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十篇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十篇

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1:13

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篇1

回首2015,领导对我的支持与关爱,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感觉成长了很多,在此我向领导以及全体同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下面对自己在这一年中的所做、所学、所得做一下总结,同时也在总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为明年的工作做好准备。自从2015年接手设备管理工作以来,在所领导及主任的帮助下,积极学习设备管理的相关知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按时、按质的完成设备管理的相关工作,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现将这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及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备购置工作

(1)参与完成了器具室燃气热水采暖炉检验装置、烟气分析仪的购置工作,该项工作主要完成选型报告及跟公司、厂家做相关的交流,设备到货后积极参与组织安装、试运行、验收以及培训等工作。

(2)完成气质室纯水机和超声波清洗机的购置工作。该项工作主要完成选型报告及跟厂家做相关的交流,以及设备到货后组织试运行、验收等工作。

(3)配合陈主任完成所内办公设备的购置,包括办公电脑、复合复印机、彩色复印机、打印机以及办公低耗品的购置。

(4)完成天然气取样瓶的购置工作,天然气取样为我所开展的新项目,与其他省份检验站联系并结合实际采样要求,积极与厂家联系,完成了20组采样瓶的购置工作。

二、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

(1)设备的外送检工作。该项工作主要是完成到设备检定周期设备的送检、取回及登记处理工作,积极地同计量院联系完成上门检测等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联系音速喷嘴厂家完成了喷嘴的送检工作,完成七台钟罩的标定工作。

(2)设备异常处理工作。主要完成了气相色谱仪、音速喷嘴检定装置、空调、复印机等设备的异常处理,以及烟气分析仪的返厂维修。

(3)组织完成仪器设备的内部送检、自检及期间核查工作。

三、组织各检定科室完成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写和整理。设备操作规程存在不全和更新不及时等状况,组织各科室人员对老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更新,新编写缺少的操作规程,并把相应的操作规程粘贴上墙;

四、配合室内完成相关工作;

五、完成流量计检定及证书出具工作;

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篇2

第二学期初中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

这学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本人在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健全实验室基本制度,协助各年级教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把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落实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做到出入有据,每次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能要求有关教师填写好《实验通知单》,《实验情况记录表》等

(2)做好仪器的清理,放置和造册登记,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在实验前后对仪器性能进行认真检查,做完实验后及时收回,上架归位

(3)熟悉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对危险品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处理。做好防尘,防火,防虫,防毒品挥发等防患措施。

(4)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对易耗品及时补充,对仪器破损及时登记,填写好《仪器损坏丢失报废单》并按赔偿规定进行处理。

(5)配合科任教师准备好各个演示实验及学生探究性分组实验,为实验教学提供方便。协助教师进行仪器调配,改进,布置,以适合实验需要,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6)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地对进行批评教育,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并锁好门窗。以确保实验教学正常进行。

(7)准备好各项待查材料,填写好各项报表,做到有据可查,条理清楚,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检查。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

(8)认真完成好学校分配给我的其它工作。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一学期,我总是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为学生学好物理创造好前提条件

第二学期初中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

在这学期的工作中,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本人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把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1)注意安全并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2)做好所有仪器的清点,上架和造册登记,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

(3)熟悉了新增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对危险品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处理。对学校购置的新仪器及时安装调试交付使用。

(4)做好防尘,防火,防虫,防毒品挥发等防患措施。

(5)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

(6)配合科任教师准备好各个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为实验教学提供方便。并常协助教师进行仪器调配,改进,布置,以适合实验需要,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7)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高二年级实验考试合格率为100%,并获得教师的一致好评。

(8)坚持出勤值班,维护教学秩序,为教师学生及学校有关方面使用实验室提供方便。

(9)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地对进行批评教育。

(10)接受有关主管部门检查。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

(11)同时我还认真完成了学校分配给我的其它工作。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一学期以来,我积极,主动,热情的为物理教师及学生服务,开展好实验教学,为学生学好物理创造了前提条件。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弥补不足,减少缺点,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延伸阅读:初中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三、具体实验安排:

实验室分组实验计划表

周次

实验内容

第一周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第三周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第四周

比较不同的物质的吸热能力

第九周

让电灯发光

第十周

科学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篇3

排除一些故障,使仪器的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对于一些没有配备的实验仪器,我们进行了自制简易用的仪器来代替,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实验室学期总结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校园实验室学期总结一

本学年度,在学校领导的检查、督促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实验室管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增添了一些有用的仪器,切实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开展,提高了科学课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潜质,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透过教研组组织科学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确保实验老师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好每件仪器,确保了实验的开出率和成功率。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操作,并同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能够严格按照实验制度,整理好实验仪器,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使实验室经常处于开放、正常的使用状态。

2、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让学生的实验质量有所提高,我们科学教师就认真钻研教材、大纲,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自然教学改革的动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潜质和创新精神为主,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潜质,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质。此外,我们科学老师互相听课,虚心学习先进经验,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充分利用仪器室的仪器,正因这些仪器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进行操作,但是在操作过程上,由于有些仪器的经常使用,难免会出现各种误差及损坏,因此我们的科学指导教师就及时对仪器进行修理,排除一些故障,使仪器的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对于一些没有配备的实验仪器,我们进行了自制简易用的仪器来代替,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总结学生的实验状况,让学生充分动手实验或设计实验,给学生充足的时刻,让学生获得比较多的科学知识,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及实验设想充分了解,并及时将这些活动资料写下来,做好记录。

5、各个科学教师按照实验目录要求进行实验,器材不足的主要用简易的自制教具完成,使得本期。实验开出率达95/100以上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些仪器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对于实验仪器的操作使用还不能到达十分正确的程度,没有将实验室的最佳功能发挥出来,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这些缺点,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最佳效应,让实验室真正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校园实验室学期总结二 

本学期,实验室能做好各项工作:能按要求规范存放各类仪器,并对实验器材进行保养和维修;按要求来配备科学仪器,每学期都会增添必要的实验用品;及时做好实验室日志的记录以及填写实验通知单。一学期下来,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为将来工作做的更好,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总结:

一、实验教学开展状况

1、本学期,由于学校实行营养午餐,实验室被占用,老师每上一节实验课都得把器材搬到教室去上,因此,和以前相比,本学期的实验课相对少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潜质和科学的学习、实验态度。经过一学期的发奋,师生的实验水平都有所提高。2、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科学实验教学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潜质,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室活动

1、在学期初,制订了实验计划、周日程安排表。

2、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举办科学知识和小实验等竞赛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3、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收集了超多塑料瓶杯等其它可代用品

用于教学,小的维修则自己动手,为学校节约开支。

三、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1、目前,科研水平和教学潜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潜质和素养。

2、要与其他学校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以便更好地提高我校实验教学质量,搞好实验室工作。

3、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观念还不够开放,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培养还没有抓到实处,要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开放思想。这些将是以后我们发奋的地方。

校园实验室学期总结三

工作中逐步提高了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地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专门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收取自然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采购,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1)做好与实验室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

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教学档案;教研室管理;教学管理;改革

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度发展和改革,教学档案在临床教研室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我们不能不正视教学档案在临床教研室管理中的巨大价值。只有正确认识到教学档案在教研室管理中的巨大作用,临床教研室的管理工作者必须正确的认识教学档案本身的巨大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对教学档案负责,才会真正的对这项繁杂枯燥的工作认真负责,才能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乐趣。本文将从教学档案自身的一些特点及教研室管理工作着手,简要的论述教学档案在临床教研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临床教研室教学档案的主要内容

临床教研室教学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①教研室的概况和工作。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教研室的历史沿革和现状、教研室现有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教研室工作计划和总结(如教学经验总结、教师教学总结、实验或是实习报告、教学检查、教书育人总结等)、课程设置情况、教研室的活动记录(如文字、图片、资料、摄像录音等)、教学研究改革、教师敢为责任制和内部规章制度以及集体或个人的获奖材料等。②教学的基本文件和教学任务。各专业、各层次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试验大纲及实纲、各专业的授课计划设置;教学任务书和教学任务统计表、教学计划进度表、教学实施方案、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和实习报告总结。③教材的选取和利用情况。教学档案要详细的记录历年使用的教材目录及样本分别适用于哪个年级和专业,并要记录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教学参考资料。④实验、实习情况。教学档案要认真详实的记录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例如实验室概况、实验室有关规定和条例、实验室管理及实验室中固定资产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磨损情况、优秀典型的实验报告、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教学档案除了包含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之外,还囊括了教师基本情况和信息、教研科研及学术水平、教研室的制度(如会议和学习制度、听课制度、教研室手册制度等)、各种往来的文档、学生历届的考试试题及成绩报告单和其他需要归档的教学文件和材料

2临床教研室教学档案的特点

从临床教研室教学档案所包含的内容就可以简单的总结出教学档案的主要特点。首先,教学档案具有连续性。是教研室对历年教学成果的连续不间断的记录。其次,教学档案具有广泛性,它几乎包含了在临床教研室里发生的所有事情。再次,教学档案具有严格的条理性。不同的情况要进行不同的归类整理。当然,临床教研室的教学档案还有其他特点,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发现

既然临床教研室教学档案包含了如此繁多的内容,它的存在就必然有与之相应的价值。认真的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对临床教研室的管理共做有着重要的意义。

2.1教学档案可以为学校学院的教学档案建设提供详实可靠的图文资料由上述教学档案的内容可以看出,教研室的教学档案是收集并归纳整理各方面基本资料后形成的,教学档案的条理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临床教研室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详实可靠完整的教学档案可以为教研室的管理部门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制定完善的课程计划、有效地改进管理方法、提出更加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等提供有力的证据,同时也可以为临床实验室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教学档案也是临床的教研室了解教研室师生基本情况的主要途径

2.2教学档案是临床教研室对外界进行宣传及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教研室的管理工作是依靠教学档案进行的,而教研室工作效率的高低及工作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做好教学档案工作,有利于临床教研室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以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3教学档案可以为临床教研室进行教学安排和设置提供参考教学档案记录着临床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的点点滴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教研室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由前文可知,教学档案是对教研室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置、教学的过程途径及教学中的有点和不足的真实记录。可以这么说,教学档案既来源于教学活动,同时又可以为教学组织工作提供依据。教研室的管理工作者可以依据前期的教学档案,因时而异的制定新学期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工作能够更加趋向完善和成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4教学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教师的不断发展教学档案不仅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历程,也记录着教师的不断发展。临床实验室可以定期的向教师推荐优秀教师的授课记录,教案及课件,让年轻和经验不足的教师从中吸取经验,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针对性的备课、授课,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另外,教学档案也记录着教师的平时表现和工作态度,在教师评职称时可以提供有利的依据。

综上所述,教学档案是临床教研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室管理工作者要真切的认识到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并依据教学档案不断调整教研室的工作计划,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琳.教研室教学档案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

[2]刘涛先.浅谈教学档案在临床学科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3(12).

[3]蒋业贵.浅谈临床教研室教学档案的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2008,22(48).

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篇5

(一)提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对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模块进行需求分析,并按需求制定设计方案与构建系统平台。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模和数据库设计

主要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对系统进行建模。采用B/S结构开发模式,将SQLserver后台数据库进行设计与应用,利用web服务器技术实现校园资源共享与信息管理平台开发。

(三)确定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信息资源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实验员管理模块、教学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模块和系统维护管理模块等。

(四)通过对现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与分析,设计并实现适应现今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管理和网络化管理需求的新系统通过新系统,真正让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相互结合起来。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并方便与其它系统集成,也利于日后的升级与维护。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本系统是为实验教学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学生管理而设计,在功能上面向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类用户。在管理员模块,管理员的主要工作涉及到课程安排、设备使用管理和教学质量监督等;在教师管理模块,教师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主要负责实验室使用申请及教师课表查询,作业上传和成绩录入,将班级信息和教学情况向教务管理部门汇总和报告;在学生管理模块,学生在实验室信息管理中充当被管理者的角色,主要具有在线咨询、常用文档下载,提交作业和成绩查询等需求。因此,本系统对需求进行分析,是系统成功搭建最关键步骤之一,只有良好的需求分析,才能搭建出符合实验室应用需求的、优良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一)实验室信息系统基本功能需求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为教学管理部门和实验实训中心提供以实验室检测业务为主,结合其相关业务流程,对实验室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监控和辅助管理。根据实验室的实际工作,对实验室管理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和深入调研。教学职能部门针对全院的实验教学、实验设备、教师授课情况进行信息监控,按教学质量要求进行数据的汇总、统计和上报,能够方便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借助系统对业务流程的检测控制,以及各环节的智能提醒操作,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够摆脱繁杂事物,加强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实验室信息系统数据需求

计算机实验信息管理系统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多种情况,需要充分完善并对其进行扩展。计算机实验信息系统的主界面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实验课程管理、上机监控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各个部分遵循规范管理流程,自动生成各类报表,如学生出勤报告单、设备运行情况记录单、上机情况记录单、上机成绩单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无纸化管理水平。系统通过系统日志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杜绝了人为捏造或修改数据的行为。实验室教学检查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以检测报告形式向主管部门和院系汇报。同时,实验室管理员对实验教学监督和实验设备管理等情况以系统日志形式记录,使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达到求实、认真,为优化教学质量监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实验室信息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管理需求

现阶段,高职院校为了获得较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对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这种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门禁管理和监控管理两个方面。门禁管理是学生进出实验室的一个门槛,用户要进入实验室必须使用学生信息卡并接受信息录入检查,检查通过后才能进入实验室,个人信息也将保存在上机监控管理和信息资源系统中,此时,每个学生只能启动一台机器设备,以方便实验室对机器设备的管理。监控管理主要对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用户进行查询,了解用户的位置与上机时间,对实验室内的秩序以及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尤其对学生上实验课迟到早退现象有了监督依据。同时维护学生的信息安全和查询管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验教学质量监控难的问题,提高了机房的利用率。

(四)实验室信息系统性能需求

根据各大院校的招生规模,实验室教学管理任务逐年递增。每个学员每门实验课信息都需要检查报告,这样对系统的性能要求相对提高,除了要考虑数据的存放方式以及读取方式,还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这些数据放在统一的数据存储层中,实现开放和可移植的数据交换。通过信息技术作为依托与指导,检查分析实验室综合管理。整个平台体系结构的核心,主要由B/S结构开发、web服务和数据库建模决定着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最终效果和利用价值。因此,在LimS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从整体和全局上对系统的灵活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进行考虑。所以,这样的系统要具有易操作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需求分析构建的是一种逻辑模型,而系统设计层面是将逻辑模型转换成可实现的物理模型。这个实现过程将通过软件功能来实现。本系统是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将表示层、中间层、数据资源层分布到不同的单元。表示层由浏览器和动态web页面构成,主要用于提供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将用户数据及页面请求发送给web服务器;中间层对应web服务器,是表示层和数据资源层联系的桥梁,其功能是接收用户发来的请求,从数据中处理和分析业务。中间层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以由一台或者随着应用需求增加为多台服务器构成;数据资源层对应数据库服务器,通过数据库服务器对数据库的管理和库中数据的定义、维护、访问以及响应中间层的业务数据请求。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数据的共享,并保证信息与数据的即时性,依托数据与网络结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实现全院各校区实验信息远程共享,提高实验室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这一信息系统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可以实现对不同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由一台weB服务器、学生信息卡,多功能工作站来实现完成,构成了人机信息处理界面,实现了无纸化管理,达到了资源使用的最大化。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创新了管理机制。

四、总结

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室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定量分析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7.04.016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laboratory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sanimportantmaterialbasisforthedevelopmentof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theleveloflaboratoryconstructionandtheactualeffectoftheeffectwillaffectthelevelofteachingandscientificresearchtoacertainextent.therefore,itisnecessarytosetupascientificandreasonableperformanceevaluationsystemtoevaluatethelaboratoryconstruction.intheprocessofresearch,designasetofreasonableindexsystemfortrackingandmonitoringoflaboratoryconstruction,thiscanworkinlaboratorysupervisionmoreeffective,andtheevaluationindexdatawillalsoprovideapowerfulreferencefortheschoollaboratorymanagementdecision,soastocontinuouslyimprovethelevelof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laboratory.

Keywordsopenlaboratory;laboratoryconstruction;performanceevaluation;quantitativeanalysis;evaluationsystem

1绩效考评体系建立的原则

绩效评价,是对一项工作各个环节,不同的指标进行的对照评价。一般参照基础标准,通过设计合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量化方法,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工作项目各个环节做出符合实际的,能够进行对比衡量的客观评价。通过合适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行过程中,各种环节的工作进行量化的评比,能够有效提升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营水平。建立考评体系需要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1.1简明科学性

选取或者设定的指标必须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各项内容。并且指标可以度量和参照,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既要充分反映实际,又不能太过细小,不能实际测定。

1.2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就是指的不同指标之间要具湟欢ǖ穆呒性,能够相互印证和相互补充。不同的指标反映实验室建设不同方面的功能特征。众多不同维度的指标,才能形成全面的衡量和考核标准。

1.3可比性

遵循可比性,是为了实验室的各项评价指标能够进行统计,在不同的学校实验室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参照。绩效考评体系的对比,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区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水平。相关指标在比较时,要能够运用定量比较的方法,提高比较的准确性。

2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建设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实验室建设内容庞大,涉及到的人员、事务以及仪器设备较多,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本文研究中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认为一套合理的,能够基本反映实验室建设水平和管理质量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如下几个部分:例如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教学质量、实验室科研水平和对外合作与交流、科技创新能力等。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和支持,不断提升学校的科研产出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验室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该设定的标准高一些,包含的考核评价维度要更集中一些。具体来说,本文提出了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5个结构指标变量,以此作为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主干内容。

2.1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

实验室建设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高校科研,因此,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是实验室绩效考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科技创新是衡量实验室研究能力是否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在实际考评过程中,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细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二级考核指标。如实验室的创新成果、研究的高水成果、实验成果产品转化率等。

2.2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由于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对人才的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实验室专业管理人才,是非常缺乏的。国内不少高校实验室的一些特殊工作岗位,由于国内专业人才不足,而是聘请了国外科研人员。因此,在对实验室建设进行绩效考评工作时,要将人才队伍的建设纳入到考评指标体系中去。这方面的人才包括:高级科研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特长顾问,青年科技创业人才等。

2.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建设内容就包括了管理,建设与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多学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单独地将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分开。但是,从实际经验来看,一般实验室的承建单位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管理优势。因此,实验室建设要与管理进行深入融合,不断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尽量寻找那些建设管理资质全,经验丰富的单位。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利用建设单位丰富的管理经验,加大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提高实验室日常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保障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具体来说,相关的二级考评指标可以从仪器设备、实验设施及环境、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完好率、制度管理及安全卫生等几个方面设计。

2.4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支持和服务高校的教学实践。我们知道,高校很多专业都有实验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绩效考评体系中,要将实验室教学进行考核。实验室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结合方式,通过实验室的教学任务,将科技创新成果和科研过程融入到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并且在实验室进行锻炼实践,还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科研精神。

2.5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高校实验室建设应当立足高校自身发展,服务当地科学研究,在实验室资源方面,要做到开放和共享。一所高校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技术咨询、对外开放参观、实验室仪器对外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衡量。现代国家提倡高校实验室建设要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加大同当地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同时,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尤其是在科研领域,要发挥高校实验室科研的技术、人才优势,更好的服务社会。

3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3.1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绩效考评指标设计好之后,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上述指标设定合理的考核权重。即每一项以及指标所占的比重。指标权重的设置,需要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各专业教师、学生们的反馈,进行合理设置。需要注意权重系数不宜特别复杂,因为一级指标维度相对较少,要考虑绩效考核的简洁性。

3.2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本文采用指标值与标准值(或理想值)进行对比的监测方法。相当于树立一个标杆,所有指标跟标杆对比,达到或超越了就算100分。上述指标体系的标准值主要参考世界发达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以及经验数据确定,总的思路是按照较高、较先进的标准确定。

3.3综合评估定量化

通过对指标体系各个指标进行加权求和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公式为=(=1,2,3……),其中为第个指标的无量纲转换值,为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具体计算时,先用实现程度和权重计算每一个指标的得分,然后加总可以得出每一类指标分值,最后加总得出总体的分值。分析时既可以进行总体情况的分析,也可以按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有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5个一级指标。为了对一级指标的权重进行细化,在实际考评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一级指标设置5个左右的二级指标,这样能够提高以及指标的丰富性,也使得考核指标的代表性更广泛。

3.4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不合理的权重指标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虽然能够在整体上反映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但是,随着实验课题、实验理论以及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一些指标和权重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以保持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相应的权重分配,不是固定不变,需要结合实验室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更加真实的反映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

3.5对评价指标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

对高校实验室建设进行绩效考评的目的在于找到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优化和改正。通过上面的指标评价能够看到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但是,就某一所高校来说,其实验室在同类高校中处于什么层次,还需要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通过横向的对比分析,才能发现高校实验室建设同比较对象之间的优势、差距和不足等问题。而高校实验室每年的绩效考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能够从直观层面分析实验室建设管理情况的年度变化。通过横向、纵向的指标对比分析,高校实验室建设情况能够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反映,从而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体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并且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为考评指标设置合理的权重,并且在运用绩效考评体系时,还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化,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不同的考评需求。

1绩效考评体系建立的原则

绩效评价,是对一项工作各个环节,不同的指标进行的对照评价。一般参照基础标准,通过设计合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量化方法,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工作项目各个环节做出符合实际的,能够进行对比衡量的客观评价。通过合适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行过程中,各种环节的工作进行量化的评比,能够有效提升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营水平。建立考评体系需要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1.1简明科学性

选取或者设定的指标必须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各项内容。并且指标可以度量和参照,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既要充分反映实际,又不能太过细小,不能实际测定。

1.2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就是指的不同指标之间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能够相互印证和相互补充。不同的指朔从呈笛槭医ㄉ璨煌方面的功能特征。众多不同维度的指标,才能形成全面的衡量和考核标准。

1.3可比性

遵循可比性,是为了实验室的各项评价指标能够进行统计,在不同的学校实验室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参照。绩效考评体系的对比,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区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水平。相关指标在比较时,要能够运用定量比较的方法,提高比较的准确性。

2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建设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实验室建设内容庞大,涉及到的人员、事务以及仪器设备较多,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本文研究中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认为一套合理的,能够基本反映实验室建设水平和管理质量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如下几个部分:例如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教学质量、实验室科研水平和对外合作与交流、科技创新能力等。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和支持,不断提升学校的科研产出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验室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该设定的标准高一些,包含的考核评价维度要更集中一些。具体来说,本文提出了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5个结构指标变量,以此作为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主干内容。

2.1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

实验室建设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高校科研,因此,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是实验室绩效考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科技创新是衡量实验室研究能力是否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在实际考评过程中,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细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二级考核指标。如实验室的创新成果、研究的高水成果、实验成果产品转化率等。

2.2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由于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对人才的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实验室专业管理人才,是非常缺乏的。国内不少高校实验室的一些特殊工作岗位,由于国内专业人才不足,而是聘请了国外科研人员。因此,在对实验室建设进行绩效考评工作时,要将人才队伍的建设纳入到考评指标体系中去。这方面的人才包括:高级科研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特长顾问,青年科技创业人才等。

2.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建设内容就包括了管理,建设与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多学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单独地将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分开。但是,从实际经验来看,一般实验室的承建单位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管理优势。因此,实验室建设要与管理进行深入融合,不断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尽量寻找那些建设管理资质全,经验丰富的单位。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利用建设单位丰富的管理经验,加大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提高实验室日常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保障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具体来说,相关的二级考评指标可以从仪器设备、实验设施及环境、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完好率、制度管理及安全卫生等几个方面设计。

2.4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支持和服务高校的教学实践。我们知道,高校很多专业都有实验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绩效考评体系中,要将实验室教学进行考核。实验室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结合方式,通过实验室的教学任务,将科技创新成果和科研过程融入到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并且在实验室进行锻炼实践,还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科研精神。

2.5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高校实验室建设应当立足高校自身发展,服务当地科学研究,在实验室资源方面,要做到开放和共享。一所高校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技术咨询、对外开放参观、实验室仪器对外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衡量。现代国家提倡高校实验室建设要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加大同当地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同时,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尤其是在科研领域,要发挥高校实验室科研的技术、人才优势,更好的服务社会。

3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3.1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绩效考评指标设计好之后,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上述指标设定合理的考核权重。即每一项以及指标所占的比重。指标权重的设置,需要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各专业教师、学生们的反馈,进行合理设置。需要注意权重系数不宜特别复杂,因为一级指标维度相对较少,要考虑绩效考核的简洁性。

3.2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本文采用指标值与标准值(或理想值)进行对比的监测方法。相当于树立一个标杆,所有指标跟标杆对比,达到或超越了就算100分。上述指标体系的标准值主要参考世界发达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以及经验数据确定,总的思路是按照较高、较先进的标准确定。

3.3综合评估定量化

通过对指标体系各个指标进行加权求和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公式=(=1,2,3……),其中为第个指标的无量纲转换值,为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具体计算时,先用实现程度和权重计算每一个指标的得分,然后加总可以得出每一类指标分值,最后加总得出总体的分值。分析时既可以进行总体情况的分析,也可以按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有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5个一级指标。为了对一级指标的权重进行细化,在实际考评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一级指标设置5个左右的二级指标,这样能够提高以及指标的丰富性,也使得考核指标的代表性更广泛。

3.4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不合理的权重指标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虽然能够在整体上反映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但是,随着实验课题、实验理论以及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一些指标和权重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以保持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相应的权重分配,不是固定不变,需要结合实验室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更加真实的反映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

3.5对评价指标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

对高校实验室建设进行绩效考评的目的在于找到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优化和改正。通过上面的指标评价能够看到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但是,就某一所高校来说,其实验室在同类高校中处于什么层次,还需要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通过横向的对比分析,才能发现高校实验室建设同比较对象之间的优势、差距和不足等问题。而高校实验室每年的绩效考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能够从直观层面分析实验室建设管理情况的年度变化。通过横向、纵向的指标对比分析,高校实验室建设情况能够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反映,从而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体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并且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为考评指标设置合理的权重,并且在运用绩效考评体系时,还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化,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不同的考评需求。

1绩效考评体系建立的原则

绩效评价,是对一项工作各个环节,不同的指标进行的对照评价。一般参照基础标准,通过设计合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量化方法,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工作项目各个环节做出符合实际的,能够进行对比衡量的客观评价。通过合适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行过程中,各种环节的工作进行量化的评比,能够有效提升实验室建设管理运营水平。建立考评体系需要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1.1简明科学性

选取或者设定的指标必须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各项内容。并且指标可以度量和参照,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既要充分反映实际,又不能太过细小,不能实际测定。

1.2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就是指的不同指标之间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能够相互印证和相互补充。不同的指标反映实验室建设不同方面的功能特征。众多不同维度的指标,才能形成全面的衡量和考核标准。

1.3可比性

遵循可比性,是为了实验室的各项评价指标能够进行统计,在不同的学校实验室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参照。绩效考评体系的对比,能够反映出不同地区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水平。相关指标在比较时,要能够运用定量比较的方法,提高比较的准确性。

2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建设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实验室建设内容庞大,涉及到的人员、事务以及仪器设备较多,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要注意突出重点。本文研究中对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认为一套合理的,能够基本反映实验室建设水平和管理质量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如下几个部分:例如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教学质量、实验室科研水平和对外合作与交流、科技创新能力等。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和支持,不断提升学校的科研产出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验室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该设定的标准高一些,包含的考核评价维度要更集中一些。具体来说,本文提出了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5个结构指标变量,以此作为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主干内容。

2.1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

实验室建设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高校科研,因此,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是实验室绩效考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科技创新是衡量实验室研究能力是否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在实际考评过程中,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细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二级考核指标。如实验室的创新成果、研究的高水成果、实验成果产品转化率等。

2.2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由于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对人才的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实验室专业管理人才,是非常缺乏的。国内不少高校实验室的一些特殊工作岗位,由于国内专业人才不足,而是聘请了国外科研人员。因此,在对实验室建设进行绩效考评工作时,要将人才队伍的建设纳入到考评指标体系中去。这方面的人才包括:高级科研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特长顾问,青年科技创业人才等。

2.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建设内容就包括了管理,建设与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多学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单独地将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分开。但是,从实际经验来看,一般实验室的承建单位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管理优势。因此,实验室建设要与管理进行深入融合,不断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尽量寻找那些建设管理资质全,经验丰富的单位。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利用建设单位丰富的管理经验,加大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提高实验室日常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保障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具体来说,相关的二级考评指标可以从仪器设备、实验设施及环境、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完好率、制度管理及安全卫生等几方面设计。

2.4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支持和服务高校的教学实践。我们知道,高校很多专业都有实验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绩效考评体系中,要将实验室教学进行考核。实验室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结合方式,通过实验室的教学任务,将科技创新成果和科研过程融入到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并且在实验室进行锻炼实践,还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科研精神。

2.5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高校实验室建设应当立足高校自身发展,服务当地科学研究,在实验室资源方面,要做到开放和共享。一所高校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技术咨询、对外开放参观、实验室仪器对外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衡量。现代国家提倡高校实验室建设要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加大同当地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同时,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尤其是在科研领域,要发挥高校实验室科研的技术、人才优势,更好的服务社会。

2.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建设内容就包括了管理,建设与管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很多学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单独地将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分开。但是,从实际经验来看,一般实验室的承建单位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管理优势。因此,实验室建设要与管理进行深入融合,不断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尽量寻找那些建设管理资质全,经验丰富的单位。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利用建设单位丰富的管理经验,加大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提高实验室日常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保障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具体来说,相关的二级考评指标可以从仪器设备、实验设施及环境、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完好率、制度管理及安全卫生等几个方面设计。

2.4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支持和服务高校的教学实践。我们知道,高校很多专业都有实验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绩效考评体系中,要将实验室教学进行考核。实验室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结合方式,通过实验室的教学任务,将科技创新成果和科研过程融入到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并且在实验室进行锻炼实践,还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科研精神。

2.5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高校实验室建设应当立足高校自身发展,服务当地科学研究,在实验室资源方面,要做到开放和共享。一所高校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技术咨询、对外开放参观、实验室仪器对外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衡量。现代国家提倡高校实验室建设要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加大同当地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同时,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尤其是在科研领域,要发挥高校实验室科研的技术、人才优势,更好的服务社会。

3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3.1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绩效考评指标设计好之后,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上述指标设定合理的考核权重。即每一项以及指标所占的比重。指标嘀氐纳柚茫需要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各专业教师、学生们的反馈,进行合理设置。需要注意权重系数不宜特别复杂,因为一级指标维度相对较少,要考虑绩效考核的简洁性。

3.2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本文采用指标值与标准值(或理想值)进行对比的监测方法。相当于树立一个标杆,所有指标跟标杆对比,达到或超越了就算100分。上述指标体系的标准值主要参考世界发达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以及经验数据确定,总的思路是按照较高、较先进的标准确定。

3.3综合评估定量化

通过对指标体系各个指标进行加权求和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公式为=(=1,2,3……),其中为第个指标的无量纲转换值,为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具体计算时,先用实现程度和权重计算每一个指标的得分,然后加总可以得出每一类指标分值,最后加总得出总体的分值。分析时既可以进行总体情况的分析,也可以按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有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5个一级指标。为了对一级指标的权重进行细化,在实际考评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一级指标设置5个左右的二级指标,这样能够提高以及指标的丰富性,也使得考核指标的代表性更广泛。

3.4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不合理的权重指标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虽然能够在整体上反映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但是,随着实验课题、实验理论以及实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一些指标和权重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以保持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相应的权重分配,不是固定不变,需要结合实验室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更加真实的反映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

3.5对评价指标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

对高校实验室建设进行绩效考评的目的在于找到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优化和改正。通过上面的指标评价能够看到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但是,就某一所高校来说,其实验室在同类高校中处于什么层次,还需要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通过横向的对比分析,才能发现高校实验室建设同比较对象之间的优势、差距和不足等问题。而高校实验室每年的绩效考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能够从直观层面分析实验室建设管理情况的年度变化。通过横向、纵向的指标对比分析,高校实验室建设情况能够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反映,从而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决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4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绩效考评体系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并且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为考评指标设置合理的权重,并且在运用绩效考评体系时,还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化,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不同的考评需求。参考文献

[1]陈烨,周莉萍,姜文彪,徐弼军,王登科.建立实验室绩效考评与保障体系提高实验室建设成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8-15.

[2]周恒瑞,金德飞,马从国.浅析高校自动化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4(31).

[3]聂奎营,王传坤,张星.开放型实验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15(3).

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篇7

一、前言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是伴随着现代教育的兴起而开始发端的。2010年7月,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出发,绘制了未来1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离不开信息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教政法〔2012〕2号)中也特别提到要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大高职院校吹响了教育现代化改革向纵深挺进的“集结号”。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热门研究课题。于是利用现代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miS)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内涵,转换育人机制,就成为了广大高职院校教育现代化改革的“主旋律”。

二、当前高职院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为应对高等教育改革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新建了大批实训室,添置了大量教学仪器设备,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实验室管理的流程较多,数据量大,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不仅流程复杂、容易出错、浪费纸张,而且管理部门动态监控能力弱,查询统计数据困难,在上报实验室数据时往往需要加班加点。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实验室的管理,成为制约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这就迫切需要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以简化实验室主管部门的工作。一些学校已建成覆盖整个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成为了必然。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作了很多研究,其中最热门的是LimS系统,LimS即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目前典型的LimS系统,国外有SQL*LimS、Samplemanger(以及

nautilus)、Labware、StarLims、LabVanatge,国内有汇博精瑞LabBuilder、

泰立化tLLaB2000LimS、英普思infroLims、万欣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东蓝科技实验室管理系统、海天实验室管理系统等。实验室管理系统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管理平台,它大大改善了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基础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管理现代化的水平。系统从一开始的C/S模式发展到后来的B/S、C/S结合模式,再到目前比较流行的B/S模式,正朝着操作越来越人性化、功能越来越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经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些系统还存在如下一些有待完善之处:

(1)从事LimS开发的公司,通常都缺乏实验室管理的实践经验,再加上开发前期对用户的需求了解不够透彻,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看似内容丰富,实际使用起来却存在诸多不合理或不方便的地方。

(2)这些系统高校通用,没有针对高职院校特点开发,很少体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学校和分院之间的二级管理不明显。

(3)目前开发的系统主要功能是关于实验室的排课、人员、设备、易耗品管理,对于实验室建设管理几乎空白。

(4)这些系统对于实训室的建设总结和反馈不足,均未涉及实验室建设评价。

鉴于以上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推进实验室建设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和信息化,本文欲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B/S模式的实验室建设管理系统。

三、基于B/S模式的实验室建设管理系统设计

在设计之初,考虑该系统应具有如下特点:实用性、适用性、扩展性、界面友好性、易维护性、安全保密性、可靠性、灵活性、动态性。系统的组成模块主要包含:系统管理、人员管理、动态流程管理、建设评价、综合查询及报表输出。各个模块的内容如下:

(1)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原始数据录入。

(2)人员管理:包括院领导、与实训室建设相关的各个职能处室人员、论证专家库、实训室的建设人员、评价人员、管理员、实训室中心主任等各类人员的管理,各个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

(3)实训室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流程管理:各分院将下一年度实训室建设计划上传到系统学校对各个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下一年度建设项目及时间安排分院进行充分调研后,提出建设论证申请进行建设论证会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登录系统填写论证结果各专家同意后,项目负责人提交论证报告(报告可通过表单的方式填写,其中包含欲采购的仪器设备清单及型号)进入招标和采购程序建设完成,项目负责人提出验收申请专家验收,网上确认设备的型号等设备入库,财务结算建设结束,实训室进入实验室库建设项目评价实训室设备的报废实训室报废。

(4)建设评价:本项目将设计一套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实训室建设评价体系,通过系统打分和专家打分结合的方式,给出各实训室建设的综合得分。

(5)报表打印:包括全校实验室一览表、在建实验室一览表、实验室仪器设备一览表、实训室分布图、实训室评分表,实验室建设计划表、论证报告、仪器设备申购表、验收单、项目验收报告。部分报表通过系统自动生成,部分报表通过相关人员通过表单输入,通过相关人员确认的还将保留签字,打印后可直接存档。

四、总结

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综述

中图分类号:F091.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政产学研界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十分重视,并进行了许多研究。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上共有409篇相关文献,其中科学管理类占156篇,工业经济类占92篇,企业经济占40篇,高等教育占28篇,工业类等也占有小部分篇幅。由此可见,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相关研究涉及的最为广泛、活跃的研究领域是管理,而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管理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绩效创新、技术创新、实证研究等。本文通过分析2004年至今的文献,总结归纳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的内涵,并从管理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绩效创新以及实证案例五个方面对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研究目前的进展进行回顾,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难点。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的内涵

自主创新最先是由我国提出的。国外有关创新的理论虽然较为成熟,但是却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的直接理论基础。我国的自主创新研究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孙爱英等(2006)认为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来提高自身技术能力。总的来说就是通过一定手段,获得自身独特的核心技术,并以此生产新产品,从而实现其价值。

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内涵直接文献较少。张琦、万君康(2005)等人将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定义为能够科学客观的反映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技术开发过程等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涵纳知识创新能力、人才创新能力及创新管理能力等多方位能力的综合创新。唐东、曲用心(2012)认为应该将自主知识产权与外部资源整合协调,适应国家和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价值。

三、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基于本文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内涵的定义,以及对近几年文献的总结,发现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创新。李茂萍(2009)将创新管理解析为六要素创新战略、创新文化、创新网络、创新人才、创新风险和知识创新,并提出“数字装备实验室”创新管理的对策。龙玲(2005)则认为管理的创新归为资源管理、人员管理和管理了制度的创新。陈柯羽(2009)以国家实验室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美英德法日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对我国国家实验室提出发展建议及战略对策。雷东(2009)借鉴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实验室管理机构、经费管理体系、人员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机制,提出我国国家实验室管理应该从完善主管部门、扩大资金渠道、完善人员管理和建立实验室考核机制这几个方面着手。杨艳(2006)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内容包括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科研项目、成果和信息,在汲取美英实验室的管理经验后,提出应从合理定位实验室功能、多渠道筹资、优化管理队伍、完善评估工作、推进网络化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

2、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制创新。杨艳(2006)对比美英实验室管理机制提出应加强资源共享机制、全员聘用机制、学科互动机制、激励创新机制和评估监督机制。朱映雪等(2009)认为应加强管理体制创新,完善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保障机制,建立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危怀安(2005)等认为应该加强实验室开放、革新劳动用工、推进学术联合和健全竞争机制。易高峰(2008)等认为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宏观管理体制由科技部、依托部门、依托单位等组成,内部管理体制由理事会、室主任、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组成其运行机制主要由经费支持、人才队伍建设、公共研究平台支撑和评估机制组成。任丹、魏鹏(2008)以微观视角,强调作为实验室创新重要部分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为研究对象,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首次将培养路径、运行机制和具体路径统一考虑。曾卫明、吴雷(2008)从“两会一主任”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和后勤保障机制,资产和信息共享机制,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机制,科研组织和成果管理运行机制等提出具体的建议,以使国家实验室真正成为具有独立的人事、财务、资产等权利的研究实体为目标。

3、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李茂萍(2009)提出“数字装备实验室”应该在知识收集、知识共享、知识应用三个环节进行创新,并且通过提高知识利用率和扩大知识量两种途径创造新知识。吕萍、刘卸林(2011)则通过并且通过调查结论证明,国际合作与科学论文产出呈现倒U型关系,企业的合作、流动人员比例与科学论文产出均呈现正U型关系。以国际合作和流动人员比例衡量的开放性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国际合作与发明专利产出呈现倒U型关系,而流动人员比例与发明专利产出具有线性的负相关关系。刘桂云(2008)指出要提升技术创新,必须发展特色优势,跨学科合作,拓宽科技创新范围,组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团队,整合科技资源提升联合创新。甄树宁(2009)认为创新研究群体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并且佐以清华的三大梯队为例,即以老一辈学术带头人为第一梯队,以实验室主任和首席研究员为第二梯队,以及青年创新团队为主的第三团队,分层进行技术创新。

4、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创新。刘大为(2004)利用数据包网络分析方法对山西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的产出效率进行分析,在结构性评价中用到并且利用聚类分析分析法对其结构进行评价,将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引入确定权重和指标体系降维研究。危怀安、王炎坤指出我国重点实验室取得的成就,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获得的国外专利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工农业生产、重大工程项目的核心技术突破、重大国防项目上仍有不足。袁润松(2010)将重点放在除了“投入”因素以外的能够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效率的内部因素上,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形象进行验证。结论表明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的质量、人员和科研经费结构、管理水平以及开放交流程度等是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

5、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实证研究。俞前等(2007)总结了浙江大学在实验过程中加强科研自主创新以创建能源清洁的成功经验。汪艳霞(2008)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剖析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装备与技术实验室”的自主创新战略管理的发展轨迹和运行机制,总结出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管理的一般模式和逻辑。李华威等(2005)分学科对湖北省内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内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总结双方的不同,吸收外省的成功经验,发扬本省的自身优势,从而提升省内实验室的知识知识创新能力,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四、结论与展望

国家实验室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现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体系构建值得探讨。谢桂红(2000)将创新的特征归纳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预期成果的新。张琪(2005)等认为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人才创新和管理创新。但这一系列的文献都只指出了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创新特征,为构建创新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并没给出构建的对策或者方法,也就是说现阶段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阶段。因此接下来研究人员需要着重考虑的是怎么样去构建创新体系。

2、文化环境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容小亏。实验室的创新文化是在在实验室的久而久之的日常管理建设中积累形成的可通过教学、知识、科研等来激发创新行为的文化氛围。它体现着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为实验室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有助于实验室人员创新思维的形成,增加其创新行为。现阶段直接研究实验室创新文化的文献几乎没有,仅仅只在实验室创新的大范围下有所涉及。在国家重点强调文化的今天,对于重点实验室创新文化的研究还需要很大扩展。

3、创新绩效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的动力。现阶段国内关于实验室创新绩效的研究并不具体。大部分都是指出我国现阶段实验室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的分类。对于评估体系也有一定研究。王海燕将运行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资源状况、资源配置。李晓轩将我国现阶段的绩效评估方法总结为计量评价方法、专家定性评价方法、基于创新任务书的评价方法。但上面所有的研究都只是将评价方法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描述,并没有形成实际性的具体指导。而且很多评价方法都很少涉及,例如平衡积分卡衡量指标,以学习与成长、内部经营、顾客和财务为四个指标。

4、构建由政府引领的产学研政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当前许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的专业面较窄,研究内容单一,资金来源少,经济效益低,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企业合作,协同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与产业园合作,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竞争力。虽然创新技术的方向可以由市场指引,但推动创新的动力机制存在市场失灵,仍需要公共政策的调节,就是要将政府和市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因此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并不只是实验室的创新,要更加注重于研究产学研政创新平台的协同创新。而这恰恰是现阶段研究缺乏的。

虽然现阶段对我国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的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但取得的巨大进步也不容忽视。随着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创新能力研究的越来越重视,笔者相信在将来相关研究一定会更加全面细致。

项目资助:“江苏省江苏科技体制改革思想库(苏科政264号”重点项目资助;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L11-06)”;国家统计局软科学课题(2011LY07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09GLD013,12eYD018);江苏省软科学项目(BR2013074,BR2013027);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SJB790027)。

(作者:吴松强,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企业组织理论与创新管理,科技政策评价与管理;肖潇,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仲盛来,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书记,主要从事重点实验室管理和研究工作;汪敏娟、周一帆,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人员,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L11-06)开放课题课题组成员)

注释:

孙爱英,李垣,任峰.企业文化与组合创新的关系研究[J].科学研究管理2006,2.

张琦,万君康,庄越.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及其运行绩效的内涵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5(1).

唐东,曲用心.广西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究[D],2012.

李茂萍.“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管理研究[D],2009.

龙玲.面向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6):120-122.

陈柯羽.国内外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初探[D],2009.

雷东.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n].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1).

杨艳.我国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2006.

朱映雪,董伟武.论建立高校自主创新体制与机制[J].理论观察,2009(4).

危怀安,王炎坤.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问题与对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4):104-107.

易高峰,赵文华.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任丹,魏鹏.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机制及路径研究文献综述[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2):85-87.

曾卫明,吴雷.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8,3:114-116.

吕萍,柳卸林.开放性对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6):185-192.

刘桂云.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J].科技科研管理,2008,9:37-39.

甄树宁.加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创新体系[n].改革开放,1994―2-13:28-29.

刘大为.陕西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绩效综合评价研究[D],2004.

袁润松.基础研究创新平台运行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2010.

俞前,王家平.加强科研自主创新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1).

汪艳霞.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自主创新战略管理―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8(5).

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高校工科办公室实验室用房

高校学院办公室在学校管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协调平衡的重要作用[1],是学校行政指令的执行部门,对教学、科研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大的影响[2],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整体发展。而工科学院的办公室管理要求、实施方法与文科、理科类学院有着较大的差异。

目前我国在校工科大学生有近700万人,居世界首位。工科学生的数量要多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尤其是在以工科为优势学科的高校。工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锻炼在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材料等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高校投入大量的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近年来,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教学和科研所涉及的实验室种类愈发复杂,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如何与时俱进地履行学院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根据工科教师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建设有竞争力的科研基地成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办公室的新课题。

1.高校工科类院系的实验用房现状

实验室是高校尤其是工科院系实践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用房是实验室建设的基础条件,然而随着高校实验室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实验室用房的需求难以得到合理安排。

以江苏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为例,该校主要以工科类教学和科研为特点,新校区于2006年建成,该校某工科学院的楼宇兼用于实验室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共11207.72平方米。在建成之初的分配方案为:行政办公用房及学院公共设施面积2279.76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0.3%,主要包括会议室、接待室、报告厅、资料室、储藏室以及行政人员办公室等。教师办公室面积为1545.25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8%,用于学院97位教师办公、休息;研究生教研室面积为3154.21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8.1%,用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科研,室内多以隔断形式划分为多个区域共多名学生使用;实验用房总面积为4085.45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6.5%,其中教学实验室926平方米,科研实验室3195.45平方米;其他用房143.05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主要为卫生间、开水间、强/弱电间、值班室等。

在学院建设初期未对用房进行预留,所有面积均已进行分配使用。但是随着学院的发展,该院平均每年新进青年教师4至5人,每名引进的青年教师需要新增办公面积分别为9平方米,而每年的退休教师人数在2人左右,且退休教师办公用房收回较难,新进青年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实验条件难以满足。日积月累实验楼宇面积的局限与新型工科实验室的需求矛盾也日益凸显。(新型工科是指为适应高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在有关理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实际每年的实验室用房面积增长需求缺口约为90平方米。

2.实验用房管理制度建议

院系办公室对实验室用房传统的管理方法由于单纯依靠行政调配、无偿使用,导致使用人缺乏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且学校各单位房产需求增加过快,房产利用率不均衡且调控困难,占房现象比较突出。为了提高实验室用房的效益,最初的管理策略是实行资源调节费制度,把实验室用房调节费与实验室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实行使用单位向学校交纳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的办法改革,即制定公用房管理条例,规定实验室用房根据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等情况核定免费定额面积,超过面积交纳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高校收取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立了自我约束机制,实验室用房配置和使用的效率大为提高,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但单纯依靠经济杠杆调节实验用房仍存在弊端,一是高校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经费的支持下,加强了教学科研基础设施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用房建设速度加快,使用面积逐渐增多,实验室用房供需矛盾仍然比较大;二是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管理手段随着科研经费收入的增长,其调节力度在不断减弱;三是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一视同仁”的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参考用房的“量”,未体现其“质”。没有考虑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成绩、完成实验教学的质量、数量和水平等绩效因素,缺少激励作用,实验室更新动力不足。

院系办公室对实验室办公用房的管理策略应向以下方向转变:

第一,实验用房投入产出效益评价。对以教学为主的实验室主要评价指标是承担实验教学的情况,实验教学成果和水平,实验教学理念、措施与发展思路,队伍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研究,学术交流,设备与环境条件,开放服务和运行管理等;对以科研为主的实验室主要评价科研工作方向、承担科研任务和人才培养任务情况、研究成果和水平、队伍建设和管理、学术交流、设备与环境条件、开放服务和运行管理等。按照投入产出比的计算办法,把公用房作为投入,把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产出,评价实验室的用房效益。

第二,安全评价。根据安全验收结果,将实验室内部管理质量作为次年实验室调整以及收费的重要依据。在合理安排实验室空间面积之后,需结合实验室用房情况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实验室负责教师,履行安全第一,水、电、大型设备和具有毒性的试验试剂必须符合国家和学校安全管理条例要求。但是工科类实验室直接使用人以研究生为主,安全意识及防范措施较弱,处理危机的经验欠缺,而安全问题是涉及生命的重大问题,一旦处理失当将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院系办公室与学校职能部门及相关院系之间要加强广泛、频繁的沟通协作关系,各院系根据自身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特点,汲取其他院系优秀的管理办法,积极与学校职能部门,改进自身的管理策略。例如学校职能部门对院系时时更新消防、试剂管理上的漏洞事故情况,交换总结经验教训,在管理化学试剂时可与化工学院合作针对使用危险试剂实验室人员进行专门的试剂管理和使用培训,管理大型设备时可在对设备的布局进行合理设计及保护方面与土木学院交流配合等。院系办公室可以在其中起到联系、组织、协调、督促的作用,在配合学校每年例行实验室检查之余,更要时时监控实验室的使用和安全。定期面对全院师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和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演练。

第三,压缩行政办公面积。配合2014年12月26日中央下发关于整顿行政办公用房的通知,院系严格按照下发标准调整压缩办公用房面积。行政办公室由原来的405.6平方米,压缩至255.84平方米,将整顿清理出的149.76平方米的房间作为教学科研用房。

第四,清退退休人员实验用房。协助即将退休的教师将实验室和办公室内物品和资料整理,将交钥匙环节作为退休前在院系办公室必须办理的环节。同时也需将退休教师在办公室内的国有固定资产划分到负责部门统一管理分配。

第五,培养科学使用实验室用房意识。很多高校中尤其是以工科类为优势学科的高校内部,存在着实验室重复建设的现象,购进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设备,造成重复浪费。公共资源中的实验室办公用房资源因此得不到合理运用。教师中仍存在实验室用房“圈地”情况,因担忧未来实验设备得不到用房支持,可能发生的延误项目进度和效果,就事先将大面积实验用房占据,但在短时期内并不作为实验之用,产生一方面实验室办公用房闲置,而整体实验用房紧张的情况时常发生。本质上应从人文精神方面向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引导工科类院系教师和学生科学合理地自动调控或在院系办公室管理下合理布局实验室的使用。不断完善实验用房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整体布局实验室,打消教师们用房紧缺的不安心理,从被动、清理实验室用房,到主动寻找与相关项目组合作、使用实验室用房,尤其要明确房产资源是国有资产而不是私有财产的产权性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资源“占有”和“使用”之间的关系,明确高校是要充分保障对资源的“使用”而不是“占有”,实现思想意识形态中的本质转变。

3.结语

根据以上实验用房管理制度建议进行管理,通过制度把院系办公室的用房管理与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联系起来,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激励作用,同时也增加了院系办公室的调控能力和导向作用,是实验室用房管理的一种创新。充分发挥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评价高得多奖励,使其交纳的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较少;绩效中等的少奖励,使其与过去所交纳的水平大体相当;评价差的不奖励,使其交纳的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增加,为实验室办公用房资源调配提供了制度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建新,试论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策略[J].管理观察,2013(2).

实验室管理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院校;仪器设备;管理;效益提高

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高级人才的基地,也是大型仪器设备相对集中、固定资产占有比例较大的地方。怎样在有效培养人才、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获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利用仪器设备、争取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长期以来,我校在仪器设备购置引进、日常维护维修及清理调整等方面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我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但随着军队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凸显出当前院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与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卫勤准备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作为院校仪器设备主管部门,除了继续做好以上工作外,还应结合当前形势,多方面深入研究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管理水平的办法、方法,充分发挥实验室综合效益,为院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坚实、有利的保障。

1现状分析

目前军队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数量不足和使用综合效益较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需要与投入的矛盾、投入与产出的矛盾、占有与共用的矛盾、小而全与使用率的矛盾等诸多方面。

截止2005年10月,我校校直各单位仪器设备总值达1亿多元,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就达1147台(套)。2002~2005年,我校共购进单价在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751台(套),总值达5800多万元,其中单价在8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01台(套),价值3500多万元。这些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为我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相继出现了仪器设备在管理与使用上的诸多问题。比如,重买轻管,只用不管,重复购置,使用率低等,造成很大的浪费。以上矛盾和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初步归纳有以下几点。

1.1随着教学、科研手段、方法的进步,对更高档次精密仪器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投资不足、经费有限成为限制院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1.2仪器设备购置资金来源不统一,有总部下拨、有院校自筹、有科研经费预算、有教学经费预留等等,造成购置的仪器设备往往成为使用科室的专有财产。尽管有些仪器在本科已完成使命,但留着总比不留好,外借不肯,调离更舍不得,根本没有考虑成本收回和经济效益等问题。

1.3仪器设备的管理缺乏有效的使用政策,造成仪器设备管理单位间的交流不足、共用率低,致使很多仪器设备在管理单位使用任务完成后闲置不用,而需用的单位却难以方便使用,带来诸多矛盾和极大的浪费。

1.4实验室建设多而散、追求小而全,不仅容易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而且使用率普遍不高,效益差。

1.5管理部门对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及维修的管理不够,多看成是软任务,往往不能保证仪器的完好率和故障仪器的及时维修,非使用性消耗较大。

2改进措施

近年来,我校领导针对新时期院校教育训练面临的新任务,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益,适应新形势下实验室发展的趋势,让有限的投入获得较好的回报,与各职能部门、教研室协调一致,紧抓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加强规范管理,在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与使用上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2.1把住调研、采购、验收三关,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是在掌握经费情况的前提下,以教学、科研发展规划为依据制定的。为了做好仪器设备购置的前期准备工作,添置计划按照“调研—采购—验收”的模式执行。特别是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和大批量物资采购计划前,须经专家论证和实地调研后方可实施;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军队的公开招标等采购制度;购置后,须经教研室试用,对仪器设备及技术资料进行验收。把握好这三个关键环节,为今后的仪器设备管理奠定了良好的运行基础,创造了良好的规范管理条件。

2.2结合实验室特点,加强相应的使用、维护和维修管理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同于技能科室的仪器设备,由于其高档、精密、种类繁多、来源不一等特点,我校针对其使用阶段性强、使用率低、综合效益不够等现象,要求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比如,采取集中所有权统一管理、调整实验室分布与结构、落实专管共用、专人负责等方法,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作为保管仪器设备的实验室,配备仪管员,作为管理结构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配合管理部门实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具体工作是建立健全有关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负责操作指导、日常维护保养、报告仪器故障、严格使用登记、配合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等。

2.3重点加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定期进行效益分析

对单价8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采取逐台建立单独使用档案、定期考核单台利用率及完好率的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配备专管人员。同时管理部门定期现场了解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实验结构,防止长期闲置,解决效率低、效益差等问题。对单价5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效益分析,逐台进行调查统计,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项目。

2.3.1教学科研效益

包括承担教学实验课程数目及课程名称;供各类学生使用时数及效果;承担科研课题数及课题名称;科研完成情况;使用时数;以及开发新技术、新项目等情况。

2.3.2经济效益

包括开放项目名称、收费标准、开放时数、总收入等。

2.3.3效益评估

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年总收入与材料、水电、人员、设备折旧、维修基金等支出比例等。通过对仪器设备效益的调查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反馈结果,为实验室自身和管理部门提高仪器设备综合效益、促进科学管理、制定整改措施提供合理参考。

2.4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规范运行机制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仅仅是管理工作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保障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充分发挥功能必不可少的措施。随着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我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建设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发现,以前我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中有不少是可操作性较差的条条框框,甚至有些是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的老套套,基本上与现代化管理需求不相符合,反而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校近年来不断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及时修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以适应教学科研改革、发展的需要。

2.5独立研发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提高管理效率

近年来,我校教保处始终把更新管理手段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结合学校管理现状自行研发了“第三军大学教学保障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已在全校范围内装备使用,并适时完善、更新了管理系统主机及配套设备,多次完成应用软件的升级换代,保持了软、硬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使用过程中注重管理内容的充实和完善,把数据库维护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并指派专人管理,采取了与科研部、财务处、各部院系实行横向管理的方式,通过校园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各实验室仪器设备已实行微机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与各实验室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的联网,实现了仪器设备管理网络化,为仪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建议

3.1改革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实施使用与管理结构调整,采取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

部分军队院校实验室既多且散,互相独立,缺少必要的协调交流。每个实验室为了工作方便,又都希望自己的实验室什么都有。这样势必形成要设备、争设备,一般设备购置重复,高档设备难以引进的状况,造成仪器设备使用率低、效益差、资源浪费的恶性循环。因此,积极稳妥地实施结构调整、逐步打破条块分割、各为己有的现状,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刻不容缓。部分通用仪器设备可以相对集中调配、使用,提高利用率;部分专用仪器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相对分散使用(比如归到导师、课题组),利于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使实验室建设向着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的方向发展。

3.2改革仪器设备管理职能,保障与服务相结合

保障与服务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两大宗旨,而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更多地注重保障,较少地提供服务。我们应进一步改革仪器设备管理职能,特别是要把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从管帐、管物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投入到为实验室、教研室服务中去。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改进服务方式,逐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

3.3改革仪器设备管理方式,专职与兼职管理相结合

目前,军队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兼职的多、专职的少,流动的多、固定的少,极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通过进一步改革管理机制,改变管理方式,改善管理方法,调整管理人员结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专职与兼职管理相结合还是可取的。

3.4在发展中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