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校饮用水管理十篇学校饮用水管理十篇

学校饮用水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2:57

学校饮用水管理篇1

关键词:学生学校食堂学生饮用水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57-02

为掌握辖区内学校学生集体用餐情况及学生在校饮用水情况,保障辖区内学生在校用餐、在校饮用水安全,莫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协管科工作人员对所在莫城管理区范围内9所学校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常熟市虞山镇莫城管理区范围内9所学校的食堂、校内提供的饮用水。

1.2调查内容。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及培训证、硬件设施、餐具消毒情况、索证登记情况,内部管理情况、学生饮用水情况。

1.3调查方法、资料来源。根据常熟市卫生局统一编制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巡查指导记录表,莫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协管科人员进行现场巡查填写,进行汇总、分析。

2调查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9所学校,其中公办5所(1所中学、4所小学),民办4所(3所小学,1所幼儿园)。9所学校均取得常熟市教育局的办学许可证,食堂均持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共42人,均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2所学校食堂量化分级为a级,6所为B级,1所为C级。学生饮用水均提供桶装纯净水,饮水机加热处理。

2.2内部管理状况。9所学校均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有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均经过市级培训,取得培训证。食堂从业人员均经莫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取得培训证。食堂采购索证登记较齐全。从业人员了解一般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堂每周菜谱上墙,有食品安全的宣传画上墙。食堂饭菜均有留样。饮水机定期消毒,有索证登记。

2.3内部硬件设施与操作流程。根据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巡查指导记录表,对各学校的食堂硬件设施、布局、操作流程进行检查,其中较好的有8所,占总数的88.9%;相对较差需要整改的1所。5所公办学校餐具使用蒸气消毒,4所民办学校采取84消毒液化学消毒法进行餐具消毒,均配有足量的清洗消毒水池。8所学校食堂备餐间(熟食间)均安装空调降温、紫外灯消毒设施,1所民办学校未安装,且内有私人物品摆放。生熟分开、饭菜留样、防蝇防尘设施均较好。见表1。

2.4学生饮用水情况。9所学校提供的学生饮用水均为桶装纯净水,饮水机加热。学校均做好桶装水采购索证登记。饮水机消毒由提供桶装纯净水的单位负责,一般为1个月一次。个别民办学校一学期消毒一次,有一定安全隐患。

3讨论

3.1莫城管理区区域内学校食品安全、校内学生饮用水现状。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目前区域内的学校食品安全情况、学生饮用水较好。学校领导比较重视,内部管理好,均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索证登记齐全。从业人员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均能正常开展餐具消毒。食堂饭菜均有留样。学生饮用水均能提供相对卫生的纯净水并加热处理。

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个别民办学校的食堂内发现较多的苍蝇(一个视野超过3只),原因是食堂大门有防蝇设施但未使用,把纱卷起了,要求该学校改装塑料皮条。有1所民办学校饮水机消毒频次太少,一学期一次,易引起细菌繁殖增多,若学生饮用了不加热的水,易发生细菌性中毒。个别民办学校食堂采购的原料(大米)未离地离墙存放,易引起霉变,备餐间未安装空调降温、紫外线灯消毒设施,有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3.2分析其原因。本次检查,5所公办学校食堂与饮用水情况较好,2所量化分级评为a级,与当地政府财政支持、学校领导重视密不可分。而4所民办学校食堂相对硬件设施欠佳,个别需要立即整改,该4所均为民工子弟学校,学校的经济实力、管理力度相对公办学校有一定差距,个别民办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4对策与建议

4.1加强卫生监督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指出不改的,下次监督管理再发现,应依法给予处罚。不能因问题小而忽视其危害性。市疾控中心应增加学校食堂餐具、饮用水采样检测频次,对于样品检测不合格的学校应提交卫生监督部门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促使其改进、加强内部管理。

学校饮用水管理篇2

饮水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今年上半年,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对全市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了联合督导检查,结果表明,我市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幼儿园)学生生活饮用水存在着较大的卫生安全隐患。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有效预防学校介水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广大师生饮水卫生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教育、卫生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饮用水卫生工作,将学生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学校考核项目,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的督导检查。全市各类学校、幼儿园迅速采取措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全面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消除卫生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饮用水卫生安全。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学校负责人是学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应明确专人负责学生的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建立健全有关卫生管理组织、制度,建立饮用水卫生档案,制定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水污染事件报告程序公示、饮用水卫生监督信息公示、饮水安全制度和饮水安全责任制等,建立健全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档案。对不重视学生饮用水工作,未积极采取改进措施,监督检查不到位,导致学生发生介水传染病事件,将按规定追究学校及相关单位部门责任,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三、突出重点,规范整改

自备集中式(自备水井)供水、二次供水学校要按规定办理供水卫生许可证,存在问题的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按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使供水卫生条件和水质达到有关卫生规范和卫生标准的要求。自备供水、二次供水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学校)要按要求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和维护,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化验,确保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一)加强水源卫生防护,防止水源污染

加强对水源的防护,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学校自备水取水点周围30m范围内不得设置厕所、渗水坑、粪坑或化粪池,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管道。水井口应建高出地面20cm以上的井台,井口必须加盖、上锁确保水源水安全。

(二)学校自备水源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学校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时,必须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对水质进行全面分析,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并有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水质本底检验报告。对在水质无明显变化、无新增污染源等正常情况下,由县(区)卫生监督所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项目和频次,每学期至少一次。

(三)加强饮用水的消毒和供水设施设备的管理,确保水质卫生安全

各学校要加大饮水消毒设施、设备的投入,配备有效的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严格执行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按规范要求开展饮水消毒和消毒效果的监测,并对消毒情况做好记录。

采购和使用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净水剂、消毒剂和输水管等各种涉水产品,必须选择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产品并符合卫生安全要求,同时要向厂家或商家索取产品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加强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和维修管理。对水井、蓄水池、水塔以及其它的供水设施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和检修,并将清洗消毒和检修情况做好登记。

(四)桶装饮用水的管理

进入校园的桶装饮用水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已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生产经营企业提供的产品。②产品质量、标识等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桶装饮用水标识上标注QS标志。③必须具备出厂检验合格证的产品。对进入学校的桶装饮用水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各学校应落实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安排封闭式场所单独存放,并对索证情况和检验报告情况进行专门记录。

学校必须定期对桶装饮用水饮水机进行清洗、消毒。饮水机的清洗消毒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在清洗消毒后抽检饮水机龙头水,同时按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做好相关记录。在学校春秋季开学前必须对饮水机进行统一清洗消毒,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凡发现桶装水标签不全、颜色异常、气味不正、口感不纯或已启封的,不得继续使用,应立即封存。

(五)严格健康检查

各学校配备的专(兼)职供水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每年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一旦发现患有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时,要立即调离工作岗位,并查明病因,待排除有碍饮用水卫生疾病或治愈后,持有效的健康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六)加强宣传,培养学生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

各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饮用水卫生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在校内醒目位置设置饮用水安全知识专栏、板报,告之学生饮水安全须知,包括不宜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一旦发现水质出现异色异味等现象应及时报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

学校饮用水管理篇3

系到学校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维系整个社会和谐稳定

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水性传染病暴发疫情在宜宾市和周

边地区的农村学校时有发生。为了解宜宾市乡镇学校饮用

水存在的卫生安全风险,预防和控制学校水性传染病的暴发与

流行,维护学校正常的生活和教学环境,笔者于2011年对宜宾

市乡镇学校生活饮用水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整群抽取宜宾市乡镇中、小学校共331所,其中中

学139所,小学192所。学校师生人数共计325778名,饮水人

数计232417名。

1.2方法现场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学校供水类型、水

源类型和供水方式、水源污染及防护、消毒设施与措施、生活饮

用水卫生管理情况。同时现场抽检学校饮用水水样。

1.3检测指标不同水样均测定18个指标,包括色度、浑浊

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

固体、总硬度(以CaC03计)、耗氧量、氨氮、砷、氟化物、硝酸盐

(以n计)、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依据《生活饮用

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执行;评价方法依据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所测水样只要

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该水样不合格。

1.4质量控制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技术方案、统

一调查方法与内容、统一培训人员。负责水质分析的各区县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须有计量认证资格,并按《实验室分析

质量控制程序》开展样品检测质控。

1.5统计分析数据使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

计算机录入和分析处理。

2结果

2.1供水类型宜宾市有52.o%(172/331)的乡镇学校为乡

镇水厂供水,有21.1%(70/331)的学校生活饮用水系二次供

水,有26.9%(89/331)的学校为学校自备水源供水。自备水源

学校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偏远乡镇和经济条件较差的中心

集镇。调查中有311所(占94.o%)学校供水量充足,有88所

(占26.6%)学校学生有喝生水现象。

2.2水质检验抽检乡镇水厂供水172份,二次供水70份,学

校自建设施供水89份。3种水样选择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和

一般理化指标中的总硬度、硫酸盐、铁、锰进行比较,乡镇水厂

供应学校的生活饮用水有较高的合格率,达到了70.9%;而自

备水源用水和二次供水合格率较低,分别只有6.7%,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79,p=0.000)。

2.3监测指标单项分析调查中对采集的水样18项指标进

行评价,其中色度、pH、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氨氮、

砷、氟化物、硝酸盐9项指标未检测出超标水样;其他指标均出

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其中大肠菌群监测合格率最低,其次

是臭和味、菌落总数、肉眼可见物、浑浊度等指标。

2.4消毒与未消毒的水质合格率比较经过水质消毒的学校

水质监测合格率为50.2%(137/273),高于未消毒的水质合格

率(32.8%,1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p=0.016)。

2.5不同供水类型消毒效果评价乡镇水厂消毒效果

(74.2%,112/151)优于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和二次供水

(20.5%,2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78,p=0.000)。

3讨论

根据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宜宾市乡镇学校生活饮用

水水质总体合格率仅47.1%,低于全省农村安全饮水学校的平

均水平(49.65%)。说明宜宾市乡镇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质

量较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危害着广大师生的身体健

康。在18项指标中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说明影响宜宾市乡

镇学校饮用水卫生质量的主要问题依然是微生物污染,与国内

相关资料吻合。大肠菌群检出表明饮用水可能受到人或动

物粪便污染,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等病原体的危害,提示应

加强乡镇学校饮用水消毒处理。由于乡镇水厂有较完善的水

质处理设施和卫生管理体制,能够保证水厂出水质量,所以由

其供水的学校水质监测合格率较高,而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和二

次供水在饮用水处理、安全管理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问

题,无法对水质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学校饮用水水质抽检合格

率偏低,与北京市通州区农村学校的报道一致。因此,提高

学校饮用水卫生质量既要做好水质处理,还应重视饮用水卫生

管理工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足

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包括饮水和生活用水”。所以,无论

是供学生直接饮用的水,还是日常生活用水,都应符合国家饮

用水卫生标准,这也是学校应承担的法律职责。针对宜宾市乡

镇学校饮用水卫生现状,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

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应由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各自分工,相互

协调,加强监督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应将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工

作列入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建立责任追

究制。卫生部门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还应做好学校生活饮

用水卫生管理中危险性分析的应用,及时进行检测结果的

分析和预警,积极做好水质消毒技术指导工作,并督促学校全

面贯彻落实生活饮用水消毒制度,切实提高饮用水卫生质量。

二是农村改水应重点兼顾学校使用的生活饮用水,发挥现有乡

镇水厂的供水能力,扩大供水范围,尽可能把自备水学校纳

入乡镇水厂供水管理体系,以改变学校低水平管理饮用水的卫

生现状,提高学校的供水质量。三是加强饮水从业人员卫生知

识培训和法制教育,提高其卫生意识和工作技能,最大限度地

学校饮用水管理篇4

集中整顿学校饮食服务从业秩序,全面改善学校饮食卫生条件,加强和改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规范学校饮食卫生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安全的饮食服务,促进学校饮食卫生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和谐稳定发展。以国家及省、市关于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及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为依据,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教育书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宗旨,以回收管理、分批改造、梯次发展、整体升级为目标。

二、目标任务

1.依法明确部门职责。

由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评估,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学校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承担学校饮食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学校卫生防疫与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职责范围,加强监控与指导。各学校要明确饮食卫生安全一把手”负责制,校长(园长)为饮食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具体分管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建立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组织机构,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分工协作,各尽其责,保证各个岗位职责明晰,各个环节责任到人。

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顺利完成学校食堂、食杂店、饮用水源等建设和整改任务。各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街要全力支持学校饮食卫生工作。

2.全面整顿学校食堂、食杂店。

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学校开办食堂要严格执行行政审批制度。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且信誉度至少达到至少C级的方可开办。对未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且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学校食堂一律予以关闭;对信誉度未达到C级标准的学校食堂,必须限期改造达标。

市教育局要把学校食堂建设纳入全市中小学校园校舍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公办学校开办的食堂。采取向上争取一部分、政府投入一部分、学校借贷一部分、职工集资一部分等多种途径,积极筹措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学校食堂的建设和改造任务。对学生需要就餐,但学校未开办食堂的学校要为带餐学生提供热餐服务,并保证卫生安全;对学生在校外就餐的要加强登记、管理和安全教育。

严禁食杂店出售过期的及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严禁出售无同批卫生检验报告单的以豆类、肉类等为主要原料的包装小食品;坚决清理各类“三无”及过期、变质食品。学校内部开办食杂店的必须依法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未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要坚决予以关闭。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学校食杂店的监督检查工作。

学校要坚决收回自行管理;对承包合同没有到期的采取终止合同、协议补偿的方式限期终止承包关系。根据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校食堂、食杂店严禁对外承包。对承包合同到期的食堂、食杂店。

协调物价等部门研究解决学校食堂收费管理等问题,市教育局要结合此次学校食堂的改造、回收工作。争取统一学生就餐收费标准;建立学校食堂资金管理、审计制度,保证学生就餐营养、便捷、安全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工作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学校饮用水水源管理。

要建立相应的自备水源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有自备水源(指为解决学校用水而建的水塔、蓄水池、水井等给水设施)学校。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水源管理工作。用水塔、蓄水池进行二次供水的必须建立定期清洗制度,确保供水符合卫生标准;用自备水井供水的要定期请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水质检测,防止水污染事件的发生。饮用纯净水、矿泉水的学校,应保证供水单位“五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俱全;同时,要每月对饮水机进行一次消毒清洗,并做好消毒记录。

4.对校园周边餐饮业、食杂店等实施有效监管。

协助有关部门取缔校园周边非法经营的饮食摊点。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为学生提供饮食服务的餐饮业、食杂店等的监督管理。

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拒绝到校园周边非法经营或卫生状况差的饮食摊点就餐或购买食品。对长期在校外就餐的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和卫生常识教育。学校要做好登记、管理工作,并对学生就餐摊点进行跟踪、走访,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在家庭为学生提供餐饮服务经营业户的从业标准,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将其统一列为经常性监督检查对象。

三、措施及要求

1.依法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管理。

依法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校饮食卫生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关于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促进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检查合格后由卫生行政部门发放健康证;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常识和要求,建立从业人员双证”准入制度。即学校饮食工作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经教育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发放培训合格证。未同时取得“双证”不准从事学校饮食服务工作。

明确岗位职责,建立食品采购运输、保管存储、加工制作、分餐销售、消毒保洁等各环节的工作制度。落实制度执行责任人,并严格检查,保证落实到位。

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建立学校饮食卫生安全保卫制度。严格安全保卫措施。禁止非管理人员随意接近饮用水源,防止污染、投毒等事件的发生。

学校要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疑似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件后。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全力配合卫生机构救治病人,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落实相关部门的要求,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学校和责任人,建立学校饮食卫生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疏于管理。以及隐瞒实情不上报的学校和责任人,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要将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目标督导评估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制定学校饮食卫生安全风险保证金制度等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并严格组织实施。

2.加大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检查结果要及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至少对学校食堂进行监督检查;学校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自查。检查工作中要做好四个“备案”一是检查和自查工作都要有检查记录备案;二是发现安全隐患要有整改记录备案;三是出现食物中毒要有处理意见记录备案;四是要制定饮食卫生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备案。对检查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学校饮食卫生安全联合检查。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予以妥善处理。

3.明确学校食堂、食杂店改造、回收时限。

今年寒假结束前必须全部达标;改造任务量较大,学校食堂整改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步进行。凡能经过简单装修、改造即可达标的应立即开展整改工作。需要破土或者建筑施工的务于年暑假结束前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能够协商回收的应当立即回收;不能立即回收的合同到期一个,凡对外承包的学校食堂、食杂店。回收一个。截止到年暑假结束,公办学校开办的食堂、食杂店要全部回收。

将任务指标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卫生部门要做好学校食堂、食杂店的整改指导和达标验收工作。市教育局要制定公办学校食堂、食杂店的改造、回收计划。

提高规划审批效率,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依法减免相关费用,严禁增加学校负担。对存在吃、拿、卡、要和干扰饮食卫生整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4.切实做好食堂、食杂店改造、回收期间的管理与饮食卫生安全工作。

本着“改造不受承包影响,此次学校食堂、食杂店的改造、回收工作。管理不受整改影响”原则,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学校具体负责实施,严禁学校转移改造责任或继续对外变相承包。

学校饮用水管理篇5

【关键词】饮水;卫生;组织和管理;学生

【中图分类号】R179G4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9-0865-02

据报道,广西农村寄宿学校饮水卫生安全形势严峻,对师生健康构成严重的现时和潜在危害[1]。以缺乏水处理设施的自备水源供水和乡(村)供水为主的农村学校供水水质微生物污染严重,是农村寄宿学校介水传染病流行严重的重要原因[2]。为了解宾阳县寄宿制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6月对全县所有的51所寄宿制中学的生活饮用水开展了卫生学调查和水质检测,并于2008年11月再次对其中的40所学校的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现将调查与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宾阳县全部寄宿制中学,包括初中38所、高中3所、完中8所、中专2所。

1.2调查内容于2007年6月对被调查学校开展基本情况和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方式、水源类型、学生饮水方式、卫生管理、水源防护和水质处理方式的卫生学调查,并分别于2007年6月、2008年11月采集丰水期生活饮用水水样51份(每校1份)、枯水期40份(40所学校各1份)进行水质卫生检测。其中自备水源供水58份,镇乡水厂供水29份,村水厂供水4份。水质卫生检测指标有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铁、锰、铅、砷、铜、锌、镉、汞、铬、铝、挥发性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氰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耗氧量、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等。

1.3方法使用统一的《寄宿制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学状况调查表》,由经统一培训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对学校分管领导、管水人员进行卫生学调查;水样的采集与检测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检验结果评价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进行;调查和检验数据用excel2003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学校饮水基本情况51所寄宿学校的供水类型、水源类型及供应学校、人口数见表1。

调查发现,开水供应完全满足的学校仅56.86%(29/51),43.14%(22/51)的学校开水供应仅基本满足。学生偶尔饮用生水的学校占19.61%(10/51),见表2。

2.2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情况见表3。

2.3水源卫生防护情况

2.3.1自备水源防护情况33所自备水源供水学校水厂中,取水井的影响半径30m范围内有渗水厕所、污水沟、垃圾堆等污染源的占12.12%(4/33);防护设施齐全的仅33.33%(11/33),防护设备不齐全的占63.64%(21/33),无任何防护设施的占3.03%(1/33)。

2.3.2镇(村)水源防护情况以地下水为水源向7所学校供水的6座镇(村)水厂水源防护设施齐全的仅占50.00%(3/6),水源防护设施不齐全的占17%(1/6),无任何防护设施的占33.33%(2/6)。

以地表水为水源向11所学校供水的3座镇水厂,饮用水源汲水点上游1000m、下游100m内均无污染源,水源汲水点周边半径100m内陆地区域也均无污染源;2座取水点有卫生防护带和水源地水源卫生防护标识牌,1座无卫生防护带和水源地水源卫生防护标识牌。

2.4水质卫生处理情况

2.4.1自备水源学校水质处理情况33所自备水源供水学校中,有饮水日常消毒制度的占39.40%(13/33);仅6.06%(2/33)的学校有生活饮用水消毒设施;仅30.30%(10/33)的学校对饮用水进行间断性消毒,其中每天消毒1次的有5所,每周1次的3所,每月1次的2所,其中80.00%(8/10)学校每次消毒所加药量均不足,消毒记录不完善,甚至无记录。

2.4.2以镇、村水厂为水源的水质处理情况7座向学校供水的镇乡水厂均制订有饮水日常消毒制度,其中以地下水为水源的4座水厂,仅2座有生活饮用水消毒设施且执行持续性消毒,2座无消毒设施执行间断性消毒;以地表水为水源的3座水厂均对水质进行完全处理,且执行持续性消毒措施,记录规范完善。2座村级地下水水厂均没有任何消毒设施,没有饮水日常消毒制度,对水质未进行处理。

2.5水质卫生检测结果

2.5.1水质总合格率总合格率为81.32%(74/91),丰、枯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78.44%(40/51)和85.00%(3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05)。

2.5.2不同供水类型水质合格率自备水源合格率最低为79.31%(46/58);镇水厂供水的合格率为82.76%(24/29);村水厂供水的合格率为100.00%(4/4)。3种供水类型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9,p

2.5.3不同水源类型水质合格率最高为江河水91.67%(11/12),其次依次为深井水81.97%(50/61)、浅井水75.00%(3/4)、水库水75.00%(6/8),合格率最低为泉水66.67%(4/6)。5种水源类型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

2.5.4水质各检测指标合格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合格率最低;其次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不同供水方式各检测指标超标情况见表4。

3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宾阳县寄宿制学校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生活饮用水污染对师生健康构成现时和潜在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一是学校对饮用水卫生管理重视不足;二是自备水源供水学校水源卫生防护差;三是自备水源供水学校生活饮用水消毒设施严重匮乏,多数学校没有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四是部分学校水质卫生指标不合格,出现水质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微生物指标超标严重的现象;五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到位,19.61%的学校有学生偶尔饮生水现象。

水质微生物污染与肠道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有明显相关[1],80%以上的水源性肠道传染病暴发与水井有关[3]。本次调查中,虽然宾阳县寄宿制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总合格率高于国内的相关报道[1,4-7],但本次水源防护、水质处理的调查和水样水质卫生检测结果说明宾阳县寄宿制学校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必须进一步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管理措施,防止饮用水污染,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抓好生活饮用水的各项卫生措施落实,做好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消除不安全供水隐患,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卫生,是公共卫生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8]。各级政府必须统一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完善农村学校饮水设施,尽快改善学校的饮水卫生安全状况。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必须提高饮用水安全卫生意识,满足师生对开水的供应需求,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和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饮水卫生安全和防病意识,以预防校内饮用水安全事件和肠道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致谢:对参加本次调查工作的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教育部门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4参考文献

[1]唐振柱,钟格梅,刘展华,等.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28-630.

[2]钟铬梅,唐振柱,刘展华,等.桂林市农村寄宿学校饮水与厕所卫生设施现状调查.应用预防医学,2007,13(6):329-333.

[3]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2.

[4]黄锡东.陆川县52所学校饮用水卫生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77.

[5]邹志则,廖家武,潘莉,等.玉林市农村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调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9):78.

[6]袁德兴,吴多根.108所农村学校食堂及饮用水现状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学,2007,14(6):1810-1811.

[7]徐江山.江山市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3年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75.

学校饮用水管理篇6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1-279-01

为配合南阳市政府开展的争做文明市民、争创卫生城市、迎接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的“两争一迎”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全区人民喝上干净安全的饮用水,卧龙区卫生局职责围内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要求我中心调查辖区乡镇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确保学生饮水安全。为此,我中心对24所乡镇中小学校采集水样,并进行全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水样为卧龙区疾控中心卫生科现场采集的各校自备井井水,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按照(GB/t5750.2-2006)执行。

1.2检测项目共检测27项:色度、浊度、肉眼可见物、臭和味、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氰化物、硝酸盐氮、铁、锰、铜、锌、汞、镉、铬(六价)、铅、砷、耗氧量、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1.3检测方法所有水样均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1.4结果判定按照GB/t5749-2006各项指标限值进行结果判定。

2结果本次检测共计24份样品,其中所检项目全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所规定的限值的有13份水样,合格率为54.2%。不合格项目分布及超标范围见表1。

表1不合格项目分布表

由表中看出,理化和微生物均存在不合格项目。

3讨论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近年来,少数学校由于饮水、饮食等基础设施较差,管理不到位,造成传染病爆发和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更严重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这次学校饮水检测调查的情况来看,情况很不容乐观。近半数的水质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政府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学生健康无小事。

从检测结果看,超标最严重的项目集中硝酸盐氮上,24份水样有10份硝酸盐氮项目超标,超标率达到41.7%;其次是总大肠菌群项目超标率37.5%,这不仅跟农村水质污染的大环境有关,也跟水井的选址、深浅和日常的管理有关。

目前,我区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以自备井水为主,水井选址时,水源周围30米范围内不得设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等污染源,周围高排水沟,并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避免硝酸盐氮和有机污染物对水质造成的污染。水池的过滤设施应定期清洗和更换,储水池要加盖密封并上锁。

煮沸消毒是最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生水经煮沸后,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被杀死,所以,喝开水最卫生、最安全。氯化消毒法,是使用含氯的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漂白粉精、液态氯、氯胺t、净水龙等,能有效杀死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其中以漂白粉使用最为广泛。

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应加强对学生饮水习惯的教育,加强对饮用水的管理。保证充分、足量的开水,教育学生养成饮用开水的习惯,坚决杜绝喝生水,预防因水引起的疾病和饮用水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的各项卫生制度,落实体检合格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对饮用水进行管理,定期对过滤池、储水池进行清洗消毒和送检。

通过这次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希望能真正引起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严格履行各项法规的规定,对不合格的水井该改造的改造,该新建的新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饮用水的管理,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花小钱办大事,免得酿成事件时,亡羊补牢,悔已晚矣。

参考文献

学校饮用水管理篇7

关键词:高校;餐饮;成本控制

市场经济的今天,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大多采取“物价上涨,饭菜不涨价”维护食堂的教育属性的做法给高校餐饮成本控制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如何从管理上寻找突破口,千方百计降低餐饮成本,稳定饭菜就价格建立节能降耗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水平,成为摆在高校餐饮服务部门的新挑战。

1高校餐饮业成本控制理论概述

1.1高校餐饮业成本控制的概念所谓高校餐饮成本控制,是食堂根据一定时期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责范围内,在生产耗费产生以前和成本控制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管理行为。

1.2高校餐饮成本的内容高校餐饮成本包括在生产、销售、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它是确定饭菜价格的基础,是食堂进行成本核算的内容。

①原材料成本(米面、食用油、肉类、禽蛋类、调料、蔬菜等)②燃料和动力成本(水、电、蒸汽和天然气等)③自购设备及相关成本(售饭系统、灶台、工作台及设备维修与保养费用等)④低值易耗品成本(小型灶具、餐具、清洁用品等)⑤间接成本(人员工资、办公费、折旧费用、其他费用等)

1.3高校餐饮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3.1高校食堂与现代化成本管理接轨的需要。要使高校餐饮各部门有秩序并有效率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只能依靠严密的内部控制技术来协调、组织和控制各部门的活动,调整、处理各部门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关系。

1.3.2高校食堂保持持久竞争力的需要。高校食堂要想保持持久竞争力,不仅要有美味的菜品、优雅的环境、周到的服务、适当的促销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保持并壮大自身的实力。

2高校餐饮成本控制所面临的问题

高校食堂直接参与市场采购的物价水平;包含能源价格,食堂的人员构成、年龄结构、工资水平、技能水平、食堂的接待办公费用等的公共费用;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带来的消费差异;多家经营造成的市场竞争等客观因素势必都会影响高校餐饮的成本。但从主观因素来看存在的问题有:

2.1管理水平低,造成漏洞和浪费高校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手工劳动为主,目的是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在现阶段的高校餐饮业中出现了从业人员人数过多造成的人力成本增大,缺乏标准控制带来的对材料、对物品的损失浪费成本;员工的流动性大,造成的培训的流于形式。高校食堂自身所特有的教育属性,使得服务质量成为影响饮食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过硬的服务技能、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才能吸引就餐者,提高就餐者的满意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反之,就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资源的浪费,单位成本提高。

2.2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餐饮中责、权、利不对称尽管高校后勤集团常常以“营业额”或“利润”指标考核食堂业绩。但餐饮中心没有材料来源的决策权,只有材料耗量的控制权;创造收入却没有产品定价权和营销决策权,所以责、权、利不对称,积极性不高。

2.3控制手段落后现代化成本控制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成本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但目前多数高校成本控制手段仍以手工操作阶段为主。所以很难克服事前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严重脱节且事前成本控制更加薄弱的事实。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少规范化,制度化,可有可无,;成本计划缺少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

2.4物资采购和验收制度等不健全食品采购是饮食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食品原材料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等直接影响到饭菜质量和饭菜价格,进而影响到食堂的营业额和利润。由于采购机制不健全,采购部门缺乏计划,再加上高校食堂就餐人数多,食堂每天采购米、面、油、肉蛋、鲜活农产品等原材料品种繁多,数量巨大,加上对鲜活度、品质、保质期限要求苛刻,使其价格和成本支出在高校餐饮总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

3解决高校餐饮业中成本控制问题的措施

3.1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由于餐饮成本控制方法在现阶段的高校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一些高校只注重加工成本的控制,而忽视员工成本的控制及供应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只注重主副食固定成本控制,忽视变动成本控制、只注重主副食品中本身成本高低,忽视食堂成本效益水平高低。

3.1.1规范会计核算程序,确立核算饮食中心为一级成本,杜绝费用财务随意性;建立餐饮班组核算制,对每餐的伙食收入,班组登记,管理员也要登记,月末结账,餐饮中心财会部门进行总收入核对,必须账目相符。

3.1.2加强标准控制,严格控制物资损失。建立标准化生产环节作业体系,做好标准成本与标准菜单制定工作;加强操作过程中标准化管理,杜绝加工过程的浪费;加强物品的标准化管理,专人负责,按章办事,层层把关,确保成本控制的每一个环节的成效落到实处。

3.2建立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运行机制

面对学生对餐饮需求口味的多样化和学校周边的小饭馆日益增多的客观现实,高校餐饮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竞争意识,加强全员参与以价格、分量、口味、质量、服务等内容的成本控制的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树立全员服务意识和成本核算意识。从管理上求细入手;从建章,建制做起;从节能降耗,堵塞漏洞,增收节支抓起;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完善好日常的使用、维护与保养工作;指标分解、考核到位,才能真正做好全员参与成本控制工作。

3.3使用计算机现代化成本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信息系统,实现成本控制的电算化。从材料购置成本的比例到材料来源的选择;从标准成本信息建立,到实际成本的归集;从成本差异的计算到差异的分解及奖罚制度的执行,都是信息系统的内容。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以准确、及时、完整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实现成本控制计算机化,提高成本控制效率。

3.4完善物资采购机制,有效控制采购成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堂采购品种要求也越来越繁杂,由于大部份原材料具有保质期短、在价格上受到时间、地点、季节的影响而不断变化的特点,要做到物资采购计划申报与审批制度齐全;严格的采购询价、定价制度;大宗物资采购公开招标制度;规范的采购验收和库存物资管理制度。

建立高校餐饮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不仅需要科学完整的高校学生食堂经营管理与成本控制网络体系,而且强化为师生服务保障供应的宗旨,兼顾经营者和广大师生的利益,在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中实现共赢,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弋福林.《浅议新形势下的高校食堂成本管理》[J].《经济师》.2008年第12期.第126页.

[2]盛金玉.《高校饮食成本控制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07年第11期.第55页.

学校饮用水管理篇8

[关键词]高校餐饮;财务管理;审计;后勤

我国高校餐饮部门近几年在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向着联营经营方向发展,向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发展。

1高校餐饮财务管理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1.1高校餐饮财务管理的特点

在整个高校后勤管理当中餐饮财务管理是重点和难点,当前大多数的高校餐饮采用的经营方式有经济承包制或者是公益性的,所以非常有必要去加强预算管理及成本管理。当前我国高校餐饮已经逐渐从行政部门管理当中脱离了出来,那么财务管理方面除了需要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之外还需要做到对师生菜品需求的满足,为此认为提高高校餐饮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1.2高校餐饮财务审计的作用

审计监察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对财务活动进行规范,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同时增加,为了促进高校不断发展,要积极加强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确保高校的资金、资产等得到充分利用,为高校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在高校发展过程中,餐饮服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餐饮财务管理是确保高校餐饮服务水平满足要求的重要途径,在高校餐饮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审计和监督,针对高校餐饮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意见和建议,以降低高校的餐饮管理风险,同时还能对高校餐饮服务过程中的各种违规行为、违规人员等进行惩罚,从而确保高校的经营活动更加合理、合法。具体来讲,高校的餐饮财务审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规范高校的餐饮管理行为。监察工作和审计工作的结合,可以实现对高校内外全面管理,对高校餐饮服务过程中的各种不规范操作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从而确保高校餐饮管理可以实现规范化发展,对于各种有损于高校发展的行为进行有效预防。第二,促进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为学生提供营养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高效的餐饮服务,可以提高学生的饮食水平,从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去学习、去生活、去工作,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实力,从而促进高校实现长期发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必须要积极加强对高校餐饮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尤其是要加强对餐饮财务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从审计的角度来加强高校餐饮财务管理,包括对被评审的单位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等进行审查测评,从而提高高校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的过程。审计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个方面,其中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从审计角度分析当前高校餐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宏观上来看,一个企业要想保持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涉及制度流程体系、人事框架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所以企业进行财务管理首先就需要从制度体系的健全出发。那么从审计的微观来看,高校餐饮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预算管理、餐饮物资采购及管理、成本核算和销售额核算,现就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问题。

2.1我国高校餐饮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着规划性的问题

从当前高校餐饮财务预算管理的角度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方面,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校的不够重视,没有将学校师生的就餐额度和就餐水平结合到一起,那么所做的预算成本编制则是没有针对性的。另外,在审计的时候还发现,高校餐饮财务管理在成本和利润回收方面存在落差,往往所付出的成本过高,获得的收益却非常少,这就导致高校餐饮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再有,高校餐饮财务管理没有预算规划指导,这样在原材料、包装等方面就存在浪费的现象,使得高校餐饮成本过高。

2.2高校餐饮物资采购及管理规范性不强

审计中发现高校餐饮物资采购及管理规范性不够强,表现为大多数的高校餐饮所采购的物质都有固定的供销商,这就存在着供销商垄断高校餐饮食材供应的问题,非常有可能导致食材原料价格偏高的现象,或者是导致出现食材原料质量比较差的问题。

2.3高校餐饮成本核算和销售额的核算存在一定的难度

由于高校餐饮部门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营,故财务管理有着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很多财务基础数据和指标是不够准确的,这样就使得高校餐饮财务管理难度加大,在成本核算和销售额的核算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3有效提高高校餐饮财务管理的措施

3.1加强高校餐饮财务预算管理

对于高校餐饮部门来说首先需要制定出年度财务预算,然后从制定、修正到最终的预算目标完成及评价,高校餐饮的运行都应该围绕着所制定的预算目标去进行管理。其中包括预算的制定是不是合理,餐饮财务数据是不是完整、细致和准确。假如财务部门所分析的财务数据应该进行细化,具体可以从部门细化到个人,这样才可以保证预算更加地贴近高校餐饮财务管理的实际;另外作为高校餐饮财务部门还应该对所做的预算进行有效的整合,最后再进行财务分析之后去对预算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的判定。

3.2深化成本意识提高高校餐饮财务成本管理

对于高校餐饮成本控制来说成本意识是关键的环节,首先作为高校餐饮部门应该重视培育员工的成本意识,从而使其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有意识地去进行降低成本可能性的挖掘,做到每个员工都参与到高校餐饮财务管理中。其次还需要做好员工自我管理意识的有效培育,只有将员工的自我成本管理意识提高了,员工才能够将自己的利益和成本管理结合到一起,从而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就做好成本自主控制。最后高校餐饮部门还应该引入一些能够更加胜任财务管理的专业性人才,这些人才除了应该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之外,在高校餐饮管理方面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经验,从而可以通过降低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的途径有效地降低高校餐饮部门的财务成本管理。

3.3建立与高校餐饮部门相适宜的财务管理新模式

当高校将餐饮部门从后勤管理中剥离出来之后,其处于相对独立、公平的环境当中,所以在经营和管理中产生的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合理性,那么根据高校餐饮管理特殊性和财务管理理论结合在一起,将财务分析方法、成本控制等结合到一起,制定出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指标控制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高校餐饮经营发展,对于奖惩、评价和考核来说属于全程控制性的财务管理方法,具体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收入-成本-费用=结余那么从上面的公式我们不难看出,要想提高高校餐饮的利润,就需要尽量地去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开支。

3.4加强高校餐饮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的餐饮财务管理也应该要实现信息化发展,要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要结合信息化时代的背景特征,对高校的餐饮财务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从而使得高校的餐饮财务审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能够实现对高校各种经营管理环节和项目的及时监管,提高监管水平。要加强对餐饮财务审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并且对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完善,例如建立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将高校的餐饮财务管理过程、财务审计结果及时公示在高校的信息网站上,并且还可以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公示,确保高校员工以及社会群众能够及时了解高校的审计状况,有助于积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4结论

当前高校餐饮财务管理在预算管理、餐饮物资采购及管理、成本核算和销售额核算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强高校餐饮财务预算管理、深化员工成本意识、建立与高校餐饮部门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爱华.自主经营模式下高校食堂成本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9).

[2]于连美.高等学校食堂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1).

[3]李洋.信息时代下高校食堂财务管理新策略[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2(8).

学校饮用水管理篇9

【关键词】高校;餐饮服务安全;影响因素

一、前言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餐饮安全事故使我们的餐饮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审视,餐饮安全已经被我国公众列为社会生活中最差的环节。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动过程中,高校餐饮服务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校园稳定运行的核心,更是社会安稳的基石。由于这些年对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影响因素还缺乏分析,对高校餐饮服务安全影响因素的内在影响机理缺乏探究。诸如此类问题悬而未决,高校餐饮服务安全问题仍然阻碍着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提高。

国内外对高校餐饮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侧重点有很大差异。发达国家在餐饮安全领域的研究开展的比较早,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科技进步导致的新方法、新工艺引发的公共餐饮安全问题;影响学校餐饮安全的政治因素等新的安全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餐饮安全监管的基本理论依据;餐饮安全的属性及市场失灵;餐饮安全的保障机制及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外餐饮安全管制措施和方法的介绍及国内外比较研究。查增祥,陈志兴(2004)介绍了发达国家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的3种模式: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和加拿大模式,分析了我国学校食品安全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提出了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构想[1]。刘继芬(2004)比较了国内外不同国家学校餐饮安全监管体系后认为,就中国而言,学校餐饮安全监管机构宜少不宜多,应尽快对餐饮安全监管体系进行整合[2]。与此同时,金征宇(2005)[3]、赵霖、鲍善芬(2001)[4]、张涛等(2006)[5]等学校餐饮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闻哲(2003)[6]、杨明亮,钱辉(2004)[7]、杨福星(2005)[8]、文君(2007)[9]等对结合发达国家校园食品安全建设的经验与总结,对中国学校餐饮安全生产者行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讨高校餐饮服务安全奠定了基础。

综上可以看出,学者们已经意识到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影响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因素有很多,立足现有研究,分析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影响因素,探究其内在影响机理,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做出理性的对策建议,是提高高校餐饮服务安全首先要关注的课题。

二、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影响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从监管主体方面可划分为三类:高校安全餐饮的生产者、广大师生、政府及学校。广大师生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及学校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三种力量互相制约、互相依赖,共同决定了高校餐饮服务安全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测度其对校餐饮服务安全的影响权重,为提高高校餐饮服务安全提供依据。

1.高校安全餐饮的生产者

目前的高校餐饮服务生产者主体主要有三类:个体经营者、高校餐饮服务部门和企业。经过多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施,在高校餐饮服务生产者群体中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企业,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逐渐成为影响高校餐饮安全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一批企业如千禧鹤、中快餐饮、中一餐饮等,逐渐从个体经营向连锁经营转变,从分散管理向集成服务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这些企业开始重视自己的声誉、品牌,因为在信息时代,品牌的声誉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立足脚,这些企业凭借经营经验和专业化服务,逐渐探索科学的餐饮安全监控体系,为高校餐饮服务安全保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说,企业的规模和企业对品牌的孜孜追求成为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10]。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影响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主要因素首先是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因为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越大,就越注重长期的利益,注重品牌建设,就会从自身长期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餐饮服务安全,从而形成餐饮安全的自我约束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自我约束机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就会沉淀为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自上而下的文化激励与约束,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生产成本的意识就会完全不同,就会在源头上注重原材料的安全、加工过程中规范操作等。当然,企业监管作为单体店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制度的监管,分店经理的逐利性会得到无限膨胀,因此企业的管理制度强制监管将是影响餐饮安全的重要因素,现在很多餐饮企业都成立了品控部门,目的就是通过公司内部自上而下的监管,来实现安全防范与控制。最后,对企业而言,市场竞争也是高校餐饮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里,企业是自由进出的,信息是完备的,一旦企业出了安全问题,整个市场都会知晓,那企业的未来就是一片黑暗。因此,市场竞争是制约餐饮安全的重要因素。

2.广大师生

作为高校餐饮服务的消费者,广大师生可以利用政府和媒体作为消费者利益的人,凭借相关法律武器和舆论压力来维护作为消费者的权利,也可以通过严格的合同制度来约束生产企业,通过合同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实现餐饮服务安全的管理和控制[11]。这种机制的实现,当然是依托比较健全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机制中的信息披露对企业品牌施加影响,让企业能够按照学校的合同约束来实现食品安全控制。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里,学校面对的企业有很多家,要想赢得学校的餐饮服务合同,就必须按照合同条款来规范操作,这等于由师生自主选择餐饮服务,从而对高校安全餐饮的生产者产生约束力。同时,为保证合同的履行,作为代言人的后勤管理部门,往往还采取履约保证金来对合同的实施施加压力,迫使企业能够在安全监管的视角下实现餐饮安全。因此,从师生的角度来讲,信息披露、合同约束和履约保证金制度是从外部来保证高校餐饮安全,并且这三个要素的作用机理具有内在一致性。

3.政府和高校

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高校餐饮具有公共产品的部分属性,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内涵。按照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就应该为政治伙食买单,但是由于政府的财政约束,政府缺乏有效的财政投入,其结果是高校餐饮投入严重不足;即使有一定的投入,也不一定能够到位,对高校众多的领导者来说,对高校餐饮服务的看法不一,有些甚至认为只要不出事的餐饮服务就是好餐饮服务[12]。因为相对后勤服务而言,教学和科研比较容易出成果,也容易为领导者政绩增添色彩,而餐饮服务等这些投入,一是比较大,二是不容易见效果,这就导致高校对后勤餐饮服务的投入严重不足,有些学校不得不依赖于社会企业的投入,如果将餐饮安全投入完全依托企业,其结果势必会被动地应对,会削弱餐饮安全的监管力度。

基于这种矛盾的现实,政府需要认真评估高校餐饮安全的形势,要考虑到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诉求,从政治上考虑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管理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监管政策,同时从源头上强化高校餐饮服务安全,加大对高校餐饮安全投入。对学校而言,也应该树立餐饮安全意识,强化后勤服务的基础地位意识,切实认识到只有稳定的后勤服务,才会有稳定的教学科研环境,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科研基础,将后勤服务、教学、科研并列为高校的三大职能。在此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管手段,通过安全教育、信息提供、合同约束等来进行处罚和奖励,保证高校的餐饮服务安全。

三、高校餐饮服务安全控制的政策建议

分析新时期高校餐饮服务安全影响因素的成因得知,在目前的高校餐饮服务安全影响因素里,政府的投入及高校的重视程度,是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关键。在目前严峻的餐饮安全背景下,强化政府投入,增强高校的餐饮服务企业安全意识是防范食品安全的第一要务。政府的投入加上高校与餐饮企业的高度重视,才有可能系统地解决高校餐饮安全服务工作。

1.政府要加强餐饮服务投入,强化制度落实

餐饮服务是学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后勤保障部门,它的经营管理情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学院的正常发展,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事情,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安定的教学和科研环境的重要标志。在目前物价幅度高达30%以上的情况下,各级部门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伙食工作,可以讨论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建立物价平抑基金,对高校伙食进行补贴。在餐饮服务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对食堂经营者进行补贴,以减轻经营压力;在餐饮服务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物价补贴,以减轻学生的就餐压力。注意的是,各高校一定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控制餐饮价格上涨的幅度。同时,要建立高校餐饮服务准入门槛,从制度上保证经营市场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避免一些企业仅凭借上缴高昂的托管费用获得了高校餐饮服务的经营权,彻底贯彻国家“零租赁”的方针和政策。高校”伙专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行业协会职能,优选经营业绩良好、信誉良好的企业,建立优秀企业库,优先这些企业进入高校餐饮托管市场,避免一些个体户、小型企业搅乱市场,从制度上保证高校伙食经营市场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高校要高度重视餐饮服务安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高校要重视餐饮服务安全工作,一是在财政投入上,强化高校的相应投入,不能仅仅是推给经营者,要加强组织领导,高校就应加强对食堂的组织领导,要从实现”平安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食堂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这就起码要求有一名高校领导直接分管食堂安全工作。因为校领导的参与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尤其是对做好高校食堂卫生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统一、协调作用。二是要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并保证各类制度的有效落实。目前,大部分高校虽然制定了学生餐饮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政府也加大对高校餐饮服务安全的监管,但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相对松散、避实就虚。在卫生管理中,比较重视员工“健康证”和原料采购、验收保管、加工烹调等环节的要求,但对整个系统的科学运作和有效衔接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餐饮服务这个系统工程被人为地分割,并且制度的落实缺乏量化,也缺乏有效的评价,这在一定层面上暴露出高校餐饮安全管理制度的脆弱性和局限性。高校餐饮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与机会,进一步强化高校主要领导对高校伙食工作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高校主要领导清晰认识到对学生食堂的管理监督与扶持永远主要是高校的责任,改变有些学校领导身上的那种一改了之,一甩了之,将所有压力和责任全部挤压给伙食部门承担的做法。

3.企业应加强食堂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针对当前严峻的餐饮服务安全形势,高校伙食管理部门及经营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苦练内功,细化管理,堵塞漏洞,向管理要效益,狠抓各类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要把人的安全意识作为第一要素。首先要不断加强餐饮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从人员的管理上来提高餐饮安全卫生系数。相对较低的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松散的卫生管理制度和相对狭隘的卫生观念意识严重制约高校餐饮社会化改革的步伐。这就需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切实加强卫生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卫生观念意识,以全新的餐饮卫生理念服务高校餐饮社会化改革。同时,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建立和健全高校食堂价格质量、餐饮卫生安全、成本核算、物资采购、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主副食品加工、服务员工卫生、服务公约、食堂防火、食堂操作规程管理等方面的内部规范、科学严格的管理责任制度,要认真负责地落实国家关于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将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制度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保证对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设高校食品放心工程。

参考文献:

[1]查增祥,陈志兴.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4(4):21-22.

[2]刘继芬.欧盟食品质量安全推广体系[J].农业质量标准,2004(5):45-48.

[3]金征宇.食品安全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2-115.

[4]赵霖,鲍善芬.世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J].中国食品与营养,2001,21.

[5]张涛.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6]闻哲.德国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J].中国药品监督管理,2003(3):51-54.

[7]杨明亮,钱辉,等,全球食品安全管理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法制,2004(3):9-12.

[8]杨福星.中国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比较[J].中国防伪,2005(10):51-54.

[9]文君.欧美食品安全监管基本原则解读[J].大众标准化,2007(1):52-54.

[10]杨明亮,刘进.美国食品安全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及改革动向[J].中国卫生法制,2005(3):15-17.

[11]maldonadoeS,etl.Cost-benefitanalysisofHaCCpimplementationinthemexicanmeatindustry.(2005).FoodControl,2005(16),375-381.

[12]张云华.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3).

学校饮用水管理篇10

关键词:高校餐饮饮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28-02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

素质一词有多种定义,其中一种为“素质”,又称“能力”、“资质”、“才干”等,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素质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笔者从事高校餐饮工作几年,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高校餐饮员工素质的讨论有深有浅,无论员工本身、直接管理者、学校行政领导,还是餐饮行业、社会团体到国家其他行政部门都不同程度地认为:高校餐饮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笔者就某校目前餐饮员工构成进行分析、探讨,与同行进行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高校餐饮发展提供新的依据。

一、某校饮食中心员工现状

1管理人员构成。

(1)人员构成:从表1可以看出,近三年正式在编管理人员在逐渐减少,外聘人员和临时人员在增加。

(2)学历构成:初中及以下人员在逐渐减少,大专以及高中人员基本保持不变,而本科以及以上人员不断增加。

(3)年龄构成:30岁以下人员始终较少,45岁以上人员在逐渐减少,但是,30至45岁人员所占比例较大。

2.炊事人员构成。

(1)人员构成:从表2可以看出,近三年正式在编人员在逐渐减少,外聘人员和临时人员在增加。

(2)学历构成:初中及以下人员在炊事人员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大专以及高中人员和本科以及以上人员虽然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极小。

(3)年龄构成:30岁以下人员有所增加,30至45岁人员所占比例较大,45岁以上人员仍占相当比例。

从餐饮炊(事)管人员现状来看,高学历、年轻化以及聘用制应是炊(事)管人员队伍发展方向,而从实际的人员变化来看,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来稳定餐饮人才,但只是杯水车薪,人才流失仍然严重。我们应从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工作成绩的肯定、工作环境的优越以及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等方面加强管理,尤其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应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加强员工个人信息档案管理,结合个人工作年限、工作成绩和技术水平等评定工资等级,与个人收入挂钩,切实稳定炊(事)管队伍。参考国内部分高校以及其他行业人员管理办法,饮食行业外聘和临时用工的各种社会福利和工资待遇也只是书面讲讲,要落到实处,必须出台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认真贯彻执行。当然,高校餐饮队伍人才储备工作才刚刚起步,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后勤餐饮外聘员工的稳定工作任重道远。目前,相对稳定的是在编正式职工和部分年龄较大的外聘人员、临时用工。

二、餐饮员工素质分析

1从目前餐饮员工构成来看,员工学历基本不高。但是,学历的高低不代表素质的高低,高学历未必素质高,素质高未必学历低,不能一概以学历来谈素质。

2学生食堂服务对象绝大部分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加工食品基本以家常饭为主,高级酒店的特级厨师没有必要在学生食堂加工,学生也不会在这里高级消费。

3中级厨师中三级、二级、一级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食堂的就餐需求,只要做好自身等级水平工作,饭菜安全卫生、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原料搭配合理、学生口感适合,做到这些,这些员工就是高素质员工。

4目前给予餐饮工作员工的各种社会福利、工资待遇等。也不能吸引技术高超炊事人员来高校学生食堂工作。绝大部分炊事人员待遇低、社会福利少、“三金”基本没有落实到位,高技术炊事人员不愿到这里工作。高技术首先应是高素质,人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5不能一概而论炊事人员素质问题,即使是初中毕业,经过培训和工作的实践,也可成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完全可以满足学生食堂的工作需要。如果让一个教授、再经过烹饪学校的培训实践,然后去学生食堂给师生做饭,那意味着什么?如果全部炊事人员都换成这样的“人才”,那将是怎样的效果?

6提高员工素质,应加大培训投资力度,提高各种福利待遇,想要多高素质的人才,就要有相应的投入;有了相应的投入,就会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各级行政部门、餐饮专业部门不能仅停留在埋怨的气氛中,停留在开会、报告和口头的气氛中,应提倡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地、冷静地对待、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促进高校和餐饮的共同发展。

三、体会与思考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所谓人本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要求高校餐饮部门把员工看作是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资源,其中心思想是充分尊重每一名员工。实施人本管理后,每位员工才会认真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提高自己的烹饪水平,全心全意为师生热情服务,体现良好的素质,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应是高校餐饮实体的必然选择。

2高学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厨师,在高校餐饮服务中得不到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基于高校的公有性质,高校餐饮管理具有强烈的国企痕迹。存在同工不同酬,由于存在在编员工和非在编员工之分。身份认同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薪酬福利分配制度,在编员工都同样的工作,却比非在编员工享有更多的福利和更高的薪酬。这不利于高素质员工的稳定,必然会流失严重,而根据高校的发展又需要有新鲜的管理人才介入,需要高校餐饮管理者妥善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