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资金保障方案十篇资金保障方案十篇

资金保障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5:48

资金保障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中纪委七次会议提出的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履行监督检查职能为指导,将解决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为维护社会稳定,树立良好地区形象,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展此项监察工作。

二、监察范围和容

全范围凡涉及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建设项目工程及相关部门,在年清欠监察的基础上进行“回头看”,并延伸至年。监督检查的重点是与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有关的发改、规划、财政、土地、建设、水利、交通、农牧、教育、卫生等有国家建设资金和公共财政拨付建设工程款项的行政主管部门,在工程审批、立项、开工许可、后续监管、拨付工程款等方面执行国家、自治区相关规定的情况;对清理拖欠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负有重要职责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完成情况;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建设项目,建设部门执行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公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的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等。

三、组织机构

清理拖欠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立项监察“回头看”工作,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监察局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监察局。

清理拖欠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项监察工作领导小组:

四、工作步骤及时间要求

采取专题调研、专项检查、受理投诉举报、案件调查的方法;与相关部门配合检查,监察机关独立监察同步进行。各部门对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进行自查自纠,并将自查情况于6月

25日上报清欠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纪委监察局执法监察室417室)。

“回头看”的时间为一个月,即(年6月25日—年7月25日)。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年6月25日—年7月5日)

监察机关会同人社、建设、交通、农牧业、经济、发改、工商、工会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专项检查,对年(含年)以后的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程项目数量、建设单位、拖欠金额、涉及农民工人数、拖欠原因及典型投诉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做到底数清楚。检查建设、劳动保障部门对《自治区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办法》执行情况、劳动用工制度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报告制度执行情况。

第二阶段:实施清理阶段(年7月6日—年7月15日)

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对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程项目、典型投诉,采取挂牌、限时督办、专人负责的方式进行清欠,力争清理彻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年7月16日—年7月25日)

清欠监察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清欠监察“回头看”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向市纪委监察局、人民政府和纪委常委会报告。

五、相关要求

(一)严格实施农民工工资责任书制度:确保年建设领域新开工项目不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民工工资责任书由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签定,并报纪委监察机关备案。

(二)建立全过程预防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新机制。严格项目法人负责制度,严格计划立项审批和开工前审计制度,严格施工许可管理制度,严格建设过程动态监管制度。

(三)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体系。严格劳动用工制度,严格总、分包责任制度,严格农民工工资支付报告制度,严格监督检查制度。

资金保障方案篇2

一、安置完善原则。工程坝区移民生产安置完善遵循“自愿参保、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个人负担与政府扶助相结合”的原则。

二、安置完善范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长江水利枢纽工程坝区建设用地的批复》(国土批〔1996〕124号)核定的坝区15.277平方公里红线范围内的农村生产安置移民,含按照坝区移民政策实施的集镇、居民点占地生产安置移民。

三、安置完善对象。1993年后工程坝区征地、并进行生产安置登记在册的坝区农村移民。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坝区移民生产安置对象的具体确定以原安置时的历史资料为准:凡原生产安置人口核定表、移民安置卡将生产安置对象确定到人的,本次核定不准变更;原生产安置人口只核定到户、未确定到人的,采用原已核定到人的方法,一次性核定,一经确定,不予变更。在确定的生产安置对象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列为工程坝区移民生产安置完善对象:

(一)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在编人员;

(二)2012年12月31日前已死亡的人员;

(三)农业安置人员。

四、安置完善方式。工程坝区移民生产安置完善实行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一)基本生活保障:本方案实施时男性年满60周岁或女性年满55周岁及以上(以下称一类人员)且符合工程坝区移民生产安置完善条件的人员,政府按生产安置指标,参照年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最低缴费标准,一次性补助10年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实行基本生活保障安置。

(二)基本养老保险:本方案实施时年满18周岁、男不满60周岁或女不满55周岁(以下称二类人员)且符合工程坝区移民生产安置完善条件的人员,本着自愿的原则,可以参加我县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政府按生产安置指标和年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最低缴费标准,补助10年基本养老保险资金。

(三)职业教育培训:本方案实施时不满18周岁且符合工程坝区移民生产安置完善条件的人员,免费提供职业教育培训,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五、本方案所指年龄确定时限为:2012年12月31日。坝区生产安置移民是否属完善安置对象,属于哪种完善安置方式,严格以此时限确定。

六、办理程序。镇人民政府依据移民生产安置基础资料和户籍资料,对坝区移民生产安置对象和符合安置完善条件的对象进行清理审核,张榜公示,对公示结果复核审定。符合工程坝区生产安置完善条件、自愿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养老保险的移民,应在2012年11月25日前向所在村(居)委会提交书面申请、身份证复印件、近期一寸免冠彩照(8张),办理《县工程坝区移民生产安置完善审批表》;经所在村(居)委会初审,镇人民政府、县移民局认定后,报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查并办理参保手续,逾期未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资料的视为自动放弃。符合本方案规定条件的参保人员所有参保手续必须在2012年12月31日前办结,逾期不再办理。

七、补缴标准。工程坝区移民确需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按年我县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最低缴费标准进行补缴。

八、政府补助资金来源及用途。工程坝区移民生产安置完善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补助所需资金,从工程坝区移民专项资金中解决。补助资金只能用于工程坝区移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支出,专款专用,不得以现金形式直接兑付给个人。

九、本方案实施时,原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按下列办法处理。

(一)本方案实施时已在社会保险部门办理退休、退职手续领取养老金的,不再按一类人员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凭缴费依据,在不超过其应享受政府补助的基本生活保障费限额内,补助其个人缴费部分。

(二)本方案实施前已在社会保险部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尚未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其应享受政府补助的养老保险资金用于续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在不超过其应享受政府补助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限额内,续缴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仍有结余的,可凭缴费依据对过去已缴保险费个人缴费部分予以补助。

十、本方案实施时二类人员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处理。其应享受政府补助的养老保险资金,只能用于补缴和续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但补缴最早时限不得超过1996年1月1日,其应享受政府补助的养老保险资金缴完后按第十一条规定续保。

十一、续保规定。二类人员按本方案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属灵活就业的应继续按我县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续保;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应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参保。

十二、户口临时迁出人员处理。工程坝区移民符合本方案规定条件的部队服役、大中专院校就读和其他人员,由所在村(居)委会登记造册,镇人民政府审核汇总,报县移民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待其返乡入户后,再按本方案补办基本生活保障或基本养老保险手续。

十三、一类人员保障待遇。在办理基本生活保障手续缴费后,由劳动保障部门发放《待遇证》。从2009年1月起按我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15%按月发放基本生活费。发放标准随我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而调整。一类人员参保后死亡的,从死亡次月起停发基本生活费,其缴费部分未领取的余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并按其死亡时我县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个月的标准发给丧葬补助费。

十四、二类人员保障待遇。二类人员参保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缴费达15年及以上可办理退休手续,由劳动保障部门发放《退休证》。其基本养老金按我县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办法计发。在缴费期间死亡的,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账户余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退休后死亡的,执行我县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有关政策。

十五、政府补助资金计划财务管理。对政府补助的工程坝区移民生产安置完善资金,由镇人民政府会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制计划,报县移民局审核后下达计划并拨付资金。工程坝区移民基本生活保障费,由镇人民政府一次性划入社会保险部门在财政开设的工程坝区移民基本生活保障费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如坝区移民基本生活保障费账户出现缺口,由县财政局解决。工程坝区移民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镇人民政府划入社会保险部门在财政开设的工程坝区移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专户。每年由社会保险部门会同镇人民政府核定后,申请财政部门据实划拨并缴入地税部门。

资金保障方案篇3

“这件事目前处于调研阶段,不便对外透露具体进展情况:”浦东新区金融局一位人士8月5日透露。

据了解,目前浦东金融系统、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以及建行上海分行都参与这只保障性住房Reits的酝酿。有迹象显示,浦东方面可能将以公共租赁房作为保障性房产Reits的融资主体,但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此前的8月3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在全市形成合力加快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工作。这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融资问题再度引人关注。

“我们浦东进行保障性住房Reits的研究,是作为上海的试点,为解决保障性住房融资难问题探索一条新路。”浦东新区金融局相关人士说。或为公租房融资

保障性住房资源包括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三种。未来的保障性住房Reits将以哪一种保障性住房作为融资主体,目前尚未确定。本刊记者看到的一份有关浦东新区金融建设工作安排的文件表示,浦东保障性房产Reits拟通过“整合新区保障性住房资源”来推进

但浦东圈内研究人士的声音,多倾向于以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为融资主体,尤其是公共租赁房。按照浦东方面的规划,今年计划开工建设的公共租赁房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

“Reits能够做的是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相对来说,公共租赁房更好。”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李晓东表示,“廉租房保障量少,缺口少,风险大,租金收取困难大。上海更适合做公共租赁房这块,而不是廉租房”:

李晓东作为建银精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近年一直从事与房地产信托基金相关的工作。

浦东的公共租赁房有自己的特点,即人才公寓占据了很大比例。目前在陆家嘴、张江等地有着大量高素质、高学历群体,但由于暂时尚未购房,因此对于人才公寓有极大需求,建设人才公寓对于浦东吸引高端人才亦很有帮助。

据了解,浦东新区政府于2008年提出到2011年建设3.7万套人才公寓的目标,按照规划,当地还将再建设包括各类人才公寓在内的公共租赁房500万平方米。

“人才公寓作为浦东新区保障性住房的特色和亮点,需要进一步推广。”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在2009年12月撰写的一份《关于浦东新区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和运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中说。

但《报告》也指出,“规模较小,布局有待优化,财政补贴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这似乎有助于强调公共租赁房作为Reits主体的必要性。

位于浦东干部学院旁的“新民北”地块是一个典型例子。

该地块占地面积约13.68万平方米,按照2009年《浦东花木新民北块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显示,陆家嘴功能区要落实1万套人才公寓,其中5000套将建造在新民北块地块内。

但2010年最新公布的该地块的规划内容中已经去掉了“人才公寓”字样,而且拟建设的每套房子面积此原先的人才公寓房面积大了不少。

对此。业界普遍认为,由于该地段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一侧就是上海最为昂贵住宅之一的星河湾,建设商品房利润大于人才公寓,可能导致了这一变化。

一个要大量投入,一个则会产出不菲的收益,地方政府往往选择后者,这导致人才公寓等公租房的融资难问题更加凸显。

目前,浦东采取的是新建、购买闲置房等手段来配套公共租赁房,未来浦东方面不排除将这部分房产资源打包作为保障性房产Reits的融资主体。

三种方案齐头并进

尚“处于研究之中”的“保障性房产Reits”,是浦东拟推行的三个Reits版本中起步最晚的一个,与此同时,浦东已在推进另外两个Reits方案。

第一个是债券型Reits方案。这是目前浦东主推的方案,浦东方面期望率先争取并确保债券型Reits首批成功试点。

资产包主要以金桥集团、外高桥集团、张江集团和陆家嘴集团为主,四家公司拟将旗下部分地产打包上市。

但随着房地产调控日趋深入,外界一度担心这一方案获批难度加大,以致传出这一方案被保障性房产Reits取代的消息,但本刊记者获得的浦东方面文件显示,浦东方面将确保债券型Re―its在国内首批成功试点。

第二个方案是股权型Reits方案。

这是一个外界解读为近期不可能会实施的方案。但据了解,浦东方面正在加强与海通证券和张江集团沟通,积极争取股权型Reits率先试点,但具体内容,尚不得而知。

上述三个方案,原本是齐头并进,各做准备,但在最近,发生了一个较大的变化,浦东方面在三个方案中都加强了“保障房”的概念。

“我们近期对Reits试点项目募集资金的投向进行了适当调整”,一位熟悉内情的浦东官员说。但他没有具体透露调整后的投向是什么。

此话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可能部分资金会投到建设公共租赁房领域,但此说法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对此,李晓东认为,目前部分地区将商业地产Reits方案改为保障性房产Reits方案,与当前的宏观调控有关。考虑到国家政策对保障性住房较为支持,为使方案早日获批,强调保障房概念适逢其时。

据悉,国家层面的Reits试点协调小组去年在上海等地调研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相关人员就提出Reits试点应首先解决保障性住房资金需求。

各地掀保障房产Relts热潮

随着中央加大建设保障房力度,地方建设保障房的财政压力也在加大。“今年提出全国要建580万保障型住房,财政拨款600亿建设,但平摊到580万住房中只有1万块,剩下的都要财政来筹措。”在李晓东看来,这是目前各地热衷于筹备保障性房产Reits的背景。

此前有消息称,天津滨海Reits试点很可能在8月获批。而该Reits方案则是侧重廉租房融资的Reits。

不过,港中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位部门中层则告诉记者,一般意义上说,“Reits主要还是针对商业地产”,因为这块收益率较高,保障性房产Reits如何吸引投资者兴趣是一大难题。

资金保障方案篇4

关键词:养老保险;保险基金;公司治理;形式;资本市场

abstract:Becausetheold-ageinsurancefundhaslargescale,thestability,thelong-termcharacteristic,aswellasthepursuelong-termstabilityinvestmentrepayment''''scharacteristic,ismosthasthepossibilitytoparticipateintheinstitutionalinvestorwhothecompanygoverns.thisarticlesummaryanalysisold-ageinsurancefundparticipationcompanygovernsformandbarrierfactor.

keyword:old-ageinsurance;insurancefund;thecompanygoverns;Form;Capitalmarket

前言

通常养老保险基金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各统筹地区的统筹帐户资金和个人帐户资金、企业年金。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累计节余达910亿元,已有11个省市逐步做实个人帐户,基金积累规模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基金是一种储蓄性资金,承担着对受益人的长期支付责任,这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策略必须具有长期性和稳健性。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规模巨大,难以继续采用“以脚投票”的方式买卖股票,必须采用积极投资、参与管理的方式参与公司治理活动,形成以参与公司治理为导向的投资战略。本文拟对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及障碍因素作简要分析,以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一、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形式

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大、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属长线投资者,只有参与公司治理才能更好地分享资本市场的发展成果。通常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措施主要有:

1、沟通磋商。养老保险基金就其关注的公司治理问题可以以信函、电话、私人访谈等非公开形式与目标公司管理层碰面,沟通思想,提出建议,尽量避免在年度股东会议上通过提交议案等公开形式发表批评性意见和建议。

2、提出公开批评。养老保险基金往往对公司的不良行为,如冒进扩张计划、管理层不合理的薪酬、不合理的收购行为等予以公开批评,舆论上制造声势,号召社会公众监督,向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施加压力,迫使公司改善经营。

3、提出议案。股东议案是股东提出的要求管理层采取某些特定行动的简明报告。议案一般只有建议性质,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性,议案是否公开取决于股东与管理层的沟通情况,通常机构投资者会私下将议案提交管理层,然后视议案采纳等情况决定是否公开,公开议案会相应暴光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裂隙,往往会引起股价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

4、争取其他股东投票权,获得更大的影响力。目前证券市场允许股东签署投票权授权文件,授权人代替该股东在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替其投票。委托投票程序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等股东有机会通过争取其他股东投票权,大大增加养老保险基金对投票结果的影响力。无论何种方式,既要积极主动,又要合乎现行公司运行规范,既要有一定程度的介入,又要遵循一定边界。

二、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障碍因素分析

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其面临的障碍因素有:

(1)优化养老基金本身的治理。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帐户基金采用的是信托投资方式,信托投资能有效保障资产的独立性,且能有效的保障投资收益。但是信托投资产生了多层次的委托——关系,而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成熟,委托方与方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易产生过度的机会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2)资本市场的不够完善。当前受托管理养老基金有部分是证券投资管理基金,但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不完善,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相对较差。可鼓励企业年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并参与公司治理,它应以开放式的证券投资基金方式直接进入股市,养老保险基金和资本市场的作用是相互的.

(3)养老基金过于分散。目前,养老保险除少数省市实行的是省级统筹,多数实行市县级统筹,统筹帐户的基金积累额由于现收现付,基金的积累额有限,基金的保值增值压力相对较小。但个人帐户基金在做实后,保值增值的压力较大,而过于分散的现状导致各统筹地区的基金规模不太。因此应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在省级成立养老金投资机构,负责基金的投资运营。

此外,养老保险基金更注重投资的流动性和短期收益;基金管理公司缺乏足够的监督力量;监督企业的收益不确定而成本较大,以及存在利益冲突等等因素是也是妨碍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的因素。

总的来看,养老保险基金是我国现有机构投资者中最有可能参与公司治理的,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目前发展仍有许多障碍,因此这一过程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离不开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高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需要相应的制度及法律环境相配合。

参考文献:

[1]刘子兰.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资金保障方案篇5

关键词:养老保险;保险基金;公司治理;形式;资本市场

前言

通常养老保险基金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各统筹地区的统筹帐户资金和个人帐户资金、企业年金。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累计节余达910亿元,已有11个省市逐步做实个人帐户,基金积累规模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基金是一种储蓄性资金,承担着对受益人的长期支付责任,这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策略必须具有长期性和稳健性。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规模巨大,难以继续采用“以脚投票”的方式买卖股票,必须采用积极投资、参与管理的方式参与公司治理活动,形成以参与公司治理为导向的投资战略。本文拟对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及障碍因素作简要分析,以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一、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形式

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大、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属长线投资者,只有参与公司治理才能更好地分享资本市场的发展成果。通常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措施主要有:

1、沟通磋商。养老保险基金就其关注的公司治理问题可以以信函、电话、私人访谈等非公开形式与目标公司管理层碰面,沟通思想,提出建议,尽量避免在年度股东会议上通过提交议案等公开形式发表批评性意见和建议。

2、提出公开批评。养老保险基金往往对公司的不良行为,如冒进扩张计划、管理层不合理的薪酬、不合理的收购行为等予以公开批评,舆论上制造声势,号召社会公众监督,向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施加压力,迫使公司改善经营。

3、提出议案。股东议案是股东提出的要求管理层采取某些特定行动的简明报告。议案一般只有建议性质,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性,议案是否公开取决于股东与管理层的沟通情况,通常机构投资者会私下将议案提交管理层,然后视议案采纳等情况决定是否公开,公开议案会相应暴光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裂隙,往往会引起股价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

4、争取其他股东投票权,获得更大的影响力。目前证券市场允许股东签署投票权授权文件,授权人代替该股东在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替其投票。委托投票程序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等股东有机会通过争取其他股东投票权,大大增加养老保险基金对投票结果的影响力。无论何种方式,既要积极主动,又要合乎现行公司运行规范,既要有一定程度的介入,又要遵循一定边界。

二、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障碍因素分析

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其面临的障碍因素有:

(1)优化养老基金本身的治理。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帐户基金采用的是信托投资方式,信托投资能有效保障资产的独立性,且能有效的保障投资收益。但是信托投资产生了多层次的委托——关系,而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成熟,委托方与方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易产生过度的机会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2)资本市场的不够完善。当前受托管理养老基金有部分是证券投资管理基金,但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不完善,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相对较差。可鼓励企业年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并参与公司治理,它应以开放式的证券投资基金方式直接进入股市,养老保险基金和资本市场的作用是相互的.

(3)养老基金过于分散。目前,养老保险除少数省市实行的是省级统筹,多数实行市县级统筹,统筹帐户的基金积累额由于现收现付,基金的积累额有限,基金的保值增值压力相对较小。但个人帐户基金在做实后,保值增值的压力较大,而过于分散的现状导致各统筹地区的基金规模不太。因此应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在省级成立养老金投资机构,负责基金的投资运营。

此外,养老保险基金更注重投资的流动性和短期收益;基金管理公司缺乏足够的监督力量;监督企业的收益不确定而成本较大,以及存在利益冲突等等因素是也是妨碍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的因素。

总的来看,养老保险基金是我国现有机构投资者中最有可能参与公司治理的,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目前发展仍有许多障碍,因此这一过程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养老保险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离不开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高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需要相应的制度及法律环境相配合。

参考文献:

[1]刘子兰.社会保障基金和企业年金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资金保障方案篇6

一年来,我盟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在局党组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按照我局及自治区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劳动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结合全年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能作用,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以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查处各类违反劳动法案件为突破口,积极工作,奋发进取,在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科室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全体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2004年元旦、春节期间为使农民工拿到工资及时返乡,开展了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案件的专项监察工作,并实行了全盟各级劳动保障监察24小时值班和清理拖欠日报告制度。春节前仅20多天的时间,全盟受理举报“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1件,追回被拖欠的工资70余万元,涉及农民工500余人。由于制度健全工作到位,措施得力,在此期间全盟没有发生一起农民工滞留当地或越级上访事件。

(二)今年四、五两月,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了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监督检查活动。此次大检查规格之高,涉及面之广,检查内容之全面,工作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取得的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本次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监督检查活动,由各级政府牵头,大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级劳动保障局劳动监察科(股),具体负责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为使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我盟从各级工会、建设、工商、监察等部门及各新闻媒体抽调了312人,成立了活动监督检查组、举报案件专查组、新闻舆论宣传报道组等三个专门的工作小组。“五·一”前还召开了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和劳动保障法律宣传咨询日活动。此次大检查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600余户,涉及劳动者6万余人;受理群众举报案件82件(法律宣传咨询日当天受理28件,涉及拖欠工资11万元),其中77件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涉及农民工1500余人,拖欠金额达140万元,追回138.2万元;清理非法收取的风险押金190余万元,涉及劳动者470余人;督促补签劳动合同9000余份,取缔非法职介机构21户,共下达限期改正指令书615份,对57家滥行加班加点的企业,提出了整改要求,这57家企业为了达到国家法定的工作时间标准就招收员工150余人;全盟各地共召开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座谈会20余场次,在各类新闻媒体中刊登稿件音像报道达80余篇次。大检查结束后自治区政府督查组对我盟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并按照抽查比例深入企业实地检查,对我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我盟的劳动保障法律监督检查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并且工作中有独特作法,并多次在上级的工作信息和工作通报中点名表扬。

(三)7月我盟开展了建筑施工企业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执法检查。

(四)8月开展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情况大检查。

(五)根据自治区的部署,11月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监察活动。此项工作截止到2005年元月31日结束。

(六)其他工作

1、组织了机关《行政许可法》的学习辅导,参与了全局行政许可事项方面的上报工作。

2、组织了全盟的纪念《劳动法》颁布十周年活动。

①召开了盟直有关部门、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会上组织学习了有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通报了几年来我盟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目前工作形势,听取了各企业在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如何改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②组织了全盟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竟赛活动,并对各旗县市(区)及盟直各参赛单位进行了讲解辅导。本次竞赛共印发试题4000份,回收3720份,回收率达93%。从参赛情况来看,参加本次竞赛答题活动的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在60%以上。

3、与盟建设局联合下发了《建筑业企业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的通知》,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程序,对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缴纳、使用发放进行全程监督。今年,盟直建筑施工企业共建立和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建设施工企业24户,缴纳工资保障金128万元,对防止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根据施工单位要求反还工资保障金的申请,我们严格按照规定,对2家已竣工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发放资料进行了审查,并将情况在施工现场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公示,在规定的公示期限没有发生举报案件,随后我们将这2户施工企业缴纳的共计3万元工资保障金反还给企业。

4、为了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发挥劳动保障监察“排头兵”和“推进器”的作用,加强了劳动保障监察与内部业务部门和科室之间的沟通联系,在劳动保障系统内部建立了情况通报制度及工作联动机制,印发了《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与各业务部门(科室)情况通报及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召开联席会议一次,对各部门(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有了进一步了解,为确定下一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重点提供依据。

5、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按照盟行署的工作安排,农民工工资清理专项工作组设在我局,我科负责具体各项工作的实施。为有效完成我盟提出来的工作任务,我们对全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及拖欠数额进行了摸底、排查,并对各旗县(市)区的清欠工作进行了指导,制定了清欠工作方案、清欠工作规程和清欠工作时间进度表,并深入到“拖欠”企业逐户落实。截止目前,共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2853万元,涉及农民工近万人,督促“拖欠”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工资偿还计划8份,涉及近200个工程项目。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我盟拖欠农民工工资偿付率由上月的52.9%提高到94.6%,此项工作仍在进行当中。

6、加大了对各旗县市(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察力度。每次专项监察活动都要求各地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并将责任落实到人;阶段工作要有工作情况、信息,工作结束要上报总结;对全年工作任务,要制定阶段性目标,我们对各地实行工作目标运行情况月报监控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全盟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各地查处的重大疑难案件及时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7、加强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新闻报道及信息的上报工作,全年共报送工作信息、专报近40余篇。

二、主要业务目标完成情况

完成劳动保障年检2127户,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63.6%,(完成我盟任务的101.3%),主动监察用人单位4966户,涉及劳动者近10万人,主动监察覆盖率达100%;专职监察员人主动监察用人单位72户,全年共受理举报案件338件,结案321件,结案率95.0%,其中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65件,涉及农民4709人,共追回被拖欠的工资520万元;清退各种风险、抵押金214.34万元,涉及劳动者人数531人,督促补签劳动合同9233人;督促技术工种培训办理持证上岗人数1303人。全年共下达行政处理决定书26份,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0份,罚款4.76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宣传教育与行政处罚并举。针对一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故意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时有发生情况,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宣传质量,在宣传的方式和效果上下功夫,真正使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提高企业和劳动者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依据国爱有关法规加大对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提高劳动保障监察的权威性。

(二)建立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诚信评价机制。目前,一些用人单位诚信度较差,也是引发劳动关系纠纷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推动企业依法建立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劳动保障管理模式,增强企业诚信守法的意识,今后我们要逐步推行和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建立企业守法诚信档案,对有重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的用人单位,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通过对用人单位诚信评价制度的施实,使企业达到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三)完善长效机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源头治理。今年,国家和自治区先后颁布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建筑企业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我们要抓住国家加强法制建设这一有利时机,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会同劳动争议仲裁、工资等相关业务职能科室,从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督促检查企业建立工资发放制度、缴纳工资保障金等用工源头上入手,完善各种制度,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以减少或杜绝违法案件的发生。

(四)由于建筑行业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刚起步,此项工作对各旗县还缺乏必要的监督手段,一些地区的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没有很好的落实,个别旗县市根本没有履行起监督管理的职责,一些用人单位缴纳的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存在着前边存入后边支取的现象,使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流于形式,不能发挥保障金应有的作用。

(五)一些地区劳动保障监察员“流失”现象严重。据调查,我盟各级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不含科股室行政编制人员)原有69人,现从事监察工作的只有54人,流失率达21.7%,主要被抽、借调到机关其他业务部门,个别地区只能应付一些举报案件的查处,其他工作已不能正常开展。

(六)2005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主要是:继续以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为重点,开展对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制度的建立,维护进城务工农牧民工及其他劳动者合法权益、社会保险扩面征徼、禁止使用童工、女职工权益保护、技术工种持证上岗等专项执法监察工作。

(七)继续加大对全盟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业务指导及监督力度,实行工作目标运行情况月报监控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资金保障方案篇7

关键词:社保基金;监管;立法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0-0176-02

一、立法滞后是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的致命缺陷

1.当前我国社保基金透视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变革时期,作为社会公平调整器和社会稳定安全网的社会保障制度,愈来愈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对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全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社保基金于2000年设立,是国家社会保障的战略储备,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国有公司境外首次发行股票时国有股按比例划拨收入、公益收入、以及境内外投资收益。随着社会保险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近年来正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透露,截至2006年8月底,全国社保基金的总资产已经超过2300亿元人民币,是2000年的3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如此规模的社保基金,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难免会造成违规事件的发生。我国社保基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监管不力,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但一些地方仍把基金看成自己的合法收费渠道,挪用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迅速膨胀的社会保险基金在监管运营方面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2.从上海、金华社保基金案看社保基金监管缺失之痛

在2005年至2006年间,爆发了上海浙江金华社保基金案,其涉案金额之大令世人震惊。上海、浙江金华社保基金事发后,使人们看到社保基金正在成为一个新生的腐败温床。

事实上,不论是金华社保基金案还是上海社保基金案,都仅仅是社保基金事端频发的冰山一角。有统计显示,在1986年至1997年间,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动用,“十五”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接到挤占挪用基金举报案件96件。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基金160多亿元,至2005年底,还有10亿元没有回收入账。2006年11月23日,国家审计署2006年第6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审计署对29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审计结果。审计发现的违规问题金额,在1999年前发生23.47亿元,自2000年以来发生了47.88亿元,合计70多亿元社保基金被违规使用。

二、社保基金监管立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

1.基金监管法规不完善是社保基金出现问题的首要原因[1]

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在监督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漏洞,缺乏相关立法规定,从而给了一些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贪污挪用社会保险基金,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日趋严重困扰着管理者。如何完善养老基金监管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合理有效的监管制度,是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总体来看,监管立法滞后,难以保证规范有序监管。从我国现已颁布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来看,还难以涵盖社会保障的全部,存在着监管的法律“真空”。原来制定的单一条例、规章,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的客观要求,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法律效力。尤其是与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有关的立法,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处在不断改进、修正的过程之中,如对于基金管理公司,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使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早在1994年,原劳动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禁止再将社保基金拿到市场上营运。但很显然的是,这一规定并不完善:社保资金在社保管理部门封闭运作,公众监督缺位,致使一些社保部门擅自借出资金用于“保值增值”的违规现象禁而不止,上海社保资金窝案就是其典型案例。

2.完善社保基金监管立法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监督机制的内在要求

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需要对国民经济进行监督。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同样也需要接受监督。而且,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经验表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监督,健全的监督机制是事业发展的必要保证,社会保障事业越是发达的国家,它的社会保障监督机制越是完善。

2006年上海社会保障基金案发,涉案金额之大,震惊全国。由于社会保障法制缺位导致基金监管失控,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建立社保基金监管法制的思考。所以,必须建立起健全的社保基金监管法制,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而社保基金监管法制本身就是国家依法建立的一项制度,对社保基金事业的监管必须依法进行。社会保障运行体系的制度不同就会导致运行的效果和效率也有很大的差异。依靠行政手段来维持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无论是在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还是在实施的强制性方面显然都远远不如依靠国家立法来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同样,社保基金监管无法可依,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来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管的权威性、强制性不强,不能使社保监管职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如果社保基金监管机制失效,那么其所造成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社会保障基金被挪用和贪污、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社会保障待遇等各种违法事件屡屡发生,它不仅使社会保障基金产生巨大浪费和流失,而且影响、妨碍了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危及社会保障制度功能和目标的实现。所以,必须加快我国的社保基金监管立法进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为社会保障监督机制的整体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

之前对于社保基金监管,劳动保障部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20多个规章制度。如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工作机制,保证基金监管制度的顺利实施。要继续发挥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共同维护基金安全。”但法律缺位、层次低、效力差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因此,从党和国家的立法政策、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的切实需要来看,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法的条件已经具备,只有尽快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法,并与社会保险法等其他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形成完整的基金监管体系,才能对社保基金的征收、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作出规范化的监督与管理,才能有效保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杜绝非法挪用社保基金等恶劣事件的发生,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养命钱”与“救命钱”的安全,从而使社会保险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实现社保基金有序监管的思路

1.国际经验

早在1935年,美国就制定了《社会保障法案》,之后,逐渐完善,构筑起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根据法律规定,美国联邦社保基金的各个账户直接开设在财政部内并由财政部专项管理,征缴的款项相应地存入各个基金,而不是存入一般的财政账户。而且,联邦社保基金只能投资于美国政府对其本息均予以担保的“孽息型有价证券”,不仅要联邦政府统一集中管理,而且收支节余和所获利息也必须100%存邦社保基金,从法律上保证了联邦社保基金的安全。无论社保基金的监管还是投资,法律等给予了非常明确和系统的规定,没有任何让人可以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从根本上保障了社保基金的安全和稳定增值。

从美国经验来看,要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必须制定一部完整而规范的社会保障法,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构筑完善、科学的监管体系,以从根源上改变“左手管右手”的监管框架。虽然目前我国在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对社保基金监督已作出一些规定,但目前的监管体系只能是修复性变化,法律缺位、层次低、效力差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2.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立法的具体思路

加快制定社会保障基本法规,完善社会保障立法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立法的根本思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和良好的社会保障秩序是以既符合国情又同国际惯例接轨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为基础的。因此,加快立法是当务之急。要精“法”简“规”,用科学、严谨、规范化的社会保障法律来逐步取代政策性文件规定,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笔者认为,做好社保基金监管立法这项工作加快立法进程,逐步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监督的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实现依法监督,主要包括几方面内容:

一是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制度要进行梳理和修改,补充和完善有关法律条文,在社会保险法、劳动法修正案、刑法修正案等国家基本法律中,对社保基金监督做出相关规定,确定其法律地位和基本原则。

二是制定社保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作为基金监督的实体法,规范基金征收缴、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明确法律责任,确定监管主体,设定处罚权,增强执法效率。事实证明,仅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制度”,并不能有效地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唯有将社保基金的行政管理与投资运营分离,分设基金行政管理机构与基金投资营运机构,并将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交付独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来完成,才有可能真正防止社保基金变为人人爱吃的“红烧肉”,规范基金征缴、管理、支付、运营等行为,明确法律责任。

三是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健全社保基金管理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提高监管效率。

四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研究制定单项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反欺诈、企业年金等作出制度性规定,实现规范管理。

资金保障方案篇8

年收入30万中产家庭的理财方案

案例:王先生夫妇年收入30万,现夫妇双方收入稳定,拥有国债、基金等金融资产和住房、汽车等个人资产。具体资产情况如下:

理财方案之策略与建议

流动现金规划 一定量的现金及相当于现金等价物的活期存款能够预防突发性事件导致的资金需求,避免由于资产流动性问题导致的损失。我们建议您拿出结余的20%-30%作为流动性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活期存款。这样,即付比率会提高到60%-70%,有效地会增强您资产负债表的抵抗风险能力。

资产增值计划我们建议您的投资资产在结构方面和在总资产的比重方面都应该有一定的适度的提高。

如果您未来3年内有大额支出计划,这比资金应当考虑用债券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以使资金在获得较高收益的同时,能够基本保障资金的保值性,同时还能够随时的使用。超过3年的资金您可以考虑用80%以内的资金投资于股票基金,以获得较高收益,剩余20%的资金根据您自己的偏好选择流动性较好的低风险品种,以满足风险偏好要求。

教育投资规划客户夫妇双方现在还很年轻,我们建议您应该继续学习来补充知识。也就是说您在支出部分也应该调整一下支出的结构比例:适当的减少非经常性支出,增加教育投资的支出。

tipS

理财效果预测

由于流动性现金的增加,使即付比率提高到了70%左右,资产负债表抵抗风险的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

投资资产比重提高、金融资产结构调整令夫妇收入来源多样化,支出中教育投资支出的增加使您的人力资本得到有效的增强,保险产品的调整也会使您的风险得到有力的保障。从而,客户财务状况趋于更加的优良。

年收入20万中产家庭的理财方案

案例:林先生夫妇年收入共20万,孩子5岁。现全家年医疗费用支出1,000元,每年生活费用支出55,000元,除社会医疗保险、少儿医疗保险之外,无任何其他保险。拥有固定资产自用房现值50万,银行存款现值1万,年利息收益率3%,开放式基金投资12万元,收益率预计6%。具体资产情况如下:

理财方案之策略与建议

现金规划建议 每个家庭都要准备足够的备用金,主要是用来应付诸如暂时性失业,突发事故等意外的情况而引发的现金需求。无充足的家庭备用金储备,会令家庭财务安全系数降低,建议增加结余比例。夫妇工作都很稳定,每年的节余比率达到0.54,因此建议以月支出的3倍金额作为家庭准备金,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随时取用。1个月的家庭月支出作为流动资金,以银行活期存款的方式来持有,以支付日常的生活开销;家庭月支出的4倍作为预防性金额,以货币市场基金的方式持有,以便在可以随时取用的同时获得更高些的收益。

建立家庭保障计划目前除孩子有少儿医疗险外,夫妇双方没有任何商业保险。从收入结构上看,夫妻双方工资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94%,也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致使身故或失能,将导致收入中断,给家庭带来巨大损失。一般来讲,家庭保险保障,虽然有社会医疗保险做保障,但仍建议增加夫妻双方购买一些保险产品,以为家庭提供全面的保障。

资产增值计划林先生是一位稳健的投资者,偏好基金投资。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对于这样不太熟悉或者没有时间关注金融市场的消费者来说,投资开放式基金是简单而有效的途径。长期投资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适当的选择即。

遗产管理规划建议 因夫妻双方年龄以近中年,建议提前做好遗产管理规划,以令子女受益更多。

tipS

理财效果预测

增加备用金储备。建议拿出一定比例的金额增加保险资金投入,家庭保障会更完善更安全;投资股票、基金、债券,期货交易,外汇,结合经济环境部分的分析,。相应的基金必然会带来客观的资本利得收入;

资金保障方案篇9

关键词:应急通信;通信中心

中图分类号:tU9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203-1

1防汛资源的准备与管理

1.1信息资源,需常备以下基础资料

1:25万省、市、县(市)地图;省、市公司防汛通信保障专项预案、市公司应急方案库和县公司应急处理流程;应急油机、对讲机等通信保障应急装备的型号、数量、存放地点等清单,以及其他防汛应急物资资料清单,管理责任人、存放地点和调配方式;备品备件的型号、数量、存放地点等;防汛通信保障组织机构图;省、市、县公司相关单位、部门及主管领导联系方式。

1.2人力资源

防汛通信保障人员的配备。在防汛通信保障人员配备上,按照平战结合的工作原则,网络日常维护人员同时为防汛通信保障人员。防汛通信保障人员的配备应充足,要做到每个岗位配置a、B角,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做。保障人员要将防汛通信保障工作与日常维护工作相结合,将防汛通信保障的相关业务学习和应变能力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防汛通信保障人员管理。防汛通信保障人员的管理工作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与内部各部门的联系,定期与外部各机构协调沟通,如保障人员有变动应及时更新相关资料,通知相关部门。

1.3财力资源

防汛通信保障资金的预算应参考应急资金的使用范围,结合企业往年防汛资金支出情况,根据预算年度内工作计划而定。应防汛急资金预算应纳入公司整体资金预算体系中,并按照公司整体资金预算的时间和要求进行编制。防汛资金的使用范围应包括防汛应急系统建设及维护、防汛物资的采购和存储、防汛通信保障培训及演习、防汛通信保障支援等费用。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防汛应急资金的使用都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作其他用途。

1.4物力资源,防汛应急物资可分为以下四类

防汛应急通信装备,包括应急通信车、应急发电车、油机发电车、卫星电话、对讲机等;防汛应急通信装备的备品备件和仪表工具、维修工具;抢修物资:如沙包、水泥、抽水机等;生活物资:建立防汛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及时做好防汛应急物资的配置计划和预算工作,按照防汛通信保障的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防汛通信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保证防汛通信保障指挥工作的畅通。

2编制防汛通信预案

2.1原则

坚持防汛工作的“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原则。坚持以利用社会公用通信网为主、防汛专业网为辅的原则。坚持充分利用现有通信手段的原则。

2.2使用要求

通信管理人员要熟悉本地区内各水库、堤防等台站的基本情况,掌握应急通信预案的使用方法,熟记每个台站预案的具体内容,达到坐阵主台就能指挥本地区开展工作的水平;各基层台站人员要认真学习本站的应急通信预案,牢记在心,熟练应用每个方案开展工作;严格按照全区防汛应急通信预案规定的方案开展工作;熟练掌握通信设备的养护技术,尤其是在应对应急情况时电台、电源等设备使用保养方法,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树立全局观念,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要一保本台、二照顾全局。需要撤离时,要人走设备随之带走,寻找安全地方迅速架好通信设备,恢复通信。及时把信息传递出去,上级的调度命令接收过来。

3防洪应急通信预案

3.1应急通信的主要任务

一旦境内河流出现洪水,堤防、水库出现险情,应急通信即按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命令开通。为防洪调度提供语音、信息服务,为防汛部门提供相应的通信保障。应急通信预案以水利系统现有的水工情组成一个综合性的应急通信网络,为收集区间内的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等信息提供通信服务。

3.2通信中心设立

应急通信中心设在水利主管部门,负责管区网络的组织调度及管理。通信任务包括:对上负责与上级防办的联络;对管区各镇水库的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进行调度。为此,应急通信中心在进入防汛紧急状态时,保持24小时开机,平时做好硬件准备工作。

3.3组建通信队伍

要组建起一支应急通信的抢修保障队伍。平时组织好人员培训,做好器材等准备,汛期要组织应急通信的演练,熟练通信业务,熟悉客观环境,一旦有应急需要能拉得出、联得上,保障畅通。

3.3启动程序

应急通信预案的启动,要按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在紧急状态时下达的命令执行。管区应急通信网的开通要按预案操作。

4上级防汛主台

上级防汛主台是全区防汛通信信息系统的中心站,是通信信息网络的控制中心,是有线与无线电通信交换的枢纽,是水情信息汇集、处理、交换的中心。汛期本区防汛主台保持24小时开机,时刻与防汛主台取得联系。同时要对下级防汛台进行监控、调度、管理。当防汛主台通信中断时,对下级所有的防汛站台,可按应急通信预案采用固定或移动电话接替工作,并保持24小时开机,落实到责任人,应急及超标准洪水情况下,启用公安无线通信系统。

5特大洪水时前沿指挥部通信

资金保障方案篇10

数日之后,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演讲时称,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公平办法,就是“划拨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假如山东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存在多年的养老金缺口问题有可能一举得到解决,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将获突破性进展。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有划拨国有资产充实养老金的提议。20多年间的曲折往复,折射出中国改革的艰难历程。其中的经验教训,足资当下改革镜鉴。隐性负债

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保障体制的缺陷日益暴露,许多国有企业的社会保障体系陷于瘫痪。尽管政府采取措施进行修补和改进,由于没有突破原有的基本框架,并没有能够克服这种体制的弊病。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由此启动,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因为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利益大调整、社会结构大改组的过程,随着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解体,必然迫切地要求尽快建立起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便为公民提供一个安全网。社会保障制度是公民的一张安全网。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体系包含几项基本的原则:(1)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全覆盖、多层次的;(2)在两项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即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中引入个人账户制;(3)要把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障基金的经营分开。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符合世界先进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的一般取向。1994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其对养老金制度的主张,与中国提出的新社会保障体系相似。因此许多专家评价说,1993年的新社会保障体系框架是一个很不错的设计。

按照中国政府的决定,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应该从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开始。但从一开始,新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就遇到了资金筹措的困难,发生了国有企业老职工的账户中没有基金积累或者积累很少的“空账户”问题。

在改革之前,国有企业职工没有个人账户,也无需缴纳费用,就享有获得社会保障的法定权利。实际上,当时实行过“低工资制”,工人们的社会保障基金在国家发放工资时就已经扣除。这笔强扣的资金形成国家积累,政府用它来投资建立国有企业。日后职工年老退休时,政府就用从国有企业上缴的利税来支付养老金。这在财务上是可以周转得开的。

可是由于职工的社会保障基金积累并不掌握在职工手里,而是掌握在政府手里,在建立个人账户制的时候,就必须解决职工个人账户“空账户”问题,实现资金的衔接。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解决老职工的社会保障基金的返还和由政府对职工的隐性负债的补偿问题。偿还方案

经济学家们在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不同的补偿办法。

时任央行副行长的周小川提出“切一块”的思路,就是在现有国有资产中切出一块来,补偿政府对国有企业老职工养老金的隐性负债,做实老职工的个人账户。

另一种主张是,由财政发行债券来偿还政府对老职工的隐性负债。智利政府曾采取类似办法,成功处理了国家欠账,建立起个人账户制。

但是,这两种方案都受到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官员的反对,补偿未能实现,于是就只有从企业收取“社会统筹”,通过借“新人”的钱来养“老人”。

1995年3月,在部署养老保险改革的全国性会议上,不同部门提出了两种可选的方案供各地区选择。

原国家劳动部提出了“大社会统筹,小个人账户”的方案:职工个人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用以支付本人的养老金;企业缴费进入社会统筹基金,用以支付老职工的养老金。各个地区的社会统筹缴费率,由当地劳动和就业保障部门根据支付老职工的需要决定。

原国家体改委的方案则是“大个人账户,小社会统筹”: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企业缴费的一部分,也分别按照社会平均工资和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入个人账户。

原国家体改委的方案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规定的原则比较接近。但由于它没有解决老职工的养老金资金来源问题,可行性并不高。而原劳动部的方案由于赋予社会保障主管机关很大的权力,因此多数地方政府部门选择了这个方案。

由于此举加重了企业负担,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出现了拖欠或逃避缴费的倾向,养老保险基金缴费率逐年下降。非国有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认为,由它们缴纳社会统筹来对老职工作出补偿是不公平的,因此也不愿意参加。在一些供养人口比例很高的老工业城市,企业缴纳社会统筹的负担更重。

为了不致过分损害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地方政府都不愿意把社会统筹的缴费规定得太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社会统筹还不足以支付老职工的养老金时,往往只好挪用现有职工个人账户内的资金,使得它们也变成了“空账户”。

从1998年起,各地的养老保险基金陆续进入了当期收不抵支的困境。1999年,全国有25个省区市出现赤字,个人账户被挪用超过1000亿元。中央政府不得不每年拿出数百亿元的预算资金,来填补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

20世纪末,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外汇管理体制、国有企业等改革均取得进展,中国构建起初步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唯有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最不成功,由此造成的社会矛盾开始凸显出来。划拨流产

1998年开始的国有经济改组过程中,超过2500多万职工下岗。当时流行的做法是,由企业实行“买断身份”,即按照职工工龄和工资级别予以一次性现金补偿。

失业和退休职工拿到的一次性补偿,并不足以维持生命余年的生活。而且财务状况不同的企业补偿金额相差悬殊:都是国有企业,都为国有资产的积累作出过贡献,但有钱的企业补得很多,资不抵债的企业则分文没有。

2000年初,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职工不满“买断身份”的补偿过低,爆发了大量。这种事态使中国政府领导人认识到,如果缺乏社会安全网,进行国有企业的重组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邀请经济学家刘遵义设计方案。当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教的刘遵义建议,成立一个机构对“个人公积金账户”进行统一管理,政府用现有国有资产对国有单位已退休职工和现有职工进行负债补偿。

刘遵义的建议得到了朱基的赞许,许多经济学家都非常认同。2001年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正式成立,负责管理营运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部原部长刘仲藜担任首任理事长。

2001年夏,国务院决定,国有公司在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但当年10月股市大跌,该决定因而叫停。因此,成立之初全国社保基金仅有中央财政拨款200亿元,以及部分公益金。

早在1994年-1997年,一些机构估算了中国政府对国有单位老职工隐性负债的规模。世界银行估计该规模约为1.9万亿元(1994年),占中国国有资产净额的46%-69%;国务院体改办课题组的估计更高,约为3.6万亿元(1994年),占到当年国有资产净值的145%。

国务院成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后,有关方面拟定详细计划,划拨2万亿元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给该机构,相当于国有资产净值的25%,用以做实老职工的个人账户。

当时许多经济学家都看好这一方案,认为这样做不但可以了断国家对老职工的社会保障欠账,也有助于推进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但是,由于社会保障主管机关的反对,划拨计划最终流产。

作为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主管部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主张是,降低由个人缴费形成的个人账户资金的比重,使养老保险以社会统筹为主。这一方案得到了政府的采纳。

新方案是以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为条件的。中央财政安排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逐年上涨,不到十年间就增加了40多倍。

因此,吴敬琏曾感慨地说:“每当要落实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新社会保障体系的时刻,从国有资产中‘切一块’的建议都会遭到社会保障主管机关的反对,最后被搁置,使行政主管机关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保管和发放全权处理的权力保持不变。所以这里涉及的,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与一些人的权力和利益相关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再失机遇

中国改革的特殊性在于,它与社会转型同时发生。市场化改革需要为公民提供一个安全网。在发生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期,更需要为公民构建一种防范和化解生存风险、维持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否则,不但会造成社会不稳定,而且会形成改革阻力,既得利益丧失的人们甚至会成为改革的反对者。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中国经济有了很大的进展,政府的财政收入更是成倍地增加,涉及千家万户基本生活保障的改革却没有明显进展,各种规模的工人抗议活动不时发生。由于迟迟不能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引起了大众的强烈不满,成为2003年爆发“改革第三次大争论”的一大原因。

2003年春天的“两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吴敬琏与林毅夫联合提交《关于划拨国有资产归还国家对老职工社保基金欠账的建议》。这份编号为“3352”的提案写道,最大的一笔国家债务就是国家对国有企业老职工的社会保障隐性负债,“负责偿还这笔债务,是一个关乎数以亿计老职工基本权益和政府的政治信誉的最大问题”,“现在国家还拥有近10万亿元的国有资产,提出账面债务后的净资产约有五六万亿元,用一部分来付还国家对老职工的隐性负债绰绰有余”。

2004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一个月后,“中国研究咨询项目”向中国政府提交了名为《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问题和对策选择》研究报告,建议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该报告的起草人是五位著名的国外学者,时任总理还特意接见了他们。

接见之前,刘仲藜和吴敬琏给总理写信说,划拨国有资产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不在此时将部分国有资产划拨给社保基金,将来财政将不堪重负,最终负担将转移到现有和未来的劳动人口身上,导致养老金缴费状况恶化和劳动力市场效率降低,甚至引起社会年轻成员的不满”。

此前一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其主要职责就是推进国企改革和重组。显然,这是划转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的一个好机会。

遗憾的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没有得到落实,国资委的定位也悄然由推进国企改革转向“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由于改革不到位,社保基金管理体制扭曲变形。行政管理机关和基金管理机关合一,他们只对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基金收支无需向受益人报告,也不受他们的监督。因此,腐败分子容易上下其手,,致使贪污和挪用人民“保命钱”的行为多发。

据统计,1986年-1997年,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动用。2006年发生的上海社会保险基金“串案”更令全国震惊。该案侵占社会保障基金金额达百亿元,而且牵连出众多高官。

一向言辞锐利的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社会保险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如果我们不把这些制度的漏洞堵上,给多少钱也会吃光。”养老困局

与此同时,社保基金的缺口继续扩大。中央财政安排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从1998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973.97亿元。很明显,即使财政能够承担所需的巨额费用,建立起来的养老金保险体制也是很难长期维持的。

2006年,全国社保理事会第二任理事长项怀诚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呼吁,“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中央到了该下决心的时候了!”

截至2008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总资产5625亿元。尽管它的累计投资收益高于同期的通胀率,但相对于以万亿元计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的养老金支出缺口,如此数量的基金总额不啻杯水车薪。

2009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划拨之议重启。国务院规定,凡在境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含国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均须按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国有股转由社保基金会持有。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关部门却以政策衔接为由,将范围仅仅圈定在微薄的增量上。

2010年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09年底,中国国有资产总额已突破53万亿元,完全有能力用一部分来偿还国家对老职工的隐性债务。

但截至2011年末,国有股份累计划拨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资金只有2119亿元,只占中央和地方持有的全部国有企业股份净资产的1%,占国有上市股份的1.5%。

对此,一位经济学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与国有资产迅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保的“窟窿”在不断增大。尤其是上海,这个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2000年养老基金首次出现亏空,此后连年飙升。财政补贴养老亏空的钱仅次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2011年上海“两会”期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坦言,“社保是上海可持续发展最头疼的一个大问题。”

不独上海如此。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有14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只能由财政转移支付予以解决,而且每年各级财政要拿出的钱越来越多。到2010年,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补贴已累计高达1万多亿元。

2012年6月,由经济学家曹远征和马骏牵头的研究团队联合《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的报告称,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在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

2012年底,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财经年会”上提出,划拨30%-50%国有资产到社保基金。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第三任理事长戴相龙也在一次会议上建议,将国资委监管的国企上交利润,按不低于20%比例,划拨全国社保基金。

在近十年里,每年中央政府的工作报告都强调“通过划拨国有资产,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但是都没有落实。机不可失

进入2013年,要求充实社保基金的呼声再次高涨。在许多机构给中央有关部门的改革报告中,都建议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它和十年前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表述上唯一不同的,就是将“资产”改为“资本”。

当年底,中国社科院课题组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报告,再次凸显了划拨的紧迫性。该报告显示,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从2011年的14个增至2012年的19个。如果继续执行现行养老体系,不对退休年龄等进行调整改革,到2023年全国范围内职工养老保险将收不抵支。

耐人寻味的是,在养老保险到底有没有缺口问题上,政府各部门的意见也大相径庭。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公开指出,到2011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2.5万亿元,但是个人账户实有资金2703亿元,空账金额高达2.2万亿元。

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2013年“两会”上明确表示,养老金“不存在缺口”,“目前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基金收入是1.9万多亿元,支出是1.5万多亿元,当期结余4000多亿元,累计结余2.3万多亿元”。

尽管不同部门各执一词,各种数据也不尽相同。然而,养老金可持续问题正变得日益严峻,却是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

2014年底,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时坦言:“如果我们的体制不改、机制不转、政策不调整,缺口是必然的,不是一星半点的缺口,而是巨大的缺口。”

今年“两会”期间,总理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说,“很多退休老工人年轻时为共和国发展流过大汗,绝不能让他们年老时再流泪!”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连年滑落,财政收入告别了近20年的高增长,社会老龄化也正在加速。弥补养老金缺口,已经迫在眉睫。因为建立新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大困难在于,对老职工的养老保险欠账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新的养老保险体系无法正常运作。

目前中国养老金和社保缴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已经非常之高,让国民和企业交更多的钱逐渐缩小缺口并不现实。解决养老困局的办法,就是清偿历史债务和推迟退休年龄。无论从道德上还是从实际操作可能性上,清偿历史债务都应该在前。划拨国有资本是打破养老金困局的“根本性一招”。

政府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这是普遍适用于现代国家的公认的一项要求。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安排。

20多年来,由于涉及行政管理机关的权力和利益而步履维艰,新社会保障体系迟迟未能建立,导致诸多社会矛盾。假如不尽快解决,将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未来的改革进程。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国企改革进展缓慢。山东省破冰之举,不仅充实了社保基金,更可以借此推动改革。因为划拨国有资产既可以解决许多公司制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也可以从多方面改善公司治理,还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