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十篇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十篇

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01

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132137

1概念阐述

1.1农村资金管理

农村资金管理主要是指在乡镇建立财会中心,对农民的资金进行综合管理。

1.2农村资产管理

农村资产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农村的各项资产的使用状况、价值等参数进行入账,定期进行管理与盘点。

1.3农村资源管理

农村资源管理指的是对农村的资源的数量、使用状况等进行管理,避免浪费的现象发生。

2农民三资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三资管理没有引起相关的重视主要是由以下2个因素导致的。

村干部宣传不到位。部分村干部没有意识到三资管理问题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只是设置了三资管理部门,但对此部门的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农民根本不知道三资管理的存在,甚至还有部分村干部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只是交由其他的人员代管,由于管理人员自身工作得复杂性,导致其对农村三资管理这部分的工作没有应有的重视程度。

农民本身不知道三资管理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就如同三资的空资产问题,就是由于农民本身不重视,不积极了解资产相关状况才导致空资产的状况出现。据数据显示,将近有50%的农民认为三资管理工作对自身的农业生产没有帮助。这种错误的想法导致其对三资管理题没有相应的重视。

2.2财务管理模式不健全

由于对资产、资金、资源的管理都需要对其数量、价值、使用情况进行记账管理,那么,就必然会涉及到财务管理。部分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不完善,没有统一、规范的制度进行制约,导致部分管理人员会因为私利随意动用公共财产,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如空资产问题,由于管理不当,其使用权没有得到良好的限制。此外,部分农村的财务管理制度更显较为缓慢,与现代化设备联系较少,其财务管理制度不能适应自身需要。

2.3三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农村三资管理对财务管理知识水平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在农村三资管理中必定会聘用部分会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对农村三资进行管理。但经过调查发现,从事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会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将近2/3没有财务知识,有1/4只对财务知识有很少的了解,这无异于导致农村三资管理在记账以及监督方面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增大了三资管理工作的风险,不利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提高农村三资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程度

在农村建设中,村干部的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村干部对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重视,也为了间接提高农民对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积极性,相关县与镇一级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村干部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在其中加入如三资管理重要性、三资管理有效实施的办法等内容,以提高村干部对此三资管理的认识。

3.2完善管理制度,针对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建立严格的法规

完善管理制度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实:加大公开透明程度。三资管理的公开透明一方面可以降低商业贿赂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对决策公开使权利行驶公开透明,促使大家按照程序办事;完善审计与会计制度。如对于空资产,可以设置单独的会计二级科目进行核算。审计与会计制度的完善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同时,村干部应起带头作用。

3.3招募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村三资的管理人员主要是指审计人员与会计人员。对于会计、审计人员而言,应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以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巩固程度,完善其理论框架,保证其与发展中的知识进行接轨;还行对其计算机水平进行培训,保证其在工作管理中可以熟练运用网络以及电算化知识。除此之外,应在对会计以及审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加入法制方面的内容,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防范管理人员谋私利的情况发生。

3.4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趋势。村干部应对村内的三资信息管理平台提起充分的重视,将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列入村财政支出的范围中,以保证当地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快速发展。

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篇2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产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逐步减免农业税、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条件等重大政策举措。邮政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精神,充分履行服务职能,切实做好服务“三农”工作。

一、“三农”服务体系现状

目前,“三农”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农”服务机构缺位。如:1、在农资分销和农产品销售方面,由于计划经济下的供销社支农体系已不存在,优质农资没有可靠的分销渠道,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中间环节杂乱,导致农资价格上升,加重了农民负担,出现了不利于“三农”发展的态势。2、在粮食购销方面,市场全面放开后,农民得不到生产和销售的明确信息,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急剧下滑,导致全国范围内粮食产量下降。3、在农民就业信息服务方面,因得不到劳务信息,大量民工无序的流入城市,许多人找不到工作,生计无着,成为刑事案件的高发群体,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4、在金融支农方面,由于前期国有四大银行大规模撤除了农村营业网点,直接导致农村金融市场萧条,虽有农村信用社在近期改革力度,但由于重整旗鼓遗留总是太多,若在短期内服务好“三农”问题,尚需时日。5、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农民需要产前的市场预测、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产品销售,这些工作一些涉农龙头企业在做,但这些企业又多是单打独斗,很难解决“三农”问题,形成支撑。所以,这就需要一个既承担普遍服务义务,又有完善的服务体系的机构来加强服务“三农”,为“三农”发展提供物流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

二、农村邮政服务工作中的苗头性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邮政利用邮政网点扎要农村,接近农民,了解农业的独特优势,在服务“三农”方面做好大量有益的工作,在农村地区开办了邮件寄递、资金汇兑、邮政储蓄、农资配送、报刊订阅等业务,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进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称赞和欢迎。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邮政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还比较突出,主要有(一)强迫用户使用邮政业务

一些邮政企业利用自己在经营中的强势地位,违背用户意愿,强行要求用户使用某些邮政业务。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信件、包裹、汇兑等业务经营中,如平常信件要求用快件,普通包裹要求用快包,汇兑要求用回执等。用户如果不使用邮局要求的业务,就不能使用自己要求的业务,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二)邮件超长时限投递

我国邮政业务处理规则对于邮件传递时限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经济利益驱动等多种原因,邮政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收轻投”等问题。对投递工作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的邮件长期积压,不投或者投递逾时,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日报变周报、周报变月报等现象,用户对此很有意见。

(三)邮政服务双向收费

按照我国现行邮政资费制度,用户在交寄环节支付费用后,邮政部门即应将邮件按照用户要求传递到指定地点,后续环节用户不需要再另行付任何费用。但有些邮政部门却违背这个规定,在邮件投递环节向用户收取费用,被用户称为“双向收费”。这种双向收费问题,尤其在汇兑、包裹业务中颇多,它已成为用户投诉的重要问题之一。

上述这些问题,加重了农民负担,侵犯了农民利益,严惩损害了邮政的社会形象和信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正。

三、提高邮政服务“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邮政服务“三农”是落实中央政策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三农”工作是中央基于对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分析判断做出的科学决策。邮政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站在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理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把服务“三农”工作落到实处,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广大农民解难。

(二)邮政服务“三农”是实践“人民邮政为人民”宗旨的要求。

中央国务院对近年来邮政部门坚持业务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开展农资邮购配送取得重大成绩充分肯定,展现了邮政尤其是农村邮政在服务“三农”问题中所具有优势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邮政搞农资下乡、连锁配送服务博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赖和欢迎,博得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地方党政的领导同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倡导,由于多方良性互动,形成了社会舆论,终于水到渠成,使邮政的连锁配送业务被列入中央一号文件。

(三)邮政服务“三农”是促进邮政发展的要求。

邮政有四通八达的实物传递网,邮政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各个角落,邮政的投递网络延伸到千家万户,完全有能力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重点抓好邮政的延伸服务,特别是农村的邮政延伸服务工作,有些金融机构撤了、报刊社不愿在农村组建投递队伍,这说明服务“三农”工作有难度。其他单位不愿干的事情就是市场,邮政部门要发挥网络优势,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通过不断拓宽农村邮政业务范围,一定可以把别人认为服务“三农”的“难点”变为邮政部门服务“三农”的“亮点”。抓住中央重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加紧拓展农村市场,在邮政服务与农村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以农村经济发展促进邮政发展,以邮政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服务“三农”中拓展邮政市场,壮大企业实力。

四、加大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的力度

中央关于扶持“三农”的主要政策可以概括为“多予、少取、放活”。邮政要围绕这一政策精神,结合邮政工作实际,针对农村邮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邮政服务“三农”工作力度,在促进“三农”增收、减负、服务上做文章,为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关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实现邮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当前,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着力解决当前农村邮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当前中央重视和支持“三农”的政策背景条件下,农村邮政服务问题绝不能成为社会热点问题。1、正视问题。对当前农村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讳疾忌医,要承认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不回避矛盾,不纵容姑息。2、提高认识。要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上来,认清当前农村邮政服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危害性,站在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服从和执行中央政策的高度,认识解决这些存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加强监督。加大对农村邮政服务工作的视察监督力度,深入实际,增加频度,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治理于初发,同时还要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量,使农村邮政服务工作不敢懈怠。4、加大处罚力度。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对于用户投诉的问题,一经查实,加重处罚。5、改革制度。结合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改变目前过分强调业务收入而忽视服务质量的现象,加大服务质量考核力度。通过这些措施,端正农村邮政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对农民用邮不刁难、不强迫,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为广大农民提供热情、周到、方便、快捷的邮政服务,切实保障农民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改善农村邮政服务条件。由于历史、经济方面的原因,农村邮政服务设施条件普遍较差。农村邮政局所服务面积、服务人口都远远大于城市地区,建筑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全,业务种类不多。与邮政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的地位不相协调,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也给农民带来了不便。因此,改善农村邮政服务条件不仅仅是邮政部门的事情,当地政府也应该承担农村地区邮政设施的建设投入。邮政部门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争取政府部门对农村邮政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与投入。改善农村邮政服务条件必将对加强城乡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丰富农民生产生活信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起到积极作用。[出自-]

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一、前言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改革的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所谓农村集体“三资”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农村集体资金是指对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资产是指对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工程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务等其他资产;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在实践中,各地不断探索,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和成效的提升,并影响到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进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真正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这一农村改革的重要节点。

二、农村集体“三资”现状及管理实践

(一)农村集体“三资”现状

农村集体“三资”现状:包括农村集体“三资”的规模、集体资产的结构、集体资产的地区差异、集体资产的经营收益及保值增值等。从农村集体“三资”的规模来看,账面资产(不包括土地、山林等资源性资产)总额为18480.8亿元,比2005年增长55.5%,年均递增11.1%。从农村集体“三资”的结构来看,流动资产占到40%多,其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占流动资产总额的40%多。从集体资产的地区差异来看,东中西部之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资产总额远远超过中部和西部。其中,广东、山东、浙江、北京、江苏等的农村集体“三资”占全国总资产的比例超过60%,区域分布失衡可见一斑。从集体资产的经营收益来看,收益有所增加,但是,相当一部分村是靠财政补贴或者是政府的财政支持,才能够维持基本运转。农村集体“三资”中的资产和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不断的增值,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增幅更明显,而货币资金的保值就不尽如人意;土地资源(荒山,山塘,湖泊等)管理问题更多体现在农村绝大多数的耕地还没有取得合法有效的权属证明,存在较为严重的管理隐患和社会安定隐患。农村集体“三资”的基本状况,整体形势良好,并在农村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但是,隐藏的区域分布不均、收益不均,及货币资金的保值,土地资源管理等问题意味着必须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践

为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在不断探索中,摸索出了一些做法,比如开展清产核资、实行网络监管、村级(包括生产小组)财务实行乡、镇(街)及电算化等。在清产核资方面,义乌市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协调,农村经管部门具体实施,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清理。通过清理,摸清了家底截至2012年6月全市集体资产总额(不包括土地,山林等)80.646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4.86亿元,占总资产的43.23%,货币资金45.32亿元,占总资产的56.2%;在监督方面:义乌市2012年6月底内已经完成农村“三资”清理工作,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台账并实行电子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建立村务公开、乡镇(全村组全部纳入)、财务收支两条线和市预警监督三位一体网络监管平台。通过实践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累了经验,打下了根基,是进一步搞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进一步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从已有的管理实践中汲取经验。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视不够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着思想认识误区。这是一项关系到农村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农民、农业、农村经济的一项大事。但是,在实践中,有的人认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没有农村集体资产需要管理,或者只有很少的农村集体资产,因此,不需要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还有的人认为,当前我国基层实行的是村民自治,不能去管理,也不需要去管理。甚至还有的人认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复杂,涉及面广,管理难度极大。基于以上原因,在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着对此不够重视的问题,思想上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得到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就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基础工作薄弱,基础不扎实,“三资”管理失去根基。这一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表现在:因为种种原因,会计人员更换频繁,在岗的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并且年龄偏大,不能胜任三资管理工作;登记台账的不完善、不全面,会计账务不全;很多地方对集体“三资”家底不清,对资金、资产的登记还好些,而对土地、四荒等的管理不善,有的没有台账登记,更没有合法有效的产权证明。在一些落后的地区,对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也没有档案保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后果是到底有多少农村集体“三资”摸不清楚,在管理的过程中各项工作不能准确有效地开展,很难做到资产心中有数,自然难以做到清晰地衡量农村集体“三资”的收益。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程度不高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还存在着管理规范程度不高的问题,管理不规范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民主管理程度不高、村务公开不规范、合同签订不规范、招投标制度不完善,导致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强占集体资产时有发生等。村务公开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公开则是村务公开的重中之重。在发展基层民主的背景下,一些农村不公开集体“三资”信息;不征求村民意见,甚至在有的时候自由处置农村集体“三资”,这种单凭个别人的意志而处置农村集体资产的做法置村民的集体利益于不顾,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都损害了村民的集体利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程度不高影响到了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影响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一)深刻认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要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首先就要深刻认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事关我国农村整体改革的走向,事关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事关农村改革和发展,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因而不论哪级的政府相关部门都要提高认识,把它当作农村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工作来抓,同时国家要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夯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础

1.切实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农村财务人员队伍不稳,业务水平不高,是一个普遍问题.由于村委会换届等各种原因人员变动很大,新任财务人员要么是文化水平不高,要么就是年龄较大,无法胜任财务岗位。因此首先要化大力气对农村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二是要尽可能地稳定财务人员,在换届中尽量不要撤换能胜任工作的财务人员,确需撤换的要选用能胜任工作并持有上岗证的人员,从而为农村的“三资”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2.加强农村三资服务中心的建设。农村集体三资是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一个比较现实可行的模式,它从农村财务中心的基础上增加对资源的管理职能,因而其可以较规范地进行财务核算及资产、资源的管理并及时用统一格式、统一时间和相对固定的地点进行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3.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对货币资金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即镇街“三资”中心开一个专户,所有纳入的单位所有的收入及时足额存入专户,各单位需用正常的使用资金按有关程序向中心申请再拔入申请单位的支出户,如需使用巨额资全还需要村两委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进行公示才可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杜绝坐收坐支、挪用、移用、贪污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集体资金的安全。义乌市从2000年10月开始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现已基本杜绝了坐收坐支、挪用、移用、贪污等情况的发生,效果十分明显。

4.资产管理。先通过清产核资摸清资产家底,在此基础上建好台账等基础资料,在日常管理中及时对增加或减少的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5.资源的管理。农村集体资源中除山林外的其他的资源基本上还没有发放相关的权属证明,因此村组并不知道自己所有的土地等资源准确的数据及准确的四至,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流失或纠纷的发生。因而村组必需组织对情况比较熟悉的人员对面积进行丈量、对四至设立相关标志,并会同相邻村组进行确认,并建立台账。国土资源部门要加紧对集体土地等资源尽早进行登记发证。确保村组等集体组织拥有合法权属证明,保障其合法权益。

6.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的档案管理。由“三资”中心设立档案室,专人管理。

(三)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程度

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还要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以此提高管理的水平。这就要求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强化管理。具体来说,要在“三资”清查的基础上,制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年度检查制度、增值制度、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有了相应的制度,就要严格按照这些制度来进行管理。以监督制度为例,当前要充分地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网络监督的作用,构建网络化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制度,全方位地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监督。

五、结束语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搞好这一工作就要深刻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厘清这一工作当前开展的情况,特别是要掌握这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厘清了这些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夯实管理的基础和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出新的努力。这一工作带有长期性,其影响也是深远的,因此,这一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创新体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n].农民日报,2012-02-25.

2.周小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8).

3.余葵.有的放矢强化“三资”管理[J].农村经营管理,2012(4).

4.黄凤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习月刊,2011(1).

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篇4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机械化生产进入了现代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小康化的生活正向我们靠近。所以,“三农”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要想真正让广大农民过上小康生活,切实解决农村经济管理经营工作是关键。

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

从本质上来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属于农村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加农民收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应当通过对农业生产、消费过程的调配来进行。

三、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三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课题,“新农村”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在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研究分析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就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

(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重要工作内容,然而要贯彻落实涉农政策,则必须要广大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加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力度。开展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效率、物质生产水平则是切实解决农村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包含:农民群体对市场竞争的认知程度不足、村级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农业政策存在滞后性等。

(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农业政策存在滞后性。正如前文所述,国家与社会都极为重视“三农问题”,相关的政策都开始倾向于农村经济发展。然而因为我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各个乡村呈现为零星分布的形式,再加上各个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政府制定的涉农政策存在不匹配的情况。而现阶段,大多数涉农政策基本沿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经营工作受到约束,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农村村级经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当前,农村地区大部分村干部都是由当地的农民群众所担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由当地的农民群众担任村干部本身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其本身非常了解该地区现实情况,自然也清楚地区农业经济的优劣势;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过于了解,导致村干部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偏见与偏差的现象,难以实现真正的公平。这就需要在村级干部队伍中融入新的血液,吸引一批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然而农村当前的工作环境与发展形式难以吸引人才的加入,现阶段的村级干部报酬普遍较低,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农民群体对市场竞争的认知程度不足。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市经济迅猛发展,相较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地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导致广大农民群体本身对于市场竞争的认知程度不足,大部分农民群体仍然沿用传统的分散式经营,缺乏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与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营的范畴,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四、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

(一)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系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要想实现面向群众、公正、公平、公开的目标,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系。从本质上来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在于服务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管理体系,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而通过民主监督体系的完善,能够使得广大农民群体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来,切实调动他们的能动性。这就需要在原有的村民理财小组的基础上,通过尝试采用信息化的办公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化办公的“跨区域、跨部分、跨行业”的优势,公开相应的政务内容,提升透明度,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此外,信息化办公方式可以实现先进经验的共享,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村级干部队伍

构建一批符合时展特征、综合素质强、专业能力过硬的村级干部队伍是保障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村级干部属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领头人,队伍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这就需要村级干部队伍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思想觉悟与专业素质,能够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而农村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不但包括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还应当熟练掌握法律知识与经济知识,尤其是与农民、农村以及农业息息相关的内容。此外,村级干部队伍应当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必须要制定一套完善的人才流动方案,切实保障村级干部队伍的结构合理。

(三)制定完善的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是我国当前所实行的治国方案,农村地区是我国法治建设较为薄弱的区域。需要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法律体系的完善步伐,通过法治途径来解决“三农问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强调农村法治建设,破解“法不下乡”的现状,文件当中指出“务必要提升农村农业法律体系的建设速度,促进城乡法治建设的共同发展”。文件指出必须要逐步完善我国农村产权的保护法律体系,高度重视农村改革决策与立法工作之间的衔接,农村地区所有的重大改革都必须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因此,针对当前的“三农问题”,不仅要坚持以德治国,同时还必须要坚持依法治国,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从而有效保障广大农民群体的基本利益。当前,针对农业的法律主要包含《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农业法》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等。这就需要广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保障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又暴露出一些新的状况,比如,因为村干部报酬太低,确实难以维持他们的正常生活,导致一部分村干部,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村干工作,进城打工或经商;虽然是国家不断加大各项农业政策性补贴力度,但是,仍有很多农民因现在的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攀升,而放弃农业生产去进城务工,致使很多农田被抛荒,从而造成大量农业资产资源的浪费。鉴于这种情况,我国应当尽快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来实施有效的控制,而当前暴露出来的各种经济问题则需要广大农村经营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客观、真实的反应,才能够让政府掌握农村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从而有效保障制度制定的及时性与合理性。

五、结语

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篇5

一、学习体会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党的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这些,都对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的形势下,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作为一名农村工作者,我们必须结合农村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更加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农村工作的要求,更加扎实地谋划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把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到突出的位置,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反思、指导农村工作,统揽工农村工作作全局,谋划农村发展,坚持既定的农村工作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举措不动摇,在更高起点上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和工作,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不牢。科学发展观广义的以人为本内涵,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我们农村工作而言,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就是建设好让农民满意的领导班子,建设好让农民满意的干部队伍。在这些方面,我尽管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并且前瞻性的提出了打造“人文型村庄”的治理方略,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对农民关心不够。在日常工作中,总认为农民种地工作能力强,能独当一面的开展好工作,自己只要做好决策就行了,因此,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多,布置的任务多、压的担子多,与他们思想交流少,坐下来谈心少,研究少,指导少,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意愿与想法,不能从他们中吸取有益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有时,不能容忍他们在工作的失误,性格过于直率,批评不留情面,指责不分场合,方法比较简单,影响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工作创新不够,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二是服务意识不够强,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的标准不够高。整天忙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对农民的思想、工作、学习状况了解不够,特别是他们在想些什么,工作中为什么会出现某些问题或偏差,了解不够,研究不够,不能帮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三是对农村管理中存在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章不循、屡纠屡犯的问题还没有彻底根除,存在畏难情绪。四是在接待农民上访方面不够耐心、细心,尤其在处理农民投诉和咨询问题时,存在厌烦情绪,有时对投诉和咨询问题的解答不够热情细致,对待农民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有时有简单粗暴、敷衍塞责的现象。这四个层次的问题,都未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2、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拓展不深。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的广义内涵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具体到我个人来说,就是要在自身思想建设、学风建设、作风建设、廉洁自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但是,在这些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我还存在不足:一是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思想认识跟不上迅速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对如何深入推进“新农”创建,没能很好地找准切入点,工作上只是按部就班,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做开创性的工作。二是联系实际不紧,学习风气不浓。具体表现在对理论武装头脑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虽然平时能够主动地学习,但是系统性还不够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还不够紧,学用脱节,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的意

识不强,没有充分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时存在与工作关系密切的多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的现象。三是作风建设方面主要是勤政务实、艰苦奋斗等方面有时做得不够好。在执行工作中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能很好地俯下身子深入农村,了解农民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研究、解决问题的不多;工作上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抓落实的力度不够,造成执行工作

不力,执行效果不佳。对违反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的人和事明知不对,也不去批评,姑息迁就,既使批评了,也是轻描淡写的说一说,保持一团和气。四是监督检查不力,廉洁自律要求不严。对农民请干部吃饭等现象监督检查不够细致,查处力度不大,特别是事前监督乏力;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意识不强,虽然自己在廉洁方面能把住大方向,能够抵制一些不正之风,为此得罪了一些人也从未退缩让步,但是在一些问题上,比如在与部门交往、接待上级领导时,存在陪客应酬、个别时候有超标准接待现象;在与农民的交往中,存在接受吃请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不很起眼,但反映出自己在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上自觉性还不强,自我要求还不高,再加上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在一些事关廉政的事情上,认为是人之常情,碍于情面,不便推辞,随大流而不以为然,这些都反映出自己加强党性锻炼、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不强。

3、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统筹兼顾的能力不强。科学发展观协调发展的广义内涵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具体来讲,统筹兼顾的要求就是班子团结协作,形成凝聚力;相互支持,形成向心力。对照科学发展观来检验,我在这方面还存有差距。一是统筹兼顾班子成员不够,对有的农民压得担子多,布置的工作任务重,工作标准高,工作要求严;而对于有的农民压得担子少,布置的工作任务轻,对他们的一些日常性、事务性的工作要求不是十分严格,存在听之任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现象。二是统筹兼顾不够,对于种地、计生、打工工作抓的多、抓得细、标准高,要求严,而对于的教育工作过问少、抓的不实,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三是统筹兼顾工作不够,对宏观工作抓的紧,思考的多,而对中观和微观工作思考不细、建议较少,思想上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问题。四是统筹兼顾农民与种地的关系不够,不能很好的及时沟通农民的思想和人际关系、工作关系,存在着“息事宁人”、“各打一大板”的思想倾向,造成了与农民沟通不及时,矛盾化解不及时,进而影响了农村工作。五是不能很好的统筹兼顾与上级部门的关系,总认为只要把工作干好了,就是对上级尽到了责任,因而在具体工作中与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思想交流少、工作沟通少,仅仅满足于落实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致使有些工作协调不好,影响了农村工作。六是在推行和推动工作、抓落实方面,注重稳中求进,忽视了时效要求,注重了充分准备,忽视了猛扑猛干,注重了社会效益和正面影响,忽视了方面作用。所有这些,都是统筹兼顾不利的具体表现形式。

4、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挥不够。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的广义内涵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体到我个人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好班长的作用,带领农民坚持正确的种地理念、种地方向和发展战略,在打造“新农村”建设,推进创新教育,形成活力型、质量型、人文型、健康型、数字型、效能型、平安型、学习型、创新型农村,促进农村的和谐、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尽管自己在推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存有差距。一是对推进“新农村”创建和创新教育上缺少长远的规划和深入的研究,不能站在新农村未来发展的高度上进行深层面、多角度地思考,只强调立足现在,而没有放眼农村未来;只强调活动形式,未作内涵上的深层挖掘,存在急重现在、轻长远,重现象、轻研究,重形式、轻内容等急功近利的做法。二是推进“新农村”创建和创新教育方面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有怕错、怕乱、怕难、怕出问题“四怕”思想,缺少虎虎生威的士气、敢为人先的勇气、竞相创新的锐气,致使工作力度不大,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着只提要求不抓落实、只发号召不抓细节等现象,致使“新农村”创建的许多工作停留在口头上、计划里、领导中,不能很好的变成上下共同努力的行为,不能很好的落实在方方面面的工作中。三是推进“新农村”创建视野不开阔,工作方法单一,手段不新,深度和广度不够,致使“新农村”创建缺乏联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注重实效、全面发展的局面,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死角。

三、根源分析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要求存在差距。一是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有时过于相信和依赖同事,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人去抓,自己做好决策、出出主意、点点题、多督促检查几次就可以了,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和研究。二是在具体工作中对个别农民教育不严,要求不高,存有“老好人”的思想,过多考虑到了工作的辛苦,忽略了个别操作不规范的问题,认为没有必要将存在的一些小问题进行深究。三是存有“以偏盖全”的现象,有时只看到个别农民身上闪光的一面,只看到他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而看不到他们身上所存在的缺点,有时为了工作而无原则的迁就他们的过失,缺少批评精神,对他们的过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四是工作方法不细,领导作风不实,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超前性,没有做到农村中熟悉与了解情况,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宣传力度不够,群众观念树立的不牢,关心、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不够。

2、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一是理念创新意识不够,思想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只要抓好农村全局工作安排,保证农村工作顺利进行,不致于偏离总的方向,并略有提高就行了,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系统地去钻研理论知识,不能从农村的发展,理论的创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指导作用去认识和把握。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以及管理的新机制、新手段的理念创新略有不足。二是理论学习意识不够,放松主观世界改造。最根本的主观原因在于内因,在于自身,在于缺乏系统学习。有的虽然学了,肤浅的很,理解不深刻,有时工作忙一点,也就把读书学习放下了,有时偏重实用主义,与工作有关的多看一点,无关的就放一放,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不能很好地结合农村的工作实际消化吸收,只会片面地引用词句,而不会运用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研究、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低,党性意识和群众观念不是太强,艰苦奋斗的意识弱化,认为只要农民够吃了,其它方面都无所谓,吃点、喝点都是小问题,不讲点排场,不摆点阔气,会上人感到“小气”、“寒酸”,自己也没面子。这些都是利己主义思想上升,享乐主义思想作怪,头脑里缺乏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具体表现。四是在廉洁自律方面有时放松了警惕,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很好地贯彻“两个条例”,没有很好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还不够好,没有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3、与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的要求存在差距。一是对如何更好地实现民主集中制,促进领导班子建设研究的不够,学习的不够,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理解掌握的还不够。二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不能及时地纠正自己或他人的缺点、错误和处理好内部分歧,有老好人、怕得罪人的错误思想。三是自己协调能力不够过硬,怕麻烦,怕矛盾,怕因为工作影响与同事的关系,造成了上下协调配合不够,不能很好地形成工作合力。

4、与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存在差距。一是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农村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思考的少,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还不完善,这些都给推进“新农村”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很多的被动。二是班子整体缺乏一种精神或灵魂,上下统一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理解不深,认同不够,实践不力,有关的要求难以落到实处。三是没能在推进“新农村”制度建设上下工夫,监督检查时紧时松,而且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存在管理不到位,指导不及时,措施不能很好地落实的现象。

四、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今后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发挥好自己作为“一把手”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的表率示范作用。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的思想。一是通过抓好班子建设,掌握班子成员的思想动态,工作作风情况,及时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学习、思想、工作中的难题,因势利导,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他们的素质。二是加强调研分析,克服浮在上面、指手划脚的家长作风,多深入农民中间,多搞调查研究,多倾听群众意见,及时掌握农民的思想动态和普遍要求,从而增强创新意识,拓展工作思路,使决策更符合实际,有效地避免瞎指挥,推动工作向前发展。三是增强责任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注重工作质量,摸清情况,把握规律,明确职责,区别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完成任务做到迅速扎实,准确无误,高效快捷,不拖拉松垮,推卸责任。四是正确处理好好抓大与放小的关系,围绕中心工作去布置具体工作,让副手和中层干部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做到一级指导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使根本问题得到解决。

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篇6

一、学习体会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党的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这些,都对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的形势下,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作为一名农村工作者,我们必须结合农村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更加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农村工作的要求,更加扎实地谋划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把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到突出的位置,以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反思、指导农村工作,统揽工农村工作作全局,谋划农村发展,坚持既定的农村工作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举措不动摇,在更高起点上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和工作,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不牢。科学发展观广义的以人为本内涵,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我们农村工作而言,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就是建设好让农民满意的领导班子,建设好让农民满意的干部队伍。在这些方面,我尽管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并且前瞻性的提出了打造“人文型村庄”的治理方略,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对农民关心不够。在日常工作中,总认为农民种地工作能力强,能独当一面的开展好工作,自己只要做好决策就行了,因此,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多,布置的任务多、压的担子多,与他们思想交流少,坐下来谈心少,研究少,指导少,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意愿与想法,不能从他们中吸取有益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有时,不能容忍他们在工作的失误,性格过于直率,批评不留情面,指责不分场合,方法比较简单,影响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工作创新不够,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二是服务意识不够强,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的标准不够高。整天忙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对农民的思想、工作、学习状况了解不够,特别是他们在想些什么,工作中为什么会出现某些问题或偏差,了解不够,研究不够,不能帮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三是对农村管理中存在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章不循、屡纠屡犯的问题还没有彻底根除,存在畏难情绪。四是在接待农民上访方面不够耐心、细心,尤其在处理农民投诉和咨询问题时,存在厌烦情绪,有时对投诉和咨询问题的解答不够热情细致,对待农民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有时有简单粗暴、敷衍塞责的现象。这四个层次的问题,都未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

2、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拓展不深。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的广义内涵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具体到我个人来说,就是要在自身思想建设、学风建设、作风建设、廉洁自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但是,在这些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我还存在不足:一是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思想认识跟不上迅速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对如何深入推进“新农”创建,没能很好地找准切入点,工作上只是按部就班,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做开创性的工作。二是联系实际不紧,学习风气不浓。具体表现在对理论武装头脑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虽然平时能够主动地学习,但是系统性还不够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还不够紧,学用脱节,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时存在与工作关系密切的多学,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少学的现象。三是作风建设方面主要是勤政务实、艰苦奋斗等方面有时做得不够好。在执行工作中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能很好地俯下身子深入农村,了解农民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研究、解决问题的不多;工作上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抓落实的力度不够,造成执行工作不力,执行效果不佳。对违反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的人和事明知不对,也不去批评,姑息迁就,既使批评了,也是轻描淡写的说一说,保持一团和气。四是监督检查不力,廉洁自律要求不严。对农民请干部吃饭等现象监督检查不够细致,查处力度不大,特别是事前监督乏力;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意识不强,虽然自己在廉洁方面能把住大方向,能够抵制一些不正之风,为此得罪了一些人也从未退缩让步,但是在一些问题上,比如在与部门交往、接待上级领导时,存在陪客应酬、个别时候有超标准接待现象;在与农民的交往中,存在接受吃请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不很起眼,但反映出自己在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上自觉性还不强,自我要求还不高,再加上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在一些事关廉政的事情上,认为是人之常情,碍于情面,不便推辞,随大流而不以为然,这些都反映出自己加强党性锻炼、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不强。

3、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统筹兼顾的能力不强。科学发展观协调发展的广义内涵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具体来讲,统筹兼顾的要求就是班子团结协作,形成凝聚力;相互支持,形成向心力。对照科学发展观来检验,我在这方面还存有差距。一是统筹兼顾班子成员不够,对有的农民压得担子多,布置的工作任务重,工作标准高,工作要求严;而对于有的农民压得担子少,布置的工作任务轻,对他们的一些日常性、事务性的工作要求不是十分严格,存在听之任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现象。二是统筹兼顾不够,对于种地、计生、打工工作抓的多、抓得细、标准高,要求严,而对于的教育工作过问少、抓的不实,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三是统筹兼顾工作不够,对宏观工作抓的紧,思考的多,而对中观和微观工作思考不细、建议较少,思想上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问题。四是统筹兼顾农民与种地的关系不够,不能很好的及时沟通农民的思想和人际关系、工作关系,存在着“息事宁人”、“各打一大板”的思想倾向,造成了与农民沟通不及时,矛盾化解不及时,进而影响了农村工作。五是不能很好的统筹兼顾与上级部门的关系,总认为只要把工作干好了,就是对上级尽到了责任,因而在具体工作中与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思想交流少、工作沟通少,仅仅满足于落实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致使有些工作协调不好,影响了农村工作。六是在推行和推动工作、抓落实方面,注重稳中求进,忽视了时效要求,注重了充分准备,忽视了猛扑猛干,注重了社会效益和正面影响,忽视了方面作用。所有这些,都是统筹兼顾不利的具体表现形式。

4、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挥不够。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的广义内涵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体到我个人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好班长的作用,带领农民坚持正确的种地理念、种地方向和发展战略,在打造“新农村”建设,推进创新教育,形成活力型、质量型、人文型、健康型、数字型、效能型、平安型、学习型、创新型农村,促进农村的和谐、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尽管自己在推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存有差距。一是对推进“新农村”创建和创新教育上缺少长远的规划和深入的研究,不能站在新农村未来发展的高度上进行深层面、多角度地思考,只强调立足现在,而没有放眼农村未来;只强调活动形式,未作内涵上的深层挖掘,存在急重现在、轻长远,重现象、轻研究,重形式、轻内容等急功近利的做法。二是推进“新农村”创建和创新教育方面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有怕错、怕乱、怕难、怕出问题“四怕”思想,缺少虎虎生威的士气、敢为人先的勇气、竞相创新的锐气,致使工作力度不大,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着只提要求不抓落实、只发号召不抓细节等现象,致使“新农村”创建的许多工作停留在口头上、计划里、领导中,不能很好的变成上下共同努力的行为,不能很好的落实在方方面面的工作中。三是推进“新农村”创建视野不开阔,工作方法单一,手段不新,深度和广度不够,致使“新农村”创建缺乏联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注重实效、全面发展的局面,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死角。

三、根源分析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要求存在差距。一是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有时过于相信和依赖同事,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人去抓,自己做好决策、出出主意、点点题、多督促检查几次就可以了,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和研究。二是在具体工作中对个别农民教育不严,要求不高,存有“老好人”的思想,过[多考虑到了工作的辛苦,忽略了个别操作不规范的问题,认为没有必要将存在的一些小问题进行深究。三是存有“以偏盖全”的现象,有时只看到个别农民身上闪光的一面,只看到他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而看不到他们身上所存在的缺点,有时为了工作而无原则的迁就他们的过失,缺少批评精神,对他们的过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四是工作方法不细,领导作风不实,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超前性,没有做到农村中熟悉与了解情况,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宣传力度不够,群众观念树立的不牢,关心、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不够。

2、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一是理念创新意识不够,思想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只要抓好农村全局工作安排,保证农村工作顺利进行,不致于偏离总的方向,并略有提高就行了,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系统地去钻研理论知识,不能从农村的发展,理论的创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指导作用去认识和把握。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以及管理的新机制、新手段的理念创新略有不足。二是理论学习意识不够,放松主观世界改造。最根本的主观原因在于内因,在于自身,在于缺乏系统学习。有的虽然学了,肤浅的很,理解不深刻,有时工作忙一点,也就把读书学习放下了,有时偏重实用主义,与工作有关的多看一点,无关的就放一放,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不能很好地结合农村的工作实际消化吸收,只会片面地引用词句,而不会运用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研究、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低,党性意识和群众观念不是太强,艰苦奋斗的意识弱化,认为只要农民够吃了,其它方面都无所谓,吃点、喝点都是小问题,不讲点排场,不摆点阔气,会上人感到“小气”、“寒酸”,自己也没面子。这些都是利己主义思想上升,享乐主义思想作怪,头脑里缺乏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具体表现。四是在廉洁自律方面有时放松了警惕,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很好地贯彻“两个条例”,没有很好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还不够好,没有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3、与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的要求存在差距。一是对如何更好地实现民主集中制,促进领导班子建设研究的不够,学习的不够,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理解掌握的还不够。二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不能及时地纠正自己或他人的缺点、错误和处理好内部分歧,有老好人、怕得罪人的错误思想。三是自己协调能力不够过硬,怕麻烦,怕矛盾,怕因为工作影响与同事的关系,造成了上下协调配合不够,不能很好地形成工作合力。

4、与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存在差距。一是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农村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思考的少,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还不完善,这些都给推进“新农村”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很多的被动。二是班子整体缺乏一种精神或灵魂,上下统一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理解不深,认同不够,实践不力,有关的要求难以落到实处。三是没能在推进“新农村”制度建设上下工夫,监督检查时紧时松,而且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存在管理不到位,指导不及时,措施不能很好地落实的现象。

四、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今后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发挥好自己作为“一把手”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的表率示范作用。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的思想。一是通过抓好班子建设,掌握班子成员的思想动态,工作作风情况,及时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学习、思想、工作中的难题,因势利导,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他们的素质。二是加强调研分析,克服浮在上面、指手划脚的家长作风,多深入农民中间,多搞调查研究,多倾听群众意见,及时掌握农民的思想动态和普遍要求,从而增强创新意识,拓展工作思路,使决策更符合实际,有效地避免瞎指挥,推动工作向前发展。三是增强责任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注重工作质量,摸清情况,把握规律,明确职责,区别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完成任务做到迅速扎实,准确无误,高效快捷,不拖拉松垮,推卸责任。四是正确处理好好抓大与放小的关系,围绕中心工作去布置具体工作,让副手和中层干部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做到一级指导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使根本问题得到解决。

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篇7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得到提升,尤其在前几年“三农”战略目标提出之后,农村经济成为了国家与社会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其中在农村工作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便是经济管理,只有保证农村经济管理越好,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序性。但是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在整体运行过程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与解决,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村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场所,自古以来,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受到国家政府的关注与重视。“三农”口号提出之后,农村、农业、农民成为了发展的重点,农业经济问题也备受关注,尤其是党中央提出“一免三补”政策之后,我国农村经济成为了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着重分析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制度的制约与影响,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仍旧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另外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没有被人们所认识,甚至有很多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认为土地承包制度的完善对经济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影响,在农村经济管理活动中缺乏积极性,处理事情多为应付。此外,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像农村财务、农民负担等,这些工作在开展的时候需要国家的政策,但是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少,导致诸多土地承包合同所引起的纠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阻碍整个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农村债务比较沉重

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最为现实的问题便是债务沉重,如果农村债务则会对整个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产生影响。由于受到诸多外界因素与内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农村财政收入比较低,甚至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或者很多农村基层单位还出现新债与借债的现象。各种类型的债务活动致使整个村级管理部门的经费比较紧张,无法将农村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热情进行充分发挥,这种情况则会对农村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三)农村土地规模过小,农民收益过低

在当前农村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便是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比如像部分丘陵地区,如今所采取的经营国民以零散为主,这种地区无法利用大型机械进行作业,从而出现劳动强度大,劳动收益小的现象,这不仅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还会影响农民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在近几年我国扶农、支农口号的提出之后,农民都不愿意将土地转让给承包者,这样一来,则无法扩大农村经营的规模,并且也会逐渐形成“农业大国、经济小市”的发展局面,导致农民受益过低。

二、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近几年,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中,各种农村政策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且这一类政策呈现出经常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领导人员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加强当代农业领导人员的认识,要让农村领导人员清楚的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另外,还要积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执法责任制度,或者针对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从而保证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对农村债务进行合理处理

为进一步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利用精简机构、费用包干等方法减少农村资金的指出。为了避免出现新的经费或者债务,还要实现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还需要针对发展需求建设工程,保证管理费用的具体化以及精细化,还要对农村经费支出进行预算与评估,避免出现浪费现象,还能节约公共管理经费。此外,还要采取激励政策,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制定一个科学的激励机制,实现考核工作,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建设农村经济管理队伍

要想真正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建设农村经济管理队伍,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道德素养,对这一类人群进行培训与教育,将工作中所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进行解决。另外,还要积极建立完整的工作体系,对在职人员进行合理编排,提高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权威性以及全面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争取让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之中发挥出自己的热情,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展的越来越好。

(四)积极增加资金投入

在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以高标准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加以重视,我国政府部门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给予经费的补贴。比如像偏远贫困地区,需要给予资金、设备上的支持,鼓励大型机械产品进行作业,将传统格局下农业收益少的局面进行打破,还要给予当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制定特殊的工作要求,争取以经济管理工作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保障农村经济活动的基础,并且也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因素。积极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多个角度探析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其中要组建一批高素质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要从农村财务管理、土地承包等多个方面出发,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只有如此,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作者:徐之坤单位: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陆洪彩.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3,14:156-157

[2]管明旺.试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4,05:37-38+41

[3]张凤岐.简议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178+180

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0-0292-02

依据形势发展的必然,在2009年农业部的4号文件上提出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概念。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促进农村经济体稳定发展。现今,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农村“三资”问题,为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正不断提升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进一步加强农村现代化建o,保障农村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1基本概念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3个方面。其是在集体所有制下,农村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合理公平、有效地归全体村民支配和利用。其中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他资产。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总之,农村集体“三资”是依法归于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任何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和目的侵占、私有和破坏。农村集体“三资”是属于集体的,为集体服务的。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明确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从而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严格执行监管工作原则,坚持民主管理原则、公开原则和农民群众受益原则[1-2]。

2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现状

2.1相关人员比较支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

大多数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及村民群众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比较支持,一致认为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利于摸清农村集体家底,增强透明度;有利于明确集体资产产权,增加农村集体收入,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促进农村长治久安等。

2.2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重视创新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得到了更好的完善和发展,尤其在党中央的宏观决策下,以及对农村经济的重视与扶持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很大发展。近年来随着频繁的农村集体资金往来,村民对集体资产的利用形式更加多样,对资源的开发也初具规模并逐步向产业链方向发展。政府在村一级全面推行村集体会计委托服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些工作实施意见,利用村集体会计委托中心村委会财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促进财务公开透明。这些措施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提供了创新性的管理模式,但在监督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3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发展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集体“三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村民在承包耕地和非家庭承包的旱地之间的纠纷,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纠纷以及在承包山林问题上的纠纷。面对这些问题,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者则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及时解决纠纷,从而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1农村集体“三资”台账登记不清楚

一方面,由于村集体及村民缺乏对“三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造成对集体资源资产的分布、类别、地籍类型等专业情况记载不规范,对原始材料没有做到积极搜集、保存和扩充,造成农村“三资”材料基数不明、底子不清、缺少数据,无法在实施具体工作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加上村干部的更新换代以及村内搬迁、扩建及其他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准确地登记在册,极易导致集体土地、林地、草地等资源性资产权属界定不明确,从而引起纠纷[3-5]。

3.2资金管理手续不健全

在资金管理方面,由于村集体核查不是非常严格,加上管理缺乏规范,村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和从其他渠道取得的收入未入村账,存在漏管现象。村集体财产是属于村民共同所有,但有些村干部在不经集体商讨和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情况下,擅自使用村集体财产进行大额投资,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有些村干部甚至假公济私、乱发补贴,时常发生白条支出现象,从而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由于一些村报账不及时,往往到了年底才对账务进行集中处理,极易造成村集体财务混乱、账实不符,不能真实地反映村集体的财务状况。

3.3村务监督工作机制不健全

任何行为都需要监督,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才能使权责明确。然而目前仍存在村务监督工作机制不健全问题,民主理财只停留在表面。一是由于关注度不强,疏于管理。二是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既需要人督促,也需要制度保障。乡镇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委托中心的任务流程及每一任务的具体行动不细致,在管理制度上只注重事后监督,缺少和村组的有机配合,缺少对资金利用前、利用过程的有效监督,不能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约了后续工作的开展。

3.4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力量薄弱

乡镇所属的村集体会计委托中心的会计大部分是临时聘用的,业务素质较低、待遇差,工作责任心不强。其次乡镇经管站人员少,承担的管理工作量大、任务重,现有人员只能完成农经工作任务,对“三资”的监督管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管理人员缺乏从事财会工作的专业知识,阻碍工作的正常开展。

3.5工作经费不足

村集体的经济基础薄弱会导致村级组织运转艰难,由于多数村没有关于当地资源的致富项目,所以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主要是靠财政拨款或有限的转移支付资金保障村级组织的基本运转,对于“三资”监管工作无从谈起。对于乡镇村集体会计委托中心来说,由于缺乏编制,也就缺少了稳定的工作经费来源,这样对“三资”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非常不利。

4对策

4.1透明村务公开,健全村务公开制度

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既是经济管理工作,也是政治工作。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使制度在阳光下运行,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民对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和内容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村务公开就是保障村民的这些权利,对集体资源使用情况等重大村务事件按需要随时公开,使集体每个成员都能明确了解。要在公众场所及村民聚集的鏊设立专门的、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并要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按季度、年份将村财务收支明细和通过民主决策的重大事项进行公布、张贴并拍照存档,方便村民就近查询,了解“三资”利用情况。

4.2加强民主决策,建立民主管理与审计监督制度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要推行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制度,加强民主决策。只要是有关集体的任何决策都应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实行流程化管理,使任何集体事务都按规定流程进行。还要不断健全民主管理与审计监督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强化监督,推进权力公开,完善财经纪律,加强对农村干部、财务工作者的约束。通过制定并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村集体资源各方面利用作出合理的规定,强化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规范招投标过程,完善合同制度,科学管理村集体资源管理产生的各种档案,保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4.3建立领导小组,构筑管理平台

首先在思想上要深刻认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把它当作农村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成立乡镇、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保障监管工作经费,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对“三资”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使财务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核算、建档管理等工作都能得到统一处理和监督,为“三资”监督管理工作打好用人基础。同时日常管理是关键,推动“三资”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要对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资金、资源进行认真清查、摸底,登记造册,结合实际,理清思路,深挖“三资”潜能,探索产业兴村的发展道路。在管理方面,还应加强预算管理,搞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规范资金运行。在编制财务收支预算时,要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切实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收入预算,严格制度和标准进行各项开支,使各项开支既体现实际需要,又要考虑到财力实际,确保收支平衡,充分发扬民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4.4创新监督手段,开发“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

新时期,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上同样应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新电子监督手段。加强软件开发和软件保密系统设置,充分利用计算机使“三资”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同时应管理好政府公开网站,将清查数据及时向村民公开,使农村资金、资产、资源最大限度地纳入监管范围,让村民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了解到各项资产账目明细、村务以及各项制度,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

4.5整章建制,建立长效机制

制度是实现管理职能的基础准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形式有助于贯彻落实具体工作。农经部门要积极调研基层的根本情况,制订一套适合本地的、系统的、完整的、操作性强的农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形成村集体会计委托机制。合理规划村干部工资发放、农村财务审批限额、票据管理等工作,对每一项都进行明确的制度规定,增强群众知情权,将财务收支和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的具体情况透明化、清晰化,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的运行轨道。

5结语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是促进村集体内部机构权责明确的外力保证,提高集体收入、扩大效益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最终目的。农村集体“三资”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共同创造的财富,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才能应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而实现我国新农村更好、更快、更优发展。

6参考文献

[1]尉串霞.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10):62-63.

[2]沈虹,刘加盛.云和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成效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9):349.

[3]田立丰,马艳侠.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4):223.

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财务管理;管理制度;委托;监督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管理,以此来提高农村对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资本管理标准,制定合理的资源发展规划,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以此来有效的保护好农民的切身复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

当前基层农村在收支过程中,财务票据手段缺乏完整性,白条现象十分普遍,正规发票较少。而且所采购的物品清单缺乏明细,存公款私存及私用的现象,三资工作缺乏透明性和全面性。

2.资产管理与处置缺乏有效监督

农村资产资源具有特殊性,而且很大一部分行政村并没有将资产资源纳入到村级财务统一核算中来,这也导致资产资源在日常管理和处置过程中缺乏民主性,不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且决策流程不科学,因此导致集体资产资源大量流失,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部分经济承包合同签订过程中程序不规范,这也导致产权不清及权属争议现象时常发生,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的社会矛盾。

3.“三资”台账设置不完善

当前农村三资台账设置不完善,存在着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况,而且农村集体组织家底清,债权债务不明问题一直存在,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存在应付现象,对于一些资产和资源没有进行书面登记,资产处置时不按处置程序进行,存在呆账坏账长期的问题。

二、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在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为了有效的提高资产、资源及资金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则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工作者的行为,并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标准和收支决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对年度财务收支标准进行规范,加强农村基块垒组织建设,强化对资金的图片紧夹,加快推动农村财务收支、民主理财、会计核算和财务公布等内容的规范化管理进程。在农村工程建设项目中实施招投标制度,规范开标和中标的内容,对招标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掌握。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的管理,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建立农村会计委托机制

在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农村会计委托机制,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会计委托管理流程,努力提升农村会计复核中心的管理水平,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核算和规范化管理,规范资金、账户及票据等内容。制定科学全哽的农村会计委托流程,做到审计分离,确保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为提升农村三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3.加大对农村三资的监督力度

一要审计监督。加大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审计监督,在具体审计工作中,要对农村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基础,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农村财务审计和专项审计,对广大农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并对审计结果进行及时公布。在具体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对农村集体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资产承包租赁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及全面监督。对于村干部任期和离任时的经济责任审计要作为审计的重点,及时向广大农民公开审计结果,接受群众的有效监督,审计结果作为基层村干部评价及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要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农村“三会两公一评”(“三会”即“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两公”即村财收支明细在镇村两级财务公开栏、宣传栏公开;“一评”即监委会成员与民主理财小组共同理财评议票据。同时通过阳光理财、清产核资等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及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让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开展财务收支合理性、票据真实性、程序规范性等方面的审查,监督村级权力的正确行使。

三要社会监督。加大农村财务公开的力度,对农村集体财务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和公开类别进行不断拓展和完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将村内公开与村外公开结合、定期与不定期公开结合、网上与公开栏公开结合,从而更好的对农村三资进行公开,使群众能够对三资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广泛接受不社会监督和质询,在保障群众参与权及监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村三资管理的水平。另外,建立农村定期咨询和约谈制度,由基层农村负责人面对面解答群众对财务收支的疑虑,强化村级财务民主评议;重大问题由乡镇纪委对村级责任人进行约谈,帮助农村干部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引导和支持农村负责人放心大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对于农村“三资”管理既是村集体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近几年农村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动,农村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运用好农村集体资产、资金和资源,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农村的切身利益,而且对农村经济发展、财务管理和集体项目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农村综合发展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冯云忠.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33(8).

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1-0046-01

一、目前农村在“三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从笔者所工作的乡村来说,目前在村级财务规范管理工作方面,已经做到以“五统一”为工作的重点内容,以会计委托制为其主要的核心。并且在近些年的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得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很明显的进展。使得农村财务在公开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准确化和及时化。同时在统一规范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对村级财务加以有效控制,使得对一些混乱现象进行有效的整治。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的存在。

1.管理意识缺乏与思想方面存在误区

首先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并没有集体资产存在了,因此也没必要进行管理,其次村民自治的实施,使得管理难度加大,不便于对其进行管理。

对于目前农村“三资”存在的情况来说,因为每个村都有不同的情况,比较复杂,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区别情况对待,并且因为问题所涉及到的方面比较错杂,从资产到资源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对于国家给的补偿款都需要加以管理,以及筹资和捐资带来的问题,使得在“三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样性及复杂性。

2.对“三资”进行管理的人员有待加强

在农村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随着改革发展新情况不断出现变动比较大,并且对于这些会计人员来说,因为其本身具备的专业新知识比较薄弱,使得在对“三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他们在对“三资”进行管理的时候,对其认识存在不足,另外在做台账登记管理工作的时候,也存在较大的问题。相对于那些资金这些资产来说,其对土地等资源的登记方面更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了。另外,在对农村土地承包的过程中,在签订集体资源的合同的时候,合同的效益率并不是很高。另外对村里人进行承包的一些资源项目,有的时候存在协议后补签的情况,另外还存在一些村屯干部,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来谋求一定利益也难以避免。

3.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对村里的集体收入进行管理的时候,对收取的资金能够做到及时的上缴,但在报账的时候,对于村里的开支,不管是否合理,会计在登记的时候都将其给登记进去。另外还有一些结算票据不规范现象的发生。最后一点就是对于所持有条据,存在不及时交入给会计入账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管理上有待进一步完善的。

4.没有做好村务及民主管理的规范工作

对于一些农村来说,在民主管理工作中,没有依据规范的措施来做到公开,对于一些应公开的招标计划及民主流程,没有体现出来,另外在村务公开工作中,只是将一些财务问题给公开出来,并没有做到对民主管理情况的公开。

5.合同的不及时变更签订使得村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很多农村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存在很多的不规范因素,甚至在合同的改签过程中,会存在缺少书面合同的现象,对于承包过程的土地等资源,缺乏管理,使得村民的集体利益得到损害。

二、对“三资”问题进行清理的途径与措施

1.政府要对“三资”问题加以重视起来

对于“三资”管理工作来说,其不仅是一项业务工作,还是一项政治稳定的工作,因此对于“三资”管理工作来说,是各级政府都需要认识到的事情,只有从整体上对“三资”管理问题做到重视起来,才能够在未来将此项工作做好。

2.加强制度管理,做好台账工作

在对“三资”管理问题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使得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所依据。具体工作应该做到对相关资产进行查清与界定、行使切实的民主公开管理制度及在招标及投标的工作中要建立起相关的制度等,使得在“三资”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3.加强对“三资”管理过程中的监督工作

在农村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监督不足,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没有使用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进行维护,另外在村民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内部监督机制不足的问题。对于村级资金主体来说,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来对其财力提供一些保障。另外还要通过相应的平台,对各项监督制度做到不断的健全与发展,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预算工作,其资金管理方面也要加强,另外还要让村民参与到理财过程中来,使得民主理财发挥一定的作用。

4.要做好查处工作

在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时候,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积极的配合,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采用行政的手段,来对三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严格的控制。

三、总结

“三资”管理过程中,因为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会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对这些问题做到有效的解决,我们只有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存在的本质原因,才能够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得“三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清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