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十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十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7:01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篇1

关键词:乡镇;农产品;农残;检测;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3)16-141-02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全国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很多数据表明大多农药残留超标情况都发生在生产过程,要进一步提高蔬菜等农产品质量、降低农残超标率必须从源头抓起,杜绝不合格的农产品流入市场,确保老百姓吃到安全放心的农产品[1]。

1乡镇基层农残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农业部调查指出,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研究经济、快捷、可靠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水平,对监测与控制蔬菜标准化生产中农药残留量具有实际意义[2]。乡镇农残检测工作离老百姓最近,直接面对的是生产者,是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最基层阵地,负责本地区的农产品农残检测并指导生产基地内检室工作,能够有效控制农残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作为农产品从生产基地进入流通市场最重要的质量安全关口,乡镇农残检测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快速检测来判断农产品是否合格,掌握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为监管部门提供依据。如果农产品生产源头没有快速检测设备、没有严格的检测制度,不加强日常检测,就有可能导致不合格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因此必须健全乡镇检测体系,加强检测工作,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管理,才能生产更多合格的、优质的农产品,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乡镇基层农残检测工作现状

2011年,农业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3],陕西省商洛市在2010年就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项目,建立了市、县、镇三级农产品监管体系,制定印发了《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标准》和检测操作规程。目前全市126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均挂牌开展工作,并在监管站设立了检测室,共建设16个示范镇标准化检测室、55个区域性重点镇标准化检测室、46个企业内检室,1750条村级监管员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形成了“三级四层”监测机构[4]。乡镇检测室每周对所属区域内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开展农残检测,坚持实行检测结果周报、月报制,并按时上报县检测站。工作人员定期深入基地,指导基地内检员开展检测工作,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指导基地按标准化技术生产和科学合理使用农药。2010-2013年全市农产品检测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为市民提供了放心农产品。

3基层农残检测工作存在问题

3.1办公条件差,经费无保障商洛市属贫困山区,虽然全市镇级监管站均已成立,但是检测室还没有实现全覆盖,还有部分镇基础条件差,没有检测办公场所,缺少检测仪器,无法正常开展日常检测工作。经调查,全市乡镇监管站有50%以上都是在20世纪80~90年代修建的危房里办公检测,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还有的租用民房进行检测,大多数基层检测工作没有财政专项预算经费[5]。农产品检测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涉及的范围广,承担的任务重,没有经费投入,工作将无法开展。像采购样品、购买试剂、维护仪器等都需要资金,由于工作经费无保证,有的镇级检测室虽然配备了仪器,但是日常检测工作也举步维艰。随着农产品监测范围的不断扩大,要检测的样品品种、数量都在不断增加,没有经费保障,将严重影响基层农残检测工作的开展。

3.2检测人员少,流动性大商洛市镇监管站和农牧综合服务站为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工作受县农业局和镇政府的双重领导,监管、检测人员大多身兼多职,既要从事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还要兼顾镇上一些政务工作[6]。没有固定的检测人员或检测人员更换频繁,检测工作时断时续,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力或工作脱节。商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起步晚、基础弱、步伐慢,目前大多数镇仍处于缺人员、缺手段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3.3检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较低商洛市镇级监管检测机构成立到现在仅仅2~3a时间,大多检测人员原来没有从事农残检测工作。目前在岗的工作人员多以退伍军人居多,农业专业人员极度缺乏,根本没有检验检测专业的技术人员,即使有个别农学专业的技术人员也没有经过系统的检测技术培训,检测技术水平比较低,直接影响了农产品检测质量和水平。

3.4生产者的质量安全观念淡漠,认识不足商洛市山区农产品种植户量大面广,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低,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难度大,这种传统的种植模式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难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部分农户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赢利为目的,只看重产量,不关心质量,不按照规范使用投入品。群众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识不到位,加上农产品的优质优价体现不明显,也导致了生产基地业主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积极性不高,全社会人人关注、监督、重视和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

4对策建议

4.1加大投资,完善检测体系政府要充分认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加大投资力度,强化保障措施,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抓住国家支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良好机遇,加快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公共服务机构[3]。积极推进乡镇检测体系建设,实现乡镇检测室全覆盖,不断增强和完善检测功能,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设立内检室,全面开展自律性检测,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平台。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落实专项检测经费,为农产品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4.2强化宣传,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深入生产基地为群众讲解农药残留超标的危害性,指导他们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禁购买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及禁用物质,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规定,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督促基地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使用档案以及生产记录档案,妥善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保存期2a),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可追溯。通过宣传不断提高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的认知水平,保证他们能够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和经营,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3开展培训,提高业务技术人员素质组织业务人员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学习,对基层检测人员、企业内检员重点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知识、操作技能等技术培训,对村级监管员、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技术负责人及相关生产骨干重点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积极组织乡镇检测人员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多为大家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不断提高技术人员对农药残留检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4推广新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指导生产,严控生产过程,引导农产品生产者按照标准生产,健全生产档案,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大力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三品一标”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强化认证后监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做到有标准、有检测、有标识、有追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打下良好基础[7]。

4.5加强检测,落实监管责任农业部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体,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农产品从田间走向市场实行全程监管[8]。要紧紧围绕“不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工作目标,从源头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督促和引导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岗位职责,认真开展本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工作。乡镇要坚持每周对辖区内即将上市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特别是经过认证的基地产品,更要加强抽检,对发现问题的产品,及时送检,做进一步分析判断,经查验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上报市县监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把好上市前的质量安全关口。

参考文献

[1]郑国龙.南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的实践探[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2):16-18.

[2]陆萍.浅议农药残留监测对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J].上海农业科技,2009(4):38.

[3]陈晓华.十二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任务及近期工作重点[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5-10.

[4]高林,叶丹宁,李枫.商洛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经验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5):314-315.

[5]李枫,郭雅俭,屈茹.商洛市农药残留检测问题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2(5):147-149.

[6]郭雅俭,曹秀荣,李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商洛模式”探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68.

[7]王鹏祥,成美珠.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2476-2478.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篇2

近年来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全方位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很可能削弱农户竞争力,影响农户收入。如果政府顾及众多农户的生产能力,就难以制定和全面实施较为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管理措施,这又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诸多隐患。因此,如何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户增收应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拟从生产组织方式的角度对中国农户的特征进行分类分析,进而提出协调农产品安全管理与农户增收的对策建议。

二、农户按组织方式分类及其特征

根据生产规模、技术实力、文化意识、生产结构等差异,可将我国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分为小规模农户、农业大户、农户联合体以及“公司+农户”的农业准企业等四类。

(一)小规模农户

国家统计局于2008年2月27日完成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2006年末,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53100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4785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90.1%,从事第一产业的占70.8%。全国农(畜)户约为2亿户,小规模农户在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此类农户的主要特征包括:1.生产规模普遍小,技术能力较差。农村居民家庭除自己消费外,平均每人出售的主要农产品数量较少,平均经营规模较小,这也决定了农户在生产、加工、运输等方面都没有实力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2.知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获取信息渠道窄,市场判断能力较弱。农户经营的“羊群效应”普遍,缺乏对市场的预测能力。3.以生产低端农产品为主,市场地位低,收益波动较大。上述两方面的特征决定了农户主要生产一些低投入、低成本、低收益的农产品。而且农户分散,在市场谈判中无法形成合力,种养殖环节的收益相对于整个产业链而言,波动性大且无法保证盈利。4.普遍缺乏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由于知识文化和技术能力的缺乏,农户往往可能在无意中造成农产品安全事故。又由于大多数农村居民都缺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认识,因而一些已经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常常被无意地忽略。5.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影响范围有限。由于其农产品大多局限于本地消费,已经发生的或者潜在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波及范围较小。

(二)农业大户

它是指以农村“能人”为主体,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形成农业生产、加工、购销及涉农服务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经营能力的农户。中国目前大多农业大户仍以种、养殖等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加工、销售能力仍不足,但生产的基本目标已扩大为自足、扩大再生产并盈利。统计上常常包括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

此类农户的主要特征:1.生产规模有一定程度提高,产品结构改善,竞争能力增强。农业大户生产扩大,并提高了各种高投入、高收益农产品的比重,竞争能力得到一定提高;2.技术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有一定的提高。由于规模的扩大,具备一定的能力购置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运输设备,因而也促进了专业化生产;3.见识或知识文化水平提高,具备一定程度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农业大户大多具有较丰富的见识,或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因此对现代意义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当前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许多大学生开始进入农村创业,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4.大多仍缺乏相应的技术设备和处理能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源头之一。受到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制约,仍无法完全控制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农业大户广泛分布于农村和城市近郊,而政府对其监管力度相对较弱,因此一些“黑窝点”就可能出现在这类生产者中。由于监管不严、惩处不力,一些农村“能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食品安全和消费者身体健康;5.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影响范围扩大。农业大户生产能力较大,不法农业大户的存在也使得农产品安全生产形势恶化。

(三)农户联合体

农户联合体是指主要由农户自愿组织起来的,非政府、营利性的农业微观经营组织。主要包括:1.农户联合(合作)经营组织。是实行多个农户共同作业,或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入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以及涉农服务的经营联合体。这突破了家庭组织的范畴,但是绝大多数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2.农民合作社。是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的自助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种专业合作社、技术协会、研究会等。各种农民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各种自助,许多合作社也从事经营性业务,但大多数合作社规模不大、组织形式不规范、功能不健全。

组织中农户的主要特征包括:1.生产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竞争能力显著提高。这类组织常常以1个或多个农村“能人”为带头人,以一定数量的农村社员为成员,对市场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显著提高。2.生产规模较大,组织结构松散,规模效应不明显。此类组织相对松散,持续的扩大再生产投入很难得到保障,且有各自为战的情况,虽有一定的聚集效应,但总体规模效应并不明显。3.组织内部协作增加,农户技术能力增强。这类组织以联合互助为目的之一,因此很多传统农户的技术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4.存在社会资本,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较强。这类组织由一些空间上临近、相互熟悉、地位平等的社员组成,存在社会资本,农产品质量监督成本较低;农户联合体的生产过程可能并非统一,但通常具有统一的销售,因此任意一个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未来销售,从而成员之间的质量监督就有了动力。总之,这类组织的安全生产意识较强,成员恶意制造不安全农产品的可能性降低。5.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不足,仍无法完全控制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农业准企业

主要是指“公司+农户”组织。它以企业为核心,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企业特征。农户通过土地、劳动力入股公司等方式结成紧密型的“公司+农户”组织形式,农户内化为企业的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外部交易关系转化成了内部经营管理关系。在对外部的经营活动中,常常以企业的名义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准企业性质的经济组织。

其中农户的显著特征包括:1.具有一定规模,出现规模经济效应,农户收益有了保障。由于广阔的市场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公司生产规模和竞争力都有明显增强,因此农户的销售收入有了保障。2.农户生产技术水平显著增强。由于农业企业拥有更专业的技术能力和技术设备,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专业技术指导。3.具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以及一定的相应技术设备和处理能力。中国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农畜企业的监管方面,企业以相应安全标准和自身拥有的技术能力对农户进行管理和指导。其中一些龙头企业为获得各类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扩大市场份额,主动地增强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也加强了农户的安全生产管理。4.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影响范围较广。这就主要取决于龙头企业的态度和各级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

三、兼顾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户增收的对策

(一)调整农户生产组织结构,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等潜在的有利条件

1.鼓励农户参与或组建各类联合(合作)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社等。农户通过“抱团发展”可以扬长避短,增强抗风险能力;而且由于社会资本的存在,组织内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成为可能。2.鼓励已有的各类有条件的农户联合体或农业大户组建农业企业。通过建立现代生产经营组织,可以争取国家更多的信贷和政策支持,并有利于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之路;还有利于政府和行业协会实施监管。3.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到农村发展“企业+农户”等组织形式。以龙头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保障最终农产品的质量,并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

(二)调整农户生产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

以安全农产品替代不安全农产品,逐渐走特色农产品、科技农产品之路。着力推动农业产业质量安全、效益提升、结构优化,提高农产品品质与竞争能力。由于受到大多数农户自身条件的约束,有关部门应给予农户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包括市场、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试点示范,逐渐推广一些合理的做法,保障农户生产出的农产品符合销售要求。切忌在缺乏科学调研、规划的情况下,盲目强制农户转产。

(三)在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的前提下,扶持农户抱团发展,实现规模化生产

1.在农村中逐步推广产品认证结合制度。对于在城市里上市销售的农产品,应首先考虑逐步建立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对于在农村上市销售的农产品,应首先建立定点销售制度和抽检制度;同时鼓励农户,通过“抱团发展”、注册企业等方式,注册商标、申请产品认证,逐步实现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推广。农村市场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不宜操之过急,要依据各地农村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其他农村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有序推进。

2.在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的前提下,扶持农户或农户联合体规模化生产。过去一些生产者不顾市场反映,盲目扩大生产,虽然能降低成本,但却制造了产品积压。由于大多产品无法达到欧美食品进口标准,产能扩大后不能很好地同时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结果反而是效益下降。当前条件下,扶持农业规模化生产,需要在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的前提下进行。有条件的农业大户或农户联合体,可以实施较高级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一手抓国内市场,一手开发国际市场。

(四)建立农户安全生产补贴制度

由于农户或农户联合体通常不具备品牌优势,因此同等情况下安全农产品与非安全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着明显的成本方面的劣势。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公共产品”性质,为了鼓励农产品安全生产,可考虑适当引入国家补贴制度。对于主动申报安全生产状况并经过检验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农户或农户联合体,由国家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评估,给予一定的成本补贴,以保障农户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农产品安全生产补贴制度既有利于促进食品安全生产,又可以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安全生产获取国家补贴,可以避免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额外利益的风险。

(五)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经济实用技术的研发

除了研发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检测的高端技术外,为保障农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农户生产经营的基本权利,还应着力研发一些经济适用技术。由于经济实用技术的利益可能并不明显,因此需要由政府出资并牵头,联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引进、改进或研发价格适中且实用易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而后再由政府拨出专项经费将该类技术在农村中广泛推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户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六)对农户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问题的培训

1.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经济收入关系、安全生产责任感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农产品生产相关利益等三方面。第一,要培养农户对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文化,了解不安全农产品的潜在危险,了解到相关法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改变单纯追求产量和片面“质量”的不良生产文化。第二,使农民充分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经济收入的关系,尤其是在长期收益上的关系。第三,培养农民对农产品生产行业的责任感,以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机感。第四,培养农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争端,切实避免农民经济利益流失。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篇3

我国在县一级政府均设立农业局,乡镇一级政府普遍建立与之相应的农业服务中心。综合各地实际,县政府和农业局均挂牌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乡镇政府均在农业服务中心设置农产品监管站,承担乡镇一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可以说,县乡两级基本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农产品质量检测有了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就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建构状况而言,县级检测站室建设普遍完成,仪器设备配备到位,制度建设完善,操作规程周密,日常农药残留快速定性检测步入常态化;乡镇监管站大多配备农药残留快速定性检测仪,部分完成农残检测室建设,检测配套设备配送到位,为开展检测提供了保障;在实际运行中,县级检测站主要对农产品中农药进行快速定性检测,检测工作已常态化运行。部分乡镇检测室建设完成,已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定性检测。极少数农产品生产企业按要求完成农残检测室建设,并启动基地农产品自律性检测,基本保证基地产品安全。

2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建设中的问题

毋庸讳言,基层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建设离上级要求、离人民群众健康饮食安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有一定问题。表现为:

2.1思想认识不足

虽然各乡镇也在下属农业服务中心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但相应的农产品监管检测机构并没有建立;还有不少乡镇没有健全检测室,没有经费投入,设备不齐,人员不到位,无法落实检测工作;部分乡镇即便建立检测室,设备也已经到位,但有其名工作却无其实,工作被动应付。

2.2体系建设不完善

部分乡镇检测站建设基本完成,而机构和人员资质却无法认证,检测工作缺乏经验、检测技术力量薄弱;更有不少乡镇没有成立检测机构,没有检测人员,设备不齐,处于脱检状态。

2.3专业技能不足

需要强调的是,不少农产品质检站人员编制少,专业检测知识欠缺,只能开展农药残留快速定性检测,无法开展定量分析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品多量大,抽检任务重。而相关分析检测仪器设备精密度高、价格昂贵,操作专业性强,加之有毒有害物品多,危险性高,必须专人专机,处理程序复杂,需要有相关的化学专业知识,才能确保安全,而现有农产品检测站机构人员少,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2.4资金投入不足

不少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还没有实行收费,现有检测设备的维护、农产品检测耗材、检测设备购置、检测技术培训等又缺少足够的财政经费投入,导致检验检测、监管、培训等难于落实到位,检测工作难以为继。

3科学建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

针对以上所述,基层乡镇政府要提高对农产品质量检测重要性思想认识,采取针对性措施,科学建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

3.1加强思想宣传

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要从思想上加大对农产品质检的认识,要根据各自实际,因地制宜,深入到村、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要加强属地监管,强化监管检测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投入;要深入生产企业,提高生产者的思想认识,使他们处处、时时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农产品质量,清醒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带来的社会危害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明白质量决定企业生存;要深入到群住中去,增强群众加强对政府监管进行监督的积极性,引导群众自觉监督农产品生产企业及生产者,防止他们的违法违规行为。

3.2加强体系建设

县乡两级政府要加强农产品监管检测体系建设,要推进和完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人员齐全、经费充足、技能健全、运转高效的质量检测体系;加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机制建设,要设立组织机构,拨付经费,建设独立的检测室,配备设备,有固定的检测人员,完善制度,达到常态化运行;引导、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专业大户建立质量自检体系,开展自律性检测工作。

3.3强化人才建设

农产品检测专业性强、责任性强、危险性高,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时引进优秀的大学生;安排质检人员到上一级检测部门培训学习,使他们具备更高的检测技能,从而壮大质量专业检测队伍,真正实现专人专机开展工作,确保检测工作绝对安全;坚持开展年度检测技术知识更新考核,提高检测工作人员技术。

3.4加大投入

县乡政府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到财政预算,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监管及检验检测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的正常运转,确保基层安全监管队伍作用的有效发挥,保证质检工作的有序开展。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质检工作的意义,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构建起运作高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从而确保我国农业经济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民生。

作者:李伟颖单位:鄄城县彭楼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篇4

关键词:农药使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07.002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进而引起人们对农药监管力度的重视[1]。农药的过度及违规使用,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农民普遍存在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偏低、食品质量安全素养不高的问题。受利益驱使,导致滥用农药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一问题也引起相关农业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1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

1.1滥用农药现象普遍

据调查显示,农民滥用农药现象普遍,主要体现在:农民不按照农药使用方法用药。有20%的人根本不会考虑农药使用的安全隔离期,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视觉效果,部分农民甚至在采收农产品的前一天,对其施洒药杀虫[2]。而70%的农民使用农药后,对包装或药瓶随意丢弃,致使环境被废弃农药污染,给人畜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生存隐患。

1.2农药市场紊乱,增加了监管难度

近年来,受国家相关惠民政策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相关行业及产业的快速发展。农药作为当前农业杀虫除草治病的重要手段,其市场利润空间巨大。而目前农药市场主要是以个体分散经营为主,导致很多的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通过非法的进货渠道,采购假冒伪劣农药进行销售。主要表现在农药销售者经营未取得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已过期的农药;经营已撤销登记的农药;经营的肥料中含有农药成分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但没有取得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分装农药未办理分装农药登记证。农民购买这些农药,施药效果不显著,只能再次购买高毒农药进行补施,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的|量,也增加了监管部门的查处难度。

1.3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现象时有发生

当前农民违规使用高毒农药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农民买到假冒伪劣的农药后,认为农药的药性不足导致杀虫除草失败,于是便多次使用高毒农药;二是由于农民的农业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对农药安全使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预防意识,常常是“见病才防,见虫就杀”,忽视了农药毒性的残留问题,进而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具体措施

2.1健全和完善农药监管机制

健全监管服务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农药在田间使用监管。

加强农产品产地的农药经营和使用管理。在农产品产地,所有农药经营网点应公开张贴质量安全承诺书,建立健全农药进、销台账,建立质量安全承诺、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和农资购买索证索票制度;实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农药等主要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诚信档案系统,实行“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推广农资连锁经营和配供配送,建立放心农资核心示范门店;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或专柜销售,杜绝高毒禁用农药的销售和使用。

2.2加强对农民及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为提高农药使用的监管及控制力度,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必须加强对农民及相关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的培训。一是加大对高毒农药危害的宣传,同时对替代高毒农药的使用技术进行大力宣传,从主观意识上引导农民对低毒、高效、安全的农药替代产品进行使用及推广;二是加强对农药精准施用技术方面的培训,真正实现农药的效果;三是加强环保理念的宣传,通过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对农药废弃包装进行收集,并统一焚毁,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2.3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监查力度,提升农药监管水平

对农药市场的监管,是从源头保证农药使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必须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监查力度,严厉惩处制假售假行为。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联合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加大对农药经营和使用的监管力度,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经营,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行为;加大对农药的抽检力度,对标识标签不规范、添加禁限用物质成分、假冒伪劣投入品、生产不合格农产品和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三品一标”标志等行为,实施检打联动。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对经营者是否违规经营高毒、剧毒或高残留的农药进行全面核查;对市场上存在的销售、经营假冒伪劣农药等严重坑农害农的恶劣行为进行检查;对农药市场内是否建有完整的农药经营档案等进行核查[3]。真正做到从源头处杜绝剧毒、高毒以及高残留农药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及使用。

2.4加强对农药安全使用及病虫害预防知识的宣传

加强对农药安全使用以及对病虫害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例如,印刷《禁用和限用农药名单》及具体地区相关的《农药管理条例》,下发到农民手中。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必要的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宣传,明确指出高毒、剧毒农药不得用于瓜果、蔬菜和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通过印发《常见病虫害预防手册》,让农民学习掌握科学应对具体病虫害的方法,减少施药频率,真正实现高效的开展农产品病虫害的治理。

3结语

当前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力度,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要加强对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及检测体系的建设,并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梅燕.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以文山市农药使用存在问题及对策为例[J].吉林农业,2017,(03):86.

[2]陈磊.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2014.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篇5

1.加强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白山市农委成立了以主任任组长,主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委直属各站所、中心、办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市场信息科,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及日常工作。2011年年底,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单位浑江区已经申请编办批复,在每个乡镇农科站同时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并办公,配备了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干,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2.广泛宣传,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全面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增强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营造人人重视、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开展农产品安全质量宣传。充分利用“元旦、春节、3·15、科技之春和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组织系统各成员单位,依据各自工作职责,在全市县(市、区)和乡镇广泛宣传。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3.加强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1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保障源头安全农业投入品监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为加强农资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白山市农委在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下,着重加大了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和进入市场的监管。通过执法监管,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和5种禁用农药的销售与使用。

3.2加强农产品入市管理,保障流通安全白山市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重点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引导农贸市场和超市与基地实现产销对接,建立健全农产品进货台帐、质量自检、档案记录、标签标识和质量可追溯制度。

3.3加强农产品例行监测,保障餐桌安全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白山市实际,今年按照每月例行监测与重大活动、节假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抽检了青椒、白菜、芹菜、菠菜、豆角、茄子等40多个蔬菜与水果品种,建立健全抽样、检测台账,做到检测结果及时反馈、通报,对不合格产品及时追溯源头并妥善处理。同时,积极配合农业部和省市检测中心搞好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对白山市的人参和食用菌生产基地进行了常态监测。到目前为止,全市未发生一起因食用农残超标农产品而导致中毒的事件。

4.今后工作思路

4.1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小事为舆论导向,上下联动,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层次营造氛围,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积极引导生产者、消费者按标生产,健康消费。

4.2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办法》等农业法律法规,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精神,做好源头治理。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投入品综合执法体制,进一步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建立主导品种制度、假劣产品曝光制度、举报投诉制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篇6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增强宝鸡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宝鸡市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安全、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宝鸡”的迫切要求。宝鸡市是典型的城郊农业区,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同时,苹果、梨、猕猴桃、樱桃、蔬菜等经济作物也占有相当大的面积,生产的这些农产品除供给当地人民群众日常消费外,多余的部分要调往外地销售,尚不能自足的农产品又要从外地调入,在这个相互流通的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宝鸡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现状

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于2008年5月开始筹建,2008年7月市编委批准正式成立,10月人员基本到位,化验室正在建设之中,初建面积30m2左右,配备nY-Ⅳ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另有检测车1辆,配备nC-800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市区的宝商家美佳、恒丰园果品批发市场等超市、批发市场利用农药快速检测仪开展蔬菜、水果等样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12个县区当中,金台区已于2003年成立了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与金台区农技站合署办公,开展农药残留检测;陈仓、凤翔2个县区争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投资仪器已基本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未开展相关检测工作;岐山、扶风、太白等3个县已争取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其他县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由于经费等原因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检测体系不健全

目前,全市12个县区中,陈仓区虽已批编制,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和其他县区一样仍挂靠在农业局,没有成立对应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1],多数县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职能放在农业局,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挂靠在农技中心,如陇县、千阳、凤翔、岐山、眉县、太白、麟游等7个县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挂靠在农技中心,扶风县挂靠在执法大队,金台区挂靠在农技站,渭滨区挂靠在蔬菜站。市区的宝商家美佳、华润万家、恒丰园果品批发市场等几个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备有简单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开展日常性的农残检测工作,但县区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乡镇集市的农产品质检工作仍处于空白状态,这种不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极不利于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全面开展。

2.2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宣传不到位

个别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不够,体系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宣传不到位,部分生产经营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认识也比较模糊,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致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到有关县区的超市进行农产品抽检工作而不能得到很好的配合。

2.3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配备不齐全

从全市范围看,目前还没有一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化验室的设施是完备齐全的,农药残留检测要用到的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很多设备均因资金问题而没有配备。凤翔、陈仓2个县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上虽已配备了液相色谱仪,但由于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至今没有启用。其他县区的设备配置也很不齐全,部分机构的仪器设备已经老化,由于经费没有保障,因此检测工作难以持续开展。能够开展速测工作的金台区农技站所管理的几个蔬菜批发市场或超市,因受设备和人员限制,检测能力只限于定性分析,不能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执法依据。

2.4专职检测人员缺乏,技术操作水平亟待提高

从宝鸡市整个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专业检测人员缺乏的问题[2]。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现有工作人员虽然都具有大专以上文凭,但半数以上所学专业不对口,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由于没有仪器设备及系统性的学习培训等,致使检测技术和力量仍显得十分缺乏。临时挂靠于农技中心或其他单位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也没有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仪器设备已落实到位的凤翔、陈仓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实施县,检测技术力量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当前检测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对策

3.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和农产品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使各级政府、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能关注、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维护公众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3.2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和《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已于2009年4月通过省级论证并报市政府待批,按照当初体系建设的要求,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要以具备精准定量分析能力为建设目标,通过不断完善化验室设施,配备专职检测人员,加强检测人员技能培训,化验室计量认证和资质认可等工作,争取建成陕西省一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县、乡镇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主要以开展现场快速检测、指导地方农业生产为目的,直接面向广大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消费者,重点承担辖区内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性检测工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大型超市也要建立检测机构,利用快速检测设备,做好农产品自检,把好质量入口关。

3.3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包括设备投入、检测成本、人员培训、认证认可等多项开支,尤其是可作定量分析的液相色谱分析仪价格高达几百万元,试剂及其他耗材价格不菲,如要开展经常性的检测,经费花销很大。省、市2级财政从2008年筹建至今,虽然拨给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100多万元的筹建经费,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运作开支需要。因此,市、县2级政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等法律规定和文件精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经费列入年度同级财政预算,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化验室建设、市场监管和人员培训等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足额的经费保障[3]。

3.4加速人才引进与技术培训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工作任务繁重。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应当不少于5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比例不低于40%。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并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5年以上”的规定,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应至少配备8~10名以上专职检测人员,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至少配备5名专职检测人员[4]。改变管理与检测人员混用的现象,把检测人员从管理监督中分离出来,保证检测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县区农业部门要加强与编制、人事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方面专业检测人员缺乏的问题,从大学毕业生中择优录用高素质的专业检验检测人员,充实壮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并对现有人员加强培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以适应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新的需要。

4参考文献

[1]李艳妮,王晓妮,李乃会.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1):6-7.

[2]张薇,张文君.强化林限用农药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药,2010(2):152-154.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篇7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现状;问题;对策;四川巴中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3-0290-03

巴中市是四川与陕西的交界地区,四川北部门户。巴中市既是国家粮食储备基地,又是商品粮输出基地,骨干经济作物中的烟叶、茶叶、油菜、水果、生姜等已形成规模优势。随着巴中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在现代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情况等进行监测,确保了人们食用的是安全的农产品,减少了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导致的消费者身体不健康,同时也提高了巴中市农产品在众多农产品中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应加强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提高该市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构建安全的农产品市场[1-2]。

1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

1.1检验检测机构逐步建立健全

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开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已成功成立5家,其中,市级(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1家,县级(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和平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检测中心(站)4家。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于2009年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和农业部计量和资质双认证,2012年该中心又顺利通过省技术监督局和农业部的复查换证。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4个区县开展建立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其中南江县和通江县已率先在48、49个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十二五”期间,4个区县的188个乡镇将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宣传和服务等工作。

另外,已有部分基地、超市陆续建立了农产品自律检测室,如巴州区农业局、南江县农业局和通江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分别在云风购物超市、大塘购物中心和百信超市这3家经营农产品的超市督促指导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室,购置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设备,并为超市质量检测员进行指导培训。超市采购的每批次蔬菜水果经农药残留检测合格后方能进入销售。

随着检验检测机构的建立和生产销售环节检测制度的完善,初步形成了由市、县、乡镇及生产经营单位组成的4级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

1.2检测条件和能力不断提升

在四川省农业厅支持下,巴中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实验室面积410m2,可控温面积240m2,拥有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带石墨炉)、火焰光度计等先进配套仪器设备96台(套)。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检测中心也配备了农药残留速测仪、荧光增白物质测定仪等仪器设备。该实验室已引进不少专业的技术人员,目前5家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有专职检验检测人员30人,其中,具高级以上技术职称5人,中级技术职称11人。检测人员队伍的不断充实,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为契机,市级和县级综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已开始启动,其中市级建设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通江县建设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他各县也正在争取项目投资。综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的完成将进一步改善实验室条件,提升检测能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建立更高的平台。

1.3检验检测工作稳步开展

自2009年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通过计量和资质双认证以来,每年开展省级以及市级农产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工作,监测样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食用菌、粮食(大米、小麦等)、茶叶等农产品,以及土壤、水、肥料等产地环境与农业投入品,监测参数主要涉及农残、重金属、亚硝酸盐和其他有害物质以及测土配方、肥料等共177项。2009—2012年3年内市检测中心累计监测批次63次,样品品种183类,样品数5300个,检测覆盖面达到全市农产品面积的70%,检测总体合格率均在96%以上。4个区县级监测站也在每季度开展农产品的速测工作,并将监控的情况反馈给生产者和商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测监督。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提高了巴中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为其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快该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发展,为巴中市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质量安全意识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一是部分地区的基层干部和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人员缺乏正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无全面系统的认识及深入的了解,使得其不能督促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二是部分农户和一些农产品生产企业、商家质量安全意识薄弱。不懂得农业投入品的合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的规范操作技术或者淡化质量安全意识,逃避质量安全责任,从而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带来障碍[4-8]。

2.2检测设备相对滞后

一是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对象对设备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设备的更替将更加迅速。一些基本的检测数据可以依赖通常的设备进行检测,但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一些新增的检测参数运用现有设备已无法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如农药残留参数“多菌灵”,使用通常的气相色谱仪无法检测出此参数,而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就能很好的检测出来。这就要求检测机构及时配备相应的设备以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如一些地方已经投入使用的LC(高效液相色谱仪)、LC-mS(液相-质谱联用仪)等。二是由于设备陈旧老化,也容易造成部分检测数据有一定的偏差,给检测工作造成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县级检测站,大部分只配备了如农药残留速测仪、荧光增白物质测定仪等低端的仪器设备,为检测工作更好地开展带来了难度。

2.3实验环境条件差

一是实验的环境条件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9-13]。实验仪器设备和检测项目应符合检测条件,此外,实验室要与外界相对隔离,设计要合理,同时要防尘、通风且能够设置一定的温度,以免外界环境干扰实验结果。而现有的大部分的农业检测机构的实验室条件简陋,不但仪器落后,而且实验环境更是不能满足实验的需求,设计不合理,有的甚至是在原有的科研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导致通风、保温、排污效果差。二是实验的环境条件直接关系着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验环境应考虑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大部分实验室布局太过简陋,通风设备不齐,导致一些高致毒、致癌、强挥发性试剂在实验中大量集中在实验区域,严重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实验室也缺乏一些基本的应急措施,一些不合理的线路、水路布局更带来安全隐患。实验所用的易燃易爆气体和试剂是否合理安放等都有待改善。三是实验的环境条件直接决定是否带来二次污染。实验室废水、废气、废渣“三废”的排放处理和废瓶的科学处理都决定了是否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而大部分实验室都存在乱摆、乱排、乱放、乱扔现象,尤其是实验中用到的农药标准品、大量有毒、有害试剂的不合理排放和处理,将可能比检测对象本身带来更大的污染。

2.4检测人员的技术和素质亟需提高

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关键还是检测科技人才来操作,因此检测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素质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关键。目前,全市(县)检测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只有16.7%。检测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的本职工作并不是农产品质量检测,对于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检测方法和原理、认证、风险评估等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新聘请的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经验不足、缺少培训学习,致使在检测工作中无法应对检测中遇到的突况,无法保障检测工作的质量。随着新型的检测设备的引进,高技术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极度缺乏,从根本上阻碍了巴中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发展。

2.5监督监测机制不健全

一是监督监测机构的复杂性。目前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府监管采用的是“分段管理,统一协调”的模式,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种植,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农产品加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农产品流通,卫生部门负责餐饮服务,食品和药品监督部门负责总体协调。“分段管理”有利于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但在实践中,往往由于责任不明等原因,政府监管容易出现监管真空、监管重复等问题,出现一些矛盾。二是市场准入制度的不健全。在农产品质量市场准入方面,尚无强有力的监管机构对全市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面质量监督管理。据统计,目前巴中市80%为外地菜,由于大量外地蔬菜流入该市,对于市场监管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如2011年农产品市级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2%,不合格农产品中主要为外地菜,当地蔬菜仅出现1例,造成此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市场监测机制的不健全。

3对策

3.1提高质量安全检测意识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主要技术支撑,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技术决策、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的重要职能,在提高巴中市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和核心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一方面,政府应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发展当作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纳入相关部门年终考核,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引导和管理,通过宣传教育、技术引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农民和企业摒弃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观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3.2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一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应在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或购买新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充分保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过程中不受仪器的约束,减少仪器设备对实验结果的误差。对于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要满足先进、经济实用等原则,同时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不能在购置后短时间内就被淘汰。二是实验室环境的建设[3]。应充分利用项目建设,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科学改造,杜绝不安全因素,充分体现实验室环境的科学性、人文性、安全性。三是实验室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规范操作规程》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实验室实行标准化管理。四是加强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扩展可检测项目。

3.3提高质量安全检测人员的素质

一是加强对质量安全检测人员的素质、技术等方面的培养,经常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能够正常进行且误差小。二是通过交流会或技术竞赛等形式开展检测相关人员的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检测人员的能力。三是制定相关奖励政策,鼓励检测人员对从事的检测技术和标准进行深入的探究,使检验检测体系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

3.4建立健全监督监测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资源整合。政府可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农业、质监、卫生、工商、环保等部门的检测机构,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整体监测能力;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职责;对重复、繁冗的机构、人员进行资源整合和协调,实现部门“统一、精简、效能”。二是加强监测体系网络建设。按照市级检测机构以定量检测为主快速检测为辅、县级检测以快速检测为主定量检测为辅、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自律性快速检测的原则,加强巴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体系建设。

3.5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一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监测机制。实行将企业自检与主管部门抽检相结合、快速检测与定量检测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检测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经营农产品的超市等,严格把好上市关。凡是检测结果中质量卫生安全指标不符合国家、行业和省地方强制性标准的农产品,一律要强行退出市场,禁止其再进行交易和销售。二是实行标识管理。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实现溯源监控。三是实行农产品质量认证、认可制度。认真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的认证工作。对“三品一标”农产品实行持证入市原则。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和认证结果公布于众,使生产者和经营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需求和质量标准信息。正确引导农产品的消费,提高巴中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参考文献

[1]檀尊社,许新萍.洛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技服务,2010(8):1084-1085.

[2]田茂盛,潘太国.湘西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09(11):155-156.

[3]肖静,刘建强.加强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7):10-12.

[4]李哲敏.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概况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572-575.

[5]邹士翔.对发展市级农产品安全检测的思考[J].食品科学,2009(15):355-357.

[6]章力建.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6):12-15.

[7]叶俊焘.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理论与策略[J].生态经济,2010(10):110-115.

[8]农业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eB/oL].(2010-12-15)[2011-05-02]..2010-12.

[9]陈晓华.“十二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任务及近期工作重点[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5-10.

[1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4):23-25.

[11]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5):5-9.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篇8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立足现有、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落实监管职责、搞好监管服务为检验标准,切实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队伍、条件和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年底,在全市“菜篮子”产品主产乡镇基本建立起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到年底,全面完成全市所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加强建设,增加投入,建立健全“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使其有明确的公益性单位性质和职责任务,有精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必备的工作条件,有稳定的工作经费和规范的工作机制,切实全面提高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能力。

三、实施内容

(一)机构设置。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主要依托现有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完善条件,实施联合建设。瓜菜生产重点乡镇,鼓励单独规划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二)编制及人员。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及实际工作需要,实行工作人员“兼职专职”并存的工作模式,同时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配备必要的工作条件。每个乡镇至少要有2-3名专业技术人员、2-3套速测仪器、1间检测用房以及督导、巡查、抽样、办公的设施设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三)经费保障。加快建立完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有关人员基本支出和业务工作所需经费依法统一纳入公共财政年度预算。

(四)人员培训。市农业局及所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强化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法律法规、技术知识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五)鼓励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点建设。鼓励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点,瓜菜生产重点村要专门安排1-2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作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四、工作职责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主要承担农民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日常巡查、各项监管措施的督促落实等任务,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

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示范,推广农民群众看得懂、会使用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

三是承担对种植、养殖过程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

四是对产地农产品进行快速检验监测,协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工作。收集、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指导农资经营门店建立进货查验和销售档案记录,受理假劣农资投诉举报。完成市农业局和乡镇人民政府交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监管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督查和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卓同志兼任,副主任、欧同志兼任,具体负责监管服务机构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结合实际,紧抓落实。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本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要确定一名联络员专门负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的信息报送工作,并从年月开始,每月日前将本乡镇截止上个月底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报送市农业局,由市农业局汇总后统一上报省农业厅。同时,市农业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情况纳入对乡镇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督查考核内容。

(三)强化督查,精心指导。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领导小组将根据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进展情况,适时组织督导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四)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宣传单、宣传横幅、电视新闻、广播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宣传,为加快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工作计划

全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从年月份开始到年月底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市农业局按照农业部以及省厅的有关要求,制定下发《关于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的通知》,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发动。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工作方案;各乡镇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同时,按照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搞好宣传发动。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篇9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的要求,围绕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突出源头治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坚持标本兼治,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主要任务和监管目标

(一)种植业初级产品源头监管

1、制定和完善主导产业主要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这些主要农作物有:柑桔、葡萄、西瓜、西红柿、空心菜、小白菜、真姬菇、竹荪、姬松茸、茶树等。与此同时,还要将这些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转化编印成栽培历张贴于各主产村。

2、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乡镇为单位,每个乡镇抓2~3个作物连片(或相对集中)50亩以上的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含农业“三品”认证基地、柑桔出口基地)。(各乡镇具体任务见附表1)。

3、加强生产基地源头巡查与抽检

一要加强余坊等城区、城郊蔬菜基地巡查,督促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开展自查自检活动,同时不定期抽检12批次,每次6~10个有代表性样品,全年抽检100个样品以上。

二要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含农业“三品”认证基地、柑桔出口基地)各产季上市前检测,特别是夏秋季节叶菜类、豆类产品,如空心菜、小白菜等要加密检测次数,每10天抽检1次,每批次不少于3个样品)。

三要加强地标产品上市前检测,每个产品抽检3个基地,每个基地抽5个样品,其中申请用标企业的生产基地全部为必检单位。

四要加强绿色食品原料(柑桔)基地上市前检测,对蜜桔、芦柑、甜橙、柚类等四个品类,分鲜果和保鲜果,在上市前进行抽检,每个品类抽检5个果园或5户,每个果园或农户抽5个样品,确保抽检覆盖面大,抽检样品有较高代表性。

(二)农产品市场监管

1、督促并指导绿鑫农产品批发市场把好农产品准入关,建立农残检测制度。

2、督促绿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残检测室,并开展日常的检测工作。

3、每月对绿鑫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顺心菜市场巡查1次以上,了解市场销售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情况,同时随机抽检当季主要上市品种,每次不少于6个样品,全年抽检72个以上样品,每次选择蔬菜、水果等摊位3户以上。

(三)农资市场监管

1、在全县范围内,杜绝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确保无重大农残事件发生。

2、将县境内农药经营店全部纳入监控范围,全年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抽检10批次以上,严厉打击假劣违禁农资产品流入市场,流入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假冒伪劣农药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

3、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构建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网络。

4、加强农药监督管理,重点抽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农药产品质量、农药标签是否符合要求。

四、落实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营造社会氛围。农业局成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各相关牵头站、办、大队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提高工作人员认识,增强服务的责任意识,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内容和农产品安全消费等相关知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细化监管方案,及时反馈信息。各相关站(办、大队)要明确各自工作职责,细化监管方案,加强系统内的配合,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报送信息。从年3月开始,各相关站、办、大队要每月10日和25日前向局、绿办汇总工作进展情况,再由绿办综合汇总报送市农业局和县政府食安办。

(三)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完善准出准入、质量追溯、包装标识等各项制度,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综合执法,逐步完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达到标本兼治。

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篇10

在局党委、行政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站人员团结一致,积极工作,为服务“三农”,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进行了一系列扎实工作,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和宣传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了“湘潭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实施方案,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下乡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技术培训讲座8期次。

二、认真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坚持日常抽查和重点抽检相结合。上半年对县城范围内步步高、万客源、易俗河农贸市场、裕丰、长江等宾馆及响水、京竹等蔬菜基地菜进行重点抽检4次,所检样品全部合格,在日常抽检工作中,以超市、农贸市场为重点,坚持经常性的抽检。目前已抽检样品76个,其中不合格样2个,对不合格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了处理,确保了群众消费安全。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管理。紧紧围绕优势产业,认真搞好我县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的认证管理工作,下基地、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以确保已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积极组织有关企业参加中国湖南首届(国际)绿色食品博览会,推介我县优势产品。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涉及面广,管理难以到位,同时必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逐步走向规范化。

2、检测设备不齐,检测技术力量薄弱,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责任重大,工作经费不足,建议政府增加投入。

五、下半年工作重点

1、认真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