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美术理论知识归纳十篇美术理论知识归纳十篇

美术理论知识归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7:59

美术理论知识归纳篇1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师素质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67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引导,更要对学生的行为、思想等进行引导,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角色,只有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不断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本文就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进行探析。

一、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能够跟上时展步伐的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去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在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该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师的理论水平。

(一)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要,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美术教师要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进而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二)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美术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新的创作手法在不断出现,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充电,主动去把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

(三)学校要为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在实际的教学中,想要使初中美术教师的理论水平跟上现代教学的要求,一方面要靠教师个人的努力,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为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例如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教学动态;也可以组织教师展开交流,使教师能够及时的就最新的教学理念等进行沟通与交流,为教师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打造平台。

二、通过实际教学活动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能够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活动,通过有效的教学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这几个环节来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提高自身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活动的能力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在理论上掌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更要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虽然从事教育活动,然而在灵活的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先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去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践中要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该如何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进行反思,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进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美术实践能力

初中美术教师虽然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已经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然而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美术实际应用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初中美术教师的创新能力、绘画能力等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注重教学相长,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注重通过课堂教学提升自身的美术应用能力,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的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指导。

(三)拓展美术教师提升自身美术实践能力的途径

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努力提升自身的美术实践能力,还要将自身的实践活动延伸到社会这个大舞台。作为一名教师想要给予学生一点知识,自己就要成为一股清泉,社会为教师美术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利用课余实践积极的参加一些真实的美术交流活动,使自身的美术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通过课后反思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归纳与总结能力

在教师的多种能力中,教师的归纳与总结能力也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能力,很多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而对课后的反思并没有引起重视,即使有些教师进行了课后反思,也不能在反思的过程中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因此在课后的反思过程中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归纳与总结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通过课后反思对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之后,接着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进行课后反思,而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自身的教学情况。教师要反思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对于可取之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积极的发扬,而对于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及时的更正,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

(二)反思学生

美术教师不仅要反思自身的教学情况,还要反思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反思学生的过程中,要考虑自身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否与学生相适应,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要继续发扬,与学生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更正。

(三)反思如何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理论知识归纳篇2

一、数学知识的结构美与教学

数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概念、命题、法则以及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和谐美和简练美是数学知识结构美的两个主要方面。

数学知识的和谐美是数学的普遍形式。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对这种美有较深刻的领悟,且要能艺术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由定义“到两定点F[,1](c,0)和F[,2](-c,0)距离之和为定长2a的点的轨迹”可直接写出方程:。这个方程能正确地表达椭圆的代数形式,但比较复杂,更不便于计算,故化简整理成。方程中的b开始似乎纯粹是为了追求方程的和谐美而引进的,但在研究椭圆性质时,可进一步发现a、b恰好为椭圆的长、短半轴长,b竟有鲜明的几何解释。人们内心世界所追求的美恰好在外部世界得到如此完美的表现,这实际上也体现了美与美之间和谐的统一。教师在推导过程中的示范,唤醒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也进入到美的境界,得到美的享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定义画出椭圆,且要求他们用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再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美的同时,激励他们创造美,使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数学知识的简练美是数学的主要艺术特色。“数的整除”一章是《初等数论》中的一部分,为了照顾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进行了简化处理,结构如下图:

附图

由图看出,本章以倍数、约数为核心构建了知识的结构美。事实上,对简练美的追求是数学研究的一部分,它促进了数学理论的发展,也有益于知识的系统化。而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成为知识发展的主要特点:数学内容的发生和发展都是与它的知识点的形成分不开的,若干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既具有纵向的顺序性,又具有横向的层次性。

二、数学思维的协同美与教学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一般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数学思维的协同美大体上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归纳和演绎的相互作用。数学中大量地需要归纳,同时也需要演绎,在许多情况下两者互为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总是既用归纳又用演绎。尽管两者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演绎推理的大前提——表示一般原理的全称判断要靠归纳推理来提供。为了增强归纳推理的可靠性,不管是以一般原理作指导还是对归纳推理的前提进行分析,都要用演绎推理。归纳和演绎在思维运行过程中这种辩证统一正体现了两者之间是交互为用的。

在小学数学中,限于儿童的认知水平,数学知识的出现,较多地依赖于直观、实验和归纳,适当地进行演绎,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加法交换律,最早出现在一年级,显然不可能进行演绎论证,只能通过计算实践,由8+5=13,5+8=13等归纳出加法交换律,但在对加法交换律的反复应用中又让学生领会演绎思想,因此,在教学中要贯彻“归纳与演绎交互为用”的原则。转贴于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并重和统一。一方面,数学中大量存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我们能用形式逻辑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数学对象。另一方面,也存在显著的运动状态,如有限与无限的相互转化,代数、几何、三角各学科之间的转化以及数学各种相关运算方法的发展与对立统一等,故能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认识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关系的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在教学时要贯彻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并重和统一的原则,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数学概念教学为例,按形式逻辑思维规律,对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认识要前后一致,而且不容许存在不相容。如果存在着两个互相排斥的认识,那么其中必有一真一假,概念数学必须遵循上述逻辑规则进行。但同时也应指出,用运动和发展的观点来思考,数学概念也是随着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的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的。许多对立的概念可以统一起来(如实数和虚数同处于复数中),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条件下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如三角函数的概念,最初学习的是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被理解为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比斜边、邻边比斜边、对边比邻边和邻边比对边,以后发展到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和余割),即使在小学数学的发展中也是这样。我们知道,数学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数学概念的不断发展,这种发展又有自身的规律。人们常说的概念是在发展中形成,而且又是在形成后不断发展的,所以一个数学概念具有确定性和灵活性两个特点。就像“乘法”这个概念在整数和分数中具有不同的数学含义一样。正如列宁所说“所有的定义都只有有条件的、相对的意义,永远也不能包括充分发展的现象的各方面联系”。这正是辩证逻辑思维在数学中的体现,与形成逻辑思维相比更高一级。

三、数学方法的奇异美与教学

恩格斯认为,数学是一门研究思想事物的抽象的科学。确实,数学具有两重属性,这两重性可简单地概括为:一是数学知识,二是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学方法是数学中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方法的奇异美常常成为产生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理论的起点,使规律化、程式化的世界出现意外的、带有独创性的成果,令人兴奋和激动。

如:“凸n(n>4)边形的对角线最多有几个交点?”这个问题,按照习惯,也许会从四边形开始,逐步通过五边形、六边形……来构造对角线的交点,从中归纳出一般规律。当一次次构造的尝试都未获得理想的结果时,我们要敢于放弃传统方法,另辟蹊径:一个交点是由两条对角线相交而成,两条对角线由四个顶点确定,而凸n边形任意四个顶点都能且只能确定一个交点,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在n个顶点中任意取四个,共有几种取法?”新颖的方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便是化归法的奇异美所在。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数学方法的渗透,要求学生掌握方法的同时,能构造出解题模式,使数学美得到升华。

数和形是数学中最基本的两大概念,是数学研究的两个重要侧面,所以数形结合法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教学时,可利用数形结合来启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如对于具有极限意义的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其结果,可以这样做:让学生观察下图,先将单位正方形分成100个小正方形,将99个涂上阴影;再将剩下的一个分成100个小正方形,将99个涂上阴影;如此无限下去,所有涂上阴影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便为1,即,结果直接可从图中得出。从这可以看出数形结合是直觉思维的桥梁,我们应利用这一桥梁,使学生从美学角度审视或整理自己掌握的知识,这样能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完整、更充实。同时,为了使学生画图准确、迅速、美观,教学时我们可以开展构图比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理论知识归纳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思维模式;思维方法;综合运用 

 

一、艺术设计思维的概念 

艺术设计思维是指设计师在艺术设计的创意过程中,通过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并对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创造活动和创新思维过程。 

思维是指人们对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的间接、概括反映,是人类自觉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人类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思考能力和思维的形式,并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象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并在长期的思维活动中促进了语言、认识的发展。从世界文化发展历史来看,创造性思维是造物活动过程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研究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类的思维形式与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所以才有了璀璨的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 

艺术设计的思维“是一种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①。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中常常运用富有哲理性、象征性以及关联性的手段使作品产生丰富的联想性与审美性,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赋予审美的体验。艺术设计的创新意识不仅表现为对设计本身的创新,还表现在设计师对自己固有设计观念及能力的认识与突破,它是主观与客观的两个层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信息传播与交流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随着网络资讯及设计软件的功能开发,世界经济的同步化进程日益加快。要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设计师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不断地研究和学习,不断地提高设计意识和设计水平,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掌握最先进的设计软件,开阔视野和思路,使自己的思想始终保持在最活跃的状态。 

 

二、艺术设计思维的特点 

1.艺术设计思维的源泉来自于对事物的认识与观察 

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自然世界丰富多彩,动物、植物、自然景物都有各自富有美感的形态,但万物又有各自独特的属性和外在形态,即使同一种物体,也可能有不同的面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具体能力之间存在着差别,会造成思维结果的差异。对于从事艺术设计创意工作的人而言,深刻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情感交流和审美性,从对事物的观察中寻找灵感,发现蕴藏在普通形式下的细节与美感,捕捉转瞬即逝的知觉闪现,及时总结、归纳、提炼自然中的素材,是寻找创意灵感的源泉。 

2.艺术设计思维来自于设计师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我们从文字的演变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中国的汉字还是西方文字,都是从原始巫术、舞蹈、绘画中逐步归纳、概括而来的,都经历了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炼过程。正是人类这种不断总结经验的能力,才能使知识得到延续和传承,才有了今天灿烂的文化与丰富的世界。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要善于学习,从实践经验中汲取营养,从经验积累中摸索事物的规律,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开拓自己的思路,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观察判断的能力,这样才能获得更宽泛的专业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设计思路,创作出更富有传达效果和创新性的设计作品。

3.艺术设计思维来自于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与交融 

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如果只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其他知识的扩展与积累,那么设计艺术思维就会受到限制。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合了多种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设计师要注重在多学科、多层次知识的交叉中汲取灵感,把艺术、科学、生活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与经验联系起来,从多种角度拓展思维模式,作到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设计思维的理解与感悟,这样才能及时把握现代设计思维的发展方向。 

 

三、艺术设计思维的类型 

1.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方式。‘形象’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与现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②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用直观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形象有“表象”和“艺术形象”两层意思。表象是自然状态所形成的外部形态,如形状、色彩、质感、肌理等,而艺术形象则是在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之后形成的新形象。艺术设计的形象思维不是简单地观察和再现事物,而是将观察的事物进行选择、整理、思考和重新组合,是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高级思维方式,是一个从自然形象、艺术意向到艺术形象的提炼过程。 

2.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又称抽象逻辑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把直观所得到的东西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而形成概念、定理、原理等,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一种从具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变化过程。 

抽象思维可以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人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和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称作经验思维。理论思维则是根据科学概念和理论进行的思维,它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特征,得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与结果,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本到质的思维形式。 

抽象思维中的推理有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到一般结论、概念、原理的方法;演绎法是由一般原理概念到个别结论的方法。艺术设计中存在着共性和个性的因素,是个别现象与一般规律的统一,人们在对个别现象的个性归纳中发现其共性特征,形成概念和理论,再借助演绎的方法进行新的创造,产生新的设计形式。 

3.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称作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和途径去展开思考的方法,是从同一来源出发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③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思维过程中进行大胆的设想,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使思维活动向多方向扩展,从而获得新的创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够在思维过程中为设计师提供更多新思路、新创意、新的解决方案和途径,为设计提供更加宽泛的设计灵感。 

美术理论知识归纳篇4

绘画的根本目的已不是用于模仿和记录,绘画更倾向于自由放松的、有鲜活笔触和生动色彩的形式,以此来对抗照相术极其冷漠、光滑、无笔触、无选择的成像方式。当再现自然的目标不再具有合理性之后,写实主义的技术的基础便被动摇了。人们发现任何客观自然的表现都与观念进步密不可分,不存在脱离观念的外界客体。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自然物并非是客观自然物的映像,它是经过人的心灵梳理过的自然。所谓真实反映自然显然只是一种经不起检验的空泛理想。绘画必须重新选择表现的目标。只有人的观念和思维才具有赋予万事万物以无限意义的可能性。抽象派鼻祖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应离开模仿,追求一种如音乐一样的纯净。他通过简化形象使绘画逐渐变得更单纯和符号化,这是抽象艺术的一个根本原则。照相技术的出现被看成是促使艺术思考并使它最终获得解放的关键。康定斯基的尝试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抽象画的概念开始建立起来,并最终发展成20世纪绘画史。绘画的对象就是绘画者自己,是艺术家自我存在的体现。与早期绘画的实用性相比,绘画开始张扬个性,这是促使绘画艺术在20世纪获得新生的首要条件。凡•高在私人信件中写到:“对于艺术,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比下面更好的定义:艺术,是人加自然。并解放自然。”黑格尔也说:“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事物中实现自己。”绘画视觉抽象就是通过整体的比较和归纳,建立起主客观间的同构的关系来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抽象是艺术家个体主观精神的客观形式的外在体现,抽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在整体认识和观察上的简化和归纳是抽象形式实现的必要条件。

一、观察与归纳

艺术的首要目的是认知功能,人类的认知来自于观察。绘画同样来自于观察,如何看决定如何画,而观察并非简单地看。面对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绘画所能表现出的东西总是有限的。人们通过观察世界,有选择地表现出那些绘画中能够被接纳和表现出的东西。归纳和简化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是人类区别其他生物的重要标志,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到汉字的点、横、竖、撇、捺,无不包含了人类运用归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印象派画家塞尚所以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是因为它将视觉印象通过人们可接纳的几何形固定下来。塞尚认为:“一切物体都是圆形、锥形、圆柱形”,在他看来,世上一切事物都是静止的、厚重稳固的实体;艺术家的任务在于如何用冷静的目光和头脑去分析它的体积。他强调的是具有体型特征而不是简单的几个形体的认识。他的几何化构成形式具有独到的风格,对现代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他有条理地探索体积和块面的问题,导致了后来艺术表达中的点、线、面的出现,对后来的立体派艺术及抽象绘画的产生都具有深远意义。在绘画创作中,绘画归纳可分为3个方面:(1)绘画内容上的归纳。如花鸟画、山水画、风景画。绘画总是通过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形式上的归纳,以达到主体的要求;(2)画面结构的归纳和提炼。通过将视觉形象转换为点、线、面笔触等,产生大小、疏密、主次、位置、方向、空间、结构关系等;(3)色彩归纳。通过将色彩还原成三原色的科学理论,将色彩归纳为不同色调,如红色调、黄色调以及蓝色调。从色性上将色彩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等。归纳的目的是走向简化,但不能理解为简单的简化,阿恩海姆认为简化不是从量上而言的简单,而是着眼于结构的简单,“在一种物体仅包含很少几个结构特征时,便是简化;在一种相对意义上来说,如果一个物体用尽可能少的结构特征时,它便是简化的。”简化是归纳的重要形式特征,归纳是简化的先决条件。

二、简化的内涵

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如何用绘画语言去描述和表现自然世界?大自然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可描绘的样式和依据。简化是艺术家面对自然时所选择最好的解释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视知觉倾向于把任何刺激式样尽可能组织成最简单的结构。阿恩海姆认为:“简化是艺术品的一个极为简单的技巧,典型的儿童画和真正的原始艺术一样,大多都因为运用了极为简单的技巧,而使它们的结构整体看上去很简单,然而,那些风格上比较成熟的艺术便不是这样,即使它们表面上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却很复杂的。如果我们仔细的观看一尊优秀的埃及雕像,或各种形状的希腊庙宇……当我们不愿意承认一般的儿童画、埃及金字塔或某些使用建筑为艺术品时,我们所持的理由恰恰就是对于一件艺术品来说,最低限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应该是不可缺少的……当某件艺术品被誉为具有简化性时,人们总是指这件作品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结构中。”[1]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简化不应该是量上的简化,而应该是结构上的简化。如果用最简洁的形式反映出最简单的结构特征,我们就可以认为是好的简化。以人物画为例,形体体积感的形成是由于具有了转折的性质,形体的体积可以理解为由彼此首尾相连的转折线组成,我们将面部的凸起称为“高折线”,凹进称为“低折线”,起到了简化的作用,使被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在对大形体的控制上,为建立空间关系和进一步塑造提供依据。简化使形象摆脱古典主义时期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意识形态的控制,简化使绘画从繁杂的细节中脱离出来,简化使绘画形象更加单纯和有力,简化对整体把握形象建立抽象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整体意识

绘画的观察与表现来自于整体,是整体形势的显现。法国当代思想家莫兰说:“整体具有一种属性是各部分在彼此孤立的情况下所没有的,而部分的某些性质或属性也可能被来自整体的约束所抑制。”整体首先是知识性的,其次是强制性的。艺术家应该有意识地在自己的绘画学习和实践中贯穿整体性意识。从绘画角度来说,是画家对客观对象有意识的主观关照和简化,从而使整体性意识贯穿绘画的始终。绘画中的每一笔颜色都要围绕画面整体。各个局部必须统一在大的整体中。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绘画中的整体性意识分为两个方面:首先这种整体性是指作画过程中的起轮廓、塑造到深入地刻画,最后进入整体,而且把整幅画的各环节及绘画要素联系起来融洽为和谐的整体,有力地表达出艺术家审美感受和理念;其次作画步骤中的整体调整是完成一幅画的必要阶段。大胆舍去不必要的局部琐碎,要知道细节的生动永远掩盖不了整体的不足。罗丹说:“整体气势惊心动魄,细节刻画趣味无穷。”在保证整体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强调独具特征的局部特征是保证艺术作品生动性的重要保障。绘画整体性体现在视觉活动的主动参与过程中。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视觉刺激物与观看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格式塔”绝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知觉活动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能动的把握,它是与直觉活动密不可分的一种主体经验中的组织结构,是直觉的“自上而下”的一种组织。换言之,“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2]因此,格式塔是指客观对象经由知觉组织、建构而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是主客统一的参悟。整体是由客体形式所引起由主体知觉积极组织、建构而成的经验中的新整体。从归纳到整体意识的建立是抽象的基础条件。#p#分页标题#e#

四、视觉抽象

归纳和整体意识是对形象进行抽象的先决条件。“西方现代艺术审美的一个主导趋势,就是走向抽象(abstraction),它构成了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审美的根本特征,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抽象是艺术的根本语法。”[3]绘画早期的抽象是对事物外部特征的抽象,抽象的发展是对外部特征的抽象,是建立在整体的关照下的外部抽象,著名的维纳斯雕像的S曲线、山峦起伏的Z字线、人物运动的动势线。将这些观看到的形象用最简洁概括的线条提炼出的各式点、线、面都可以作为抽象的形象来理解。后来的抽象是对事物内部的抽象,如康定斯基及蒙德里安用纯净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的抽象形象,体现并强调出内在变化的绘画形式,建立起纯粹的抽象艺术语言。人类绘画的发展从幼稚的简化阶段到具象写实,再到抽象的过程,是绘画技巧和思维的进步过程,也是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从简单模仿到写实模仿的过程一旦完成,就会进入理想化阶段,最终完成了内外统一,而人的内心是主观的,任何抽象都是主观看事物结果的表达。无论绘画的形式如何,其中都隐含或具有抽象的因素,这是衡量优秀作品的重要标志。

抽象对色彩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和他的朋友在大雪后的院子里散步,可是,路边有一泡狗尿,颇煞风景,朋友用脚尖挑起雪来把它盖住。列宾看到却很生气,他说,几天来他一直在欣赏这片美丽的琥珀色!艺术品的价值总是体现在它特殊的形式上,绘画也只不过是在画布上建立色彩颜料之间的关系,列宾对色彩的观察,抛开对具象物的关注,是色彩抽象意识的觉悟。以后的野兽派画家马蒂斯更是对色彩进行了大胆、彻底的革新,完全抛弃了复杂变化的条件色,他采用平涂色彩甚至采用剪纸的方式剪出色彩,使色彩从印象派对自然光色追逐以及内容中解放出来,这使色彩被彻底娱乐化了。马蒂斯对色彩的简化是革命性的他使我们认识到,色彩本身就是色彩,它不再和形象符合而且不需要和形相结合,色彩被完全抽象出来。

美术理论知识归纳篇5

一、数学知识的结构美与教学

数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概念、命题、法则以及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和谐美和简练美是数学知识结构美的两个主要方面。数学知识的和谐美是数学的普遍形式。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对这种美有较深刻的领悟,还要能艺术地表现出来,这实际上也体现了美与美之间和谐的统一。教师在推导过程中的示范,唤醒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也进入到美的境界,得到美的享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定义画出来,且要求他们用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再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美的同时,激励他们创造美,使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数学思维的协同美与教学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一般的思维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数学思维的协同美大体上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归纳和演绎的相互作用。数学中大多要归纳。同时也需要演绎,在许多情况下两者互为作用的。尽管两者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演绎推理的前提――表示-般原理的全称,判断要靠归纳推理来提供。为了增强归纳可靠性,不管是以一般原理做指导还是对归纳推理的前提分析,都要用演绎推理。归纳和演绎在思维运行过程中。这种辫证体现了两者之间是交互作用的。

三、数学方法的奇异美与教学

恩格斯认为,数学是一门研究思想事物的抽象的科学。确实,数学具有两重属性,这两重性可简单地概括为:一是数学知识,二是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学方法是数学中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方法的奇异美常常成为产生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理论的起点,使规律化、程式化的世界出现意外的,带有独创性的成果,令人兴奋和激动。如:“凸.(n>4)边形的对角线最多有几个交点,”这个问题,按习惯,也许会从四边形开始,逐步通过五边形、六边形…来构造对角线的交点,从中归纳出一般规律。当一次次构造的尝试都未获得理想的结果时,我们要敢于放弃传统方法,另辟途径:一个交点是由两条对角线相交而成,两条对角线由四个顶点确定,而凸n边形任意四个顶点都能且只能确定一个交点,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在n个顶点中任意取四个,共有几种取法?”新颖的方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便是归纳法的奇异美所在。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数学方法的渗透,要求学生掌握方法的同时,能构造出解题模式,使数学美得到升华。

美术理论知识归纳篇6

美术教育的实质是以艺术施教,借艺术来培养智力、创造力以及人性和社会性。重视美术教育,是从目前的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美术专业学生均为聋哑学生,理解事物和接受事物有其特殊性。本文结合特殊教育美术教学实践,谈谈特殊教育美术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体会。一、美术教育的任务和作用美术教育是培养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规定了学生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等基本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从审美感知能力人手,因为审美创造所需的内在形式与内在情感的积累,是通过感官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把握来完成的。其次,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聋生能产生审美愉悦感,丰富审美情感体验,最终促进其人格的完善。最后,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审美创造能力的获得,会进一步促进聋生审美感知的敏锐和审美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并且通过教师引导聋生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地表达,以及对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对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美术形式语言的学习与使用来进行。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对照中,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高度结合。通过多次具体的艺术欣赏,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外艺术史上优秀的思想传统与艺术传统,逐步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观点,养成了高尚的审美情操,并深刻地影响自己的信念、意志品格和气质。利用审美活动的认识过程和教育过程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使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审美的方式正确理解世界,认识社会,把握人生,克服残疾人自卑的心理,促进学生德、智、美素质的全面提高。二、美术教育的特点美术教育是学生从事的视觉艺术活动,它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线条、造型和色彩等。并通过视觉形象的塑造,表达学生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因此,在终极目标中就包含了了解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并且通过美术符号系统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美术技巧,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特殊教育的美术教学正是充分掌握了聋哑人凭直观感知世界的形象思维特点及在审美活动中,结合自身美术经验体会艺术技法的心理特征而开展教学活动的。美术作为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固然无法摆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规律,但却不是从感觉到概念的简单逻辑过程。它是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为感知对象、感觉形象,逐渐加深、形成知觉,在知觉形象的刺激下,审美主体情感四溢,突破时空界限,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形成审美意象,并做出审美判断。尽管聋哑人由于知识、阅历和艺术水平的差别,使其对美术作品领悟程度有所差异,但无论聋哑人还是正常人,在欣赏活动中的思维及心理特征却是相同的。因此,特殊教育的美术教学并不是机械而外在地向学生灌输“标准”鉴赏与分析“结论”,而是充分启发与调动学生进入欣赏过程,尝试形象思维,允许“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激励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当然这种美术教育也不是排斥理性的神秘活动,而是感性与理性,想象与认识高度交融、统一于意象之中而难以分割。正因为美是人类本质对象化的产物,正因为人类的审美判断具有相对共同的价值标准,正因为审美活动离不开理性认识,所以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中,注意选择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具体的作品,引导学生并教育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中兼顾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学会从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标准分析欣赏艺术作品,避免形成片面追求形式的唯美主义趣味和只要想不要艺术的“庸俗社会学”观念,培养学生正确而健康的审美情趣。三、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及要求美术教育的组织和实施,既要遵循教学法的一般规律,又要契合艺术欣赏的特征来设计教学的程序与步骤。首先加强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引导,除对欣赏作品所需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外,避免从归纳思想内容到概括艺术特征的程式化教法,紧扣作品本身,从分析意象、情节、造型、色彩、线条到艺术表象入手,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作品在构思与立意上的特点及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征,使学生真正学习到审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观察和欣赏,使他们能够运用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沉潜到美术对象中去,从一般到特殊;运用已知的共性到对未知的个性特征的探索。开展感受认识的基础讨论,让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交流体会,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把学生的体会上升为新的理论知识,达到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尝试多种授课方法:一是先创作后讲解,正式讲解前先读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内容,给创作作品打下形象基础,引导学生从感知入手,经过教师的综合分析,获得理论知识。这种教法符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规律,易于使学生在教师的分析讲解中获得提高,但重要的不是教师讲解本身,而在于“读”的环节,即必须切实使学生能够真正先独立进入对作品的解读,这是授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二是边创作边讲解,选择形象鲜明、艺术特色突出的作品为对象,把教师的体验和分析归纳紧密结合起来,这样能使学生倍感新鲜活泼,易于理解和记忆。三是先讲解后创作,让学生带着教师的“结论”到作品中具体感受、体验,鼓励学生得出与教师不同的判断或加深对教师结论的浅谈聋生的美术教育文/李雪摘要: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只有充分认识美术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努力探索认识,并在课堂讨论中开展交流,教师在交流中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法易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主要运用于高年级学生的教学。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美术教学的意义,努力探索特殊教育美术教学的方法,才能使特殊美术教学真正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社会发展对美术教育的面貌和状态起着规范的作用,这是一种来自教育外部的制约性。社会的发展表明,现代社会乃至未来社会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一个人格健康完善的人。#p#分页标题#e#即应该具有较多的创造力,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的人。这是聋生美术教育的立足点和归宿,也是与把聋生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的。

美术理论知识归纳篇7

关键词:设计色彩艺术设计表现方法

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与产品设计、包装中色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设计产品造型、图案纹样、材料加工一样,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不同的产品设计本身就包括了不同色彩的设计。而设计色彩与绘画写生色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绘画写生色彩是以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主、对表现物体瞬间引起变化的色彩进行敏锐的捕捉,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绘画者的科学认识与观察是表现写生色彩的正确方式。设计色彩则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空间,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培养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绘画色彩是感性的、客观的、空间的、真实的,而设计色彩则是理性的、主观的、平面的。这就要求进行色彩学习时,要有侧重地做写生练习。设计色彩将视觉中观察到的色彩经过有目的地筛选、梳理、提炼、变化体现出来。设计色彩是绘画写生色彩与设计用色之间结合的桥梁,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及表现能力为主旨,经过绘画写生色彩训练,在具备正确观察和认识色彩的前提下,进入设计色彩表现方法的学习是从事艺术设计色彩的必经之路。

一、设计色彩的特征

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一门基础课程,它对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如广告、插图、标志、设计、建筑外观、服装设计有着重要作用。它在美化生活、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也提供了精神上的享受,因此色彩的协调与正确运用是产品成功走向市场的保证。正是由于色彩的特殊性,在绘画写生色彩中可以有个人喜好来运用和表现色彩,而在设计色彩中则不允许有明显的个人偏好。当人的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时,设计色彩也在随着时代而不断创新,并要符合时代性与环境、地域等不同的审美要求。同时强调以实用为前提,注重大众接受为目的,其要求色彩效果明确、清晰、单纯。设计色彩在绘画写生色彩的基础上通过高度概括、提炼、归纳等手段,夸张变化地表现出来。它不受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的影响,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满足于自然中客观变化的色彩,而要灵活地调配出比现实生活更理想的色彩,表现出更高境界的色彩。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控制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个人审美艺术修养。

二、设计色彩的配色

艺术设计作品的造型以写实和变形为主。写实是指比较真实地反映生活中的物象特征;变形是在不背离物象的基础特征以及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设计者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感受对物象进行概括、简化,改变其表现物象的外在形式,将“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形态,它是对自然物象“形”的美化过程。“变形”是依据不同对象特征所进行的变形,是自然物象的升华。“写实”与“变形”二者是相互联系的。视觉的需要促使着形的变化,有韵味、意味、趣味的“变形”也满足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而设计色彩主要以表现平面、单纯、秩序的形式为了。在艺术设计中出现的形象,无论是二维形象还是三维形象,在构图上都处于平面状态;而物象色彩多采用单纯的颜色,使形象具有审美感染力和表现力,形成画面效果所具有的秩序感、韵律感、节奏感。这些形式设计者一般采用重复、渐变、放射、对比、统一等法则来体现,最终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设计色彩配色原理,艺术设备者设计色彩时在颜色选择上可以丰富多彩,也可以只选几个颜色,甚至用一种颜色来表现。设计色彩作品之所以打动人,不在于色彩是否强烈,而是色彩的丰富变化上。即使用一种颜色通过黑、白、灰变化其明度或纯度,作出等级色组成的画面,使画面效果产生秩序感、节奏感。设计色彩的配色,要求色彩的形式和内容应该冷暖对比协调统一,通过形与色的结合来实现色彩传递和表达感情的目的。不同表现主题具有不同的韵律,不同的色调可以给人不同的美感。设计色彩的调和方法主要包括同类色调配、类似色调配、邻近色调配、对比色调配、互补色调配等。

三、设计色彩的表现方法

1.变换环境、物象引起的色彩变化学习:任何物体的色彩面貌呈现都是与周围色彩比较的结果,它是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综合体现。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直接而生动地认识局部与整体色彩的关系,从中发现并掌握一些变化规律与表现形式,为日后理性地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思想奠定有力的基础。要求对一组静物进行写实色彩写生,然后变换静物组合。如:a.变换光源色(由日光变为白炽灯等);b.变换少量物体;c.变换和拆除静物组合的部分衬布等,使该组静物产生局部变化。最后将前后几张作品对照,从中感悟局部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整体色彩变化。在此基础上,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对色彩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把握,以及自由运用色彩语言的能力,可以继续进行色彩组合默写训练、变调训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设计色彩知识。

2.色彩归纳表现:通过掌握对自然色彩的分析、概括与提炼,从中了解如何将画面由三维向二维方向转化的方法,了解由写实表现形式向设计表现形式转化的过程。也便于更加理性地用色,为日后走向设计工作奠定基础。在写实的基础上,对同一景物、风景、花卉进行色彩归纳,并进行概括和提炼的实践。由于客观物象的色彩千变万化,因此在做这一练习时,先画一幅写实性色彩作业,然后再完成两幅不同处理方法的归纳色彩写生作业。色彩归纳训练,是沟通写实与装饰色彩画法的有效措施。归纳色彩写生同样重视色彩感受中的第一印象,只是更进一步地表现对象色彩的本质特征。其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是,归纳色彩写生是在排除了光色影响下的色彩作去伪存真的处理,有意识地追求平面化的画面效果。

美术理论知识归纳篇8

[内容]

 <?XmL:nameSpaCepReFiX=o/>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可借此领悟文章的深邃内蕴,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科学地把握准备、施教和控制三个关键性环节。

一、准备。

从美学角度讲,美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个主要方面。

其中又分别蕴含着诸多的子因素。语文教材的主体是例文,文章以生活为基础,丰富多彩的生活决定了文章多侧面、广角度的基本内涵。因此,必须首先深入研究教材,发掘课文中的美学主旨,进而寻找它与美育由蕴的沟通点和结合点,然后实施美育教学的基本目标。

二、施教。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落实有赖于科学的施教程序。一般来讲,美育教学的施教程序主要表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析事--归纳--求真,这是教的程序。”“讨论--明理--升华”,这是学的程序。同时两者又是对应融合的。

1、析事(讨论)。所谓析事,就是教师紧紧抓住教材中相关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点拨,引发学生讨论,以使其感知美的存在,这一阶段是美育教学的感知阶段。意在让学生知其然。例如矛盾的《风景谈》,第一画面西北大沙漠“茫茫一片”、“纯然一色”,“热空气作哄哄的火响”、“驼马的枯骨泛着白光”,给人以恐怖之感,并不美。然而,当微风传来驼铃响,红旗映入眼帘中,这里便有了风景。

2、归纳(明理)。所谓归纳,就是教师在析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性意见,明了美的真谛。这一阶段是美育教学的感悟阶段,意在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承上对《风景谈》作进一步分析,可引导学生去认识:人是美的主体,他可以使西北高原不美的沙漠变美,也可以使西北高原静态的浅层美变成动静相谊的深层美,从而深化了课文“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主题。

3、求真(升华)。所谓求真,是指教师在析事、归纳的基础上,借助于旁证和激励等手段。谋求学生认识和升华。这一阶段是美育教学的感想阶段,意在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可引导学生思考:文学家为什么能兀兀穷年笔耕不辍?为什么宇航家能明知危险而笑登太空?是美的开发和创造给了他们以无穷的精神力量。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要把理想美变成多彩的现实美,尚需自己的主观奋斗,进而提高他们追求美的能力。

三、控制。

美术理论知识归纳篇9

关键词:音体美大学英语;时间合理原则;关联性原则;归纳法学习

引言

本校是一所以城建为主的工科院校,英语教学主要是公共英语。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专业占据了不小的比例。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这些专业英语课时少,周期短,没有设置专业英语课。比如美术系,每学期14周,每周4节课,一学期总共56节课。一,二年级有英语课,三,四年级没有英语课。四个学期的英语课都是基础英语学习。只有很少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专业英语课。音体美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效率不高。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他们的翻译知识可想而知是非常少的。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很多学生毕业后都选择了与教育,设计,文书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都与英语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翻译方面的知识。具备相当的翻译知识对他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谨慎选择相应的内容,即保证基础英语知识的学习,又要适当的补充翻译知识,做到两不误。

音体美专业的翻译课与外语专业的翻译课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是外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目前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除少数从事语言、文学研究和外语教学工作之外,大多数都要从事文化科技交流、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外语工作。较强的翻译能力是从事外语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翻译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前者对学生来讲更像是锦上添花的内容。时间和训练强度都不可同年而语。所以要制定不同的时间安排和训练手段。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时间合理原则。时间安排要与专业课时相符合。即不能比英语专业的课时多,也不能完全没有,要根据学时做出适当的安排。具体到本校的美术学专业,他们每周4节英语课。两周8节。我们的安排是前面6节讲解和学习课文有关的书面内容。最后2节有针对性的学习翻译知识。

2、关联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本知识要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二是翻译训练内容尽量选取与学生专业有联系的内容。这里主要描述前面一种情况。课文学习主要是词汇学习,基本句法学习,短文写作练习。这3个方面都可以与专业知识和翻译知识联系起来。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词汇学习与专业知识结合。比如课文中出现了下列词汇需要学习:figure,character,brush,wood,panorama,screen,school.我们除了列出这些词汇的基本含义和用法比如:figureskating,brushyourteeth,schooloffish等等,还可以列出与美术学相关的示例,比如:figurepainting(人物画),charactersketch(人物素描),brushdrawing(毛笔画),woodcut(木刻画),panorama(全景画),screenpainting(屏风画),schoolsofpainting(绘画流派).这样举例的好处在于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专业方面的词汇,为以后的专业英语学习和翻译打下基础。

(2)语法和句法学习要与专业知识结合。比如我们在学习动名词的用法和定语从句的用法时就可以选取这一段作为示例。tellthedifferentbetweenthe“making”ofaworkofartandthe“making”ofsomethingelse.themaking”ofaworkofartmaybeismorebeautifulthanthe“making”ofsomethingelse。Canyoutellthedifferenceofthethreekindsofaudienceoftheartist?artcriticshaveanopenmindandhavetheabilitytoabsorbnewideas.theaudiencewhohavealittleknowledgeofart,theydon'tknowthetruemeaningofart.theaudiencewhoarelaymenmaybetheyhavenoideaaboutart.

这样既讲解了语法知识,有同时了解了一些美术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一举两得。

(3)短文写作训练要尽量把平时学过的专业词汇和句型使用进去。音体美的短文写作均为应用文写作,即邀请信,请假条,推荐信,感谢信等,如果我们在编写题目的时候能把美术学方面的词汇等运用进去,那就再好不过了。这需要老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美术理论知识归纳篇10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二】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