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药学专业内容十篇中药学专业内容十篇

中药学专业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7:26

中药学专业内容篇1

【关键词】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teachingcontentreformofmicrobiologicalexperimentforpharmacyspecialtyin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aluniversity

tanZhoujin,SHenKejia,HUJianzhong.

Schoolofpreclinicalmedicine,tCmUniversityofHunan,HunanChangsha410208,China

【abstract】accordingtothemainproblemsinformermicrobiologicalexperimentalteaching,astudywasconductedonthepracticalteachingcontentreformingforpharmacyspecialtyin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aluniversity.theusefulmicrobiologicalexperimentalteachingbodywasdesignedandoptimizedforpharmacyspecialtyin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aluniversity.thisstudyemphasizesthestatusandlearningpurposeofmicrobiologicalexperiment,andgivesprominencetothecontentsofmicrobiologicalexperimentwhicharecorrelativewithpharmacyspecialty.theresultscouldprovidesomereferencedinformationintheteachinginnovationofpharmacyspecialty.

【Keywords】pharmacyspecialty;microbiologicalexperiment;teachingreform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1],在药学类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和深入研究,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也越来越多,按照微生物的应用领域来分有医学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石油微生物学、卫生微生物学、水微生物学、药学微生物学、饲料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微生物学实验内容也非常丰富,它不仅是学习理解及掌握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这些基本技能也是学习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细胞工程等其他后继课程实验技术的基础[2]。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开设合理的实验内容,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学以致用,根据专业特点,笔者对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改革提出了初步设想。

1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微生物学实验内容的不足

目前,中医药院校医类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与药类专业的微生物学基本上都是由病原免疫学教研室一起来承担教学任务,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就按照医类专业的要求在进行安排[3]。实际上,医类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熟悉病原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他们以看病为主,工作后很少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化验也由专门的检验员完成,微生物学实验也就多以简单的示教性实验为主。而药学类专业的部分学生将在生物制药工厂、药品检验室等部门从事微生物学相关的工作,这就要求他们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并且,药学类专业分属于理学或工学类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大多以从事操作技能要求高的工作为主,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这就要求学校在每一门课的实验安排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强化训练[4]。目前,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中学生真正动手做的就是一个革兰氏染色法、显微镜的使用、药敏实验、稀释平板计数法(仅做稀释和计数),其他可以说都是示教类实验,这样的实验安排完全不符合药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需要进行调整。

2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思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针对目前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国际化、终身化等趋势,对高等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基础、重实践、重效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如何达到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一体化、基础教育与应用教育一体化和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一体化呢?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原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时都已相应减少,这就要求高等教育重效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减少重复。实验教学中,对于课堂上已经通过多媒体进行了展示的内容,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让学生看一下实物,例如糖发酵实验,我们在课堂上对于发酵的原理、现象及其应用已经进行过讲解,就没有必要让大家再看一下试管里的现象,这是一种简单的重复。由于原有专科院校、中专院校的升级,一些企业存在着新技能人才短缺,技术岗位招工难的现象,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能够具有技能培训的功能。在实验开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利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尽量多安排一些让学生动手的内容,最好是实现人人能够动手,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为了做到学时减少而不减少实验内容,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实验课的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就很重要,例如,把显微镜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3个实验合并为1个实验,包括抗酸染色法也可以省去或者合并。另外,实验安排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采取技能训练、应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尽量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5]。

因此,我们应该在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中做到:增加学生动手实验,减少示教性实验,实验室内容与社会实践应用相结合,一次实验多种效果。

3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与目标

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是根据微生物学实验内容的总体结构,以微生物学基本技术为主线,合理利用教学学时与资源,重基础,强调动手操作,体现实践与应用,从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发展。同时,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兴趣和动手能力[6]。尽管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实验设备不多,费用并不昂贵,实验操作也不算复杂,我们应该力求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今人满意,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科学道德和态度的效果。我们在内容安排上应该做到:①实验过程尽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技能的训练相联系,让实验课达到基本理论巩固与实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效果;②选材时,能够起到实验课讲解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对实验课产生兴趣,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改革,使原来孤立的,不连续的实验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每次实验都由若干个技术要点组成,学生有新鲜感,学生就会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步实验,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7]。同时,学生也会对自己所做的每次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使他们在实验中步步深入,从而能大大提高学习主动性,产生浓厚的实验兴趣。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写作相结合,使学生们可以在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上进行融合,使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有一个初步了解,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实验课堂上,要尽量克服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

4结语

内容总体设计是进行合理教学和有效教学的前提,根据专业教学目的和课程内容特点,在总体内容上要做到不重复、实用、整体性。教材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学生赖以领会、接受理论与技能的基本工具,微生物学实验教材也不例外,在实验课程教学中,所选用的教材对于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各类高校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编写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版本很多,各种教材内容侧重点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没有一本针对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因此编写和使用一本优秀的实验教材也非常重要。

根据药学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突出实验课程在专业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是提高高校教学效率的保障。通过教学为学生奠好基石,做到学以致用,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有效措施。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药学类专业学习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提出了总体设计思路,其内容实施将符合药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何具体安排实验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节约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董新姣,吴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3):7678.

[2]刘佳明.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检验医学教育,2004,11(1,2):3334.

[3]董伟,詹.中医药专业微生物教学探讨.教育研究,2006,3(19):134135.

[4]申可佳,李珊,谭周进,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免疫学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8,12:2223.

[5]王育水,许会才,刘永英,等.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8990.

中药学专业内容篇2

[关键词]药学;药学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H3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701(2016)32-0126-03

药学专业英语(pharmaceuticalenglish)是药学专业学生在完成公共英语学习之后所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1]。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药学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无论是今后学生面临的工作单位,还是高等研究型院校都越来越需要具有专业英语素质的人才[2]。同时,对于向新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地方高校来说,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一个重要课题[3],齐齐哈尔医学院作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药学专业英语的设置正吻合该发展方向。在此新形势下,很多高校都积极的开展教学改革,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4-6]。本研究基于以往各高校、各专业的研究特色、方式及教学效果,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索性地采用将《药学专业英语》和药学专业实验课相结合的模式,并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以期增强药学专业英语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更高需求。

1确定教学目标及授课模式

药学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能力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也是二者的补充和延伸,是理论向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渡[7]。它不同于基础英语课,不是泛泛的讲授英语语法,也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不会对基本原理、机制等进行过深的讨论,而是将语言应用于实际的专业学习中[8]。然而,学生很大程度地忽视了英语的工具属性,将“考级”作为学习英语的重中之重。另外,我校药学院开设的药学专业英语学时较少,本教研室承担的部分只有18学时,设置的药学专业英语一般在大三下学期,此时学生面临着考试、毕业、就业的压力,任务繁重,更是无暇顾及药学专业英语。在此环境下,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先明确药学专业英语的实用性性质,学以致用是本学科的重要目标。依据此教学目标,注重授课内容的实用性,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获取更多有利于就业或考研的知识,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验课即是对理论课讲授内容的实践,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9]。《药品检验》课是我院为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独立实验课程,以学生工作岗位为导向,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今后可能在实际药品检验工作中所遇见问题的分析能力。将《药学专业英语》和《药品检验》进行协同授课,可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书写及表达能力,还促使学生充分理解《药学专业英语》的实用性,有助于提高学习热情。

2选编教学教材及内容

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说,教材均是授课的核心及依据,教材的选用及内容的选择对教学都起着关键的作用[10]。药学专业英语具有一定专业需求性,常规的统一英语教材难以体现专业度和深度,而专业文献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又晦涩难懂,缺乏对实际学生情况的关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11]。由于采用了相互协同的教学模式,本课题以实验课内容为依据开展了专业英语理论课的学习,以实现理论和实验的统一。即以《药品检验》实施的法定标准《中国药典》来选编教学内容,即依据每个实验课教学内容选择最新英文版《中国药典》或《美国药典》,再以此作为《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选题方面完全依照药典的内容,选取了六个实验,即维生素C检验、地塞米松磷酸钠杂质检查、维生素C及维生素C注射液检验、对乙酰氨基酚片含量测定方法的验证、甾体激素类药物分析及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涵盖了性状、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四大项检查内容,难度上也层层深入,先词汇后段落,既要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准,又贴近专业知识,把基本知识贯穿其中,使学生既学到了专业英语知识,又补充了专业内容。

3理论与实验协同教学

按照所设定的教学模式、教材及内容,进行理论与实验的协同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药学专业英语》和《药品检验》于同一学期开设,先理论后实验,同步交叉进行。在理论课中,系统介绍了药品检验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进行相应实验的基本操作,为学生的英文术语打下基础。从内容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和实验相对应。

理论课中,首先从药物分析、分析化学、中国药典中出现的专业词汇入手,进行药学专业英语的初步教学。词汇部分可以分为三类学习,一类是非缩写词汇,专业术语,常在中国药典中出现,在药品检验中表达特殊的含义。如description(性状)、identification(鉴别)、clarityandcolourofsolution(溶液澄清度)、residueonignition(炽灼残渣)、heavymetals(重金属)、relatedsubstances(有关物质),assay(含量测定)。第二类是缩写字符,按照一定的规律,使词汇长度缩短,又能表达特定的意义[12]。如Gmp(GoodmanufacturepracticeofDrugs,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a(absorbance,吸光度)、UV(ultravioletabsorptionspectrum,紫外吸收光谱)、tS(testsolution,试液)、VS(volumetricsolution,滴定液)、RSD(relativestandarddeviation,相对标准偏差)。第三类是专业构词,通过重点专业词汇的前缀、后缀及词根的分析,加深印象,简化记忆过程。有机物的命名规律性强,有独特的系统命名词根[13],如meth-甲、eth-乙、prop-丙、but-丁、penta-戊、hex-己、hepta-庚、octa-辛、non-壬、deca-癸,常用后缀有-ane(烷烃)、-ene(烯烃)、-yne(炔烃)等,二者结合可组合成新的单词,如methane甲烷、ethene乙烯。本部分教学可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英语词汇,不再生硬的记忆药学专业用语。

第二步,在熟悉掌握专业词汇的同时,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第二部),向学生讲授各药物检验的基本原理、操作的表达及相关含量计算,比如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在此部分,不论是在药物分析,还是专业英语课程中,“assayofVitamina”均是重点、难点的内容,因此,我们拿出《中国药典》的相关段落以多媒体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如:Dissolveanaccuratelyweighedquantityofthesubstancebeingexaminedincyclohexantoproduceasolutioncontaining9-15unitspermL.determinethewavelengthofmaximumabsorption,measuretheabsorbanceatthespecifiedwavelengths.Calculatetheratiooftheabsorbancemeasuredatthegivenwavelengthstothatmeasuredat328nm,aswellasthevalueofeat328nm.ifthewavelengthofmaximumabsorptionliesbetween326and329nm.ifthecorrectedabsorbanceexceeds85%-97%ofthemeasuredabsorbanceortheabsorptionwavelengthisnotwithin326-329nm,thepreparationbeingexaminedshouldbeassayedasfollows.此段涉及到了R怠兑┪锓治觥房沃幸丫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如紫外的操作、三点校正法等,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翻译、理解,然后教师讲解,并用英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设计一个计算题,让学生用英语回答,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后,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实际分析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步,实验课实践教学。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加强场景教学也得到语言工作者的认可[14,15]。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更好的接触、互动,将理论课上的教学内容应用于实际具体的操作中,并在实验中得到验证,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授课多媒体、实验讲义及实验报告编排成英文,教师结合英文讲义讲解,学生将相应的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写在实验报告上。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阅读专业书籍及书写的水平,更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具有英文操作界面的仪器操作,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及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4教学效果评价

药学专业英语偏向于应用性,因此不适于完全采用公共英语课的考核手段。考核分为三部分,总分100分:平时提问为20分,包括听、说、读、写的成绩;阶段测验30分,包括《中国药典》的阅读及综合计算题;实验报告的书写为50分。在专业英语及实验课学习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意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对于协同教学授课的形式,学生们普遍表示认同,认为提高了英语阅读理解及书写能力,实验课的同步教学能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及兴趣;其次,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再次巩固,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考核制度的调整,学生更注重了平时知识的积累,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再是形式化,而是将其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去掌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药学专业英语是一门英语与药学的交叉学科,本研究探索性地将药学专业英语与专业实验相结合,并在药学专业进行了实践。在讲授英语课时,以专业实验课内容为依据,《中国药典》部分章节为教学内容,配以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听说读能力;其次,在实验课中,教师在课堂上将实验内容细化,学生阅读英文讲义,并用英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表达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本文认为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点,应该关注时展的特性,避免教学滞后,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质上促进学生学习,满足学生今后实际工作及考研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峰榕,董玉.药学专业英语在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中的优化[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7(37):216-218.

[2]茅以诚,辛宏,程能能,等.药学专业英语的实用性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143-145.

[3]张宗扬,谭燕,林静,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9):124-127.

[4]王平.如何将基础英语与药学专业有效结合[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7):83-86.

[5]周玲玲,袁东平,陈龙.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中药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5(181):93-94.

[6]胡晓霞,陈菁.基础英语与药学英语的有机结合[J].药学教育,2011,27(4):54-56.

[7]赵曼,范秀英,蒋大勇.高校专业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7):84-85.

[8]张小坡,魏娜,高炳淼,等.药学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5,43(17):184-185.

[9]叶松山,卞华,徐国昌,等.基于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1):155-157.

[10]王楠.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21-22.

[11]孙彦.高等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校园(阅读),2015,(6):49.

[12]孙莲,常俊民,李改茹,等.浅析药学专业化学课程中专业英语词汇的教学[J].药学教育,2006,22(6):29-31.

[13]蒋建敏.《药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45-1048.

[14]郭润勤,张秀明.《中药化学》课程理论课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6):167-169.

中药学专业内容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

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是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一些重要疾病发病机理的阐明、基因重组、新型药物的研制及实验技术的更新,预示着在21世纪药理学将成为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与药学的核心学科之一。作为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其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和教材应该是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对于我院才成立一年的药学专业来说,如何开展好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培养21世纪优秀药学人才,无论从哪方面都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就目前我院药学专业药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来探讨我院药学专业药理教学,为今后搞好我院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教学奠定基础。

1.选择合适的教材,克服现有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药理学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一方面是临床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又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理论上临床专业和药学专业的药理知识侧重点是明显不一样的。可是从我们选定的药学专业药理学教材内容来看,临床专业和药学专业的药理学教材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明显的专业特征。此外,药学专业药理教材缺乏“实用性”。卫生职业教育药学专业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和药学“技术应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实用型人才,应视为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药理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实用性十分重要,教学内容也应该围绕实用性做文章。我们认为,现有教材的实用性还不够。教材实用性欠缺主要表现在药理学各论中药物品种少,新药知识太少,新药的欠缺,使学生不能与日常用药联系起来。针对以上情况,今后应该尽量选择合适专科药理教材,同时,在现有教材基础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特色,在教学中及时更新过时的内容,尽

可能给学生多介绍一部分临床疗效好、应用多且有发展前途和具代表性的新药。

2.加强学科联系,提高整体素质

与临床医学专业的药理学教学相比,药学班的学生在学习药理学时,几乎是被动式的接受所学的内容,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以呼应,给教师在备课及上课时都带来一定的压力。经广泛的调查表明,药学班的学生均反映他们的医学基础知识(尤其生理、生化、病生、解剖)及临床医学知识十分欠缺,以至难以理解药理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尽管教师上课时已经注意相关学科知识的介绍,但仍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认为我院药学专业虽属大药学专业,但给学生灌输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将来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提供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可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对生理学、解剖学及内科学的学习力度,对这几门的课时、内容要强化、优化。

3.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药品生产、研发,流通领域及直接面对病人的药学技术岗位。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因此应该加强实验教学力度,结合药学专业特色,精心安排、设计实验内容。从我院的去年的学生实验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地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演示,学生照做,很多学生甚至是只看不做。因此在实验上也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尽量地开展药理实验设计竞赛活动。同时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教师的药理科研,将药理学的有关内容与科研联系起来,更好地为今后的就业服务。

4.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提高药理学学习的兴趣

药理学所涉及的药物作用机制复杂,相互之间又缺乏逻辑联系,是学生们感到药理学学起来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药理学的内容虽然比较散,但它最贴近生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经常遇到可以用药理学解决的问题,在药理学教学中,抓住这些问题,适当结合学生们的亲身体会来讲述药理学的一些概念和机制,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很多的学生会有这样的体会:感冒后服药2天,症状消失了,以为病好了就停止服药,没过2天感冒复发,再吃同样的药,效果就不好了,联系这一现象,给学生们引出适应性耐药和耐药性的概念、产生机制及带来的危害,药物的不同剂型对耐药产生的影响,以如何避免耐药性,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药理学的教学中,还可结合相关章节,列举社会上常见及影视剧中主人公所患的疾病,让学生发挥已掌握的相关药理学知识,探讨药物和剂型的选用,通过比较和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可明显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学习热情。

5.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中药学专业内容篇4

(一)目前“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分析药剂学学科主要包括制剂学和调剂学两部分内容。由于学时数有限而教学内容较多,以往“实用药剂学”的学习以制剂学为主,课程教学中始终突出制剂技术的学习,特别是工业药剂学的内容讲得比较多;而调剂学的内容,如合理用药、处方调配等通常讲得很少,最终导致药剂专业毕业生掌握的药剂知识不够全面,尤其是在社会药房工作的药品零售的从业人员,显得知识单薄且不能很好地参与药学服务。

(二)“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对应的岗位分析以上调研表明,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制剂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主要就业岗位为制剂生产和药品零售岗位。这就提示我们,未来“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应主要与制剂生产和药品零售岗位相对接。

(三)“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对应的职业标准分析以上调研表明,制剂生产和药品零售岗位是学校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其对应的职业标准分别为药物制剂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因此,应参照以上两种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四)“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分析从“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所对应的岗位、职业标准来看,“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制剂和调剂两大部分,至少应涵盖表4所列的四大部分内容。其中,制剂生产操作、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为以往药剂学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合理用药、处方调配在以前的教学中鲜有涉及,今后教学中应及时补充并重点学习。

二、中职药剂专业“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建议

(一)课程目标设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剂型的生产及质量控制知识与技能,掌握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处方及处方调配、药房管理、合理用药等知识与技能,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制剂生产与药品零售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考取药物制剂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资格证书(四级)打好基础;在关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应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科学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创新意识,为全面发展服务。

(二)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课程内容选取应与职业标准对接,符合学生实际。内容应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内容组织应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工作任务。重视教、学、做结合,理实一体,突出实践教学,实训、实验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三)课程内容应紧密结合临床用药实际当前,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社会药房的逐步规范,社会药房的药学服务人员正面临职能的转变,从“以药为中心转向以病人(消费者)为中心”。能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已成为社会药房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而指导合理用药、处方调配已成为对药房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未来的药房工作者不仅懂得药物制剂知识,还要与临床用药实践联系,与工业化生产相联系,及时掌握新技术。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各种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从而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指导合理选用不同剂型药物,在生产中能够科学合理研发新剂型。

中药学专业内容篇5

[关键词]制药工程;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8-0139-03

制药工程专业是建立在药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基础上形成的新兴交叉工科类应用型专业,主要应用药学、化学、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1][2][3]制药工程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实验教学是该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了完善而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够顺利达到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4][5]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具有“华中药库”之誉的武陵山区,具有十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并且该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拥有以“土家族医药”和“苗族医药”为代表的特色民族药物,适宜作为创新药物研发与生产的基地。然而,该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愿意到此地工作的制药人才较少。由于制药企业人才的严重缺乏导致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制药产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因此,为进一步贯彻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战略方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从2012年开始招收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为武陵山区制药产业培养更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更要注重他们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掌握制药工程的基本理论,又具有制药行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精选实验项目,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创新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吉首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做介绍。

一、优化整合实验教学科目,科学串联教学模块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培养方案中,各专业科目都开设了对应的实验课程。由于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门数较多,导致每门实验课程的学时有限,局限了各个实验科目内容的深入拓展,验证性实验开设较多,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设较少。同时各门实验课程之间有许多实验内容重复开设,造成实验学时的严重浪费。导致实验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既不能深刻了解实验科目的精髓,也不能将各个实验科目内容有机结合,不能形成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6][7]

由于本校制药工程专业是2012年新办专业,教学基础、教学经验都相对薄弱,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实现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取消单科实验课程的设置,将制药工程专业的各实验科目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整合后的实验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都不再局限于单一科目,而是关注于药物制备的整个流程,即从中药提取分离纯化、药物合成、制剂成型、质量评价到药物分析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将所学各主干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

例如,我们将阿司匹林的相关实验内容进行整合:1.整合《药物化学实验》的“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化学合成制备出阿司匹林原料药;2.整合《制药设备和车间工艺》的“压片机的原理与构造”实验内容,让学生了解药剂设备压片机的原理和构造;3.整合《药剂学实验》的“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内容,让学生利用自制的阿司匹林原料药与学习过的压片机,制备出阿司匹林片剂;4.整合《药物分析实验》的“阿司匹林片剂的质量检查”实验内容,检验自制的阿司匹林是否符合药典要求以及与购买的阿司匹林片剂的差别;5.整合《药理学实验》的“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实验”内容,观察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作用(图1)。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优化整合,使学生们充分了解一个药物从原料药制备、制剂研究、药理作用及质量分析的全部流程,将之前学习的各科专业知识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层次化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中药学专业内容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药理学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药理学是医药学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联系医学基础与临床、药学与医学的桥梁学科,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繁杂,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多。现我将在药理学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合理的解决方法加以整理,概述如下。

一、遇到的问题

1.与临床用药联系不紧密。

药理学为药学、护理、临床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学生进入相关岗位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任务。药理学教材上所列的药品一般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药物,并不是临床常用药物,且临床所用新药很难在教材中体现,因教材更新需要一定周期,跟不上临床新药的发展。医药专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所学药理知识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临床用药及护理需求。药理学知识与临床紧密联系,而目前各大院校药理学教师大多在教学一线工作,没有深入临床实践,没有信手拈来的临床用药经验,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

2.教学方法内容“一刀切”。

高等院校的药理学教师往往不是给一个专业上课,很有可能会给不同专业讲授药理学知识,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能力要求对药理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多数药理学教师针对不同专业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课程定位不够准确,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往往“一刀切”。比如,在给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授课时,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药理学学科的系统性,重点讲授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而忽视护理岗位对课程要求的特殊性,对药物的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用药护理等知识讲授较少。

3.理论知识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厚。

药理学涉及生理学、内科学、病理学等学科知识,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以及分散与联系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基础较差的学生学起来会比较吃力。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理论教学,必须在熟记的基础上进行下一知识点的学习。比如,学习m受体激动药和m受体阻断药,必须在熟记m受体的分布与作用之后学习效果才好,如果学生没有及时复习及熟记相关知识,新内容的学习难点就会加大,这毫无疑问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主要靠记忆的学习方式、必须及时巩固新学知识等特点,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必须靠督促来学习,学生掌握情况不好。

4.教学功底不够深厚。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各大院校招聘的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以医学类为例,青年教师大都从中医药院校或者医学院校毕业,他们专业基础知识牢靠,但是没有受过系统的师范类教育,导致专业知识够用,但教学内容的组织、板书等教学基本功差,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解决方法

1.结合临床实践。

药理学教材建设必须以临床用药为依据,加快教材建设,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调整和修改教材。比如,护理专业的教材应该加入临床用药护理须知,紧密联系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能力要求。药理学教师应该利用寒暑假到医院、药房进行假期实践,更新理论知识,了解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同时,经过实践积累了一些临床用药病例,上课时可随时举例,使上课气氛更活跃,强化学习效果。

2.根据专业特点教学。

医学各专业就业方向岗位有很大差异,对于医学基础课药理学的讲授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岗位特点进行教学。护理专业要加强用药护理须知、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内容的讲授。对于口腔专业,针对口腔专业要重点加强局麻药和抗菌药物如甲硝唑等内容的讲授,药物的作用机制、体内过程可以结合课时适当缩减。

3.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增加实验课时。

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包括药学知识,还要加强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内科学,是药理学教师必须学习的内容。药理学教师在上学期间接受的药学专业教育中没有内科学,但是药理学的临床应用中涉及大量疾病的症状及机制。如果对各类疾病不清楚,那么讲课只能照本宣科,上课内容枯燥,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增加实验课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有更形象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在条件、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

4.加强教学基本功、导师制的培养。

针对教学基本功较差的情况,对每个新进青年教师要确定至少一个培养导师,听指导教师上课,培养导师对其教学基本功进行长期性的指导,同时促使青年教师习得专业知识。

药理学在医学类专业中属于桥梁学科,在各专业的学习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们以后在工作岗位中必须应用的学科,药理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于祖国教育与医药事业。

参考文献:

[1]郝桂兰.药理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3(02).

[2]张柱海,冷丽梅.哲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3(08).

[3]张全珍.浅谈药理学教学中的艺术性[J].卫生职业教育,2005(03).

中药学专业内容篇7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215009)

摘要院目的:对制药企业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高职类药学专业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根据行业需求设置调查问卷,通过对江苏省20家制药企业进行问卷调研,总结出行业对高职类药学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从而设置课程教学方法、实训项目、授课方式以及行业参与度等各方面内容。结果:调研结果显示,行业对高职类药学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是一个综合性的要求。结论:高职类药学专业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院高职类药学专业;实训改革;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院G712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241-03

1背景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目标、学习制度、教学内容、证书制度、教学评估、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中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向就业导向式转变,从根本上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理念和内涵相比,普通教育注重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即“学科-知识-课程”;高职教育更注重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即“岗位-能力-课程”。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要求突出“职教性”,培养学生就业核心能力[1]。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目前高职类教育的关键性问题。

2研究意义

药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制药技能要求很高,为了满足制药行业的要求,对药学专业学生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因此,如何实现校企合作,加强校企的无缝对接,除了要求专业老师走进行业,行业专家走进校园以外,如何使校企更深度、更紧密的融合,是目前高职类药学专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在学生下实习前校内衔接课程的设置尤为重要,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也为此设置了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为了更好地设置这门课程,我们通过设计行业调查问卷,进行企业调研,采用了走进企业,与行业领导进行深度访谈,与行业专家进行专业调研,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按照现代Gmp药品生产要求进行改造,既满足正常的实践教学又满足与行业接轨的专业建设,同时根据调研结果在配套软件上重新设置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这也正好符合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中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即强化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2]由此可见,行业调研对实训基地的改造和基于岗位能力的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的构建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研究方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药学专业毕业生适应职业岗位工作应具备的能力,为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项目的调整提供依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江苏省20家知名制药企业进行行业调研。

3.1调研思路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和药学专业的特点,结合行业需求,设置高职类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改革调查问卷,总的调研思路如图1,具体是走访制药企业,对制药企业毕业生能力需求进行问卷调研,统计分析调查问卷,为更好地设置实习前最后一门课程(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课程体系,借助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医药科技学校合并为契机,对硬件(药品仿真实训车间)进行改造建设,包括方案,图纸和功能,同时也对软件(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的配套教学材料)进行修订升级,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材编写、Gmp辅助读本以及考核方案。从而实现“岗位-能力-课程”的建设模式,重新构建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制药企业的快速过渡,更重要的是全面培养了学生在就业方面核心竞争力。

3.2调研对象江苏省20家知名制药企业。

3.3调研内容调研内容设计遵从课程设置服从于专业,专业服务于行业的总体思路,其主要包括行业中制药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制药企业对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其中制药企业基本情况包括生产企业产品的类型(西药、中西药、中药、生物制品),单位的性质(国营、民营、外资、合资)以及对人才的要求,并进行制药企业对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药学学科专科知识、规范的药学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常用制药设备操作能力、无菌操作技术能力、处方设计和分析能力等20个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调研。

3.4调研结果及分析由图2调研企业生产药品类型图可见,江苏省制药企业主要以生产西药为主,其次是中西药,其中在调研的制药企业中原料药生产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调研结果显示从实际出发,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中实训项目设置上应以西药生产为主,即实训项目应包括片剂的制备,胶囊剂的罐装,注射剂的制备等实训项目。

由图3调研企业单位性质图可见,江苏省制药企业主要以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调研结果显示,为了学生以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在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过程中应增加双语教学。

由图4调研企业对药学专业毕业学生能力要求图可见,被调研的制药企业根据性质不同对药学专业毕业学生能力要求也略微不同,但总的来看,制药企业对药学专业毕业生能力除了专业技能比如:药学学科专科知识、规范的药学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常用制药设备操作能力等要求高以外,对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目前的制药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是一个综合性要求,所以在学生实习前最后一门课程———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上不单单是项目化教学,更应该注重项目综合化教学,即制定项目,要求设置情境,团队协作,将智商和情商融入到实训项目中,从而真正意义上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达到我们下实习前综合实训的目的。

4结果

对江苏省20家不同制药企业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得知:制药企业对现代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学历和证书上,更注重职业沟通、协作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综合性能力,所以如何结合行业对药学专业毕业生的20种知识和能力要求融入到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内,为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药学专业毕业生,是目前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和研究方向。

中药学专业内容篇8

关键词:体内药物分析;临床药学;教学改革

体内药物分析是药物分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通过分析的手段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获得各种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和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情况[1],也可以了解其与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情况,探索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方式在治疗药物监测、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理毒理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意义。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内药物分析实验设计及操作的能力。本文总结了目前我校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的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索和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以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及深化此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当

目前我校将体内药物分析课程作为专业考查课,仅在临床医学院药学专业学生的大三下学期开设这门课程,而对药学院临床药学和药学专业的学生均没有要求。体内药物分析最初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检测和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测定,之后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分析仪器功能的持续升级,体内药物分析开始与临床药理学紧密联系,成为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基础方法和手段[2]。我国目前开设临床药学专业的院校中,沈阳药科大学、复旦大学和广东药学院均将体内药物分析课程作为主要专业课程,其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3-4]。

1.2教学方式亟待改进

体内药物分析课程作为考查课,结束阶段的考核形式多以开卷考试为主,试卷内容多以教材内容为主,实验设计题只占很小一部分;学生大多在考前大量复印考试资料、笔记及课件即可应对考试;难免导致学生将体内药物分析与其他专业课程区别对待,上课时经常出现有旷课和逃课的现象,按时到课的同学也只有少数在认真听讲、自主思考;大多数同学在玩手机、背单词或者是做考研复习题等等;这样一来自然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除了课程设置的原因之外,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学方式还过于程式化,对于考查课,在被学生与专业课区别对待的同时,教师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方法简单,没有创新,教材陈旧,是目前体内药物分析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5]。

1.3实验教学缺乏

我校目前的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由30个学时的理论课教学组成,并没有安排实验课的相关内容。体内药物分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合相当紧密的学科,实际操作环节的重要性和理论知识掌握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6]。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目标中包括:熟悉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建立不正和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掌握生物样本预处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设计和药动学参数计算。可见,主要的教学目标还是需要依靠实验教学辅助来更好的完成。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将教材上所学到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将在理论课上所学到的分析方法实实在在的用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仅仅开展理论课教学而忽视实验课教学,难免有“纸上谈兵”的问题出现[7]。

2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思考

2.1为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体内药物分析课程

临床药学专业的主要特色是将药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重要措施,临床药学的发展对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都应该配备相应数量的临床药师以便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8]。目前我国临床药师在临床上的工作内容繁多,其中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就是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知识在临床最基础的实际应用。体内药物分析与其他药学专业课关系紧密,地位显著,是药学领域中的“眼睛”学科,为现代药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方法学。因此,在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体内药物分析课程,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实验课的演练,促使学生既可以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应用现代体内药物分析技术为临床药学服务的水平,使学生成为高质量临床药学人才[9]。

2.2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2.2.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我院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好枝主编的《体内药物分析》第六版教材。教材的主要内容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10];总论主要介绍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发展;生物样品的种类、预处理方法及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价等理论知识。各论介绍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在治疗药物监测、药代动力学研究、滥用药物检测、内源性物质测定、体内手性药物测定、中药药动学研究、体内微量元素测定等七个方面的实际应用。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主要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总论部分是本课程的基础理论,需要重点详细介绍;而各论部分,由于分析方法在各方面的应用有所重叠,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先集中讲述如治疗药物检测、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应用的相关知识,然后详细介绍各种分析方法,以色谱法为主,并重点介绍目前分析领域较为前沿的分析技术,如色谱联用技术、免疫分析方法、成像技术(放射自显影成像、质谱成像、光谱成像)等,在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同时将代表性药物的实际应用作为实例进行讲解,这样学习的脉络更加清晰,学生更好掌握。

2.2.2改变和完善教学手段

理论课内容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说,学生听”的这种模式,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而无法集中精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尝试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并相互辅助[11-12],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如采用pBL式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专题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积极推进学生自主学习;为了将枯燥而又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可以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在教学课件中插入丰富的图片、短片及视频。不仅可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并且使得学生对实验方法有了直观的了解,产生影像记忆。而对于大型仪器的介绍及操作,由于无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课时限制也无法做多组的分组示教,也可采用相应的以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2.2.3重新拟定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

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考核方式改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实验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项结合的形式。平时成绩占15%,主要包括考勤、课堂参与等方面;期中成绩占15%,由学生课程期间要求上交的论文质量或者课堂上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判;实验成绩占30%,由实验课考勤、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实验考核成绩决定;期末考试成绩占40%。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使得考核能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查阅文献,自主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多方面考核学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开展实验教学

体内药物分析作为一门方法学,与药物分析一样,实验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实验课程是必然的。相对于药物分析的实验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操作的规范而言,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应更加强调“实验方法”的传授[13-14]。目前国内的体内药物分析本科教学的实验课程内容大多数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按部就班的对照讲义中的实验步骤操作即可,缺乏创新和自我思考的部分;鉴于我校临床药学专业的专业特点,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是与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实验内容,以此作为实验课的基础验证性试验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开展综合性设计型实验教学才能与专业相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在实验题目选择上,可以参考教研室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选取一些具有相关性的题目,学生在课外时间也可以进行观察、参与,感受科研氛围,并全面掌握实验的流程。

3结论

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分析仪器的功能朝着灵敏度更高、重现性更好、应用范围更广的方向不断拓展,体内药物分析已深入应用到临床药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并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是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进入临床工作时能够更加胜任相关工作,在本科教育阶段为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有其必要性,通过对体内药物分析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创新,实验技能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理论,熟练掌握实验方法,成为适应临床药学发展需求的人才。

作者:朱倩李俊金涌汤文建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严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7):2482-2483.

[2]徐乃玉.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1):38-39.

[3]邓艳平,黄秀旺,许建华.以职业为导向进行体内药物分析教学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9):821-823.

[4]陈晓颖.临床药学专业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4(zl):721.

[5]张建永,聂绪强,段灿灿.青年教师提高体内药物分析教学能力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4,41(17):207.

[6]肖美凤,赵碧清,周晋.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79-981.

[7]温爱平,张敏慧,王玉华.本科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探索[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S2):726-728.

[8]艾凤伟,杜丹,汤道权,等.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14-116.

[9]黄艳,王欢,汪应红.药学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医药,2015,19(7):1425-1426.

[10]李好枝.体内药物分析[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

[11]陈稚,吴都督,蔡春,等.体内药物分析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州化工,2010,38(11):207-208.

[12]苏梦翔,狄斌,李博,等.药物分析探究式教学法探索[J].药学教育,2014,30(3):35-38.

中药学专业内容篇9

关键词:制药;教学方法;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R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8-000-00

《药物化学》是制药专业一门必修的课程,它既是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该课程内容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制药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我院是从2004年招收首届生化制药技术专业的学生,在《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既不能将其作为本科教学的压缩型,也不能作为中专教学的扩充型,高职所培养的人才既不是研究型人才,也不是简单岗位操作工,而是具有大学学历的技能型人才,对技能的掌握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为了满足高职教学的要求,应对《药物化学》教学进行一些探索,现将其总结如下以供交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教学对象的分析

《药物化学》课程通常情况下是在大二年级(下)开设的,这时大多数学生都比较渴望能尽早接触药学专业知识,认为大学生活已过去近一半,没有接触到专业知识,还没闻到“药味”,心中没底也很着急。对于个别基础差的同学还会出现恐惧和畏缩情绪,有点不知所措。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制药专业并非自己意愿的选择,专业意识模糊,专业定位不清,面临困境无所适从。药物化学学科自身有其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药物化学》课程又为后续《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制药工艺》等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前提;同时,药物化学课程也是一门从化学学科过渡到药学学科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药物化学》课程内容的掌握对学生今后从事制药专业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的设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本校制药专业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设定三个教学目标,即基础知识目标、能力训练目标、情感培养目标。基础知识目标是指能准确地理解典型药物的基本结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熟悉部分典型药物的制备方法,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能力训练目标是指培养学生通过对药物化学结构的剖析,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药物可能出现的化学性质,剖析药物结构与药物制备方法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情感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到药学知识看似枯燥无味,深奥难懂,其实中间充满着无穷的趣味,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强化专业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3教学内容的简析

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较大的调整,根据药品临床使用的频率高低来安排典型药物的讲述,在典型药物的遴选上做到少而精,避免大量具体药物品种的罗列介绍,克服本科教学内容力求全而广的问题;同时,还另辟三个专门的章节总结药物结构与药物性质,药物结构与药物制备方法,药物结构与药物疗效的关系;考虑新药注册员岗位的需求,增加了新药申报工作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的教学。经过几轮推行试用,我们将自己的教学内容编著成为《药物化学》校本教材,2007年被化学工业出版社遴选为高职高专“十五”规划教材,现已正式出版。

4教学方法的改进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传授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循循善诱,传授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尝试采用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方法,力图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注重药物结构剖析,着重讲述“三种关系”即药物结构与药物性质的关系,药物结构与制备方法的关系,药物结构与药物疗效的关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抗生素是一类常用药物,其临床使用量占药品使用总量的30%~50%。抗生素也是《药物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章节。其内容包括抗生素的定义分类和发展状况;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四环类、大环内酯类的基本结构和性质。为了让学生吃透这部分内容,着重介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青霉类和头孢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以及β-内酰胺环与药物性质、药物稳定性、药物过敏性、药物半合成方法的关系。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教学和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来带动学生对其它类别抗生素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某些内在的规律和学习方法(如天然抗生素和半合成抗生素,化学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等),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

(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2)采用多媒体教学。药物化学所涉及到的药物结构比较多,在黑板上书写会花费很多时间,并且效果不理想,有时还会出现个别遗漏之处,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药物结构的演示、比较、分析变得轻而易举,事半功倍。

(3)通过总结教学经验,预估需要进行详细讲解的内容;同时,注重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化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对学生基础化学知识较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复习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有关药物化学的知识点。

(4)充分考虑到学生生物学知识背景的相对缺乏性;如在讲解青霉素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时,可以对细胞壁的构造进行简单的说明,在理解细胞壁结构的基础上,才会比较容易理解青霉素的作用机制。

(5)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愿为献身科学的精神。如在讲述抗生素发展时,将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的像片投影出来,让大家认识他们、崇敬他们,告诉学生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是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的;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专业的情感。

5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究

要教会学生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要告诉同学们应牢牢地抓住药物化学结构这条主线,首先是记住药物的化学结构尤其是重点药物的化学结构,这就像记忆英语单词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在记住药物结构式的基础上,运用有机化学等相关的基础知识背景对该药物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进行分析理解。最后是加强记忆,这样使同学们所学到的知识条理清楚、记忆牢固,同时学生会从中体会到带规律性的方法,当他面对某些新药或陌生的药物时,就完全可以从药物结构出发来初步判断药物的化学性质,为正确选择药物剂型,开展灵敏便捷的药物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玉红.药物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15(25):60~61.

中药学专业内容篇10

关键词:药学;课程;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3-0024-02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突出“知识复合型”,突出“技能应用型”,突出“思维创新型”.模块化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所谓模块化指的是“将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主题式教学单位(即模块)”[1].每个模块都制订各自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模块内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通过有机地整合教学内容,精简教学时间,突出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性.目前,我院药学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问题、模块化设计思路及实施思路如下:

1药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1.1课程设置多,弱化专业教育

课程设置存在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通识教育课程、职业生涯教育、生涯教育课占据较多学时和学分的问题,严重挤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时.据统计,在我院11级药学专业中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通识教育学分为81,占总学分的39.7%;总学时1052,占总学时的40.49%,比例占据过大.这就造成专业课程学时安排捉襟见肘,无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施人才的培养.

1.2课程模块多,未能体现应用型人才特点

药学专业课程的虽然已形成一定的课程模块,如职业生涯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选修模块、素质教育模块等,这样的划分未能与岗位连接起来,整合度不够,只是将学术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一定的重新排队和堆砌,培养的目的性不明确,没有体现出系统性和科学性.

1.3实践教学零散,未能系统整合

以我院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为例,从培养方式来说,由于实践课程模块和课程建设未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改革,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基本还是传统的基础课、实习、论文的安排,没有与企业产品和应用药品从合成、制剂、质量控制等环节系统训练的结合,实践环节多,耗费大量学时,但学习效果有限.

2药学专业应用性课程模块化设计思路

紧扣高等教育教学重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化三级系统建设为目标,以模块化和实践性为重点,构建新的课程模块.课程建设要适应形势发展,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要优化和整合内容,降低重复性;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构建药学专业课程模块化体系,形成具有鲜明应用特色的课程模块,最终形成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其研究内容有:

2.1理清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需求

调研已毕业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将药学专业岗位划分为营销与管理岗位(营销经理、产品经理、质量经理)、技术岗位(分析员、技术员)和药品应用岗位(药师、中药师、营养师),其中营养师是根据我国人民医疗保健意识和健康需求而增设的一个药学就业岗位.

2.2抓住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

药学专业学生主要培养的核心能力有销售与管理能力,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以及指导用药的能力.随着我国制药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和制药成本的的提高,目前对生产、研发人才的需求在逐步下降,而销售、管理、指导用药的人才需求相对较旺.

2.3以能力培养构建课程模块

药学专业课程多,有40-50门课程,每门课程似乎都很重要,但是梳理出课程与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关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销售与管理能力的模块组成有:药事管理模块(包含药学文化概论、现代制药企业文化、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营销技巧模块(包含医药市场营销学、中医药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临床用药指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GSp和Gmp认证模块(包含GSp认证细则和Gmp认证细则课程).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的模块组成有:合成模块(包含药物合成技术、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课程)、分析模块(包含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课程)、制剂模块(包含药剂学课程)、中药模块(包含常用中药识别、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课程)、实践模块(包含基础化学实验、药品综合实验、岗位产品体验、实践技能考核课程).指导用药能力的模块组成有:综合知识模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医药概论、临床医学概论课程)、药师技术模块(药师岗位基础知识、药物治疗学课程)、临床用药模块(包括临床用药指南、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品毒理学课程)和营养学模块(包括基础营养学、疾病营养学、儿童营养学、老年营养学、食品营养学课程).

3课程模块化实施的思路和特征

3.1加强师资培训和培养机制,引入行业专家进入课堂

模块化课程实施的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大量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支撑.因此,可以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两种方式解决.一是邀请行业专家进入课堂授课,可以是1-2节课或1-2章.二是将专任教师送到企业培训,回炉再造.

3.2整合课程,开发应用型课程,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课程安排时间

整合《药物合成技术》与《药物化学》课程实验内容.改革《药用基础实验化学》、《无机化学》课程的考核形式.筛选和整合当前的药学专业核心课(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药品营销与贸易》,《药事管理学》等),理清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的关系,以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构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课程,加强模块课程间整合力度.增加与专业发展、行业标准、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在专业基础课或选秀课中增加《药学专业英语》、《临床用药指南》、《药学行业职业标准》、《药学文化概论》、《物联网》、《现代企业管理》、《电子商务》等课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理学》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针对已毕业学生就业岗位和知识、能力需求的调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调整和整合,扩大行业知识面.改革传统的满堂灌和单一板书教学方式,增加任务驱动、问题探究、角色扮演、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法.如改革《药用基础实验化学》的教学内容,提高与不同专业的适应性.增加实验和实践学时比例,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加大中试实验比例,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重点要促进专业课程模块中专业核心课程的综合性实验和中试实验的设计和整合,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结合毕业论文、课题研究或行业联合,加大中试实验比例,使学生熟悉中试设备原理和操作.改革传统的学期排课时间,将专业模块课程尽量提前至第4、5、6学期,同时产品体验环节提前至第6学期,避免传统的7学期开设专业课和生产实习课程,学生已处于就业、考研状态,学习热情下降,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3.3以产品体验为模式构建实践模块,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深化

实践和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流,它是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2].当今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评价,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地方高校都在尝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在探索获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密钥.实践模块的构建关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败,根据我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基本框架如下.

首先需要强化专业实验的整合力度,以综合实验模块为基础,将药品的合成、制剂、分析和药理活性串联起来.如整合《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四门课程实验构建综合实验模块;整合《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学》专业课程实验,进行综合性实验设计,拿出2-3个药物,如以阿司匹林片、对乙酰氨基酚颗粒为产品进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体验药品专业实验全过程.

其次要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教材.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和手段[3],要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就必须要合作开发教程[4].如我院拟与相关研究所、生产企业合作编写《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实验教材,与药品销售企业合作编写《药品市场营销学》,与药品监督管理部分联合编写《药事管理学》课程.与药品研发、生产、质检部门,联合编写《药学行业职业标准》等职业标准课程教材.同时,调研行业现状,构建行业标准学习模块和执业药师实践模块,使学生提前了解岗位技能特点和能力要求.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执业药师制度,药学专业建设的一个突出重点应放在执业药师的有效培养上.药师负有审查处方的合理性、正确性及向患者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等职责[8].到2013年底,中国有药品零售企业42万家,全国注册的执业药师只有8万多人.我国专职的临床药师缺口更大,很多医院100个床位配不到1名药师,与发达国家配备水平相距甚远.因此,加强以指导用药为目的的药师和临床药师的培养改革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需要在引入《药学专业综合知识》、《中药学专业综合知识》等执业药师理论课程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企业、研究所、药房、批发企业进行执业药师实践体验.

最后,行业标准学习、应用教材开发和执业药师实践都需要将落脚点放在产品体验上,即依托校、所、企合作基础,以药品体验模块为主线,设置综合实验,如以复方丹参片、板蓝根颗粒、感冒灵胶囊、川贝枇杷胶囊等为例,让学生体验其提取、纯化、干燥、粉碎、混匀、制剂、质量控制、销售、管理和应用等全过程.从而,将学生的学习落脚点放在产品开发和生产上.总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模块化设计需要进一步对药学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改革和创新,整合内容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将整合课程、编写应用型课程教材和融入课程行业标准作为抓手,探索新的课程模块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理勤,赵东福,顾建民.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看学生能力的培养[J].高教探索,2008(3):70-72.

〔2〕花汉兵.电子创新实验基地设计与运行管理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105-106.

〔3〕宋海南.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探索与实践.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