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十篇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十篇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9:04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篇1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学习;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经成为重要的话题。要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发挥每个教学因素的积极作用,运用教学智慧,采取多种办法,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重视自己加强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和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构造教育教学的新的模式。

一、体育学习策略的涵义

选择与制定体育学习策略既要符合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基本规律的要求,又要体现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学练内容体系的特点,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从事体育学习所具备的现有条件与运动环境的变化。因此,体育学习策略是指体育学习者在一定运动目标指引下,依据运动学习情境与条件,对运动学练过程进行适宜的控制与调节。体育学习策略是学生会不会学习的标志,是衡量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学习策略在学生体育学习过程呈现的是一种运动心理活动行为实践操作过程,是学生运动认知策略与身体运动中自我心理调控相联结的表现程式。体育学习策略一般包括以下三种基本内容:第一,实施学练目标策略,不断地应用与强化巩固练习;第二,教会学生掌握与利用元认知、结构性运动知识与技巧,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有效地应用控制与调节策略;第三,教会学生“条件化的知识”,促进学生掌握与运用运动方法论,不断地、及时地使用所获得的学练策略。

二、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1、实施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每一节课程的具体规定,以及要求的基本技能,并对具体的速度、广度、深度、强度、类别等方面,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例如,教学篮球运动的“行进中单手肩上投篮”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这一动作细化为多项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要注意比较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素养等方面的不同,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情况将他们分为三个层次: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然后结合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根据体育新课标的要求,体育教学目标应分为基本目标、发展目标、创新目标。其中,基本目标属于低层次目标,指的是《新课标》中所规定的应掌握的基本内容;发展目标属于中层目标,指的是学生完成基本目标之后,能够对教师提出的拓展性内容有所了解;而创新目标则属于比较高级的目标,指的是学生在完全掌握所学技能以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创新。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不但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会不断发生变化,分层的学生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一节课也许某位学生还是后进生,而下一节课也许就会成为中等生,甚至优秀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发挥分层次教学的良好效果。

2、开发和使用体育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第一,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课程资源,要研究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避免脱离实际教学要求、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现象。

第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在体育课程资源使用上,要努力做到适当、适时、适度。注意课程资源的使用策略,把握恰当的时机,努力使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做到最优。要有符合教学需要的科学标准,繁简得当,难易适度。

第三,树立在课程资源开发上的正确观念。一方面,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发挥创造性,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应拥有自己的课程资源视角,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创造力。

第四,要有效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要注意体育课程资源的科学性、健身性,注意防止和避免忽视教科书,把联系实际变成一种“装饰”的教学倾向。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将课堂单一讲授的方法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可以将专题讨论、启发、报告、问答、总结等教学方法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教学资源库的配套设施建设,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教与学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效益和效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逐步结合演讲、论文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与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以吸引学生,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运用生动活泼幽默的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的增强有积极的作用,活动结束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总之,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保证学生更扎实地学好技术,在活动中更充分地享受到乐趣和成功感,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的发展。

总之,体育学习策略的教学与应用可以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合理地把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学习的规律融入到学生运动实践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张树军.浅谈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1(9).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篇2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29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了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和整体体育能力的提高,以及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求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作保证,而且要求注重发挥体育教学环境中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的功能,如何使体育教学环境与学校体育目标的多元化和人文化发展趋势相适应,使我们深入了解和发现体育教学环境影响体育教学活动以及其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机制,从而创造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中小学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因素分析

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它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魄、丰富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学校体育教学的经费主要依靠学校的行政事业拨款,体育经费的获取途径相对单一,而大多数的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体育经费的相对缺乏。目前,学校体育依然受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体育活动难以有效开展,这成为学生体质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体育课程时间设置及班级规模也均不同程度影响着我们的体育教学质量。

2中小学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分析

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由情感环境、组织环境、观念环境组成,情感环境是指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情感状况,它由师生双方共同建立,由于体育教学是面对面、手把手的直观教学,建立良好的情感环境对于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显得格外的重要。情感环境包括了课堂教学氛围、人际关系等方面。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师生间、生生间的人际关系也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体育教学反馈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笔者将国家体育政策法规及校内体育规范、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认知、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传统和风气归类于体育教学当中的组织环境,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学校体育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被很多的中小学校视为“副科”,这对体育教学质量及学生体质的提高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体育教学中师生的价值观念、学习观念、为人处世观念、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师认可程度等是观念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教学行为,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以教师、课堂为中心,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感受,从而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改善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3.1物质环境优化策略

关注和改善体育教学设施,重视提高体育场地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因地制宜地建设体育设施,开发新型体育项目;运用直观教学,活跃室内体育课氛围;实现良好的信息传导;合理布局场地设施。

3.2情感环境优化策略

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强化集体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加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间的联系,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

3.3组织环境优化策略

争取和依靠校领导的支持;完善体育规章制度,规范体育教学;改变陈旧的评价模式,建立人性化的体育学习评价方式。

3.4观念环境优化策略

扩大体育教师的知识面,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水平,树立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体育学习自信心;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和舆论宣传,转变学生体育学习观念。

参考文献:

[1]熊茂湘.系统构建体育环境初探[J].中国体育科技,

2003,39(1):24-26.

[2]徐万勤.建构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J].吉林体育学院

学报,2005,21(1):28-29.

[3]黄永良,傅纪良.高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堂环境的构

建[J].浙江体育科学,2002,24(6):9-11.

[4]周卫,李林.论体育教学环境的创建与优化[J].体育

科学研究,2004,8(4):79-81.

[5]王国民.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教学环境优化[J].成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篇3

摘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课改的精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智慧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学应体现体验性,体育教学应体现生成性,体育教学应体现创新性,体育教学应体现道德性。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97-01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课改的精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智慧课堂教学理念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理念,能够突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学生学习智慧的发展,突出学生对生命智慧的关注。那么,在智慧课堂教学理念影响下,究竟如何开展体育教学呢?

一、智慧课堂教学的内涵

吴晓静、傅岩在《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智慧课堂教学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等以学生的智慧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根本条件,促进学生智慧成长的教学过程。智慧课堂教学主要具有体验性、生成性、创新性、道德性等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也是智慧课堂教学倡导的主要理念。

二、基于智慧n堂教学的体育教学策略

(1)体育教学应体现体验性。体育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体育技能传授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体验体育学习的美好。例如,执教“篮球”一课时,在师生交谈中很多学生表现出对nBa球星非常崇拜,希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这时,教师灵机一动,找来几张白纸,在纸上写上乔丹、姚明、麦蒂、奥尼尔、科比等nBa球星的名字,并将其贴在学生们的后背上。看到体育教师的这一举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不解,但同时又充满了好奇。同学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表情,让体育教师忍俊不禁,说道:“接下来,我们要组织一场篮球比赛。在比赛中你们就是nBa球星,希望你们今天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篮球水平。”听到体育教师这样说,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同学们通过这样的一次体验,篮球学习兴趣更浓了。体验的过程是一个极为美好的过程,在智慧课堂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体育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增加学生的体育体验。

(2)体育教学应体现生成性。在体育教学之前,体育教师通常会进行教学设计,进而依据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开展课堂教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依据体育教师的思路开展。在体育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动态生成。对于这些动态生成,体育教师不应忽视,而应积极利用动态生成更好地展开教学。例如,在一次长跑课上,体育教师本打算让学生围着田径场一圈圈地展开长跑练习。没想到任务刚下达,很快就有学生口中嘟囔道:“难道我们就不能换一种练习方式吗?每次长跑练习都是围着操场跑,太没劲了。”声音虽小,却仍然传进了体育教师的耳中。体育教师略做思考,立即改变教学策略,决定带领大家围绕校园跑。在跑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还让大家说出看到的景色。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使长跑教学效率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同学们参与长跑练习的积极性更高了。体育教学体现生成性是智慧课堂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师应积极把握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3)体育教学应体现创新性。智慧课堂教学理念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体现创新性,这样的要求符合时展的需要,值得大力提倡。例如,体育教师有一段时间经常在课堂中带领大家做篮球操。篮球操的重要道具便是篮球,每天抱着篮球做篮球操让很多同学感到乏味。针对学生的这种表现,体育教师这样提议道:“同学们,今天放学之后,请大家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篮球,下次做篮球操的时候大家就可以用自己制作的篮球做篮球操了。”任务下达后,同学们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篮球。有的学生用硬纸板做篮球,有的学生用废布做篮球,有的学生用塑料胶布和纸片做篮球……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看到同学们带着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的篮球做篮球操,体育教师笑了,同学们也都笑了。体育教师的做法体现出了创新性,而要求同学们动手制作篮球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性。

(4)体育教学应体现道德性。在智慧课堂教学理念影响下,体育教学除了要体现出上述特性之外,还应有效地体现出道德性。例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做到团结友爱,学习好的同学应积极帮助学习稍差的同学,大家共同取得进步。又如,体育教师可以针对体育道德进行专门的讲述,要通过体育道德知识的讲述,让更多学生了解在体育运动中遵守体育道德的重要性。尤为重要的是,在讲述相关知识的时候,还应适当举出一些违反体育道德的运动员的相关案例,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体育道德的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课堂教学理念是一种极好的教学理念,智慧课堂教学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学习智慧发展,突出学生对生命智慧的关注。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积极秉持和践行智慧课堂教学理念,让体育教学体现出更多的生成性、道德性、创新性及体验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蔡士凯,种静萍.体育新课程带来学习方式的新变化[J].体育教学,2005(05).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迁移策略情境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09-02

由于人们在体育教学当中存在着迁移现象,也可以将学生体育学习整个过程看成是学习迁移的过程。尤其是学习迁移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主要是间接经验学习的学生。学习迁移也如同学习动机、过程以及实质一样属于学习的基本理论。随着两百多年前训练说形成之后,人们逐步重视学习迁移。迁移在教育心理学当中也逐渐的发展其地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做的著作研究当中,就有很多涉及到迁移问题,即便是部分将迁移作为一章来论述,可是重视程度还显得不够,并且绝大多数将迁移当成是操作技能的内容来研究。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逐步扩大迁移研究范围,这样就有着新的发展在学习迁移。可是在体育教学当中应用性研究对学生迁移能力所做的探讨则缺乏系统性。

一、学习迁移相关理论概述

所谓的学习迁移就是说一种学习能够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影响。按照标准的不同,则可以将迁移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迁移效果进行分析则区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从迁移方向上则区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迁移难易程度上则区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等。简单的对于学习迁移相关理论可以做出以下简单性论述:

1.形式训练说。这种理论则是最早系统性解释学习迁移现象,其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对于组成心理的各种官能的训练就构成迁移,要想实现迁移就必须做到对于想象、注意、记忆以及思维等各种官能的提高,并且自动产生迁移。这一学说的学者觉得学习内容并不重要,其关键因素就是在于所学内容所具备的训练价值和难易程度,那么最好的学习材料则是自然科学中的难题和难记的古典语言。根据这种学说的观点,学习迁移则应该对学习内容和联系高度重视,可是从练习内容上来看要把握适中性,觉得不是追求难度。

2.相同要素说。由于在十九世纪末期和二十世纪初期,由于部分学者质疑形式训练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学家伍德沃斯和詹姆士在通过进行大量实验之后提出相同要素说的观点。相同要素说就是在学习和迁移情景当中有着部分共同成分存在,这样的情况才能出现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通过这种观点提出,则能够做到和学习情景相似的迁移情景创设出来,这样对产生迁移起到促进作用。可是这种观点的不足之处就是忽视学习者的主动性,而对于情境因素则是过分强调。

3.概括说。在二十世纪初期的贾德吉在所进行的经典实验水下击靶的基础上提出概括说。按照这一提法,则认为先前学习的知识能够往后继的学习当中迁移,这主要是由于学习者对于前后学习两者之间所具备的一般原理和共同原理能够概括,并且这种原理也能够部分甚至完全在前后学习的过程当中的知识进行运用。而这种说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和相同要素说,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是存在着一般原理在学习情境和迁移情景的迁移内容上。

4.关系转换说。心理学家格式塔通过对学习顿悟说的基础上则提出迁移理论,在这一理论当中迁移绝对不是因为两个学习情景当中存在着共通过的规则、成分和原理而能够做到自动产生,受到学习者对于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的影响,也就是人的迁移这种意识把两个情境关系所联系起来。在这一理论当中对于迁移过程当中个体能力作用进行强调,必然发生迁移则是必须让学习者对于两个事件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进行发现,可是对于情境之间所具备的共同要素不能否认。

5.是学习定势说。在二十世纪中期哈洛在经过猴子辨别学习的实验之后,提出能够很容易地将人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定势或者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该学说的观点对于学习方法迁移的一个重要方面需注意,也就是补充学习迁移理论。

6.是迁移假设理论。根据莱的研究,如果人们碰到问题,那么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则会对系列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形成,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借助于对一系列假设的提出和检验,这就会有一种对问题解决的假设范围和思考顺序形成,这对于解决以后所碰到的相类似的问题有着一定的影响,也就是做到迁移的发生。而这种理论代表了一类解决问题的迁移现象,造成问题解决迁移的绝对不是那种分离的经验和知识,必须是一整套的解决问题的思考顺序和策略。

7.是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泊尔立足于认知结构的角度来对迁移进行重新考察,则发现在意义学习上依然适用先前的迁移模式,对于后继的学习先前学习依然产生着影响。可是奥苏泊尔的理论并不是局限于一般原理或者共同要素,二是学习者在学习当中所应该具备的所有知识。学习迁移做到有效则依赖于学习者认知结构变量的可利用性、清晰性和稳定性特点。有鉴于此,为做到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改变,则对于先行组织者进行设计,这就有着重大成就取得。认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存在于迁移效果和学习者全部认知结构之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就是这种思想对于迁移的研究有着更为广阔的角度。

二、体育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

为在进行体育教学当中为迁移而教和学教学目的的实现,让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则立足于以下策略做到对学生学习迁移的促进。

1.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练习加强,以便促成发生迁移。按照形式训练说的相关理论,则应该做到对于学生所学知识加强联系。进行联系所具备的目的则是应该立足于掌握,通过对某一行为的过程依靠理解并且伴随着控制和校正。借助于联系而对其进行掌握,以便能够做到熟练。这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如果对于知识技能熟练掌握就能够在使用上做到得心应手,这对于迁移起着有利的促进作用,使得新旧知识能够相互之间做到融会贯通。

2.是通过对基本法则、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使得经验概括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根据概括说的观点,在进行体育教学当中对于知识的基本法则、概念以及原理必须对孩子进行讲授。这主要是由于不管任何知识的基本法则、概念以及原理都能够对于此类知识的共同和实质性特征的完全或者不完全归纳,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掌握,这样就能够对于事物的有关或者无关特征的区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以便加深掌握理解所学知识。

3.是积极创设与学习情境相似的迁移情境,以便对于迁移起到促进作用。根据相同要素的观点认为,发生迁移必须立足于前后学习之间存在着共同成分,而这就必须要求我们对于学习情境相似的现实迁移情境进行创设。按照共同要素来促进迁移通常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4.是按照迁移要求,对体育教材进行精选,对于体育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做到对学习者完善知识结构的构建。通常来说,只有基本的法则、概念以及原则才具备广泛迁移模式、象征性模式三者模式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结构建构的过程,学习过程也就是让学习者对于学科整体的知识结构进行掌握。可是体育知识结构也是由体育的基本法则、概念以及原理所建构起来。对体育教材的精选,尤为对教材的整体结构高度关注,这样就必须将最基本内容和最具备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知识放在首要地位。

5.是做到让学生学习怎么学习,从而让学习定势的作用得到正确发挥。按照学习定势的观点认为,如果学习经验十分有效就可以让学习者懂得如何进行学习,这样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今后的学习,所以必须做到对学生的引导进行学习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自己了解如何去进行学习。正是由于广泛的一般性的迁移在学习方法上产生,而前苏联的教育家塔雷金娜和加里培林则对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高度重视,在要做到全面控制知识掌握过程,要学会学习方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根据长期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学生在对学习方法进行掌握之后,这不但在掌握科学概念上不会有错误,并且会有良好迁移效果的产生。

三、结语

以上所提出的对于学习迁移能力提高的策略之间并非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和相互补充的。而如何做到对于各种策略的有效运用以便做到对迁移能力的提高,这就依赖于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也就是保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师对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实际知识水平有充分了解,从而在进行体育教学当中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姚梅林,吴建民.迁移研究进展对语言学习与教学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1)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篇5

一、概念的界定

对于“激励策略”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韦氏新世界英语词典》中解释为:向别人提供积极性或以积极性影响别人。“激”就是激发别人的动机、活力、热情,“励”就是鼓励学生与自身发展目标一致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因此,“激励”有激发、鼓励之意,赋予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使人能够朝着自己预设的目标不断前进。

二、激励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意在通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策略,来探讨其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程度,增强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自信心,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1.言语式激励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语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恰当的言语激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保证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加快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来适当使用激励言语,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言语激励的目的是有效地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但是采用言语激励要适度,如果使用过度,会使学生萌生骄傲与懈怠的情绪,破坏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失去了言语激励所能达到的效果。

2.目标式激励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有目标才会有动力”,体育教学目标是小学体育中不可缺少的,有了目标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课上,由于新授内容作为新目标,要达到往往会有些难度,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因此,要完成这个目标可以将其分成若干较小的目标,加上体育教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自信心会倍增,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完成目标任务。例如,在教授投掷垒球的过程中,采用目标激励法,每2m区设立一条标志线,让学生不断通过改进动作来投掷到更远的距离,学生的信心与勇气都得到了提升。但是,体育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可行性,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不断超越自己。

3.竞争式激励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获得胜利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通过竞赛或游戏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运动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养成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经常组织一些比赛或游戏,在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鼓励,激励想要获得胜利就必须要努力争取,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经过合作与竞争后获得胜利的喜悦,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树立起对体育的热爱。

4.参与式激励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表明,参与决策与参与管理,是一种人在精神方面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点来看,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因此,在课下可以通过跟学生聊天来听听学生的建议,让学生来献计献策。在上着通过学生自己的集思广益备出来的课,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的提高,教师也能够更加灵活的掌控课堂,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5.期望式激励策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在体育课上也不例外。在课上,表现好的学生希望教师对其进行恰当的评价和表扬,而表现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则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遇到如此情况,教师应当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表扬,稍带期望的批评,也就是尽量以表扬为主,同时对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改进不足,从而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样学生带着教师的期望,他们很快会改正不足,从而获得提高。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主动性;策略

G633.96

一、学生主动参与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主动参与是指学生自发参与其中的行为,其是学生仁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实际也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的积极主动参与,能够方便教以学生为卜体设计体育活动,还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增强学生的体育一认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发展和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体育课堂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不是指传统课堂中,教师向学生问问题,然后学生主动举手回答_体育课堂‘学生的主动参与,指的是学生在思维、活动等方面与教师续同进行的活动,是学生发拜住观能动性和教师相互配合的生活,体现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一与性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使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达到统一,有利于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目前我国初中

体育教师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一面还存在若干不足,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二、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

在过去,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多包含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体育技能训练是教学活动的重点。事实上,教师过于重视体育技能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性。针对这一现状,在当前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的完善教学形式。如果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增添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就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如,教师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引入游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必然会提升其主动参与性。针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计划好教学进度。当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了解学生心理需要的情况下,调整和安排教学内容,以此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学习体育的注意力。为达到这样一种教学状况,教师可展开情境教学与问题教学,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继而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沟通交流,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这样就可以在相对和谐的氛围下传递知识内容,提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

3.阐明体育课程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与限制。在这种背景下,初中体育课程的开设情况并不理想,导致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理解的并不透彻。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上,即使教师理解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与意义。但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体育课程仍旧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多数学生将新设的体育课程当做娱乐休息的课程。学生并没有认识到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不愿意主动参与,不愿意认真对待体育教学。甚至有学生在调查中表示自己不会在体育教育中付出努力,原因是在体育课程中花费精力将影响后面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阐明体育课程的真正意义,让学生正确认识参与体育教学能够获得的巨大收获。具体地说,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主动参与体育教学不但可以在繁重的学习中放松身心,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据,让学生认识到当代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可以利用班级近视和肥胖学生的比例等表现出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问题。在教师有意识的灌输下,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只有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才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保护自己的身体,才能为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不但优化教学理念,更应该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进而逐步改变学生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看法,吸引学生开始关注体育教学,逐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教师可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化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与锻炼的同时获得乐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投球、运球、传球等多种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通过比赛竞技等形式开展体育游戏,让学生在相互竞技的同时感受体育游戏的魅力与乐趣,以此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5.拓宽体育运动的效力

教师应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逐步拓宽体育运动的效力,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让学生能够有意识有目的的主动到体育教学中。

三、结束语

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确保课堂活力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需要改革教学理念,并在实践中有意识的总结、交流,完善相应的策略与方法,以此吸引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姚艳丽.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求知导刊,2015,21:126.

[2]杜世林.试析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165.

[3]纪金玲.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研究[J/oL].当代体育科技,2015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篇7

【关键词】中职;体育与健康;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新课标的落实和实施,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观念也有了很大突破,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但是,教学效率不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特别在一些中职学校还存在不重视体育课的现象,课时少,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足,再加上学生纪律性不强,不喜欢体育课,想方设法逃课,要完成中职体育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难度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呢?这是一个具有条件限制的,局部需求的,针对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性策略问题的研究。

一、对“有效教学”和“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内涵的理解

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后,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方面获得的实实在在的进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树立科学的现代教学效益观。即在单位时间内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真正起作用的有效教学时间的值。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全面质量观,取代单纯的技术动作掌握为目的的片面质量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中职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中职体育有效教学应当是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依据中职体育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结合中职体育教学设施和最佳的教学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标准,同时又体现个体差异的不同发展的师生共同活动。如果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一个文字表述,笔者的表述是:体育健康课堂有效性应表现为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习收获明显;教师上课轻松,组织有条理;器材和场地利用率高,无资源浪费。换句话说,教师在相对轻松的工作状态下,使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下,能充分利用所有场地与器材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二、中职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根据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提高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手:

1.依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的教学策略

①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中职类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具有实效性。考虑男女生的身体素质状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男生身体素质整体较好,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要考虑到女学生的身体特点。中职女生由于生理原因,不适合进行耐力和力量性的大运动量的练习,选用的教材要搭配一些女生适宜的教材,比如健美操、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瑜伽、健身操、排舞等。

②承认中职生间的个性差异。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各个方面。传统的体育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整齐划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根本不愿上体育课。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学习方式在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个体需求、个人优势、学习风格、思考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大胆张扬中职生的个性。

③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个性。由于先天享赋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学生的素质结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素质在每个学生身上的不同组合便形成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中职学生很少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并通过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示他们个性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对其进行强化。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当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缺陷时,教师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克服,一方面要引导他们作积极的补偿,扬长补短,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精神上的满足,激发其信心对自己的缺陷加以克服。

④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是追求时尚和潮流,关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东西。所以教师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诸如形体、瑜珈、街舞、排舞等的动作元素,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2.整合创优教学理念的策略

①改革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的统一起来,促进中职生身体素质和技能大面积提高。(1)分层次分段教学。体育实践课通常在操场上进行,具有的空间大,外界的干扰因素多的特点,而体育教学只有组织得十分严密,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才能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2)按技术分组教学。根据学生对某一技术的达标程度进行分组。分组教学从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考虑,具有灵活性,实效性,针对性,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3)按性别分组教学。性别差异是学生在体育中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差异。男生在速度,灵敏性,力量上占优势,而女生在柔韧,协调性方面占优势,男生积极,灵活反应快,但是自控能力差,女生细致,好静自控能力强,但是惰性大,怕累。(4)按体形分组教学。中学生的体型大致可分为矮小型;肥胖型;瘦高型。学生不同的体形往往具有不同的动作行为特征。体育课的教学应对此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

②学生分层教学。对教学对象的层次划分主要是依据他(她)们的技术、技能水平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同时也考虑心理发展需要。主要采用教师指令分层法(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个性特征,把学生分成相应的练习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难度要求的练习,达到目标者上升一个层次,未达目标者下降一个层次)和学生选择分层法(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能力和技术水平自己选择练习项目和难度,升降同上)。在教学前通过问卷调查、查看有关学生体育档案资料以及咨询相关班主任的途径进行学生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的情况的了解,目的使分层更加合理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层次的称呼上采用隐性法,即:名号暗层。根据心理需要分为挑战(尝试练习、感受体验)和拓展(提高难度、培养信心)两个层次。

③教学目标分层。对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期工作,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的做法是教学目标层次划也是采用“名号暗层”的隐性方法,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学生一些潜在心理因素的作用,又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同时又根据学生的层次不是静止的、变化的可变的观念对学生技能和掌握知识的水平定期的检测,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以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

④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参与积极性。笔者的做法是分层评价,因为其特点是评价者承认了学生的差异性,并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了不同标准的评价。该方法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下学生的自学、锻炼情况,方法注重了学生平时的评价内容加大了综合评价的力度。从而使评价更为合理、公平。经过试验尝试和总结分层评价得到了完善和补充,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标准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得到了公平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快乐,树立了信心,增强了练习、尝试的勇气。经过实践尝试又将评价方式调整为学生自评、组评和师评三个评价途径。同时加以“课堂学生行为记录卡”和“学生体育成长记录袋”两种课堂管理策略,保证了评价的公正、公平性,两种方法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课堂行为和上课的动机,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3.突显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

中职体育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为学生就业后的适应力和稳定性着想,采用适合专业需要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今后工作需要的身体素质,为学生胜任职业岗位提供身体保证。

①围绕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体育教学。中职职业门类繁多,分工精细,各具特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要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紧扣职业劳动的需要,分析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劳动对从业者有哪些体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专业特色的身体训练,重点发展相关部位的能力,使学生在校就能获得适应职业的身心素质,毕业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职业劳动要求。

②预防劳动损伤,进行职业保健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增加相关职业与健康有关联的理论知识,传授不同职业和专业学生所需要的职业养生健身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由于长期职业习惯导致身体损害的职业病预防及锻炼方法,以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及保健手段,来有效地预防某些职业疾病的发生。

4.充分利用本校场地器材设施,大胆整合创新,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教学。充分的利用现有的体育条件,设计出各种特色的适合当地学生的设施,不仅解决了体育场地设施的问题,同时也能根据学生的需要,教授各样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快乐的学。而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开发、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要牢牢把握这个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条件下,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更需要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中职体育教学的问题,是局限性的,是客观存在的。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和谐和稳定永远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而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应当明确指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面对课程改革的“高原现象”,面对不同层面的问题,应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使体育课堂向着课程改革的目标迈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克服问题,勇于探索,研究认识和制定实施一个更好的、更有效性的体育新课程教学策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健,韩照明.浅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师版),2007(5).

[2]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

[3]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考,2005(10).

[4]樊绪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改革与开发,2010(12):35.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篇8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英语情感,逐步形成正确价值判断。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英语教学与生活的活动情境,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主体性教育,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一、当前中学阶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自主、合作精神培养。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对老师的授课内容独立思考,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教学互动,这就将原本有机的教学整体分解为相互独立的教学阶段,学生不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学习,同时丧失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尤其很多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考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等都做了硬性规定,这就使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惫感。

 

很多学校只看重考试分数和教学效果,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更谈不上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活动。将教师的教学成果与学生成绩挂钩,只有学生的考试分数提高了,教师的待遇才高。因此在这一思想主导下,很多教师把心思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分数上面,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二)缺乏足够的师生交流。

 

现有应试教育主导下的传统教学模式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而忽视综合发展,老师往往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将学生带入一定教学情境当中,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能接收到的信息却很少,老师花费全身解数而学生却收获很少。过分强调学习的同时,忽视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由于缺乏师生交流,老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三)学生缺乏应有的思维能力。

 

现有教学模式下,片面追求模板化及标准化,教学机械性、标准性越来越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越来越差。由于我国在中学教学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尚未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最新教学手段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不具备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真正意识到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以书本为主的教学内容,对那些拓展性、开放性等教学内容采取忽略的教学态度,过分追求理论知识及学习技能培养,过分强调考试重点。在这种强迫式的教学方法之下,学生很难有自己的思维,更谈不上融会贯通。

 

二、中学生主体性教育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主体性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作为单独个体参与,是整个环节中的重要主体。因此在这一活动中,老师、学生及教学内容三者有机联合起来,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整个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还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自我素养。在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对话中,老师和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这种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朋友关系。在这里,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纯地传递知识,而是激励学生进行思考、自我学习。

 

(二)贯彻人文主义教学,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中学教学理念中,教学不仅是单纯的学习过程,还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载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总结,进而实现自我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帮助作用。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将自己学习的知识和老师教授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单纯关注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是通过对大量信息进行总结、归纳、思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实现学生自觉发展。

 

自觉发展是人的整体自由发展的重要形态,具体到教育过程中,就是关注学生知、情、意、行的综合发展;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综合发展;关注学生实然状态和应然状态的协调发展。

 

关于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并不是毫无原则地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剥去教学中过多的“非人性”外壳,呈现出最真实、动人的人性自由风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展人生理想规划与追求、生涯设计与实践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走上人生自觉发展道路。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高级阶段。

 

三、中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开展策略

 

(一)引导性心理,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在任何教学阶段都应该放在首位,因为人的认知影响着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不论任何阶段的英语教学,都需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认知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倾向。以苏教版中学英语教学为例,教师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将能直接回答“Yes”或“no”的问题转化为开放性问题。

 

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多加思考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问题,认真设计,让学生沿着教学主线进行开放性思考。在层次性提问方案中,教师应认真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通过问题链与学生形成对话,从而高质量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设置层层关于主题的问题,让学生自我思考,从而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本课重点和难点。提问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对学生的质疑进行解答,而是层层设置悬念,引而不发,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此外,教师通过层层设问,将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二)积极开展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要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都作为单独个体参与进来,是整个环节中的重要主体。因此这一活动中,老师、学生及教学内容三者有机联合起来,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整个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教学展示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多边形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正多边形的特性与圆的性质相结合,可以提问正多边形的几个角点是不是在一个圆上?正多边形的面积可不可以用这个圆计算?接着教师以正六边形的面积计算为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正六边形的面积。同时教师可以将这个任务下发到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进行内部讨论。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通过讨论,梳理知识的条理度,对正六边形面积计算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和准备,并指派一名代表“登台”讲解或指派几名代表共同“表演”,同组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其他组同学也可以随时切磋甚至批驳。此过程中教师则是隐身于学生身后的导演,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做的是点拨、追问、总结点评。

 

当有学生提到用正六边形外界圆的半径计算正六边形的面积,但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计算,教师可以适当提一下三角函数的概念,在肯定学生想法的时候,激发学生以后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构建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实践中坚持把学生主体地位和老师主导作用相结合。做到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应建立感情融洽、互相信赖、互相支持、配合默契的关系。课内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求知欲望强烈。教学中做到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帮助学生将不懂的知识及概念弄清楚,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通过简单讲解教学主要内容,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指定小组长,给每个小组长布置任务,而小组长则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积极讨论。在讨论阶段,老师要不定时进行检查,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过程、讨论结果等进行打分。教学结束后评选优秀小组、优秀组员,并给予奖励。

 

(四)加强信息技术运用。

 

可以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中学教学中,中学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中学教学内容,可以在很多方面拓展中学课堂教学内容。加入一些中学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信息资源的画面包含的信息量比文字大,流动速度很快,跟纸质文本相比,信息技术资源承载的学习元素要丰富得多。

 

因此引入信息技术的中学教学在内容选择上比传统文本教学宽泛了许多。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加入信息技术的方法,创新中学教学手段,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建构新的中学教学模式。

 

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中学教学中,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较新且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广泛地运动到实际教学中。将主体性教育教学方法与中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兴趣。笔者通过分析当前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为同行们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篇9

一、对体育教学质量的理解

布卢姆对教学质量的定义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外显地或内隐地)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章献明把教学质量定位于三个层面:“学生对学科教学所规定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所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掌握与应用的基础上,学生对学科的喜爱程度。”人民教育出版社耿培新教授也撰文到:“树立并形成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必须明确体育学刊的性质和功能;充分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运动实践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作用;深入研究学生,实现学生真正的发展;要有适应的运动负荷;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以上理解与消化并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我认为体育教学质量应该是依据一定的教学计划和标准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学生身心得以发展的程度,其评价指标包括知识掌握与运用、学业成绩、情感体验等。同时我还认为教学质量具有动态性,评价教学质量要综合性进行评价,不能依据某一指标就评定其质量的高低。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而且在教学环境的营造上、学生心理上都要进行研究。

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教师层面

白二宏认为:“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评价分析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评定指标的主要内容。”教师本身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唐素岚研究认为:“以前的教学观念总是以教师为主,老师教,学生学,把学生当做一个不断接受知识的接收器。”这极大地阻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严小鹏认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角色的变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些都说明教师理念对于所任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转变教育理念势在必行。教师的魅力体现是激发学生参与的重要因素,同时教育运用教学手段能力也非常重要。教育技术信息化正逐渐在教育领域中形成,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已经在教育中应用,体育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还有,教法的不断创新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将老的教法加以加工或创新是教师自身能力提高的必然。

(二)学生层面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具有内在兴趣,这就是最好不过的动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对学生的研究。江丽英研究认为:“小学生处于发育期,具有独特的身心特征,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当针对儿童的个性特征,结合小学生实际,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确,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两个角度来看处于爱动期,对什么都有一定的好奇感。同时,在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也不够,这时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来分析,学生的兴趣保持比较重要。小学生对于某一事物的兴趣保持不会很长,且具有多变性。同时,学生的掌握能力、领悟能力、交流能力都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需的场地、器材等,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需要足够大的实践活动场地和必备的练习器材,除了这些和谐的课堂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构成教学环境因子都是影响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地构建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环境育人的效果要高于说教。

三、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与策略

(一)详实了解,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耿教授认为:“人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这说明人是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要素,教育活动离开了人的参与就不叫教育活动了。因此,我认为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做的就是执教者要了解学生,了解你的教学对象,了解他们现在需要什么。众所周知,小学生现在需要的就是健康成长,需要的就是参与游戏,需要在游戏中掌握本领、技能。因此,体育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在体育课上让孩子们玩,如何有目的地玩。知晓了这一信息,那么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耿培新教授认为:“学校各学科教育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共同的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另一个是共同的目标――育人。”这段中我们可以悟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学生们健康成长。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载体,如何选择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游戏内容,就是比较好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完成掌握与锻炼的任务。

教学设计是保障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在小学教学设计上要注重游戏的运用。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足工夫。教师不能在不了解教材、学生、场地器材等信息情况下就开始做教学设计,否则只能是空谈。因此,在设计前可完成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即教材的内容是什么,教材的重难点是什么,教学对象特点是什么(平行班的学生共性),教学对象的兴趣取向是什么(共性的,课根据教学观察或问卷调查分析出),选择什么教法来解决重难点,场地器材如何选择与布置,教学中如何评价,如何布置课后小作业(便于巩固级下次教学)等。

(三)授之于渔,教学质量提高的助推器

教育领域中有句名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渔。“教会学生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前提或者说是载体。体育学习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既是体育教学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也就是说体育方法、技能是我们学生健康发展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我建议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多交给学生方法,让其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从而激发参与积极性。

(四)优化教法,教学质量提高的催化剂

小学生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以增强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保证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法比较适合小学生,因其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某种欢娱,能满足人们对于娱乐的需求。体育游戏是人们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以游戏为活动内容、以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它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灵活多变的方法、强烈的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对学生全面锻炼身体,促进体力和智力的发展,陶冶美的情操,发展集体意识和个人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等都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天性爱玩,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通过积极的参与,学生能实现“玩中学,学中玩”。这样我们的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就得到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有效性也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实现提高了。除游戏教学法之外,比较教学法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也非常有效。

(五)规范化,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石

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也是这样,需要一些规章制度加以约束。这里的规范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规范。首先,教师的规范。这里包括教学设计的规范、课堂教学组织的规范、场地器材布置的规范、教学评价的规范等。这些规范是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规范主要包括课堂常规的规范,如听课的规范、练习时的规范、布置器材的规范、自主探究的规范等。可以说教师和学生的规范总和就是课堂教学的规范,是提高教学质量基石。

(六)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的动力之源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认为提高自身的能力要做到4个多,即多阅读、多动笔、多总结、多交流。多阅读,就是我们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制定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书籍、期刊、网络文章、论坛帖子等,从中获取提升专业素质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技巧等。在多看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就要多动笔进行教学设计、科研论文撰写等,因为我们在阅读了相关的文献后必定会有所触动,此时就可以趁热打铁进行钻研,正如“水到渠成”一样。总结是最有效的提升途径之一,在总结内容上可以是自己成长中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同时教师要对总结进行必要的存档与分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便于以后我们进行提炼与参考。交流是人们进行观点传递、经验传授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让自己毫无保留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对自己的成长才会更具有针对性。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篇10

【关键词】体育 调查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124――02

教会学生学习,是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体育课程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学习能力。在体育新课程的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有效地改变体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学生“身顺心违”、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的状况。本文以现代体育教育理论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导,对初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着重探讨培养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周口市区的在校初中学生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检索和阅读“自主学习”、“体育自主学习”等相关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论据支持。

问卷调查法,通过访问法、开放式问卷收集到的词汇进行归类、整理,设计《农村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现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专家认同率为90%。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485份,有效回收率80.83%。

数理统计法,调查数据运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逻辑分析法,就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进行学理上的分析与论证。

2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问卷是从自我策略设定、自我效能意识、自我目标定向、主动性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由上表所知,初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自我策略内容来看,只有近30%的学生能够经常性地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一些思考与选择,从而反映出农村初中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较为缺乏,这明显受到传统“填鸭式”体育教学的影响,学生属于被动学习,特别是在创新学习上比例更低。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明确的认识,以达到与其他学科自主学习的同等性。

在体育自主学习的自我意识方面,结果表明,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在教师的指挥和调动下去进行尝试与学习(经常者的比例达到63.2%),在自己学有所成时,喜欢听到教师的表扬与鼓励,体育考试成绩不好加倍努力为64.6%。同时,也会对自己的体育学习结果做出一个适当的评价。

在自我目标定向方面,结果显示,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具有计划性的人较少(经常者的比例仅为24.0%),也不希望体育老师在上课内容上倾向于规定硬性指标,大家乐于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经常者的比例达到70.%)。这说明学生对于体育自主学习的真正含义还没有完全理解,对于自己在体育自主学习方面将要达到的具体标准还没有完全了解。

在体育学习的主动性方面,初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普遍都比较差,完全听从教师统一安排的经常者和一般者合计达到75%以上,自身在学习上缺乏计划性和创造性,不怎么考虑主动改变自己的体育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这正好说明了对于学生体育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2 初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感

首先,为学生提供更多运动成功的机会,当学生成功地完成了一些自认为有一定难度的运动技能后,对自我的运动能力会更加自信,以及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我们经常提到的“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其次,在学习运动技术的时候,为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榜样。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发挥榜样的作用,一个好的榜样具有教育的功能,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学习以获得替代性的经验,进而影响自我效能感。再次,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言语说服,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尽可能创造一些机会,使学生能直观的看到重要赛事,让学生亲身感受比赛激烈的场面和来自于观众的热情,感受来自于体育的巨大魄力,从而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体育自我学习目标定向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体育学习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短期目标,通过近期目标的实现而完成长期目标。教师应帮助学生把长期目标分解成阶段性、具体的短期目标,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目标设置应定位在学生通过最大努力才能达到的位置上,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具有最高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使自己看到自身的能力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

增强学生体育学习认知和方法选择能力

一方面,在体育动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示范、模仿认知策略的运用,对各自运动策略的优劣进行比较,通过运动自身体验,获得较好的认知策略。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学习方法能够帮助自己,提高自己的体育学习效率,增强自己的运动技能。

注重体育自主学习中群体合作及创新能力

传统体育教学大多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实际上,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均发生于学生同伴群体相互作用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感到只有自己与其他同伴合作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达到目标,这样的认识才能积极推动体育教学课堂的互动与互助,改善课堂教学整体的教学效益。在体育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教训,提高了自身的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其实在体育教学中提到的“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创新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教学安排,是连接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与未来创新活动之间的纽带,是体育自主学习的高级阶段。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根据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的现状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法、习惯等比较薄弱,因此,开展在课堂中指导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强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研究专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

3.2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