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海洋科学发展十篇海洋科学发展十篇

海洋科学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5:44

海洋科学发展篇1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之后,我们建立了一个制度,每年召开一次省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回顾总结一年来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我感到,每次会议都有成效,而且一次比一次开得更好,一次比一次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成果感到振奋,这次也一样。昨天,我和临生以及六个沿海市市长、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实地调研了这几年**海洋经济发展的成果,主要看了临港工业(重点是修造船工业)和围绕**海洋经济发展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仅这个侧面,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原来是全省发展海洋经济基础最薄弱的,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特别是按照省委提出的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要求,仅几年时间,就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上跨了一大步。不仅是大陆连岛工程,还有如我们看到的四个造船厂(欧华、万邦、常石、金海湾),其规模、起点、水平以及整个发展态势都令人振奋,也使我大为吃惊。这几年,正像刚才六位市长谈的,其他几个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情况也都很好,我听了以后感受很深,发展信心非常足。只要我们按照省委的部署,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建设海洋经济强省,通过发展海洋经济再造一个浙江经济的主要支撑,这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下面,我再讲三个问题,简要回顾一下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如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我省海洋经济工作取得的成效

首先,近年来我省海洋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出为600多个亿,去年达到了3150亿,今年估计可以达到3500多个亿,短短五年多时间,从600多亿增长到了3000多亿,差不多是原来的5倍多,今年可能接近6倍。从比重来讲,**年海洋经济总产出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6%,去年增长到8%,今年可能还会略微再高一点。整个海洋经济不再是单一的海洋渔业,在海洋渔业平稳发展、而且向纵深推进的同时,海洋经济的二产、三产也都有大幅度的发展。海洋渔业,面对渔业资源衰退、渔业的作业区缩减等变化,我们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业,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渔业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仍然保持了平稳发展,为渔区稳定、保障大部分渔区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大块:一个是临港工业迅猛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提出了构建三大产业带、建设三大经济区块,对这三个产业带的经济区块作了总体的产业布局规划。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明显显现这一布局的作用,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三大经济区块中的两块同海洋经济密不可分。譬如说环杭州湾产业带,从临港工业来讲,宁波的大钢铁、大石化、大能源产业布局已经形成。还有宁波、**、台州、温州的造船工业,环杭州湾产业带主体的杭州市高新技术的发展。杭州这几年服务业迅猛发展,也把我们原来产业布局中杭州的经济地位体现出来了。嘉兴、湖州作为接轨上海的前沿,这几年生物医药、能源工业等临港产业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绍兴等地依靠新技术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带动了整个制造业的提升。所以我们有必要好好回顾一下这三个产业的规划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效,着重研究下一步如何深化。另一个是以港口运输、海洋旅游和新兴海洋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异军突起。港口运输方面:借助这两年宁波--**港的大力推动,大港口的雏形已经出来了。去年全省港口吞吐量达到4.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55万标箱。其中,宁波--**港港口吞吐量为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近530万标箱;今年宁波--**港吞吐量可以达到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可以达到700万标箱,每年以近30%的速度递增,发展速度相当迅猛。特别是前年省里提出实施宁波--**港一体化战略以来,宁波、**两市的党委政府亲自推动,已经有三次专题共同研究推进两港一体化事宜,深化两港之间的合作。省交通厅以及省级有关部门也积极推动两港一体化的合作。这个成效非常明显,既反映在宁波--**港的发展现状,又反映在宁波--**港下一轮的发展建设,也体现在两市特别是**市这两年港口运输和临港工业的迅猛发展。此外,我们这两年围绕港口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也很大,除了北仑港四期建设以外,宁波、**一起推进的金塘大浦口的建设,六横的煤电一体化建设,鼠浪湖的前期工作,凉潭岛码头的建设也都有序推进。体现省里提出的“陆海对接、海陆联动”战略的三大基础设施对接工程,举世瞩目的杭州湾大桥将在2007年下半年或2008年上半年通车,**大陆连岛工程将在2008年建成通车,再造一个温州的洞头连岛工程已经可以通车。温州洞头港、台州大麦屿港、嘉兴乍浦港等项目的建设,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也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此外还有亮点,那就是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我觉得海洋旅游业潜力巨大,我们在继续深化推进传统的陆上旅游项目的同时,要把海洋旅游作为我们浙江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我认为这完全做得到。随着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这个层次的分离,一些高端的旅游人已经不满足于游览传统的陆上旅游项目,要追求新的旅游项目,所以我们要很好地规划研究海上的旅游,既积极又稳妥的推进。这两年“农家乐”搞得很好,我看“渔家乐”也完全可以搞好,我们渔民的转产转业,发展海洋旅游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譬如**,随着“小岛迁,大岛建”政策的实施,小岛就成了发展渔家乐的好地方。否则,房子倒掉不说,说不定还会成为治安盲点。留一些居民在小岛上,把卫生搞得干净一点,可以吸引城里青年来岛上度度周末,休闲度假、探险旅游、垂钓、烧烤等,迎合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但关键是要加强管理,对从事海洋旅游要有市场的准入要求,譬如对船只的要求,对船老大的要求,对救护的基本知识、救护的设施、通讯设备等的要求。只要有了这些市场准入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大胆发展。把发展海洋旅游的有关规范、管理办法搞好以后,不要顾虑是否发生安全问题,像游泳池经常发生死人事件,世界上的登山探险旅游每年都有登山人员死亡,欧洲的度假胜地滑雪场每年都发生雪崩死人事件,但只要加强规范管理,健全工作制度,还是照样继续发展。

第三,海洋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一个是宁波--**港名称已经于今年1月1号正式启用,尽管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但是很重要的一步迈出去了,一个品牌打出去了,影响已经出去了。规划的一体化工作已经开始实施了,特别是新开项目,这是完全按一体化要求实施的,譬如六横、金塘、鼠浪湖、凉潭岛的新项目,都是一体化实施的,这是资源整合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另外一个是利用海洋资源解决我省陆地资源紧缺问题,我看这两年加快了进程。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解放以来,我省围垦总面积达到285万亩,**平方公里,我们整个浙江陆域面积原来是10.18万平方公里,现在应该说是不知不觉的扩大到了10.38万平方公里,这两年我省新增围垦面积每年达到100平方公里。最近,国家水利部、海洋与渔业局在江苏、浙江搞试点,研究“十一五”时期的计划围垦面积,我们报了60万亩,也就是“十一五”时期新增400平方公里,这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这60万亩的审批权下放给我们了,一年集合审批一次,我们负责做好规划,在一年当中,总体规划好各市的建设土地需求安排,由省里一次性报批并具体实施。这就方便多了,但争取到这个政策很不容易,是在国家出台了海域围垦办法之后拿到的政策,所以要用足用好这个政策。当然,我们必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渔民利益的前提下,把这一些资源开发利用好。再一个是海水淡化方面,这几年我省海水淡化总量达到4.6万吨,其中全国最大的海水淡化装置--玉环华能电厂日海水淡化量达到3.5万吨,除主要用于电厂的自身需求外,一部分淡化水同时供给当地的居民。除此之外,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还体现在海洋生物、海洋医药等多个方面,我不再一一细说了。

第四,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得到了加强。目前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很严重,但是应该说省里是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这两年省人大、省政府陆续制定出台了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港口管理、渔业管理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为依法治海、依法治理海洋环境在法律制度上有了保障。完成了省、市、区三级海洋功能区划体系的建设,全面实施了海域使用权证和有偿使用的制度。同时,这两年我们也不断加强海洋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这几年,浙江每年遭遇重大海洋自然灾害的袭击,应该说我们在抗御这一些台风的同时,防灾减灾的能力不断提高,不仅体现在防灾减灾的硬件建设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防灾减灾的软件建设上,我们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案不断完善,人员组织、救灾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加强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这几年启动了陆海联动治理海洋污染工作。

总之,我充分肯定这几年大家为发展海洋经济所作的积极努力,这也增强了我们下一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目标的信心。

二、进一步增强发展海洋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尽管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进程中要解决研究的问题还相当多。第一,海洋经济粗放发展的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昨天我们都感到比较兴奋,在**看到了改变粗放发展模式的现代化造船业雏形,它的起点、规模、水平、人员,完全可以成为国内一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抗衡。但是还有像我们以前看到的,在滩涂上进行的很粗放的生产方式,生产水平不高,安全隐患突出,资源的集约利用率不高,我们多年来在讲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至今没有根本改变。现在陆上的土地资源已经很紧张了,大家都盯上海洋这一块了,如果我们现在不抓紧考虑这件事,我们这十来年犯的错误又会重犯在海洋资源的粗放浪费上面。所以这两年我多次强调要加强规划,加强岸线的管理,加强围垦的科学管理,但事实上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譬如我们对岸线利用还是很粗放。浙江岸线资源很丰富,但如果仔细一算也已经所剩不多了。以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为例,**海域面积是2.1万平方公里,已使用和规划使用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多;全市深水岸线246.7公里,已使用和规划使用181.5公里,占总长度的73.5%,所以我们一定要很好地规划,加强集约利用。我们利用资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个GDp的数字还是真正为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真的要好好考虑考虑。我昨天在秀山常石船厂,既对他们的发展给予肯定,但同时也很严肃地对他们提出资源的产出率问题。我告诉他们,你日本是个岛国,土地很紧张,我浙江**也是一个岛屿,土地也很紧张,我们给你相当于日本广岛船厂三倍的土地资源办企业,你给我们多少利益?因此,当地政府要认真地思考和抓好这个问题,我们提供大块土地资源给日本人办企业,又消耗了我们不少水、电资源,我们不能只图了个GDp数字,而老百姓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给了我们一点零头,让他们赚大钱。当然,这个已经既成事实了,但今后我们进行招商引资,千万别急着签约,要仔细分析他的目的,来做什么项目,我们能得到多少利益。我现在是越来越领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了。如果我们把土地资源提供给国外企业发展,但只图了个GDp增长,名义上经济发展了,实际上没什么好处或者好处得到很少,这就不是以人为本,这样的发展我们不要。没有好的项目,我们宁愿让这些资源先放一下,给下一届党委、政府留下发展空间。浙江要建海洋经济强省,路还相当长,不要急忙行事。纵观中国50多年来发展,在经济发展上的最大失误,主要都出在急于求成上,所以小平同志讲,主要是“防左”,我的理解不光是政治上,在经济发展上,急于求成也是一种“左”的表现。各地都想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步伐,也都是出于好心,想办点实事,发展经济也必然要付出代价,但我们要衡量得失,看老百姓是否得到了实惠,千万不要实惠没得到,还带来一大堆的麻烦,连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也难以保证了。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对海洋资源的集约利用,怎么从科学规划着手,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率,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对于国内企业如金海湾船厂,我们还是要积极鼓励,因为从政治理念来讲,他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造船厂,从经济角度来讲,他建造的船厂,产出都在我们国内,不同于外国人在我国建造的船厂,钢板等主要材料是进口的,半成品又卖出去了,我们实际很难准确把握其中的利益,还给他们享受引进外资的几免几减优惠。我这样说并不是排除引进外资。我们引进外资,不是只图GDp增长,关键是通过引进外资,掌握他们先进的生产组织、工艺技术和管理模式,这些问题我们要很好地探讨研究。要在现有的能力、水平下,提高发展的起点,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20年,我们从低起点起步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规律,到20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的水平、能力、资本都不一样了,发展理念也不一样了,我们不能再重复20多年前那样的做法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好高骛远,说一下子都要到多高的水平,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的起点要比20多年前的起点要高了。我们的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尽管有个过程,但也应该比20多年前有不同的水平。这一条,越是在这两年我们海洋经济迅猛发展的时候我越要讲,否则大家都片面追求速度,粗放地上一大堆项目,表面很漂亮,弄不好若干年以后,又成了我们经济发展当中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新矛盾。我讲这个话,在一定程度上是给大家泼点冷水,让大家清醒、冷静。我们这种亏吃了不少了,在以前吃这种亏有点客观规律性,我们现在应该变得聪明一点,这方面的亏应该少吃一点或者应该吃的少一点。第二,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人才严重不足,或者说海洋经济的科技水平相当低。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需要我们解决的大问题。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相当大,下步发展中存在的大量问题还是科技水平的问题。我们就说海洋渔业发展,尽管是个传统的问题,但这里面的海洋科技的问题还不少。不要讲海洋新兴产业,就讲昨天我们看的造船,浙江造船真正要上水平,还得要人才。所以,我们要围绕海洋经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各类人才培养,不仅是造船工业的人才,还有海洋运输、港口作业等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员我们原来一点都没有,这两年**办了国际海运学院,培养出来的海员需求量很大,港口作业管理、造船工业人才也一样。如果海洋科技人才问题不解决,我们海洋经济要持续的发展,海洋经济要改变粗放增长还是一句空话,那还是延续外国企业利用我们的岸线资源、区位优势,再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这条路,结果是我们的资源被耗完了,却只赚了点打工钱,别的啥好处也没得到。第三,我们既要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又必须高度的关注渔民的生息,既要推进海洋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又要推动海洋经济传统的海洋渔业的平稳发展,确保渔民增收,加大新渔村建设的力度,确保渔区的稳定。我讲这一点也是非常有所指的,因为每涉及到经济建设,就会涉及到房子拆迁、土地征用,甚至整个渔区村庄的拆迁。岸线资源等都被日本、韩国企业使用后,老百姓又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只给人家打打工,两头都没得到好处。所以我就回过来讲,我们究竟发展是为了啥?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因为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还是让老百姓、让渔区的渔民生活更加安定、生活更加富裕。第四,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必须看到我们现在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根本的好转。

我提出以上四个根本性的问题,大家有必要很好地研究,怎么才能做到使我们的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怎么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我们海洋经济发展。要转变增长方式,节约资源,特别是刚才讲的发展为了啥的问题。第二个是科技人才的问题,即依靠什么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个,我们发展海洋经济还得保证我们渔业区、渔民的增收稳定的问题。第四个是环境问题。我想这些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也好,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也好,都必须引起重视。

同时,我省海洋经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从国内来看,尽管我们浙江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兄弟省市发展的势头也是咄咄逼人。譬如天津,“十一五”时期有滨海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有优先发展的政策,我看以后海洋经济在天津的比重会加大。福建省不光是“海峡西岸”的口号叫得非常响,而且都有实质性内容。河北省抓住了首都为举办奥运会加强城市建设的机遇,结合首钢整体搬迁,加快建设曹妃甸临港工业区,结合港口发展,那就是大临港工业,就是大钢铁、大港口、大能源局面。还有最近为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广西自治区实施的对北海的开发建设。这些都对我们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上海、江苏,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感。我们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我省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各地要很好地深化研究我前面讲到的四个问题,这是指导思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对我们海洋经济发展能否健康、有序是至关重要的。这两年浙江经济能够持续较快发展,就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结合浙江实际,全面贯彻实施了科学发展观。

三、近期扎实推进全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几项工作

一是整合港口资源。首先是进一步推进宁波--**港的一体化。这项工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与起步,下一步两市的党委政府还要继续推进一体化合作的进程。宁波--**港管委会要扎实推进“四个统一”进程,首先把规划建设增量统一起来,然后如何有效地实施管理的统一,这是个新课题。这个管理的一体,既要充分发挥宁波--**港的主体作用,同时又要做两个港口单独做不了的事情。要坚决反对以管理一体化名义包揽一切,剥夺了两港工作的主动权,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无所作为。我们提出管理的统一,首先体现在增量的统一、规划的统一、新建项目的统一,然后逐步推进管理的统一。对于统一管理进程中管委会、宁波、**这三家的分工合作问题,既是一个创新,又是一个难题,要积极进行有效的探索,每年都要有推动,体现实效,既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又能够充分发挥宁波--**港的作用,要三家满意,这样的管理效果才是真的。就宁波--**港一体化问题,我决定每年开一次省长办公会议,专题听取汇报,实实在在地围绕一体化做几件有成效的事。在重点加快宁波--**港一体化进程的基础上,我觉得下一步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快全省港口资源的整合,来应对严峻的挑战。譬如嘉兴乍浦港和杭州的联合,从建造粮食码头开始,已经有了起步,也使杭州从“邻港”变成了“临港”。要把乍浦港、宁波港的联合作为一个重点,集聚苏南、浙北的货源,通过近水集装箱的水水中转,在宁波港进入远洋航线,经过这两年探索,我们发现这个成本要比用集装箱车从乍浦港运过来低得多,关键要加强我们集疏散系统的建设,还有海关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加快宁波港和台州港、温州港的整合,怎么能够把宁波港的无水港扩大到台州、温州去,这个要作为我们这一次会、下一次会议的重点,由交通厅牵头协调,下次要听这个事情进展情况。这两年我们集疏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硬件建设非常有成效,当然我们还在建设,还在加强,还在不断的深化,除了公路的集疏散以外,还有内河的,但大量的集疏散能力建设还在软件方面,还在我们的通关、服务、商检等方面。这几年各个市都提出来的整合全省港口资源,我觉得现在到时候了,因为前两轮重点在宁波、**,通过这两年宁波--**港建设已经有了进展,宁波港自身的力量也不断的提高。我们全省港口资源各有特色,但从客观实际出发,发挥宁波港的主体地位是我们整合全省港口资源的重要环节,这点我们要形成共识。温州港、洞头港也可以发展,但要考虑货源问题,仅温州的货源还不够充足,要根据闽北经济发展情况,为吸引闽北货源作些前期准备。但目前或者相当一个时期,我们港口资源整合的重点还是要发挥宁波--**港的主体功能。

二是要拓宽思路,做好港口的“大出”、“大进”文章。我们怎么做大进的文章?这两年**就是做了个“大进”的文章,我省现在石油储备已经达到6000万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我们还可以围绕30万吨的“大进”,发展一些万吨级、千吨级的近海水水中转或江海联运。要充分发挥浙江的民营经济机制优势,在国家几大公司航运集团的大规模业务以外做一些拾遗补缺、见缝插针的事。政府要做些引导,就像我们前两年引导造船工业一样,促进全省航运业的大发展。那时,浙江就是真正的大港口、大造船、大航运了,也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

第三,要积极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推进临港工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尽管这一发展过程比较长远,但我们这两年还是有成效的,譬如海洋生物、海洋医药、海洋工程以及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些,我觉得从长远来讲要抓好。

海洋科学发展篇2

关键词:RoV;现状;体系结构;应用

abstract:RemotelyoperatedVehicle(RoV)iswidelyusedinmarinescientificresearchintheword,thepaperisdividedintothreeparts,firstly,itintroducestheRoVapplicationsituationinmarinescientificresearchatpresentandfurtherdiscussestheRoVdevelopmenttrend,thendescribesthesystemstructurefeaturesofscientificRoV,andfinallyexpatiatesRoVpracticalapplicationinscientificinvestigation.

Keyword:RoV;presentSituation;Systemstructure;application

前言

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0.8%,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人类为了开发海洋,就应该了解海洋、熟悉海洋,单纯依靠人力来完成工作量大和复杂的海洋开发和调查作业非常困难,为此人类需要寻求开发海洋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这其中要涉及许多学科和技术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研究出各种各样的探测设备和技术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科学探测的设备有载人深潜器(HoV,Humanoperatedvehicle),有缆无人潜器(RoV,remotelyoperatedvehicle),无人自主潜器(aUV,autonomousUnderwaterVehicle),深拖系统(tV,towedVehicle)和水下滑翔机(UG,UnderwaterGlider)等深海探测探水器设备。

与其他深海潜水器相比,RoV由于具有水下工作时间长、作业能力强、负载能力大,无作业人员人身危险事故等优势,再加上光纤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RoV脐带缆内的光纤实时海量传输信息和控制指令,作业人员可以在母船甲板控制室实时轻巧灵活的控制RoV本体在水下的运动,在深海作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不同海域深度都有过RoV的足迹。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有缆无人水下机器人(RoV,)先后被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开发并研制成功,以克服潜水员在深水中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和载人潜水器的潜水病和人身事故。目前已有日本的“海沟”号RoV和美国的“海神”号混合RoV到达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并获取珍贵的样品和资料。可见RoV在人类了解和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应用现状

根据UnoLS的报告,目前国际上商用的RoV系统基本工作在3000米以浅,而要完成海洋探测和科学研究,RoV需要工作在3500米以上的更大深度,并且具有深海支持的专业化设计,因而科考用RoV都是大深度RoV。目前,人类借助深海RoV探测平台,可以实现全海神海域的海洋科学考察,而且随着RoV在海洋科考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上的主要海洋研究机构都配置有RoV系统进行科学考察,RoV系统是目前技术最成熟、使用最广泛、最经济实用的一类潜水器。表1所示列出了世界主要海洋研究机构所拥有的RoV系统。

2发展趋势

RoV系统是一个多学科综合体,因而RoV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身也不断向前发展,根据实际应用和关键技术的突破,RoV的发展趋势主要有3个方向发展:极强的作业功能,全海深的作业能力和aUV与RoV结混合技术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寻求开发深海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越来越迫切,因而发展RoV系统在深海下的作业功能非常必要,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制的“海马”号RoV系统结合海洋工程和科学考察任务的需要,配置有配套水下作业工具,海底观测网用布缆底盘,取样用工具底盘和水下升降装置等功能,同时提供丰富的液压电气扩展接口,可以极大的满足4500米级深海作业能力的需求。

征服世界最深渊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目前人类使用深海潜器对世界最深的地方进行了3次探测,其中2次分别是由日本的“海沟”号RoV和美国的“海神”号混合RoV实现的,从表1中可以看出,用于科学考察的RoV目前最大深度普遍都是6000米级深度的,因此要对海洋更大深度的地方进行探测,必须发展全海深作业能力的RoV技术。

RoV和aUV技术是深海潜水器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它们在深海海洋探测中都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样结合二者之间的长处成为深海潜器研究者思考的问题,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在全海深混合RoV技术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他们于2007年研制完成了“海神”号混合RoV,并于2009年6月2日在第12潜次潜至10898米处进行了沉积物取样。“海神”号RoV可根据需要工作在有缆RoV模式和无缆aUV模式进行科学调查。

表1世界主要海洋机构RoV

3结构特点

总的来说,RoV的总体结构一般由支持母船(甲板控制室),供配电系统,脐带缆及收放系统,RoV本体等部分组成。RoV往往根据海洋调查任务和目的不同而要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因此保持弹性设计,特别需要保留未来升级能力,因而大多数RoV系统都是海洋研究机构根据自己的要求而自行开发,以实现灵活多变的功能需求,但也有部分海洋研究机构向第三方厂家购买商用RoV,但此类RoV一般都保留有丰富的机械、电气和液压动力等接口,以满足用户扩展用能需求。因此每套RoV系统在RoV本体上根据功能需求会有所差异而具备自己的特点。

3.1动力系统

用于海洋科学考察的RoV系统一般采用电驱动的推进器系统,整个RoV本体较为轻便灵活,因而功率较小,但机械手和作业工具的动力一般为液压驱动,因而系统会配置一个小型的液压泵站。而作业型科考RoV一般为全液压系统,功率较大,可以满足推进系统和作业工具的需求。

3.2照明及视频监控系统

RoV在海洋科学考察中的一个最最主要功能就是进行近海底观察,因此,视频和照明作为RoV的“眼睛”至关重要,RoV一般要从多角度进行配置,以满足RoV进行近海底观察以及RoV状态监控,而且RoV基本都配置有一个或者多个清晰度非常高的摄像机,并安装在云台上。为了获得海底清晰的照片,RoV配置有带摄像功能的照相机和配合照相用的闪光灯。

3.3RoV传感器及仪表

根据RoV状态监控需要,RoV系统一般会配置深度计、高度计,罗经,陀螺仪等传感器仪表,但部分RoV会针对特殊功能而配置其他特殊的传感器。

3.4自动功能

为了便于海底作业和RoV操作员进行驾驶,RoV基本都具备自动定深,定高,定向的功能,其他比如横摇纵倾补偿,定点功能,自动巡航一般根据特定需求开发这些特殊功能。

3.5作业布放方式

作业布放方式主要有单缆吊放,压载器和中继器三种方式,每种作业布放方式各有优劣。单缆吊放的收放操作复杂,但主脐带缆受力情况较好作业范围取决于脐带缆挂载浮球数;压载器方式重量较轻,结构简单,成本低、作业范围小,压载器与RoV本体分别布放与回收,无对接问题;中继器方式在小范围精确作业操纵性好,但是中继器与RoV本体水下分离和对接时具有一定难度。

3.6功能扩展

RoV作为科学研究和探测工具搭载平台,具备丰富的液压电气扩展接口以便在海洋科考中进行设备和仪器的搭载,例如RoSUB6000RoV系统配置有ReSon7125多波束系统,CtD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3180,取水器,甲烷传感器等;victor6000RoV系统也配置有ReSon7125多波束系统,同时还具备otUS广角摄像机,SeabirdSBe25CtD传感器及取水器,磁力计,SimRaDeK60回声探测仪和浅层剖面仪等扩展和搭载设备。

4海洋科考应用

RoV已经作为探索海洋奥秘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和海洋研究平台,可以在海底进行观测,检测,采样,科学仪器测试、布放和回收,以及海底布缆等各种海底调查任务下的作业,为海洋科学中的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物理和海洋化学以及资源勘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1近海底观察,获取高清视频和图片

RoV在海洋科学考察中的一个最主要功能就是能够对海底目标物进行近距离观察,一般RoV上配置的视频灵活多样,比载人潜器的观察窗口相比可以获得更大的视野,并提供高清视频和图像,以便科研人员对海底的的底质,环境特征,生物状况等有了更直观的印象,便于对海域开展相关研究。

4.2获取海底样品

RoV的取样能力使得研究人员不仅可以获取海底的直观印象,还可以所见即所得,获得更直接的海底研究证据,通过机械手和根据需要设计的取样工具可以获取海底样品,例如可通过插管取样器可以获取海底沉积物样品,通过取水瓶可以获取海底水样,通过生物捕获器获取生物样品等等。

4.3探测仪器布放

RoV作为科研搭载平台,在海洋地质调查中,可以携带海洋探测设备在海底针对目标点进行定点探测或者在目标点布放探测设备,比如海狮号RoV在南海某海域进行热流探针布放,进行地热流测量,mBaRi在胡安・德富卡板块通过RoV布放岩心钻孔地震仪,钛合金耐压壳体插入到玄武岩水平岩心钻孔中,并通过水密缆连接到数据记录仪里对岩心钻孔进行检测。

4.4海底搜寻和打捞

RoV在日本1999年的H-ii系列8号火箭飞行器搜寻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此次搜寻和打捞综合采用侧扫声纳,视频摄像机,静态照相机等多种调查手段,首先在可疑区域用“海沟”号RoV进行侧扫声纳和可视调查进行搜寻,接着采用声纳拖体和摄像拖体扩大搜寻范围,找到目标后海豚号RoV进行细致搜寻和部分零件打捞,最后通过专用打捞公司采用RoVRemora6000进行打捞。

4.5工程地质调查

利用RoV提供的动力源和控制接口可扩展搭载海底锥探和岩心取样设备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加拿大RopoS号RoV和美国tiburon号RoV都成功携带RoV水平多管岩心取样获取海底岩心样品。

4.6海底观测网布放

海底观测系统成为人类认识观测地球的第三个平台,近些年兴起的海底观测系统技术被极大地发展,RoV成为在海底观测网布放中进行水下设备布放、安装、连接、维护/维修等作业不可或缺的装备。

5结束语

随着人类探索海洋的脚步向深远海迈进以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进程和关键技术的日趋成熟,RoV将会在作业能力,可靠性和关键技术方面得到突破,自动化程度将会更高,应用也将会更加广泛,适应能力也会更好,并在人类探索海洋奥秘,认识海洋,了解海洋并利用好海洋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新松,封锡盛,王棣棠.水下机器人[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陈宗恒,盛堰,陶军.遥控水下机器人结构综述-以HYSUB130-4000RoV系统为例[J].海洋地质.2009,3:64-71.

[3]Hiroyasumomma,masayukiwatanabe,Kyohikomitsuzawa.etal,SearchfortheJapaneseH-i1RocketFlightno.8.

[4]a.D.Bowen,D.R.Yoerger,C.taylor,R.mcCabe,J.Howland.etal,FieldtrialsofthenereushybridunderwaterroboticvehicleintheChallengerDeepofthemarianatrench.inproc.ieee/mtSoCeanSConf.exhib.,Biloxi,mS,oct2009.accepted,toappear.

海洋科学发展篇3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市海洋与渔业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从4月下旬开始,我局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四对照、四查找、四明确”的要求,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总结经验教训,找准突出问题,完善发展思路,召开了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了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组织渔民群众进行评议,圆满地完成了第二阶段的任务。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一是局实践办于4月15日和4月23日分别召开“活动分析会”,总结第一阶段学习活动情况,查缺补漏,为转段工作做好准备,并明确转段动员会的时间、议程和内容。二是4月28日在市第十二指导检查组莅临指导下,召开了市海洋与渔业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转段动员会,黄文魁局长作动员报告,督导组组长林仁逵同志作重要讲话。三是局党组召开“活动部署会”,听取学习实践办的工作汇报,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民主生活会的筹备工作进行精心部署,明确要求局、支队领导班子成员要充分准备发言稿,对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做出具体部署。四是6月1日在市第十二指导检查组莅临指导下,召开局、渔政支队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黄文魁局长带领班子成员着重分析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明确努力方向,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五是各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研究分析产生主要问题的原因和根源,牢固树立了注重实践落实的意识。

(二)采取有效措施,深化理论学习。进入第二阶段活动,局党员干部职工继续坚持理论学习、互相交流。同时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文件与撰写读书笔记相结合,学习讨论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听取了市纪委纠风办主任刘再生同志以“讲党性修养、树优良作风、促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辅导课,受到深刻的教育。局、渔政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委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文件、中央领导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等文件。加深了对“什么是学习发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和“怎么样科学发展”的理解和认识。积极参与“四个一次”五个一百“等活动。

(三)广泛征求意见,找准突出问题。局党组成立了由实践办和行评办有关人员组成的征求意见工作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征求意见表、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网上调查、开通热线电话以及领导班子成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分别征求各市直单位、各区(县)海洋与渔业局(农业局)、有关用海单位、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双联共建支部及局机关、渔政支队、直属事业单位、南澎列岛保护区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干部和渔民群众代表对局领导班子和渔政支队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共发出征求意见函近300份,到各区(县)海洋与渔业局、渔业村(联社)、部分养殖户和渔民代表,双联共建单位、挂点村(居)召开面对面的座谈会19场,约200多人参加,保证了征求意见的广泛性、代表性。在此基础上,于5月20日,局主要领导听取征求意见组对征求意见的情况汇报,并把收集到的意见进行疏理、归纳,提出整改措施。对征求意见中所发现的问题,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进行分析,在整改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保证了查找的问题具有全面性、针对性。

(四)边查找边整改,解决突出问题。根据征求到并整理出来的7大类39条意见和建议,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查找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和解决突出问题的对策,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的措施等,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同时,领导班子成员在收集、整理、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和个人的实际,认真思考领导干部如何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查找边整改,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解决长远问题相结合,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与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相结合,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问题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相结合。对在现阶段发现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对现阶段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

(五)切实转变作风,推动科学发展。一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与20xx年度民主生活会合并),体现了民主精神。会前,领导班子成员相互进行了谈心,就我局当前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交换看法,局长虚心听取机关科长的意见,科长与科员充分沟通思想,部门之间互相理解,同事之间互相帮助;同时,局党组成员认真准备了书面发言提纲。会上,黄局长带头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还扩大了列席人员范围到所有部门负责人。民主生活会分析了制约我市海洋与渔业发展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成功的工作经验、明确了推动科学发展的方向,形成了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第二阶段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收获:

(一)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全体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层层动员、通读资料,精读文件,使全体人员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找准了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对照科学发展观,对照基层和局干部职工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深入剖析自己在党性、宗旨、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既看到工作成绩,也找到了差距;既听到了基层,听到了干部职工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也了解了对我们的期盼和要求,使我们明确了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增强了我们的压力和动力,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三)找到了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的抓手。一是与现阶段主要工作相结合。现在正是休渔时期,海门中心渔港建设也处在主体工程完成的关键阶段,还要在市政府的组织下,开展对海湾大桥周边海域的违章搭建物和渔排进行强制清理拆除等。要抓好以上工作的落实,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推动发展。二是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相结合。我局实践办和行评办联合办公,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工作,以提高队伍素质,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目标,真正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渔民群众得实惠“。三是与双联共建及驻村工作相结合。走访双联共建支部和挂钩村,召开座谈会就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研究与探讨,诚恳征求对我局的意见和建议,并为其送上一批图书,此行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四是与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相结合。组织离退休老干前往外地参观,并在活动中组织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各分管领导和各部门的领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围绕今年的工作要点,把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落实在具体事项上,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反映在今年的各项工作上,确保顺利完成。

虽然我们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想了很多办法,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各方面工作比较多,精力分配上受到影响。二是个别同志自学时间坚持学习方面做得不够好等等。

三、第三阶段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

海洋科学发展篇4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推进海洋与渔业工作再上新水平——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心得随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认真学习四代领导人的有关论著,对当前形势和目标任务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在元月29日领学了胡锦涛同志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文章后,我又进行了细致的研读,进行了一番思考。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推进海洋与渔业工作再上新水平?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谈一谈自己粗浅的心得。一、辩证分析形势,正确把握大局。目前,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有所增多。能否在“紧环境”下谋出“宽思路”和“新出路”,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先机,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考验。一要正确认识形势。虽然当前宏观环境趋紧,但紧中有活,紧中有余地,紧中有机遇。宏观调控不是降低发展速度,而是为了提升发展质量。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政策,仔细研究政策,深刻理解政策,了解控的是什么,保的是什么,促的是什么,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快过“绿灯”、不擅闯“红灯”,更不能自设“红灯”,束缚自己的手脚。二要正确认识自身实际。2004年全县海洋与渔业工作总结已经出来了,我摘录部分供大家参考:海域管理工作实现新突破,实现了“三化”。一是普法宣传工作正常化;二是规划制定科学化;三是使用权运作市场化。渔业经济呈现新态势,呈现出“三优”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是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产业贡献率不断提升;二是品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产业特色不断显现;三是技术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以项目推进为重点,海洋与渔业活力大增强。具体做好“三争”。一是争取国家专项投入。全年共争取国家各类渔业专项近千万元,二是争取“三资”投入渔业。先后有浙江、辽宁以及本省客商来我县发展特种养殖、水产育苗、水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等行业,投入资金在6000万元以上,如由我局引进的海安客商在黄沙港镇投入千万元兴办了一座现代化的水产饲料加工厂,该项目已投产见效。三是争取工业项目。已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个,项目总投入3000万元。行政执法工作开创新局面,着重抓好“三严”:一是严明管理制度;二是严格依法行政;三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机关建设再上新水平,突出抓“三种能力”建设。一是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二是以提高服务经济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三是以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为重点,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从上述情况看,取得的成绩十分喜人,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要正确认识发展机遇。实践充分证明,越是困难时期,越是孕育着发展机遇;越是调整时期,越是容易拉开差距。我县地处沿海湿地,生态环境良好,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基础;是全省土地面积最大县,同时拥有不断向大海延伸的滩涂,发展的空间优势将进一步凸现。在这关键时段,只要我们把握新方向、抢抓新遇,实现新突破就完全有可能。可以这样说,我县海洋与渔业形势正于最好的机遇期,只要我们抓得早、抓得好,一定能够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跃升。要克服“怨”的情绪,“收”的倾向,“等”的心态,坚决做到“三个不动摇”。一是坚持发展信心不动摇。把“快中求好、稳中求进”作为当前工作的指导方针,既要认清形势,更要看到我们拥有条件和机遇,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迎难而上,顺势而为。二是坚持发展目标不动摇动。按照“跻身全国百强县”的要求,咬定2005年海洋与渔业发展目标,细化责任,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三是坚持发展重点不动摇。在县委提出大力培植“三大优势”产业的工作思路中,就有我们海洋经济一块,特色经济、集群经济也占上边,我们要通过优势产业的实施,来增强海洋与渔业经济实力。二、围绕科学发展,抓牢经济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创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我局的实际出发,要做到坚定不移突出富民优先原则,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培植水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坚定不移地培强海洋经济优势,重点培强南美白对虾、海蜇、海淡水育苗等新兴养殖业。三、咬定全年目标,扎实抓好当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着眼长远,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更要狠抓当前,以发展来破解难题,化解矛盾,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时值年庚岁未,我们要为来年的工作,早谋划、早打算,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四、炼就过硬本领,创造良好业绩。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既让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眼界、增添了活力,又对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权、地位观、利益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的要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之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中流砥柱。1、在学习磨炼中增强本领。要以学习为追求,以坚持学习为份内之事,勤学理论知识,笃学业务知识,善学实践知识,通过不断学习和磨炼,增强“四个本领”。要增强统筹发展的本领,就是能协调各方发展,兼顾各方利益,要善抓大事,既统筹兼顾,又不齐头并进,平均用力,工作再忙、头绪再多,重点要始终紧抓不放,推动全局工作的更好开展。要增强依法行政的本领。学习《行政许可法》、《渔业法》、《海域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加快转变职能,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善于用法律手段管理海洋与渔业,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多方矛盾。要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敢于挑担子,更要善于挑担子;敢于负责任,更要善于负责任。要增强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本领。要多深入群众生活一线,广泛开展各种宣传、谈心活动,让我们的工作为群众所理解和拥护,让各种矛盾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化解。2、在强化基础中提高队伍。要建强组织,配强干部,加强廉洁自律。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以“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要通过一年半左右时间的学习教育,来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的素质提高了,党组织的肌体就更纯洁、更具活力。3、在服务大局中体现价值。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对基层、企业和群众遇到的困难,要超前考虑、主动服务,积极帮助解决。对涉及管理、审批的事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减少环节、简化程序。大力开展“两项革命”,积极推进“三办作风”和“四零环境”,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积极。4、在求真务实中创造业绩。要注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坚持不张扬、得实惠,防止图虚名、招实祸,不做表面文章。要实实在在地考核,在考核中要突出经济建设,突出项目推进,突出协调发展。认真研究科学的考核方法,制订科学的考核细则,确保把机关工作人员和下属企事单位的工作成绩考真考准考实。

海洋科学发展篇5

一、遵循海洋科学教育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海洋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海洋相关知识,通过著书修志、舆图建造,或刊行或师承传授,发挥了海洋教育的初步作用,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真正在大学开始海洋科学的教育。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士教授回顾了中国高校开展海洋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1946年以前的无为期、1946-1981年的海洋科学专业教育时期以及1981年至今的完整学位教育体系时期三个阶段,海洋科学教育未来应在突出特色、分类教育和本硕衔接等方面深化改革。

曹文清教授围绕着“研究性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回顾了厦门大学自1946年建立海洋学系以来的学科发展历程,以及目前根据国家需求而确定的海洋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地球科学系统下的大海洋科学为基础,跨越理科范畴,融合其他科学,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及创新型高素质管理人才。傅安洲教授以“地球系统科学中海洋科学专业创办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在海洋科学专业培养方面的办学经验。

海洋科学不仅涉及自然科学,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因此,海洋科学教育具有跨学科特征,改革传统培养模式成为趋势。日本东京大学海洋联盟副机构长、大气海洋研究所木暮一教授,从历史缘起、组织和教育体系、实施意义等方面介绍了东京大学海洋联盟教育体系(aoRi)的构建。其跨学科教育模式改革的宗旨是为实现东京大学服务国家,特别是在实现日本确立的作为海洋国要为世界海洋做贡献的目标上发挥作用。国内与会代表在发言中多次提到,2011年9月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签署协议,合作共建1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大力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海洋人才队伍的举措。

二、发挥大学的智力优势,探索海洋教育和研究的多元模式

来自德克萨斯a&m大学的piersChapman教授介绍了自2006年开始,该校与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科学领域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并提出向本科生培养延伸,鼓励更多的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并来中国大学学习,拓宽合作的专业领域、增进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等持续发展的思路。英国利物浦大学的ChrisFrid教授强调海洋生物学与全球水、食品和能源供应大挑战的持续而密切的关系,提出基于培养全球公民,进行国际研究、国际贸易而进行研究合作、学生交换和使大学成为合作伙伴等国际化视野下的路径思考。美国克拉克森大学的HungtaoShen教授介绍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下(2000-2009),来自美国41个州132名学生在中国海洋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中美海洋科学与工程本科生国际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经验,同时指出:学生的国际化意识提升、教师的国际化参与活动、海外大学的国际化合作项目、暑期国际项目特别是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课程项目的早期规划等是可借鉴的海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模式和路径。上述各科研及教育机构所产生的专门技术、知识和技能成为创新的动力源,进一步推动这一前沿市场的发展。因此,大学及其合作伙伴被认为是直接为社会提供了人力资本、各种知识以及创新思想,形成了良性互动机制。

三、特色立校,传承创新,深化涉海学科专业体系改革

“港航并重、海河兼顾”是河海大学所秉承的特色,郑金海教授从理工交叉、构筑多学科支撑发展的海洋专业,培养国家急需的综合性海洋人才等方面介绍了该大学的探索和改革。特别是在国际化背景下,该校积极引进国际著名大学的开放课程作为教参,加强海内外学生交流的实践,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苗振清教授介绍了浙江海洋学院坚持特色,本着服务海洋事业发展的使命感,对接海洋产业、行业及社会需求,从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上海海洋大学提出“立足水产,面向海洋”的办学思路,确定了新时期的办学目标:成为水产、食品、海洋等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对生物资源、地球环境等具有高度诠释能力,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开放的教学科研型高水平特色大学。张国琛教授以“海洋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构想”为题,着重介绍大连海洋大学以水产养殖、海洋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为主体学科,确立以“两面(面向国家海洋事业、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两线(海洋经济产业、海洋科学研究)为主体,多层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思路。

四、注重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海洋学科专业创新人才

海洋科学是属于地球科学,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手段,多位与会专家围绕此问题进行了报告。首先,作为海洋科学新知识根本来源的野外观测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南京大学的张永战副教授介绍了该校在江苏海岸建设的海岸海洋实习基地情况,他从该区域的基本地学特征和蕴含的科学问题出发,明确了教学内容,进而结合基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韩震教授介绍了该校海洋技术专业借助大学生创新活动这一平台,开展实践教学的经验。而中国海洋大学的刘春颖副教授则全面介绍了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一一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基地进行海洋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做法,她的报告显示,在合理安排理论及实验室教学的基础上,海上观测实践教学对于海洋化学人才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厦门大学的郑爱榕教授还将海洋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到海洋科学专业以外,将其纳入到跨学科素质教育中,在厦门大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由于海洋科学的特殊性,培养海洋科学的高级专门人才,还要考虑到除其地学属性之外的如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属性。中国海洋大学的江文胜教授则介绍了他们面向物理海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该实验教学体系紧密联系理论教学,以物理海洋人才所必需的实践能力为导向,构建了野外观测、物理模型实验、数值模型实验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

五、持续开展海洋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不断拓展多种类海洋教育活动

各个国家特别是沿海国家日益加大海洋开发的力

度,人类海洋开发实践活动日益频繁。这引起了人文社会科学对海洋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等学者的努力下,海洋文化研究在国内发展起来。参会的多所高校近些年来纷纷成立海洋文化研究机构。中国社会学会海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的成立以及开设的海洋社会学论坛颇引人注目。会上,中国海洋大学崔风教授论述了“海洋世纪”的社会学含义,呼吁建立海洋社会学学科专业并进行了构想。韩国国立木浦大学的申正浩教授介绍了有关韩国海洋人文社科的研究与教育进展状况。

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对初中等海洋教育极为关注,并形成了详细的教育体系和内容。在我国则刚刚开始重视,如中学海洋教育班的创设、海洋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课程的开设正处在探索阶段。中国海洋大学附中开始创办海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班,成为青岛市教育局首批蓝色海洋教育特色实验先行先试学校。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王孝坤提出了海洋职业教育具有公益性、社会性等特征,应建立政府相关部门多元协同管理体制等认识与观点。

当今海洋权益教育与传媒海洋教育也是我国海洋教育亟待加强和横向拓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中国海洋大学干焱平教授提出了在我国同周边海洋邻国权益之争的背景下,我国同周边海洋邻国海洋权益争议的几个焦点问题,以及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观点,指出进行海洋权益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海洋大学傅根清教授从世界各地知名公益广告的视角为大家注解了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国民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新途径,进而说明了海洋教育活动开展的广泛性、大众传媒进行海洋环境保护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海洋教育以及海洋科学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思考

一是海洋科学人才特别是海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我国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本次会议所介绍的中外合作项目中,也反映出中国学生较美国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以及中国大学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需要加强等问题。宁波诺丁汉大学的paramor博士则以其亲身教学经验对比了中英两国开展海洋生物教学的异同,她指出:在实践方面,中国学生明显缺乏基本的训练,从小缺乏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要想改变这一点不仅仅是各级学校的责任,而是包括家庭在内的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责任。

二是我国海洋科学人才培养同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突出大学的办学特色。同质化问题是中国大学在学校发展目标和专业培养定位上需要特别关注的。海洋类大学和大学涉海学科专业的发展虽有共性,但只有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多样性需求的各类人才。

三是中国海洋形势非常严峻,但国民的海洋意识却相对薄弱,亟须加强海洋教育。中国大学在实施海洋教育,辐射地方和中小学教育方面乏力。而美国有着成功的案例,其政府、地方和学校全面参与,推进国民海洋意识提升的实践有着很好的可借鉴之处。成立于200C年的卓越海洋教育中心(CoSSe)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组织美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海洋科学家、信息技术专家和高校教师代表共同努力的结果,并有效促进和提升了美国全国性的海洋教育。

海洋科学发展篇6

[关键词]海洋行政管理海洋管理行政管理公共管理

随着陆域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大,海洋资源逐渐引起各国的重视,海洋的地位也日益凸显,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强对领海甚至公海的开发。由此,海洋管理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尽管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都对海洋管理表现出极大的热忱,但实际上关于海洋管理的涵义及学科构建尚没有一个清晰统一的框架。尤其是海洋行政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当前对海洋行政管理的界定主要集中在两个角度:一是从行政法的角度对海洋行政管理及其它海洋管理概念作了梳理,如滕祖文的《海洋行政管理》一书即是按照行政法的角度来编撰。二是从管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海洋管理和海洋行政管理的关系,如郑敬高等人编撰的《海洋行政管理》一书。但是目前尚没有学者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加以论述。而明确海洋行政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学科地位,不仅有利于海洋行政管理(学)自身的理论构建和发展,而且可以从一种全面的视角来审视海洋行政管理与其它海洋管理概念的关系,有利于整个管理学科的完善和发展。本文尝试从公共管理的学科角度对海洋行政管理的定位及构建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

关于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的关系,部分的学者已经作了一定的阐述。鹿守本把海洋管理的对象分为自然系统对象;海洋使用者和海上活动者对象两部分,将海洋管理定义为:“在海洋事业(含开发、利用、保护、权益、研究等)活动中发生的指挥、协调、控制和执行实施总体过程中所产生的行政与非行政的一般职能,即是海洋管理。”[1](p49)鹿守本对海洋管理的定义着眼于一般管理的角度,未体现出对海洋行政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郑敬高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把人类以海洋为对象的实践活动和以这种实践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区别开来,前者称为海洋管理,后者为海洋行政管理。[2]或者更为详细一些,前者称为海洋经营管理,后者称为海洋行政管理。笔者也认同这种划分,只是认为海洋行政管理还应该包括政府对自身介入海洋活动的管理,因此,海洋行政管理的定义可以表述如下:海洋行政管理指海洋行政机关及其人员依法对自身及社会组织介入海洋活动的管理行为。他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政府在介入海洋活动过程中对自身的管理;二是海洋行政机关对社会其他主体在海洋活动中的管理、协调和监控。

此外,笔者更倾向于将海洋行政管理理论作为海洋管理理论的发展主体。首先完善海洋行政管理,由此带动海洋经营管理的发展,其学科的发展脉络与陆域的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如果说陆域管理理论沿着一条“企业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包括公共管理理论)”的脉络发展,后者的发展更多的建立在对前者理论的借鉴上,那么海洋领域管理理论则应该相反。其脉络是“海洋行政管理——一般海洋管理理论——私人海洋管理理论”。其原因主要在于:

1.海洋实践活动更具公共性,需要政府行为的有效介入。人类诞生于陆地,发展于陆地,在陆地上的活动较之海洋,成本较低,个人和私人组织有能力支撑自己活动的成本,且收益的周期较短,个人和私人组织也愿意为其活动进行投资。因此,在陆域,私人管理的理论占据主要地位,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有赖于借鉴私人管理理论的发展。而海洋活动和陆域活动不同,其不可预测性较之陆地要大的多。个人和私人组织在面对海洋活动时,由于力量和承受能力的有限,或是不愿过多的介入,或是其开发多带有短视效能,其成本—收益比例远远低于陆地,影响对海洋的进一步开发。换言之,人类探索海洋规律的活动,其“公共性”更加明显,这种具有不可分割性的规律探求,由政府来提供更为适合。政府在介入海洋活动时,必然需要建立对自身活动有效管理的理论体系,海洋行政管理的价值正是体现于此。

2.海洋活动具有更强的外部性。所谓外部性(externalities),即不属于买卖或交易双方的预测,但却是组织运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物。[3](p9)它体现出一种活动不仅产生活动者所希望的或只影响他自己的结果,而且对他人和环境造成影响。通常而言,活动的外部性倾向于特指其负外部性。绝大多数海洋活动都产生影响公共利益的负外部性,尤其是海洋环境的破坏更是具负外部性的公共问题。海洋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就这些外部性很强,影响公共利益的海洋管理活动进行管理,而且也只有海洋行政管理能更好的消除海洋活动的外部性。[4](p39)

3.海洋活动涉及更多重要的利益主体,其协调需要政府的参与和主持。尤其是当今社会,世界各国都加强对海洋的开发。美国在1998年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开发、保护、恢复海洋资源的建议,并从2001年起对海洋环境和法规进行全面研究,对国家海洋管理政策重新做出全面评估,从而为21世纪美国海域经济开发政策勾出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又于2004年4月了一份长达514页的研究报告。1997年日本在《海洋开发年度推进计划》中,已经把“探求新的海洋开发的可能性,立足于国际角度推进海洋的开发”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确立起来。[5]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利益摩擦,我国如果要在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成效,不仅需要完善国内的开发管理,而且需要探求国际开发的协作和协调。这两方面都属于海洋行政管理的研究范畴。

如果将海洋行政管理作为海洋管理理论的发展主体,即将探索政府管理行为作为重点,那么,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界定海洋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之间的关系?三者关系的明确是海洋行政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二、海洋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

上个世纪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进行学科结构的调整,其重大举措之一是设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五个二级学科。作为一级学科的公共管理学,其研究对象和范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政府自身的运作和管理;政府对社会不同领域的管理(部门公共政策和管制);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内部运作和管理(如学校和医院的内部管理)。[6]但实际上,公共管理学科的五个二级学科,对这三个层次的划分并不明显,或者说,很难界定五个二级学科到底应该归属哪一个层次,它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重叠和交叉的关系。尤其是面对新的领域扩充时,很难明确新领域的学科地位,至少现在的学科体系就并没有凸显海洋行政管理的位置。[1]这说明当前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周志忍为公共管理的学科发展提出了两条思路:第一,公共管理应该留有向外发展的余地,随着社会需求和基础条件的成熟,增设或新添其他的二级学科,只是增设的二级学科应该着眼横向分工的专业领域如环境保护等,而不是具有综合特征的学科;第二,将行政管理作为公共管理学的基础和平台,建立开发式的学科体系,即行政管理与其他的四个二级学科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某种基干与分支的关系。在不变动现有的学科体系下,可以容纳增加的研究领域。[7]

暂且不论这两种思路,哪一条更有利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我们所关注的是,对于海洋行政管理的发展,哪一条思路更有力呢?如果选择第一条思路,作为与土地资源管理并列的二级学科,海洋行政管理称为“海洋资源管理”更为合适一些,这就面临着学科名称的再次变化。[2]笔者倾向于第二条思路,即海洋行政管理以行政管理为学科平台,将行政管理的理论体系作为基础,借鉴其他二级学科的成果,逐渐完善自身的学科体系。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可以厘清海洋管理的学科类别,完善各自的发展。如上所述,当前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的关系存在一定的模糊,本文赞同海洋管理划分为海洋经营管理和海洋行政管理,而且以后者为主体的观点。若坚持第一条思路则面临“海洋资源管理”概念的诞生,如何界定海洋管理、海洋经营管理、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又是一个新的课题。这将为整个海洋管理的发展人为增设一些壁垒,不利于学科的相互借鉴和发展。

2.当前海洋行政管理的学科构建不足以成为一级独立的学科。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海洋行政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不仅不能和行政管理相提并论,也远不如其他的四个二级学科。海洋行政管理所借鉴的行政管理理论,要远多于自身的独特理论。将海洋行政管理归属于行政管理的一个研究系统,一方面可以继续沿着当前的研究脉络发展下去,继续借鉴,另一方面也不会与当前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发生冲突。有利于整个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

3.海洋行政管理以行政管理为学科平台,可以突出海洋行政管理以完善政府行为为核心的学科特点。如上所述,与陆上管理行为和理论的发展脉络不同,海洋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政府组织强有力的介入。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探索如何有效提高政府效率和加强政府行为的学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如何管理政府和政府如何管理方面,积累的大量的理论和经验。这些理论和经验如果作为海洋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基石,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促进海洋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和学科完善。

三、海洋行政管理的学科构建

在明确了海洋行政管理的内涵和学科定位后,如何构建海洋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也是一个需要面对的课题。当然,国内外的部分学者对于海洋行政管理的研究在范畴上作了一定的诠释。美国的J.m阿姆斯特朗和p.C赖纳在他们合著的《美国海洋管理》一书中,将国家对海洋活动的管理分为十项职能:组织海洋研究;从事海洋资料的收集、存储与分配;财政赞助;税收;监测;实施法律;解决冲突;制定政策;制定法规;制定规范等。而国内的学者郑敬高在《海洋行政管理》一书中将海洋行政管理的体系分为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海洋立法与执法管理;海洋政策与决策;海洋权益管理;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环境管理等几个方面。滕祖文的《海洋行政管理》一书主要从行政法的角度进行阐述,全书的体系也类似于行政法教材的体系。[9]

笔者在综合不同学者的分类基础上,根据行政管理的学科构建,认为海洋行政管理的学科体系,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海洋职能。其内容主要涉及国家在海洋活动中的职责定位,政府应该介入何种海洋活动,介入的程度多大,应该采取何种方式介入,以及随着海洋环境和行政环境的变化,政府应该做出何种反应。

2.海洋制度。针对海洋职能,国家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何种的组织体系,其机构的设立、权责、相互关系等一系列内容;此外,权力机关针对海洋管理的立法,行政机关涉及海洋方面的行政立法,都应该属于这一层面。

3.海洋战略。尽管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并没有涉及战略管理,但是公共管理,尤其是新公共管理将战略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要将战略思维融入行政管理的所有阶段之中。[8]对于海洋行政管理而言,其战略思维更为重要。战略的涵义本来就蕴含着一种竞争,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正是战略思维的体现。海洋战略的重点在于探讨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变化,海洋未来的国际地位,世界各国针对海洋的举措,以及我国如何保护领海和有效参与公海开发。

4.海洋决策。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是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海洋决策的研究范畴同样应该立足于此。在借鉴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海洋战略和海洋环境,提高政府的海洋政策水平。

5.海洋实施。即海洋立法或海洋决策做出后,海洋行政机关及其人员贯彻法规和政策的全部活动或整个过程。它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海洋行政指挥、海洋行政沟通、海洋行政协调、海洋监控和海洋方法。海洋实施应该是整个海洋行政管理内容最为庞杂的部分,也应该成为其他海洋管理汲取海洋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主要部分。

6.海洋财政。主要涉及政府在海洋管理活动中的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权力机关如何界定海洋开发的财政支出在整个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和地位;二是政府如何利用财政手段有效的调控整个海洋开发的进度和规模,以达到海洋开发的最佳效果。

7.海洋伦理。主要探讨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人类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海洋长期利用与近期利用之间的关系、各国在公海的行为规范等。

[参考文献]

[1]鹿守本.海洋管理通论[m],海洋出本社,1997

[2]郑敬高.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郑敬高等.海洋行政管理[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5]李靖宇于良臣.关于中国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6][7]周志忍.论公共管理学科整合:问题、挑战与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8][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9]藤祖文.海洋行政管理[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oceanpublicadministration:ConceptandBuildingfrompublicmanagement

[abstract]howtodefiniteoceanpublicadministrationanddistinguishoceanpublicadministration,oceanmanagement,publicadministrationandpublicmanagement,somescholarhavemade.Buttheyhavenotmadefromtheangleofthecourseofpublicmanagement,whichisthefirstproblemoceanpublicadministrationneedface.

[Keyword]oceanpublicadministrationoceanmanagementpublicadministrationpublicmanagement

--------------------------------------------------------------------------------

海洋科学发展篇7

【关键词】涉海专业海洋经济钦州学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056-03

广西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比较匮乏,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全国人均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日益减少,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日益严峻。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海洋环境,无疑是广西新时期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基本生产要素,而成为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可替代的自然物质条件。然而,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另一生产要素海洋人才资源,却十分匮乏,海洋高等教育滞后成为了广西发展海洋经济的“瓶颈”。一直以来,广西没有高校开设海洋学科专业。《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分析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总体上落后于其他沿海省市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时,指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海洋科研能力薄弱,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几乎是空白”,从而提出要“发展海洋科学研究与教育”,“大力推进具备条件的广西高等院校开设海洋学科专业”。在此情形下,钦州学院把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认为开设、发展涉海学科专业“既是广西高等教育适应广西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服务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广西高等教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在钦州师专的基础上改建钦州学院后,开设涉海学科专业,努力培养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文试以钦州学院为例,对广西高校开设涉海专业进行研究。具体说来,广西高校开设涉海专业,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强化基础建设,保障涉海专业办学条件

涉海专业是高投入的专业,尤其是航海类专业,其专业的特殊性、成本的高额性、行业管理的法规化和国际化,不是随便可以办成的。它不仅要舍得投入,解决实践教学环节多、实践性强,需要具备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多的问题,还必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钦州学院虽然具有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开设海洋相关学科专业的区位优势和地理、地缘优势,天时、地利、人和等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办学基础薄弱,要服务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开设涉海学科专业培养海洋人才,必须强化涉海专业基础建设,保障办学条件。为此,钦州学院切实加强涉海学科专业办学软硬件的建设,以保障符合国家的要求和满足专业的教育教学和持续发展需要。

一是建设与涉海学科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学校把涉海学科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作为首要的任务,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内培外引,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培养涉海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实行挂职锻炼制度,强化“双师型”教师成长;实行优厚待遇引进涉海学科人才,加强涉海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如市校结合对引进的教授给予合计45万元的安家费和科研费;对引进的船长给予教授的待遇。开设涉海专业以来,共引进涉海类专业的高学历(博士)、高职称的教师14人,甲类船长3人,甲类大副3人,甲类大管轮2人。

二是建设与涉海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对涉海专业实行重点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和完善涉海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搭建涉海学科专业的公共教学平台。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为实现打造海洋特色学科专业品牌的目标,融合多学科优势,建成了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实验室和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人文研究中心。近几年共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涉海学科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成并不断提高轮机实验实训中心、航海实验实训中心和海洋科学等实验室的现代化水平,保障了涉海专业人才培养的硬件建设。

三是建立以保障涉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制度机制。开设航海类专业后,学校认真建立和严格实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顺利了通过国家海事局对船员教育和培训资质许可的现场核验和质量体系审核。以建立船员教育体系为契机,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加强涉海学科专业制度建设,建立了一批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改革发展和教学管理的制度。以“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为主体,形成了涉海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保障。

四是建立涉海学科专业发展的科研教学平台。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为实现打造海洋办学特色的目标,以科研促教学,有效服务涉海学科专业发展,融合多学科资源,建成广西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实验室”和广西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人文研究中心”;利用意大利政府1000万欧元贷款建设“北部湾海洋研究与教育中心”,购置仪器设备,建立科研和教学的基础实验平台。这些科研教学平台的构建,为涉海学科专业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内涵外延建设并举,努力满足海洋经济发展需要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仅靠一两个学科专业来培养人才,是无法满足广西发展海洋经济需要的。广西要实施“海洋强区”的发展战略,就必须构建为海洋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科专业群和相配套的研究平台。钦州学院为此不懈努力地探索实践着,强化内涵建设与适当扩大外延并举地发展涉海学科专业。

2010年9月钦州学院正式成立广西首个海洋学院。学校以此加快学科专业调整和优化步伐,检查总结原有涉海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办学中的问题,制定完善涉海专业设置、建设的各项管理办法,根据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实际,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专业调整优化,创造条件开设新的涉海专业,积极稳妥地在条件较好的专业增设涉海专业方向。经过重点建设与积极发展,从2007年到2012年的几年间,学校根据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开设了轮机工程、海洋科学、航海技术、水产养殖学等一批海洋专业,还积极稳妥地增设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方向,如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增加“海产品储运与加工方向”,在“物流管理”专业增加“港口物流方向”,在“海洋科学”专业增加“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制药”等方向,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增设了“港口机械方向”等等,使开设的涉海专业(专业方向)达到了11个。初步形成了具有办学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海洋交通运输学科专业群”、“海洋科学学科专业群”。

满足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仅要有相应数量的学科专业,还必须有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钦州学院围绕海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涉海专业的建设,除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师资队伍、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力度外,实行专业负责人制,定期开展专业建设的中期检查、评估验收工作;同时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成立校外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事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工作,通过专业认知教育、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实践、社会调查、学科竞赛活动、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方式,促进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经过努力建设,一批学科专业被列入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建设项目,如“北部湾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学科被确定为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海洋科学”被确定为广西紧缺人才专业;“轮机工程”、“物流管理”、“轮机工程”、“港口物流”被确定为广西急需人才专业;“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辅机”、“港口物流”等课程被确定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特色课程;“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被确认为广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

钦州学院还围绕涉海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让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努力争取教学质量与海洋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钦州学院开设涉海学科专业以来,与地方相关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合作,先后开展了“钦州湾生态环境本底数据调查及其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数学模型及其在钦州湾海洋生态及资源管理的应用”、“大蚝抗癌活性成分分离及其产品的开发”、“海洋星虫活性成分研究”、“北部湾红树林种群生态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茅尾海近江牡蛎环境效应评价及可持续性发展对策研究”等一批各级涉海类科研项目。据统计,2008年以来,学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共承担各级各类涉海科研项目43项,其中省部级项目20项、其他科研项目23项;共获得科研经费777.85万元;承担省级以上教改课题26项,获得研究经费75.8万元。学校还派遣研究人员参加了意大利国际环境监测中心开展“国际海洋鲸类考察培训研讨”项目活动;参加由意大利驻华使馆、意大利外交部合作发展司、2010上海世博会意大利政府代表团举办的“保护区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国际研讨会,承担了广西海洋局委托项目《中国海洋文化・广西卷》的撰写工作;承办了“2010年广西船员论坛会议”、“中国航海技术教学指导分委会暨航海教育研究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海洋资料同化研究会”。学校服务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涉海学科专业与海洋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在不断增强。

三、校地、校企合作,增强涉海人才培养能力

钦州学院的办学资源尤其是涉海人才培养的资源是很有限的。学校领导在办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更好地服务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必须实行校地、校企合作,增强涉海人才培养的能力,形成学校与地方、企业共同发展的机制。为了办好涉海学科专业,培养应用型的海洋专业人才,钦州学院加强与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融合,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把海洋类学科专业的发展与广西的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建设融为一体,建立产学研联盟,共同承担项目,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如为培养广西航海人才,钦州学院与广西海事局签署实施“航海教育和船员发展合作协议”,强化相关涉海专业的建设,共建轮机航海实训中心。钦州学院按照航海学科专业的要求搞好教学硬件建设,组织好教学和船员培训;海事局在航海教育资质许可、建立船员培训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为学校提供咨询指导,推荐和提供教学实践基地,为毕业生开展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设计提供便利。又如,钦州学院与钦州市海洋局共建海洋科学实验室,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实训活动;与钦州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申报广西科技项目,开展“钦州港口集团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等课题研究,共建实践实训基地,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从而建构项目合作和战略合作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至今,钦州学院建成了“船员培训中心”,获得了国家颁发的《船员培训许可证》,成为广西首家培养、培训高级船员的机构;通过校地、校企合作,已建立校外涉海学科专业实习实训基地18个,提高了涉海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增强了服务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能力。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可以有效促进产业、职业、专业、学业、就业和产业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在组织文化、质量标准和组织形态上的整合,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推进教育方式与生产方式融合,建立良好的载体和平台;使学校和企业在统一的教育教学计划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培养目标,较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工作,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钦州学院下力气与地方、企业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涉海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实习实践教学条件,不仅增加了教育资源、增强了人才培养能力,而且为实现学校与社会、专业与职业的良好有效对接铺造了道路。

面对新的形势下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钦州学院坚持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在充分发挥区位、地缘优势和先于其他高校开设涉海学科专业的比较优势,通过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优化学科专业群内的资源配置,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涉海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力度,不断推进海洋科技与海洋人文的协调发展;以海洋特色创品牌、以服务促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使海洋高等教育在为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同时,获得来自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建立起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努力在涉海人才培养、海洋学科建设、海洋科学研究、服务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有所作为,彰显海洋办学特色,为广西的海洋科教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家庆,银建军.新形势下广西沿海高校涉海学科专业群的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11(8)

[2]黄家庆,黄孙庆.服务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探索――钦州学院涉海学科专业群构建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3]陈超英.教育支撑滨学海新区开发开放发展战略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208

[4]林年冬.在创新中促进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的互动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9)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重大项目(2011JGZD020)

海洋科学发展篇8

摘要: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实现人类永续发展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向海洋进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的共识。近些年我国海洋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只有通过相关政策法律的引导和多种措施的齐头并进,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

关键词:海洋;海洋经济;海洋强国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00502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占据海洋发展优势的国家,必将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因此,党的十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建设和实现海洋经济强国,就必须深入研究海洋,在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1发展海洋经济,对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1.1发展海洋经济,是缓解我国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拓展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严重,陆地空间趋于饱和,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努力寻找新的资源和发展空间。而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海洋正逐步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地。我国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蕴藏丰富的海洋资源。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量的95%通过海运完成,每年超过1亿吨的进口石油也是通过海上源源不断输入国内。与此同时,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蕴藏着240亿吨左右的石油和大约14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对于我国来说,海上交通线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经济大动脉,海洋资源也是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我国拥有大陆海岸线达18000公里,面积较大的海岛有7000多个,可管辖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发展海洋经济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因此中国要拓展发展新空间,就必须向海洋进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1.2发展海洋经济,是推动经济转型提升的重要支撑和强大的动力

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发展海洋经济,把它作为发展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提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海洋经济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有效推动我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陆海统筹发展,有利于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和培育新兴海洋产业,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长期又好又快的发展,有利于在高起点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1.3发展海洋经济,是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具体要求

我国海洋开发历史悠久,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尤其“十一五”以来,全国加快海洋经济建设的步伐。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速为13.5%,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4.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预计到“十二五”末海洋生产总值将达74000亿元,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将会达到13%以上。同时,海洋产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2011年我国涉海就业人员超过3300万人,其中新增涉海就业570万人。此外,我国一些海洋产业在国际上已具有重要地位,海产品产量、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等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可见,海洋经济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加大海洋经济的发展力度,无疑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机会。

2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2.1缺乏科学规划,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

虽然目前各地发展海洋经济的积极性很高,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但由于“重总量、轻质量”的发展理念,从各地发展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重近岸开发,轻深远海域利用;重空间开发,轻海洋生态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谋划。从产业布局整体情况看又呈现“两多两少”的局面:产业结构趋同,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高耗能产业多,低耗能产业少,其中产业园区的雷同、临港临海产业同质化问题较突出,由此带来的恶性竞争不可避免。

总之,海洋产业层次不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低,海洋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科学规划、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海洋发展战略尽快予以改变。

2.2海洋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不强,海洋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压力大

我国在海洋技术和装备方面,基本建立了近海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海洋资源探查技术和装备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具有一定的深海运载技术研发能力,初步形成了自主的技术和装备支撑能力。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深海技术和装备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我国除了深海技术装备整体研制和生产能力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外,深远海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才刚刚起步,深海通用基础件技术十分薄弱,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是一片空白,一系列相对低价但非常重要的基础材料和元器件,我国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深海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前沿深海科学领域及涉海核心装备技术方面与海洋强国相比仍然有15年到30年的差距。

2.3临海工业和海洋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一是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域生态风险日益增大。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严重,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如部分海域出现劣四类水质区域,《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管辖海域海水水质为劣四类的近岸海域面积约为6.8万平方公里,较2011年增加了2.4万平方公里。此外,部分海域沉积、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海上溢油、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突发事件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这一系列相继出现的环境问题制约着海洋经济发展。

二是大规模围填海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为扩大社会生存和发展空间,出现了大量的围填海工程。围填海缓解了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间矛盾,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的转移,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如海洋环境污染加剧、海岸生态系统退化、滨海潮滩湿地遭到破坏、海岸线急剧缩短、海岸自然景观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部分围填海项目经济效益低下,不能有效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等,这些问题成为发展海洋经济需要应对的巨大挑战。

因此,必须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2.4综合性的海洋法律缺失,海洋维权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海洋在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愈加显现,海上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左右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多部涉海的法律来维护海洋权益,但由于这些都是单项法律,不能有效地进行海洋维权,缺乏一部综合性的海洋法律,导致海洋维权形势严峻:我国的海洋利益不断受到侵害,海洋不断受到威胁,海上运输线受到多方面的挑战,渔民海上作业也常常受到骚扰。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国家安全,应加快颁布综合性的海洋法律。

3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

3.1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海洋发展战略,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首先需要科学规划和科学制定海洋发展战略。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各类资源,逐步扭转和改进当前海洋产业结构趋同的现状。其次,优化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实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要根据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承载能力、已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协调陆海区域功能定位,发挥主要海洋产业的集聚优势,带动形成区域海洋产业集群,最终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高海洋资源、海洋空间的利用效率。

3.2实施人才培养战略,提高海洋科技支撑能力

人才是海洋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积极培养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海洋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发展海洋经济,实施海洋人才培养战略,一是加强海洋传宣力度,提高未来国家科技人才的海洋意识。要通过各种灵活有效的传宣方式,加强在高校中的海洋传宣力度,让更多的高校学子深入了解海洋知识,了解海洋的需求,了解海洋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海洋科研部门,更应该积极走进高校,宣传自己的人才诉求,吸收更多优秀的热爱海洋的青年优秀人才投身海洋事业。二是设立了多种奖励制度,并通过兼职(兼职教授,兼职研究员)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海洋科学技术院所和与海洋相关的国立大学兼职。三是要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的海洋科技领军人物。在实施国家海洋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过程中,着重发挥科研机构和高校在海洋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中重要力量,紧紧围绕“十二五”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加大海洋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海洋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积极打造海洋科学研究基地。

3.3加快推进海洋科技步伐,提升海洋产业创新能力

海洋科技的发展决定着国家在开发利用海洋上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海洋事业发展的高度。当今社会海洋事业蓬勃发展,海洋经济快速增长,新能源、新技术、新需求、新问题层出不穷,解决好这些新需求、新问题,离不开我国海洋科技的发展。

(1)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强化构建以企业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海洋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通过国家集中资助,提高海洋科技竞争力,推动海洋科技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2)要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提高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在企业内部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形成海洋科技研发科研中心、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逐步提高科技创新贡献率,提升海洋产业创新能力和海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要促进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机构与涉海企业建立联盟,促进科技产业化,实现产业化经营。目前,我国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25%,但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通过建立联盟,形成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不仅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有利于实现产业化经营。

3.4尽快出台《海洋基本法》,维护海洋权益

各沿海国在海洋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纷纷通过制定海洋发展战略、基本政策、立法等途径,力争在国际海洋领域中争取更多利益。目前,我国亟待建立一部综合性的海洋法律,这样一部法律不仅可以明确我国的海洋管理体制、管理原则,统一规范海洋的总体规划与管理,海上维权有法可依,同时,还能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使社会各界更加充分地认识海洋安全形势,从而加强海洋安全问题的研究。

3.5强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一是促进和完善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体系建设。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海洋产业的节能减排和发展节能环保技术,从源头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二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海洋生态监控的防控力度和加强生态灾害管理,建立海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对典型的海洋生态区开展整治和修复,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三是鼓励非政府组织在海洋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科技研发、防灾减灾等领域广泛开国际交流与合作,切实履行国际义务和提高我国的海洋综合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公报)[R].2003.

[2]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公报)[R].2012.

海洋科学发展篇9

关键词:海洋经济;劳动力;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p7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引言

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其相关活动的总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海洋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是海洋大国,但远不是海洋强国,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的人均海洋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海洋经济虽然展现出较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海洋经济的发展是以海洋资源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代价,粗放型发展方式使得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正确认识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正确处理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中之重。

二、文献综述

在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方面,韩增林、栾维新等提出生产要素禀赋、产业集聚性、政府政策和外商投资是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张耀光运用洛伦兹曲线,定量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以及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空间集聚与扩散程度,提出海洋产业结构差异和海洋产业集聚是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马志荣等从理论上分析了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结构,科技发展,生态污染和海洋经济资金投入。

三、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一)经济基础

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都与其经济基础密切相关。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集聚了有利于海洋经济高速发展的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首先,高经济水平为新兴产业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其次,高经济水平常伴随高技术水平,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经济领域,促进了海洋产业的发展。相反,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因为缺乏资金、先进技术、人力资源,从而限制了海洋经济发展。

(二)产业结构

海洋产业结构指各海洋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结构演进的内涵是经济资源不断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生产要素流动带来的资源配置优化推动了经济增长,从现代市场经济的动态发展历程来看,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转变是有机统一的。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劳动力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劳动力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资料的过程,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此外,海洋劳动力数量是地区海洋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地区海洋经济越繁荣,它所能吸引和容纳的劳动力数量越多。同时,我国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我国海洋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传统的渔盐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而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满足了渔盐产业的需求,因此劳动力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但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使得海洋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依赖性将会大大降低。

(四)科技创新

海洋产业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科技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是海洋经济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的源泉。在海洋科学技术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情况下,海洋科学技术水平越高,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越大。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内生源泉,科技创新作为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形式,必定会对海洋经济产生影响。海洋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有巨大的依赖性,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技术效率。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促进传统海洋产业改革,促使新的海洋产业和产业部门形成,推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五)对外开放度

对外开放度表现了地区经济与区外、境外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是衡量地区从外部汲取要素以及与外部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开放型经济中,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深度较大,要素(资本、人力)、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沿海地区作为对外开放最直接的门户,其对外开放程度的高低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外开放有利于资金流动,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增加了区域合作机会,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外商投资主要是由于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长期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导致我国海洋资源逐渐匮乏,阻碍海洋经济的增长。

四、政策建议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具有丰富的资源,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可以有效地缓解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因此,为实现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应抓好传统海洋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海洋二、三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加大海洋高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和造就海洋科技人才,优化海洋科研人才结构,以高新技术带动海洋经济发展。统筹海域与陆域的发展,统筹海洋发展的区域合作,实现海陆一体化,以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进而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得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更加频繁,应适当增加海洋经济的开放程度,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同时应注意海洋对于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开放程度。

参考文献:

[1]韩增林,王茂军等.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变动及空间集聚分析[J].地理研究,2003.

[2]韩增林,栾维新.区域海洋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耀光,魏东岚等.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J].地理研究,2005.

[4]马志荣,何以国.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8.

[5]许旭.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2008.

[6]刘贞民.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7]冯晓波.海洋科学技术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海洋科学发展篇10

[关键词]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p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9-0240-01

海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但是目前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面对海洋经济管理中的弊端,加强海洋经济管理,改革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成为必然趋势。

一、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内涵以及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内涵

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是指对涉海人群和涉海组织的行为进行制约的一系列的规则,有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以及海洋管理运行机制之分。正式规则来自国家或者相应组织的强制力保证实施,主要包括海洋管理政策、海洋管理战略和规划、海洋管理法规等;非正式规则主要是来自社会舆论压力和涉海成员自律的作用下长期形成的规则,主要包括各种海洋价值观、海洋意识、海洋的相应风俗等。

2.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现代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管理体制的制定、管理体制上的经济投资和科学技术。

2.1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保障

世界范围内,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经济管理体制的保障,海洋管理体制的应用和创新推动海洋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用体制保障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2.2经济投资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中的主导作用

有了相应的管理体制,没有资金的投入经济就不会进行流动,如今的海洋经济以不同于以往的速度迅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海洋管理模式,遵循经济管理的发展规律,经济的管理需要投资来主导实现。海洋经济也不例外,大项目的投资模式是加快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发展的基本路径。

2.3科学技术的引领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教兴国战略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来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经济管理过程中主流。如青岛市,通过海洋科研、教育和管理,形成我国海洋高科技项目聚集地,打造出“海洋科技城”。

二、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1.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与海洋事业发展的实际有很大差距,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中央海洋管理部门的管理重视度偏低,很多相关领导不重视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一些从业人员不具备海洋经济管理需要的职业素养。第二,国家缺乏相应的宏观调控能力。政府相关部门未采取有效手段宏观调控,监管力度较小,甚至没有派遣专业的监管人员对海洋经济进行管理控制,一定程度上使海洋经济管理不够规范。第三,政府部门缺乏对海洋经济开发进行规范约束,造成一些地区土地资源、海洋资源不合理利用。

2.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群体的较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经济迅速发展,摆脱以往的“鱼盐之利,舟楫之便”的狭隘经济体系,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军事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种利益群体开始把竞争的目标投向海洋,造成海洋管理的困难。

2.2海洋经济管理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规范体系

我国是海岸线较长的国家,在海洋的管理上难免出现疏忽和漏洞,我国海洋的管理体制问题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在管理体制缺乏一定的法律法规的规范,导致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不具有稳定性。

2.3海洋经济管理目标定位不明确,缺少科学技术的支持

我国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上的目标是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海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但是人们常错误的把经济目标当成海洋管理体制的唯一的目标,造成海洋经济的发展常以牺牲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的浪费为代价。同时在进行海洋管理的同时缺少科技的投入,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好新的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管理体制。

三、创新海洋经济管理体制

1.创新海洋价值观,引入新的海洋管理理念

要想进行系统有效的创新以往旧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必须重建人与海洋的平等的关系,首先尊重和爱护海洋;同时改变人们陈旧的海洋价值观念,灌输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海洋生态观、可持续发展观、海洋资源观等。在新的海洋观念的支配下,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

2.制定科学的海洋管理政策,完善海洋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海洋经济的管理体制离不开海洋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准则,这些准则的制定具有目标性和操作性。以往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渐渐的不再适用于当前经济的发展,创新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就要从政策的制定上有所体现,变革海洋管理的政策,创新政策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权威性,保证新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符合新时代经济的要求。

3.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创新科技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增强管理体制的效用的利器。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海洋高科技的支持,同时海洋经济的管理体制更加需要高科技的装备来进行保障。创新海洋经济的管理体制,高科技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给海洋经济的管理者安上“千里眼”“顺风耳”,让高科技的涉足到海洋的经济大环境中,创新管理体制,优化科技资源,增强科技体制的竞争力。

四、结语

海洋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提高我国的海洋经济的发展,就要对我国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通过结构的调整来完善我国的区域海洋调节机制,提高我国海洋的管理层级,依托如今信息时代新技术的发展改变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实现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冠超.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