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十篇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十篇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2:33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课;有效教学

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单元,而数学概念是一类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抽象,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是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的学科体系。数学概念不仅是建立理论系统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提高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高中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极其重要的概念,比如函数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充要条件;三角函数;向量;导数;极值;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角、距离、平行、垂直;算法等概念。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重解题、轻概念,造成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的现象。有些教师没有看到概念本质上是一种数学观念,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仅仅把数学概念看做一个名词而已,认为概念教学就是对概念作简单解释,然后要求学生记忆,剩下的是赶紧解题。这样的教学就会造成学生对概念含糊不清,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影响学生的解题质量,进而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在当前积极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背景下,应该努力探寻提高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要重视概念的引入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概念中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因此引入数学概念就要以具体的典型材料和实例为基础,揭示概念形成的实际背景,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由材料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并引导学生用背景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1.1以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概念

故事往往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给我们单调的数学教学增添了一些活力。讲授新课时,结合课题内容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讲一些生动的数学典故,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i”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例如在数列的极限的概念引入时,可以从战国时代庄周的《庄子・天下篇》中的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开始。

1.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往往是“抽象之上的抽象”,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续概念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相关的经验引入概念。例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是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

2.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力求让学生明确:(1)概念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产生的背景;(2)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限制条件,它与以前所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3)概念的名称和表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4)概念有没有等价的表述;(5)运用概念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等。在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由具体到抽象,最后要由抽象再回归到具体。

2.1注重概念的理解

在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从各个层面去理解概念。其主要方法有:

2.1.1举例

可以让学生举实例进一步解释概念,使概念具体化,也可举反例强化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概念时,可以先写出一些等差数列,让学生从例子中归纳出等差数列的特征。

2.1.2判断

如运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判断所给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等差数列的本质特征。

2.1.3变式

如教等差数列的概念时,可运用变式方法写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和常数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加强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

2.1.4比较

将相近易混的概念加以比较,注意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更加突出它们的本质属性。如“否命题”和“非命题”可从本质方面进行比较。

2.2注重概念的应用

数学概念主要是在应用中得到巩固的。通过概念的应用,除了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促进概念的巩固外,还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通过概念应用,可以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情况,以便及时弥补。高中数学概念的应用形式大致有:应用概念进行判断;应用概念分析推理;应用概念分析数量关系,指导计算;概念的综合应用。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时,灵活运用定义求点的轨迹,能达到直观方便,简洁易行的解题效果。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3.重视概念的巩固过程

3.1概念教学要注重反例与纠错

概念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不断纠正错误认识的过程。数学概念学习中的错误主要有两种类型:

3.1.1过程性错误

包括用日常生活概念、概念原型、“形象描述”等代替数学概念,分类与比较不合理,概括与抽象不完善,概念定义与概念相脱离,概念运用僵化,建立不恰当的联系,对联系作不正确的推广或依据个人经验强行进行不正确的联系等错误。

3.1.2“合理性”错误

包括用原来的思维审视新的概念,按过去的经验、结论、方法对概念作“合理”的推广,不自觉地对思维进行限制等错误。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反例的作用,例如,教学“等差数列”这一概念时,对于定义中的差是“常数”,要设置适当的反例,让学生充分理解究竟什么是“常数”。

3.2重视概念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

布鲁纳强调说,教学首先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公(定)理、概念、数学思想方法等一般数学原理。其中,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是数学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运用的方法,是铭记在人们头脑中起永恒作用的精神和态度。数学的观点和文化,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是弘扬数学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必然要求。高中数学课程中的许多概念涉及数学思想方法,但它具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得到领悟如类比思想、函数思想等。

4.重视概念的反馈过程

概念学习的最后步骤是反馈和检验,课堂教学既是学生学习、深化概念的过程,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反馈过程。以往教学中,概念教学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单调和枯燥的,因此在今后的概念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在概念讲解上力求新颖、生动,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应该避免单调,力求生动有趣,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概念练习题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判断、选择、填空、辨析,设计情境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愉快教学,既巩固了知识,又检查了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鲜明的教学理念,在国外提出的时间不是很长,相关的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也不多。在我国,虽然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目前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热切关注,但许多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特别是数学学科的有效教学研究还很匮乏。本文以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为例,对有效教学进行探讨,期待能对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林德全.有效教学研究透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S2).

[2]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篇2

   一、数学概念的合理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进行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如何,对学生学好概念至关重要。

   1.从数学本身发展需要引入概念。

   从数学内在需要引入概念是引入数学概念的常用方法之一,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例如,整个数学体系的建立过程就体现了这一点:在小学里学习的“数”的基础上,为解决“数”的减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引入负数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单纯的有理数已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引入无理数。在实数范围内,方程x■+1=0显然没有解,为了使它有解,就引入了新数i,它满足i■=-1,并且和实数一样可以按照四则运算法则进行计算,于是引入了复数的概念。

   2.用具体实例、实物或模型进行介绍。

   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首要条件是获得十分丰富且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密切联系概念的现实原型,使学生在观察有关实物的同时,获得对于所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上升至理性认识,进而提出概念的定义,建立新的概念。例如,在引入“函数”概念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炮弹发射时,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单位:s)变化的规律h=130t-5t■;(2)温州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1990-2008年梧田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用类比方法引入概念。

   当面对一个概念时,如果学生没有直接相关的知识,就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把不直接相关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当前的问题中,因此类比是引入新概念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立体几何问题往往有赖于平面几何的类比,空间向量往往有赖于平面向量的类比。通过类比教学和训练,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够升华。

   二、数学概念的建立和形成

   数学概念是多结构、多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应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因此,一个数学概念的建立和形成,应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主动构建,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式,揭示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形成完整的概念链,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数学思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指导。

   1.分析构成概念的基本要素。

   数学概念的定义是用精练的数学语言概括表达出来的,在教学中,抽象概括出概念后,还要注意分析概念的定义,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含义。如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函数概念,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进行逐层剖析。对定义的内涵要阐明三点:①x、y的对应变化关系。例如在“函数的表示方法”一节例4的教学中,教师要讲明并强调每位学生的“成绩”与“测试时间”之间形成函数关系,使学生明白并非所有的函数都有解析式,由此加深学生对函数的“对应法则”的认识。②实质:每一个值,对应唯一的y值,可列举函数讲解:y=2x,y=x■,y=2都是函数,但x、y的对应关系不同,分别是一对一、二对一、多对一,从而加深对函数本质的认识。再通过图像显示,使学生明白,并非随便一个图形都是函数的图像,从而掌握函数图像的特征。③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构成函数的三素,缺一不可,但要特别强调定义域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式较早,比较熟悉,他们往往因只关注解析式,忽略定义域而造成错误。为此可让学生比较函数y=2x,y=2x(x>0),y=2x(x∈n)的不同并分别求值域,然后结合图像分析得出:三者大相径庭。强调解析式相同但定义域不同的函数绝不是相同的函数。再结合分段函数和有实际意义的函数,引起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抓住要点,促进概念的深化。

   揭示概念的内涵不仅由概念的定义完成,还常常由定义所推出的一些定理、公式得到进一步揭示。如三角函数定义教学中,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诱导公式、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规律、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都是由定义推导出来的,可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的依据,反过来又会使三角函数定义的内涵得到深刻揭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增强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提高认识,引导学生从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展开对它所反映的数学模式作深入探究,以求更深刻地认识客观规律。

   三、数学概念的巩固与运用

   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是为了能够灵活、正确地运用它,同时,在运用过程中,又能更进一步地深化对数学概念的本质的理解。为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运算、推理、证明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概念。

   1.通过开放性问题与变式,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概念。这将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及解题能力的形成。如在“等比数列”中设置问题:

   例:已知{a■}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q,请你构造出新的等比数列,并指出它们的公比。

   变式:已知{a■},{b■}是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公比分别为p,q,请你构造出新的等比数列,并指出它们的公比。

   通过讨论与辨析,学生对等比数列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篇3

关键词:数学;概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49-01

在新课标实施以后,“数感”、“符号感”、“数学思考”等关键词吸引着数学老师的眼球,而传统的“概念教学”等关键词已渐渐远离了我们的教学视点。事实上,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中,无不包含着众多的概念教学内容。静态地看,概念是知识的基本单位;动态地看,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的数学概念有500多个,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业质量,真正减轻学生负担,首先就要抓好概念的教学。

一、原型策略。

知识的掌握首先体现在对概念的心理表征上。我们掌握概念的起始阶段主要是通过最能说明概念的一个实例来理解概念的。

例如对“平行线”这一概念的认识,容易在学生脑中出现练习本上的横线、双杠等形象,这些都是平行线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事物,已经形成了关于“平行线”的前科学概念,这些形象性的概念原型就是人们赖以抽象、概括科学概念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看出原型策略,它多用于“概念形成”的初始阶段,适合于初级概念或基础概念的教学。

二、结构策略。

小学数学学习是掌握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知识,是把前人的数学活动经验转变为自己经验的过程。所谓结构策略,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初级概念、或者上位概念或者同级概念的前提下,利用已有的概念引入新的概念,把新概念置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例如“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意义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除”、“倍数”、“因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先结合具体情境,分别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倍数”,通过比较和列举找出两个数的相同的“因数”或“倍数”,引出新概念,扩充、改组已有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把新、旧概念整合成知识“链”。

三、过程策略。

数学概念可以区分为过程和对象两个侧面。所谓过程,就是具备可操作的法则、公式、原理等,而对象则指定义的结构关系。不少数学概念最初是作为一个过程引进的,然后转变为认知对象,最终结果是两者在认知结构中共存。数学概念的二重性决定了概念认知的二重性、数学思维的二重性。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常见的一个典型课例。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很多教学设计都是用列举、归纳的方法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教师头脑中的“分数”仅仅是个认识的对象。但笔者认为,对“分数意义”的教学首先要让师生学生意识到“分数”首先不仅是“对象”而且是“行为”,即我们平分物体(单位“1”)的“行为”;只有当使用符号表示平分的结果时,“分数”被看成是“对象”。所以,“分数意义”应该是学生“做出来的”,由具体的动手操作做出“分数”,到意象构思设想“分数”。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与科学定义等价的分数概念。

四、表象策略。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虽然可以通过概念定义的方式获得新的概念,但仍需要表象的支持;同时,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不仅包括各种成分,而且存在着多种形式,概念表象就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再者,小学阶段有许多非定义概念,在学生的认知结构里都是以一定的表象形式进行编码储存的。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和设计,促进概念表象建立的操作化和活动化,使学生能以图像、动作表象等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抽象的概念,帮助他们理解概念,为后续学习进一步概括提供认知基础。

例如《分米和毫米》一课中,可以先让学生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直接感知1分米有多长,然后张开拇指和食指比划比划1分米长度,比划的过程中通过看一看、验一验、记一记、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1分米的长度的表象。只要说到1分米,学生自然就会张开拇指与食指比划比划相应的长度,就会想到开关面板边长、一次性水杯的高度等等。教学“毫米”时,也可以运用了类似的办法,让学生在脑中储存下相应的长度表象。

需要说明的两点是:一方面,上述所列建构概念的几种策略,不是从单一维度来划分的,不需要并未讲究划分的周延性,而是依据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需要提出的。策略之间有的具有紧密联系,但也存在不同之处。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概念的心理表征的策略还有很多,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时空场域就应有不同的策略。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建构具体概念的策略通常是多法并举的,是需要教者综合运用多种理论与方法用心加以揣摩与创造的。

参考文献:

[1]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史宁中主编:《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高中教学;函数概念;策略;基本初等函数

一、前言

函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在函数内容教学上要把握宏观上的函数教学策略,建立切实可行的函数教学方法和方式,这对高中阶段学生熟练数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们以“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为例,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分析探讨。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对概念理解不深刻

学生对于函数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并且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难以在实际解决问题中运用函数思维。

(二)函数应用意识薄弱

对一些数学问题学生们习惯应用方程求解。而遇到变量间的函数存在关系时,学生就无法快速找到问题的关键而无从下手。

(三)缺乏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由于学生欠缺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基本思想认识,在具体解题时很难做到将数形结合工具运用其中。

三、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研究

高中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思想、技术手段和方法模式三方面进行综合,是经过加工的教学思维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是一套付诸教学的方案步骤,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制定,不仅包括了合理的教学过程、方法和材料,还包括教师和学生需要遵守的教学程序。下面,我们针对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函数知识,对教学过程中的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学生要充分了解函数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

学生必须具备将原有概念认知和新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必须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概念教学,并对以下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

1.原有概念体系或其他知识体系中与新概念是否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2.学生是否已经对该原有概念体系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

3.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否能够适应教授的内容?

另外,教师在对高中函数概念进行讲授时,要突出强调函数的相互对应关系,加深了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二)采取正反例证法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一般应用定义来对事务的本质属性进行说明,但是这种使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述的方式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因此,函数概念的学习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措施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下面我们使用正反例证法来进行说明:

教师在完成函数的基本概念介绍后,可以通过举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来举一些肯定例证来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了解函数。

(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函数图像的直观性来加强对函数性质的理解,是研究函数教学策略的重要途径。数形结合能够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直观、生动的画面,对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使用下列习题作为示例:

购买x听某饮料需要y元。如果每听2元,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将x表示成y的函数。其中几名学生做出了图一(1)的图形。

(1)(2)

图一

这说明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还只是认为函数的图像都是连续的,这是因为没有接触到过非连续函数图像所造成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加强数形结合方式的教学十分必要。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结论

在进行函数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应用excel表格的图形工具、几何画板等图像软件,这样能够让学生从具体的图像中对函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和理解,从而将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联系到一起,这对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另外,在函数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对函数内涵文化的了解,函数蕴含的数学文化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华开田.浅谈函数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2]黄智华.“数形结合”——函数教学之“魂”[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08(04)

[3]朱静.高中函数教学方法及技巧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1(20)

[4]李鸿艳.函数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09)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篇5

所得。

关键词:数学课堂;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的引航者,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的时候,开始都会比较困难,教师一定要注意策略方面的正确引导。由于概念是文字的东西,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就不能做到灵活地运用,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分层教学。在寓学于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以及灵活运用。

一、小学数学阶段数学概念在教学之中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因为学生比较小,遇到困难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慢慢就会做了“鸵鸟”,久而久之对数学就没有了兴趣,尤其是数学概念方面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好教师引导这一主体地位。

1.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之中,所研究的数学教学一般涵盖了数学的概念、概念的运用以及概念的理解

关于小学生数学概念方面的教学一定要有合理的策略,概念都是经过实践之间检验得来的,最后变成了公理以及公理下的相关定理,教会小学生学习概念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对概念的综合使用有一个相对具体的了解,数学概念对于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尤为重要,因为概念涵盖的是数学精华中的“结晶体”,教会学生们学好数学就要教会他们怎样记住并且掌握和理解这个概念所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理清学生思维的作用。对于相同类型的习题能够运用概念和定义,灵活的解答,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更能为以后数学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2.数学本身的发展和所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论是数学的历史还是数学所涉及的领域,教师都要在学生小学的时候就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为以后的学习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对于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教师要懂得和历史相结合,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这方面的数学概念,可以将数学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学生们的数学理解,数学思维建立,这对于以后敏捷思维的拓展以及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基础作用,因为数学概念也是讲求条件的,数学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足够充分才可以运用这样的概念。各种思维的综合培养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成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注重现实,优化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

对于学生们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便于学生对于定义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进行数学授课的时

候,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要懂得灵活运用数学手段,进行“现实教学”,也就是对于学生们数学概念延伸到生活之中,就像小学生学的应用题,小学生对于应用题这一环节都比较头疼,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思维的正确引导,可以把题引入生活之中,让教科书之中的习题生活化,不要过于墨守成规,适度地进行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兴趣,而小学的数学概念又和其他别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学生接触到相关的触感材料,让小学生充分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更能了解概念之中的内涵,从而适当发散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从不同层面去逐层考虑。

2.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图形辅助教学

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们对于数学概念的相关理解,语言是能让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一种意见表达工具,语言在现代化的数学教学中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要注意课堂气愤的调节,以及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培养,这样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以及学好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实现声画结合的方式,进行图文并茂地表达数学概念所涵盖的相关内容,真正程度上做到寓学于乐,让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掌握好数学概念的使用,并且能够学有所用。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提问,概念由学生们自己来总结,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关于小学生数学概念,不仅仅是要小学生会独立的背诵,还应该灵活的运用,运用在每一个与之相关的数学习题之中,无论是它的定义还是它的运用与理解,都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定义以及概念方面的学习才会灵活地运用,增强教学

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丽娟.浅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2(10).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篇6

本课题组成员对学生、教师问卷调查分析,六年级数学概念和问题解决是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一、存在的困惑

(一)数学概念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1.死记硬背。由于概念本身的抽象性,给学习增加了难度,进而不少同学干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由于没有经历概念形成过程,因而抽象、概括、归纳思维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及提高。

2.孤立地学习概念。不少同学学习概念时,总是孤立地看待概念,无法将不同概念形成体系,不能在概念系统中学习概念。

3.概念与应用脱节。在概念学习中有两种错误倾向,其一,部分同学为学习概念而学习,缺少应用环节;其二,一部分同学恰恰相反,对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概念很少关注相应概念。这两种错误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漠视了概念的应用环节,想当然地以为概念与应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内容。

(二)问题解决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1.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对概念意义混淆、受多标准量、思维定式、解题模式、数量关系等因素的干扰,阻碍了问题的解决。

2.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得不好。教材中的不少问题解决,由于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既无相关的生活经验或模型可供参照,更无法透彻把握这类问题的结构,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

3.问题解决心理障碍。有些问题解决在情节叙述中,条件叙述较为婉转含蓄,就会造成一种掩盖本质的假象,使非本质的信号对大脑皮层刺激过强,容易给学生产生错觉,以致作出错误的判断。

4.对问题解决不感兴趣,学生阅历浅,缺少生活实践,阅读能力差,不能准确理解题意等原因。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1.结合生活,从实际中进行概念引入。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化小学生的概念基础,引申出适合小学生可以理解的概念。

2.利用直观教学法,补充并深化数学概念。利用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

3.化抽象为具体,强化数学概念。在教学中有很多数量关系都是从具体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连贯。

4.对于太难理解的概念就可以暂时不给定义或者采用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

5.纠正错误的学习概念方法。及时纠正错误的学习概念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6.归纳整理概念,形成系统。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

(二)问题解决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与计算相结合的解决问题。从学生初步学习加减乘除的计算开始,课本上就出现了以各类计算为主的解决问题。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对整数、小数、分数中加、减、乘、除意义的充分理解来进行,而不能单纯作为巩固计算的题目。

2.以常见数量关系为基础解决问题。要使学生对数量关系真正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引导中必须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或熟悉的事物作为问题解决的内容,指导他们解题时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或创设情境,通过自己的操作在脑中形成表象,在具体的题目、具体的数量中发现一些带有共同特征的东西,并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概括出一些数量关系。

3.利用数学思想策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教学策略的切入口,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1)列表的策略。这个策略适用于信息复杂,信息之间关系模糊的问题,把信息以表格形式列出来,容易观察和理顺问题条件,发现解题方法。

(2)画图的策略。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策略,这种策略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3)一一列举的策略。即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4)假设、替换的策略。对条件关系复杂、没有直接的方法解答的问题,可尝试按问题中的条件去假设、替换,得到一个答案,然后把答案代入问题中去验证。

(5)转化的策略。转化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变更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所以,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将概念和问题有效结合起来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为背景,用多种形式引出概念,激活学生概念建构的兴趣。

2.在概念的建构中形成问题解决的思路。

3.重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拓展概念,数学教学离不开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解题,是培养学生解题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

数学概念是解决一切数学问题的基础,是问题解决的钥匙,在概念教学中渗透问题解决可以加深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在问题解决中,利用好数学概念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也是检验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陶文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小学数学教师,2011(3).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篇7

盗传必究

一、简答题

1.简述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答: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懂得数学的价值;

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

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会数学交流;

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2.简述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注重问题解决;

第二,注重数学应用;

第三,注重数学交流;

第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

第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

3.简述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有四个:

基础性原则;

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作用原则。

4.简述在当今的世界范围,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改革有哪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答:①注重问题解决;

②注重数学运(应)用;

③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交流;

④注重信息处理;

⑤注重数学体验;

⑥注重数学活动;

5.简述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的发展有哪些共同性的特征。

答: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的发展有如下三个共同性的特征:

在选择上表现出“切近儿童生活”的价值取向;

在呈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

的价值取向;

在组织上表现出“注重探究发现”的价值取向。

6.简述认知迁移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认知迁移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如下四个因素:

对象的共同因素;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定势的作用;

学习的指导。

7.简述探究学习的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答:探究学习的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注意探究教学模式对学习主体的适用性。

第二,注意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呈现。

第三,注意教师引导的适度性。

第四,加强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8.简述在课堂学习中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

答:在课堂学习中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是: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学生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之间是按主导与主体之间的不断错位滑移来实现相互作用的。(6分)

具体地说,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切合的引导予以体现;对话是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基本交互形式;课堂教学是一个人际之间充分交流与分享的过程。(6分)

9.

简述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的基本含义。

答:所谓学生参与,主要就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身心投入,它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的程度。(3分)

①行为参与。行为参与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

②情感参与。情感参与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

③认知参与。认知参与主要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与层次;

10.

简述现代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的特点。

答:现代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的特点有三个:

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

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

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

11.简述常见的教学手段有哪些?

答:常见的教学手段有:

操作材料;

辅助学具;

电化设备;

计算机技术等四类。

12.简述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如下七个方面:

对数学的价值的了解;

数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数学技能的形成;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水平;

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获得;

数学学习的态度与情感;

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13.简述小学数学几何学习的主要特点。

答:(1)经验是儿童几何学习的起点;

(2)操作是儿童构建空间表象的主要形式。

14.

简述数学问题的基本结构。

答:数学问题的基本结构:数学问题是一组尚未达到目标状态的、有待加工处理的信息系统。(6分)

它主要由以下三种成分构成:

条件信息、目标信息、运算信息。(每个要点2分)

15.简述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过程特征。

答:

在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这个过程中,主要会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1)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

(2)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受到经验的制约;

(3)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需要通过直观操作来支持。

16.简述当今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的发展方面有哪些共同性的特征?

答:①在选择上表现出“切近儿童生活”(的价值取向);

②在呈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的价值取向);

③在组织上表现出“注重探究发现”(的价值取向);

17.简述空间想象力的基本要素有那些?

答:①依据实物建立模型的能力;

②依据模型还原实物的能力;

③依据模型抽象出特征、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能力;

④能将模型或实物进行分解与组合的能力;

18.简述在小学数学的统计教学组织中可以运用那些基本的策略。

答:①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

②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

③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

19.简述小学数学运算规则教学的主要模式。

答:①例-规教学模式(先向学生呈现某一规则的若干例证,通过引导学生的观察、尝试或讨论等获得,来发现并概括出一般性的规则);

②规-例教学模式(先向学生呈现某个规则,然后通过若干的实例来说明规则);

20.简述可以构建哪些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评估的策略?

答:①过程性评价(评价的策略之一)

核心词句:多元化;生成性;即时性;

②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策略之二)

核心词句:多样化;开放性;体验性;

③表现性评价(评价的策略之三)

核心词句:思维水平;问题解决能力;数学交流;数学情感;

21.简述在运算规则的导入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哪些策略?

答:①情境导入

核心词句:情境本身则蕴涵着某一个规则命题;情境刺激着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

②活动导入

核心词句:活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思考;尝试;探究;

③问题导入

核心词句:儿童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认知冲突;主动探究;

22.简述口算与笔算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①规则制约运算的效果不同。

核心词句:口算主要是依靠心智活动为主;

②间接联系的作用不同。

核心词句:口算主要依靠间接联系起作用;

③运用技能的性质不同

核心词句:口算不容易进行思维的逆推;

④可变因素与不变因素的相互关系不同。

核心词句:口算可以选择运算方式推;

⑤间接联系与直接联系的转变过程不同。

核心词句:口算常常会由一直联系转化为另一种联系;

⑥智力要求的不同。

核心词句:注意力;记忆力;

23.

简述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

②突破学科中心;

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④评价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⑤课程标准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空间;

24.

简述发现学习的基本流程

答:①创设情境;

②提出假设;

③检验假设;

④总结运用;

25.

简述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哪些变革。

答:①体现价值的主体性;

②体现知识的现实性;

③体现学习的探究性;

④体现经历的体验性;

⑤体现过程的开放性;

⑥体现呈现的多样性;

26.

简述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有哪些基本的教学组织类型?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①接受型的教学组织;

基本概念:教师通过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提示性活动;帮助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

②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

基本概念: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

③自主型的教学组织

基本概念:学生的自我学习占主导的地位;教师的控制性减弱;

27.

简述儿童的数学技能发展有哪些基本的规律?

答:①依赖结构完满的示范导向发展到依赖对内部意义的理解

②从外部的展开的思维发展到内部的压缩的思维

③数感和符号感的逐步提高,支持着运算向灵活性、简洁性与多样性的发展

28.

简述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有哪些阶段性的特征。

答:①方位感是逐步建立的;

②空间概念的建立逐渐从外显特征的把握发展到从本质特征的把握;

③空间透视能力是逐步增强的;

29.

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角色。

答:①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起设计和组织作用;

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引导、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③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起诊断和导向的作用;

30.

简述小学几何教学中“强化动手操作”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答:①搭建活动

②剪拼与折叠活动

③实物操作活动

④测量活动

⑤作图活动

31.

简述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基本的教学组织类型。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①接受型的教学组织

基本概念:教师通过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提示性活动,帮助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

②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

基本概念: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为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③自主型的教学组织

基本概念:学生的自我学习占主导的地位,教师的控制性减弱,学生独立的尝试解决问题。

32.

简述儿童数学技能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①依赖结构完满的示范导向发展到依赖对内部意义的理解

②从外部的展开的思维发展到内部的压缩的思维

③数感和符号感的逐步提高,支持着运算向灵活性、简洁性与多样性的发展

33、简述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

答:①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质量判断,从而改善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策略;

②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和进步进行判断,从而激励他们进一步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之中;

③为教师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供诸如行为方式、策略以及手段等方面的信息反馈,从而帮助他们随时修正或发展;

④使教师与学生能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预期目标,并共同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

⑤促进教师对儿童的学习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情感的认识,改善儿童对数学的价值、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参与学习的情感;

34.简述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㈠问题情境的刺激模式;

①问题类型及其难度;

②问题的呈现方式;

㈡问题的表征;

㈢定势;

㈣经验

㈤认知策略;

㈥个性心理特征;

35.简述构成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要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构成了哪些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基本矛盾?

答:要素:

①教学活动的共同体;

②教学活动的对象;

③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征;

基本矛盾:

①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矛盾;

②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之间的矛盾;

③儿童数学与成人数学之间的矛盾;

36.简述如何发展学生问题表征的能力。

答:①仔细审定问题情境;

②学会深度表征;

37.简述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发展儿童的良好的数感?

答:培养儿童的数感,目的在于使儿童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㈠在实际的情境中形成数的意义;

①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数

②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

㈡具有良好的数的位置感和关系感;

①发展数的良好位置感;

②对各种数的关系有敏锐的反应;

③对数和数的运算实际意义有所理解;

38.简述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

答:㈠空间识别障碍;

空间识别能力表现出的是空间的方位感(它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空间几何的学习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①儿童的空间识别能力是阶段性发展的;

②儿童的空间识别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㈡视觉知觉障碍;

儿童在视觉知觉上表现出最大的障碍,可能就是在视觉观察中,还不能有效地建立或运用视觉知觉符号与大脑中贮存的图式与概念迅速建立联系。

39.简述在概念引入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哪些策略?(重点、应用、中)

答:①生活化策略

主题词句:多样化的和丰富的情境;激发探求欲;唤起有的经验;

②操作性策略

主题词句:儿童数学学习;直观方式;操作;

③情境激疑策略

主题词句:丰富的情境;有利于主动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

④知识迁移策略

主题词句:有的稳固和清晰的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系统化;

40.简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教学方法不是一个不变的程序结构。

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可以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③同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④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中往往是交替使用的

41.简述在建立概念阶段主要可以运用哪些策略??

答:①多例比较策略

核心词句:数学概念的标志;内涵;正、反例子;

②表象过度策略

核心词句:表象是直观到抽象桥梁;表象鲜明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基础;

③概括关键要素策略

核心词句:定义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要素);

④表述交流策略

核心词句:内部的思维常常需要一定的外部语言给予某些支撑;

⑤多次归纳的策略

核心词句:儿童观察的不精细,常常归纳的不全面或不确切,;

⑥操作分类策略

核心词句:同类事物的关键属性;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篇8

关键词:数学;创造性教学;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6-0034-01

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和推理有依据,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而言,数学概念是一个思维过程。教师不应简单地把数学概念直接告知学生。

一、数学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模式和策略

(1)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是讲授式,教师往往先举几个例子,讲解例题,指导学生练习。实践表明,这种数学教学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扼杀了学生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重计算,轻概念。即存在着“重算轻理”的现象。如一些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学生只是按样画葫芦,被动地学习,学生成为计算的机器,而不是有思想的思考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其二,重结论,轻过程。学生除了记住概念语句外,收获甚微。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嚼得过细,学生吃老师嚼过的馍,只要张嘴接受就可以了。这种重结果轻探索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不是会探索、会独立思考的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更是认识的过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思考力的培养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其三,重形象,轻抽象。数学概念教学必须在直观、感性的基础上进行,这无疑是重要的,然而,忽视抽象思维,仅停留于感性认识,必然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具体、直观的感性材料而影响其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概念教学不能停滞在感性认识上,必须按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揭示其本质属性,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数学概念的学习。概念学习是学生主动对同类事物由表及里发现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与归纳的建构过程。数学概念作为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物,其形成需经历对事物表象感知、知觉,提升为理性认识,再加以比较,抽象概括出共同特征的心理过程。数学中任何新概念的提出都是客观需要,而不是某个人随意编造出来的产物。还要使学生逐渐领悟到,由于同一事物观察和分析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属性也不同。

(3)数学概念创造性教学策略。创造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建构新概念、理解和掌握新概念及应用新概念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归纳、筛选和总结出以下几个教学策略。其一,情境问题教学策略。根据概念知识内容特点,创设以学生真实生活为素材或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情境,采取学生自主探索与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创设以学生真实生活为素材或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情境,会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把概念建构与解决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感到不是在做数学,而是在考查自己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挥。其二,双向理解概念教学策略。对定义概念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去理解概念中的条件和结论中的互推关系,突出对数学概念定义特性的理解,以有效地运用概念定义解决问题。其三,两用概念教学策略。按概念定义的充分必要性,顺用和逆用定义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问题解决创造性教学模式和策略

(1)数学问题解决创造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突出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中的独立性。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增加了引导探究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多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自主探究有较大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指导,以启发的方式,提出辅思考问题,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使学生获得解题思路。通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问题解决创造性教学策略。围绕问题解决创造性教学模式中的主要环节,有以下几种教学策略。其一,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一是创设具有多种解法的问题;二是创设具有多个答案的问题;三是创设想象的问题;四是设计变式问题;五是设计综合性问题。其二,引导探究的策略。主要是示范指引。教师在学生探究中适当作出局部示范,再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实践表明,该定理靠学生独立想出“过三角形一顶点作一边的平行线”是很困难的,为此,启发学生回想将三内角拼成平角的做法,领悟这一做法的思路和要领。

三、结束语

以上数学教学策略虽然是师生在实践探索中形成、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并不意味它们就是问题解决的全部创造性教学策略。由于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还有许多创造性教学策略未被认识和发现,这有待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去探索。

参考文献: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304-01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而物理概念的学习,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加强对学生物理概念学习策略的培养成为我们高中物理教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增强物理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按照物理概念习得、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物理概念的学习策略又分为物理概念的习得策略、物理概念的记忆保持策略和物理概念的提取策略。

一、物理概念的习得策略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习得主要发生在课堂中,因此物理概念的习得策略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而不关注学生的自习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学习策略:

1.实验感知的策略

实验感知的策略是指在人为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研究的现象反复出现,通过人的知觉和感觉有目的地进行观测、研究,提炼出有效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实施实验感知策略的程序是:观察推测实验。

例如,建立“机械振动”这一概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察风中的树枝的摆动、水中浮标的上下运动、钟摆的摆动等现象,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运动特点;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机械振动,指导学生推理出机械振动的概念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然后再演示弹簧振子和单摆实验,进一步让学生建立机械振动的科学概念,把握“平衡位置”和“往复运动”的本质特点。

2.前概念转变的策略

在学习物理概念之前,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或者其他学习,我们对相关的物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往往是不准确的、片面的、主观的,因而是非科学的,这些概念就是前概念。前概念往往干扰科学概念的学习,要学习科学物理概念就必须转变前概念。前概念转变的策略就是将我们头脑中的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的有效策略。

前概念转变的策略的具体实施程序是:暴露批判。

3.抓关键字词的策略

物理概念的表述是科学而又简练明了的,在物理概念的规范表述中,每个字词都有其作用,尤其是关键字词。真正理解了那些关键字词,就真正理解了概念,这就是抓关键字词的策略。这个策略的程序是:细读概念文字划出关键字词整理。

4.分层理解的策略

物理概念的分层理解的策略就是指在各种物理现象中,首先是这类现象的核心问题,然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析归纳出现象本质的共性,再经过抽象概括得出抽象概念,进而深入理解应用概念。该策略的实施程序是:明确物理现象分析概括得出结论理解应用。

5.类比的策略

类比策略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实施类比策略的基本程序为:(1)确定研究对象;(2)寻找类比对象;(3)将研究对象和类比对象进行比较,找出相似关系;(4)根据研究对象的已知信息,对相似关系进行重整化处理;(5)将类比对象的有关知识类推到研究对象上。6.把握概念物理意义的策略

二、物理概念的记忆保持策略

物理概念的保持主要发生在课堂之外,因此物理概念的保持策略主要针对复习过程,而不关注于学生的听课过程中。

1.分类的学习策略

所谓分类的学习策略,就是将物理概念进行分类,按照不同标准划分成不同类别,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习和复习的一种方法。分类学习策略的实施程序是:(1)归类。即把学过的不同物理概念,按照描述的问题的不同、描述问题的方式不同等进行分类,描述方式相同或描述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2)寻同。即找出同一类概念相同的地方,以便出一发而动其他。(3)求异。即从不同描述侧面、用不同描述方式描述同一类问题的不同概念,以便更好地区分比较不同的概念。(4)复习各个概念的联系。同一类概念中的不同概念,尽管描述的方式、侧面不同,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找出这一联系,用这一联系将这些概念串在一起,就能进一步理解这些概念。

2.概念系统化的策略

所谓概念系统化的策略,就是指在掌握概念时,尤其是掌握重要的基本概念时,决不能孤立地记住它们的文字表述或数学表达式,而是将概念放入一个由前后概念组成的网络中,并根据前后概念的相互联系来理解掌握概念,通过协同作战达到熟练记忆和应用的目的。

概念系统化的策略实施顺序是:提出概念寻找关联练习、应用。

三、物理概念的提取策略

物理概念的提取既可以发生在课堂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后复习中,物理概念的提取策略主要针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

1.情境相似性策略

按照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短时记忆的信息(如物理概念)加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虽然长时记忆的信息是相对静止的,但它可以被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激活。如故地重游,能回想起上次游玩时的情境细节。这种情境的相似性有助于记忆。因此学生可以利用情境相似性策略,有效地提取所需的物理概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典型的物理概念题。

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来看,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多达五百个。对于教师来讲,数学概念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如此,数学概念应当得到教学者与学习者的重视。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第一步,也是让小学生认识知识与应用知识的关键。关注数学概念教学,认识到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数学概念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活动,主要是对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定义、理解与运用方法进行传授,涉及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原则的制定。加大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力度,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更能让小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

数学概念来自于社会实践活动,对数学概念进行学习,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数学概念是最基础不过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如果不能清楚地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其思维就会出现混乱,概念教学应当得到教育者的重视。数学概念,是小学生理解与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正确的教学思想,利用有效的沟通理论,实施科学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问题

1.数学概念教学脱离实际。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概念是浓缩度较高且较专业的数学化语言。受到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影响,小学生还不能完全透彻地理解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数学概念与实际的联系,往往让小学生先把课本上的数学概念背下来,再进行讲解。一些教师会通过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但没有结合实际讲解,导致学生对于数学概念一直都是一知半解,无法理解数学概念的真正意义。脱离实际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只会让小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在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具备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数学概念教学过于孤立。

受到学校管理体制与个人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会根据学校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活动与内容进行设置。以课时为依据进行授课,教师很容易将概念分开来讲,学习哪部分的知识,教师就讲解相关的数学概念。这就使得小学生无法有效地将课本上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更不能建立相互联系的数学知识体系,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孤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加大了小学生的数学难度与学习负担。

3.数学概念教学略显仓促。

数学概念意识的形成及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的建立,都是在对数学概念进行建构与解构的过程中完成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小学生清楚地理解数学概念,需要有意识地对数学概念进行扩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很少引导小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讲解得过于仓促,使得小学生在意识到数学概念存在的时候就已经走到了概念的总结与归纳阶段。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新知识接受能力不高,他们对于直观形象东西的理解力更强,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发展起来。特别是在讲解一年级小学数学知识时,教师没有结合小学生的特性进行教学,会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信心的建立,不利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正确方法

要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1.利用生活实例,开展概念教学。

生活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接受生活化教学理念,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小学数学知识较浅显,与小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数学概念是抽象化的教学语言,教师需要利用生活实例对数学概念进行生活化处理,让学生可以理解数学概念。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小学生数学教师都认为生活化教学过于麻烦,也无法从小学生的角度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极大地影响了生活实例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改革的进行,让小学数学教师有义务对教学进行生活化改革。教师要多观察小学生的生活,选择小学生能够接触与理解的生活现象进行教学。

比如在讲解加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择生活中买东西的实例对加法的概念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出这样的例子:“小明去文具店买了5支蓝色笔,3支红色笔,他一共买了几支笔呢?”这样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不算难,他们可以快速反应出来答案是8只。这时,教师再追问学生8与3、5的关系,让学生说出针对这一生活实例的加法概念,再对学生总结出的语言进行专业化处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观察了生活现象,认识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存在,更成为数学概念的探索者,有利于数学概念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2.利用知识迁移,开展概念教学。

每个学科的各部分知识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影响小学生“温故而知新”。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教师可以利用知识迁移作用进行概念教学。先引导学生复习之前的知识,通过知识的扩展让学生认识新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有关于质数与合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约数进行复习,从约数的概念引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从熟悉的数学知识出发,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促进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知识的迁移作用,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3.利用课堂情境,开展概念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发展的阶段,一个形象、生动的课堂情境,会让小学生乐于开展思维活动,也会让小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对数学概念进行初步认知。更可以利用课堂情境的创设,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接触到更多的学习方式,从中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手段。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体积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或者长方体,让小学生发现体积的形象意义,再组织学生学习文字化的数学概念,促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对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开发更多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概念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许中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3:40-44.

[2]孙丽娟.浅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2,10:178.

[3]尹春晓.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