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实验室管理规范十篇实验室管理规范十篇

实验室管理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9:13

实验室管理规范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必要性

一、设置全面的管理规则

想要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前提是要设置以及明确实验室的管理规则为师生的行为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包括很多方面:实验的准备、仪器的使用、相关药品的管理、损坏物品的登记与赔偿、卫生与安全、学生的实验规则等等以及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等。想要在此基础上把实验教学、规范、正常化必须要理顺校领导、任课教师以及实验员三方的责任和要遵循的相关条例,同时还应保证教学质量的逐渐规范与提高。而且学生的管理、奖罚条例也可以得到明确,且使其自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二、规范档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档案管理,其水平提高的有效方式之一是规范档案的管理。包括仪器、药品管理档案以及实验教学档案。内容包括:仪器分类账、药品分类账、仪器药品购入验收记录、损坏消耗记录、损坏赔偿记录、仪器维修保养记录等。其中对仪器药品的统一编号是根据国家教委编发的中学理科目录的编号而进行一致的安排。实验用品要统一登记入册,到每学期固定时间对实验用品及时摸底排查,出现问题按时解决。

三、细化仪器管理规范

化学实验教学想要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化学实验的相关实验品规格、品种、使用频率的“异、繁、多”进行相关制度的相关管理与规范,同时要对编制实验品自计划采购到分类保管以及维修等其中涉及的各个环节按照初定的规章制度严格完成,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相关实验教学,从而达到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初中的化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大体上可以分成精密仪器、玻璃器皿、木与铁制仪器。(1)应该注意精密仪器的存放环境要清洁整齐、干燥通风,同时要注意不能与一些化学实验药品共同存放。(2)玻璃器皿作为化学实验中的主要用品,应贴签定位,按照其性能以及规格存放,减少其受损量。(3)铁质仪器在使用完毕后一定要保持干燥,防止生锈,并且涂上一层清机油,用以防止锈蚀。除此之外,对化学实验用品、用具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定期保养,这才能使化学实验用品、用具的使用率整体提高。

四、减少生产成本,规范化学药品的管理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所使用到的最基本的化学用剂——药品,通常也被称为化学试剂,其主要被划分为固体和液体两大类型。化学试剂在管理层面上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征。部分试剂易潮解,部分易风化,部分则在光的作用下产生变质等现象。因此,一般的化学试剂按照单质、无机物、有机物、指示剂等分别存放。无机物和有机物要按照试剂的种类、规格而分别保管。对于化学实验室用到的危险试剂,如剧、强腐蚀品和易燃易爆品,按照规定应该分室专柜存放,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本账、双锁管理,定期清查盘点,严禁外流。在使用上,因为化学药品有着价格高、使用量大、容易变质的特征,可采用以下办法节省实验成本。

1.等级调整。在多数试验中并不一定要使用到高纯度的药品,用普通药品取而代之,即可降低实验的成本。

2.浓度调整。除非有特殊浓度要求,在一般化学反应中,我们可以将溶液的浓度设置在3%~5%左右。部分反映现象比较鲜明的物质,则其浓度可以调整为1%~2%。浓度过高不仅浪费药品,同时容易造成某些化学反应显像微弱或过剧甚至造成事故,而且还增加了化学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3.用量调整。很多学生误认为,用量越多,化学反应就越大,呈象就越明显,在实验室就过度用量,而且其基本操作的能力不过关,药品倾倒量无法准确把控。因此,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加强科学性教育,对其药业取用等基本操作流程进行反复训练,同时加以微型实验的开发和研究,减少药品的消耗。

4.药品回收。多数实验剩余药品或生成剂都可以被回收利用,例如银、铝、二氧化锰、氧化铜、氢氧化钠等。这种做法既节约了成本,又做到了环保。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既科学严谨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它要求该科目的教师着眼大局,攻克一切阻碍,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稳妥扎实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化学实验的作用得到真正的、最大限度的挥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为教学服务的功能。

实验室管理规范篇2

关键词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0)22-0026-02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奠定科研基础和提高学生实践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室档案管理则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档案,是正确全面地反映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改革发展历史的重要手段,是管理过程进一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具体要求,也是判断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依据[1-2]。因此,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对学校建设、管理、教学、科研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文就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范畴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提出具体方法。

1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1.1实验室实施管理、决策的依据

完善的实验室档案准确地反映了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教学等有关实验室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可以为实验室管理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

1.2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室愈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实验室的规模、数量、水平和层次也必须快速发展。实验室档案是反映实验室工作、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真实记录,对于实验室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3]。

1.3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

对实验项目、实验方法、手段、实验考试办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档案,都有助于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4科研工作的基本保证

科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科研离不开实验,实验为科研提供财、物、场所的保障。

1.5实验室仪器设备合理配置及科学管理的重要参考

实验室档案可以提供实验设备的功能、技术指标、用途、价格、质量、使用说明及仪器使用记录,可真实反映仪器的性能状况、使用效率、商家售后服务、实验科研对仪器的综合评价等,可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仪器设备选择、使用、维护、保养、开发及仪器的合理整合等提供参考资料。

1.6实验室及教学评估材料的有效积累

实验室档案的真实记录是对该实验室的客观、正确、全面地反映,所提供的可靠文字、图表和数据等,保证实验室评估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实验资料的长期保存。

1.7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实验室档案建立的过程,也是实验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实验教师通过对实验室档案进行比较、鉴别、研讨等方式,吸取经验和教训,促进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其他教师从事实验提供学习的机会。

1.8考核实验室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凭证

实验室档案记录着实验人员的基本材料,包括工作人员基本信息(职称、学历、简历、资格、科研论著、表彰获奖等)以及个人工作日志,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专、兼职实验教师及实验员的在职、流动、职务职称变动、业务考核、进修培训、奖惩情况,实验室主任任命文件等,这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德、勤、能、绩客观评价的主要依据。

2实验室档案管理的范畴

2.1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类

包括实验室的建立、整合、转型、搬迁的记录和文件,实验室平面分布、空间布置和实验室建设规划,以及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所承担的学科、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情况等文件。

2.2实验室管理类

一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档案。如实验室建立、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文件,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年度计划、年度工作总结,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实验室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二是实验室环境管理档案,如实验室平面图,水、电线路图,实验室使用面积,学生人均使用面积,实验室防火、防盗、防爆等安全检查措施和检查记录,三废处理措施和记录等。

2.2.1岗位职责。包括实验室主任、实验员、实验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实习报告等。

2.2.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制度,实验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赔偿管理制度,仪器调剂报废制度,仪器设备采购领导机构,购置计划、论证报告、维修和使用记录,仪器设备总值、明细表、配套率、更新率等资料。

2.2.3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领用、发放记录,药品招标采购情况记录,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物品保管制度。

2.2.4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包括实验室建筑环境,室内水、电安装布线情况,防火、防盗措施,三废处理措施及安全、卫生检查记录等。

2.3实验教学档案

一是实验教学文件及资料,如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实验指导书、有关教学管理和教学要求的各种文件。二是学生实验考核办法、实验考试成绩。

2.4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

仪器设备档案包括仪器设备购置的领导机构及工作人员分工,申购报告及市场调研报告;申购报告的各级审批文件;仪器设备购置招标记录,供货合同或协议书,招、投标的中标文件;安装调试及验收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学校审计、监察结论;设备购置材料、使用说明书及维修卡、使用维修登记册、赔偿记录等。

2.5实验室资金投入档案

其主要包括实验用房、配套设备设施的投资情况;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及维修、改造投资情况;实验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日常实验经费开支情况。

3实验室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主管领导重视不够

主管实验室的领导缺乏对实验室档案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对建档工作支持不够。

3.2实验室工作人员建档意识较差

实验室工作人员建档意识淡薄,平时不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往往记录不全或者零乱,建档不规范,导致有价值的资料流失而不能及时服务于实验教学。

3.3档案建设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同时年终目标考核没有对实验档案评价的内容。

3.4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未经过档案管理知识培训,不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懂档案的归类、整理及收集,即使积累了一些实验资料,在查找、调阅、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

3.5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当今信息化的发展使档案的载体形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档,还包括大量的电子文档,因此,必须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对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实验室电子文件的归档制度及科学的管理系统,实施电子档案的网络检索,优化电子档案的利用服务。

3.6档案工作环境和设施缺乏

档案管理需要必要的硬件设施,这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高校实验室应设有专门的档案室,设立专门的防潮、防腐、防火、防盗设备。只有在档案管理用房、设备上配置完备,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有序,真正做到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正规化。

3.7实验室档案信息开放力度不够

缺乏科学系统的归类、归纳、研究和开发使用体系,采取封闭管理方式,查阅利用范围小,利用率过低。

4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主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实验室档案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实验室档案在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把实验室档案工作列入领导职责范围,加大领导对实验室档案工作的支持;将其列入高校档案工作和实验室工作计划;详细规定归档内容、归档时间、归档类型和统计、保管、使用制度等[4]。

4.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档案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如《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实验设备采购制度》《实验物品领取制度》等。对实验室档案组织机构、职责权利、利用及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使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4.3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水平

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关键,领导对技术人员要不断地进行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实验室档案管理研讨和开发工作,加强交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4.4改善档案管理的工作环境和设施

硬件设施是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学校经费许可的前提下,要有计划地为实验室档案管理投入一定的资金,创造必需的设施保障。

4.5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手段

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意味着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向科学管理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档案管理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5]。利用电子文件、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革档案管理已势在必行。因此,要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结构和规范的命名规则,逐步将手工操作的纸质文件分批向计算机操作的电子文件转化,并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网络扩大信息量和服务范围。

4.6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效率

开展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实验室档案信息资源,因此,档案是一种信息,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源。实验基本操作的图片、录像带,实验方法的研究,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扩展与整合等资料,都会为实验室管理和教学改革提供客观的依据,但不能将这项工作简单化,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利用效率,使其真正的为教学、科研服务[6]。

4.7加大实验室档案的开放力度

服务地方经济,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历来是高校的重要办学理念。因此,实验室档案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也要充分加大与兄弟院校、生产厂家的合作与交流,为其他院校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5参考文献

[1]马斌强,袁超,李聪,等.高等农业院校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204-206.

实验室管理规范篇3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的中坚力量,是实验室的管理者,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基础[2]。为此,教研室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技术人员的培养计划。青年技术员有计划地听取高年资教师的理论课,参加每周教学备课会及青年教师试讲,以提高他们的解剖学理论知识水平。在教学实验技能培训方面,教研室指定有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指导新入职技术员熟悉教学实验流程,掌握实验准备的基本操作及解剖标本制作等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每年外派青年技术员到其他专业院校或单位系统学习常规、特殊标本制作技术和实验室管理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标本制作技能和实验室管理水平;鼓励技术人员积极申报教学课题和参加教师所主持的第二课堂项目,使自己理论和实验技术水平得到锻炼。通过近3年的规范化培养,实验室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共制作了400余件标本,发表教学论文6篇,参加第二课堂项目5项,主持或参加校长基金3项。

2完善实验教学的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解剖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验课准备制度、技术员听课制度、实验室标本管理、制作、使用制度、尸体使用制度、标本处理制度、教学提醒相关规定、技术人员职责、实验室安全安全保卫制度、药品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保证了教学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章可依,遵循一致,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这一系列规章制度及与之相配套的《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规范化实施方案》的贯彻执行,有效保障了解剖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也逐渐形成了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3]。

3数字网络互动实验室管理

数字网络互动实验室是解剖实验室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承担着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层次的解剖实验课。根据教学秘书下发的课表分配各班教室安排,保证学生人数与标本数量达到一定比例。针对教室内全自动冷藏解剖台及以其为中心的高清摄像头、液晶电视,实验课上充分利用其网络互联和教学软件中的相关功能,根据教学需要,在本实验室操作台甚至不同实验室间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共享。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对整个系统有熟练的掌握才能较为顺利地实现这些操作。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技术人员的相互配合。因此,全面熟练掌握数字网络互动教室的各项操作,提前做好上课准备工作,是充分发挥网络互动功能、实现教学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4虚拟实验室管理

虚拟解剖互动实验室是电子化的解剖实验室,由教师机和学生机加上虚拟解剖及多媒体互动教学软件组成的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虚拟解剖软件自主学习,也可通过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与教师互动,还可以通过观看全部局解视频综合学习掌握系解、局解、神解的知识,还可以尝试作一些软件所带的练习题,检验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较高的使用率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使用登记和计算机病毒防范。让使用者登记并认真阅读存在计算机中的使用说明,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方便其他使用者;同时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优盘使用限制、系统保护还原)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控,最大程度地减少软硬件故障发生率,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课教学以最大便利。

5人体标本陈列馆管理

人体标本陈列馆是我校不同专业、各层次医学生通过解剖实习课学习、了解解剖学知识的最直观真实的教室[4]。旧馆经过装修改造,馆内陈设令人耳目一新,洁净明亮,丰富的标本和开放式的摆放便于学生观看、学习。学生的第一次实习课会来此默哀致敬,表达对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激和敬意,因此这里也成为医风医德教育的最佳场所。除了作为专业学习场所,标本陈列馆还发挥了对社会公众科普教育功能。陈列馆设有专人负责,制定了安全条例和开放制度。为保持馆内肃穆的学习气氛,同解剖实验室一样,禁止拍照喧哗。每学期使用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时刻注意馆内标本情况,有浑浊、漏液的及时换液、修补更换;校外人员经批准登记后可前来参观、学习。为了更好地维护馆藏标本、服务解剖实验教学,馆内还新增了一定的安防设施并准备在今后进一步完善。作为解剖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馆中陈列标本是实验教学标本的补充和完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效果,还是对外交流的窗口[4]。加强人体标本陈列馆的建设和管理,使其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人体标本保存库管理

标本保存库是解剖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着用于解剖教学、科研、临床相关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类标本。经我校遗体捐献站登记接收的遗体,由实验技术人员消毒、防腐处理后冷藏或冷冻保存。非专门工作人员均不得进入标本保存库、解剖实验室。尸体标本首先供解剖教学使用,其他用途的标本取用需经教研室同意并登记备案,未经学校批准、保卫处报批,任何标本均不得带离学校及用于其他目的的研究甚至交易。实验课和研究工作后的标本废弃物,填写学校下发的废弃物处理表格,经专人清点,交由学校相关部门联系的具备此项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标本保存库属冷库设施,需定期对制冷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进入冷库或者经专门用于监控的计算机查看库内不同库区的冷柜温度。遇到最常见的不制冷时,要对制冷设备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如控制箱内的一些重要开关、冷柜内循环风机的运转状态、室外压缩机的运行等,而一般情况下最常见的影响压缩机工作的因素是聚集在室外机散热器周围的灰尘、毛絮、杂物等,对于这些影响散热导致室外机故障甚至报废的因素,需及时清除。对于较为严重的交流接触器及压缩机损坏的情况,则要及时通知仪修部门或厂家进行维修,以保障标本保存的品质。

7实验室示教标本管理

在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宏观)的教学过程中,示教标本起着图谱、模型、电子课件都无法替代的作用。每间实验室至少有一具,是经多位教师从上一次局解课用后,选择质量较好、保留较为完整的尸体作为示教标本。存放示教标本的解剖台外面贴有文字标识,方便教师课上使用,用毕则恢复原样,可喷洒适量防霉剂并保湿,利于以后再用。由于示教标本保存在全自动冷藏解剖台中,遇有不制冷和升降故障及时联系维修人员并定期人工排放存于箱体底部的水分。每个实验室还有两箱湿性标本,主要是内脏器官和四肢关节,在系统解剖实验课时使用较为频繁,为维持标本的良好形态,会定期更换保存液,各室均配有六个骨箱,成套搭配,每学期还要调整更新部分标本。将各实验室的标本具体到技术人员个人管理,会对该室标本状况了如指掌,定期对标本状况统计核实,之后大家共同合作进行补充、调整等准备工作[5]。标本箱标有编号,防止各教室混放,所有标本禁止拿出实验室,便于清点核查。保持示教标本良好的状态和一定的数量,就能充分满足实验课教学的需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8实验室模型管理

各类解剖模型是对教科书文字描述和图谱的有益补充,甚至可以替代一些数量较少或难以制作的真实标本。成套的模型分为系解和局解两类,系解模型按系统分别置于不同整理箱中并在箱外贴上标有系统名称及教室标号的标签,神解模型每个教室一箱,也标有教室编号,实验课前,有技术人员或学生搬到同标号的教室,用毕还回存放模型的准备间。这样,使得每个班都有较为充足的模型数量,而且相对固定,能够做到不乱拿乱放,易于技术人员检查、维护和调整。技术人员定期清洁灰尘,检查破损。如有教师上课临时使用或校内外相关单位借用模型,在实验室登记备案并限定时间,不能影响实验课教学使用。

9实验室卫生环境管理

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状况体现着一个实验室的工作精神状态。除了定期的集中清理维护,平时主要靠每次实验课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每个班的第一次实习课后即按分组轮流值日,负责本教室清扫垃圾废弃物、放好座椅、模型标本归位,从小事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为下一次上课的学生保持了良好的环境卫生,同时也培养了医德医风。

10实验室安全管理

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是良好的教学秩序的根本保障。解剖实验室同样面临着用水、用电安全及火灾防范的问题。熟记校园及公共报警电话、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讲座和演习、配备较为完善的预防及灭火设施,成为应对火灾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用水、用电方面的安全隐患。如应经常对实验室内水路管线上的接头阀门进行检查,有跑冒滴漏及时报告更换。实验室用电设备较多,要按合理的顺序开关;对插座、电闸控制箱应熟知所在,一旦因某些原因造成跳闸,作出一定的判断再作合闸处理,以免造成用电伤人、因电失火的事故。实验室内标本模型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尤其对小件标本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遗失,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提醒学生要爱护标本,避免因损坏和遗失给实验课的开展造成困难。只有全面加强实验室安全意识,注意各个安全环节,才能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转。

11实验室开放管理

实验室管理规范篇4

1.实验仪器的采购。对于实验仪器的采购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招标。首先实验教师要在每个学期的期末把下个学期需要购买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消耗品整理出来上报给实验室管理人员,然后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仪器及消耗品进行清点,确定出购买的数量。最后把这些东西发给商家,让商家提供出他们各自的价格、型号等,对其进行对比,选择最适合的一家进行采购。2.实验仪器的管理。(1)在购买了大型的实验仪器后要对实验仪器进行详细的登记,比如使用注意事项,商家的联系方式等。另外还要把实验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简化,并且塑封后贴在墙上,以便使用者可以按照正确的步奏进行操作。此外,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对实验仪器进行保养检查。(2)就是要把个别的精密实验仪器和普通的实验仪器分开进行放置。这样对精密实验仪器能做到更好的保护。而且对实验中要使用的物品要分类进行存放,比如有些实验物品有一定的毒性或者对人体有一些伤害,这类实验物就要重点保存,必须由实验老师进行领取。而学生只能领取一些没有危险性的实验物品,但也是不能无限制地领取,要确定一个领取限额,避免造成过度浪费。(3)就是要对实验室的实验仪器的位置进行固定,这样也便于实验管理员对实验仪器进行管理,确保实验仪器不丢失,实验仪器的正常使用。如果有别的实验室临时需要,要在使用完后立即还回原实验室,并且还要进行登记。除此,对学生在实验室的位置进行固定,每次实验前要让学生对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进行检查,确认完好齐全后要填写使用记录表,遇到仪器是坏的,要及时上报老师,并填写仪器损坏登记表。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实验物品的丢失率。3.环境卫生及安全检查。要把环境卫生,安全操作等制度成文上墙,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对于第一次进实验室的学生,应该先给他们进行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培训,而且也要定期对师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

二、加强实验教学技术队伍的建设

1.强化实验人员的管理。实验人员分为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教学人员主要负责给学生上实验课,而对于实验仪器的采购、保养和实验用品的准备工作则是由实验管理员来负责的。在实验人员上,学校应该尽量引进一些高素质、高水品的人员,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对于在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上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员,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实验室发挥出更大的作用。2.制定实验室人员的培训计划。为了提高实验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加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对实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时很有必要的。通过培训,可以让实验教学人员提高教学水平,也可以让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仪器的保养、操作规程等做到全面掌握。当然,除了定期派实验人员外出进行培训外,学校也可以请一些专家到学校进行实验讲座,这对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是很有效的。

三、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

1.时间开放。在时间开发的问题上可以有两种方式,即提前预约和定时开放。提前预约就是学生如果想在放学后或者周末进入实验室做实验,那就要提前写好实验申请书,交给实验室管理人员,然后管理人员根据学生申请的情况进行安排。2.创新管理模式。在实验室的开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老师人手不够的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老师进行主要管理,安排学生进行辅助管理的方式,这样既可以解决人手问题,也可以锻炼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的素质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这个时候老师就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有责任感、做事认真负责的学生来进行辅助管理。3.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在实验室的开放过程中,肯定避免不了对实验仪器带来一些损坏。所以,对于损坏设备的维修费用,学校应该单独给予一些预算,方便实验管理员及时找专业人员对实验设备进行维修,不用再走繁琐的审批程序。另外,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为了实验室的开放问题也是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心血,牺牲了很多自己的休息时间。所以,学校应该给予这些老师更多一些的工作补贴,从而可以更好地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开放实验的建设中。

实验室管理规范篇5

1明确责任,完善制度

实验室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学校、任课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一特点表明,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要使实验室工作规范化,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责。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实际,我们明确了学校实验室工作的主要职责:学校要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实验室,配备教学仪器设备;保障日常实验室工作的经费需求;建立健全实验室工作机构,配齐实验室工作人员;制定完善的实验室工作规章制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设置实验课和安排实验教学活动;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考核,落实相关待遇等。相关任课教师的职责是:刻苦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备好实验课;做好学科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进度表及实验室开放计划;填报实验通知单;做准备实验;为学生讲解和演示实验;调控学生实验进度并进行巡回指导;批改讲评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教师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除了要管理好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外,还要为实验教学提供全方位服务,主要应做好15项工作:1)掌握相关实验室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及实验室工作规章制度;2)掌握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3)购置、验收、存放和管理教学仪器设备、药品及材料等;4)根据实验通知单,准备实验所需仪器、药品、材料等;5)协助任课教师做准备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开展科技活动;6)掌握有关仪器设备的规格、性能、构造和工作原理,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7)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实验室管理;8)开放实验室,为师生提供科技活动场所和器材;9)对实验室工作进行跟踪记录(演示实验记录、学生实验记录、教学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教学仪器领用借还记录、教学仪器损坏赔偿记录、危险化学药品使用记录、实验室开放记录等),建两本账(教学仪器设备总账、教学仪器设备明细账);10)根据实验教学需要,购置实验所需消耗材料;11)每学期核对一次账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物物有账,账物相符;12)参加各种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13)根据教学需要自制或改制教学用具;14)收集、整理和保管实验室工作档案;15)做好实验室的防火、防盗、防毒及实验废物处置等工作,及时正确地处理实验室突发事故,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的安全。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强调各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实验室规则、仪器室规则、实验室安全工作规则、教学仪器领用借还制度、教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教学仪器维修保养制度、教学仪器报损制度、危险化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等9项规章,从而保证实验室工作各个环节有规可循。

2健全队伍,提高素质

搞好实验室工作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室工作队伍。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中学理化生和小学科学任课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工作培训,提高他们对实验室工作的认识,明确他们应该承担的任务及相关工作程序和方法;

二是要求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和教学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教师,一般60个班以上规模的高中配备6~8人,一般高中和36个以上班级的初中配备3~4人,一般初中3人,小学1人,规模较小的学校可由任课教师兼任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员);

三是对实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掌握相关的工作原则和方式方法。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使烟台市中小学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保证了各种规范化措施的顺利实施。

3强化督导,狠抓落实

为了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我们结合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督导活动。

一是针对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开展了危险化学品管理和使用专项检查,对全市278所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学校进行了逐校检查,逐校反馈,逐校落实整改;

二是结合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对411项目学校逐一进行实验室工作综合督导,落实实验室建设、内部设施配套、教学仪器配备、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等方面的标准要求;

实验室管理规范篇6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药品;仪器;财产登记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031-02

1化学实验室管理粗放隐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数据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应用于化学教学的化学实验室管理状况对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影响。目前的实验室药品和仪器的管理还存在一些管理粗放导致的现象和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如:实验台上撒了一桌的药品,无人收拾;易氧化的药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造成实验数据误差;指示剂瓶身上标签不清楚,造成实验误用;器材、资料借进借出的记录不及时完善,造成仪器的丢失。这些现象和问题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同时也在安全性、经费使用效益方面带来一些隐忧。应加强精细化、标准化管理,重视解决好这些日常问题,充分发挥实验应用,保障化学实验教学需要。

2化学实验室的药品与仪器管理

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实验室中药品应遵循常用药品分类分层存放,危险有毒药品和相互作用药品专门专柜存放的规定保存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保证所有药品的外包装上都有明显的说明标签,标签要标明药品的称谓、生产规格及厂家的生产日期,并且要经常检查药品瓶子或其他外包装的完整情况,如标签是否完整,以及有无其他潜在危险。无标签物质、产生质量问题的要及时清理并统一销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用到不少有毒易燃易爆的物质。有毒物质指的是能够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此类物质有苯、苯酚、氰化物、单质汞、亚硝酸盐等,这类药品存放时要瓶装密封,标签明确表明其性质,并且提醒学生使用有毒物质后要迅速洗口洗脸洗手;易燃的物质指的是能在较低温度下与氧气接触,发生燃烧的固质或液体,此类物质有黄磷、汽油、钠等活泼金属,由于可以燃烧,所以这类药品应当远离火源和高温物体,而且要存放在低温、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易爆类物质指的是在发生摩擦和碰撞时或在受到外界高温的影响时易发生爆炸、自爆现象的物质。此类物质有氯酸盐、硝酸盐、乙炔类化合物。这类药品取用时应当轻拿轻放,还要与酸性物质、强还原性物质隔开存放,且远离着火点。

化学实验室仪器管理化学仪器的管理可以分为精密仪器和非精密仪器以及实验室水电的管理。对精密仪器,工作人员应当妥善保管,为每台贵重精密仪器建立完善工作档案,安装、使用信息完整记录,其中包含了调试、安装、鉴定及使用记录等方面,还要定期为精密仪器做腐蚀、除尘等方面的防护工作;对于非精密仪器的管理来说,我们可以按玻璃仪器、瓷质仪器、金属器具、橡胶制品、木制品等五个大类进行分类管理。

玻璃仪器与瓷质仪器存放原则:防尘防碰,标签明确,整齐美观。

1)小件仪器,如温度计、滴管等应分别放在各层抽屉中,并将抽屉隔成相应的不同大小、不同分类的区间格子,为了防止因为取放仪器而造成的震动和碰撞,管理人员应在抽屉的底部、接触垫加上棉布或其他避免或减缓震动。

2)具有磨口塞的仪器,如滴定管、分液漏斗、容量瓶等,由于不同瓶子的塞子之间不能任意配合使用,一是混用可能会造成溶液的混杂,而且混用可能会造成瓶身与瓶盖无法严密结合,造成液体泄漏,所以存放时,管理人员需要用橡皮筋将玻璃塞和仪器固定在一起存放,并在瓶子的磨口处与塞子之间垫放上一张薄纸,防止不用时粘结。

3)长件仪器,如滴定管、冷凝管、移液管等,存放时要把这类仪器横置于抽屉中,而不能将洗涮过的仪器直接挂放在仪器台上,以免仪器掉落。

橡胶材质仪器在不用时,应用水冲洗干净,尽可能置于密闭柜子中,并且最好在柜子内放一杯清水,时刻保持橡胶不会因为干燥而发生脆裂。

对于金属仪器与木制仪器,金属器具如铁架台、滴定管夹等因为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生锈。为防止生锈,管理人员可在仪器的表面封蜡或其他无害化防腐处理,并定期检查、定期补涂。对于木制设施主要应当防止因为接触空气中的水而膨胀,从而产生误差,必要时相应做封闭处理。

3化学实验室的药品与仪器规范

完善制度规定,强化管理规范化意识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实验室制度和规则是实验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只有建立起完善、科学、人性化的规章制度,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实验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建立一系列仪器设备保管使用制度,做好仪器购买损坏记录、以及一套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安全防护及危险品管理等制度,并严格执行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室的废物实行分类处理一个良好的通风环境能够为实验室的师生提供健康的保证,并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通常实验室会采取通风橱、抽风设备以达到排出室内有毒气体换入新鲜空气的目的。另外,实验室人员要在显眼的地方放置专门收集废液的容器,分类收集学生做实验所剩余的固体废弃杂物、有毒危害的溶液,并且定时做统一的销毁和更换。

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意识大部分学生初始对实验室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在使用仪器设备方面不拘于常人,会使一些常用仪器发生损坏和无法正常使用,教师应当细致耐心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教授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药品使用的安全事项。

同时,为了避免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引发事故,实验室应当配备灭火器、药品箱之类的安全设施。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变废为宝,聚沙成塔,处处留心,精打细算。实验室的课堂要能够培养学生做实验时良好的节约习惯,教育学生用量杯量取液体时精确到数字来取代半杯这个模糊的概念,既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和规范,给学生带来准确的概念,又减少实验药品不必要的损耗,给实验室减少无谓的开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直接或者是经过简单处理便可以运用到试验中去的材料,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加工用过的废旧钢板,将钢板表面铁锈刮下来便是氧化铁,将钢板剩余的边角料磨细就是实验所用的铁屑。很多坏了的实验仪器经过改造一样可以在实验中运用,碱式滴定管与酸式滴定管的区别只是在于一个下方是旋转活塞,一个下方是橡皮管,所以破损的酸式或碱式滴定管可以拆卸互用。

4结语

实验室可成为学生验证科学规律的场所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实验室做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动手动脑协作互助的能力,学生在这里接受课本以外的教育。随着实验教学水平和难度的提高,对化学实验室药品与仪器管理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实验室仪器与药品管理应从健全规范管理制度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上的应用,建立药品、仪器、试剂的分类管理数据库,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了解仪器借出和借入情况、药品与试剂的库存量情况,从而了解整理相关信息,及时购进添置有需求的仪器、补充匮乏的实验药品,能够对实验室的药品与仪器做到了然于心,更好地管理好实验仪器、药品、试剂。

参考文献

[1]刘曾明.浅谈怎样当好新时期实验室管理员[J].读写算,2011,22(3):103-104.

[2]杨贵才.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3(3).

[3]屈永年,余志玲,高海涛.浅议化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3,16(5):447.

实验室管理规范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管理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abstract:thispapercombinewiththeauthor’syearsofpracticalworkexperience,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andtestinglaboratorymetrologyaccreditationofstandardizedmanagementforthekeypoint,putforwardabriefdiscussionfortheconstructionoflaboratorytests.

Keywords:constructionalengineering;laboratory;managementofmetrologyaccreditation;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分析,大多数的检测试验室都是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19个要素来进行计量认证工作,但对于检测实验室的计量认证的管理工作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标准,致使很多的现已通过计量认证的实验室在管理工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导致人为操作失误、工作管理疏散等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检测实验室工作的严谨性。因此,强化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计量认证规范化管理刻不容缓。

1计量认证的准备阶段

1.1提高认识性和全员参与性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观参与者和决策者,因此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验室的领导者作为领导和决策的核心应全面提高质量管理认识,积极倡导和普及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做到使其深入人心,从而有效的提高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1.2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由实验室最高领导者正式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是实验室各部门和全体人员在检测工作中遵循的准则。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领导要尽快结合实验室的工作内容、性质、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便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工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纳入质量手册,要求实验室所有人员都知道并贯彻执行。

1.3确定过程和要素,分配职责,配备资源

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最终目标是持续提供符合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的形成是由各个检测过程完成的。因此,实验室应按照《评审准则》各要素的要求,确定检测报告形成过程中的质量环节并加以控制。为了对各个质量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应将各个过程的质量活动分配落实到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承担的质量活动确定其质量职责和各个岗位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限。实验室在质量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

1.4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一整套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和运行的法规,也是计量认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应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四方面内容。质量手册是根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描述与之相适应管理体系的基本文件,提出对各过程和活动的管理要求,是各检测实验室的内部“宪法”,位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程序文件是规定各实验室质量活动方法和要求的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位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二层次,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相一致;作业指导书是规定质量基层活动途径的操作性文件,针对具体的作业活动,是程序文件的细化,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业指导书包括操作规程、自校规程等,位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三层次;第四层次文件包括原始记录、质量记录表格、检测报告等,是质量活动的见证性文件。实验室所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具有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应符合并覆盖《评审准则》的所有条款和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产生不一致的地方。通过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检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1.5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定期对实验室各环节和各部门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内部审核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对影响检测工作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较严重问题,开具不符合项目的报告,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进行必要的整改;通过管理评审对现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找出内部的薄弱环节和质量管理体系的不适宜处,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修订或换版,制定出更适应于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从而形成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

2计量认证的基础工作

2.1人员培训

1)作为检测实验室应根据需求制定并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内容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检测标准规范等内容。2)实验室应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能力验证、人员比对、操作监督、内部或外部审核等方式证明培训的有效性。3)实验室应按《评审准则》的要求认真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各类人员的业务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录存档。

2.2规范实验室环境

1)实验室的环境要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各检测区间的分布要合理并严格避免产生交叉污染和相互影响。2)实验室内水、电、气管道的布置要整齐并有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水泥检测室、养护室等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的地方应有环境条件记录。3)有化学分析项目的检测室,所用各种器皿及试剂应分类存放,备用试剂应有专门的存储室或储存柜,有毒有害试剂应存储于保险柜中,并由两个人保管。4)实验室必须配有“三废”处理措施和器具,对“三废”的处理应满足环保要求,做到无害排放。5)对涉及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检测项目实验室应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2.3检测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管理

1)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是检查仪器设备处于受控管理的措施之一,《评审准则》明确规定检测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应实施标识管理,即使用合格、准用、停用三色标识。标志的内容应包括仪器编号、检定有效期等内容。2)所有检测仪器设备必须建立档案,并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准以及档案的管理工作。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仪器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以及标识;启用日期及验收记录;检定或校准记录及合格证书;使用和维护记录;故障维修记录等。3)每台仪器设备旁边除应有使用记录外,还应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4)加强标准物质管理,保证所有标准物质来自有资质的机构并在有效期内,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4资料档案管理

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测方法、检测技术规范等受控文件进行发放登记和标识定期跟踪,审核文件的有效性,保证在用标准是有效版本。对有关法律、标准规范、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原始记录、检测报告、供应商等档案进行分类归档管理。

3计量认证的体会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是计量认证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实验室最高管理层作为策划与组织实施者必须起带头作用,激发起全体人员的参与意识,分工协作,才有可能取得计量认证的成功。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是计量认证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培训内容应包括检测标准规范、有关计量认证法律法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多方面内容,只有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尤其是全体人员都确实理解《评审准则》的要求,才能保证计量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3)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计量认证成功的保证。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把基础工作做好,尤其是各种质量记录要齐全、细化,并按程序文件的要求做好记录,才能保证计量认证工作取得成功。4)计量认证工作能促进检测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计量认证,一方面是获得国家的行政许可,另一方面实际上就是实验室管理向国际上靠拢,与国际接轨的过程。新的管理思想使各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检测工作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通过对《评审准则》的学习,以及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感受,增强了市场观念,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路融入每个岗位中,提高了服务意识和质量,以公正、诚信对待每一位客户,以优质服务取得客户信赖和社会的认可。

4结语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应深刻体会计量认证评审的内涵,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将国家权威部门的反馈信息作为管理工作推进剂,逐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建立符合自身实验室特色的管理机制,使之良性循环,长远发展。

实验室管理规范篇8

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是以学科涵盖的水、大气、固体废物、物理因素等涉及的技术参数为核心,参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组成完整的标准体系。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使实验数据科学、准确、有效,实验室必须依照标准对实验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5]。实验室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熟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还需要一套完整的实验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通过实施标准体系,促进实验室的标准化基础工作建设,使实验室在教学、科研、服务中所需的技术规范、管理规范、工作规范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的有机整体,产生系统效应,从而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节约成本、保证数据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增强科研权威性,实现实验室良性运行,以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标准化及标准管理是实验室全部工作环节中一项重要而且是十分关键的系统工程,建立实验室标准体系是实验室现代化的迫切需要。高校实验室既是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技术平台。因此,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娴熟的实验操作和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意识非常必要,同时这也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保障[6]。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会大大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实验过程的可控性,保障实验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2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现状

2.1有必要,无做法

目前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的技术与管理存在不少缺位,很多方面有必要完善和充实[7-8]。第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污染物或环境控制指标被纳入环境教学与科研检测的范畴,这就需要实验室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管理措施和执行路线,以确保实验室管理的完备性和检验方法的完整性。如在水污染技术指标的检测方面,多溴联苯醚(pBDes)类逐渐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目前国内外各科研机构对于该类物质在水环境中微含量的测定方法不统一,更谈不上检测方法的权威性,极大地影响了该领域的科研交流和相关成果的鉴定。第二,针对实验室已有的管理事项缺乏应有的管理标准或相关制度。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属于高危险区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电磁辐射等会直接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9]。因此必须建立实验室有毒物质的处置规程和突发事故应急管理程序。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在这方面尚有较大差距。第三,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逐年增加和研究生的扩招,实验室规模扩大,功能也更齐全,但是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的编制有限,无法完成大量的实验仪器购置、维护、管理和众多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工作,实验室仪器损坏率高,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10]。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标准(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仪器使用操作规范、样品分析测试标准方法、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仪器维护制度等)来保证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2有做法,无标准

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对于很多事项已经有大量规范的做法,但未形成相应的标准。在实验技术方面,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规范的环境样品采集、预处理及检测方法,但这些方法没有用规范性的文本流程化,不利用于科研团队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在管理方面,近年来实验室逐步购入一些大型仪器设备,必然面临维修保养、耗材购置和故障处理等问题。目前针对这一管理事项缺少明确的报告程序,应加快制定管理程序“外部提供支持管理标准”等规范管理制度。另外,仪器设备的说明书、维护和保养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往往没有在实验室进行明示,学生盲目操作甚至错误的操作可能造成仪器的损坏或其他安全事故。

2.3有标准,无体系

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是实验室各项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已经有大量实验室规范,但未形成相应的体系,如暨南大学通用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暨南大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暨南大学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暨南大学核技术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等。在技术标准方面,目前实验室所使用的标准散布于各类技术资料中或由实验室使用者各自保管,多局限于实验方法标准。如涉及水污染的技术标准目前有pH值、Do、BoD5、CoDcr、tn、tp等实验方法标准。而国家标准仅水污染技术标准分体系方面,就应涵盖技术基础标准、采样技术标准、样品预处理技术标准、水质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采购技术标准、试验方法技术标准、设备设施技术标准(含操作规程)、服务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等,其中水质标准应包含地表水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标准等。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标准纳入实验室标准体系,让学生了解标准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使用标准来规范自己的实验过程。

2.4有体系,未信息化

有些高校的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已建立初步的标准体系,但未形成实验室标准信息数据库。有些高校的实验室按照国家标准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成了实验室管理体系,但仍存在不足[11]。一方面,该体系仅仅关注实验室管理事项,主要涵盖管理标准,而缺乏实验室标准体系中的技术层面和工作层面的规范。另一方面,该体系仅仅停留于纸质文件,而未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不利于文件的使用和换版。

3如何加强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化工作

在加强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化工作方面,主要涉及实验室标准体系建立、实验室设备设施的标准化以及标准信息库的建立与管理三个方面,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1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作为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一项标准都不是孤立的,标准的作用只有通过标准体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体系的完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标准和体系的效用。在系统学习GB/t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自身的特点,形成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结构图,策划、制定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表。参考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首先进行环境因素分类,以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核心,根据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各环节涉及到的技术事项,收集、制定技术标准,构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再根据技术事项所涉及的管理事项制定管理标准,构建完善管理标准体系;同时为落实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要求,制定工作标准,构建完善工作标准体系,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系统的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并在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的各阶段加以贯彻和执行,确保采样、样品预处理、仪器操作、实验分析等各环节的标准化运作。具体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清理文件,整体策划。体系文件编制前,对实验室内部以往各种标准、管理制度、工作规则以及历年下发的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和整理,参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结合实验室实验技术与管理现状,形成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结构图,编制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表,确定学科实验室标准化蓝图。第二步,按照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表,通过网络、专业期刊、专业标准信息服务机构等收集国际、区域、国家、行业、地方等各层次标准。第三步,依照GB/t1.1之规定,编写所缺少的标准文件或补充更新所缺文件条款。逐步编制、完善标准体系。

3.2设备设施标准化

实验室设备设施是实验室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实验室标准化的重要对象。实验室设备设施标准化包括设备设施产品技术规范(如相关法定标准及使用说明书等)的收集整理、设备设施操作规程的编制、设备设施定制管理的合理规划与实施等。尤其是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其描述应简洁、明确、无误。一名具备基本实验技能的实验参与者按该操作规程应能自行操作设备设施。做好仪器设备维护是保证实验室可持续、安全运行的基础。一是严格控制仪器使用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振动、腐蚀性气体等,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转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二是仪器的定期维护,如更换老化、损坏部件,仪器内部定期清洗等,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3标准信息库的建立与使用

标准信息的收集、管理和更新是维护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的重要环节,相关人员可通过互联网搜索查询、订阅报刊杂志等形式进行标准信息的广泛收集,通过建立标准信息数据库的方式实现集中和网络化管理,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深圳标准信息网等查询最新学科标准信息,不断完善标准信息库并保持其有效性。标准信息收集范围包括:国家和地方有关学科实验室标准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等方面有效的标准文本;国内外有关标准化的期刊、专著等出版物;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区域标准、技术法规;其他与学科实验室有关的标准化信息。学科实验室标准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广泛而稳定的信息搜集渠道,如环保、实验室监管、质量、职业健康等行政主管部门、情报部门、报刊、杂志、网络等;及时地了解并收集有关的标准、修订、更改和废止的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分类、登记和编目,并及时传递到实验室。收藏的标准信息应及时更替、更改,保持良好的时效性;建立标准电子文档信息库;开通标准的网络服务系统。标准信息库的使用:实验中心应建立专门的标准化信息数据库,并对申请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实验室的准入条件、工作准则、实验室功能、实验室环境和相关实验方法,同时也养成了规范化的工作作风。

实验室管理规范篇9

【关键词】新形势;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就是针对实验室进行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控制以及调整。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可以保障实验室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规范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实验室的管理一定要从创建规范的工作机制开始,工作规范是工作开展的前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实验室的管理更是如此。实验室一定要做到权责分明,构建实验室仪器的管理制度和使用制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使用实验室仪器,仪器损坏时也要追究到个人责任,做到权责分明。同时也要建立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以及危险品使用政策,严格强调实验室危险品使用的注意事项,要杜绝实验危险品危害到实验室的利益以及实验人员的自身利益。只有规范好个人行为,才能杜绝危险事件的发生。这一点也要从实验品使用规范做起,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在严格遵守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保护好实验室中的所有设备,注重设备的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使用中不会因为故障错误影响实验进程和实验效果。设备是实验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爱护我们的实验设备,才能提高实验效率。实验室设备的有效管理是实验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虽然实验室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只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就能保障实验室的日常工作能够有序、合理的进行。

二、如何规范实验室管理

1、实验室中有很多实验仪器和设备,很多专用仪器在使用中有一定的使用限制。这些仪器通常被保管在保管室中,仪器的功能不同,分类也不同。这些较难管理的仪器在保管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严格遵守管理准则,做好设备的使用记录、保养和修理。实验器材具有实验承载性,通过仪器的使用,我们可以获得我们想要的数据,利用仪器观察达到我们实验的目的。我们在获得所需物后,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在日常实验中,实验管理是最关键的工作。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开始时会校对器材的精确度以及过重器材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流程。了解之后做好实验器材使用记录,方便日后器材的检查修理。维修和保养是管理实验室器材的重要手段,具体工作中,必须要谨慎和高度集中,不能敷衍了事。遵循实验器材的使用规则,只有做好实验器材的日常管理,才能最小限度的降低实验器材的损坏度,提高实验器材的使用寿命,减少器材的费用投资,充分体现了实验室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决策。

2、实验室具有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定律的功能。实验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多实验器材有着一定危险性。无论是器材的保存和使用都要求我们有一定的安全防护意识,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实验室的财产安全。注重实验室不安全因素的排查,保证实验的安全进行。实验室中常见的安全事故有爆炸、着火、触电、割伤、烧烫以及中毒,甚至还会出现实验器材失窃现象。注重危险化学物品的管理,将有危险的化学物品分类开来,建设专用的储存室,做好储存室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火灾报警系统、防盗系统、消防装置。使用危险化学物品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操作,必要时可采取安全保护用具,防止中毒和烧伤。对这些含毒的化学品进行严格管理,做好使用记录。

我们的实验人员一定要注意这些安全问题,提高自己的防患意识,爱护自己爱护我们的实验场所和实验仪器。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实验环境。

3、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部分。实验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在对实验人员进行严格考核的同时,也要加强实验室器材的保养和修理。保管实验器材时要做好使用记录,有很多实验人员缺乏实验器材的管理意识,也有很多人不了解我们工作的特殊性,不能让这些不准确的评价影响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验室一定要做好对实验器材以及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记录工作,构建实验室档案。实验室档案可以为今后的实验提供很多有效的参考。同时,实验室档案也可以记录器材进账、规章政策、说明书、技术资料以及工作总结和学年报表等数据资料。

4、实验室的实验质量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只有确保实验室的管理就可以确保实验的质量。针对这点,一定要贯彻执行相关的质量体系政策,以实验质量为实验目标。通过质量监督以及质量审核保证实验室的实验质量。通过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保证实验能够有序进行。实验室负责人要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实验质量监督体制,贯彻落实好质量体制相关文件,严格规定实验人员实验时的操作。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自我的监督就是对实验日常的监督,认真贯彻质量体制相关文件,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5、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各个行业都走进了信息化的时代。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不能例外,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提高实验室的运行水平,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也给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更多要求。信息化时代下的实验室不能停留了陈旧的手工管理状态,这种手工管理模式必将被时代淘汰。提高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利用信息化处理实验中的数据,同时可以提高实验质量。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度,更好的保存管理信息。

6、实验室人员的专业培训也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提高实验人员专业水平和素养,才能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要随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实验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同学科的实验人员要展开不同的培训,积极对实验人员展开专业考核,运用上岗体制,提高实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意识。给予具有工作热情的实验人员外出学习机会,提高实验人员的进取精神,培养有前景的实验人员,注重实验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实验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要培养高素质的实验器材管理人员,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可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实验器材的使用、保存、维护和修理。

结语

新时期下的实验室管理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归纳才能与时俱进。实验室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是实验室日常工作的主要构成,实验室管理工作一定要在规范要求下进行,才能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永建.实验室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07)

[2]姜卫亭.浅谈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实验室管理[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04)

[3]曹天仓.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07)

[4]郑丽云.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J].大观周刊,2012(41)

实验室管理规范篇10

当前针对国内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保证的研究,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显得略为滞后,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相对于已经小有规模的实验室检测市场,研究成果不够,体系不够系统。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并非在此,要想实现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稳步运行,不流于形式,就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的控制工作。其目的就是监视检测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测试技术和活动,并排除质量环各阶段产生不满的因素,预防质量问题的产生;其作用是要在测试技术和活动当中去发现、掌握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2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对策研究

只有建立和完善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才能真正确保实验室提供科学、可靠的检测结果,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来不断推动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

2.1环境检测实验室规范化

实现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规范化,就是要实验室内的各种设备配置与人员的操作都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建立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内应该做到每一项操作,每一个分析方法,每一个设备在使用中都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实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通过严格的制度来约束操作人员,规范监督人员,管理制度不能仅停留在纸面上,要落到实处,深入到工作人员的心里,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实验室检测中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2.2实验室人员建设及其评价

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并已经取得岗位所需要的资格证书,并接受实验室设备使用培训,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操作。针对影响实验室质量的因素,要持续地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和业务学习,通过不同渠道来提高检验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检验水平。首先,应让每一个实验人员了解和认识到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目的及其重要性。其次,对操作人员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应持续地改进和提高,并对各检验人员定期做出评价。

2.3实验室检验方法、仪器和试剂

实验室检测应严格采用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如果出现争议,可以先按照规范要求的仲裁方法和手段进行检测。检测实验中,所有的仪器和设备都应当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相应的检验和校准,保证所使用仪器设备及其配件应在规范要求的精度范围之内。

2.4实施标准化操作规程

实验室具体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往往较为薄弱。而为具体检测项目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可以使检测结果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检测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是实验室的工作活动的操作规范说明,目的是将与检测工作有关活动过程中的差错控制在最小限度内,以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

2.5实验室设备的维修与校准

实验室中的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修与校准,并制定设备维修与校准的制度。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基础,是获得准确可靠依据的重要资源之一。实验室在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检定、维护、期间核查等程序的同时,也要加大投入力度,有选择的购置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尤其是一些能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的仪器设备,适应标准及检测市场的变化需求,增强检测能力。

2.6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文件管理

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大量的技术文件和记录支持。实验室进行操作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或相关技术文件执行,对过程中的原始实验数据进行必要的记录,建立现场采样规程及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质量管理体系及其文件的可操作性。质量体系都是要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持续地改进,因为实验室内外部环境在随时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用户与检测业务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调整,相关的管理体系及文件也必须要不断改进以适应各种变化。实验室体系及文件都应当具备动态的适应能力,不断结合日常质量监督和内外审发现的问题,总结各方汇集的需决策信息,对需要改进的文件由专人负责整理,并组织质量管理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文件的修订,保证工作中的流程与操作能够与文件体系所规定的一致,具有绝对的可执行性。

2.7加强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是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实验室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性,需要通过质量控制来保证,而质量控制的执行主要靠质量监督员来完成。所以,环境检测实验室应配置专门的质量监督负责人,并负责监督检验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中是否按照规范要求,同时对检测工作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监督,对未按照规范要求的流程或人员及时予以纠正,避免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检测结果流出实验室。实验室质量监督员监督的内容主要有:检验活动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检验依据是否有误;检测环境条件是否达标;检测仪器设备是否异常;检验用样品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检验数据的记录、换算、校核、修约及结论的判定是否有缺陷;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是否有缺陷;检测过程中各项目检测相互之间是否有影响。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