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当代艺术创作方案十篇当代艺术创作方案十篇

当代艺术创作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6:47

当代艺术创作方案篇1

1.1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陶瓷艺术

(1)当代陶瓷艺术是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早已突破传统陶瓷艺术的界限,在艺术创新的基础上,以实用为设计目的,用来反映现今时代与社会现实。正是由于当今现实文化的发展,使得一些文化艺术的观念慢慢渗透,这些都与陶瓷艺术创作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代陶瓷艺术突破传统陶瓷框架的束缚,将之前较为单一的陶瓷艺术手段和艺术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改变,超越传统,融合了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创新手法。例如,创新的工艺技法、意象派图画、抽象派视觉语言,并且重视不同的配色和选料,这些手段的契合促进了一种潜意识形态的陶瓷艺术潮流的诞生。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同时,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不仅大胆吸收外来文化。例如,一些现代西方文化对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再加上东方文化的底蕴不断滋养,使得当代陶瓷艺术家有了不断试验、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从而完成一件特别的艺术品的底气。这种通过不断努力来达成特别艺术效果的过程也体现出了当代陶瓷艺术家的全新创作理念和审美情绪。

(2)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陶瓷艺术的差异

当代陶瓷艺术的创作是一个完整艺术形态的创造性审美活动,其创作观念的差异与表达方式的区别是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陶瓷艺术最大的差异。正因为在艺术界,无论何种艺术品的诞生都需要其体现整个时代的精神。因此,当代陶瓷艺术通过体现当代这个时代现实的开放性思维和综合交叉的多向思维方式,从而赋予了自身更加强烈的个性追求与现实迫切需要。从这一点上来说,当代陶瓷艺术相较于传统陶瓷艺术对于艺术表现力方面显得更为重视,尤其是注重当代艺术的现实表现力、对现实心灵的揭示能力以及当今现实社会精神的感染力和思维创造力。

1.2科技与当代陶瓷艺术创作

在陶瓷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工艺是十分重要的。既然陶瓷艺术是取之自然造福人类的艺术,而在陶瓷艺术成品成型的过程中需要人类的手工实践活动进行磨合,这种手段称为“工艺”。只有技术水平有保障的、运用高新科学技术的、能够运用理性判断得到大家认可的工艺,才是真正能够符合当代审美、合乎目的性、具有实用价值的合理有效的科技工艺。从工艺方面来说,当代陶瓷艺术使用大自然所给予人类的泥和火进行锻造和揉捻。原本形态各异的、柔软的泥土,在艺术家的巧手惠心之下进行精心的雕琢之后,放入炉火之中进行烧制,才能够变成满含陶瓷艺术家心血的艺术品。这种艺术品不仅富有情感,而且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的冲击和愉悦的享受。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理论和数字技术在陶瓷的制造过程中被大量的使用。这种高科技手法的使用加速了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发展,也开拓了当代陶瓷艺术的新视野。

(1)数学理论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一些陶瓷艺术品创作者通过运用数学理念对陶瓷艺术进行了完美的诠释。例如,日本京瓷公司所开发出来的高科技陶瓷刀,完美地运用了陶瓷的耐腐蚀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使得这种产品的性能远超一般的金属刀片。而在艺术作品方面,将陶瓷这种原料做成三角锥或者圆锥等几何拼接的图案进行镂空的加工和雕琢,让这种材料的材质得以完美地展现。或者只是将陶瓷做成立方体,之后再进行加减法的切割工艺,显得十分整洁和干练。或者是加工成圆形和弧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组合,使之曲线分明,简单明快,充满欣喜的律动感。再或者使用更加高科技的工艺让陶瓷的表面产生扭曲的质感,采用数学曲线的理论,充满趣味性的将陶瓷延展成为一个曲面,让陶瓷那种脆生生的质感与数学曲线的柔美进行完美的结合,并且在烧制的过程中注意高科技的时间控制,让陶瓷工艺品的性能更加良好和完善。

(2)数字技术在陶瓷图案制作中的应用

除去其他的光环,陶瓷艺术还可以称为是绘画和雕塑相加的艺术。在这种艺术形式之中,绘画是指陶瓷的图案制作方面。既然是二者相加的艺术,那么图案所能够展现出的陶瓷艺术魅力自然也不必多言。在传统意义上来说,陶瓷艺术品的诞生可以分为两半。第一半人为因素的控制,另一半是指陶瓷工艺品在进窑烧制过程中是无法预测的,因为烧制高温的缘故而脱离了人类的束缚范围,导致烧制结果无法控制。为了减少在烧制过程中的损失,以及工艺品图案经过高温之后变色的不可抑制性,数字技术就应运而生,被应用于陶瓷的图案之作过程中。传统釉料需要高温窑变形成最终的颜色。因此,难以直接地进行图案设计,尤其是当代一些科技图案或者一些抽象的图案印到瓷器上就有很大的难度。可以通过借助现代数字技术的方法,利用数字技术辅助设计陶瓷图案。最常用的方法是热转印技术,即在计算机里设计图案,这种图案是由一些十分精密的数学图案构成的,其细腻程度远非人工绘画所能达到的。然后再使用喷墨打印机进行处理,最终采取热传因技术印制到陶瓷工艺品表面。这样有利于保持图案的色泽和光鲜度。

2总结

当代艺术创作方案篇2

一、什么是吉祥图案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晨、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我们把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为了方便地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人们根据各种标准,将其划分出不同的种类体系,其中较为普遍的分类标准有:依据吉祥图案的应用载体,可以分为建筑装饰图案、家具装饰、印染织绣图案、瓷器图案、漆器图案等。根据吉祥图案的题材可分为人物类、兽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等组合类。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象征性,它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手法,是人类运用丰富的想象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关系进行概括和总结的结果。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和被象征内容在一定经验条件下的某些联系或类似,从而使被象征内容得以更加强烈和更加集中的体现。象征性在陶瓷装饰中的体现如:八仙过海,年年有鱼,都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生活的一种向往。第二是装饰性,它是指图案所具备的人工美,即以活跃的、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为基础,按照形式美规律来重新组合形象,用以表达吉祥图案的意义和装饰性,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具备特有的装饰特色。比如现代的陶瓷艺术当中,人们往往运用传统吉祥图案的特色与现代的构成形式结合产生现代意义的装饰。第三是艺术对载体强烈的依附性,这是中国传统工艺吉祥图案的鲜明特征,通过装饰器物或建筑,或其实用功能表现出来,其中吉祥图案在陶瓷中的体现也是极为普遍的,人们把各种表达吉祥如意的意念在陶瓷装饰中再现出来,形成各种各样的陶瓷文化特色。

二、吉祥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体现

吉祥图案是以象征和寓意来实现其价值的,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陶瓷装饰中尤为表现突出,丰富了吉祥图案的表现力,形成了画中有意,意传吉祥的普遍现象。陶瓷装饰,这个词是指修饰打扮之意,所谓的陶瓷装饰,是指根据装饰美的一般规律和表现形式,在限定的陶瓷器物上将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运用装饰规律和美的法则去组织、安排陶瓷从器型到画面的组合,从而构建一个新的视觉艺术世界。陶瓷装饰简单的说就是对陶瓷器物进行修饰、打扮。它是通过釉色、文饰来美化陶瓷造型。

吉祥图案在东周时期瓦当上的应用

东周作为吉祥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至汉代已成为四神被装饰在瓦当上,象征四方顺达吉祥。圆瓦当上还有大量采用吉祥词语的汉字,如:长生无极、长乐未央、延年益寿、千秋万岁等文字装饰。东周时期的吉祥纹样,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

唐宋时期吉祥图案在陶瓷装饰中表现

唐代,人民生活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给艺术发展创造了充分的条件,表现在装饰的造型完美、丰满、线条柔和优美。此时的吉祥如意题材众多,色彩华丽,气势雄厚典雅。牡丹一直具有百花之王的称号,又象征着富贵繁荣,唐代的武则天就特别喜欢牡丹,于是便有龙凤牡丹,凤穿牡丹的图案。展现在陶瓷上的牡丹纹样,姿态各异,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

宋代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瓷窑遍布大江南北,有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磁州窑、吉州窑等等。宋代陶瓷造型优美,构图完整,形象生动,线条流畅,充分突出了它的雅致,达到了一个新的审美境界。陶瓷装饰常表现一些吉庆内容的纹样,如:牡丹纹(代表着富贵),婴儿嬉戏等等。

吉祥图案在明清时期陶瓷装饰上的发展

明代,陶瓷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许多新表现技法,出现了众多精美的产品。这时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瓷业中心,规模庞大,产品精致,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吉祥图案题材陶瓷装饰在这一时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装饰的主要内容,如:五谷丰登,平安如意,年年有余。吉祥题材的陶瓷,在构图上常采用分割装饰和满布到边的章法,在色彩上较富丽,设色浓郁,处理大都以对比强烈,重色多的方法。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是我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烧造技术进一步提高,装饰形式丰富多样,造型推陈出新,颜色釉更是琳琅满目,使吉祥题材陶瓷装饰达到极高的地位。

三、吉祥图案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

当代艺术创作方案篇3

论文摘要: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顿城中传统图案艺术的基拙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传统图生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阐述了传统图案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基拙作用,旨在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在人类踏入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已步人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地改变,观念在不断地更新,特别是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激烈竞争,使艺术设计行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对该领域人才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

20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水平都非常发达,反之亦然。本世纪造型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各艺术门类之间逐渐渗透、互相融合,呈现多元化、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反映在创作观念上,传统与现代审美意识的互通共融;在表现形式上,抽象与具象并举;在技法和材料上,多样选择与综合性运用共存等等。这一切都极大地开拓了艺术设计在思维意境和表现形式上的新领域,它为艺术设计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也对艺术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图案的创意设计也是艺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墓本能力。

狭义而言,图案仅指器物、织物上的纹样和色彩。广义而言,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想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图案从外形上分,有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从用途仁分,可分为实用图案和观赏图案;从理论研究和实践角度上分,可分为基础图案和应用图案;从艺术语言和风格上分,可分为中国传统图案、外国图案等。图案的形象是一种艺术形象,它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作者的不同目的对事物的原型进行艺术加工或者对非具体形象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

一、传统圈案艺术是设计专业教学的荃础

目前,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族,都在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即便是那些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语言,亲切熟悉的造型,更何况其带有装饰性的图案形式。艺术设计师只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构图规律、色彩规律、寓意手法等,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的作品来。

艺术设计教学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基础课教学的充分落实。艺术设计专业的图案课,是基础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平面图形设计的基础。图案课教学要便学生了解和掌握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图案造型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图案的设计与创意。而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必须从学习传统图案人手。对于传统图案教学。每个教师都深表赞同,但是,学生却不能理解。有些学生认为。了解传统图案在每一个朝代最有特色的纹样,在平面设计中很少专门用到。面对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四年的学习目的不是仅仅能接几个活的急功近利的人,而是要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艺术设计人才。

二、传统图案的艺术魅力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图案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传统图案以其不朽的民族特色与艺术魅力,装点新时代展现时代精神、时代风采。时代需要传统图案艺术,传统图案艺术在时代的进步中发展。当代企业形象、商标、品牌、广告、电视、报刊、室内装饰、博物展馆、仿古工艺品、服饰、民间剪纸等,都有传统图案的光彩,包括图案、纹饰、构图法则、古朴的风格及思想内涵等。有的企业以龙凤图案为品牌形象,以示信誉、产品质量,以及中华民族的品牌特色,以便开拓国际市场。人类已经跨人21世纪,在上海举行的亚太地区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的各国元首身着中式福寿图案服装,令世界为之瞩目,引导了中式传统福寿图案服装的新潮流。

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自6,7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来,无论在器物造型上,还是装饰纹样方面,都呈现多样的风格无论在运用图案语言方面还是在表.情达意寓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学习传统图案,首先应了解中国传统图案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造型风格、不同的构图形式、不同的色彩风格及寓意手法。如原始社会早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以几何纹样为主体,也有实体形如鱼、蛙、舞蹈的人等。这些图案造型简炼、变化幅度大。在构图上已能作对称、连续的配置,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常使用红、黑、白、橙黄、橙红、揭黑等色彩,具有质朴的艺术风格。

三、传统图案设计法则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价值

图案作品是通过设计过程完成的.而设计过程则必须运用设计法则。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这些设计法则足以使中国图案设计事业走进新时代、走向更辉煌。其中形式美的法则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构图法则有:太极图形,“罗形,“米”字格,九宫格等。现代西方构成法则的同构变异,元素替代设计法则,在中国古代图案中,都能找到类似这些法则设计的作品。如:龙、玄武、翼马、伏羲〔人首蛇身)等图形。这些法则运用于教学作中,提高了民族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了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

不可否认,学习图案可以解决平面造型问题.这一点与现在基础教学中所看中的平面构成有相似之处,但是传统图案的构成法则以及九宫格的布局等等规律是平面构成所代替不了的。特别是在学习传统图案还必须将一定时期的图案放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理解,把握不同时代图案风格气韵,这种感性的理解是平面构成的理性训练所不能代替的。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通过传统图案的用线、布局、色彩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时代的图案风格特征,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于现代设计。以前对传统图案的学习是通过大量的图案临摹来增加对图案理解的。诚然,临幕是学习传统图案的一套有效而扎实的方法,老一辈的图案学家都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实践证明这也是学习传统图案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也应看到由于目前课时的变化以及学生心态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三、四周的时间里用临摹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不同的传统图案成为不现实的事。大量枯燥的临摹只会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产生反感,而手头功夫的练习不如放在工笔白描课上解决在上传统图案课时应把重点放在对传统图案造型、风格的整体把握上洲一通过一定量的临摹切实感受古人在图案的用线、用色、骨格、布局等方面的独到匠心

四、传统图案的寓意美与现代艺术设计创意的融合

中国图案中的寓意美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彩陶上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图莱意境,象从一条鱼形变化出抽象的三角形、曲线、直线、点线面组成的图案,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新鲜的构图。意境的美在中国图案的设计上,经常作为一个艺术主题。象陶瓷中的雨过天晴釉、界红、美人醉、雨点釉等。如楚、汉漆器上的云气、庭园布置中的层云叠彩的假山等的意境.是虚中见实。没有形象。或者是形象捉摸不定,这样的手法能引起许多联想。如:松竹梅图案会联想到岁寒三友”的忠诚友爱。如:太极图形中设计了一对蝴蝶马七就会联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喜相逢”悲欢离合的意境等。

中华民族以旧历年为最隆重的节日,张灯结彩,舞狮舞龙,贴对联、窗花、年画、门神等,无不以传统图案表达人们驱除灾害、邪恶,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等美好愿望。在人们的心中,有了门神就不会受邪恶的侵害;有了“寿桃仙鹤”就会健康长寿。这些图案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代人与现代人是相通的,因为他们表达了人类自身最根本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传统图案本身包含的思想.在节日喜庆活动中的使用价值。它极大地满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是传统图案思想内涵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传统图案通过节日喜庆活动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吉祥、平安、幸福、欢乐的生活气氛,从而产生要求国泰民安的全民社会思想意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这种思想意识无疑都是社会安定的思想基础。

中国图案的寓意美,真正体现出r设计者的思想,是代表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图案,把信息传递给广大民众。它的美不是视觉的美所能概括的,而是一种广阔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是起到了一种共鸣作用的心灵感应。因此,在图案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将传统图案寓意美的表现手法,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即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活力,形成中国图案艺术的主流作品。

五、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当代艺术创作方案篇4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利用性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是多元的,但如果无法实现有效利用,则必将致使珍贵的档案资源成为一种摆设。要充分发挥群众文化艺术在文化传承、美学鉴赏、社会感召等方方面面的的影响,就必须把包罗万象的档案资源请出艺术馆、档案馆、文化馆,使其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焕发出更大的利用价值。

1基于“可利用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价值

笔者认为,基于“可利用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增进社会大众对群众文化艺术的了解

群众性文化艺术的创作主体是社会大众,其欣赏主体也是社会大众。但是,社会大众所接触到欣赏到的群众文化艺术,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往往与同时代乃至同年代的文化环境、文化作品和文化素材是紧密关联的。对于许多既往的文化艺术作品,人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深入了解,乃至于无从得知。从这个角度来看,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首先就表现在,其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能够充分地原汁原味地向生活在现时代的社会大众展示原有历史时期创造的群众文化艺术精品,使其获得更多更大更广的群众文化体验,增进对群众文化艺术的认知。如果说群众文化艺术具有强大的传播功能,那么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则能够充分起到对群众文化艺术本身的传播,让绚丽夺目的文化成果源远流长。

1.2深化对群众文化艺术的规律性认知

对群众文化艺术进行档案管理并加以利用,其更大的价值不在于为历史制造一个封存和缅怀的空间,而在于为总结历史的规律提供可能。换句话说,我们要通过对既往群众文化艺术的研究,获取更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带有规律性、普适性的文化艺术财富。这一点,是与群众文化艺术本身的特性紧密关联的。群众文化艺术是文化艺术大类中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艺术,带有浓厚的民间性、群众性和乡土性,它除具一般文化艺术档案的规律和共性外,还具有独特的群众化个性。由于群众艺术家们来自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生活阅历、思想观念、创造理念各有不同,审美情趣和艺术思维也不尽相同,这也就导致群众性文化艺术没有一般的文化艺术那样整齐划一,而是参差不齐、各有千秋的,因而他们的作品也会形成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我们通过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可以充分实现对不同文艺风格、文艺特点、文艺形式的规律性研究,从中总结出带有共性的东西,增强对群众文化艺术的理性认知,把人们对群众文化艺术的认知从单纯的“草根”意义中延伸出来。

1.3推动群众文化艺术的可持续繁荣

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作为群众文化艺术智慧的结晶,凝集了许多时代的艺术成就。照片、手稿、记录,通过各种相应的物质载体、技术手段记录下来的丰富的文化群众艺术档案,是各类群众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历史凭证,也是群众文化艺术交流、借鉴、提高、发展的重要艺术理论基础,更是当代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活动、创作、研究和创新的源泉。因此,充分利用文化艺术档案,是群众文化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站在今天的条件下审视未来的群众文化事业,必须以历史为根源,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进行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积极地从中去寻找素材,开拓视野,获取灵感,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进行群众文化艺术上的再探索、再加工、再创造。

2影响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利用性”的现实困境

客观分析,基于观念性、技术性、方法论等各方面的原因,当前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尚不充分,乃至于面临重重困境:

2.1观念层面

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性认识不够。认识上的不充分其实是两个层面的,第一个层面并不涉及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利用与否,而是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本身的不重视。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档案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更是务虚的东西,如果说经济数据档案、人事档案还能给单位创造效益,或者有一定的保密性而不得不管理一下,那么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则实在是一文不值,只要做到不丢失就可以了。这种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忽视乃至于轻视,其实不仅仅反映出人们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也充分说明人们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缺乏认知,这也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层面的认识不足。其实,正是因为人们认识不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才导致人们不重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本身,而恰恰又是因为对档案本身的不重视,反过来使得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这种认识上的不充分,带来的是双向的副作用以及二者之间非良性的循环。当许多场合需要使用到一些珍贵的群众文化艺术传承品时,当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价值可以得到发挥且应该得到发挥的时候,往往是查无此档、空迹于案。

2.2技术层面

收集手段和管理水平不足造成价值削弱。我们说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具有价值的,然而这种价值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性,还需要通过人们的收集、加工、整理,才能得到彰显。但现实工作中,往往由于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的种种缺陷,极大地削弱了许多群众文化档案资源的价值。一方面,有利用价值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资源得不到充分收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中创作者往往认为这些档案归属个人所有,经常会出现不愿意移交档案管理部门的现象,大大影响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归档工作。反过来,由于群众文化艺术产品的门类和种类太多,加之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归档制度来保证档案试实体的收集,而轻视研究和预测社会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需求,使得很多有价值的群众文化艺术没有进入档案工作者的视野,难免被遗落忽视和过滤掉。另一方面,收集到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未能得到有效保存,减低了其原有的价值。很多单位在对文化艺术档案的保管中,客观上保管条件并不理想,并不完全具备恒温、恒湿、防虫等保管条件,造成很多群众文化艺术作品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未能存在专门的库房里。这样一来,难免影响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长期保存,破坏作品本身的完整性,以致部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无法利用,失去原有的利用价值。

2.3载体层面

缺乏良好的面向大众的公共化展示平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不同于经济档案、人事档案,这些档案要得到充分利用,就必须使其充分地展示在社会大众面前。但是,当前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在对外开放上,还基本上保留着一般档案管理利用的三个特性:一是原件的直接提供利用,即直接将档案原件提供给利用者;二是复制件的提供利用,即将档案复制品提供给利用者;三是编研成果的提供利用,即将经过加工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这三种方式,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被动式封闭的模式上,使得社会大众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资源。当前,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很大程度上都会与互联网发生关联,对于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需求也因此产出着相应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档案共享技术还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上原地踏步踏,那么,显然无法实现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与社会大众的近距离互动,使得这些宝贵的档案资源最终不得不成为一种摆设。

3增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利用性”的路径分析

当前,整个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正处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之下。以文化软实力助推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需要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焕发更大的“可利用性”。

3.1坚持固本强基,进一步夯实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的资源配置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从人、财、物等方面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群众文化艺术单位要审时度势,把档案管理和利用纳入领导职责和单位管理目标,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大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财政投入,将更多的配套资金投入到保护管理和维护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上来。合理引入市场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开发利用。切实加强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尤其是基层群众文化艺术单位的档案室硬件建设,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保管设施。当然,除了财力物力的配置以外,最为重要的乃是人力资源的配置。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加大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选任和培养力度,提高他们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全面掌握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收集、归档、管理知识,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具备胜任工作的专业技能,为开发利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打下坚实基础。

3.2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的价值含量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有价值。要从观念入手,切实增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部门的档案服务意识,转变那种认为档案材料只有保管作用的思想,变消极保存观为积极利用观,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材料的利用价值。要充分考虑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具有的可欣赏性、可收藏性和可增值性,将群众文化档案的利用者及其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需求作为工作重心之一,在满足利用者信息需求的过程中,加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要以需求助开发,加强群众文化艺术档案部门与外界的联系,建立专门的需求信息反馈处理机构,不断获得各种利用需求的信息。采用专业方法和现代技术,从所收藏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中发掘有用的信息材料制成档案加工品,主动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并根据利用者的需求及其需求变化来确定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可利用产品的开发范围及开发程度。充分考虑公众使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资源的客观条件,满足其缩短查找档案、资料时间的需要,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文化艺术档案的畅通性和便利性。

3.3坚持面向网络,进一步拓展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的传播平台

在信息网络时代,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要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必须依托高度现代化的信息传播载体。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以电子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电子型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对信息化的群众文化意识档案加以组织、整理,将以纸质、音像、光盘为载体的传统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转化为电脑可以识别的模式并上传到网络。另一方面,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档案场所建设,借助计算机网站让更多的利用者通过先进的互连网阅读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进一步拓展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文化教育与传播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利用网络化大众传播媒介开展档案服务,切实加大对利用者注意力的网络化互动式吸引,为利用者创造一个开放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分享环境。当然,对于一些年代较久远或者体积规模巨大的实体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只能是进行实物展览等,因此并不能简单地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替代传统的传播模式。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网络信息技术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其高度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固然带来了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利用的便捷与便利,但是网络安全的风险也是无处不在的。在技术条件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传播利用必须高度重视并时刻警惕因信息技术的漏洞所带来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宫晓东.群众艺术档案工作特点初探.档案学通讯,2005(4).

2詹锐.“两个体系”建设重在强化档案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浙江档案,2009(6).

3程茜茜.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探析.科技创新导报,2011(17).

4张建洁.浅谈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大舞台,2011(6).

5许天娇.网络元素融入企业群文品牌时尚多元.群文天地,2011(4).

6田丽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的有效途径.黑龙江档案,2011(3).

当代艺术创作方案篇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艺术设计当中有很强的渗透性,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容忽视的。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弘扬重要性作为切入点,结合当前艺术设计教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对如何更好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学中提出建议,希望对今后的艺术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平面设计;教学思想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它可以说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它不仅是中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对民族来说是极其关键的,它是国家赖以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力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给人带来很多正能量,培养对自然对艺术的感受力与个人的优良素养。让艺术创作者走出模仿的误区,有更多的灵感创造,在今后的创作中融入更多新元素。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延续,孕育出了传统艺术风格,是在传统文化当中融入艺术设计教学,对于今后的艺术设计教学,继承中国文化的精髓,促进艺术设计行业的全面发展都有所帮助,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

二、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艺术设计在中国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但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当前中国艺术设计教师方式过于单一,内容与形式都是采用老旧方式,没有多大新突破。当今的社会是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人们也在不断追求多元化元素。但是受到多方面条件制约,导致社会发展只一味追求新鲜元素,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1、教学过程中无法清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

当前,艺术设计教学中依然有很多误区。教师总是强调在作品当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学生就会误以为是把作品中加入中国传统元素就能符合老师的意愿,导致学生没有自我意识,作品毫无生气,就等于是把中国传统图案画入作品中。在错误的思想引导下学生作品并无法让人眼前一亮,给人的感觉只有昙花一现,在现代社会中属于没有任何时尚感的作品,没有体现传统也没有加入新鲜韵味,就等于是三无产品。所以,要如何使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让传统文化能够真正的为艺术设计所用,是所有人应当重视并且认真研究的重点问题。同理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当先认识与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的传统图案规律有所掌握,把握住中国文化的精髓,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目的一定要明确,是需要指引学生创造出不失个人色彩又有中国传统元素沾边的作品,并不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作品。

2、一味的借鉴传统文化,作品缺乏个人色彩

自从中国开设艺术设计培训以来,都只看最后作品的美丑,没有考虑到艺术思维引导,甚至有教师对艺术设计的理解并到到位,只是一味的要求完成作品,并无考虑到作品的意义,是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所联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几乎都是先给学生一个课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个设计草图,教师根据草图呈现出的内容好看来判定此次设计的成果。如果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学生画出的草图不尽人意,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画出不同的草稿。明显看出,要学生在短时间中完成不同风格的草图是相对较难的,特别对于一些新入门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特别是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教学更加是不可能的。

三、如何更好地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学

1、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艺术设计教学一定要把发展点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但是传承的同时不能缺乏个人特色。教师一定要进行自我提升,先明白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有多大。引导学生设计出的作品符合大众要求,同时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息。当前的艺术设计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解释,也是对现代设计的观念与思维的融合,做到这些点才能够创作出符合时代韵味的作品。同时,艺术设计创作融入中国文化特色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2、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与理论体系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市场更加注重于艺术与传统设计间的融合。艺术设计的重点应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当中,还需要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指引学生真正的走入到市场中,先去挖掘人们对艺术设计的要求。学生的艺术设计培养中,没有理论知识的灌溉,所以无法理解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设计中是有多么重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出炉,不仅是学生对艺术的认知程度加大,也是开阔眼界的证明。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不失传统特色有能符合当下市场需求时多么关键,让学生具备传统设计元素结合能力同时还要懂得如何打动现代人。

3、培养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传统图案在设计中也是具有独特特色,与现代的图案造型有较大差异。传统文化较为注重装饰,构成的过程几乎都是追求匀称与完整。我国的典型图案太极纹就是对称与完整的典型代表。现代的图案追求大胆新鲜,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建立在传统文化图案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改变,融入更多不一样的元素。总之,传统与现代图案各有千秋,传统的精华不能遗弃,现代的创新元素应当建立在传统基础上。

4、提高教师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

教师是课堂当中的主导因子,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传道授业。所以教师应当要先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把传统文化较好的贯彻到教学中去。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学还应当不断学习,自己多补充一些中国文化相关的书籍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我价值,并且坚持不懈的学习,只有符合这些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艺术设计中。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沉淀的,反应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质,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发展中的不同文化思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经过多少风风雨雨留下了的结晶。因此,在艺术设计中,要注重把中国文化融入到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在今后的艺术设计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要加入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新鲜血液,真正做到把传统带入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在怀念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文化的价值,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价值。同时,还需要把创作作品面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

作者:姜杨单位:辽宁财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叶明辉.平面设计:整合与互动.美术研究,2013(1).

[2]隋慧文,张天殊.浅谈广告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艺术研究,2013(3).

当代艺术创作方案篇6

在群众文化艺术工作中,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是文艺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它能让人们通过一组组、一幅幅的老照片和一本本丰富详实的文字资料,了解群众文化艺术的历史沿革和丰硕成果。珍藏的文化艺术档案已成为今天研究考察当地群众文化的重要资料,它能帮助地方政府正确制定群众文化的方针和政策。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人们对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价值的认识。

(一)艺术档案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群众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它相对于其他档案来说,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主要是通过文字、图表、声像、实物以及文学美术作品等方式进行记载。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活动的真实记录,记载了艺术团体和艺术工作者艺术风格形成、发展的全貌及非凡的艺术成就,是广大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丰硕果实,具有无法估量的保存价值。此外,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真实地记录了群众艺术的发展过程,这对于让后人了解和继承群众文化艺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二)艺术档案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艺术档案既来源于文化艺术活动又服务于文化艺术活动。艺术档案可以反复地、多方面多层次地被利用。它既能够为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服务,又能够为社会公众和个人的文化宣传、交流活动提供服务。艺术档案不仅可以作为艺术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还可以作为艺术生产活动的重要凭据,更可以作为艺术研究、艺术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艺术档案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艺术档案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文化创新的推动力量。它的现实价值不仅表现在促进精品生产和艺术创新上,而且还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公共文化建设。

(四)艺术档案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价值。艺术档案的潜在价值是指档案尚未开发利用时存在的一种价值,同时也是指档案材料归档分析确认的价值。这种价值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艺术档案的价值是其自身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但人们短时期还没有将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这种潜在的价值又是被大多数人所关注的。二是指艺术档案的价值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即把静态的档案资源变成动态的信息源。只有充分地挖掘艺术档案的价值,真正把艺术档案潜在的价值转化成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信息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艺术档案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群众文化艺术档案的社会功能

(一)为编写历史提供原始资料。艺术档案为积累文化财富,保存艺术遗产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如为编写文化史、大事记、文化概况等提供了信息考察依据。

(二)为创作和辅导提供基础材料。艺术档案为艺术工作者进行再创造和提高艺术水平提供借鉴。艺术档案存储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创作的信息。它不仅记录了文化活动的史料,还记录了艺术家们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的创作经验、作品风格和创作思想。

(三)艺术档案是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不同时代的艺术家通过艺术档案在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创作自己时代的艺术作品。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利用艺术档案继承、借鉴、创新的过程,也是积累丰富艺术档案,增添艺术宝库财富的过程。

三、充分提高艺术档案工作者做好开发、利用工作的综合素质

(一)要提高艺术档案工作者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文化艺术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相对其他档案工作环节更繁琐,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艺术档案工作者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认真细致做好文化艺术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更好地为文化事业服务。

(二)要提高艺术档案工作者学习与开发、利用相关档案知识的自觉性。文化艺术单位的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不是孤立的,与档案基础工作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做好文化艺术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不光要学习档案开发、利用知识,还要加强对档案基础知识的学习。各类文化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档案绝不是零散材料的随意堆砌,需要根据艺术专业规律来进行归档,所以艺术档案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档案管理知识和艺术专业理论。同时,在现代化管理的条件下,艺术档案人员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及现代化通讯设备来进行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

当代艺术创作方案篇7

时间:2012年06月17日-2012年07月2日地点:三林塘老街(上海·浦东)

一场并非在传统白色立方展厅内呈现的展览—“再造景”公共艺术展,正在上海浦东新区一隅名为三林塘老街和三〇国际艺术区的潮湿闷热的梅雨季中揭幕。15件大型公共艺术作品,49位在校学生,2位策划人,十几位指导教师和工作团队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促成了这次介入水乡古镇的公共艺术实践。

此番被想象和营建的三林古镇,是新仿旧貌,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古迹,原址始于北宋,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而在近代社会革新巨变的潮流下,以江南古镇为代表的内部循环体系被现代化的概念不断覆盖、改造和异变的局面下,艺术如何有效地介入公共的、日常的生活之中,与身处其中的人们发生互动,再次引发他们对周围景观的介意和注目,便是这次“再造景”概念提出的契机:既能体现对古镇传统资源的重新利用,也是以“再造新景观”的方式来串连不同时空的文化脉络,使其地域特征、特色定位得以延伸,同时充分深化了国际化大都市中古镇样本变迁与发展的具体实践。

来到现场,在簇新的三林水乡建筑群中,穿梭在古镇的街巷墙垣,在空间随脚步不停转换之际能时不时偶遇到一两件作品,似乎令观者有了在迷宫中寻宝之感。而利用地域视觉资源并结合了当地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代表物件进行放大和转化,成为这次“再造景”的诸多作品的创作手法:作品《老物件》把传统古镇居民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用品—竹藤编热水瓶,进行复制并放大成足有三层楼高,这件异化的“建筑物”由于还内设了灯柱,呈现了日夜不同的景观效果;而作品《亮花桥》的灵感来源于三林当地的刺绣工艺和民间图案,创作者在三林塘港的石桥立面,用霓虹灯勾勒出一幅适形花鸟图案,使得当代都市的典型夜色被有效地引入古镇,还利用了河流的虚实倒影还原出传统图案的对称性特点;《酱园记忆》用钢筋线条的艺术形式语言,速写了一段曾经发生在三林古镇著名的酱园作坊生活、劳作场景并与现实的地点再次重合,有效凝固了两个时空的人和物,记忆与故事的再现;《布顶》是用三林土布包住三林“土布之王”—汤宅门头屋顶,整体性的艺术处理手法使日常布料的可塑性获得延展。

其它类似的作品如用当地各色粮食谷物组合、替换成民俗中的祥龙图样;200柄蒲扇扎在一起充当船帆的“扇风船”;用竹筛、竹子层层叠叠做成的“筛廊”;用多条板凳互相镶嵌搭出龙状的作品“舞韵”;长长的涂鸦墙“三林印象”等等。这些以现场环境为对象的特定户外当代创作,以装置、雕塑、绘画、灯光、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使得老物件的再现在体量和视觉感受上,产生似曾相识又多维度的重新解读,15件作品以公共艺术的户外展示形式连接市民生活,试图重新解读古镇的文化承传与更新,探讨生活样式与艺术氛围之间公共性的综合命题,以凸显区域特征为主旨与社区形成环境、人文的多重互动。

当代艺术创作方案篇8

1.秦汉时期的砖石雕刻兴起,纹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装饰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纹饰除了仍以传统的鸟兽纹、抽象的几何纹为主流,人物纹空前繁多,主要表现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生产生活情形、歌颂“古圣先贤”的,如伏羲、神农、周公、孔子等。最为突出的是秦汉瓦当纹样,以西汉晚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造型最为典型。2.随着魏晋南北朝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佛教的传入与盛行,纹样图案同样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许多内容都与佛经故事有关,传统纹样吸收了外域纹样之精华,这个时期的题材常用的纹样有莲花纹、忍冬纹、玉鸟纹,鹿纹等。3.隋、唐、五代十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纹样图案也出现了繁花似锦的局面,隋唐时期的纹样丰满圆润,富丽豪华,奔放流畅的风格特点,以花卉纹样取代了动物纹样,成为主流地位,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理想美感的装饰造型。五代十国的纹样沿袭了唐代的繁琐与富丽,但装饰手法开始讲究夸张变形,主要以宝相花纹为代表。4.元、明、清时期的纹样在与多民族艺术的交流装饰风格上产生了变革,吸收了外来多样性的风格,题材众多,应用范围空前广泛,大大开拓了我国装饰纹样的发展,代表纹样有:吉祥纹样、动物纹、花鸟纹、宗教纹、人物纹、博古纹。各种纹样相互借用与工艺技术的综合利用,都促进了装饰图案的发展。此时期的纹样装饰艺术,在中国传统纹样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纹样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原始社会简单的纹样到奴隶社会简洁、粗犷的青铜器纹饰,再到封建社会精美繁复的花鸟虫鱼、飞鸟走兽、吉祥图案纹样,都凝聚着相应时期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二、传统纹样在装饰图案设计中的沿袭与精神内涵

我国为数甚多的传统纹样图形的题材,是世代传承与积累下来的,虽然其中也层积裹挟着时代变迁的痕迹,但有相当一部分却表现在形式和内涵上的一贯性。为此,我们在装饰图案设计中研究、借鉴优秀的纹样图案,对于掌握装饰图案的创作规律、表达图案形式美的法则,无不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参考价值。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美满的生活方式,以动物、植物传统纹样作为美好的象征意义便包含了相应的吉祥观念,以至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三阳开泰”纹样中的“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开泰,泰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开泰即启开的意思,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佛教艺术是充满想象力的象征艺术,佛教艺术家们总要千方百计让他们的设计具有某种象征意义,赋予物体以思想内涵。忍冬草,为藤生植物,凌冬不凋,故名忍冬,寓意吉祥。莲花,自佛教传入我国,便以莲花作为佛教标志,在《尔雅》中有记载,古名芙渠或芙蓉,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因此忍冬草和莲花在佛教艺术中成了主要装饰题材,在敦煌壁画和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盛极一时的忍冬纹和莲花纹。到魏晋时期植物装饰的纹样广泛出现在装饰图案领域,以后历代亦较盛行,在一定意义上说,传统纹样的形式构成反映出一定的观念,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众多精神内涵。传统纹样的寓意美通过装饰图案设计传递出的文化内涵是一种广阔的精神境界。因此,我们在品阅传统纹样时还必须将一定时期的纹样放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理解,通过纹样的寓意、色彩、布局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时代的装饰图案风格特征,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既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活力的装饰图案主流作品。

三、传统纹样在装饰图案设计中的创新多样性

回归人类艺术发展的原点,会从很多方面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多种多样的装饰语境给人们展现了无限广阔的视觉维度。和其他艺术一样,传统纹样在当代装饰图案设计中具有朴实生动的装饰风格,它的产生和应用因历史背景、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及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在为人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艺术形象和联想空间的同时,也成为现今装饰图案设计继承与发展的原动力。如何发展创新,让传统纹样与现代装饰图案结合设计出的作品具有主张性和时代性,是装饰图案设计的重要关键点。设计的创新性要求在对传统纹样的形式和内容既不能按部照抄,也不能断章取义,而是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充分领会传统纹样图案的精神实质,予以合理的改良,使之成为带有民族特点和意味的现代装饰图案。其创意构造要有相应的创意表现形式和图案形式的多样化,即在不同领域设计出多种专业时尚的装饰图案设计。如:传统青花纹样,在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一直传承发展。青花装饰以其蓝白相间的花纹,相映成趣,色彩淡雅清新的元素融入到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在有关青花的设计中,设计者对青花元素的运用,多是看中了青花美丽的装饰纹样和深厚的古老意蕴,随而转借其温润婉约的气质,再用混搭手法,将现代装饰产品与青花图案装饰组合,更为突出装饰图案的设计主题。传统纹样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本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碰撞与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整合创新现象,所谓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现代装饰图案多样性发展的全新的创作理念及功能形式。在装饰图案的表现形式上,中外传统经典的纹样总结出了完整的形式美和规律,创造出风格多样、形式各异的表现形式,在图案造型、构图组织、色彩运用和表现技法等方面形成了十分完备的构成体系。对装饰图案再创造的过程中,还要正确认识装饰图案所注重创造形态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强调实形与实形间的呼应关系。并利用切割、打散、错位、创造缺损形。或者舍弃图案正形,表现负形,不断打破图案原形追求新的视觉形象。在排列形式上,传统装饰图案多采用较规范的表现模式,遵循求全、求整、求对称均齐的骨式。创新的现代图形构成则较多利用非对称、矛盾空间、光影效应等形式节奏,追求错变的错视效果,显示出无穷多样的创新力。

四、结语

当代艺术创作方案篇9

关键词:工艺美术;吉祥图案;文化心理;民俗意蕴

“吉”,与凶相对。《易•系辞上》:“吉,无不利”。《逸周书武顺》:“礼义顺祥曰吉”。其后,吉祥一词被赋予了吉兆之意。吉祥图案由此体现出中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上向往之情,堪称是寄托了中华各族人民为营造吉祥氛围所创作的物象化图案。这些图案无不是中华传统艺术的优秀结晶,同时亦成为承继优秀民族文化脉络的艺术源泉。可以说,带有鲜明民族艺术特质的吉祥图案的诞生与问世并非是偶然的,而是中华各族人民在同自然界拼搏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艺术现象。为此,本文将从传统工艺美术中符合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传统吉祥图案、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民俗意蕴的传统吉祥图案两个方面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一、传统工艺美术中符合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传统吉祥图案

从中华民族所遵循的思想底蕴来看,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教思想共同构筑起了传统思想的基石。因此,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典型之一的吉祥图案,在创作过程之中,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了前述思想。从中国朴素哲学观的角度来看,其既关注当世,同时也顾及出世,由此使得“儒道互补”思想得以大行其道。如借助耕樵渔读等题材创作的图案,其实质上表达了传统士大夫阶层对官场之外的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的向往,由此反映出儒家、道家以及佛教思想的融合。道家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使追求长生成为了普遍的人生目标,于是就有“寿山福海”“福寿康宁”等吉祥字样以及“五福捧寿”、“群仙祝寿”、“寿比南山”、“松鹤长春”等吉祥纹样。这样的吉祥纹样也经常被运用到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中。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教思想所构筑的世界观来看,其均描绘出一个完美的精神世界,并要求主体应当恪守礼节,多行善举,最终步入幸福和美之境。各个王朝的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的地位,因而习惯于借助传统思想引来约束或引领民众的行为。由此使得各种蕴含了传统思想的吉祥图案得以在民间大行其道,并渐渐衍生、发展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型。从学术界对我国传统图案史的研究结果能够看出,传统图案所遵循的共同艺术特质在于其本身承载了独特的价值意蕴,此种意蕴均寄托了社会公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以“龙”这一经典图案来看,“龙”的造型乃是取众兽之长,此即造型素材多样性,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博采众家之长的和谐之意境,其在融合了不同兽类的物象特质的同时,亦彰显出对不同思想的融合与再造、重塑。作为瑞兽的“龙”,可以上天入地,耕云播雨,这正是中华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蔡跃宏在系统地搜集研究素材加以研究考证之后,其设计出经典的“火凤凰”图案。这一图案甫一公布,便获得业界人士的广泛赞誉。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许世虎教授与“火凤凰”原创作者蔡跃宏先生共同创作了大型磨漆画盘《重庆火凤凰》这件举世无双的工艺美术巨作,为重庆建市80周年献礼。“火凤凰”图案是重庆原生态文化形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完全符合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造型规律。

二、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民俗意蕴的传统吉祥图案

工艺美术技艺最初源自民间,因而此种技艺涵盖与承载了较多的民俗文化艺术底蕴,作为吉祥图案而言,其乃是借助装饰载体的形式实现独特的艺术表达。民俗因素借助吉祥图案这一载体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彰显,因而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吉祥图案成为民俗艺术的最佳代言。上古时期,彼时的民众对血统的传承极其看重,由此使得生殖崇拜得以大行其道并流传至今。普通民众对于血脉的延续表现出较高地关注度,同时亦期望能够子嗣多福、福泽万代。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吉祥图案被赋予了全新的价值内涵,如以石榴图案为例,在此类图案中,通常包括了石榴,佛手、桃子等果蔬,这些果蔬乃是有着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再如望子成龙图案,此类图案均以胖娃娃坐于鲤鱼之上形成构图,寓意鲤鱼跳龙门。此外,“麒麟送子”等图案也均有寄托了美好的寓意。我国古代的宇宙观与西方不同,我国劳动人民重视在世,热爱生活,而不去追求天国,寄于幻想,因此,我国人民祈望有美好的现实生活,并延续这种现实,这种观念表现在吉祥图案上可谓形式多样,千姿百态。有表示幸福的“纳福迎祥”、“翘盼福音”等,有表示情爱的,如“连理枝”“同心结”等;有表长寿的,如“松鹤长春”、“蟠桃献寿”等;有表喜庆的“喜上眉梢”“马上封侯”等;有表富裕的;如“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等;有表示平安的,如“四季平安”“竹报平安”等,总之,这些内容是一种人间的、现实的、生活的祝愿,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朴素的表达,直接反映我国民族性格和品德,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文化价值。从民俗文化的视角来看,其尽管受创作条件等限制,因而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过其乃是源自民间智慧的结晶,因而有着强大的艺术根植力,同时亦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意蕴的集大成者。通过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加入民族艺术元素,将实现对传统民族艺术元素的艺术延续,进而丰富平面设计的艺术内涵以及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的创作当中,设计者应当注重对传统吉祥图案的大胆借鉴和创新,以此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内涵以及艺术表现力。通过对中华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借鉴,也将丰富现代艺术设计的创作素材,进而提升我国艺术设计的整体水平。作为工艺美术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精华,将其滋养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正确理解中西文化的结合。只有这样我国的美术设计事业在国际化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美术设计的区域性和个性特色便会以新的姿态,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展现时代风采。

参考文献:

[1]王滨.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看民众生活理想[J].学理论,2011(18).

[2]张林.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特征[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01).

[3]任美平.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4]殷石.“文以载道”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设计的美学思想[J].大众文艺(理论),2008(11).

[5]任美平.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6]刘帆,杨先艺.文以载道——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设计的美学思想[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10).

[7]李霞.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产生的文化意蕴[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5).

当代艺术创作方案篇10

【关键词】创新设计;彝族传统图案;符号语义

世代生活在巍峨绵延大凉山中的彝族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创造了独特的民族艺术。彝族图案作为漆器、服饰、建筑的装饰纹样被广泛运用,绽放着独特的美丽。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具有丰富语义和强烈地域特征的装饰图案,可以说是表彝族艺术的代表。

由于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凉山的社会形态一直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受到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彝族文化艺术发展变化相对较缓,这使装饰图案得以保持原生状态的面貌,呈现出图案发展早期原始、粗犷、质朴天真的美。这也给彝族图案创新设计提供了很大的设计空间。

“图案设计在每个历史时期的演变都不是对原始母题的彻定否定,而是用新的审美观念赋予新的形式,使母题得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如果要把传统彝族图案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就必须梳理其特征和符号内涵,便于我们撷其精华,深化其视觉语言。

一、凉山彝族传统图案的特征

1.彝族装饰图案的创作手法:凉山彝族图案和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陶器图案在创作手法上非常相似--源于自然,来自生活。他们摄取山河日月,花鸟虫蛇,和生产生活用具的形象,通过直接模拟,再加以提炼、概括,并逐步抽象,并赋予其象征意义。两大类的纹样比较写实,一是表现大自然的图案:日、月、山脉、水波纹,二是表现植物的图案:菜籽纹、蒜瓣纹、南瓜子纹等。表现动物的图案:牛、羊、鸡、鱼等图案多采用象征手法,使用动物的局部特征来借代整体。反映生产生活的图案如鱼网、火镰、织布的经纬等图案又采用写意的手法来创作。总图案的创作手法总的说,是观念化。基本没有客观写实的图案,这是凉山彝族图案的一大特色。

2.几何纹样被大量使用。客观地说,几何纹样是最富于变化、作法最易,最易适应各种器型,又能取得较好艺术效果的一种装饰纹样,彝族先民们深谙此道,无论是漆器还是服饰都大量使用几何纹样,如点、线、三角形、半圆形等。点与线、线与面、面与点之间相互渗合运用,或者和器具的廓形相结合,变化出许多美丽的纹样。

3.凉山彝族图案的构成方法:相较其它民族的装饰图案而言,彝族图案的母题是比较少的,大概只有50种左右,但是却通过连续、反复、对称、均衡等构成手法的使用,创造出丰满繁复的视觉效果。图案排列都较均、齐整。其构成方式非常注意线和面的组合,面、线、点或交织或重置或镶边,灵活地组合在一起,使纹样丰富多变各具特色,有简洁明快、刚劲豪放的,有生动清新的。凉山彝族图案常见的是二方连续的使用,无论是漆器还是服饰的纹样构成多是二方连续,少见四方边续的使用。主要原因可能跟图案造型有关,几何化的纹样更适合二个方向的等距排列。因为没有较写实的缠枝纹样和动物纹样,如果要作适合图形是比较困难的,聪明的彝族先人将一大面积的黑底分割成几个等大的小几何形,以一个圆为中心,由中心向四周发散,再用线和点进行装饰。其创作手法是以一心控制全局,特别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力,做到匀而不乱,张驰有度。可以说适合形图案的创作手法是别具一格的特点。等距分割重组的适合形构成方式对我们现代设计大量使用抽象形装饰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4.彝族图案和文字一样,有明白的语义。从现代符号学的观点来看,彝族图案是具有完整的艺术符号语义的。“符号的本质在于表达一个意义而非指代一个实体。”比如点纹,从形态上看,和植物种子相似,它的能指是苏麻种子,所指则是粮食,它的意指则是丰收和富足。用三角形表示动物牙齿,所指是马,意指则是富贵和地位的尊贵。相同的单个的纹样组合在一起后纹义不变,“这些类似象形文的纹饰,成为处于社会发展低级阶段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一种艺术特点。”因为有纯朴直白的语义,凉山彝族装饰纹样的选择一般要和被装饰物的用途有关,并非随意而画的。一般服饰上多出现和纺织有关的纹样,如网纹、金链纹、缠线架纹等还有代表富足祈盼的羊角纹、牛角纹等。装肉的食具上的主纹一般是代表动物的纹样,饭盒一般主要装饰点纹、南瓜籽纹等代表植物的纹样,器具的用途一目了然。

二、凉山彝族图案融入现代设计的思路

1.彝族图案再设计的原则。

将传统图案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应该强调二次原创性,既保留民族传统,但又不是简单的位移和局部的复制,更不能脱离民族文化内涵的全部改观,而是对彝族图形在当代语境下的再创造,达到符合时代审美的全新视觉效果。

2.彝族图案再设计的思路。

思路一,完善彝族图案的构成方式、表现技法。彝族图案的传承基本上是靠民间手工艺人家传,其美感的是直接体验中得来的,感性经验是最主要的,其创作基本原则主要靠代代相传的口决和传统的规范与程式,图案基本是信手而画,虽然不失天真拙趣,但是其审美和工艺技术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图案装饰难以适应当代的设计要求。如果图案要作为现代民族特色工艺商品的紋饰,就必须完善图案的黑白布局,点线的构成的虚实效果,块面的高底轻重的安排,并进一步拓展装饰图案的表现母题,制作更加规范细腻才能适应当代的艺术品市场。

思路二,与其它相近的通识艺术符号组合使用,使其语义更加丰富和易于理解。现代的科学技术使各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分界越来越模糊,文化、经济联系越紧密。可以说,现代设计是这文化融合趋势的直接反应。彝族图案的所指和意指的连接比较稳定,在本民族内部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如果用于现代工艺品的装饰上,却显的地域性特征太过强烈,不利于阐释和交流。如果能和现代通识的艺术图案相结合,则可加强可看性和理解性。如可以和现代网络符号、其它写实图形相结合,用置换、同构等现代图形创作方式来进行创新设计,不光是图案语义形成交集,而且还可拓展彝族传统图案的新的样式。

【参考文献】

[1]陈原川.中国元素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北京:三联书店,1999.

[3]凉山彝族文物图谱[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