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十篇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十篇

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2:51

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篇1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性;老年;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动力髋螺钉内固定;Gamma钉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19-0039-03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该病好发于老年人,多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下肢不灵活,突然摔倒所致。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Gamma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见方法,治疗效果差异情况临床报道不一[1]。因此,本研究对pFna、DHS、Gamma钉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X线片或骨密度检查显示有明显的骨质疏松。其中男43例,女37例,evans分型:Ⅰ型16例、Ⅱ型17例、Ⅲa型30例、ⅢB型10例、Ⅳ型7例。并存高血压17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6例、肺功能不全13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4例。分组:28例行pFna内固定,设立为Ⅰ组;30例行DHS内固定,设立为Ⅱ组;22例行Gamma钉内固定,设立为Ⅲ组。三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比、evans分型、致伤原因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手术方法

Ⅰ组:行pFna内固定,患者于骨科牵引床上取仰卧位,由大粗隆顶点上2cm向近侧作5cm纵切口,显露大粗隆顶点,用C型臂定位后于大转子顶点开口,钻入导针,透视下见导针在正侧位均位于股骨髓腔内后,扩髓,置入相应粗细主钉,调整好高度及前倾角,在侧向瞄准杆辅助下向股骨颈内打入近端防旋拉力钉,再置入远端锁钉。

Ⅱ组:行DHS内固定术,根据X线片及骨折类型选择合适DHS螺钉长度、钢板长度。复位满意后,选择股骨大粗隆顶点向下做股骨干外侧纵行切口,从导针孔前倾10°~15°钻入直径2.5mm的内固定导针,再从大粗隆向髋臼钻l枚导针做临时固定,C型臂X线机下定位,选取合适长短的DHS螺钉,沿导针进行扩孔、攻丝、拧入DHS加压螺钉,螺钉钉尖距离股骨头皮质在1.5~2cm以内。拔出导针,套入适当长度的套筒钢板,用螺钉将钢板与股骨干皮质相固定,最后将加压螺帽拧入加压螺钉尾孔内。

Ⅲ组:行Gamma钉内固定,采用全麻或椎管内麻醉,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进行牵引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正侧位。复位满意后,取大转子上方纵形切口,长约4~7cm,显露大转子尖部,在其顶端前1/3偏内侧定点开口,扩髓,选择合适的Gamma钉用手轻微旋转推入,C型臂X线机透视主钉位置满意后,经瞄准导向器切开股外侧皮肤3cm至大转子下,钻入导针并确保导针位于股骨矩上,拧入长度合适的股骨颈拉力螺钉1枚,安放1枚远端锁钉。再次透视证实位置满意后,固定牢固,冲洗切口并逐层关闭伤口。

1.3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2]

优:髋关节屈伸活动大于正常范围75%,步态正常;良:髋关节活动大于正常范围50%,活动后偶有疼痛,步态正常,髋关节功能基本正常;可:患髋活动小于正常范围50%,行走后疼痛,有跛行,休息后症状消失,能半下蹲,生活自理;差:患髓活动明显受限,疼痛、跛行、行走时需要扶拐。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及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法、术后并发症(髋内翻、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进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Ⅰ组手术时间最短,Ⅱ组手术时间最长,Ⅰ组术中出血量最少,明显少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获得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8个月,Ⅰ组骨折愈合时间最快,明显短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三组髋关节Harris评分疗效比较

术后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法,Ⅰ组术后优良率最高,达92.9%,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三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Ⅰ组无一例发生髋内翻、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Ⅱ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达23.3%,明显高于Ⅰ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出现骨折不愈合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见表4。

3讨论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年龄增长致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3]。头颈部拉力螺钉和带套筒的侧方钢板具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使股骨头颈段与股骨干固定为一体,克制了内翻力及剪力防止髋内翻的发生,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4-7]。但具有创伤较大、失血多等缺点。而且固定过程中股骨颈变短,肢体短缩,由于应力遮挡及钢板下的骨膜缺血,加重钢板下的骨质疏松[8]。本研究中Ⅱ组手术时间最长,Ⅱ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达23.3%,DHS组2例髋内翻中1例为术中小转子劈裂移位未固定造成,另1例为术后活动过早骨折再移位所致。

Gamma钉属于中央髓内固定系统,Gamma钉的头颈钉与髓内钉相交点形成一支点,大大减少了股骨距所受应力。在股骨粗隆部骨折内后侧皮质完整性破坏时,具有较强抗张力强度,能有效传导压应力,防止髋内翻畸形发生。同时手术为闭合复位,骨折端并不要求解剖复位,维持对位对线良好即可[9,10]。

pFna是对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的改进产品。pFna较好地克服了pFn、Gamma钉的缺点,其设计是以螺旋刀片代替近端拉力螺钉,刀片自动锁定,使股骨头和股骨颈不会分离,即使骨质疏松,也可依靠螺旋刀片实现抗旋转和稳定支撑的作用,使内固定对骨折有更好的把持力、锚定力,降低旋转和塌陷的可能性,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11-17]。本研究结果显示,Ⅰ组手术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骨折愈合时间最快,Ⅰ组术后优良率最高,达92.9%,且无一例发生髋内翻、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综上,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各具优缺点,pFna内固定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何佩生,兰晖,李凯鲁,等.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50例临床报告[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8,9(8):11-15.

[2]孙海钰,王东,施文军,等.DHS与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4):371-372.

[3]邱桂斌,周春晖,赵金伟,等.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J].河北医学,2010,16(9):1043-1046.

[4]罗公瑾,高亚东.DHS与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356-357.

[5]于德富,王栋,许东伟.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6):514-515.

[6]韩巍,刘文勇,王军强,等.计算机辅助股骨干骨折复位技术研究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3,32(1):101-105.

[7]方万舜.DHS内固定治疗3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4:2237-2238.

[8]廖沂涛.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3):156-157.

[9]唐国军,于继刚.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8):749-750.

[10]黄俊,纪方,曹磊,等.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0):1261-1263.

[11]蔡雪峰.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作用研究[J].解剖学研究,2012,34(6):455-456.

[12]宋建治,肖少雄,徐礼森.pFna、pFn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4):305-306.

[13]马向阳,黄永刚,刁振鸿,等.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J].骨科,2012,3(1):21-22.

[14]周环玉,周宇,黄昕亮.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3):428-429.

[15]董胜利.DHS和pFna在成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疗效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7):843-844.

[16]胡力,宋卫东,李德,等.pFna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9,9(3):210-211.

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篇2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再骨折;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造成骨质总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发生改变和破坏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出现再骨折的概率为20%左右,该病症具有外伤力小、愈合率低、致畸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2]。为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我院对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X线骨密度检测结果均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排除骨炎症性病变、继发性骨肿瘤、暴力及软骨病造成的骨折等。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为63~82岁,平均年龄为(69.6±2.4)岁。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分布为64~81岁,平均年龄为(68.9±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解、询问,并检查X线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再骨折的诱发因素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3]。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用例数及率表示,p

2结果

2.1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合患者的检查及询问结果,发现女性患者发生再骨折的概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发生再骨折部位多为股骨颈(49.44%)、椎体(27.78%)及前臂远端(22.78%)等。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室内跌倒(47.22%)、室外活动(21.67%)、登高跌倒(16.11%)、乘车颠簸及提重物(15.00%)等,其中跌倒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随访6个月中,观察组患者发生再骨折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年龄的增长导致BmD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也显著提高,因此,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例较多[4]。本研究结果提示跌倒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再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老年人神经和肌肉的协调能力较差,在发生应急及跌倒情况下,无法进行身体平衡的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及运动协调能力的下降会造成摔倒[5]。②股骨颈是躯干受重力的主要受力点之一,一旦出现外界作用就很容易发生骨折现象。本研究中女性患者发生再骨折人数显著多余男性患者,主要原因是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随着月经停止时间的增长,女性骨骼中的骨钙、骨量会随之显著减少,大部分女性在老年阶段都会发生骨质疏松现象,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很大[6]。本研究还发现,大部分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都发生在室内活动时,因此,我们可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老年人减少跌倒及再骨折的发生次数[7]。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哦减少因跌倒造成再骨折现象,因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护理。①心理护理。老年人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下降阶段,很多疾病相继发生,骨质疏松症伴有腰背疼痛、四肢酸痛及下肢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这些现象会使老年患者产生恐惧、烦躁等消极心理。因此,需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8]。②健康教育。向老年人普及骨质疏松症状及预防知识,通过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知识的宣传科有效防止或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骨折的发生率[9]。③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习惯可有效防止老年人骨钙、骨量的减少,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骨微细结构的破坏。因此,需为老年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老年人每天所需的营养元素及能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多食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如:粗粮、水果、蔬菜及奶制品等;均衡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摄入;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少盐、少钠。④运动护理。如患者无运动能力障碍则可进行如慢走、太极等适当运动。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可使患者保持身心愉快,并且能促进钙的吸收[10]。锻炼以患者舒适为宜,不宜过猛,持之以恒方可达到效果。经过上述综合护理,观察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跌倒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该因素需对患者给予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护理及运动护理的综合护理方式,减少或避免再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范顺武,万双林,马彦.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形成后再骨折与心法椎体骨折的相关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01):86-91.

[2]罗文正,陈诚,唐廷波.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方法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3):269-271.

[3]葛瑞,梁志强,宁飞鹏,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2):171-174.

[4]吴丽华,叶学丽,田庆显.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

生,2013,51(03):120-122.

[5]区晓鸣,陈丽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3(13):142-143.

[6]张苇,王玉环,陆宁.社区老年女性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骨折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088-5092.

[7]ljosa,matejciDinko,Vidovimihovil,ivica,etal.internalfixationwithlockingplateof3-and4-partproximalhumeralfracturesinelderlypatients:complicationsandfunctionaloutcome[J].actaclinicaCroatica,2013,52(1):17-22.

[8]赵明妍,谷岩梅.运动锻炼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影响的队列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9):56-58.

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篇3

【关键词】骨质疏松患病率;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随之增加并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以脊柱、髋部及腕部骨折多见。但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活环境及遗传背景不同,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也是不同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海口地区老年人群骨密度(BmD)的测定及骨折发生的问卷调查,得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及1年内因摔倒致骨折发生率的状况,为海口地区骨质疏松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60岁以上长期居住海口地区的人群,均除外心、肝、肺、肾、慢性疾患,以及内分泌代谢疾病和卵巢切除者,1年内未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和/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28,卧床3个月以上(如偏瘫等)以及特殊职业人群(如运动员)。随机抽取531人,其中男223人,女308人。

1.2方法

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mD型双能骨密度仪,仪器精确度1%,重复测量误差

1.3诊断标准

wHo(1994年)提出的BmD诊断标准即BmD峰值减去2.5个标准差,定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参考值,这个标准主要是用于白人妇女。本研究参考wHo标准,即腰椎及髋部任何一个部位的BmDt值低于-2.5诊断为骨质疏松,而-2.5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数据用x±s表示。

2结果

2.1海口地区老年人不同性别各年龄段腰椎正位L2~4和髋部BmD测定随着年龄增加,BmD逐渐下降,但男性65~69岁组略有增加,以腰椎为明显。男性BmD均大于同年龄女性BmD,且有统计学意义(p

2.2海口地区不同性别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

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以女性组明显,65~69岁及75~79岁男性组略有下降,随后又逐渐上升。见表3。表3海口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略)

2.3海口地区老年人因摔伤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情况

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增加,女性组明显,75~79岁组发生率最高,但80岁以上骨折的发生率反而下降。同龄男性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女性组,髋部骨折总发生率为6.6%,脊柱及腕部骨折总发生率均为1.5%。见表4。表4海口地区老年人因摔伤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情况(略)

3讨论

海口地区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各部位的BmD逐渐下降,在女性中更为明显,女性BmD低于男性与国内报道基本相同〔2〕。主要与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造成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强,骨转换明显增加,骨丢失加速,形成骨的快速丢失期有关。笔者认为绝经后无雌激素禁忌证妇女,应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或应用双膦酸盐类的药物治疗,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避免骨的快速丢失,能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男性骨量的逐渐丢失主要与运动减少或增龄有关。而雄激素水平降低较缓慢,不起主要作用。在65~69岁男性组的腰椎和髋部BmD反而比60~64岁组增加,以腰椎为明显,可能与男性此年龄组人群伴有骨质增生或软组织钙化有关。此与国内其他报道在70岁或80岁以上男女组L2~4的BmD有上升表现稍有不同〔2,3〕。因此当海口地区男性65~69岁人群测定的BmD与临床不相符时,应以髋部的BmD为主,必要时结合前臂BmD或跟骨超声BmD进行诊断,以免造成误诊或漏诊。

海口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加,以女性组为明显,但在男性65~69岁及75~79岁组略有降低,考虑与骨质增生或软组织钙化有关。海口地区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佛山等地区〔4,5〕。笔者认为可能与海口地区人群的身体瘦小,经济文化也较落后,群众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不够,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的干预措施缺乏等因素有关。

海口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的调查显示,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增加,以女性组明显,但80岁以上组骨折发生率反而下降。骨折发生部位以髋部为主。海口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上海、泉州地区〔6,7〕。海口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反而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骨折是由摔倒所致,而海南地区无下雪季节,摔伤致骨折发生的几率较低。80岁以上组患者骨折发生率下降可能与超龄老人户外活动量较少,自己也较注意防跌倒,因摔伤致骨折的几率也减少。海口地区老年人的骨折部位主要是髋部,脊柱骨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泉州、成都等地区〔7,8〕,这与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1年内因摔伤致骨折的发生率,而脊柱骨折多数是由于长期重力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诊断需结合X片检查,因此必要时应同时行形态计量法和半定量法研究以减少脊柱骨折漏诊的可能。

本研究在进行BmD测定的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海口地区老年人对骨质疏的防治知识普遍缺乏,认为补钙或喝骨头汤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因此应加强老年人的骨质疏松防治健康宣传教育,对骨质疏松患者及高危人群应选用雌激素、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维生素D3等药物综合治疗,同时加强锻炼预防摔倒,从而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寿,陈文远,周业渊,等.海口地区一般人群的骨峰值研究〔J〕.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2003;2(4):2325.

2王志文,马锦富,杨定焯,等.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403.

3王和鸣,汪宝军,王竹风,等.福建省中老年人骨密度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4):5357.

4李宁华,杨定焯,区品中,等.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5):2758.

5张盘德,冯彦林,张自茂,等.佛山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8):5679.

6朱汉民,张韵,朱晓颖,等.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及8年间患病率变化〔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9(2):8992.

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篇4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预防;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86-02

随着当代疾病谱的改变,世界卫生组织把骨质疏松症列为中老年三大疾病之一,在常见病中居第7位。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1]。骨质疏松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组骨病[2],是以单位体积骨组织量的显著降低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骨骼病变。为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疾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其中最严重的情况是导致患者出现骨折[3],很多患者会因此导致残疾。临床实践发现很多人通常是出现骨折后,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存在骨质疏松症,并且现在临床医学还不能安全、有效的帮助疏松骨骼恢复原状,所以老年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4]。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钙缺乏造成的,本文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预防方法以及临床治疗的进展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为降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老年骨质疏松的原因

老年骨质疏松是指人超过50岁以后出现腰背疼痛,全身不明原因的疼痛,并且出现频繁性的驼背、抽筋、身高变矮等临床症状[5]。老年骨质疏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年龄的增长,骨合成功能的降低,同时骨分解增多;并且老年人的肠钙吸收功能会发生下降,钙的代谢也会存在障碍;老年人的活动减少也会导致肌肉的活动降低,进而减少了骨的肌肉刺激,骨母细胞量会发生降低;另外,内分泌系统及激素水平的影响:对于处于绝经早期的女性来说,导致骨量迅速的丢失的主要原因包括雌激素减少和卵巢功能下降两方面[6],老年女性在绝经期后会出现雌激素的分泌降低,会导致骨中矿物质的含量丢失,所以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

2老年骨质疏松的特点

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存在躯干的缩短、驼背、腰肌痉挛、压缩性骨折;并且女性患者人数显著高于男性患者[7];在咳嗽、弯腰时可能会存在疼痛,经卧床休息后疼痛会减轻,这种疼痛会沿着肋间神经放射或者向患者的要骶部放射。

3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是老年最常见的临床骨骼疾病。老年骨质疏松症是“沉默杀手”[8],出现骨折为骨质疏松症比较严重的后果,也是大多数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就诊原因和首发症状。老年患者因为免疫力比较低,所以骨折后很容易各种并发症导致死亡,或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

4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

4.1调整饮食结构老年人如果酸性物质的摄入量过大,会加剧其酸性体质[9]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大多数的谷物、肉类、糖累、酒和鱼虾等食物属于酸性食物,而大多数水果、蔬菜是碱性食物,通常每天摄入酸性食物、碱性食物的比例应该是1:4。如果摄入酸性骨质过多就会出现骨质疏松,所以骨质疏松的预防要首先从每日的饮食中进行调整,多摄入含钙量高的食物[10]:骨头汤、牛奶、胡萝卜、黄豆、芹菜等。避免过多的摄入盐以及蛋白质而造成对钙流失的增加。既然骨质疏松的产生是由于某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不足引起的,那利用科学的饮食来促进这些营养素的吸收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即便是骨质疏松患者,如果能在饮食上进行适当的调理,促进钙的吸收,同样能减轻骨质疏松带来的不便[1]。

4.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一些老年患者有吸烟、喝酒的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导致骨质疏松或者加重骨质疏松[12]。例如:吸烟会对骨峰的形成产生影响,同时过量的饮酒会对骨骼的新陈代谢造成障碍,还有喝浓咖啡会增加尿钙的排泄,进而影响到人体的钙吸收。

4.3进行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同时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接受日光照射,会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在运动中人体的肌肉会收缩,可以对骨骼进行牵拉,可以提高老年人的骨密度。另外,预防跌跤,应尽力设法减少跌跤的可能性,老年人跌跤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容易引起跌跤的疾病和损伤应加以有效治疗,避免应用影响平衡的药物。应对老人加强教育,告知摔倒易发生在饭后站立或夜间起床时,家中地面的障碍物应减少或消除,宜穿舒适和底有摩擦力的鞋[13]。所以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4.4保持良好的心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而压力过大就会导致人体酸性物质沉积发生,酸性物质的沉淀会影响到人体的代谢。所以要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情,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生活情况,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以开导,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失衡状态,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适当娱乐、听音乐、冥想,使情绪放松以减轻疼痛[14]。好心情可帮助保持弱碱性的体质,可预防骨质疏松。

4.5适当的药物补充给予患者进行适当的药物补充,不同病因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积极治疗,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所以,合理应用药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减少骨折发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15]。例如:钙剂和维生素D。需要注意的是定期进行血钙磷检查,避免高钙血症、高磷血症的发生。

5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

5.1骨吸收抑制剂骨吸收抑制剂可以减少骨量进一步的丢失。例如:雌性激素、二磷酸盐、降钙素和异丙氧黄酮等。常用制剂和用量为:戊酸雌二醇,每天1-2mg;雌二醇皮贴剂每天0.05-0.1mg[16];依替膦酸二钠,每天400mg,在早晨空腹服用。

5.2骨形成促进剂骨形成促进剂可以增加骨量,例如:氟化物、甲状旁腺素、维生素K、生长激素以及雄激素等。常用制剂和用量为:甲状旁腺素每天400U-600U,治疗6个月;维生素K每天5mg。

5.3骨矿化促进剂骨矿促进剂可以帮助促进骨钙的沉着,可增加骨量。例如:维生素D、钙剂。常用制剂和用量为:维生素D每天200-600个国际单位;钙尔奇D每天一次,每次600mg;氨基酸螯合钙每天两次,每次275mg;葡萄糖酸钙每天两次,每次两支,每支含量150mg。

5.4对症治疗药如果存在疼痛的患者给予适当的解热镇痛药,例如:阿司匹林每次0.3-0.6g,每日三次;出现骨畸形患者可以给予进行局部的固定患者使用矫形器械进行矫正。

6小结

老年骨质疏松症虽然遵循人体骨骼发育-成长-衰老的规律,但是也受激素的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状况、遗传基因、生活方式、经济文化水平以及医疗保障的影响。骨质疏松症所表现的慢性疼痛和导致的骨折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大量增加了相关的医疗费用[17]。如果老年人可以提早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对骨质疏松的发生进行有效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症是可以得到延缓、预防的。要预防骨质疏松就要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的药物补充。目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主要给予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骨矿化促进剂等。我们相信通过提高预防意识和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是可以有效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

参考文献

[1]张磊,包可,王勇.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预防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年第03期.

[2]王立群,王玉娟.老年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J].中外医疗,2010,31:187-187.

[3]李晓.老年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5):106-106.

[4]崔秀娇,郑孟冬.两种药物组和方案治疗5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71-1072.

[5]梁平.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7):368-368.

[6]李明月,吕小明.老年骨质疏松症预防与康复治疗研究进展.《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12.

[7]张金冉,田东东,刘伟.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现状[J].吉林医学,2012,33(9):1949-1950.

[8]范敏.中老年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J].内蒙古中医药,2011,11:56-60.

[9]范建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调查分析和健康干预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1):1-3.

[10]成娜,韩晶.老年性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原因和防治分析[J].大众健康,2012,8:299-300.

[11]胡国建,谢海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保健.《东方食疗与保健》,2006年第09期.

[12]龙友余,王英,王旭凯,等.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41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0):1537-1537.

[13]马淑珍.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分析与预防[J].甘肃中医,2005,18(7):56-57.

[14]梁毅玲.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7,10:2746-2747.

[15]徐若男,王丁丁,朱小蔚.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东南国防医药》,2011年06期.

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篇5

【关键词】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骨密度;中老年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当今全球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最具危害的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60岁以上汉族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2.5%,其中髋部骨折为16%-20%,年患病人数达180-200万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目前有骨质疏松患者约6944万人,骨量减低患者约2亿人。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人中患病率高,其最主要的并发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和髋部骨折,需长时间卧床且生活不能自理,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2]。因此,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和骨量减少阶段的及时调整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调查本地区中老年人群不同性别、年龄群体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旨在对于防治骨质疏松上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2012年来我院体检的中老年人,男性270例,女性264例。纳入标准:居住本地区10年以上,年龄≥40岁,通过病史及其他检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糖尿病、肾病、甲状旁腺亢进、代谢性疾病及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和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上述患者以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为4组。

1.2研究方法采用美国GeLunarprodigyadvancepa+300164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对全部受试者左侧股骨颈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值。每日测量前用标准体模校正后进行,精确度误差1%,准确度>98%。详细记录每位受检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饮食生活习惯等资料。

1.3判断标准参照中国老年学学会推荐的诊断标准[3],骨密度通常用t值(t-score)表示,以本地健康人的峰值骨密度为参考,t值=(测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以任一部位的骨密度t值比同一部位的峰值骨量低2标准差以上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t值在-1.0至-2.0之间,为骨量减少。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进行统计分析,按性别和年龄分组输入数据,分组数据两样本间比较用t检验,多样本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

3讨论

本研究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检测,以贵阳地区健康人骨密度值作为参考,符合关于采用骨密度值测量作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相关条件[3-4]。因为骨质疏松往往发生在骨松质区域,考虑到老年人易出现腰椎退行性改变和异常钙化,包括椎体边缘和关节突的增生,前、后纵韧带、黄韧带及血管壁钙化等诸多因素,容易影响骨密度的测量数值,造成骨密度呈假性增高,从而影响诊断率。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老年人60岁以后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高于髋部骨折[5],椎体压缩性骨折亦可出现BmD值假性增高。因此,对老年人测量腰椎正位BmD诊断op是一个欠敏感的指标,在诊断上髋部BmD比腰椎BmD更精确[6]。

人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及BmD不断增加,并逐渐达到峰值,其后由于性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骼形成和骨吸收呈负水平,骨量逐渐减少,且随年龄增加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不断升高。有研究表明[7],贵阳市健康男性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在20-24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其腰椎峰值骨量低于北京市和哈尔滨市同龄男性;而健康女性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峰值分别出现在35-39岁、30-34岁年龄段,其中女性股骨颈峰值骨量低于哈尔滨市和北京市成年女性。这可能与贵阳地区所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山地气候,全年阴天多,日照少有关。也有研究认为贵阳地区人群男、女骨密度峰值均出现在20-29岁年龄组,女性30岁以后骨密度开始下降,但在25-49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50岁以后显著下降;男性各年龄组间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只呈缓慢下降趋势[8]。

本研究证实贵阳地区男、女性40岁以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持续升高,其中女性在50-59岁阶段出现加速现象,这符合女性更年期开始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的特点,雌激素水平下降会降低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出现骨量快速丢失,骨转换速率加快,从而导致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升高。相对而言,男性性激素水平下降平缓,因而骨量丢失比较缓慢,在60-69阶段才出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升高,这可能与高龄老人运动减少、肌肉萎缩、骨骼缺乏必需的机械应力刺激,加速骨量流失有关。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是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根据国家卫生部门资料,髋部骨折的患者住院治疗天数平均为22-24d,按发病后住院计算,不论是住院治疗时间还是住院治疗费用都远高于老年常见的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心脏病搭桥术[9],可见骨质疏松症也是一个消耗国家大量医疗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慢性病,因此积极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目前许多研究认为[10-11],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除了年龄、性别、家族史这些危险因素外,还和低体重、户外运动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过度喝咖啡或碳酸饮料等有关。因此,中老年人应积极防治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以提高生活质量,从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入手,增加户外活动和日晒时间,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并戒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8-154.

[2]Brownp,mcneillR,Leungw,etal.CurrentandfutureeconomicburdenofosteoporosisinnewZealand[J].applHealtheconHealthpolicy,2011,9(2):111-23.

[3]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4]winzenbergt,JonesG.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J].austFamphysician,2011,40(1-2):43-4.

[5]卢芙蓉,沈霖,谢晶,等.武汉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率初步调查[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6,34(4):215-220.

[6]赵方,陆泉承,吴玉洁,等.老年人腰椎正位及髋部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4):344-346.

[7]刘柳,张巧,彭年春.贵阳市城区成年人骨质疏松症现状调查[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2):108-112.

[8]冯小波,王世伟,刘文波,等.贵阳地区成人骨密度与骨质疏松症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7):7023-7026.

[9]罗林枝,徐苓.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669-672.

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篇6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骨质疏松;生活质量;情绪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护理已成为临床上一项重要的工作[1]。为此,本文特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的影响,具体内容见下文。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5例。

对照组:年龄跨度为60~85岁,平均年龄(70.25±0.26)岁,男女比例为30:25。

观察组:年龄跨度为61~86岁,平均年龄(70.32±0.29)岁,男女比例为31:24。

观察组和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常规饮食护理及用药指导。

观察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①干预方法:骨质疏松患者的年龄较大,患者对治疗具有惧怕及忧虑等心理,主要担心治疗后的基本生活能力的恢复及治疗费用。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采用刺激性暴露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自制健康宣传手册,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营养搭配等方面的指导知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分析现状,鼓励患者,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通过讲课、病案分析等方式,使患者意识到消除焦虑及抑郁情绪对康复的影响,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③家庭支持:由于患者迫切想知道治疗效果,加上自身抵抗力较大,易导致患者情绪上的变化。此时,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家庭进行沟通,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体贴及关心,及时提供情感支持及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值。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值采用t检验,当p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具体见表1: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34±3.52)分,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8.54±2.43)分。

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呼吸功能下降等,易引起骨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2]。

心理干预主要是指按事先设计的干预方法而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主要以临床判断能力及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帮助患者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患者的心理平衡,使患者安全度过危机[3]。有研究表明,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钙丢失的速度减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抑郁是指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等心理障碍。由于骨质疏松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费用较高,加上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不了解,易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紊乱。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及时的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而心理护理干预的目的就是运用医护人员的知识、技术能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心理防御机制。通过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家庭支持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综上情况可知,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总而言之,针对骨质疏松患者,在临床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1029-1031.

[2]张东,吴威,金锐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改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128-129.

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篇7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1(b)-0071-02

髋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于老年人。该病症在我国老年人的各类病症中具有发病率高、住院率高的特点。目前,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条件也有了较大提高。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愈趋严重,致使老年髋骨骨折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1],该病症的发病率在5%~14%之间,且在术后1年内是该病症死亡率最高的阶段。该研究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间该院接诊的1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该院接诊的1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如图2所示),股骨颈骨折68例(如图1所示);将其中22例出现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128例单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72例;患者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69.4±2.2)岁;排除标准: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包括60岁)、因为车祸等因素造成的骨折、病理性骨折、双侧髋部同时骨折;观察组患者中初次骨折时为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股骨颈骨折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固组间、组内比较均具有可行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该次研究目的,自愿参与该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①对所有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的相关检查。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统计观察组患者骨质类型。③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内固定术,股骨颈骨折采用股骨头置换术)。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2]:患者1~4段腰椎(股骨颈骨的密度)相较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骨峰值1个标准差则可判定为正常。1~1.25个标准差之间的则可判定为骨量减少、>2.5(包括2.5)个标准差则可判定为骨质疏松)。②观察并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骨折类型,并比较各个骨折类型中再次对侧髋骨骨折的发生几率。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骨质酥松发生几率

观察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比较观察组内各种类型再次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

观察组患者中初次转子间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几率为7.4%明显高于股骨颈股骨折再发对侧髋部骨折20.7%,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2,p

2.3通过对观察组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发现,初次骨折后发生对侧骨折的时间间隔一般为4个月~4年,平均2.2年。其中在1年内发生再次骨折的比例较大(45.5%),另外观察组患者均在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治愈出院,见表5。

3讨论

李涛等人[3]的研究结果发现,许多老年性髋部骨折出现再次双侧骨折的原因多是由于跌倒等轻微创伤所导致的。但是经其研究证实从站立位跌倒时作用于髋部的力并不足以造成髋部骨折,这表明骨质疏松造成骨强度下降是造成老年患者对侧髋部再次骨折的最主要的原因。该项研究结果在该次研究当中也有较好体现。另外经过曾志远等[4]人的研究证明,如果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髋骨骨折患者未能得到正确的骨质疏松治疗,那么患者极易因为骨质疏松而导致再次骨折的情况。相关报道曾表示[5],对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治疗,结果发现,患者出现再次骨折的情况减少了36%。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予积极的骨质疏松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髋部再次骨折的危险,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通过结合该次研究结果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资料[6]分析推断,对患有骨质疏松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其手术后积极给予正规的骨质酥松治疗对于预防再发对侧髋骨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尹志强[8]等人的报道显示,如果初次骨折类型属于转子间骨折的话,其再发髋部骨质的几率要远远高于股骨颈骨折。此项研究结果在该次研究当中也有较为明显体现,该研究认为该种差异估计与以下因素有关:该次选取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较大,而转子间骨折的发生几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发生转子间骨折的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比股骨颈骨折要高7~8年),另外该次研究通过观察组患着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密度要低于股骨颈骨折。因此笔者推断这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因为转子的骨量流失率要高于股骨颈,因此在骨折后破骨处骨细胞的骨吸收要高一些,由此导致其骨密度下降要快,因此也就更容易发生骨折。另外在该次研究中发现,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的首选方法,且从该研究结果看来,该治疗方式疗效较为良好。

该院通过研究治疗,对1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折后侧髋部再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7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骨质疏松且属于老年髋部骨折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而言,术后1年内要加强预后以及骨质疏松治疗,手术治疗仍然是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的最佳方法。

[参考资料]

[1]屈波,潘显明,权毅,等.成都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0):733-735,703.

[2]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

[3]李涛,刘智,孙天胜,等.老年髋部骨折后对侧髋部的再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4):752-756.

[4]曾志远,潘文誉,汤海峰,等.高龄脆性再骨折患者的预防与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4):334-336.

[5]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717.

[6]VochtelooaJ,BorgervanderBurgBL,Rlingma,etal.Contralateralhipfracturesandotherosteoporosis-relatedfracturesinhipfracturepatients:incidenceandriskfactors.anobservationalcohortstudyof1,229patients[J].archorthoptraumaSurg,2012,132:1191-1197.

[7]林华,朱秀芬.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与骨密度的对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7):512-514.

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篇8

【关键词】阿法骨化醇;骨密度;老年性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12-01

在临床中,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中骨质疏松比较常见,在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往往骨质疏松治疗难度较大,并且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不适宜进行手术治疗[1]。骨质疏松后期比较容易并发椎体骨折、椎体滑脱以及脊柱侧弯,会造成椎管有效空间的减少导致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2]。为探讨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预防,我中心专门成立研究小组,现将研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中心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中收治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9例,平均年龄(62.4±24.3)岁;对照组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28例,平均年龄(61.6±24.7)岁。所有患者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诊断为骨质疏松。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因素,在3个月的时间内未使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所有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加重表现。排除患有精神障碍,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以及恶性肿瘤的患者。患者中有81例有长期的吸烟史,23例有糖尿病史。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钙剂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配合阿法骨化醇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2、4、8周时的视觉模拟痛疼评分情况,对比治疗前后的股骨颈、L2-4骨密度差异情况。两组患者同时采用一定剂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口服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碳酸钙D3片600mg*60s,1次1片,每日1到2次。观察组患者每日加服阿法骨化醇1片,由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日0.5μg,空腹服用,250ml白开水送服,用药后30min内禁止进食或平卧。在预防措施上,要求患者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豆制品和乳制品以及鱼虾贝类等富含钙元素的食物。克制平日生活不良习惯,禁烟禁酒,禁止饮用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等。每日日光照射1h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适当锻炼,每日30min。

1.3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通过双能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检测,测定股骨颈等部位的骨密度值。骨关节疼痛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3],具体方法为在纸上标记一条10cm的横线,在左端标记为0(无痛),右端标记为10(剧痛),不同的刻度表示不同的疼痛程度。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进行标记。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分标准为:0分(无痛),1到3分()轻度疼痛,4到6分(中度疼痛,影响到睡眠),7到9分(重度疼痛),10分(剧烈疼痛)。疗效以评分变动1分以上为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3讨论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已经成为我国最为常见的老年临床疾病之一[4]。骨质疏松在临床中表现为骨质的有机成分生成欠缺,继发钙盐减少以及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从而导致骨折频繁发生[5]。阿法骨化醇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钙和磷的平衡,促进两者在人体肠道中的吸收,降低血浆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在改善绝经妇女和使用激素类药物引发的骨质疏松症中比较使用。根据本文研究结果,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较好,患者股骨颈、L2-4骨密度提升明显,具有推广价值,但在治疗中需要注意预防措施的规范。

参考文献

[1]杨素敏,黄嫒霞,刘亚飞.阿法骨化醇胶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胫骨结节骨软骨炎[J].中医正骨,2005,17(9):1.

[2]吴文.钙与阿法骨化醇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J].武汉医药导报,2004,23(9):643-644.

[3]刘维嘉,黄有荣.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致腰背痛58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4):17-18.

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篇9

【关键词】锁定钢板内固定;自体植骨;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应用价值

在临床上,骨质疏松为导致老年患者出现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的主要因素,其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目前,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等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因患者自身机体特点,其多为粉碎性骨折,且牵涉关节面,部分患者关节面出现塌陷现象。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在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特从我院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选取43例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3例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均符合wHo关于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21例,女22例;患者年龄为61―80岁,平均年龄(70.54±1.18)岁;分析患者受伤原因:37例为摔伤,6例为交通伤。

1.2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43例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治疗方法治疗前,均采用常规X线正侧位片和腕关节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等常规检查方法充分了解换则会骨块移位和骨质压缩状况,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指引患者选取平卧位,实施臂丛麻醉和静脉麻醉。待麻醉成功后,选取患者桡骨远端掌侧为入路,从患者桡骨茎突近侧6厘米处向远端延伸,经过腕横纹弧形到手掌,纵切口长度为8厘米。在屈腕肌桡侧向深层显露,并将正中神经、桡侧屈腕肌和拇长屈肌腱向尺侧牵引,尽可能保护患者桡动脉。之后,将患者方肌切断旋前,充分暴露桡骨远端。对于需要的患者,将腕关节囊切开,使桡腕关节面得到充分显露。之后,在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并通过克氏针对其实施临时固定,对恢复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和尺偏角进行有效观察,确保关节面处于平整状态。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选取相应的自体髂骨植骨,同时将长度合适的锁定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掌侧,在滑动孔进行临时固定,对复位较为满意的患者,依次钻孔和拧入锁定螺钉,不需对尺骨茎突骨折固定。术后,采用常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其出现感染现象,并在术后1周,指引其服用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活性钙等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

1.3疗效判定[1]

优,是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腕关节没有出现疼痛现象,活动没有受到限制,且功能没有受到损伤,握力同健侧相同,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消失或是基本消失;良,是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腕关节偶尔出现疼痛现象,在剧烈活动时受到一定限制,但其功能和握力同健侧较为接近,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得到显著改善;可,是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腕关节经常出现疼痛现象,工作中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且其功能和握力较弱,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得到改善;差,是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其腕关节持续疼痛,正常劳动受限,且功能和握力较差,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临床治疗优良率=优率+良率+差率。

2.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43例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其骨折约合时间为8―15周,临床治疗优良率高达93.02%(40/43),其中,30例为优,6例为良,4例为可,3例为差。

3.讨论

随着老龄化的进展,骨质疏松疾病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因骨质疏松产生的骨折疾病也逐渐上升,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为其中一种,其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普通钢板在治疗该疾病临床上会导致患者出现再移位和桡骨缩短等现象,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锁定钢板可显著改善普通钢板中出现的弊端,同时可避免出现螺钉切割现象,具有显著效果。除此之外,锁定钢板具有固定可靠,术后出现复位丢失、掌倾角和尺偏角丢失现象较少,固定时间短和适合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等优点,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综上所述,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临床上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方法临床效果观察,本次研究选取的43例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其骨折约合时间为8―15周,临床治疗优良率高达93.02%,该研究结果同舒敏锐、李刚和袁晓军等学者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观察》中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因此,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方法值得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篇1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发生破坏、骨脆性增加而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包括三大类:“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身高缩短,驼背及骨折。发病原因与性别、年龄、遗传因素、激素调控、营养状况、运动、免疫功能及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有关。

有四成中老年人群属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而且多为女性。为何“中国大妈”会遇到骨骼危机呢?专家表示,绝经期后的女性由于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其骨量处于快速丢失阶段。

另外,骨质疏松造成的死亡率高,且无症状,身高突然变矮要警惕。“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危害便是骨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物盐分会副主任委员林华教授说,“我国70%~80%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质疏松引起的。一些老人骨折后就卧床不起,日子久了,各种并发症都可能发生。有统计数据显示,髋骨骨折一年的死亡率接近30%,比很多恶性肿瘤死亡率还高!”

说骨质疏松是“沉默的杀手”,主要是因为骨质疏松症一点症状都没有。那么,有没有办法能得知自己患上骨质疏松症了呢?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测量身高。

男性最晚在40岁,女性最晚在45岁时,每半年到一年测一次身高,如果半年或一年内身高降低了3~5厘米就要引起高度关注,就一定要到专科进行骨密度的检查。

另外,如果出现夜间疼痛,也要引起重视。林华教授说,因为骨质疏松有一个特点,就是骨骼在无负重的情况下出现的疼痛,比如睡眠的时候出现腰背痛和全身疼痛的症状;另外就是不明原因的乏力,持续三天以上,通过休息以及加强营养没有任何改善。这些现象常常提示人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应尽快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

骨质疏松症目前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如:二磷酸盐、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维生素D制剂及钙剂。老百姓们常常认为,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这其实是最大的误区。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

完整的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治疗的方法是:

1.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奶制品,如牛奶、奶酪;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鸡蛋;绿色蔬菜、豆类及豆制品;海制品,如鱼虾、海产植物、贝壳类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奇异果等。

2.加强运动。运动是防治骨质疏松症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之一。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三大原则: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运动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成骨细胞活性,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同时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的质量,稳定关节,加强灵活性,提高机体抗骨折能力。

3.适当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