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探究性学习概念十篇探究性学习概念十篇

探究性学习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3:32

探究性学习概念篇1

关键词:数学概念;探究性学习;案例

概念可以说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与起点,也是学生对数学思维进行养成的核心。很多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往往觉得较为抽象、枯燥,而不能够对数学概念具有清晰的掌握。对此,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转变教学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提升概念教学效果。

一、巧设问题情境

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具有较高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在对问题主动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解决。与传统纯理论的教学方式相比,更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并以此获得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此,教师在新课概念导入时,能够通过问题情境的设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以更好地实现抽象数学概念的引入。

如,对矩形概念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操场作为导入点进行讲解,并对该情境进行创设:学校操场为平行四边形aBCD。∠a=60°,其中边aB长15m,aD长16m。该情境创设完成后,可以安排学生对问题进行提出并解答。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该种方式则更加有创意,学生也觉得非常新奇。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学生则会提出“∠C为多少度”以及“求该平行四边形周长”等问题。学生对相关问题提出后,也会在求解过程中互相开展积极交流,并因此获得数学思维以及解答技巧的提升。之后,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在总结中进一步帮助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理解与掌握。此外,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没有提及的问题进行提出,使学生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具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更好地对矩形性质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联系生活实际

掌握概念是获得数学知识的前提,也是对正确思维进行把握的基础。作为数学问题的本质属性,数学概念则对从具体到抽象的全过程进行了再现。对此,在实际的数学概念学习时,需要对问题的实质背景做好关注,促使学生在实例获取、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相关知识的把握。如在正数、负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一定生活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对相关概念形成认识:如零上5摄氏度以及零下5摄氏度的区别、经营的亏损以及盈余、水位的上涨以及下降等。即通过这部分情境的提出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正负数相关概念形成接受与掌握。

三、对比关联概念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很多概念间具有较相近的特征,学生在刚刚学习时经常会发生混淆情况。对这部分数学概念进行学习时,要做好易混淆概念间的掌握,如通过将概念进行表格形式的制作使学生能够更便利地理解以及记忆。如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两个概念的教学时,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对比展示,使学生能够以对比的方式了解两者间的区别。在概念对比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图形的绘制,以此更好地帮助学生对两者形成感官上的对比与理解。

四、整合现代技术

通过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本质具有更好了解的同时,对数学概念形成深刻的认识。现今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中,几何画板就是一种较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工具。对于较难的几何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的应用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比如,在对勾股定理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通过几何画板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以亲身实践的方式对勾股定理形成的过程进行体验。而通过数据材料的演示,则能够帮助学生在做好图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内容的概括,在三角形同直角三边关系总结的基础上对勾股定理进行验证。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具有较大的学习热情,对于数学的学习也具有更大的兴趣。学生对勾股定理掌握后,教师则可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如锐角、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通过对比方式的应用对直角三角形存在的特殊性质进行强调,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探究性学习是现今教学中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班级实际以及教学内容,通过探究性教学方式的运用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彦峰,王朝.基于数学概念获得的教学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4):13-14.

探究性学习概念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合作探究

在“合作探究”的教学环境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要求物理教师充分结合高中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贴近前人进行科学探索发现的足迹,通过学生独立实验、合作学习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形成对抽象物理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的感知与理解,从而为接来下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同学生的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注重探究、合理探究,做到对物理概念深切、透彻地理解,逐渐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

一、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构建“合作探究”环境的必要性

首先,物理课程具有实践性性、应用性、抽象性等学科特征,所以高中物理教学非常适合开展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环境的构建及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合理应用,既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和相互促进,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又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的目的,与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目标不谋而合。

其次,“合作探究”教学环境的构建及其在物理概念教学上的应用,能够促进高中物理课堂在概念教学氛围上的改进,打破传统概念教学枯燥、乏味的弊端,增强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实现动口、动手、动脑有效结合,让学生从传统枯燥的物理概念学习活动中解放出来,丰富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快乐体验。

再次,“合作探究”教学环境的构建及其在物理概念教学上的应用,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和本质体现,能够充分保证学生在物理概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加快教师教育角色的科学转变,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进而全面地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二、“合作探究”环境高中物理概念策略

(一)创建适合物理概念探究的学习空间。

在高中物理概念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体差异会影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发挥,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的环境下,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难被激发出来并得以保持。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征,当他们的思维出现跳跃、发散、求异时,不要打压或者纠正,而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营造自由平等、轻松民主、和谐友善的课堂互动氛围,留给学生一个适合物理概念探究的学习空间,这样才能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1-2]。例如,在“惯性”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就会对“惯性”有一个表层了解,但是关于惯性产生的原因、惯性的用途与危害、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等等,都需要更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这样才能最终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惯性”这一概念。

(二)创造适合物理概念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

要想构建一个合作探究的课堂,互动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主动思考和独立学习的意识,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与理解。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物理概念教学活动中教师已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重新对自己的教育角色进行定位,把学生看做是物理概念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积极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对物理概念的内涵进行理解和感知,在小组互动、分享中实现对物理概念知识的主动思考、探索和吸收。例如,在高中物理“加速度”的概念教学中,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先引入“F1方程式赛车”的比赛场景,公布相关速度数据,然后引入“加速度”的概念教学,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合作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也会变得比较容易。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加快“和谐课堂”的构建。

“合作探究”环境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师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最终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的积极投入和合理探究,所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密不可分,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不能单纯为了维护个人教学权威而一味地“高高在上”,而应放低姿态,多同学生交流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快“和谐课堂”的构建,充分激发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和互动热情,不仅带给学生更多自我探究、自我表现的空间,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实现物理概念学习成果的共同提高[3]。

三、结语

基于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特殊性,高中物理教师在概念教学的实践中,应当有意识地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与探究的教学环境,这不仅表现在课堂硬件教学环境的改善上,更重要的是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敢于“放手”,给学生更多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的空间和时间,实现自身从传统的“教书匠”向新型教师的积极转变。

参考文献:

[1]周文魁.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实现高效的几点建议[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4,32(11):48.

探究性学习概念篇3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b)-0104-01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探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数学概念教学一般分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深化和概念的应用三个阶段,而概念的形成则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基础和重点,有时也是一个难点.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关注数学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根据数学概念的特点,设置一串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数学概念导入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概念、法则形成的过程,从而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在定理性质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定理、性质、法则的教学过程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定理、性质、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把教材上的知识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探究的问题,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体验定理、法则形成的过程,在尝试中去体验去创新,从而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如右图的等腰三角形纸片(aBC).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争线(即∠1=∠2),让学生把等腰aBC沿着它的顶角平分线aD所在直线对折进行操作。同时,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首先,让每个学生思考在aBC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其次,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的发现,并考虑证明方法。

第三,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讲解他们的发现及证明方法。(有不同意见或好的建议可讨论、争论)

最后,师生共同小结,得出相关结论,从而引出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

即“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线三线合一.”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当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后,就会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转变为探究的阵地,这样既明确了探究方向,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并且又能与以后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构成整个内容的探究脉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体现了数学探究的思想方法,既展示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又反映了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数学开放题的构造有三种类型:一是条件开放,即问题中所提供的条件不完备,需要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增添假设;二是结论开放,结论不只一个或是丰富多彩,而不是单调的;三是解题策略开放性: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可能因人而异,灵活多样。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例题都是具有开放性质的。如在学生学完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后,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命题:“求证: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全等.”学生很容易证明,但是仅仅会证明对于发展中的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做以下探究:

(1)将上述命题中的“高”改为“中线”,又怎样证明?

(2)将上述命题中的“高”改为“角平分线”,又怎么证明?

(3)将命题中“其中一边上的高”改为“第三边上的高”,又怎么证明?

(4)将(3)中的“高”改为“中线”或者“角平分线”,又如何?

(5)将(3)中的“锐角三角形”改为“三角形”,结论还成立吗?

对于这样开放性、探索型问题的探究,教师应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刻的层次更广阔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再认识,再提高。这样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益处的。

4在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合起来,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市场销售问题、企业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探究等等,丰富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内容,如在学习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计算有关经济问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不拘泥于课本、教师等权威的影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这对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善课堂学习的风气是极为有利的。

参考文献

探究性学习概念篇4

【关键词】数学概念;教学;探究式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这种方法是从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去发现、回答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是指教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或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的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对课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解答的假设,引导学生讨论,对争论作出总结,得到原理或概念.

一、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而且学生也不满足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课堂能以他们为主体,使课堂教学成为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便启示我们对当今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使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概念是如何在具体背景中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究和猜想得到的,证明的思路和计算技巧是怎样得到的.真正的课堂教学已不是学生的配合以适应老师,而是老师积极探求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探究式教学对数学概念课的启发

数学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实对象的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它包含着数学家的思维,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3].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坚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教授给学生相应的知识,而探究式教学正好可以满足数学概念的教学,通过一定量的实际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一般到特殊,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通过数学概念的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概念,真正理解概念,学会运用概念,促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但实例引入时要注意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1.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概念的引入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上课开始如果设置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景,提出一个有一定思考路径的问题,制造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动机,问题情境的设置有很多方式,比如,从学生身边接触的实际生活、生产等方式,通过从学生已学知识引发新问题的方式等.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要紧密联系所学的概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有梯度,学生沿着所提的问题去思考,逐步理解概念的产生过程,譬如函数就是高中学生很难理解的一个概念,它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枢纽,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必须让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透彻,在教师引入函数概念之前,先写几名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的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让学生觉得函数不是陌生的知识,是初中已经接触过的,教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高中函数概念的定义.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设置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者经过对“活动”的思考,经历思维的内化、压缩、解压缩过程,在头脑中对活动进行描述和反思,从而抽象出特定概念所特有的性质,即概念的概括表述“过程”.从图像、数值、声音、语言等多元表征方式展现数学概念,不同的表征能够传达不同的信息,整合的表征所获得的信息远远大于从各个单一表征中获取的信息.[4]作为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让学生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展现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分组展开探究和思考,随后教师要观察和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探究方法、快捷有效地获取有价值的课题信息,等到大部分学生都基本了解概念的特点和内容等,教师抽取各个小组的代表回答他们的探究结果.

3.问题解决阶段

学生通过教师所提的问题或所设置的情境,对概念的本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对学生探究得到的答案进行评价和进一步加工,使其更具有专业化、数学化,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概念的建构,并进一步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概念之后,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概念,通过对概念进行剖析,分析数学概念表达方式中精炼简洁的语言、所使用的符号涵义,多层次、立体化分析概念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比如对概念的涵义和引申的进一步说明和解剖分析,着重说明隐含在数学概念、符号语言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思维过程中数学感念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本质.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为目的,数学概念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对学生学习后续知识起着关键作用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概念课都适合利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在数学过程中对于某些概念的定义,并不具有可探究的价值,所以不需要探究,而且学生很容易理解引入概念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教师只需采用讲授法即可.

【参考文献】

[1]王,教育学―行动与体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50.

[2]周志仁,初中数学概念探究式教学浅议[J].内江科技,2007,172.

探究性学习概念篇5

关键词:中学物理探究式学习法学习心态实验过程概念

中学物理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不仅学生常常这样抱怨,就连授课的老师也深有同感。同时高中物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因为学生一旦学不好,很容易在高考之中被拉开较大的差距。据了解,很多学生怕学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畏惧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原因。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探究式学习法在教学中应运而生。它更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研究能力”。可见,这种方法的本质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方法,通过兴趣的指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达到无师自通的目的。

一、调整学习心态,培养学习兴趣

“探究式学习法”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学习,而这主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对待考试成绩,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相反这次考试的失利恰恰是让学生寻找自身的缺点,经过自己的改正与调整,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成绩。只有让学生树立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才能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另外,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通过兴趣的指引,自觉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兴趣的培养。

二、注意实验过程,加强推理总结

“探究式学习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学生通过了解自然的事物和现象,通过探究此过程而获得新知。

1.善用演示实验探究自然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实验是探求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有效途径。对于实验的现象和实验中的数据变化,要努力分析,认真思考,透过实验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总结出抽象出概念或规则,并推广到一般物理情景。因此探究实验的过程,就是就是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例如,初中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时,初中生会感到很抽象的。我们可以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即体积不同的多个对象,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计算出它们密度是相同的,从而得出物质的属性,不受体积的影响的结论。如此结合实验,中学生很容易理解密度概念。又如在串、并联电路教学中,进行总压和分压的关系分析时,如果有实验演示,让学生切实看到通过仪器的数据电压的变化,然后加以分析,就容易理解这个概念。

2.加强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物理学中,很多的规则、公式都是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对已学过的旧知识,利用严密的数学推导而得出新的结论。这恰恰是物理学中最神奇,也是最难的一个方面。一般通过这些复杂的推导,能够获得很多知识和技能,主要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逻辑推理方式,让学生学会公式的变化,总结推理方法;其二为思维的方式,即懂得推理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比如在力学中的动能:ek=1/2mV2。我们不仅要学生熟记其表达式,更要令学生准确地推导其过程:外力F对物体做的功w=FS,如果用eK表示物体的动能,则有,ek=FS,通过牛顿第二定律F=ma和运动学公式的变化式V2=2aS,可推得:ek=FS=maV2/(2a)=1/2mV2。

三、认真教好概念,提高理论能力

“探究式学习法”的第三个特点是根据研究,能够形成科学的概念。概念是同类事物本质的属性的特性,而这里明确指出了学习概念的重要意义。所有的学科,都要从概念开始学起,它是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认真教好概念。对概念的学习,要注意如下三点。

1.正确地形成和修正概念,并且灵活理解概念在科学中不同情境下的变化。通过抽取特征和总结具体例子对概念进行修正,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形成概念,如此反复,可以有效推理出更准确的概念。

2.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物理学中接触的概念往往都具有的内涵就是概念的本质和属性特征。但是一般概念都有一个应用范围,也就是概念的外延,这是概念成立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学生学习中,要明确各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了解概念的适用范围。

3.注意概念的同化,了解概念中的隶属关系。概念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在教学中注意某些概念的上、下位和并列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概念,更可以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从事物理研究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目标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法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一般的自然科,都是从感性开始,逐渐向理性过度,从形象到抽象进行认识的过程。认识论是从坚持实践到认识,再经过实践最终再认识的过程。简单讲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对于物理教学讲,具体由(1)观察和发现(2)实验设计(3)实验条件控制(4)实验数据测量和现象(5)数据记录(6)数据处理和解释(7)分类解释(8)推理和演算(9)规律性和规则(10)实验模型化(11)提出假说(12)假说验证等诸多环节组成。这就是真正物理学习的过程,所以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渗透这种物理研究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如此不仅可以令学生更容易地学习物理知识,而且深刻了解到物理的强大的实际运用,明白物理学科的魅力,从而实现为祖国培养未来物理研究人才的目标。

以上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培养心态、提高兴趣为基础,通过实验和推理,深入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物理成绩并且培养出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经验。这种贯彻与落实是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的,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希望对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和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若有不当,恳请指正。

参考文献:

[1]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探究性学习概念篇6

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中。

一、在教学中,通过把握过程而获得物理知识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①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这二者究竟谁为重点的问题,是传统教育与探究学习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将其列为重点,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也是很抽象的,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与相应体积数值,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若结合实验,中学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又例如在串、并联电路中,对于总压和分压的关系,设有实验来学习也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2.要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则、公式,都是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而得出结论,这又是一个学习的重点,所涉及为两大方面:其一为逻辑推理方式;其二为思维的方法。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从事物理研究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第二特点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②这种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的学习方略,思维方法和正迁移的能力。

1.学科的学习方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整个方略将由(1)观察(2)实验(3)控制条件(4)测量(5)记录(6)数据处理和解释(7)分类(8)抽象、推理(9)发现规律性(10)模型化(11)提出假说(12)验证假说等诸环节组成。其整体有机的综合一体则是学习物理的过程,为第一问题的最高的概括。所以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要遵循这一方略和过程来进行。

2.思维方法探究

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能力;(2)学会逆向思维,掌握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排除能力;(3)学会概括思维,掌握综合能力;(4)学会辩证思维,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5)学会顿悟思维,掌握直觉的能力;(6)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多角度着手处理问题的能力。

3.关于迁移问题

这些问题是将已学过的旧知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水平与思维方法的结合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好,利用条件,就能实现具体情境中的正迁移。

三、在物理教学中要认真地教好概念和学好概念

探究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旨在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之基椽―科学概念。③这一点说明了概念学习的意义,它是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矗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教与学。概念是同类事物本质的属性的特性。它是知识的单体,有人也称其为知识的细胞,所以学习一切学科,真正的认识自然,必须从概念学习做起。对概念的学习,要注意三点:

1.正确地形成概念在科学中概念的形成又通过抽取特征和将具体事例归类而得到发展。学习概念的形成过程,亦复如此。这种方法利用正例与反例的比较、归类,最后才能形成概念。

2.学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和属性。外延又是概念本身的应用范围。

3.注意到概念的同化,找出概念的隶属关系。这就是注意好某些概念的上、下位和并列关系,这样才能从概念出发,学会规则学习,乃至高级规则学习。四、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积极学习、探索物理学奥妙的个性品格探究学习第四个特点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④这种探究态度和积极性,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⑤这种个性的品格或积极的态度,在我国学者看来,属于外智力因素,在西方学者看来,属于情感目标范畴。

探究性学习概念篇7

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中。

一、在教学中,通过把握过程而获得物理知识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①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这二者究竟谁为重点的问题,是传统教育与“探究学习”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将其列为重点,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也是很抽象的,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与相应体积数值,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若结合实验,中学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又例如在串、并联电路中,对于总压和分压的关系,设有实验来学习也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2.要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则、公式,都是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而得出结论,这又是一个学习的重点,所涉及为两大方面:其一为逻辑推理方式;其二为思维的方法。例如,力学中的动能:eK=12mV2我们不仅要知道其表达式,更应知晓其推导过程:外力F对物体做的功w=FS,如果用eK表示物体的动能,则有,eK=F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和运动学公式V2=2as,可得:eK=FS=maV22a=12mV2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从事物理研究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第二特点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②这种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的学习方略,思维方法和正迁移的能力。

1.学科的学习方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整个方略将由(1)观察(2)实验(3)控制条件(4)测量(5)记录(6)数据处理和解释(7)分类(8)抽象、推理(9)发现规律性(10)模型化(11)提出假说(12)验证假说等诸环节组成。其整体有机的综合一体则是学习物理的过程,为第一问题的最高的概括。所以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要遵循这一方略和过程来进行。

2.思维方法探究

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能力;(2)学会逆向思维,掌握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排除能力;(3)学会概括思维,掌握综合能力;(4)学会辩证思维,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5)学会顿悟思维,掌握直觉的能力;(6)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多角度着手处理问题的能力。

3.关于迁移问题

这些问题是将已学过的旧知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水平与思维方法的结合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好,利用条件,就能实现具体情境中的正迁移。

三、在物理教学中要认真地教好概念和学好概念

“探究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旨在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之基椽—科学概念。”③这一点说明了概念学习的意义,它是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矗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教与学。概念是同类事物本质的属性的特性。它是知识的单体,有人也称其为知识的细胞,所以学习一切学科,真正的认识自然,必须从概念学习做起。对概念的学习,要注意三点:

1.正确地形成概念在科学中概念的形成又通过抽取特征和将具体事例归类而得到发展。学习概念的形成过程,亦复如此。这种方法利用正例与反例的比较、归类,最后才能形成概念。

2.学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和属性。外延又是概念本身的应用范围。

3.注意到概念的同化,找出概念的隶属关系。这就是注意好某些概念的上、下位和并列关系,这样才能从概念出发,学会规则学习,乃至高级规则学习。四、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积极学习、探索物理学奥妙的个性品格“探究学习”第四个特点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④“这种探究态度和积极性,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⑤这种个性的品格或积极的态度,在我国学者看来,属于外智力因素,在西方学者看来,属于情感目标范畴。

智力因素对认知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虽不能直接参与同化,但起到了动力作用。其目标又分为“接受”、“反映”、“价值化”、“组织”和“体系性格化”五个层次。初中生是不易达到较高的层次的,一般达到“价值化”就很不错了。高中生又能达到“组织”、“性格化”的层次。情感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认知学习,即在自主地抓住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才能形成。所以情感目标的达成要从认知学习开始。离开这一点、谈什么学科态度的培养都是一句空话。为此,教者要提高教学质量,唤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和自信又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培养情感目标的良好起点。

上述正是“探究学习”特点在物理学科的贯彻与落实,这种贯彻与落实是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的,是现科教学应有的模式。

探究性学习概念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基本理念;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是调动学生主动自觉学习数学的前提条件。通过在初中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确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对数学的情感,理解数学的本质,学习数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数学探究的能力。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要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

现就数学教学中《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一节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演示:本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应用后,进一步学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这一节学习的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明确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教材通过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利用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建构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及其解的概念,利用新知识的实际背景,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由学生感兴趣又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共同探索与一元一次有异同点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通过学习逐一验证,领会二元一次方程和解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获得数学体验,同时学生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得到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拓展延伸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设置探究性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的课堂。

作为教师应认真分析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认知差异和兴趣爱好,设置结合学生实际的探究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又贴近学生,能提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例如:师:同学们喜欢足球吗?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个足球问题,好吗?

[问题1]足球的积分如下:

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甲队在第一轮的赛中共赛9场,得17分,它在这一轮只负了2场,那么甲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

老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能用几种方法来解?

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按自己思考的方法来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来调整课堂教学的程序。

如果学生先用算术方法来解:甲队胜的场数为(17-7)÷(3-1)

或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出问题如:甲队胜的场数为x,则平的场数为(7-x),所列方程为3x+(7-x)=17,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如果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经发现用字母“x”和“y”来表示甲队胜、平的场数,并且列出了两个方程,那么教师就按学生的思路,对照问题与所列方程和学生一起演示由实际问题到列方程这一数学知识的建立过程,目的是既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又要照顾个体的差异,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进一步的探究式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建立新型探究性教学方式

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和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求知过程的探究者,主动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居高临下的传授者,而是作为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平等的参与者。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探究性教学是要学生去探究问题,而非简单的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一个问题,通过了学生自己的探究,就可以加深理解。但一个具有问题空间、位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是合适的探究对象,才有较大的探究空间。实践中我们更应该选择那些对数学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因为学生真正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概念篇9

>>高中物理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尝试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对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思考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关于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反思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几点尝试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对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浅谈实施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高中物理的探究性教学浅论高中物理的探究性教学对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思考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现例谈高中物理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施策略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浅谈高中物理复习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高中物理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尝试高中物理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尝试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周明辉")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04-02

探究性学习是指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途径,使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和规律,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和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教师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中。

一、教师要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探究学习”的第二特点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这种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的学习方略,思维方法和正迁移的能力。

1、学科的学习方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坚持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整个方略将由(1)观察一(2)实验(3)控制条件(4)测量(5)记录(6)数据处理和解释(7)分类(8)抽象、推理(9)发现规律性(10)模型化(11)提出假说一(12)验证假说等诸环节组成。其整体有机的综合一体则是学习物理的过程,为第一问题的最高的概括。所以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要遵循这一方略和过程来进行。

2、思维方法探究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能力;(2)学会逆向思维,掌握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排除能力;(3)学会概括思维,掌握综合能力;(4)学会辩证思维,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5)学会顿悟思维,掌握直觉的能力;(6)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多角度着手处理问题的能力。

3、关于迁移问题

这些问题是将已学过的旧知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水平与思维方法的结合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好,利用条件,就能实现具体情境中的正迁移。

二、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

“探究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旨在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之基椽一科学概念。”③这一点说明了概念学习的意义,它是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矗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教与学。概念是同类事物本质的属性的特性。它是知识的单体,有人也称其为知识的细胞,所以学习一切学科,真正的认识自然,必须从概念学习做起。对概念的学习,要注意三点:

1、正确地形成概念在科学中概念的形成又通过抽取特征和将具体事例归类而得到发展。学习概念的形成过程,亦复如此。这种方法利用正例与反例的比较、归类,最后才能形成概念。

2、学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和属性。外延又是概念本身的应用范围。

3、注意到概念的同化,找出概念的隶属关系。这就是注意好某些概念的上、下位和并列关系,这样才能从概念出发,学会规则学习,乃至高级规则学习。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积极学习、探索物理学奥妙的个性品格“探究学习”第四个特点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种探究态度和积极性,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这种个性的品格或积极的态度,在我国学者看来,属于外智力因素,在西方学者看来,属于情感目标范畴。智力因素对认知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虽不能直接参与同化,但起到了动力作用。其目标又分为“接受”、“反映”、“价值化”、“组织”和“体系性格化”五个层次。初中生是不易达到较高的层次的,一般达到“价值化”就很不错了。高中生又能达到“组织”、“性格化”的层次。情感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认知学习,即在自主地抓住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才能形成。所以情感目标的达成要从认知学习开始。离开这一点、谈什么学科态度的培养都是一句空话。为此,教者要提高教学质量,唤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和自信又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培养情感目标的良好起点。上述正是“探究学习”特点在物理学科的贯彻与落实,这种贯彻与落实是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的,是现科教学应有的模式。

三、注重教授学生得物理知识的过程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这二者究竟谁为重点的问题,是传统教育与“探究学习”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将其列为重点,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也是很抽象的,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与相应体积数值,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

度大小,若结合实验,中学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又例如在串、并联电路中,对于总压和分压的关系,设有实验来学习也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探究性学习概念篇10

关键词:概念教学;概念图;探究式教学;对比法

生物学科的概念教学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初中生物学科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就要将生物概念教学做为重点和基础[1]。学生只有对概念准确掌握,才能完整的理解,合理的运用,在实际中有正确的判断。随着学生对生物基本知识、原理的深入理解,进而更好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合理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营造理想的教学氛围,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透彻的理解生物学概念,为后续生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1生物学概念界定

在长期教学中研究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科中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今后的生物教学非常重要,学生只有能正确的理解概念,才能灵活的应该,以此来处理生物学科的相关问题。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3]。生物学概念主要包括概念术语、概念内涵、概念外延,教师要根据上述三种要素,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的理解生物学概念。对于生物学科,概念的形成要以直观性的材料为基础,但是直观材料不能完全等同于概念,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并不能够直接转换为概念,在学生对直观材料进行观察的基础之上,经过系统化的思维理解,将对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认知,这也正是教学活动的关键[4]。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判断、概括、归纳,正确的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服概念的掌握。

2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生物概念,以及更好的开展后续教学,本文针对性分析了初中生物学科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分别包括有概念图教学、创设探究式教学课堂以及生物学概念对比策略。

2.1概念图教学

“概念图”源于美国,最初在a-t课程中开发,进而被应用在儿童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上。概念如是一种工具,概念被定义为能感知的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或以被标签标注的关于事物的记录,概念图则是这些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形式。概念图可以分为知识点概念图、节概念图、专题概念图,典型的知识点概念图为对“花的结构”认识学习。依托花托、花蕊、花冠、子房、胚珠等概念,形成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图,在促进学生对单个概念的学习认识的同时,兼顾相关、相似概念的理解学习节概念图为,根据生物教学中相关章节的内容,设立节概念图,典型的应用有对“关节”的教学设计,关节、关节头、关节囊、关节窝,根据动物运动的相关规律结合理解。专题概念图,相对上述两种概念图外更加全面,是依托整个专题的相关知识进行构建,比如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专题,联系到的相关全部概念,以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条件、产物四种分类,对吸收器官、制造器官等进行全面理解。概念图的构建应该“以点连线”开始,学生在概念图的构建中,不能完全的按照教学的设计,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将教师给出的相关概念合理的理解连接,这样形成的概念图更加适合学生的自我学习。另外一种方法为“留同趋异”,在教师给相关概念之后,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概念构建形成概念图。

2.2创设探究式教学课堂

探究式教学课堂的特点主要有,自由、丰富、明确、压力小,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查询选择自己所需的资料,学生的学习资料丰富、学习目的明确,而且在实际学习中学习压力小。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按照生物学家研究获得相关结论的方式来学习,因此探究式教学的课题要有合理的难度,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时,首先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研究领域,给予学生一定的研究方法,在合理的相关资料帮助下,学生选择形成自己的研究问题,经过讨论研究,之后学生确立要决问题,并展开解决。或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确立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在经过自己的判断形成合适的研究问题,之后学生自我发现所研究问题的关键症结所在,然后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实际是做为一个关键点的引导者和研究中的探究者身份,参于到具体的教学中,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不断的对自己的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全面关注、引导学生的研究过程。

2.3充分利用生物学概念对比策略

在实际初中生物教学中,会碰到很多相关、相似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中,相对比较容易混淆知识,反而产生负面的学习效果,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可采取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分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可以采取的对比方法有概念图对比、图像对比、列表对比,图表对比法主要用于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概念。

3总结

初中生物的教学,概念为教学中的重点和基础,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地位,更好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

作者:郭俊武单位: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

参考文献

[1]郭荣满.关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与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2):60-61

[2]冯兰香.中学生物学科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5):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