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园艺的重要性十篇现代园艺的重要性十篇

现代园艺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3:45

现代园艺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现代艺术渗透

前言

城市园林设计是现阶段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环节,里面容纳了多种艺术形式,是城市发展形态及空间布局的直观体现,促进了城市逐渐向现代化及绿化建设发展方向迈进,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现代艺术自身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点,与城市园林设计密切相关,将其融入到城市园林设计中,展现出了城市园林的个性化与时代性,对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相关理论概述

1.1城市园林设计

园林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园林设计效果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现代化园林自身具有较大的功能表达性及深层次的艺术性。城市园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园林的设计手法及设计视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从艺术化处理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变,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作为新时期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艺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为人们打造了绚丽多彩的生活环境。无论是雕塑、美术、还是建筑领域,都能够发现现代艺术的影子,人们能够透过建筑发现现代艺术的魅力。现代艺术作为一种新潮流和新思想,应不断的加以更新和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1]。

2城市园林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现代艺术自身展现出了较强的实用性特点,以现代社会生活为依托,里面包含哲学、建筑学、文学及美术等科目,受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及现代社会的约束,涉及现代园林及现代雕塑等内容。城市园林设计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城市空间的组织与形式为载体,融入了绘画、美术、雕塑及书法等内容,使城市更具艺术性特点,确保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城市园林设计内容包括城市园林空间布局、城市园林小品艺术、园林植物绿化艺术等,促进了城市园林设计语言的丰富,有助于提升城市园林设计效果,凸显了城市现代园林的艺术魅力。

3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渗透与应用

3.1园林空间规划

城市园林的面积较大,对空间规划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园林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自身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结合城市园林的实际发展特点,对园林空间进行优化设计,确保设计出来的城市园林整体空间展现出层次性及错落感。植物作为城市园林内部的重要构成,需要对植物的摆放位置进行优化配置,以确保建筑物及植物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使空间设计规划更具和谐性。另外,城市园林空间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园林规划的具体情况,对内部植物的动静变化进行合理设置,银杏树、香樟树、梧桐树作为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基础树种,通常会分布在园林的街道两旁位置上,确保了园林设计基础格调的统一性。而灌木类及乔木类的植物,在种植方式上主要采用等距离及层次种植方式,使城市生态环境充满了活力,具有变幻性及统一性特点,相对于一些杂乱无规律种植的植物,能够使人产生愉悦感。同时,植物的配置与季节性也有较大的关系,在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植物,能够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及人们的观赏需求,凸显了城市园林设计的美观性及整体性特点。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季节植物配置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在江南地区,春种海棠、夏种荷花、秋种桂花、冬种梅花。植物配置作为现代艺术中的绘画艺术,对植物的线条、色彩、形态有着较高的要求,做好统一性及多样性规划,以提升城市园林的美观性,展现出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效果[2]。

3.2园林设计手法

园林设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设计手法是网格设计手法,主要是指在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将特定的设计对象合理的纳入到网格体系中,实现了对单一纯空间的自由延伸,对边界节点的无限扩展,打造出了无限的水平透视效果。山水、建筑、石头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网格设计手法,展现出了交错、起伏、层叠及凹凸等形式,展现出了园林空间的丰富性及多样性。因此,在园林植物选择上,需要加大对花卉、绿篱、乔木及植被的应用力度,将其制作成绿墙,起到分割园林空间的目的,在植物种植方面,可采取直线、方块、三角形及平行种植形式,以达到优化组合空间的目的。平面布局与立体布局是城市园林设计中的主要表现,促进了古典艺术美学与现代艺术美学的相互贯通,确保了平面布局与立体布局的有效结合。园林设计通过环环相扣的布局,促进了艺术形态的有效贯穿,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观要求,对提升城市的生态化建设,促进现代艺术与城市园林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渠道,有助于提升城市园林设计效果及质量。

3.3艺术元素的融入

色彩自身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语言,为艺术思想的表达提供了重要的工具。现代绘画自身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线条及色彩上,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高度提炼的过程,完成了对具体图像的深刻表达,是现实的高度浓缩,自身的鲜明形象较为明显。将现代绘画应用到城市园林设计中,为了展现出项目色彩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特点,需要借助不同深浅的植物颜色,以展现出园林设计的差异性特点。现代雕塑作为艺术元素的重要内容,自身展现出了较强的艺术魅力,艺术造型特点较为明显,通过对美术艺术材料的应用,促进了园林空间的扩大,扩大化的空间逐渐从室内延伸到室外,观赏者能够感受到空间的气势及魅力,对促进城市园林设计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

4结论

现代艺术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园林设计的发展,将现代艺术应用到城市园林设计发展中,为人们建造出了优美的园林环境,打造出了具有人文艺术气息的园林景致,展现出了园林设计的艺术性,审美价值及实用价值都大大提升,确保了城市建设向着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推动城市的发展和变革。

参考文献

[1]常安兰.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24):210.

[2]隆琼晖.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建筑知识,2016,36(05):183.

现代园艺的重要性篇2

1现代艺术对城市园林设计产生的影响

现代艺术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结合了美学、哲学、建筑学、文学等的综合性艺术,它的设计出发点是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现代绘画艺术、现代雕塑艺术、现代园林艺术等,如今,它与城市园林设计的发展越来越紧密:一方面城市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不仅要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要能够起到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用,所以将其与现代艺术结合可以发掘城市园林设计的艺术性;另一方面现代艺术的广博内容与内涵可以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包括园林空间布局、园路铺装材料、植物绿化、园林雕塑等方面。

现代艺术对现代园林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艺术观念往往是一种艺术语言的思维基础。在艺术观念的渗透上,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因为现代艺术中的设计理念非常多样,经常能够运用到的包括立体主义分解重组后的多视点角度观察的理念,属于抽象派的建立在秩序法则基础上的形式逻辑观点,属于表现主义领域的对艺术张力的审美追求等。这些现代艺术的理念对城市园林艺术的设计与规划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艺术语言的影响下,城市园林艺术充分借鉴了现代艺术的而表现语言,也即表现技巧与表现方式。城市园林艺术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的设计手法,一是平面形式层面的,二是立体空间形式层面的,将这二者和谐统一起来,才能够发挥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影响力。平面设计手法主要有秩序法和动态构成法。秩序法的主要设计方式是用比较简洁的线条表现出极其丰富的现实意义,动态构成法则是应用锯齿线、钢琴线、阿米巴曲线等形成的简洁动态流动形式来使空间具有拓展性和延伸性。进行立体空间的设计时,运用到的主要设计方法包括,对园林整体布局透明度的规划,不断地去跨越视觉影像的约束,从而可以不断打破空间的有形障碍,还可以将特定的设计对象纳入到一定的网格体系,最终可以使场所的总体布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无限性。城市园林设计离不开一定的艺术语言,这是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表达基础,在很多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都可以体会到艺术语言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

2城市园林设计中对现代艺术的应用途径

2.1空间整体布局上

城市园林在规划的时候一般都投入较大的面积,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有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等,这些对园林的空间起到一定的分割作用,使之更具有错落感。对这些重要组成部分的布局就要精心考虑到布局的合理性,不仅要照顾到整体的空间效果,也要对其具体的位置有所考量,以便能够发挥最大的功能。如何进行合理的选址,需要先对城市园林的空间结构与平面场地有精确的了解,这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城市园林场地布局的合理性与美观性,并要同时考虑到园林内部格局的和谐一致性,包括动静的变化,比例的配合,节奏的和谐等,只有将这些因素全部考虑在内,才能将现代艺术的特质融会贯通到城市园林设计中来。

2.2城市园林植物绿化艺术的设计与安排上

城市园林植物绿化艺术,不仅仅要让植物本身得到充分的成长,还要让植物与它周围的建筑、水体、山石等其它园林景观和谐一致,尽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自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的特性,从而使得城市园林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要求和观赏要求。在城市园林形式的选择上,不仅要依据城市自身的环境特点来选择,还要针对植物的特点来合理选择。例如要讲求建筑物与周边植物的高低度配合,颜色方面也要和谐统一,能够体现植物与建筑物各自的建造精神。城市园林设计中的绿色植物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的布局最终可以体现出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其中必然少不了现代艺术审美的参与,因为这与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2.3城市园林设计中的现代雕塑的应用上

雕塑作品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今的雕塑材料的种类非常广泛,造型也比较独特,古典气息与现代气息的相结合,往往让雕塑体现出非同凡响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调,使人们在观赏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的净化。城市园林设计中,也广泛地运用到植物雕塑,不仅环保而且具有保健和观赏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园林设计也是一种现代绘画艺术设计的表现,是自然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

现代园艺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相互关系;路径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环境艺术设计对于新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将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融入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求,又是物质文化建设要求,处理好环境艺术设计在抽象性与实用性之间的矛盾,探索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路径,帮助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

一、环境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

环境艺术设计将人工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有机整合,在有限的建筑空间中体现物质与意识相结合的美,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体现设计的审美功能,科学、经济以及艺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校园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种方面的建设内容,既包含了建筑设施、环境景观等实体建筑的建设,又表现在学校的价值观念导向、学生道德品质素养建设、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内在精神文明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协调校园文化建设的两种方面,积极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与生态环境更好相处的环境,有效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突出特征

(一)营造校园设施文化的公益性

校园设施包括教学建筑、图书馆、各类具有宣传功能的窗口、海报、校园雕塑、绿化工程、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种功能的设施建设,是文化建筑类别的一种。对于公益性方面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普惠师生。各种校园设施文化建筑为师生提供了文化服务,使师生都能感受到学校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性特征的最大体现。第二表现在服务的便利性方面。校园文化设施更多的以便利师生生活,贴近师生生活为基本要求,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师生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第三,感受艺术。环境艺术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之外,还体现了设计作者独特的艺术品位和艺术个性,师生在享受校园文化设施的服务时,也能感受到建筑设计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第四,广泛的参与性。校园文化设施的服务性质决定了需要师生的参与性,也需要具有满足师生在开展各种活动所需场所的要求。

(二)弘扬校园道德文化的系统性

1.体现时代特点。不同时期对环境艺术设计有不同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要满足师生的时代需求,提供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活动场所。2.灵活性特点。除了在满足师生对于开展文化活动场所的要求之外,还要满足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的使用特点,要更多地具备适用性和灵活性,综合利用校园文化建筑,提升校园文化建筑的利用率。除此以外,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道德文化的系统性还表现在更多地依靠群众和突出的校园建筑特色。

(三)校园艺术文化的创新性

校园艺术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需要注重的方面。以创造性的思维美化校园艺术文化,是校园艺术文化设计的核心。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艺术文化的创新性表现在:首先是对思维能力的综合,一方面表现在将现有知识的相互融合能力,另一方面是将零碎知识理论形成系统的能力,还有是对于具体环境设计的分析能力;第二是思维对多向思考能力,体现在发散思考,思路的转换,优化选择等方面;第三是思维的独创性,不拘于俗套,善于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三、环境艺术设计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实现路径

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更好地发挥环境艺术设计的功能,是高等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和重要平台。目的性、实践参考文献:性、规律性、情感性和系统性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道路上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途径。

(一)环境艺术设计在物质功能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生态环保方面,自然生态环境是环境艺术设计必然涉及的对象,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生态性,在对设计系统的生态环保方面,努力营造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其核心理念。在教学实践方面,环境艺术设计要与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要与目前的发展状态中的国情相结合,发挥环境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具有的学科的边缘性、综合各种行业的能力以及统筹协调运作,注重实践。在经济方面,要尽可能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要重视经济的实用性,把物为其用作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环境艺术设计要更多地把服务对象放到师生身上。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精神功能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功能是环境艺术设计展示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的重点之一,是对师生传达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功能。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在创造过程中,要注重人文特色,建设更多展现学校的校风;注重审美情趣,注重美的创造,展现自然美的同时,不脱离自然环境的本身;注重对于传统的传承,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功能。

四、结语

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展现出来,两者相辅相成,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决定了需要有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又在环境艺术设计更好的效果表达过程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荣智.环境艺术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4):97-101.

[2]刘语.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艺术设计[J].中国艺术,2011(2):210-211.

[3]夏高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J].职业时空,2011(9):156-157.

[4]漆波,许国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6):115.

[5]张洋.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4(10):272.

现代园艺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大地艺术;风景园林设计;影响

在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进程中,大地艺术的产生,为现代艺术创新和改革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逐渐成为了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艺术流派。相比于以前的艺术,大地艺术具有强大的创新因素,重点体现在对自然因素的注重,以自然因素为创作的第一选择点,艺术品不仅仅局限于景观环境中,大地自身成为了艺术或艺术的构成因素。同时,大地艺术还致力于远离人类文明,改变以前艺术品收藏的艺术%息方式。作品普遍选择在沙漠或峡谷中,或构建一种只能在天空观看的人类染指自然的记载,人们对这一艺术的认识,普遍是通过观看录像和图片展览的方法,同时,体现环境污染(工业废弃地、沙漠化等),以一种独有的批评现实的方式存在。大地艺术彰显景观,慢慢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和生态观,其已经拓展到了风景园林专业方面,深刻影响着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

1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积极的影响

作为一种影响深刻、意义非凡的艺术派别,大地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态观和自然观,明确地关注工业文明和工业废弃地的不良影响,应用常见几何图形为创作语汇,深刻影响了同样致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风景园林专业。

1.1大地艺术开拓了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传统的艺术理念虽然深刻影响着风景园林的设计,然而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人们对功能和文化追求美的需求。现代艺术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也包含了自己独有的表达手法。其对时代精神的反应十分敏锐,引领着整个艺术潮流,带领着景观设计人员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1.2大地艺术影响风景园林设计师对环保起到积极作用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大多数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坚持自然观念上,采用雕塑地形的方式,使得水、及大地密切结合,这同现代艺术追求以地域为特征、自然为主体、简约为手法、生态为核心、场地为基础全部一致。这一理念总体上分析并考虑了现代风景园林对环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自然观念和生态观念,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大地艺术为园林设计师形式语言提供了借鉴

艺术语言同艺术紧密结合,其潜移默化地启发着园林设计人员。现代园林作品具有生动、简单等特征,常常只是一种形式或一种植物,能够明显地看出艺术语言的景观转化,现代艺术特征尤为凸显:表现方式从具象转变为意象或抽象。园林设计运用现代艺术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园林的形态体系,也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园林形态的发展。

2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消极的影响

2.1影响了园林设计师的思维方式

现代艺术能够拓展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设计视野,然而在很大程度上也干扰了园林设计人员的思维。众所周知,园林设计人员同艺术师存在差别,艺术师的创造力远远高于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由于现代艺术十分新潮,很多园林设计人员从现代艺术中借鉴了丰富的经验,对现代艺术的依赖性较强,却缺乏自我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的迅速发展。

2.2不利于园林设计的多元化

现代园艺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现代意义

“胸中有山方能有水,意中有水方可作山”、“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刚”。水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最活跃、最具魅力的元素之一。水在三千年前的周代时就已成为园林游乐的重要内容。有人将水称之为我国园林中的“血液”,更有人认为我国古典园林是“无园不水”,由此可见水在我国园林中的重要位置。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元素,体现在园林设计上有着深刻的哲理含义,因而古今中外的园林在设计上都非常重视水的运用。园林理水是指将自然界中各种姿态的水充分利用到园林景色之中。①“园以水活”,从理论上研究我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传承再现自然式山水造型特征,对于丰富我国现代园林理水手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

(一)寓景达意

中国园林理水艺术是伴随着园林的产生而出现的,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引自然之水入园到后来的挖池造山,从人工瀑布到形声结合的动态瀑布,水在园林艺术中不断地被赋予文化性的造型,也使得水的形象性、观赏性和哲理性不断加强。水在中国园林艺术中不像西方那样呈现多样化,中国园林理水多以静态的湖、池、泉、溪为主,理水艺术带有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注重静态美,即使体现动态性,也是强调静中之动势,这体现了道家的“虚静为本”和以静制动的辩证哲学观点。“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水性至柔,是瀑必动”、;水性至劲,是潭必静”儒道两家深刻的哲理性既是人们处理事务的依据,也是中国园林理水思想的重要来源。②

(二)借景构图

园林中水景的布局并不是孤立的,它既需要考虑水景与其它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使水景与园林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园林景观美景,还需要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模拟,使得每一处水景都独自成为一幅美妙的画卷。所以,在进行园林水景布局设计时,必须处理好水景与周围建筑、水体与周围环境地形的关系。如我国南方许多园林在布局设计上往往根据水的寓意将水景园分为两种格局:依水园和贴水园。依水园就是园内的建筑皆依水而建,如苏州拙政园;贴水园就是园内建筑紧贴水面,如在水面上建造一般,比如同里镇的任氏退思园。这两种格局既满足了园林整体构图的需要,也满足了建筑与水的依存关系。《说园》中认为依水而建的主要是大型的园林,而贴水建造的则以小园为主,无论是大园还是小园关键在于水位位置的高低。如寄畅园的所有建筑都是依锦汇漪而建的;瘦西湖所有景点也都依湖而建,各景点间相互照应,形成集景式滨水园林群。园林转折处都是较大的景区,如果两个景区之间距离较远时,要么用景点缀,要么以桥装束,要么种植树木,从而将各个景区连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总之,在园林布局上借用各种景观要素:小桥、山石、植物、建筑都可以丰富水景构图,达到步移景异、水园景异的艺术观赏效果。

(三)自然凝练

我国古代园林之水大多直接源于江河,所以,在造园理水时也多模仿自然中池沼的形状,特别是在大型的皇家园林中更是如此,如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颐和园。模拟自然又高于自然是我国古典园林布局设计追求的至高境界。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水就有一种深厚的、独特的情感,在园林理水上也总是尝试各种方式,试图达到人、水、景三者的和谐统一,而这种思想体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就是中国人对“道”的追求。例如中国传统园林总是使用各种手法将有限的实体空间进行分割,以突破实体的局限性视角,从而使之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自然的状态。因此,园林在理水设计上必须处理好动静、虚实、形神、意境、真假之间以及有限、有法与无限、无法之间的关系。

模拟自然山水形态形成“依山傍水”之势是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的重要手段,而在园林理水设计中,山与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园林理水艺术在于依据山水地形因地制宜,巧妙的将有限的实体空间进行分割,从而营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苏州的拙政园在处理水体时,要么以各种建筑物作点缀,要么以花草山石作掩映,要么悬于水面上,要么立于水边,达到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营造了师法自然,更高于自然地园林景致。

二、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意义

对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探究,不是为了凭吊古迹,而是为了认识其历史性和局限性,从而实现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一)强调服务对象的大众化

我国古典园林是专为私家独户设计的,因而,其服务对象是极为有限的,只能满足少数人在园中玩赏。现代景观设计所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大众,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作为景观设计中要组成部分的理水艺术,必须强调服务对象的大众化,将理水艺术和水景设计融入大众的休闲娱乐活动中,适合大众参与其中。

(二)吸收外来文化,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景园

现水理念存在两种错误的做法:一是盲目照搬西方的水景园林设计模式,追求大型对称式喷泉水景,使用过程却发现管理费用过高,最后只能弃用闲置;二是简单复制中国传统理水方式,忽视了现代新手段、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缺乏创新与现代性。③现代社会中,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对于驳岸的处理、游乐项目的开发、恒水位的保持等都有较好的应用,这些新技术不仅增加了园林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使得水体景观更丰富、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三)注重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

我国古典园林在理水艺术上已经具备生态意识,如在园内增设水景,并尽可能的增加水景面积,这样不仅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而且还可以借助水的自净能力实现生态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已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中,因而,设计者更应该注重可持续的生态观,寻求水环境的适宜设计,强化水体的自净,为城市建设作出有益的生态补偿。

三、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园林理水艺术的发展既是对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传承和借鉴,更是把握时代脉搏,融汇中外现代艺术特质和科技手段的成果。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塑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水环境已成为建设现代城市景园的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早.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启示[J].建筑学报,2004(9).

现代园艺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园林规划;人性化;生态性设计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

6生态性设计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7参考文献 

 

现代园艺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公共艺术;校园文化;生态观;公共性

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为学校师生服务的艺术设计形式,是设置在大学校园内部公共空间的艺术表达形式。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风格,也不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精神和态度[1]”。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集中体现出大学文化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大学形象的综合性展示,是大学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实体形象,更是一种校园文化、一种大学的精神和审美的思维观念。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标志,公共艺术建设的形式设置不是它表达的重点,它的价值在于所承载的学校文化、精神、底蕴及内涵。

一、公共艺术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平台

校园是青春成长的美好记忆、是大学生创造与智慧开启的学习阵地,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感受生活、艺术审美的重要平台。学校是学生时代密不可分的活动环境,对校园的人文景观所进行的设计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学校的文化历史以及学生氛围,在学生校园活动中产生的公共艺术,是特殊的校园活动的物质文化形态,在教书育人的特定场所中具备深厚的学习意义和教育价值,借助公共艺术平台传递出学校特定的文化、历史及社会教育意义。如北京大学正门和北京大学校园华表(图1、图2),通过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建筑和雕塑,传达出北京大学特定的精神、文化和内涵。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是一种承载学校精神以及文化特色的形态载体,是一种学生和学校联系的家园纽带,这个载体既是一种物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作为一种人文形态,它的价值意义在于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校园生态文化,以充分的包容和关照的存在状态,使学生生活和公共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接收既是主动者,同时也是受动者,体现出学生和校园的协调一致性。大学校园应围绕居者和家园的概念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建筑、山水、绿化和空间表现的在场性展示出青春活动的主题,在学生与校园、人与环境的平衡和谐中致力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就是一个课堂,公共艺术建设就是特定的课程内容,讲述自然与生态的关系,营造与构筑全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极富生机与活力中倾听年轻生命搏动。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生命意义、进取精神加以肯定的艺术[2]”。

二、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要艺术与功能并重

学校的功能不仅仅是单纯的实用功能,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就是要通过文化与艺术的整合与规划,使学校的整体环境在艺术审美和文化氛围上,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内涵和艺术感知环境,在满足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中更好地为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以轻松、温馨和舒服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艺术审美和精神意识,使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和净化,并实现育人的目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但要体现出它的艺术性,也要体现出它的功能性,通过学生与公共艺术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学生更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并达到校园文化美育的公共艺术建设目的。如东华大学校园导视牌设计(图3),造型简洁,设计现代,小雕塑一般矗立在校园中,文字导向和地图导向合二为一,体现出先进的导向功能。校园的公共艺术是学生可以自由出入、自由交流和活动场所的艺术表达形态,公共场所包括教室、广场、体育场、道路等学生能够共享的空间,在这些地方展示出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形态美,蕴含着艺术家与设计师对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的体会与认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具有丰富美感的公共艺术是一种对校园文化的精神认同。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可以是一幅笔画,可以是一个雕塑,可以是一个公告栏,也可以是路边的一把休闲的椅子,但是这些艺术形式必须受制于学校的人文特征和空间特质,才能展现出它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魅力和协助确立学校人文氛围框架的精神功能。学校的公共艺术的艺术美事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可以给身在其中的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视觉美感、形式美感的视觉体验,不同材料、不同质地的触觉感受,在美化学校环境的同时,为学生的艺术审美体验产生共鸣和联想,促使校园公共艺术建设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功能,激发大学环境的生机与活力,达到审美熏陶、审美教育的目的。大学校园建设在美化校园的过程中也传递出诸多学校文化的信息,成为学校传统文化物化的载体,不但可以凝聚学生团结在一起的力量,也可以激发学生进取的精神和校荣我荣的自豪感。学校的公共艺术要具有教育的功能,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灵,修正学生前进的方向。

三、生态环保观念的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

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过程中,要将学生、校园和环境结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求校园建设不但要满足学生的使用功能、符合时代审美情趣,还要受到自然环境的约束和制衡,达到学生、学校和环境的共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生态观视野下的校园公共艺术建设,是保证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生态化的校园建设要处理好学生与环境的关系,要对学生在学校的地位作出深刻的反思。要创作出符合生态原则的公共艺术形态,就必须要用符合生态原则的观念来指导设计进程,使保护校园环境、自然环境成为大学校园内的一种自发的自律行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基础上,建设有机的、可持续的、自然融合的校园景观,使人文社会观念、艺术精神属性和科学指导性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休息的创所,在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的功能。景观生态型校园规划,要从规划设计开始就力求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结合,成为独具风格、高水平的开放性的校园和环境[3]。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图4),校园景观别称“校园谷”,基地位于山谷,建筑依山就势,使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互相融合。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要融于校园的自然环境,要使人、环境、公共艺术的隔阂完全消失,营造出天人合一的至高生态境界;要贴近生活,使心理上更加接近单纯、安详、宁静、永恒的协调境界。生态观要求大学校园的环境氛围体现出亲切的力量,在自然舒适地完成信息的交流、沟通的传输。要充分体现出生态观念,返璞归真,建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态校园;生态校园公共艺术建设要切合校园师生的生理、心理需求,缓解不良环境造成的生态失衡,要遵循人体工学原理,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征。生态校园公共艺术建设要与学校的整个环境、历史、文化协调,给学校师生营造一个维系情感、彰显意志的多元化空间。生态校园公共艺术建设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命题,赋予校园环境空间以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和质量,成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四、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的公共性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校园文化的产物,不是自然产物,它总是体现为某些特定的社会功能,所有的公共艺术都要服务于学校的文化发展需要。校园的公共艺术要向学校的师生开放,它要成为学校师生聚会和活动的特定场所,因此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要尊重师生的公众意见,反映出大众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要能够反映出学校师生的利益和意见。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是时展与文化浓缩的剪影,它不仅要具备艺术自身的感染力,也是大学生对空间权利争取的象征,它代表着一种意识形态的生存关系,体现出一种人文、自然、环保、公平、民主、开放的社会态度。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形式多样,包括建筑、雕塑、道路、公共环境、园林景观、图书馆、食堂等,但它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形式自身上,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要具有情感的感染力,要具有诱导公众关心环境和生态的特质,要具有内在的教化力量,使人们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如复旦大学“驴背诗思”雕塑设计(图5),驴子的笃诚、诗人的忧郁一起构成了“驴背诗思”的深邃意境。基于大学校园环境派生出来公共艺术建设要文化和艺术并重,要展现出校园的青春生活、要建构出各种新的实用性空间、要传达出成熟思考者的内涵、要展示出现代环保和人文与自然共生的观念。在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也要体现出本土文化的内涵,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特征要在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中得以体现,注重把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艺术中的精华部分传承和发扬,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规划设计出具有民族个性特征的、内涵独特的公共艺术作品。公共艺术的灵魂是美的,内涵文化是有倾向性的,表现手法是具有国际性的,视觉感受是社会共享性的。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观念产物,是随着现代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所形成的公共空间的出现而出现的,它的任务就是在学校的公共空间中通过对现代学校环境的艺术再创造而形成集体的审美对象[4]。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相对于社会是一种半开放状态,是一个相对的独立空间,是当代人对学校空间人文的最高形式的追求和期待。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必须是对人的意义的持久性和永恒性意义的思考和展示,是对空间形体,对人的生存价值意义的历史延续性的把握和创造。

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力求达到可操作性、协调性、经济性、艺术性和创新性[5]”。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注重的是文化观念的传递,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强调文化观念在公共空间的传播和大众接受,尽量在校园文化和设计观念中寻求平衡,在实用性和人文上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使校园成为师生激励成长、陶冶情操、追求美好、探索真理的精神家园。体现校园文化的公共艺术建设日趋多元化,走向了综合性发展的道路。但是不管怎么发展,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必须综合人文与科学的因素,营造出青春成长的见证地、人文智慧传播的场所,所以它的公共艺术建设要成为人才成长与思维创新的交集,要能触发青春、抚慰心灵、延续生命和守望未来,最终展示出一种生命和谐与青春相约的社会价值。

作者:刘艳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刚.公共艺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艺术[J].雕塑,2005(4):48.

[2]杨文会.论校园雕塑的审美教育功能[J].装饰,2005(5):26-27.

[3]夏伟荣.校园规划之景观生态观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11):141-143.

现代园艺的重要性篇8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园艺产业的发展,传统园艺技术专业必然向现代园艺技术专业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高专园艺专业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必须进行专业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介绍了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建设等4个方面介绍了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的措施,以期为该专业的改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指导思想;措施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园艺产业的功能出现多元化趋势,绿色食品、无公害栽培、生态农业、观光园艺以及园艺产业设施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形成与发展等都使现代社会对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园艺技术专业必然向现代园艺技术专业转变。现代园艺技术专业,作为培养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掌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技能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和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规划设计和管理人才[1,2]。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

1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铸品牌,突出园艺技术专业建设特色、职业教育特点、为地方经济服务,围绕现代园艺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加强以现代园区和新农村规划设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技术为能力“主线”的职业素质培养,努力为现代园艺产业培养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综合职业素质高、掌握现代园艺技术的高等技能应用性人才。www.lw881.com

2改革措施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笔者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根据现代园艺产业发展的特点,构建了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谓“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岗位(post)+技能(technique)+项目(item)的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岗位技能项目”和“工学结合”的思路,首先明确职业岗位名称,然后根据岗位特征确定岗位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再通过“项目课程体系实践过程考核”的方式来实验,最后通过“技能证书”来检验[3]。

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性、整合性、先进性、实践性”为原则,实现5个转变即变重传承为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变重理论为重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变重守业为重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变重专才为重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变重单干为重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一切围绕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技能开展教学及管理工作。

现代园艺产业就业岗位要求园艺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掌握园艺产品(花卉、果树、食用菌、蔬菜等)生产、管理、推广、销售等各方面技能,而且要懂得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根据现代园艺产业就业岗位对毕业生技能的要求,将园艺人才的技能分为3类,即3个支撑点支持学生未来的就业。第一支撑点,具有过硬的生存与发展的公共素质,主要有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反思意识和终生学习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及良好的身体素质;第二支撑点,扎实的基本技能,主要有英语会话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第三支撑点,熟练的专业技能,主要为现代园艺产品生产、管理、推广、销售等技能和观光园区规划设计技能。根据上述3个支撑点,在人才培养中分解成现代公民素质培养、英语应用、计算机应用、体育、园艺植物生产、园艺良种培育、园艺技术推广、园艺产品营销工作、园区规划设计项目、园艺景观设计、园艺景观建造、新农村规划设计、新农村绿化、组织培养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项目。对于各个项目中的专业技能,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中心的相关资格证书考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各项目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得到了未来就业的“敲门砖”。

2.2课程体系改革

高职园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紧紧围绕培养现代园艺产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强化生产实用性,突出技术应用性,弱化理论系统性,提高知识运用综合性,校企合作、全员参与,打造出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根据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按照“培养掌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技能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和“培养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规划设计和管理人才”这2条能力主线,基于3个支撑点中各个项目涉及的主要技能设置课程[4]。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3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园艺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学生,但无实践经验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的。因此,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双师型”教师成为园艺专业课教师的主体,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示范技能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是简单地让老师拿个“双证”或引进一些工程师,必须规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从培养和引进2个方面下功夫[5]。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选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实践等综合能力快速提高。另外,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近2年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从申氏菇业有限公司、天马菌业、现代农业园区世锦公司等单位聘请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5人担任了兼职教师,从而加强了与企业技术带头人的沟通,强化了校企合作。另外,还鼓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从而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

2.4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园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园艺产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人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成为培养高质量园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强化管理、校企合作,建成符合现代园艺产业发展规律的、培养学生园艺专业技能所必须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濮阳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根据“校企双赢、资源共享、仿真实训、校内外基地有机融合”的原则,丰富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按照“人人动手、参与全程、内外结合”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构建园艺专业实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体系。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把原有校内实训室和基地进行整合为生产、科研、培训、推广、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四大中心,即园区和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心、植物组织培养实训中心、现代园艺产品生产中心、园艺作物育种实训中心。对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实施“教师指导,学生管理”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以科研项目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为载体,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由系教研室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教师从科研项目、系教研究室从实验经费中提供经费支持并负责技术指导,教师、学生按照协议负责具体实施操作,在基地所获得的产品由课题组、学生负责销售。通过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学生参与校内实训活动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充分利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濮阳市园艺产业集聚区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按照“校企双赢、资源共享”的原则,与周围的濮阳现代农业园区世锦公司、濮阳市中原绿色庄园、濮上园、申氏菇业有限公司、天马菌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使这些企业成为学生实习的重要校外实训基地。另外,对校外基地建立了“企业为主、学校参与、共建双赢”的管理运行机制,成立了由校企双方共同参加的基地运行管理小组,共同协商基地接纳学生的实践与规模,企业指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企业按照生产要求担任临时性技术与生产人员,实现了校企双方的深度结合。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园艺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3参考文献

[1]郭正兵.高职高专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8(8):121-122.

[2]许学明.高职教育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3):62-64.

[3]董自梅,谷延泽,朱学文,等.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pti工学结合职业素质目标分段培养模式”分析[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20):14-15.

现代园艺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构成艺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前言

在对现代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将构成艺术应用其中,能够使得风景园林的表现形式抽象化,从而使得观赏者通过风景园林的设计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设计者的情感变化。在现代的社会中,这种独具特色的设计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并且未来还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构成艺术与现代风景园林的关系

构成艺术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抽象程度很高的一种设计形式,这种设计形式不仅体现在现代风景园林形的抽象设计,同时还体现于构造方面的抽象设计。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最根本的设计原则是需要对园林空间进行完美的塑造,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最重要的是体现于对于空间构成的设计。而由于空间是一种形态,这样就使得了对于空间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进行。对于现代风景园林的了解和欣赏,往往是基于人们视觉感官方面的,而构成艺术能够将风景园林的形和空间塑造的更加完美,从而使人们有更美的视觉感官感受。由此可见,构成艺术是一种有效提高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美观的设计方式。

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构成方法

2.1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单元类构成方法

2.1.1骨骼法“骨骼”是形的基本单位,当这些基本单元以一定的结构方式进行组合,就能形成一种新的“形”,这种构成方法被称之为骨骼法。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骨骼法能够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还能使整个设计更加的统一。一般来说,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为了确保整个设计更加统一,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重复,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对重复构成的骨骼法进行不同的变化和处理,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构成类型,比如渐变构成、变异构成等。2.1.2聚集法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在没有骨骼的控制下,如果风景园林有足够的景观元素,一般会采用聚焦法这一构成艺术来进行设计。在运用聚焦法时,需要将空间视为一个实体,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将风景园林中的景观元素进行集结,从而构成景观空间序列。

2.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分割类构成方法

分割类的构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是等形分割法,第二种是等量分割法、第三种是数理分割法,最后一种是渐变分割法。在采用分割构成方法进行设计的时候,除了可以对平面进行划分和设计之外,还可以对实体和虚体进行相应的设计。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在使用分割构成方法的时候,在注重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时,还需要注重风景园林的功能设计。对于风景园林场地、布局等的分割设计,不仅需要确保分割设计的形态美,同时还需要确保这些分割设计的切实可行性。

2.3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变形类构成方法

相比较于之前的两种构成艺术,变形类构成艺术更加的复杂,因为变形类构成艺术所产生形的内部所有点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前两种构成艺术只是所产生子形的局部点发生了变化,因此变形类构成艺术显得更加的复杂。但是在对变形类构成艺术进行应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变形类构成艺术并非应用的越复杂所起到的设计效果就越加高明,其变形程度和设计效果之间并不是等价的。因此,在应用变形类构成艺术的时候,需要对变形要点进行有效地控制,确保变形构成方法的应用能够使得风景园林形的设计更加完美。综上所述,对于构成艺术的应用,其主要的应用原理是通过对风景园林基本形进行处理,从而形成更加丰富、完美的新形。在对单元类构成艺术和分割类构成艺术进行应用的时候,往往适用于比较有秩序的风景园林设计;而对于变形类构成艺术的应用,则更加适用于通过变化来追求统一的风景园林设计。在风景园林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使得构成艺术的应用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根据实际的风景园林设计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构成艺术,从而确保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加的优秀。

3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空间构成

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在注重风景园林形体设计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空间的安排与设计。由于风景园林的空间与立体是同一个整体,风景园林的空间往往需要通过立体的形式进行表达,因此对于空间构成的设计,需要建立界面三要素以及它对量、形、质等基本属性的满足。对于的空间形态,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内空间,还有一种是外空间。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针对的空间形态以外空间为主。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工作者需要根据风景园林的实际情况打造出多种不同的空间类型,在确保风景园林功能的前提下,使得其更加具有现代的美感。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做好了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建设工作,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的环境,同时还能为繁忙一天的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使人们的压力得以释放,更好地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审美更加趋向整体性、理性的思维,审美情趣趋向多元化,而现代园林艺术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不仅局限于某一种手法来实现效果的完善。应从视知觉角度出发,把握符合视知觉的特定形态和构成中的本质问题,在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应因地制宜、因情制宜,有条件、选择性地运用各种构成方法,使设计最终达到“多样统一”的根本原则和最佳的艺术效果,为风景园林设计的构成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际.平面构成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09-10.

[2]翁南蓝.浅谈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元素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4,04:214-215.

现代园艺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方案,思路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直接影响了城市人们的生存条件,为此,要运用生态学等多学科的观点和途径进行园林规划布局,使园林在生态上合理,构图上符合要求。中国的园林文化博大精深。园林景观设计对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塑造城市景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氛围,都起着重要作用。它要求园林设计师不断提高水平,对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反复推敲,创造出温馨的环境。对园林规划设计的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园林规划设计应主题明确

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设计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论文大全。在园林规划设计前,设计者必须巧运匠心,仔细推敲,确定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一个明确的创作意图和动机,也就是先立意。意是通过主题思想来表现的,意在笔先的道理就在于此。另外,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必须同园林绿地的功能相统一。如某一公园以松竹梅为主题,设计为老年宫小院。在配置植物时,院外环绕草坪,草坪上种植常绿松树,并设鹤舞雕塑象征常乐、长寿。而另一公园以春花烂漫为主题,则在广场中央设置喷泉、花坛及迎新春的雕塑。两个主题,两种景色。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规划设计框架,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定位,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题办法和手段,找到一条综合性的创作路径。

园林规划设计应主题明确,要做到:第一,要有足够的绿量、讲究的构图、精良的施工和适度的文化品位,利用独特的创新视角和与时俱进的新思维,体现出人文关怀。方案确定之后,要透过细部进行传达,要经得住推敲。第二,要善待、慎待园林建筑。由于建筑构筑物、雕塑等硬件往往是公园绿地的要素,这些建筑在公园绿地中有时处于主景、点景和主题地位,因此在园林建筑设计中,要十分重视园林建筑构筑物的形象、体量和尺度,以及由此传达的思想文化,利用有深度、有品位、独特的形象来加强文化与生活的积累与沟通。第三,要重视原有绿地的减法设计,突出园林中的大树景观,尤其是对植物和过繁建筑物的删减,保证植被景观和植株的形态美、个体美,在提高绿地艺术质量的同时做到植物群落科学合理。

二、园林规划设计应体现人性化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人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

三、园林规划设计应注重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论文大全。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论文大全。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竞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四、园林规划设计应体现生态性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地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具体地来说,园林绿地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在生态原则和植物群落原则的指导下,注意选择色彩、形态、风韵、季相变化等方而有特色的树种进行绿化,景观与生态环境融于一体,或以园林景观反映生态主题,使城市园林既发挥了生态效益,又表现出城市园林的景观作用。

五、园林规划设计应体现经济性

现代园林设计应该汲取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通过色彩、材料、质感、造型等种种因素,结合相应的场所、环境、文化等要素,与植物、山水、建筑等统起来进行综合设计,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环境景观感受,满足人们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要求和愿望,适应人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变化,充分利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优势,创造出具有时代印痕的建筑艺术。在景观材料的选用上盲目跟风,包括大树、热带景观树种和其他一些新材料,有许多中看不中用,或根本不能“入乡随俗”的舶来品,导致保养负担过重。

独特的中国园林是把中国的文学、哲学、艺术和建筑融汇成一体。中国传统园林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把山水、树木花卉、建筑,揉合在一起,并以大自然的山川地貌为蓝本,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把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古朴、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邃的中国式写意山水园林。它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园林有其历史局限性。而国内现代园林的发展,也正在进行着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这既需要秉承传统,又要适应现代。

参考文献

[1]任梦非.园林规划设计步骤(一)[J].园林,2000(1):14.

[2]陈满.论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风景园林网,2009,9(16)

[3]孙华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规划简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8):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