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十篇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十篇

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9:08

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篇1

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面对严峻的供需矛盾考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着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自觉的、有效的思想教育,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过程之中,才能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与思想教育的结合还不紧密,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良性发展

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作用的发挥,总体上形成了良性发展的趋势。一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高校在就业指导课中把思想教育放在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在机构人员上有所加强,在经费和硬件的投入上有所增加,在内容上逐步由过去单纯的应用性指导过渡到把就业观作为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内容来抓。二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需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关注大学生的个人需要,在思想教育中,能将大目标、大口号细而化之,融入到发现、满足和引导大学生的各种实际需要中去。三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形式有新发展,通过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逐步改变过去单一说教方式,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毕业生思想状况和择业取向,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和营造良好的氛围。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实效性欠缺,部分大学生在面临择业这一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时,脱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不能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这使学生对学校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感到空洞乏味,更别说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方法较为单一,当前思想教育的形式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但具体到就业指导课教育中时,应对影响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渠道和方式日益信息化、科技化的方法较陈旧。四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不健全、总体素质偏低,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建设主要存在队伍缺乏整体规划、措施不够完善、结构不合理和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五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较为滞后,所谓滞后是指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应迟缓,处于被动应付、消极防范的状态。

3.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两种“代替论”观念的不良影响。当前高校深受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普遍受两种观念的惯性影响。一是部分高校仍停留在以思想教育代替就业指导课上,认为只要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二是以就业指导课代替思想教育,忽视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就业指导课与思想教育虽有很多共性,但在工作目标和性质上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两者属于不同的学科,有其自己特定的教育内容和工作目的。简单代替论必然会造成思想教育在参与就业指导课的教育时,忽略学生基本需求和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导致思想教育滞后、教育工作者缺乏对就业指导课的热情和素质不高等问题。

(2)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实践探索不够。就业指导课在我国高校,是伴随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计划经济的统包统分向市场经济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转变才兴起的。近年来人们也认识到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但就业指导课过程中如何融入思想教育的因素等实践操作问题,大多数学校还正处在探索中,实践经验积累少,不能为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课中作用充分发挥提供具体操作指导。思想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紧密结合的实践还处于初始阶段,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存在着内容针对性不强、方法陈旧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3)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理论研究不够。对就业指导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完善,尤其是关于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的研究更是贫乏,不能有效地指导学校思想教育将注意力、着重点放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上。近年来,高校就业指导课压力加重,已有学者将就业指导课和思想教育结合之事提到了新世纪高校思想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但具体如何结合的理论研究成果还少,加上缺少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实践,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探讨就更少。由此出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随意性较强、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机制等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对策探讨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正确认识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地位

如何正确认识思想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思想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又是能不能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先要坚持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首要地位,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增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感和开拓创新、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强烈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要树立思想教育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服务的理念,转变观念,把工作职能定位在“三个服务”上,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去。

2.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教育理念,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要加强国情和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明确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关系,提高其配合意识、参与意识和执行政策的自觉性。要加强择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就业风险观、就业竞争观,主动投身到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积极参与就业竞争。要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职业平等意识,在就业过程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并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要加强成才教育和创业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深化专业学习,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己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

3.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方法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要继承传统的基本方法,更要不断创新思想教育的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一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注意教育内容的差异性和针对性,也要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善于抓住时机,确保教育效果。二是日常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不断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及成才意识,帮助他们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消除可能出现的偏差。三是榜样教育与岗位实习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教育学生,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素质,结合实际调整就业目标。四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三方合力联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五是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要不断开发思想教育载体,以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增强思想教育吸引力。

4.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专兼职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建立由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干部和就业主管人员组成的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基本队伍,辅以专业教师、外来专家、学者,开展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的素质,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教育、又懂就业指导课的队伍,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要提高政策水平,熟悉各个时期的就业政策,深刻领会当前就业政策的精神实质,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疏通工作,并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用好就业政策,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要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理论学习,掌握大学生就业管理业务、大学生就业教育方法、大学生就业专业基础知识等,努力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分析预测能力,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更深入、更有效。

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90后”的高职生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贴近学生,以生为本,从学生的现实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而且是摆在高职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就业指导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包括学习和就业中的难题及维权等。因此,认真分析,积极引导,探讨高职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对策,寻找新的着力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在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就显得尤其必要了。

一、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涵义

就业指导的概念于1908年由美国学者弗兰克·帕森斯首次提出,简言之,就业指导工作就是为了帮助劳动者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现了就业指导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实施分层次指导。简言之,全程化就业指导是一个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焦点,贯穿于大学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过程,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为基础,以素质拓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既立体式展示又相互交叉渗透的系统工程。大学一年级,结合专业教育和新生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制定大学规划,大一下学期,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了解自我和了解职业世界的方法,大二和大三年级通过组织各种校园讲座、就业创业协会、人才招聘会、走访校友及人才市场、到企业调研等活动,大力开展素质拓展教育,大三侧重于就业政策、观念、求职材料、面试技巧、就业心理、法律维权等指导。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是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核心和灵魂。

前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各地和高校要从低年级学生抓起,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生动有效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高职生在校三年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转变和定型的关键时期。

2.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全程化就业指导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能及时纠正学生求职时思想上和心理上出现的偏差,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消除大学生遭受这些不良思想的侵蚀,及时纠正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出现的偏差。

三、目前高职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存在的问题

1.高职生全程化就业指导脱离高职生的实际情况。

就业指导从教案、教材、案例等都是沿用普通高校的模式,忽视了高职教育的个性,同时在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只对毕业生进行“临阵磨枪”的教育,忽视了全程化的观念。往往把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在大三的一学年或者大三的第一学期,在有限的课时之内只能进行就业信息和媒介服务、就业技能、面试技巧等实用性的指导,而较少涉及系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观、成才观、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形成培养教育,有意无意中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

2.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简单。

目前我国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多数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多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解释和就业技巧的简单讲解,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职业信息、求职技巧、组织招聘活动等应急性指导,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社会调研、生产实习、素质拓展训练、就业工作坊等体验式教学环节,不能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市场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培育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忽视对学生日后职业生涯具有根本意义的择业观教育,

3.高职就业指导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教育、管理、经济、心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是从原来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中抽调而来,不仅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而且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陷于事务性工作中,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力来进行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探索。

四、高职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途径

“90后”的高职生生长于改革开放下,成长于市场经济、网络碎片化和自媒体的时代,心理状况、接受能力、鉴赏审美能力都发生了变化,因此针对“90后”的高职生的特点,要有目的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1.完善高职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正确的择业观教育

激烈的竞争时代,需要有正确的择业观,现在的就业形势呈现出弹性而广泛的特点,相较于过去的固定刚性的就业,现在的就业有更大的可变性、流动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能帮助高职生在竞争中寻求到理想的职业。首先,要树立勇于竞争的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其强大的生命力,高职生要树立竞争意识,勇敢地面对竞争,并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升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随着人事制度不断完善,高职生要学会在变动中求生存,谋发展。最后,要树立到基层去的观念。

(2)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理想信念教育

在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中,教育和引导高职生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眼于社会需要,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并客观评价自己,增强就业自信心。还要告诫高职生们树立正确的就业期望,在激烈的就业形势下,不能因为就业期望值过高而贻误就业好时期和好机会。

(3)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民族精神教育

在就业指导中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围绕爱国主义开展,从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方面开展教育。针对就业现状,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同时还要不怕困难、奋发图强,具有健康的消费理念,艰苦奋斗简朴勤劳的精神,做好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

(4)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法制诚信教育

目前,我国的就业从传统的包分配到现在的双向选择,形势十分严峻,这种转型势必会让高职生们心理焦虑和浮躁,于是出现了“注水”简历,在就业过程中违约毁约,因此要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大学生讲诚信、讲道德。

(5)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沉重的学业、就业、经历压力和感情困惑及人际沟通困惑,加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帮助学生面对挫折。

(6)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创新创业教育

要树立敢于创业的精神,结合国家、省、市、高职院校的优惠创业政策,灌输给高职生勇于创业的观念,同时增加创业课程的课时和授课载体,如通过创业协会、讲座、竞赛及创业实习,加强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2.创新高职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1世纪的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使高职生在接受信息、接受知识方面途径更多,这些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在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不断创新,结合新媒体,如以网络(世界大学城空间)为载体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事要点,以生动、真实的案例教育他们,创设仿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高职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力度。

就业指导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技巧指导课两方面的内容,大一时通过职业生涯教育,让高职生对自己的知识、技能、兴趣、动机等自身特征进行认真分析,达到自我认知的目的。然后,通过了解所处的环境状况分析,让高职生了解所处的外在环境,此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还应该拓宽教学渠道,采取多种实践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如职业测评、模拟面试、素质拓展训练、职业日、职兴趣测定等活动,对其心理的调适、决策能力的训练、价值观的纠正等都有着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通过走访校友、社会调查、参加人才供需见面会等活动,学生亲临职业现场,提高对职业的认识。

4.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观念,建设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通过全国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省内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培训和校内就业指导人员培训“三级培训模式”获得职业指导和就业创业指导的上岗资质,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既能为在校生提供合理的指导,又能为毕业生校友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全程化就业指导越来越成为高职就业指导的一种工作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工程,只有不断地在全程化就业指导中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动态和新特点,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候志谨,伍新春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部高校教育司,20005.

[2]董娅.挑战与回应——思想政治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钱伟.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教育功能.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

[4]明应娥.大学生就业指导是贯穿大学生教育的过程.宁波大学学报,2000.

[5]陈文平.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绍兴文理学院学,2000,4.

[6]周济.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12.

[7]夏科学.当前大学就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想理论教育,2000.

[8]胡修池,郑兰霞.论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教育问题.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9]马玉玲,李艳坡,郭振清.全程应对铺平就业绿色通道.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10]宁曼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功能及其运用初探.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观念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革新,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到了更高层次的教育,但在现阶段的就业形势下,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具有极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观现状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也已由皇帝女儿不愁嫁进入总量上供大于求的阶段,必然过渡到大众层面就业。在就业市场化的背景下,毕业生就业状况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贡献度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培养人才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突出问题。高校可从解决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之间存在的脱节问题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两方面破解该难题。

现在毕业生中同时存在着两种矛盾的现象,一是“无业可就”,二是“有业不就”。部分大学生择业观念日趋功利,强化个人利益,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与严峻的就业形势背道而驰。就业观和择业观是高校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具体的择业过程的细化体现。“有业不就”现象的出现说明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出现了问题,其实质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功能欠缺。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教育的不同阶段应有所侧重,有针对性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使毕业生建立应对新的就业形势的思想基础,并以此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因此,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表现成为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的一块重要敲门砖。这种需求导向说明高校必须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学好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自觉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奠定基础。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良好就业观

1、净化社会大环境与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大学的小环境不是在真空中,而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整个社会思想政治状况的影响。可以说,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状况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平等竞争、贫富差别等社会不公现象,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社会失信现象,、贪污腐化等社会消极现象,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从而也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所以,要加紧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作为这个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影响非常大,除了正式的思想政治课之外,校园文化如专题讲座、形势报告、电影、录像和网络等等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很受学生青睐)因此,进一步优化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环境显得非常必要)为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作为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设立就业指导课教研室,保证就业指导经费的充足到位,人员配备要合理,人员的专业类别、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的配置要科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总体部署并负责监督考核)

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立由“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职院系书记和就业主管人员组成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辅以专业教师、外来专家、学者,开展高校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两课”教师应该是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许多思想问题主要是通过“两课”教育给予指导,将“两课”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既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又能使就业教育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取得良好的效果)辅导员、班主任、院系专职书记负责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指导学生作好就业准备,及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备就业指导辅导员,专门从事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主管部门负责政策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推荐就业,开展招聘活动,为学生择业提供服务)同时加强就业观念、择业心理、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引导,使毕业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聘请心理专家,教授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心理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自我认识,科学定位,发现自我发展自我,从更高层次上解决学生的职业心理问题)

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就业观和择业观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它的形成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高校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效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问题。要将就业教育的相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从入学教育开始进行直到毕业教育,把相关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渗透到大学培养的全过程中去。重视社会体验,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参观实习机会,增强学生对就业的直观感性认识。

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要不断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的相融合,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水平,促进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从而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周卫华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0(09):23

[2]王改芹大学生的就业观与思想政治教育[J]职大学报2010(03):78-79

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民教育效果

随着我国对公民意识教育问题关注度的提升,当前毕业生面临的公民意识教育实践的阻力主要有三:一是大众化的专业教育导致高职生无针对性的教育;二是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专业性课程设置,而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三是社会用人单位招聘对人才资源重能力学历、轻道德水平的局限性问题突出。为此,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为实现人才培养和公民意识教育指导双突破,对科学构建“全员化、专业化、全程化、信息化”的高职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践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面向学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做法

(一)组建新的院校思想教育指导服务机构

成立大学生思想教育指导服务机构是宣传公民意识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为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成才的服务意识和工作理念,改过去“传授学生公民意识知识”为“指导学生公民意识行为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体现公民意识的行为。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组建了各系部团委领导下以学工、教务、社团等职能部门和各系辅导员为成员的院、系两级思想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工作委员会。下设思想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内设思想信息采集服务部、社团服务部、公民意识教育指导教研室和公民意识水平测评信息查询室。各院(系)学生成立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发展测评协会,协助思想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工作委员会开展思想指导服务工作。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工作委员会为全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工作的领导决策和协调机构,任务是制订年度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宣传的目标,定期听取职能部门和各系对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水平的总结汇报。日常工作由思想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负责,思想信息采集服务部、公民意识水平测评信息查询室分别负责学生思想信息的收集与测评工作,

社团服务部、公民意识教育指导教研室分别负责全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培训、开展提升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各系职业指导老师负责学生个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品德指导。

(二)购置科学的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软硬件设施

思想指导需要必备的设备设施支撑才能有效进行。全院共配备了10名专职公民意识教育指导教师,并采取多种措施,迅速提高了这支师资队伍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教书育人、教育理念和心理学、营销学、法学等方面的整体素质;建立了稳定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指导信息网络系统,模拟实训教室;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收集、公民意识动态信息,加快了公民意识教育的信息化建设。维持了思想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转。通过几年实践,学院基本构建了一体化、网络化、信息化、科学化的公民意识教育平台。大大提高了思想指导的服务效率与工作质量。

(三)狠抓高职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指导工作

现代大学生非常渴望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我院是这样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水平的:首先,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有专门的思想教育指导教师,每学期开设16学时公民意识教育指导课。大学一年级开展专业教育、人格心理测评、和“三观”教育;二年级进行进入实习单位前的准备教育、明辨是非教育;三年级提供公民意识问题的咨询指导、法律常识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跟踪指导教育体系。其次,邀请成功企业家、道德模范或优秀毕业生模范等,每学期开展1-2次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成才观、心理素质、思想指导等教育,使学生了解社会特点,明确自己的思想方向。最后,应用多种宣传媒介(学校网站、校内广播、心理咨询工作手册、公民意识教育指导简报、宣传橱窗等),营造公民意识的教育氛围。通过宣传教育、潜移默化,使学生对当前社会、国家政策、提升思想品德水平的技巧等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指导自己正确参与到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活动中去。

二、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公民意识教育的效果评估

为保证日常思想指导工作的正常进行,验证和完善公民意识教育的效果,采用无记名投票打分方法,开学初期评价公民意识教育指导工作计划准备,期中评价思想指导上作运作,期末评价学生实践的效果。以此论证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是否有助学生思想的关联性,建立公民意识教育指导数据信息库,加强思想指导的组织与管理,提高思想指导工作效率与质量。

从征求50家用人单位反馈41家用人单位(回收率为82%)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表3-3)看,15项指标中,较为满意的有9项,占60%;主要为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素质、团队意识、敬业精神、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身心健康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指导培训大大加强。基本满意的有4项,占27%;主要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协调能力、吃苦精神与合作精神通过指导培训大有提高。不很满意的有2项,占13%;主要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可以看出,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之后,社会认知度大大增强,思想道德水平普遍较高,虽然有少数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但这与学生是否有研究创新精神有关,这也是职业教育和思想指导培训的技术难点与薄弱环节。

总而言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着重联系了“基础”课来谈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而要想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性,还必须进一步探索更多路径,把公民意识教育渗透到学校日常的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中,从而使大学生能自觉地按照公民的要求支配自己的行为,成长为优秀公民。

参考文献:

[1]张冬立.《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戴国强.《华中师范大学》.2009

[2]教育部.2004―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S].2003

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篇5

explorethemeaningandValueofUndergraduatetutorialSystemin

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YUepengpeng

(CollegeofLifeSciences,YulinUniversity,Yulin,Shaanxi719000)

abstractCollegestudentsarethefutureandhopeofthecountry,ideolog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inrelationtothecountry'sfuturedestiny.Currentlyideologicaleducationworkremainsproperly,strengthenideolog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imminent.Underthenewsituation,undergraduatementoringisatrainingandideolog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innovativequalities,at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insignificance.

Keywordsundergraduatetutorialsystem;ideologicaleducationwork;meaning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基础工程和希望工程,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关乎国家前途命运。虽然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社会各种思潮盛行、价值观取向呈现出多元化、高校不断扩招等原因,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教育工作中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近年来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创新本科生思想教育新措施迫在眉睫、至关重要。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新兴的一项探索性教育管理制度,高校普遍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补充和提升。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价值和意义,对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1传统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本科思想教育中存在教育方法和政策导向不恰当

高校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结果导致专业课教师只重视传授专业课知识,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影响了本科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因为高校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教师职称评比、科研成果能力量化中,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存在于形式,没有实质的工作进展,使得高校教师不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另外部分高校并没有严格规定专业课教师要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教师认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认为会付出劳动而没有回报。这样不能调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1.2高校不断扩张,使高校专职思想教师不足

当前虽然高校思政治教育工作都是由专职教师担任,但是授课一般都是多媒体一二百人的大课堂,学生和教师很难做好教学互动工作,更不能做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个别谈心,使教育效果受到影响。由于人数众多,教师不能很好地管理学生,使得学生纷纷逃课,根本不去听课,使得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难上加难。思想政治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出国考察、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这影响教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辅导员日常工作繁杂,没有时间辅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些辅导员并不重视思想教育工作,认为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已经做了工作,没有必要重复。

1.3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

由于专业限制,专业课教师并不能很好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师一般都不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缺乏相关教育工作经验。专业课教师只重视专业课知识的讲授,并没有做好师生沟通,社会实践也缺乏,从而影响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些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满足于课堂,缺乏敬业精神,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重要。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需要。

2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本科生导师制旨在提升大学生专业课知识,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人际沟通能力等。高校采用本科生导师制是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创新和提升,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有重要意义。

2.1有助于师生沟通,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本科生导师具有专业知识,在与本科生交流中具有说服力,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迅速发现政治教育资源,将它纳入教学当中。根据规定,导师和学生要进行定期思想工作汇报,导师要与学生保持联系,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导师要指导学生专业课知识,导师要了解知识框架和学生学习情况,要做到经常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改进学习方法,在良好的沟通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树立专业思想,提高学习质量。最终激发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做好沟通,便于导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寻找更适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导师应该对学生的毕业规划做出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和人生规划给予一定的指导。

2.2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关系,易于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本科导师制的性质有助于师生建立平等、自由的关系。导师与学生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学生们更能够和导师之间建立友谊,这样子有利于学生接受导师的意见和指导。当学生遇到思想问题时,会主动向导师倾诉和乐于接受导师的帮助。目前高校学生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导师要以朋友和长者的身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让学生敢于面对问题,敢于跟导师讨论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如果导师总是严厉地教育学生,根本不能够做好交流,这样子就无法落实思想教育工作。

2.3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高校采用双向选择的导师制。一面导师选择学生,另一面学生在了解高校导师详细情况下选择导师,这样满足双方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以便发挥导师最大的指导作用。导师制不同于传统的交流方式,有模式化的灌输方式变为自由交流的探讨方式的教育形式。学生们在交流中吸收导师的指导意见,同时做好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导师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经常向学生讲解国家的最新方针和政策,指导学生领会党的精神实质,端正思想政治态度,提高政治认识。培养学生树立为党和国家服务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2.4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优化组织形式,合理安排活动

本科生导师制能够使师生之间做到高效互动,师生之间做好沟通,这样子可以使导师一方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掌握思想政治状况,另一方面,导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时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没有互动,就做不好交流工作。要优化交流活动形式,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有课堂授课、课后讨论、开展学术座谈会、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形式反作用于活动内容,良好的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参与者热情,拓宽学生思维,迸发创意。如果没有好的活动形式,就不能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导师通过各种形式上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结语

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篇6

创新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所谓日常教育就是从入学教育开始,把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容渗透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去,渗透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渗透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研究和实习当中去,以便营造或形成更好的教育氛围。二要强化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对大学生集体教育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模拟招聘考试面试等不同形式,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对大学生在择业中所遇到或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教育和指导[6]。个别教育就是针对某些大学生个人所存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采取各种方式实行单独或一对一的教育指导方法。因此,针对不同的大学生和不同的问题,必须采取个别指导、谈话的方法。在教育中,必须明确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问题的差异性,同样要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更主要的是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要以平等的态度,摆事实,讲道理,讨论所存在问题的危害性,为学生指明方向,要满腔热情,坦诚直率,以理论事,并善于随机应变地抓住教育时机,确保教育效果。三要强化榜样教育与岗位实习管理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榜样教育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个人的先进思想、典型事迹为案例,教育大学生要努力提高个人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素养。进行榜样教育,一方面,要注意搜集优秀大学毕业生所创造的典型建功立业的典型案例,号召大学生以他们为榜样[7]。另一方面,要更加深入整个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选择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并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或人物,让学生自己分析、谈看法,从多种角度教育学生,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另外,榜样教育必须与岗位实习相结合,组织学生深入机关单位、工厂、农村或到专业对口单位参加岗位实习工作,让学生亲身接触社会、了解现实、开阔眼界、增长才能。四要强化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实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大学生个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当今这个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毕业生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不断得到提高,他们渴望能在平等民主的社会环境下自由发挥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特长。因此,在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实行自我教育,在做到充分尊重、信任的情况下,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采取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等不同的方式,指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帮助和引导毕业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毕业生个人的主体作用,让毕业生更好更快地实现就业。开拓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根据当今新的就业形势,不断发现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新问题,善于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魅力和吸引力。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先进的网络媒体教育手段运用到就业指导课中以及其他就业教育活动领域中,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加强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善于分析大学生思想上的动态和心理上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教育在校大学生,及时纠正他们在择业中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不断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目的性和现代化性[8]。

加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

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篇7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学生就业思想体系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职院校以更贴近市场的鲜明特点迅速发展起来。同时,随着我国高校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就成为高职教育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有些高校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把是否有利于就业作为衡量各种问题的标准,由此就出现了大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频繁跳槽、产生心理问题等现象。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心理问题和就业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之在就业观上的一些误解和困惑,导致一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出现。所以,高职学生的就业思想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服务。

一、高职学生就业思想体系的现状

1.大学生的就业思想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大学生群体是祖国发展的未来栋梁,也是关系到国家强大的关键性力量,所以,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成为现今教育工作者要关注的重点问题。2009年3月,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由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院(系)具体组织实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外,还要帮助其正确树立和看待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生涯规划,帮助其结合自身情况、周围环境为自己确定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并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更加严峻,更加具有挑战性,更加复杂,所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将工作面进一步延伸,而大学生毕业阶段的就业思想教育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大学期间的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常常容易忽视。因此,我们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面性和长期性,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工作。

2.大学生的就业基本状况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3.1%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大”,认为这是在大学生活中最苦恼的问题,位于各种压力之首;有46.6%的学生认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最希望获得帮助却没有得到收获的是“就业择业”;大学生普遍缺乏对自己的认知,有46.4%的学生上了大学后才发觉自己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未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认真的思考和选择,并且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职业指导;对于职业的困惑,有49.7%的学生采取的是放任态度,只有5.4%的学生走访过就业指导部门,17.2%的学生向教师求助。

3.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对高职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反映大学生的就业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意识需要体现时代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学生就业需要进行双向选择,这样就会出现不适应岗位要求的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工作和“结构性失业”。学生在择业中,更看重个人价值和自身价值,舍弃社会的需要和社会价值,择业的标准首先是经济收入和工作条件,从而使择业呈现出个人利益至上的功利主义倾向。(2)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信,不敢面对就业市场,在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各类场合中显得紧张局促。(3)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滞后,就业主动性不够强。在择业过程中出现许多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自负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挫折心理等。部分学生不能全面认识自己,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

二、进一步丰富高职学生就业思想体系的内涵

1.牢固树立高职学生就业思想体系的指导思想

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形式。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就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更要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我们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掌握和创新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遵循人才发展规律,不断解决高职教育的新问题,探寻高职教育的新规律,剖析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将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不断结合起来。以我院为例,学院提出了“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办学理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究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综合起来说,高职学生就业思想体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解决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就是要解决学生就业中的思想包袱问题。

2.结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特点来分析就业思想体系

当前,绝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偏向于在本地就业,并且希望从事与所学专业相近的工作。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市场需求,把握教育规律,围绕当地经济发展模式来做文章,不断探索校外企业和高职院校的新型合作模式,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在高职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发生变化的同时,学生的就业思想观念也要随之发生变化,良好的就业思想体系能够对学生产生不竭动力和源泉,可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良多。因此,在就业思想指导体系中,更应该注重从社会现实出发,联系跟踪各行业企业发展情况,可以邀请企业家、管理者向学生剖析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找准自身职业定位,让学生在辨别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3.用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来构建就业思想体系

首先,在内容上,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还要培养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诚信是其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道德素养,牢固树立社会诚实意识,杜绝失信的行为,认真履行应负的各项义务;责任意识就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权利和责任的关系,明确就业是个人的事,依靠自己择业、依靠自己去实现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就是要教育大学生爱一行、干一行,以充满对所向往职业的强烈的激情和虔诚的态度去求职。

其次,在方法上,要采用与学生共鸣的教育模式,多种渠道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途径,加大高职学生“三支一扶”的服务力度或面向基层的服务。

最后,在模式上,要采取全程化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努力做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日常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榜样教育与岗位实习管理相结合,使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的教育目标有机结合。

三、高职学生就业思想体系构建

1.创新性的思想

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下,高职教育发展更需要体现中国经济发展特色,就业思想体系就应结合中国国情、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中国化就业思想体系。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高职学生的就业思想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的不同方面的体现。因此,做好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要不断丰富就业思想体系中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在内容上,不能简单地抛开就业问题来单纯地谈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在解决就业问题中逐渐灌输健康的思想,不断丰富就业思想体系的教育内容。学生的大学生活要帮助其设计得更科学,大学生就业思想准备要提前,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要更及时,大学生的就业对策要有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常规。

2.全方位的思想

(1)从不同类型的普通高等院校的育人目标来看,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复合人才。因此,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思想工作就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和培养学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企业等部门全方位立体合作。

(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下,以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的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采用分阶段或分层次的就业思想教育模式。如针对心理上有困难的毕业生,就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家庭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就要采取经济补贴,创造经济补偿环境,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3)积极拓展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平台,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在就业思想教育工作中,除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环境外,还要有学生的实践平台去实践教育的理念,只有紧紧抓住高职教育的特色和规律,才能真正实现学生―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的三方共赢。

(4)高职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不仅仅是就业工作者的责任,也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责任,而是全体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这就包括学校领导、院(系)领导、专任教师、管理者、服务人员,等等。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全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只要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就可以不断增强高职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工作态度、工作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途径,更合理地分配现有资源,做好就业工作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逐步构建高职学生的就业思想体系的全方位机制。

3.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思想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因此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规律,在解决就业问题中逐渐灌输健康的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就业思想体系。同时,就业指导作为一项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理论指导,实践活动与理论指导一定要结合起来,不能顾此失彼,在就业指导中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就业观的相关引导。

(1)引导和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就业观念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锻炼或加强:首先,逐步树立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要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其次,立足基层,做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观念。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空间更多集中在基层单位,只要肯扎根基层,同样可以做得精彩,在工作中要引导高职学生逐步丢掉残留的“精英意识”,放下身架,以低姿态进入社会,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寻求发展机会。最后,加强高职学生的创业观念教育。在高职教育的理念下,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行业信息,因此培养了高职学生敏锐的市场嗅觉,有对市场信息灵敏的把握度,这样对高职学生的创业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自身具有的优势。

(2)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择业心态。

高职学生择业心态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角色转变。要引导高职学生尽量在毕业前实现自己的角色转变,实事求是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中的大问题。其次,正确对待挫折。要引导高职学生正确地对待就业中的困难与挫折,学会用冷静的态度去反思,客观地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重新调整自己的目标,争取新的机会与下一次的成功。最后,确立择业自信心。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既敢于竞争又善于竞争。

(3)发挥心理咨询平台的作用,对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过程中,要不断了解和掌握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变化,注重对他们困难和问题的及时解决,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教育,使他们调整更好的心态去应对转变,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平台的作用,将心理指导和就业指导结合起来,不断地增强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4)创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其更具有实效性。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倡导任课老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日常的就业过程中,要积极倡导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断丰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开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企业的企业家或管理者进行专题讲座,现身说法,开阔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路。开设学生创业园,邀请有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和优秀企业家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为创业学生提供一定的后勤保障,引进中小型企业进驻学生创业园,消化吸收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创业能力的目标。

四、结语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尤其是目前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社会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关键时期,改进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紧迫。通过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来加强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协作精神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将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能不断提升学生应对就业过程中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能力,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职学生的人生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教思政厅[2009]1号),2009-3-25.

[2]王冬梅,池卫东.就业指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着力点[J].教育与职业,2006,(36).

[3]夏金远.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4]赵雪玲.高校思想政治课指导学生就业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5]李忠军.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2009,(10).

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篇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就业实际、切身利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最好时机,而且是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以涉及学生利益的就业指导作为新的工作重点,是思想教育突出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只有紧紧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动态、新特点、新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细、做实,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对就业指导内涵认识不足。

首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就业指导部门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压力,就业指导工作强调服务功能,重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主要将力量集中于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咨询就业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或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却忽视了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择业观、就业观、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较少,造成大学生求职障碍的思想问题和职业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其次,课程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也不是很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开设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党课和团课等形式得以体现,但是现在的政治理论教育理论性很强,课程内容相对滞后,形式比较单一,且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很密切,这必然导致大学生参加这些课程学习的时候存在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

(二)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

择业理念过分趋于功利化。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最看重的还是自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舍弃了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过度地追求那些地域好和薪酬高的单位,从而表现出就业意识和行为的功利性。

(三)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机融合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仍很大程度上存在于就业工作中,市场化以后,市场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导向,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各高校过多地强调信息服务、职场技巧培训等浅性化、实用性的指导,而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就业指导不能很好结合。一方面,高校通过两课学习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基本上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立场坚定。另一方面,大学生在面临择业这一关乎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时,却脱离了正确的理论引导,出现了诸如目光短浅、诚信缺失、纪律观念淡薄、心理素质低、不愿吃苦、不愿到基层工作等畸形就业表象。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国家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要求,结合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理念,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教育,让其充分做好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要继续利用讲座、论坛、网络、新闻宣传媒体等多种方式,坚持正面教育,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大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需求,从而及时调整择业方向,合理自我定位,增强大学生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思想意识和合理配置自身知识、技能资源满足就业需求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成才教育和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克服“一夜成才”的成才观念和“一夜暴富”的创业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锻炼成才或自主创业的信念。再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家庭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使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成为社会的楷模;最后,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就业需要的健康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调节自我心理和经受挫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适应社会,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浪潮中。

2.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实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灵活应用,不断创新。理论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事业单位、艰苦的地方,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开拓视野,这对他们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有非常好的现实意义,否则教师灌输给他们的只能是抽象、单调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对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起到实质性的影响作用,有时甚至起到了反面作用。要注意自我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自我教育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熏陶、启迪所形成的一种自觉意识。这种内在的自觉意识对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注重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培养的同时,需要榜样示范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感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搜集和总结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组织学生一起学习,或是邀请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到高校现身说法并与在校大学生进行近距离的交流,最终使榜样的示范作用更加深层次的渗透到大学生自我教育当中。

3.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服务能力、业务水平直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大学生就业的结果。在新的环境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充分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学生辅导员队伍、院系学生工作专职书记队伍、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校友等社会资源队伍等各方面力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通过自身学习、外出交流培训、专题辅导、业务考核等多种方式提高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就业指导,既能以学生为本服务育人,又能理论联系实际指导育人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队伍。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其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为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应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毕业生就业,以健全就业指导机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完善内容,改进方式与手段,拓展有效载体,优化环境,注重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迎难而上,真正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国才.适应新形势,加大毕业生思想教育的工作力度.

[2]蔡金红.增强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实践[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70-72.

[3]张建.论“弱势”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J].医学教育探索,2007(6):89-91.

[4]中发〔2004〕1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5]夏金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7(5).

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篇9

摘要体育教学思想是对体育教学现象、本质、问题等总体认识。体育教学思想来源于体育教学实践的认识,又高于体育教学实践,对指导体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思路性、规范性、实践性意义。分析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对提高认识水平、在工作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益等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主导思想

一、“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思想的含义是在体育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德、智、休、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为指针,以完成体育教学各项目标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该思想旨在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把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发展身体结合起来,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社会教育贯穿始终,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目标。主张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待体育教学过程,用三维体育观来理解学校体育的功能系统,认为只有从多方面挖掘体育的功能,不断拓展学校体育的任务,才能真正发挥体育教学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才能突出体育教学的地位。显然“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思想存在着任务过多、要求过高等不足,难以面面俱到,在具体实践中易使体育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思想有积极意义,是理想的教学状态仍要发挥指导体育教学作用,但也要不断完善,使之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学工作。

二、“体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体质教育思想是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着眼,以提高学生体质及健康水平作为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一切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都要为增强学生体质来开展。体质教育思想注重学生身体锻炼的直接效果,以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为主要特征,以运动处方为主要形式的锻炼过程。显然,体质教育思想扩展了自然主义体育的认识,开始了发展人体、完善人体的科学化锻炼历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建设进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自主发展时期。这种体育教育思想反映了体育运动的本质特征,也容易被人理解接受,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广泛被学校体育教育运用。但是,体质教育思想只重视体育教学的生物效益而对心理和社会效益重视不够,并且在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中也存在着不好把握体质的外显指标和标准,因而被一些学者批评。这正是需要不断完善理论体系,提高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三、“技能教学”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体育教学工作与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具有共同点,也要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作为首要任务,但体育教学不同于理论学科教学的特点主要是运动技术教学。因而,技能教学思想(也有的称“技术教学思想”)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相对成熟的主导思想之一。“技能教学”思想是指体育教学中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主导的学校体育教学思想。该思想理论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以体育课内外结合为教育实践条件,强调体育教学中以学生身心特点来安排运动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来安排动作技术教学过程;以课内教学、课外锻炼互为补充来完成学校的体育教育目标。显然,“技能教学”思想具有较好的理论依据,也符合教学工作要求,容易理解并为人所接受,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较为形象具体便于教学操作,因而,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技能教学”思想也容易导致教学中重技术学习、轻体质锻炼的倾向。同时因存在并对体育教学条件要求较高等现象,而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

四、“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终身体育”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休育活动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从事运动锻炼奠定基础。这种思想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中间环节,主张在学校阶段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墓本理论和方法。显然,“终身体育”思想可以让长远观念与现实紧密结合,对学校体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组织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了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但是,“终身体育”思想过于宏观、长破了原有的生物观念,已经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角度来认识健康,大大提高了健康理论水平,形成了多维的健康观念。加上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出现了指导理论的多元化、模式的多样化、新问题的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践的混乱现象,急需新的理论思想来指导体育教学工作。

五、“健康体育”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健康体育”思想逐渐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得以接受和传播,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流思想。“健康体育”思想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健康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发展,强调体育教学的三维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竞技项目软化、教学方法的娱乐化、教学形式的自主化、教学效果的健康化等。显然,“健康体育”思想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具有观念的多维性,对指导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一思想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篇10

关键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71-01

1开展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总体来说导致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各方面的原因,其具有复杂性,不仅有现实中大环境的影响,还有医学院校自身没有目的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双面标准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最大的影响是医学院校毕业生中就业思想的观念比较落后。

针对这种情况,各个医学院校都开始高度重视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工作,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一些院校的就业指导功能和内容的理解上有差距,没有真正认识到医学院校毕业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它的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就业指导工作比较重视就业创业教育,通常只是以之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而教育,医学院校所理解的就业指导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找工作,学校主要是追求高的就业率,对毕业生开展思政教育、端正毕业生就业观、加强学生到医药领域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光荣感方面做的比较欠缺。

(2)以前的就业指导行为不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手段老、范围窄、方法单一。对于解决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是解燃眉之急,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之前的就业指导上引进新的思政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进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措施改变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坚定毕业生去医疗缺少的西北地区、农村等基层地方的决心,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理念。

2开展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医学院校和其他的综合性院校相比较,由于特殊的医学院校文化教育背景和毕业生之后所从事行业的特点及现在就业难的情况,医学院校毕业生的思政教育具有特殊性和不同,因此所采用的思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应该随时改变。

(1)将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将就业指导和德育教育相结合,这意味着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之上,将德育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重点来指引就业工作。要想把德育教育工作贯穿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来,就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步骤。首先就是就业之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可以利用各种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思想,促使学生改变就业理念,走出就业思想误区,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实现观、人生观和“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其次就是在求职应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应聘实力、端正应聘和从业的态度,帮助学生正确的衡量得与失,促使他们在应聘中准确定位。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在应聘时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面试礼仪等方面给予帮助指导。最后就是就业后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精神、遵守行业道德准则、敬业精神和团队的精神。

(2)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加强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将名医先贤作为榜样,提高毕业生的荣辱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应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名医先贤的事迹和精神作为增强学生荣辱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学习资料,并且提高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学院的校广播台、学报、校报、宣传橱窗、阅报栏为中心,形成校园先进议论园地,引导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促使他们主动的投身到国家最需要医学人员的地方去就业,到西北地区、社区等基层的地方工作。

(3)结合医学院校中专业的特点,以易学文化校园为教育园地,因人、因地适宜的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可以将传统的医学文化教育和现代毕业生思政教育文化整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引领他们逐渐的成为为群众着想、办实事的好医生,这样做有利于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一代医学人才。

(4)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宣传医学事业的发展成效,坚定医学毕业生的职业理想。在临床教学中,鼓励和支持毕业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给学生们讲授在临床中面临的各种危机和挑战,宣传本院的成绩和建树,宣扬在医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利用一线工作的医生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指引学生在医学道路上勇敢前行,恪守职业道德,激发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5)利用毕业班优秀毕业生和党团组织的示范效应,发挥榜样的示范影响并以此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医学学校可在学院的网站上、就业大会上以及就业专题讲座中建立专栏,发掘和宣扬在医学领域有突出成绩的毕业生典型,邀请他们回校为师弟师妹讲授经验,利用讲座和论坛等活动形式,让他们用自己的成功经验激励毕业生。让学生们明白外面广阔的职业天地,都可有一番成就,不要受到自己专业的限制。

总而言之,在医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学校要做好全面的指导工作,而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指导中两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学校的就业教育通常看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关注学校的就业率的高低,缺失对毕业生的人文情怀的教育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人格得以完美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了毕业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了学生们的医学医术,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吕振波,张晋.教育大众化时期医学生就业问题透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3).

[2]陈晨,朱俊勇,许斌.浅析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1).

[3]周英.医学毕业生产生择业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1(16).

[4]张玮.主体性德育对医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1).

[5]张美俊.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