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十篇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十篇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8:03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篇1

关键词:创新;语文教学;思维;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53-2一、培养创新意识是前提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引发创造性成果,它是人类智慧的核心。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制度的不断完善,都离不开创新意识这个核心。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会去观察生活、反复思考生活中引人注意的问题,并设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创新愿望。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培养、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技校生将来是各企业技术岗位操作的主体,在技术改革、设备创新中,技校生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条件。因此,技校更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利用语文教学基础课程,加强创新思维训练,为学生将来的创新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创新教学是关键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主阵地。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教学的课堂是发现、探究、讨论和开放的课堂。在进行发现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进行讨论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己充当主持人,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在唇枪舌战中相互影响,使灵感相互触发。在进行开放教学设计时,主要是利用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是把学生置于开放、动态、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优化教学问题设计。对学生个体而言,所有的问题都是“新”的,因而学生个体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具有、也都需要“个体化”的创造性。提问是问题在课堂上的外显形式,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善于提问,多设计些扩展性思维问题,长期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如何创新性地设计课堂提问?一是要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步步深入。一般采用“为什么”、“怎么样”、“何以见得”、“有何根据”等提问结构。二是要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多元思维。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耳听、口读、眼观、心想,从多角度形成立体思维。三是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比较方法设计提问,让学生发现矛盾,激活思维。四是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深入开掘。教师在教学中,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用递进的方法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深入开拓,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培养学生探究事物永不满足的精神。

3.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必须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学生可以在这些时间和空间中,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就要求教师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尤其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保证高效完成必需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源于实践,必须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课外语文教学活动是一块大有作为的天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开展“文艺沙龙”、“专题辩论”、“征文”、“演讲”等活动,满足学生的创新需求。通过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可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对未知事物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愉悦课堂气氛是保证

1.注重教学用语的幽默。教师应加强教学用语的幽默性与情趣性,打破课堂沉闷的局面,缓解紧张、慌乱的情绪,融洽师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创新火花。如教学《项链》,教师可发挥想象,给故事增添一些细节,形成喜剧效果。当然课堂教学语言除口头语言外,还包括表情语言、姿态语言、手势语言、板书语言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语言,使课堂气氛愉悦,充满欢乐。

2.注重班级关系的融洽。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创新思维火花迸发的温床。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引导,融洽班级关系。一是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由于学科的原因,语文教师更易形成信任、平等、民主、互动的创新教学师生关系,为培养创新思维提供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以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二是要促进良好同学关系的形成。教师应正确引导班级舆论导向,营造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公平竞争的局面。三是要善于控制教师自身情绪。研究表明,教师以高兴愉快的情绪教学,学生学习效果比教师一般情绪的教学效果要高,原因是教师的积极情绪感染了学生,使学生产生相应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师不应将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上,也不应让学生的情绪左右自己,保证课堂教学充满激情。

3.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语文课上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直观演示、音乐情境、动漫效果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情境,形成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学生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能够轻松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满足与快乐。

四、创新思维训练是手段

1.引导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思考,可以另辟蹊径,独特思维,开发其创新能力。在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时,教师可以反向提问学生,“假如我们失去三天光明,将如何度过?”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学生热情高涨,引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独立见解,收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语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动学生创新思维的马达,使学生思维训练拾级而上,爆发出创新的火花。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是教育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人品质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情况为基础,针对语文阅读这一方面的教学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当下的小学教育环境,归纳出一些对现有的学生阅读能力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的培养途径,旨在通过更科学的方法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培养工作。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要想培养出能力优秀思维敏捷的学生及人才,增强阅读能力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听、说、读、写等教育过程中必经的能力培训,都是基于稳定的阅读能力下才能够继续培养完善的。因此,阅读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都处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刻,这段时间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利于习惯的养成,所以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机。在这个时期,为学生奠定坚实的阅读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的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造力的延伸。为此,小学的阅读能力教学是语文科目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掌握科学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才能确保学生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顺利的培养和完善其阅读能力。

二、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制造教学氛围,刺激学生主动阅读

在教学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认知程度,教师应该以这些学生不同的特点为出发点,结合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设置真实有趣,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学习当中,逐步引导其思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对课文内容进行实体情景的模拟在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也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在小学语文的课堂当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把内容完整的讲述出来,更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产品等有趣味性的工具来向学生展示课文中出现的事物,并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令其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强烈欲望。另外,根据小学耀重黑孟髻纂鸽紫喜黑霎裂建势翼窝鬓裂以此加强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课堂也更具趣味性。

(二)深入阅读,带领学生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方式方法。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针对小学生这一群体,由于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原因,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比较有限,复杂的语言和教学方式不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传授,将课文中小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词句进行转化,变成他们易于接受的表达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的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深人阅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生字词的教学。在课文中遇到生字词,教师应向学生深人解释该字词的含义,以及写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运用此字词的目的,同时和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帮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了解。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还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发问,建立沟通和思维对接,对问题的探索和质疑精神对于学生培养阅读能力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质疑是学习过程的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进一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有非常大的影响,有了求知的动力,学生才会产生阅读的渴望。通过让学生对比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提出问题,产生自己的想法,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培养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长期日积月累的阅读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传授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拓展,以课外学习的方式来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加深理解,透过书本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情况,推荐不同类型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对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能够有所涉猎,培养知识的全面性。同时鼓励学生的阅读行为,帮助其促成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对社会和生活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含义,通过沟通引发思考,把正确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篇3

【英文摘要】content:thepassageisoriginatedtherelevantachievementandChineseteaching'sreformandpracticeinthemiddleschool'sreadingtheoryresearching.thepassageputintoeffecttothefollowingaspects:thecurrentsituationofmiddleschoolstudenthumanityaccomplishmentinreadingteaching;thehumanityconnotationinreadingteaching;thetrainingofstudent'shumanitysignificance,thetrainingapproachandtheteachingself-examinationofthehumanitysignificance,etc.Readingteachingisonesocialsciences,thehumanityspiritisitsfundamentalcharacter.ourcountrytraditionalChineseteachingalwaysemphraizesinstrumentalquailityandthinkingquality,butignorethehumanity,neglecttheartisticqualityofreadingteachingwhichisknownasacarrierofidentificationandpraisethehumaisminhumanculture.trainstudent'shumanityaccomplishmentinreadingteaching,thatmeansweshouldinsistontheteachingideatakestudentasbasisduringourreadingteaching.wemustcareaboutthedevelopmentofstudentsandtightenthepulseofChineseteaching,adopttheteachingpatternofdecidingforoneself,cooperation,andinquisitionpassthefundamentalapproachdevelopyourselfstepbystepbytheforceofenviroment.makegreateffortstoexcavateresourcesforeducationinreadingteachingmaterial,arousingstudent'sinterest,improvesstudent'sreadingabiiity,trainstudents'independentpersonalityconsciousnessandfineappreciationofthebeauty,expandstudents'thoughtspaceanddevelopthestudents'abilitytoinnovate,forstudents'lifetimesustainabledevelopmentprovidepoverfulideologicaldrivingforceandinexhaustibleintellectualsupport.theauthorhopesthatwiththelinkofthepassgae,togetmorehelpfromeducatingfield,topushforwardtheChineseeducationalreformcommonly.

【中文关键词】人文素养的培养;阅读教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英文关键词】thetrainingofHumanityaccomplishment;readingteaching;Chinesereadingteachingpattern;thebasicapproachoftrainingstudent’shumanityquality

【毕业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3-4

引言4-6

第一章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现状及原因分析6-10

(一)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现状6-8

(二)语文阅读教学忽视人文性培养的原因分析8-10

第二章人文性的内涵10-17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10-12

(二)理论依据12-17

第三章人文性培养的实施途径17-39

(一)实施模式:自主、合作、探究17-21

(二)实施途径:熏陶感染21-31

(三)实施内容31-39

第四章培养学生人文性的意义39-42

(一)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39

(二)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9-40

(三)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愈识和良好的审美的趣味40-41

(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41-42

第五章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性的反思42-48

(一)、对语文

教师素质的要求42-44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篇4

关键词:职校地理;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05-001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指人们对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与变化规律进行认识的能力。在职校地理教学中,主要反映在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地理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是职校地理学科能力的核心。在学生的地理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等思维活动几乎是随处可见,特别是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等的综合分析比比皆是,他们在地理思维能力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地理学科能力的人

地理教学大纲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天文、地质、气象、水文、资源,能源、农业与工业、交通和旅游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大批地理专业人才,而且需要所有的劳动者都懂得地理,懂得地理环境和人的关系,能够运用他们在学校所学的地理知识,自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和环境。因此,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地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

2.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

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是智能培养的基础,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不意味着就自动培养了智能,要培养学生的智能,就不仅要强调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而且要考虑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为培养智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地理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地理认识规律,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是培养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最好途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维和探索,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教师负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责任,要使学生有兴趣学习,得老师教的有趣。地理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等许多方面,联系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生动。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趣味素材,有意穿插一些通过艺术加工的生动趣味例子,就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是一种艺术享受,从而培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中国地理》志介绍我国名山时,对黄山仅笼统提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黄山四绝。以自己的旅游经历介绍天都峰绝碧上“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个大字,字大六米见方,字距五米,笔力苍劲,气吞山岳,真可谓鬼斧神工,这是自然与人文的巧妙结合,让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生动形象的讲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地理意境

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语言能给学生以强大的感染力。教师凭借生动的语言描述或图表说明,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例如:“一入西川百目新,平原冬望绿如春”的诗句,分析四川盆地冬季温暖的气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容气候垂直变化的特点:用“朔风呼啸,白雪皑皑,荒原沉寂,林莽苍苍”就会让学生在头脑中显现出我国冬季的北国风光;同样一曲“洪湖水浪打浪”能无形中将学生引进”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地理意境中去,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3.质疑激思,启发学生思维

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职校生心理上的特点是好学、好奇、好新、好胜。针对这些特点,课堂上运用一系列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经常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这样课堂气氛就异常活跃。特别是巧设质疑,启动学生思维,提出一些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和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是引人入胜的一大契机。

三、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

1.运用地理事物分布的知识,分析概括他们的分布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讲述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其规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的地理逻辑思维,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从表象通过联想和想象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地理形象思维。

2.根据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过程,通过思维认识他们的因果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这是培养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3.根据大量的地理事实材料,通过思维分析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通过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是培养与发展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最普遍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4.地图和许多专题的地理图表对于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进行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运用地图,它对于地理形象思维和地理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十分重要。因为地图本身是形象的,而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各种地理事物的抽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通过阅读地图归纳区域地理特征,概括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发展地理形象思维,又有利于发展地理逻辑思维。

5.运用地理原理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篇5

abstract:Greatcreativitycontributesalottothedevelopmentoftheeraofknowledge-basedeconomy.asabaseofeducatingandcultivatingtalents,universitiestakeresponsibilityforhelpingstudentstodevelopcreativity.thepaperputsforwardspecificwaysandmeasurestotraincreativityofenglish-majorlearners.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专业;创新能力

Keywords:collegestudents;englishmajor;creativity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212-02

0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阶段,根本任务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满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强调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1],因此,有必要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以及培养保障措施。

1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创新能力主要指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包括以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基础的创新思维能力,敏锐的洞察力、持久的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内容[2]。创新能力以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为前提。

1.1综合采用启发合作式教学,训练创新思维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严重剥夺了学习者发现、思考、分析问题、质疑、内化知识信息的权利和自由,僵化其思维,阻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当前以及今后以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要求尽快转变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融合在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努力为学生创造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要采取鼓励和宽容的态度。转变英语专业技能课孤立讲解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点的教学理念,启发、指导学生基于语篇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文章中心意思、篇章结构以及启发他们运用个体思维理解语言传递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知识信息的机会,训练创新思维。结合课程特点,在英美文学、西方文化等英语专业知识课中,采取学生课前阅读、合作制作ppt、课内展示、点评文学作品和时事新闻的自主批判性学习模式,创设开放、民主、自由探索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权利,取消教师一言堂的权威教学,给予学生话语权,使他们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鼓励质疑、挑战知识信息,高度激发批判思维和求异思维。

1.2丰富课外活动,张扬个性发展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源自个体独特的思想观点,创新能力培养需要给予有创造潜能的学习者彰显个性的机会,课外活动是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发挥个人优势、潜能、满足个体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开展课外语言辩论小专场,激扬思维。辩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认知水平、思辨能力、批判能力,有利于训练他们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辩论平台,创造性地、针对性地使用教材,依据选定的专题,预置辩论问题,确立个人立场,增强辩论力度。通过辩论洞察他人漏洞,反驳对方观点,热烈交锋激起思想火花的碰撞,帮助学习者寻求、探知真理,培养创新思维。

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扩张思维广度。通过资料搜集、内容撰写、即兴发挥等准备工作到表演环节的设计与安排,置学生于积极的思维状态,鼓励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思想观点,给予其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培养创新意识,拓展多维思维。

1.3注重创新人格培养,提升个体创新素养创造力的核心既包括独立的思想,也包括独立的人格,人格是个体的一种本质存在状态,是人的价值、尊严和品质的体现,创新人格是人格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强化个体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挖掘创新潜能、引发个体成功的创新行为[3],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浓厚的求知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坚定的信念、冒险精神、顽强的意志、独立思维能力等。

人格的培养与完善总是在个体不断的脑力、体力劳动中进行和完成的,在教育领域,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习者创新人格品质的形成。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状况,使其明确个体成长与自我实现、国家发展的密切关系,藉此激发求知兴趣;捕捉学生的好奇心理特征,以新奇的事物猎取其好奇心,并付之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教师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培养不断探索、钻研的坚毅品格,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归因学业事业的成败,增强自我效能感、成就感,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有效促进乐观自信、勇于创新人格品质的形成。

2培养创新能力的保障措施

2.1加大学科跨越幅度,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是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进行钻研、探索,提出新想法,创造新东西以覆盖、革新前人结论的过程,要求学习者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否则,创新便成了无源之水、空中楼阁。而宽广的知识面需要多学科知识作支撑,因此,改变单一英语语言文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各校特点,以英语+专业方向(医学、商务、国际金融、法律等)的模式加大学科跨越幅度,增强学科交叉渗透力度,拓宽培养口径,课程设置兼顾通识课程、英语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英语课程四个层面。通识课程中加大语文课程占比,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和对文化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平衡英语技能课和英语知识课,增加以评论为主的知识课,以内容为依托,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做到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训练两不误;开设专业方向课,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在学院其他系部选择一门专业,取得相应学分,即可获取第二专业的辅修证书;加大选修课比重,多样化课程选修形式,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同时满足个性发展需要。

2.2开展创新教材建设教材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用于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教材建设是确保人才全面发展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转变教材设计以知识讲授为主的传统思想,突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加强基础教育。《大纲》强调教材不能仅着眼于知识的传授,而要有助于学生的鉴赏批评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学习的,对周围的事物及发生的事情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观点,因此,教材设计要因势利导,设置与学习情境有关的材料,激活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信息,给予其充分利用已知信息主动思考、质疑、理解、建构新知识意义的机会。教材内容应以专题为主,每一单元由浅入深至始至终贯穿一个话题,帮助学生形成不断深入学习、积极探索、钻研的行为习惯。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席在庆祝清华建校百年大会上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学、教育、培养人才的骨干力量,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教师素质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当前和未来提倡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教育兴邦的意识,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担,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潜心钻研,更新专业知识,以最前沿的知识信息充实课堂教学,同时加强跨学科学习,拓宽知识面,通晓中西方文化,加深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成功驾驭负载着多学科知识、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教学,提高业务水平。重视学生课堂质疑、挑战书本、挑战教师的学习态度,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的反馈,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创新能力,最终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开拓进取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4转变考核内容,多样化考核方式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创新能力培养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的重要标尺之一,评估作为完整教学体系的一部分也要相应地予以调整。传统教育理念下的考核主要评估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考查对大纲要求的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与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目标相匹配。考核内容方面,改革片面的语言知识、能力考试,设计以开放性、思辨性问题为主的试题,使学生有机会充分发挥想象力,给创新思维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考核形式方面,采取开卷考试或提交论文的方式,给予学生深入思考、发挥个人潜能、提出个性化见解的自由,而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综合性小课题的测试方式更有利于扩张思考的广度,丰富认知、分析问题的视角,使学生有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5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是孕育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主席指出,在校大学生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未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社会资源,与社会相关单位联合培养人才,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由实习单位随机考核,考核成绩计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作为就业推荐的证明。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始终面临不同实践工作环境的挑战与考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磨练其意志,激励奋发向上、不断创新的精神。

3结语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是个体生存、行业发展、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因素,唯有创新,才有发展前途。目前,传统人才培养的弊端日益显露,时代呼唤各高等院校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在校大学生主动建构、内化知识意义的同时,重点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要途径。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大都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的教也只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忽略思维层面的深层次阅读,更不要提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了,所以难以达到课标要求。而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和有效途径,能使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者。

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语言教学应该是学生发展知识、发展技能、拓宽视野、拓宽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普通高中课程(2017年版)(下称“学习标准”)还明确规定,教师应设计一项全面、关联和实用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以各种语言、文化和精神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来理解、解释和评价文本的重要性。同时,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实现语言能力目标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体:“预测、批判性地审查文本的主题和内容,理解说话人用语言语调和语言表达的意图。”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学生通过学习,在接收、储存信息的过程中,对各种信息进行理性的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选择,甚至从不同视角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假设,以缜密的逻辑、思辨的方式主动去探寻和验证,从而迅速并有效获取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同时不断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心智特征,使自己成为具有开放性精神的思考者和探索者,为自身的个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讨论、对比、辩论等方式,透过信息的表面挖掘其实质,进一步探求事情的真相,更好地理解和揭露信息背后的真相,做到明辨是非,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做人和做事,努力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三、批判性阅读的基本策略

(一)阅读教学需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质疑”“自主”“探索”“发现”等批判思维类的词汇被广泛运用于新课程标准的编写中。然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践层面却不容乐观。早已有专家断言:“‘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倘若离开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将是一句空话。”目前,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程式化地分析文本、教师主导型掌控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答案等症结依旧顽固。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教师重视批判性思维教学,既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也要学会教学。践行批判性思维理念的教师,不仅要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重视自身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读者根据文章提供的线索

读者根据文章中的提示,包括文本和非文本注释,以及现有认知结构和经验,估计文本的主题、内容和其他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标题、副标题、段落和图片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初步了解。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思维的动力。

(三)构建开放的对话课堂

mattYoung说:“阅读是收集信息、了解世界、发展思想和发展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科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教师、讲师和课文在对话中互相交谈,传统高中语言课程(实验性)也解释道。要实现这种对话,就需要教师营造平等、包容、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实现开放、自由的对话。只有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文化中,才能让批判性思维的“种子”萌芽、长大。民主、自由、开放的对话课堂使得课堂更具有“魔力”,学生在这样的对话课堂中,会更加敢于质疑、敢于表达、勇于表达、乐于表达自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想碰撞,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自然水到渠成。

(四)读者阅读过程中运用求异思维

读者阅读过程中运用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就所读文本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有主动质疑的精神,质疑是学生主动性的体现,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力的一种方式。教师应多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在分析判断思考后提出自己的思考,质疑文章,这是批判阅读的关键。

(五)阅读任务要精心设计

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計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师要在阅读设计中除了讲解语言知识、文本结构、阅读技巧,也要考虑阅读内容、话题,在合适的地方设疑,在启发批判思维的地方应设计一些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思辨。同时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多角度启发学生思维。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篇7

【关键词】小学教育发散思维想象思考评判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同志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自然,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就难以在成功的队伍中找到立足之地。显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批判思维。发散思维指为了解决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角度去国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的思维方式。它能使学生的思考不受心理定势作用的影响,迅速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批判思维是一种智能上经过训练的过程,包括积极地和高度技巧化的概念化,推论,分析,综合,或者评估收集而来的或产生的信息,观察,实验,沉思,推理,或者交流,作为一种对信念和行动的指引。在小学教育阶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主要就是以培养发散思维为主。

1.张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从这句话当中,我们不难理解想象的重要性。多年的实践经验同样告诉我们: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五彩池》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五彩池的水还可以呈现出什么颜色,学生的想象多姿多彩:有苹果红、葡萄紫、乳白色、淡黄色、嫩绿色,还有半白半绿、半蓝半紫、半黄半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小学生在天真烂漫的想象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自己的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留白"处,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2.引导多途径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思考问题,思路宽阔,不局限于某一点、某一方面,思维就不是线性的,而是沿着多条路径思考最终到达理想的目的地,这就要求:

2.1打破传统的定势思维。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一种思路,去钻牛角尖,应提倡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比如认识一个新的词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意义相近的且熟悉的词语中去领会和吸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意义相反的且熟悉的词语中去领会和吸收,还可以通过描述它的形状,颜色,大小,作用,功能等方法来理解和消化。我们的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这样类似的方法,来打破传统的定势思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2正视不同个体的求异思维。

有句名言:"在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充分体现了文章的阅读需要通过读者的想象、思维、情感的参与来进行再认识、再创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就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特征培养他们的个性思维,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知同一个问题,有效的培养求异思维,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3培养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即抛开总是所提供的条件和习惯的思路导向,进行反向思维的一种方法。如《黄河象》一文中对黄河象化石的由来的假想,也就用到了逆向思维。当我们看到高大、完整的黄河象骨骼化石时,自然就会想到化石在地底下埋藏了很多年,由此想到大象怎么会陷进泥沙里呢?那可能是去喝水吧!为什么要喝水呢?那自然就是渴了,渴又是怎样造成的呢?那就是当时气温极高,气候炎热。根据这个假想,科学家们推断出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在这个假想推理过程中,就充分调动了学生逆向思考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绪在广阔的想象中自由翱翔。

3.延迟评判,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篇8

【关键词】教育教学水平;创新教育;启发式思维;课堂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开放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注重综合能力。如何培养适合时代要求人才,语文教师责任尤其重大.对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尽快提高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尤为重要,我认为语文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主要途径有:

一、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教学”来体现的,创新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自由、和谐、安全、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要有民主作风,与学生平等相处,必须用尊重、相信、友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中充满“有”的气氛,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学生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下,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想说、敢说、想做、敢做,才能不断的激发创新的思维”。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创新教育,必须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必须抛弃封闭学生思维的条条框框,打破束缚学生创新的清规戒律,要鼓励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与都是不同的意见,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营造了一种平等、自由、开放的氛围,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式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智能。例如:教学中采用图画、录音、录象等来创造情境,用讲故事、表演等来实现情境,用想象、假想等进入情境,都能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究式的学习,积极发现问题,大胆质疑问题。总之,创新教育是时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重任。所以,教师要尽量为不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特长的发挥的条件,使教与不出创新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强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好坏,是对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严峻考验,因此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优生要“锦上添花”,为培养各学科“尖子”及多层次人才打好基础;对后进生要“雪中送炭”,使他们不气馁,让他们分享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归纳,这样就自然百然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突出主体地位、巧施主导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三个转移;由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来;由单纯研究老师怎样教,转移到学生怎样不上来。三是完成语文科的德育任务。语文科不同于其它专业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是让学生能记得清楚、写得明白,读得懂。同时还要指导他们怎样做人,培养他们怎样做文明之人。

三、加强第二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而课外活动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二者紧密结合,把握尺度,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深化思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都是要牢固树立“让学生人人有特长,个个能成才”的观点,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科活动小组,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主要是“四会”“三赛”“两评”活动。“四会”是故事会、读书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三赛”是指读背比赛、语文知识竞赛、作文比赛;“两评”是指读书笔记展评和手抄报展评。学生的语文活动每学期举行2—3次,每次45分钟。举办假期读书活动,扩大阅读量,要求每个学生精读一本自己很喜欢的书或是刊物或收看《新闻联播》,组织观看优秀影视剧。通过以上途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听说训练,促进了读书能力,同时还促进差生转化,发展了学生特长。

四、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觉得学生知识面很窄,现在的学生受电脑、电视的影响,他们不太爱读书,也静不下心来读书。其实,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非常重要。余秋雨先生强调:“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应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许多丰富广博的社会知识都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涉猎。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只有补益,绝无损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是绝对写不出好的作品的,没有丰厚的积累,创作便没有源泉。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研读感悟,不要一味为学习而学习,为做题而做题,忽视了对美的鉴赏,忽视了阅读的重要作用。只有引导学生用心去品,学生的理解力自然提高,对文章的领会也就深刻了,为提高鉴赏力,可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找闪光点,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多读名著经典,余秋雨先生曾说:“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总能用常人的目光和情怀来叙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的”。学生可能暂时不能理解,但随着他人生阅历的丰富,阅读对他人格思想的影响将日益显化。经典名著不仅适合学生读,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要的文学积淀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其次,优秀的文摘报刊,比如《读者》、《名人传记》等都可引导学生涉猎,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名人求教的方法,一张成功迈向社会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

再次,利用影视节目进行引导,好的电视节目,如《感动》、《讲述》、《百家讲坛》等也是让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的良好途径,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总之,语文教学为活泼的生命力在于教师自身不懈的努力,都是的生命要在学生身上延伸。生命有限,事业常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命不息,奋斗不已。

参考文献

[1]“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摘自《青年人阅读》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篇9

职业技术院校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内容及途径

职业技术院校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内容中国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做到为社会提供语文能力较高的高素质工作者,还要承担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所以好的职业技术院校的语文教育要努力做到着眼于提高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的前景,这与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内容的设定密不可分。让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应自然的引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才能使得学生在已有的生活情境中融入更丰富的语文知识。职业技术院校语文应用培养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职业技术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判断是否真正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标准准则之一。第二,职业技术学院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重点从阅读能力以及写作方面进行课程教学,在教学流程中渗透历史知识,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历史背景,从而提高对语文教学的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以及写作的能力。由此看来,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引入历史内容是必不可缺的,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也应该重点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课堂引入历史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开展。

职业技术院校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职业技术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时,要向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以及技能型人才的方向发展,而不只是培养以语文知识为基本的研究性学生。所以职业技术院校强调的是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和相应的核心课程以及课程计划、课程流程互相融合,促使各个实践环节得到完好的展示。目前,大多数职业技术院学的教学途径存在两个现象,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对语文篇目进行够过度的剖析,使得学生对于一些肢解内容很难理解,导致课上缺少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这种程式化的语文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未必能达到预期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效果。其次,语文课堂应具有较高的实践性,而这种实践能力则需要在丰富的语文背景下高效进行,但是目前课堂的情况是缺乏语文与实际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针对职业技术院校语文教学的弊端,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培养语文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要与现实生活现状紧密相连,因为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也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让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可以使融入生活的语文文化更易于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语文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提高学生与老师的共同认识也是培养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老师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老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录进行分析与总结。二者共同发展,相辅相成,为职业技术院校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提供了有力途径。

结论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篇10

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一个单一的教学个体,而是处在一个生理、认知及情感同在发展的一个阶段,如何将学习到的知识放到社会中去,使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是我们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将每一门课每一个教育细节都贯穿于理性教育的理念,不应该将求知与成绩作为学生的唯一,而是要将传统与现实、理性与感性,贯穿于每一个教育细节中去,使我们体现教书育人,塑造心灵的教育理念,不应该将求知作为唯一的教学模式,以传统教育环节来看,我们只是以讲台做为讲授与传播的主要途径,更重要的是无法发挥教育成果,使学生逐渐丧失教育热情,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教育的知识学习能力,不利于这一学习启蒙阶段的认知学习,不利于孩子求知欲和个性的发展。无法在成长的阶段成为对社会立足的人,这样不仅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使学生丧失了教学的主动性,失去了主体地位,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能拥有自己接受教育的理念,不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2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2.1提高学生对启蒙阶段语文知识的兴趣。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如何将学生的兴趣放到教学上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真实的想法,培养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将学习兴趣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途径,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提点,将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活动、语文话题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利于教师更好地传授语文知识和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叶澜曾经在教育概论中提到,每一个孩子的童年时期都是一个学会学习并且热爱学习的阶段,如何在特殊的环境中学习并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热爱家庭,做一个社会的小主人是我们教育者关心并需要解决的问题,小学所获得基础能量是知识,后续技能是学习并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使我们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拥有更多的选择权,生活中充满希望,力量与智慧,积极地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才能使人走出困境,拥有幸福完满的人生。[3]而我们总是忽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态度的培养,处在每个阶段的儿童都很容易遇到失败、挫折。当我们不去帮助每个孩子的求知失败,而只是将获取知识作为衡量孩子知识的标准时,我们便塑造了一些不能认同失败的人,因为每一个学习伙伴或者老师家长给她们塑造一个失败的阴影,就脱离了原始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提升,忽视整体的教育环境。

2.2积极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教育不仅是面向当前的,更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如何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就在于我们怎样才能获取知识,增强个人责任感,每一个青年在接受教育的同时都会受到来自不同教育者的声音,每个人所受到的教育也是不同的,怎样形成不同的教学理念形成独立富有创造性精神的学习环境需要我们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了解我们想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才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判断精神。小学阶段是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并富有想象力的阶段,如何针对学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详尽认真的解答发挥想象力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阶段是人生较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各学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将小学语文观念上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才是关键。无论用发展的眼光亦或是回顾的理念都需要阶段创新性思维。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对语言及文学作品富有创造力的思维进行点滴学习,如何帮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各方面能力,通过识字、朗诵、背诵、阅读进行正常的交流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