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合同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十篇合同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十篇

合同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1:31

合同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篇1

2018年,区查违办在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查违办的精心指导下,坚持“控制源头、快速处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依法追责”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队伍形象、加大查处力度,查违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我办的查违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取得工作成效。

(一)查违控违案件处置情况

今年受理市长热线、市数字城管、市作风办、区作风办等各类投诉件482起,全部按时回复并进行了有效处置。通过定期巡查、整改、自拆与集中强制拆除等方式,我办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构(筑)物324处,面积约115861.5平方米。新增违法建184处,面积约20027.5平方米,

(二)存量违法建设清理整治四年行动计划工作情况

按照市查违办《关于城区存量违法建设清理整治四年行动计划》,2016年对城区105平方里存量违法建设调查摸底,存量违法建设5108处,面积754906平方米。根据郴州市查违的实际情况,2018年重新对城区59.6平方里内存量违法建设调查摸底分类认定共1640处,面积217683.6平方米,其中:立即拆除248处,面积46601平方米;暂缓拆除898处,面积100798平方米;处罚后补办手续494处,面积70284.6平方米。目前已经拆除76处,面积3356平方米。市城区主次干道专项整治任务168处,已经拆除整改109处,面积13448平方米。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位

重视查违网络建设,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定人员、定责任、定管理范围,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的查违工作格局,基本实现了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村)查违控违工作全覆盖。明确了责任领导,明确了专门班子,对辖区内的违法建设进行了巡查上报,形成了社区(村)镇(街道)区查违办市查违办一条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链。

(二)多措并举,控拆到位

一是加大巡查防控力度,坚持日常巡查不放松,采取划片分区,责任到人等方式,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巡查一次,不给违法建房户留有任何时间空档。

二是加大行政强拆力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程序,积极稳妥做好行政强制拆除工作,对不听劝阻,顶风抢建行为,组织力量强制拆除。对商业小区开展30次专项拆违整治行动,在保利苏仙林语、碧桂园等小区组织12次违建业主集中座谈会宣传违建法律法规。

三是加大重点项目拆违清障力度。为顺利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我办积极加强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介入、主动作为,对东关隧道、城东新区开发建设以及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大拆违工作力度,做到拆建结合,美化环境,确保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今年以来,共巡查600多次,控违覆盖率达100%,巡查发现新增违法建设184处,现场处置184起,按照“零增长”目标做好控违工作。

(三)营造氛围,宣传到位

加强宣传教育,利用执法巡逻车广播宣传《城乡规划法》,在各小区内悬挂查违宣传标语横幅67条,今年还印制了1万份《违法建设法律法规宣传单》,对违建户细致地宣讲违法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禁止违法建设行为。

针对违法建设行为,一是坚持疏导先行,攻心为上。改变一味强拆的做法,拆违行动前,镇、街道人员提前上门做好法律政策宣讲,向违建户主发放自行拆除通知书,预留充足时间清理财物,取得违建户主的理解和支持,使不少违建户能够自行拆除违法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头自拆,配合强拆,形成强大的自拆强拆氛围,以点带面,打开工作局面。二是坚持一个标准,保持公正执法。所有违法建设一律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做到即查即拆,不搞任何特殊照顾,不搞变相执法,做到以人为本,人性执法。

(四)长效管理,保障到位

一是落实属地监管机制。区查违办与镇、街道各签订了查违控违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并把查违、控违、拆违工作列入到年度重点工作绩效考核。二是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完善《大队长、中队长工作职责》、《巡查制度》、《工作考核制度》、《请销假制度》、《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等规范队伍建设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行政执法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巡查网络没能有效运转。主要是基层干部思想认识由差距,镇、村、组各级干部对查违工作的重要性不够深刻,查违积极性不高,查违责任落实不到位,查违网络联系不畅。

(二)私房违建有反弹趋势。责任主体单位对辖区内私房抢建违建监管不到位,控制不力。主要体现在城区私房违法加建、抢建、搭棚及重点项目征迁区域范围内的村民个人建房、宅基地拆旧建新等现象任然存在。

(三)商业小区违规装修、改建、扩建情况突出。一是小区别墅违规装修改建行为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扩建、挖掘地下室、封闭露台加层,搭建阳光房。二是小区高层电梯房违规装修,占用消防通道,破坏消防门,楼顶住户利用楼顶造型框架违规封闭公共平台、加建、扩建、搭建阳光棚等情况非常严重,责任主体单位对小区违建行为巡查控管不到位,现场处置不力。

(四)查违工作经费保障不到位。中心城区存量违法建设数量大、涉及面广加上成因复杂,拆除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大量经费保障;由于查违办工作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各办事处查违经费也未纳入财政预算,无法保障查违拆违工作正常运行,影响了查违办和各责任主体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五)执法程序不规范。各镇、街道普遍存在执法文书填写不规范的现象,如:文书内容填写不准确,表达不规范,与法律依据条款不相符。各镇、街道要加强同执法支队、区法制办对接,进一步规范执法文书。

(六)部门联动配合力度不足。相关责任部门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配合、协作机制。执法主体单位主动性不强,工作合力未见成效,各部门要打破部门界限,积极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查违拆违,杜绝违建行为。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巡查控新增。加大日常巡查和现场处置力度,严控私房和商业小区新增违法建设,继续巩固查违成果,在依法拆除存量违法建设的同时,围绕城市建设查违,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查违,围绕群众来电、来访问题查违,围绕各级领导督查督办案件查违,继续保持对各类违法建设的高压势态,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

(二)加强存量违法建设拆除力度。我区存量违法建设定性为拆除的1146处(立即拆除248处),目前拆除76处,剩余处1070处未完成,其中苏仙岭街道拆除任务596处,已完成56处;南塔街道拆除任务139处,已完成18处;观山洞街道拆除任务108处,已完成2处。白鹿洞街道拆除任务294处,卜里坪街道拆除任务13处。2019年我办将督促各责任主体单位对照任务按照计划加快存量违法建设拆除工作进度。

(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一年来,我办虽然做了较多的宣传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把宣传工作做好做实。2019年我办会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制定一个具体有整体性、前瞻性的宣传工作方案,多层面、多方位、多渠道开展查违控违执法宣传工作,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作重点宣传,并且督促镇、街道开展查违控违宣传工作,让政策法规宣传普及到乡镇、街道、社区(村、组),深入到群众心中。提高公众对违法建设查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为有效防范和控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

 

合同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篇2

论文关键词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准司法职能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违纪及腐败现象水火不容。党中央、国务院一向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党内腐败工作,强调不管是谁,不管职务多高,只要出现腐败现象就坚决处理,绝不手软。党的十召开前,党中央查处了、等人,充分表明了党做好反腐败工作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态度和决心。同志在十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坚决反对腐败,反腐倡廉工作要紧抓不懈、拒腐防变工作要警钟长鸣,向全党提出了“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号角。在这一背景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准司法”职能的行使就特别重要。

一、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性质及职权

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依据党规成立的,是党内的“执法”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各党组织和党员进行检查监督,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受理违规党纪的案件,独立调查违纪案件,配合其他部门侦查案件、报告并移交司法机关等。纪律检查委员会涉及“准司法”性质的职权主要包括:

一是查处党组织及党员违纪案件。根据的规定,纪律检查委员会要维护党的权威,监督党组织及党员干部行使权力,检查和处理党组织及党员违章党规的案件,发现党组织及党员有违纪现象可以对其核实调查,决定对违纪党员的处分,并把重大或复杂违纪案件的问题和处理结果向同级党委会报告,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向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

二是党纪处分权。纪律检查委员会享有依照及党内法规的规定,按照规定的程序对违章和党内法规的党组织及党员给予相应党纪处分的权利。这种处分权主要包括做出处分权、批准处分权和改变处分权。

三是上级党委对案件处理的复查权。根据的规定,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把处理的特别重要或特别复杂的违纪案件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向同一级党委会报告,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向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如果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不同意同一级党委会对违纪案件的处理结果,可以请求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案件进行复查。

四是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案件处理的改变权。根据的规定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有权监督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有权批准和改变下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对于处理案件做出的决定。如果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改变下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做出的已经得到其同一级党委会批准的决定,则这种改变必须经过它的上一级党委会批准。

二、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准司法”职能的合法性及有效性

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其“准司法”职能是在宪法体系范围内行使的党内监督职权,因此具有其合法性,合法性依据包括宪法依据和党规依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具体实施办案查处违纪违规案件的过程中运用了与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办案类似的办案程序,其办案程序和办案结果具有有效性。

(一)合法性依据

1.宪法依据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的政策和国家意志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整个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工作的重要载体,是符合我国宪法价值取向的。《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处分条例》是党规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宪法的认可。纪律检查委员会所行使的“准司法”职能是中国共产党赋予的,而这一权力又是宪法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因此,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在宪法体系内行使其职能的,其职权具有合法性。

2.党规依据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规和国家的法律一样都体现着统一阶级意志,都是为了维护党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社会关系,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准司法”职能,通过监督、教育、调查、查处等活动行使职权,约束党组织及党员的行为。在该“准司法”职能的行使中,体现出了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行使职能中的调查权、检察权、巡视权等一些权力概念,由此,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的是一种党内司法职能,这就为纪律检查委员会“准司法”职能的实现提供了合法性基础。

(二)有效性依据

1.办案过程有效性

纪律检查委员会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从立案到给予党纪处分或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每一程序都遵守严格规定,这些规定必须得到预计的办案结果,否则,案件就无法进入下一个程序,影响案件的进展,进一步影响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及其权威性。党规规定,纪律检查委员会有对举报或发现的案件享有初查权,该权力的行使分别有纪律检查委员会不同职能部门负责,各个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相互监督,这样就形成一种权力制约,保障了权力的正确行使。

2.办案结果有效性

据统计,2011年全国纪律检查委员会共接受举报1345814件,其中检举控告960461件,核实违纪155008件,立案137859件,结案136679件,处分142893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118006人,给予政纪处分35934人。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843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4.4亿元。查处了、刘卓志、等大案要案。十召开前又查处了、、黄胜、田学仁等违法乱纪案件。纪律检查委员会查办这些案件既维护了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准司法”职能的正当性和可行性又维护了党纪的严肃性,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纪律检查委员会“准司法”职能行使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查办违纪案件是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贯彻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的有效手段。但是纪律检查委员会在查办案件,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严重问题甚至影响到了查办案件的质量,影响了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威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党纪的纪律性和严肃性认识不足。有些纪律委员会在查办违纪案件时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很多违规党纪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地惩办。部分办案人员思想上存在着私心杂念,不敢如实查处案件。还有些办案人员法制意识淡薄,不严格依法办事,致使党规没有真正贯彻执行,纪律检查委员会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二是对纪律检查委员会查处工作的透明度认识不一致。有些办案人员认为纪律检查委员会查处案件应当秘密进行,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干扰,有利于案件的查处。还有一些办案人员认为办案程序应当透明化,把查处工作置于阳光之下,这样更有利于党内党外的监督。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其职能的实践操作上,存在着职权界限不清、工作方法弹性过大难以掌握等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立案程序中存的问题。立案是调查、审查、处理等程序的前提,只有经过立案其他程序才能依次开展,未经立案,纪律检查委员会不能行使诸如扣留涉案物品,暂停支付存款等权力。目前存在着很多纪律检查委员会查办案件时,未办理立案程序就采取了其他措施,不符合规定程序的要求。

二是证据收集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纪律检查委员会收集证据主要依据的是《关于查处党员违纪案件中收集、鉴别、使用证据的具体规定》和法学上的“违纪构成四要件”理论。两者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着局限性,两者都侧重于事实层面的判断,没能兼顾更高层面上的价值判断。纪律检查委员会在查办案件收集证据时简单地套用《规定》及“违纪构成理论”,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三是违纪责任划分不清的问题。对违纪责任的认定缺乏统一性,任意性太大难以实际操作。对违纪案件的处理过分注重执行时的问责而忽视决策时的监督,责任追究上也过分强调惩罚机制。另外还存在纪律检查委员会查办案件后对责任划分不一致问题,如对同一违纪行为的不同人定性不一或只追究其中一人的纪律责任等。

(三)解决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尽快解决。

一是严格执纪,建设高素质的纪检队伍。严格执纪是指按党规办事,实事求是地查清问题。只有严格执纪才能确保“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统一,才能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清除违法乱纪分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同时,严格执纪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和殷切希望,只有严格执纪,严肃处理党员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有说服力。严格执纪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纪检队伍。如果纪检干部的素质不高,作风不正,立场不坚定,,则体制再好也无济于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建设高素质的纪检队伍。

合同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篇3

一、建立健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意义

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预防和遏制违法建设行为,是城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私搭乱建、抢搭抢建等违法建设现象并未得到彻底杜绝。这些违法建设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城乡规划管理秩序,增加了城市改造和建设成本,而且影响了市容市貌,破坏了城市形象。建立健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既是巩固我区违法建设整治成果,杜绝新的违法建设产生的迫切需要;又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城市改造和建设成本,避免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各镇办、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意义,积极投入和参与违法建设的监管,彻底杜绝新的违法建设产生。

二、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属地管理,权责统一。对违法建设的监督管理实行“属地管理”以及“谁主管、谁负责”,各镇办对本辖区违法建设监管负总责,对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上报。

(二)超前介入,预防为主。必须把预防违法建设作为重点,积极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引导辖区单位和城乡居民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好自建房屋的申请、报批。同时,建立健全日常巡查、监督举报等机制,从源头上预防新的违法建设产生。

(三)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各相关部门单位要顾全大局,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城乡规划和管理,全力配合执法部门开展工作,坚决杜绝新的违法建设的产生。

(四)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在查处违法建设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加强教育引导,避免给群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要公正执法,依法办事,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三、违法建设监管的领导和职责分工

(一)联席会议领导小组职责

成立区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第一召集人,成员由各镇办和区建设局、旧改办、国土分局、公安分局、区规划监察队、国土土地监察大队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

1、具体处理行政管辖区域内涉及违法建设的相关工作;

2、研究解决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和突出问题;

3、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影响大、情况特殊的违法建设进行集中清理、工作。

(二)各镇办职责

1、负责做好辖区规划、土地、建设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

2、负责本辖区的日常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制止、查处并上报违法建设行为;

3、负责辖区内村(居)民新建、改建、扩建、危房改造的报批初审工作;

4、负责协助区建设局、旧改办及国土分局实施本辖区内违法建设的查处、拆除工作;

(三)区建设局职责

1、负责协调指导对规划区外违法建设的监管和整治工作。

2、负责辖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的审批、上报工作;

3、负责组织对城市规划区外各类建设行为的巡查监督;

4、负责全区违法建设的核查工作,对违法建设案件及时出具书面界定意见;

5、负责城市规划区外违法建设的制止和拆除工作。

(四)区旧改办职责

1、负责协调指导规划区内违法建设监管和整治工作;

2、负责规划区内违法建设行为的日常巡查监督;

3、负责巡查发现和群众投诉、举报提供的违法建设行为的初核工作及初核情况的报告工作;

4、负责规划区内违法建设的制止和拆除工作。

(五)国土分局职责:

1、负责对全区建设用地情况进行巡查监管;

2、负责对违法占地以及未办理建设用地手续的违法用地的核实和查处工作。

(六)区局、公安分局等部门:区局负责做好拆违上访群众的接待工作;公安分局负责对干预、阻挠执法或暴力抗法等事件,从快、从严、从重进行处理;其它各相关部门负责按照各自职能,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四、违法建设的预防与查处

(一)违法建设的预防。各镇办、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能和管辖区域,制定巡查监管方案,突出工作重点,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阻止违法建设行为。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土地、规划和建设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守法意识,引导城乡居民和辖区单位依法申报、依法建设,切实提升城市建管水平。

(二)违法建设的查处。各镇办巡查发现违法建设时必须及时制止,并在4小时内上报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实地核查;凡属于违法建设的责令限期拆除;对不听劝阻继续施工和未限期拆除的,必须在两个工作日内依法强行拆除。对群众举报和领导交办的违法建设案件,各镇办、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到现场查看,勒令停工,并按有关程序进行核实和立案查处;对于影响重大、情况严重的违法建设,由区联席会议组织建设、国土、公安、旧改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依法。

五、建立健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一)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各镇办要对辖区每户居民的房屋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并通过拍照、摄影和绘图等手段,留存建筑物现状图片,造册登记,建立台帐,做到“一户一档一图”。登记台帐一式三份,分别由镇办、村留存,并报区级相关部门备案。清查登记在区建设局和旧改办的专人指导下,由镇办负责组织实施,其中,城市规划区村组、社区资料在区旧改办备案,规划区外村组资料在区建设局备案。各镇办要按照“先行试点,全面铺开”的办法,年12月前至少完成一个村组的清查登记工作;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规划区内村组、社区的清查登记,9月底前全面完成规划区外村组的清查登记。区建设局要统一设计清查登记的表格、册集,及时提供各镇办。

(二)健全民用建筑报建审批制度。辖区内村(居)民在新建或对原有民用建筑进行改建、扩建前,必须向村组(社区)和所在镇办提出书面申请,经村组(社区)和镇办初审并报区建设局审批后,方可开工建设,切实做到“凡建必报,凡建必批”。区建设局要严格审核、严格把关,凡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符合条件的要加强施工监管;对未按批准方案建设的,要及时制止,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三)建立日巡查制度。各镇办必须每日对本辖区巡查一次;区规划监察一队、二队和国土土地监察大队必须每两日对分管区域巡查一次,确保对各类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拆除。各镇办和区规划监察一队、二队、国土土地监察大队要建立巡查日志,对巡查发现、群众举报和领导交办的每一例违法行为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四)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各镇办、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要求,加强对违法建设的监管。要划分责任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确保清查登记到位、日常巡查到位、预防查处到位。

(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巡查不到位、上报不及时,而致使违法建筑物主体建成的,对责任镇办进行通报批评;对故意隐瞒不报、被上级部门通报或被新闻媒体曝光的,对责任镇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给予组织处理;接到报告后核实不及时、查处不到位的,对责任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对长期未依法拆除造成严重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对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给予组织处理。

(六)建立目标任务考核制度。每年年初,区政府与各镇办、相关职能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将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作为各镇办、各职能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和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实绩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年终统一进行考核讲评,奖优罚劣。凡被连续通报批评两次以上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镇办、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把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定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健全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必须勤指导、具体抓,坚持深入一线,及时了解辖区及分管区域违法建设情况,严厉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

(二)加强巡查,严格监管。各镇办、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及时掌握辖区违法建设动态,对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核实、早查处,彻底杜绝违法建设的产生和蔓延。

合同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篇4

【关键词】违法建设监督管理体系

一、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体系研究的背景

(一)天津市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现状

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和监督共同构成了规划管理工作的三个主要环节。其中,规划监督作为规划管理工作的最后一环,对于优秀规划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以及维护城市健康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天津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活动全面铺开,传统以人力密集型为特点的执法监察手段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违法案件查处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制约了违法案件查处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难以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对执法监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近期,各类规划违法行为的数量有上升趋势,一家单位多次违法以及恶意不履行处理决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一切都严重地影响了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鉴于此,当前亟需针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调整现行以人力密集型为特点的执法监察方式,建立一整套适应新形式发展的监督管理体系。

(二)现行违法案件查处工作存在的问题

1.违法案件处罚标准不统一。在全市范围内,各区县规划主管部门在处理违法建设案件时,对案件违法性质相似的判定及行政处罚标准存在差异,自由裁量权较大;

2.执法监察人员编制不足。部分区县辖区广大,而执法监察工作人员编制不足,面对辖区内为数众多的建设活动,采用传统方式开展执法监察工作,现有的人员配备显得捉襟见肘,为违法建设案件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带来一定困难;

3.信息化程度低。传统的违法案件查处工作长期采用人工方式,信息化程度不高,违法案件查处信息无法共享,各区县规划主管部门缺乏横向的沟通、联系,导致;

4.监督环节相对薄弱。当前,市局对区县违法建设案件查处工作的监督、检查只能通过定期的统计报表及半年或年终片会抽查案卷的方式进行,大部分案件的具体办理流程及处罚标准则难以全面、及时的掌握,致使市局对区县(分)局的业务监督和指导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二、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体系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调查分析我市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借鉴其他兄弟省市在查处规划违法建设案件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

(三)研究制定违法建设监督管理信息化工作方案,建立违法案件查处系统辅助执法监察工作;

(四)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划违法案件处理制度,构建符合天津实际的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体系。

三、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一)技术路线

1.资料收集、整理:调查我市规划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现状,了解现行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

2.分析研究:对现行违法案件查处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其制度根源。

3.完善制度:针对现实问题,修改、完善城乡规划违法案件查处工作制度。

4.沟通协调:形成初步成果,通过座谈等方式,与有关专家和基层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改善成果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调研、电话联系兄弟省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了解当地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流程及制度建设情况;同时,通过与区县(分)局的座谈,摸清基层单位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现实做法,并掌握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问题,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

2.跨学科综合研究:依托法学、行政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及研究成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综合研究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体系。

3.对比研究法:采用横向对比的研究方法,比较我市与其他省市在城乡规划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方面的异同点,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吸收、借鉴,构建符合我市需要的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体系。

四、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体系探索

(一)研究细化行政处罚标准,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

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在提高行政效率、调动行政机关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为行政权力的滥用和异化提供了空间,往往成为引发行政争议的重要诱因。为避免由于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工作不透明引发的法律风险,有必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原有的违法案件处罚标准进行细化:

1.明确违法主体

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个人全部囊括进来。

2.违法性质的确定

按照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的不同,对违法行为性质进行区分:

(1)按照建设单位或个人违法建设“永久建筑”和违法建设“临时建筑”分为两类。

在违法建设“永久建筑”类中,可根据项目办理规划许可手续进度的不同,进一步分为“已取得选址意见书或规划条件或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尚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尚未取得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设计方案”和“已取得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设计方案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个小类。

在违法建设“临时建筑”一类中,可进一步分为“未经许可进行临时建设”、“未按照许可内容进行临时建设”和“超过许可使用期限不拆除”三个小类。

(2)对设计单位或个人:违法性质可以其承接的建筑项目规模或市政线形工程长度作为分类依据。

(3)对施工单位或个人:违法性质可分为“为违法建设项目施工”和“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内容施工”两类。

3.关于违法情形及违法事实的确定

(1)在细化处理标准中可将违法主体是否配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调查工作、是否及时停止违法行为作为判定违法情形主要的类别。

(2)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违法行为发生时常会形成违法建设实体,可按照其是否影响城市规划的实施或是否符合规划要求作为划分违法情形及违法事实的首要类别,并可继续细分为“停止违法行为”和“拒不停止违法行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和“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无法拆除”和“可以拆除”三类。

对建设单位或个人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形,可依据常见的违法建设情形予以细分。例如,“建筑面积超出误差允许值”、“改变规划许可位置”、“间距、退线距离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等。

(3)对设计单位或个人,在是否“配合调查工作”可进一步细分为“承接未取得城市规划、规划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的项目进行设计”和“未按照规划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设计”两类。

4.关于处理标准的确定

违法行为处理标准可依照不同的违法主体进行确定,并在法定范围结合其违法性质和违法情形分类划分出不同的比例,对自由裁量权予以细化:

(1)对建设单位或个人,规定了“限期改正”、“限期拆除”、“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罚款”。同时,为了达到对违法主体的警示和教育目的,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增设“暂停审批该单位或者个人的其他建设项目”的处理手段。

(2)对设计单位或个人,可设定“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停止单位在本市承担规划设计”、“对直接责任人员,警告”、“停止直接责任人在本市承担规划设计任务”、“罚款”。

(3)对施工单位或个人,可设定“责令停止施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二)研究违法建设单位制裁措施,编制规划违法单位名录

随着近年来天津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类规划违法行为的数量有所上升,一家单位多次违法,并且恶意不履行处理决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对同一单位违法行为未处理完毕前再次违法的情形缺少法律依据,导致规划执法工作处于被动。为扭转这一局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确立“前事不清、后事不办”的工作原则,可通过对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梳理,编制出规划违法单位名录,将拒不履行行政处理决定的单位或个人全部纳入其中,在违法行为处理完毕前,可以暂停审批该单位或者个人的其他建设项目。以此,进一步加大规划违法行为的执行力度。

1.适用范围

违法单位名录属于规划管理部门的内部使用文件,作为规划管理部门在核发规划审批、许可文件时的重要参考依据。规划违法单位名录在局域网系统内进行公布的,区别于规划违法行为处理结果履行情况在外网上的公开。

2.规划违法行为的界定

违反有关城市规划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定的建设行为、设计行为和城乡规划编制行为均可视为规划违法行为。因此,与之对应的规划违法单位包括:违法建设单位、违法设计单位和违法施工单位。

3.停办规划许可、审批的要求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做出行政处理决定后,违法单位或个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或逾期拒不履行决定的,为树立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采取以下强制执行措施:

(1)对下达限期改正或限期拆除决定的违法行为,书面报告违法行为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由区、县人民政府决定并责成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

(2)对下达行政处罚决定的违法行为,依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由于违法单位不履行处理决定的做法,将导致执行环节、执行周期和执行成本的增加。因此,在违法单位的违法行为处理完毕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停止办理该单位在办项目和其他项目的规划许可、审批申请。

此种途径在有效的遏制违法单位拒不履行处理决定的做法的同时,也达到了对违法单位的警示和教育目的,树立起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并可对违法单位未来的行为起到良好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三)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系统

市局在2008年已实现了全市域范围内的规划业务联网审批办公,具备了推广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系统的网络、平台基础。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掌握违法建设项目的处理进度,改变传统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作业方式,提升工作效率,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

1.系统建设内容

(1)实现违法案件查处的网上办公;

(2)实现在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系统中共享业务系统的各种信息;

(3)实现对违法案件查处的查询和统计;

(4)实现数据共享:区县数据共享、业务数据共享、违法案件查处数据共享、违法单位名录数据等,并达到数据的一致和唯一;

(5)实现违法案件查处的系统督办和人工督办;

(6)形成监督管理业务的市局、分局两级互动办公、信息共享;

(7)由业务处理逐步转向辅助决策。

2.系统设计框架

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系统由违法案件查处和系统管理两大部分组成。系统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1系统总体框架

主要涉及的数据包含: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系统数据、业务系统数据、GiS数据。利用webservice集成了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系统数据及业务系统数据的数据访问及业务逻辑处理。GiS图形数据利用最新的aRCGiS9.3进行系统整合,叠加违法案件查处带图作业图层及数据,开发相关功能,利用现有的城乡规划业务空间信息平台,实现与项目不同审批阶段中的各相关图层进行叠加比对的功能。

整个系统用户界面采用Flex+相结合的方式,利用Flex页面展现灵活、美观、无刷新的特点,为用户提供美观方便,可用性高的用户界面。

图2系统功能框架图

图3业务关系图

执法监察人员通过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系统中直接提取“一网通”业务管理系统中当前正在办理的项目信息。

通过对“一网通”业务管理系统中违法单位名录(“黑名单”)功能的修改,可以直接与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系统实现数据交互。若某项目确认存在违法行为,被立案查处,且项目责任单位或个人拒不履行处理决定的,则其将被列入“一网通”业务管理系统中“黑名单”当中,该项目也将被冻结,无法办理,该责任单位或个人的其它项目也将不再被受理,待该违法行为处理结束后,方可从“黑名单”中移除,但违法历史记录将会被系统保留。

3.系统建设功能

系统主要包含两个大的功能模块:违法案件查处子功能模块以及系统自身的管理模块。违法案件查处子模块:主要实现系统内办公工作流的发起、流转及结束功能,并实现对正在办理案件的督办管理功能,实现与“一网通”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并与我局现有的城乡规划业务空间信息平台进行图形交互,利用实测图与审批图集的叠加比对,核查项目实际建设情况与规划审批情况之间的差异,更直观的发现违法事实。除此之外,该功能模块,还负责对本系统内案件的查询、统计等付诸决策功能的实现。系统管理子模块:为了提高系统日常维护效率,开发了系统日常管理功能模块,其中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流程管理、表单定制管理、节假日管理、数据管理七个管理模块,分别针对用户的增删、所属角色、权限分配、流程定制修改、表单定制修改、节假日时限、数据维护七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工具开发,使得维护管理人员最大限度的脱离代码和底层数据库对系统本身进行维护和管理。

五、结语

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体系建成后,对规划违法案件查处工作效率的提升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规划违法单位名录的制定,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设计单位一并纳入规划管理范围,在违法行为处理完毕前,停止办理涉及该单位的其他在办项目的规划许可、审批手续,能够达到对规划违法单位的警示和教育的目的,从而树立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二)在违法案件处理方面:基于原违法建设查处标准,实现了案件查处标准的统一,减小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对维护城市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违法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系统集案件查处、黑名单管理、图形操作、查验提醒及督办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业务系统、图形系统与违法案件查处的数据共享,能够为违法案件查处工作提供高效、实用、稳定的管理平台,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大幅度提升了违法案件查处工作效率。

作者简介:

姜慧(1971―),女,天津人,天津市规划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土地管理本科;

陈曦(1980―),男,湖北武汉人,天津市规划信息中心工程师,武汉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刘庆文(1969―),男,河北定兴人,天津市规划局执法监察处副处长,天津师范大学法律专业本科;

袁鹏(1982―),男,天津人,天津市规划执法监察总队指挥中心副主任,天津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

合同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篇5

一、高度重视土地执法监管工作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相结合,严格耕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在个别地方、个别单位仍然存在,从年新开工项目土地使用清理情况来看,有的县(市、区)未报即用、边报边用、未供即用等违法占用土地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地方违规出让土地被国土资源部挂牌督办,造成了不良影响。面对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全覆盖的新形势,各地、各部门必须迅速适应土地执法监管模式和手段的重大变化,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土地执法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规范用地秩序。

二、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

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宣传教育的对象以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和乡村基层干部为主,宣传教育的重点突出土地国情、省情、市情、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等内容,使各级干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带头遵守和模范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宣传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化,国土资源部门要联合公、检、法、纪检监察等部门,有选择地在新闻媒体上披露和曝光违法用地案件的查处情况,提高宣传实效。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营造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社会各界自觉守法的良好土地执法监管氛围。

三、认真开展土地违法违规自查自纠

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已经启动,后时相的卫星监测图片即将拍摄,各地必须迅速开展自查自纠。要全面清理,摸清底数。各地要对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以来土地“批、供、用、补、查”情况认真开展一次排查,重点清查土地审批环节是否存在违法违规审批,土地供应后是否违法违规使用,新开工项目是否存在未报即用、边报边用、未供即用等违法行为,违法用地是否得到及时查处等情况。要严肃查处,处理到位。各地对清查出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要迅速纠正,既要处理事,又要处理人,确保处理到位;对符合用地条件的,要在年11底前完善用地手续。要切实整改,创新制度。各地要对存在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深刻剖析,针对土地管理特别是土地执法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积极探索和建立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

四、进一步强化土地执法监管职责

严格土地执法监管、依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是各地、各部门共同的社会责任。各地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国土资源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土地执法监管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提高监管实效。

用土地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加强对土地执法监管工作的领导和督办。对国土资源部门上报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应根据《省土地违法行为报告暂行办法》的规定,及时依法制止和组织查处,不得隐瞒不报和压案不查。要建立健全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查处领导小组和综合防控队伍,对依法应当拆除的违法建筑,要组织相关部门,依法。

合同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篇6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违法建设,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未按规定期限拆除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涉及违反其他法律法规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州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四条按照“属地管理”和“预防为主”的原则,州区政府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为组织领导本辖区和管理范围内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

第五条按照无新增违法建设,存量违法建设三年内全部拆除的工作目标,市政府对州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市直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州区政府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依法做好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

州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以下分别简称区政府、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并落实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考核任务。

第六条市成立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查违办”),办公室设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指导、监督、考核违法建设预防和查处工作。

第七条区政府和管委会成立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通报违法建设综合治理情况,协调处理查处违法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州区成立城管执法机构,主要职能是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

第八条在土地房屋征收中,对违法建设一律不予补偿。

第九条区政府和管委会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明确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以下分别简称街道、乡镇)和所属相关部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责任,确定街道、乡镇和所属相关部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的年度工作目标,并对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督促街道、乡镇和所属相关部门制订具体的预防和查处措施,抓好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

(三)对查处的违法建设,组织相关街道、乡镇和部门及时依法拆除;负责组织处理与查处违法建设有关的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等问题。

(四)对本辖区和管理范围内单位和居(村)民进行有关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传教育。

(五)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目标考核任务。

第十条相关部门和单位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城乡规划部门负责依照规划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对在建和已建的建筑物、构筑物是否经过规划审批进行审查和认定,并出具书面鉴定意见;对未按照规划条件和规划许可规定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尚未进行规划核实的工程,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指导区政府和管委会做好违法建设的管控工作,督查考核区政府、管委会和市直相关部门违法建设管控工作情况,积极配合区政府、管委会开展拆除大型违法建设行动。

(三)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依法查处位于职责管理范围内的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违法建设。

(四)水务部门负责依法查处位于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和湖泊水域线内的违法建设。

(五)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依法查处违反施工资质管理规定及危房鉴定中的违法行为。

(七)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维护拆除违法建设现场秩序,及时查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

(八)工商、税务、卫生、文化、环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行政部门在有关行政许可、证照的管理上,对利用违法建设开展经营或不能提供经营场所合法证明的,不予行政许可、核发有关证照。

(九)供水、供电、供气等单位在受理用水、用电、用气报装申请时,应当按照行业规定的条件严格审核,对不能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的,不得受理报装申请。

(十)传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各新闻媒体做好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的传工作。

(十一)监察部门负责对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行政监察。

(十二)市、区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中央、省驻单位和外地驻机构,应自行组织拆除单位所属范围内违法建设。

(十三)市、区、管委会的财政部门负责保障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所必需的工作经费。

第十一条在查处违法建设的执法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应按照第十条规定的职责密切配合,在接到其他部门协查通知后3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情况复杂的,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7个工作日。

第十二条区政府和管委会应当建立由街道(乡镇)、社区(村)和相关部门组成的巡查网络,制订巡查控管方案,明确街道(乡镇)和相关单位责任区域,分类别确定巡查时段和巡点,对辖区内的征迁及待征迁区域,强化巡查控管。

各街道(乡镇)须建立城管执法队伍,由区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经费,明确工作职责。

第十三条城乡规划部门应当加强在建工程项目的巡查,对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建设工程项目,应制订巡查控管方案,确定审批后管理责任人,严格验线、跟踪管理、规划核实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并抄告州区城管执法局或市城管执法局开发区分局。

第十四条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要按照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要求,安排信息采集员全天候巡查,负责违法建设的信息收集、派遣、处置工作,并对相关部门办理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第十五条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管理范围内制订巡查控管方案,明确责任人、责任区域、巡查时段和巡点。

第十六条违法建设巡查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巡查控管方案规定的时段和责任区域进行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

(二)发现违法建设及时制止、报告并采取摄像、照相或者现场勘验等方式取证。

(三)发现施工现场未悬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书、施工许可证书的,督促企业限时悬挂;对不能出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书、施工许可证书的,立即报告进行查处。

(四)发现堆有建筑材料的,及时登记并跟踪监控。

第十七条区政府和管委会应当建立违法建设预防和查处信息平台,负责收集、整理和通报相关信息。

负有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责任的单位,应当配合区政府、管委会做好违法建设信息的收集工作,及时报送相关信息资料。

第十八条区政府和管委会应建立健全违法建设举报制度。对举报违法建设的行为,经查证属实,给予举报人适当奖励,并对举报人信息予以保密。

第十九条违法建设一经发现,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制止,依法快速拆除。

第二十条州区城管执法局、市城管执法局开发区分局对发现的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应当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施工,并在调查取证后下达限期拆除决定书,责令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

州区城管执法局、市城管执法局开发区分局对未在规定期限内拆除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应下达限期拆除决定书,责令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

逾期不自行拆除的,由区政府、管委会组织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市有关参加部门必须严格履职,无条件配合。同时,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将限期拆除决定书等有关情况抄告工商、税务、卫生、文化、环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及供电、供水、供气等部门和单位。

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拆除完毕的,经区政府、管委会同意,可适当延长。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国土资源、水务、交通运输等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制定违法建设处置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

第二十二条因查处违法建设发生的安全事故,区政府、管委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第二十三条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过程中,当事人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实行目标考核。市政府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建立保证金制度。区政府、管委会及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每年须缴纳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保证金,由市财政代管,专户存储,严格奖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区政府、管委会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年度考核中不达标的,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考核评先评优资格;情节严重的,追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区政府、管委会应制定对街道(乡镇)及社区(村)的考核奖惩办法。

第二十六条市直相关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不制定巡查控管方案和处置办法的,对该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通报批评后仍不整改的,取消该单位当年考核评先评优资格。

第二十七条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依纪追究其责任:

(一)在责任区内,不履行巡查职责,或发现后不及时报告、制止的。

(二)对违法建设应当依法处理而不处理的。

(三)对新增违法建设未及时预防和控制,导致新增违法建设总量不断扩大的。

(四)谎报、瞒报、拒报违法建设信息的。

(五)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媒体曝光的违法建设未及时查处的。

(六)为违法建设办理房地产登记、营业执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以及违法违规进行危房安全鉴定的。

(七)在查处违法建设现场,对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等违法行为制止和查处不力的。

(八)有其他、、、失职渎职等行为的。

第二十八条因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不力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者发生安全事故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责任,并按照安全生产事故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九条在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的行政执法活动中,供水、供电、供气企业应当提供协作和配合而不提供的,对该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文明单位评选资格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有关处理建议。

第三十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参与、包庇违法建设,阻挠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的,按组织人事纪律和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所涉及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依照人事管理权限,由监察机关或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合同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篇7

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城市规划条例》和《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市政府年189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坚持依法行政、廉洁高效、责权分明的原则,整合资源,联动控管。从制度入手,坚持抓基础、抓长效,切实建立健全在建私房违法建设的长效控管机制。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联合鉴定、审批机制

1、危房鉴定。私人住宅的危房鉴定,由区房管局牵头,会同区规划分局、建管站以及申请人所在街道城管部门、执法中队、社区负责人一并勘察现场,共同认定房屋的危险程度,并分别签字后进入鉴定程序。区房管局根据联合鉴定意见,依法依规出具《危房鉴定书》。

2、有证私房改造。区规划分局以区房管局《危房鉴定书》为依据,定期组织区城管局、房管局、建管站、相关街道召开联席办公会,对作出D级危房鉴定的申建私房进行联合会审,并依法作出行政许可。获准改建的私房项目,由区规划分局在申请人居住地进行现场公示,并将许可决定分别抄送区城管局、相关街道和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

3、无证私房的危改。集体土地无证危房的维修改造,原则只能按“三原”恢复维修改造。具体程序为:(1)按危房鉴定程序进行危房鉴定;(2)取得危房鉴定证明后,由社区出具证明,证明该房屋的权属;(3)户主将书面材料报街道办事处,由街道办事处签署意见,并报区控查违协调办审查;(4)区查违协调办审查后将相关资料报区政府办,由区政府办审查是否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研判,决定是否维修改造;(5)若协调会同意维修改造,则由街道办事处将维修改造内容在该户周边公示三天,若无意见方可进行维修改造。

4、加强在建私房的联合监管。获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私房项目,由区规划分局和街道城管部门联合放线后进入管理程序。区规划分局负责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核及定点巡查,各驻街城管执法中队及街道城管科负责日常巡查,区建管站负责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核和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检查,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确保工程合法、安全顺利地实施。

(二)建立健全日常巡查、控管机制

区规划分局、城管局分别负责全区范围内已批建设项目和未经审批建设项目的巡查、控管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所辖区域在建私房违法建设的发现、守控和小型拆除。采取“六个一”的措施,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即:第一时间发现,社区每天安排专人巡查,对现行违法建设必须做到当日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社区对正在实施的违法建设,必须当场予以劝阻,并在执法人员到达现场之前,派专人现场守控;第一时间报告,对正在实施和正准备实施的违法建设,巡查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驻街城管执法中队进行口头报告,报告人同时将接收报告的执法队员姓名及报告时间做好记录;对批后违建,驻街城管执法中队在接到社区报告后必须在30分钟内向区规划分局报告,同时将接收报告人的姓名及报告时间做好记录;第一时间拆除,驻街城管执法中队接到社区的违建报告后,必须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对批前违建立即拆除,并由社区负责人签字认可;第一时间清理,拆除100平方米以下违法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由街道环卫所在3日内清除完毕,超出100平方米以上的在5日内清除完毕;第一时间回告,对已拆除的违法建设,由驻街城管执法中队在拆除当天向区拆违专班和相关领导报告。

(三)建立快速拆违机制

按照市政府189号令的要求,对必须依法拆除的批后违法建设,区规划分局应在24小时内依法作出“立即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批后违建在100平方米以内的由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拆除,100平方米以上的由区城管局负责组织拆除。批后违建拆除费用由区规划分局承担。拆除时限按市政府189号令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1、违法建设建至一层尚未盖顶的,1至3日内拆除完毕;

2、违法建设由一层建至二层的,3至6日内拆除完毕;

3、违法建设建至二层以上的,6至10日内拆除完毕。

(四)建立查控违工作的监察、督促机制

区监察局全程介入在建私房违法建设查、控、管、拆工作,对查控违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区网格化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在建私房查控违工作的具体督办,区规划分局应将已作出行政许可的私房审批项目,送区网格化管理监督中心备查,由其实行全程监控。对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行为,区网格化管理监督中心应按照不同的违建性质,在24小时内向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案件交办,并对管理过程进行督促。

(五)全面落实奖惩机制

区政府设立专项经费,对于工作认真负责、成效明显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建发现不及时、拆违不迅速、危房鉴定不真实、控违工作不积极及其他违规违纪行为,区监察局要依法依规作出处理。区查控违协调办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在建私房查控违工作小结会,半年进行年中总结,年底总评,兑现奖惩。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工作领导

各相关责任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查控违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查控违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是查控违工作具体责任人。各单位要成立查控违工作专班,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二)加强部门协作配合

每次拆违行动前,区城管局及各街道办事处要制定周密的行动方案,严密组织。区规划、公安、房管、建管、交管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提前介入,做好拆违保障工作。

合同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通过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维护劳动者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增强劳动者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维护劳动保障权益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着力解决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保护广大农民工和未成年工的保障权益,促进我区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检查对象

此次专项行动的检查对象为本区行政区域内各类用人单位和人才职业介绍机构,重点检查工商企业密集区、流动人口集散地、职业介绍机构聚集地和自发形成的劳动力交易市场、纺织、服装、印刷装订、餐饮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使用外来人员、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尤其以镇村小砖窑、小作坊、耐火建材厂等作为重点排查对象。

三、检查内容

(一)依法领取证照的情况,包括工商登记为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和质量,推动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全面落实,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行政执法检查的通知》精神,经区政府同意,今年下半年,将对本区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体推进现代化滨江新区建设,从建设“四个中心”以及“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的高度出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当前的重点工作,对行政执法部门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以及时总结经验和做法,研究并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意识和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

二、组织检查部门

区级层面的行政执法检查,由区政府法制办组织实施,并邀请区人大、政协的有关部门参加。

三、检查对象

主要是区政府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四、检查内容

区政府重点检查《**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市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4件地方性法规、市政府规章的执行情况(具体目录附后)。

除上述列入重点检查范围的地方性法规和市政府规章外,其他区级行政执法部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可围绕本部门、本地区履行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的重点工作,确定需要检查的某件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执行情况。原则上,一个部门只检查一件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执行情况。

五、检查方式

采取自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以自查为主的方式。

(一)自查。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对贯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自查,形成书面自查报告。区行政执法部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书面自查报告,报送区政府法制办;实行垂直管理的区级行政执法机构的书面自查报告,报送市级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区政府法制办。

(二)重点检查。区级行政执法部门开展重点检查,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案卷、实地检查、网上听取社会公众意见等方式进行。

六、时间安排

(一)7月至8月为自查阶段。除列入重点检查的部门以外,其他区级行政执法部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7月10日前,将本部门、本地区确定的重点检查的法律、法规、规章名称报送区政府法制办。

区行政执法部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8月31日前,将书面自查报告报送区政府法制办。实行垂直管理的区级行政执法机构在8月20日前,将书面自查报告报送市级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区政府法制办。

(二)9月至10月为重点检查阶段。区政府法制办按照要求组织重点检查。

(三)11月为总结阶段。区政府法制办对行政执法检查工作进行总结。

七、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各委办局要高度重视这次行政执法检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和有关职能机构的作用,保证行政执法检查的顺利开展。

(二)实事求是,认真自查。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行政执法检查的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形成书面自查报告。书面自查报告要反映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实际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三)讲求实效,严格规范。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行政执法部门要通过行政执法检查认真分析总结本地区、本部门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促进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

各单位在开展行政执法检查中,如遇到重要情况或问题,请及时与区政府法制办联系。、税务登记及资源许可、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等;

(二)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基本情况,包括招用人员的数量、来源、招用渠道等;

(三)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包括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工作时间、生产安全、职业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等;

(四)违法犯罪的情况,包括拐骗农民工、使用童工、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

(五)违法从事职业介绍的情况,包括违法从事职业介绍行为、以职业介绍为名骗取求职者财物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未取得营业执照或职业介绍许可证从事非法职业介绍活动等。

四、分工负责,落实责任

(一)劳动保障部门以小砖窑、小作坊、耐火建材厂和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等非法用工及违法使用童工等案件为重点查处对象,依法作出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将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及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取缔;对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处理。

(二)公安部门负责对以非法手段扣留各种身份证件、收取押金,以暴力、威胁等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手段强迫农民工特别是未成年工劳动,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农民工,以及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涉嫌犯罪的,依法进行处理。同时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严厉打击黑业主、黑打手、黑中介等违法犯罪分子。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协同劳动监察机构对无照经营和非法中介进行查处取缔,并及时处理劳动监察部门移交的违规案件。

(四)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进行相关的安全检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依法予以取缔关闭。

(五)卫生部门要检查并查处用人单位违反职业健康监护有关规定的行为,会同劳动保障部门坚决惩处非法雇用未成年工从事有关职业病危害的行为。

(六)房地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无证小砖窑,加强土地资源开发的监督管理。

(七)监察机关要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公职人员失职渎职、参与非法经营,以及涉及权钱交易,充当“保护伞”等腐败问题进行调查,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八)民政部门要对智障人员等特殊受害人员及时提供救助,妥善做好善后处理。

五、工作安排

本次专项行动自7月1日至8月31日,分动员部署、集中整治、巩固提高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7月1日至7月14日)

1、召开**区关于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协调会议,动员、部署专项行动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

2、研究制订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反犯罪专项行动方案。

3、组织全面排查。由各街镇、工业园区组织人员集中力量对辖区内的所有用人单位进行网格化全面排查,按照排查要求,责任到村,以村为单位,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留死角。

4、开展专项宣传工作,营造舆论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7月15日至8月20日)

1、整理分析排查情况,落实部门开展集中整治。

2、7月15日-7月25日由劳动保障、工商、公安三部门和各街镇、工业园区开展联合检查,重点查处非法职业中介和人才中介市场。

3、8月10日-8月20日由劳动保障部门、公安分局两个部门联合开展对使用未成年工及扣押身份证等行为的查处。

(三)巩固提高阶段(8月21日至8月31日)

1、各部门按照职责,加强日常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必要时,可再次组织联合执法,巩固集中整治成果。

2、总结专项行动经验,制定和落实长效监管措施。

六、实施要求

各镇、街道、工业园区和各相关部门要把此次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作为实践“**”重要思想、贯彻市政府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要求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认识维护广大农民工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认真开展宣传和监督检查。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协调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各镇、街道、工业园区要积极主动配合专项行动,利用专项行动的有利时机,加强本地区范围内的劳动力市场规范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舆论氛围。要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报道整治成果。在各镇、街道主要马路边悬挂保护广大农民工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宣传横幅;印制维护广大农民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障权益的宣传资料,深入工业园区、用人单位和农民工集中居住的地区进行宣传发放。

(三)搞好举报接待,加大查处力度。在专项行动开展期间,各部门设专人负责受理群众举报工作,各部门受理的举报内容需要其它部门办理的,不得推诿。对于专项行动中查实的用人单位违法案件,要依法从快从严处理。

(四)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合力。各相关部门在这次专项检查活动中,既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又要加强信息沟通,搞好配合。对不属于本部门处理的情况要及时通报,由有处理权限的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对于其它部门需要配合的工作要给予积极的支持配合,形成制约违法违规行为的合力。

(五)坚持“管治”并举,实行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中,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打击非法职业中介与规范中介市场相结合;二是专项整治与打击非法用工、规范用工行为相结合;三是专项整治与取缔无证无照等违法行为相结合;四是专项整治与保障职工的福利待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结合;五是专项整治与提高职工维权意识、规范企业合法用工意识相结合,促进我区劳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合同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篇9

为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大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和综合防控力度,切实巩固近年来卫星遥感执法检查工作等专项整治行动的成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中央一系列从严从紧管理土地的精神以及认真落实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执法监察和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2009年度执法监察和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一个目标三条主线”的工作部署和市局的工作主题,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要求,构建以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为核心的防违控违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树立土地执法权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努力提升执法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一)在有效预防上,以遏制新增违法用地、违法建筑为目标,切实加大防控力度,新增违法用地发现率力争达到100%、制止率达到95%以上,新增违法用地案件比上年度下降10%以上。

(二)在案件查处上,以从严从紧执法为目标,违法用地行为立案查处率达到95%以上,上级交办、督办以及卫星遥感发现的违法用地案件查处率达到100%;狠抓各类专项行动落实,有效提升办案质量,确保行政诉讼不败诉。

(三)在综合防控上,以深化构建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为目标,建立各级土地违法行为综合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国土资源执法模范乡镇创建活动开展率达100%,达标率90%以上;建立违法用地违法建筑防控预警制度,实行积分排名、约谈、通报和问责制度。

(四)在维稳上,以维护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维权维稳为目标,积极妥善处理涉土,处理办结率、反馈率达到98%以上,其中,重要件做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确保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各类涉土利益调整引发的矛盾能及时得到解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在队伍建设上,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个体能力为目标,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有效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水平;积极创建市级“文明国土所”。

三、主要工作措施

按照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着力在严格土地执法上下功夫。一是坚持依法行政理念,严格办案程序,确保程序、适用法律等到位;二是认真开展各类执法专项行动,包括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卫星遥感执法检查和闲置土地清理等工作;三是严肃查办各类土地违法案件,会同纪检监察等部门,坚持“查事查人相结合”,“既管人头,也管地头”;四是强化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工作,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及时发现、制止土地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共管机制的作用,做到及时移交、抄告相关部门处理;五是实行案件主办制、责任制、办案质量评估制等,提高办案质量,提升办案水平;六是继续开展“两违”信息化管理工作,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覆盖率。

合同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篇10

1.未经许可或未经批准改建、扩建、新建的建(构)筑物,以及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构)筑物;

2.少批多占、批甲占乙的建(构)筑物;

3.农村居民移地新建房屋后,逾期未复垦且拒不交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排使用的原有宅基地上的建(构)筑物;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

通过进一步清查治理,增强广大群众依法用地、依法建设意识;完善查处和制止“两违”行为的长效管理机制;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对新出现的“两违”行为发生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有效遏制“两违”行为。

(一)对所有“两违”行为进一步集中清理。

(二)切实加强巡查、监管、查处工作。对2015年7月15日以后新出现的“两违”行为,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新建一处拆除一处。

(三)制定规范我镇用地和建设管理的相关配套措施,建立治理“两违”行为的长效机制。

(一)坚持依法整治,长效管理。坚持依法查处,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坚决杜绝新增“两违”行为,有序推进行政区域内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村(社区)、机关有关部门成立“两违”整治工作领导组,建立健全镇、村(社区)、村(社)居民小组三级组织网络体系。落实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切实抓好“两违”问题的综合整治工作。明确镇各部门主要领导以及村(社区)主要领导为“两违”治理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国土所、派出所、交通办、农林站、水管站等部门要按“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积极配合各村(社区)开展治违工作。

(三)坚持群众参与,社会监督。强化宣传,广泛动员单位、企业和群众,自觉担负起建设、管护城镇义务,积极劝阻、制止和举报“两违”行为,动员“两违”主体自行消除违法违规行为。

(四)坚持集中力量,综合整治。整合执法力量,强力开展“两违”治理行动,切实加大现场巡查力度,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及时有效打击新出现的“两违”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惩戒一方。

(五)坚持严肃纪律,惩防并举。结合“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加大对整治“两违”行为的督查督办力度,狠抓典型,开展预防教育,强化干部履职的责任监督,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法违纪行为,强力推进“两违”整治工作。

(六)坚持分类处理,重点整治。对开展清理整治工作后顶风乱占乱建的,一律依法查处,坚决杜绝出现新的“两违”行为;对严重影响城乡规划,危及公共安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现有违法建筑,按照有关规定立即拆除;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已有的乱搭乱建,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由单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处理。具体的分类整治办法,由镇国土、住建部门拟制,镇“两违”整治领导组研究确定。

(七)坚持自行整改和强制整治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村集体经济组织宣传发动作用和依法强制整改的教育震慑作用,专项整治工作以“两违”主体自行整改为主、执法部门依法整治为辅。

整治“两违”行为工作分为宣传动员和清理调查、集中整治、巩固提高三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和清理调查阶段(2015年7月15日至8月15日)。

1.广泛宣传发动。《____镇人民政府关于集中治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的通告》。各村(社区)、机关各部门要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做好准备工作;镇纪委、派出所、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镇国土所和各村(社区)要及时公布举报电话;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

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以宣传《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

水利法》《防洪法》《森林法》《__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重点,采取会议动员、印制宣传册(单)、设置固定宣传标语、“村村响”广播、宣传车巡回宣传等方式,进村(社区)、进校园开展宣传,使“两违”整治工作做到家喻户晓。3.做好清理调查核实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社区)对本行政区域内和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两违”行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逐一进行清理审核,并分清类别、界定性质、认定身份、核定面积、逐户建立档案后汇总再交给主管部门。

4.加强常态巡查。各村(社区)、镇治违办、镇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两违”整治常态化工作,坚决杜绝新增“两违”行为。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5年8月15日至11月15日)。

各村(社区)、镇治违办、镇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工作机制和职责分工开展日常整治工作,切实加大对2015年7月15日后新发生“两违”行为的查处力度。对2015年7月15日以前动工,现仍在施工,不听劝阻的,视为新发生的“两违”行为从严查处。对存量的“两违”建(构)筑物实行自行整改与依法整改。

1.自行整改。有关责任单位要积极宣传政策,动员“两违”违法主体自行整改。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及其亲属有“两违”行为的,应在限期内带头自行整改;其他人员有违法建筑的,应在限期内自行整改。自行拆除“两违”建筑的,拆除前应向所在的村(社区)申请安全指导;无能力自拆的,可向镇申请助拆。各村(社区)建立拆违指导组,对于自拆住户,指导组派员到场指导住户安全拆除。

2.依法整改。对限期内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两违”违法主体,依法实施整治。对以暴力等手段妨碍、阻挠公务或执法的,司法机关依法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进行重点整治,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重大安全隐患的要先行拆除:

(1)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职工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

(2)占用城市公共绿地、道路的;

(3)占用小区(楼院)公共区域的;

(4)存在安全隐患的;

(5)群众反映强烈的;

(6)已下达限期拆除违法建设决定书还未拆除的;

(7)正在进行违法建设的;

(8)其他应拆除的情形。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5年11月15日至11月30日)。

1.总结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完善土地、规划、建设管理措施,规范建房行为,加大土地和规划执法力度,实现城镇建成区范围内无新增“两违”现象。

2.结合整治活动,查找存在问题,深刻剖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总结整治活动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土地管理、房屋建设长效机制,使我镇用地建设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一)镇治违办:负责组织实施全镇集体土地上“两违”行为整治工作,查处率达100%;农村治违办对全镇集体土地上发现的“两违”行为,及时制止和查处,确保不出现新增“两违”行为;场镇治违办负责对场镇国有土地上的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及时制止和查处,确保不出现新增“两违”行为;负责统计全镇有关“两违”情况上报镇党委、政府;负责对各村(社区)、机关各部门治理“两违”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

(二)各村(社区):切实履行本行政区域内整治职责,控制“两违”行为的主体责任,负责“两违”动态日常巡查和控管工作,发现“两违”行为,及时组织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做好记录,做好宣传劝阻工作,直到停工拆除为止。对“两违”行为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村(社区)承担巡查、控管责任,确保不出现新增“两违”行为。配合镇治违办开展“两违”查处工作,做好在整治行动中涉及群众劝导及维稳工作。负责对“两违”行为摸底清理登记工作,以(村)居委会和村(居)民小组为单位,进村入户,对各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情况逐户逐宗调查,登记造册,摸清情况,并汇总报送镇治违办备案。实行日报制度,每日定时向镇治违办报告“两违”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负责将国土资源管理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纳入本村(社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按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两违”行为安全监督管理。

(三)镇党政办:负责做好相关协调工作;起草或审定镇党委、镇政府与相关村(社区)、机关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责任书。

(四)镇纪委:负责制定关于党政机关公职人员、党员和干部参与“两违”行为的处理办法;及时查处党政机关公职人员、党员和干部参与“两违”行为;做好整治“两违”工作监督检查,严格追究履职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及个人责任;派纪检监察人员对镇治违办开展日常督查工作,对镇治违办已建立的工作责任机制及工作制度执行情况予以督查。

(五)宣传部门:负责做好进一步整治“两违”工作宣传报道,对“两违”典型案例跟踪曝光,开辟集中整治“两违”宣传专栏;督促广电网络公司等单位停止“两违”建房户使用网络审批。

(六)镇人武部:负责组织民兵应急分队,积极配合治违办做好依法停工和依法拆除工作。

(七)镇群工办:负责与市、县部门衔接,做好上访人员解释疏导工作。

(八)派出所:负责抽调人员充实“两违”整治

公安专案组警力;负责治违办依法停工、依法拆除及集中整治行动的治安保障;负责侦办整治“两违”行为中妨碍公务、妨碍社会管理和非法经营等相关违法犯罪案件。(九)镇国土所:负责全镇土地违法用地执法工作,有效遏制我镇集体土地和国有存量土地上出现新增违法用地;指导城镇建成区外违法用地清理整治工作。

(十一)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全镇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上的规划建设监察工作,有效遏制在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上出现新增违法建筑,指导城镇规划区外村(社区)违法建设查处整治工作。负责依法查处擅自占用城市公用设施、城市公共通道和违法搭建影响市容市貌建筑物、构筑物等行为。

(十二)镇水管站:负责实施河道整治和水务执法工作,查处河道两边行洪保护范围内的“两违”行为;指导相关村(社区)河道管理工作。

(十三)镇财政所:负责经费保障及经费使用、检查工作。

(十四)镇安办、交通办:负责“两违”行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对参建“两违”的建筑设备予以依法查封(扣押)。负责查处公路两侧控制区及道路桥梁下的“两违”行为。

(十五)工商所:负责查处利用“两违”建设项目进行经营的行动。

(十六)镇农林站:负责制止和处罚违法占用林地建设行为和违法进行设施农用地建设的行为。

(十七)消防四中队:负责查处违反消防法规、影响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等违法建设行为。

(十八)镇社事办: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及相关村(社区)做好涉及“两违”行为特困家庭审核、认定和救济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

(十九)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和国办〔2007〕72号文件要求,配合做好“两违”行为整治工作,不得为“两违”项目提供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服务;查处违法占地建设中涉及违规使用水、电、气、通讯等行为。

(二十)金融机构:严把贷款发放关,杜绝向“两违”项目发放贷款。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____镇治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领导组),全面负责领导和组织实施全镇治理“两违”工作。领导组下设“两违”工作办公室(简称镇治违办)负责领导组日常工作。

(二)强化队伍建设。在全镇抽(选)调干部职工和聘用协管人员充实镇治违办。镇治违办下设执法队、内勤组、宣传报道组、督查监督组、司法专案和治安保障组、综合执法办案组。在镇“两违”整治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三)“两违”治理工作经费由镇财政预算安排。

八、加强监督检查

(一)实行目标管理。从2015年7月15日起,镇政府将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执法工作纳入对各村(社区)和机关有关部门目标考核。凡抽调人员中有不认真履职,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两违”治理工作任务等情况的,由镇治违办进行全镇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