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理论课教学十篇体育理论课教学十篇

体育理论课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3:03

体育理论课教学篇1

由此可见,要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要在督促中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摸的肓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及大多数县、市中学,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遇雨室外技术课即停已成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近几年的调查统计表明:每学期遇雨时间几乎占全期体育课的1/4以上,那么,中学的雨天体育课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据笔者对川北地区的苍溪、营山、南充、岳池、武胜五县市10所中学的调查了解:6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被其他教师占用而改上数、理、化等文化课;2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为活动;1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让学生自习;只有10%的中学,利用雨天坚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在对“四川省苍溪中学”的调查中,笔者了解到:1985年,有关单位下来检查体育工作,随便问到一位学生:“你们体操学了些什么内容?”该生回答:“学了‘打洋古蔸’。(实为“侧手翻”);另一位学生回答:“还有把腿杆挂在单杠上一摇一摇的,一下就翻上去了。”(实为“单挂膝摆动上成骑撑”)这些动作名称及术语的错误,并非教师教错了,而是学生当时学后,印象不深,记不住而造成的,从那以后,该校体育组全体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进行改革,坚持利用雨天体育课加强理论课教学,并将体育理论课列入期末考试内容之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引此可见,中学利用雨天开展体育理论教学,确实是一条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良好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雨天上好体育理论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2、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相当部分中学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农活,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伤肿大后,立即揉一揉就会好”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3、讲授所教项目,做到学有所用。我国在很多运动项目上已进入了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不可少的地位。很多学生希望对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这些运动项目成为自己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法。使学生将来不但能够参加组织比赛,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体育,带动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4、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做到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史及历史典故,讲解“篮球运动的产生”、“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奥运会、亚运会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5、结合重大赛事,进行宣传教育。一般来说,体育理论比较枯躁,不大好教学,但仍有相当部分和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比赛极为热心和关注,因此,教师应结合这些重大比赛的进程及赛况,将枯躁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比赛场面,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竞技的兴趣,增强其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顽强刻苦的拼博精神。

体育理论课教学篇2

由此可见,要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要在督促中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摸的肓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及大多数县、市中学,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遇雨室外技术课即停已成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近几年的调查统计表明:每学期遇雨时间几乎占全期体育课的1/4以上,那么,中学的雨天体育课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据笔者对川北地区的苍溪、营山、南充、岳池、武胜五县市10所中学的调查了解:6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被其他教师占用而改上数、理、化等文化课;2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为活动;1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让学生自习;只有10%的中学,利用雨天坚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在对“四川省苍溪中学”的调查中,笔者了解到:1985年,有关单位下来检查体育工作,随便问到一位学生:“你们体操学了些什么内容?”该生回答:“学了‘打洋古蔸’。(实为“侧手翻”);另一位学生回答:“还有把腿杆挂在单杠上一摇一摇的,一下就翻上去了。”(实为“单挂膝摆动上成骑撑”)这些动作名称及术语的错误,并非教师教错了,而是学生当时学后,印象不深,记不住而造成的,从那以后,该校体育组全体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进行改革,坚持利用雨天体育课加强理论课教学,并将体育理论课列入期末考试内容之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引此可见,中学利用雨天开展体育理论教学,确实是一条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良好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雨天上好体育理论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2、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相当部分中学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农活,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伤肿大后,立即揉一揉就会好”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3、讲授所教项目,做到学有所用。我国在很多运动项目上已进入了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不可少的地位。很多学生希望对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这些运动项目成为自己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法。使学生将来不但能够参加组织比赛,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体育,带动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4、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做到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史及历史典故,讲解“篮球运动的产生”、“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奥运会、亚运会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5、结合重大赛事,进行宣传教育。一般来说,体育理论比较枯躁,不大好教学,但仍有相当部分和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比赛极为热心和关注,因此,教师应结合这些重大比赛的进程及赛况,将枯躁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比赛场面,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竞技的兴趣,增强其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顽强刻苦的拼博精神。

体育理论课教学篇3

关键词高校体育理论课存在不足建议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

1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现状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观察了解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现状等发现,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出现了新局面,同时也暴露了不同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一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体育课的重点就是教会学生们掌握运动技能。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照本宣科“注入式”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使原本乏味的理论知识,再利用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话,更容易使学生们失去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这导致了体育理论教学滞后,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状态。

1.1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所取得的进步

张学领、仵美阳等人都对网络体育教学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如何将网络资源整合到体育教学中。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初步建设本校学生体育文化网络学习平台,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理论与文化课程获得理论学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了信息快速传输的媒介,因此将网络信息应用到体育教学中,给体育理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命,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高校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较为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2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1.2.1理论实践不统一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体育理论课教材与实践课教材不能统一,理论教学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可行性,致使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抽象、单调又枯燥又乏味,学生没有听课兴趣,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缺乏实效性。

1.2.2教学时数不足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学时必须要达到全部课时的12%以上。就目前高校来说,大多数高校每周只安排两个学时的体育课,也就是f每个学期会有36个学时的体育课程,而按照比例算的话,体育理论教学的课程应该是4个学时,而大学生在这仅有的4个学时中是不可能了解并掌握好其应该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的。

1.2.3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多采用“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课堂授课形式。这一教学方式过于单调,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体育理论学习成为一种被动接受的呆板程序,导致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佳。

1.2.4体育理论课考试形式单一

从体育理论课考试的内容来看,考试题目与体育实践活动不相统一,学生只是考前突击应付考试,考完就忘记了,更不用谈实践应用了。这种考试方式不利于解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与健康的认识问题,很难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也是目前导致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以后逐渐放弃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根本原因之一。

2建议

2.1提高体育理论教学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级阶段,做好大学体育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对体育的重要认识和对相关体育知识的学习绝大多数来自于体育理论课的学习,学校和老师应该对体育理论课堂教学安排做出整体规划,使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与体育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们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可以快乐地学习体育理论知识。

2.2增加课时数

通过适当的增加体育理论课时数,来让学生们更加了解某项体育运动,丰富相关的体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理论教学时数为达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提供了有效保障,使高校学生充分的认识体育的功能作用,了解体育的价值。

2.3探索教学新模式

在当前“互联网+”大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将互联网有机的结合到体育教学中来,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理论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大胆的突破传统的体育实践课的安排,通过求知创新和学习理论知识与练习体育运动技能密切结合来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2.4不断丰富教师理论知识储备和强化理论授课能力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执行者,若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知识储备不够,再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即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年轻教师多向年长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共同学习并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5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体育理论课程评价体系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体育理论考试,所以就制定一套完善合理的体育理论考试显得尤为重要,体育理论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评价手段,它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基本有效的科学锻炼方法,体育保健知识和健康养生知识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形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并且可以有效的对自己的锻炼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为了激发学生们课下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育理论考试的最终成绩不能单一的靠几个考试题目和一张试卷决定,要制定多维度的评价内容。

体育理论课教学篇4

关键词: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

1前言

体育理论教学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有关体育与社会、体育保健、体育人文、运动常识等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体育理论课教学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引起各高校的重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就明确规定:体育基础课中理论知识教学时数占体育选项课时数的10%。但是忽视体育理论教学、理论课教学远远落后于实践教学等现象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体育理论课,但更像是一个摆设,教学效果却不佳,完全没有起到体育理论课教学应该起到的作用。发展中的独立学院都照搬公办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模式,受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诸多因素不健全影响,体育理论教学系统性缺乏更为严重。本文对广立学院的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广西区8所独立学院,并分别对每所学院的2名学院领导,共8名,5名在教学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共40名和800名在校大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报刊、期刊杂志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2.2.2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所独立学院的学院领导发放问卷16份,回收12份,回收率为75%。体育教师发放问卷40份回收37份,回收率为92.5%。在校学生共800名学生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85份,回收率为98.1%。并结合走访,电话和网络等方式进行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理论知识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体育理论知识在公共体育教学中是否重要这个问题,大部分学院领导和学生甚至包括少部分体育教师都认为不重要。体育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体育事业,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与教学实践中,对体育理论的内涵和价值认识深刻。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72.9%的体育教师认为公共体育教学中,体育理论课是很重要的。有13.5%和5%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理论课重要性一般或者不重要,在访谈中这些教师也表示:公共体育教学中重点是教好学生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只有16.6%的学院领导认为理论课重要,学生认为重要的也只占16.1%。究其原因:一方面,学院领导不一定是体育方面出身的,缺乏对体育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深层次的了解;另一方面,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实践为主,注意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的提高,给人最直观的表象就是身体的运动。相比“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理论指导实践”等这些隐性的成果,“身体素质的提高,技术进步”这些显性成果要明显的多。因此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身体运动,就是打打球,跑跑步而已。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学院领导与学生对体育理论认知度不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2体育理论课教学体系不完善

公共体育理论课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只是公共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和补充。因此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还没有形成一种完整的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没有统一的教材在调查中发现,每所独立学院所选的教材不相同,大体上分为省编教材、人教版教材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由于大纲中只是强调了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理论教学,未指定固定教材和教学内容。以致各所学校和体育教师在选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没有统一性。调查的学校中,主要有人教版教材和自编教材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教学内容也各有不同。二.授课形式不一。高校公共体育课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教学还是以实践为主。独立学院还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相比公办学校,场地、器材不足是每所独立学院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往往体育理论课教学就主要作为为阴雨天的教学安排。在上课的时间上没有统一的安排,理论与实践难以相结合。

3.3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调查中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对此缺乏兴趣。能够认真听课的学生不到20%,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要么玩手机、要么做其它事情。在对学生调查中显示:教学内容单一;课堂枯燥;体育理论课不重要,不影响成绩是学生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学生需求与教师讲授内容相距甚大。大多数学生希望能够学到体育保健知识,对体育人文有所了解,对体育简史和欣赏充满兴趣。而对裁判法和战术及训练方面的知识表现出来的兴趣不够浓厚。而教师所选择的内容往往以训练战术和裁判以主,忽略了体育人文知识与体育锻炼相关的人体科学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填鸭式满堂灌的情况,教师反映,由于理论教学时数上的不足,要想讲授的内容比较多,只能拼命地干速度,从而显得内容泛泛,基本上课件念完,一堂课就结束了。有的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还掌握不够,加上现有的教学设施也无法满足体育教师对教学室里条件的要求,导致课堂欠缺生动。

3.4教师积极性不高

调查还发现,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多数教师愿意上实践课,不愿意上理论课。这一现象也说明了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去研究理论,才导致了高校体育理论滞后于体育实践的结果。高校公共体育教师队伍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和体育学校体育系,这些教师可谓科班出身,但是,除其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内容比较陈旧外,理论体系也不适合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有些体育教师对自身的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要求,导致学生对体育理论课产生厌倦情绪,面对层次较高的大学生,只能就运动谈运动,难于突破传统的以技术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旧模式,公共体育理论教学方法效果极为低下。另一方面,相比实践课,上好一门理论课要准备更多的东西,教师觉得困难,不想上。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作为发展中的独立学院,在公共体育教学中,能够贯彻纲要规定,将公共体育理论教学落到实处。可是器材场地缺乏,教学体系不系统依然存在,在理论教学中,也存在着学院领导对此认识不够,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4.2建议

4.2.1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提高对体育理论的认识

体育教学观念是体育社会存在必然的产物,是体育现象的客观实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抛弃传统的、旧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观念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首要前提。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传统的生物健康观到生物-心理-社会三位健康管的演变,把人的生物学特征与社会特征相结合。体育教育观也应该从生物体能的教育观转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健康教育观,传统教学以技能教学为目标,忽视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把以前追求体质发展转变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学院领导和管理层次也应该抛弃对体育教学传统的观念:体育教学就是活动身体,调节一下生活节奏,体育课不重要;体育课时应该减少,体育课教学很轻松,体育课应该乘以零点几的系数;体育理论课可以忽略的不利于体育教学发展的观点。学院领导不仅要正确认识体育教学,更应该提高对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认知,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学的有力发展。

4.2.2建立合理的理论课教学体系

4.2.2.1选择适合教材和教学内容

建立完整体育理论课教学体系,首先,选用教材注意它的质量性、时效性、价值性,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挑选教材。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针对性和计划性,避免出现许多老师选用教材和教学内容比较随意的现状。

4.2.2.2合理安排授课班级人数,提高教学质量

注意合理安排理论课班级人数,结合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现状,一个理论班级50-60人为宜。人数太多(100人以上),教师不便于课堂管理,对于师生互动也不利,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人数太少(选项课班级)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两个选项课班级合上理论课,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教师可以轮换教学,对学生而言,也可以接受不同的风格教师的教学。同时还可以开设专题讲座,请优秀的教师或者专家开设讲座,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得年轻教师得到好的学习机会。

4.2.2.3加强考核制度,引起学生的重视

加强体育理论考核制度,可以以开卷的形式,进行考核。并把理论成绩与体育成绩挂上钩,让理论成绩占体育成绩的一定比例。如果理论成绩不及格者,体育成绩不及格。这样,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并改变对体育理论的认识。同时,理论考核也为一些先天素质较弱的学生提供机会,如果理论成绩分数够高,也能把体育成绩提升上去。对于这些学生,必然回去积极地进行学习。

作者:李正洪许桂武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广西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姜健.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7(9).

体育理论课教学篇5

由此可见,要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要在督促中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摸的肓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及大多数县、市中学,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遇雨室外技术课即停已成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近几年的调查统计表明:每学期遇雨时间几乎占全期体育课的1/4以上,那么,中学的雨天体育课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据笔者对川北地区的苍溪、营山、南充、岳池、武胜五县市10所中学的调查了解:6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被其他教师占用而改上数、理、化等文化课;2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为活动;1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让学生自习;只有10%的中学,利用雨天坚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在对“四川省苍溪中学”的调查中,笔者了解到:1985年,有关单位下来检查体育工作,随便问到一位学生:“你们体操学了些什么内容?”该生回答:“学了‘打洋古蔸’。(实为“侧手翻”);另一位学生回答:“还有把腿杆挂在单杠上一摇一摇的,一下就翻上去了。”(实为“单挂膝摆动上成骑撑”)这些动作名称及术语的错误,并非教师教错了,而是学生当时学后,印象不深,记不住而造成的,从那以后,该校体育组全体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进行改革,坚持利用雨天体育课加强理论课教学,并将体育理论课列入期末考试内容之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引此可见,中学利用雨天开展体育理论教学,确实是一条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良好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雨天上好体育理论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2、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相当部分中学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农活,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伤肿大后,立即揉一揉就会好”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3、讲授所教项目,做到学有所用。我国在很多运动项目上已进入了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不可少的地位。很多学生希望对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这些运动项目成为自己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法。使学生将来不但能够参加组织比赛,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体育,带动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4、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做到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史及历史典故,讲解“篮球运动的产生”、“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奥运会、亚运会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5、结合重大赛事,进行宣传教育。一般来说,体育理论比较枯躁,不大好教学,但仍有相当部分和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比赛极为热心和关注,因此,教师应结合这些重大比赛的进程及赛况,将枯躁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比赛场面,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竞技的兴趣,增强其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顽强刻苦的拼博精神。

体育理论课教学篇6

长期以来,受基础体育教育“重技能、轻理论”的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单纯模仿练习的阶段(即凭感官进行身体原始的本能摸索),既费时又费力,而且产生的效果不佳,容易厌倦,由于缺乏理论依据,学生对看到、听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思考与分析,可谓是“学而不思”。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年学生已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的能力,即大学生已具有自评、自练、自我纠错的能力,相反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即模仿能力)处于下降阶段。因此,大学体育如果仍采用基础教学模式,即不利于大学体育的发展和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更重要的是不能发挥大学体育对学生个体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实践教学发现,强化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在练习时,学生往往能达到有意识、有能力的自我评价和锻炼。因此,作为教育最高阶段的高校体育,在加紧体质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教育(如体育运动的原理、人体运动时的规律及体育运动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等),避免学生单纯模仿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自主学习和锻炼,对调动大学生思维的活动,加快运动技能的掌握,甚至产生新的思路,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工具的普遍存在,大学生普遍乐于安逸,而且学生从事的休闲娱乐的活动越来越多;加之受社会、家庭、学校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体育观念淡薄、参与意识弱化,虽然知道体育对健康有益,但从没将体育当作一门科学来学习,他们参与体育的目的只是玩玩而已,对体育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感观到的跑、跳、走等运动,至于体育的相关知识、体育的内涵、文化等等,基本上是空白,而且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经常因运动效果不显著,而产生厌倦情绪;因受到挫折(如练习受伤、比赛失利、训练艰苦等)而转移兴趣。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接受正规系统的体育教育,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把实践中的感性认识联系理论,进行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亲身感知体育运动的内在联系和奥妙所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对产生和激发学习的动力与运动的欲望意义深远。

3理论教学有助于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理论知识的巩固、扩大、加深则是兴趣的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实践教学中发现,当学生随着理论知识积累的越多、越深,在学习中,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学生,能运用的抽象概括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对获得的新信息分析、综合,自我纠错判断,达到加速运动技能的掌握,提高练习效率之用;反之理论知识不巩固、不深广,则出现学习无方向,练习不得法,效率低,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4理论教学对终身体育养成的促进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实施,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基础教育体系不完善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参加各种项目,普遍缺乏体育活动的理论指导,这使得自主锻炼无法进行自我评价与纠错,运动效果差、运动水平低;加之体育课程的教学时数有限,多数学生生理结构已趋于定型的现状,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已经根本无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因此,高等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应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授之以渔”,即强化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渔”即方法,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方法)对多余的、僵硬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综合,并能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理论教学的学习、强化,达到了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过程,真正了解体育的内涵和体育与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提高体育运动意识和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5几点建议和措施

5.1设立体育理论教学课程

国家对体育一向高度重视,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较低,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名存实亡。学生在12年基础教育中,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体育教育,基本处在“少年儿童时期的体盲”阶段。因此,针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专门开设体育理论教学课程,从根源上改变学生“体盲”现状,只有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才能结合理论来感悟体育的内涵,才能有意识、有能力地进行科学的训练和自我评价。

5.2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尽管我国学校体育经历了7次变革,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但教学中竞技体育和体质教育仍处于主流,理论教学却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引起重视,造成“换汤不换药”的局面,而且以传统的讲解示范模式,学生对老师的动作及产生的效果非常重视,但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技能水平不断下降,如果仍以示范动作为主流,势必会造成较差的反应,如田径项目的跳高,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需要什么动作,高度就可以超过年龄较大的老师,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只有依靠深厚的理论知识。因此,转变教师的理念,钻研业务,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种途径,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也是完成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多种教育有机结合的必备条件。

5.3强化学生的理论意识

体育理论课教学篇7

关键词: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方式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部门对高中生的体育教学比较重视,学校应该培养高中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得到全面性的发展。高中体育教学对于高中生的教育非常重要,它可以锻炼高中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德、智、美、体等方面良好发展。室内理论课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体育实践课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望广大体育教师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体育教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在传统教学思想观念下,学生为了提升高考成绩,一些学校往往忽视对学生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这就不利于高中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从而阻碍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1.在高中生对体育学习态度方面

高中正是学生争分夺秒的学习阶段,所以很多学生都会忽略体育室内理论课知识的学习。虽然学校为高中生设了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但是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性质不高,就会导致体育课教学的失败,从而达不到体育教学的标准,影响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积累。

2.在高中体育教师方面

体育教师是高中体育课堂上的主要引导者,教师要运用全新的体育教学方式才能激发高中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因为,高中体育教师在室内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呈现一种“放羊式”的管理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是简单介绍一些在体育运动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一些课堂纪律,这对于高中生体育知识的积累非常不利,不能提升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

3.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方面

由于高中生的课程进度比较紧张,因此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就会减少学生的体育课时,因此有一些学校学生一周仅有一节体育课。由于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体育教师往往会把这一节体育课选择在室外进行,虽然学生得到了体育运动,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体育知识的具体内容。由此可见,高中的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严重不足,就会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二、改进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基本方式

1.转变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态度

在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高中生来讲,体育是一门综合性较为广泛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理论课进行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相关的课堂要求,不能出现“放羊式”的管理状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态度,从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要顺应当今社会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把自身的体育素养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在室内理论课中真正学到体育知识,最终推进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良好发展。

2.体育教师要完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体育教材也在不断革新。但是教材中的内容往往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材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为高中生增加具有创新形式的理论知识,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因此理论基础知识有其一定的复杂性。体育教师在进行理论课讲解之前,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使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热情。虽然体育室内理论课没有室外实践课活跃,但是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改善。比如,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知识讲解时,可以用多媒体网络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地领略知识内容,明确体育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

3.教师要结合学生发展特征传授体育理论知识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这样才能让室内体育教学发挥作用,从而推动室外体育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时,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传授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提升高中生的体育意识,从而保证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比如,在男生较多的班级,体育教师就要加强对“体育运动需注意的问题”知识的讲解。

4.把体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体育运动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述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相关要求,教师要对体育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体育理论课结束后,体育教师就要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体育教学中,这样才能使体育理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除此之外,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增加学生的体育课时,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师通过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才能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从而把理论知识结合到体育实践教学中,提升高中生的体育素质。为此,加强对高中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需要广大高中教育工作者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友,邓若锋,庄宏远.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方式[J].体育师友,2013,36(02):50-53.

[2]程.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方式探讨[J].教师,2014(16):54.

[3]刘洪岩.高中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新课程:中旬,2013(08):157.

体育理论课教学篇8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

如今,国家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因此,作为学校教育一部分的体育教育,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且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高阶段的高等院校教育,则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校体育生涯将走向终结,他们将要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因此,既要做到巩固好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关体育教育成果,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自觉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以期达到终身体育这一目标。按照教育学原理,体育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实践运动,在实践运动中发展理论知识。没有理论体系的教育指导或没有实践过程的科学运动都不能视为完整的教育。体育理论课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会运动卫生常识、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各种预防运动伤病的方法,帮助他们健康的生活。因此,体育理论课学习不仅能够指导学生更加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而且对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将实践教学置于主要地位,而忽略了对理论课的教学,且存在着诸多问题,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等院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对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以湖南长沙地区十所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选择40个教学班(非体育专业)约1500人,调查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及了解程度,明确体育理论教育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终身体育间的关系。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近些年来有关高校体育理论课方面的资料,学习借鉴其中比较先进的研究成果,为本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2)问卷调查法。结合本次研究的目的和需要,以及调查对象的特点,我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作了相应的信度、效度检验。发放调查问卷1496份,有效回收1294份,有效回收率为86.5%。(3)数据统计法。通过计算机应用统计软件将收集的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并且对得出的量化指标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所涉及9项研究分别是参加体育锻炼频率统计、增加体育理论教学内容必要性调查、体育课程开设看法统计、体育理论教学内容看法调查、经过一学期教学后,体育活动认知调查、体育理论教学作用调查、本学期课程安排满意度调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体育知识讲座调查、体育课收获调查。(1)体育理论课教学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学前,仅18.5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58.05%的学生对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没有任何建议或意见,23.45%认为没有必要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按照传统教学安排即可。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有63.98%学生表示喜欢本学期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并有36.16%的学生将会“科学锻炼,持之以恒”。同时发现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指导,有超过90.0%的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主动参加锻炼。(2)体育理论课教学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前后学生锻炼频率及体育课收获度对比,学生自身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前,53.81%的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一周内至少一次锻炼的学生不足47%。教学后,49.01%的学生认为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学到了体育知识与技能:40.82%的学生认为经过体育理论课教学后身体素质得到提高,8.17%的学生认为本学期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满足的自身需求:仅有2%的学生认为教学没有效果。通过教学统计,超过90%的学生自身素质明显提高。对比教学试验前学生的平均体育锻炼频率,越来越多的学生增加了锻炼次数,平均锻炼频率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平均水平增加。(3)体育理论课教学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教学前,71.89%的学生关于体育课程的开设只是听从于学校的安排,没有概念性的认识。经过一学期的教学,84.89%的学生满意教学试验安排,并且95.34%的学生对体育教学中增加理论知识表示赞同。这表明,通过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指导和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通过教学还表明,经过一学期的体育教学,超过84%的学生肯定了体育理论课教学的作用,加强了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并对以后热衷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结论

(1)适当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促进学生科学体育观念的形成与提高通过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知识,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科学的体育观念,从而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感悟到体育所带来的乐趣。有了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基础,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能够将感性认识进一步抽象化,进一步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内在魅力,并且享受到体育带给我们的乐趣,激发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动力,自觉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2)适当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传授体育相关知识,提出趣味问题,激活学生集体中面对同一问题产生的多种疑问,从而引导学生开发思维,共同思考,相互质疑,相互辩论,实现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学到了相关的体育知识,潜移默化中激起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3)适当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可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巩固对学生兴趣的形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抽象概括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迅速高效的进入学校状态,更快速的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4)适当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运动技能的形成,需经历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第一阶段的泛化阶段,是我们常说的感性认识阶段,属于认知期;分化阶段身体初步建立动力定型,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学习过程,重要了解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泛化阶段和分化阶段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基础,在这两个阶段中,如果学生能够具备较好的体育理论知识,不仅有助于对系统的运动技能信息进行统筹分析,而且对运动技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及推动作用。

4、建议

(1)教学观念上:高等院校领导和一线体育教师要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对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2)师资建设上:各高校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体育理论素养;(3)教学内容上:教材的选择要适当统一、符合实际,教学内容确保系统、科学;(4)教学方法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体育理论知识进行讲授;(5)侧重性上:L将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做到各有侧重、合理搭配,进一步实现现代化体育教学的科学性。

作者:范怀轲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成伟,唐峭峻,普春旺.论高师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9).

[2]吴明智,曾吉,李智伟.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2(4).

[3]高军.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

[4]段长波,刘珂青.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5).

[5]夏万峰.普通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现状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5).

体育理论课教学篇9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为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中学体育目的和任务”一章中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然而,长期以来,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或教师只注重教授技术动作,学生单纯模仿技术动作,不注重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论的教育,因此,学生缺少体育科学知识,对体育的目的任务不明确,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那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又从何谈起呢?

由此可见,要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要在督促中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摸的肓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及大多数县、市中学,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遇雨室外技术课即停已成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近几年的调查统计表明:每学期遇雨时间几乎占全期体育课的1/4以上,那么,中学的雨天体育课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校体育组全体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进行改革,坚持利用雨天体育课加强理论课教学,并将体育理论课列入期末考试内容之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引此可见,中学利用雨天开展体育理论教学,确实是一条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良好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雨天上好体育理论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2.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相当部分中学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农活,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伤肿大后,立即揉一揉就会好”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3.讲授所教项目,做到学有所用。我国在很多运动项目上已进入了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不可少的地位。很多学生希望对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这些运动项目成为自己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法。使学生将来不但能够参加组织比赛,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体育,带动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4.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做到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史及历史典故,讲解“篮球运动的产生”、“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奥运会、亚运会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体育理论课教学篇10

关键词:教学改革;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1—0107—05

abstract:itisanimportantsubjectto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inthecurrentstageofhighereducationdevelopment。Basedonthetalentdemandofsocialdevelopmentandthestatusoftheoreticalcoursesteachingforpemajors,thispaperputforwardtheideasandmeasuresforreformingtheteachingofSchoolphysicalpedagogy。withthedesigningandimplementationofthereformplans,theteachingeffectivenesscanbeevaluatedfromthedevelopmentofbothstudentsandteachersandtheteachingexperiencecanalsobecombinedtoimprovetheteachingreform。

Keywords:teachingreform;pemajor;basictheoreticalcourse;teacherprofessionalization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国当前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高等学校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专业基础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在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模式。这种传习性教学过分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形成有效的课堂交流与互动,不利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体育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不高,以致于学生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常常感到很难适应丰富、多变的教育现场。

1《学校体育学》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

《学校体育学》作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程,具有理论性与操作性的特征[1],其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获得,其教学效果会迁移到学生后续的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中。

目前,国内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探索。综合各高校的改革情况,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体系方面,提出说课纳入教材体系的基本设想和教学建议[2],构建学校体育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3],对建国以来我国多个版本的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及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学校体育学学科群的初步构想[4]等;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针对体育专业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5],“双主体”教学模式[6]、“综合、多元、互动”教学模式[7]以及“目标—半导式教学法”和相对应的学生综合成绩评估体系[8]等等。通过对山东体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进行实地走访发现,对于这门传统课程,大部分学校授课计划保持在54~72学时,授课方式以理论教学为主,穿插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作业、观摩等教学方式。综上所述,《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在取得一定经验与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改革还只是停留在某个教学环节上,难以形成气候与推广价值。另外,教学改革要做到面面俱到,必须要有充分的学时保障,否则,上述改革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收获甚微。随着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趋向小型化、选修化,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学校体育学》应如何进行科学定位,既要保持主干课程的核心地位,又要焕发时代生机,是每一位有志于改革的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因此,遵循高校教育发展规律,以我校“百门课程改革”计划为契机,提出《学校体育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改革的创新面和突破口。本研究立足于《学校体育学》师范性的课程本位,突出专业基础课的“基础性、技能型”特点[9],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理论结合实践等教学策略,探索并形成一整套教学模式与实施机制,以期取得教改的实效,顺应时展对“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重创新”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的呼唤。

2《学校体育学》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