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病虫害防治的要求十篇病虫害防治的要求十篇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4:56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篇1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规范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16.01.012

1引言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生产服务性活动[1]。农业病虫害社会化服务组织包括公共服务机构、合作经济组织、部分龙头企业或其他社会力量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在提高重大病虫防控效果、促进粮食稳定增产、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农业部统计,到2011年6月,全国经工商注册的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达1万个以上,拥有大中型植保机械120万台套,从业人员近100万人,日作业能力超过3,000万亩[2-3]。为规范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行为,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质量,2011年农业部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从宏观管理层面对防治服务组织的管理与指导、防治作业、监督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规定[4]。但在防治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合同管理、防治方案设计、信息服务、应急管理、投诉处理、满意度调查等方面没有进一步的细化要求。目前,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及服务质量方面尚无国家标准,导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活动中出现服务质量不规范、服务效果差等问题时,无标可依、无据可循。因此,有必要尽快研究和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服务质量要求国家标准,用以指导和提升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制定原则和依据

2.1科学性原则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571号公告)》为主要技术基础,统筹结合湖南、浙江、安徽等各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或管理办法的要求,并参照GB/t24620-2009《服务标准制定导则考虑消费者需求》等国家标准对服务活动各环节的统一要求,从服务提供角度,构建标准技术框架,编制具体要求,保证质量规范技术内容的科学性。2.2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了我国各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或管理办法中对服务组织的具体要求,全面凝练各地基层和一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植保站等)在基本条件、组织运行和管理、作业服务、效果评价等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服务规范和实践经验,吸收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571号公告)》的核心技术要求,增加了关于防治服务组织的管理体系、社会责任、信息服务、应急管理、投诉处理等内容,列出了服务满意度、病害防治效果、虫害防治效果等主要服务质量指标及其计算方法,以保证质量规范的适用性和实用性。2.3协调性原则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的基础通用性标准,在术语、基本要求、合同管理、方案设计、作业服务等标准条款内容方面,与我国现行的法规和管理办法及GB/t8321.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系列国家标准、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等标准协调一致、配套使用,相互支撑。

3技术框架设计

质量规范主体技术内容包括组织基本要求、合同管理、方案设计、信息服务、作业服务、档案管理、应急管理、投诉处理、满意度调查、主要质量指标、资料性附录等11个部分,力求涵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提供的全过程。

4内容要素及技术要求

4.1组织基本要求(1)总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国家倡导的“科学植保、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以服务农业生产和提高防治服务质量为中心,且需符合国家农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2)基本条件服务组织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的提供主体,应在组织资质、技术人员、设施设备、作业能力、员工保护、管理体系、服务内容等方面达到开展相关服务的基本条件。如:组织应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取得法人资质;具有经过植物保护专业技能培训的防治技术人员;具备国家规定的安全作业条件和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日作业能力;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必要的防治设备及人员安全防护条件;具有健全的服务管理制度等。4.2合同管理服务合同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供需双方确立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文件。服务合同内容应包括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防治方案、防治面积、防治物资、防治效果、收费标准、缴费时限、赔偿标准、违约责任、免责内容、纠纷调处办法、投诉反馈时限等。4.3方案设计防治方案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解决服务对象病虫害问题的一系列综合措施,是开展病虫害防治服务的技术依据和科学规范。方案设计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种类、程度、危害、预期目标等信息和农业植物保护机构的指导意见,经科学分析与评估而制定,其内容应包括防治目标、防控技术、防治服务流程、田间作业程序和作业要求等。4.4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为服务对象提供快捷化和便利化服务的重要基础,也是服务供需双方互动交流的渠道。信息服务渠道应包括网络、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服务窗口等多种方式。提供的信息应及时、准确、完整、实用,且防止服务对象信息的泄露及不正当使用。4.5作业服务作业服务要求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实施过程的重要技术规范。需对防治用品、田间作业、质量跟踪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如:所使用的农药、施药设施设备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具有安全隐患的防治作业时,应在相应区域设立警示标志;需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周边其他作物及蜜蜂、蚕、鱼、虾、蟹等生物的安全;妥善处理剩余农药及废包装、废容器、冲洗施药机械废水等废弃物;提示和帮助服务对象填写田间作业服务确认单;作业结束后及时跟踪调查防治效果等。4.6档案管理档案管理要求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内容及过程的真实性和可追溯的重要依据。应确保防治服务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服务合同、田间作业服务确认单、满意度调查表、田间作业照片及视频等资料需及时整理、归档并保存两年以上,便于查找和提供利用。4.7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中发生意外服务事故时采取处理措施的活动。防治服务组织应对潜在和可能存在的防治服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当风险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评估应急预案效果。4.8投诉处理投诉处理是快速和稳妥的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投诉的重要途径。防治服务组织应提供可靠、便捷的投诉渠道。当服务对象对防治效果提出异议或投诉时,及时主动与服务对象沟通,按双方合同规定的程序、方式和时限要求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服务对象,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发生。4.9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衡量自身服务效果,评价服务绩效的重要措施。服务组织要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回访,调查服务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并客观分析满意度调查信息和服务对象投诉信息,持续提升和改进自身服务质量。4.10主要质量指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病害防治效果、虫害防治效果、服务满意度等。服务组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补充,并明确指标的具体数值。计算方法如下:(1)病害防治效果[4]以病情指数表示。1)当病情基数在处理前为零时,按式(1)计算: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防治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1)其中:病情指数(﹪)=[∑(各病级的样本数×相应发病级数)]/调查样本总数×最高发病级数]×1002)当防治处理前病害已发生时,按式(2)计算: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率-防治区病情指数增长率)/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率]×100(2)其中:病情指数增长率(﹪)=[(用药后病情指数-用药前病情指数)/(100-用药前病情指数)]×100(2)虫害防治效果[4]以被害减轻率或虫口死亡率表示。1)以被害减轻率表示时,按式(3)计算:防治效果(﹪)=(对照区被害率-防治区被害率)/对照区被害率×100(3)其中:被害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2)以虫口死亡率表示时,按式(4)计算:防治效果(﹪)=(防治区虫口死亡率-对照区虫口死亡率)/(100-对照区虫口死亡率)×100(4)其中:虫口死亡率(﹪)=死虫/(死虫+活虫)×100(3)服务满意度统计期内服务对象满意数占调查所得回复总数的比率,按式(5)计算:服务满意度(﹪)=满意数/回复总数×100(5)4.11资料性附录为了增强质量规范的指导性和实操性,研究制定了《水稻病虫害防治服务合同(样本)》《田间作业服务确认单(样本)》《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样本)》等3个资料性附录,以便于使用者在实际应用中参考。

5结语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分散防病治虫难题,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相关法规和各地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规范,对于规范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的建设和运行,改进和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服务质量,引导和推动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见.农业部农农发[2008]13号[Z].

2李力,乔金亮“.田间保姆”为农民分忧解难.新农村周刊,2011,8,1.

3陈仁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全国超万个[n].人民日报,2011,6,16.

4农业部第1571号公告.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2011.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篇2

病虫害预测报在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应用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园林绿地工程投入建设。病虫害预测报可以对病虫害发生进行科学的预测,从而避免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错过最佳时期,从而保证城市园林绿地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进行生态化病虫害防治策略落实,避免过多的应用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为人们创建一个健康、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关键词:

病虫害预测报;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应用

引言

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要求,我国各个区域对城市园林工程建设都非常重视,园林植物栽种品种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性,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也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战。病虫害会增加城市园林工程维护的成本投入,会损害城市园林景观的美观性,使得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作用不能良好呈现出来。只有做好城市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为城市园林工程建设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也是城市园林工程建设相关人员需要重点思考内容。

一、城市园林绿地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环保工作开展也越来越为关注,对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对于任何病虫害都要以预防为主。城市园林建设维护人员通过对植物栽培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良,对园林原理模式进行健全和完善等众多措施,对适宜发生病虫害的条件进行排除,为城市园林内众多植物创建适宜生长的条件,提升园林内植物对病虫害发生的抵抗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一些工作人员采取了挖蛹,对病虫进行诱捕等多种物理防治措施。但是这种防治措施只适合小范围内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理成效,但是并不能成为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的主流。现阶段,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主要是应用见效快,可以应用机械代替人力操作,进行化学药剂喷洒的防治方法,对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总是在城市园林发生不良病虫害后在考虑如何进行治理,或者在一些城市园林中工作人员对植物进行“安全药”喷洒,也就是城市园林是否发生了病虫害都会进行药物喷洒进行防治。这样的防治措施不仅会增加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成本投入,不仅对降低病虫害防治效率,对城市生态环境还会造成一定污染,对城市居民生命健康也会造成一定威胁。需要特别注重的是,这种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还会增强种群的抗药性,药物不仅会杀死病虫同时也会杀害病虫害的天敌,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损害,最终导致一种恶性循环产生,最终导致城市园林病虫害抗性种群数量逐渐增多,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性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园林工程建设特点进行分析,园林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受到园林工程建设区域气候环境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城市园林病虫还发生更加复杂,对城市园林建设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化学药剂病虫害防治方法仍然是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采取的主要方式,如何降低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中的化学药剂用量,缩减城市园林绿地内有害病虫的数量。病虫害预测报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使得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降低防治工作开展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使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促使病虫害防治从以往被动局面向主动进行转变。

二、病虫害预测报在城市园林绿地养护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一)虫情预测报在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实际运行中,导致病虫还发生的因素的众多,而且很多病虫害都是在这些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所以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必须要综合性的进行考虑。相关部门需要对基层单位植保人员进行组织,进行城市园林绿地病虫害预测报工作小组建设。要在不同城市园林绿地工程内进行观测点设置,要求植保人员定期对城市园林绿地工程进行巡查,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并且统计城市园林绿地内病虫害数量,对病虫害数量变化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召开会议对病虫害灾情进行汇报,会议上对城市园林绿地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讨论。植保人员做过相应试验,对冬幼虫进行饲养,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在城市园林绿地区域还会进行幼虫灯设置,观察阶段时间内病虫数量变化特征,以及病虫害发生的周期。经过综合开率,科学判断气候因素对病虫害产生的影响,对不同时间阶段气象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因为城市内部不同区域间的小气候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区域的城市园林绿地工程病虫害发生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在对病虫害预测报时要重点考虑区域小气候的影响,选择城市内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园林绿地工程,在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的同时,还需要对区域环境温度、湿度、光照条件等众多因素就进行观测。

(二)应用实例

2014年4月18日,通过诱捕器诱捕到国槐尺蝮成虫。我们结合当时气温偏高的天气条件,根据国槐尺镬的生物学特性,即一般日最高气温达到20℃以上,并连续7一10天,成虫开始进入羽化盛期,预测其羽化盛期在4月20日左右。因此在五一放假前就及时部署防治方案。在确定防治方案时,我们充分考虑不同道路绿地的小气候差异,按时间差合理安排药物防治时间,既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还节省了人力、物力。

三、结语

病虫害预测报在城市园林绿地维护管理中的应用,对保护城市林园绿地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园林绿地工程建设发展有着积极影响。相关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从而加强病虫害预测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建峰,卢忠良,祖晶晶,袁陪陪.阐述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和防治[J].现代园艺.2013(12)

[2]李亚娇,董海燕.刍议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治理对策[J].现代园艺.2013(19)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篇3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对策;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9-0155-01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现状

1.1人工林的增加导致生态脆弱

原州区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道路绿化工程的实施,森林面积达到7.67万hm2,森林覆盖率12.9%,天然林占森林面积的18.6%,人工林占81.4%。人工林栽植导致生态脆弱区易寄生大量的害虫,直接影响原州区林业生产及生态建设的长效性。

1.2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新技术的推广不到位

原州区属于宁南山区,条件艰苦,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检测设备简单、防治机械设备少,林业站人员只能简单地采用踏查方法,当遇到病虫害时也不能采用新技术,只能采用土办法,因用化学农药大面积喷洒防治时易导致杀伤天敌、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而且对病虫害的发生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并预报和指导防治。

1.3检疫工作不到位

苗木的检疫分为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产地检疫是育苗地苗木的检疫,育苗人从心里抵触检疫,他们认为检疫只是掏钱,因此相当一些产地检疫工作跟不上;调运检疫失控,调运人存在侥幸心理,偷运苗木;此外,检验人员少,不能在造林期间到路上执法。

2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2.1加强组织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原州区根据区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成立了原州区林木病虫害防治领导小组:由林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检疫站站长及办公室主任、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1]。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及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的建设;加强班子建设,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

2.2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根据国家林业局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原州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案》,采取在各乡镇街道由检疫技术人员讲解、发宣传单、媒体报道、电视滚动报道、短信平台宣传报道等方式进行宣传[2]。领导小组对病虫害防治宣传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各林业站站长、场长要像抓防治业务一样,亲自抓、具体抓、始终抓、抓到底。同时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和《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的宣传,增强林农的法制观念,抓好原州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3]。

2.3建立森林病虫害的预警机制

各站、场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确定检疫人员、明确对象、定时调查、指定方法、固定地块,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区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以便能够及时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4]。

2.4着力抓好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

对于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5]。加强产地检疫,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林必检疫的效果,进行强制检疫,特别是在缺乏检疫检查站和公路难以设站检查的情况下,必须加强产地检疫。并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6]。同时,应进一步加强苗木的调运检疫和木材的调运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加强各县区相互协调作用,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2.5加强科研和技术攻关

病虫害发生的复杂性,要求人们要积极引入新的科学技术进行治理。各省、市、县区森防检疫站应该加强协作,集中力量和智慧,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重点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和先进的防治手段[7]。

2.6加大资金支撑力度

资金是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进程的有力保证。原州区财政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总量在逐年加大,通过专款专用,强化管理,确保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运用到病虫害防治上[8-9]。

3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病虫害防治总站.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n].中国林绿色时报,2000-02-08.

[2]李祥康,黄焕华,黄咏槐,等.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特征变化的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0(3):25.

[3]苏宏钧,赵杰,尤德康,等.我国森林病虫害经济损失[J].中国林业病虫,2004,23(5):1-6.

[4]宋玉双,韩少敏.对加强我国森林病虫害治理工作的思考[J].森林病虫通讯,1999(2):42-44.

[5]许效仁.宁夏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现状及防控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07(3):55-56.

[6]井含军,李刚.浅谈宜君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0(12):34-35.

[7]谢振河.针对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1):41.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篇4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230042

前言

云阳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较早,但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低湿阴雨天气,局部的干旱、洪涝、低温冷害等因素影响,加上受周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虫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导致水稻病虫害频发,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其中,双土镇主要的病虫害有: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苞虫和稻瘟病、纹枯病等,最传统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主要是喷施化学农药。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农药的使用虽然能够快速防治引发的病虫害问题,对提高水稻的产量有帮助,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无法实现水稻的无公害生产,不能满足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质量要求。因此,应该通过喷施高效低毒性的农药,结合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1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1.1农业结构转型引起的水稻病虫害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进一步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引起了稻田与非稻田病虫害之间的相互流通,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转型,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了各种病虫害的快速发展,影响着水稻的种植产量,不能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水稻。因此,传统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无法做到运用无公害的方式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所以,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该从水稻种植的生态角度出发,对引发的病虫害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并针对不同区域的病虫害采取相关防治措施,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并举。

1.2水稻类型多样化加重了水稻病虫害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增加了对水稻的需求,实现了水稻种植向着多元化的种植方向发展。为了促进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种植产量的增加,在种植区域内进行了多品种高产优质水稻的种植,使水稻由高产量、单一型的种植方式向着高质量和多元化的方式转变。因此,对水稻的种植方式发生了改变,不能适应当前水稻种植发展的需要,并且多元化的水稻品种种植方式,降低了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一些新引进的水稻品种,抗病虫害能力相对较弱,导致病虫害频发,增加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难度,给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造成影响。

2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措施

2.1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测

要想实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必须要对种植的水稻区域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水稻生长的周期内,对各个期间的水稻生长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工作,运用科学化的手段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水稻的病虫危害,并针对水稻的发病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水稻进行监测时,可以通过宣传、发放资料、网络等形式预测水稻病虫害发生率,为水稻病虫害的判断提供理论性依据,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应该对发生病虫害的水稻进行范围内的评估工作,让广大农户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重视,根据受灾的面积来采取适当地解决措施,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治,减少由于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促进水稻种植业向着无公害的治疗方式迈进,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2.2运用生物和物理相结合的治疗手段

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运用生物治疗是当前最环保最科学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被广大水稻种植户广泛应用,通过对发病的病虫害进行研究,可以明确造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因此,应该运用农田释放的形式和研究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类药剂进行治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广以虫治虫技术,能够代替化学农药试剂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创新,利用声波和红外线等措施来对可能引发的病虫害进行干扰,防止病虫害的蔓延和繁殖。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对病虫害生存的习性的了解,采用红外线激光刺激害虫,使害虫的新陈代谢发生混乱,加剧虫害死亡的速度,提高水稻防病治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结论

针对当前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病虫害问题频发的现状,应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对水稻田地中的病虫害防治和无公害水稻生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突如其来暴发性病虫危害的发生,制订相应的技术措施,应对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助农户解决在水稻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农户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切实加强对植保工作公益性、社会性、防灾性、技术性于一体,在科技兴粮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对于发生水稻病虫害的区域,应该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解,对水稻的生长周期进行监测,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水稻防治措施进行创新,确保水稻丰收,农民增收,实现水稻优质、高效、高产,促进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发展云阳县水稻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金兰,王华为,潘迎辉.无公害水稻中农药残留检测及其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21):16-18.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篇5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概念防治方法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指昆虫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使林木的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受到阻碍,使得木材的产量难以增长,甚至导致整株林木死亡。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

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只有两个条件同时存在。病害的发生了,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引起的。那么,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病因和诱因等两种情况。病原则按其性质可化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1、根据病虫的害部位可分为:

1.1林木种子和苗木的病虫害。

1.2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虫、林木枝干病虫害。

1.3林木根部病虫害。

防治方法也可以分为:营林措施、化学防治、人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检疫。

2、根据林木病害的类型可分为:

2.1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

2.2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

三、综合有效的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森林病虫害被称作属于“无烟的森林火灾”,一旦蔓延开来,将给森林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造成的生态损失和经济损失自不必说。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仅仅采取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采用综合手段效果最佳,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控制病害,虫害的的系统工程,也就是说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培育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缓解降低病害虫害发生的程度,使其不要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这是一种更好的策略及措施。

2、综合治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从保护环境,从经济效益角度两方面出发。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三者之间的自然调节关系人手,有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使用农药,防止人畜同受毒害的现象,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和调节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抵抗能力。

2.2控制病虫的危害的手段是防治病虫害,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缓解并降降低其危害程度,使其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研究人员要根据病虫的数量发展情况,才能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

2.3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的,可不防治。还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与上述上述经济观点适合。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是园林模式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经济效益,并且也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制定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与方案

首先,要考虑以美化城市环境的基础上,同时合理配置相应的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直接针对本地区发生不同害虫的病害虫种类,减少病害虫的其喜食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耐虫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和计生能力。

3.2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有直接关系。对长势差苗木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这种做法是为了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同时结合秋冬季对树木进行修剪整枝,除去染病虫枝条。应该说,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要以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为手段,坚决不给营病虫害越冬、繁衍、危害创造必要的的环境条件。

3.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3.4稳定森防队伍,确保资金投入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篇6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义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这一新的服务方式是适应农村经济形势新变化、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应运而生的,是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减轻病虫害损失,增加产量的潜力很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的态势。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蝗虫、草地螟和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传播快、危害重的特点,对防治时效性和防治技术要求高。通过专业化防治队伍实施统防统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控制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这是防灾减灾、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是通过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的。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问题日见突出,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不从心,难以做到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高效的植保机械,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的有效手段。病虫防治的技术要求高,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植保知识,导致盲目、过量用药,不仅破坏农田生态环境,而且容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施药者安全事故。通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有利于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少施药人员中毒几率,保护施药者人身安全。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托植保公共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

(二)主要原则

政府扶持: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

群众自愿: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农民自觉加入专业化防治。

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地生产实际、病虫发生特点,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

循序渐进:可先在粮棉油等大宗作物重大病虫上开展试点,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将专业化防治推广到其他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上。

(三)目标任务

按照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目标和任务,到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部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到201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到202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50%。

三、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措施

(一)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作为服务“三农”、满足农民群众需要的大事,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重点支持,积极推进。要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制定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具体措施。要主动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媒体进行汇报宣传,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确保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主要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各项病虫防治经费补贴,努力提高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的覆盖面。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领域,探索企业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组织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

(三)引导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有序发展。目前,各地探索形成了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多种组织形式,包括专业合作型、企业带动型、大户主导型、村级组织型等。要认真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运行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的专业化防治组织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建立示范区,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篇7

【关键词】林业技术;林木病虫灾害;控制手段

前言

社会不断变革,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不断深入,林业作为改善环境的关键部分,其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而林木病虫灾害的存在导致林木资源质量的下降,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的病虫害灾害控制工作状况并不理想,技术不够成熟,技术水平亟需提高。因此,如何加强林业技术对病虫灾害的控制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我们通过深刻的探讨,寻求病虫灾害的应对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技手段,将林业病虫灾害的控制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1、关于林业技术对林木病虫灾害的控制现状

1.1林木病虫灾害防治的概况

林木病虫害防治是指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病虫灾害进行预防和治理的技术手段,通过有效的林木病虫灾害防治工作将病虫灾害造成的林木损害程度降到最低。林木病虫灾害的防治主要分为事先预防和事后治理两个方面,预防的重点在于落实优质的育苗工作和抚育管理工作,为林木资源的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尽可能减少病虫灾害,而事后治理应着重突出林业技术,通过采用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例如生物技术、物理技术以及化学技术等,来应对病虫灾害问题,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灾害的泛滥,保证林木的品质。

1.2林木病虫害控制的技术问题

目前林木病虫灾害的防治技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无法实现有效的病虫害控制,影响林木资源的生长,不利于林业的健康发展。在林木病虫灾害的防治技术方面,由于受传统模式的束缚,现行的技术手段仍然停留在较为基础的阶段,相关技术相对落后,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得防治技术与日益变化的现实状况不相适应,实用性较差,防治效果十分不明显。同时,由于病虫灾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项目,其作用效果难以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往往导致其被忽视,相关部门及领导对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有一定的松懈,对病虫害防治项目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较少,使得大部分病虫害控制与防治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作为,无法充分发挥出病虫害防治的作用。除此之外,目前林木病虫灾害防治与控制的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没有接受系统化的专业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无法应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更缺乏实战经验,对新技术的使用不熟练,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定的阻碍,拉低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效率,不利于林业的发展,无形中降低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1.3加强林木病虫害控制的意义

在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林业的健康发展不容忽视,林木资源的保护水平亟需得到提高。加强林木病虫害的控制,将有效减少病虫灾害带来的危害及林木资源的损失,积极促进森林资源的生长,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并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平衡。

2、加强林业技术对林木病虫灾害的控制措施

2.1提高对林木病虫灾害控制的重视程度

针对目前林木病虫灾害控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一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相关部门及人员对林木病虫害控制的重视程度。国家政府应当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为病虫害防治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并加大对病虫害控制的资金投入,增强支持力度,促进林木病虫害控制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及领导充分认识到病虫害控制的作用效果,在思想上重视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使得病虫害的控制措施能够得到落实,提高林木病虫灾害的防治能力,从而推动林业的稳定发展。

2.2优先发展病虫灾害防治的无公害技术

无公害技术对防治病虫害起着关键的作用,并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应该优先发展无公害技术,从而加强林木病虫灾害的控制。无公害技术的重点在于通过绿色无污染的技术手段对病虫灾害加以防治,提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或及时解决病虫灾害给林木带来的问题,减轻林木资源的损失。生物技术作为无公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推进病虫灾害防治的进程,加强林木病虫灾害的控制。生物技术主要包括昆虫防治技术、微生物防治技术、益鸟防治技术三个方面,其特点在于利用生物的优势来控制病虫灾害,在节省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同时,促进了生态的平衡,改善了生态环境,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2.3积极创新病虫灾害防治的技术和方法

积极创新病虫灾害防治的技术和方法是提升林木病虫灾害防治水平的关键举措,为病虫灾害的控制提供充足的动力。现行的林木病虫灾害防治技术方法仍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尚未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防治工作的效率偏低,一定程度上阻碍林业技术对林木病虫灾害的有效控制。在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病虫灾害防治技术的革新,完善防治的手段,丰富病虫害的防治形式。

2.4努力提升病虫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素质

目前病虫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对病虫灾害的防治技术掌握不够,无法有效管理林木病虫灾害防治工作,其专业素质需要得到加强。因此,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定期的培训,向病虫灾害防治管理人员传授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提高其工作水平。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扩大知识面,熟练掌握病虫灾害的防治技术,以更好地落实防治控制措施,为保护林木资源提供可靠的保障。

结语

森林资源能够为社会生产提供发展的动力,也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积极性的作用,林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多年来困扰着林业生产的病虫灾害问题现在依然存在,一直以来得不到有效的抑制,对林木资源的保护造成极大的威胁,需要加以及时的解决。针对目前林木病虫灾害防治技术的缺陷,有效加强林业技术对林木病虫灾害的控制,加快技术革新,充分发挥出林业技术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以更好地促进林业健康发展,提高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篇8

关键词:林业技术;林业建设;病虫害防治;方案探索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132153

提高林业技术水平、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我林业建设的核心,也是我国林业生产能够持续向前发展的要点。林木自身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效,尤其是在周围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人们更加重视对林业技术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林业建设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还是较为单一、落后的,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病虫害防治农药,这必然会给日常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因此做好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国现阶段,林业植被的覆盖率以及质量都较低,虽然种类繁多,但是还有很多植被复杂,这就会导致病虫种类也多变,我国目前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体系不健全、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较低,与此同时,相关农业部门也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整个林业技术人员素质较低,从而直接降低了整个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影响了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1]。

2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林业产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我国林业技术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将林业技术运用于林业生产中势在必行,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高林业技术的的有效手段。

2.1提高林业造林技术水平

每个不同的地区由于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林业种植技术选择也各不相同。例如:在山区林业造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林木为主,然后在此基础上需要购进优良的树木,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将抗病虫能力较强的树木与当地其他树木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做好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使用农业的使用量,提高林业造林技术质量和水平。

2.2增强日常管理工作强度

由于森林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病虫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强度不够,这导致很多病虫害处于早期阶段也没有被及时的识破和发现,从而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防治和管理,从而降低了整个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强度,明确责任制度,将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位,这样才会对树木的生长产生积极影响[2]。

2.3做好生物防治工作

在整个林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做好生物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生物防治工作主要就是通过虫类防治病虫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常见的病虫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找它们的天敌,通过这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够减少化学用品对林木的威胁和伤害,从而提高林木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生物防治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昆虫的数目,为其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还要严格对其进行监控和检查,防治出现不良情况,这样才能够起到防治的作用。

2.4采用农药防治

在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喷洒化学农药,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喷洒新型无害生物农药,努力提高林业技术质量和水平,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通过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的方法,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来防治病虫害,还能够杀死病虫,综合对林业进行保护,防治带来环境污染,从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

2.5运用物理防治方法

目前物理防治是根据害虫自身的某些特性入手,利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例如:有很多害虫怕光,因此果农可以安装杀虫灯装置,驱赶甚至杀死害虫;果农还可以对果穗进行套袋,简单方便,还能减少农药的残留,有效的防治害虫的侵蚀。通过这种天然无毒的防治方法,能够真正实现预防的目的,从而为林业建设作出贡献。

3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对林业建设的要求也不断的严格,因此国家必须把防治病虫害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国家应该认真研究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通过创新理念、完善制度以及种植流程等多方面入手,从根本上预防林业病虫害问题,以此提高我国林业技术质量,全面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篇9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9-0169-01

林业病虫害严重影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已成为林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1]。该文就浙江省温州地区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更好地推动当地林业工作的发展。

1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人工林面积与病虫害同步增长

人工林生态结构单一,自身防御与自我修复能力较弱,极易遭受病虫害侵袭[2]。据有关调查显示,截至2013年,温州地区森林总面积为7075.00hm2,人工林面积为4336.98hm2,占61.3%。在过去的30年内人工林面积增加了40%,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约40%。可见,二者大致为同步增长。病虫害的不断增加给当地的林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2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

传统的林业经济主要依靠木材生产,因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量的原始森林资源被人们肆意地砍伐、破坏。滥采滥伐影响到原有森林生物的多样性、林分结构等,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导致害虫天敌的大幅减少,为病虫害的生长与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3]。

1.3营林方式不科学

在营林过程中人们过于看重林木的速生丰产,而极大忽略了营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林木管理方式不当,种植密度不合理,不抚育导致林间通风不畅,透光与透气性差,致使病虫害大幅度上升。

1.4滥用化学农药,缺乏健全的防治体系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利用农药来治理森林病虫。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不少有益生物,并且害虫会逐步产生抗药性。因此,滥用农药制剂,极易破坏林业生态系统,使林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温州地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比较滞后,缺乏创新,未跟上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要求。另外,当地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未切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由于经费限制,使温州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还不健全,有关基础建设滞后,工作设施与方式滞后,监测预报环节比较薄弱。

2开展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意义

无公害防治是指在森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生物技术达到防治病虫害、保护环境、维持林间生态平衡、构建和谐森林生态系统的多重目的。通过构建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多重效益。同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也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重要体现,大力倡导和谐、健康森林的理念[4-5]。通过这一举措,不但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不会伤害害虫的天敌,进一步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3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3.1森林抚育与管理

首先,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开展造林工作,挑选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抵抗能力强的品种栽植。林间生物应保证多样性,如配置乔、灌、草等植物,以提高林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抵抗能力。做好育苗消毒工作,应挑选适宜的场所作为苗圃,避开那些低湿的地方,避免引起苗枯病。此外,还需对苗圃实施轮流作业,防止引起病虫害,并及时进行翻土施肥。然后抓好封山育林工作,及时除草、施肥、修枝剪叶,将部分病枝及时除去,避免虫害进一步蔓延。尽量降低人、畜对林间环境的破坏,并适当增加害虫天敌数量,以起到防控害虫的目的[6]。重点保护害虫天敌及现有的天然林,不准随意砍伐树木,禁止所有破坏林木生态系统的行为。

3.2重点完善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首先必须把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摆在首位,形成一套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要针对温州地区林业病虫害的主要特征、气候条件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监测预报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全面性,真正实现早发现、早防治的目标。同时,要抓好对林木的检疫环节,避免各种危险性病虫传入当地。

3.3提高森防科技含量,综合治理

为实现温州地区林业生态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林分质量,强化森林对病虫害的自我抵御能力,采用微生物、生物、生物农药等进行无公害防治。一是引进昆虫天敌,达到防控虫害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确保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二是引进益鸟,通过鸟类防控病虫害,如啄木鸟、灰喜鹊、山雀等。通常可利用造鸟巢等办法吸引益鸟前来,消灭病虫害。三是微生物防治。例如,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四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这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同时,对于部分严重的病虫害,该方法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使用农药防治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还会杀死有益生物。因此,如条件允许,应提倡采用无毒性、绿色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此外,还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攻关,并大力推广新技术,借助各种生物物理技术、光、电、温度、器械等方式实施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

总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求林业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方法,掌握病虫害发

生的具体原因及特征,切实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实现温州地区林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龚云华,黄国成,陈秀东.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科技向导,2012(12):207.

[2]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1):205-206.

[3]张毅,孙兴全.上海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2(7):145-146.

[4]韩卫东.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149-150.

病虫害防治的要求篇10

关键词:园林绿化;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

目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得到了广大人们群众的高度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较多的城市大规模地进行园林绿化景观的建设。但是,苗木病虫害问题就会随之出现,这给园林绿化建设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园林绿化作为提高城市绿化环境质量的有效保障,做好园林绿化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广大人们的健康作出了贡献。

一、城市绿化用苗木状况以及病虫害成因

1.城市小气候

不同的苗木会呈现出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同需求特征,但是在城市环境之中,很多生态环境特征被城市密集生态所抹杀。比较显著的是城市中的热岛效应以及相对密集的人口,同时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则是城市中所特有的工业因素影响。气候温湿度的不稳定,能够直接影响到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并且密集的人口和随之而来的车辆数量增加、城市光照异于常规自然环境等问题,都会借由总体环境质量因素影响到绿化苗木的健康状态,使得苗木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降低,最终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2.植被多样性

在城市的绿化体系之中,植被多样性是客观需求之一。一方面不同的城市视角要求不同的景观呈现,另一个方面,不同的城市区域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环境特征,因此在功能角度上看也会要求不同的苗木种植。这种植被的多样性,在对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特征,如果植被搭配合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病虫害实现抑制作用,但是同时也必须明确,不同种类的苗木之间,也极有可能发生病虫害的串联问题。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某些病虫害反而会因为苗木种类的多样性问题而产生大规模的爆发势头,进一步为城市绿化苗木健康维护和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3.管理不善

城市环境中对于绿化苗木的管理日趋复杂,在苗圃中的防治办法,只适用于相对贴近自然的状态,而城市环境过于复杂,因此管理工作是维护苗木健康的重点之一。对于这一方面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指南有待完善,这种不完善并非是管理工作的不到位,而是过于复杂的城市环境导致每年都会出现新的管理工作特征要点,而相关的指导文件则是应当紧紧追随实际情况而进行设定,这就决定了此类文件需要时常更新,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更新的频率远远跟不上需求。另一个方面则是人员素质的问题,由于环境的多变,导致相关知识也需要保持不断更新。

二、防治措施

1.树种的选择

(1)选择病虫害发生轻的树种

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首先就要充分考虑到将来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因此,在选择绿化树种时,不仅要选择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优化、美化城市环境作用的树种,还要尽量选择那些病虫害发生少、发生轻的优良树种,如银杏等。

(2)不选择其他病害中间寄主的树种

在园林绿化的树种的选择中,还要尽量不选择是其他病害中间寄主的树种,如:桧柏就是苹果锈病的中间寄主,因此在城市附近有果园的地区,切忌采用桧柏作为园林绿化的树种种植,以免给附近果园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引起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2.生物防治

(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对害虫的自控作用

在自然界,尤其是在辽宁省东部山区,植被覆盖率很高、植多样性条件优越,天敌资源丰富,如异色瓢虫对枫杨和垂榆等树木的蚜虫,有极其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因此首先要求我们的园林工人,在防治园林害虫时,不能按常规防治历对园林绿化树木进行盲目的定期防治,必须经常调查树木上害虫和天敌的活动情况,如果树木上有大量的异色瓢虫等天敌活动,必须对天敌加以保护,尽量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2)人工释放天敌

我国有较高的人工繁殖天敌、释放天敌防治农林害虫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深厚的人工繁殖天敌、释放天敌的科技贮备。

实践证明,人工释放天敌是防治森林害虫的最安全、最有效的防治办法,如利用释放周氏y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各种松毛虫,都会即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又不会给城市和人居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防治措施。

3.灯光诱杀

利用多数园林害虫成虫都有趋光性的特点,可以采用灯光诱杀园林害虫,当前可以诱杀害虫的杀虫灯种类很多,通过我们调查了解深圳市富巍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富巍盛牌太阳能杀虫灯,不仅可以诱杀多种园林害虫,更因其是利用太阳能,不需电源,电压只有十几伏,对人畜安全,更适合诱杀园林害虫的防治工作。

4.人工防治

利用园林害虫的某些特点和园林树木集约化管理的条件,人工防治仍然是防治某些园林害虫的有效措施。如利用美国白蛾低龄幼虫有吐丝做网幕,并在网幕内集中取食危害;第一代和越冬的老熟幼虫在树干粗皮裂缝及树干周围石块、杂草土缝中潜伏、越冬的特点,可组织人力,在美国白蛾幼虫尚未从网幕中分散前剪掉网幕,集中烧毁,或查找在树皮裂缝、树干附近石块、杂草土缝附近潜伏的美国白蛾的虫茧,集中消灭,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利用天幕毛虫成虫在树枝上产卵块如“顶针”的特点,可组织人力结合园林的修剪工作,剪掉枝条上的天幕毛虫的“顶针”卵块,集中消毁,同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5.化学防治

(1)使用农药的选择

园林害虫确需化学药剂防治时,必须选择低毒、低污染与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或仿生物农药如Βt乳剂、灭幼脲类杀虫剂,坚决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气味难闻的杀虫剂。

(2)改变施药方法

为了保护城市人居环境的安全,不受因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园林害虫的污染,尽量改善施药方法,如采用毒绳法防治下树的松毛虫幼虫,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省工、省力、省钱、不杀伤害虫的天敌,更重要是不污染环境,对城市的人居环境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园林绿化中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还可以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学习,以此实现苗木健康成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