足附近城市居民周末近郊出行游玩的需要。目前,沿水库周围的栾家村、解字崖村等地开发了水库风光农家乐,丁家夼村、吴阳泉村等大樱桃生产基地开发了以大樱桃采摘配套为主的农家乐。

2、观光采摘园。在主要干道、知名景点、大樱桃等水果种植地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开发。如吴阳泉村的扳倒井-百花广场步行观光圈、解字崖村近水库双龙潭大樱桃生态谷等。

3、休闲农场。以体验农村农业情趣为主,活动内容一般包括田园景色观赏、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野味品尝,住宿、度假、游乐等健康旅游。如解字崖村在建的综合乡村生态旅游项目、东厅村裕盛桑葚采摘园等。

4、农业公园。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综合性经营为特色,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集现代农产品生产、购物、消费场,观光休闲、会务等有机结合为一体。目前东厅街道重点开发的解字崖地思泥旅游项目,这是以农业公园为目标,积极进行开发建设中。

(二)东厅街道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特点

1、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各乡村生态旅游点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府的积极引导、规划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解字崖村地思泥项目的发展为例,按照"自主经营、政府服务"的模式,由街道办事处牵头帮助跑手续,建立全村一百五十余名村民参与的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合作社规划设计发展蓝图、发掘旅游资源。同时办事处对该村实施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联系旅游、卫生、环保、质检等多家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引导农户开办高品质农家乐。解字崖村的生态旅游项目一旦建成,将会创造大量工作岗位,给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

2、富民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连年宣传,大樱桃、苹果、桃等水果已经成为了福山的名片,大樱桃销量年年攀升。同时,随大樱桃、苹果、桑葚等水果市场一同走向繁荣的生态采摘、乡村生态旅游等经济形态,为东厅的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3、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优势明显。第一,东厅街道地处城乡结合地带,交通便利,具有明显的区域竞争优势。第二,802省道贯穿东厅街道境内,来往客流量大,承载能力较强,最终形成了沿水库、沿省道分布的乡村生态旅游带。东厅街道大力推广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以樱桃、桑葚等水果种植为核心形成了集采摘、购物、观光、餐饮等多种形式的配套产业。

4、乡村生态旅游客流量分布季节性较为明显。东厅乡村生态旅游旺季与本地的大樱桃、草莓、苹果等水果收获季节相吻合,旅游客流量波动较大,旅游客流高峰出现在在1月份的草莓收获季、5月份的大樱桃收获季,11月份的银杏林成熟季,在其他月份形成了空白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还有待继续发掘新的增长点。

二、东厅街道办事处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方面所做的工作

为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东厅街道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保障乡村生态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成立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调度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为成员,加强在旅游旺季对旅游资源进行调度和宣传等工作。

二是制定了发展规划。平时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加强调查研究,就本地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思路、目标、规模等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定,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工作提供了一个科学性、可行性的依据。

三是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旅游行业就是服务行业,必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东厅街道联系相关的部门,邀请专业人员定期对从事农家乐、生态采摘等旅游项目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才能打造东厅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

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成效和积极意义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经济,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提升收入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一是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并加快了经济发展。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亲近大自然等重要内容的乡村生态旅游活动消费群体日趋增多,一并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行业日趋兴盛,为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促进本地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为了配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不断发掘"最美乡村",东厅街道积极引导农户建果园、修微水池、硬化道路、改厨改厕等,极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基本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推动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改变了过去小农经济意识、粮食就是"命根子"的意识,将农田改种成了大樱桃、火龙果、猕猴桃等果园,建成了丁家夼、双龙滩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收入。

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制约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的因素还有不少,经调研如下:

一是对乡村生态旅游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所需的条件缺乏充分认识,对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过高,导致对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过于乐观、期望过高。二是出现建筑的城市化、活动的商业化等趋向,忽视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中继续有效地保持"乡村性"和"乡村意象".三是未能认识乡村生态旅游与农业生产的互补性和功能优势,从而忽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是缺乏统一规划。目前的乡村生态旅游还是缺乏全面规划,更多还是依靠农户自己经营,布局比较零散,缺乏在宏观层面上的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导致资源开发的形式单一、水平不高、档次低下、特色不强,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

三是基础设施落后。目前的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

四是乡村生态旅游景点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少数景点游览线路组织不好,标志不明显;二是管理与经营体制不健全,从行业管理上看,管理力度不够,并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三是整体形象有待提升,部分景点卫生状况不佳,还有的景点附近有乱搭乱建现象,影响整体效果。

五是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单一,品位不高,建设规模小、档次低,未形成系列,造成产品雷同,难于满足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许多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只是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参与性不足,难于提高旅游者旅游感受。

六是市场研究不足,宣传促销力度不大。市场宣传促销不力已严重制约了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存在地域分散、经营规模小的特征,而且资金不足,专业人才匮乏,致使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无力从事全面的市场调查研究。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宣传定位比较模糊,很少走出去宣传促销,只寄希望于导游、其他从业人员将人带去和回头客。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五、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策及建议

一是把乡村生态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拧成一股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要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这项工作摆到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提供服务,常抓不懈。同时加大扶持力度。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积极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创造条件、留有余地,从而达到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农村的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二是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形成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合力。实践证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单靠市场自然发育,靠农民自发行动,在现阶段是行不通的。作为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完善机制,依法管理。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要重视农民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也要加强政府部门引导,使这些经济主体真正起到开拓市场、行业自律、维护权益的作用,成为联系农民、指导工作的助手和纽带。

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篇10

关键词:政府干预;乡村旅游;蓬莱;跨越发展。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它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改造乡村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有积极作用。蓬莱市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是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虽早却严重滞后。2012年蓬莱市委市政府启动“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市创建“蓬莱美丽乡村”40个左右,促进蓬莱乡村旅游跨越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本文重点探讨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政府干预的若干措施,以期对我市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中政府干预的成熟经验。

乡村旅游产业涉及农户、旅游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发展主体,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历史,政府介入发挥主导推动作用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道路。

(一)政府主动谋划,政策鼓励促进。

发达国家大都把乡村旅游作为政治任务或公益事业来发展,主动谋划,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一些促进措施,积极发挥政府旅游和农业等职能部门的组织、规划、协调、宣传、推动的作用。www.133229.Com

比喻西班牙,每个地区政府都有相关乡村旅游的立法,从立法上确定乡村旅游的地位。美国从县、州一直到联邦的各级政府对乡村旅游都制定了一些列扶持政府。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芬兰相继成立了农村旅游发展协会和农村政策委员会,协调农村发展尺度,推进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区政府主持制定了发展规划并提供了规划编制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并给予严格管理。

(二)积极搭建平台,强力推动发展。

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各国政府积极搭建企业投融资平台、跨区域合作平台、网络商务服务平台、市场营销平台等等。

比喻1992年,美国土地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国家森林公园中心、森林委员会、国防部、美国旅行与旅游管理局的“理解备忘录”(mou),形成了地方、区域、州政府在推进联邦土地发展旅游业中共同合作的框架。法国于1953年成立法国农会常设委员会,1998年专门设立了“农业及旅游接待服务处”作为推广农业旅游的中央机构;建立“欢迎莅临农场”网络,完善农场客栈、农产品市场、点心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和露营农场等九大系列,推销农业旅游,大大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坚持农业主体,规范行业运作。

西方发达国家在坚持宏观管理的同时,大都走出了一条行业管理、市场规范、行业自律的发展道路。为了保障乡村旅游的农业属性,英国从法律上规定了农业的地位,全面推行农村事务管理方案;德国农业协会于1972年制定了乡村旅游品质认证制度,凡经检验合格者,颁发度假农场认证标章,并由经济部、财政部等负责后续认证工作的推行,该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德国乡村旅游服务的总体质量。法国于1974年颁发了《质量宪章》,根据“农家乐”的周边环境、软硬件设施、房间舒适度及各项服务,以麦穗为标志,将它们分为5个等级,最低等级1个麦穗,最高级别5个麦穗,要想获得5个麦穗的“农家乐”要求十分严格,要有私家花园、停车库,还要有包括网球场、游泳池、桑拿及音乐设备在内的休闲设施,引导企业规范运作、加强行业自律。

(四)优化农村环境,注重品牌特色。

发达国家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多事业系统推进的结果,是乡村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是发展区域基础设施、优化农村发展环境的一条重要措施,因此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开发利用。芬兰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在:经济增长与调整、创造就业、增加投资、人口稳定、基础设施和设备供给及保障等。意大利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化的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新型生态环境及其他社会资源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项目,对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城乡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德国乡村旅游推出“森林轻舟计划”,那里大大小小的湖泊、沼泽、岛屿、游人轻舟泛行期间,其乐无穷。

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推动我市乡村旅游跨越发展。

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不断提升蓬莱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从2012年起,蓬莱市委市政府在对现有村庄实施整治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人文美、村稳民安和谐美”要求,在全市开展“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这对于蓬莱的乡村旅游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一定要在政府首责的原则指导下,走出一条多元化推动、产业化发展、特色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乡村发展旅游之路。

(一)构建多元化推动机制,促进乡村旅游的跨越发展。

在今年的旅游产业大会上,我市确定了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以城市为依托,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要构筑大旅游概念,首要的是加强领导,构建多元化推动机制,形成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镇村互动、农户参与、多级扶贫发展乡村旅游的强大合力和全民办旅游的良好局面。要建立专门机构,贯彻落实组织领导,负责全市创建活动的协调指导和调研;各镇街办事处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最美乡村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规划部门要按照生态优先、宜居优先要求,逐村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编制“蓬莱美丽乡村”创建规划,增强规划的指导性、操作性,确保规划落地、项目顺利;旅游部门要结合我市当地实际和世界乡村旅游发展大势规划乡村旅游产品,加大了网络推广和营销宣传力度;财政部门要把农村休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休闲设施网络并建立绩效管理和财政激励机制,对创建省级、市级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对旅游商品开发,对获得部级、省级名牌旅游商品称号,对引进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等方面均制定出台一系列的奖励办法,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健康跨越发展。

(二)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走特色产业化发展道路。

2009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明确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给乡村旅游带来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旅游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我们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的新业态,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繁荣城乡经济。要构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联动发展模式,引导乡村旅游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以民生为根本实现城乡共建共享,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以艾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为重点,依托和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出温泉保健、森林氧吧、休闲度假、特色采摘、农家小院等乡村旅游产品组合,加快生态农业和康体生态游。二是利用我市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和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以建设中国葡萄酒名城为重点,推出生态种植、果品采摘、加工体验、美酒品尝等旅游产品组合,打造中部葡萄与葡萄酒风情体验游。三是以滨海旅游为基础,促进渔家乐的升级换代,开发海上旅游项目,打造北部渔家乐滨海度假游。四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为重点,推出大秧歌、大鼓戏、大杆号等民间传统艺术活动,打造乡村民俗游。

(三)规范服务,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乡村旅游要想跨越发展,还必须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要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二要普及推广《好客山东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和《蓬莱市渔(农)家乐旅游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和接待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对已经从事经营接待的家庭要依据服务质量标准进行评审;对刚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和家庭,要有序地引导和指导,使农户家庭接待的服务标准达到和保持应有的水平。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逐步完成乡村旅游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三是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村旅游人才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经营业主的经营水平及从业人员素质。四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要求,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功能化改造和景观化提升,切实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整洁的村容村貌,良好的乡风文明氛围,为旅游者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蓬莱市委蓬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2]《蓬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蓬莱市渔(农)家乐旅游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