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个人理财的核心十篇个人理财的核心十篇

个人理财的核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6:15

个人理财的核心篇1

各区县、局总公司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为了贯彻市政府《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市政府1996年第1号令),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管理,实行全额核算的财务会计制度,现把《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试行办法》、《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记帐、差额缴拨”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规定》以及与之配套的《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工作表册》、《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工作流程图》汇编成《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管理工作手册》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意见,请及时报告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附件:《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帐户管理工作手册》(略)

个人理财的核心篇2

江西铜业集团(余干)锻铸有限公司江西上饶335100

[摘要]财会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财会管理提高财会核心竞争力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企业间的竞争变的越发激烈。如何加强企业财会管理,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快速提升是当今企业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及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如何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供相关企业参考。

[

关键词]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策略

一、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含义及主要表现特征

(一)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含义

就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而言,归属企业财管管理范畴,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对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优势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资金、财会管理及财会相关文化知识为依托,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提供财务综合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方式。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财会资源及财会管理能力的突出表现,是有形资源同无形资源相综合的结果。其中就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而言,其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会资源。

(二)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所具备的特征分析

1.具有价值优越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创造经济效益最大化,更能降低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成本投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财务风险最小化。

2.具有独特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企业经过长期摸索及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财会管理工作特色的表现,具有独特性及适用性,不会因企业内部个别财务管理人员的主客观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具有不可转移和复制的独特特征,这样可避免企业的相关先进财会管理模式和方法被其他企业效仿。

3.具有持久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自有资源为基础,即企业建立健全的财会管理制度及在企业优良的财会文化背景下而形成的,财会制度都能够被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认同。

4.具有延展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其他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企业其他经营活动的开展都同企业财会存在必然的联系,只有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提高,才能带动企业其他经营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为企业创收更多的经济效益。

5.具有动态性。虽然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长期对财会探索和总结过程中形成的,但基于市场经济变化具有动态性,相应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战略调整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态而变化。

6.具有不可交易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无法通过市场定价来评判,具有不可交易性。

二、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一)从企业财会管理角度分析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1.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企业发展战略原则。作为企业应认清社会发展态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财会管理理念,重视财会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及探索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提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

2.从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角度分析。按照知识管理学角度分析,企业财会竞争力指的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财会管理模式或者手段;为了能够更好地凸显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应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只有财会管理及财会团队凝聚一心,精诚合作,才能确保企业财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后盾。此外,企业财会服务意识培养也不能忽视,企业应定期组织财会人员以及财会管理人员开展有关财会服务方面的专项座谈会,积极探讨财会工作中存在问题,共同研商解决措施,完善企业财会管理制度,优化调整人员结构,增强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

3.从财会治理结构角度分析。企业财会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对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有着直接性影响。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其财会治理结构比较完善,各项财会制度健全,财会管理利益明确,那么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就能够永葆活力,使企业长期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如果企业财会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相关财会制度约束,财会管理利益含糊不清,那么将难以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更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所以,作为企业在财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方面,应重视财会制度的科学制定,明确财会管理利益关系。

(二)从企业财会治理结构角度分析,提高企业财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1.提升企业对财会信息管理能力。财会海量信息是企业开展财会工作的重要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财会信息是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传统的财会工作及管理手段难以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应更新观念,改变思想,与时俱进地结合企业财会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创新财会工作方式及管理模式,充分借助现代互联网及媒体平台,动员所有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积极学习有关财会及财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扎实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

2.提高企业财会管理应用水平。市场经济环境比较复杂,市场变化风云莫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波澜不定。为了能够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能够永葆发展活力,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好企业财会管理工作,透彻分析市场经济发展态势,科学制定财会管理措施,并成功地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运作过程中。

3.加强对企业财会系统整合能力的培养。随着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也应紧跟时展脚步,在财会管理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创新,要放眼世界,突破企业财会有形界限,充分地借助外部财会资源整合成果来提升企业自身的财会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今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方向及任务。

4.提升企业财会战略实施管理能力。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财会战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财会管理,不断完善和改进企业财会管理方法其实就是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所以,企业应将加强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专注和持续投入企业财会管理,保持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长期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三、结语

总之,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优化改进提升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手段,做好企业财会工作。

参考文献

个人理财的核心篇3

随着我国财政政策的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街道办事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我国的各个街道办事处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并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街道办事处集中核算不仅提升了街道办事处政府资金的利用效率,规范了街道办事处资金的使用,而且还能够对资金挪用、贪污腐败现象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街道办事处会计集中核算是指我国各级街道办事处政府财务部门在保持自身财务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以及财务自主权的基础上,将各自的会计核算工作交由设立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处理。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各个街道办事处部门不再单独设置自己的财务部门和财务岗位,只要留下一个保障的岗位,及时将各类财务信息?l送给财务结算中心即可。

财政监督是指财政监督部门根据国家的财政法律法规、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等,对地方政府的整体财政状况进行监督管理,保障街道办事处财务各项制度得以落实,进而促进我国街道办事处财务的健康运行。

二、街道办事处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对街道办事处财务的监督不足

各街道办事处通过实行集中式的财务核算,街道办事处中原先的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由会计核算转变为报账工作,对街道办事处财务的的监督能力大大减弱。而会计核算中心并没有直接参与到街道办事处的实际财务工作中,对街道办事处的各项财务工作并不熟悉,仅对街道办事处的财务进行了集中的核算,很难了解街道办事处财务工作的真实情况,也就导致财务核算中心对街道办事处的监督管理有限。由于街道办事处会计工作与财务出纳工作进行了分离,会计并不参与到街道办事处的各项经济活动中,而仅仅是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财务核算,导致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被严重弱化。

2.核算中心难以清点街道办事处的实物资产

由于核算中心人数有限,再加上地理位置上的限制,核算中心对街道办事处财务进行核算时,在对实物资产的统计上很难做到亲自到场盘点,实物资产清点工作往往是由街道办事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由于清点人员与核算人员不同步,造成核算人员很难做出正确的会计核算,尤其是遇到某些贪污腐败的街道办事处政府清点人员,在清点资产时,当固定资产短缺时,谎报资产数量,从而造成固定资产没有减少的假象,而核算人员在进行核算统计时很难察觉到,这就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3.财政支出的合理性难以保障

各街道办事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街道办事处的各项财务支出行为,从财务审核到款项拨付的全过程,都要按照经过上级财务部门审核批准后预算标准执行。但是在各街道办事处实际的财政支出工作中,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对各街道办事处的具体支出只进行了报账以及程序的审查,无法监督街道办事处部门实际支出与预算指标的吻合程度,也就无法督促街道办事处将财政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使用,导致财政支出的合理性难以保障。

三、街道办事处财政监管的问题

1.街道办事处收入的完整性难以监管

通过实行街道办事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以后,原来是街道办事处会计管理的财政收入与拨付交由集中核算中心进行处理,由于集中核算中心的核算人员不在街道办事处部门驻扎,导致其对街道办事处收入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很难对街道办事处的收入进行较全面的监管。同时,由于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人员只进行报账工作,对街道办事处的收入情况不甚清楚,报账人员还必须经由核算中心来了解街道办事处的财政收入情况,这其中会增加报账人员不少的工作量,妨碍了报账工作的顺利进行。

2.财务支出事项真伪难以监管

会计核算中心在各个街道办事处上报的会计事项中,只是对街道办事处上报的各种票据真伪进行识别,能确保上报发票的真实性,但是由于与街道办事处的实际工作脱轨,对街道办事处所进行的经济事务并不了解,也就很难对其真伪进行有效的辨别。同时,由于核算中心在对街道办事处的财务报销事务进行处理时,根据国家相关的财务报销制度,要求各种报销手续完备、各类报销票据完整,整个过程复杂程度较高,这就导致了某些实际已经完成支付的事项不能及时入账,还有可能发生真票假事的现象。

3.会计人员职责难以界定

各个街道办事处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以后,部门的报账人员只对街道办事处会计工作和各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是街道办事处的财务收支情况审核是由会计核算中心的核算人员进行负责。由于会计事务比较繁琐,每个事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不能完全的对其进行界定,导致责任也就很难进行划分。如果街道办事处发生了财务违纪现象,对参与其中的会计进行责任追究时,由于责任难以进行划分,导致具体的违纪现象也就很难归咎于某个部门或某个人,造成了街道办事处与核算中心之间的责任难以界定。

四、街道办事处会计集中核算与监管的改进策略

1.合理界定会计主体与会计责任

根据国家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各项财务事务中的财务主体,各个街道办事处就是财务事务中的责任主体,对财务事务中的各种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街道办事处的集中核算事务时,要对具体的财务核算人员进行明确,确保每一项财政核算事务都有唯一的核算中心负责人。同时,会计核算中心需要对其中的会计核算人员统一管理、安排、布置等,确保会计人员不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保障其独立性。

2.做好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核算监督管理工作

会计核算中心在进行各个街道办事处的财政核算工作时,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各项财务法律法规制度等,确保整个财务核算中心在进行街道办事处的财务核算时有法可依。由于财务核算中心的实际情况限制,财务核算中心不可能安排财务人员驻扎到各级街道办事处。因此,财务核算中心的财务核算工作可以进行契合实际的分离,但是分离不等同于脱轨,在实际工作中财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要经常与街道办事处的保障人员联系,及时了解街道办事处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做好对其财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3.实行统一的预算管理制度

各个街道办事处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财务情况,制定出契合实际的可行性高的财务经费指标。同时,还要通过强化各个部门间的互通互联,加强街道办事处的预算管理,让预算进程在各个部门内的停留时间尽量缩短,促进预算进程在各个部门间快速推进。各个街道办事处的采购工作?c核算之间也要建立紧密的联系,确保街道办事处的采购能得到核算中心的快速报账处理,落实统一性、完整性、规范性的财务管理。财务核算中心还要对专项资金进行适时的跟踪,确保专项资金的有效运用,并建立严格的专项资金责任制度,严查私自挪用或贪污专项资金的情况,要一查到底,追究到个人的责任。

4.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各个街道办事处和会计核算中心,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完整全面的培训,严格执行会计人员上岗制度,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会计人员禁止其参与各项会计事务,并建立会计人员的考核淘汰机制,定期对整体的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淘汰处理,安排其从事别的工作。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培养,加强整个会计体系的思想教育,避免会计人员出现各类的违法违规现象,在会计队伍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所有的会计人员向优秀的榜样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精深的业务素养、优秀的品格以及为事业奉献的精神,通过向先进人物学习,不断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建立一个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个人理财的核心篇4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存在问题完善对策

企业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是为了加强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与监控,防止财政资金被截留、挪用和浪费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会计内部控制规范》,推出了如会计委派、集中采购等一系列财务改革制度,颁布了新会计准则。这一系列措施,都推动了国内各企业逐步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已经成为我国财政收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对预算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近几年,一些实行了财务集中核算的地区和行业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暴露出财务集中的一些利与弊。必须不断深化认识并使之完善,加强会计核算,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在根本上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强化财务管理。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基本职能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集金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和分户核算。在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情况下,它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收付资金并统一调配资金,行使了财政资金的监督职能。同时,对总部来说,它还行使了一部分支付功能。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的各项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严格预算执行,强化会计监督,确保企业资金的合法、有效使用。在具体实务工作中,其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资金由原来的分散存储改为集中存储,资金在未被使用前始终保留在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上。通过集中存储,使资金高度集中于核算中心,便于统一支配、调剂使用。这样做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防止了资金被中途克扣、截留,保证了在专款专用中发挥资金最大效益,维护了受款单位的利益。财务集中核算后,企业都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快了资金回笼,减少了融资成本。

2、有利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制,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取,选拔一批业务强、水平高且技术过硬的精兵强将成立核算中心,实行统一的管理办法和会计制度。这会使得由人员素质低下等导致的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得到彻底根治,会计标准化工作将迈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后,现在会计科目归类更合理和规范,正确性也越来越高。

3、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

财务集中后实现了资金全过程监督,做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问效。在处理报销和结算业务时,报账员须持有效票据及内控表单到核算中心报销结算,原始凭证须经过层层严格的审核才得以支付。在审核过程中,不会受到原单位领导等的人为干预,而且大多数款项是直接到达单位的,避免了恶意财务处理现象的发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会计一级核算系统,将有效的实现对原始凭证的真伪、资金的支付去向和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的全过程监督,真正防患于未然。

4、有利于财务报表及时上报

集中核算后各单位不再出具财务报表,统一由核算中心上报。这样提高了财务报表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会计报表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5、有利于资产管理

集中核算后生产资料统一调配,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成本降低,企业效益也得到提高。资产统一管理,使得内部资产的调拨更加有效,大大提高了无效低效资产的综合利用率,为企业节约了资金。

6、有利于成本费用的控制

这也是最直接的有利方面。集中核算后,各单位无法再像过去那样把成本超预算的矛盾在年末甩到财务处,财务核算中心可以在发现单位成本超支的情况下拒绝办理结算和核销业务。同时,财务核算中心能更好的管理和控制整体成本费用发生。

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时存在的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财务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主体及责任的定位不明确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不少单位负责人认为本单位没有了财务及会计人员,也不再履行会计工作,因此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再重视。而财务核算中心方面实质上只是在为单位记账,只对原始票据的真实性负责,至于相应交易的合规合法性则无法保证。单位作为资产的所有者,其会计主体地位没变,以至于会计责任和法律责任的界定不清晰。

2、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盲点

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财务中心核算人员脱离了各具体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不了解情况。而且,财务中心一个核算人员同时要负责多个单位账务,无力掌握每个单位业务细节,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的难度过大。

3、对外投资管理薄弱

过去由单位财务科负责的投资项目管理都由专人负责,而集中后只能由报账员一个人承担,力量薄弱。但是报账员只能办理投资结算工作和转资工作。导致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和项目后期管理都无人问津,投资项目成了工程预算员、报账员的工作。集中核算后,资本化不及时成了普遍问题。报账员负责转资业务,人员少、工作量大,往往造成转资不及时,更无法按照投资项目进度或者完工百分比法进行预转资。

4、人员配置上存在误区

有些地方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后,原先单位上业务较强的会计人员调到会计中心或调岗,领导再安排一些非财务人员担任报账员。报账员实质上是各单位唯一的财务人员,要充当出纳、会计、资产管理员和预算管理员,要兼负财务管理、投资项目评价、编制预算、成本费用预测和资产管理等诸多职能。这些工作都需要专业财务知识,以他们的业务素质往往不能胜任。但领导认为现在单位没账了,谁都可以干。这种矛盾长期存在,一直得不到重视和纠正,必将给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做不好,整个财务中心,乃至整个企业、集团都不能真正实现财务管理职能。

5、不利于内部成本费用节约

由于各单位只对自己的预算指标负责,即便实际支出达不到预算指标,也会想办法支出,以使成本费用不节余。倒挤法已经成为集中核算模式下各二级单位的共识。这种管理模式,无法做到成本费用的合理支出。

6、物资材料结算滞后

由于集中核算后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更加庞杂,物料消耗结算严重滞后。有些单位的物资采购程序就不适应集中核算的要求,即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庞杂的业务量也不可避免地拖慢业务处理速度。这就人为地造成在途材料上的金额很大,并由此导致库存物资账实不符,也使得各单位对常年积压材料的清理不积极。而这些都是内部管理、审计和内涉及的度控制事项。

7、财务中心岗位流动难度加大

由于集中核算后财务中心每个岗位负责的业务面积大,岗位流动会造成业务处理短暂的混乱。这在财务工作中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因此,岗位流动几乎不可能。但这又在客观上造成财务中心财务人员业务单一、能力下降。

四、会计集中核算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宣传和执行不到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其宣传力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好。实际工作中,集中核算是自上而下的,各单位就是服从和执行。财务中心对集中核算后的形势、各单位今后的职能,几乎都没有进行过系统正式的培训学习,更没有进行过宣传讲解,只是被动地接受,造成执行力度不好。

2、例行的财务工作会、财务推进会没有及时按时召开

集中核算后,财务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难点和矛盾焦点,都需要财务中心定期召开财务工作会,进行通报、规范和要求。但实际工作中,财务中心忙于应付日常业务,没有形成定期召开财务工作会的制度。很多问题悬而未决,使共性问题反复要求、反复强调,增加财务中心工作难度。同时,报账员盲目工作没有方向和重点,与近期财务中心工作重点不统一。而对于集中核算后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取得的突出成绩,应该总结后召开财务推进会,激励广大财务人员和报账员。但是实务中财务推进会根本无从谈起,导致好经验未得到及时总结与推广。

3、二级单位领导观念没有更新

集中核算后,很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不重视。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前,财务工作不但有财务人员、财务科长、总会计师,甚至还有主管领导督促。随着财务集中核算的推进,很多困难、矛盾都摆在了报账员面前,而报账员是无法全部完成这些财务管理工作的。这就要求单位领导能抽出时间更多地关注并学习财务管理,站在企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而不是仅仅考虑本单位成本是否超预算。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只有每个职工、每个部门、每个单位做到节约成本,整个企业的成本才能降低。

4、表彰奖励力度不够

对于在成本管理中能够节约费用成本的先进单位,财务中心年末应该进行表彰、宣传。但目前只是根据完成情况在业绩考核中有所体现,成本超支的扣分,节约的不加分、几乎没有奖励。对于成本管理做的好的财务中心核算人员、报账员,应该有所奖励,并树立“节约费用成本先进”的理念,使员工真正受到激励。

5、财务中心去二级单位调研太少

财务中心应该多组织各科室人员去基层单位调研了解情况。财务中心预算指标的下达往往不能做到准确科学,突发事件也给预算的执行带来难度。为了处理好企业效益和成本预算的关系,应该要求财务中心人员能经常去二级单位了解情况。但是,调研可以是多种形式,不应该给二级单位造成负担。

五、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1、实施责任会计

鉴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时产生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的局面,有必要尝试建立责任会计的研究。单位的报账会计要对单位的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作用,成为联系会计核算中心与具体发生经济活动单位的枢纽。为正确处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应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报账会计向责任会计的转化。只有责任会计才能把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具体而系统地反映出来,并给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提供必要的基础。

2、把握好财务集中核算的集中度

通过健全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使财务核算中心更完善。还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同时,要把握好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双重职能。

3、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这些会计人员监督的积极性。首先,鼓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上狠下功夫,做到监督与服务的统一。其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抛弃名利观,树立为二级单位服务的观念,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履行会计工作职责。再次,核算中心应尽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二级单位和报账员进行奖励。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广泛认真吸取各单位领导及报账员对财务中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促进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

4、建设一流的培训基地

个人理财的核心篇5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获利能力和竞争优势,就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企业应该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坚持核心战略财务管理,提高财务核心战略能力,改变以预算为主,片面强调会计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且是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和规划现有的资源,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使企业可以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二、认识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概念

(一)分析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含义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这个新名词也是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和企业发展变化而出现的。财务核心战略管理与传统的财务管理不同,它相较与传统的财务管理坚持更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利益,并且坚持以回收期和净现值等指标的财务会计绩效评价制度,使企业可以更合理的配置和优化现有资源,使企业能够持久的发展和获利。

(二)分析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特征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动态性以及外向型四个特点。其中核心战略管理的整体性主要是使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注重内部和外部的整体管理,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财务战略相统一,并且使财务管理分析与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相协调,最终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另外,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长期性主要是使企业确立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并且加强对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预测和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的战略风险管理能力。还有,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动态性则是使企业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动时,学会以变制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财务战略计划,做出合理的财务管理行为。最后,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外向性是使企业要加强财务战略系统内部环境的同时,还有切实的了解财务战略系统外部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分析坚持核心战略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积极意义

目前,为了使我国企业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能够持久健康的发展,就应该坚持核心战略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的职能范围不一样,它比传统的财务管理职能更宽泛一些,不仅能够注重企业的内部环境,还能有效地关注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较全面的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扩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视野,从而使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财务信息和合理的策略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确定企业的发展定位和竞争能力,分析出企业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实力差距,使企业能够利用现有资源来更好地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扩大企业发展空间

现阶段,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趋势,使企业也必须要紧随时展潮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企业要想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坚持财务核心战略管理,这样才能使企业扩大发展空间,使企业充分利用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为自身的长期发展和实现经济效益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三)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要坚持核心战略管理理论下的财务管理行为,才能使企业有效的规划和安排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起合理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并且能够使企业在财务活动中有效地规避风险,使企业能够长远稳定的发展,并且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优化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

当前,虽然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有利于企业的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利益,但是,我国企业在财务核心战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没有使企业形成完善的战略型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抑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优化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就有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等合理有效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与企业财务核心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

国家政府要重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要颁布与企业财务核心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要约束和监督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另外,企业也应该根据外部财务发展环境和企业内部发展条件来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使企业要认真分析财务关键因素的变化趋势,并且根据财务环境来制定正确的财务战略决策并且要适时地调整,从而规避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使企业财务管理能够得到长期性,全局性的稳定发展。

(二)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其职业能力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中的关键监督和执行者,对于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的积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和能力的培训,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提高其职业能力,使会计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防止会计人员做出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使会计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发展。

(三)完善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要随时展树立财务战略管理能力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和风险管理体系,使企业确立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合理配置相关的资源,而且还应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总体发展目标相协调,能够使企业适时调整战略目标依次应对各种危机和风险,克服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使企业实现最终的目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符合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的治理结构

为了进一步优化核心战略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就要建立并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为企业财务战略决策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空间,使企业财务核心战略管理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

个人理财的核心篇6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基本职能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集金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和分户核算。在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情况下,它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收付资金并统一调配资金,行使了财政资金的监督职能。同时,对总部来说,它还行使了一部分支付功能。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的各项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严格预算执行,强化会计监督,确保企业资金的合法、有效使用。在具体实务工作中,其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资金由原来的分散存储改为集中存储,资金在未被使用前始终保留在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上。通过集中存储,使资金高度集中于核算中心,便于统一支配、调剂使用。这样做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防止了资金被中途克扣、截留,保证了在专款专用中发挥资金最大效益,维护了受款单位的利益。财务集中核算后,企业都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快了资金回笼,减少了融资成本。

2、有利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制,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取,选拔一批业务强、水平高且技术过硬的精兵强将成立核算中心,实行统一的管理办法和会计制度。这会使得由人员素质低下等导致的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得到彻底根治,会计标准化工作将迈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后,现在会计科目归类更合理和规范,正确性也越来越高。

3、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

财务集中后实现了资金全过程监督,做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问效。在处理报销和结算业务时,报账员须持有效票据及内控表单到核算中心报销结算,原始凭证须经过层层严格的审核才得以支付。在审核过程中,不会受到原单位领导等的人为干预,而且大多数款项是直接到达单位的,避免了恶意财务处理现象的发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会计一级核算系统,将有效的实现对原始凭证的真伪、资金的支付去向和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的全过程监督,真正防患于未然。

4、有利于财务报表及时上报

集中核算后各单位不再出具财务报表,统一由核算中心上报。这样提高了财务报表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会计报表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5、有利于资产管理

集中核算后生产资料统一调配,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成本降低,企业效益也得到提高。资产统一管理,使得内部资产的调拨更加有效,大大提高了无效低效资产的综合利用率,为企业节约了资金。

6、有利于成本费用的控制

这也是最直接的有利方面。集中核算后,各单位无法再像过去那样把成本超预算的矛盾在年末甩到财务处,财务核算中心可以在发现单位成本超支的情况下拒绝办理结算和核销业务。同时,财务核算中心能更好的管理和控制整体成本费用发生。

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时存在的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财务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主体及责任的定位不明确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不少单位负责人认为本单位没有了财务及会计人员,也不再履行会计工作,因此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再重视。而财务核算中心方面实质上只是在为单位记账,只对原始票据的真实性负责,至于相应交易的合规合法性则无法保证。单位作为资产的所有者,其会计主体地位没变,以至于会计责任和法律责任的界定不清晰。

2、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盲点

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财务中心核算人员脱离了各具体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不了解情况。而且,财务中心一个核算人员同时要负责多个单位账务,无力掌握每个单位业务细节,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的难度过大。

3、对外投资管理薄弱

过去由单位财务科负责的投资项目管理都由专人负责,而集中后只能由报账员一个人承担,力量薄弱。但是报账员只能办理投资结算工作和转资工作。导致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建设管理和项目后期管理都无人问津,投资项目成了工程预算员、报账员的工作。集中核算后,资本化不及时成了普遍问题。报账员负责转资业务,人员少、工作量大,往往造成转资不及时,更无法按照投资项目进度或者完工百分比法进行预转资。

4、人员配置上存在误区

有些地方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后,原先单位上业务较强的会计人员调到会计中心或调岗,领导再安排一些非财务人员担任报账员。报账员实质上是各单位唯一的财务人员,要充当出纳、会计、资产管理员和预算管理员,要兼负财务管理、投资项目评价、编制预算、成本费用预测和资产管理等诸多职能。这些工作都需要专业财务知识,以他们的业务素质往往不能胜任。但领导认为现在单位没账了,谁都可以干。这种矛盾长期存在,一直得不到重视和纠正,必将给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做不好,整个财务中心,乃至整个企业、集团都不能真正实现财务管理职能。

5、不利于内部成本费用节约

由于各单位只对自己的预算指标负责,即便实际支出达不到预算指标,也会想办法支出,以使成本费用不节余。倒挤法已经成为集中核算模式下各二级单位的共识。这种管理模式,无法做到成本费用的合理支出。

6、物资材料结算滞后

由于集中核算后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更加庞杂,物料消耗结算严重滞后。有些单位的物资采购程序就不适应集中核算的要求,即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庞杂的业务量也不可避免地拖慢业务处理速度。这就人为地造成在途材料上的金额很大,并由此导致库存物资账实不符,也使得各单位对常年积压材料的清理不积极。而这些都是内部管理、审计和内涉及的度控制事项。

7、财务中心岗位流动难度加大

由于集中核算后财务中心每个岗位负责的业务面积大,岗位流动会造成业务处理短暂的混乱。这在财务工作中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因此,岗位流动几乎不可能。但这又在客观上造成财务中心财务人员业务单一、能力下降。

四、会计集中核算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宣传和执行不到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其宣传力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好。实际工作中,集中核算是自上而下的,各单位就是服从和执行。财务中心对集中核算后的形势、各单位今后的职能,几乎都没有进行过系统正式的培训学习,更没有进行过宣传讲解,只是被动地接受,造成执行力度不好。

2、例行的财务工作会、财务推进会没有及时按时召开

集中核算后,财务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难点和矛盾焦点,都需要财务中心定期召开财务工作会,进行通报、规范和要求。但实际工作中,财务中心忙于应付日常业务,没有形成定期召开财务工作会的制度。很多问题悬而未决,使共性问题反复要求、反复强调,增加财务中心工作难度。同时,报账员盲目工作没有方向和重点,与近期财务中心工作重点不统一。而对于集中核算后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取得的突出成绩,应该总结后召开财务推进会,激励广大财务人员和报账员。但是实务中财务推进会根本无从谈起,导致好经验未得到及时总结与推广。

3、二级单位领导观念没有更新

集中核算后,很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不重视。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前,财务工作不但有财务人员、财务科长、总会计师,甚至还有主管领导督促。随着财务集中核算的推进,很多困难、矛盾都摆在了报账员面前,而报账员是无法全部完成这些财务管理工作的。这就要求单位领导能抽出时间更多地关注并学习财务管理,站在企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而不是仅仅考虑本单位成本是否超预算。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只有每个职工、每个部门、每个单位做到节约成本,整个企业的成本才能降低。

4、表彰奖励力度不够

对于在成本管理中能够节约费用成本的先进单位,财务中心年末应该进行表彰、宣传。但目前只是根据完成情况在业绩考核中有所体现,成本超支的扣分,节约的不加分、几乎没有奖励。对于成本管理做的好的财务中心核算人员、报账员,应该有所奖励,并树立“节约费用成本先进”的理念,使员工真正受到激励。

5、财务中心去二级单位调研太少

财务中心应该多组织各科室人员去基层单位调研了解情况。财务中心预算指标的下达往往不能做到准确科学,突发事件也给预算的执行带来难度。为了处理好企业效益和成本预算的关系,应该要求财务中心人员能经常去二级单位了解情况。但是,调研可以是多种形式,不应该给二级单位造成负担。

五、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1、实施责任会计

鉴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时产生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的局面,有必要尝试建立责任会计的研究。单位的报账会计要对单位的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作用,成为联系会计核算中心与具体发生经济活动单位的枢纽。为正确处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应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报账会计向责任会计的转化。只有责任会计才能把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具体而系统地反映出来,并给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提供必要的基础。

2、把握好财务集中核算的集中度

通过健全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使财务核算中心更完善。还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同时,要把握好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双重职能。

3、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这些会计人员监督的积极性。首先,鼓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上狠下功夫,做到监督与服务的统一。其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抛弃名利观,树立为二级单位服务的观念,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履行会计工作职责。再次,核算中心应尽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二级单位和报账员进行奖励。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广泛认真吸取各单位领导及报账员对财务中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促进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

4、建设一流的培训基地

个人理财的核心篇7

(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

1、思想认识偏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改变了过去“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推行前,事业单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枝笔”就可以报销,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领导签字后还需要中心总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单位里的每项开支都经过严格审核,超标的、不规范的票据一律不予报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工作并不重要,有无会计资格证和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单位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会计机构撤销后,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和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2、管理方式简单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1人管10多个或更多单位的账务,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难以对统管事业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从而造成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施监督的优势,事业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难以对单位的报账员送来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主要有: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无论反映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中心忙于报账、结账和记账,而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监督流于形式。

3、资产监管不到位。会计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中心仅监管了支出,对各事业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实行票款分离,按规定收费收入返还的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收入,单位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中心相分离,这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档案在会计中心,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同时,会计中心只具备核算功能,而财产清查由单位实施,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特别是对固定资产,总帐和明细帐中核算中心,实物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账实不符,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会计中心账与事业单位实物不符。

4、会计核算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缺陷。会计核算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工作,因此对财政部门的业务,监督政策的变化和重点无法及时掌握,这样会计核算中心就没有能力和条件真正实施财政监督管理。在专项经费拨入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会计中心又不了解,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形成专项资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而财政部门认为事业单位统进了会计核算中心,放松了财政监督,形成了新的监督漏洞。

(二)会计集中核算简述

会计集中核算是将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取消,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单位保障”的运作方式。具体要求是将个单位的资金核算和资金的收付均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取消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户,按核算单位建立二级账户,分户核算;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资金来源渠道不变;统一由一家银行工资,统一资金审核标准,统一报账程序,统一银行账户,统一会计档案管理;把会计集中核算与预算内外资金统筹、银行统一工资、政府采购、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政府机构改革有效结合起来。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和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和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但是实践中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开展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问题改正和完善势在必行。

(三)事业单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相应对策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相互融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会计集中核算的顺利实施和稳健运行,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及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有利于对单位收支情况的全面了解,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性。

2、强调事业单位作为预算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和财务管理职责。会计集中核算并没有取消单位的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仍然是事业单位本身。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只是改变了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并没有剥夺单位的财务管理权。会计核算中心拿走的是日常核算业务,但事业单位的独立核算性质不变,财务管理形式不变,收入的组织和支出的安排不变,制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单位收入、控制经费支出仍然是事业单位自己的事情。

3、强化预算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共支出预算管理体系。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制定科学和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事业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到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完善内外监控制度,杜绝内部腐败。必须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立内部制约机制,防范风险。每一笔支出都应实行事前审核,核对金额,在保证凭证真实、准确、合理和合法后,才能通知银行付款。要按照“管得住、行得通、效率高”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大额费用的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大额借款审批制度及单位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提高单位财务的透明度,让社会和群众来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5、完善财产管理机制,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事业单位的领导首先要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要安排专人对单位财产的管理。会计核算中心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和单位财产管理员进行对账,及时掌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做到账实相符。各监督检查部门应加大对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的检查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6、事业单位应明确经费开支标准,规范经费支出渠道。尽快制定一套统一的和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统一执行,从而在制度上遏制事业单位在费用支出上互相攀比和滥发钱物的现象。实践证明,尽管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在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改变会计核算方式、预算执行情况控制等方面都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充分认识集中核算改革的重性。明确会计中心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地位,以预算执行为主要任务,转变工作职能,理顺内外关系,尽快从以财政集中收付制为主要形式的会计核算中心改革,向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过渡。

二、乡村现行财务管理模式浅析

现行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对维护基层政权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护乡村资金的安全与完整,维护财经纪律,整顿经济秩序作出了一定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随着加入wto,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笔者认为必须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乡村财务管理新模式。

(—)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必须改革的客观性

1、财务管理的收支范围和对象发生了变化。

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的筹集、投资和分配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主要内容是筹资、投资和投资收益分配;主要职能是对资金循环和周转的决策、计划和控制。乡村财务管理是对乡村有关资金的筹集、投资和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则是乡村的国家资金和集体资金的收支活动,通过预算、决算及监控等手段对乡村财务收支进行管理。

第一,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来乡村财务收支范围中取消涉及农民负担的项目,如:①农业税、农业附加税、特产税、乡统筹;②农村教育集资及其他涉及农民负担的集资、摊派;③各种达标升级活动中要求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负担项目;④村提留;⑤屠宰税;⑥义务工、积累工的以资代劳款。

村级财务支出范围包括:①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及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发放;②玉米良种补贴资金发放;③能繁母猪补贴;

第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等收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逐步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2、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科书费。3、给予寄宿生生活补助。4、给生活困难的贫困学生生活补助。5、学校教育经费按学生人数确定,由县财政局审核拨付,财政所统一管理,实行报账制度。

第三,村级办公经费由财政统一拨付,纳入村帐乡管账户,实行报账制度,村干部工资也由财政统一发放。乡村管理资金总量发生变化。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农民负担,通过税改后农民负担大为减轻,乡村财务收支总量大大减少。

第四,现行乡村财务管理依据的法律法规相同。现行乡村财务管理虽然管理部门不同,但都必须遵守《会计法》,都必须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因此改革现有模式,不会与现行主要法律法规相违背,也不会改娈资金的性质,只是对部门职能的调整,可进一步完善乡村财务管理体制,贯彻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

综上所述可知,原有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己不能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深化改革势在必行,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改革,有利于精减机构和会计人员,减少行政成本,减轻农民负担。[

2、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提供了依据。

《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陕西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乡镇财政机构具体管理本行政区域内财政工作。”该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财政所主要职责之一是:“指导和管理乡镇各行政事业和企业及其他组织的财务会计工作,帮助和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做好财务会计基础工作。”《〈陕西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释义》对第九条第二项释义规定“这里既包括乡镇财政机构对乡镇和各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进行管理,又包括对村级会计工作进行指导。”财政部关于《村合作组织财务制度(试行)》第七条规定“村合作组织财务工作要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以上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乡财政所在乡村财务管理中的领导地位。为乡财政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提供了法律依据。

试行委派会计和会计集中核算同时还是贯彻中纪委第四次全会和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的精神,朱鎔基同志在于2000年九届全国人民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会计委派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进一步加强乡村财务会计监督的需要。

(二)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表明必须改革。

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为:乡本级财政管理实行原体制财政体制,乡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行“二无一统”归口乡财政所统一管理;村级财务管理实行“村帐乡代管”模式,归口乡农经站管理,其他县垂直管理的单位财务收支归县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模式,如派出所、学校等单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也得到某些完善,但改革还不系统,许多根本性问题还未根本改变,特别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适应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还有相当距离,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不利乡村财务管理。对乡村的财务管理系统不统一,出现了两个部门管理,即乡财政所和乡经管站,而这两个部门分别归属县财政局和县农经局分别管理,这种现状造成对乡村财务管理不能形成统一领导而形成条块分割。长期以来乡财政所与乡农经站对村级财务管理各自为政。为了各自利益,凡对本单位有利的争着管,无好处的互相推,甚至互相扯皮,形成对村级财务监管盲区。县业务主管局对县到乡垂直管理站所的财务,由于面广管理难到位,加上乡级无权对这些直管单位进行有效财务监管,形成资金运转无约束,致使财务混乱,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第二,“村帐乡代管”流于形式,不能起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作用。“村帐乡代管”的工作由乡农经站负责。由于他们人员少,业务素质不高,如无会计证上岗现象仍然存在,这必然造成会计业务操作不规范;管理经费无正常渠道,主要靠收取村级财务审计费和记帐服务费来维持运转,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中不敢坚持原则,怕得罪村干部断了自己的财路,造成违纪违规现象,如白条列收列支现象常常发生,坐收坐支现象严重,大多数村把当月收入花掉后再到管理中心报帐,管理中心只是将收支整理后分类记账、编报表,成了村里的记账员,财务管理职能严重弱化。由于村干更换频繁造成会计人员也更换频繁,会计人员交接不及时、不合规,造成离任几年后不交账也无法审核,村级无证上岗的会计就更多了,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

第三、乡级财务支出预算约束不严,年初预算人大会通过的只到大项,无细项。具体执行时还是领导说了算。在执行上绕过人大监督。财政预算成了一纸空文。村级财务收支基本无预算。

第四、村级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乱收乱支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如乱发乱补现象无法杜绝,白条列收列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常常发生,原始凭证审核审批不规范,记帐不日清月结、报表不及时。以上问题充分说明,目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不转变,问题还将继续,甚至造成乡村财务管理混乱。

(三)深化改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1〕坚持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原则。集中管理会计业务,是指乡村财务管理必须归口乡财政所统一进行管理,这是现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这有利于防止乡村财务管理各自为政,政出多门而造成的混乱。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乡村财务会计工作;分户核算则是指在各单位分别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条件下,分别核算各单位财务收支。

〔2〕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实行乡村财务收支归口管理时要确保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不变、财务自不变,调动他们依法理财的积极性。

〔3〕坚持经济核算原则。各单位在安排财务收支时必须认真审核其合法性,讲究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

〔4〕坚持预算、决算管理原则。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必须编制预算,要经乡人大会批准后才能执行,其执行情况和及结果必须经乡人大会审核批准;村级财务收支必须编制预算计划,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才能执行,实行民主理财,执行情况及结果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批准。

2、集中会计核算改革必须改善的外部条件。

〔1〕法律环境。乡村财务归口乡财政所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缺少法律法规明确支持。例如:虽然《会计法》、《〈湖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释义》以及《财政部关于〈村合作组织财务制度(试行)〉》明确规定财政所在乡村财务管理中的领导地位,但与省农办、省财政厅、省农村税改办《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中规定村级会计人员必须接收县乡农经部门管理考核、集体资金必须由农经站监督管理相矛盾,因此要完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还需要取得法律法规更进一步完善,争取法律法规的明确支持。

〔2〕人事环境。由乡财政归口管理村级财务、涉及到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变动、涉及到农经部门的部门利益,如果乡村财务归口乡村乡财政管理,那么农经部门部分职能须调整,随之就有人员的去留;部门阻力很大。如果农经站这项职能与财政所的职能合并,人员可部分分流到财政所,专职负责农村财务管理、阻力会减小,成功希望比较大。

〔3〕经济环境。农村税费改革后,阻断了村级组织向农村乱收费,以前向农民收费项目已取消,只能收取一事一议费及共同生产费,还须由村民同意按实收取,就连筹资筹劳款,从2002年起须三年内逐步取消。所有收费必须使用财政所专用收据,由财政直接控制,村级经费来源由乡财政转移支付,而且现在向农民收费的政策、项目、标准,实行公示到村,加上报纸、电视、广播广泛宣传,减负政策人人知晓。乡村两级加重农民负担的可能性减弱。村级财务归口乡财政管理的外部经济条件己经成熟。

3、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财务管理的理想新模式。

财政统管是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对乡村财务管理的要求,对乡村财务管理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新模式。

〔1〕实行乡财政统一管理。在乡财政所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乡村两级财务实行统一办理资金结算、统一办理会计核算、统一管理会计档案。根据乡村两级的不同性质设两个会计岗位,一个负责乡属站所办的财务会计,一个负责村帐乡代管的财务会计。取消乡属单位及村级的会计和银行帐号,乡属各单位及村级只保留一个报帐员,负责本单位财务收支同核算中心联系,实得报帐制。

〔2〕实行分户核算。在坚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不变、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对各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分户核算。

〔3〕实行会计业务集中核算。凡属乡村两级所有资金都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管理对象,统一设置资金专户,凡乡村两级所有资金收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全部存入财政专户,乡村两级财务支出由财政专户划拨结算中心,中心办理资金结算。财务收支、分户实行会计核算,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决算制度,所有收费票据由财政所统一管理。

〔4〕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措施。如健全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级民主理财制度及资金预算、决算制度等。

综合起来看,这是一个集会计、监督、管理、服务为一体的乡村财务管理新模式。它规范了乡村两级财务收支行为,提高了会计质量,有利于对乡村财务收支进行全过程监督,减少违纪行为,提高了资金效率;精减了会计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黎海英.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J].时代经贸.2008(7).

[2]史海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9).

[3]李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eB/oL].文化发展网,2005-11-9

[4]袁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8).

[5]李志军:论如何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J].科技信息,2007(28)

[6]华琳朱永莉:浅析会计集中核算的局限性[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

[7]王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与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8)

[8]嵇慧梅辛国栋:关于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2007,7

[9]陈光荣:论我国财政改革下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J].科技信息,2007(30)

个人理财的核心篇8

一、某事业单位运行财务集中核算取得的成效

某事业单位于2007年开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在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1)节约编制,节省开支,减轻国家的人员经费负担。成立财务核算中心后,会计人员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减少了原来配备的财务人员。以某事业单位直属单位为例,直属单位会计机构有16个,每个单位配会计和出纳2人,共需32名财务人员,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后,结算中心只有16人,一名会计人员可承担2~3个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这样节省了一半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开支也减少了一半。减轻了国家的经费负担,这在人事上也便于管理。(2)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例如某事业单位核算中心成立后,首先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进行规范,以计划财务处为中心,统一核算方法,统一口径,尤其是加强了对专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收入与支出的管理,使专项资金收支更加规范,杜绝“小金库”和往来款项管理混乱的现象,使会计核算行为逐步正规,强化了事业单位依法理财的观念和会计人员服务的意识。(3)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中心的单一账户上,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杜绝了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二、某事业单位运行财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财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它的初始阶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

1.缺乏法律支持。

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全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全面责任,按照权责对等的管理原则,很明显,由上级财务管理部门统管会计人员和财务核算不符合新《会计法》的要求,因此,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的法律基础明显脆弱,集中核算这一组织形式在法律上并未得到正式承认。这一问题没有明确势必影响核算中心工作的开展和集中核算事业的发展。

2.认识存在错位。

当前部分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接受核算中心的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放弃财务管理。财务集中核算以后,一方面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单位会计机构撤消后,有些单位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3.模式存在缺陷。

财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一人管多个单位的账,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中心整天忙于报账结账记账,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4.核算与管理相脱节。

实行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但是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中心只核算一级总账科目,明细账仍由单位报账会计登记,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预算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如单位管理职责不明确、责任不到位,则很容易造成账物不符,核算不完整,经费使用部门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而财务核算中心的只核算不清查,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将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5.相关配套措施少。

目前尚未出台全国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委派及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财务核算中心及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及与服务单位的关系尚未确定。此外,还缺乏与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相配套的具体措施,如会计人员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轮岗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等,来规范会计核算中心及会计人员的行为。

三、完善某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体系的措施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财务集中核算制度获得法律上的支持。法规部门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法规文件,就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给予肯定,以便财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规范会计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障财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财政部门也要继续不断地完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和运行细则,健全机构内控制度,以充分发挥财务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应明确被核算单位是被监督的主体,明确具有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单位应该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但不免除会计中心监督不力的责任。

2.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是一项开创性工作,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因此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财务虽然已由中心统一核算,但会计主体依然是各集中核算单位,单位负责人依然是会计责任第一承担者,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从财务核算中心角度讲,要始终坚持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强化单位领导的责任意识。

3.完善内外监控制度。

要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建立内部制约机制,防范风险。每一笔支出都应实行事前审核,核对金额,在保证凭证真实、准确、合理、合法后,才能通知银行付款。要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明确责任。同时财务核算中心还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向预算单位反馈资金支付的信息,与单位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接受财政、上级主管部门、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保证财政资金、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

4.积极转型为管理型职能。

目前核算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如果将会计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可以严格控制各部门的用款进度,财务核算中心更强调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计划用款。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核算中心会计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然后才可以通知银行付款。核算中心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会计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各级财务管理购机应从实际出发,在发放奖金、补助等方面制定科学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开支标准,防止各单位各自为政,使财务核算中心在支出监督方面监督有标准,管理有依据,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廉政建设。

5.完善各种配套措施。

尽快制定单位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把财务核算中心及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义务以及同被服务单位的关系用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同时,制定与财会集中核算相配套的具体措施,如会计人员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轮岗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个人理财的核心篇9

关键词:预算改革集中核算财务管理国库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支付

浅谈财政资金会计集中核算

从80年代起,财政改革主要是收入方面的改革,如减税让利等。1994年我国的预算体制改革到目前取得了较大成绩,初步建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迈出了向公共财政转变的第一步。但整个财政体制改革是一个宏大而系统的工程,已经进行了的改革主要完成了财政“收”的部分,而同等重要的“支”的改革尚待进行,目前由于支出改革的滞后,资金使用监督不力,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分散支付制度,也就是将预算确定的各部门和各单位年度支出总额按期拨付至各部门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由其自主使用。这种支付制度把资金拨付给部门和单位以后,财政部门只能依赖各支出部门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监督;使支出过程脱离了财政监督,各单位和部门资金的分散支付和存储,使用效率不高,因为各单位的资金都有逐渐支付的过程,在预算资金按期拨付,由各单位分散保存的情况下,必然会使大量财政资金分散在各单位形成沉淀,使财政资金大量分散于各单位、各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各种账户,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难以全面了解整个财政资金的运转状况,难以对财经形势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由于整个财政资金运行的信息反映滞后,财政管理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制度的要求,影响预算管理制度执行的科学、规范。

因此建立严格的监督控制机制,积极探索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加以解决的途径和国法,逐步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国库支付中心、政府采购部门有机结合的支付体系、确立融核算、支付、监督管理与一体的新型财务管理体制是当前预算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需要。按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市在进一步完善收入体制改革的同时,实行预算支出方面的改革,而机关资金管理方式的改革是预算改革的重点。

在我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下,为加强财务管理,整顿财政纪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我市于2000年12月正式成立宁波市会计核算中心,全市70个预算单位都已纳入会计核算中心,一年多来根据“银行单一账户、资金集中收付、核算网络监管、收入分配透明”的总体目标,统一软件、网络监管,规范运作。各核算单位采用双轨制核算办法,即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各单位行使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各单位取消银行账户以后,资金统一纳入中心集中结算。单位所有收入纳入财政指定账户,所有支出均由单位指定的财务经办人到核算中心办理。核算中心可根据有关制度决定是否支付。

一、集中核算的作用

一年多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办理资金结算;统一发放工资;统一会计核算;统一个人收入分配方法。各核算单位收支透明化,物资采购公开化,奖金补贴发入公平化,改变了我市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促进了财务管理规范化。

1、规范了资产管理。在各核算单位财务结算进入会计核算中心前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盘查摸底,处理了一批历年挂账呆账,核销了部分报废资金产,补登了盘盈资产,为顺利进入核算中心,进行规范化统一核算打下了基础;进入中心后各单位的支付必须经过中心审核,资产购买必须经过政府采购,由国库或单位自筹资金通过会计核算中心直接支付给供应商,单位和核算中心根据采购办的政府采购入账通知单入账,强化了单位资产管理。

2、规范了收支管理。收入方面,各单位所取得的各种收入包括:已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管理的收入直接解缴同级国库或通过财政专户解缴同级国库;各种预算外收入仍按现行管理办法直接缴存同级财政专户;单位取得的其他收入均须缴入核算中心。支出方面,核算中心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对不同类型的支出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财政直接支付是指由财政部向银行签发支付指令,银行根据支付指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授权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按照财政授权,向银行签发支付指令,银行根据支付指令在财政批准的用款额度内,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

全市几十个机关团体或是直接支付或是通过授权支付,严格按照《宁波市政府预算支出“目”“节”预算科目》上所列项目支出,不在此书范围内的支出一律不得开支,改变了以往科目列支混乱状况。

3、规范了个人发放标准。在进入中心前调查得知各单位福利补贴增发的名目繁多,资金来源各异,发放财务处理不规范,发放标准参差不齐。为了规范支出加强监督,采取了削峰补谷的方法,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参考其他城市做法,拟定了规范的办法,逐步做到相对合理。

因为原有的规定或与现实不符,或是没有统一标准,完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如1993年出台的夜餐费补贴标准每人每夜1.5元,一些效益比较好的单位就借此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每年的各种名目的补贴、奖金发放随意,各单位之间收支很不平衡,给另一些单位造成攀比不公平心理,扰乱财政经济秩序,自从进入中心后统一发放标准,这种现象得到了有效扼制。

4、规范了结算程序。建立了单位财务审批、资金领报专人负责制。单位应指定财务审批人和经办人,并预留一张盖有单位公章及财务审批等人的签名、盖章的印鉴卡报送核算中心备案。单位的有关现金、转账、汇兑等资金结算以及经费的拨入、付出、往来代收代付等,均由单位指定的财务经办人或委托人经办人到核算中心办理,所有票据都由单位和核算中心各一份,各单位按照统一财务软件进行核算,会计核算过程(包括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由核单位会计人员通过电子联网传输到核算中心。

(二)进一步强化了财政监督。

1、严格设置关口。进入核算中心以后,审核的关口变多了,由单位财务主办审核、单位领导审批、中心前台初审、中心后台记账和审核,最后还将原始票据的形成的会计档案转入中心档案室,对每笔支出设置五道关口。

2、增强了费用报销透明度。凡是财政直接支付的单位的每笔支出都接受核算中心的全过程监督,使单位的内部“暗箱操作”变成了“阳光作业”,提高了单位自觉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

3、实现了监督前移,过去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单位的财务监督基本上是事后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支出必须在中心的严格审核后方能支付,将对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从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的转变。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预算内外资金拨付后,单位随意开支、财政部门“亡羊补牢”的现象。

(三)进一步提高了财政支出效率。

1、强化了预算约束,中心接到预算、综合部门核定的单位和部门的预算指标(包括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文件和预算追加、追减通知单)后,应及时登记中心预算指标手册,并按资金来源分单位、分科目及项目进行管理,建议单位合理安排经费支出,对超出预算情况费用开支拒绝支付。

2、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会计核算中心后,便于财政部门及时了解各单位财务收支的实际情况,掌握和分析单位的资金的来龙去脉,按单位各项事业的开展情况和资金需求的迫切性来拨付财政资金,另外,部门和单位的可用资金都集中在核算中心统一账户上,使财政资金的调度更加灵活、有效,增强了财政和调控能力,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把好政府采购资金和基本建设资金关。物资采购和基建是腐败滋生的肥土,核算中心实现了财政资金以支代拨并与核算监督相结合的转变,从源头上控制预防腐败,盘活了财政资金。

原来单位采购由大多由办公室统一办理,小到纸张笔墨大到家俱电器,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严的情况下,不少单位的采购人员成了供销员的座上宾、利用回扣肥了“自家田”,基建项目资金更是应该把好关,自从进入核算中心各单位的采购和基建资金由中心拨由中心核算,及时发现问题,确保采购和基建工程和严肃性和公开性,清洁腐败滋生之土壤。

二、集中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二年来核算中心的运行,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由于此项制度是在经济腐败现象猖獗、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紧急情况下伧促出台的,缺乏全方位的考虑,加之时间、环境、条件的欠缺,在试点实践中显现出诸多的局限和不足。

(一)部分单位存在思想认识、政策理解的偏差。给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

1、集中核算改革涉及到多方面、深层次的利益调整,许多单位对这项改革认识不够到位,认为单位自主权削弱了许多,自己的钱自己不能按自己意愿支配,不利于单位开展业务工作。

2、核算中心管得太多太滥,手续多环节多,单位正常费用不是不能开支,就是无法当场付给对方等,认为核算中心弊大于利,使中心在加强财政支出的监督上遇到了不少阻力。

3、支口径上存在分歧。按照《宁波市政府预算支出科目》,每个单位情况很复杂,很多单位的具体的繁杂的实际支出无法进入科目表,存在一定差距,给中心审核人员具休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如单位的往来款收付,实际上这是单位的自有资金,而核算中心只核算单位的财政资金,在改革过程中单位合并进如入中心时包括了所有资金,且单位目前没有其他户头,在这部分自有资金收支时中心就很被动,采取了在申请单上注明等方式加以控制,不但烦而且数字不准。我单位每次收支往来款感到十分不便,影响正常工作。听说下一步的国库支付制度改革就剔除了这部分自有资金,这样就比较合理。加之部分中心人员素质不高,会给有关人员造成误会。认为核算中心个别人利用手中职权,是有意增加难度。

(二)财务软件功能仍旧不够完善。目前全市各机关及财政局统一采用的是小蜜蜂财务软件,该软件虽然已升级了好几次,但在运行过程仍有不完善之处。

1、各单位通过网络传输到核算中心的账,中心只能看到记账凭证,看不到原始凭证,无法把握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的单位记账凭证“语焉不详”,中心只能“晕头转向”,在控制监督作用方面大打折扣;

2、虽然会计核算过程(包括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由单位会计人员通过电子网络传输到核算中心,实行集中监控,但是账实是否相符,即账与现金、实物资产是否相符根本不知;

3、在满足各单位会计核算的特殊需求方面存在不足、主管局汇总下属单位报表还不够简捷方便;由于是同一家电脑公司,年初年末由于终端忙而影响及时报账等等。

4、数据库的恢复操作没有进行严格控制,综合岗、系统维护员都有数据库的恢复权限,增大了数据库管理的不安全因素。另一方面,还有来自计算机网络的风险,虽然装有防火墙,但在病毒面前往往显得很脆弱。

(三)单位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全,使单位在与核算中心的会计结算过程中因制度原因造成的各种不足更加恶化。

1、各行政单位因其资金来源与企业单位不同,理财意识淡薄,往往只重支出轻效果,重收入轻预算,重购置轻保管,进入核算中心后,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很多单位认为既然核算中心会把关,就对有些东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支付申请上或更改名目或含糊其词,反正中心看不到原始凭证。中心的理财监督成了一句空话。

2、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把财务管理简单地理解成仅仅是“签字、审批”而已。财务管理还没有沿升到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各项经费的支付上随意性很大,特别是由核算中心定期转付的拨款户,核算中心只管转不管拨,使得单位对下属单位拨款控制不严,拨付给下属单位的经常经费和项目经费也只按年初预算拨付,事前没有控制,事后没有监督。使得经费年年超支,越超越多。

3、单位财务制度不全。有的单位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权力不小,利用核算中心对拨款户的控制不严,对下属单位的拨款过于随意,为了逃避核算中心的监督把单位的部分资金转拨到下属单位,然后在基层单位进行花样繁多的各种名目开支。

有的行政单位本身经费紧张,如2003年某局人均公用经费2万元,按32人算为64万元,但一年的接待费、差旅费、汽车费已近60万,其他的办公费用基本上无法开支,就想法把经费下拨到基层单位,到下面去开支,财政资金不能有效控制。这就牵涉到单位部门预算改革的问题,部门预算是单位编制用款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条件,只有在细化了的单位预算和年初预算到位的情况下,集中收付才能顺利进行。

4、很多行政事业会计水平与企业会计水平相差太远,仍旧停留在传统的记账算账上,大至预算测算、资金投向、支出决策、财务审批,小至日常现金管理、实物台账登记等都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四)相关部门间缺乏适当的配合,在配合的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进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会计职能和财务管理职能基本上由中心和单位分别承担,而财务管理必须建立在会计核算的数据之上,如果相互间不进行必要的沟通和经常联系,仅凭每月一次的会计报表很难把一个单位的财务工作做好。其次,各单位承担的工作在性质上往往存在着很大区别,预算下达的经费、项目内容也不一样,中心人员如果不及时了解单位业务,不及时向财政归口分管业务处室、预算处了解单位预算安排意图(特别是一些具有特殊用途、专门用途的资金),就很难把核算工作做好,甚至还会出现违反有关制度或规定的做法。

(五)加大了财政管理风险。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整天忙于报账、算账、记账,预算单位本身没有独立账号不承担支出风险,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职责不清、权责不明,加大了管理风险。由于核算中心不可能掌握各单位的职能个性和经费开支内部情况,在单位支出合法性增强的背后,隐藏着财政支出膨胀和失控的可能性。

2、会计核算中心和单位的服务关系不是双方自愿签定委托协议建立的,而是由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强行安排的,众多的单位对核算中心不具有任何约束力,既不利于核算中心提高服务水平,也容易在管理的单向性下产生滥用取权等新的问题。

3、实施会计集中制度中,财政把很多资金直接拨到核算账户上,并经常保持一定余额,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脱离了国库部门的直接管理,如果核算中心的监管工作跟不上,腐败现象可能随之滋生。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中心制对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确实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与单位和财政各职能处室的职责不明影响了预算单位管理财务的积极性,只承担了申请领用、记账和算账工作,无法全面参与到单位的财务活动而使单位钻了空子,同时加了财政管理风险等原因,现在看来还缺乏综合、长远、周密的考虑,各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在实践中显现出诸多局限弊端。

三、集中核算的完善对策

为了稳妥地推进国库制度改革,使会计核算中心逐步向国库集中支付顺利转轨,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夯实基础,创造深入改革的条件。

1、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这是集中核算工作能不断完善、顺利转轨的关键。作为政府和各级部门,要深刻认识财政资金管理方式改革对规范财政支出行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制度上防范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意义。多渠道,深层次,广角度开展宣传,消除人们对集中支付的误解,争取广泛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在国库制度改革的大前提下,各单位领导要正确认识自己手中权力,扩大改革影响,营造改革氛围,为下一步的国库集中支付,促进反腐倡廉做好准备。

2、加强与各单位、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理顺各种财务关系。单位的各种财务关系,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涉及的单位和部门非常之多。从单位预算经费的领报关系来看,有财政的预算部门和相应归口管理的职能科室;从单位的收入管理方面来看,有预算外资金管理部门;从单位个人所得税等税款的缴纳等关系来看,有税务部门;此我还有审计、纪检等部门以及其他单位与单位有业务往来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在会计集中核算之后,集中核算单位的各种财务关系基本上都有核算中心的介入,使得单位的财务关系更加复杂。为了处理好与这些部门的关系,有关部门可在不违反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的前提下出台相关辅助性政策法规,使预算改革顺利进行。

3、进一步完善财务软件的功能。搞好核算软件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内可以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外可以增加服务功能,方便单位报账。为此,要继续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增加财务统计、财务分析等功能,尽可能满足单位及财政部门的会计信息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手工劳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首先,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输入的准确,应对进入系统的数据设置相应的审批制度,对系统的每一功能模块设置操作权限和密码,对特别敏感的数据还应设置多级密码控制输入。

其次软件中的输入程序中应设置对输入数据进行校验的功能,如平衡关系检验、凭证类型及连续凭证号检验、科目对应关系、科目窜户检验等手段。

其三,建立健全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设立各个电脑操作岗位,如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系统维护员、会计档案管理员等,明确各自权限,使每个人员只能在自己的操作权限范围内工作,有关岗位不得相容,才能确保数字准确安全。

其四,还有建立数据的保密备份制度、预防病毒的安全保障制度。当不确定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失窃等会造成备份的丢失,这时难以利用备份来恢复系统,因此,对特别敏感、重要的数据应采用双备份或多备份的制度,且将每一备份设置不同的密码,从而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可靠。计算机病毒的出现会对系统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中心的会计数据是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宝贵财富,一旦遭到破坏,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必须十分重视。

4、建立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开支构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因此财务作为单位的当家人如何当家理财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建立审批控制制度、制约控制制度,包括财务印鉴分管制度、会计参与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的签字制度、相关财务岗位分离制度、电算控制制度、内审控制制度,在一定时间,对有关资产、负债、权益及账实是否相符等情况内部审计的一种制度、资产控制制度等等。

(二)建章立制,统一财务开支标准。一方面要通过对各项经济业务支出分析原因,区别对待,广泛征求意见,全面统一财务开标准,使会计监督有章可循。首先要全面整理原有的仍在执行的各个财务管理制度和文件并汇编成册;其次要对现有已不适应工作实际的制度和文件提请到财政部门修改和完善;最后要对一些共性的财务开支标准方面的问题,广泛征求各个单位的意见,由财政部门统一发文予以明确。另一方面要处理好财务制度规定与实际开支审核之间的关系。现行统一的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标准与具体复杂的实际支出的肯定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中心审核人员要较好地把握原则怕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

(三)明确职责,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正确处理好财务和会计的关系。只有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才能正确处理好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和中心外部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到,防止推诿扯皮,保证单位理财的积极性。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仍要按财务管理要求进行资金的筹措、分配和使用,其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依法组织收入,积极筹集资金,保障单位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根据预算和单位用款计划及资金结余情况,合理安排使用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审定、报送财务报告,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活动分析;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加强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实物账,并定期进行盘点,防止流失;对所属单位的财务活动实施指导、监督。会计核算中心则根据有关财会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规定,认真做好所管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及时记录、计算和报告单位各种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尤其是要加强单位固定资产及往来款项的管理;认真做好会计监督工作,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及时向各单位和有关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2、加强培训提高理财水平。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单位财务主办及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的内容选择业务性强、操作性强的财务理论和实物案例,使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能及时了解最新财会理论动态,及时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定期召开各单位财务人员开例会,探讨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及平时各单位日常业务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3、优化服务,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在不断完善中心现有的规章制度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制度、考勤制度、保密制度、档案制度、文明制度等,做到中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在实施会计监督的同时,更应注意在服务中下功夫,要求每个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按照“爱岗敬业、依法办事、优质服务”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为政府各级部门管好家理好财。这样就明确了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各自的职责范围。这样,从制度上既保证了单位资金所有权、财务自主权的实施又保证了会计核算中心职能的发挥。

(四)加快改革力度,逐步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型,真正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由于会计中集中核算制是在国务院批准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之前开始推行的,与财政部提出的改革试点方案比较,出发点相通,但有若干差异。因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会计集中核算是预算单位会计形式的改革。核算中心不管集中多少个预算单位进行统一核算,但它仍然是单位预算会计的性质,与财政会计的关系仍然是单位预算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关系。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执行的是总预算会计制度,是总预算会计的延伸,是预算的执行机构。在资金的支出控制和业务流程管理上更加规范和严格。

下一步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既要保证国库收支业务的正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又需理顺原有业务关系和建立健全全新的职能等诸多亟待开展的工作。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义经济体制和不断完善,建立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开拓思路转变观念,积极向财政部的财政预算国库改革方案靠拢,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切实抓好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开创财政管理工作新局面。

[2]曾纪发.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局限及转化构思.[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3,8

[3]吴金莲.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3,7

[4]赵长宝.也谈会计集中核算制向国库集中支付制的转换问题.[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3,6

[5]宋越舜.关于市级机关资金管理方式改革实施办法的说明.宁波市财政局局长讲话,2001,6

[6]程海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财政管理体制

[7]杨清升等.关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思考

[8]丽水市财政局课题组.丽水市市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9]林燕.加强业务培训与学习进一步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3,9

个人理财的核心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弊端改进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由政府部门成立统一的会计核算中心,在保证机关事业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单位集中办理各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相应的会计监督工作,是一种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服务为一体的财政管理形式。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积极意义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国家对各项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水平,使得政府财政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对于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1、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降低单位行政管理成本。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项会计记账、报账工作运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来进行,使会计工作人员摆脱了繁重的手工记账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从而保证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在结算中心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结算资金可以直接做转账处理,不再需要通过银行转账来进行,减少了相关手续费的成本开支,不仅保证了资金到位的及时性,也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有利地节约了企业行政管理成本。

2、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使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集中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唯一账户上,这样做可以加强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和调度,方便资金流通。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前,事业单位存在重复开户、多头开户的混乱现象,对于资金的管理分散,有时还会出现挪用资金的情况,这都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会计集中核算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加强了对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的监管作用。由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支出都会通过其在会计中心的固定账号来进行,所有的会计核算工作都由会计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做,对于核算工作中出现的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支出,以及缺乏相应手续的财务款项,会计中心人员有权要求其改正或补交相关证明,通过这样统一的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随意性,对于那些意图贪污和挥霍公款的现象提出了警示,扩大了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的监督作用。

4、有效保证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推动收支双线管理工作。事业单位根据工作情况会制定一定的预算指标,会计核算中心会根据这些指标来处理事业单位的用款申请,对于不符合预算指标和超额款项,会计核算中心有权不予支付。事业单位的各项开支经过自身审核后,再送到会计中心审核入账,起到了很好的资金预算约束作用。对于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统一由会计核算中心来支付,减少了款项支付过程中的转接,有效杜绝回扣问题的发生,保证了政府采购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在收支双线管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费和罚款收入不经过会计中心账户,直接进入国库,而支出款项则由会计中心来进行,真正实现收入和支出双线进行,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

二、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加强政府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一种新型的会计管理模式,然而,在其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凭证存在一定的真实性问题。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原始票据经过本部门和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后,方可登记录入核算中心账户。从票据本身来看,其内容和数额已经由相关部门进行了审核,符合必要的财务监督管理要求。但是,会计中心对原始票据所反映的经济事项内容的真实性却缺少有效的监督。在会计中心进行集中核算的过程中,存在着个别单位虚开报销票据用以套取现金的违规现象。事业单位将财务工作划归会计核算中心,对于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使得一些内部违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个别单位或个人为了谋取私利,使用虚假票据报账,私设财务账目的现象也明显的增多。

2、借用账户违规套现问题。在会计核算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对于现金的使用有严格的控制规定,超过一定数额的款项一般签发支票进行支付,而各事业单位的报账人员或业务人员是该支票的直接使用人,只要将支票的用途稍作改变就可以套取现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务人员以购物的名义借用支票,实际上并没有去购物,而是通过关系单位开具虚假发票来报账,然后再借用账户将套出的支票换成现金;二是在单位的财务记账工作中,报账人员在支票存根上所写的收款单位和实际的收款单位不一致,支票的记账用途与实际用途不符,对于资金的使用和去向不明确,造成一定的资金使用混乱,在通过转账方式进行结算的费用核算工作中很容易出现漏查问题。在会计核算中心对所管辖单位进行资金支出严格监控的情况下,借用账户套现问题和资金去向混乱问题还是时有发生。

3、单位各项财产账实不符问题。在实行会计核算中心集中财务管理后,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基本纳入了会计中心,单位只进行相关账目的记录、审核和申报工作。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只负责事业单位账目的管理,对于单位实物财产的管理就出现了一定的漏洞,监管力度的减弱,使得个别单位财产物资的变化无法及时的反应给会计中心,出现了个别单位私自处理固定资产,处理后的收入不入账的现象,还有一些单位财产亏空严重,账实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

4、个别单位存在“小金库”问题。会计集中核算举措的推行,是为了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更有效地监控,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然而,一些个别单位为了某些利益却设法保留帐外资金,形成了单位的地下“小金库”。这些单位将财务账目交给会计中心进行管理,相关的财务审核工作都由会计中心来做,而检查人员看到的只是单位的账面记录,对于单位私设的地下账目全然不知,这种严重的违规做法,对于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不利于会计中心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如何改进和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效果

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项主要工作,虽然在会计改革的进程中存在一定的阻力,但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决策来进行完善,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必须调整其不适于财务管理的地方,加强与各项制度的结合,针对薄弱环节积极的改进,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

1、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的有效结合。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和降低财政资金运营成本都是极其重要的。实行会计核算集中型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可以将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都集中在国库内部,减少了资金的无效使用情况,有利于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国库集中收付制,减少了国库、会计中心和银行之间的资金划拨问题,节约了相关费用成本;对于事业单位来讲,这将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月报、季报、年报各项报表的真实性,保证了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对于政府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管理十分有利。

2、建立新型财政监督机制,有效遏制违法乱纪行为。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实行以来,存在着监管效力不强的问题,建立新型的财政监督机制就是针对财政资金的监管问题而确立的,通过建立新型的财政监督部门,有针对性的对各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大对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违规单位档案,从而提高财政监督部门的威慑力;财政监督部门可以对重大项目的款项进行重点监控,也可以对专项经费的使用进行跟踪调查,针对出现的财务问题及时发现解决,有效地遏制了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新型的财政监督机制作为财政监督工作的有效保证,推动着财政监督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了政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3、科学的进行部门预算管理,保证资金使用合理性。部门预算工作是事业单位进行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单位每年的各项财政资金都统一反映在年度预算之中。推行单位预算管理的改革,细化部门预算的范围,完善预算科目体系的各项指标,需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预算单位的各项财政支出都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财政部门对于单位预算各项指标的编制、预算资金的调配有监控和管理的职责,从而保证财政资金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流动,各项资金按预算进行调拨,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和合理的使用,可见,做好部门预算工作对于财政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4、会计中心工作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会计核算中心的日常工作以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为主,它的会计功能重点放在了记账和核算上,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事业单位财务的有力监管。因此,会计中心需要从核算型的工作方式向管理型转变,以发挥其财务监管的作用。政府部门在财政资金的使用方面应制定科学的资金使用标准,对于每项资金的使用都有相应的规定,这样会计核算中心便有了监督检查的标准,做到管理有理有据,有效地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逐步突出会计中心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在为单位提供良好的财务服务基础上,做到监督有效,提高财政监管水平。

5、提高各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各项账目的申报,报账会计应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熟悉各项资金审批程序和会计法律法规,将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据实申报给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提高会计核算水平的基础上,还要提高财务管理的力度,以保证会计中心的资金有效利用。所以,财政部门和单位应积极开展对会计工作人员和报账会计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岗位职责培训,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通过各项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学习,提高对个人职责和会计诚信的认识,有利于会计监督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6、完善单位财产安全监控工作。做好事业单位各项财产的监督管理工作,是财政部门对各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之一。对于会计中心来说,要制定统一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管理,完善固定资产账目审核监督机制,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要严格规范。同时,各单位自身也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固定资产的入账要进行相应的验收工作,领取时要做好签字登记工作,账目内容清晰可见,保证账实相符。为了加强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会计中心可以采用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的方法,及时的掌握各单位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从而保证单位各项财产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郭改清,王洁.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财会,2002(02)

[2]潘健.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现状及其改进政策[J].商场现代化,2006(30)

[3]刘欣,吕洋,林素梅.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与探索[J].北方经贸,2004(12)

[4]荆晓利,古明文.会计集中核算下的财政监督[J].中国财政,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