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配音的外部技巧十篇配音的外部技巧十篇

配音的外部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6:33

配音的外部技巧篇1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乐技巧;呼吸;发声;共鸣

1声乐演唱及技巧的内在关系

声乐是嗓音、曲调、语言的完美融合,它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声乐的探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日常演唱者的刻苦发声训练逐渐建立其模式化的声乐演唱体系。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声乐演唱在音乐教育中也有了新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发声的科学化指导,对相关技能的全方位掌握,无论是对声音还是站姿、咬文嚼字都有着系统化的训练模式,从而在声乐演唱训练的基础上使得学生产生音乐的共鸣,达到富有感染力的演唱效果。

声乐演唱讲求技巧,如何运用正确的姿势,如何保证气息的支持,如何让声音自然圆润,如何更富有渲染力的表达歌曲等等,都要依靠声乐演唱技巧得以实现。声乐演唱技巧包括发声技巧、肢体语言表达技巧、共鸣腔使用技巧、咬字技巧等等。发声技巧的关键在于气息的运用,唱歌时,气息畅通无阻,才能将声音似喇叭般高低自由收放,得到圆润、松垮、通畅、宽衡的声音效果。肢体语言表达技巧是指通过肢体动作,配合歌词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演唱者的心声,除此之外,适当的肢体动作也可以确保演唱者畅通的呼吸,使整个演唱过程锦上添花。共鸣腔使用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基本技巧,包括咽喉、口腔、鼻腔、胸腔,通过四腔的协调一致影响声音的共鸣,从而引导或牵制声音的变化。咬字技巧主要运用在对歌词的阐释,通过掌握每一个字发音的规律及腔调,分析并运用到演唱中去,通过对咬字适当的夸张或缩略来配合不同的曲风,从而加强音乐的感染力。

声乐演唱的过程也是声乐技巧运用的过程,声乐技巧作为声乐演唱的辅助工具,对于音乐的演唱及内在情感的表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声乐强调的是演唱,演唱即是声和情感的外在表达。为了更好的阐释声和情感在音乐中的融合,需要声乐技巧予以辅助,通过坚持不断地发声练习和肢体表达练习来达到最终的演唱效果。除了互通的内在联系外,声乐演唱及其技巧还有共通之处,即声音的共鸣。歌唱的动力在于气息,气息又贯穿声乐演唱技巧始终,无论是发声练习还是咬字技巧及肢体表达技巧练习,其都为“气息”所服务。在气息提供演唱动力的基础上,气息又帮助演唱者更好地阐释歌曲,表达歌曲。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会充分利用声乐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再由学生的悟性感知声乐,表达声乐。在领悟中,需要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感知声乐演唱及技巧二者的联系,在技巧的辅助下将音乐完美的表达。

2呼吸训练

呼吸为声乐演唱提供“支持”,这种支持是一种自然的唱歌状态,即讲求气息的平稳通畅,从而推动声的发生,当然这种自然流畅的气息需要不断的气息训练加以强化,使得声音避免僵死和堵死的情况发生,声音在气息的推动下自然的形成“通”、“松”、“空”的特点。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呼吸训练作为基础训练,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教学作用。古语说的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训练帮助声音正确的震动,随着不同振动频率、振幅使得声音有高有低,音色各异,在气息的支持下,完成整首歌的演唱。当然气息不仅仅对声音有着支持作用,还有着渲染作用。气息的渲染作用主要表现在“饱满性”上,即随着喉咙的打开,气息的通畅流淌,使得整个上半肢腔体得以扩大,在充足的空间内,产生“共鸣”。因此呼吸训练不仅决定着音色、音调,也决定着共鸣体的渲染作用。打好“气息”的坚实基础是声乐练习的第一步。

3发声练习

发声训练是声乐演唱训练的基本形式,即提炼出歌曲的基本曲调及动机、乐句,配合母音、音节,根据对不同音域的选择,在一定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的练唱。正确的发声往往配合横膈膜控制呼吸法,在喉头的位置确定下,使得声与气息密切配合,无论是低音还是高音,无论是美声还是通俗,在喉部器官稳定的基础上配合声、气的调节都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发声训练的另一大目的是为了调节共鸣腔体的使用,通过头和胸的控制扩张共鸣腔,在共鸣腔扩张的同时美化发声。训练中,老师往往会帮助学生做声区划分,注重学生呼吸、共鸣腔体的紧密配合,从而达到发声练习的最高效果。在发声练习中,通常选择a、e、i、o、u五个原音作为基础母音,从最易发声、最自然动听的母音练习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正确的发音,提高声乐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4共鸣腔体的运用

在呼吸训练中我们提到过,共鸣使得声音更有渲染力,更具饱满性,没有共鸣,声音失去艺术特点,由此可见共鸣的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共鸣腔包括胸腔、口腔、头腔,在歌唱中,由于曲调的不一,演唱形式的各异,咬文吐字的具体化,使得共鸣腔在演唱中的使用比例不同。通常来说,低音更多的使用胸腔,因此在低音域练习中,会注意胸腔发声练习,胸腔共鸣的关键在于保持声音的松弛,切莫用胸腔共鸣压迫喉咙。中音则适用于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是声音的直接共鸣区域,声音由喉咙发出后、口腔保持自然打开状、下颚自然放下,在需要时可以稍稍后拉,上颚保持上提感,在烟、喉自然松开的情况下,配合牙齿、唇部、舌获得更好地口腔共鸣效果。头腔共鸣主要应用在高音发声,头腔共鸣的最大特点在于声音的明亮、辉煌,富有穿透力。头腔共鸣不仅决定着音色,更决定着音质,练习时,老师通常会教导学生以闭口打哈欠状,双唇微闭,留宽气息通道,从而使得声音上提,以眉心震动为目标,集中声音的明亮,配合呼吸点、共鸣点、发声点,取得丰富,富有光彩的发音效果。

5歌唱语言及其表达

声乐不仅是对旋律的表达,也是对语言的表达过程。歌唱艺术以唱腔为基础,搭配语言,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热爱。如何才能充分表达歌唱语言,首先从咬字说起,歌唱时的咬字不同于说白话时的咬字,讲求呼吸的支持,根据音域和音质的要求达到不同的共鸣。吐字同样以气息为动力,以口腔为发声源,在吐字中我们既要考虑口腔的打开状态,找到共鸣点,又要确保呼吸的支持,咬准字的发音,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保持正确的吐字效果。最后要提的是收尾,恰当的收尾做到承上启下的歌唱作用,不仅为下一句发音打好铺垫,更保障了整首歌的自然流畅的表露。

6结语

通过对声乐演唱及技巧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声乐技巧为声乐演唱提供了保障,使得声乐演唱更完美、细腻。此外声乐的各个技巧间又相辅相成,穿插其中,无论是共鸣还是发声还是气息支持,都成为声乐演唱艺术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杨思思.浅谈声乐演唱中呼吸的运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配音的外部技巧篇2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1

前言

所谓钢琴技巧它其实是一个泛指,在这里它包括的内容有琶音、音阶、双音、和弦、八度、断奏触键及各种连奏,同时还有力度强弱与否,想要得到相对完美的钢琴演奏技巧,上述所说的各类都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对于钢琴的一个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是整个演奏动作技能的一个养成过程,所以可以说是一个必须经历不断练习,同时一直保持而且也需要迁移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每一个钢琴学习者来说,可以在对于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动作技能上会有差异,而且在学习钢琴的天赋上会有非常大的差异,我们先排除这一部分的差异,所以如何得到这些技能就是最重要的了。

一、钢琴技巧的显现形式

通常是以各类练习曲与各类音乐作品为载体,纯粹的技能练习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完成音乐作品所设计的。因此,钢琴演奏技巧的提高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得以实现。所谓“练习”是指为了获得技巧而经常进行的某种动作。钢琴练习即指钢琴学习者通过钢琴音乐作品获取各种信息输入大脑然后进行加工整理,大脑将加工整理好的有关练习信息指令通过输出神经系统传达给运动系统的各个感觉器官,各感觉器官及肌肉各器官协调运作,促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协调一致达到弹奏练习自动化的阶段。练习的目的是有效地提高钢琴演奏技巧,以期用于准确地表达音乐形象。

二、钢琴演奏中的震音与滑奏

震音说的是在快速弹奏时,手指不能离开键盘,就好像长在上面似的,手腕与手指要结实有力,能够无损耗的将下臂产生的力量进行传递,如此才能成功演奏震音。拉威尔的钢琴作品《水的嬉戏》在48小节处便有了震音与滑奏的双手交替,在26小节出现了单手震奏颤音。这些特殊的演奏技巧,如何才能科学的学习与掌握?在左右手交替震音处应该均匀弹奏,手臂不可以过快或者过慢,这就要求在训练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听觉能力。同时在此处小节中的震音还有些特别之处,它不需要下臂足够大的力量,而是将肩膀作为重要补充,以最小的力量演奏出最大的声音。在对震奏颤音演奏时需要用手臂回转的下臂完成,手腕保持着准确传递下臂最微小的动作,而上臂不能回转,仅仅是积极参与,它随着下臂回转而自由抖动。滑奏不是单个音的演奏,而是通过掌部动作让整个键盘上划出声音的演奏方法,因此也叫刮奏。在使用这种弹奏技巧时,手掌要坚实而不是僵硬,能够协助拇指弹奏。

三、身体的协调

1、手腕

手腕是连接指尖与大臂的桥梁,更是大臂向指尖输送力量的唯一途径。对手腕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坚挺,又必须富有弹性的.手腕的灵活表现在它的动作方式。手腕的动作主要有三个方向,即左右,上下,周旋。左右方向的动作主要在于,一是配合大指的转弯。在弹奏音阶与琶音时,以及其它需要大指转弯的经过句时,大指要主动向里作水平状伸展,需要适度的手腕左右运动加以配合。大指需外推出,将整个手掌向外侧转出,手腕必须辅以必要恰当的水平运动。因而,大指与手腕作柔顺的水平动作的配合是手掌转弯的最重要的关键。二是弹奏连奏句,手腕必须作水平运动,从而实现力量的转移,确保声音具有连贯性和歌唱性。三是手腕的上下方向运动是用来弹奏某些轻巧的连续快速的双音、八度、和弦、以及强化触键深度。在演奏此类乐句时,手腕完全需要本身的爆发力,要具有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动作幅度将最大限度的力量集中的能力。随着手腕自身的控制颤抖能力越强,肘部,大臂乃至全身放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手腕的第二种动作方向,是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的周旋。这种用手腕“转圈圈”的动作很难掌握自如,凡是不能用手指直接连接的远距离音符或同一音型的重复都需要用这种手腕动作将这些音符充连续起来。手腕是钢琴演奏中最重要的发力“中转站”,运用不好,必定使整个演奏呆滞、无生气。

2、大臂

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应当是发自大臂的连接,不仅仅在音量响亮或大和弦处要运用大臂,在最轻弱处,在转弯处,在连贯处,都需要运用大臂。大臂的发力在于直接,它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放松状态,大臂的用力其实就是一种以放松为基础的震动,在用力前,全身各部位非常放松;用力后也非常放松。大臂的用力可能速度非常快,时间非常短,非常大,也可能速度相当慢,时间相对长,而且不仅仅以爆发力的形态,而是以某种“拉压力”的形态存在,应当按照所需要的音色决定大臂运动方向速度及方式。

四、踏板的运用

踏板,在每一首作品中的使用都各不相同,作曲家们有的作了明确的标记,有的则没有标注,还有的并不使用踏板,因此,谱子上的标记也只能是作为演奏时的参考。这就如同一个人的讲话,她的呼吸是不用做标记的。使用踏板主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在连奏时踏板的使用较为突出,它的作用是既要连贯又不能使弹奏变得混乱;当弹奏密集和弦上行下行时,尽量采用切分踏板。

五、提升钢琴演奏技巧的途径

1、对于新的作品进行正确的弹奏。

首先对于一个新作品,不要去将整个作品都演奏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使作品的新鲜感保留下来,在练习中依次去进行乐曲的短小片断或个别声部进行练习;在遇到了一些难演奏的片断的时候并不一定要第一时间去解决,因为当一个东西在重复了几次以后就会出现分神的现象,处理方式就是可以先去弹奏其它的一些片断,之后再全神贯注对之前难以掌控的片段来进行练习。

2、对于教师的指导和示范进行有效地掌握

首先钢琴学习者必须要对教师的指导方法注意观察,这是由于在课堂上教师会通过作品来示范钢琴演奏当中的技能动作并且做详细的解释。因此学习者一定要对老师的讲解注意观察。只有对理论知识掌握了才可能在实践当中有更加扎实的功底。

3、充分把握注意力与科学地安排练习时间

在进行钢琴演奏练习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是集中并且精力是充沛的时候,才可能提高效率得到正确的演奏技巧。我们可以将练习时间分为集中练习和分配练习两种,前者指的是进行连续地练习,不休息直到掌握;后者指的是把要练习的曲目分成几个阶段,中间会有休息的时间。在时间的安排上要看个人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进行时间的安排上还要针对不同的作品来进行安排。所以说,教师在安排学生的学习时,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合理的分配练习时间,相信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掌握钢琴演奏技巧。

结论

综上所述,提高钢琴演奏的有效途径就是掌握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钢琴学习方法,只有科学的钢琴学习方法才是通向钢琴学习成功的保证,只有科学地练习才能获得高深的演奏技能,只有科学地练习才能使每首作品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配音的外部技巧篇3

扬琴演奏技巧丰富多样,除了最基本的弹奏技巧外,还有表现旋律线条的轮竹激发;发音短促的顿音技法;音色柔弱的泛音技法等。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扬琴演奏技巧的多样性,虽然多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技巧都是常用的,最常用地除弹奏外,就是轮竹技法了,也是扬琴各种演奏技巧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技巧,有了轮竹这个技巧,扬琴击奏的单音就能连成一条线,可以像弦乐器那样去表达歌唱性旋律。那么本文就以轮竹技巧作为出发点进行论述。

扬琴轮竹技法,丘鹤俦把它称为“密打”,在民间也有轮打、滚打、滚轮的称谓。指用左右琴竹在一个音上或者两音上轮流作快速交替的弹弦。也有另一种说法,赵艳芳指出轮竹是从“交替竹”加快速度后发展为密集的轮奏。这么多种说法到底哪种才更加准确呢?我们结合实践会从中发现,其实轮竹不仅仅是左右琴竹交替进行的,有时我们会采用单手轮竹,那就不存在“交替”了,所以“轮竹”应该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左右琴竹快速交替发展弹奏同一个音或两个音;另一层是单竹快速发展弹奏同一个音,这样对轮竹的概括更为全面一些。轮竹主要分为两大类:双竹轮与单竹轮。针对这两类,我们逐步对它们的类别、训练技巧、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

首先是双竹轮,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双竹轮指的是用左右轮交替作快速弹弦的形式,那么根据弹奏的音的不同,可分为有单音轮竹、双音轮竹、连轮三种。

单音轮竹,又称单轮。这种是指双竹在一个单音上作快速交替的轮动,轮竹是在我们前期要求掌握的基本技巧,如击弦、手腕的灵活运用等的基础上,要求在弹奏轮竹时左右手交替轮动的力度要一致,节奏要均匀,音量要均衡,音色要统一。当轮竹密集均匀的音点连成旋律线后,要注意乐句强弱起伏的变化,轮竹技巧要求弱轮时,一般在低手位上,以腕关节作支点,用手腕轮动。此种轮法,因轮竹的活动半径小,轮动较轻松,因此音量较弱。强轮式,一般在中手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用小臂带动手腕去轮动。此种轮法,因轮竹的活动半径要比弱轮时的半径大,所产生的音量就强。在训练单音轮竹时,方法有两种:1.变换速度,即先放慢速度练习,当达到左右手轮动节奏均匀、音量均衡时,逐渐加快练习,最后达到轮竹的最佳音响效果。2.变换力度,即用不同的力度,先用弱轮后用强轮的两种方法来进行练习。在刚开始练习单音轮竹时,从慢起逐渐快,要求不断循环这样的过程,仔细体会轮竹的技术要领,在慢-快的过程中侧重于辨别双手音色是否统一、音量是否均衡、左右手交替时节奏是否均匀等,特别是在慢练中,我们更应该注重这些方面的训练。

双音轮竹,又称双轮。这种指左右竹在两个音上作快速交替的轮动。双音轮竹在扬琴的演奏技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演奏各种音程,不同节奏的两声部曲调。尤其在演奏强音与弱音、渐强与渐弱、突强与突弱时,能充分地得到表现。常见的有“八度轮音”,它是双音轮竹的一种,也是扬琴常见的技法之一,它的音响较饱满浑厚,与“单音轮竹”有明显的不同,演奏时在正常力度下以手腕的力量为主,手指配合为辅,略加强左竹的力量,两竹上下甩动的幅度要一致,不能有“高低不一”现象。注意高低音区击弦的角度要正确,做到音色统一。“八度轮音”在训练中,我们往往会忽视一个问题,即“八度轮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旋律音基本上在高音部(即左竹演奏的音),而我们的演奏习惯却是以右竹“先入”的右竹法,因此在演奏中就形成了低音先于高音出现,由此破坏了旋律的整体感和完整性。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训练中应两手同时下竹同时发音,或左竹先于右竹,使旋律音明确。“双音轮竹”中双音中,如果有旋律线条中的音,一般会在高音部这与轮音常规的演奏方式:“右竹法”有矛盾之处,往往造成低音先出现,旋律音反而后出现的“错位”的问题,双音的特点是两个音同时发声,因此,弹奏“双轮音”的要点是双竹同时击弦,而后迅速交替轮奏,其间不能有任何中断的痕迹。两个音的音色、力度要一致,有时要略加重旋律音,以免被低音的浓厚音色所覆盖。

连轮,又称为长轮。双竹在连续几小节以上作快速交替的轮动。连轮可表现深情、优美的曲调。在演奏连轮时,不但要求两手的力度要均匀,也要有起伏、主次分明。连轮在换音位时,音与音之间要连接得紧凑些,不要有间断,即琴竹在移位时要快,间隙越小越好,以保持乐句的连贯性。

其次是单竹轮,在轮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要求左手、右手的单竹也作轮竹,即只用单支琴竹作密集、均匀、连贯的轮音。也就是运用一支琴竹进行连续性快速的同音击奏,并尽可能弹奏出密集、均匀的轮音。而另一只手被解放出来后可同时配和声性、复调性的弹奏,提高了演奏多声部织体的能力。这比起两手的“轮音”来有一定的难度,它的产生是由于现代音乐中多声织体的应用,在一支竹弹奏歌唱性旋律的基础上,另一支竹弹奏配合的声部,为了保持长音,“单轮音”便产生和发展起来了。

单竹轮的技术要领是一般在低手位上,以增快轮音的频率和密度,把密集均匀的音点连成旋律线。单竹轮可分为左、右单竹轮两种。左单竹轮,又称左单手轮,只用左竹作连续快速的轮动。右单竹轮,又称右单手轮,只用右竹作连续快速的轮动。弹奏单竹轮的方法是:运用腕指协力配合,以腕发力为主,指的配合为辅,臂腕保持一定的松弛度,并尽量利用琴竹本身的弹性,使琴竹上下运动的幅度不过大,保持相对密集的击奏频率,使细碎的音保持均匀、平衡的长度与稳定的音色。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让“单轮音”保持连续不断的密集性。

扬琴作为我们一种世界性和民族性的乐器,我们应该不断的发展提高它的演奏技巧,为我们更好地演奏音乐,表达音乐的内涵而提供服务。把我们的民族器乐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配音的外部技巧篇4

关键词:中学合唱团;训练;提高

一、中学合唱团的组建

合唱团的组建是合唱训练和表演的基础,该种演唱形式在音乐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宗教的唱诗班到音乐教学中,逐渐脱离宗教色彩而成为一种常见的演唱形式,通过声音的协调配合给人们带来一种音乐的美感。合唱团的表演效果与演唱者、指挥者以及伴奏等诸多因素有关,只有实现各方的协调配合才能保证演奏的节奏性和音乐美感的实现。对于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而言,由于初中生的声音特点及其身心发展状况,合唱团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声音优势的发挥和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等的培养,对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以及其审美能力等也成为合唱团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学生兴趣的激发作为基础,通过合唱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团队意识,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及其均衡能力等,为其音乐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合唱团的组建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合理控制合唱团人数的同时也有效的保证声音的组成能够满足音乐作品表现的需求。

在合唱团组建时,要对人数进行有效的控制。合唱团组建的目标是以不同的声音组合更好的演绎音乐作品,因此,要保证一定的人数以实现声音效果。合唱团对于声音的追求是为了一定的共性,声音的和谐对于演唱效果极为重要,在人员选择时要对其声音状况有所了解,并且要充分考虑其年龄特点等,为以后的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合唱团的目的,对人员结构以及合唱的声部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根据学生音色、音域等的实现不同声部的合理配置,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更好的保证合唱的整体效果。对于合唱团声部的划分上,要充分的考虑演出的实际需求,以使训练更具针对性,使学生的声音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中学合唱团训练现状

许多中学中都建有合唱团,为了实现比赛的目标,合唱团也有着自己的训练计划和方式,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中学合唱团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首先,中学合唱团的训练的次数和频率无法保证。中学的合唱团的组建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教育的要求或者为了比赛的目的而临时组建,这就使得合唱团的训练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尤其一些临时组建的合唱团只有在比赛或者演出的情况下才进行一些临时性、目的性的训练,较为常见的是选择比赛曲目之后选择队员然后进行密集的训练。这种情况下,合唱团成员是临时组合到一起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声音情况很难做到完全的了解,对于声部的配合等的设计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合唱训练的整体效果。许多学校的合唱团训练都缺乏长期的计划和培养目标,这就是合唱团成员间无法实现有效的协调配合,从而无法保证训练的整体效果。

其次,合唱团训练中对于学生演唱技巧的训练不足。合唱团的训练应该是一个综合而持续的过程,对于每个成员发声技巧及其演唱能力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合唱团整体的演唱效果。实践中,许多学校的合唱团中没有指定针对学生声音训练的计划,这就使得演唱中学生走音现象较为常见,且由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缺乏必要的理解,其声音应用上无法更好的展现音乐作品应有的艺术之美。此外,由于训练的不足,学生音色和音域优势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有效配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合唱团整体的表演效果。

最后,过于重视合唱的舞台效果而忽略其声音效果。为了实现合唱比赛等的目的,许多中学的合唱团更多的通过服装以及舞蹈的融入等来提升合唱的表现效果,相对了忽视了合唱团组建的目的。这种情况下,合唱团表演时,演唱的音准等会出现各种问题,无法以声音来体现音乐作品的内在美,也使得合唱团流于形式。

三、中学合唱团的训练和提高

为了更好的保证合唱团的表演效果。实践中,我结合我校合唱团的实际情况,对学校合唱团指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并丰富训练内容,以更好的实现训练的目标。

(一)通过日常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合唱团的日常训练中,要以学生歌唱基本功的训练作为主要内容,以呼吸训练以及发生练习等使学生能够掌握发生技巧。演唱的过程是身体各部分有机配合的过程,通过呼吸的训练,使得肌肉群能够有机配合,实现对声音的有效控制。这种呼吸的训练,是一种自然状态下,根据乐句的节奏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呼吸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能够掌握歌唱呼吸的顾虑,保证其演唱的效果。此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发生训练,从合唱团的角度出发,在个别成员发生训练的基础上实现整体训练的齐、准、合效果。在合唱训练硬起声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发声技巧,使其能够对自己发声的力度有效的控制、灵活应用气息来保证发声效果。实现声音硬与软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其声音特点,充分应用发声规律,实现不同音色和音域的有机配合,使学生能够掌握多声部表演的协调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共鸣的训练,以提升整体的效果。合唱中的共鸣训练是一种混合的共鸣,其训练的目标是要实现三个声区的有机统一,使其在平衡统一的基础上来更好的演绎音乐作品。在训练中,通过弱声唱法与哼鸣唱法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共鸣演唱技能的提升,通过前者的训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高位置,实现从中音区想高音及低音位置的延伸训练,从而找到自己的共鸣位置,通过持续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有效的保持自己的高音位置;而后者的训练方式能够保证混合共鸣的准确性,它能够实现气与声的有机平衡,使得各个器官都能协调配合,更好的保证演唱的效果。

(二)要注重学生乐理知识的训练和提升。乐理知识对于学生音乐技能以及演唱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乐理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演唱团整体水平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其在合唱团的表演中能够更好的协调配合,保证演唱的效果。合唱训练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将乐理知识予以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试听能力以及演唱理论知识都应用到了日常的训练中,使其能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使其声乐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实现其理论与试听的有机统一。此外,将乐理知识应用于合唱团的训练中,能够以演唱的方式来实现和声与复调的有机结合。在中学合唱团的训练中,融入更多和声及复调的内容,实现多声部的应用和配合,从而有效的提高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使合唱团的声部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理论与实践效果的协调配合,保证合唱团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要注重音乐文化的融合。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自身又具有文化艺术所具备的特征和内涵。从实践中的角度而言,音乐作品兼容了中外文化的内容,在合唱团的训练中,注重该种文化的解决和应用,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有效的保证合唱团整体演唱效果的提升。日常训练中,要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并且要综合考虑音乐文化的内容,除了选择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歌曲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欧美音乐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从跨文化的视角来赏析所选择的音乐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合唱团的训练,使合唱团的训练内容和形式更为多样化,从而更好的提升合唱团训练的整体效果。另外,音乐作品能够实现古今文化的有机统一,将合唱的训练和演出与音乐作品的历史语境相结合,在训练的过程中融入历史性和文化性的内容,以音乐的训练和表演来实现古今文化的协调一致。

(四)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及心理素质。中学阶段,学生对于音乐有了一定的认知,其对合唱的热情相对的下降,为了更好的保证合唱团训练的效果,教师便要从多方面出发来保证学生的热情和音乐表现力。实践中,通过授课形式和训练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对合唱训练的热情,引导其更为深入的理解歌曲的内涵,使其更好的掌握音乐的整体风格和蕴含的情感等,从而选择适宜的音色和表情等来表现音乐作品。从音乐表现力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声乐技巧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其艺术表现力得以提升的同时也以演唱的形式实现对作品的再创作。从学生的音色以及音准等角度出发加强训练的目标性和有效性,使其能够更准确的来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实现声音和语言等表现的有机统一,提升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渲染力。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其在舞台表演中能够更好的应用自己的演唱技巧来表现音乐作品,不因舞台环境等而影响其表演效果。训练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使其树立起信心,并积极的创设表演的机会,增加学生的舞台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克服恐惧心理,更好的演唱音乐作品。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合唱团在2014年12月18日澄海区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合唱比赛暨校歌歌咏活动获得初中组合唱作品三等奖和校歌作品三等奖。

四、结语

合唱团的训练和提升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除了学生演唱技巧的训练外,还要注重学生音乐文化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教学中,要根据合唱团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人员的数量并且对音色、音域等进行合理的配置,以保证演唱的整体效果。训练中,以学生的呼吸训练和发声训练等为基础,实现学生歌唱基本功的提升,并融入音乐文化教育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审视音乐作品,从而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好的通过声音的组合来表现音乐作品。这种协调配合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针对性训练以及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学生在提升自身音乐技能的同时实现合唱团整体演唱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为华.浅谈中学生合唱团的组建和训练[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8).

[2]张虹.中学生合唱艺术的训练与提高[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5).

[3]刘清明,吕世民.“以人为本”的合唱训练初探[J].大众文艺,2012(22.)

配音的外部技巧篇5

1、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

首先,语音障碍。有些学生一开始就没有掌握每个单词的准确发音,长此以往,特别是对发音相近的单词,不能正确辨别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素,如sheepship,house―horse;其次,语速障碍。有些英语教师讲课语速较慢,学生养成了习惯,遇到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就不能适应。如再遇到一些连读、弱读、重读、失爆、重音转移等语音语调的变化,更是无所适从;再次,英语语音差异。英美英语除了在词汇上的差异外,在读音上也不尽相同,有些读音差别还很大。而我国英语教学过去基本上采用英式英语教学体系。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增多并有流行的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的差异,产生了听力障碍。最后,词汇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大小,掌握的熟练程度,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的现象,都给学生听力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母语干扰的障碍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地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境,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多了个中间环节,这种心译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3、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把英语作为外来语言学习,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的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许多中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困难重重。

4、心理因素的障碍

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另外,外部环境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样的听力内容,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和在语音室里听录音的心理准备和活动的方式是不同的。而多数学生又不善于高速心理变化,从而造成听力理解上的困难。学生在听音时的情感因素和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学生听音目的明确并有强烈的听音欲望,其效果相对较好。反之,会产生心理抵触和厌恶情绪。

二、听力理解的训练策略

听力是领会言语含义的一种能力。通过听觉领会言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接收信息、识别、判断和理解声音、信号等几个层次的快速心理活动,因而要求听者具有一系列的听力技巧。如何训练学生掌握这些技巧,进而提高听力水平,这就需要科任教师采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

1、课堂训练的策略

课堂上,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单项听力技巧。这些技巧大体包括:

首先,抓要点:重点理解并记住所听材料的主要信息,克服力求听懂每句、每个词而平均分配注意力的错误心理。

其次,推理、猜测:依据上下文,或录音中的附加信息,如语调、语气及伴随的其它声音等,对某些没听懂的部分进行合乎情理的推理或猜测牛词。

再次,预测:根据题目,图表,练习题等线索加上听音本人的自身经验来推测、判断将要听到的内容,有助于很快理解所听材料。

最后,准确反应数字:一个数字常常有几种读法,熟悉这些不同的读法,并能准确记录下来。

以上提到的是几项主要技巧,其它还有辩别讲话人的情绪、弦外音、记忆细节等等。如果教师不向学生传授这些技巧,只是一味地放录音让学生听,几遍后对对答案了事,学员的进步则会十分缓慢。教师若分期把这些技巧向学生仔细讲解、示范,并通过反复练习要求学员熟练掌握,能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使放音与收听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阶段性的检查结合起来,在纠正错误时指出所犯错误的原因,那听力训练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2、大量的课外语言输入策略

听力的提高光靠每周两、三节听力课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学到的技巧要通过每天课下的大量泛听来巩固和提高。语言习得依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教师必须人为地给学生创造一个目的语环境。只有通过大量的听力实践,学生才能把所学技巧转变成一种自然习惯,并运用自如。如果课上和课下所听的材料能配套,也就是说课上讲什么,课下就着重听有关的听力材料,效果会更好。

三、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听的效果

听力理解即根据声音来建立意义,理解的过程就是建立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联想、良好的记忆、逻辑推理是必不可少的,听音辩音、听音悟义能加强感知能力。只要在头脑中形成较强的语言感受和感知能力,听觉才能从复杂的音差中进行准确的识别、判断,从而获取信息。

在听力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语音技巧指连续、弱读、失去爆破、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听力内容的检查、预测、取舍等技巧。如在听力测试中经常会遇到辨数字这类题。对这类题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是“十几”和“几十”的选择。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整地听文章。遇到长单词可省略中间部分,只记词的首尾部分。听第二遍时,可对第一遍记得不全的地方进行修改、补充.从而完善其内容。其实,有的空可根据上下文、语法、习惯用语、背景,常识可以得到答案。总之,只要学生掌握了听力技巧,多听多练,听力水平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庭萝:《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配音的外部技巧篇6

摘要:二胡是我国传统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代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为丰富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做出了极大贡献。研究二胡的起源、发展、演奏技巧以及二胡的演奏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心感受,对于传承、发展这种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二胡的发展过程,掌握学胡基本要领,正确控制二胡演奏所需的思想感情,让心与琴融为一体,才能掌握这种艺术,成为行家里手。

关键词:二胡;技巧;情感

一、如何运用二胡的演奏技巧

二胡的演奏技巧有很多种,在学习过程中如不细心把握,就会出现偏差,如果不能及时的纠正,往往会对学习者后续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并制约学习者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二胡演奏者,首先应该具有高超的演奏技术,把每一个音符以及需要的技巧运用的乐曲中去。同时对于音乐作品进行深刻分析,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在两手配合融洽的基础上进行投入演奏。

演奏好二胡主要要求就是坐的姿势、持琴的姿势、握弓的姿势、拉琴的姿势都必须正确,处理好左右手的关系,既两手配合问题。左手按弦的起落和右手运弓的动作协调性是关键所在。二胡的演奏方法是否科学化、规范化,主要要求左手手形及按弦起落状态和右手自然握弓姿势,两手协调放松地配合在一起,则拉起二胡就流畅娴熟,旋律能够动听悦耳。

(一)对于演奏姿势的要求

演奏二胡有平腿式和架腿式两种传统演奏姿势,随着新民乐的诞生,又出现了站式拉琴。平时最好使用平腿式坐姿,便于演奏传统的民族乐曲,除了音准能够严格演奏出来,便于肢体语言能充分表现乐曲的内涵。良好的坐姿对于拉二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坐在高度适合自己的凳子上,两腿自然放平,大腿与小腿相互垂直。大腿形成平面,两脚自然着地,琴筒放在左腿上,做到自然放松。拉琴过程中要求挺胸抬头,腰板自然挺拔,两手自然放松演奏。在演奏过程中需要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是放松的,这样演奏出乐曲的音色自然通透,强弱自如,张弛有度,在乐音范围内可操控性空间也较大。

(二)演奏中运弓以及按弦手指力度

1.右手运弓也十分讲究,持弓相当于“拿筷子”,虎口部位不可贴住琴弓,虎口与琴弓中间留有空隙,不要紧张僵硬,也不可松松垮垮,手腕自然端平,掌心相左,五指微屈。用弓时右手臂自然放松,弓子运行平衡,不可向上拉,也不可向下拉,尽量运满弓,使声音饱满。右手拉琴过程中要保持“三点一线”,拉里弦靠腕力和手指,拉外弦靠弓子与外弦的杠杆作用,里外换弦的时候靠手指与腕子的力量的转换,换弦无杂音。拉弓与推弓交替时音长、力度等要求没有变化,这也就体现了右手拉二胡的功夫到了一定的水准。右手除了基本奏法,在特定的曲目里为了表现出特殊的场景,要求有特殊的技巧性奏法。

2.左手按弦要求有适度的松紧度,肩、肘、腕、指自然放松,左手手指自然弯曲下垂,大拇指向上翘起,虎口要减少与弓杆的粘贴面积,这样可以使按弦更加轻松,也可以使换把时更加轻松通畅。按弦时不要使劲压弦,而是手指有弹性的轻敲琴弦,这样奏出的声音才干净、清脆。二胡把位按照纯四度和纯五度为一个把位,共分五大把位,左手几个把位的音准很重要,尤其各把位的手指触弦点准确适度,左手的手指要立起来,尽量减少指尖与琴弦的接触面积,这样就能更好的把握音准。加强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练习,除了完成基本按弦的动作,还可以完成圆满的模仿一些别的乐件的技巧。如刮奏时,要注意在哪个位置进行刮奏效果好,低了内外弦距离太近有影响,把位太高音量小且音色不理想,应该在第二把位与第三把位之间音色和音量是最好的。还要注意轮奏的触弦点,四根手指的触弦点尽量统一,这样演奏的效果会更好,轮奏的效果就像琵琶的扫弦。

(三)两手配合要协调

二胡是弓弦乐器,两手配合协调非常重要。二胡各类乐曲中,节奏类型是多样的,因此拉弓、推弓、音符的长短都要注意,运弓可以使二胡变换色彩。而配合运弓,左手的按弦轻重力度,揉弦、打音、换把、手指的灵活程度都要与运弓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做到两手协调放松,那么拉奏的二胡不但发出优美的乐音,音色也更加统一。所演奏出的音乐会萦绕在您的耳边绵延不断。

二、演奏过程中的内在要求以及感情投入

音乐是一种表达感情的艺术,演奏音乐过程,不仅仅是演奏音符,完整地呈现乐曲,而是用感情去体会音乐的内涵,用激情去演奏每一首乐曲,通过对情感的表达去感动自己,吸引观众。

(一)要体会乐曲所表现的含义

在学习一首二胡曲之前,首先是要了解整个乐曲的内容,每一个段落所蕴含的意义,体会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内心世界的变化。如用杜甫的同名诗改编的二胡曲《新婚别》,是一部音乐与文学完美结合的作品,讲述了一对新婚夫妇的不幸遭遇,夫妇刚刚完婚丈夫就要忍痛从军,妻子含泪送别。它歌颂了中国古代妇女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品质。乐曲以引子、迎亲、惊变、送别、尾声五个段落组成,每一段都细致的刻画场景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这就要求演奏者准确把握乐曲内容,通过饱蘸感情的演奏,熟练的演奏技巧给观众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净化观众的心灵。

(二)用心去体会每一个音符

每一个音符都是心血。在我们学胡的过程中,对于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应该认真练习,掌握好音符的节奏、长短、强弱要求,对每一个音符都要用心体会,拉出来的音都应该是圆润有色彩的,这样演奏才更有吸引力。

(三)做到用心拉琴吸引观众

二胡是一种表演艺术,不仅仅是演奏音符,最重要的是把音乐表现得有血有肉。除了要把基本音符拉准和表现完整之外,更重要是发挥我们的音乐表现力,进行再创造。表演是一门艺术,而演奏出的音乐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我们的演奏首先要吸引自己,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演奏是无法感动观众的。提高自身素质,夯实理论素养,丰富音乐表现力,才能提高音乐表现力。一个视野狭窄,缺乏文化积淀,感情冷漠,没有爱心的演奏者是无法获得观众认同的,也无法演奏出悦耳的、感动人的音乐。

在演奏二胡的过程中,首先姿势要端正,这练好基本功的前提。其次是双手的配合,双手不能协调一致,拉出的曲子就不能圆润动听。再次是对作品内容的准确把握及感情的投入,不能正确理解作品内涵就不能不能准确表现乐曲,没有丰富的情感投入,乐曲就会干瘪、乏味,也就不可能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成为一名受观众喜爱的表演者,以上功底不可或缺。(作者单位:赤峰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于红梅.二胡音乐会曲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配音的外部技巧篇7

(一)能够使声乐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在我国,无论是音乐艺术院校还是普通高校,声乐表演教学都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科,可以说声乐表演课程的开始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声乐表演课程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在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仍然单纯的重视歌唱技巧的传授上。随着人们对舞台表演要求的不断提高,要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在舞台歌唱表演中得到观众的认可,就要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既掌握声乐的演唱技巧,又要具有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

(二)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我国高校在声乐教学方面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在教学中单纯的注重歌唱技能的传授,对舞台艺术实践方面的培养予以忽视。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社会对于音乐艺术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更加重视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声乐教学也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在原有歌唱技能传授的基础上,加大歌唱表演能力的训练,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歌唱技巧同时具备一定的歌唱表演能力,从而在舞台上更好将自己的专业水平展现出来,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二、歌唱表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素

(一)牢固掌握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主要包括三方面,即气息,语言和共鸣。首先,在气息方面,呼吸是生命的基础同时也是声乐演唱发声的根基。与自然呼吸不同,歌唱的呼吸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达到科学的歌唱呼吸要求。在声乐学习中,气息的训练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歌唱的呼吸法主要分为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及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三种类型。其中以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应用最为广泛,此种方法能够使呼吸器官的功能得以更好的联合,使胸腔、横膈肌和腹肌相互更好的协调配合,共同控制呼吸,能够在歌唱时更好的气息进行调节和控制。其次,在语言方面,我国的声乐作用很多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特别是民族声乐的演唱,在对民族的语言、语调了解的基础上演唱,能够更加准确的表现出声乐作品的内涵。在演唱中咬字清晰,语义表达准确,是歌词读音与发声良好的融合,这是声乐演唱的基本要求。对于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就要从汉字字音的发音方法和部门着手,对字音的结构规律熟练掌握。最后,在共鸣方面,主要是指腔体的共鸣,只有共鸣的美化,才能发出更加美妙的声音。共鸣需要刻苦的练习才能不断的使音色美化,低声区、中声区、高音等声区的不同,共鸣的器官的运用比例也是不同的,在歌唱时要注意对混合共鸣的作用良好的运用的同时还要重视共鸣比例的调整。

(二)协调优美的形体动作

1.面部表情

艺术界流传这样一句话:“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足可见面部表情在艺术表演中的重要性。在形体动作中,眼神在面部表情中是重中之重,眼神的千变万化,收放自如,造就了面部表情的多样性。特别是歌唱的过程中,观众首先从面部表情感受到歌曲作品要表达的情绪。学生必须不断的揣摩,不断的训练,才能使面部表情随心控制,准确的展现出作品中蕴含的感情。

2.体形体态

很多艺术院校在声乐教学中都将形体训练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培养学生在舞台歌唱表演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形体的对称,将动作、节奏、韵律、外表与内在等各方面协调起来。学生在日常训练中要注意不断提高对身体状态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从而能够在舞台表演时配合歌唱更好的展现作品。

3.手势动作

在艺术表演中,手势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它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表现和美化。声乐表演中,手势与形体训练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其可以在表演中将音乐的旋律准确细腻的传递出来,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对于演唱者来书,眼神、姿态、手势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可以给观众创造出一种画面。在对学生手势动作的训练中,一般采取“无实物训练”方法,这要求学生要具有无实物想象的能力,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再表演出来。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舞台表演中,对表演者心理素质要求较高,熟练的演唱技巧和充分的准备能够使演唱时的心理状态更加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声乐演唱的技巧更好的发挥出来。对于声乐教学而言,要培养学生歌唱表演的能力,对其进行心理素质训练非常重要。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这是演唱成功的基础。在歌唱心理训练中,教会学生消除紧张心理,放松情绪非常重要。另外可通过自我暗示训练,让学生能够将自我暗示与放松。

三、结语

配音的外部技巧篇8

关键词:钢琴教学;钢琴二重奏;价值;实践

一、钢琴教学中钢琴二重奏的运用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钢琴教学中,学生长时间独自练习势必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练习产生厌烦心理,而运用钢琴二重奏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首先,钢琴二重奏可增加练习的多样性。两个学生在弹奏同一乐曲时,不同学生的触键方式和演奏方式均有所不同,能够赋予练习新鲜感。尤其在弹奏中出现双方意见分歧时,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诠释作品,达到取长补短、历久常新的学习效果。其次,钢琴二重奏可增加练习的趣味性。钢琴二重奏拥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可供学生练习,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克服技术难关,并且钢琴二重奏所形成的新音响效果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声音的丰富多样,提高学生合作演奏的乐趣。

(二)提高学生对声音层次的把握力

钢琴二重奏能够提高学生在弹奏时对声音的感觉,合理控制声音的层次比例,训练学生敏锐的听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增强音量控制力。在大部分四手联弹作品中,通常由第一钢琴右手弹奏旋律,另外三只手弹奏伴奏声部,这时高音声部的旋律音符较少,易被下方声部掩盖,所以这三只手必须处于接近于无声但又能听清楚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辨析声音音量的层次,通过细腻的触键,加强对音量的控制。二是增加音色变化。在一部分钢琴二重奏作品中,其作品是由交响乐或其他音乐形式改编而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弹奏时应当重视对不同乐器声音的模仿,赋予音色多变性。三是增强声部控制的理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钢琴时往往只关注对弹奏技术的掌握,而忽视对弹奏本身的理性分析,如此一来只能听到优美的旋律,却听不到音乐中的和声织体,导致声部较为淡薄,缺乏层次感。但是通过钢琴二重奏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尤其在练习多声部音乐作品时,更能体现钢琴二重奏的优势。

(三)提高学生弹奏的严谨性

在钢琴教学中,学生们经常会出现快速音符弹奏不够均匀,以及音符弹奏长度与乐谱不符的情况,他们忽视休止符的作用,而练习钢琴二重奏可以改善这一现状。如,在练习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时,若两位学生同时弹奏16分音符存在不均匀的情况,那么就会造成音乐混乱,所以教师要让两位学生慢练,用严谨的练习态度保证同样的触键方式才能弹好该段落。在钢琴二重奏练习的初期,学生很难做到弹奏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乐谱进行弹奏,不能掺杂个人的弹奏习惯,直到两人对乐谱演奏熟练后,再通过沟通协商增加适度的自由伸缩度,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音乐作品,避免出现不符合乐谱的过分自由。此外,在钢琴二重奏练习中,两名学生要先各自单独弹奏给对方听,让对方了解自己的韵律,而后再找寻双方适合的变化幅度,从而有利于减少钢琴二重奏时出现韵律不和谐的现象。

(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钢琴教学中引入钢琴二重奏练习,能够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审美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方面,钢琴二重奏能够促使学生彼此之间达到精神上的沟通交流,积极主动地配合对方,控制好自己弹奏的力度和速度,才能共同完成弹奏作品,充分展现钢琴二重奏的音乐魅力。其次,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方面,钢琴二重奏要求学生了解音乐的声部,演奏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听觉。同时,学生在演奏时还要融入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用更加准确的弹奏方式诠释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再次,在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方面,钢琴二重奏打破了传统的演奏形式,在弹奏技巧层面增加了难度,而这种技巧难度的增加恰恰有助于提升演奏者的艺术感染力,通过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演奏形式提升学生在演奏时的音乐表现力。

二、钢琴教学中钢琴二重奏的运用实践

(一)教学方法的运用

钢琴二重奏分为四手联奏和双钢琴两种演奏形式,在钢琴教学中广泛运用的四手联奏形式,在曲目和音域上有着诸多限制,降低了钢琴二重奏教学的灵活性。为此,钢琴教学应当转变这一教学现状,改进传统四手联奏的教学方式,并积极推广运用双钢琴教学方法,促进钢琴二重奏教学的深入开展。学校应为学生建设独立的双钢琴教室,布置多架钢琴满足学生练习需要。在练习钢琴二重奏时,合作者既可以由生生之间配对组成,也可以由师生之间配合组成,同时还可以构建起多人多台钢琴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弹奏技巧,增强学生在配合弹奏时的默契程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对于配合默契、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让他们练习一些技巧难度较高的曲目,唤醒他们的求胜欲望,让他们在挑战难度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对于配合默契不足、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选取经过改编而降低难度的曲目让他们练习,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其扎实掌握弹奏技巧。

(二)弹奏技术要点的运用

在开展钢琴二重奏教学时,必须重视弹奏技术要点的运用,要求学生保证合奏的齐整性,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触键协调一致。在二重奏练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双方统一的节奏感、敏锐的听觉,确保乐句起止整齐、乐音清晰、衔接流畅,让合奏双方达到内心感应的高度契合。二是起始音合奏默契。在弹奏之前,双方应当约定好暗示方式,如将手放在琴键上,主奏者抬起手腕的瞬间双方一起触键。这就要求合作者必须仔细观察主奏者的手腕、肘部、手臂的细微动作,通过长时间的反复磨合,达到一定的默契程度。三是乐曲中部合奏的和谐统一。在钢琴二重奏练习时,双方必须认真分析乐曲旋律、节奏以及和声对位等方面的要点,充分理解乐曲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使双方达到和谐统一的演奏配合。四是节奏的把控。演奏双方要全面掌握乐曲节奏的律动,准确弹奏每个音符,多加默契度练习,最终达到演奏速率、力度变化以及节拍律动的同步。

(三)音乐表现技巧的运用

钢琴二重奏的音乐表现技巧运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奏与协奏。双钢琴组合演奏中,乐曲的主奏声部通常都是由第一钢琴进行演奏,而第二钢琴则主要负责协奏声部的演奏,由于演奏的过程中,两架钢琴在音区上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交织与重叠的情况,所以,必须认真对待旋律的分配。双钢琴组合演奏时,演奏的双方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合作,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同时,两者又都必须服务于整体效果,在必要时需要通过淡化自我表现,合理地表现音乐。二是声部的和谐。双钢琴演奏与四手联弹能否达到应有效果的关键在于合奏时,要能听到对方的声部,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明确自己在声部中所承担的任务,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效果想象力,始终保持节拍的感觉。通过倾听,能够使彼此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这样才能使乐曲的主旋律与伴奏音相互交织,从而达到声部的和谐。三是踏板的技巧。有的演奏者在进行钢琴合奏时,会习惯性踩上踏板,这样很容易扰乱音乐,为使乐曲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要求演奏者应掌握踏板的技巧,并对何时使用踏板做到心中有数。

三、结语

总而言之,钢琴二重奏是一种音乐表现力极强的钢琴演奏形式,在国际国内钢琴演奏与比赛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为此,在钢琴教学中要将钢琴二重奏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不断改进和创新钢琴二重奏的教学方法,重视弹奏技术要点和音乐表现技巧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协调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始终保持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提高钢琴教学效果。

作者:张李子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清.新形势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问题及策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47-148.

[2]郭艺术.探析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J].教育探索,2015:217-218.

配音的外部技巧篇9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情趣教学手段

所谓钢琴即兴伴奏,是指伴奏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钢琴上瞬间将钢琴演奏技巧、键盘和声以及音乐理论知识等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演唱、演奏旋律进行艺术再创作的伴奏声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即兴”二字,充分体现了其表现手法的重要特征,它要求伴奏者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做到脑、眼、手三快。其中脑快占主导地位,即在钢琴伴奏整个过程中,始终要保持清晰的头脑,不出现丝毫错误;眼快则是眼睛看乐谱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有一眼而过的感觉;手快则是大脑快速反应出信息,双手立即弹奏出乐谱曲调。

一、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

“情趣”是大学钢琴教学愉悦化的重要形式。钢琴教学与普通教学的区别很大,它要求学生在短期内学习和掌握大量的音乐知识和信息,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钢琴伴奏技能,这无疑对当今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钢琴教学历来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难以解决时间短、信息量大与演奏技能要求高之间的矛盾,更不能有效地改善教师处于主动、学生处于被动的状况。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对钢琴学习兴趣索然。因此,情趣化钢琴教学势在必行。它不仅可给老师减轻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即兴练习,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观摩、互相评议;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钢琴即兴伴奏进行各种情绪化的练习,做到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

1.用比拟的手法引导学生的情感。由于学生的钢琴程度参差不齐,他们大多对手指的控制能力较弱,对音响的概念较模糊,弹奏时手指的力度不能到位,所以,弹奏出来的声音就显得很僵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给学生们讲解钢琴的发声原理,训练他们如何辨听弹奏声音的音质,使他们能够明白触键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用乐曲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在任何即兴伴奏中,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作曲者的情况及其相关作品,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作者的意图,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曲谱的表达方法和目的,使作曲者与伴奏者的心灵融合在一起,使音乐更具感染力。

3.用创编的方式点燃学生的情趣。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内容包括伴奏创编、钢琴演奏、自弹自唱与实际伴奏四个部分,它们相辅相成又相互渗透,其中创编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既能体现伴奏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又能使伴奏者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选用实例,把其创编过程完整地示范给学生,这样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创编欲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总之,巧妙设计与营造好的艺术教育氛围,激发学生情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成为大学钢琴教学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

二、以钢琴即兴伴奏为主线,把理论与实践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

作为一名大学钢琴教师,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培养目标与教学目的。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练习曲,使他们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掌握一些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技巧,然后再让他们涉猎并掌握一些复调乐曲、奏鸣曲以及各类大、中、小型乐曲。大学音乐教育的钢琴课与音乐专业院校的钢琴课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专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专业演奏者,而大学钢琴课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演奏能力,以及如何掌握即兴伴奏的技能技巧。所以,必须加大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程的课时量,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

在开始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之前,音乐学系应召集钢琴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研究和探讨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把各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灵活教学,并突出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

1.掌握钢琴弹奏的技术。一般是通过钢琴练习曲来完成。其内容包括断奏、连奏、跳音、音阶、琶音、双音、和弦、八度、震音及装饰音、踏板等训练。因此,合理安排曲目的难易程度和如何选择曲目很关键。

2.学生一定要掌握好断奏、连奏、跳音、音阶、琶音、双音、和弦、八度等钢琴演奏的基本技术。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难易搭配的方法,使技巧训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钢琴练习曲与钢琴技巧训练,可占整个钢琴教学的30%。

3.复调作品难度太大,耗时耗力,可适当选择,不可作为主要内容。复调作品占整个钢琴教学的15%即可。

4.中外中、小型作品可以作为主要内容,因为学生可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各个时期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手法与演奏风格,这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

5.中外大型作品具有较强的可听性,能使学生所掌握的钢琴基本技术得到有效运用,并且对培养他们音乐整体结构感等方面很有帮助,因此,应加大这方面的内容。所以,中外大、中、小型音乐作品(含奏鸣曲)可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50%左右。

6.在钢琴教学中,除了应开设伴奏课程以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为日后的即兴伴奏储备大量的感性知识。伴奏曲目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50%左右。目前,根据已就业学生的统计数据来看,他们参加独奏的机会很少,基本上都是以弹钢琴伴奏为主。因此,大学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需加大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内容的比例,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面对钢琴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重点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即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弹奏程度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同时,系领导也可采取定期检查与抽查的方式,随时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执行情况以及学生掌握的状况,以此来促进教学。

三、丰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即兴伴奏是建立在良好音乐素质和良好的钢琴演奏基础上的一种高级演奏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到现代音乐教育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钢琴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学生的钢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一)因材施教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按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采取小组课的形式,把程度相近的放在一起“回课”,进度统一。这既可及时纠正错误,小组成员又可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实践中,重点加强对学生的辨别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然后再进行各小组之间的竞赛。如共同性的问题、理论性的问题,可直接采取大课集中讲授,这样可讲得全面、透彻,也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也可不定期举行一些小型交流性学习观摩或演奏会,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

 1.对于钢琴程度较差的学生,必须要让他们的弹奏达到即兴伴奏的起码要求,即能熟练掌握几个常用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及和弦的连接,并能快速地移调。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几首篇幅较短、具有典型特点且编配好的歌曲让学生在几个常用的调上反复进行练习,其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演唱者在不能以原调演唱的情况下临时升高或者降底音调时弹奏的需要。

2.对于钢琴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增加难度训练。首先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及和弦的连接,然后对各种伴奏音型进行反复练习,并能快速地移调。再就是要学会如何分析钢琴作品与伴奏正谱,并弹奏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如古典时期的贝多芬与莫扎特、浪漫时期的肖邦与舒曼、印象派音乐代表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以此提高他们的钢琴即兴伴奏技巧。

(二)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

要提高学生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分析作品很关键。只有真正理解作曲者所要表达的意图,了解乐谱的曲式结构,才能准确地编配出符合音乐作品内容与风格的伴奏织体与伴奏音型,使音乐更具感染力。

1.打好专业基础。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包括五线谱基础、和声基础、歌曲分析基础。平时,学生要加强基本功练习,合理安排计划,根据自己的特点侧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2.正确处理好伴奏音型的音乐表现力以及伴奏音型与即兴伴奏基础的关系。

3.注重即兴编配能力、即兴应变能力和即兴综合能力的培养。

4.加强伴奏音型的基本形歌谱、五线谱式与歌曲即兴伴奏(和弦式、分解和弦式、平分解和弦式)的练习,有选择性地对伴奏音乐歌谱采取曲谱型练习、歌曲伴奏练习和即兴伴奏练习。

(三)掌握即兴伴奏中的各种对比方法

1.旋律方面的弹奏与对比(有旋律与无旋律的对比;原旋律与变化旋律的对比)。包括单音型律与重复旋律的对比(单音式旋律、乐谱、歌谱、曲谱、双音与八度式旋律)、旋律的音区对比、主旋律与复调的对比等。

2.音型与节奏方面的对比。包括着重理解有无重音的对比、有无强拍的对比、和声与调性的对比、音区的对比、力度的对比、奏法的对比、特性节奏音型的应用、各种附加音的使用等。

四、重视大学生钢琴即兴伴奏技能技巧练习,提高演奏水平

钢琴即兴伴奏是集钢琴演奏技术、键盘和声技术及伴奏造型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首先,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否则谈不上以钢琴为伴奏乐器。其次,和声知识在键盘上的实际应用十分关键,因为伴奏是一种以和声为基础的多声部的组织形式,缺乏这种基础也谈不上伴奏的问题。再者,创造性地运用声部的造型形式即特定的音型与旋律相配合,伴奏的艺术效果便由此产生。

(一)着重加强大学生钢琴即兴伴奏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1.力图使基本和声及常用和弦、伴奏音型与伴奏织体、伴奏中前奏和声的编配、间奏的编配、和声与伴奏音型进一步丰富。

2.注重色彩性和声的练习,如刮奏、琶音音型的四种练习以及前奏、间奏、综合音型、伴奏音型和范例欣赏等。

3.从繁到简,举一反三。在复杂的练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基本功的练习,有时还要对简单的单音、八度、音程伴奏进行不间断的练习。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及需要程度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将错综复杂的伴奏总结归类并公式化,学生通过一种伴奏公式便可为上百首同类歌曲伴奏,可谓会一通百,举一反三。

(二)长期坚持即兴伴奏的和声练习与应用

钢琴即兴伴奏应以基本技术为主要界定点,使大学生从基本技术级过渡到高级技术级,最后上升到演奏级。教师除了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演奏理论指导外,还要选取大量的手指基本的训练、练习曲和复调作品、中外乐曲以及各种类型的奏鸣曲等来加强实际训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论到实践,来掌握所学的钢琴演奏技术,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不同作曲家和不同时代的作品风格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屹,徐文正.钢琴即兴伴奏[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刘聪,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配音的外部技巧篇10

我对技能技巧比赛有着特殊的情感,2004年、2007年、2009年2011年,我曾四次代表我园参加地区技能技巧比赛并全部获得一等奖,为园争得荣誉,同时,也为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金烛杯”特等奖的综合大赛奠定了基础。从多次参赛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

首先在赛场上要注意礼节,打好印象分。如出场时要大声的向评委、观众问好,介绍自己的参赛作品名称,退场时要向评委观众致谢,这个过程始终要微笑地注视大家,与大家进行第一次的心灵交流,给大家留一个初步的好印象,也就是印象分,这点很重要,可是有些选手往往都忽略这一点,或者因紧张语言表达的不流利影响了比赛,所谓万事开头难,用在赛场上也很恰当吧。

其次,参赛作品的选材要适合自己。参赛作品的选材是否合适,是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赛作品,而且一定避开自己的短板。一个作品拿过来要经过处理才能使用,比如拿讲故事来说,要选择人物对话较少,故事情节起伏较大的故事来讲。我们可以把对话内容更改后再使用。比如你擅长模仿粗狂的声音,我们就可以把有粗旷声音的角色对话内容相对的加多一些,比如你擅长模仿尖细的声音,我们就可以把有尖细声音的角色对话内容相对多加一些。对于我个人来讲,我比较适合模仿狐狸的声音和动作,所以我在选择故事的时候就喜欢选择一些带有狐狸角色故事来讲。另外讲故事不光讲究声音的塑造,肢体的语言表达对整个故事表达的好与坏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肢体语言的使用不可过多,但一定要恰到好处,一定要大方自如,该有的地方一定要用,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切记肢体语言不能做做,一定要大方至自如,肢体语言夸张一点更能增加对故事的理解,能为打高分做好保障。

第三。服装选择要与所选择的作品内容相符合。在技能技巧比赛中,服装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一定要有比赛服而且一定要与你的参赛作品内容相配,如果你选择一首儿童歌曲《小红帽》,那么首先从头饰,服装,道具上都要选择与本首歌曲相符的搭配。比如说头饰我们可以带上一个小红帽,身上可以穿小花裙,手里可以拿着篮子等,大家看到你的形象就知道你要表演什么,评委也会因为你的用心准备给你一个很好的印象分。再拿舞蹈来说,如果你选择的是民族舞,一定切记要选择一套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服。这样在音乐和服装的衬托下,你的舞蹈也会更有韵味,更有活力,如果是现代舞或者儿童舞蹈,我们则需要准备一套有活力感,现代感或是有童真感,稚嫩感的服装。另外,我们在技能技巧的比赛中经常看到选手在乐器比赛的环节中不太重视服装的选择,其实乐器表演的比赛更能看出一个选手的素质和内涵,不同的乐器也需要搭配不同的服装,比如钢琴比赛,我们可以穿能显示高雅,端庄气质的长裙,古筝表演选择有飘逸感、古典美感的裙装等,总之,服装的完美搭配,不但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而且能为参赛作品加分,同时能让选手更好的进入比赛状态。

最后,在赛场上要学会给自己加油。比赛中对选手最大的障碍无非就是来源于选手自身的紧张情绪,我曾四次参加地区幼儿教师技能技巧比赛,三次参加全县幼儿教师技能技巧比赛。可以说是经验丰富的选手了,但也避免不了自身的紧张情绪,特别是入场前的紧张情绪最为严重。队友之间的鼓励、安慰,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扔不能缓解这一份紧张,因此,每次当紧张情绪来临的时候,我就会为自己加油,并对自己说,“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行,战胜自己,你就赢了”。站在舞台上那一刻握紧拳头再对自己说一次,“加油”,便以最好的状态进入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