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十篇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十篇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5:19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篇1

一、明确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教师教书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和本领,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发现世界的真谛、善良和魅力;教会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注自然,关爱生命。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关心学生自身的成长,促进其思想、智能、情感、心理和身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德育是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三重三轻”:即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不能很好地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展德育教学,使得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存在着成人化倾向。当前德育教学不能很好地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能很好地将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将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密切结合起来,不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开创教育改革的新局面,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德育工作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区别以往的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教育教学方法。要想育好人,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去研究教育对象,去思考教育方法,用灵魂去感动,用人格去熏陶。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网络,从知、情、意、行多方面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促使构成学生品德诸要素之间相互促进和发展。

二、立足讲台,创造教学的美感

文道结合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美育和德育的关系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美育是德育的深化。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思想、情感、气质、性格、智慧,才能及教材内容,使自己的教学达到一种美的境界,创造一种教学的美感,无疑会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活泼鲜明。能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一种审美教育。

素质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不甘平庸的勇气和决心,对自己的教学艺术要有执著的追求。在教学中,重视教学美的创造,它包括语言美、情感美、内容美、气氛美等。教学美是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的展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抓住教学美的功能,以文雅谦逊的气质美、端庄大方的教态美、生动幽默的语言美,工整规范的板书美,博学机敏的智慧美、敬业奉献的心灵美,去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去影响学生的智能发展。从而使学生获得教学美的愉快感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想象、思维、理解等心理活动,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教学美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精通,来源于教师本身的素养和教学基本功。教师只有吃透教材,领悟教材的情境,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教学的美感。相反,在教学中如果是照本宣科,生硬地搬弄书本,那势必会使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毫无美感可言。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识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组织和安排。教学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复习什么,提示什么,思考什么,解释什么,总结归纳明确什么,每一部分采用什么教具,什么学方法,占用多长的教学时间,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整个教学安排、严密、紧凑、具有逻辑性,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相互联系的整体美。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到语言是教学中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要求简洁、清晰、准确、生动、形象逼真,甚至还需要有适度的诙谐与幽默。教师在讲解时务必要准确精炼,字斟句酌。关键词句要一字一顿,突出重点。在难点讲解时,要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学生听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就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寓教于乐,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注意力,培养想像力,给以学生以美的感受。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时刻保持饱满的激情,给人以活力四射,生机勃勃的感觉。教师所讲的课要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教师自己必先为所教作品的情感所感染,而且在讲课中,教师由衷地陶醉在所教的内容中,自然地产生深刻的赞美或慨叹,要与作品的人物情感息息相通,该笑就笑,该哭就哭,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学生会被深深吸引,并跟着老师的思维,自觉地进入教学内容的情境。美好的教学气氛可以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吸引到教学的情境中来。通常的教学气氛往往是严肃、认真、紧张、热烈,这些是课堂教学中所必不可少的。如组织教学,学生迅速起立,老师居高临下目视全班,给学生以严肃的美。在讲解过程中,环环紧扣,逐层推进,步步深入,又创造了一种紧张、严密的逻辑美。适当插入相关的故事或幽默的语言或相关影片、音乐会创造一种轻松,愉悦,欢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多变的教学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度过45分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趣味,感到学习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巧妙地使紧张,严肃、热烈的气氛与轻松,愉悦欢快的气氛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就会创造出一种很可贵的和谐、自然的教学气氛美。转贴于

三、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由于现在不少教师是传统教育下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要真正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就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重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针对有个性差异的学生,采取有利的教育对策,提高育人质量。

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尊重、了解、理解和研究学生,施以有效的教育方法。要多鼓励、激励、赞赏,增强“我不比别人差,我能行”、“我还有潜力,我会更优秀”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关注自己的成长。要教育好学生,光有爱心不行,要研究爱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文明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现代教育的核心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学生的自主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地、乐观地面对生活与世界;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愿望和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去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得到自主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让学生在学校中,以至走向社会,能够健康地生活,文明地生活,有尊严地生活。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家,去解释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规律,预见教育的未来。为此,更需要有思想的教师,用明确的、宏远的教育理想去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去照亮学生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的航程,去追求实现教育的理想目标。作为教师应该坚持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以德育人,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以美怡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努力成为学生愉快乐观学习、健康成长、自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成为学生喜欢的有魅力的教师。一个有魅力的好教师如何尽展魅力,最重要的是提升教师的人格素养。一个好教师应具有的人格品质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缓解学生的焦虑感;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并巩固为人处世的积极态度。一个好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总有追求的愿望。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追求,他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有位教师曾这样说:“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们班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在工作中,我象保护露珠一样,关爱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我和学生是朋友,是知己,我们互融互助互爱,共同成长发展。”这也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理想境界。

四、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篇2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参与

面对时代的发展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数学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课堂环境仍存在着与素质教育不相符的现象。如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很好的体现,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落不到实处。主动参与,学会思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基本素质。

1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看,数学学习的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学科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美国教育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写道:“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老师仅仅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2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所以要求教师的课要上得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趣,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时有所发现,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种种关系,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有所进步。这就是产生兴趣的一个最重要的源泉。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悬念、新鲜、亲切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促进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为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3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3.1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

例如椭圆概念的教学,可分几个步骤进行:实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提出问题,思考讨论。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揭示本质,给出定义。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掌握得很好。

3.2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将学生分为3组,要求第1组每人做半径为10cm的半球;第2组每人做半径为10cm、高为10cm的圆锥;第3组每人做半径为10cm、高10cm圆柱。然后再3人一组进行实验。

(1)观察得出。圆锥、圆柱及半球它们的体积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V圆锥(2)猜想结论。由V圆锥=1/3ЛR³;V圆柱=ЛR³;得V半球=2/3ЛR³。

(3)证明结论。V半球=V圆柱-V圆锥;用半球装满砂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通过猜想、等积类比、割补到发现。学生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3.3参与解题方法的探索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解题方法,可用两种方法授给学生:①教师通过例题把解题步骤一步一步传授给学生;②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解题的方法。如果①是给学生金子,那么②就是授给学生寻找金子的方法。如果要让学生选择,学生肯定选择②,也只有②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在求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0)(a>0)的解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让学生参与:

(1)问题a,已知一次函数y=2x+4。

①求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

②作出它的图像。

③观察图像回答:x为何值时,y>0?;x为何值时,y<0。

(2)问题B,已知二次函数y=x2-2x-3。

①求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

②画出其草图。

③观察图像回答:x为何值时,y>0?x为何值时,y<0?

(3)问题C,如果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等实根(即Δ>0)x1,x2时,求。

①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

②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

(4)问题D,Δ=0时,方程的解如何?二次函数的图像如何?不等式的解集如何?Δ<0时呢?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篇3

关键词:体育教育素质教育障碍加强方法

当前,全国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体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因此,在体育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试教育即为一种应付考试的教育,只重视与升学相关的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是一种单纯的淘汰、选拔的教育。其危害是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不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既违背了教育的方针政策,又不利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学校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积极提倡实施,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校体育还存在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地方。

1.学校体育教育的地位仍很薄弱,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反差,即理论上唱高调,而实践中却走低谷。

2.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放羊课”或“半放羊课”,教学的方法、手段不能适应体育教学的要求,针对考核项目联系的现象比较普遍。

3.一些体育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研究教材教法,不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而是凭借已有的感觉去上课,影响了实现素质教育的质量和进程。

4.学校用于体育教育的投资少,或投资较多但只起到对上级检查的目的,真正起作用的却很少,这也是影响素质教育的原因之一。

二、如何在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1.体育课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的,体育课是课程计划的必修课,有教师的指导,时间的保证,有大纲和课本,它能保证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要求的实施,所以,体育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并辅以课外活动、运动竞赛,来共同实现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2.体育课模式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体育课堂教学已经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情绪情感教学模式、体质教学模式等。虽然不同模式的构成因素、特点不同,但是都是以完成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因此,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不能离开素质教育这一总目标,否则会被淘汰。

3.发展特长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面向全体学生并非搞平均主义,也不是在低水平上可保持达标,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的要求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目标,又有反映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目标。

三、在体育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的方法

1.提高认识。

教师首先要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且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能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刻苦拼搏的精神。学生掌握多种体育技能,有助于提高劳动技能,缓解心理的紧张、压抑和烦恼,协调人际关系等;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和劳动素质,让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

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体育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摆正学校体育的位置。

2.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一切为升学服务、为比赛服务的观念中转变成为指导和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上来;从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为评价标准的质量关转变到以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发展上来,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因为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在加强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要积极参与进修和继续教育,并深入了解、研究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中来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实践。

4.加强场地、器材建设。

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按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开发面向全体学生、趣味性强、适合锻炼身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场地。

5.注意普及与提高。

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课间操和课外活动质量,来增强锻炼身体的实效,发动学生参加比赛,并参与比赛的组织、宣传和裁判工作,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方面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更应把握时机,力争尽快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家宏.江苏中学体育教师基本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体育学刊,2000.5.

[2]樊西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思考咸阳师专学报,2001.1.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主流的背后,也存在着阴影。调查表明,中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等闲视之。我们把这些归类为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类问题。这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的主要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导致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等。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的情绪,并且高中年级较初中年级呈上升趋势,很多学生经常为自己的成绩没有提高而烦恼。考试焦虑及考试舞弊现象较为严重。心理健康的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订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2.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部分学生对教师有厌烦情绪,甚至还有对抗情绪。有调查表明:62.8的学生不能找到能倾诉内心话语的教师,学生与教师的心理沟通有困难。

中学生之间的关系,部分学生因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紧张而流露出孤独感,想搞好与同学的关系,又不知如何去做。

与父母的关系:有许多学生表现出孤僻、专横,这与家庭有很大关系,家庭中的种种伤痕,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他们在父母那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可能会变得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并且常常使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和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

3.青春期问题。青春期是从儿童过渡到成年的中间时期,年龄一般定为10~20岁,这个时期是人身体发育迅猛、心理变化急遽的时期。这一时期表明的心理问题有:

青春期闭锁心理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它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是一种消极心理。这时期中学生的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中学生有时有话想与别人倾吐,可碰到老师或父母却又缄默不语,若得不到理解,会出现压抑心理。这时期中学生的性发育迅速成熟,性心理却相对幼稚,自认为认真的、蒙状态下的恋爱出现,它带有好奇与模仿成分,不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

4.挫折适应问题。中学生的挫折包含有学习方面的:如考试失败、学习困难、升学落第;人际关系方面的:如同学关系紧张、教师的批评指责、来自家庭的期望和压力等等。面对挫折造成困难和痛苦,中学生的反应可分两种:消极的和积极的。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是一种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尤其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促进其他素质的发展,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同时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在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学生个性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心理卫生和健康理论知识,并适时做些实际操作训练,改变一下学习态度,变苦学为乐学,合理安排,张弛结合,把自己从功利的重负下解脱出来,还一颗平常心,用自然的情怀来对待学习,克服紧张、焦虑、自卑的情绪,树立自信心。

指导学生学会调整目标,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目标,使目标既有一定难度,但不是高不可攀,前提是自己接纳自己,无条件接受自己的一切现状,才会确立新的切实可行的目标,才会有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

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懂得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教育学生辩证看待挫折的后果,把挫折看作砥砺人生、增长才干的好机会,就能将挫折变成再生力。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帮助学生把握调适心态的方法和技术,使他们学会如何对挫折作出积极、主动的适应。还要不失时机地加以疏导,排解因挫折产生的心理疾患。

(2)设立心理服务室及“悄悄话”信箱。学校内设置心理咨询室,由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提供服务。心理咨询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是咨询老师要理解信任学生,遵循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心理咨询教师要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做到“防患于未然,治病于萌芽”。

班级设立“悄悄话”信箱,无论同学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通过“悄悄话”信箱告诉老师,老师会及时处理这些信件,教师便于了解学生,也避免了学生面对教师的畏惧感,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引导、疏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篇5

关键词:改革;体育教学;提高素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从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人结合多年体育教学实践,就如何改革体育教学发表一些看法。

一、确定教材任务的意义

过去的老教材项目内容较多,对运动场地要求也较高,基本上以竞技项目为主,运动项目繁杂。多年级专业教材项目重复出现,教学方法也年年如此。有的教材简单而缺乏锻炼价值,有的教材难度较大,不容易掌握。许多学校不具备场地,因此有些教材不能全面开展,教学课时拖长,任务难以完成,学生练习机会少,达不到增强体质的要求。在学完一个项目后进行考评,学生的体育成绩代表学生的技能和技术的产物,是学校体育教学中“高分低质”的表现,学生身体素质被体育成绩所掩盖,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体质,更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实际上由于教材内容多,加上我们现今学校的体育教学法基本上还是按照过去的方法而照搬,过多追求形式,不讲自己的实际情况,使教学任务主次不分。现在随着各方面体育形势的发展,各个国家都认识到这个严重问题,并逐步进行探讨,所以现在的教材、大纲都非常强调发展学生素质。美国加快改革的进度,该国奥委会运动医学理事会主席在谈到影响学生健康的社会原因时强调指出,学校体育课内容的开设越来越不完整,美国体育课程的着重点是社会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什么身体素质的教学法。当前我国部分学生素质发展与时代的要求也不相适应,我国的体育教学首要任务在一部分学校中是否也存在着“名存实亡”的可能?但在许多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已经出现名存实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课本身的职能特点,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怎样增强学生体质,在这个基础上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同样也是我们的关键任务。

二、结合专业,精简教材内容

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不同来确定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应为实现教学的目的任务而服务,要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应改革一些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现行教材分量重,这种面面俱到、多种兼顾的教材编排,学生不易接受,不能充分发挥为增强学生体质而服务的作用。应去掉锻炼身体价值小和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项目,多增加一些和专业对口有辅助作用的内容。如医学院校应多设一些武术养生和耐力项目,水运专业必学好游泳和救护等内容,一些竞技项目内容只需作为了解的作用即可。要缩小一些项目教学的教学时数,如体操的前后滚翻、急行跳远、各种腾越等。特别是在目前许多学校教学场地设备不完整、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更要使教材内容少而精,使教学内容主要为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较为合理。

三、学生素质练习要加强

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要建立在学生对某些项目的爱好上,采用对学生身体最有影响的项目,能直接发展身体素质的教学和练习,并把这些练习贯穿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去。如医学的练功十八人法、杨式、陈式太极拳、太极剑和一些长拳、800米、150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屈臂等项目,这些项目对身体的某种素质会有直接影响。

四、考核项目的确定和改革

原来我们的考核项目第一学年基本上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内容进行讲授、练习和考核,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等运动能力,这些项目运动能力可变性大。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统一化、规格化的方向越来越明显,考核项目与成绩,能充分显示反映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近来我们充分利用体育课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定期定时测验,注意从实际出发,有计划系统地进行练习,注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采用河南省卫生中专体育教材规定的内容,并把教材的内容作为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的锻炼手段,发展比较差的肌肉群,还根据男女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生理特点,发展相适应的素质。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重要意义,才能主动进行比较单一、枯燥、费力的素质练习。另外教法要多样化,如多样练习、综合练习、循环练习、转移性练习、辅助练习,多搞些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坚持练习,不断提高。在体育课的各部分灵活运用,达到发展学生素质的目的。同时,注意使一些素质和技能较差的学生也能愉快地参加学习、练习,培养他们自觉参加到锻炼的习惯和行列中来。

在《体育与健康》教材使用三年来,我们感到:(1)重视体育中发展身体素质,应以加强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为教学基础。重视发展身体素质,要注意人体基本运动规律,讲究科学的锻炼方法,注意基本技术的教学,并与发展身体素质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发展素质促进基本技术的掌握与提高,因此技术教学要有一定的素质为基础。(2)课的结构不变,并在课堂主要的时间内去发展身体某一项身体素质为主,少部分时间也可作为辅助、游戏、比赛等。(3)身体素质测定的利用、评定学生体育成绩,也不否定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评定。体育教学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考核主要是促进学生体质发展的手段,体育考核应该对学生体质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评价。(4)在体育教学中解决重视学生素质发展的问题上,还有许多问题可能出现,尚待探讨。如年龄、性别、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知识的教学程度,学生上课的兴趣和情绪,教师怎样提高技术、技能及教学水平和积极性,还要区别体育设施好和差的学校等问题。

随着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在体育课教学上愈来愈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国家要求学校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是我们体育教学的重点任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努力造就培养德才兼备、精力充沛、适应高速度、高强度现代化社会生活的人才。怎样改革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怎样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设施、专业设置、地区等不同情况也是我们有待共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情商职业素质

当代高职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为主,生活在“4+2+1”模式的家庭结构中,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习惯于使用电脑、手机进行网络沟通,交友和“生活”。但在现实中,与传统的外界接触和处理问题能力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对于“准就业”的高职学生而言,良好的情商能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我,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所以重视情商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情商即情绪智力商数(eQ),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和约翰・迈耶提出的,指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情绪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我觉察能力。自知者明,只有认识自己,才能修正自我价值观。二是情绪控制能力。善于调节情绪,对正确处理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融入工作团队;三是自我激励能力,它能够使学生在工作遇到挫折,以及工作过程中面对枯燥、繁重、单一时,排解烦躁和厌烦,重新出发,积极争取。四是理解他人的情绪。这是团队合作的基础,顺利的沟通能够切实提升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成功可能性;五是危机公关能力,在企业中学生经常面对着规则危机、执行危机和思维危机。这些危机无时无刻地都在影响着学生发展。

1高职学生情商剖析

高职院校招生生源普遍表象是: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高考成绩偏低。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自主学习的习惯普遍较差,相当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加上应试教育的学习科目多、知识面广、难度大,致使相当部分学生对产生学习畏难情绪,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一蹶不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长期的“上学”过程中,忽略了情商的培养。往往导致他们进入实习期和就业后由于不能够满足企业要求而“被迫离职”,这些都是情商缺失的具体反映。情商缺失主要表现为:

1.1长期的片面的“以追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教育思想”、或“家庭教育缺位的自由发展”的教育,以及受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我而又脆弱,敏感而又散漫,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人对高职学生偏见和歧视,使高职学生内心社会认同感低。但他们在外表上表现出自我强大,不服从,独立独行;思考问题时较简单、易冲动,容易悲观失望,甚至放弃。对于到企业的实习(毕业)生,面对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问题,有些学生把班组长的批评当作不认可,或是我行我素,以后的工作中错误还是频频发生,没有进步,长而久之,就不愿呆在公司继续工作。

1.2个性独立,缺乏团队忠诚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高职学生看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自身利益出发,对集体的事情不关心,对参与活动的其他人报以嘲笑,嫉妒心重。现在的高职学生是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在学校,竞争成绩,在群体,竞争特长,较强的竞争意识导致学生有防备心理,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缺少团队精神,而企业恰恰更看重员工有无团队合作精神。

1.3人际沟通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不少高职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角色转换,替他人着想,在行为和言语上过多注重自己的直觉需求,容易产生主观臆断,或是一味表达自我观点,或是不(能)表达自我观点。

1.4责任感不强。由于家庭和学校教育过程中往往是以知识、技能为中心,弱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教育,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责任”淡漠或缺失,缺乏奉献精神同时又过分注重个人利益等。表现为“这样的工作,我能挣多少钱?”、“为什么要我多干活?”,“对付一下,只要检查不出毛病就行了”等等现象。

2加强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学生应是具有一定职业素质的应用技能人才,为企业、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其中,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他们能否适应社会需要,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胜任工作岗位要求,以及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通过调查发现:

2.1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较弱。纵观高职学生素质的现状,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能力欠缺是很明显的。

2.1.1科学文化知识基础较差。高职学生是高考录取中较后批次录取的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高中知识基础不扎,科学文化素质、人文底蕴偏低。加之在填报高考志愿缺乏对自我发展的长远规划,对选报专业不了解,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未来发展茫然,造成所学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与就业岗位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2.1.2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脆弱。目前的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或为父母无暇照顾子女,由隔代老人带出的孩子。大多个性突出又棱角分明,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思想明显。这导致他们缺乏团结、协作、奉献的精神,缺乏吃苦、耐劳、拼搏的精神,缺少自觉接受正能量的意识和动机。

2.1.3重理论,轻实践,技能素质差。高职院校教学策略与人才培养方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的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有的甚至本末颠倒,结果是学生对所学专业一窍不通,而热衷社会“考证热”,花钱买了证书却没有能力。最终导致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普遍较弱。

2.2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素质的要求明显提高。从企业的反馈情况来看,部分就业学生存在工作不踏实,缺乏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又有眼高手低、心理素质差,适应能力不强又没有危机感,或者好高骛远、盲目攀比,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因此,企业对人品优良的人才偏爱程度超过高知识、技能的人才。表现出选人者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重能力胜过重学历的倾向。

美国心理学博士德尔・戈尔曼也在他写的《情商能力》一书中明确提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能力而不是智商能力。高职学生走向社会,不是以文凭来检验能力的高下,在确保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情商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①在企业工作岗位,很多任务策划与实施、人际关系处理、自我学习修炼、过程管理等能力的提升,不在于高职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在于他们是否拥有的乐观积极的价值观、坚韧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压力调节技巧和人际关系等因素,这些要素都属于情商范畴。影响着学生在企业中的发展与未来,特别是当我们高职学生参加实习和工作之初,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情商,企业员工不仅会做事,更要会做人,才能很好的进行角色转换,快速融入企业文化环境,适宜的调整自我工作状态,为企业创造出价值。②就学生个人而言,情商是健康生活、学习和工作状态的保障。拥有高情商的人,能对他人和自己的情绪做出准确的判断,适时适度调整自己,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会借助自己和他人经验来自我反省,更会换位思考,从容面对挫折和困难。

3教学过程中高职学生情商培养探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宜地对学生进行情商的激发和融合,是提高学生情商素养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3.1教师要与时俱进,与时偕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现自我情商素质和职业素质,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贴近职业和就业岗位,贴近社会的内容,让学生与教师的价值观相一致,逐步引领、调整学生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切身体验,改变其工作、生活焦点,使情商教育渗透到整个知识学习和技能练习的过程中,实现通过情商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目标。

3.2将片面的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考试评价方法,提升为以考核知识、技能为基础,情商考核优先的综合评价体系。在社会德育实践、校内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专业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等各类实习实践,对情商要设置符合个体发展的逐级提升标准。同时,与企业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辅导员工作机制,开发与企业用人要求密切结合的情商实训项目;通过新型管理机制促使情商培养模式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篇7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综合素质、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音乐教育是体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要求每个学生的素质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音乐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音乐教学中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除要求其具备从事这项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文学、历史、美术等等多方面素质,把音乐与其他知识有机的结合并渗透给学生才能健全学生的素质,促进健康成长,并对学生的道德智能培养起巨大的作用。

一、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实施美育的实施,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1、在学校教育中,音乐教育则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首先,音乐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能够更直接、更有力地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来”(贝多芬语)。它的“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最深处”(卜拉图语)。因此,音乐的美感力量既是独特的,又是巨大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涵盖和替代的。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就产生了震撼世界的力量。这首歌曲以号角式的音调贯穿全曲,由大调式的主三和弦分解音作为骨架,激昂的音调具有震天撼地的号角力量。进行曲的体裁以急步进行的节奏象征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富有强力推进感,凝聚着民族生存和斗争的紧迫感的不朽旋律,像一支时代的号角,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斗志。

2、音乐与美术是相辅相成的。“音乐是由色彩和拥有时间的节奏形成的”,这是现代音乐印象派大师,法国杰出作曲家德彪西的一句名言。而有人说音乐中的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音高位置上勾画出来的线条,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因为音乐中的旋律一方面体现在纵向的音程关系上(即音的高低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横的时间关系上,两者缺一不可。如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拉赫玛尼诺夫的管弦乐《死岛》,英国现代派作曲家活尔顿的《朴芷茅期的一角》,保罗丁的《中亚西亚草原》,德彪酉的《牧神午后》就是描写一个牧神在炎热的太阳底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甚至著名科学家牛顿在研究色谱的同时还得出一个有趣的假设,他认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恰好相当于CDeFGaB七个音。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教会我这首歌的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们四年级的音乐老师。当时,学校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爸爸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爸爸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爸爸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爸爸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只有我能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没想到,同样的一幕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人先治学”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培养高尚的情操。

1、中学生早已熟悉的中国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距今已有65年的历史。冼星海在《我学习音乐的经过》中写道:“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我惭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要求的量。因此我又写了《民族解放交响曲》和其他作品,但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朴实的一段话表现出作曲家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谦虚的态度。这些好的品德都是学生应学习的。学生在欣赏或演唱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时,通过体验音乐升华跳动的心灵,撞击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思想火花。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感培养;优化方法;提高素质

在化学学科的启蒙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教与学的理念,瞄准素质教育教学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激情引思、师生互动、学法指导、优化方法等方法来提高孩子们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素质水平,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思辨能力和思想素质,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与教学效率同频共振、共同发展,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在激情引思中催生学习情感

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情感上对该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学习潜力、学习动力,让其自主地投身化学学习,并以愉快的心情、满腔的热情,自主努力地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演示的效用,用一些有趣且现象明显的实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把实验兴趣转移到学科基础知识点的学习上来,即所谓由外行看热闹转化为内行看门道。如,笔者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注重运用蕴含着化学知识的小实验,如,无名之火(过氧化钠、二氧化碳、棉花,或高锰酸钾、浓硫酸、酒精灯)、水融(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等有趣实验,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努力学习前沿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从而增强自身的履职能力。教师要树立“身正为师”的信仰,用一生的感悟去感化自己的学生,引导他们良性发展。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方法,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来活跃教学氛围,增强化学的教与学的活跃度,催生孩子们的学习情感,从而不断提高化学的教学效率。如,笔者在教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内容时,在课本演示实验之外补充了如下对比实验:将不溶性碱Cu(oH)2与稀盐酸反应,同学们看到现象的差异,增强了求知欲,进而理解并不是判断所有的中和反应能否发生都需要借助于酸碱指示剂;教学《离子》内容时,笔者针对教学内容有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等微观表征,有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等化学用语,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知识,我通过形象比喻、列表、挂图、视频等方法,巧用动画演示、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领其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他们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通过引导其相互讨论、交流,增强他们归纳知识、获取经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等科学观点。

二、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法指导,在师生互动中增强教学绩效

哲人说:“学贵有方,贵在得法”。在化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引导孩子们用化学的眼光去质疑、思考、化解问题;用已有化学的知识去解释问题,让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渗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让孩子们学会使用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可巧妙引导学生强化记牢化学用语、化学反应的典型现象等基础知识,要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知识要点,理清学习思路,构建学习网络,通过联想、概括、谐音等方式方法,增加他们的记忆效果。如,笔者在教学生如何正确书写离子符号和元素化合价时,采用了如下记忆法:离子——子女离开身边——联系——打电话——挂在耳朵上,化合价——驾驾——骑马——标在正上方;再如,笔者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即高炉炼铁)”的实验中,因为操作过程中的要点较多,从安全这点考虑,笔者巧妙运用一些成语:如,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觉得好玩,而且记得牢,便于他们掌握新知识,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随时整理、反思,获得结论的方法,要帮助他们适时进行反思提高。如,笔者在讲解初中阶段常用干燥剂的种类、用途和适用范围前,把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硫酸、铁粉等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并通过实物投影仪把各种干燥装置以及其中药品的用途和适用范围等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清楚的掌握,什么性质的干燥剂可以干燥什么性质的气体。指导他们将琐碎、杂乱的知识加以整理、细化、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优化实验教学,培养思维能力,在联系实践中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的规律,不断提高他们的操作、推理、计算、处理等水平。通过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而且能积极调动他们动脑,引导他们学习化学知识、探索实验结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的依据课程标准内容、教学安排以及孩子们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因需而导、因材施教,预设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的提问,为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提供充分的演练机会。教师要多设计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实验,以提高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如:笔者引导学生探究某食品干燥剂氧化钙(Cao)是否变质?若变质,则剩余固体中有哪些成分?笔者用多种手段来突破这一难关:首先分组做实验:①取该“干燥剂”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触摸试管壁。由现象推断该“干燥剂”是否还有效?②过滤①所得浑浊物,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向滤渣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由现象推断该“干燥剂”中一定有什么成分?可能有什么成分?③通过实验②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否可通过滴加酚酞试液来判断?通过以上分组实验,让孩子们根据实验现象自主思考、讨论、分析,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孩子们在分析、判断、推理等过程中不断增强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孩子们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

综观所述,在化学的教与学中,教师要从转变策略、创新模式、改进方法、引导点拨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对化学这门自然科学逐渐产生情感,从而通过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动手实验、及时总结等方面努力学习化学知识、探索实验过程,让他们在演绎科学中提高学习质效,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李红文.化学课堂审美化教学设计[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黄亚军.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篇9

【关键词】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00-01

1.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即通过教育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形式,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有意识地将潜存于个体身上无意识的或潜意识的创新潜能引发出来,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创新的思想,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创新行为,实现社会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它的诱发和生成的根本动因是社会变革,教育者在审视和评价原有教育模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教育的变革、调整和重建。创新教育和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一样,是一种教育概念,概念的定义,无论从思维还是模式上已经对创新教育的内涵作了理论上的界定,指引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框架。

2.创新教育的实施

2.1教师应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教学应有自己的风格,没有教学风格的教师,个性和格调在教学中没有体现,教学就没有吸引力。具有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的课带有明显的、稳定的个性倾向性,或幽默、或沉稳、或活泼、或规整。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人标签”或曰“品牌”,能充分体现每位教师的风格、特色和水平。它通过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个人气质等一系列内在与外在因素表现出来,体现教师的思想、教学观念,带有强烈的教师个性趋势。简言之,教学风格就是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

2.2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过去教学辅助手段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到现在五光十色的图片,标本模型,再到现代化的视听媒体,如:投影仪、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都频繁地在课堂教学中被使用着,但是要做到始终正确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却并非易事,未经设计随心所欲地使用教学媒体,会让大量的或杂乱无章的迅速更替的感性体现,钝化学生原来就很脆弱的认识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领域的介入,不是简单的加法,应当是形成一种教学功能的结构。

首先,教学中心逐步由“教”向“学”转移,从本质上说应用现代技术不是为了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引导我们在教学中努力追求新的境界,真正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的地位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向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使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易于接受学习内容,能提高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软件和媒体不再是具有“教具”的特征,而成为学生自己学习、师生共同探讨的材料和工具。总之,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学生更注重学习方式的学习。这个具有认知性的教学,将促使学生尽快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使教学过程逐步分层次发展,以往的教学理论,都是按认知线索进行的;现在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主动考虑采用何种教学技术,促使学生能力的培养,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出生动活泼、综合发展的教育过程。

3.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素质要通过长期的培养逐步形成,要由专业的教师来正确引导、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支撑、完善的教育体系来保障,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高校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提出以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健全素质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

加强高校素质教育除了提高认识以外,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是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的一项课题。

高校的素质教育要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对教学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一是把教学真正纳入教学大纲计划之内,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水平,使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制定科学、完善的高校素质教育课程标准。二是必修课与选修课要结合。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突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选修课不能仅仅局限于实践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模式。通过课内外对的实践、体验和表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水平,并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二)加强高校素质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教材的选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教育具有强大后劲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提高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根据高校的教学需要,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高校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良好敬业精神、有一定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只有具备这样高素质、高修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把高校素质教育“育人”的目的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建立教师的教育科研机制,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推动高校教育跨上新台阶。

教材的选择、创作、编订对高校教学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教学水平。在高校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选择优秀并且适合大学生的教材,不仅要选用国外具有成熟教育理论和成功教学经验的教材,而且要选用具有中国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教材,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大学生的修养,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职责。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教育改革前列,掌握探索教育新理念,并勇于实践。为社会培养多种类型的创新人才,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从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做起,一点一滴启发,一步一步扶持,使学生养成强烈的创造意识,养成走自己的路,追求与众不同,养成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技能型思维新方式。只有培养出这样的博学人才,他们才有可能在今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篇10

【摘要】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关键构成内容,起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推动、提高作用。本文以高校艺术教育的作用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综合素质;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等。而高校作为教育链条上的末端,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而着力于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推动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基于这一点,各高校必须积极的、及时的加强自身的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的水平高低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更关系到学生是不是能够全面的发展、综合的发展,从而关系到高校的教育目标是不是能够得意实现。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高校艺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形成科学的道德观以及人生观,而这些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对于完善大学生的思维意识、生存能力和艺术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通过艺术教育,能够直接的找到共鸣,进而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不断的优化自身的思维品质。

(二)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从根本上来看,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身心健康问题,比如说学习压力的过大、就压压力的过大等等,都会导致学生难以接受现状,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这样的客观背景,如果高校能够及时的开展相关的艺术教育,就能够直接的帮助学生调整自身的情绪、心理,使之学会放松、学会坦然,最终有效的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的改革转变了传统教育中具有局限性、约束性的教育模式,而社会的进步则要求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就艺术教育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如果各大高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机的融入艺术教育,就能够有效的起到延伸性的作用,不仅仅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发展,更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提高,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是由艺术教育教师直接操作、执行的,而教师自身的能力高低、素质高低则会直接的作用于艺术教育工作的质量、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要想成功的、有效的加强自身的艺术教育工作,就必须从源头上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条件以及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现状,及时的补充、完善专职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才能够有效的作用于对艺术教育工作的推动;第二,积极的开展对已有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教育、培训,给予这些教师自我提高的空间、条件,这样才能够不断的以教师的力量推动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鼓励艺术教育师资的自我提升,从而不断的通过日常的累计,使自身的艺术知识、经验以及能力得到升华。

(二)不断改善教学条件,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各类普通高校都可根据艺术课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的需要,设置专用教室及活动场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配套设施和必要器材。设备器材配置的基本要求是:音乐、舞蹈教学配备钢琴、手风琴以及小型乐队所需要的中西乐器、谱架、音响设备等;美术教学配备画板、画架、画凳、写生设备、石膏像、静物器皿、强光照明设备等;基础理论和戏剧、影视类教学配备声像设备等。各类普通高校可根据艺术教育教学和活动的基本需要,在学校年度经费分配中确定一定比例的艺术教育经费,以支持开展艺术教育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使高校艺术教育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着力于对学生课外活动的丰富

高校学生的课外时间比较多,而如果高校能够利用这些闲暇的课外时间开展艺术教育,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充实学生的生活状态,更能够带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以及价值观,而这些观念一旦形成,将会有效的蔓延到学生其他的学习领域,从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鼓励艺术社团的形成,并给予这些艺术社团以支持,比如说物质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支持等等;第二,建设良好的艺术校园文化,营造出健康的、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从而以良好的氛围推动学生的艺术成长,使之能够通过环境获得全面的提高;第三,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接触艺术的机会,比如说开展相关的竞赛、表演等等,从而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将产生良好的效果。

(四)充分的开发艺术教育资源

有效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离不开艺术教育资源,因为资源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正是因为这样,高校必须及时的从根本上开发艺术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对艺术教育资源的投资,比如说完善艺术教育课堂,购买艺术教育工具等等,这样才能够给予学生提高、发展的空间以及条件,也才能够完善学生对艺术教育根本上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为学生聘请专业的艺术专家开展讲座,从而既帮助学生更加的接近艺术,又能够使学生通过与专家的交流,从而收获到更多的艺术知识、艺术经验;第三,给予学生外出表演、比赛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多的社会机构中表现自身的才能、体现自身的艺术价值,最终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而言之,艺术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是强大的、不可替代的,正是因为这样,各大高校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及时的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积极的加强自身的艺术教育,这样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快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