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人文主义的弊端十篇人文主义的弊端十篇

人文主义的弊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2:43

人文主义的弊端篇1

关键词:多学科作弊问题防治

大学考试是检查大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方法,也是衡量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然而伴随着考试而出现的作弊现象屡有发生,同时因作弊问题的处理而产生的官司纠纷也常见诸报端。考试作弊影响考试的可信度和成绩的公平性,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问题。本文拟结合管理实践,从多学科的视角下探讨作弊现象及防治对策。

一、心理学视角下的作弊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作弊现象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虚荣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心理,等等。而且这些动机往往彼此交织,共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舞弊动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从众心理为例,简单而言,当一个人参与某种活动的动机来自“别人都这样做”的时候,他的行为就是从众行为。比如,当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有人作弊并因此而获得高分的时候,他就会在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的作用下,认为自己也可以作弊,或者认为自己不作弊就是吃亏,于是铤而走险,也加入作弊者的行列。尤其是一部分学生作弊的成功案例,起到了非常严重的误导作用,刺激了更多学生的作弊心理。

二、社会学视角下的作弊现象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行动者对具体行为情境的理解是他们选择或拒绝某种行为方式的直接动因。作弊和教育中的其他一些弊端一样,已经不是个别人的品德问题,而是某种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下大面积、体制性产生的问题。就整个社会而言,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确立和完善阶段,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领域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张扬。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会受到各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缺少进取动力,平时懒散懈怠,考试也只有依靠作弊才能过关。有的大学生则以拿到毕业证为目标,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为价值观,以兼职打工赚钱为重,只是应付考试,也容易导致作弊的可能。

三、经济学视角下的作弊防治

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高考作弊是一场风险与收益的博弈。博弈论是研究存在竞争的情况下,一个理性人为了实现最大利益或既定目标,面对一定环境条件,在一定规则下,从允许选择的策略中选择有利于实现现实的潜在的利益策略,并加以实施,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1]博弈论参照下的作弊现象揭示的意义在于,考生在高考中是否作弊,取决于风险与收益的博弈,只有不作弊的净收益大于作弊的净收益时,考生在高考中的最优策略才是不作弊。

四、作弊防治措施探析

(一)加强诚信教育。

学生在价值观和道德取向方面的偏差是当今时代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针对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现实,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应把考风考纪的学习与教育作为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赴成功的企业感受其浓厚的企业文化,感受诚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如蒙牛集团的“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等公司文化,这些鲜活的名言警句,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诚信对个人和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

(二)完善考试制度。

根据经济学原则的分析,在考试作弊惩罚成本既定的情况下,考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多少取决于考试作弊发现率的高低。如果考试作弊的发现率很低,即使惩罚成本很大,一些考生也会存有侥幸心理。因此,监考教师应当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则,关心考生,爱护考生,预防为主,规范执法,提高考试作弊的发现率。学校可以考虑建立考风责任制,对纵容和默许学生作弊的教师、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严肃处理,让合理的机制发挥作用。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考试期间及时巡场也会对掌握学生情况和压制作弊苗头大有裨益。

(三)提高作弊成本。

学校应不断完善考试制度,制定相应条款,从立法、普法、监督、权利救济四个层面提出一系列规范大学生考试违规处理的具体措施,对大学生考试违规处理要走法治化途径。[2]要把因考试作弊而受处分的案例及时传递给学生,同时应当对作弊的后果广而告之,注重警示,使学生一入学就知道考试作弊后果的严重性。如将考试作弊的处理结果挂在网上,时刻起到警示作用。英国大学规定:一旦发现学生考试作弊或者抄袭作业,马上开除学籍,并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而决定是否按照知识产权法而将其告上法庭,原作者可以保留控告抄袭者的权利。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网站的学生服务中心(StudentServicesCentre)公布了学校学生纪律委员会对学生作弊进行的处理结果,截止到2009年1月,“一名毕业年级的学生因作弊立即被开除,结束其四年大学的学习生活;一名学生因作弊被停止学业,立即执行;四名学生因在考场使用考试禁用材料,该试卷被判零分,并取消其对该课的重考机会”。[3]我国教育部2005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里,对考试作弊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针对作弊行为,一旦发现,就必须严惩,绝不姑息。

(四)改进考试方法,正确发挥考试功能。

考试是检测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程度的主要手段,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考试功能要正确发挥,就不能为了考试而考试,而应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勤奋程度、学习方法和知识掌握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平时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将人格培养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靠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取得成绩,获得学分。同时改进考试方法,闭卷考试时,考试题目难易度要适中,不出偏题怪题;开卷考试时命题不要过于简单,避免照搬书上显而易见的概念和论述题。要尽量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考试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或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要积极汲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标准化考试的成功经验,正确发挥考试功能,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

作弊现象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着手处理时也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究源头,多管齐下,多方入手,辩证施治,努力将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比率降至最低。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一切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也要辅以必要的防范措施,做到软件、硬件一起抓,将高等学校的考风考纪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0.

人文主义的弊端篇2

一、要理性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史,既要看到其进步性的一面,又要看到其局限性(即弊端)的一面。

其进步的方面有: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和提供了思想武器;以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或废除了旧的生产关系和落后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障碍,在用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科学取代愚昧、自由取代禁锢的追求中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由政府调控社会生产为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以英国的蒸汽机、德国的内燃机、美国的电子计算机等发明为代表的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英美等国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等,这些进步之处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其弊端有:以新航路开辟为起点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资本原始积累与殖民掠夺、欧洲人罪恶的“三角贸易”、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保留和使用了黑人奴隶制、英法等国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德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为瓜分殖民地而引发对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一战”、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并挑起“二战”、大国干涉巴以问题等霸权主义行径等,这些局限性和弊端严重阻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和发展。

二、要准确把握资本主义一系列弊端的解除之道

1.面对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和殖民掠夺,倍受殖民压迫的亚非拉各国应以运动、起义、革命、战争等方式进行反抗,走联合反抗的道路。

2.面对各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和残酷剥削,世界无产者要联合起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和新局面。

3.面对深层经济矛盾和制度缺陷引发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政治危机等,各国政府应学习美国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干预和调控,进而渡过危机,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4.面对法西斯主义、霸权主义等威胁世界和平的行径,世界各国应联合起来,并在联合国的主导下用和平的方式和政治途径解决争端、管控分歧。

5.面对全球化贸易中的保护主义倾向和贸易壁垒等,各国应建立平等互利、责任分担、合作共赢、开放交流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6.面对问题、艾滋病和恐怖主义等全人类共同的危机和挑战,各国要采取积极措施,如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投资、保护有限资源、加大禁毒和反恐的力度、加强国际合作、重视有关舆论宣传和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等。

三、要精选典型习题,培养运用知R的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掌握了本版块的知识要点之后,要精选习题供同学们练习。所选习题应紧扣课标,既要能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以下习题:

1.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同时也揭开了欧洲殖民主义者殖民掠夺的序幕。对美洲进行殖民掠夺的第一个欧洲强盗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2.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欧罗巴之劫”――“一战”、“9・11”事件引发了美伊战争。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恐怖主义不是解决矛盾争端的正确方法,应用正确的方式反映国家和民族的诉求

B.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

C.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侵略扩张

D.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3.下列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弊端的作品是()

a.《格尔尼卡》――毕加索――西班牙

B.《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C.《美国的悲剧》――德莱赛――美国

D.《向日葵》――梵高――荷兰

4.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的科学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成立B.运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十月革命

5.到2016年12月,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8年历程。中国共产党正在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代表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唯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才能圆梦。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民主法治被践踏、国民经济发展慢、人民生活没提高、国家政权遭削弱”的“”乱局,中国共产党实施了什么政策,从而使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面对“19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挑战和压力,作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国家的德国和美国分别采取了什么途径来应对的?

(3)分析中国、美国应对“”乱局、经济危机的途径和对策的共性,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B2.a3.D4.C

5.(1)改革开放。

人文主义的弊端篇3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小学科学教学弊端改进措施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引进课堂教学变化的效果是明显的,老师通过刻苦研讨课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教学新路。课改的成果喜人,但喜悦之中静心想一想,教学中的某些环节还是存在着较多的误区。笔者就几年来的教学亲历及所见,认为小组合作探究存在着以下五种弊端:

弊端一:问题无论难易,都要在小组内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注意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但是只要有疑难问题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内讨论。这样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不是讲闲话,就是保持沉默,这样不利于学生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费时,收效甚微,学生对教学方式产生排斥情绪。

弊端二:问题虽然有必要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但教师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就立即组织小组讨论。

有些问题虽然是学生通过个体无法解决的,的确有合作解决的必要,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就立即组织小组讨论。这样,没有经过个体思考,而匆忙展开讨论,就象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表达的见解不够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体的创见,这样不但解决不了疑难问题,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违反了常规。这样合作探究又有什么意义呢?

弊端三: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充分,刚开始就草草收场。

教学中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展示和汇报上,而讨论的时间微乎其微,有的就是流于形式,学生讨论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甚至已经做好了答案,把学生当做朗读工具,一念了之。常此下去,学生的合作探究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弊端四:讨论的时间安排的不合理。

教学中讨论的时间非长即短,时间短了,使问题刚一展开,就草草收场,长了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弊端五:学生讨论各行其道。

学生不能把精力集中到,问题的讨论上,而是胡乱的争吵,各行其道。不能很好的倾听别人的意见,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不会补充、不知否定,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教师难于驾驭,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综上分析,教师只注重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表面形式,探究的次数之多,探究的范围之广,唯独忽略合作探究的质量,从而从以往的传授科学知识的极端,走向了合作探究的极端,为探究而探究。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旨在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教师应很好把握。

二、 明确合作学习是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个体的独立学习对于合作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要参与小组讨论,首先要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品味感悟形成的。个体的独立思考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由最初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有了自己的独道见解,却似懂非懂,这时展开小组讨论,效果最佳,收效最大。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之前,一定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时间。

三、 正确把握科学学科的特点。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使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励学生完成富于挑战的问题。不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使学生主动参与,不低估学生的能力。把提出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加以讨论,达到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

人文主义的弊端篇4

[关键字]动产抵押、物权变动、登记对抗主义、意思主义、补救

我国立法机关已经将制订民法典列入了议事日程,民法典草案也已经由学者形成建议稿,据已经公布的民法典草案,动产抵押已经被纳入其中。动产抵押是一种新型的担保物权制度,它与传统的担保物权相冲突,突出表现在它的公示方式的天然欠缺上,立法上对这一制度的补救只能采用登记制度。但是登记制度与动产抵押的结合,并不能当然产生让人满意的结果。动产公示缺陷如何克服是个有价值的课题。笔者期望对这一的探讨能对将来制定的民法典提供有益的信息。

一、动产抵押公示缺陷的产生机理

担保物权根据标的物的特点,可以分为动产担保和不动产担保,根据担保自身的特点,可以分为抵押权、质权、留质权。抵押权以不移转标的物的占有为特点,而质权以移转对标的物的占有为特点。在传统的担保物权制度中,抵押权是以不动产为标的的,因此抵押权也是不动产物权。这样,一方面抵押权标的为不动产,而不动产要求以登记为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另一方面抵押权权利本身要求不移转占有,也不能以占有为公示方式,而公示方式除了交付占有外只有登记,也就是说,抵押权客观上要求以登记为公示方式。因此在传统担保制度中,抵押权制度在公示方面理论上是畅通的。

实际上,根据物权变动的要求,物权的变动应当通过一定的方式表征于外,使第三人知晓物权变动的事实。在长期的立法实践中,各国普遍采取不动产登记,动产交付(占有)的公示方式,抵押权由于不以移转占有为要件的特点,公示方式只能采用登记方式,因此,只有将抵押权的标的物限制在不动产范围内,才能避免抵押权本身性质对公示的要求与抵押权标的物对公示的要求的矛盾。

但是传统的担保物权制度在理论上的完美无法回避它与现实需要的冲突。传统的动产担保除了法定的担保类型留质权外就是动产质权,动产担保是以动产质权为典型的,动产质权制度,使质权人掌握标的物,一方面可以避免债务人有损毁标的物的行为,以保全其价值;另一方面,对债务人产生促其清偿的心理上的压迫,对债权的保障,功效很大。但是动产质权以移转标的物的占有为要件,一方面,债权人需要就标的物尽妥善保管的义务,无形之中增加了债权人的负担,而且根据担保的性质,债权人是无权对标的物使用收益的;另一方面,移转占有意味着债务人丧失对标的物的占有,自然无法使用收益。这样标的物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就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使得动产质押的制度价值受到质疑,“此在农业社会,以书画或饰物之类提供担保之情形,固无大碍,但在今日之机械社会,势必窒息难行,机器或原料均为生产财(指的是生产资料-笔者注),工厂赖以从事生产,将之交付债权人占有作为担保,以寻觅资金,殆属不可能之事,因此于质权外另设不移转占有的动产担保,确有必要。”[1]从物权法的趋势看,物权出现了以利用为中心的趋势,动产质权虽然对担保债权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当事人因此丧失了对标的物的使用收益权能,这无疑是一大缺憾。动产抵押的出现恰是正视这一问题的表现。从世界各国的立法看,美国《统一商法典》对动产抵押作出了规定,日本也先后制定了三部相关的确立了动产抵押制度,我国地区也制定了《动产担保交易法》肯定了动产抵押制度。我国1995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涉及到了动产抵押。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还对船舶的抵押作了专门的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动产抵押制度。

客观生活要求承认动产抵押,而动产抵押在理论上又存在若干弊端。这就是动产抵押制度的两难境地。

二、对动产抵押公示缺陷的认识和具体归纳

对动产抵押的承认就意味必须直面动产抵押带来的理论和实践中的若干障碍。动产抵押制度的理论障碍首先表现在:一是公示的障碍,动产抵押无法采用一般动产物权交付占有的公示方法,只能采用登记,但是,对一种标的物为动产的物权采用登记作为公示方法,不符合一般的交易习惯,增加了交易的成本,不利于实现交易的便捷,因此与民法对交易的要求不相协调。二是公示效力的障碍,在大陆法国家,虽然都主张物权的公示,但是物权公示的效力是不同的,在德国等采物权变动形式主义的国家物权的公示是物权变动的成立要件;在法国等采物权变动意思主义的国家,物权公示是物权变动的对抗要件,公示与否不物权的变动,物权变动未经公示只是不能对抗第三人而已。这样登记作为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在采形式主义的国家就是成立要件;在采意思主义的国家就是对抗要件。具体到动产抵押的登记,如果坚持登记效力的一致,从直接意义上,在采形式主义的国家就应当认为是成立要件。这样问题又产生了,如果采取成立主义,动产抵押要成立则必须进行登记,否则,抵押权不成立,不仅不能对抗第三人,在当事人之间也不具有对抗力。但是动产种类繁杂,数量众多,对所有的动产抵押都要求登记,在理论上违背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在现实中也是不可实现的。因此采用登记成立主义的结果必然是动产抵押制度的自我毁灭。动产抵押的登记的效力只能采用登记对抗主义,这就造成了同一公示方式在公示效力方面的不同,抵押权也即因标的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公示效力。

动产抵押制度欠缺公示性无疑是该制度本身最根本的缺陷,克服由此产生的两难境地使其立法化成为立法技术设计上最困难的工作,王泽鉴先生认为,就各国立法例观之,解决方式不外五种,1,意思成立主义;2,书面成立主义;3,登记成立主义;4意思成立-登记对抗主义;5,书面成立-登记对抗主义。并进而认为,第5种立法例是立法政策上应采取的最能完满的解决动产抵押权因欠缺公示表征或权利分化而引起的权利冲突制度。[2]

笔者认为,动产抵押制度欠缺公示性,如前所述根源于其权利性质与其权利标的物对公示方式要求的冲突,而权利性质无疑是动产抵押制度存在的根本,因此必须确立其权利性质的优先性,而按权利性质,动产抵押不能以占有为公示方式,只能以登记为公示方式,因此,王泽鉴先生所说之第1、2两种主义根本就没有解决动产抵押的公示问题,难谓之为解决方式。对于登记成立主义,前已提及,对于动产而言要求只有登记才能成立抵押权一方面在理论上有违自治精神,而法律的基本精神应当是“个人拥有最大限度的选择余地,因为他们自己才是自身利益的最好判断者。”[3],法律应当“使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其普遍行为的动机,尽可能的间接为满足他人的需要贡献力量。”[4]因此在理论上是不可行的;另一方面在现实中也难以实现。至于意思成立-登记对抗主义和书面成立-登记对抗主义,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实质都是物权变动的意思主义,书面成立只是意思主义的书面化而已。当然诚如王泽鉴先生所言,采书面成立-登记对抗主义有利于使当事人关系明确,防止虚伪和欺诈的发生,因此较之其他主义“颇称精密”“实行以来未见重大弊端,尚难谓非妥当之制度。”[5]

然而承认登记对抗主义就意味着对物权变动意思主义的承认,事实上对意思主义的承认本质上是由私法的权利本位、意思自治的精神决定的。从动产抵押制度我们可以看到物权变动的意思主义确有存在的空间。即便在德国这样严格的形式主义国家也难以例外。德国虽然在立法上不承认动产抵押制度,但却在判例确立了让与担保制度,所谓的让与担保是指,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债务人或第三人将担保物的整体权利转移给债权人,但不移转对担保物的占有,在债权得以按期清偿时,债权人按事先的约定将担保物的整体权利返还给担保设定人;债权届期未受清偿的,债权人得就担保物优先受偿的一种担保制度。[6]而根据日本学者的考察,“动产抵押的绝大部分是由让与担保承担其责任,让与担保就是所说的动产抵押制度。”[7]因此,在德国实际上也是间接的承认了动产抵押,因此也是有意思主义的存在空间的。但是承认意思主义的存在,就难免与形式主义的物权传统观念产生冲突。此为动产抵押制度理论和观念上的弊端。

登记对抗主义在实践意义上也存在需要弥补的缺陷,连王泽鉴先生也承认,“自立法政策而言,第5条(指的是《动产担保交易法》-笔者注)中登记的对抗效力,似有过分保护债权人之处,不利于善意第三人的保护”[8]此为弊端其一;登记对抗主义能使第三人查阅登记簿,因而会暴露当事人的经济状态,此为弊端之二;动产交易属日常生活必需,第三人为保护交易安全需经常查阅登记簿,难免费时费力,影响交易的便捷,也不符合动产交易的一般习惯,此为弊端之三;动产种类繁多,数量大,形态各异,价值各不同,因此登记手续难免繁杂,此为弊端之四。

三、动产抵押公示制度弊端的克服

针对上述弊端,笔者分别作以,试图就各弊端各个击破。

(一)理论上形式主义和意思主义的冲突之解决

承认动产抵押不可避免的要承认登记对抗主义,而登记对抗是与意思主义相适应的,因此,承认动产抵押就难免出现形式主义和意思主义的冲突,登记作为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在同一法律中就可能有不同的效力。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将动产抵押排除出民法典,以特别法规定之,只有如此才能保持民法典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德国民法实际上就是这种立法精神。因此,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不应当规定动产抵押制度。

(二)登记对抗主义对第三人保护不力的弊端之克服

动产抵押以不移转占有为设立方法,而动产所有权的物权变动却以占有为公示方法,因此第三人完全可能在不知动产负有抵押而购买,此时,动产的抵押权就会与所有权产生冲突。如果认为第三人完全可以通过查阅登记避免不利后果的发生,实际上就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交易习惯,即动产的公示方式通常为交付占有。从一般的交易观念讲,第三人不可能为了交易的安全而在交易之前,都先查明动产的真实权源。反过来讲,如果第三人都为了交易的安全在交易之前查明权源,则交易的便捷无从实现,这对社会的整体发展而言是不利的。尽管登记对抗主义对第三人不利,但是登记对抗主义是动产抵押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否定登记对抗则动产抵押制度也将难以存在,这就决定了在动产抵押权与第三人的所有权冲突时优先保护抵押权人的利益。为了克服由此造成的对第三人保护不利的弊端,应当借鉴日本的“重叠并存说”理论,即承认抵押权的物上代位与抵押权人的追及力同时并存,但抵押权人应当先就抵押物的代位物行使优先受偿权,在仍不能使债权完全受清偿时,再根据抵押权的追及力行使抵押权。债权人受有的利益不能超出抵押物的合理价值。这一理论使第三人处于一种承担“补充责任”的地位,实现了抵押权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协调,难怪有学者认为这理论是解决动产抵押转让中抵押权人与善意受让人利益冲突的最佳方法。[9]对于第三人利益的弥补,完善公示制度确立“同一性识别法”也是一个方面,这一点在后文论述。

(三)登记暴露当事人状态的弊端之克服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美国统一商法典》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该法典设计了“通知报告制度”和“债务报告担保物清单制度”。[10]笔者认为这两种制度有利于克服登记制度暴露当事人经济状态的缺陷,是可资借鉴的。我国立法在设计登记制度时应当规定当事人不必就担保契约或其副本进行登记,只需在担保物权设立前或设立后就担保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姓名、地址和担保物的种类进行登记,登记本身仅表明履行登记的担保物权人在其陈述的担保物上设有担保权益,而不是为第三人提供有关担保的详尽信息。这一登记制度为相关的利害关系人提供了可供查询但又有限的登记,第三人要获取交易安全的保证需要查知更具体的内容,还需要一定的程序保障。这一程序应当作到一方面使抵押权人公示或透露详细情况,另一方面又要防止任意的咨询者都将获得详细的信息。这就需要第三人必须通过某个与担保有密切关系的人作为中介才能获取详尽的信息,而债务人是个中介的理想选择。从债务人角度看,债务人在与第三人交易中,或为建立其信誉地位或为证明哪些财产没有设定抵押,需要从债权人处获得一个债务报告和抵押物清单,因此就有必要将请求透露信息的请求权赋予债务人。这样合适的程序保障就形成了,即第三人要知悉详细的登记内容就需向债务人提出,由债务人向债权人主张透露相关的信息。当然只有抵押物是由该债权人保存的抵押契约或其他记录所确定时,债权人才有义务作出或认可清单。笔者认为这一制度设置在有效克服了登记暴露当事人经济状态的弊端的同时没有登记的公示性,这正是这一制度的魅力之所在。

(四)查阅登记簿耗神费力影响交易便捷缺陷之克服

登记采用登记簿管理,第三人要查知相关的信息劳神费力,大大折损了动产抵押应有的制度价值。针对这一缺陷,日本和我国立法规定了“同一性识别法”即在抵押物上打刻或贴标签,如日本立法认为“因登记的公示效力较弱,故对于汽车、飞机等只有通过所谓的打刻以弥补其特定性后才能被视为具有了登记公示手段。”台湾《动产担保交易法实施细则》16条规定,“登记机关应于登记的标的物的显著部分烙印或贴标签以资区别”,实务上“以机器作为担保抵押者,应于该机器上标明已设定抵押于银行之固定标识,如此始得认为登记已完成”[11]由此可见,在日本和台湾,对于抵押物应当打刻而没有打刻的即使抵押权已经登记也不能产生对抗效力。应当说采用一定的标识对抵押物加以特定化,免去了第三人必须查阅登记簿才能知道某一动产已经登记的麻烦,有利于实现交易的便捷。而采取登记和标识共同存在才能产生对抗效力的做法则有效的减少了善意第三人被抵押权人行使追及权所带来的利益损失。笔者认为,我国立法应当规定,对于适合于烙印或打刻的动产设定抵押的,如机器、飞机、机动车等,担保物权人在与抵押人进行登记的同时应在标的物的显著位置烙印或打刻,否则不产生对抗效力,但是烙印和打刻以不影响动产的效用价值为限。对于不适合烙印或打刻的应在其所有权凭证上标明已经设定担保权益,对于一般的动产宜在购物发票上标明;能够标明没有标明的不具有对抗效力。当然,登记方式的改进,如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也有助于克服此种缺陷,此点在后文论述。

(五)登记手续繁杂的弊端之克服

抵押关系当事人为登记的劳烦之苦与登记机关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采取适宜的登记机关设置,有利于克服登记的繁杂的弊端。对于登记机关的设置各国立法规定不一。从地域上范围看,有中央登记制和地方登记制之分;从抵押物的种类看,有统一登记制和分别登记制之分,统一登记就是不分登记物的种类都在一个机关登记,分别登记制就是区别不同的抵押物有不同的登记机关。[12]从一般意义上讲,中央登记制和地方登记制各有优劣,表现在:中央登记制有利于第三人获取抵押物登记的信息,对抵押当事人不便;而地方登记制对于抵押关系当事人有利,对第三人查阅信息不便。分别登记制和统一登记制也各有优劣,分别登记制省却了第三人的检索程序,而统一的登记制却可免除抵押关系当时认为登记而带来的奔波之苦。因此采用地方和中央登记相结合,分别登记和统一登记相结合的是可取的,有学者提出的三级登记制即分县级地级和省级三级登记机关允许当事人在其中做出选择的方案是可行的。

但上述所得的结论实际上是建立在登记采用传统的登记簿的前提之下的。要省却登记的繁杂根本的在于变革登记的方式,登记方式如果改变,上述的分析结论也就失去了意义。笔者认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地方统一登记,全国联网”成为可能。因此我国未来的立法,应当确立地方统一登记制度。由于,我国立法已经确定了机动车等的登记机关,因此对这些已经有法定的登记机关的抵押物不必受到统一登记制度的限制,对于这类抵押物以外的一般动产,应当由地方的公证机关来登记。具体而言,抵押关系当事人可以就近选择抵押登记的公证机关(但是应当限定为县级以上的公证机关—),公证机关登记后,登记信息采用全国互联方式,效力及于全国。地方统一登记制度,有助于克服登记的繁杂,抵押关系当事人不必为了使登记具有较大空间的对抗效力而到省级的登记机关登记;这一制度同时也有利于第三人的查阅,因此是一种符合发展要求的登记制度。

(六)对于动产抵押造成的登记在民法中公示效力不同缺陷的克服

实际上动产抵押登记只有对抗效力,而没有公信力,这是与物权变动的意思主义相联系的。而在采物权形式主义立法的国家登记作为不动产的一种传统的公示方式,是具有公信力的,这样就出现了在一个国家的民法中登记作为公示方式因为标的的不同而效力不同的局面。这一局面的造成与物权变动形式主义和意思主义的冲突是相联系的,对这一缺陷的克服也就与解决形式主义和意思主义的冲突的方法相一致,也就是说,应当采取特别立法的形式对动产抵押予以确认,而不宜在民法典中对动产抵押作出具体的规定。

四、结束语

动产抵押作为一种新型的担保物权制度,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对人们提出的新要求。但是动产抵押毕竟是与传统的担保物权相冲突的制度。因此这一制度的出现必然带来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中的。动产抵押的出现体现了物权变动意思主义的生存空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物权变动形式主义和意思主义的关系,给我们认识物权的变动模式带来了新的思路。动产抵押的缺陷是明显的,承认动产抵押制度就必须扬长避短,使之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正确的认识动产抵押制度给现有担保物权制度和传统观念带来的挑战,针对其缺陷设计合理的补救措施,对于将来制定的民法典来说是个有益的探索。

注释:

[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解(第1册)[m].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p237。

[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解研究(第1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p239。

[3]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价值[m].王献平,郑成思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p8。

[4]a·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贾湛,文跃然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p13。

[5]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解研究(第1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p241。

[6]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p71。

[7][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m].祝娅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p101-102。

[8]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解研究(第1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p240。

[9]徐洁,论动产抵押物的转移与抵押权的效力[J]中国法学,2002.(6)。

[10]王闯,动产抵押制度研究[a].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3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p418。

人文主义的弊端篇5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思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对策

一、新自由主义的内涵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为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思潮,它信奉自由放任原则,鼓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万能论”,反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张纯厚认为,西方存在两种新自由主义,一种是政治新自由主义,而另一种是经济新自由主义,二者是当代西方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但是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于这两种新自由主义思想进行分析和明确区分的文章有待欠缺,因而常常造成理论上的混乱。[1]丁祥艳在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理解的过程中,提出了中国的新自由主义。他认为:中国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上看,来源于西方近代自由主义,其基本观点主要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战略和政策四个方面。[2]

从以上国内研究者对新自由主义含义的界定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新自由主义内涵的理解基本上是厘清新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基础上定义的。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不同内涵,我们应该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中加以理解。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削弱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当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马克思主义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传入了中国,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主要对欧洲的一些国家产生了影响。但当它传入中国时,对我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员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且要求每位共产党员必须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精髓。可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新自由主义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抨击,它鼓吹马克思主义“错误论”、“死亡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过了时的,而是从未对过”。

新自由主义的这种弊端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大学生们受新自由主义的蛊惑,不能看清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所具有的真实性、必要性和有效性。同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也产生了威胁。

2、动摇了大学生对共同理想的信心

我国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新自由主义主要强调私有制,反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反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我国必须要坚持这一经济制度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理想。同时新自由主义者一直反对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失败的,即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无法实现民主。因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以及失败,可新自由主义就抓住社会主义的这一失败,肆意鼓吹社会主义的弊端及社会主义的必然失败。通过大量发表文章、期刊来抨击社会主义。

新自由主义的这种行为使得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共同理想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薄弱的意志因为新自由主义的种种反击而更加剧烈。新自由主义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使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并且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趋同。使他们还认为只要能实现国家富强,不管用什么样的制度都是可行的。这充分证明了新自由主义给社会主义以及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弊端。

3、助长了大学生个人主义观点

新自由主义主张以个人主义为主体,一切为了个人,一切为个人利益服务,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这类的观点在大学生中颇有市场。一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观念淡薄,认为只要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管是什么制度都是可取的。即便有一些公益性的行为,但在他们看来这是基于自身利益的基础上来实现集体利益的。基于大学生对这种思想认识,使得他们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减弱。这种现象就会造成我国大学生产生自私自利的心理,一切都从个人观点、个人利益出发,忽略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从而影响到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新自由主义的这种观点,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当代大学生们价值观。使我国大学生缺乏集体意识、社会意识、国家意识。他们一味的强调自己为集体所做的贡献,而忽视集体对他们的贡献。

三、应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的对策分析

1、全面认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内涵及实质

如今新自由主义思潮这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它直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强烈的抨击,认为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没有对过。它还反对社会主义、反对政府干预,主张无政府主义和私有化。新自由主义思潮这种弊端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要想拯救大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就应该让他们全面认识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及实质、了解新自由主义发展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以及由新自由主义引起的经济危机。只有这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学习,才能使大学生们对新自由主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从而了解到它的弊端。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其一,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包含着我国当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一些非主流思想。透彻了解主流思想的前沿性、积极性,了解非主流思想的落后性、危害性。大学生们充分学习相关理论,彻底认识到什么样的思想是我国真正所需要的,什么样的思想是他们真正所需要学习的。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了理论知识的先导,接下来就要有其相应的实践活动。没有实践活动的理论知识都是空谈。相反只有实践活动,没有理论知识,一切的实践也是片面的,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理论和实践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校应多创办一些实践环节,比如在一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让大学生们访问养老院,参加志愿者这些活动,使他们身临其境的去感知、感受。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的正确性、感受到全国各民族都是一家人这种其乐融融的生活常态、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所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正确性,从而暴露出来新自由主义的种种缺陷。

其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较弱,并且一味的还是较为老套的教学方式,不能使大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极大的兴趣以及重视。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上课气氛及环境,使大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当成一门必修的技术。故高校应该培养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教学队伍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的这个非主流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缺点。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

只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才能使新自由主义更加暴露其自身的弊端。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这三方面。

首先,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要想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国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逐步建立健全民主法治,使我国当代大学生认识到我国政治方向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产生信心。

其次,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适用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的稳速增长可以体现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点,使其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在我国显现出严重的弊端。大学生对其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更有利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弊端的显露。

此外,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形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产生促进作用。吸取我国及外来优秀文化,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文化真正起到自身应有的价值。让社会主义文化精髓及文化魅力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认可。

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现代社会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网络这一媒介来了解重大新闻事件、收集资料、形成网络互动,这充分说明了网络的重要性。网络就在这一环境下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长久、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应该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通过校园贴吧、校园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良好的传播开来。传播我国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思想给当代大学生,让他们认识到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同时还要注重网络环境管理,健全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这就需要高校有专门一批专业网络人事来从事研究网络环境管理。以合理的方式积极信息,及时处理消极信息,

客观的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纯厚.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对立[J].政治学研究,2010.

[2]丁祥艳.正确认识并有力引领新自由主义思潮[J].桂海论丛,2012.

人文主义的弊端篇6

关键词:中国画程式化语言程式化语言的弊端

一、中国画语言的程式化

程式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传统文化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画家对生活积累提炼升华,创造出了极具特色的具有民族性的艺术符号,这些符号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和稳定性,画家们每下一笔都要有严苛的要求,造型要有法可依。而中国画的法度和准则,正是程式化的集中显现。

(一)程式化语言的形成

程式化语言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并成为中国画语言系统的主体,是几代艺术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强调概括所形成的,有条理,有秩序感。国画程式化语言是智慧的体现,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以人物画为主的唐代以前的绘画真迹少,唐代也是如此,难以构成一个明确清晰的案例。五代两宋,花鸟画、山水画兴起,出现程式化语言的萌芽。明末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误认为“南宗画”为中国画正宗,文人画家追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风格。“自娱”“墨戏”更使中国画创作越来越远离生活,程式化语言越来越严重。清四王用墨用笔越加程式化、符号化。四王抄袭古人布局、色彩、运笔、线条、立意等方面达到相当的地步。中国画史是一部中国画“程式化”不断完善和突破的历史。

(二)中国画程式化语言的体现

程式化语言涉及中国画的各方各面,在结构造型、章法构图、笔墨语言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呈现了中国人独特的美学主张。但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程式化语言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符号化和几个样式,变得空洞无味,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现象、一种概念。艺术创作只是从概念入手,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和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命的歌颂,导致作品乏味。要去除这种弊端,应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传统不是简单的符号和抽象的样式,传统具有丰富的涵义和广阔的内涵。学习中国画从样式和符号入手,从程式化语言入手,这将导致严重的问题――绘画对象变得不重要了,不理解传统的表现方式和技巧,不理解绘画的目的。如果对传统的学习仅仅是程式化的,那么学习传统就没有了意义。

不能传达情感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一种笔墨的堆积,是不会感人的。作品变成概念,慢慢地就会变得不理解现实,不理解艺术。也就是说中国画的发展问题――程式化语言。

二、中国画程式化语言的弊端

当下,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彻底的改变。传统追求自省的、静观的、内在审视的、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的审美观不复存在。当代人具有多元化意识和极强的个性,人们更为注重对现实和人性的回归,关注自我价值的体现。当代人物画注重对人物真实的描绘,强调写实性。描绘人的时代性、精神状态,这些要通过面貌、神态、比例、解剖等呈现,描绘的对象更为深入,对象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传统中国画的程式化语言无法承载当代中国画的审美要求。

目前,人物的服装样式、形体结构、形象特征都与古代人大为不同,绚丽丰富的生活使人们呈现出各式各样的精神状态和形体状态,不同的状态决定了人物形象的千差万别。所以,传统中国画的程式化语言已无法呈现当下的对象。时代在变,观念在转变,传统中国画的程式化语言陷入了尴尬局面。其最大弊端是脱离了对象,脱离了时代,脱离了现实生活,最终导致画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再感人。时代使传统绘画中的经典的叙述方式遭遇到了尴尬。

面对客观世界的千姿百态,中国人物画家唯有放下传统的程式化的表达方式,放下自己,直接地面对对象,表达对象,表达自身的感受,才能创作出表达时代精神、感动人的作品。

三、结语

传统中国画程式化语言是由当时的观念所决定的,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民族色彩的审美品格,这些绘画被奉为经典。但今天,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意识观念的改变,传统的样式,程式化的语言,离我们愈渐愈远,脱离了我们的生活,变成了概念。时代的变化,观念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中国画程式化的弊端。绘画成为了一种必需,成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艺术语言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更是时代的一种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奇.关于绘画艺术的思考[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人文主义的弊端篇7

0引言

 

moodle是澳大利亚martin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的开源免费网络课程平台,自1999年以来,历经了17年的持续发展与改进,目前代码量已超过160万行。其功能全面,在全球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moodle所提供的几百个插件中,在线考试模块已得到广泛使用。该模块能提供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完形填空题、匹配题、计算题、简答题等多达16种题型,考场设置翔实,能随机抽题组卷,选项随机呈现,题目在卷面上随机呈现,每页显示题量可自定义,每个客户端还具有独立的倒计时器。客观题自动评卷,主观题则提供方便的人工阅卷模式。因而,在线考试模块被广泛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构建题库和大规模在线考试。该模块一方面形成了资源,另一方面大大减轻了教师的重复出卷和批改试卷的劳动强度,也端正了学风[2]。

 

但在以往的考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打开了百度查询,有的学生插入优盘打开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文件,有的学生运行考试中不允许运行的软件。这些问题给监考老师出了难题。因此,有必要研制一款运行于客户端的moodle防作弊软件,该软件实现的目标就是只允许客户端电脑能运行火狐浏览器、只允许火狐浏览器打开moodle考试网站。

 

本文从防作弊关键技术、软件架构、实现方法和运用效果等方面阐述moodle在线考试防作弊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技术。

 

1防作弊关键技术

 

moodle在线考试防作弊软件需要解决两个关键技术:一个是只允许火狐浏览器运行;另一个是只允许火狐浏览器打开固定的moodle网站。

 

只允许windows操作系统运行火狐浏览器,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组策略(Grouppolicy)技术来解决。组策略技术是从windows2000开始引入的一项新技术,它是管理员为用户和计算机定义并控制程序、网络资源及操作系统行为的主要工具,通过使用组策略,可以设置各种软件、计算机和用户策略。有了系统层级的组策略技术,windows管理员可以为用户和计算机实现特定的配置以及定义安全、用户和网络策略[3]。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关闭桌面,再启动一次桌面,上述注册表设置才能立即生效。采用运行批处理文件的方法来重启桌面。只需运行“重启桌面.bat”来重启一次windows桌面,“重启桌面.bat”文本文件的两行内容为[4]:

 

taskkill/f/imexplorer.exe

 

startexplorer.exe

 

在实验过程中,若是注册表生效后,限制了所有程序运行,自己无法再进入注册表,就重启windows,通电时按住F8,再间断按向下的箭头,在启动列表里,选择【带命令行提示的安全模式】,登录后,在命令行窗口中输入“regedit”,依据上述注册表路径直接修改注册表里的限制程序运行项即可。

 

上述技术解决了只允许windows操作系统运行火狐浏览器的问题,而只允许火狐浏览器打开固定的moodle网站,则是通过修改网卡的DnS配置来实现[5]。因为moodle网站只允许一个固定ip来访问,而其他网站都是通过域名来访问。因此,最简单的做法是直接修改本机的DnS服务器,把本机网卡的DnS值设置为一个无效的DnS服务器,即:使得本机火狐浏览器无法打开除moodle网站以外的任何其他网站。下面三行命令通过批处理的形式实现设置本机网卡DnS为10.0.0.0,设置后,系统自动将此批处理文件删除:

 

2软件架构

 

针对“只允许windows运行火狐浏览器,只允许火狐浏览器打开固定的moodle网站”,只需设计一个独立的窗口程序即可实现。图2为独立窗口界面的软件功能框架图。

 

[moodle在线考试防作弊软件][限制程序运行][网站访问限制][保存并退出]

 

3实现方法及关键代码

 

由于本软件是独立窗口界面软件,结合注册表处理和批处理文件处理需求,采用C++Builder6.0进行开发较为方便。C++Bulider6是Borland公司出品的一种基于C++的快速开发工具,它不仅易学易用,而且功能强大、目标程序效率高[6]。

 

经过C++Builder编译的Release版本的exe文件,能脱离C++Builder开发环境在其它windows机器上独立运行。为了减少eXe程序的大小,再采用aSpack软件对eXe程序进行压缩加壳,使得eXe程序只有200KB大小,而且加快运行速度。aSpack能对程序员开发的32位windows可执行程序进行压缩,使最终文件减小至70%。更独特的一点是,经过aSpack压缩加壳后的软件,能在没有安装aSpack的电脑上独立运行,且丝毫不受影响[7]。

 

下面是moodle在线考试防作弊软件的关键代码,主要涉及注册表操作和批处理文件及文件流的关键技术。

 

4运用效果

 

本moodle在线考试防作弊软件研制成功后,在考场中进行实际应用检测。考前清理考场,监考人员通过机房教学管理软件从教师机上将本软件一次性分发到学生机电脑桌面上,然后,通过教师机发送一条运行moodle防作弊软件的命令,运行完后,软件启动限制程序运行功能,只允许火狐浏览器运行,并设置好网卡DnS,使得火狐浏览器只允许打开moodle考试网站,重新启动桌面,最后自动删除moodle在线考试防作弊软件。

 

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学院moodle互动教学平台(网址http://61.164.87.150:5483/)上经过两个学期的应用实践,对软件进行了多次改进,使得软件的设计更加方便在线考试的管理。moodle在线考试防作弊软件应用以后,大大减轻了监考压力,主动防止了考场中可能针对电脑和互联网本身对在线考试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5结束语

 

本文通过剖析和运用windows自带的组策略技术,利用C++Builder6完善的注册表操作、文件流操作及eXe独立运行编译与aSpack可执行程序加壳压缩技术,研制了一款能功能独特、体积小巧、能独立运行的moodle在线考试防作弊软件。该软件使得学生机只能运行火狐浏览器,火狐浏览器只能打开指定的moodle网站,彻底解决了moodle在线考试中可能引起作弊的客观因素,结合modole在线考试模块选项随机、随机抽题、卷面呈现顺序随机和一页只显示一道题的运行机制,营造了一个纯净的考试环境。该软件的应用有助于转变学风和考风,有助于促进考试公平和提高教学质量。

人文主义的弊端篇8

关键词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素

abstractBasingonuniversitystudentsasaresearchobjective,thepurposeofthisstudyistoempiricallyexaminethesequentialimpactofpersonalfactor,ambientfactorandorganizationfactoronacademicmisconductbehavior.thisstudyindicatesthatpersonalfactorsuchasstudypressure,flukemindarerelatedsignificantlyandpositivelytouniversitystudents'academicmisconductbehavior;ambientfactorsuchassocialatmosphereandteacher'seffectarerelatednegativelytouniversitystudents'academicmisconductbehavior;organizationfactorsuchasregulationandpunishmentarerelatednegativelytouniversitystudents'academicmisconductbehavior.

Keywordsacademicmisconductbehavior;universitystudents;influence

0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学术不端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当中造假事件不断,诚信问题层出不穷。虽然校方制定了诸多规章制度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利用现代化的软件检测抄袭和不正当引用,但是大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并未明显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公然抄袭、数据造假,甚至是找论文。而另一方面,我国大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大学生不但要经常完成课程大作业、学期论文、毕业论文等,还经常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大学生科研作品竞赛,甚至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涉足科研活动,如何防范和避免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研究将对大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及其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构建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理论模型,并基于个人行为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厘清大学生学术失信的心理发展脉络,确定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子。

1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1.1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

学术不端行为又被称为“科学不端行为”、“学术失信”、“学术诚信缺失”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不端行为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的报告将学术不端行为限定为“申报、开展或报告研究项目过程中的伪造、篡改、剽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中对学术不端行为作出了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它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中指出“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行为都将被华为学术不端行为”。

以上这些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被规范的主体大多是专业的科研工作人员和学者。而大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经历、学习环境的影响,其学术不端行为的目的、动机以及表现形式与专业科研人员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将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定义为:大学生在参加考试、完成作业、撰写毕业论文、参加科研竞赛等相关学术活动过程中,采取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它违背科学惯例的一切行为。

1.2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第一,考试作弊。考试本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检查和对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督促手段,然而有的大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在考试中公然作弊,且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隐蔽,花样不断翻新,甚至采取一些高科技手段,虽然学校一再加强管理,以取消学位为惩罚代价,但仍有人无视校规校纪继续进行着这种自毁前程的行为。

第二,剽窃抄袭。大学生在撰写作业和论文中,剽窃和抄袭是最常见的不端行为,主要体现为抄袭同学作业、盗用他人观点、剽窃期刊论文。这些不端行为有主观无意和主观故意之分,主观无意的学术不端行为多是因为大学生本身的学术意识较差,对学术不端行为没有基本概念,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剽窃抄袭,如撰写论文时引用了别人的观点而没有注明出处,引用的数据资料没有标明来源。主观有意的学术不端行为则是大学生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仍然进行剽窃抄袭,如抄袭同学的作业、恶意使用已有文章、引用他人观点或数据资料不写明出处。

第三,数据造假。数据造假也是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重要方式,通常表现为撰写论文和作业过程中内容随意摘抄胡拼乱凑,参考文献胡编乱造,使用的数据捏造虚构。这样的数据造假行为在毕业论文和科研竞赛论文撰写中尤甚。很多大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养成了抄袭造假的习惯,所有的课程作业都是抄来的,到了毕业时毕业论文也自然是剽窃抄袭或使用假数据来完成。

第四,。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当中也经常会出现,虽然它的出现频率要比考试作弊、剽窃抄袭、数据造假行为要少一些,但是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这与目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关系甚重,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论文”,就会出现相关网页82,000,000个,而且按学科、学位、论文级别分的特别详细,只要肯出钱就能买到各种各样的论文,这样的环境直接影响到大学校园中的莘莘学子们,更为那些想走捷径的学生提供了便利资源。

2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固然与教育机制缺失、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有关,但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压力、学术能力、时间压力、追求荣誉的愿望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等也是其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本课题将对导致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从个人行为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三方面入手,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

2.1个人因素

(1)学习压力。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多来自于学业负担,主要是由于所学课程作业考试较多和学习内容较难造成的。目前,我国高校本科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仅必修课一般要开设30-40门,选修课也要求学生选修10门左右,加上素质教育、创新学分、集中实践等课程,一本科学生四年要上各类课程大约50-60门。各门课程的作业、课堂测验、期末考试、学期报告,除了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和作业外,还要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考试、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等,这些考试使学生们接应不暇。在这些学习压力之下,很多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快点完成作业、拿到资格证等目的而采取了剽窃、抄袭、作弊等不端行为。

(2)就业压力。找工作难也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目前,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逐年递增现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国家乃至全社会的重视。而且,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明确提出只招收985、211等重点高校的毕业生,非重点高校学生的就业机会就更少了。但就业压力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但另一方面也会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在这样为获得好成绩进而找个好工作的动机驱使下,有的学生通过刻苦学习获得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则选择了“走捷径”获取好成绩。

(3)学术能力。学术能力指的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相关素质。主要表现为发现问题的能力、文献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概念厘定的能力、学术命题的能力、研究设计的能力和文章撰写的能力等。由于自身学术能力低造成了大学生在撰写学期报告、毕业论文和参与科学研究等学术活动中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学术不端。无意识的学术不端行为通常是因为学生不了解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也就是在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学术不端的情况下发生了抄袭、剽窃等行为,如不规范引用、文献标注不清等。反之,有的大学生在进行抄袭剽窃时,明知道不对仍然要抄袭剽窃,这样学术不端行为完全是主观意识明确的明知故犯,属于有意识的学术不端行为。

(4)侥幸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侥幸心理人人都会有,只是比较脚踏实地的人不太会在意自己的这种心理,他们更看重自己在实干中取得的成就;而一些存在投机心理的人,则比较容易相信自己的侥幸心理,相信运气。大学生中不乏存在侥幸心理较重的学生,他们自认为在考试中作弊、在作业中抄袭、在论文中造假不会被发现,心存侥幸的躲过检查和惩罚,特别是在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学术不端问题惩处力度较小的情况下,这样的投机取巧心理得以极大滋生,成为了繁殖学术不端行为的温床。

大学生的个人主观因素是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源,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学术能力和侥幸心理都会引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术失信,因此可得出假设一:

2.2环境因素

(1)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不良影响已经在很多研究中得以验证。大学生虽然身处“象牙塔”,依然免不了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些社会不良现象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就已经被灌输和熏陶得只认名利不认良知,导致很多大学生失去了道德底线,内心没有了畏惧。社会不良风气、社会诚信缺失造成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漠,从思想上对学术不端采取接受和认可的态度,从行为上对学术不端采取包容和趋同的做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之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学校园内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屡查屡犯。

(2)同学影响。同学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关系最密切人。就大学生个体而言,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思想最活跃、情感最丰富、自我意识最强,同时最需要被认同的阶段,大学四年和同学们朝夕相处,共同学习生活,来自同学和伙伴们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家庭成员的影响。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周边同学存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学术不端行为,而且这些不端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戒,甚至这些作弊抄袭的同学还从中获得了利益,如获得好成绩、顺利通过考试等,慢慢地这样的不端行为就会被认为是“捷径”,就会被认可和效仿,最终造成了“坏学生”越来越多,“好学生”越来越少。

(3)教师影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他们是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者和把关者,也能成为助长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直接推手。现实中,教师对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教师自身缺乏诚信意识,自身就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给了学生反面示范,学生看到老师都公然抄袭剽窃,那学生们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另一种是教师缺乏责任心,对大学生的学术行为视而不见,主观上纵容了大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最后一种是教师对学术不端行为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在学生提交了存在剽窃抄袭内容的作业后,无法鉴别和判定,导致了学生投机取巧心理日趋严重。总之,在学术诚信教育上,如果教师能够严以律己、谨慎治学,就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反之,教师对学生的放纵会间接导致了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

社会风气和来自同学、教师的影响,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既有积极的遏制作用,又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可得出假设二:

2.3组织因素

(1)管理制度。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除了网络学术资源丰富且易获取易抄袭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缺少规范而有效的监管制度。目前,各大高校对考试作弊问题的监管已经非常重视,有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和处理流程,但对作业或论文的剽窃抄袭问题的管理制度还不成体系,管理制度的缺乏使得的学生无视校规校级,甚至是钻制度的空子,造成了学术不端行为日趋严重。

(2)惩罚措施。目前,各高校都加大了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如考试作弊取消学位,抄袭作业取消考试资格等。这些惩罚措施的力度不能说不严格,但是仍有很多学生以身试法,每年的大小考试和毕业答辩中,都会发现有作弊和抄袭的学生。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惩处力度不够,不足以让学生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对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首先是“量刑”过p,也就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应处罚程度不够,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其次是在实施惩处的过程中心存仁慈,为了学生今后的前途着想,尽量不处罚或减轻惩处力度,尽量不采取行政处罚,让学生感到“雷声大雨点小”,无形中削弱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学术培训。和欧美学生相比中国学生从小接受的学术训练少之又少。上大学之前,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内容基本和学术研究不沾边。上大学之后,大学一年级几乎全上英语、高数、政治等基础课,大二才开始接触专业课,专业学习的过程也是被动式学习的多而主动钻研的少,缺少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索的精神。大学四年下来,撰写毕业论文成为大部分学生首次接触“学术研究”。让从没有研究基础和经历的学生写本科毕业论文,还要达到获得学士学位的相应研究水准,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道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又快又方便的解决办法就是抄袭或找人。

(4)诚信教育。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在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道德教育。不光是为了防范和杜绝学生作弊、抄袭现象,更是为了让学生从行为上诚实守信,正直做人。诚信教育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它是否能够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错误和危害?大多数研究者和管理者都认为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它是与社会不良风气的对抗,大学生在受到社会负面影响的同时,诚信教育传递给学生的是正能量(图1)。

3结语

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探究影响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内、外部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大学生学术管理和制度革新,为防范和减少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提供解决思路。

*通讯作者:汪蓉

参考文献

[1]XinGuo.UnderstandingStudentplagiarism:anempiricalStudyinaccountingeducation[J].accountingeducation:aninternationaljournal,2011(11)Vol.20:17-37.

人文主义的弊端篇9

摘要: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等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及优越性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优越性;精神实质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独创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更深广的程度。也表明邓小平从最深层、最内核、最真谛的意义上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理解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

马克思、恩格斯尽管没有提到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但他们在论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原因时,实际上已经揭示了这个问题。

资本主义之所以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基本原因可以归纳为三条:一是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其表现形式就是周期性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是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合理,以致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从而反过来又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三是资本主义所导致的道德沦丧,对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进行了客观而又深刻的批判:“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总之,资本主义之所以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就因为它既制约效益,也缺乏公平,还十分地不道德。当然,这里的影响效益是就其阻碍和破坏生产力发展而言的,缺乏公平是就其剥削而导致的两极分化而言的,这里的不道德是就其让这个社会到处充斥铜臭味、把任何东西(包括人的尊严等等)变成商品、把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言的。当然,马克思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就是因为将近170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确实就是这个样子,较之于当时的资本主义,当代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许多新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矛盾。实际上,如果资本主义没有后来的新变化,还是马克思生活时代的那种状态,资本主义就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已经不符合人类真善美的纬度,所谓不符合“真”是指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不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基本规律。所谓不符合“善”、不符合“美”是指资产阶级尽管标榜自由、平等和博爱,但他们标榜的自由仅仅只是他们剥削工人的自由、平等只是建立在以资本的有无和多寡基础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更是没有平等而言的,所谓的博爱实际上是对本国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对世界弱小落后民族的掠夺、奴役甚至屠杀。这一切在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表现得更加突出,更加赤裸裸。当然,资本主义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只是程度变化而已,本质并没有变。

 

正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有上述弊端,自身又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所以必然会被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而这种社会制度之所以有资格取代它,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由此可见,社会主义之所以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危机形成的根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能够防止两级分化,促进社会公平,社会主义社会在促进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能有效克服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本位,整个社会被物异化,整个人被物异化的弊端。

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他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际上,邓小平这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回答的是“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的问题。正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从而达到解放生产力的目的。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主导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永远是从属的,生产关系是否需要变革以及如何变革,都要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而定。第二,资本主义私有制确实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经济危机,这确实也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全面地、彻底地、快速地、一次性地否定它,而一定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正因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两极分化,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正义,积累了阶级矛盾,所以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总之,当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既不利于把蛋糕做大,也不可能使蛋糕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所以要用一种能够既能把蛋糕做大,又能使蛋糕得到公平合理分配的新的社会制度来取代,而这种社会制度就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通俗地讲,就是“做大蛋糕”的问题,“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通俗地讲,就是“分公平蛋糕”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又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以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基础,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的,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确实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我们干什么事情不应当有非此即彼的极端化思维。私有制整体不行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对私有制斩草除根、除恶务尽,一种社会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有弊端并不意味着任何情况下的市场经济都不能要,一下子由“纯粹的市场”跳到“纯粹的计划”方面去。实际上,建国以后,在所有制方面和经济体制方面,我们确实在极端化思维的支配下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当时强大而尖锐的意识形态斗争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经济发展的紧箍咒,把我国经济推进了死胡同。

人文主义的弊端篇10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涵义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主要是指计算机舞弊。所谓计算机舞弊是指以计算机及相应设备、程序或数据为对象,通过故意掩盖真象、制造假象或其它不正当方式欺骗他人、掠取他人财物或者达到其他不正当目的而施行的任何不诚实、欺诈的故意行为。

计算机舞弊是一种涉及管理人员、投资者以及审计人员的行为,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一种针对计算机设备或者计算机系统所进行的舞弊活动,计算机是一种目标与对象;其二,一种利用计算机系统和设备所进行的舞弊活动,计算机成为了舞弊的工具和手段。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可能发生的计算机舞弊行为涉及的设备与资产主要包括:计算机以及相关的终端设备、数据文件、会计信息系统与相关程序、系统信息与核心信息、其他可能被个人占用的资产等。对这些资源的盗用、犯罪都将造成企业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一般情况下,这些活动又很难被发现,根据aiCpa统计发现,常规的审计活动最多只能发现其中18%的行为。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主要手段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的舞弊手段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就目前情况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1.输入篡改。输入篡改主要是指虚构、修改、删除业务数据等行为。这是计算机舞弊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手法。它通常表现为:虚构业务数据,如将假存款单输入银行的系统中,增加作案者的存款数;修改业务数据;删除业务数据,如从存货系统中删除某个存货数据,消除购货业务凭证。通过对数据作非法改动,导致会计数据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准确或以此达到某种非法目的,如,转移单位资金到指定的个人账户等。

可能的舞弊者包括:参与业务处理的人员、数据准备人员、源数据提供人员、能够接触计算机但不参与业务处理的人员。

可能的证据包括:源文件、业务文件、计算机可读文件、磁盘、磁带、异常报告、错误的运行结果等。

2.文件篡改。文件篡改主要指作案人员通过维护程序来修改或者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文件中的数据。例如,作案人员进行销售开票时,故意调用错误的价格数据、抬高或者压低销售金额,从中获取个人私利。常见的手法有“陷门”和“特洛伊木马”。

可能的舞弊者绝大部分是计算机高手,包括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系统操作员、网络黑客等。

可能的证据包括:源文件、数据库文件。

3.程序篡改。主要指对程序非法的改动,以便达到不法目的。例如,薪资业务处理人员可能将部分职员的个人调节税免税额度调整到其个人名下,以便增加其免税金额,同时有不影响企业整体有免税合计数。

4.非法操作。非法操作主要指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照操作规程或不经允许,接触未经授权的设备或者程序,改变程序执行内容。例如,操作人员未经授权启动支票签发程序,生成现金支票而挪作他用。

5.输出篡改。输出篡改主要指作案人员通过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报表送给企业竞争对手、利用终端窃取机密信息等行为,从而达到作案目的。例如,作案人员修改或者销毁输出报表以掩盖其他舞弊行为。

6.其他。主要指通过物理接触、电子侦听、译码、拷贝、复印等手段,达到破坏设备、盗取商业机密等目的。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的防范措施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对其进行充分治理。对付会计舞弊,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计算机犯罪的法制建设。法律制度可以惩治违法者、保护受害者,同时又以法律的威严阻止了其他以身试法的行为再次发生。有关计算机犯罪的法律建设,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建立针对利用计算机的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哪些行为属于舞弊和违法行为,以及对这些行为的处置办法;另一方面是建立计算机系统本身的保护法律,明确计算机系统中哪些方面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