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风险的解决方案十篇财务风险的解决方案十篇

财务风险的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6:00

财务风险的解决方案篇1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加强风险管理,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6月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的出台,开创了国有企业风险管理(eRm)改革创新里程的新起点,标志着我国企业正向管理的更高阶段――全面风险管理迈进。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准确

《指引》明确指出:“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应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危害,也应把机会风险视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换言之,既要恰当防范和控制纯粹风险,又要理性认识和管理机会风险。目前,企业将财务风险更多的视为纯粹的负面的东西,较为关注防范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损失和盈利可能性并存的机会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忽略风险中蕴藏的机会。

2、财务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缺乏主动性

企业现有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对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期地评估,缺少积极的、主动的风险管理意识及机制,对财务风险缺乏必要的识别、评估与应对,不利于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

3、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目前,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企业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企业还没有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

4、风险管理职责不清晰

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职能、职责散落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中,缺乏明确且针对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的职能描述和职责要求,考核和激励机制中尚未明确提出风险管理的内容,导致缺乏保障风险管理顺利运行的职能架构。

5、尚未形成企业风险信息标准和传送渠道,风险管理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持

企业内部缺乏对于风险信息的统一认识与管理,风险信息的传递尚未有效的协调和统一,对于具体风险,缺乏量化和信息化的数据支持,影响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执行之前,这些数据并没有被统一集中地处理,而是散落在各个业务流程或业务单元中。

6、缺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相对滞后

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涉及的管理领域宽泛,专业性较强,这类人才相对稀缺。同时,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相对滞后,定性分析运用较多,定量分析较为薄弱。

7、财务风险应对环节的不足

(1)应对措施的采用较为消极,基本以回避或接受为主,积极应对风险的意识或能力稍显不足,强调纯粹风险的规避,缺乏对机会风险的合理管理;(2)对剩余风险缺乏应有的认知,剩余风险水平与主体的风险承受度的协调性稍显不足;(3)风险应对以单一措施为主,缺乏风险组合的观念意识。可喜的是,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对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与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适合、成本效益的考核与衡量把握得准确、到位。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局限既体现于财务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管理环节的不足,同样也体现其风险管理机制的欠缺。企业虽然设立了一些制度与措施运用于财务风险管理实践,但这些制度与措施基本上原则性较强,操作性欠缺,对财务风险管理更多体现为指导性,与《指引》的要求尚有距离,可能会导致不能有效、合理地识别、评估及应对财务风险。

二、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环节的改进建议

1、风险识别环节

(1)严格风险识别过程,建立风险辨识、风险溯源以及风险排序机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在财务风险辨识的基础上,探寻财务风险的根源以辨析相关风险的可控性,结合对企业影响的重要性和在长、短期内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排序。(2)依据前已界定的财务风险分类框架,建立财务风险调查制度。(3)加强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知识培训,有效识别纯粹风险,理性对待机会风险。培训可由内部专家和外部专家参与,内部专家较为熟悉行业特性,外部专家可依托高校或科研单位。

2、风险评估环节

财务风险评估能帮助企业梳理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去管理目标,为具体的管理行为找到重点和方向;它是制定和操作风险管理策略的基础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企业风险评估状况的基础上:(1)将风险评估扩展到企业已建立的财务风险框架的全部区域,克服目前财务风险管理范围较为狭窄的局限。(2)在有效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准确衡量与测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风险评估应定性方法或定量方法相结合,适度引入定量方法。在运用定性术语评估并描述风险的基础上,结合运用数量方法测度财务风险水平。(3)完善企业风险信息标准和传送渠道,引进具有数量方法运用能力的专业人才,以对财务风险管理形成充分的信息与技术支持。

3、风险应对环节

(1)区别财务风险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当前应对措施的采用较为消极,基本以回避或接受为主,积极应对风险的意识或能力稍显不足。企业应区别财务风险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其主旨为:有效规避纯粹风险,积极、合理管理机会风险。(2)重视在管理当局的风险应对之后所残余的风险(即剩余风险),谨慎把握剩余风险水平与主体的风险承受度相协调。(3)注重风险应对措施与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适合及其成本效益的考核与衡量。

三、关于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改进建议

1、建立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

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国际上通行的程序一般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综合信息框架;(2)风险评估;(3)制定风险管理策略;(4)构造风险管理解决方案;(5)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6)监控改进风险管理的过程;(7)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同理,在其子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中,也可合理地仿效上述步骤来构建。

目前企业尚无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在财务风险管理环节中均存在一些不足与局限,这是目前亟待完善之处。上述步骤的程序执行不是一个从上到下的直线式的过程,应是互相联系的循环过程。这种循环式的执行程序表现了财务风险管理的连续性特征,使得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2、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根据《指引》的精神,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其风险承受度及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标准,然后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做到提前防范风险,使风险管理目标更为明确。

在相关机制得以有效建立后,企业还应当定期总结和分析已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其中,应重点检查依据风险偏好或风险承受度所确定的风险控制预警线的实施结果是否有效,并提出定性的或定量的有效性标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的调整机制的建立,可使企业经常性地对在此基础上确定的风险承受度、风险预警机制等进行动态的审视,以促使其不断完善和调整。

3、构造严谨的财务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企业需加强以下工作:(1)如果一个风险与其它风险没有太多联系,应单独制定方案,形成针对这个风险的解决方案。(2)针对一类风险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由于几个风险的特点、管理流程和工具相似,应制定统一的解决方案。(3)针对若干个相关的风险的管理解决方案,应综合分析相关风险的平衡点,宜对其进行风险组合管理。(4)企业在面对不同的风险时,应该充分考虑风险的内在属性以及风险的归属管理部门,应用不同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制定有效的(必要时制定跨部门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以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企业应当按照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的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5)企业应当根据风险管理策略,把财务风险按优先程度排序处理,针对每一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6)企业应当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业务流程为重点,对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关键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采用压力测试、返回测试、穿行测试、亏损事件管理及风险控制自我评估等方法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变化的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对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进行持续的改进。(7)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每年至少一次对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4、设置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按照《指引》精神,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承担风险评估、汇总风险信息、落实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维护更新风险信息库等职责。公司通过设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组成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可以把风险落实到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人,保障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

5、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系统

内控系统是整个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存在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之属可控制的大部分财务风险而言,内控系统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对于存在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之属可控制的大部分财务风险,应通过流程梳理与改造可以解决,财务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应落实到内部控制上,正确地设定了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选择了相应的控制手段,实现对人的行为的控制,最终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内控有其自然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目标的局限、应用范围的局限、方法的局限等;可通过培育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得以一定程度的弥补。

6、架构迅捷、协同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为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各项功能。在公司eRp运用的基础上,应实现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汇总、报告和反馈,以能让管理者做到时时掌握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财务风险的解决方案篇2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卫生财务管理体制和机制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的财务管理及风险管理应对措施已不能满足现今的行业需求,作为卫生行业中的每一位财务工作人员,面对新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转变自己新的财务风险应对意识,提高财务风险应对能力,全面推动卫生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每一位卫生财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医疗卫生;财务风险;认知;识别;应对

一、医疗卫生行业财务风险

医疗行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医疗卫生单位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单位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公益性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单位蒙受经济损失或造成医疗资源巨大浪费的可能性。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活动贯穿于公益服务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像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收费,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改扩建基础设施投资、科室耗材等医疗收支过程中都可能产生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在医疗卫生行业的认知程度

在现代医疗卫生行业的财务风险和风险管理中,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已经提升到医疗卫生行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层面。卫生行业的财务风险和企业中的财务风险一样,既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主观性。正是由于这种双重性,人们对风险的选择才会出现客观和主观的交替。大多数人在面对财务风险的时候,只看到风险的不利面,如财务风险带来的资产损失,监管不当等这些不利风险,因而产生害怕情绪。但风险本身并不是坏事,对于一个单位发展而言,风险是必须的,一味的害怕风险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因为未能充分的把握机遇和挑战,而导致更大的风险。有时候一旦对本行业的认知程度不足,就会导致外界的社会舆论风险、诊疗行业的合规性风险以及医患沟通风险就会蜂拥而至,再加上内部的职业风险和财务风险,足以改变人们对卫生这个公益事业的客观评价,有时候一些无缘由的医闹现象就是人们对医疗卫生行业的错误认识,而导致的悲剧,有的医闹现象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外在风险高发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财务风险的破坏性,给我们的诊疗单位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二)、财务风险在卫生行业的识别方法

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有很多,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这区别于不同行业的财务风险的识别技术和方法特点。卫生行业的财务识别也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分析方法。

对于卫生行业财务风险的定性分析,往往带有较多的主观性,需要凭借分析者的经验和直觉,虽然卫生行业的财务标准和会计账务介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感觉是比较容易,但对卫生财务工作分析者的要求程度比较高,财务工作者不仅要熟悉卫生行业中的药品管理流程,还要精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一位财务工作者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超的财务管理能力。否则,会因为财务分析者的经验和能力不足,而使卫生行业的核算指标失准,易出现目标偏离,导致财务分析的目的和方向出现偏差。

卫生行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定量分析是对构成卫生行业的各个风险因素或潜在的损失水平,赋予具体的数值或货币金额,当被度量的财务风险各因素都被赋值,卫生行业的财务风险分析和财务评估过程就会被进一步量化。财务风险的定量分析比较客观,但对要求比较高的卫生行业的财务风险分析来说,有时候还需要借助数学工具或计算机程序,其操作难度就会增大。比如对预期收治病人死亡概率这一衡量指标,我们可以选用马尔科夫矩阵分析法,也可以选择决策树法等等,像这样的分析方法的选择,没有一定的财务分析根基或工作经验,是难以准确的做出财务选择;不能恰当的选择财务分析方法,就难以获得准确、有效的财务分析数据,没有准确的财务数据,也就难以把财务风险降到单位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易导致重大错报风险。

二、医疗卫生行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从大的分类来看,按照卫生行业的财务风险要素和财务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类解决方案。

(一)、外部解决方案。

外部解决方案一般指的是外部财务审计,像“一把手”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年度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年终审计以及政府因为业务需要而进行的政府审计等。卫生财务审计可以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保护了工作在一线上的医生、护士和财务工作人员的合法利益,也为上层建筑树立了威信,为进一步开展诊疗工作、财务工作和业务往来,提供了强有力的鉴证效果。从行业来看,外部财务审计的优点是审计人员和卫生部门不存在一些行政上的依附关系,不需要看眼色行事,只需对国家、社会和法律负责,因而可以保证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但是由于外来审计人员对卫生行业的组织结构,诊疗流程以及财务管理模式,可能不十分了解,在对具体单一业务的审计过程中,就会产生困难,此外,处于被审计地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可能出于抵触情绪,不愿意积极地进行配合,也会无形的给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难度。

(二)、内部解决方案。

相对于外部解决方案而言,内部解决方案主要是卫生行业的内部财务审计。卫生行业的内部财务审计主要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审计体系。对于县级行政部门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它既可以对基层卫生院或县直有关医疗部门的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有效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也可对各医疗单位的会计资料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性进行自我审计,还可对各医疗单位的资产安全、完整以及诊疗服务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卫生行业内部审计的灵活性相对较强,主要以各个医疗单位的诊疗服务为基础,不断拓展审计范围,既包括诊疗收费和药品价格等方面的公益管理活动,也包括管理层面的经济运营活动。由于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其公益目的,改善机构公益运作模式并增加其社会服务价值,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卫生行业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水平。

财务风险的解决方案篇3

一、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财务风险,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首先,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也就是说任何企业但实际发展过程中铺不可能完全避免出现财务风险,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市场经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风险无处不在;因此,任何性质的企业都不能怀有侥幸心理,要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其次,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企业经营者并不能完全掌握,财务风险会出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于影响财务状况的因素有很多,很有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一触即发,也有可能是没有任何预兆的爆发。再次,财务风险具有亏损性,企业的收益和财务风险成反比,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在经营中的收益就可能越小;相反,风险越小,企业获得的收益就越大;但是企业如果想在投资中获得大规模的利润,那么所承受的风险也就会相应变大;最后,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很强烈的复杂性,这是因为影响企业收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由于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造成的,有时是由于企业内部的战略决策失误造成的,如果企业设有专门的财务风险预测人员,那么根据专业的市场监测和科学的决策,会在一定程度上环节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再加上并不是所有风险都是可预测的,这就是财务风险变得更加复杂,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二、企业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因素

企业的正常经营,依靠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经济,而影响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政策、供求关系、经济规律和市场运行特点等,然而其中每一个因素都是企业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而改变的,正如上文所说的客观性;但是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化,将会对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和约束,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者,要想在多变的市场经济中取得有利地位,就要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做好财务规划和管理,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企业经营中的资金流动问题

企业资金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资金的合理规划以及自身的购买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大小和企业财务风险有很大关系,例如:资金短缺、债务不清不楚、资金囤积等困难的解决都将反映出企业的财务能力。影响企业资金流动性高低的最大因素有两点,第一是企业能否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合理利用规划,创造出大量的财富;第二是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作出科学的投资和决策。

(三)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差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其中对未来影响最大的能力就是盈利能力,这是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市场经济中,只有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才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从而获得债务偿还能力,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有利地位。

(四)企业内部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企业的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运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相互协调、融合的桥梁;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某种措施,激励员工积极上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就目前来看,很多企业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力度,致使内部职责不明确,企业工作范围不和谐等,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无法顺利解决。

三、有效提高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措施

(一)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

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内容,这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点,是企业运营资本风险管理,在存货、先进流量等的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在网络环境中将生产、营销、服务以及通讯等进行统一和及时的处理,以降低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第二点就是在企业收益分配,重点由之前的人力资源向目前的知识资源过度,对分配模式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第三方面就是指在融资以及投资方面的创新,投资风险是企业要特别关注的,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具有独特性,它综合企业的数据化格式开展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潜在的内外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可能引发的危机进行预防控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首先是企业预警机制的完善,站在整体角度,设置全面的预警防预体系,对企业内部的生产销售等部门设立严格的风险指标;其次是建立财务预警机制,主要是对企业正常运行中的财务指标设置一定的预警机制,从这两大方面入手双管齐下,点面结合形成一个严密系统的预警体系;

(三)树立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利益,关系到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财务工作是企业运行的基础部门,涉及到多个岗位、多层职位,工作内容紧紧围绕财务相关工作,因此企业中的大小部门都应该根据市场环境划定相应的财务风险界限,使工作人员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例如营销人员在完成赊销业务过程中,需要做好坏账准备,并对相关赊销业务进行责任追究,将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直接和营销人员的工作绩效联系起来,从根源上避免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四)确保财务决策的正确性

引发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切实际的财务决策,财务工作中多种方案需要决策者决定,如财务预算方案、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以及工程决算方案等等,在决策过程中,尽可能排除经验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的影响,站在客观、全面的角度完成决策是最基本的决策方式,同时,对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以往的经验教训切忌照搬照抄到现有的财务工作中,要结合多方数据确立合理的决策,比如说,在选择某一投资方案时,企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调研,并结合企业的资金实力、财政来源和现金流量,制定出可行性报告,只有尊重市场客观规律才能进一步收获成功。

财务风险的解决方案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改革;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保险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保险技术、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念的财务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当紧密结合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但目前保险学的教学单纯考虑自身的内容体系比较重,而与有针对性的教学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加强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非常必要。

一、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匹配的保险学知识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当在遵循保险学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知识体系,充分满足财务管理人才对保险知识的需求。

(一)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内容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保险是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企业或个人把自身的风险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承担,当发生保险风险损失时,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经济补偿。保险虽然仅仅作为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手段之一,却表现出极大的社会保障功能,得到广泛应用。

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内容。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下非投机风险的发生发展规律、类型、本质特征、成本的形成和度量、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等都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深入理僻风险管理的内涵,充分认识通过保险转移企业风险的重要意义。

(二)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

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和指导实践的重要基础。在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中,加强保险基础理论的内容设计,对学生科学指导企业风险防范,提高风险管理中保险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论分析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保险理论随着保险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保险经济学原理、保险功能理论、风险防范理论,掌握保险合同的法律规范要求,掌握保险运行的基本原则、应用范围及法律后果。达到能够运用保险理论与技术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行为。解决企业在保险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业务及法律问题,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险基础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三)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

商业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平台,对保持经济繁荣与健康发展、企业灾后重建、维持企业持续经营、保障员工福利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等已经成为束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制定保险计划,购买各类企业财产保险产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可以通过制定企业年金计划,为员工的生命、健康、意外伤害提供更高层次的人身保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优质人力资源的稳定。因此,商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重点和主干。

通过商业保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类商业保险的产品特点,能够根据企业生产与财务状况,在企业风险评估基础上科学制定保险计划。选择优质的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

(四)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企业运行中,存在着员工退休养老、医疗费开支、劳动力流动而产生的失业等风险,这些风险只能通过社会保险来解决。社会保险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可以改变劳动力对企业的依附关系,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同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具有相同的业务和数理技术基础,都是社会安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保险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明确企业员工所享有的社会保险的权利和应尽的法律义务,企业应该如何遵守社会保险的法律规范,保证员工社会福利待遇的实现。社会保险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五)保险企业经营与监管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保险经营具有负债性,保险产品是无形产品。财务管理人员在实施企业风险保险转移、制定员工福利计划时,必须了解保险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保险企业台前幕后的各项业务及程序,了解国家如何对保险企业进行监督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通过保险途径管理风险的效果。提高运用保险手段管理风险的水平。所以,保险企业经营与监管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积极强化能力培养,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效果

掌握和运用保险知识。分析与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能力,是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始终如一的教学目标,因此,能力培养在保险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通过保险案例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教学应该以案例教学为先导,综合运用保险、法律及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正确处理企业风险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保险问题。例如。美国“9.11”恐怖风险与保险分析、达姆达轮火灾案、大连国际合作集团公司索赔案等。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涉及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通过解析让学生明晰法律规范,提高对保险知识的理解,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化。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企业风险管理中错综复杂的保险法律案件能够找到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案例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案例教学要强调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找到理论依据。

(二)通过社会调查强化能力培养

社会调查是将社会关注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让学生直接进入社会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使能力得到提高。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主要是为了处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高保险意识而设置。在确定社会调查项目时,要紧密结合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兴趣及程度进行选择。例如。在风险管理、财产保险、团体人身保险、社会保险等教学中,可以确立一些社会调查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如某企业保险情况调查、某企业保险方案策划、某企业员工福利策划等。在调查中深入企业,对有效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查报告的质量给出考核评价。

(三)通过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同化,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提高能力的转化率。

在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等实务教学中,实践教学将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首先。设定一个目标企业,学生可以到企业了解生产及财务状况、风险管理情况,排查企业风险隐患,制定企业风险防范与保险计划,企业办理投保事项。其次,模拟企业发生保险事故,学生代表企业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参加损失鉴定,理算保险赔款。再次,选择企业保险实务诉讼案例,建立模拟保险法庭,模拟代表企业参加法律诉讼。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资源,采用模拟实训和现场实习相结合、辅以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保险学知识运用到企业风险管理之中,达到强化能力培养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强化能力培养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设计与保险学教学目标相匹配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易于操作的考核评价方法。

财务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较高,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要紧紧抓住能力培养这个关键要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在一定笔试基础考核外,增加企业保险案例分析、企业保险调查报告、企业投保索赔业务技能模拟操作等能力考核项目,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全过程考核,减少学习的功利性,有效完成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高度重视教学研究,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的教学水平

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应该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充分考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综合性教学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比较宽泛,学生的知识面广、发散性思维强。在保险学教学研究中,应当积极探索如何发挥学生的知识储备优势,注重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融合。

例如,在解释保险概念时,可以从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从保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特征。揭示保险经济现象内在的规律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及与其他经济现象的普遍联系。在介绍损失补偿原则时,可以锁定某个目标企业,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法律规范等角度去分析损失补偿原则的内涵与财务效果,也可以进行计量和博弈分析等。通过多视角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力。

(二)注重发展性与前瞻性教学研究

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保险理论和实务不断发展与更新。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发展性和前瞻性教学研究是时代的要求。

例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责任保险与信用保险成为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风险转移手段,其理论与实务发展速度快,自身的业务体系不断完善;员工福利计划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内容,是我国企业将来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一种由雇主提供员工因死亡、生病、失能、退休或失业而失去生活所得的救助计划,包括社会保险、团体保险、健康保险计划和退休计划,企业实施了员工福利计划可以获得国家的税制优惠,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发展性与前瞻性教学研究高度体现了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的知识价值。

(三)注重实用性教学研究

保险学是一门指导保险实践的应用科学,保险学课程必须注重实用性教学研究,应选择当前保险市场比较成熟、适应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险内容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例如,保险合同与保险基本原则既是保险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保险学中实用性最强的内容,保险活动在遵循保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订立保险合同来完成;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工程保险、团体人身保险等是工商企业风险管理最重要的险种。应用范围广,因此。这些内容应该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保险学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罗向明,论保险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高教研究,2005(28):68-69

财务风险的解决方案篇5

律师风险是指当事人不必事先支付律师服务费用,待事务成功后,当事人从所得财物或利益中提取协议所规定的比例支付酬金,如果败诉则无需支付。律师的这种收费方式在国外称胜诉酬金(ContingtFree)或附条件收费。如在日本,按照《报酬等标准规程》的规定,民事诉讼、非诉讼案件、行政案件、仲裁案件等应按争议金额收取一定比例“手续费”,如胜诉加收同样比例的“成功报酬”。我国《律师法》没有关于律师收费的规定,1997年国家计委的《律师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未涉及胜诉酬金制度及风险制度。但从律师收费的实践看,胜诉酬金制度或曰风险制度已相当普遍。尤其在金额较大的人身损害赔偿、名誉权、肖像权、拖欠多年的债务追收案件中,胜诉收费成了当事人和律师的共同选择。由于胜诉酬金制度或曰风险制度有其自身的弊端,需要进行有效规范。本文拟对这一新型收费制度作一粗浅探讨,以期完善我国律师制度。

一、律师风险的特征

1、律师风险是律师以委托人名义为委托人处理法律事务。

律师风险是一种典型的委托合同,即合同双方约定一方将自己的事务交由另一方处理的协议。虽然律师风险是以他人事务的处理为目的,即律师是为委托人处理事务的,但是该法律事务必须是委托人有权实施的,且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行为。

2、律师风险是建立在委托人与律师的相互信任基础上的。

律师风险的委托人是将自己的法律事务委托给律师办理,他人因信任律师才委托。而律师尽管依委托人的意思办理法律事务,但必须依自己的意志来决定具体的意见。律师风险这一目的决定了它只能发生在双方相互信任的特定人之间。因此,律师应当亲自处理受托的事务,不经委托人同意,除法律或合同有特别规定者外,不能转托他人处理委托事务。

3、律师风险是一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与一般的根本区别就是把律师的报酬与案件结果联系在一起。律师风险的律师为委托人处理法律事务能否收取报酬,由案件是否胜诉决定。胜诉了,为有偿服务;败诉了,则为无偿,律师不仅不能取得任何报酬,甚至可能损失一笔不菲的前期投入。

4、律师风险在收费上呈多样性。

⑴、双方约定由当事人支付诉讼费、保全费、办案费等必要费用,律师不垫付任何费用,如实现案件预期目的,则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律师费。

⑵、双方约定当事人支付诉讼费、保全费,其他费用由律师支付。

⑶、双方约定当事人不支付任何费用,诉讼费、保全费、办案费等一切费用均由律师垫付。这种形式律师的风险最大。

二、律师风险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1、委托方没有按合同约定支付报酬和费用。

委托人没有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标准支付报酬的,如逾期支付、拒不支付、少支付等,都构成违约。

对于律师办理受托法律事务所必需的费用,委托人应当予以支付,委托人没有按合同规定支付必要费用的,如逾期支付、拒不支付或少支付等,都构成违约。

2、委托方没有按规定赔偿律师在处理事务中非因自己过错所发生的损失。

律师在执行受托法律事务中非因自己过错发生的损失,应由委托人负责赔偿。委托人没有按规定赔偿律师的损失,即构成违约。

从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角度而言,律师一旦作出承诺,也必然会尽心尽力为委托人办事,否则将承担丧失费用的风险。

3、律师没有按委托人的指示处理受托法律事务。

在律师风险的情况下,委托人一般将案件的实体及程序的权利全部委托给律师,极少有对权限制的情况。律师应当以一个具有相当法律知识经验的人为标准,谨慎地处理好从立案到执行终结的每一个环节。律师应依照委托人的指示和要求忠实地履行法律事务。律师在处理受托法律事务,因自己的过失,未能按委托人的指示处理受托事务,致使受托人的利益受到损失的,律师应承担责任。

4、律师没有及时向委托人报告事务办理的情况。

在律师风险中,律师负有向委托人报告法律事务办理情况的义务。律师的报告义务以委托人的要求或有必要为限。在处理受托事务中,律师应按照委托人的要求,随时报告受托事务的情况。在律师风险的实践中,委托人未要求报告的,如有报告的必要,受托人亦应及时报告,如在处理法律事务中遇到情势变更等,律师应向委托人报告,以便委托人及时作出决定。

5、律师没有按规定将办理法律事务所得利益及时交给委托人。

律师应按合同的规定将办理法律事务所得利益及时交给委托人,不得自己占有,律师为自己的利益使用应交付委托人的财产或使用应为委托人利益使用的财产的,构成侵权,应支付自使用之日起的利息和赔偿由此而造成的损失。其财产不论由委托人受取,还是由第三人受取,也不论律师使用财产是否产生收益,只要律师为自己的利益使用了该财产,就应自使用之日起支付利息。

三、律师风险的完善

律师风险有其合理的一面,由法律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共同承担费用风险,从最大限度促进了律师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当事人而言,无疑减轻了经济负担,尤其对于那些有理但缺钱的当事人,其社会效果就更为明显。如集体诉讼、追讨债务案件。但律师风险又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它并规范它。

1、律师风险的效力。

确定律师风险的效力应从主体资格是否适合、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以及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等方面来判断。从目前来看,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法律对律师风险作禁止性规定。从理论上讲,法律没有禁止的都不构成违法。因此,只要适合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只要不存在法律禁止的情形,如欺诈、协迫,不存在违反律师业普遍适用的执业规范的情形,该风险没有违反社会公共利益,都应当是合法有效的,应当受法律保护,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双方应当履行,一方不履行,属违约,另一方可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2、律师风险的项目。

律师在办理法律事务时按有关事务涉及的财产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确定酬金是合法的,但应规定某些案件不得实行胜诉酬金或风险,此类案件为涉及人身关系,如离婚案、追索赡养费、抚养费以及刑事案件,因为这类案件除涉及当事人的自身利益外,还可以影响到社会公益,因此,不宜采取胜诉酬金或风险。具体规定如下:

⑴、刑事案件的辩护不能采取律师风险。因为这种案件不会取得大额财产支付收费,同时,这种收费会诱使律师采取非法或非道德的方法获得无罪、罪轻、减轻的处罚。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被告均能采取律师风险。

⑵、禁止律师参与家庭关系事务收取任何胜诉费,诸如家庭关系事务中的任何费用纠纷、离婚协定财产分配、离婚后付给妻子的生活费等,以维护前配偶或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如《美国律师协会职业行为标准规则》就有规定。

3、律师风险的收费标准。

律师风险作为一种新型的收费方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律师收费的必然趋势。就我国而言,资产公司等行业迅速发展,使风险的案件越来越多,即使在刑事方面也有扩大的趋势。所以,律师风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将成为律师事务所收费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如不限定胜诉酬金比例,则可能导致律师事务所的盲目攀比。因此,对胜诉酬金比例应加以限制,高于普通,但不宜过高,可限定在30%-50%。美国的某些州对律师胜诉费的比例也作了限制。如纽约、新泽西州对律师的胜诉费实行最高不超过50%的限制,有的州则为35%。在美国胜诉费被确认有三条理由:一是它使那些无能为力负担法律服务费的人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追求其合法主张的财物;二是其主张的成功,取得的钱财也可以支付法律服务费;三是这种付费方式给律师一个有力的动力服务于当事人利益,以求得未决争议的解决。

目前,安徽省物价局会同安徽省司法厅联合了《安徽省律师服务收费标准》,自9月1日起执行,执行期三年。该标准规定,除刑事案件和婚姻案件中涉及人身关系外,涉及财产关系的案件和执行案件,律师可以进行风险,费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在办理案件特别复杂或影响特别重大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律师事务所可以与委托人协商增加收费数额,但最高不得超过本收费标准规定上限的5倍。

4、律师风险收费时应注意维护其权益。

人不可在合同上承诺支付所有的法庭费用,为防止客户与他方私下达成协议,人有权为费用申请留置权,或就费办理转让书,人还应留意法庭是否保留否决风险合同的权利,如美国许多司法区,规定律师可以使用留置权来迫使委托人支付律师费,同样也适用于胜诉费的收费方式。律师可以扣押因业务关系而到律师手中的文件、存款或当事人的其他财产。但是不适用于律师作为托管人而代管的文件、存款或财产。

5、律师风险要接受监管。

上海市《律师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暂定)》规定,律师服务收费分计时和计件两种。具体采取何种方式,可由律师和委托人协商确定,在委托合同中要写明收费条款或单独订立收费协议。近日,甘肃省出台《关于调整律师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规定,属于协商确定的收费项目,可由各律师事务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收费标准,报省物价局和司法厅备案,另外,以美国为例,风险要经法庭核准,执业律师也须提出证据,证明风险收费是合理的,几乎所有涉及风险收费的合同都得到法庭的认可。同时,法院亦保留否决权,违反公共政策的风险合同,均不予批准。

财务风险的解决方案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降低途径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各种人为或客观条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将给企业经营与管理带来一定的损失或收益。在实际工作中常表现为正常的财务风险和非正常财务风险两大类。由于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既要积极迎接风险,又要谨慎处理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的负面效应,使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具体说来,降低财务风险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上:加强风险教育,增强风险意识

(一)注重经理人和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的道德建设

2004年7月9日,金正的董事长万平,被山西省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挪用资金罪”批准逮捕。不仅导致金正的经销商终止了与金正集团的合作,国外客户纷纷提出赔偿损失等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还使得金正系的企业以及东莞金正和珠海金正在半个月内资金链断裂。最终使金正所有业务终止,所有的厂房关闭、生产线和仓库被债权人查封,数千员工被遣散。由此可见,注重经理人和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的道德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为重要。这也是防范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火墙。如果一个企业连最基本的诚信道德都没有,那么,有再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也只是空谈。

(二)加强企业管理层的财务风险意识

香港世纪城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CFo林智中先生曾说过:“作为现代的CFo,应对所处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对财务风险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和冷静,这是控制财务风险的正常心态。”对CFo而言,只有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立场上,才能准确地辨识风险和机会;只有保持心态上的平和、冷静与谨慎,才能有效地履行CFo控制风险的职责;只有加强财务风险意识,才有利于及时发现并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总之,只有企业管理层的财务风险意识加强了,才可能在企业中引导全体员工参与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才可能真正在企业形成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局面。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财务风险有敏感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及时、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熟练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在运用这些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能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以确定使用何种方法来分析和度量存在的财务风险。因此,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更新全体员工对财务风险的认识

由于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因此,不仅财务部门的决策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企业其他部门的各种决策也会对财务风险造成影响,那种认为财务风险只与财务部门有关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全员参与才能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离不开其他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参与、配合和支持。

二、行动上:制定最佳的风险防范策略,使企业价值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一)适度负债,优化资本结构

负债经营在给企业带来更高收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较大的筹资风险,所以企业一定要把握好负债的“度”。在筹资管理中,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设计资本结构的各种比例关系,通过对不同资本要素、不同时间跨度、不同层次的各种资本要素的有机协调,从而达到最优资本结构。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应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应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这种合理搭配的稳健的负债策略,对于筹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强投资方案可行性的研究,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

企业在投资之前,应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且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将资金投向可行性最高的方案,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例如企业进行证券投资时,可购买不同行业的证券以降低相关系数;而购买同一行业内的证券,则应尽量避免全部购买同一家公司的证券。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在突出主业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多种经营,使多种产业和多种产品在利润和时间上相互补充,以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资风险。同时,企业在决策中应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从而制定出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的投资方案。

(三)控制现金流量,确定现金的最佳持有额度

财务部门应每日编制现金收支余额日报表,按实际收支数反映当日现金流量及余额情况,以了解企业现有的支付能力,也便于生产经费的安排和有关决策的制定。在企业实际生产运营中,必须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额度,保证企业资金有足够的流动性和正常经营周转。当现金持有量超过该额度,即将多余部分迅速追加于生产经营以扩大再生产规模或进行短期投资决策以实现最高资金利用率或偿付短期债务,而当现金持有量低于此额度时,即使有收益甚丰的投资回报,企业也不能贸然投资。

(四)建立客户资信评估体系

企业可以通过自身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也可以通过专业的资信机构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具体包括: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等。企业通过对客户进行五个方面的调查,建立科学的客户资料管理档案,利用客户档案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等级评定,给予客户相应的信用额度,从而在进行赊销时,根据不同的客户制订不同的赊销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赊销风险。

(五)建立货款回收风险处理机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1.建立货款回收风险处理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1)对未收款的处理:客户未能在合同期交付全部货款,财务部应将明细列表交给销售部门核准,销售部经理应在未收款回收期限内负责催收。

(2)对拖欠款的处理:销售经理应在未收款转为拖欠款后几日内将未能回收的原因及对策,以书面报告提交公司分管经理审核;营销部门应监督有关部门解决拖欠款,并将执行情况向分管经理汇报。

(3)对呆坏账的处理:对这部分账款进行调查,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建立合理的坏账注销制度,按照呆坏账处理;对于故意拖欠拒不偿付的,可委托专门催账机构进行催收,实在不行的,可采取法律程序进行专案处理。

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1)根据自身情况,把应收账款数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使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保持在最佳水平,并结合客户的资信评估,减少坏账的发生率。

(2)依据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在其发生之前提取坏账准备金,以减少本期虚增的利润,防范资金回收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3)进行动态监控。财务人员每月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确认账款的期限,对超过账期的应进行催收。

(六)盘活存量资产,增强存货变现能力

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货较多、占用资金量较大、资产变现能力较差的问题。具体来讲,对长期库存的商品可采取减价出售的方式;对滞销产品则要停产,避免人为地制造积压;对畅销产品应加大促销力度。此外,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以产品结构的调整来带动资金结构的优化,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提高资产的质量。

(七)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

一般来说,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取决于公司的实际盈利情况。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如果公司的盈余是稳定的,则可以发放较高的股利。否则,只能发放较低股利,这时的股利政策可以减少因盈余下降而造成的股利无法支付、股价急剧下降的风险,还可以将更多的盈余转化为投资,以提高权益资本在公司资本中的比例,减少财务风险。

(八)密切关注和把握利率、汇率的变动,加强对汇率变动趋势的预测

企业举债经营,利率是影响资金成本的重要因素。借款利息率越高,权益资本收益率越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也越大。因此,必须密切关注利率的变动,以便及时调整企业的筹资方案,从而保持较低资金成本。

三、制度上:建立健全系统的风险机制,使措施落到实处

(一)建立健全风险责任制

要有效地建立财务风险机制,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对于经营者,一方面将其收入与企业的现金净利润率挂钩,建立经营者的工资风险基金制度;另一方面,尽可能将经营者取得的收入购买企业的股权,让经营者有种自己经营自己的钱的心态。

(二)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

1.建立基本监测系统

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前,就应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存在,在做决策前,必须对宏观经济情况、企业适用税收政策、利率变化趋势、行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目标变化等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财务政策。在宏观经济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负债比率,当宏观环境不利时,采取同样的政策则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2.建立适时监测系统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去观察、计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适时监视,根据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预警警报,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出现的偏差,并制定出新的措施,将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范围,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3.建立跟踪监测系统

企业应对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资料进行分析,预测未来财务风险管理行为,制定今后的风险管理计划,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避免发生同类风险;同时还应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处理,对可能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长期财务决策进行监控,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在动态中综合评价财务风险,增强财务风险的辨识、抵抗、控制能力,充分发挥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财务风险的负面效应,从而给企业获得安全、稳定、长期的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只有企业全员、全方位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才能使财务管理有序、有效进行,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参考文献:

[1]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财会研究》,2004,(6).

[2]李芳.《控制现金流量规避财务风险》.《工业审计》,2004,(4).

[3]刘金星.《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应用研究》.《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4]李胜,傅太平.《论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与管理》,2004,(6).

财务风险的解决方案篇7

(一)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在实现财务总体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上,依据财务数据和预测的相关信息,经过系统科学的设计论证和归纳分析之后,向企业管理者反馈方案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在若干备选的财务活动方案中进行优劣比较,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特点和评选标准,来确定最佳方案。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方法:

1.优选对比法是财务决策的基本方法。它通过将各个备选方案逐一排列、梳理、分析、比较,根据对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和变化情况,择优选择并形成科学决策的技术方法之一。优选对比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对于不同项目的不同方案,所选择的比较标准也千差万别。例如:总量对比、差量对比和指标对比等方法。总量对比指的是要针对不同方案的年总收入、总成本支出,以及总利润等加以对比。而差量对比法指的是将不同方案的收入差额和预期成本的差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通过二者差量的利润之间的关系,选择出最佳方案。指标对比则指的是通过对比各个不同方案之间的经济效益指标,经综合分析与考量之后,确定最佳方案。

2.数学微积分法是通过固有的数学模式和边界分析而进行的一种决策方法,在通常情况下用于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决策过程。除此之外,还用于存货经济批量和现金持有量的决策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企业将成本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一般只需要寻求其最小值。但是,如果以利润为评价指标,则需要求出方案中的最大值。这种根据边界分析对曲线联系的极值问题进行求解的方法,就是数学微积分方法。将数学微积分法应用于企业财务决策,有利于调整和优化资本结构。

3.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主要指的是通过一系列具有线性关系的指标和参数的极值进行比较分析和测算的一种求解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找到最佳方法。在现有条件的约束下,线性规划法在企业财务决策中,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特点,通过分析企业财务信息和相关指标参数的极值,能够有效帮助企业管理者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概率决策法主要用于财务风险决策。尽管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企业可以根据相关的财务信息和数据分析,对未来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考量和预测。这种决策方法主要是通过计算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各个方案的期望值,并用决策图的方式进一步表示出来,通过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和计算出的期望值的对比分析,做出最佳的财务决策,以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二)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指的是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为了保障财务资金规范运行与合理有效使用,以及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对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加以影响、调节和监督管理,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规范财务行为,防止资产流失。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防护性控制也称排除干扰法,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之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营活动特点,以及财务管理要求所制定的一系列财务规定、标准和相关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保障企业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尽可能消除其中的差异性,确保企业财务活动和资金运作在正常的适用范围之内,保障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发挥企业资金运用效果。基于强化和规范财务管理的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加强对财务活动与资金运行的监督和控制,增强企业财务控制的预防性、保护性和强制性,达到合理使用资金、节约支出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前馈性控制也称补偿干扰控制,在借助于科学预测、设计论证方法的前提和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监督控制,对可能产生的财务偏差采取一系列的管理监督策略,注重财务风险的规避与化解,最大限度地消除差异性,将企业的财务行为始终把握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尤其是要把控企业的短期偿还能力,要持续关注和监督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做出科学预测。对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以及资金管理与运行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和策略来进行修正与调整,强化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防控财务风险,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这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监督方法,但它要建立在掌握大量数据信息和准确预测的前提和基础上,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3.反馈性控制是一种平衡企业财务偏差的有效控制方法。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工作特点,通过科学系统的分析,找出实际情况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控监督措施来进行调整和修正,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进一步改造创新,消除其差异性,并及时记录和反映,积累经验,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三)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指的是根据企业历年来的信息数据资料,采取一定的方法,对财务活动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评价,据此对财务指标的具体完成情况,以及财务活动规律有一个基本了解和认识,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的财务预测、决策、监管和控制,对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于财务分析而言,可采用的技术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方法是综合分析法,也就是将那些会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各项因素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系统性的综合分析。因为如果仅仅依赖单一指标的评价来判断,是不能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只有经过各个因素的综合系统性考量与分析,才能让结果更加科学、完整和准确。这里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因素综合分析法、杜邦分析法等。在实际工作中,要将上述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对企业财务活动作出客观公正、准确全面的评估,为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二.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财务活动规律,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财务管理运作要求,从“人、财、物”、“产、供、销”入手,在资金链、项目链、业务链、管理链的关键环节上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和相应的内控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和工作水平。

(二)完善企业审核监督机制

要加强对经济业务发生前期的审批、经济业务办理过程当中的审核和事后的会计稽核工作。还要提前审核和分析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有无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事项。业务办理中还要审核和监督各项手续是否齐全、所办理的凭证是否符合具体的工作要求、其内容是否真实可靠、是否能够在授权的范围内办理。对于已经办理结束的各项经济业务,监督稽核人员还要加强事后审核,确保其提供凭证真实完整、合规合法。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和修正。应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控制评估系统,加强企业财务会计控制的监督与评估,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并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企业审核监督机制。

(三)严格企业采购管理控制

采购时必须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同时要将合同提交至财务部门进行核查。当采购物资到达企业时,采购部门必须及时通知仓库,而仓库则需要根据采购合同的相关事项和具体要求,同送货人核对物资的名称、型号、数量等是否与合同条款规定的内容一致,并开具物资入库证明。采购付款要实行付款凭单制,遇到需要现金付款的情况则需要由采购部门填写应付凭单,经过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和企业负责人层层把关,严格审核、审批后才能予以进行。财务部门应该按照应付账款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按月结账,并进行严格审核。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修正。财务部门还需要在每个月的下旬从供应商中获取对账单及与之相对应的明细表,将其与应付账款明细账和未付单明细表逐一进行比较,进一步查找异常情况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四)注重企业财务风险预防控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对企业经营状况实时监控,一旦投资及运营中出现较高的风险因子,将自动进行风险警告,企业通过调整财务机制,优化资金结构,做到企业股东与债务结构的均衡,降低企业的财务经营风险。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通过对企业整体风险状况的把握,建立风险指标检测体系,并将之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进行对照,评估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动态预警标准,定期对其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跟踪分析,把握企业财务风险趋向,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规避财务危机,帮助企业科学决策。同时,构建企业财务管理评估及监督系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以激励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合理的经济决策,对错误的财务信息提供者进行责任追究,切实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五)抓好企业财务预算执行和控制

财务预算执行和控制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首先,要搞好事前把关。财务部门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必须严格遵守财务预算管理重点,严格执行各项财务预算,并按照预算的审批签字权限,做好事前把关。对于不符合财务管理制度和预算审比程序的支出项目,财务部门一律拒绝付款和报销。其次,要搞好事中控制。有关财务预算执行的职能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应认真组织好基层部门财务预算的实施,对本部门分管的财务预算进行不定期追踪、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对执行中出现与预算不符的情况,如价格变动、市场变化等不可预见因素,要认真分析原因,按规定程序,及时调整财务预算。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或超预算。再次,要做好事后分析、考核。对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要结合年终财务结算的编审情况,搞好综合分析。对每项预算执行情况应作出详细分析说明及评价。对出现偏离预算、超预算或无预算项目,要查明原因,及时调整、修正。

(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风险的解决方案篇8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B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和表现

财务风险是指财务问题和风险融合在一起,是构成经济风险的一个主要成分。在现代财务中财务风险是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领域,主要表现在已下几个方面:

财务风险是一种具有预知能力的可能。主要是说明财务风险能够有据料到风险程度,如果对风险不能够进行准确的评估和了解,不能化险为夷,就不能减轻风险所带来危害和必不可少的损失。具体来讲,人们在做某件事情之前,都要对这件事进行最坏的打算。通过这些方面,才能对风险有所了解,并能测量风险程度。若用开率来表示,表现结果就是概率分布特征。

财务风险与风险的报酬是直接联系的。风险程度和风险报酬成正比的关系,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好的报酬总是要伴随高风险的财务。所有报酬的取得,都有相对应的风险需要付出,风险和报酬具有替代效应。财务风险,实际上就是预期的收益与实际的收益的变化差异及其概率。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的主要问题。它在企业财务的重大决策中位于主要地位。企业财务的决策主要包括筹资方面、投资方面、股利方面、资产重组四个方面。企业财务在决定过程中,不可以与财务风险的方向相反,一旦与财务风险的方向相反就会导致财务决策的组成部分失去依靠。例如:企业在筹资决策的过程中,包括筹资方式,发行股票多少、债券等筹资方式进行选择,对筹资费用挺进行合理的考虑以及对财务结构方面和资本内容都应将财务风险的知识运用其中,进行比较、权衡利弊。再者说,从企业投资决策的这方面上来看,企业应全方位寻找优秀的配置,它决定一家企业在资产如何利用才能是资产总值有所提升,其中既包括企业资产的预算和企业资产的长期计划,企业在长期内的投资应达到怎样的水准,这些都必须遵循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的分析理论。再或者说,公司的良好决策和资产重组决策,涵盖对股利的发放和股利金额的多少,应该用怎样的发放形式,怎样安排合理的股利政策,及其资产重组中对资产内容应该怎样的选择,对资产重组状况进行剖析。这些都应该围绕报酬与风险中存在的交换定律来加以比较和了解。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企业是在委托关系上产生的,现代企业关系包括由各种委托关系。它包括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人之间以投入资金的比重来保证资金的增值为目的非委托关系:债权人与经营者两者之间为了达到母的为依据的委托关系;以及企业经营者与企业结算单位负责人两者之间,以此来达到委托对象的目标的关系。相关部门负责核算的人作为对象的关系。在企业中相互关系之间有能够决定和企业利益的基本因素,因此这也与财务风险之间有着重大关系。在关系中委托方尽可能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将预期效果全权交给方并与方达成一致签署合约,用这种签署合约的形式来确保预期的效果;方也应该接受委托方的监督与制约,以此来到对委托利益的承诺。在企业的契约分析中,企业契约有病不完善的特点,在不能硬性规定所有成员的义务和权利。信息的不平等性也是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委托关系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委托方为了使双方的利益纠葛降到最低、减少风险和成本、提升了的效益、限制方面对委托方的不正当利益行为而采取多方面的防范措施。但由于委托方对行为的信息掌握的不完善,因此也足以说明由于信息不平等的问题存在的可能性,人运用信息资源但却不能以牺牲委托人利益为前提,为自己谋利的行为,这是委托中必然存在的道德风险的问题。

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辨识

当下我国的企业产生的财务风险有许多不同的因素,有企业的外部因素,又有企业自身本来就存在的其他因素,并且不同的财务风险的背景下形成的原因也大有不同。在现实工作中,我国仍有许多企业的财务员对治理财务风险不能够进行正确的认知和了解,缺乏全面的了解意识的风险意识。

1.财务决策失策

财务决策缺乏实质性的指导会使决策的失误率有所提高。在投资行为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认识的不够全面和缺乏广泛的了解,对与决策有关的信息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不透侧以及决策者能力过于低下等原因,这些情况会使决策失误的现象频繁发生。财务决策失误也会导致投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投资目标,所投资金无法按规定时间收回,企业的财务风险更具有挑战性。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与上级企业之间的联系,在资金管理和收益效果安排等多个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会导致企业资金利用率下降,资金流失现象严重,企业财产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企业资金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企业债务资金所占大小超过预期。资金构成主要是指在企业所有资金的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所占比重。企业赊销所占比重大时,这时候就应该提高对收账款的约束。就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大部分市场逐渐变化为买方市场,企业产品存在销售不出去的可能性。要想增加企业的在市场上的销量,天公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大量企业采取赊销的方手段进行产品售卖,导致企业收账款的有所提高。同时,因为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没有进行充分了解造成收账款失控,影响企业资产的流通和发展。

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1.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与企业各种长期的筹资比例和构成情况有关,从一般的理论上来讲,企业的综合资本对企业的资本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综合资本低率低,那么资本结构就越佳,财务风险也就越小。如何实现一个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并且能够让融资风险和成本达到相互配合的作用,是一个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体现。我国的企业目前正在朝着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迈进,适当地调节负债水平,不仅要对负债经营充分利用,从而或许杠杆收益,同时还要防止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决策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根据具体的生产经营状况对未来的资金合理预测,通过成本计算的方式,对筹资方式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权衡各种筹资方式的利弊与成本,让企业的综合资本达到最低,从而获取最佳的资本结构。

2.提高财务管理的决策水平

关于财务管理的决策正确性会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的成败,所以根据经验来进行决策、根据主观意识来进行决策会大大地增加决策的失误性,在财务决策方面需要科学和合理的手段来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企业必须在财务管理上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从本质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不断提升决策的效率和水平,通过民主投票的形式来获取大众意见,再集中最佳方案,不仅降低因个人主观意见而带来的决策失误,同时也能够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每个职业的员工都应拥有监督能力,这也是现代化企业建设的重要特征。为了进一步防止因决策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的过程中要综合各项信息,要考虑会影响到决策结果的各项因素,并且尽量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利用科学的模型进行分析,对各个可实行的方案认真评价,从中摸索到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决策失误而产生的决策风险。、

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企业对外投资可以对多种产品类型进行投资,不局限于单一的产品投资,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投资风险的分散。一般情况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会大于短期投资,股权的投资风险会大于债券的投资风险。对外投资可以在分散的情况下,实现短期预期的投资收益。针对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采取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的方式,实现收益共享,在承担风险上也能够得到分散,避免因为企业的单独投资而单独承受风险。

3.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

资金的流动情况能够衡量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内部拥有高度的资金流动性,是保证企业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方案,同时也可以恰当地减少财政的压力,如何实现现金的持有需要考虑时间成本,如果目前手中持有过多的先进,那么会因为较高的占有额度而失去其他的获利机会。如果持有的现金过少,就会面临资金不能满足调动的风险。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调动机会,如何实现资金调动又可以满足流动性资金的需要,这需要企业确立出一个最佳的现金持有量,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在流动性风险前提下的效益最大化。

不仅如此在现金流量上要进行控制,同时也应该在库存方面,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实现库存的优化管理,减少库存积压,加速库存的流转性,让库存在流转的过程中停留时间变短,实现变现的效率增强。在制定相应的分期收款政策时,需要定期考虑收账款的占用额度与占用时间,尽可能地减少企业的坏账情况,降低在应收账款方面的管理成本,选择边际利润的最大化,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上企业也可以采取相关的保理业务,即企业因为赊账销售形成的应收账款通过一定的条件来转让给银行,让银行对企业进行资金的提供并对其负责管理。交由银行来进行收账与坏账的担保,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收回账款,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实现资金运转的加快。

结语: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运行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管理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给企业。当企业在面临外部的风险时,内部经营也会出现一定的风险。企业需要灵活把握对财务的管理,积极发挥财务风险防范的作用,保证企业的利益能够长期有效地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冬梅,王晓霞.从全球金融危机看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与预警[J].唐山学院学报,2009(5):58-60

[2]高蓉.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67-70

[3]李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研究[J].时代金融,2014(27):86-91

财务风险的解决方案篇9

内部审计同风险管理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内部审计可以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而风险管理又为内部审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和领域。近年来,内部审计已经被财务公司广泛的应用到了风险管理的工作中,而发现公司的风险也成为了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和责任。笔者总结了几点有关于内部审计加入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因素,具体如下:首先,内部审计机构的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次,审计人员具有着更加专业的技术水平,可以对公司的风险全面掌控;最后,内部审计具有着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二、内部审计在财务公司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信用风险中的作用

信用风险是财务公司的风险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如果交易当中的某个参与者出现了违约现象,那么就会对集团企业和公司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危机。如今,财务公司虽然也制定了一些措施来对信用风险进行管理,但是却是收效甚微。在此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对公司所做出的分析结果则可以带来很高的价值和作用。首先,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同有关部门开展沟通,并及时的将审计结果以报告的形式传送回去;其次,内部审计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控制的有效性来辅助自己的工作;最后财务公司应该对信用风险的类型和具体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决定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二)内部审计在流动性风险中的作用

流动性风险对于财务公司的平衡发展和经营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内部的一个主要控制部门,能够对公司以及集团企业的文化、经营理念、核算制度以及控制系统都有着充分的了解,所以由它提供的报告是比较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的。此外,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审计人员不需要参与到公司的经营活动的管理事务当中,所以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来冷静且客观的评价财务公司的种种行为。

(三)内部审计在经营风险中的作用

财务公司在开展相关业务的过程当中,审计人员可以以各部门的控制制度作为依据,全面的搜索集团企业的生产、经营、采买、营销等多个业务领域中的管理错误,并结合财务公司的经营现状来制定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方案。同时对已经发生的损失进行及时的弥补。

(四)内部审计在管理风险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在财务公司中的地位较高,并且不属于公司内部中的任何部门。正是由于它具有着这样的特殊性,所以可以让审计人员成为公司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中间人。笔者列举了如下的两点有关于内部审计在公司管理风险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首先,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完全站在企业的角度来对管理风险进行控制;其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充分的考虑财务公司的利益所得,从而清醒的对管理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同时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风险防范方案。

三、如何做好财务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如今,内部审计绝对不再是人们传统概念中的记账、核对财务报表以及计算企业经济收益那么简单的工作,它已经能够对财务公司的人事管理、营销模式、生产规模、技术工艺以及商务对象等等很多方面进行审计和评估,从而达到预估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最终目的。目前,我国的财务公司虽然已经发展的日趋成熟,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不断的变化,继而让集团企业面了更大、更多的风险。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企业的管理部门需要提高对内部审计的关注度,将风险意识贯穿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当中。此外,财务公司在使用内部审计的过程当中也需要转变自己的工作重心,将“提高集团企业的经济效益”视为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

(二)提高风险管理的全面性

内部审计虽然是属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辅措施,但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以后,它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自有体系。其不仅具备了明确的职责范围和道德规范,同时还拥有着详细的操作标准和法律制度。为此,财务公司应使用内部审计对财务公司的风险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并且从真正意义上顾虑到集团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公司制定出一套最为有效和公正的风险预估方案。

(三)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财务风险的解决方案篇10

LiuYinfeng

(Xi'aninternationalUniversity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Xi'an710077,China)

摘要:本文就财务风险如何影响公司各种财务决策进行了系统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各项财务决策。

abstract:thisthesissystematicallyanalyzedtheproblemthathowthefinancialrisksaffectthecompanies'variousfinancialdecisions,soastobetterguidethefinancialdecisionsofenterprises.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决策影响分析

Keywords:financialrisk;financialdecisions;impact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125-02

0引言

在传统意义上,风险常被视作一个“贬义”词,如韦伯斯特字典将风险定义为“暴露在危险之中”。但风险的中文符号则更生动和确切的描述了风险的含义。“危”表示“危险”,“险”代表“机会”,结合起来就意味着“风险”。以往文章仅从财务风险的负面作用来讨论如何防范财务风险,而本文则从风险的较为全面的含义即危险和机会层面来看待财务风险,并将其应用到各项财务决策中。

1财务风险的种类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对企业来说,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于财务风险的定义有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认为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如果企业没有债务,就不存在财务风险。这是一种相对静止的观点。本文认为,上述观点对财务风险的叙述不够全面。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一般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收回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根据这些主要财务活动中包含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可以大致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2财务风险的衡量

财务风险的衡量主要可以通过两种分析方法进行。一种是杠杆分析法,其中包括经营杠杆分析和财务杠杆分析法。另外一种是概率分析法,其中用到期望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三个指标。

3财务风险分析在各项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3.1筹资风险分析与筹资决策筹资决策的核心也即资本结构决策。企业在筹资活动中会产生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债务筹资引起每股收益的变动性以及由于债务筹资而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包括每股收益变动性风险和偿债风险。负债率过高或过低的判断主要借助于风险―收益关系分析。公司利用财务杠杆是为提高股东收益,但股东收益的提高以相应提高其财务风险为代价,这就是风险与收益间的均衡。公司资本结构管理的首要目标就在于找出这样一种筹资组合,以使得风险一定下的股东收益最大化。对于偿债风险则可以用现金流量分析。用现金流量分析偿债风险并用于资本结构决策,是较为稳健的方法,它能给管理者以启示,即公司能够承担多大的由于现金不足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在预期财务风险一定的条件下,公司额外负债的最高极限有多大?

3.2投资风险分析与投资决策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不一致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有债券投资风险和股票投资风险。

3.2.1债券投资风险分析及债权投资决策①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债券利息和偿还本金的风险。避免该风险的方法是不买质量差的债券。②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减少利率风险的方法是分散债券的到期日。③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减少风险的方法是投资与预期报酬率会上升的资产。④变现力风险:变现力风险是指无法在短期内以合理价格来卖掉资产的风险。避免风险的方法是购买国库券等可在短期内以合理的市价出售。⑤再投资风险: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在利率下降时,会有再投资风险。避免方法是预计利率将会下降时,应购买长期债券。

3.2.2股票投资风险分析及股票投资决策股票投资风险与其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可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揭示,该模型被投资者广泛用来解决投资决策中的一般问题。

3.2.3投资项目风险分析与风险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涉及的时间较长,对于未来收益和成本很难准确预测,既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或风险性。如风险较小,可忽略其影响,如风险较大,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决策时应加以考虑。常见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有: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①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指将与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率,加到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投资报酬率中,构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并据以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对于高风险项目采用较高的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法的规则来选择方案,这里所采用的较高的贴现率,就是指风险调整贴现率。②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风险的存在是投资方案个个年度现金流量不确定,需要对此进行调整,把不确定的现金流量调整为确定的现金流量。常用的方法是肯定当量法,也成为确定当量法。肯定当量法的基本思路是:先用一个肯定当量系数把有风险的现金收支调整为无风险的现金收支,然后用无风险的贴现率去计算净现值,并以此分析评价投资方案的优劣。

3.3资金回收风险分析与信用决策信用决策通常分析企业信用政策变化是对收益和风险的影响;企业给客户的信用条件越宽松,则销售额增加,现金流入增多,但同时在应收账款上的投资增加,从而增加了资金回收风险。企业收紧信用,则结果相反。决策者在制定信用决策是要考虑的关键是:增加的收益是否大于放宽信用所带来的各种附加成本,其中比重很大的一项为坏账损失。

增量现金流量分析可以给我们提供决策的依据。

3.3.1基本公式信用决策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定义如下:

S――年销售额;VC――可变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aCp――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BD――某一销售水平下,坏账损失占销售额的比例;R――折扣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D――销售折扣率。

信用销售形成的税后经营净现金流量为:

CFt=[S(1-VC)-S(BD)-SRD](1-t)(1)

式中t为所得税税率;S(1-VC)――税前利润(未计固定成本);S(BD)――一年中的坏账损失;SRD――一年中的销售折扣损失。

3.3.2增量现金流量分析将新、老信用政策作对比,进行增量分析。一下表n和o分别表示新老信用政策,则投资增量为:

ΔCFo=VC(Sn/365)aCpn-VC(So/365)aCpo(2)

经营期净现金流量增量为:

ΔCFt={[Sn(1-VC)-Sn(BDn)-SnRnDn]-[So(1-VC)-So(BDo)-SoRoDo]}(1-t)(3)

信用政策改变引起的净现值增量为:

ΔnpV=ΔCFt/K-ΔCFo(4)

式中K――考虑现金回收风险后的税后要求收益率。3.4收益分配风险分析及股利决策股利政策是企业决定对其盈余进行分配的方案选择,股利政策的实行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同样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股利政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股利政策是否与公司价值相关?股东如何在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间取舍?一般来说,公司的股利政策取决于公司的实际盈利情况,如果公司的盈余是稳定的,则可以发放较高股利,否则只能发放较低股利,这时的低股利政策可以减少因盈余下降而造成股利无法支付、股价急剧下降的风险,还可以将更多的盈余转化为投资,以提高公司权益在资本中的比例,减少财务风险。因此,在进行股利分配决策时,公司可选择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案:

3.4.1剩余股利方案在公司有良好投资机会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采用本政策的根本理由在于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

3.4.2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的方案这类方案把每年股利固定在某一水平并在较长时期保持不变,只有当公司有把握使未来盈余显著增长,才提高股利发放额。但是,在长期通货膨胀的年代里,股利也逐年提高,以抵消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

3.4.3固定股利支付率的方案该政策是公司确立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率,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的政策。采用本方案能使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配合,以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无盈不分的原则。但是,这种政策下各年的股利变动较大,极易造成公司不稳定的感觉,对稳定股票价格不利。

3.4.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方案该股利政策是公司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支付一个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在盈余较多的年份,在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但额外股利并不固定化,不意味着公司永久地提高了规定的股利率。

综上所述,由于风险和收益之间存在着对等关系,为了实现一定的收益必然伴随着与之相对应的风险。敢于冒风险的企业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往往从高风险中获取高收益。不冒风险,一味地降低风险保守经营,企业是不会有多大发展的。因此,对于财务风险,我们不应消极回避,而应正确认识、驾驭,通过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指导企业的各项财务决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2]王斌.企业财务学(2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

[3][美]aswathDamodaram著,郑振龙等译.应用公司理财[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霍海泉,贺素文.股利政策探析[J].投资与证券,2000(7).

[5]张阳华,章为东,邱敬波.现代企业财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