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十篇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十篇

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4:38

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1

近日,在全国上下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重要时期,市水务资产公司经过精心准备,及时组织安排了本次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专题教育培训班,利用脱产学习方式集中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精神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学习,为大家真正“学懂、弄通、做实精神”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为期三天的培训时间里,既有深度解读,又有交流研讨,既有形势分析,又有任务要求。学员们集中学习,分组研讨,真正静下心来、潜下心来、沉下心来,诵读经典、领悟真谛、嵌入灵魂,筑牢了信仰之基,夯实了信念之本。通过学习培训,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同志的铿锵之音响彻华夏、回荡宇内,让无数中华儿女为之激情澎湃,豪情满怀。在党的报告中,同志开宗明义,指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进入新时代,明确新使命,阐明新思想,提出新方略,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有力书写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使命担当,报告内容深入浅出,语言平实有力,贴近群众,温暖人心。作为一名党员,在深受鼓舞的同时,我更要坚持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在思想上要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紧跟新时代步伐。

不论是普通党员还是党员干部都不能忘了入党誓词,不能忘了当初的理想信念,更不能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共产党员是中国广大群众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党的先进性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就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紧跟新时代步伐,不断以党员的先进性鞭策激励自己,以更加高昂的精神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

二是在工作上要不忘初心,率先垂范,扎实干好水利事业。

党的吹响了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号角,水利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报告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指明了水利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

在倍感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我们肩上的任务亦更加沉重而艰巨。下一步,我们将以精神为引领,不忘初心,率先垂范,在市委、市政府赋予的新定位中找准坐标,在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的新要求中明确使命,在“十三五”重庆水利大发展的新任务中清楚角色,在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配置中突显担当,大力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利产业化,进一步加快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补齐重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短板,提升全市水资源保障能力,全面开启重庆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和水投集团转型发展新征程。

三是在生活上不忘初心,严于律己,做廉政的带头人。

自省才能做到自知,自知才能达到自律。曾指出,“各级党员干部要在对待党和国家的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党员,要担起这沉甸甸的责任就必须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立潮头,谁也没有权利和借口躺在历史的沙滩,等待“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到来。

相反,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顾全大局,坚持原则,维护团结,遵守纪律,为民服务;我们必须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勇当“弄潮儿”,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以“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砥砺前进,奋发有为。

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15-02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自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之后,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就全面开展了高职高专课程改革工作,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和探索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1新时期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素质欠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灌输,而是一项针对“人”的工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文化素养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然而,很多高职高专学校重视职业技能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忽视就直接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才力量安排不足,人才素质不佳。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虽然具备较扎实的思想政治知识,但是却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新时期依然保留老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识,采用老套的教学方式,只是进行知识灌输而不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产生应有的积极的影响,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很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假大空”的东西,在课程安排中,经常将政治理论课程挤掉,换成他们认为有技术含量的“实惠”的课程。工作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忽视也是导致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后的重要原因。

另外,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健全的奖惩机制,很多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虽然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但是却得不到鼓励,这样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优秀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的保留和引流。而且,长久以来,我国对普通高校的发展高度重视,而对高职高专的重视程度却不够,使得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都比较落后。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较少,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责,使得教书与育人无法统一。

1.2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落后

笔者发现,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虽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却总是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由于教育模式的落后导致的。当前,不少高职高专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灌输模式将老师和学生对立起来,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老师则成为强制的知识灌输者,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这种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只是“吃进去了”,却“不消化吸收”,教育效果自然不理想。而且,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境界的影响只是短暂的、表浅的,很多学生课上忙着抄笔记,考试之前背笔记应付考试,考试之后,这些知识就抛诸脑后了。这种陈旧落后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无法满足时代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要求。

1.3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影响学生思想

我们正处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时代,网络信息使得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逐渐多元化、复杂化,网络信息虽然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但是其中混杂的各种负面信息也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发展、政治倾向、价值观念等产生影响。网络上常常出现的热点问题、争议问题、敏感问题,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着影响,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了很多疑问,而对于这些问题,很多老师采取回避态度,避谈敏感问题和社会的阴暗面,而不是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分析,这种回避态度不仅不会使学生消除疑问,反而会让他们对社会产生怀疑,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2新时期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改进方法

找到了问题所在,就要对症下药,解决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2.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鉴于高职高专院校是辅导员负责制,那么首先就要做好辅导员任用和遴选工作,在任用和遴选过程中,按照思想政治意识强、教育教学业务精、管理方法合理严格、作风严明正气等原则来进行。同时,要注意调节辅导员队伍结构,做到老中青比例合理分配,专兼职合理结合。加强对党政干部、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辅导员等的思想政治水平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水平。

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制定严格的工作规章和奖惩制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重要贡献或表现优秀的人员,要给与鼓励。

注意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素养,重视对专业政治教师的培训,确保他们与时代先进的思想政治知识和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及时接触,确保教师的教学更加科学,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

2.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2.1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联系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含有心理教育成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良好的补充促进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分离,殊不知,要想让学生真正接受一定的政治思想和理论,首先要为他们的心理“把脉”,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设置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思想政治行为要求,但是却没有考虑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所产生的心理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联系起来,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安排思想政治教学,重视学生处理挫折、面对挑战、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使思想政治教育告别“假大空”的状况,成为能够真正为学生所用,帮助学生解决重大人生问题。当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自己的心理需求息息相关的时候,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在就业竞争中优势较少,但是,受到城市物质文化和消费生活影响,往往会对未来缺乏信心,或对未来的生活要求过高,当现实与理想出现落差时,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者产生“这一辈子就这样了”等错误消极意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指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2.2.2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技能教育联系起来

高职高专院校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无可厚非,甚至是值得鼓励的。但问题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很多时间都是在工厂实习,这段时间也往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时期,那么如何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这一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技能教育结合起来呢?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实习单位的思想政治资源,在实习劳动中教育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利用工厂所在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实习单位的先进人物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坚持为人民服务。在学生的技能培训中,他们身边总是存在着形形的先进人物和值得学习的活生生的教材,这些教材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鲜活生动,更有说服力,更能影响学生的思想。

2.2.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引起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生社团,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仅可以结交不同的朋友、参加各种活动,而且,可以从中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实践中得到的锻炼和考验是学生亲身体验得到的,比课堂的单纯的思想政治理论讲解更加直观,影响也更加深刻。

同时,学校要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等,多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怀疑、去探究,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之后,为了解决这些疑问,他们往往选择咨询老师或者自己主动在思想政治书籍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就被提高了。

2.3利用健康的网络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将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带入了网络时代,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业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对于网络信息中的敏感问题、热点问题和争议问题,各位老师不能简单地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应该经过深入研究之后,为学生讲明其中的道理,帮助学生消除疑问,或给学生引导一些思考方向。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网上设置法制讲堂、心理教育课堂、国情民情新闻网页、政治政策措施文件链接等栏目,为学生的网上细想政治学习提供丰富的、健康的资源。

3结语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社会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教学方法,坚持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宋丽,王海滨.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15-18.

[2]朱婧.关于新时期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19.

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期的完成,每一个大学生都面临多种观念的冲击,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思想交流的结果造成道德情感冷漠,心理问题增多;面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样一种新兴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应对其教育方式特殊性引起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弱化,如何解决学生在面对社会用“有色眼光”看待高职教育的时的困惑,并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心理问题;怎样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各种思想道德观念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如不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混乱与无序。本文旨在根据笔者在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求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期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二、目前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体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一)新时代的变化给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全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在接收新的冲击。

首先,信息网络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已经给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其特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迎合了大学生崇尚民主、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其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模式赢得了学生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网络信息的混杂性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

其次,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进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却日益显露。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加竞争力,高职高专学生大都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对思想道德教育却形成一种偏见,把思想道德教育仅仅看成一种理论说教,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形成一种误区。

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作为学生学费来源的家庭收入两极分化较严重。这种情况造就了学生两种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

(二)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强化学生的技术操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即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压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与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相适应,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能做到加大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力度,但却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给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作为教育主体,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生源类型层次复杂。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五年高职毕业的学生等。虽然同样是作为计划录取的学生,但从成绩上看仅仅是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层次。这些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思想活跃但却相对散漫;思想认识上的肤浅性使得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等。

其次,从学生心理上分析,自卑心理严重成为思想道德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国家教育政策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兴起和发展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看,高职教育一直在低层次教育中徘徊,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学生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同时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进而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或者过分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较强,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了道德知行分离。

第三,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作为青年大学生,他们同样处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日渐提高、自我意识、人生观日渐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道德观念日益增强,道德评价能力逐步提高,但由于自身心理上的不独立或者没有独立的社会角色定位及社会风气等诸多原因,又使得他们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还不严格,导致一些高职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从而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

综上所述,从高职教育特殊的教育类型和教育主体出发,积极探求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

教育方式方法成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

三、加强和改善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基础性环节:

(一)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全部德育的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打破因袭或仿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性实施教学。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在“理论够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不仅要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根据时代要求进行专题性教育:根据社会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市场经济理论教育,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创新教育等等;在教学方法上,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组织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动嘴讲,动手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感。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和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凸现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二)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根据笔者在高职院校从教经历发现,高职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问题大部分由心理问题引起,比如由于对环境不适引起的孤独、郁闷;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引起的忧虑、抑郁;由于其他人的观念等引起的自卑或者自负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观念的认识产生错位,甚至对社会产生敌视,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便是触目惊心的例子。因此目前只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保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在硬环境方面,学院要重于美化校园,绿化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在软环境方面,学院要重于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在无形中积淀文化氛围;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倡导学生实行自我管理;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文明创建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重心,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一个为人师表,具有很强威信的班主任、一个能做到自我管理并能起到火车头作用的班委、良好的班风班貌都能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以社会大课堂为载体,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央教科所的专家也认为“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因此让枯燥、空乏的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这种形式已经为大部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所共识。如通过不定期的专业实习实训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可以以此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组织参观革命根据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对企业工厂的参观考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中让时代的主流精神和社会的进步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五)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管理,保障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现。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时间普遍较短,各项制度处于摸索阶段。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仅要做到严格、规范,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奠定基础。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更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正如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周济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高职院校只有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高职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①邓恩远,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构想与探索.职教论坛,2002(3).

②胡新华,邓小平人才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3).

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4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新生专题网站抓住刚走出高考、对大学充满好奇的学生的眼球,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通过建设形象生动的新生专题网站,提前给学生上了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其重要性在于:第一,提前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新专题网站”借“城建印象”栏目重点阐述菁菁校园,校徽、校训、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服务理念、城建精神、城建青年时代精神,巧妙运用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用色彩和声音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欣赏活灵活现的多媒体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高职院校的生活和学习,提前将校园文化精神植入学生的脑海里。第二,引导学生走向“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适应大学生个体差异性、素质培养、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将学生的自主管理定义为学校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工作推行以“大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线的工作模式。“新专题网站”的《走向自主管理》电子书籍,从思想、学习、生活、工作四个方面入手,图文并茂的电子书籍将自主管理具体化,形象地引导新生学会自主管理。第三,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规划。“新生专题网站”不仅仅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平台,更重要是给学生传达一种思想:上大学不是梦想的终点,而是起点,只有在大学不断补充能量,才能够让梦想起飞。因此,网站设置的“风云学子”、“大学我规划”栏目透过优秀学子的成功案例和学长学习经验的交流,让新生及早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引导学生借鉴学长的成功。此外,根据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后企业急需创新人才的需求,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在迎新专题网站中载入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创业知识以及创业政策,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第四,将思想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心理健康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灵钥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迎新专题网站”的“新生心语”栏目建立新生与学校、校友、学长的互动平台。刚进校的新生,大多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异地求学,对于生活环境与节奏的变化,心理上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例如,高考失利心理忧郁;性格内向,不知道该如何跟人交往;家庭困难而导致自卑心理……),本栏目利用匿名留言的方式,为新生提供倾诉、解决问题的平台,也作为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途径之一。第五,拉近师生、家长距离。视频是传达信息最直观的媒体。“新专题网站”的“新心话语”“、导师寄语”栏目录入了学校教职员工代表对新生的各种祝福,同时也向社会各界、家长、新生展示城建“和谐平等、兼容并包”的文化魅力。透过人生导师的介绍和寄语来亲近新生,拉近学院与新生、家长的距离,为加强学院与家庭的沟通奠定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2建设迎新生专题网站取得的成效

从2010年至今,新专题网站开通以来,深受学生家长的喜欢,四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已经成为我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取得的成效如下:第一,新生入学教育提前,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第二,加强了师生的沟通,将思想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有效预防新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第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网站的开通,提前让学生了解校园、视觉上适应校园,减少了新生入学的不适应感,有助于我校“大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模式的顺利推进,进一步培养同学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第四,被评为优秀的宣传思想工作网。2012年,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举办“2012年广东省高校优秀宣传思想工作网站”评选活动,此次活动广东省共有108个网站参与评选,专题类网站72个,特邀省委宣传部、广州市委宣传部、新华社广东分社等多个单位担任评委,评审专家按照总体要求、专业评价、分类布局、美术设计、动态更新、网络技术等标准,最终评选出专题类网站15个,我校新生专题网站荣获省高校优秀宣传思想工作网站评选活动专题类三等奖。这是我校推动绿色网络建设的一个进步,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宣传思想网站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结语

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5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具体规律

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问题。多年来,教育者在内容方法和形式载体上总结实效性的经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何在此基础上从规律性角度加以探讨尚显不足。因此,研究如何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用真理、实事和榜样的力量增强吸引力

1.提高实效性要在发掘真理性上下功夫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前,效果不佳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与教育者缺乏对理论自身真理性的发掘有直接关系。理论要能够征服大学生,说服受教育者,最终靠的是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彻底性,也就是真理性。用真理的力量使学生折服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一条具体规律。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发掘真理性上下功夫。

要用真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教育者首先要征服自己。如果自己都不能相信马克思主义、从真正意义上说服自己,又如何去教育受教育者。只有自己信服,才能使他人信服,这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所谓自信才能他信的教育规律。

要想使教育者自己信服,就必须下苦功夫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发掘思想理论的真理性,强化理论功底。否则,照搬课本、言不由衷,就难以使学生信服,难以产生实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品安教授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宽厚,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只有将自己研究的成果去向学生讲授,自己才能自信、自如、自由,学生听起来才能有兴趣,有深度,有提高。”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好不好,教师是关键。

2.提高实效性要在用实事说话上下功夫

坚持以实事为根据,用实事说话,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坚持真理的信念,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态度,这也是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一条具体规律。

从思想教育的角度看,实事可分为正面实事和反面实事。事实并不一定就是明摆着的事,实事是真相,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但在许多情况下实事却是曲折的反映。因此,用实事说话,首先是解决好如何认识和把握实事的问题,许多实事是需要寻找、分析、揭示的。其次是充分利用实事,讲实情、说实话,用实事来归纳要阐述的道理。实践证明,用实事解释理论比用理论解释理论更有实效性。

用实事说话,一是要寻找“鲜活的实事”,“鲜活的实事”就是富有时代气息的实事;二是要发现“身边的实事”,因为它多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实事,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用实事说话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说到底是一种让人信服的内在力量。用实事说话教育学生,包含着反对说套话、空话、虚话、假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2007年美国人权纪录》用大量实事指出美国的人权状况,这就是用实事说话的最好例证。

3.提高实效性要在榜样的力量上下功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生动、形象、说服力强等特点,容易产生共鸣。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有奉献的人讲奉献,始终是思想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实也是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规律。

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各行各业涌现出无数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是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代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他们更是思想教育的宝贵资源。

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有三个层面:一是社会上先进模范人物;二是学校的先进教师;三是学生身边的典型形象。从形象教育的规律看,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学生自身的榜样作用更容易产生实效。比如,方永刚、孟二冬、徐伟、洪战辉,等等,在他们身上除了具有先进性之外,还具有看的见、摸得着、学得到的现实性。2007年10月在全国举办的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就是用榜样的力量进行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评选,用生动的事例来教育人、影响人,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文化。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虽然英雄人物表现的特点不同,但仍是大学生崇拜的对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遵循榜样育人的规律,把英雄(榜样)身上所反映出的思想品质、道德风尚内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行为习惯。

二、用关心、包容和语言艺术增强感染力

1.提高实效性要在理论关心学生上下功夫

“关心群众的理论群众才关心。”同样,也只有关心大学生的理论大学生才关心。理论要掌握学生必须关心学生才行。要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把学生关心的问题变成理论关心学生的问题,这也是提高实效性的一条具体规律。

理论关心学生必须具有针对性,要有针对性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社会急剧变革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切身利益。教育者要下力气把这些问题变成关心学生的理论问题,释疑解惑、积极引导。

理论不关心实际、不关心学生就没有理论价值。要做到理论关心学生的确很难,大学生所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的是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很“敏感”,所以,一定要敢于碰硬,不回避、不搪塞、不绕着走,敢于在深层次的“敏感”问题上下功夫,坚持理论研究无禁区、宣传教育有纪律的总原则,研究出自己的观点。当然,这里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勇气问题,更重要是科学态度。解决理论关心学生的问题与遵守宣传教育纪律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在坚持理论研究的大方向、大原则的前提下解决好理论关心学生的问题,往往是理论突破和创新的重点。

2.提高实效性要在大道理包容小道理上下功夫

大道理是核心价值理论,是主旋律。小道理是局部道理或个人的合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性必须坚持大道理包容小道理,这也是一条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具体规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片面强调小道理服从大道理的原则,这种做法实际是抹杀了小道理的合理性。小道理并不是没有道理,一味地牺牲小道理,没有对小道理的足够尊重和兼顾是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

大道理具有普遍性,小道理具有特殊性,大道理要兼顾小道理,小道理要支撑大道理。这就是大道理与小道理的辩证关系。大学生有自己的处世原则、看问题的角度、认识问题的特点。同时,他们还有许多自己认为有道理的要求、想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不能合理地包容这些小道理,就会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教育者空洞的说教、片面的灌输和居高临下的强势态度造成的。

大道理与小道理是相对的,有时候看似是小道理,但并非是小道理,小道理反映的是大道理。比如“群众利益无小事”、“学生利益无小事”,就说明有时看似小道理其实是大道理。毛泽东说,不能离开普遍性谈特殊性,指的就是不能离开大道理来谈小道理;同样,不能离开特殊性谈普遍性,就是不能离开小道理谈大道理。大道理与小道理并不对立,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包容,相互融通。教育者要善于把大道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小道理,并能生动形象地讲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心服气。

3.提高实效性要在运用语言艺术上下功夫

用什么样的语言问题,不是单纯的方法问题,而是情感问题,是运用语言规律产生实效的大问题。因此,用群众的语言,用大学生听得懂的语言,用深刻有力、言之有物、生动鲜活的语言,这样才能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的距离,大学生才会对教育内容感兴趣,接受性才会增强,才能产生实效。

毛泽东是运用群众语言的大师,他多次强调做群众工作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他以新鲜活泼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把抽象的理论讲得通俗生动、丰富具体,这也是理论掌握群众的重要途径。如果课堂缺乏吸引力,讲课如嚼蜡,就会形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想学、不愿意学,旷课率高等结果。据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院校中哲学等公共课旷课率竟高达50%。实事证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代沟,首先表现为语言代沟,有的教师课讲得好,大学生愿意听,愿意学,是因为了解大学生的语言,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方式才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用群众语言就是提示我们要时刻关注大学生,观察其思想实际,言谈举止,了解其熟悉的语境,运用其容易接受的语言,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被学生认同。因此,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之外,教学语言也要有针对性,这也是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规律。

提高运用群众语言的自觉性,要解决几个观念问题:一是群众语言是通俗化的语言,但不是庸俗化的语言,群众语言是一种更直接、更简洁、更生动、更形象的语言;二是群众语言并不是没有学术性的语言,所谓学术性并不是让大家听不明白、弄不懂,理论要掌握群众;三是要用中国话、老百姓的话讲马克思主义,这同样是教育者担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份责任。

三、用专业、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说服力

1.提高实效性要在结合专业学习上下功夫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学校整体育人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应与学校大的教育过程相脱节,而应与之相协调、相符合。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其他素质教育相结合,为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和任务服务,这是教育同步育人规律的客观基础。所谓教育同步育人规律,是指不同专业的教学、不同素质的培养,应在同一个教育目标指导下相互协调、相互融通,形成相辅相成的有机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校整体育人教育相协调,产生同步育人的效果,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消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两张皮”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不矛盾,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看不到它们的联系,把它们对立起来,或彼此割裂开来,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同样,只看到它们的联系,而看不到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突出一个方面,舍弃另一个方面,甚至以一个方面排斥另一个方面,都会对整体育人过程带来不利影响,达不到同步育人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充分利用专业课的教育资源,突出专业思想;而专业课也要突出思想性,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问题,必须建立教师队伍的协调机制。教师队伍是教育的主体,它包括各个专业的不同的教师群体。在理想的情况下,不同的教育主体施加的教育影响是一致的,相互补充,互为强化。但在教育运行过程中,由于教育主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使他们所施加的教育影响可能出现不协调的现象,甚至出现对立和冲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研究不同的教育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努力避免相互抵触,使之同向发挥作用,形成合力育人。

2.提高实效性要在实践体验上下功夫

思想政治教育是养成教育,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加深理解、形成观念。由于实践可以锻炼意志,养成行为习惯,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配合相应的体验活动。

只有行动参与的思想教育才是好教育,这是体验式教育的规律。所以,实践体验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根本方法和途径,也是一条提高思想教育实效性的普遍规律。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鼓励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炼意志、增长才干。要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持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郑萼认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所拥有知识的多少,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验证。

北京师范大学强调要将“社会需要、学科优势、人才培养”三者结合,在“制度化、基地化、项目化、品牌化”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实践中奉献爱心、奉献智慧、增进感情、自我教育。实践证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内化思想、外化行为,是由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决定的,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3.提高实效性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6

abstract:thenewcurriculumreforminthroughoutthelandtheareaimplementation,hadalreadymadetheverybigprogress,buthowtoadaptthenewclasstochange,thenbecomestheuniversitythoughtpoliticstheoryclassteachingurgentlyneededsolutionthequestion,thisrequestsustoconductthethoroughresearchregardingtheuniversitythoughtpoliticstheoryclasseducationalmodel,makestherelatedprogress,andappliesthepractice,applytheorytoreality,realistic,adaptsourcountrysociety'sdevelopment,trainsmoreusefultalentedpeopleforthesociety.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改革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keywords:newcurriculumeducationalreformeducationalmodelthoughtpoliticstheoreticaleducation

作者简介:汪玉娣(1975-),女,安徽潜山人,职称:讲师,学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09sk561)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人来说,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青少年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许多人生的体认,事业的追求,梦想的追逐都在这个阶段奠基而成。青少年是人之一生中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新精神的阶段,生命在此刻喷薄,譬如东升之朝日。青少年也是人生中最易于迷失方向的时刻,身心俱不成熟,虽充满活力却没有理性的指导,多少人生的悲剧也在此刻萌芽、酝酿,因此,青少年是否可以在人生以后的岁月里如日中天,便看他能否在这个阶段受过良好的教育,理性的熏陶,而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育心、育德、育人的“文化-心理”活动,是一种人与人心灵的沟通。1对于青少年如何进行教育,在教育界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初步都形成了共识,那就是不能再像往日那般填鸭教育,而这也是新课改的初衷。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理念非常重要,没有好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就失去了方向,但是在思想的指导下,如何进行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样重要,前者是理论,后者是实践。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不能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如何在教学模式方面对青少年的心灵进行更好的呵护,指导青少年更好的成长,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

我国的教育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一些的落后的理念已经需要摒除。我国的教育模式曾经深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譬如文理分科就是借鉴苏联模式的经验,当然我们的教育模式也依然遗留着许多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流毒,这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时代的思想理念总是具有滞后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行了教育改革,但是,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曾经几十年全国通用一本教材,用一种模式在教学,这固然体现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全国的力量,合理分配全国有限的教育资源;但是,时至今日,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体现。世界是多样性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更具有包容性,更富有创造力,而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我们有能力、有条件对我们过去全国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教育制度层面要体现以人为本。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改变以往刚性的,冰冷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更应该充满人文关怀。何谓人文关怀?一言以蔽之,以人为本“以人性为依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西方中世纪之文艺复兴其宗旨所在为何?便是人的复兴。尊重学生的欲望和要求,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风细雨般的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呵护,大概就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应该摒弃过往那种对学生的家长式教育,所谓教学相长,师生本身便是平等的,广而言之,学校机构与学生个人也是平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形成一种制度与人的良性互动,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以反思学校教育制度的缺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不应该亡羊补牢,而应预防为先。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高校中发生了几起血案、惨案,而不久前,四川大学又有一起由于学生之间的争执而引发的恶性案例。这大概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由于没有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动态进行更好的把握而引起的,或者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方式方法产生了问题,虽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方法存在缺陷而并没有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心底的重视,这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的。在大学阶段,学生大部已是青年,都已渐渐有自己的主见,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要以道德说教的模式耳提面命,不要总是站在道德的高度批判学生的行为,而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如果学生的选择是不正确的,就应该与学生多沟通,多引导,防范于未然。

2、教学层面可尝试进行专题化教学模式。我们也应该在许多教育方法上进行改正。思想政治理论由于其学科的特点,总是容易流于形式,教育的方法如果不当,十分容易形成说教,引起学生的反感。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都是按章节进行授课的,但是只要是按章节就总是存在一个如何分章节的问题,教育部门在编写教材时,即便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但想必也无法完全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每一本教材在编写完毕之时就已经是过时的了,时代的发展既迅且猛,新问题,新理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师要在课堂授课时能跳出教材,从实际出发,紧扣时代的脉搏。这样,按章节授课肯定是存在问题的,而打破教材的章节,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按专题进行授课则是一个可取之法,无论是旧问题,还是新问题,我们都可以根据其性质将其分门别类,总其大要,形成专题。进行专题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更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要求,比如,在《思想政治和法律基础概论》课中,我们就可以尝试设立几个专题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专题和婚姻、恋爱、家庭道德教育专题等。

(1)进行专题化研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兴趣是第一位的,无法想象一个人对自己没有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是什么状态,枯燥乏味是必然的。不否认没有兴趣的研究也可能会达到目的,取得成功。但是绝对无法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牛顿在苹果树下的思考,瓦特发明蒸汽机的初始,无不是以兴趣为师,没有兴趣就失去了更进一步研究的动力。相较于专题化研究,分章节的讲解容易泛泛而谈,浮光掠影,因为很多有联系的问题是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不对其进行综合是难以涉及问题的实质,也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兴趣本身就是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在研究中,有迷惑、思索、有质疑、有顿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自动的,符合自然理性的产生,而这一点是泛泛而谈的章节传授无法达到的。

(2)在实施专题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与教学目的成效性是统一的。专题教育是师生互动的、结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完整步骤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专题主题的提出、学生探究和反馈、社会活动与报告、经验交流与总结这么几个步骤。在与兴趣共生共长的过程,相信学生的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因为进行专题讲授使问题的研究更深入,在这个过程,学生需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修正,研究的专题成为一块磨刀石,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磨砺,刀只会越磨越快,而不会越磨越钝。而且,亲身实践后得到的教学成果更富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掌握。

(3)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是一种选拔教育,中考、高考、考研是一道又一道关。考试是进行选拔的方式,这慢慢形成了一种考试文化,我们的教育变成了考试,而忽略了教育的本意,教育为何?教书育人!考试如何能考察学生的水准?教育变成了选拔,这恰恰昭示着教育走上了歧路。与考试相对的必然是对知识的复制而不是对真理的追求,因为考试必然要求有一种客观的标准,而客观的标准恰恰是真理的界限,这就限定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考,因为思考到标准为止,不得越界。专题化研究与分章节授课相比较,分章节无法深入,无法深入,则浮在表面,而浮在表面则容易被复制,这不符合教育的本质。专题化研究则深入,深入的研究必然伴随着质疑,启迪人思考。进行专题化研究与人类的求知欲相符,它不是要去选拔什么,而确切的是去研究什么,从这一点来讲,专题化研究无疑比泛泛而谈更符合教育精神。

(4)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学科的特点,很容易脱离实际难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而这也是分章节照本宣科的特点。作为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与社会、与生活相连,而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育不要流于形式,变成假、大、空,而要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的讲授与学生身边的小事,琐事联系起来。但是如何在授课时将理论与实际起来确是个大问题,我们的教育总是以书本为中心,而不以学生为中心,脱离现实。这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单纯的,他们还没有离开校园,他们的世界就是父母的世界、老师的世界、同学朋友的世界,对于社会,他们还未曾亲身经历过,发生在他们周围的都是些小事琐事,作为学生这个群体,他们的身份相似,经历相似,在他们生活中的琐事,小事,本身就容易分门别类,这就便于在课堂上就学生身边发生的小事、琐事提出来,在课堂上就专题形成讨论。这样的讨论研究容易被学生接受,因为课堂的讲授与己相关,这便有利于在课堂上与学生形成互动,使课堂授课富有生气,而不会僵化。

(5)专题化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思想政治理论专题教育绝不应该变成专门教育,我们的教育模式受文理分科这种理念的影响很大,这导致我们的知识面过窄,知识结构不健全,因此在专题化讲授的时候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处理。思想政治理论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的特点就决定了,不应把知识局限在单一的学科内,而应该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教授。其次,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独立的人格,全面的素质。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实现真善美的统一,缺其一,都只能说我们的教育是畸形的,不健全的。胡文明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客观现实面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走向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3在专题化教育的过程中,切忌忽略任何一个方面,应该使学生对人有充分的体认,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再次,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地位,是学生主动的在学,而不是被动去学,要尽可能的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就要求在专题化讲授的时候要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提出问题给出结论。

3、教师层面要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教育的模式便是如此,一方是老师,一方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绝不是忽略老师的作用,尤其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老师、父母、社会,这三者的良性互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学校,这三者中,老师的作用最大,在学生的青少年时期,学生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最长,受影响也越深,一个好的老师足以改变学生的一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绝不是虚言。人可以塑造很多东西,但是塑造人的确是老师,一个好的老师绝不意味着学识渊博,也绝不意味着道德高尚,他必须是二者的结合。没有渊博的知识是无法教育学生的,而没有高尚的品格,则更甚。

三、综述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它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完善自己。在教学模式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模式的完善需要制度与人的互动,而不是制度对人的约束。新课改中投射出来的是现代文明的精神,而这也应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朱卫国,周世兴.构建大学生综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河西学院学报,2006,(3).

[2]汪洪,袁丽美.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

[3]李建强.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高校理论战线,2004,(10).

[4].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192

注释:

[1]卢景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新论【J】探索2006(2):12

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7

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期的完成,每一个大学生都面临多种观念的冲击,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思想交流的结果造成道德情感冷漠,心理问题增多;面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样一种新兴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应对其教育方式特殊性引起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弱化,如何解决学生在面对社会用“有色眼光”看待高职教育的时的困惑,并深层次挖掘学生的心理问题;怎样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各种思想道德观念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如不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混乱与无序。本文旨在根据笔者在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求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期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二、目前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体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一)新时代的变化给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全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在接收新的冲击。

首先,信息网络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已经给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其特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迎合了大学生崇尚民主、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其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模式赢得了学生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网络信息的混杂性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

其次,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进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却日益显露。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加竞争力,高职高专学生大都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对思想道德教育却形成一种偏见,把思想道德教育仅仅看成一种理论说教,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形成一种误区。

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作为学生学费来源的家庭收入两极分化较严重。这种情况造就了学生两种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

(二)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强化学生的技术操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即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压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与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相适应,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能做到加大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力度,但却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给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作为教育主体,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生源类型层次复杂。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以及五年高职毕业的学生等。虽然同样是作为计划录取的学生,但从成绩上看仅仅是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层次。这些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思想活跃但却相对散漫;思想认识上的肤浅性使得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等。

其次,从学生心理上分析,自卑心理严重成为思想道德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国家教育政策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兴起和发展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看,高职教育一直在低层次教育中徘徊,他们认为进入高职院校是学生考不上“名牌”大学的无奈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同时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进而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或者过分不冷静,走极端,或者逆反心理较强,形成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了道德知行分离。

第三,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作为青年大学生,他们同样处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日渐提高、自我意识、人生观日渐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道德观念日益增强,道德评价能力逐步提高,但由于自身心理上的不独立或者没有独立的社会角色定位及社会风气等诸多原因,又使得他们对道德行为的要求和监督还不严格,导致一些高职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从而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

综上所述,从高职教育特殊的教育类型和教育主体出发,积极探求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

教育方式方法成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三、加强和改善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基础性环节:

(一)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全部德育的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打破因袭或仿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性实施教学。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在“理论够用”、课时压缩的情况下,不仅要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根据时代要求进行专题性教育:根据社会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市场经济理论教育,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创新教育等等;在教学方法上,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组织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动嘴讲,动手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感。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和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凸现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二)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根据笔者在高职院校从教经历发现,高职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问题大部分由心理问题引起,比如由于对环境不适引起的孤独、郁闷;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引起的忧虑、抑郁;由于其他人的观念等引起的自卑或者自负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观念的认识产生错位,甚至对社会产生敌视,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便是触目惊心的例子。因此目前只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保证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在硬环境方面,学院要重于美化校园,绿化环境,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在软环境方面,学院要重于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在无形中积淀文化氛围;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倡导学生实行自我管理;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文明创建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重心,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一个为人师表,具有很强威信的班主任、一个能做到自我管理并能起到火车头作用的班委、良好的班风班貌都能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以社会大课堂为载体,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央教科所的专家也认为“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因此让枯燥、空乏的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这种形式已经为大部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所共识。如通过不定期的专业实习实训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可以以此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组织参观革命根据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对企业工厂的参观考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中让时代的主流精神和社会的进步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实效性

心理疏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心理疏导时要注意以人为本、真情动人,运用渗透疏导、互动疏导、互动体验、激励疏导、牢骚疏导、心理咨询、网络疏导等多种方法,把感情传递给疏导对象,使其领悟到心理疏导内容本身所具有的道德价值、伦理观念、法制观念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运用渗透疏导,全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渗透疏导法是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学中去以达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关心和引导学生思想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教师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有的课程都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主渠道的教育作用,也要辅之人文素质和社科知识课程,关注各类专业课程授课的同时辐射做人做事道理,每位教师要时时注重和学生的思想沟通、实事政治讲解、困扰问题解惑,全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运用互动疏导,平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互动疏导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彼此心理沟通,感情交流融洽,产生思想共鸣。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质上就是主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将社会主流价值理念内化为个人思想意识的过程,学生个体通过自我意识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因素做出自主的选择、建构、创造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入手,研究和适应大学生的特点,重视他们合理的、多样化的需求,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育对象真正成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的主角。

3.运用互动体验,实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互动体验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环境创设和课堂分享,避免空洞乏味的说教,使学生不仅获得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而且获得自我成长的能力和体验。思想政治工作者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看一看、做一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提高其思想道德标准。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真实状况会自然地表现出来。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心理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扩展大学生的求知领域,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4.运用激励疏导,隐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激励疏导,即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两种手段,增强受教育者的自信,引导受教育者向心理健康方向发展。激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激励能给学生行动动力、明确目标、树立信心,激励能激发学生内在潜力,排除困难、积极向上。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遵循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把握高职大学生较高层次的荣誉和成就心理需要,巧妙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激励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进行心理激励和强化,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5.运用牢骚疏导,创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牢骚疏导法指引导教育对象采用宣泄手段把受挫的原因、压抑的痛苦或愤怒的心情发泄出来、倾诉出来,教育对象可以通过交谈、娱乐、写信、大哭、写日记等多种方式以表达心中的委屈、压力、无助和痛苦,从而减轻心理负担,恢复心理健康。在大学生处于心理不稳定、身心尚未成熟、心理困扰频发的年龄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宣泄、情感支持和思想解惑的平台,把大学生的心理冲突、情感困扰和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教育者对正确的意见要采纳,对合理的要求要解决,对错误的意见和不合理的要求则要给予批评和教育。

6.运用心理咨询,深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对大学生在学习、适应、交往、恋爱、择业、自我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其个人成长和潜能开发的专业活动。咨询工作者要真诚真心,耐心听其诉说,使咨询对象感到你可信,才能吐露真情,保证咨询工作顺利进行。咨询工作者要尊重咨询对象,严守秘密。心理咨询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团体辅导,通过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团体活动,可以启发大学生对人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引导他们快乐、健康成长。

7.运用网络疏导,开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坚持传统的网下教育基础上,要与时俱进,将工作范围拓展到网上,形成“思想政治网上网下教育合力”,使虚拟和现实相结合,形成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一方面,必须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存储、检索和传播功能的信息平台,建设一些融趣味性、政治性、创新性、科学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网站或者网页,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把政治理论的信息资源、思想教育的相关信息资源通过自建的各类主题网站、网页、栏目等形式链接到校园网上;另一方面,构建网络在线疏导平台,积极加强网上心理疏导的工作,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服务,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

8.运用机制疏导,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工作水平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借助社会优势,引进人才。邀请校医院和心理院系相关专业的医生和教师做兼职心理咨询人员,重视学院心理咨询教师和思政教师的专业作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形成互补和合力。二是培养一支骨干队伍。挑选热爱学生、擅长心理疏导、知识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进行专题短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三是利用各种学习途径和实践锻炼,提高心理疏导骨干的整体水平。四是健全工作人员队伍的考核机制,保证队伍合理的稳定性和流动性。留住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研究能力的思想政治高素质人员;吸纳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但没有从事专职工作的人员,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合格,并将其吸纳进入工作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9

艺术类大学生是一个宝贵的资源,他们是我国未来文化艺术创作工作的主导者,是将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贡献者。

(一)人文关怀的含义

什么是人文关怀?简要的说就是把人文精神融入到关怀人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个体化差异,激励、关注个体的成长,致力于提升个体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是对人的终极关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体现。

(二)将人文关怀融入到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和意义

大学阶段是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知识、人格、心灵、生理等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从理论的高度凸显出了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响应党和国家的科学发展观念,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格价值,不断推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二、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现状和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缺陷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整个教育过程强调教育者的权威性和接受主体的绝对服从性,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师生间的交流,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大多数教师仍是以教材为中心,很少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事,教育内容显得空洞、枯燥。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吸引思想活跃的艺术类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之部分教师对艺术类大学生存在思想偏见,认为他们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是“不学习的群体”、“很难教育的学生”,在思想上的这一偏见,导致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对艺术类学生疏于管理,采取消极的教学态度。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任务重、强度大

辅导员工作繁重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而艺术类学生的辅导员工作的艰巨性更为突出。艺术类学生往往承担较多的社会、学校活动,学生彩排、练习节目时间与上课时间冲突需要辅导员进行调节,另外辅导员还要亲临现场,带领学生进行彩排、演出等,这无疑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强度,使得辅导员不能及时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淡化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能。

(三)专业课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位现象

专业课教学时间占艺术类学生课堂教学时间的65%以上,专业课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学校工作人员,且目前我国艺术类的专业课教学普遍以小班及一对一授课为主,所以专业课教师对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最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再加上社会认同感的影响,艺术类学生更乐于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也更愿意接受来自专业课教师“对话式”的思想教育。而目前的状况是高校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分离,很多专业教师不再加强和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素养。大部分艺术类专业教师在工作中单纯的从事专业知识的教学,不关心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思想政治工作;专注于课堂教学,忽略课堂之外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人文关怀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一)增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端正意识,抛弃“艺术类学生不爱学习”等相关思想偏见,重视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授课教师应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可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理清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艺术与政治都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政治和艺术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要活用教材,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对原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授课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视频和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的课件,以此增加课程的吸引力。

(二)构建长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比较敏感的一类,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为严重。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实属当务之急。学校应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来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构建责权分明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机制

高校要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和工作范围,解决辅导员多重管理、多重考核的不良制度,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再学习的条件,以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辅导员在解决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问题上坚持个性化原则,协调好学生热衷于各类比赛、活动忽视日常学习的矛盾;解决好经济困难学生如何支付高额学费的问题;学生就业时给予更富针对性的指导。

(四)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优势

专业课教师在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巨大优势,因此有必要把专业课教师纳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要坚持德育为首的教学方针,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师德教育。专业课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之外,专业课教师也应积极主动的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偏颇及时给予帮助。

四、结束语

思想专题教育心得体会篇10

[论文摘要]文章对体育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立足于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需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使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趋人性化、个性化和社会化,不断增强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应对策略。

[论文关键词]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

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体育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提高体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培养合格体育人才的重任。相对于普通综合性院校,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纵然与社会环境变化、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有关,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理念相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指导思想也缺乏现实针对性。本文试就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困境提出一些对策性思考。

一、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分析

1.机械地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脱离了体育大学生的个性需要。纵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基本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学内容是关于世界、国家、社会等问题的解说,而教师往往只是按照教材或者是从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从体育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遇到的思想问题、现实需要的角度去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其解说难免会因问题宏大而抽象,难以被大学生接受。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需要满足、个人自我发展完善的关系,不仅会使大学生失去了自觉自愿接受外在思想观念影响并内化这种影响的内在动力,而且会使他们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种外在于个人需要的来自国家、社会的强制要求,使他们疏远甚至拒绝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院校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有着独特个性的一类,具有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和精神品质,表现在个人需要的问题上比普通大学生更感性、更具体、更现实,偏向于生理心理需要甚至物质利益的满足。这既与他们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关,也与社会环境、专业特点有关。竞技体育的爆发效应影响到体育大学生的思想走势,使他们潜意识里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增添功利色彩。同时,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场馆里自主训练专业技能,学生个体本位思想相对浓厚。僵化地理解和利用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一味地强调社会集体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和服务于集体利益,忽视体育大学生的个性需要,使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处于高耸的神坛之上,让学生感到遥不可及的距离感,容易激发大学生的戒备心理和逆反心理,容易遭到大学生的漠视,甚至反感、抵触,教学效果甚微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2.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宣传,限制了体育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是一种理性存在物,但人的理性的获得不是自然生成的,而主要是通过教育进行的,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理性是社会规范在教育对象个体身上内化的结果。这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需要教师把社会的思想伦理规范传递给他们,作为他们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资源。因此,理论说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必要方式之一。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发展完善的过程,并不是单向宣传式的灌输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虽然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但由于思想认识是贯注大学生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定的思想伦理规范能否被接受,能否转化为个体内在法则,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关键。

长期以来,体育院校不恰当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宣传,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总体上看,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甚理想,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政治参与意识强,但缺乏理论素养。一方面,由于政治觉悟不高,缺乏政治敏锐性,高压式的思想教育在政治观念淡漠的体育大学生面前会遭受冷遇,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空洞的说教或口号式的宣传,难以被大学生认同和接受;另一方面,会给大学生造成错觉,似乎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党和国家的需要,我们只要被动接受就行,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中无人”。过度功利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体育大学生的主体性缺失了。这种工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难免使大学生同样对其采取工具主义的态度: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仅在于获得完成学业所必需的几个学分或成为走向社会的一种政治资本。这样就会严重影响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3.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专业教育,离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从体育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来看,其思想伦理观念的形成既有学校教育的塑造性影响,也有社会的诱导性和自身习染性的影响。因此,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学校各专业、各部门和社会教育合力的发挥。但长期以来,体育院校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专业教育,忽视了体育院校学科的单一性和差异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游离,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试图用一元的价值观念和规范标准并以课堂抽象概念演绎与推理的形式去教育大学生,离散了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首先,体育院校大学生专业情节浓厚,重视体育专业技能的训练,轻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育大学生一般都具有体育专项特长,这是他们的强项和优势,但是他们的弱点和劣势也非常明显,也就是文化基础薄弱,人文素质不高,大多数体育大学生对文化课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心理上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随着社会对体育人才要求和评价标准的专业化,当代体育大学生更专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主观上削弱了他们对思想政治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众多的体育训练比赛又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这在客观上剥夺了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有效学习机会,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其次,体育专业课程多数是技术课,其学习的环境和形式完全不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多的是在广阔的场馆采取师傅带徒弟式的示范性技法学习,难以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使学校教学离开思想政治理论课便不再谈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位现象,直接造成结合专业教学特点的强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不足。对于体育大学生来说,在运动场上跑惯了、跳久了,回到相对严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很难唤起他们用“理论武装头脑”的志趣与需要。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认知教育由专任教师担任,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活动往往由学工部、团委来进行。由于归属不明,两方面的教育者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教育合作。这就会造成,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认知教育因缺乏相应的实践渠道和手段的支持,而成为一种单纯的说教;另一方面,由学工处、团委来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由于缺少有针对性的理论引导而变成一种形式化的活动,不能起到有效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作用。缺乏两方面合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极易导致大学生的智能分离、言行脱节。

最后,体育专业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比赛等社会活动,接触社会比较多,直面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和定型,思维方式因缺乏理性深度而呈直观化、表面化和感性化,正确的立场观点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动摇,当他们所见所闻的社会现象与学校教育不一致时,学校的应然教育招致社会实然教育的强力消解,大学生在相互矛盾的校内外教育中会产生迷茫与困惑,甚至怀疑学校教育的科学性,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陷入低迷。

二、增强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1.立足于体育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趋人性化。要想取得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就必须要彻底改变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把理论说教与大学生切身的利益、成才的愿望、存在的思想困惑有机联系起来,创造条件,运用各种途径设法满足大学生的正当合理需求,实现人性化教育。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理念,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大学生为本,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尊重和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体育院校大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切身利益,首先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适应社会现实的变化,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他们的自然性需求,而不是采取虚无主义和禁锢主义的态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必须实现转型的根据。当今中国处于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表现的过渡时期,折射到价值观上表现为由原先强调集体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和服务于集体利益向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辩证统一的新型义利观转型。个体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个人利益不仅获得了政治合法性地位,也获得了道德价值的认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相应地由强调个人利益的克制转向关注个人利益的保障,尊重关注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利益需求成为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使教学内容既有主导价值趋向的先进性内容,也包含适应社会现实的广泛性要求的内容。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重视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尽可能满足其在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需求和生理心理需要,从而增强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立足于体育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使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趋个性化。面对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创造性的呼唤,体育大学生特有的张扬个性得到进一步的认可和发展。体育院校必须把弘扬主体性、培养个性化纳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抛弃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宣传,单向强制灌输,把学生当做工具来打造、当容器来灌输,实施“非人”教育的思想,建立教师主导性与大学生主体性辩证统一的教育观念。在这一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双向主动,教师负责价值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基于自身的思想基础和内在的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能动地选择接受教育的影响进行自我建构。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平等关系。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确立,能动性得到发挥,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展现。在这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思想观念的主动构建者,而不只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和理论灌输的对象。过去那种居高临下、我讲你听的传统做法得以抛弃,教师更多地采用民主讨论的方式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沟通,耐心听取他们不同的意见,支持鼓励有见地、有思想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潜能。

在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大学生的主体性,更可看做是个性化教育的一部分,它承认和珍视大学生思想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注意挖掘、培育和张扬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个性,弱化、修正、遏制不利于其人生未来发展的不良习性,做到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关键是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体育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做到“对症下药”。因此,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大学生自身,正确分析并合理引导体育大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考虑他们的实际思想水平和可接受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是让体育大学生削足适履地对教学内容全盘吸收,而是让他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八仙过海,使其个性特长各显神通。只有适应体育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与他们的要求对接,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体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