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十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十篇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5:27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篇1

关键词:日常生活物理知识帮助物理素质

物理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掌握必要的物理学知识,与之建立起有效的生活联系,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物理综合素质。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善于观察生活,不断地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来分析,找到其背后的物理学原因,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物理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物理素质。

一、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学现象

(一)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学现象

物理学现象在我们平时的家庭生活中非常常见,穿衣镜、望远镜、眼镜的配戴、工厂企业、交通运输、农业灌溉、杆秤、撬杠、铡刀、跷跷板、白炽灯、日光灯、节能灯、彩灯、霓虹灯等很多常见的生活现象,其中都包含着较多的物理学知识。总之,物理学知识在家庭生活中非常常见,对于生活实践、工作实践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无比重要的帮助作用。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从这些家庭现象入手来进行其背后原因的分析,不断提升自己对于物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学现象

物理学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体现在外面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死海不死、为什么拉车比推车省力、挑重担的人走路为什么像小跑步、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我们吸汽水是“吸”上来的吗、纳米走近我们生活、不倒翁为什么搬不倒等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学知识,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物理学的反映,同时具有较强的物理性。学会掌握这些知识,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能够不断地提升我们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同时在根本上强化我们的物理综合水平,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对我们的帮助

(一)便于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学知识

善于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学知识,便于我们更加深入地对物理学知识进行认识和理解,从而强化对于具体知识的吸收。比如针对于平时生活常见的各类物理学现象,如石墨炸弹的原理、微波加热原理、雷雨中的物理知识、为什么小鸟站在电线上不会触电等这些现象,都暗藏着较多的物理学知识。因此,通过我们不断深入地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物理学解读,对于不断提升我们的综合物理水平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对于物理学科素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通过观察平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对于不断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这对于自我发展和进步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来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解读,找到其背后的物理学知识,从而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物理能力和物理素质,以此来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物理学科综合素质

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实现物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对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物理学科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有效地分析,对于背后的物理学内容进行充分地研究,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讨论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综合物理学科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较为实用化的学科,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于日常现象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物理素质。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相关的问题的时候,应该运用相关的物理学知识来进行解决,多动脑、多动手、多思考,从而来不断地强化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来不断地实现物理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物理与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有紧密地联系,必须要提升自身物理问题的解决效果。

三、结语

物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十分常见,善于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物理学知识,从而实现日常生活与物理学习的结合,对于我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找到物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必然性,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学知识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这样对于我们不断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物理学科素质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秋叶.物理知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篇2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注重生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这既是新课程对生物教学的要求,是着重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是现行教学中学生学习与生活脱节,不能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缺乏生物课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自然也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障碍和短板。

理论源于生活,是对生活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人本身就是生物,高中生物知识有很多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而且高中生已具备了很多与生物相关的直观生活经验。例如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有过的“腿抽筋”即生物教学中的“抽搐”,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是因为缺钙,贫血中的缺铁性贫血和补血用品中都富含铁等现象,这些知识都可以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作用”时加入教学;同样人夏天为什么要出汗?出汗后又为什么口渴等加入稳态教学;将对“不干不净,吃了不生病”的理解加入到免疫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生物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部分问题,从而知道学习生物的现实意义,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生物教学联系日常生活,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现实有效性的认识,从而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采用将日常生活知识贯穿于生物知识教学中的方法,不但能让学生明白生物知识是有用的,可以解释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还能将抽象的知识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降低对生物知识理解和运用的难度。

例如我们在学习“生物中含量最多的是化合物水”时,可结合鲜草与干草,新鲜粮食与干了的粮食的重量变化来说明;在讲“水的分类与作用”时,可结合“种子晒干后仍能发芽,而高温炒干则不能”来说明自由水在温和条件下会失去大部分,而结合水不能失去的问题;用老年人皱纹多,消化能力弱,而婴幼儿皮肤水灵,消化能力强来说明“同种生物中含水量越多代谢越旺盛”;结合腌制的鱼肉不易腐败来讲解“微生物在高浓度的盐溶液环境中无法吸水生存,甚至失水死亡”。由此可见,将生物知识和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态联系起来,学生就可以直面感受生物教学中的现象,从而将生物知识具体化,降低了知识理解的难度,学生就能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生物知识。

生物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通过将生物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矿物质元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来教会学生在农业生产中,在没下雨时施肥,要将肥料配成溶液,将矿物质元素变成以离子形式、主动运输的方式更容易被吸收;施肥前松土,能增加土壤含氧量,促进根的有氧呼吸供能,促进根的生长和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合理密植”、“轮作间作”能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正其行,通其风”能增大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简简单单的一个生物知识点,就能让学生掌握到农业生产中大量而具体的实际问题,这样看来,生物知识不是单一的让学生解决学习成绩问题,更能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这些知识或许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培养学生将生物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不只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方法,还要让学生主动地运用,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

其一,在学生学习到生物知识后,教师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小实验,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真实的了解“生物知识是有现实有效性的”。比如,教师在讲解光合作用中的“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时,可以让学生找来豆种在无光和有光条件下分别培植,几天后再来观察两者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明白为何市场上卖的豆芽大多是白色的,叶绿素的合成必需光的道理。在整个动手中,不但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知识原理,更能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有时间上的延续性,从而在教学效果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其二、教师在教学过程或课余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生活常识或其它学科知识拿出来,用生物知识对其解释,让学生养成“将生物学习常态化”的习惯。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垂涎三尺”等知识,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积累的常识或谚语,当教师教会学生用生物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后,这些常识或谚语,就能变成生物学科中的遗传和变异、条件反射等知识点。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如果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巧妙的结合起来,不仅能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学生物,处处学生物;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联系

知识来源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就告诉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将二者之间的关系理清楚,我们的学习目的也才能更好地实现。生物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经常发现很多生活化的生物知识,在生物课堂上,也可以见到很多生活中的实例。这就启示我们的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会看到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脱离实际,这对我们的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影响的,我们的学生也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因此,我们的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生活与生物知识的联系,积极思索二者的相关点,然后再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就应该做好的教学准备工作。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也可以发现很多知识与生活都是有联系的,新的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摈弃传统的教学思路,开拓新的教学视野,将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做不仅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也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和养成观察生活时事的能力,最终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忠于学习的好青年,这也是我们的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地形成这种意识,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顺利有序地进行。但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紧紧跟随教师的脚步,聆听教师的正确的教诲,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活动顺利展开。那么,在日常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呢?我觉得,我们的生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生物教师在日常的备课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观察身边的生活实例,将与教材知识有关的实例作为课堂导入的有效材料,这样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促进我们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由生活获得知识,教材中的知识是死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将活的知识开发出来去美化死的知识。我们的生物教师在日常的备课过程中,首先就要积极主动观察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将那些与我们的教材知识有关的内容充分加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主要是用于新课的导入。学生在生活实例的引导下,可以很容易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去,这也就可以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很容易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会有更深厚的感触,也会更加有兴趣去学习。这就其实我们的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主动去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我们的学生可以更好地跟随教师的脚步学好我们的教材上的知识,这也是我们的学生成长进步的关键之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导入感兴趣了,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学习,我们的教学活动也就可以顺利地开展下去。同时,生活实例由于离我们的学生很近,学生对这些事情触手可及,因此,可以为学生进一步研究提供有利的条件,这对我们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努力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发现新的可以研究的领域。这也是科学发现的有效手段,很多科学发现都是在日常的小事中产生的。我们的教师要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多多对学生加以指导,及时与学生交流学习、观察所得,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二、生物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明晰生物知识的内涵,努力做到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我们的学生理解和记忆,这对学生的快速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很多生物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学习的一部分生物知识是由外国人研究发现的,而我们是通过翻译家翻译之后进行学习的。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家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区别,因此我们的很多生物知识看起来都是非常抽象的。这就给我们的生物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这种困难更是非常显著的。所以,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有义务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教授给我们的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也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下去。生物知识中有一部分是非常简单的,主要讲的是动植物以及人类的相关知识,对于这些比较具体的知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给与学生过多的压力,只要让他们了解知识的内涵即可。同时,也要督促他们掌握好这些最基本的生物知识,以便日后的学习和交流。但是对于一些非常抽象的生物知识,我们就要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之具体化,让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可以对知识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这是对我们生物教师的一个考验,但我相信每一个生物教师都应该经得起这种考验,否则便不能胜任一个生物教师的工作。教师讲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之后,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这对于促进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我们的教师一定不能忽视自己的教学工作,相信自己的教学方式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终生的影响。

三、生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我们的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的学生掌握好所学知识。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篇4

很多学生的印象中觉得,物理课本中讲授的知识和日常生活十分遥远,这些内容很难在生活中得以重现,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教师要透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化解学生的这种认识偏差,要透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用有代表性的教学场景来再现课本知识,这一点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开展这样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对于教学知识点有透彻的分析,并且找到其和日常生活的联结。在此基础上创设一些生活范例,让课本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得以重现。这些都能为知识教学提供辅助,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例如,演示“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实验,教师可以用镍铬丝作导线,让学生亲自动手为导线加上绝缘夹,通过绝缘夹调节接入导线的长度,观察小灯泡明暗变化,得出在传输过程中导线对电能具有损耗作用。可能有的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现在城市中看不到电线杆和电缆了。教师可以适当解释,为了安全、美观、方便等因素,在城市规划的时候就把电缆铺设在地下了。教师要善于找到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种种体现,这些都是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素材。联系学生生活开展物理教学,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课程的实用性,又能够让学生增强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直观方法。

二、让物理知识发挥实用功效

要想体现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物理学习进入到高中阶段后,学生接触到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学到的很多知识都可以用于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师要让知识教学的形式更加开放,要增强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并且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对于一些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共同来找寻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样教学,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得到培养。例如,经常有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在打开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电时会被“麻”一下。运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就是电器存在漏电现象,人体接触电器后电流通过人体与地面形成回路,于是人就感觉被麻一下。这是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教师应鼓励学生仔细分析这个问题,并且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用螺丝刀打开电器,用万用表找到电源线的零线、火线和地线。通常情况下与电器外壳相连的导线是地线,它出现接触不好或脱落会让电器漏电,把它重新接好电器就不会漏电了。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课本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良好模式。

三、总结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篇5

一、积极组织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持之以恒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

因为生物学知识源自大自然,把生物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已成为我从事生物教学实践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为开创教与学的新局面。我利用课余时间,多次组织开展以“生活与生物”为主题的知识竞赛,促进了学生直接从大自然中汲取学习生物知识的能力。只有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把书本知识变成“活”知识,鼓励学生深入大自然而成为最好的课堂教学

在我们农村初级中学里,生源来自农村。很多孩子常常随大人们一起干活。所以,这是我所利用的天然条件,平时引导他们观察生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发育状态,对各种植物进行分类。并教给他们一些采集和自制动植物标本的知识,这样既连接实践知识,又增添了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虽然农村孩子对大自然的动植物不陌生,但常常熟视无睹,且不容易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时机,把生活和生物学联系在一起,主动为学生创造条件。我利用周日回家的机会,发动学生对家乡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从而获得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学生学好生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间互相交流,共同分析了学生所得到的资料。这样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种类的印象。老师及时进行点拨引导。所以随着类似的各种理论联系实际活动的不断增多,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既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又把知识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把书本知识变成“活”知识。从而获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

总之,我所期待的,也是我这么多年努力探索的愿望。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从生物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让学生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把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奉献于我们的社会。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篇6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063

通过教育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在今天的初中实验课堂上很多时候缺乏教师的耐心指导,实验过程的重点是教师的课堂演示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过多地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而忽视了自己的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非常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会陷入一种消极的学习过程中。即使获得了一些知识,也很难得到长久的掌握,随着时间的流逝,那部分知识也会流失。由于学生在实验课的过程中只是关注教师的实际操作过程,而忽视其中的实验技巧,教师有时候也忽略了对某些实验技巧的强调,这种学习过程长久下去只会更加有损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只注重实验现象而不去研究实验现象产生的背后的原因,这样做只会使他们处于一种消极的学习活动中,而不能将以往所学习的知识与已经掌握了的经验有机联系在一起,更不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新课标大力提倡教师在日常的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中使用探究性教学,这就为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范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采取探究性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发他们去思考实验背后的原因,争取培养出善于思考的学生,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带来好处。探究性教学正是针对传统的实验教学的弊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创设出一种和谐、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进而引发学生去思考和总结,从而获得更加有益的成就。下面,笔者就来具体地谈一谈如何使用探究性教学方式指导我们日常的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

首先,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实行探究性教学的前提和保障,我们一定要想尽一切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学生对生物实验充满学习的激情,进而引发他们进行探究性思考和探究性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首先对初中生物实验有兴趣,才可能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去探究实验背后的原因,进而获得长足的进步。众所周知,如果我们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就会乐于去学习、去思考、去观察,而这些都是进行探究的开始。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的过程中充分把握条件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爱上生物知识的学习、爱上做生物实验,进而引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思考和理解,掌握充足的生物知识和做生物实验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某些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小视频的形式来进行了解,进而轻松地掌握这些知识。学生面对这一简单的形式也会深深地喜欢上生物知识的学习的。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总结,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表率作用,在每一次的生物实验课的课堂上,都要善于思考,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去探究生物知识点内在的原因,从而帮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有益的进步和提高。

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它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益的探究性活动,进而获得对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的深入掌握和理解。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师可以放手不管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思维的支配下进行日常的学习活动,而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一个有针对性的指导,给他们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是一个合作的整体,缺少任何一方的参与,我们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就无法展开。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多地把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只是验收探究活动的成果。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好的,我们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杜绝这种行为。因为初中生各种能力还不够成熟,面对一个具体的探究性活动一时难以想出合理的方式,特别是在生物实验中进行探究性活动,要求一定的安全性,这就非常需要有教师进行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才可以顺利地完成探究性活动,进而获得知识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首先进行思考,之后再与他们进行交流,争取制定出一个完备的探究方案,这样才可以保证探究的有效性。

最后,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参与到日常的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新课标中提倡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式、探究式、自主学习式、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完全可以采用这些方式安排日常的教学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实际;原则

物理源于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走向社会。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教育改革,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须想法设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实现对于具体知识点的更好认识与理解,并进一步升华到社会生活实践运用之中。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双提高、双进步的目的。

一、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原则

1.生活化原则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活动,是学生人生中一段至关重要的经历,它的质量,对学生目前及日后多个方面的发展和成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物理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验,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只有在现实情境中挖掘出的问题,才更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探究能力。最终实现从生活中学习物理,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2.科学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生活情境、选择的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及采取的教学手段等都要符合科学性,不存在科学性错误,对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的材料,教师要注意去伪存真,以确保教学情境中知识、概念及原理的准确性。例如,由于扇扇子会感觉凉快,所以学生会有“风是冷的”这样的生活经验,实际上是由于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促进了身体热量的散发,人就会觉得凉快,即学生关于“风是冷的”的生活经验是不正确的。

因此,教师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一方面要保证所选用的生活经验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生活经验与知识原理之间的差距,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物理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其广义是指能引起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外部客观环境;狭义则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对学生产生良好影响、促使其积极进行学习的整个教学过程。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既然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初中物理教师就应努力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物理教学情景,以此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启发思维、开发智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例如,讲到“摩擦起电”这部分知识点之时,可以带一把塑料材质的梳子,并邀请一名头发较长的女同学到讲台上配合我一起完成下面的实验:首先,女生用这把塑料梳子反复梳理头发,会发现头发经常吸住梳子;之后将这把塑料梳子跟一些细小的碎纸屑做接触,发现不少碎纸屑也都纷纷依附于梳子之上。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生活现象,可是部分学生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不是特别清楚这些常见生活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物理原理。因此,通过这一情景,不但最大限度上集中了学生的思维以及注意力,有效激发了其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而且通过这一真实的物理教学情景,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其它类似的物理现象,这对于他们加深对于“摩擦起电”内容的认识与理解都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三、将日常生活现象与实验探究活动联系起来,促使实验内容的生活化

实验是整个物理学科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许多物理定义、规律、公式等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之上,经过反思、升华、总结形成的。“物理学习若离开了观察和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纸上谈兵。”实验之于物理学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不难看出。因此,从这层意义展开来讲,将日常生活现象与实验探究活动联系起来,既是提高实验教学实用性的必要措施,更是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构建“生活化”物理课堂的重要补充。

四、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是课堂的延伸,是知识的升华。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1.开创课堂社会探究模式

社会探究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怎样对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通过真实的探究过程,学生应学会给这些问题定义,学会和别人一起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以及在尽可能多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作为中学生我们的要求不可能这么高,我们可以以课堂作为舞台,创设课堂上小社会环境,让学生从小关注社会,了解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学习“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一节时,我首先为学生提供以下有关资料:酸雨的危害的实例,大气污染的程度数据,家庭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讨论:我们城市空气污染的来源,近几年政府的努力有哪些改善措施,你将来对净化我们的大气有何建议等。

2.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肯定要遇到许多困难,有一些是完全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解决的。例如学生安装一些简单的电路,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更换保险丝等。在学校里,怎样做到安全用电,对课本上的实验怎样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进行改进,在生活中怎样改进家庭中的燃具,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大气污染。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篇8

数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其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并且其应用的对象也是实际生活,数学问题实质就是生活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增强学生将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

一、通过数学认识日常生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数学教育的目标更加偏向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数学老师必须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好地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了解实际,接触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例如,在讲解“角”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具体地认识和感受“角”是什么,就可以借鉴生活中的实物来加以讲解和描述,并带领学生认识教室内存在的“角”、校园中存在的“角”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角”,并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从而将自己对角的认识描述出来。同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角的制作,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解长方形的过程中,讲解周长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具体的长方形实物进行计算,比如学校的长方形花坛,或者教室里的长方形课桌等,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测量来掌握计算的方法。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就能够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例如,当学习了长方形这一数学概念以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进行针对性的综合练习,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提升数学运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在进行综合练习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一些生活中的长方形实物,比如容器、鱼缸、完整的砖块等,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参观完以后,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和体验。在学习时钟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时钟模型,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时钟的运行原理,从而让学生对时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另外,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过程中,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将立体图形进行拆分,并将其与平面图形作对比,然后根据对应的点和线,将其重新进行拼装,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感性认识,还能有效地增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数学使用意识

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他们的生活经验以及实践经验非常匮乏,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以及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很难进行理解和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缩短数学与学生心理之间的差距。例如,在讲解“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圆形的实物带入课堂,或者由学生说出所认识的圆,并针对这些圆形的实物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并有效地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数学的使用意识。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强化,从而达到深刻记忆与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培养探索意识

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并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加牢固的数学知识以及应用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综合性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研究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数学的使用能力和对生活的探索意识。在教学中还要根据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不同的数学问题以及内容,来设计不同的方案和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经验和方法。

五、提升数学应用技巧

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后,就可以将其应用到实际过程中,这样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转化,还能够提升数学应用的技巧。例如,在学习时钟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进制,而学生对于进制又比较陌生,因此,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从而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到进制的含义。这样学生就不会按照固有的方法,一格格地去数,就会在巩固知识点的基础上,提升对数学的应用技巧。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

近年来,教学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存在的联系的问题,一直是广大教师和教育界重点关注的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世界是课堂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把生活中鲜活的例子引进课堂,同时物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换句话说,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在物理学习中感受生活,使物理知识不再是干巴巴的,而是充满生活的气息,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学生的人生观得到提升。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缺失的具体表现

(1)初中物理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生活化观念

在当前我国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观念缺失严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生活化观念不够强,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仍然把物理知识以纯理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时,很少将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引入课堂,往往是直接对概念和规律进行直接的讲解,然后就把学生置于物理结论与物理练习的海洋里。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授课,很少考虑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师的授课完全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而对知识的背景以及实施的实际运用却有所忽视。

(2)初中学生精神生活的贫乏

生活世界蕴涵两层含义:其一,现实中的具体生活;其二,人的精神方面的生活。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对生活的这两个方面都要投以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生活的第二个层面常常被忽视,其结果是初中学生的精神生活比较贫乏。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种生活,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丰富,让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仅收获丰硕的知识,还能够享受生活,使学生在学习中对自我进行认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学生活化实质的缺位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对生活的实质理解出现偏差,认为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有所忽视,最终导致学生根本无法用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

二、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十分重要,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师把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引进略有枯燥感的初中物理课堂,不仅使教学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还调动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物理知识的欲望。这样的物理教学不再是单纯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2)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以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思想为指导,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联系。虽然初中物理概念比较抽象,但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学生经常看到或接触到的,因此,把物理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另一方面,把物理知识用于生活实践,才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3)物理教学生活化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还有利于学生把过去的经验积累用于物理学习,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很大的帮助,使物理学习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同时还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生活能力和一些必要的生存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如何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

(1)初中物理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生活化

物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要从教师的备课做起,教师应该积极地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与学生的物理学习有关的现象引入物理课堂教学,使课堂在开始时就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实践将枯燥的物理知识激活,使学生消除对物理学习的畏惧心理,激发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变阻器”这一知识环节时,教师可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亮度旋钮,荧光屏上的画面会变亮变暗?为什么转动收音机上的音量旋钮,收音机的声音会变高变低?为什

么舞台上的灯光会随剧情的变化而变强变弱?”等等。由于初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就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激情,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

(2)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讲解与举例都要生活化

初中物理教师在对物理概念或理论进行讲解时,应尽量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实践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真正价值所在。如:讲声音的特征时,让学生听不同歌手的歌曲;讲物态变化时,传授完知识点直接把学生领进学校的伙房进行观察;讲简单机械时,把自行车搬进教室;讲压强时,用锋利度不同的刀让学生在课堂上切萝卜等等。

(3)初中物理课堂实验要生活化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知识篇10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高中化学中的相关知识大多数来源于科学实验以和生活实践。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生活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可以增强化学知识的实践意义,有利于提高高中化学的学习质量。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针对如何联系生活学好高中化学,进行粗略的探析。

关键词:

高中化学;生活;联系;措施

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实践能力,促使了我国教育体制的革新,结合生活落实知识学习的实践意义,才能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高中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许多理论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可以增强自身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提高化学成绩有重要的意义。

1结合日常生活,提高化学知识的实践性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认为将高中化学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提高我们对生活现象的认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还能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高化学知识的实践性。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碳酸钙的溶解原理来解决生活中的水垢问题。日常生活中,水壶中的污垢用清水清洗是很难洗干净的,但是利用醋来清洗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这一现象说明水垢难溶于水,易溶于酸性物质,然而结合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得知,水垢的的主要成分为CaCo3固体,固体的CaCo3遇酸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得到分解后溶解于水中,而食醋中含有酸性物质,所以生活中的可以用醋来清洗水壶中的水垢。利用这一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帮助家人快速清除水壶中的污垢,然而,清除污垢的过程,相当于化学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际的操作,提高我们对化学知识的实践性,加强我们对碳酸钙认知。由此可见,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无处不在,集合生活进行化学学习,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

2将环境问题与碳、硫元素的学习相结合,增加知识的整体性

近几年,全球环境问题不断加剧,比如:雾霾越来越严重,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北极熊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酸雨腐蚀农作物及建筑等。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认为结合全球变暖和酸雨的现象,可以将高中化学中改善大气质量与碳、硫元素的相关知识进行紧密联系,提高知识的整体性。碳、硫燃烧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式分别为:C+o2=Co2和S+o2=So2,找个知识可以解释汽车尾气,工业排放,森林燃烧,生活用碳等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产生Co2和So2的化学反应原理。然而结合对“改善大气质量”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Co2和So2作为大气层中的气体,过量会导致一定的环境问题。Co2增多会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导致紫外线对地球的辐射日益加剧,使得全球气温增加,温室效应日益恶化。然而,由于So2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大气中的So2会溶解到雨水中,形成酸雨。酸雨会在不同程度上破坏农作物,腐蚀建筑和汽车,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结合生活进行化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利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还可以将碳、硫元素燃烧的化学反应与高中化学中“改善大气质量”的学习相联系,强化化学知识的整体性。

3结合日常饮食,提高化学中对微量元素的认识

根据相关新闻报道、网络信息等可知,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涉及有很多种微量元素,而碘作为其中一项生命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碘盐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调味料,也是生活中碘元素的主要来源。生活中,妈妈常常提醒我们一定要菜炒好之后再放盐,不然没有味道。利用化学知识我们可以充分理解过早放盐,菜的咸度会降低的现象。在高中化学的微量元素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为保持正常的身体机能,人体中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碘(i)元素对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尤为重要,它主要作用于大脑,对大脑机能起到保护的作用。缺碘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以及导致甲状腺等疾病。由于碘(i)存在不稳定性,碘盐的主要成分为Kio3,Kio3受热会分解,所以在菜炒好后放盐,可以降低Kio3的分解。由此可见,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提高我们对碘元素的不稳定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提高我们队碘化钾受热分解的化学知识的认知。

4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应该合理联系生活,既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解除生活难题,同时还能让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从而提高化学学习效果,对于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作者:常睿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参考文献:

[1]杨林璋.浅谈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7):19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