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病虫害防治手段十篇病虫害防治手段十篇

病虫害防治手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7:56

病虫害防治手段篇1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0引言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1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2从安全角度出发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2.3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2.4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2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区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3.3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4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3.4.1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3.4.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3.5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新晨

3.6改进农药施用技术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病虫害防治手段篇2

相关报道也已经表明,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研究出了一种通过繁殖来对烟蚜进行生物抑制的成熟技术,每年能够满足6.7万公顷以上的防治面积需求,并且能有效降低将近50%的杀虫剂使用药量。对于这种治理方法而言,便是对生物防治方法的一种充分利用,既能满足药草病虫害防治需求,还能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避免对区域生物种群造成破坏,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昆虫信息素与不育性的利用

混充信息素是一种性外激素,是昆虫在进行之前释放到体外来吸引异性的一种化学物质。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昆虫而言,这种性信息素化学成分不同,相互之间也不可替代。在烟草区域病虫害生物防治过程中,应加强对于昆虫信息素的利用,对不同种类昆虫信息素进行详细调查,以研究出满足区域性烟草病虫害防治的治理方案。对于现阶段的应用状况而言,更倾向于对昆虫信息素与其不育性的有效结合,利用昆虫信息素诱导昆虫迷向、干涉等阻止昆虫或使昆虫后代不育。而对于现阶段的研究状况而言,很多生产厂家已经研究并生产了昆虫信息素的散发器与诱捕器,在对昆虫的直接诱杀、干扰等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烟草抗虫抗病性的诱导和利用

对于这种应用而言,主要包括提升烟草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来抵制病虫危害,通过外源物质诱导来提升烟草抗病虫害能力以及使用弱致病菌力菌株来对烟草进行保护等方法,如栽培K326等品种能有效降低植株的病虫害感染几率。

3利用害虫致病微生物和拮抗微生物

该种防治方法在烟草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防治手段,包括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来营造一种生物屏障抑制病菌生长;利用昆虫的致病微生物使昆虫形成疾病,从而彻底消灭昆虫,防治其进一步侵染。如对于烟草根际的有益根际细菌而言,加强对于这种生物的合理利用能有效抑制黑胫病菌的入侵。

4生物农药的应用

对于现阶段烟草病虫害的生物防而言,最常用到的生物防治手段就是生物农药,因其具有操作简便、易推广等特点,在烟草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目前应用于烟草病虫害房制度生物农药种类繁多,但是以代谢产物为主,如链霉素、多抗霉素等,分别可用来防治野火病、赤星病等病害。但是对于未来的生物农药而言,应加强对其成分、作用机理等因素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并且尽可能地降低对化学药物的使用,进一步加强对于自然因素生态调控作用的重视,并建立起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烟草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

5合理保护与使用昆虫天敌

保护与合理使用昆虫天敌是进行烟草虫害防治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保护自然天敌、人工饲养天敌以及引入外地天敌等方法。在具体点实施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地域生态系统特点、种群数量、特点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处理手段,以收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还应根据害虫的发生地特点,合理控制施药时间与地点,避免大面积化学药物防治对害虫天敌造成的灭绝性伤害。另外,在害虫发生的关键时期,还应合理增加天地道(天敌)种类与数量,以有效增强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对害虫的发生与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最大限度的控制。通过对害虫种类、数量的大力保护,能有效抑制虫害的再次发生。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考虑使用引入外地天敌来抑制害虫发展时,应力求使天敌引入数量与害虫种群达到一种新的生态平衡,已在满足害虫治理需求的同时,避免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二、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在药(烟)草病虫害生物防治方面获得了较大成度的突破,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仍然存在着以下几种问题:(1)烟农的生态环保意识低下,没有对生物防治的优势进行科学、全面的认识,一旦发现病虫害,药物防治仍然是首要选择,从而导致害虫天敌数量急剧下降。(2)宣传力度有待提升,使生物治理效果受到严重影响。(3)生物治理方式见效缓慢、易受外界环境影响。(4)对于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与相应技术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物烟草生物防治手段的推广与使用。(5)政府扶持力度有待提升,造成生物防治成本较高,使该种烟草病虫害治理措施难以大面积推广。为此,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应就以上几种存在的问题,认真考虑分析,根据区域特点与治理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切实提升烟草病虫害生物防治水平。

病虫害防治手段篇3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防治方法

一、无公害防治技术概述

森林病虫害严重阻碍了林业发展,防治过程中大量应用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采用无公害技术手段后,病虫害防治方法更科学环保,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增强森林的抵抗能力,发现害虫后会采用物理方法对发病树木进行隔离,避免灾害面积进一步扩大,治理手段也是以物理方法为主。解决了传统防治理念中虫害对药物产生抗体的问题,林业发展效率也因此得到提升,这是传统技术方法中很难到达的。开展无公害林业灾害防治,对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森林与周边环境融合在一起,健康生长,感染虫害的几率也因此而降低。

二、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营林方式不科学

人工培育种植的森林,在树木品种上比较单一,生长阶段森林内部并没有形成生态系统,对大部分病虫害不具备抵御能力。我国营林方法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内容,过于注重经济收益,缺乏结合生态环境的探讨设计,在树木生长养护阶段,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一旦虫害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不可逆转的。树木种植阶段预留间距不合理也是常见问题,树木生长时光照与通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没有充足的氧气,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几率也会因此而增大。阴暗不通风的环境也使得虫害繁殖传播更加快速,这也是林业发展中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2、天然林比例较低

人工建设的森林虽然能够缓解林业资源紧缺的现状,但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天然林区的维护,导致天然生态林面积逐渐减少。生态系统也变得更加薄弱,增大了病虫害感染传播的几率。与天然林区相比较,人工建设的森林防御能力相对较低,需要天然植物的保护,比例不协调问题导致生态系统恢复受到影响。比例不协调问题是林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协调好建设园林与天然林区之间的存在管理,林业可持续发展计划能够在基层高效落实,成本投入也更能合理的控制,高效治理病虫害。缺少大部分病虫害的天敌,这就为害虫的繁衍提供了理想环境。虽然许多病虫害对天然林危害较小,但是却能够给人工林造成巨大破坏,导致林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3、农药使用不规范

传统防治理念中,是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来解决病虫害问题的,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农药是专门用于控制和消除病虫害的重要药剂,农药的发明和应用给农业发展带来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和过度使用,不但无法达到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甚至会导致病虫害的快速蔓延。现实中,部分林业工作者缺乏对病虫害疫情的深入了解和评估,造成农药使用类型的不合理以及浓度和数量的不科学,最终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收效甚微。使用大量农药,还会给人工林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使得有益生物死亡或数量减少,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与控制。

三、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

1、加强对林木种苗的检疫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从林木自身入手,加强对木苗的培育工作,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抵御能力,以更好地抵御病虫害对苗木的危害。林业工作者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苗木的培育和检疫工作,积极培养抵抗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和抗逆性强的苗木,消除病虫害的繁殖场所,增强木苗的抵抗能力。此外,在苗木的栽种过程中,应适当采取“穿插种植”的方式,将两种或者多树种进行混合栽种,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还能够降低某一类病虫害所造成的影响。

2、森林抚育及管理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坚持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根据地形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苗木,并尽量挑选长势较好、没有病虫害且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栽植,提高苗木抗病虫能力,以充分保证苗木的存活率。其次,要进行封山育林,尽量保证林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尽量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建立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强森林对病虫害的防御和自控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另外,为防止病虫害的产生和蔓延,必须要加强对林木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并定期进行土壤施肥,及时开展抚育和除草工作,清除受病虫危害的枝叶,清理病枝、病叶、病果等,并集中烧毁,预防病虫蔓延扩散。同时,严格日常管理,杜绝人和牲畜对林间环境的破坏。特别是要严格杜绝乱砍滥伐的现象发生,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对林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完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

预测预报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对于防止病虫害的蔓延及爆发有着重要作用。森林病虫种类多,各种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各不相同,但每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都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摸清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林业病虫害检测预警机制,可以提高对病虫害的反应能力,避免和杜绝病虫害现象的蔓延。林业管理人员应根据岗位制度定期开展林间巡逻工作,及时了解林区的气象、土壤等情况,并做好定期统计工作。同时,林业工作者必须要加强与气象监测站的合作,及时获取天气和气候变化信息,以调整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计划,针对病虫害的具体特征及时进行防范。此外,在检查和发现病虫害隐患或早期病虫害疫情后,要及时采取治理或者隔离手段,以避免危险性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

4、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科技含量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应该降低对农药等化学药剂的依赖,尽量提升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多样性,强化林业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也可以采取生物处理方式即引入昆虫的微生物天敌,及时杀灭有害昆虫。目前,针对不同病虫害,市面上已经出现多种生物农药,林业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次,可以采取引进益鸟的方式来遏制病虫害问题,如啄木鸟、麻雀、喜鹊和山雀等鸟类,都是大量昆虫的克星。在林中,还可以建造大量的鸟巢,吸引鸟类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当中,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物理、机械防治包括:①人工机械捕杀。包括鼠夹捕鼠、人工抹卵、人工捕杀幼虫和成虫等方式。另外,可利用害虫的某种趋性采取适当的方法诱集,再进行集中消灭。例如,可在林中开阔的地方设置黑光灯,每8.0hm2设置3盏灯,以诱杀金龟甲。又如,可以用糖酒醋液制成诱饵毒杀黏虫、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害虫。②阻隔。包括围扎塑料薄膜、树干刷白、涂胶、涂药等,以阻隔害虫上树。③高温。用高温处理杀死害虫或病原菌。在烈日下曝晒林木种子,是常用驱杀害虫或防治害虫侵害种子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龚云华,黄国成,陈秀东.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04).

病虫害防治手段篇4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

1林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概述及原因探析

1.1特点

通过总结分析,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面积逐年递增,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②顽固难治,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③重大危险性病虫害不断出现,对林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潜在威胁巨大;④防治难度加大,经济林危害损失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的进程。

1.2原因

探析林业病虫害发生不断加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据科学统计,我国人工林面积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35%,而植造的人工林又大都为单一树种、结构简单的纯林,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易诱发病虫害。事实证明,病虫害发生面积随着人工林面积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呈同步增长的正相趋势。②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天然林整体数量、质量呈现下滑趋势,森林林分结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原有的结构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也是病虫害的发生与不断猖獗的重要原因。③国际间林木检疫方面的问题,导致许多有害生物如,美国白鹅、松针褐斑病等最初传入国内,人为活动也是加剧国内重大病虫害的迅速传播、疫区扩大的重要原因。④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同时大量天敌被杀害。⑤监测虫害不及时,防治手段跟不上,相关人员没有从自我开始重视预防为主的防治理念。

2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一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林业病虫害防治是加强生态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加快建设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基本方针,积极推行森林健康理念,培育健康森林,发展现代林业的必然要求;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能增加林农收入,而且能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助推林业产业发展。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现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问题

①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薄弱,还不完全具备及时准确的掌握虫情并预报的能力;②病虫防治手段落后,缺乏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现实中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③林业建造、管理培育、规划等部门间缺乏协调,缺乏强有效的预防监测机制,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④检疫工作问题,检疫跟不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未有效控制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致使蔓延;⑤防治投资力度不够,经费短缺,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防害抗灾能力低。

3.2对策

3.2.1森林建造、培育、管理方面。森林植造时遵循适地适树的原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抗病虫力强的树种,植物配置乔、灌、草结合,植物种类要保持多样性,避免单一结构、单一树种,增强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抗性能力;加强育苗消毒处理;做好封山育林工作,增加天敌数量,减少人、畜对植被的破坏,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保护好害虫天敌;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林,禁止乱砍乱伐、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一切行为。

3.2.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检疫工作。坚持把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完善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要对辖区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气象气候等状况全面掌控,确保前期森林病虫害动态预测预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做到早发现、早除治。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3.2.3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提倡生物、物理等手段治理。坚持林业生态科学发展,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对病虫害的防御和自控能力。严禁不合理的农药使用,提倡利用微生物、天敌昆虫、益鸟、生物农药等手段进行防治。加大科研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力度,利用光、温度、生物物理技术、放射能和电离辐射、人工和使用器械机具捕杀等手段进行防治。

3.2.4增加经费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领导。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如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来完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中,明确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

病虫害防治手段篇5

1.1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树木的成长环境与气候条件有重要的联系,而虫害的发生与全球变暖有直接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的天气状况出现异常的频率较高,为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在冬季气温偏高的背景下,害虫的越冬能力有所提高,由此在春季寒潮的影响下,树木的生长能力变弱,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1.2缺乏完善的预防机制由于我国林业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没有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御体系,防御措施不到位,所以在发生病虫害时,容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染。有些林区没有认识到病虫害出于防御的严重性,而将重点放在了后期治理上,不仅浪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并且效果不明显,影响到树木成长的质量。

1.3森林防护工作体系不完善我国在林业系统的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各个部门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沟通,缺乏统一性。在造林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病虫害防御的重要性,所以在造林规划中没有将病虫害防御纳入其中,导致后期发生病虫害时,因为应急措施不到位而无法有效的遏制。在应对病虫害时,缺乏科学的防御策略,大量使用农药进行喷洒,这种方法杀伤力大,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且杀害了大量的虫害天敌,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1.4监测手段及防治方法落后由于受到资金和地域的限制,在我国的很多林区对病虫害的监测手段和防治方法上还比较落后,没有使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很多地方还沿用传统的人工监测的方式,但是对于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则无法进行监测,以至于发生病虫害后传播速度快,无法有效进行防御。因为防治方法落后,所以在防灾和减灾方面的能力较弱,不利于林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控制措施

2.1主动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改变森防理念,从被动减灾向主动控灾转变,改变以往有虫除虫、有病治病的灾后救灾,向培育健康森林,增强森林抵御能力,预防为主转变。在投入上,从以谁经营,谁防治为主,向以谁受益.谁防治为主转变。在防治机制上,要由林业部门从管理、监督、防治一把抓,逐步向政府部门抓管理,多种经济成分、多主体搞防治转变。按照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改变森防常规发展模式,加快法规体系、预测预报体系、防治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提高行业发展速度。

2.2将预防工作贯穿森林经营工作的整个过程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重治不重防。事实上,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如何在营林的各个环节如选种、育苗、选地、造林、经营、抚育及采伐中,注意保障树木的健康生长,减少病虫来源,协调各生物间关系,提高树木抗性,是实现森林病虫害由被动防治变为主动防治的根本途径。遵循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森林病虫害防治今后应贯穿于整个森林经营工作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生态学为基础,以营林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2.3加快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监测体系的建设应进一步完善部级中心测报点和省级中心测报点建设,推动全省测报网络建设的全面开展,逐步形成以部级中心测报为龙头,省级测报点为骨干,各监测点为基础的,常年监测与定期普查相结合、地面监测与空中监测相结合的测报体系,准确、快捷地把握病虫发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除治,防患于未然。要创新监测手段与方法,应用3S(RS、GpS、GiS)等高新技术进行森林虫害动态监测实现监测数据处理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率。

2.4加快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应大力提倡生物防治。在未来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技术及规模都应该有大的突破,并应推广普及,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天敌的伤害,实现森林病虫的可持续控制。不断研发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并能够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并从多树种合理配置入手提高区域内生物的多样性。对现有单一纯林向混交林转化,为其演替过程创建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调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营造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害功能。

2.5加大科研力度针对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大对科研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使其得以大范围的推广使用,使无公害防治的比例不断增大,从而取替过去传统的防治方法。

3结束语

病虫害防治手段篇6

1森林病虫防治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森林病虫防治的检测以及手段掌握还较为薄弱,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还无法及时掌控森林病虫防治的第一手消息。就设备而言,如果没有先进的检测仪器,就难以对病虫防治的具体时间进行推测。在技术层面而言,生物防治作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应被大力推广,但由于资金缺乏以及手段的局限,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应用。另一方面,就各个林业部门的协调机制而言,多方还缺乏适当的沟通与调节,大多数部门还停留在纸上沟通的阶段,众多的机构并没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操作手段,使得生产与技术两者脱节。最后,由于大量化学农业产品的应用导致的残留问题,使得森林病虫产生了抗药性和耐药性。我国森林病虫目前面对的问题多且杂,覆盖了方方面面,需要技术手段的提高以及各个机构的相互配合。

2采取高效的物理防治

在树木的生长过程之中,有效的物理防治措施是预防虫害的主要手段。以果树的生长为例,病虫的危害程度与果树的生长状况有着相当大的联系。时常对树木进行修剪、清理、改善现有的环境条件,不仅利于果树的发育,而且可以减少病害来源。对于长势较为落后的植物应及时施肥、浇水和除草,以提高树木的抵抗能力,从而有效防治病虫。

3采取合理的化学农药防治

化学农药的选择应以低毒、低残留等因素作为选取标准。不能将化学农药的应用作为第一防治手段。为避免病原菌出现抗药性的可能,应时常混用不同的化学农药。应遵守国家对运用农药的规定,以减轻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污染。

4利用科技手段,改进防治方法

合理的科技防治方法作为森林病虫防害的基础,不仅将生态林业坚持到底,合理种植树木、管理树木,采用壮苗混交的种植手段,实行集体经营措施,将森林病虫防治手段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强早期林业生产的预防研究,增强森林自然对病虫害的抵御功能。

5增大资金投入,确保防治力度

病虫害防治手段篇7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重要性;防治对策

前言: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的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相应的完善和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及其防治成效不断提高,其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形势不容乐观,仍需要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一、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森林病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森林病虫害工作过程中,虽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且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逐步壮大,防治手段也不断提高,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项投入有所增加,科学研究得到相应加强,专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于此同时,由于森林面积很大,生态环境长期遭受破坏致使生境脆弱,对于病虫害防治的整体基础还十分薄弱。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不断加大。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二是近年来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不断增大。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国,鉴于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很大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是不容我们忽视。三是随着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日益严重。当前,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8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传入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大小蠹、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四是顽固难治,暴发现象时常会发生。以往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黄连木尺蛾、天幕毛虫、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的顽固和难以治理,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的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损失十分重大。

二、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应采取的主要对策与技术措施

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需要切实做实做好。从目前来看,要想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几项具体的工作:

第一、要从思想上加以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森林病虫害危害的严重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森林病虫害的严重频发,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经济和社会损失,保护森林资源,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要适时调整防治工作的重心不断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报预测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的基础。各个部门必须切实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以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的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指定方法、明确对象、定时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坚决避免平时监测不到位,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恶劣局面。

第三、要不断改进防治措施和技术手段切实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有利支撑。对于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情况,防治手段急需大力的改进和。一方面要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木的前提下,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动物源农药、仿生农药、植物性农药、矿物性农药等等,以减轻对环境及水源的污染,注重大力发展生物防治。

第四、要严防危险性病虫传播切实加强林木检疫工作。森林植物检疫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要切实加强源头管理。其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同时还要加强对集贸市场、加工、仓储、销售单位及花卉、苗木、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的渠道。

第五、要设立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基金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森林是公益性的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它产生的是巨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服务于社会。应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设立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基金,以促进林业建设的快速健康和有序发展。

第六、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前提。针对当前经费投入不足的实际状况,每年大约有6.67hm2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国家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目标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的进行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到当地防灾减灾计划,不断增加对病虫害防治、预测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及其基本建设等的投资力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森林资源保护中与森林防火有着同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相关部门也要切实行动起来,不断探索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和手段,积极为做好该项事业做出自己贡献。

参考文献:

[1]金青娥,陈娜.病虫害防治与环境保护[J].河北林业科技,2003,(3):49.

[2]马立国,祁敏.浅谈我省森林病虫害工作的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8):134.

病虫害防治手段篇8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林业生态环境;实施手段

前言

森林是地球的肺脏,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创造生活所需要的氧气,为生命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是全世界所有生物共同的母亲。然而,当森林遭遇到病虫害的大肆入侵,森林本身就会愈加地衰弱,如同一叶扁舟在风浪中摇摇欲坠,那么人类以及其他所有动物的共同家园就会危在旦夕。所以加大力度参与森林病虫害工作是势在必行势,必须采取雷霆手段解决病虫害这个危害林业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维护脆弱“家园”。

1病虫害原因分析

1.1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

不得不承认,病虫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善于繁殖。人们在初步处理掉病虫之后,它们往往靠自己强大的繁殖能力大肆繁衍,只要有少数个体逃脱人类的捕杀,它们就能拥有重新再来的能力,可以形容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稍不注意,它们又能靠星星之火引起燎原之势。另一方面,害虫自身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它们总能靠着自身强大的抗逆性在不可思议的环境下苟且偷生。

1.2人类自己犯下的错误

俗话说,“天作孽,有可容。自作孽,不可活”,这一点正好验证了人类如今所犯下的严重错误。社会的经济在发展,基础建设稳步提升,但是与此严重不协调的是人们的自身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严重和社会发展速度脱节。人们为了一味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共同生活的生态环境为代价,乱砍乱伐,排放生活污水,倾倒化工废料等等。如此种种恶行严重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的生态环境,比如臭水沟,垃圾场等变成了害虫的安乐窝,成了害虫滋生的巨大温床。经过自然的筛选,在这种严重污染的生态环境下产生了多种变异的害虫,这往往使得人们措手不及,一时间无法找到相应的武器或是手段对付那些自身变异的害虫,这无疑阻碍了与害虫斗争的步伐,使得森林病虫害防治这项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和复杂。

2病虫害防治道路上的“绊脚石”

2.1对病虫害防范意识薄弱

有这样的一种错误思想广泛地存在于我国广大公民的头脑之中: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有着自己的防御体系,就像人类有自己的白细胞一样当病毒入侵人体的时候,白细胞自然会去处理和解决。然而人们往往高估了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不知道它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于是人们往往对于病虫害的侵入不管不理,正如不管自己的事一样。这无疑放纵了害虫肆意破坏森林的“罪恶行径”。

2.2技术落后的害虫防治设施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需要先进的装备和设施以及作战素质优良的人员。然而,我国的现状是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健全,使用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和工具十分的落后,病虫害防治的专业人员并不专业,没有受过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教育,缺乏基本的防治专业技能水平和防治意识。人们只是没有组织地,没有计划地采用传统的施用大量农药化肥的手段杀死害虫,但这样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最终还严重地污染原有的土壤环境,最后使得病虫害防治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完全背离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初衷。

2.3缺乏完整的专门的法律规定

我国是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无法可依,无法可循将会严重地降低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的办事效率,没有相关法律的保障,病虫害的防治将失去一个有效的法律武器,无所依靠。

3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实施手段

3.1加深自主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意识

我国的经济建设走的是一条科学、环保、可持续、循环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要求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作为生态经济的一大助力,林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了难能可贵的力量。保证林业生态环境的健康良好发展,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需要加强个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地认识敌人,了解敌人,重视敌人才能在对敌作战中取得先机。能充分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最后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3.2改善病虫害防治手段,加深科学研究

理论基础是灵魂,设施设备是武器。所以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软实力,一个是外在的硬件设备。只有两方面都同时照顾到并有所提高,才能不偏不倚地稳步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逐步赶上国外先进水平。对于理论基础是指,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的教育培养,从知识层面上武装他们,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往往能够凭借自己的高超技艺解决疑难问题。设备方面,主要是要求不断改进病虫害防治基础设备,注重研发,设计出新颖的能够对付相应害虫的高科技设备,提高办事效率。

3.3提前对病虫害进行预报

病虫害要以处理为主,预防为辅。但是这并不代表病虫害预警不重要,从一定程度上讲,如果能够及时地对病虫害进行预报预警,人们就能及时地采取相关措施,打有准备的仗。这样使得相关工作人员行动起来更加有目的性,不会无的放矢。较为准确的预警,一方面会使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又能节约成本,减少开支。

3.4生物技术是“奇兵”

生物本身是一门有趣的科学,人类的诸多知识和科技都是从它们的身上学来的,所以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多向生物学习和请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取混交林带技术。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一个丰富多样的混交林往往能够产生一个复杂多样的微型生态圈,微型生态圈中的各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相比于一片简单单一的树林而言就要复杂的多。因此复杂的混交林相比于单一的树林而言具备更加强大的生物净化手段,在遇到病虫时,其自身的处理机制会更加强大和完善。生物手段具有着环保健康的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大下功夫,建立更加完善的生物预防体系。

4结束语

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御处理手段较弱,起步较那些发达国家晚,整个病虫害防治机制不健全,所面临的病虫害也比较严重,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更加迫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高速发展中,相关部门必须给予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足够的重视,加大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提升病虫害防治科技手段,健全病虫害预防和处理机制,提高我国在面临病虫危害时的应急处理能力,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科学长久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彦荣.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4(7):177-177.

病虫害防治手段篇9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概念防治方法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指昆虫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使林木的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受到阻碍,使得木材的产量难以增长,甚至导致整株林木死亡。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

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只有两个条件同时存在。病害的发生了,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引起的。那么,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病因和诱因等两种情况。病原则按其性质可化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1、根据病虫的害部位可分为:

1.1林木种子和苗木的病虫害。

1.2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虫、林木枝干病虫害。

1.3林木根部病虫害。

防治方法也可以分为:营林措施、化学防治、人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检疫。

2、根据林木病害的类型可分为:

2.1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

2.2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

三、综合有效的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森林病虫害被称作属于“无烟的森林火灾”,一旦蔓延开来,将给森林造成毁灭性的破坏,造成的生态损失和经济损失自不必说。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仅仅采取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采用综合手段效果最佳,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控制病害,虫害的的系统工程,也就是说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培育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缓解降低病害虫害发生的程度,使其不要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这是一种更好的策略及措施。

2、综合治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从保护环境,从经济效益角度两方面出发。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三者之间的自然调节关系人手,有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使用农药,防止人畜同受毒害的现象,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和调节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抵抗能力。

2.2控制病虫的危害的手段是防治病虫害,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缓解并降降低其危害程度,使其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研究人员要根据病虫的数量发展情况,才能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

2.3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的,可不防治。还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与上述上述经济观点适合。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是园林模式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经济效益,并且也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制定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与方案

首先,要考虑以美化城市环境的基础上,同时合理配置相应的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直接针对本地区发生不同害虫的病害虫种类,减少病害虫的其喜食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耐虫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和计生能力。

3.2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有直接关系。对长势差苗木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这种做法是为了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同时结合秋冬季对树木进行修剪整枝,除去染病虫枝条。应该说,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要以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为手段,坚决不给营病虫害越冬、繁衍、危害创造必要的的环境条件。

3.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3.4稳定森防队伍,确保资金投入

病虫害防治手段篇10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因素分析对策

前言: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显著的成效,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的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相应的完善落实,

防治的技术手段及其防治成效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相关各业要从就森林病虫害工作工作现状入手,分析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努力探讨森林病虫害解决的有效对策,保证林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影响和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制约和影响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有政府的责任,又有部门失职造成的。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找到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是切实解决这一难题的前提和关键。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难题不好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比较薄弱,有写地方还不能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种,有的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工作。预防机制相当差,致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解决不好。三是科技力量不够,防治手段还不够新颖。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普及的力度不够,在防治时由于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状况,生物防治因为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来。四是检疫工作不是十分到位。相当一部分地区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的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等现象随处可见。五是防治经费不足,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治、测报、检疫仪器设备及其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有效措施和办法

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要充分利用病虫害及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按照现代生态学理论,以林业防治技术措施为前提,以生物治理为侧重点,以森林植物检疫为首要手段,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发展森林生物群落中不利于病虫害而有利于林木健康生长的积极因素,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着力抓好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危害的关键措施。对于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对于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切实减少病虫害发生。二是要选用抗性强的造林树种。不但不同树种有不同的抗病虫害能力,且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间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化成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抗病虫能力,人工造林应按照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进行栽培。三是要营造混交林。人工造林应进行必要的混交,混交林内枯枝落叶层能形成极易分解的腐殖层,生物种群比较复杂,且昆虫种类较多,有的昆虫对林木危害不大,但是一些寄生天敌的补充寄主,能够在主要害虫数量少的时候,使得天敌不因缺乏寄主而凋落,能形成良好的森林环境,在不同程度上控制或抑制病虫害的进一步发生。四是要切实加强消毒处理工作。在苗圃建设过程中,鉴于种籽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及土壤进行消毒,这样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五是要切实保护害虫的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一定量的繁殖。六是要大力提倡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关键手段,能够把单纯林逐步建设为混交林,单层林变成复层林,疏林变成密林,形成多样森林体系。应用适当的人工促进或改造措施,护繁结合,完善生物的群落,增加天敌的数量,不断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有效目的。七是要切实加强监测预报工作。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趋势,且适时通报。要从加强基层林业工作者的病虫害防治知识教育入手,结合有效的科技手段,形成强大的群众性测报网,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良好时机。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既要看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取得成就,更要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认真查找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针对各种原因,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找到防治的措施和办法,这是切实解决这一难题的前提和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林业资源,使其为民服务,才能实现其经济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潘宏阳,朱新飞,张春美,等.西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1,(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