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儿童中医启蒙教育十篇儿童中医启蒙教育十篇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8:05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篇1

【关键词】趣味化学实验;学前教育;启蒙教育;作用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摆在空前重要的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陕西省自2011年起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作为全省唯一一所学前师范学院,在学前启蒙教育教学中结合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坚持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创新,在学前启蒙教学中引入趣味化学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生活性、简易性等特点,其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探究的乐趣,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寓教于乐,让孩子快乐参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行为能力、组织能力、专注力和协调能力,因而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对幼儿启蒙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趣味化学实验激发幼儿兴趣,引领启蒙教育方向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对颜色变化等有天然的兴趣,因而在学前启蒙教育应当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学习和探究的对象。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化学趣味实验由于其独特的神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幼儿强烈的感官刺激,更能激发幼儿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因而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小实验进行幼儿的启蒙教育,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兴趣。例如在幼儿教学中开展藏猫猫实验:在自纸上画上孩子们所熟悉的房子,绿色的草地和一棵没有苹果的苹果树,然后用毛笔蘸取酚酞溶液在房子上画上窗户,在草地上添加上花朵,并在苹果树上画上圆圆的苹果。将苏打水喷到上述图画上,会发现红色的窗户,漂亮的花朵,红彤彤的苹果出现在图画中。原理是酚酞溶液遇到碱会变红。白纸上用酚酞溶液画上画晾干之后是无色的,苏打溶液为碱性溶液,酚酞溶液遇到苏打溶液之后会显示红色,隐藏的图案就呈现在了幼儿的眼前。该实验以鲜艳的颜色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让学前儿童观察周边的颜色变化,将幼儿的活动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较快地进入一个有一定目的且积极主动的状态,促使幼儿更大胆地去探索、发现,进而达到对学前儿童的启蒙教育的目的。

二、趣味化学游戏指引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有趣的游戏内容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探索的欲望,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天性好动,因此需要围绕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来设计趣味化学实验,将化学知识融合到一些充满趣味的游戏中,让孩子在玩中体会到科学的奥妙和魅力,给儿童提供经验以促进儿童将来的发展。例如鸡蛋碰碰碰这个游戏,挑选两个大小颜色相近的鸡蛋。将其中一个鸡蛋用牙膏涂抹,保持三分钟后洗掉,并在外壳做上记号。取两个杯子,各倒上半杯可乐。将涂过牙膏的鸡蛋和没涂过牙膏的鸡蛋分别放入两杯可乐中。让幼儿观察蛋壳表面所起的变化,持续时间约十分钟。请幼儿猜猜:将两个鸡蛋取出后相碰,哪个更易碎掉。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可乐是一种碳酸饮料,能溶解蛋壳中的碳酸钙,使蛋壳变薄易碎,而牙膏会阻止这种腐蚀的进行,所以涂过牙膏的蛋壳不易破碎。牙齿表面和蛋壳一样,其主要成分是有机钙,常喝可乐会使牙齿变软,但牙膏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牙齿,使牙齿更坚固健康。通过这个实验告诉学前儿童坚持每天刷牙,并少喝可乐等碳酸饮料。

三、以趣味化学实验的方式可进行科学的学前启蒙教育

学前儿童在趣味化学实验中的科学探索活动,是学前儿童走向社会的重要的途径。由于趣味化学实验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以符合学前儿童发展为目标的动手实验,在发挥学前儿童的积极主动性的同时,引导他们进行大胆创新尝试,因为事物的本质是要靠实验探索的。例如趣味实验——美丽的喷泉,利用纯碱和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在广口瓶中加入适量的纯碱和少许水,再加醋,立即塞上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这是喷泉会从广口瓶中喷出。以小实验的方式解释喷泉是由于压力不同而产生的,引申到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广场音乐喷泉等,让学前儿童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到事情的本质,从而达到对其启蒙教育的目的。

四、趣味化学实验促进学前儿童生活化学启蒙教育

生活化学,即与人类生活衣食住行等相关的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学前儿童喜欢吃的方便面,水果饮料等,为何长时间放置依然可以食用?原因是里面添加了防腐剂苯甲酸钠。例如学前儿童生病打点滴需要用酒精或者碘酒来消毒,有的小朋友见到上述药品的第一感觉就是要打针了,是他们亲身体验直接反映,所以很抗拒这些东西;作为学前教育的指导者,要告诉他们酒精或者碘酒来消毒是防止外界的细菌等微生物在打针时入侵人体,是来保护我们身体的,这样学前儿童了解真相之后,会很配合医生工作的。此外,由于学前儿童对知识理解较浅,自控力较差,而且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针对实践教学,选取实验内容要来源于学前儿童的生活世界息息相关,药品的选取要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由于儿童天生多动的特性,因而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安全。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之中,要注意依据学前儿童的情绪,能力不同进行鼓励和表扬,注意分享他们的成功的喜悦,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延伸活动中能够保持探索精神,并激发他们再探索的欲望。

五、结语

趣味化学实验以其趣味性、可操作性、生活性、简易性,激发孩子探究的乐趣,寓教于乐,让孩子快乐参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行为能力、组织能力、专注力和协调能力,对开展幼儿化学启蒙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趣味化学实验的活动内容来源于学前儿童的生活,生活中的真实事物与现象是其模拟的对象;趣味实验可以多渠道多层次系统的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使学前儿童获得全新的科学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充满趣味和生活气息的趣味化学实验引入学前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的锻炼儿童的创新和开拓能力,更好的掌握科学知识,开启学前儿童启蒙教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孙英姣.浅谈趣味化学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2.31.100.

[2]聂润英.趣味化学[J].学苑教育,2014.24.82.

[3]蒋丽莉,赵波,马平,陈昱,郑晴.幼儿化学趣味实验精选[J].早期教育,2006,08.24-25.

[4]费菲,郑博.化学趣味实验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J].环球人文地理,2014.12.162.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篇2

关键词:《易经》蒙卦教育启示

一、当下教育问题与易经

1.教育问题与传统文化

纵观教育,古人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有学者认为,孩子从小学习英文接受西方价值观,一个人的民族情结就淡化了。如果更多中国新生代接受西方教育,那么四大文明古国将不存在。

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父母存在补偿心理,物质追求的教育远多于传统道德的灌输,导致青少年从小娇生惯养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传统价值、传统文化甚至现实社会存有逆反心理,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由于性格缺陷,当他们进入复杂的社会时,很容易遭受心理挫折,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为此,传统教育应该加强,青少年犯罪是道德衰落的反映。传统价值的回归是提升道德的希望所在。

2.易经中“蒙”卦与教育寓意

蒙卦,上卦为艮,下卦为坎。艮象征山也称艮山卦,坎象征水也称坎水卦。水在山下为泉,泉水从山下流出,弯弯曲曲,没有方向,象征着蒙昧,所以《象传》上讲:“山下出泉,蒙。”

台湾孙振声先生把“蒙”卦的卦名训为“蒙,蒙昧、启蒙、教育”,说:“当万物生成之后,接着来的是幼维蒙昧的时期,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孔颖达《正义》言:“蒙者微昧,暗弱之名,物皆蒙昧也。”就是说蒙就是蒙昧和愚昧,就是幼稚和无知。正因为蒙昧愚昧,幼稚无知,那就必须加强学习,注意提高修养。

六十四卦中,蒙卦紧跟在屯卦之后,是说万物克服了初生阶段的困难后,就进入了一个蒙昧的状态,相当于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混沌时期后的蒙昧时代。这个时候的人类已经开始有了朦胧的思想,慢慢地萌生了好坏美丑、善恶情仇等观念,逐步地有了道德意识的概念。人类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自然就带了人类思想观念行为的规范与教化问题,也就是教育问题。人一生下来,从牙牙学语开始,也同样面临一个童蒙时期的教育问题。而且人的一生乃至整个社会,时时处处无不需要面临教育这样一个大问题。

二、从人的心理发展阶段看蒙卦

1.人的心理发展阶段与《周易》八卦

《周易·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意思是说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循环不息,万物由循环不息而分成八种状态或八个阶段,即八卦。按此人生可以分为八个年龄段:婴儿、幼儿、少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暮年等。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称之为心理发展,按荣格的理论一般将人的心理发展从个体出生至青年这一时期,分为六个阶段:①婴儿期(出生到1岁,又称乳儿期);②前幼儿期(1~3岁,或称先学前期,相当于托儿所阶段);③幼儿期(2~6岁,或称学前期,相当于幼儿园阶段);④童年期(7~12岁,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阶段);⑤少年期(11、12岁~14、15岁,或称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阶段);⑥青年时期(14、15岁~17、18岁,或称青春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2.六阶段与蒙卦六爻解析

初六——对应于婴儿期,“发蒙”就是启蒙教育的启发童蒙,此时就要开始启蒙教育。正如所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婴儿天真幼稚、柔顺乖巧,这时的懵懂是可以启发的,可以随着教育改变。像儿童那样虚心柔顺,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是很好的。蒙昧无知之所以为吉,是因为幼童既柔顺又谦逊。

九二——对应于前幼儿期,大部分送入托儿所,此时的孩子性格已经大致固定,情感、意志和自我意识都进一步发展。有人说“三岁看大”意思是小孩之间存在个性差异,阶段时间正是上幼稚园之前孩子热衷玩耍的年龄段,而我们要做到“包蒙”、爱护、有教无类。

六三——对应于幼儿期,皮亚杰把幼儿阶段的思维称为“前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社会情感已开始逐渐发展,但抑制能力还很薄弱,所以这阶段孩子已经在幼稚园接受正规教育,它是孩子打基础的重要阶段。

——对应于童年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接受小学初等教育的年龄,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生活有些不适应,还有点迷茫有点彷徨。所以“困蒙”,要着重培养孩子的一种学习能力和习惯。

六五——对应于少年期。即初中阶段,处于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此时自我意识和自主性不断增强,渴求独立,智力水平迅猛提高,感情变化非常显著。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也是波动期,所以很重要。此阶段会产生分流,一部分会选择中专教育,一部分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所以“童蒙,吉”。

上九——对应于青年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此阶段一个人的价值观基本成熟,自尊心强。惩罚时要顾忌其自尊心,不能像强盗一样对待,像抵御强盗一样就比较有利。所以“不利为寇,利御寇”。

人的心理发展阶段与蒙卦六爻关系图

三、蒙卦中的教育启示

1.归于自然的教育

卢梭在教育上,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就是要让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提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人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就是事物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

正如周易中的每卦都有三道,表示天、地、人。而蒙卦中■■的代表天道,即自然教育;■■代表人道,即人为的教育;下面的■■代表地道,是物的教育。

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遵从天性,回归大道至简的经典教育,回归自然教育。

2.蒙卦中遵循的教育原则

教育,要在遵循人发展顺序规律过程中,抓住关键期,有效实施。在婴儿和前幼儿期这两个阶段,主要是以家庭为主的教学,此时母亲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后面几个阶段则是以学校为主,而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遵循一些原则,“物生必蒙”是教学为先思想的发端,“童蒙求我”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师重教,诚其心意,教育教学的成败与受教者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蒙以养正”道出教育概念的精髓,“包蒙,吉”要求有教无类,面向全体学生,“振民育德”开创了重视德育的优良传统,“小惩大戒”适度惩罚的教育原则。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顺其自然,遵循天道、人道、地道,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力.周易与中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孙振声.白话易经(台).星光出版社,1984:67.

[3]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994:25.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篇3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角色游戏;游戏环境;选择机会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59-02

一、问题的提出

1989年11月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今天,人们对儿童的权利有了新的认识,并达成了以下共识:儿童不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人,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儿童有其内在的、生动的精神生活,成人应理解和参与儿童的生活和活动,不应将化无条件地强加给儿童;儿童应拥有欢乐自由的童年。这些现代儿童观对我们的传统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我们的教育。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参与性,具体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就是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指导

自主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它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即不依赖他人,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人在2岁左右便进入了人生的第一反抗期――自主性的萌芽时期。然而对于当今的独生子女来说,父母的包办代替、教师的权威形象,无疑是遏制了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活动的发展。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教育者应顺应儿童的发展,充分发展儿童的潜能,焕发出儿童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提高主体意识。培养发挥三岁幼儿的自主性,我认为角色游戏是较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角色游戏是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它是幼儿自主自愿地在假想的情景中,通过扮演角色来表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和体验的游戏活动。

三、在角色游戏中发挥小班幼儿自主性

1.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皮亚杰说过: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幼儿的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重要一点,就在于情景的差异。环境、心情、气氛等对游戏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①良好的心理环境。小班幼儿刚入园,对环境本能地存有陌生感、畏惧感,因此,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更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教师应尽可能让幼儿感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是受重视的。教师可以置身于幼儿中间给予身体的接触,或蹲下来和他们面对面地交谈:“你想玩什么?”“想和谁一起玩?”“怎么玩?”“在哪儿玩?”用目光交流情感,用微笑缩短距离,用鼓掌来传递信任,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知道自己可以这么做,自己可以决定自己想玩的游戏,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②丰富的物质环境。a.游戏场地:足够的游戏场地是幼儿自主开展游戏的前提。游戏前,我们划分出了几块比较安全、宽敞的区域,带领幼儿参观,让幼儿知道这里可以玩他们想要玩的游戏。B.游戏材料:充裕的游戏材料是幼儿自主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小班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因此,我们提供了大量地仿真性的游戏材料,如桌子、小床、炉子、小碗、小勺等,并且把它们分类集中放置在场地一角,供幼儿自由选择;另一些如纸盒、塑料瓶、玩具等废旧、安全、卫生的物品,我们则放置在“宝贝箱”里,让幼儿自由地选用作为替代物,如浩浩用纸盒当电视机、好好用塑料瓶当调料瓶、美美用方形玩具当切菜板,等等,以此去实现他们在游戏中的新思维、新创意。

2.提供充分选择的机会。早在40年代,陶行知就提出了“六解放”的思想,即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一切生机勃勃的主动性都是在最大程度地享受、体验自由后带来的。因此,我们给幼儿提供了充分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身心得到无比的放松与愉悦,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①变教师确定主题为幼儿自选主题。小班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能力弱,往往不知道可以玩什么。我们采用了积极的、较为具体的提问引导,“你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你看见过什么好玩的事情?”“平时爸爸妈妈会带你做什么?”“谁想把这些好玩的在游戏里玩出来?”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启发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游戏。如月月在春游回来,玩起了“梅花山公园”,蒙蒙去医院看望外公后,玩起了“儿童医院”等。②变教师指定伙伴为幼儿自选伙伴。我们让提出主题游戏的幼儿优先选择伙伴,“你想和谁一起玩?”“你的游戏需要几个人?”“大声地去请你的好朋友!”。对于有退缩行为的幼儿,我们则鼓励并帮助他找到能干的幼儿搭档,使能力强的幼儿在同伴的赞扬声中激发潜能,能力弱的幼儿在共同游戏中学习、模仿,增强自信。③变固定材料为自选材料。以往主题游戏的活动材料都相对固定,如门只能是娃娃家用,别的主题游戏不能采用,而将游戏材料分类集中摆放后,幼儿可以自由选用,构造自己想要的主题场景。如蒙蒙的“儿童医院”就用了原先娃娃家的围墙和门。然而,小班幼儿对于材料的灵活使用与布局安排上有所欠缺,我们便在游戏前给予说明,并启发、帮助幼儿归纳、整理某些材料的多种用途。如:“泡沫垫可以做什么?”“它像什么?”“怎样拼接?”“拼接起来又像什么?”……结果,蒙蒙用它拼起当成了病床,文文则把它拼接后竖起来当成了隔开卧室与饭厅的墙。④变指定场地为自选场地。幼儿可以与同伴商量,自由选择教师事先划分好的几块场地中的一块,自主布置游戏场景,玩自己想玩的游戏。⑤变教师设定内容为幼儿自定内容。强大的内动力是个体自主性发挥的关键。因此,我们坚持少对幼儿说“不”,而多说“你想怎么玩?”“别害怕,自己试一试!”“我相信你会玩得很好!”等鼓励的话,帮助幼儿独创性地设定游戏内容。如月月的“梅花山公园”对小孩实行“免票入园”,蒙蒙的“儿童医院”住院处可以让“爸爸妈妈陪床”,等等。⑥变教师制定规则为幼儿自定规则。我们鼓励幼儿参与讨论,“你认为可以怎么玩?”“你有什么不同的玩法?”“觉得怎么玩会更加好玩?”等,帮助幼儿比较并推广较为可行的游戏情节、游戏规则。例如:原先医院的两位医生总是做同样的工作,于是顾了看病处,顾不了住院处,顾了住院处吧,又顾不了看病处。经过大家的讨论,一致认为他们应该分工――一个人负责看病处,一个人负责住院处,有时可以“换岗”。在大家的帮助下,调整了游戏规则后,两人各行其是,玩得井井有条,“病人”都说“医生”很负责。⑦变教师评价为幼儿自我评价与相互交流。小班幼儿缺乏评价经验,于是我们让幼儿先从介绍自己在游戏中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开始说起,逐步过渡到评价他人、自我评价,如“你觉得售票员好吗?好在哪里?”。多引导幼儿正面评价,鼓励幼儿的自主行为。

四、思考与体会

1.小班幼儿的自主性刚处于萌芽状态,教师应多去关注,了解幼儿的游戏,观察理解幼儿的想法与做法,少讲解、少干预,做到“有扶有放”,让幼儿的自主性持续发展。

2.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自主、自由,并非是幼儿是为所欲为、放任自流,而是在一定的规则、秩序下的自主

3.小班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问题,往往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帮助其自己解决问题。例如:梅花山公园的售票员,不管来的游客多少,只卖一张票,于是我以游客的身份加入其中,一边买票,一边假装生气的说“我一个人来玩就买一张票,他们那么多人来玩也买一张票呀?”,启发售票员发现问题,自行纠正,实现“不教也是一种教”的效果。

4.小班幼儿好模仿,一旦出现新情节,都跟着学,我们在肯定的同时,也启发、鼓励幼儿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玩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新情节。到学期末,我班共出现了“雨花台公园”、“儿童医院”、“梅花山公园”、“幼儿园”等多个新主题游戏,娃娃家中的新情节则层出不穷:“爸爸妈妈”们发明了空调、油汀、热水袋,给宝宝取暖;发明了热水器给宝宝洗澡;孩子住院了爸爸妈妈轮流照顾,等等。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真可谓一举两得。

今天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人。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应该珍视孩子的自主性,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并尽我们所能为孩子创设有利于自主性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参考文献: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篇4

成书背景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圣罗伦佐贫民区创建了一所新型幼儿学校,命名为“儿童之家”。这是蒙台梭利对正常发展的儿童进行实验研究的开端。1908年10月,“儿童之家”在米兰建立。其后数量不断增加。蒙台梭利教育改革的成功,使得很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教师纷纷去参观“儿童之家”的教学和教育设施。并开始学习和研究“儿童之家”的教育教学理念。1909年,应各国参观者的要求,蒙台梭利在罗马举行了一次国际教师讲习班,全面地阐述了“儿童之家”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并据此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这是蒙台梭利论述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第一部著作。其内容主要是对1907年-1909年间,她在“儿童之家”的实验、观察研究的概括总结。该书发表后就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中译本《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在1993年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精要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一书共二十二章,详细论述了3岁-6岁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其核心内容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 感官教育

在书中,蒙台梭利用四分之一的章节来论述感官教育,可见感官教育在她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意义在于: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符合儿童在这一时期心理发展的需要;从教育学角度讲,算术、书写、言语以及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经由感官教育而引发。

由于儿童对不同感官刺激的敏感期有所不同,感官训练必须细分为不同方面,如触觉、视觉和听觉,等等,并相应地设计出各种感官教具。教具提供了能吸引孩子自发注意力的实物,这就使得儿童进行自我教育成为了可能。由于这些实物包含了合理的刺激等级,并要求必须由儿童自己来操作,因而在操作的过程中,儿童通过对细微差异的注意、比较和判断,其感觉会变得更为敏锐。

2 强调儿童的自我教育,自发进步

蒙台梭利强调,其教学方法的最大成功是给孩子带来自发的进步。因此,她强调教学必须严格遵照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者的积极干预的原则。教育的明确目标是按照孩子们启发的自我发展的自然方法来培养他们。在感官教育中,应实施个别教学,给儿童活动以自由,外人尽量不要干预,每个儿童都可以自由选择符合自己内在需要的活动,相信儿童通过教具能控制错误,进行自我教育。智力教育也是如此,而且感官训练获得的观察能力和方法对智力教育能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3 自由、工作、秩序感、纪律与意志力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不是依靠命令和说教,而是通过给儿童极大的自由,在工作中让儿童生命的潜能自然地出现,获得自我发展。儿童依靠分解、分阶段、分层次的练习。自发地开展工作和活动,在练习中协调动作,形成秩序感。而且,由于工作是由儿童自己选择的。因此儿童会很高兴地重复,从而也体现并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间接地培养了他们理智的服从。

4 教师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首先,教师是一个观察者。自我教育是蒙台梭利学校的主要教育方式,因此,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自己“动手”进行科学实验,努力揭示儿童秘密的人。蒙台梭利认为,揭示秘密的最好方法是科学的观察。耐心的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础,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对儿童的观察是教师行动和必须学习、研究的唯一书本。教师的观察应着眼于儿童的成熟程度。即观察“每个儿童不同刺激引起注意的时间长短”。

其次,教师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观察不是最终目的,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唤起人。引导也不是直接给予儿童方法和观念,而是给儿童提供有准备的活动环境和工作的教具,使儿童通过自己的工作,达到自我发现和发展。儿童发展的最佳条件是作业和儿童成熟度相符合,所以教师指导的关键在于,根据对儿童成熟度的观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注重个别差异。”

简要评价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是蒙台梭利对“儿童之家”亲身经验的概括和提升,是对卢梭、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书中提到的针对3岁-6岁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源于她对科学训练和教育问题长期深入细致的扎根研究和思考。她不仅强调依据儿童的敏感期分别对儿童进行感觉、运动和智力的训练以及帮助他们掌握阅读、书写和计算等基本技能,并设计了一套系统的教具。最可贵的是,她将儿童自由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并认为这种自由在于绝对服从儿童自己本性发展的规律,珍视儿童本能的冲动,强调儿童自我教育和自发的进步,并将教师角色定位为观察者和引导者。在某种意义上说。她不仅解放了儿童,而且也解放了教师。吸收其合理的教育思想精髓,无疑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迪和促进作用。

名言选萃

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的身心自然发展。

人类在幼儿期展现的智慧就像黎明的阳光、蓓蕾的芬芳。我们必须以宗教般的虔诚尊重儿童早期的个性表现。如果要使教育产生效果,那就应该促进生命的充分发展。要起到这种作用。必须严格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避免蛮横无理地强加各种任务来加重孩子们的负担。

教师静静地观察,在教室里轻轻地走动;不管哪个孩子叫她,她都会走近他的身旁。她巡视着孩子们的工作,任何人需要她的时候,都可能发现她就在身边;谁不需要她,也不在乎她的存在。有时候,她几个小时不说一句话,一些参观“儿童之家”的人称这些孩子为“小大人”,而另一些人则称他们是“深思熟虑的裁判员”。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篇5

关键词:性教育;性道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最近有两则新闻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国的性教育。一则,是2011年07月新华网的名为《博士硕士夫妻结婚3年未孕以为“同房”就是同床睡觉》的新闻:一对夫妻结婚三年未孕去医院检查,专家询问后发现这位妻子竟还是处女!无奈专家不得不对他们补上一堂“性启蒙教育课”。另一则,是2009年12月浙江新闻网名为《桐乡12岁女孩医院做人流说出打胎两字很轻松》文中写道:11月底的一天,石门卫生院妇科医生冯医生像往常一样在上班。……冯医生觉得十分震惊,“她说话的声音和表情……她对怀孕和堕胎根本就不懂。”“小女孩说自己当时并没有反抗,并且是自愿的,而且不是一次两次了。”

以上的两则新闻让我们认识到中国性教育的匮乏。有文化不一定有性知识,高智商的夫妻却没有最基础的性知识,而一位仅有12岁的小女孩对发生性关系表现的坦然且无知。当今的中国在性方面有两种倾向,一是认为性是肮脏的、的,讨论性就是传播思想教人变坏。另一种是受近20年间西方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在青少年中间出现婚前、性关系混乱等诸多问题。

我们很多人在童年期都问过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父母一致的惊慌,不知怎么回答。我们从小就教育女孩子必须穿衣服,穿裤子。男女要用不同的厕所。但是没有一个人正面地回答过我们的迷惑,为什么我们就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中国性教育匮乏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1 家长对性的态度问题

(1)家长错误的“性”和“性教育”观念。(2)家长的长幼观念。(3)家长的保守观念。(4)家长性知识的不足。性知识的不系统使父母不知如何去教。性教育不是单纯的性知识的传播,还包括性角色、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的培养,所以要求父母必须具备科学的性知识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2 孩子自身的原因

(1)孩子对“性”和“性教育”的态度。孩子由于教育和社会影响,从小就形成了性可耻的心理。(2)孩子的错误认识。他们不敢向家长询问相关的性知识,认为家长会认为他们不是好孩子了。所以他们宁可向身边的朋友请教或从书刊、影视中探求,殊不知从这些渠道得来的信息,往往是幼稚、肤浅、狭窄甚至是错误的。

(二)学校的原因

(1)学校不重视。(2)缺乏专业老师。(3)教育手段陈旧。很多相对贫困地区几乎没有相关的挂图和课外读物,老师照本宣科、书本知识远离学生的实际需要。

(三)社会的原因

在我国当今社会中有两种现象:(1)我国传统的禁欲思想。(2)大众传媒中性信息的泛滥。(3)性道德缺失。随着经济大潮的澎湃不息,性解放、性自由至上的理论的泛滥,社会环境呈现出很多不安全因素。未成年人视频随处可见、很多所谓的“非丰流”以处女为耻、未成年人发生关系越来越普遍。

二、介于上面的问题我们的相关对策

(一)三位一体,家庭起好头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和启蒙的地方,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成长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 抓住早期性教育

从小确定性别观。从孩子起名开始、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

2 提高父母自身素质

父母是儿童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儿童性观念形成的启蒙师。所以,父母的素质决定了孩子受到性教育质量。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1)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必须明确“性”是可教的。(2)掌握正确的性知识。(3)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

(二)学校为核心

学校作为教育的核心,无疑是承担性教育的主力军。学校教育是人生中树立正确观念的重要阶段。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篇6

关键词:蒙氏教育蒙氏实操教学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选题缘由

蒙氏教育法是由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开创的推广了百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教育理论及教育书籍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许多国家纷纷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及各类培训机构,促进了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许多早教机构如红黄蓝亲子园、新爱婴早教中心、华夏爱婴早教中心等都引进了蒙氏教育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从2010年8月以来,徐州幼师进行课程改革,增添了选修课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两个课时理论教学;并投入大量资金开辟蒙氏实训室,配有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科学文化教具1000余件。每周安排学生进行两次实训操作,通过实训活动帮助学生熟悉蒙氏教具的价值及特点,深入理解蒙氏教育的内涵,掌握指导幼儿操作蒙氏教具的教育教学技巧等。我因在求学期间接触和系统学习过蒙氏教育相关内容,并获得了亲子教育资格证,有幸担任了蒙氏公选课教学任务,借此机会进行理论与实践探讨。

2.研究目的

(1)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蒙氏教育的相关知识,其一是将蒙氏教育中强烈的逻辑性、灵活地操作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融入到未来日常的幼儿园教学中;其二是帮助学前教育学生和幼儿教师形成一种蕴含爱与责任,拥有独特与创新性教育思想和理想的精神,即不教的教育思想;以此适应现今亲子教育中对于蒙氏理论的应用。

(2)通过9张教学讲义的设计,平日的课堂教学实录和实训操作的课例分析等有效形式,系统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弊端,运用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和反思、改进的循环方式,强化蒙氏公选课的教学效果。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蒙台梭利教育法简称蒙氏教育,由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创办,她是世界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并在实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有吸收力的心理》等著作,创设了一整套蒙台梭利教具。在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其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观察、实验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性格和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她的教育理念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最科学、最完美的育儿经典”。

(三)研究内容与范围限定

本研究主要将蒙氏教育公选课本身和每个参加蒙氏公选课学习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教学教案的书写、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的方式,不断强化教学效果;通过调查和观察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既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一门技能,又通过这种教学反馈形式解除理论教学的弊端。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的研究还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仅以幼师课堂为例,因此有区域限制,不能推广至其他地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简述如下:

(一)文献法

我系统地阅读过蒙台梭利的经典著作,又大量阅读了相关书籍《图解蒙特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蒙台梭利育儿全书》、《儿童之家——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等;查阅中外有关文献资料37个,梳理结果为多数研究都是围绕蒙氏教育思想的分析为主,少数研究有针对性地指向蒙氏数学教育的幼儿园实践探索,这些都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观察法

每周在两次课堂活动中进行系统的事件取样观察,完整记录学生的蒙氏教具的实践操作情况,进行案例及课例分析,将有利于弥补课堂讲授的弊端,强化教学效果。

(三)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系统了解学生掌握蒙氏理论知识的情况。

(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方法,适合理论和实践研究,这点很符合蒙氏教育公选课的特征。研究环境适用于课堂,教师可以边教学边研究,通过自我反思的形式,不断强化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教案的书写、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的方式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讲义的设计与分析

1.蒙氏公选课的宣传资料,旨在帮助学生在每个学期未能够直接、简洁地了解下学期公选课的基本内容,快速做出选择。讲义内容包括蒙氏教育的目的与意义、蒙氏教育的现状及就业前景、蒙氏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此讲义每学期都有150名左右的学生选择该课程,可见所列内容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兴趣点,无须做大的修改。

2.蒙氏实训室管理条例,此内容适用于平日的教学管理。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修改如下:分为登记制度、管理制度及借还制度,其中明确规定蒙氏教具操作的内容,并新增了借还要求,比原本的条例更规范和明确,可操作性更强。

3.教学讲义,即一个学期需要学生掌握的蒙氏教育的基本内容。讲义分为六大部分:蒙台梭利教育概述、日常生活教育、感观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结合实践教学发现,在讲义的设计中,因我的教学特长所限,前四部分讲义内容充实丰富,结合教具实操练习,学生的兴趣点非常多。相对薄弱的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因教具有限、内容冗杂,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兴趣。因此,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我调整了思路,进行课程的动静搭配,并对语言教育和人文自然教育的内容做了修改,让其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相关,让学生主动收集资料,变课堂为游戏化教学。如语言教育中与学生一起利用蒙氏语言教具——泥偶娃娃,创编故事,大家一起探索学习,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训室实操案例分析

1.学生实操分析

除课堂的正常教学外,每周二、四还分批对学生进行蒙氏实训操作练习。因学校条件便利,设有专门的蒙氏实训室,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先决条件。在观察记录和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的操作得心应手,对数学教具的操作较差。分析如下:(1)日常生活教具,为衣饰架、两只捏、三只捏、倒铃铛、拧螺丝、清扫豆子、穿线板等,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并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延伸设计。(2)感官教具,形式多样、新鲜有趣,教具变化组合性较丰富,学生兴趣点浓厚。如在操作粉红塔时,既可以学小等差概念,又可以进行造型组合,学生练习时创新不断。(3)数学教具类型多样,对于幼儿学习早期数学基本概念,具有良好的启蒙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能举一反三,操作技巧差。究其原因发现,多数学生的基础数学概念差,不知道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操作。

2.学生指导幼儿实操分析

蒙氏教育公选课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蒙台梭利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熟练掌握蒙氏教具的操作,更好地实施幼儿园教学。在平日的实训操作中,我要求学生独立设计蒙氏教案,利用幼儿实训室操作时间,模拟教学,以便学生学以致用。可是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易出现以下问题:教学语言成人化、教学控制力度大、教学形式单一,这些恰恰与蒙氏教育中不教的教育、探索式的学习相违背。分析原因得知,模拟教学实践时间安排较少、教学辅导力度不够、学生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相违背等。因此,加强学生自身的蒙氏教具操作练习是首要要求,而后尽量多提供模拟机会,这样才能实践出真知。

(三)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1.选择题结果与分析

(1)蒙氏教育初知

问卷的第1题,即了解学生在选择该门课题时,是否已经听过或者多少了解一些有关蒙氏教育的知识。其中95.7%的学生听说过蒙氏教育,可见选择该课程的学生是有目的性的学习。

问卷中的第2题(多选题),旨在了解学生获知蒙氏教育的途径,统计数据见表格。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通过学前教育的专业课了解蒙氏教育的相关内容;其次是幼儿园实践、书籍、亲子教育机构,这些说明蒙氏教育理念被广为推崇、就业市场前景好;再次宣传、培训,这些说明蒙氏教育的传播途径是多样的。

(2)蒙氏教育学知

问卷中的第3题,旨在了解通过学习蒙氏教育学生掌握蒙氏理论的基本情况。其中了解一点的选项35个,占52.2%,非常了解的选项32个,占47.8%。问卷中的第4题,考量学生对蒙氏教育是否是创新性的认同感,其中(是)选项67个,占95.7%,(不是)选项1个,占1.4%,(不知道)选项2个,占2.9%。由以上两个题目可知,大多数学生通过选修课还是很认同蒙氏教育这种教育理念的,同时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掌握了蒙氏教育的理论及实操要求。

(3)蒙氏教育教学效果分析

问卷中的第五题,(满意)选项55个,占78.6%,(一般)选项15个,占21.4%。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认同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少数学生认为一般,个别访谈了解得知,课程中基本理论太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实训室实践操作的实践太少,无法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数据都为以后的教学效果分析提供了真实数据,也为下学期的备课提供了改进方向。

2.问答题结果与分析

问卷中唯一的问答题是:“你认为蒙氏教育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旨在了解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分析如下:

(1)不教的教育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灌输式教育,出示教具或材料时总反复强调,一遍又一遍地进行语言提示,生怕幼儿不明白,掌握不好;教学想法多,操作材料多,不敢大胆实施,怕幼儿接受不了,低估幼儿的能力。这样,无形中使幼儿失去了更多操作、发现、探索和思考空间及机会,同时失去了通过交流、尝试、体验,自己克服困难,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提高的学习愿望,孩子们机械地、被动地完成教师指定的内容,体会不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无法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蒙氏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观察,实验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性格和能力。

(2)蒙氏教具

蒙氏教具兼有玩具和教学材料的特点,而且教具具有组合性、延伸性。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

(3)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有准备的环境”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和节奏;能够使儿童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的多寡适度;与成人环境有关联;能够保护儿童并让儿童有安全感;对儿童具有吸引力。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幼儿可以自主学习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①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地方。

(4)教师的作用

蒙台梭利通过教师守则对蒙氏教师进行规范,针对现代蒙氏教学,是否有“蒙氏教师初级资格证”应该是合格的蒙氏教师的先决条件;其次,应该结合新《纲要》中的要求,做幼儿学习的指导者、观察者、参与者,尊重儿童、热爱儿童,用平等、谦逊的态度协助儿童的成长,使儿童在环境中自我学习、自我建构、自我完善;再次,运用蒙氏教育的先进理念,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探索开拓新的教育天地。

综上所述,蒙氏教育公选课的开设具有必要性,它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理论和掌握实践的机会。然而教学相长,通过这三年的教学,我不断修正教学方案,希望更符合学生兴趣、更贴近市场需求,通过不懈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做一名优秀的蒙氏教师。

注释:

①李淑英.《了解蒙台梭利,了解蒙氏教育精髓》[J]父母必读,2005(3).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方法与训练指南[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7).

[2]吴金岭.图解蒙特梭利教育法[m].海潮出版社,2008(1).

[3]林丽,曲小溪,王玉廷,宋茂蕾.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3).

[4]曹冬.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的实践与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陈萍.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08.

[6]鲍亚.蒙台梭利儿童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篇7

【关键词】中医药;高校;小学;协作

2011年5月,在我校中药系副主任史志超老师的领导下,我们成立了“高校与小学协作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模式的探讨”课题组,现将该课题所做的一些研究成果介绍如下:1立项背景和意义

1.1中医药基础教育日渐薄弱,面临灭绝危机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沃土中孕育出的一朵奇葩,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却鲜有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承。在以现代医学为主流的潮流冲击下,当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医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正不断被削弱,民众对中医的信心和认识越来越淡薄。

1.2开展本课题的意义概而言之,本课题的开展有以下几方面意义:①高校与小学协作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前所述,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国内中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人们对中医药学的了解呈下降趋势,学校和社会对于中医在古代甚至现代为人们健康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宣传得不够。②此课题的开展是中医药类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与小学协作,开展小学生中医药启蒙教育模式的探索和试点工作,可为将来确立一个可推广的成功样本做铺垫,同时还可使我校标本馆等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在落实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同时,还能扩大我校知名度,为我校生源后备力量的培养探索有效途径。③中医药教育从童蒙开始,不仅符合中医药传统教育的规律,也是不断扩大中医药影响的需要。早期教育是中医药成才的一个特点,大多数中医药学大家都是从小耳闻目染、家传师授,才养成良好的习医习惯和兴趣。少年儿童有很强的记忆和想象潜力,这是小学基础教育的一个很大优势,如果能及早安排他们接触了解中医药知识,将来这批人由于早期接受了中医药基础教育,相信其专业思想牢固、基本功扎实,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也能成为名医。④高校与小学协作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能形成互补、双赢的局面。由于基础教育的缺失,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对祖国传统医学缺乏信心、兴趣和必要的常识,对于高校而言,需要从小学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反过来,通过与高校合作,有助于解决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配备严重不足的难题[2],帮助其推行基础教育新课改。⑤开展本课题,有利于落实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励小学生学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了解中医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观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帮助他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

从2011年5月份开始,我校中药系部分老师同附近东裕小学协作,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以其专门的人才优势帮助伙伴开展对小学生的中医药启蒙教育,让中医药启蒙教育起步,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对小学教师的指导和示范,逐步培养小学教师对中医药教育的兴趣和掌握中医药教育的基本技能。2研究实施方案、技术路线

2.1目标概括起来有以下3个方面:

2.1.1对小学生推行中医药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情感和中医药健康常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小学通过与高校教师的协作,可以较快地启动中医药启蒙教育工作。

2.1.2通过中药系教师与小学学校教师的共同工作,以及中药系教师的指导、示范,使小学教师能逐步独立地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

2.1.3研究中医药启蒙教育问题,探索中医药启蒙教育的方法。不同的学校有其特殊性,如何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每个学校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2.2实施步骤及实施办法

2.2.1确定合作伙伴以就近为原则,先在我校附近的小学挑选一两所项目感兴趣的小学作为合作伙伴,并与之共同制定协作计划。

2.2.2小学方面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小学生中医药启蒙目标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制度、机构和工作人员作保障。小学方面应成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管理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及督促班主任搞好班级中医药启蒙教育工作;参与制定中医药启蒙教育的计划;组织中医药启蒙教育的活动;对班主任和其他小学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2.2.3摸底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情感、认知程度等几个方面对小学生中医药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

2.2.4探讨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启蒙教育方法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举办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通过中药系专业教师开展健康讲座的方式,以讲故事、做游戏等通俗易懂的方法介绍中医药基础知识,普及中医药健康常识,促进全体学生对中医药认知程度的提高,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②协助小学建立自己的百草园,作为他们综合实践课的基地,营造学生认识中草药的氛围。③参观中药标本馆。配合小学教师,带领小学生参观我校中药标本馆及校园药用植物。④辅导学生参加药用植物种植实践活动。⑤进行专栏宣传。⑥设计主题活动。⑦辅导学生学习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操。⑧通过对小学教师专门的讲座和实践指导,逐步培养小学教师对中医药启蒙教育基本技能的掌握。⑨协助小学编写自己的中医药启蒙教育校本教材。

2.2.5评价和反馈评价工作是课题的关键操作步骤,应该渗透到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去,以获取对每一阶段工作的有效反馈,并及时调整工作的方案和方法。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和特色评审两部分,评审应体现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精神,并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关系:①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减轻学习负担的统一。②中医药的传承与基础教育如何有机的结合。③高校与小学的合作如何协调地开展。

目前,课题组已经基本完成以上各步骤工作,对小学教师的指导和小学中医药启蒙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进一步的成果将会陆续公布。

参考文献

[1]白宏太.京剧进课堂的文化意义[J].人民教育,2008(7):23-24.

[2]刘军,冉小丽.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亟待解决的问题[J].教育论坛,2008(4):35.按蠖嗍咝Q宰婀骋窖狈π判摹⑿巳ず捅匾某J叮杂诟咝6裕枰有ё攀纸饩稣飧鑫侍狻7垂矗ü敫咝:献鳎兄诮饩瞿壳靶ё酆鲜导疃ㄖ敖淌ε浔秆现夭蛔愕哪烟猓,帮助其推行基础教育新课改。⑤开展本课题,有利于落实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励小学生学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了解中医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观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帮助他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

从2011年5月份开始,我校中药系部分老师同附近东裕小学协作,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以其专门的人才优势帮助伙伴开展对小学生的中医药启蒙教育,让中医药启蒙教育起步,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对小学教师的指导和示范,逐步培养小学教师对中医药教育的兴趣和掌握中医药教育的基本技能。2研究实施方案、技术路线

2.1目标概括起来有以下3个方面:

2.1.1对小学生推行中医药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情感和中医药健康常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中小学通过与高校教师的协作,可以较快地启动中医药启蒙教育工作。

2.1.2通过中药系教师与小学学校教师的共同工作,以及中药系教师的指导、示范,使小学教师能逐步独立地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

2.1.3研究中医药启蒙教育问题,探索中医药启蒙教育的方法。不同的学校有其特殊性,如何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每个学校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2.2实施步骤及实施办法

2.2.1确定合作伙伴以就近为原则,先在我校附近的小学挑选一两所项目感兴趣的小学作为合作伙伴,并与之共同制定协作计划。

2.2.2小学方面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小学生中医药启蒙目标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制度、机构和工作人员作保障。小学方面应成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管理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及督促班主任搞好班级中医药启蒙教育工作;参与制定中医药启蒙教育的计划;组织中医药启蒙教育的活动;对班主任和其他小学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2.2.3摸底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情感、认知程度等几个方面对小学生中医药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

2.2.4探讨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启蒙教育方法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举办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通过中药系专业教师开展健康讲座的方式,以讲故事、做游戏等通俗易懂的方法介绍中医药基础知识,普及中医药健康常识,促进全体学生对中医药认知程度的提高,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②协助小学建立自己的百草园,作为他们综合实践课的基地,营造学生认识中草药的氛围。③参观中药标本馆。配合小学教师,带领小学生参观我校中药标本馆及校园药用植物。④辅导学生参加药用植物种植实践活动。⑤进行专栏宣传。⑥设计主题活动。⑦辅导学生学习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操。⑧通过对小学教师专门的讲座和实践指导,逐步培养小学教师对中医药启蒙教育基本技能的掌握。⑨协助小学编写自己的中医药启蒙教育校本教材。

2.2.5评价和反馈评价工作是课题的关键操作步骤,应该渗透到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去,以获取对每一阶段工作的有效反馈,并及时调整工作的方案和方法。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和特色评审两部分,评审应体现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精神,并正确处理以下几方面关系:①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减轻学习负担的统一。②中医药的传承与基础教育如何有机的结合。③高校与小学的合作如何协调地开展。

目前,课题组已经基本完成以上各步骤工作,对小学教师的指导和小学中医药启蒙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进一步的成果将会陆续公布。

参考文献

[1]白宏太.京剧进课堂的文化意义[J].人民教育,2008(7):23-24.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具;历史变革

中图分类号:G619.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40-02

学前教育课程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课程,是由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组织有机构成的系统。学前教育课程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起点,是启蒙性根基性的课程。而根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学前幼儿的思维以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为主。因此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教具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教具的含义和历史演变

1.教具的含义

所谓教具,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特点,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用器具以及实验训练器材,涵盖所有应用于教育过程中物化了的仪器、设备、技术装备。

2.学前教育中教具的历史演变

在我国古代教育历史发展中,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在原始社会,儿童实行公养公教。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教学内容主要以生存教育农业军事等教育为主,用到的教具主要是具体的实物,例如在农业生产劳动中,老人们把种植稻、粟、蔬菜的经验教给儿童,还用磨制的石器,制造的骨器、木器、陶器等教具传授给儿童一些手工制造知识。奴隶社会,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并产生了学校,学前儿童的教育由家庭承担。进入封建社会,教育进一步完善,出现了慈幼机构,家庭教育备受重视。这时的教具又有所发展,如出现儿童识字教具,朱书《千字文》,每块一字,盛以木匣。清初唐彪在《父师善诱法》中指出,孩子三四岁就可以用小木板方寸许,漆好。民国时期,1914年留美的学人任鸿h、赵元任创办了中国科学社,还办了一个科学仪器公司,才算有了中国制造教具的萌芽。但是,教具的品种产量很少,且多为仿品。而少数教会学校、洋务学堂的蒙养机构则使用进口教具。

新中国成立后,教具大规模的生产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而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具经历了发展的春天,其中直观教具有生命的活体动植物进入了幼儿园,专门为了学前教育而制造的工具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如模型、图片、标本、挂图等。

现代幼儿园常用的教具有以下几种。贴绒板:在图形的背面贴上一层棉花,把图形往绒布板上一贴就能粘住,这是一般幼儿园常用的教具。还有磁铁板、纱窗板等,其用途与贴绒板相同。梆子:用小木槌敲打粗竹管,可让儿童听声音数数,也可敲打着练习节奏感,也可作打击乐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广泛应用,视听媒体和高新技术工具也开始作为教具被应用到学前教学活动中来。这些教学辅助教具包括幻灯机、电视、电影、唱片、录音机、录像机、投影器、语音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通信卫星和因特网等。如:教师利用pHotoSHop制作操作动画、用authorware制作教学动画,用这些动画来作为幼儿园的教具。

二、学前教育教具的发展趋势

1.教具材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具的材料从古到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总的变化趋势是由最初的原始奴隶社会就地取材的自然界中原有的原生自然物和简单人工打造的器具,发展到封建社会简单加工制造的教具,如:木质漆好的儿童识字教具。随着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引入,中国的化工产业有了巨大进步。随之扩大了教具材料的种类,如塑料教具的大量广泛使用。而当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展示设备,如幻灯机、电视机、计算机、投影仪等。可以说幼儿园教具又经历了从化工材料到高科技电子材料的变化。

2.教具制作工艺

教具的制作从最初的原生自然物或需简单人工打造的器具,发展到需要人工进行精细化制作的教具。教具的制作更加安全化、规模化、科学化,在教具制作工艺上也更加追求专业性,努力适应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例如:在色彩搭配上更加鲜艳明亮,符合幼儿喜欢鲜艳色彩的心理特点,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教具种类

教具由之前较为单一的科学文化类教具和体育类教具等发展为现在更为全面、更为科学合理的种类划分。根据1992年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编制的《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中种类主要包括:角色表演类、构造类、体育类、科学启蒙类、音乐类、美工类等。例如:体育类:压板、体操垫、投掷靶。构造类:大型、中型、小型积木。角色表演类:医院、交通、商店、工厂、邮局、家庭等自选人物、车辆、动植物等模型。

三、学前教育教具发展变化的原因探索

1.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对外国教具的吸收借鉴

教育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作为其中的学前教育中的教具也是如此。在原始社会老人教儿童种植稻、粟、蔬菜等,先要教其学会识别,于是他们便借助具体的实物让儿童学习。而如今这一类最古老的实物教具仍被广泛应用,如幼儿教师拿具体的水果和蔬菜让孩子识别。此外,在古代就有出现儿童识字教具,朱书《千字文》,每块一字,盛以木匣。今天,在幼儿园中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古老的识字教具的衍生教具,如:识字卡片、识字挂图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具发展进程中对本国历史传统和文化的继承,而前一个时期的教具发展水平一般都会影响到以后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我国对国外的先进教育思想的引进,也让幼儿教具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变化,如福禄贝尔的恩物、蒙台梭利对儿童感官训练的一套“感官练习材料”。至今,蒙台梭利的教具在我国幼儿园中仍然有广泛的应用。

2.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相关政治政策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个时代的教育投资也会相应增加。2011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在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中强调鉴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办园条件差异很大,目录分为一、二、三类。二类为基本配备,经济条件好的可按一类配备,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按三类配备。包括体育类、角色表演类、构造类、科学启蒙类、音乐类、美工类等种类较为齐全的教具。可见,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学前教具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物质条件。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每个时期国家的政治政策会对教具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3.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

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教育带来重大的影响。如: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等,其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甚至可以制作出各种仿真的、模拟的教具模型。这让幼儿园小朋友,在启蒙课程中就能够享受到这一类先进教具带来的丰富的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也更为生动有趣,能够充分调动儿童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各个感官,从而有利于幼儿的终身发展。

4.课程改革的推动及教育专家、幼师、幼儿在日常教学中的思考创新

历史上每一轮的课程改革,都会让课程的目标、理念、结构和内容发生一些调整和改变。例如,新的课程理念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将教材、教师、教具(包实验室、阅览室、互联网等)都看作是课程资源,看作是实施课程的必要的条件。这一主张充分提高了幼儿教具的地位,其次,课程改革中又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教具作为幼儿的一位小老师,在探究学习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此外,学前教育中教具的不断发展也离不开参与其中的每一位教育专家、幼儿教师的思考创新,甚至每一个幼儿在日常教学中的不断发现与创造。

四、学前教育教具历史变革的启示

1.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与教具的应用和制作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而在教具的大规模生产制作过程当中也可以积极利用其中的技术条件,促进幼儿教具的广泛推广和利用。这样才能使学前的儿童充分享受到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成果,也促使学前教育的教具更加科学化。

2.国家提供教具制作的经费和相关政策法律的支持

国家要鼓励幼儿园教具的发展,就要给教具的制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在教育经费的支出中分配给教具相应的比例。此外,国家还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政策法律的制定,如制定一个幼儿教具的长期发展规划,并加强全社会的监督体制的构建,为教具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并用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这样才有利于幼儿教具在国家经济和政治和法律的支持下进一步创新发展。

3.鼓励教具专业人士自主创新并与借鉴国外优秀教具相结合

教具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教具的自主创新,因此要鼓励教具专业人士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研究相关教具理论,激发幼师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共同自制幼儿教具的创新潜能。还要建立教具的创新机制,从源头上促进教具的发展。所以,当今我们还要注意努力借鉴国外先进优秀的教具研究成果,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充分利用,促使我国的教具与国际先进教具的使用接轨。

参考文献:

[1]石筠|.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唐淑.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张雪门.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

[4]何晓夏.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唐淑,钟绍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屠美如,汝茵佳.幼儿园玩具教具制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7]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8]汝茵佳,蒋放.玩教具[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杨敏,田景正.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历程分析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篇9

特邀专家:成尚荣(国家督学);顾丽娅(《早期教育》编辑);宣玉兴(原区教育文体局局长);庄春梅、薛辉(教研员)。

一、开场篇――游戏中悟规则

开场:在园所呵护教育理念下,一直提倡大家做什么样的老师?(有玩性、看得见、等得了、引得巧)既然要做有玩性的老师,那我们一起在游戏中开启今天的沙龙活动。

1.游戏体验:驿站传书。

2.游戏交流:感悟规则的来源和目的。

高丽泽:刚才玩游戏时大家需要怎么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尤舒:规则,规则可以保证更好地完成这个游戏。

高丽泽:规则来源于我们的需要,一个有序规则和好的方法会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效。今天我们出现了规则,讲到规则就想到自由。很多人对此也有自己的想法,带着我们的思考,开启我们今天的读书活动,这已经是我们共读的第三本著作。

二、分享篇――名著中显实践

1.名言分享:引出共读的主题。

《蒙台梭利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我园教师的案头书,本年度园所倡导大家结合自身实践去阅读。在此书《纪律》篇章中,谈谈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教师逐一分享)

2.读书感受分享:读后的感受冲击。

陈菲:我是工作第一年的老师,读后觉得“纪律绝不是靠命令、说教以及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惩戒性的措施所能得到的”给我印象最深刻。刚开始管理班级时,会用一些生硬的组织性语言,如“必须、不能、不要、不准”之类的话语让孩子安静,但效果不佳……现在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辞,比如午餐散步回来,经过其他教室门口,会轻声提醒孩子:“小班的弟弟妹妹已经睡觉了,我们要走路轻轻地回到自己的班级准备睡觉哦!”效果甚好。

尹彦:有很多句,我做了筛选和排列,最终选定这样一句:“谁若不能独立,就谈不上真正的自由。”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常看到成长替代的现象:奶奶年纪大了,个别孩子依然是背着的,即便文化水平高的父母,依然会有替代的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自己,也要对家长有所影响。

3.实践经验分享:读后的“甜头”。

王禹:以往在区域游戏时,我会呵斥:“玩游戏要安静!”我在书中看到“纪律不是一种事实,而是一种途径,沿着这个途径孩子就能理解好这个客观的概念”。我开始组织孩子观看照片、录像,让孩子自己观察分析、自己设计区域游戏规则。老师和孩子一起建立属于他们的规则。建立班级自主文化是我的理想。

钱力:受书的启发,我们尝试在小班开展了班级公约,引导幼儿进行自我管理。分了五步:第一步,在公约制订之前,对班级中所有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抽取孩子存在的典型问题。在第一个阶段,确定了椅子归位摆放、分享玩具、及时整理玩具、主动打招呼四个问题。第二步,用图片的方式把这些问题拍下来,与幼儿一起重温现场。第三步,幼儿进行自评和同伴之间的互评,自己发现问题。第四步,寻求策略,共同讨论解决策略,制作班级公约。第五步,执行班级公约。每位幼儿都有一张贴画纸,一天下来,孩子自己想想今天这几个方面做得怎样,进行自评。

汪田田:班级公约的做法,大家都表示认同。我们这样践行到底对不对?请专家帮助把脉。

庄春梅:公约是班级中所有人共同维护的,个人觉得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儿童之间相互评价和协商的水平是不是很重要?幼儿可以和教师协商,给他机会和权利吗?你觉得公约对教师能起什么作用?孩子有多少自我评价的机会?有多少互评的机制?你赋予了儿童多少权利?你自己注意什么?活动区的规则,时间、空间、材料、包括整班幼儿如何流动?

成尚荣:庄老师讲的很重要。第一,公约对大家都是有用的,维护公约比遵守公约更重要。第二,公约的制定过程完全是协商的过程。协商的过程不是硬性指定的过程,是大家协商、参与、行使自己权利的过程。第三,儿童这么小,孩子的自评能力从哪里来?一个是图片回放,第二老师是观察者、发现者。因此这个自评能力是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启发下逐步形成的。再加上动态的过程是在引领下进行替换,让儿童自己来替换,这都是公约的重要因素。

汪田田:大家还有其他的感受也可以谈一谈。

徐志国:符号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我们把符号赋予人文意义的时候,就有了生命的意义和教育的价值。比如楼梯地面上的小脚丫,在这样的符号中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符号就是无声的语言和教育。我们在园所、班级很多区域都有这样无声教育的存在。

顾丽娅:环境是无声的,但其中也渗透了很多的信息和理念。我们孩子在区域中,在盥洗室有很多行为习惯的要求,比如图片、照片、流程图。这些教育是无声的,效果是很好的,可以让孩子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

三、实战篇――实践中验实效

高丽泽:刚才大家谈了很多,下面来实战练兵。

1.幼儿视频分享――午餐进行时;活动进行时。

2.各抒己见(根据工作年限分为三小组进行头脑风暴式分组研讨,再选代表发言)。

(1)午餐进行时:对照幼儿两天的行为,结合自身实践,如何理解幼儿的自由和规则?

蔡芬(1-5年新教师代表):

首先,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符合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喜欢的环境。比如餐后,教师应提供比较安静的游戏,如剪纸、油泥、雪花插片。这样既能自由选择,又能保障其他幼儿安静享用午餐。

其次,规则是让大家的利益最大化。第一天,孩子是在老师没有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自由选择,秩序比较混乱。第二天当老师把视频给孩子回放后,和孩子协商,制定自我需要的规则。

冯越(6-10年教师代表):

现场分析。第一天,我们看到孩子看似自由,实际是散乱的,无意识的行为中会影响到他人。第二天,他们自由选择一些安静的游戏比如剪纸、看书、画画等,他们会安静地进行一些交流,是专注的。从他们内心来讲,他们是自由的。

诊断和分析。蒙台梭利讲到当一个孩子行为没有秩序、规范的时候,实际上他们的精神是紧张的状态。人作为一个智慧生物,要多运用自己的智力来思考,从而达到内心平静,外化有序的行为方式。真正纪律的第一道曙光来自工作。

反思和实践。建构行动路径:第一,通过观察幼儿行为进行记录,并且自己有分析。第二,发现行为后,老师通过拍摄、记录和幼儿形成互动,产生交流。第三,通过交流互动,自评他评,提出更好的解决策略。第四,遵守执行,也许会有新的问题的产生,后期教师要进行跟进。

(2)活动进行时:要建立属于孩子自己的自由与规则,关键点在哪里,教师又该如何去“为”?

王静(10年以上教师代表):

首先,确定本次教学活动中的自由与规则分别是什么?本次活动中的自由是:自由选择尝试方式、表达想法的自由。规则是操作的规则和交流的规则:同时落地,同一高度,时间的限制,听说的规则。但老师对于倾听和表达的规则没有很好地提出来。

其次:对自由与规则的执行需要意识先行,才会有行为跟进。在意识认同中,不仅要让孩子知道要做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认同规则是合理的。操作前要明确要求,在行为跟进的过程中需要走走停停。因为对规则的执行需要坚持,也需要引导的技巧。操作后评价中要关注到孩子对规则执行的情况。

第三,纪律是在自由中获得的。

要创设一个试图解决问题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四、专家引领

高丽泽:对于以上所述,我们不做评论,只是思想碰撞。下面请专家点评。

薛辉:我们在建立规则和纪律的时候要尊重儿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

首先,规则是要达到观念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规则是内隐的,是价值认同,是观念层面的。纪律是外显的,是行为层面的。班级公约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在整个遵从纪律和规则的过程中,我们更多是发现者、观察者、记录者、引导者的角色。我们要更好地贴近儿童,而不是用我们的要求来制约儿童。

庄春梅:第一,我们读的是蒙台梭利的纪律与自由的章节,纪律与自由是辩证的两面,更多指向成人,我不主张幼儿园都来谈纪律,我们建议在幼儿园阶段只谈规则与自主。

第二,在处理规则与自主的时候,我们会有冲突和矛盾,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做一个“被动的观察者”,要等待、发现、了解、解读、读懂儿童。

第三,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我看到班级公约中有很多孩子画的内容,环境是一种影响,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让他的思想和行为通过图画来表达。当儿童规则与自主发生矛盾时,我们老师要去激发、唤醒、支持、引导、帮助。外在的约束到内心的约定需要我们智慧地应对,我们会一步一步和儿童共同成长。

宣玉兴:第一,我们在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一种教育的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学习的一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学习行为,应该成为我们幼儿教师、校领导终身坚持的职业习惯。

第二,蒙台梭利方法是教师前行的灯塔,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科学理论。蒙台梭利既是教育家,又是医学博士,她写得东西很耐看,我们教师要花多年的时间,好好读大家,读经典,造福儿童。

成尚荣:到银河幼儿园参加这个活动很感动,对我是极大的鼓舞。纪律问题,这是幼儿园教师实践中最纠结、最困惑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保教活动无法有秩序的进行,所谓解放儿童,让儿童自由,也是一句空话。抓住这个问题我们来阅读、来讨论,又达成了一些共识:

1.究竟什么是纪律。你们对纪律的解释最重要的那就是规则。规则是来自于儿童内心需求的,是能适应并促进幼儿内心需求满足,促进他发展的。这是第一个解释。第二个解释就是蒙台梭利这本书里说的,纪律不只是事实,而是一个途径,说纪律是途径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讲纪律的价值和作用。第三点解释,纪律是自我的约束。用庄春梅老师的话来说,纪律是内心的约定。

2.纪律存在的价值。蒙台梭利在第五章里非常明确地提出独立性的问题:纪律,为人的解放而存在,纪律,为儿童的创造性而存在。最好的纪律不是为了约束儿童的,最好的纪律、最有价值的纪律是为儿童的发展,是为儿童的解放,是为儿童成为有创造性的人打好基础而存在的,这是纪律最高的价值。

3.纪律是如何形成的。蒙台梭利的观点很明确,照亮纪律的第一道曙光是他们的活动,是他们的工作。也就是说纪律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是在工作中形成的。只要认真工作,投入活动了,他感兴趣了,当然就遵守纪律了。但是蒙台梭利又说了,纪律的形成还是需要训练的,所以讲到了肃静课。所谓肃静课是专门用来进行儿童纪律的训练和教育的。第三个方法通过儿童公约,这就是你们说的班级公约开始的训练儿童纪律的方法。这个公约是大家协商而成的,在协商维护的过程中,让纪律逐步建立起来。第四,纪律是需要调整的,动态发展的。儿童的需要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规则约定也是有变化的。像这样都是很好的方法。

儿童中医启蒙教育篇10

一、言传身教,培养子女爱国奉献的情操

苏联教育家别林斯基在论及道德教育时有一个经典的观点:在儿童的道德教育中起着决定性的,不是伟大而远离儿童的人类范例,而是每天围绕在儿童四周的普通行为范例。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品行在朝夕相处之中不知不觉被子女接受、效仿。明代陆世仪认为童蒙教育“凡家庭之教最急”,以身示教是家教的关键,若父母道德有缺,子女人生的第一课上不好,以后“虽有良师,教诲亦难”。因此父母自身的道德品质在家教中至关重要。《学记》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梁启超也说:“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人的人格模范,最少也不愧做你们姐妹弟兄(指思成、思顺诸人)的模范。”他是如此说也是如此做的。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妄图称帝,为确保革命果实维护共和,梁启超著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声讨窃国巨贼袁世凯。袁尝以二十万元巨款收买这篇檄文并恐吓任公(任公是梁启超的号):“亡命十年,此种况味亦既饱尝,何必更自苦”呢?梁任公谈笑自若:“余诚老于亡命之经验家也。余宁乐此,不愿苟活于此浊恶空气中也。”他的弟子蔡锷回忆道:“帝制议兴,九宇晦盲。吾师新会先生居虎口中,直道危言,大声疾呼,于是已死之人心乃振荡而昭苏。先生所言,全国人人所欲言,全国人人所不敢言,抑非先生言之,固不足于动天下也。”表现了梁启超高尚的人格和高贵的爱国情操。

梁启超常常教育子女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奉献社会、回报社会。他在给儿女的信中说:“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抗战期间,梁思顺居住在沦陷区北平,日本人威逼利诱三番五次拉她出来做事,她坚决不应,保持了高洁的德操,并且从自己并不宽裕的积蓄中拿出一部分捐给防痨协会,赞助设立在西山的青年肺病疗养院。抗战胜利后,反动政府推举她为“国大”代表,她拒不接受,却通过协和医院余汝琪女士向解放区捐赠衣物。“人必有真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梁启超的子女大多留学国外,完全可以进人西方上层社会,国外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要远远大于国内,但他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归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思成夫妇疾病缠身,生活清贫,度日如年。美国有些大学和博物馆想聘用他们,这无论对于他们研究或治病都大有益处,梁思成一一婉言谢绝:“我的祖国正在危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哪怕仅仅是暂时的。”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的三子思忠秉性更似乃父,对祖国前途命运尤为关心,值日寇侵华之际,思忠不畏凶险毅然回国,任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参加了著名的淞沪会战,不幸为国事牺牲于兵火纷飞的战场。

二、启蒙开智,奠定子女智力发展的基础

启蒙教育的重要,使人们极为关注早年智力的开发,“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二程也认为儿童的启蒙教育应早为之,“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主,便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虽未晓知,且当薰聒,使盈耳充腹,久自安习,若固有之,虽以他言惑之,不能人也。若为之不豫,及乎稍长,私意偏好生于内,众口辩言铄于外,欲其纯完,不可得也。故所急在先人,岂有太早者乎?”

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梁启超是最早关注儿童启蒙的教育家之一。他认为幼学是人生的起点,“春秋万法论于始,几何万象起于点,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梁氏兄妹入学较早,基础知识打得很扎实。思礼刚三岁,梁启超就令他每天写五个大字,手把手教他给兄姊写信。梁启超以为近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在于人才匮乏,毫无创新意识。究其根源,乃幼年所受“蠢陋野悍,迂谬猥贱”的学究教育所致。以此为鉴,梁启超没有让子女进呆板的私塾启蒙。长女思顺出生较早,其时尚无女子学堂,任公便亲自授女,主课经史,副课诗词,造就了思顺深厚的古文功底。梁启超还为爱女的书房取名“艺蘅馆”,传颂一时的《艺蘅馆词选》即源于早年所受的家教。

梁启超在启蒙教育中主张奖赏教育,反对体罚教育。他认为教子应以道导之,以术抚之,而不是以力服之。旧教育中动辄对儿童棍棒相加,“毁齿执业,鞭笞挞,或溃血肉,饥不得食,寒不得息”的残酷做法,梁启超深恶痛绝。他抗议,七岁孩童即使犯罪尚且可以宽免,为何孩童上学却要“受此苦刑”!不因势以导,强迫儿童学习,这种做法违背教育学习的基本规律。梁启超接受了近代科学知识,了解到人的“大脑主悟性”“小脑主记性”,因而强烈反对强令记忆,扼杀儿童的天赋悟性,主张“教童子者,导之以悟性”。夫人李氏对子女的教育很严格,梁思成回忆说:“我小时候很淘气,有一次考试成绩落在弟弟思永后面,我妈气极了,用鸡毛掸捆上铁丝抽我。”梁启超得知后,一面狠狠地批评了李夫人,一面教导思成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既是慈父,又是良师。对于子女的学习,梁启超每令他们理解后再记忆,他甚至还在家中设一实验室,孩子们遇到理化问题一时想不通,可以动手做实验,增强理解。梁启超的儿女们完全是在一个高于同时代的良好环境中学习的,既学得轻松又学得扎实。他们的智商在早年就得到了很好的开发,这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无惧忧患,培养子女不怕挫折的精神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张载提倡“困辱非忧”,人可以在逆境中焕发智慧,磨炼意志,升华情操。梁启超亦常常告诫子女:“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使汝辈再处如前数年之境遇者,更阅数年,几何不变为纨绔子哉。”优逸的环境容易使人慵懒丧失斗志,反之逆境则能让人奋起斗志昂扬。梁启超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继承了中国儒家传统的忧患意识,并巧妙地将它移植到家庭教育中来。梁思成回国择业时,曾打算直接进清华做教授,一则清华待遇高,二则清华环境舒逸。梁启超极力反对,“生活太舒服,容易消磨志气”。其时张学良创办东北大学,急需大批人才开恳处女地。梁启超闻讯非常高兴,忙代儿子接下聘书,“那边建筑事业将来有大发展的机会,比温柔乡的清华园强多了……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路上走。”于是思成去了条件待遇大大低于清华的东北,创建了东北大学建筑系,不但培养了众多现代建筑人才,也在低劣的环境中锻炼了意志、能耐,为以后成为斐声中外的建筑学家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同世间寻常人父一样,任公并非圣人般能够太上忘情,他也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女,但是绝不纵容溺爱他们,以免长大后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他希望子女能够较早地独立生活不依赖父母,让他们在困境中磨炼出独立的人格。梁启超曾对儿女们说:“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磨炼出来。”16岁的思庄本拟去美国念书,思成、思忠、思永等人都在美国,兄妹间可以相互照应。梁启超怕爱女过分依赖兄长,养成娇气,断然将“小宝贝”送往加拿大读书。对那些在海外的子女梁启超一再叮嘱他们要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把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十二分地注意锻炼、修养,预备着将来广受孟子所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者”。为子女掌舵导行,可谓煞费苦心。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生活难免有跌跌绊绊的挫折,有时打击还来得很大甚至无情。失败后,不少先进的仁人志士对国家社会丧失希望,有的专心学问终身不问政治,有的干脆遁入空门伴守古佛青灯。偌大的中国竟无梁启超安身之处,迫使他不得不背井离乡流亡日本,还不时躲避清廷鹰犬的搜捕,如此遭遇让人心灰意冷打鼓退堂亦在常理之中。然而任公并不悲观失望,继续为国事东奔西走。他教导子女:“我以为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唯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1923年思成出国前夕不幸遇车祸,伤势甚重,非但耽误了深造之机,而且留下了终身残疾,他的左腿比右腿短了一截,走路微跛。梁启超得知情况后,最担心的不是思成身体落残,而是怕他精神低落,丧失生活前进的勇气。梁启超疾书劝慰:“人生之旅历途甚长……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畏。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炼德性之好机会。”他鼓励儿子战胜心理上的阴魇,把挫折当成磨炼的机会。梁思成后来在中遭受了不公正待遇,被指为,正是在父亲谆谆教导的感知下,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四、注重实际,培养子女经世致用的学风

古代著名家庭教育家颜之推曾批评世上的读书人,“但能言之,不能行之”,“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军国经纶,略无施也。”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是学人常有的一种毛病。梁启超把学问分为“纸的学问”和“事的学问”,也就是现在人们常提的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他主张两者结合,知行并进,认为如果学习不得要领,如学医学、矿学这样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把它的教科书、课本背得滚瓜烂熟,而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就像把文章烧成灰吞食掉一般,“无论文学之纸灰,矿学之纸灰,其为无用一也”。思永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考古学,这是一门与实践联系极紧密的学科,梁启超写信要求他回国实习,收集一些中国野外的资料。于是思永回国整理了清华所藏的著名考古学家李济于1926年发掘的山西省西阴村史前遗址出土的部分陶片,并写成了英文专刊,收获颇丰。宋代教育家胡瑗说:“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为有益于学者矣。”梁启超的思想与之不谋而合。思成夫妇在美国学成建筑学预备回国之时,梁启超说:“我总想你们回国之前,先在欧洲住一年或数月,因为你们学此一科,不到欧洲实地开开眼界是要不得的。”而且一再关照:“你脚踏欧陆之后,我盼望你每日有详细的日记,将所看的东西留下印象(凡注意的东西都留它一张照片),可以回来供系统研究的资料。”思成夫妇一路欧游,观赏了北欧严整的市政,德国莱茵河畔的著名堡垒,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人文装饰,土耳其回教的建筑美术。这次游历对日后梁思成建筑艺术的成功着实功不可没。

梁启超大力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求知的目的有二:一是求智,二是致用。二者缺一不可,即所谓知行合一,二者兼备方称得上是学问。”学问是拿来致用的,不单是为学问而学问而已。”他以自己晚年讲得最多的史学为例,不仅仅满足于“求真”,而且主张“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这与胡适从美国搬来大力提倡的实用主义很有几分相似。但是梁启超的“致用”是“致用于国家”,致用于国计民生,社会进步,而不是为个人私利所“用”,他反对子女将学问当成做官、谋求私利的手段。国富民强需要人尽其才,发挥个性和特长。他多次反思青年为仕而学,拥挤于政界的危害:不仅成为政治腐败的温床,而且埋没人才,危害自身。“虽以志节之士,一人乎其中,则不得不丧其未来,而人格既日趋卑微,则此后自树立之途乃愈隘”。他痛述自汉而后,朝廷以利禄引诱士人,人们都为官而学,“为官而学,学自此湮矣。”所以他极力反对“为官而学”,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他曾告诫思顺夫妇:“作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任公的九个子女每个人在学术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对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与梁启超的悉心教育是分不开的。

五、趣味与渐进,培养子女学会学习的方法

梁启超自称信仰趣味主义,拿趣味作人生观的根底。梁启超一生所作极多,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每天除睡觉外,没有一分种一秒钟不是积极活动。然而我绝不觉得疲倦,而且很少生病,因为我每天的活动有趣得很,精神上的快乐,补得过物质上的消耗而有余”。他把学问上事业上的成功归结为趣味的导引,没有趣味的人就像机器没有燃料一样不能运转,这种人勉强留在世上也不过是行尸走肉。梁启超时刻注意子女的兴趣,他怕思成在美国学得太专门,把生活弄得近于单调、厌倦乃至苦闷。他要求思成“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学之某部门,多用点工夫”,只有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学习、生活才会有滋有味。

不可否认,有人凭苦学而非趣味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样付出的劳动较之有趣味的学习不知要艰辛多少。鉴于19世纪以来生物学进步造成的社会许多巨大变化,梁启超本希望思庄学生物,可是麦基尔大学的生物教授教得不好,思庄学了很长时间都不能对生物产生兴趣,更谈不上好成绩。梁启超了解到女儿的状况后,特地写信劝导:“凡学问最是在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很久,你的思想近来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作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思庄此后改学有浓厚兴趣的文献学和图书馆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趣味是人生前进的要素,趣味丧失掉生活则变得无意义。但趣味是有高尚和低贱之分的,梁启超指出,趣味的性质未必都是好的,如赌嫖也是某些人的人生趣味。作为家长、老师、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子女、学生走正途,激发他们好的兴趣,不跌人下流行列。

有趣味学习就有了动力。但是,学习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应该遵循“由浅而深、由粗而精”“由繁反约”“因势以导、引譬为喻”等原则、规律。孟子以“揠苗助长”的故事来比喻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一方面应是尽力耕耘,反对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反对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知识只能靠点滴积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南宋朱熹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提出“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远者大者。……学者当循序而渐进,不可厌末而求本。”也是对学习应循序渐进的一种阐述。学习无终南捷径可走,梁启超痛感幼儿教育”未尝识字,而即授之以经;未尝辩训,未尝造句,而即强之为文”。他很推重我国古代先哲的“优游涵泳,使自得之”的学习方法。“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特别强调只有“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庄初至北美因语言不通等原因,学习跟不上进度,于是拼命用功以免落于人后,梁启超并不欣赏她的学习方法,对她说:“做学问不必太求猛进,像罐头样子,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便会受益。”尽管思庄奋力苦读,可是收获甚微,没能进大学。此后思庄聆听了父亲的教诲,一年下来便轻松考进了加拿大著名的高等学府麦基尔大学。梁启超科学的学习方法又一次在女儿身上得到了证明。

梁启超的育子之道绝非上述五个方面所能概述,而梁思成众兄妹的成就是梁家良好家庭教育的结果则是有目共睹的。并非所有学者名人的后代都能成才,就以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为例,南海先生的儿女多数平庸无能,梁启超对此也很痛心,他分析是康南海“全不会管教儿女,弄成这样局面”。得此教训,梁启超百忙之中不忘家庭教育。子女在身边时,任公以自己为榜样,对他们言传身教;子女远离自己时,就以两地书为工具时刻了解他们的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梁启超的书信中,没有居高临下,没有道德说教,没有随意指斥,只有平等交流,循循善诱,关心呵护溢于言表,让挚爱的温情流淌在每一个儿女的心田。正因为如此,梁启超造就了梁思成等新中国解放后尤其是建设中的一批梁氏功臣,书写了中外教育史上一个传奇佳话。

参考资料:

1.傅任敢《学记译述》,上海教育出版社。

2.梁启超《梁启超家书》,中国文联出版社。

3.陶菊隐《筹安六君子传》,中华书局。

4.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

5.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6.《二程集》,中华书局。

7.林洙《建筑师梁思成》,天津科技出版社。

8.毛礼锐《中国古代教育家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黄延复《梁启超治学杂拾》,《人物》1985年第1期。

10.夏晓虹《追忆梁启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1.《荀子新注》,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