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作风建设专题教育十篇作风建设专题教育十篇

作风建设专题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0:52

作风建设专题教育篇1

根据《____关于认真开展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专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的部署和要求,我*紧紧围绕“两个加快”、自觉实践“四个特别”,认真组织开展了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专题教育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坚持纠建并举,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做到以岗位责任来明确工作职责,以催办督办来提高服务效率,以跟踪检查来提升办事质量,以失职追究来严肃工作纪律。修订完善《工作规则》,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决策和权力运行。积极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活动,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被省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以“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助力经济发展”为宗旨,扎实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帮扶村落实种植养殖业项目6个,筹措资金3万余元。

(二)全面推进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梳理政府信息,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完成了20__年、20__年政府信息梳理和目录编制工作,入库数据达1.3万余条。加快政府网站信息的维护和更新,截止11月底,在政府门户网站共10743余条,被省政府门户网站采用1765条,居全省21个市州第二位。加快推进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与省成功对接,实现*级行政审批系统、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行政效能视频监控系统三大平台与省同步对接联网运行。规范审批程序,创新服务举措,开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大力推行预约服务、服务和上门服务,为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认真贯彻落实三项制度。强化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能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的自觉性,坚持做到不让领导安排的工作在办公室延误、不让办理的文件在办公室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办公室发生、不让办事的同志在办公室受到冷落、不让州政府的形象在办公室受到损害。

(四)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改进文风,打造精品文稿,着力提高文稿的撰写质量。坚持依法行文,完善公文处理流程,严格公文办理程序,切实把好公文的进口关和出口关,着力维护公文的权威性。推进__系统公文无纸化传输平台建设,完成*级公文无纸化传输中心和传输节点建设,实现非公文网上交换。改进会风,精减会议,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格、压缩会议时间和规模,提高了会议实效。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成会议通知与信息提醒系统,实现了会议通知自动值守语音通知,极大提高了会议的效率。整合原有视频系统,新建了高清电视电话系统,开通了电视电话会议。

(五)大力弘扬“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作风。切实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切实发挥机关党组织在开展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推动各项工作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做到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着力保障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规范机关人、财、物管理,加强监督监察,教育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治理各种贿赂行为,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不正之风。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加强机关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创造和谐稳定的机关环境。

(六)提高机关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坚持组织机关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全局意识教育、勤政廉政教育,特别是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使干部职工的机遇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进一步增强。

(七)提高机关干部业务工作能力。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基础,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活动,积极推进机关干部职业化专业能力建设,坚持自主学习,加强分类培训,开展依法行政、业务技能和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机关干部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服务发展的本领、依法行政的本领和服务群众的本领。

(八)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班子建设为保障,扎实推进“四好”班子建设活动,有效地维护了履职到位、协调统一、内和外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贯彻《

公务员法》,进一步规范干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使政府办公室真正成为既出成绩、又出人才的地方,为提高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学习传达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主要精神,对我*开展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及时成立了__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人员,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确保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有序开展。

(二)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网站、电子显示屏的作用,大力宣传开展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根本目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及时公布活动动态,对活动中的先进经验、做法和成效进行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州政府办公室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良好氛围,并自觉参与到监督我*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中来。

(三)深入查摆问题。重点从干事有无激情、工作在不在状态、职责明不明晰、办事效率高不高、责任心强不强、执行到不到位等方面,认真自查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设立专门电话等方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认真组织召开讨论会,对存在不足和差距进行查摆和深入讨论,认真反思,深刻剖析,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整改目标。

(四)强化集中整改。各科室(单位)在深入查摆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本科室(单位)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首先解决什么问题的态度,明确提出应当解决而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到位的问题继续集中力量切实解决,对整改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进行重新整改,确保了集中整改工作效果。

作风建设专题教育篇2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视角;农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73-02

学风是大学精神元素和高等教育状态表征,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学风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不仅直接体现着高校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并最终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1]。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本文从辅导员工作视角对农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科专业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科专业学风问题与其他学科总体相似,在学生身上体现为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纪律散漫,缺乏自律性等[2]。此外农科专业学风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对全国800名农科专业大学生学风建设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农科专业大学生学风呈现出“农”的特色和“农”的内涵缺失等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缺乏“三农”情怀,学习目的功利化。农科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应该具有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然而,当前很多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学习目功利化,不能合理地将学习目的和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不能将学习农科专业和肩负“三农”使命结合起来,而是仅作为实现就业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缺乏远大理想。调查中仅38.5%的学生个人发展的目标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2.专业认同感匮乏,学习兴趣不浓。由于受高考分数限制、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以及专业调剂,“入错行”等情绪在部分农科专业学生中存在,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动力不足。仅35.4%的受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浓厚。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不能及时调整学习心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厌学、倦学[3]。有高达60.9%学生认为他们曾经受到过社会舆论和世俗偏见的影响,导致他们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同样也有24.6%的受调查者表示,高年级学生的负面引导是造成他们对所学专业丧失信心的重要原因。

3.理论与实践脱节,服务生产能力欠缺。农科专业实践性强,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但部分农科专业学生不能正视基层等工作环境,参与实践活动意愿不强,眼高手低、敷衍了事等现象经常存在,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服务能力。有36%的学生明确表示,他们对学校的专业实践教学和活动存在应付心理。

4.国际化视野不足,国际竞争能力不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等农业院校需要培养一批立足国际前沿,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精英人才。然农科专业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及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大部分学生留学意愿不足、外语水平欠缺、专业知识不能达到要求,严重影响了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仅有8.3%的受调研农科专业学生有出国的意向,但根据各高校公布的就业数据,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出国深造率总体低于5%。

二、农科专业学风问题成因分析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程,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态度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在因素,此外,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也是导致学习问题的重要成因。

1.思想教育成效不足。一些农业院校对学生思想教育不重视,集中体现在没有按照教育部要求配备专兼职辅导员,导致思想教育力量薄弱;没有贴近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形式化,实效性低;专业思想教育开展不足,“三农”意识强调的少。这些原因都导致学生未能认识到学习农科专业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的塑造。

2.育人机制未形成合力。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和全员性工程,需要学工、教务、学院及后勤保障等各个部门齐抓共管,需要教师、行政管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的通力配合。但一些农业院校认为学风建设仅为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未将其纳入学校重点进行统筹安排。导致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后勤保障部门的服务意识不能树立,学生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不能体现,而辅导员及班主任由于事物性工作繁多而对学风建设力不从心,引导效应不能实现。

3.监督约束机制落实不到位。尽管各个农业院校相关的学风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齐全,但落实效果不明显,成为阻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学校教学环境宽松,对教师管理不严,致使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投入不足;学生考试作弊等违纪违规事情处理难度大,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缺乏相应的警示作用。

4.学风建设载体不完善。学术讲座、科技创新项目、学术社团、学科竞赛活动、专业技能实践活动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然而部分农业院校讲座数量不多,讲座层次不高;科技创新项目少,专业教师指导不足;学术社团缺乏有效的指导,活动层次低;技能实践基地不足,学生参与实践锻炼机会少。

三、农科专业学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与学生接触频繁,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是学风建设的引导者、监督者。从辅导员的工作视角对农科专业大学生进行学风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在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思想是行动先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是农科专业建设优良学风的基础。辅导员应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方面,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黄金时期,通过名家讲坛、专题报告会、校友风采展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强化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认识“三农”、了解“三农”,把个人价值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2.借助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力量,形成学风建设合力。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员教育,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实施效果。辅导员在推进学风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此外,还应该充分扮演好学风建设策划者、引导者和协调人的作用,充分借助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的力量,形成联动机制。要与任课教师密切联系,即时掌握学生到课情况和课堂表现,对重点违纪学生予以惩处;应及时向班主任传达学风建设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共同分析研讨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具体有效措施;要在学生干部中建立学风建设联络人,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即时了解班级学习状况。

3.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的学风建设,是营造良好风气、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1]。辅导员应从学风建设的高度加强班级和学生组织建设。要把学习文化作为班级和学生组织的重点文化培养,要利用日志、网络等方式宣传推进学习型班级和学习型组织建设。要有严格的班委会和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把学业指标作为重要选拔指标;要实施淘汰制,对挂科、逃课、学习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干部实施淘汰,形成正确导向。

4.完善约束激励机制,让学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良好的学风需要一系列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障,要奖惩并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辅导员应该强化制度建设,让学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农科专业来自农村和家庭贫困的学生较多[4],对成绩优秀但家庭贫困的学生要优先给予助学金、校园兼职、就业等资助和帮助;要对学风建设先进个人、学习标兵等学生及时表彰,树立典型,带动后进。此外,还应落实日常教育管理,尤其是对考试作弊、逃学、迟到早退等学风违纪现象进行重点查处,达到约束效果。

5.搭建好学风建设载体,形成学风建设保障机制。学风建设载体是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辅导员应搭建平台,形成学风建设保障机制。要搭建职业规划平台,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怎么学;要完善学术交流平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提高学生求知欲;要完善赛事平台,多组织和专业相关的技能比赛,丰富第二课堂的学习自主性;要与企业联系,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搭建实习平台;要拓展外联,邀请企业家、杰出校友等担任就业指导师、兼职班主任,提供智力平台;要构建出国留学信息交流平台社团,营造鼓励留学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展基,陈建平.农业高校理科专业学风建设现实瓶颈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54-55.

[2]易晖.农业院校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2,(2):203-204

作风建设专题教育篇3

1高职院校的学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风是学生“知、情、意、行”等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是一种学习的习惯与状态。优良的学风有助于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学风建设工作是学校的基本任务。随着“中国制造2025”口号的提出,高职院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及人民的重视,培养出高水平的高职人才成为复兴我国制造业的重中之重,而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是决定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从整体上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学风情况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生源基础较差

在高校扩招及部分院校实施单独招生之后,高职院校的整体生源层次不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及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学习能力差会使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面对较难课程(如高数、英语、力学等)时学生望而却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让部分学生把不认真学习当成很平常、没什么大不了且一向如此的事情;而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则让某些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游戏、影视小说及恋爱中不能自拔,这些问题都在无形中破坏了学风。

1.2学风建设制度尚不完善

由于高职学生自律性不强,仅靠学校及教师的感召与学生的自觉,难以达到优良学风的建设效果。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理念和学风建设的整体思路、模式、途径和措施等,必须依靠相关学风制度来约束。只有通过制度建设,才能更好地解决学风建设问题,让学生明白高职院校并不是随便就能达到学业目标的,可以“宽进”,但必须“严出”。

1.3学生缺乏专业及职业的自信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对学习缺乏自信,由此而产生自暴自弃心理,使学生畏惧甚至是厌烦学习。与本科院校相比,专业水平及未来的职业发展也让高职学生缺乏足够的信心。高职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性及发展潜力,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迷茫等情绪。

1.4教学理念与模式具有盲从性

由于高职院校面对的是在应试教育下未成材的学生,所以高职教育不能按照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与模式进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还存在着教学理念不清、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从而导致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设置不合理,进而出现了教师讲课死板、学生不爱听课也听不懂课及替课等现象,学生到课堂只是为了点名,期末突击复习应付考试,但考完试就忘。诸如此类,皆因未能认识到高职教育教学的本质。

2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1],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努力申请通过国际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体系之一的《悉尼协议》认证,采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经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业水平上差异较大,其中学业优异的学生多出自校级、二级分院班级内的学生干部;而在普通学生中普通存在“混证”,学业出彩渴望不足的现象。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让每个学生都成功出彩,扩大成功机会,激起学生成功渴望。成果导向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能力本位,紧紧围绕学生能力的提升设定教学目标与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能力提升的喜悦,都享有学业出彩的机会。学风建设主要体现在学校宏观学习风气的提升上面,通过以成果导向理念进行的学风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习风气,让学风建设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通过能力的逐步提升,可树立起学生的专业自信及职业自信。另外,成果导向注重评价机制的建立,其特有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有助于对学风建设制度层面的补充与完善。

3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开展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成果导向教育范例的内涵在于期待所有学生成为真正且成功的学习者,把培育优良学风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为切入点,以规范管理和严格控制为着力点,从制度导向、行为约束、过程控制、效果评价等关键环节入手,齐抓共管、标本兼治,促进学生行为养成,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3.1健全学风建设规章制度

学院以“让学生爱上学习,提升学生核心能力”为学风建设总体目标,以学风建设为龙头,以增强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育人意识为基础,以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为核心,以大学生涯设计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抓手,以班级建设和公寓管理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由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业过程表现,所以黑龙江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严格把控学生的课堂表现。为此特设立《黑龙江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课堂管理规定》,对学生在上课时睡觉、玩手机、吃零食等各项违反课堂管理规定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罚。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要求有详细的考评标准,故制订《黑龙江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学业表现评定办法》,评定学生总体学业表现,并建立学业预警机制,通过对学生考勤、成绩、学籍异动、纪律处分和毕业审核全程监控,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竞赛获奖和文体活动等方面进行量化计分,全面评价学生的在校表现。评价结果将与学生评奖评优及推荐实习就业单位挂钩。通过学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让学习在学生的心中占领制高点。

3.2构建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工作格局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即从教师“怎么教”变成了学生“怎么学”,所以需要加大力度改变学生的“学法”。同时学院领导、任课教师及辅导员也需要改变传统工作思路,加强责任意识,在坚持以原有的学生“四率”管理为主要抓手的同时,加强联合深入课堂、寝室开展学风检查的力度,重点检查迟到、早退、晚归和旷课等情况。成立学风督导组,分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领导为学院学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辅导员为直接责任人,负责学生日常学风建设,保证学风建设责任落到实处。实训教学团队主抓学生技能大赛工作,在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基础上,优选学生参加省级、部级技能大赛。建立起“校、省、国”三级专业技能大赛筹备体系,以此增加学生的专业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同时了解行业前沿技术与工艺,开拓职业视野。

3.3开展多样化学风教育活动

成果导向是一种理性的教育理念,在坚持严格管理的同时,也要更加细心、更加悉心、更加注重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的优良学习习惯,让学风建设入脑入心。从新生入学之际开始就加强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和设计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强化学术诚信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开展各级学生会、学生社团举办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考风考纪教育主题班会,营造诚信考试氛围。依据学院专业特色,开展“大国工匠”精神实践教育活动。学习典型、先进技能人才事迹,如手工操作精度赛过数控机床,以“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为座右铭的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80后”技工方文墨。感受这些工匠身上的荣耀与责任,培养学生“天之历数在尔躬”的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及“为共和国铸和平之剑”的“大国工匠”精神,让学生欣赏自己的专业,因自己的职业而自豪。学生无法专注于学习往往还存在多方压力的原因,如学业、管理、人际、就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对此,学院开设了国学教育及心理疏导室和学业综合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按摩与指导,缓解学生的多方压力,让学生一心向学。同时学院还开展了专任教师提前到课堂迎接学生、病假学生深入寝室辅导等活动,充分重视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中心地位,也让学生更加尊重教师、尊重课堂,为学风建设助力。

3.4依托专业特色开设非正式课程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依托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类专业特色,设立鲁班部落、建筑梦想、工程字训练等非正式课程,开发了以学生为中心,具有“契约”特征的课程大纲。用课程地图代替传统教学计划与进度表,为学生绘制清晰完整的修课学习路径,创设弹性、多元跨域、连贯学习的机会与环境。以鲁班部落非正式课为例,该课程旨在提升学生专业学习与设计素养,掌握实用性专业技能及专业活动技术,通过专业作品(包括图纸方案设计作品、建筑结构作品、焊接结构作品等)的构思、设计、发明与制作,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与自信,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增强动手操作及工艺设计能力。开发非正式课程大纲,以全面提高学院学生六大核心能力(即沟通力、学习力、责任力、解决力、专业力、职业力)为课程目标,以详细的专业评量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让学生的心归于学,将学生紧紧地围绕在专业学习活动中。六大核心能力所占课程权重见表1。

4取得的成效

通过以上学风建设措施,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学生上课的到课率、自习出勤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均有提高。主要表现在:1)考试违纪率逐年下降。2015年学生考试违纪率低于0.05%,违纪人数同比2013年减少50%。2)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近两年学生专升本报名人数逐年增加,专升本的升学率同比2015年增加26%;英语二级半、四级与计算机等级通过率同比2013年提高20.60%。3)实行学业预警,有效地降低了补考率和延修率。2015年同比2013年,在校生预警比例减少1.80%,毕业年级补考人数减少0.13%,降级学生人数减少0.31%。4)学生创意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优良的学风激发出了学生身上无穷的创造潜能,并在各级大赛中大放异彩。如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李一鸣凭借智能家居项目获得全省首届“互联网+”创业大赛一等奖。同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发起了一系列课外创意制作活动,其中“变形金刚焊接机器人”等代表作品均在省级大赛中获一等奖。

5结论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通过健全学风建设制度、构建学风建设格局、开展多元促风活动及实施专业非正式课程等措施,开创了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新模式,使学院学风建设初见成效,各项考评指标稳步提高。“笃学、乐学”成为学生日常主要活动心理,并通过新老生“传帮带”形成了学风的良性循环。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被有效激发,创意作品层出不穷,在各级大赛中屡创佳绩。

作者:范海波孙若鹏鲁明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作风建设专题教育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党建;示范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8-0075-01

如何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是科学发展观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想保证。在两年的活动中,我院领导班子谋划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能力,依法办学、科学管理的能力,统筹协调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一、务实党建基础,促进三风,“三高”建设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修订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强化对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开展了7个直属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各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按要求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全体党员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落实“”制度,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专项活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断增强。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五好班子,形成了团结一致、廉洁勤政、干事创业的领导集体。

二、学院把服务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的根本要求

提高学院教育质量,必须要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来保证。没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就不可能实现教育高质量,培育“三风”是学院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强“三风”建设,有助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切实推进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依托党团组织以及院、系、班的各种主题活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军训、升旗仪式、团日活动、文娱晚会、座谈会、网络、广播、板报、标语等各种途径,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和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和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学院荣获“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进一步深化学生实践活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处和团委要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利用学院和社会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与励志讲坛、学术报告、就业指导、演讲辩论、专业技能竞赛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早日成才。把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注重突出实践性教学,工科专业的实践性课程达到整个教学课时的50%,积极探索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生产一线实践得到提高,校内学生技能比赛常态化,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良好的教风带学风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院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确保教学质量的前题和基础,在“三风”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优良的教风能够带动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和传承。教师自觉养成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潜心钻研,严谨笃学,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淡薄名利,志存高远。督导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师德修养,严守职业道德,以良好的教风带学风。

四、学校把推进产学研合作作为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的重要手段

充分发挥科研开发处在学术科研管理上的引领作用,加强科研管理,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支持和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加强产学深度结合,实施新产品开发,全面提高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科研教改成绩显著。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学院为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科研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年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15项,结题共10项,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涪陵区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涪陵区邓研会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1项,被涪陵区委、区政府表彰为社科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学报》被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职高专特色期刊和优秀学报。教职工发表、交流学术论文366篇,其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25篇,主编(参编)教材21部,自编教材8部。

五、全力创建示范院校

学院高度重视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申报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示范院校建设申报工作领导小组,从各部门抽调得力人员,从事示范建设院校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并动员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示范申报工作,形成了全员参与、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确定了建筑工程技术等4个重点建设专业及教学资源服务等2个公共建设项目,并向重庆市教委上报了申报文件。经重庆市市级示范高职院校遴选专家组的现场考察评审,学院被重庆市教委、重庆市财政局确定为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单位,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力推进质量工程。认真总结、推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经验,力争建设更多的市级以上特色专业。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和扶持力度,搞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新增精品课程1门。在提高现有实训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努力改善校内实训条件,积极争创部级、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加大与对口企业的合作力度和融合深度,大力实施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保证毕业生双证率稳步提高。

六、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加强校园建设,大力开展绿化工作。校园内种植苗木2万余株、树木100余棵,新增绿化面积2500余平方米,为师生员工创造了整洁优美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通过了涪陵区绿化委的“绿化红旗达标单位”检查验收。

作风建设专题教育篇5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局机关干部和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推动全区教育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目标任务:通过专项学习教育活动,在局机关干部和学校领导班子中努力形成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即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全面达到“六个新”的目标,即学习风气有新转变,服务理念有新增强,工作创新有新突破,推动落实有新举措,机关效能有新提高,发展环境有新气象。

二、方法步骤

这次专项学习活动采取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办法进行,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时间为1个月,从3月26日至4月25日,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阶段(3月26日—4月6日)。一是召开动员大会,对专项学习教育活动进行思想发动,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二是认真开展学习活动,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以自学为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认真学书记和吴官正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认真学习省纪委二次全会、市纪委二次全会和全区党风廉政工作会议暨干部作风建设专项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精神等。三是举办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讲座;四是开展专题讨论。根据区十一次党代会和区第十四届人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开展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把个人学习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和促进工作的措施。

第二阶段:查摆问题阶段(4月6日—4月15日)。一是局机关干部和学校领导班子自我查摆问题。认真对照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检查自身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情况,深入开展“五查五看”活动,即:查思想,看自己是否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查学习,看自己是否照抄照搬,本本主义;查工作,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狠抓落实;查服务,看自己是否作风漂浮,效率低下;查纪律,看自己是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二是局机关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我区教育体育系统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局机关干部要对个人作风建设情况要形成书面材料。书面材料既写明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又写明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写明今后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阶段(4月16—4月25日)。局机关干部和学校领导班子要针对查摆出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积极予以整改。具体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召开专题会。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一般干部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是完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的有效性、规范性和长期性;三是坚持边查边改,边整边改。针对查摆出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切实予以整改。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抓好干部作风建设专项学习教育活动,区教体局成立专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监察室,负责专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

四、有关要求

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这次专项学习教育活动是区委推动全区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参加专项学习教育活动,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自觉学习参考篇目,撰写心得体会和剖析材料,认真落实整改措施,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务必使学习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方法上要注意做到“四个结合”。这次活动既要抓好干部作风整顿转变,又要抓好干部监管的长效机制;既要广开言路听取群众意见,又要坚持不搞群众运动;既要普遍治理,又要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做到“四个结合”,即:与建立健全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相结合,通过加强学习教育,转变作风,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与省委省政府部署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相结合,着力提高机关效能;与贯彻落实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相结合,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为我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风建设专题教育篇6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时代大背景、教育对象特点及需求的变化,积极构建“互联网+传统模式”的多元化、立体化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特别是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种模式和方式契合了其专业特点、教育对象的特征,有助于营造和引领积极向上的学风。

探索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思路的缘起

1.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契合当前大学生的特点,抓住了学风建设的着力点当前大学生的普遍特征可以总结为:追求人格独立、注重内化自觉、内在渴望学习但同时又缺乏自我管控能力、排斥教条施令、易受环境影响、缺乏方法技巧等。因此,在优良学风的培育、引领工作中,教育引导者提供的资源和平台应是开放、自由、多样的,同时还要积极创建能促进教育对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工作机制,从而有效发挥师生之间、朋辈之间的示范引领作用。所谓线上学风建设体系,即利用互联网优势搭建优良学风引领平台、专业学习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可通过开辟公众号、建设主题专栏、共享学习资源等方式实现。该体系能以“就业产出”带动“学业过程”,如利用计算机产业发展迅速、行业就业质量高的优势,以优质企业的用人标准、优秀学长的职业发展及专业学习实践为引领,使教育对象产生专业认同感;在实践操作层面助其认识、了解专业的社会需求,掌握专业知识结构及学习方法等。线下学风建设体系是指在工作实践中用于学风培育的具体举措,主要包括:学风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管理体系及专业类学习型社团的线下建设等。线下学风建设体系与线上学风建设体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2.信息化时代的大发展,促进了互联网与大学生学风建设跨界融合的大趋势当前,教育工作者单方面对教育对象进行“远离手机”“远离网络”、回归课堂、回归书本的呼吁已显得苍白无力。每个教育工作者需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是: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的部分特性,变“堵”为“疏”,使其服务于学生管理及学风建设。互联网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跨界融合具有独特优势:在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上,互联网的表现形式更立体化;在学习内容的交流与互动方面,互联网可提供更为便捷的实时交互;在学习资源的提供上,互联网可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另外,互联网更注重学习主体的自由性和选择性,体现了对个体尊重的公平性。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的整体构建思路构建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利用网络优势创建激励引导平台和方法交流平台,同时,还要注重发挥线下工作实际,创建制度建设和班团建设,以建成线上线下各自发挥优势的教育沟通、互动及管理体系。体系结构及思路如图所示。

构建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的实践

1.发挥线上交流平台的优势,将互联网的部分特性及技术资源与大学生的特点在学业上有效契合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可有效弥补传统教育时效性差、受众范围有限的缺点。互联网的互动性、选择性、丰富性,还可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不同专业兴趣的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便于建立不同的“专业学习圈”,顺利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型组织及个体点对点之间的学习交流。针对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学不学”“怎么学”这两个突出问题,教育工作者可引入腾讯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资源,用Leet-Code、牛客网等学习网站交流及个人博客学习笔记分享等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体验及实践。学校要设计、搭建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平台,并创建“精神引领”“方法指导”“专业社团建设”专栏。在“精神引领”专栏,一方面介绍计算机类优质用人单位的要求及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让优秀毕业生介绍个人经验,以职业发展前景、专业学习方法、求职或就业经历等引领和鼓励学生踏实学习,从思想上解决“学不学”的问题。在“方法指导”专栏,根据计算机类的专业方向,对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践应用中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注解和阐释,并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开放平台。在“专业社团建设”专栏,综合介绍几个成熟的学习型社团,包括专业方向、日常活动、专业竞赛及技术指导交流等,供学生了解和选择,以解决其在具体学习实践中“怎么学”的问题。

2.完善线下组织管理平台,将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部分特点与大学生的引导、培养相结合线下组织管理平台主要解决大学生群体崇尚个性独立与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矛盾,针对大学一二年级是学生认知及习惯养成阶段的实际,探索如何培养学生“我要学”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其创造“必须学”的大环境,提供“怎么学”的实践平台。线下组织管理平台以制度保障和班团建设为抓手,探索制订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规范和制度。在班团组织建设方面,应充分发挥班团、社团等学生团体的影响作用,在评奖、评比等工作中,将个人成绩与所在班集体的整体学风相联系,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内部形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氛围。在专业型社团的建设上,要发挥线下组织建设的优势,以社团为单位,学生为主体,通过优秀毕业生、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形成学生自主管理、自觉学习的专业学习组织和管理模型。同时,还应以专业学习社团为单位,开展专业技术交流、学科竞赛,形成专业学习、技术交流、学科竞赛、高质量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毕业生、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内部形成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校应选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学生的专业引领和思想建设,同时,还应为研究生班主任配备一名助理,负责具体的学业帮扶和学风督查。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制订配套的制度体系,如《班团整体学风建设奖励办法》《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实施细则》《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助理考核办法》等,以制度引领并保障学风建设。

作风建设专题教育篇7

一、坚持从严治党,夯实“两个责任”

(一)强化主体责任。按照区委从严治党要求,支部研究制定了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了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副书记直接责任人和支部委员在从严治党中的分工和职责,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二)层层签订责任书。党支部书记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股室和党员干部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解到各股室、每名党员,构建了党支部书记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班子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责任的责任体系。

(三)查找廉政风险点。班子成员结合分管业务,查找和梳理廉政风险点,制定了《廉政风险点查找和防控措施》。通过完善工作流程,落实监管措施,加强风险防控,避免违纪违规等问题发生。

(四)坚持定期汇报和廉政约谈制度。坚持定期汇报制度,主动接受纪检组领导,强化落实反馈,针对工作中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进行深入剖析,开展干部廉政谈话8人次。

二、加强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一)加强阵地建设。上半年建设完成党员活动室,增加党教设施,完善教育功能,为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阵地。

(二)开展专题教育。制定了党风廉政学习计划,把廉政教育纳入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内容,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1次,组织专题学习2次,确保廉政教育入脑入心。

(三)培育廉政文化。把廉政文化寓业务建设中,通过自学、集中学习和掌上党课等方式,发送系列廉政文章,培育廉政文化,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

(四)强化警示教育。开展警示教育3次,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等专题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记宗旨观念,增强规矩意识,严格廉洁自律。

三、推进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开展“比实干、比担当、比奉献”主题实践活动。持续开展纠“四风”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二)深化五级示范引领。下派驻村第一书记1名,助推扶贫攻坚和基层党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党员干部在帮扶一线经受锻炼、得到提高。

(三)加大整改工作力度。实行班子成员负责制,明确专人,确定时限,切实把班子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了“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务公开和党内监督等制度,为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推进***业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二)夯实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完善实支部书记负总责、支委会成员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层层传导压力。

作风建设专题教育篇8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对策

所谓学风,即治学之风尚,包括为什么而学、以什么态度学和如何学等内容。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课堂纪律、学习成绩、自习等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从广义上讲,学风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它主要由教师风范和学习风气两个部分组成。它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和大学精神,同时也是学校的办学管理水平和治学态度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话题,是高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学习氛围,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现今,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学生的基础和素质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受到很大冲击,从而使学风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方面

1、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思想开始松懈,学习缺乏主动性,态度不端正,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些同学功利性色彩严重,上大学只为混张文凭,有些学生缺乏远大人生目标,缺乏学习动力,这些都导致学生“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

2、缺乏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导致学业荒废。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十多年的学习一直是以“填鸭式”、“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不能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大学课程设置灵活,课堂上老师的教授也是引导性的,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大量的自学准备工作,很多问题的专研,自身的培训、考证都需要自己安排,因此很多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方式不能适应,加之父母不在身边,给部分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学生提供了荒废学业的温床。

3、专业思想模糊导致厌学情绪。有些学生由于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导致专业思想不稳定,对所学专业并没有较清晰的认识就武断地认为“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只是迫于家庭及社会的压力而坚持完成学业,这就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出现厌学情绪。

4、就业形势不均衡导致影响学习心理失衡。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人才市场不健全,导致有些专业在就业市场备受“热捧”,而有些专业遭到“冷落”,就业形势好的专业的学生缺少危机意识,觉得只要文凭到手,工作、前程无忧。而所谓就业市场的冷门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无用之地,导致“读书无用”思想泛滥,或者认为即使在校学得再好,能力再强,也难以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因而感到前途渺茫,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暴自弃地混日子。

(二)教育管理方面

1、教学方式落后。由于种种原因,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太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学方式较传统,教学内容陈旧,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教学态度不认真。部分教师热衷于搞科研而无心教学,备课不充分、上课照本宣科,下课立即走人,根本不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迟到、旷课、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等现象熟视无睹,任由课堂纪律散漫。

3、考核方式不规范。很多老师为了提高课程结业考试的通过率在考前给学生勾画范围、重点,考中对学生的作弊行为不能有效处理,考后通过提高平时成绩或卷面分数提高结业成绩,这些行为都严重阻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4、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有些辅导员或班主任未能有效在年级或班级学风建设方面做好系统的规划,未对学生做出必要的、有效的引导,未将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未对出现的不良学风问题拿出及时的解决方案,导致年级、班级、个人学风恶性循环。

二、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突出育人环境建设在学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学风建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创建大学文化氛围的基础。在育人环境建设方面,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教学科研和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硬件建设,加强绿化、美化和人文景观建设,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良好学风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二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的“软环境”建设,全体师生首先要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在教学、科研和学习上要全身心投入。学校对学风建设做出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各院系要把学风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结合起来,出台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把学风建设落在实处。三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倡导学风建设。学校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校内各级网站等媒体的作用,对“三育人”方面的典型先进人物进行宣传报道,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同时对知名校友和优秀学生标兵进行专题报道宣传,树立楷模、鼓舞士气。同时,宣传要注意多样化、抓重点、有深度,对违纪行为适度曝光,发挥舆论的评价和鞭策作用,使全体师生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激发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投入学风建设。

(二)强化教学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广大教师的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优秀品格,对形成良好的学风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严谨求实的教风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任课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首先,教师要把传统的封闭式、注入式、单向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对话式、双向式教学,把教学同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要学会熟练运用对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把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经常地感到知识的更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起学生学习、研究的能力、科学的精神和合作的态度。其次,要借助严格的教学规范、纪律的约束促进学风建设。教学管理部门应对学生的课堂纪律、作业、考试等制定相应工作规范或要求,教师要求必须按教学工作规范完成教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教学管理部门也要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督考核,改变过去单凭考试成绩评判教学效果的做法。强化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和普通学生相结合的评教体系,做到问题反馈及时、评教科学公正,以评促改。

(三)加强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贯彻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既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具有管理和育人的双重身份。他们是一个班集体最直接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是学校领导建立和保持教学秩序的助手,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正因为如此,优良学风的创建需要他们发挥关键作用。各辅导员、班主任可以争创优良学风班为抓手,对学生进行以学习习惯引导、学习方法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的发展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成才观,真正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

第一,通过多种形式营造争创优良学风班的良好氛围,譬如组织优秀学生学习经验报告会、学风建设阶段性总结会、期中总结会、期末复习备考动员会,指导各班根据优良学风班的评定标准和各班实际制定学风建设的目标、举措,利用班会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等。

第二,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例会,了解各班学风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存在的不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讨好的推进举措。同时可由学生干部定期做学风调研,对调研结果上交相应分析材料。落实各班主干课程“学科带头人”负责制,由“学科带头人”负责相关课程的答疑、学习资料的收集、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和小测验、模考的组织工作。

第三,重点跟踪学习上明显感到有困难和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为其每人指定一名成绩优秀、自律性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联系人进行“1+1”捆绑式帮扶,同时建立“学籍预警”机制。由联系人、学习委员共同填写“学籍预警学生跟踪记录表”,每半月上交一次。根据跟踪记录安排与受帮扶学生谈话。

第四,定期给学生介绍专业发展动态以及专业学习应注意的问题、专业考研就业情况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定专业思想,树立专业学习信心。

第五,完善家长联系制度。学生成才离不开家庭教育,辅导员、班主任切实要在了解班上每位同学的情况,及时地把问题学生的各项情况汇报给家长,增进沟通,促进交流,加强教育。

第六,在低年级学生中提前开展就业形势教育,通过邀请毕办老师、毕业年级辅导员、班主任介绍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同时通过邀请优秀毕业年级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就业、什么是择业、什么是职业、什么是事业,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志向和个性特点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帮助他们为未来职业及人生定位做好必要的观念准备和知识能力贮备,以此增加大学学习的动力,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把学风建设与育人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长效机制,高校学风建设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周全.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学,2008(2).

作风建设专题教育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三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2-0068-002

一、独立学院学风建设问题成因分析

独立学院学生的学风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学生珍惜时光,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严格自律,自觉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受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明显存在一些问题。

1.从学校和教师角度看

一是建设机制的弱化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这是高校学风建设未获大的进展的根本原因。对这项工作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条块分割,许多高校的学风建设往往由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各院系孤军奋战,零打碎敲,形不成整体效应和持久效应。教师中也普遍存在重教轻学的倾向。

二是教学改革滞后。由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耗时耗力较多,扩招和创收的压力比较大,许多高校最具影响的教学改革并未深入展开,教学的中心地位并未真正确立,教学质量有滑坡之虞。

2.从学生自身方面看

一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懈。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目的,学习目的带有较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的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捞张文凭”装点门面“,有些则只看重学习成绩,把学习成绩与能否应聘到一个环境舒适、报酬丰厚的工作单位联系起来,还有的学生根本处于“无目的”状态,对为什么而学和怎样学习都一脸茫然,完全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

二是专业思想淡薄,忽视文化课学习,偏重社会活动。很多学生存在厌学情绪,这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总是觉得自己考入的专业没有前途,或者是“自己根本不喜欢的”,或者是“没有兴趣”的,所以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出现厌学现象。

二、双向“三维”学风建设模式的创建

双向“三维”学风建设模式,即“学校-学生-家长”三维的联系与沟通,“辅导员-任课教师-行政部门”三维的到位与协作。双向“三维”学风建设模式的构建必须以学生一日学习生活管理制度与机制构建为主线,管好五个空间,做好三个结合,把好双向三个维度。

1.管好五个空间

课堂空间。管好课堂空间就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一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和党团组织生活,调动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宿舍空间。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的重要场所。管好学生宿舍空间主要是要加强学生宿舍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行为习惯。

校内公共场所空间。学风建设中的校内公共场所空间主要是指图书馆、实验楼、学生食堂、绿化地带和校道等,管好这些公共场所就是要规范学生的校园文明行为,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网络空间。要以网络空间的利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学生上网的文明行为,从网上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工系统人员要主动进入网络空间,与学生平等交流,掌握学生在网络中的思想状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和教育。

校外空间。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校外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内化。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实践中长才干、受教育、作贡献。

2.做好三个结合

德育与时事法制相结合,以时事法制教育强化德育教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事法制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既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必要的时事法制教育,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和转化工作,积极预防学生违法犯罪,杜绝违反校规校纪现象的出现。

学风建设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相结合,以优良师德师风带动优良班级学风的养成。通过辅导员培训等途径,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为“人”,其次才是“才”。校园文化的功能主要是充实精神,完善人格,促使学生“精神成人”。要把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结合起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3.双向三个维度的把握

第一,“学校-学生-家长”三维的联系与沟通主要通过将“家长-家庭”教育与“学校-独立学院”创新模式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深入剖析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在家校教育互动体系新的思维角度下促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全面引导学生大学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和创业、就业。

第二,“辅导员-任课教师-行政部门”三维的到位与协作,要求辅导员加强对学生早晚自习的督查以及学生公寓学习环境的监控和督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诚信教育以及大学生涯规划等。通过任课教师严格课堂考勤、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与学互动,指导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加强课外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兴趣,进而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双向“三维”学风建设模式的具体实践

1.构建家校教育互动体系

一是学生培养模式变单向培养模式为家校教育互动模式。将“家长-家庭”教育与“学校-独立学院”创新模式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全面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及培养模式,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专业素养、综合素质,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是充分利用家校资源并达到最终的资源合理分配。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家长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提供更多、更广的实践平台,实现“知识-实践-成才”的全面跨越。讨论并具体分析家校资源的合理运用方式,探讨家校资源的相互搭配问题,尝试启动学生家长委员会,搭建学生、家长、学校三维互动的良好平台。

2.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一是制定学风建设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方案,对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组织领导及有关政策作明确规定,并理顺关系,避免制度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使之贴近我院学生工作的实际,做到有章可循。

二是完善和落实学生管理制度。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校园文明行为,并抓好贯彻落实工作。要通过《学生手册》的有关规定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宣传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学院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管理上要严格,是非要分明,奖优除劣,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是形成学风建设从实施到巩固、发展的一套规范化程序。同时制订必要的检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整合组织实施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四是要在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反馈、约束机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3.落实各类教育工作机制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机制。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握问题的本质,正确区分和处理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问题,使他们能真正认识到自己肩上的历史使命,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要针对学生在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问题上存在的障碍,不失时机的做好引导,为良好学风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二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机制。根据年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措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服务。对于一年级学生,重点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二年级学生,重点抓好学生的外语、计算机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三年级学生,重点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和实践,支持考研,鼓励辅修。

三是助学工作机制。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不但解决好学生在物质上的贫困问题,也使学生在精神上同时富裕。

四是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心理预防和心理干预机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去面对人生,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

五是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制度”,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工作机制。即每一位院领导联系一个学生管理组;每一位科级干部联系一个重点班级;每一位党员教师联系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学生;每一位学生党员、系级以上学生干部联系一个学业困难学生;每一位班干部联系一个寝室。

六是优秀学生模范机制。发挥优秀学生典型的模范作用是高校育人机制的良好补充,通过树立班级建设、学生工作、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学术科研、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的优秀学生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带动其他同学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七是个性学生教育机制。通过建立个性学生档案,组织教师深入学生、深入寝室,对学生给予个性化指导,因材施教,加强对留级生的监督、管理以及帮扶工作,时刻关注留级学生的动向,并建立专门的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做好学生的转化帮扶工作,是学生稳定工作的基本措施,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

八是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目标体系和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加大对专业老师、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和开展科研活动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专业老师、辅导员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献涛.高校学生学风建设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7,(5).

作风建设专题教育篇10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教风;就业

学风是学校文化传统、行为风尚、办学理念、治学态度的集中表现,它以一种无形的精神风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行为。学风建设不仅是大学生学习方面的一项基本建设,更是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高校的学风,通俗讲就是指高校学生学习的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还包括教风、校风,教风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离不开教风和校风的影响。三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一、职业教育与学风建设发展要求

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003年~2010年是中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发展期。经济的发展也呼唤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人才。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永恒主题。这就需要高职教育具备新的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教学质量一人才质量一就业一学校声誉一生源之间的关系等是相互影响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紧扣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和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来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教风与学风建设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也是其核心职能。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因素,涉及宏观的教育政策、中观的教学管理和微观的教学过程,其间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风起到主导作用,进而也影响到学风等的优劣情况。就业导向视阈中的职业教育,既要满足社会需求,又要满足个性需求,这就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所以学校既要以人为本,又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关于学生的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把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作为iei常工作来开展。

二、学风问题归因及对策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风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是,从目前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的学风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其成因也来自多方面,诸如社会上对职教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价值取向不明确,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观念陈旧、课程建设及教风等都存在一定不合理因素。

(一)现实社会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对学风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高职院校生存于社会中,和社会的诸多方面紧密相连。尽管国家把职业教育定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时晓玲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2009年上半年组织的一次跨江苏、福建、陕西、新疆等7省的职业教育的专项调研中分析道:欲改变轻职教重普教现象,必须从制度上破冰。其中有一条作者这样分析:企业参与职教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并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但调查得知,目前在落实这一政策时,往往并不理想。其实每一个优秀高级技工都是从生手训练过来的,都是在实践一认识中不断锻炼出来的。

采取措施:国家应该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充分利用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和规划纲要》及修订《职业教育法》的机会,大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要重点研究和解决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根据对一些高职院校的调查得知,一些高校的对口培训和企业合作好的专业的招生相当好,这样的校企合作使得学生学习有目标,毕业有指向,就业有保障。这种经验值得推广,但实际上不理想。校企合作的培训和实践的环节往往还是脱节得多,究其原因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得不够,导致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多方的不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就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尽最大可能来解决此类问题。

2009年4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如何重建职业教育魅力”的专题研讨会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余祖光提出: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关键层面是要弘扬体现中国特色和时代文明特征的职业教育文化,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要根据终身教育与培训的要求,搭建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所以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问题不是单纯的哪一个方面的问题,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是在教学、管理及就业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变化中摸索出适合每所高职院校发展的最佳思路。所以我们在谈论高校学风建设问题时不能纸上谈兵,要在充分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学风、学校管理等的基础上,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而谈论。

(二)师资队伍观念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教风存在问题都对学风造成不良影响

教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方法死板,教育观念滞后,再加上课程设置跟不上社会就业发展需求等不良现象都对学风造成了很坏影响。

措施一:针对课程建设问题的解决策略是要注重实践、实训。

高职院校要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求优化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师资、管理团队、社会声誉等多方面。其中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与社会联系的程度如何,将对院校的竞争力有直接影响。例如专业设置要考虑有无良好的行业(企业)背景,特色是否鲜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何;能否以市场需求变化来不断优化专业内涵,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专业建设理念是否先进,课程规划是否到位,落实如何,效果怎样等……关于课程建设,相关领导要考虑以行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手为主线,加强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融合。增强实训课程的实践功能、职业功能、操作功能等。

措施二:针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确立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目标。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就业、从人才市场的需求出发,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应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

对于教师,一方面,教师不能单纯地以为教完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即可,更多的还要考虑到学生将来在职场就业中的生存与发展情况而灵活地进行教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高校要鼓励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教法,改进教学手段,对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革,要善于吸收各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突出该学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并在教学中灵活加入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更多让他们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境(机会)。同时,高校要积极引导教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积极转化科技成果江西理工大学校长叶仁荪说,要把最优秀的老师引导到教学一线,让他们潜心于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崇尚应用,培养学生基于行动导向的学习,形成学生崇尚应用的氛围。

针对教风,除了教师在课堂内外的努力外,我们还要尝试结合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为学院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相应修正措施提供参考。这样也进一步对学风建设有一定影响和实践指导意义。在这方面,我院做得较好。学院每年都派出相关人员到我院学生就业的企业跟踪调查我院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积极听取企业领导针对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做出我院在系别和专业课程方面的调整以及学校理论与实训课的最佳分配状况。

(三)学校管理松懈,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风造成了不良影响

由于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管理仍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管理制度不完善,从而影响了学风建设。由于学生对高职教育目标从思想上就认识不够,学习上没压力,没动力,导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上茫然无措,这对学风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采取措施:高职院校针对学风建设问题要建立健全各项运行机制,如进一步完善学风激励机制、健全学风监督机制、创新学习评价机制,等等。如在创新学习机制方面,学校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还要注意“全面考核”学生的思想,要体现以考促学的思路。如我院组织的学生计算机和英语的考级,机电专业、会计专业、医学专业等的技能考试及从业资格证考试等,对学生就可以很好地起到以考促学的作用,对整个学院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均可起到良性循环作用,同时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融合,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业好坏对就业的影响。这样,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并满足学生的被认同感与接受感,让更多学生对未来就业行情充满自信。

同时,我们应该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该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所以,教师在各科理论课教学中及实训、实践课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诚信品质,特别是在实训实践课上积极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让社会、企业等更满意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