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作物虫害防治十篇农作物虫害防治十篇

农作物虫害防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5:07

农作物虫害防治篇1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义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这一新的服务方式是适应农村经济形势新变化、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应运而生的,是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减轻病虫害损失,增加产量的潜力很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的态势。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蝗虫、草地螟和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传播快、危害重的特点,对防治时效性和防治技术要求高。通过专业化防治队伍实施统防统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控制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这是防灾减灾、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是通过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的。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问题日见突出,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不从心,难以做到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高效的植保机械,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的有效手段。病虫防治的技术要求高,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植保知识,导致盲目、过量用药,不仅破坏农田生态环境,而且容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施药者安全事故。通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有利于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少施药人员中毒几率,保护施药者人身安全。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托植保公共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

(二)主要原则

政府扶持: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

群众自愿: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农民自觉加入专业化防治。

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地生产实际、病虫发生特点,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

循序渐进:可先在粮棉油等大宗作物重大病虫上开展试点,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将专业化防治推广到其他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上。

(三)目标任务

按照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目标和任务,到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部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到201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到202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50%。

三、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措施

(一)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作为服务“三农”、满足农民群众需要的大事,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重点支持,积极推进。要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制定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具体措施。要主动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媒体进行汇报宣传,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确保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主要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各项病虫防治经费补贴,努力提高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的覆盖面。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领域,探索企业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组织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

(三)引导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有序发展。目前,各地探索形成了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多种组织形式,包括专业合作型、企业带动型、大户主导型、村级组织型等。要认真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运行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的专业化防治组织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建立示范区,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农作物虫害防治篇2

农用无人机的发展最先有日本、美国、韩国、巴西等国家研发应用,其中,日本是世界上应用植保无人机最早和进行农业作业最为广泛的国家。截至2014年,日本共有2000多架农用无人直升机应用于农业作业,“飞手”14000人多。韩国自2003年,农用无人机作业面积日趋增加。美国在世界上农业航空技术上遥遥领先,无人机植保作业更加精准高效、智能环保。由此可见,农用无人机是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农业生产的贡献巨大。我国农用无人机起步较晚。直到2004年,科技部、农业部等开始研究和推广农用无人机;2010年,我国首架农用无人机试飞成功;至2013年底,全国各地积极进行农用无人机的展示试用,机型也更加多样化。副总理曾经5次视察河南某公司农用无人机的发展情况,对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鼓励与认可。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涉足农用无人机领域,推动了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林州市农用无人机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林州市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土地流转已成为林州市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举措。在现代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土地翻耕、收获均取得了机械化作业,但唯独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还是采取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林州是“建筑之乡”,农村青壮年大部分都进城务工,田间作物的管理越来越缺少劳力,严重地影响了林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传统的人工背负式手动或机动植保作业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急需一种智能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为速度快,危害面积大,每年因病虫害无法及时有效地防治而导致减产10%~30%。面对大面积突然暴发病虫害疫情时,在短时间很难找到大批施药人员,病虫害防治成了农民难以解决的头等大事。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广应用现代化植保机械、植保新技术已经刻不容缓。林州市地处山区,各家各户自成一统,地块小而分散,加上大部分地方水利设施不足,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普通大型农业机械难以进行植保工作,劳动成本高,防治效率低,不利于大面积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农用无人机能更好适应林州复杂地况的起降,对田间施药,不伤苗、不毁苗、方便快捷、防治病虫害效率高。

三、农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优点

(一)操作简单无人机不需要专门跑道和起降机场,田间地头就能垂直起落。从几米到几十米施药防治病虫害,根据情况控制飞行喷洒效果,飞行参数可预先设定,智能化喷防,作业高度低,漂移小,非常适用于各类复杂地形农田和不同种类高度的农作物与树林,相邻农田种植不同农作物情况下也可精准的喷洒。无人机整体轻巧灵活,容易操作,普通农民通过20d培训,就能掌握飞行要领并实施喷洒作业。喷洒前,提前采集农作物的GpS信息,规划好航线,飞机基本可实现自动喷施,成为容易操作的“傻瓜机”。无人机作业,既可喷洒农药,也可喷施叶面肥;既适用于小麦、大豆、水稻等低秆作物,也适用于玉米、棉花、高粱等高秆作物和林果带;同时还适用丘陵山区作业。无人机体积较小,利用面包车就可以实现跨区、跨省作业。(二)环保效果好,喷洒农药用量少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对科学使用农药提出更高要求。农用无人机喷洒技术至少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节约90%的用水量,减少对环境农作物的污染。喷洒作业人员远距离操作,避免农药中毒,大大提高了喷洒作业的安全性。(三)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大农用无人机飞行速度快,每小时可防治6.67~8hm2,其效率比常规喷洒至少高出100倍,是人工作业的12.5倍以上,大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尤其应对突发、暴发性病虫害,无人机防控效果非常好。2016年,陕西局部地区玉米地黏虫暴发,农用无人机大展身手,对重发田块及时进行统防统治,有效控制了虫情危害。(四)农药喷施质量高现在人们日趋重视粮食,大多数人更喜欢“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人工喷药随意性大,不能精准喷药,容易造成某些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降低农产品质量。农用无人机能更精确控制药剂喷洒量,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粮食作物农药残留,生产出更优质的农产品。

四、2016年林州市无人机防治农作物情况

目前,林州市共有10架无人机,全部由晓宁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购买。在林州农用无人飞机作业的作物种类主要是果树(苹果树、梨树、杏树)、小麦、玉米。2016年主要在林州市合涧镇、原康镇、临淇镇和姚村镇作业,这10架农用无人机机型全部为QF80,无人机作业时要求作业区内不能有信号塔和高压线,距离信号塔和高压线至少100m以上。无人机作业效率为0.1hm2/min,使用无人机作业效率高,对人体不产生要害,其中,果树作业成本15元/667m2,小麦作业成本18元/667m2,玉米作业成本35元/667m2,全部由农民自付,政府暂无作业扶持措施。除在本地作业外,晓宁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无人机还去外省作业。

五、林州市农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存在的问题

农作物虫害防治篇3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张家川县位于天水市东北部、陇山西麓,地势东高西低,海拔1486~2659m,县中西部干旱少雨、东部高寒阴湿,年降水量599mm,多集中在7、8、9月,平均降水量达333mm,降水量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分布都极其不均,无灌溉条件,属于纯雨养农业区,年平均气温仅有7.3℃,无霜期仅有150d左右,全年日照时数2080h,主要栽培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自然条件较差,病虫害严重。

1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靠天吃饭的说法,其实也说明了气候条件的重要性,只有好的气候条件才能有好的水土,农作物产量才能有保证。由于我国气候多变,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生长农作物。若全部依靠进口或者从其他地方运输,成本也是很高的。因此只能选择给土壤输送养料,也就是常说的施肥[1]。但是大量施肥会导致土壤出现盐碱化,为了防止虫害,农民过量使用农药甚至会让虫害有更强的耐药性,对于土地和农作物都是极大的伤害。土地种了收、收了种的模式,使得土地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病虫害会更加严重。

2防治病虫害出现的问题

2.1种类多

由于我国气候地形的多样性,导致了土壤和农作物的多样性。不同的环境作物就会产生不同的病虫害,所以病虫害也具有多样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时常会遇到一种虫害治好了,又会出现新的虫害的情况。而过量使用农药会使得病虫害拥有一定抗体,随后繁殖出更难处理的病虫害。

2.2防治意识不强

百姓对于病虫害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判断方式上,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位于生产第一线的农民往往认为这样的病虫害并不严重,所以没有及时进行上报和处理,让病虫害泛滥开来。而且农民对于病虫害防治的新型科学方法都不了解,仍旧使用过去的化学农药来处理,导致虫害只有大面积出现了,才有科学人员介入处理,延迟了治理时间。

2.3技术缺失

我国的农业结构与发达国家不同,这和我国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决定了我国的农业还未广泛运用机械化农业技术。我国处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仍是一些知识不足的农民。由于我国的农业不集中,也无法全面开展防治工作,农户对于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技术还不了解。

3新时期防治病虫害的措施研究

3.1开展防治病虫害认知教学

要让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在全国内发展下去,首先要对基层农民进行关于病虫害防治的认知教学。只有全面深入地给农民讲解病虫害的危险,才能加深农民对于病虫害的认识,同时农民才会积极配合初期对于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不仅是对于防治病虫害思想的认识,还有对于合理使用药物的认识,也是需要推广的。只有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才能减少病虫害的耐药性,减慢病虫害变异的速度。

3.2推广先进的病虫害防治设备和药物

只有病虫害防治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先进的病虫害防治设备和药物。当前对于病虫害防治药物的研究已经有了显著成效,但并没有全国普及。只停留在文件或者实验室中的设备和药物,没有办法解决现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问题。只有将产品推广到农村、田地,才能让我国的病虫害防治达到更显著的成效[2]。有时候农户并不是不知道新的防治设备和药物,但是这些东西价格昂贵,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小产业并没有必要。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该积极地配发新的防治病虫害药物。

3.3做好全面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

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从头到尾全面进行,所以防治的技术推广必须全面。只有做到全面的防治,才能防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悲剧发生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特别是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受到限制,这是推广工作需要更加到位的原因。面对这样的情况,推广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讲解上,应该走进田地中,去现场教学[3],才能保证大家对于这些技术的接受程度,也是对防治进行的一种保证。其次防治工作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有些防治工作在农作物最易被病虫害侵袭的时候开展,但是在不易被病虫害侵袭的时候就放松警惕,这是不对的。要随时做好农作物长势的检测,防范新的病虫害发生。在收获的时候,也需要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有些水果就是因为在收获前几天遇到降雨,就出现了病虫害,导致损失惨重。总之,在提高农民对于病虫害防治认识的基础上,应教会他们相应的技术方法,并配发新的防治病虫害设备与药物。只有从多方面一起下手,才能让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得到提升,保证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和安全。为此,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针对各地特有的病虫害加强防治,建立起国家病虫害防治官网,及时报告各地情况,将防治工作变成一个体系。这样就能对全国范围内的病虫害防治有明显的效果,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改善措施[J].农技服务,2016,33(04):134.

[2]张贺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258.

农作物虫害防治篇4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环境、农作物自身生长的特点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在农作物种植之前以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定期的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如对种子进行提前的药物浸泡以及对田地进行提前的种植清理等,以此确保种植环境的卫生,预防虫害的滋生。与此同时,在每年的秋天定时的对耕地进行翻新,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耕地的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活性,还可以加快落叶枯枝在土壤中的腐烂速度,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除此之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对农作物进行种植,提前避开重茬以及硬茬的位置,缩小病虫害的生存空间,做到提前预防。当病虫害已经发生时,农民则可以通过喷洒农药进行除害。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病虫害特点、农作物特点以及土壤性质等进行喷洒,在确保农作物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杀死病虫害。

   2田间管理方式的防治

   田间管理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对农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适当的改进,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但不适合病虫害生存的环境。这主要包括:

   (1)加强耕地间的管理工作,如及时的清除田间的枯枝败叶以及杂草等,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卫生的环境;

   (2)对农作物进行有效地灌溉以及施肥,增强农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如在相对干旱的秋季,勤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可以有效降低螨类虫害以及蚜虫等的存活率,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作物的生长;

   (3)实施合理的农作物耕作制度,如进行水旱轮作方式的种植,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寡食性以及单食性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有效恶化了病虫害的生存环境,且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3物理方式的防治

   物理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借助众多的物理因素对影响农作物种植以及生长的病虫害进行处理的方法,如人工捕杀病虫害、晒种、药物浸种、毒饵诱杀病虫害、烧土消毒以及覆盖银灰色薄膜避免蚜虫侵害等。相对而言这种防治病虫害的方式简单易行,绝大多数的农作物都可以采用此种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且不用担心会对农作物本身造成伤害。

   4植物检疫

   对植物进行检疫是众多防治病虫害方法中一种相对特殊的手段。随着农作物种植方式的改变以及农作物品种的不断更新,病虫害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异,其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对农作物的危害性也在逐渐的加重。因此,为确保农作物的安全,国家规定要对农作物进行整套程序的检疫。需要进行检疫防治的病虫害一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对作物的危害性大,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日常的防治工作对其无效,主要是通过人进行传播。随着国与国之间进出口物品流通的加快,对农作物进行植物检疫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有效预防境外病害侵袭我国农作物的有力手段之一。

   5化学方式的防治

   化学方式的病虫害防治是现今农业种植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它具有适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等特点。但是,由于病虫害的种类繁多且数量相对庞大,在用化学药物对其进行防治时,很容易出现人、畜中毒的现象,且会影响土壤的质量并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当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时,病虫害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异,对药物产生抗性,造成更大的病虫侵害。因此,在进行这一方法的应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并结合作物生长特点以及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防治,也可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一方式的长远应用。

   6生物方式的防治

   生物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借助干扰激素抑或病虫害的天敌对病虫害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有:

   (1)借助昆虫不育的原理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在作物上涂抹Bt乳剂,可以有效预防食叶性病虫的的侵害;

   (2)借助昆虫激素诱杀病虫害,如昆虫的性外激素可以有效干扰病虫害的繁殖并能将其诱杀,又如昆虫的保幼激素可以有效干扰病虫害的生长,从而将其扼杀于摇篮中;

   (3)借助脊椎小动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借助鸟类以及青蛙等捕食病虫害;

   (4)借助益虫或其它的节肢动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赤小蜂、七星瓢虫以及草蛉等;

   (5)借助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借助病菌、细菌以及真菌等诱发病虫害感染疾病,从而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这种生物方式的病虫害防治,对人、畜以及作物都不具有危害性,且能有效地保护环境,能够起到较为长久的效果,但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且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农作物虫害防治篇5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症状;趋势;化学防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086-1

春季农业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时期,是关系到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事,是实现新农村建设顺利起步的迫切需要。要把握好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时期,加强春季田间作物管理,特别要防旱、防涝、防治病虫害。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1春季主要农作物为害症状以及发生趋势

1.1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症状

玉米虫害以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红蜘蛛等为主。玉米病害以大(小)斑病、褐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粗缩病等为主。油菜病虫害以菌核病、霜霉病和蚜虫为主。马铃薯病虫害以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等为主。向日葵主要以向日葵螟为主,主要为害向日葵的花盘和种子,将种仁局部或者全部吃掉,形成空壳或者深蛀花盅,把化盘咬成很多隧道。被害花盘遇雨后腐烂发霉,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大豆病害则以大豆菌核病、大豆灰斑病为主。为害症状是蜘蛛的地上部,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

1.2发生趋势

结合气候特点与各种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0年春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仍然比较严重,总体程度略微重于2009年。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呈严重发生态势,水稻螟虫、马铃薯晚疫病和玉米螟等呈偏重发生态势,稻瘟病、稻曲病有严重流行的潜在威胁,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

2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病虫害发生危害不断加重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因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品种抗病虫性差异、气候条件异常等综合因素影响,目前已进入新的高发周期,病虫发生总体趋势表现为病虫发生种类增多、频率加快、区域扩大、时间延长、程度趋重;同时新的病虫害不断侵入和一些次要病虫害逐渐演变为主要病虫害,增加了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给防治带来了困难。

2.2病虫综合防治意识不强

大多数农民仍然采用化学药剂,对物理、生物防治措施知之甚少。从短期看,虽然抑制了虫害,但从长远看,病虫的抗药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从而增加了以后防治的难度。因此,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不应该过多的依赖化学手段,应该综合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的防治措施。

3防治措施与可行性建议

农田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植物、害虫、天敌等构成了一个相对的食物链关系。为防止病虫发生造成严重危害,一般是在病虫大发生之前进行有效防治,这样对田间天敌不会构成什么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天敌的作用。而“治”病虫确是应急补救措施。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抑制了病虫的数量。但同时也大量杀伤了田间的自然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长期一来,容易导致害虫的再度猖獗,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恶性循环。

3.1提高重大病虫害的预先监测能力

提高病虫害的预先监测水平,要配备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从而增强对主要病虫害的预警能力,确保预报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高病虫发生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病虫测报的覆盖面,以增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预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2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病虫综合防治的指导能力。提高农民对各种病虫害的认识与防治手段。以科技下乡的形式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防治虫害,提高他们对病虫害防治的综合能力。

3.3加强土壤管理和田间管理

应该加强栽培管理,土壤深耕高温沤肥,杀灭病菌。施足底肥增加磷肥及时浇灌,从而加强田间管理。秋翻冬灌可将大批越冬茧翻压入土,减少越冬虫量。深翻地、铲除自生苗等,清除病残株。发病初期打底叶、病叶,同时喷对应的化学药剂。病区必须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轮作或邻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年以上即有明显效果。病田收获后应深翻,将表土层的菌核翻入土中,及时清除或烧毁残茎以减少菌源。

4结论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尤其重要,这样可以未雨绸缪,及时防治虫害。此外,加强土壤的田间管理,深耕高温沤肥,杀灭病菌也很重要。要对于不同的病害用不用的药剂以及方法,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将病虫危险更好地控制于允许水平以下,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0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J].湖北植保,2010,(2).

农作物虫害防治篇6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有以下途径

1、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2、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3、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性育种和改进栽培技术的农业防治措施。

4、直接杀死已经发生的有害生物

主要靠化学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方法。

二、、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技术)

根据上述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途径,人们在与有害生物的长期斗争过程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防治方法,逐步认识到任何单一的防治方法,都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要想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为害,就必须实行综合防治。具体有以下几大类:即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及化学防治。

(一)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就是利用法律(如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河北省植物检疫办法等)的力量,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同植物及植物产品(如种子、苗木、块茎、块根、植物产品的包装材料等)传播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和保证对外贸易顺利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根据有害生物、作物、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农业栽培技术措施,有目的地改变农田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的增殖,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从而达到避免或减轻病虫的为害,保护作物增产的目的。是一种经济、简便、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1、抗性品n的培育与利用。各地的生产实践证明,利用抗性品种防治病虫害,是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棉花上棉铃虫一度暴发成灾,后逐渐推广种植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棉铃虫的发生逐步得以控制,发生程度逐年下降,到目前为止棉铃虫的防治已不象当年那样。

2、改变耕作栽培制度。耕作栽培制度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一旦形成以后则有一个喜爱能够对稳定的阶段。这种相对稳定的耕作栽培制度,构成了农田特定的农田生态环境,决定着与之相适应的病虫害群落,使病虫害定居和发生的基础。因此,随着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必将引起农田生态环境的变化,必将导致病虫害群落特别是优势种群的变动,促使某些病虫害数量的上升,另一些病虫害数量的下降,从而出现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新特点,特别是在改制之初,新旧耕作制度处于更替并存的过渡阶段,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3、合理调整作物品种的布局。品种的布局与病虫害的发生轻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作物各品种间的生育特性差异较大,反应在病虫害的脊柱食料上,就有明显的质和量的差别,直接影响了病虫害的种群消长。譬如在稻区,利用水稻品种的多样性,可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与为害。在抗虫棉种植区,插花种植一定比例的非抗虫棉,对于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棉田内间、套种作物的种类多、面积大时,对于棉田盲蝽、棉叶螨、蚜虫等的发生都非常有利。

4、切实加强田间管理

(1)翻耕整地。这不仅是农业生产上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对于防止某些病虫害的猖獗,也是关键的一环。因为它可以直接破坏一些在土内越冬越夏的场所,杀灭这些病虫的侵染来源。譬如冬耕春翻地块,棉铃虫的有效越冬蛹比未耕翻的要少60%~70%。

(2)科学管水。土壤含水量的多少通常是一些病虫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作物生长的致关因素。在蔬菜育苗期间,苗床四周开沟畅通,排水良好,通常是不易诱发苗期病害的发生。在稻区,冬后灌水可使二化螟的越冬幼虫和蛹在短时间内大量窒息死亡,在水稻生长期间,及时排水晒天,可明显降低稻飞虱的产卵与为害。

(3)中耕除草。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起到松土灭草、保水保肥、促根壮杆、早生快发的作用,还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对于一些土栖害虫,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如在棉铃虫化蛹羽化盛期,对棉田进行中耕,可破坏棉铃虫的蛹室,使之不能安全化蛹、羽化而引起死亡。早春旱地作物田间,及时铲除田间杂草,可减少田间小地老虎和蜗牛等的发生与为害。

(4)合理施肥。施肥也是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作物要想获得高产,就必须施足肥料,但多肥就不一定能够高产,关键在于“合理”两个字。对于病虫害来说,施肥得当,可以控制或减轻一些病虫的发生;施肥不当,则往往会引起病虫害的暴发,加重了为害程度。

农作物虫害防治篇7

一、发生规律

1蛴螬

蛴螬是金龟甲幼虫的统称,也叫白土蚕,属鞘翅目金龟科。蛴螬主要取食种子萁次是须根和块茎。因为蛴螬的为害,豆科蔬菜很少能够一播全苗。另外,在马铃薯块茎的表面啃食或进行坑状为害,甚至吃去半个块茎,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2沟金针虫

沟金针虫又称土蛐蜓,属鞘翅目叩头虫科。以幼虫在土壤中为害块茎。沟金针虫对地温较为敏感,其活动和为害的适宜地温为15-23℃,在秋季9-10月。其为害特点是在种子或根系中窜食为害,或是蛀入主根或地下茎的髓部取食为害,造成种子被食或植株严重生长不良。

3蝼蛄

蝼蛄又叫拉拉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以成虫和若虫进行为害,主要发生为害的是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蝼蛄在4月初开始活动,昼伏夜出,于地表下潜行咬食种子或将嫩茎咬断。另外,蝼蛄在地表下潜行常把根割断或对根造成机械损伤,受害根系呈麻状,最终造成缺苗断垄。在温室.由于气温高,蝼蛄活动早,加之幼苗集中,受害更重。状为害.甚至吃去半个块茎,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4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又名切根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为主。该虫1年发生3-4代,以第1代幼虫为害最大。4月上旬开始出现被害症状,即蔬菜秧苗在地表处被啃食,地上部萎蔫,甚至经常把幼苗从地表处咬断。此虫夜间出来为害,白天钻入土中,不易被发现。

二、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1.1适时灌水。土壤中的温湿度环境对地下害虫的生长和活动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试验证明,地下害虫最适的土壤湿度在15%-20%。当土壤含水量达到35%—40%时.则停止为害,潜入20cm以下深土层中躲藏。所以,应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情况下,通过浇水来控制地下害虫的为害。

1.2除草。在整个生育期要及时除去地边、沟渠边和空荒地的杂草,减少地下害虫的中间寄主和产卵场所。

1.3土壤旋耕后进行镇压,减少土壤孔隙,恶化害虫生活条件。在蛴螬大量发生的地块,冬初翻耕土壤,直接消灭一部分蛴螬,同时将大量蛴螬暴露地表或浅土层中,使其被冻死、风干、天敌啄食。

1.4施用腐熟有机肥。用秸秆和牲畜粪堆沤的肥料吸引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进入活动并产卵,如不腐熟,则其中含有的大量虫卵将被带到土壤中。因此,一定要施用经过高温腐熟的有机肥。

1.5对作物秸秆等残体实施综合处理。(1)发展秸秆燃烧发电,用燃烧的方式处理一部分秸秆。作物秸秆直接还田要控制还田数量,并且同时施用化学杀虫剂;(2)发展规模养殖,用生物消化的方法处理一部分秸秆。

2化学防治

2.1喷药防治。在蔬菜出苗期,用50%辛硫磷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幼苗根部土壤,间隔7d连喷2次,以防治白天躲藏在浅土层中的小地老虎以及预防其他地下害虫的为害。确保全苗。

2.2毒土法。用50%辛硫磷3.75kg/hm2,加水37.5k/hm2,喷于375kg/hm2的细土上拌匀成毒土,于播种时橵于播种沟,既杀虫又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2.3药剂灌施。在害虫大量发生时(5月中旬)可随水灌施50%辛硫磷15L/hm2。由于灌施用药量大,对蔬菜污染严重,所以不提倡用此法,但在繁种田可以适当利用。

三、结语

农作物虫害防治篇8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5-0063-01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前提,是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在农业生产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随着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预测预报也朝着实时、提前、准确预警的方向发展,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牧民增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近几年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情况

近五年来,迪庆州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下,通过全州各级植保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迪庆州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6.3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34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03万亩。2013年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143.375万亩次,防治面积178.6万亩次,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124.56%;2014年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145.69万亩次,防治面积167.89万亩次,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115.24%;2015年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130.53万亩次,防治面积151.56万亩次,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116.11%,;2016年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116.42万亩次,防治面积131.4万亩,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112.87%。

通过近几年作物引进品种不断增加,病虫害传入途径增多,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部分地区作物品种单一,品种抗病虫性差,田间病害菌源量较多,虫口基数大,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危害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绿色植保科技措施的不断深入,预警监测也有了实质性进步,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效果明显。但不可否认,在迪庆州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2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和防治存在的问题

2.1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财力不足,基层政府对预测预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和绿色防控资金投入不多,人员短缺,物资储备和装备能力不足,应急防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2.2迪庆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分繁重,特殊条件导致青稞、马铃薯等特色作物病虫害种类多、区域性暴发、流行不规律,病虫草鼠害灾害频繁,群众主动防控意识不强,防治成本高,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开展困难,无法及时、准确开展病虫害调查。

2.3高原特色作物种植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家底不清,发生种类及规律不明,防控指导时效性、安全性不高。

2.4全州病虫草鼠害疫情监测点分散,人员培训及设备维护,趋势会商及乡镇测报员补助等都由州站承担,运作压力大。

2.5专业队伍及农业从业者总体素质不高,农药安全使用、绿色防控技术、专业化统防统治及植物检疫、农药监管等技术需求大,人才少,整体提升空间大。

3提高r作物病虫害预防和防治措施

3.1加强基层监测实力,及时预报

基层监测点对于农作物在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中举足轻重,因为基层监测不仅点位多,而且频率较高,通过对监测点数年收集资料可以建立该区域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数据库,了解和掌握该区域病虫害发生规律。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监测点的重视,各基层测报人员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争取政府部门对专业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专业素养过硬,监测仪器先进的植保技术团队,及时对全州各区域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预报,指导农作物生产。

3.2趋势会商,做好预防工作

根据迪庆州各区域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曾经或者即将出现的病虫害进行汇总和预测,集中全州测报人员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气候情况等因素对全州范围内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防治情况及趋势进行商讨,进一步做好全州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另外在趋势会商中通过业务交流和技术培训,提高基层测报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更有效的指导开展病虫害防控。

3.3加强宣传,提高预防意识

针对农牧民不认识的病虫害、病虫害发生规律和不科学的防治方法,加强对全州农牧民关于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方面的宣传工作,让农牧民充分认识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价值和绿色防控的意义。利用当地植保专业合作社进行统防统治,科学指导农户进行防治,做好预警监测宣传工作,提高农牧民科学防治意识,积极主动采取防治措施。

3.4推广绿色防控,统筹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要融合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统筹防治对策。根据全州农作物管理目标制定绿色防控计划,实施绿色防控。在作物种植区域相对集中,特色种植区域进行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展示区建设。通过安装太阳能杀虫灯,黄篮板、性引诱剂等措施进行绿色防控。大力推广推广Bt阿维菌素、多肽保、哈茨木霉、微生物菌肥等生物农药。通过绿色防控与综合防治有机结合,更有效的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做好粮食安全和粮食增收工作。

结束语

在迪庆州的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和防治工作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给迪庆州预测预报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在全州推广和发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过程中也有一定阻碍。所以要在积累经验和实践中找出问题,并分析对策,以便更好地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服务,更有效的开展病虫害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黄益忠,陶长江.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中的推广应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07):28-29.

[2]吴照辉,刘巧真,郭芳阳,闫小毛.烟叶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控[J].乡村科技,2015,(07):10.

农作物虫害防治篇9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生态调控;预防措施

引言

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农作物虫害是重要灾害之一,其种类比较多、影响大,易爆发成灾,在我国国民经济与农业发展中,其覆盖范围与严重性影响比较大。化学农药防治作为传统防治方法,已经带来了植物防效降低、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1],现代农业,更应通过生态调控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1、病虫害防治的主要问题

1.1缺乏病虫害防治意识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农作物病虫害控制工作中,“注重应急防治、化学防治为主”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民还没有完全接纳化学防治、农业、物理、生物及生态等方面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先进防治技术有的农民更是一无所知。在化学防治过程中,药剂选择不当、用量不准、不及时、方法错误等问题也比较常见,从而引起费工、费药、重污染、生物抗药性强,严重危害农作物等后果[2]。

1.2农药管理不够规范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是非常关键的,其确保了农作物的丰收,但同时又是有毒的,如果管理使用不当,就会危害农作物,甚至污染环境,威胁到人畜生命健康[3]。当前,农药经营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农药无证经营。一些农药经营户缺乏法治意识,农药执法认识不正确、办证意识低,经营规模不大,无证游击经营。

(2)政府禁用、限用等农药品种的销售与使用比较常见。(4)农药经营人员素质不高,农药使用、病虫害发生的知识掌握不充分,无法科学合理的销售[4]。

1.3缺乏先进的防治手段

(1)农民病虫害防治水平低,多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农业、物理及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应用不多。

(2)方法不科学。在防治时间、农药选用、配置浓度及使用等方面以主管经验判断为主,难以做到准确与及时。

(3)农民不清楚病虫害发生规律,无法从病虫害发生的关键环节解决问题,采用简单防治方法,使得防治质量难以提高,效果不尽如人意[5]。

(4)缺乏先进的施药器械。有些农民为了省钱,多采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6],从结构型号、技术性能及制造工艺等方面,该喷雾器都比较落后,“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使得雾滴大,雾化质量不高,难以实现预期防治目标。

1.4病虫害危害日益复杂严重

受种植结构调整、品种抗病抗病虫差异、耕作制度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重大病虫害危害发生机率高,特别是在高发期内,病虫害种类增加、范围广、程度重、时间长及频率快[7]。

2、生态防控措施分析

2.1改善耕作环境

(1)改善生物生存环境,确保农田环境利于农作物生长[8]。在农业耕作过程中,土壤的破坏最为严重,坡地开荒、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同时抬高河床、阻塞河道。化肥过量施用,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降低,影响农作物品质。另外,空气质量、水体质量等因素也威胁着农作物的生长。应采取保护性耕作[9]、修复土壤[10]、植树造林等手段,通过长期有计划的实施,逐渐改善农作物耕种环境,避免土壤的破坏。

(2)改善农田生物类型,借助人为调控,引进或保护害虫天敌,以此增加天敌种类与数量,降低病虫害虫源,阻碍病虫害生长[11,12]。

2.2加强田间防控管理

(1)开垦荒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系统,促使虫害种类与数量发生变化。

(2)轮作。轮作方式的正确与否对农作物生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促使食性不宽的虫害难以生存。

(3)犁耕。土壤犁耕对地下、或依赖农作物秸秆过冬的虫害杀伤力比较强。

(4)调整作物播种与种植期。错开农作物生育期与病虫害高发期,降低危害。

(5)清理杂草,保持田园整洁。一般,杂草是虫害越冬场所或寄主,为了确保虫害隔年出现危害,因此清洁田园与杂草是十分必要的。

(6)排灌水。采用此措施,能够有效恶化虫害生存环境,特别是水湿性虫害,其效果更是突出。

(7)施肥。合理施肥,促进农作物健康生L,提高其抗虫害能力,同时施肥还能够提高作物病虫恢复能力,但如果施肥不当,就会削弱其抗虫能力。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要积极优化栽培、改善作物布局及农作物品种,掌握其动态影响,坚持防控、不加重原则预防病虫害。

参考文献

[1]肖晓华.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92-94.

[2]王泉章,丁志宽.农作物病虫化学防治中的误区及其技术规范[J].植物医生,2003,16(4):36-37.

[3]夏雨.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创新农药管理措施――山东省农药市场与使用管理经验探讨[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6,37(5):1-5.

[4]吴志华.农药经营管理[J].湖南农业,2016(4):37-37.

[5]周林.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6,15:62-63.

[6]孟新.如何正确使用背负手摇式喷雾器[J].山东农机化,2010(8):24-24.

[7]高太平,李胜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0(4):26-26.

[8]朱有勇.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效应原理与方法[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9]谢瑞芝,李少昆,李小君,等.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9):1914-1924.

[10]丁自立,李书谦,周旭,等.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机制与应用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3):5617-5623.

农作物虫害防治篇10

摘要简要分析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意义;存在问题;建议

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就是通过成立市场化的专业防治组织,在农业部门的科学指导和管理下,采用先进的测报技术、防治器械和防治方法,对较大面积的农作物实行统一防治的方式。其不仅是解决一家一户治虫防病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规模化、优质化、现代化农业的需要[1]。

1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意义

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一是病虫专业化防治是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家一户防治病虫难的问题,而且还能把发展规模化经营、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务工后老弱劳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是当前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二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率,降低了农民防治费用、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也有利于维护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户分散经营与病虫害统防统治。目前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一家一户基础上的相对分散经营,零散种植农作物的多,集中连片的少,这无疑给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是病虫害防控主体力量薄弱。近年来,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人员大多为老人、妇女,由于这部分人中文盲、半文盲比例很大,不仅致使作物种植水平下降,而且农田管理上常造成盲目喷药、无效喷药。三是基层植保体系不健全。不少县级基层植保站中经验丰富的植保员在机构改革中被下岗分流,专业人才大量流失,植保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由于植保工作比较艰苦,大学毕业生不愿从事植保工作,即便有也是身兼数职,难以做到专人专职。四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防治效果评定、服务费用收取的标准;服务方式不够规范,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存在缺乏高效施药机械、后勤保障跟不上以及解决纠纷的方法不完善等问题[2]。五是缺少政策、资金、技术支持。专业化防治工作是“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要体现,尤其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的大力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资金,为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控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3建议

一是探索适合该地发展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模式。专业化防治的组织模式可以借鉴黑龙江农垦总局各农场植保工作的管理模式,探索企业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3]。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农药定点销售和配送,把病虫害防治技术、专业人才、植保机械整合在一起,发挥综合优势。二是健全基层植保体系,为专业化防治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对基层植保体系的投入,特别是县级植保机构,改善植保机构的硬件设施设备,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充实植保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测报员工作的补贴,尽可能解决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保证病虫害监测信息准确、信息传递迅捷、专业化防治更到位。改革乡镇农业站,增加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建立乡镇的“农业局”,解决由于借调、混岗而导致“无人干活”的现象,使其职能更专一、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建立村级植保组织,是克服当前植保工作人员不足,经费短缺,保证植保工作基本正常运行,努力减轻有害生物造成损失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方法[4]。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处于起步阶段的组织,给予一定资金、政策、技术得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四是健全专业化防治的管理机制。制订适合该地区的专业化防治的管理办法,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或撤销、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和使用保管、防效保障等环节进行规范。制订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及防治效果纠纷的解决办法。五是加强培训。植保部门要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组织人员在病虫害识别、用药安全、防治技术、药械维修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的综合素质。及时向专业化防治组织病虫情报及防治要点,指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

4参考文献

[1]陈会柱.求真务实稳步推进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9(3):43-45.

[2]陈振天,孙丰年,宋婷婷,等.吉林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及发展思路[J].吉林农业,2010(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