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脑教学入门教程十篇电脑教学入门教程十篇

电脑教学入门教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05

电脑教学入门教程篇1

关键词:电脑课程摩尔定律教学实践适时

一、电脑课程自身的特点:

1.电脑科学自身发展迅速

曾几何时,描述电脑界发展速度的摩尔定律还回响在耳畔,虽然时至今天摩尔定律已不像当初那样能够囊括电脑界所有的新生事物,但摩尔定律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就是电脑科学迅猛的发展的速度。电脑科学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其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在两方面中,硬件的发展是源头,软件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了硬件的升级换代,如开发出功能更强的电脑软件需要运算能力更为迅速的硬件支持。二十一世纪是电脑和网络的世纪,由电脑界所爆发出的勃勃生机我们可以看出,电脑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其他任何一门传统学科所远远赶不上的。

2.理论与应用两方面发展,更突现应用的拉动作用

电脑科学的发展进程体现了该学科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的发展,对于今天的电脑科学而言,似乎更着重体现了其社会应用的拉动效应。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基于电子技术和数学运算的需要,电脑开始出现,这时候电脑及电脑科学还只是掌握在少数科研人员手中,可以说最初电脑的诞生更多依赖于理论。但随着联机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电脑徜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电子商务的盛行,极大地拉动了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完善和发展,而电子商务本身是基于商业应用的。而今,不论电脑在商业、办公、教育还是其他领域,我们可以看到,诞生一项新的电脑技术,其主要因素是因应用而生,因应用的拉动使自身得到飞速的发展。例如运行在网络层的tCp/ip协议实际上是一个既成事实先应用而后才归纳而出的协议,而真正规整而完善的基于理论上的协议,iSo/oSi协议体系的诞生却远远落后,并且直到现在互联网的实际主导协议仍是tCp/ip协议,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一点也充分表明了电脑科学和其他学科不同之处。

3.从长远看,高校电脑课程教学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而信息技术的基石是建立在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之上的,伴随着欣欣向荣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测,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电脑人才,电脑课程在高等教育人才知识体系培养中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实际上,在当今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仅电脑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有大量的电脑课程,其他很多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都把懂得一定的电脑知识作为就业的一项基本技能,最近几年高校电脑教师尤其是有经验电脑教师的缺乏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电脑课程在高校的发展和地位。

二、当前高校电脑课程教学存在的若干缺陷

在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高校陆续开设了电脑课程,由于支持电脑课程教学相关的人力、物力、理论和经验的缺失,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成为学生和社会热议的话题,这些集中表现在:

1.教学大纲跟不上相应学科的发展,更新滞后

教学大纲是高校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指导教学有重要意义,绝大多数高校都制定了电脑课程的教学大纲。然而,对电脑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意识还停留在普通学科之上,前面我们已经分析:和传统其他课程相比,电脑课程的发展迅猛,而我们的教学大纲的更新速度却还在按传统学科建设的步伐进行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学主管部门对电脑课程自身的发展速度和特色认识不足,其次是沿用了传统教学大纲更新的潜规则,这样就造成了按正常更新速度的教学大纲跟不上电脑课程的自身更新速度,我们有时看到,在电脑大纲中所规定使用的软件版本,可能比社会正在使用的版本要低1―3个版次。

2.教材选用不合适,更新不及时

无论是电脑硬件还是软件,都是在飞速发展,今天的CpU还是性能卓越,到明年或后年可能就不再是市场上的宠儿。软件更是如此,在社会应用中,软件版本的更新几乎每年一次,新的应用和新的软件层出不穷,而我们电脑课程相当一部分教材的更新速度赶不上电脑知识发展,有的教师甚至在选中一本教材后3―5年内都没有更换的打算。这里面既有学校政策性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局限的问题,还存在着教师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创造性的问题。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陈旧,缺乏创新

相对于传统课程的教学,电脑课程的开设,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采用何种方法和形式教好电脑课程,至今也没有比较系统和权威的论断。前些年有些学校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学生操作电脑还不能做到一人一机,有些教师还在为教学中是否采用多媒体或采用幅度多少而起争论……但毫无疑问,对于这种新兴而高速发展的学科,如果我们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那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唯一要做的就要创新和思考。

4.实践性,引导性不强

当前高校的电脑教学,大多重视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电脑知识本身的应用教学,这集中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上。很多教师仅仅是按教材传授了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知识点就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一部分学生也把期末一张试卷上拿到六十分作为该课程通过的标准,还有很多学校把电脑课程的实践环节留待学生的毕业实习再进行,这些都是忽视对电脑知识实践方面的应用,对电脑课程的教学都是不利的。

5.学生积极性不高

正由于高校电脑课程在教学方法、内容上的缺陷,重知识轻应用,造成高校电脑课程的教学引起学生和社会的热议甚至诟病。很多同学上电脑课程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学习电脑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校电脑课程恰恰缺乏这些,近年来很多电脑培训公司崛起,他们的宣传充分注重了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白天在高校课堂听课,晚上在电脑培训学校学习技能,这种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深思。

三、为改进电脑课程教学提出以下对策

1.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革新自身知识修养,同时注意电脑知识的横向联系

毫无疑问,影响电脑课程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执行教学任务和掌控课堂的教师队伍。由于电脑课程自身的特点,从事电脑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这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善于及时学习,适时更新自己的电脑知识修养。作为传播现代电脑知识的教师,如果在一年内不了解本课程的最新进展,他的知识结构必然落伍;其次,还应该注意横向联系,即把了解到的最新电脑知识的应用情况带到课堂,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同时,知道所学知识的横向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脑课程始终保持它自身特有的生机和活力。

2.教务主管部门应适时更新教学大纲,推荐采用实用新颖教材

作为教务主管部门,应该特别重视对电脑课程教学的宏观把握,必须从思想上把它和传统课程区分对待。教务部门应该根据电脑课程的发展情况,加快更新教学大纲的步伐,积极推荐教师选用新的教材。尤其是教学大纲的组织编订,这部分工作唯有教务部门负责才真正有效。如果是传统课程,教学大纲可以根据课程革新情况三年或五年组织修订、更新一次,而电脑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了适应电脑科学自身的发展速度,至少应该两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就组织修订一次,这样才能从纲领上真正起到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作用。

3.提倡创新精神,采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把电脑课程引入高校课堂,也不过半个多世纪,在电脑课程教学实践上,还没有公认的比较成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对于这个新兴的学科教学,我们没有现成的道路和模式可选,唯一要做的就是绝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具有创新精神,这正好适应了电脑科学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特点。在电脑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度的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多与学生互动,注重实例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是近些年来在电脑教学中涌现的好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创新都是有益尝试,值得我们深思。

4.重视课程设计在电脑课程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对于应用性特强的电脑课程,如果把整个实践环节统统留待学生的毕业实习,显然效果不会很好。对每学期开设的电脑课程,时间和环境又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课程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课程设计的成绩应该纳入学生电脑课程的总成绩中去并且占到一定的比例,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项任务;同时,教师应该认真、仔细地设计课程设计的选题,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驾驭该门课程全部知识的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开阔的视野,懂得该门课程在社会生产和实践中的应用,只有结合学生的知识点和社会应用的实际情况编订出的课程设计选题,才能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电脑知识的水平有所帮助。

四、结束语

面对人类在在上世纪最伟大的一项发明,从事电脑课程教学的教师和相关人员应该在清楚认识到电脑课程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中不断探究新方法,启动新思维,并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革新,才能在电脑课程教学实践中获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旭鸣,张伟民,居悌.集成电路新技术展望[J].电子工程师,1999,(09).

电脑教学入门教程篇2

关键词:电脑音乐、辅助理论教学探讨

电脑音乐一一c0mputermusic属于现代科技领域里的多重性及交叉性应用学科(边缘学科)。广义的概念是指在创作、演奏、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使用电脑技术或设备的音乐;狭义的概念是指通过电脑、合成器、音源、采样器等设备进行编程,控制miDi乐器或数字设备进行创作、演奏和制作的音乐在电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领域依靠电脑技术的支持都为本领域实现了自己在新时期的腾飞。音乐也概莫能外,依靠电脑音乐技术制作出来的音乐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艺术高度。但是.当今电脑音乐所指向的的重点都在纯艺术或纯商业音乐的研究、制作上,在把电脑音乐技术引入音乐教育课堂,特别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理论课堂这一领域.还鲜有涉猎。

1高师电脑音乐课程和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1.1电脑音乐专业教育滞后

教育观念滞后于电脑音乐的发展,在以往,电脑音乐被视为商业性的,无学术价值.而且经费投入甚大,使得电脑音乐一直徘徊在专业院校门外;观念落后使得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缓慢.大多数高师院校近几年才开设电脑音乐课程,而现今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专业院校,他们的电脑音乐技术滞后于电脑音乐教学的要求。加上高师音乐系的培养目标主要为中、小学教师,电脑音乐的专业性与目标的师范性相背.教学效果不佳.专业建设缓慢。

1.2师范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滞后

过去我国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教授.都是采用“集体课”的授课方式。不可否认,这一教学方式在几十年的音乐教育中确实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几乎所有的音乐工作者都是在这种方式下培养出的。但现在师范生的起点低、师生比例过大、理论课程的抽象性、音响效果的不定性,特别是在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几门专业性强的理论教学上,大大加深了教学难度。传统的说教式音乐理论教育形式的教育效率特别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低。

2利用电脑音乐技术辅助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

电脑音乐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师资的循环短缺无法一时解决。但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在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找到切入点.即利用电脑音乐技术辅助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教学。这样既缓解了师资压力.避免了电脑音乐教学的专业艰深性,符合了高师的培养目标.又有利于电脑音乐技术的推广运用和音乐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在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中,电脑音乐技术可以起到一系列辅助作用。

2.1音乐软件encore\Finale等专业绘谱软件;Kcakewalk音序器软件的利用

可以解决和声、复调、曲式等课程中大量的谱例提前准备.节省课堂老师抄写谱例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可以随时播放课前制作的任何音响范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到讲解和实际音响效果.改变以往和声教学中.教师受到钢琴水平和多声部音域的限制.不能演奏的“哑巴和声”局面。t0nic丕可以为旋律快速配置出四部及四部以上和声,用于课堂示范教学。

2.2CakewalkCubase、Sqo1等程序的miDi编辑制作功能的运用

在曲式分析、音乐欣赏上可以拆分、展示谱例中任何一处需要讲解的地方,音乐的进行可以从任意小节开始.在任意节拍停止;通过音轨m、S、R功能.学生可以听到乐队中任何一件乐器的独奏,从电脑记录中看到独奏的所有次数设置;在复调课教学上,利用其强大的编辑功能,制作出任何一种复调音响效果.可以是独奏与乐队之间的.可以是乐器组与乐队之间的.也可以是乐器组与乐器组之间的。学生通过这种多途径、多形式的活生生的谱例讲解.可以在短时问内,接触到尽可能多的谱例.并对谱例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从而能较全面地理解复调音乐的魅力。

2.3合成器软音源及硬音源音色库的运用

在配器常识课教学上.限于教学没备的缺乏和课程本身的技术性强的特点,光靠老师一张嘴、一套音响没备很难把一部配器手法新颖、音乐色彩斑斓的作品向学生作一个透彻的讲解。学生难以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对作品作出理性的分析。通过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任何一部复杂的音乐作品.在输入电脑后,通过简单的一些方法就可以剥离出任何一个声部、任何一种乐器,来专门倾听、分析它所运用的作曲、配器手法;可以让乐曲以任意速度播放;可以在作品任意一个节拍上准确开始、停止,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特殊音乐片段作反复分析、倾听。对一部复杂的配器作品,可以从单旋律开始逐步叠加或相反从全部声部的出现逐步递减的方式.透彻地对音乐进行综合分析。

3电脑音乐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探讨

3.1在作曲理论课上进行实践

在作曲理论课上,借助电脑音乐系统.可以把所有声部、所有的乐器一轨一轨地录入电脑.并且几乎所有乐器都可以用miD1键盘来演奏,既可以作曲叉可以是指挥还兼职演奏员,关键是学生能够马上听到自己作品的效果,进行miDi编辑制作.效果处理和音频缩混.插入视频文件.输出并刻录CD。

3.2批改作业是一项重要且繁重的任务

对承担音乐理论课教学的老师来说.纯理论性地给学生批改作业.由于没有实际音响的比较向学生作解释.学生除了一些理论上的收获外.难以得到实际音响效果变化的信息。很难明白自己作业的症结所在。把电脑音乐技术运用到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让学生把作业输入软盘,教师针对实际音响效果优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给学生更科学,更满意的批改。

电脑教学入门教程篇3

关键词:人机交互课程教学课程情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09-01

在过去的30年中,人机交互是个快速发展、并飞速进步着的研究领域,新式的人机交互系统已彻底改变了我们使用电脑的方式。人机互动发生于使用者与电脑之间的使用平台上,这种互动包括了软件与硬件两方面,例如:个人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字体、物件;使用者使用硬件比如键盘、鼠标所发出的信号,还有其他大型的电脑人机交互系统,比如飞机上的仪表板、或是发电厂的控制室,等等。

电脑机械联盟把“人机交互”定义为这样一个学科:设计、评估、实现以人类使用为目标的交互电脑系统,以及其相关的各式主要现象。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人机交互的一个非常主要的方面便是保证用户的使用满意度。正因为此,人机交互研究的是一个人与一个机器的沟通,这门学科需要机器与人同时两方面的知识来支持它。在电脑方面来说,需要的技术有电脑绘图、操作系统、电脑编程语言和发展环境等相关知识;而另一方面,从使用者方面来说,需要的学科有:沟通理论、图像和产业设计理论、语言学、社会科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其他与人类相关的理论,比如说电脑使用者满意度等等。除此以外,工程和设计手法也都是相关的。正因为人机交互的多样性与多学科性,不同背景的不同专家们都对它的成功有着关键作用,也都作出过贡献。

1美国大学《人机交互》课程教学情况

当今,在欧美电脑发达的大学和研究室里,人机互动都是最热门的课题和课程。在此文中,我们将以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威斯利学院的《人机交互》课程为例,深入研究探讨美国大学“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的情况。

在威斯利学院,《人机交互》是一门中级课程,要选该课程的学生必须上过初级的电脑科学课程,才可选上人机交互课程。《人机交互》是一门非常热门的课程,通常只有大三大四学生才能够幸运选上。

1.1《人机交互》课程前期课程要求

由于此项课程是中级课程,学生们必须完成了以下四门课程中的一项才能注册:CS110、CS111、CS112或者CS117。CS110是最基础的电脑入门课程,介绍了电脑、网络、信息显示和一些简单的编程技术。CS111是电脑编程和问题解决,这节课向学生们介绍了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并且为学生们奠定了整个大学电脑课程的基础。CS112的名称为“科学中的电脑运算”,这门课程专为科学和数学专业的学生而开设,尤其是需要在科学研究中运用到电脑,例如matLaB的学生。CS117则是另一个领域的基础课程,它的全名为发明移动应用程序,对于手机应用程序的编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考虑以这门课作为他们电脑专业的起点。完成过这四门课程中的任意一门的学生若对人机互动有兴趣,都可以选上《人机交互》课程。该校的《人机交互》课程分两个级别:首先是初级的入门级课程,在上完这节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还能选择更高一级别的同类课程。此处我们研究的是入门级的《人机交互》课程。

1.2入门级的《人机交互》课程的内容

初级课程包含了基本的手法、理论,和一些适用于设计、编码和试验互动系统的工具。课程涵盖的主题包括了实用性、可负担性、以人为本的设计、人体认知和物理工程学、信息和互动基础、互动式样、互动技巧和以移动互动模式为重点的人机互动软件工具,除此之外,此课程也回顾了人机交互的最新发展状况,包括了新兴的互动方式(例如移动互动,真实感,可触摸人机互动,和普适计算等),和多样化的互动技巧(例如利用声音、手势和眼球的移动)。

1.3《人机交互》课程的教学安排

《人机交互》上课的课程内容安排是由教授上课、上机实践、课后答疑、学术界相关人士客座讲座等形式构成。

每周有两次各70min的课程,由教授主讲,每节课老师都会定一个主题,老师上课用ppt形式展示内容,学生也都会拿到相对应的讲义,便于学生做笔记。老师上课以讲解为主,但是也鼓励学生们如果有任何不懂都可以随时打断老师,问问题。这每周两节课是学生吸收新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在上课前都应读好相对应的阅读,做好准备,这样老师上课时能更好得吸收新知识,而不会一头雾水。学期中也穿插了几次机房上课让学生实践,在机房课中也会有两个学生助教来帮助学生,因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大多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有比较多的疑问,或是在操作过程中碰到许多问题。课后老师每周有数小时的办公室开放时间,学生可去问问题,也可与老师邮件沟通,或另约时间会谈。

除此之外,一学期中会有两到三次的客座讲座,教授会尽力请来学术界或是业界相关人士来替学生们演讲,学生们都会抓紧这个机会去向专业人士学习,也会向专业人士展示自己的学术课题,征询专业人士的建议。这些客座讲座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机会,是学生们拓展交际圈的宝贵机会,有的学生也可由此机会拿到暑期实习机会。

1.4《人机交互》课程的阅读和作业要求

此课程对阅读材料也有相当多的需求,不仅有必备的一本课本:《设计应用界面》,还有许多辅助的阅读材料。对于手机应用程序编程不熟悉的学生需要自行学习HtmL编程语言。除此之外,在每周两次的例行课程上,教授都会布置其他的辅助阅读。

这门课程一学期设有四个独立的作业,帮助学生从概念上、技术上同时探索人机交互系统。除此以外,该课程还有一个大型的期末项目,需要学生以团队为组织,设计、完成并且分析一个完整的移动用户界面。教授将在学期初分配好学生小组。每一个小组,在完成这个移动用户界面时,都要完成以下几个重要的要求。首先,找到一个问题,并在后续编程的过程中,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进行的便是创新移动用户界面的概念性设计,在此阶段中,学生们会借助画草图、情节串联图版和行为说明书等辅助的设计手法来帮助完善小组的设计。第三步,在有了明确的概念后,学生们便会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来建造他们的应用程序,这个过程将会是比较冗长、重复的过程,因为学生们将围绕重复设计、建造、然后评估这三个步骤很多次。最后,学生们需要建立一个简易的网站,在网站中用照片、视频、示意图和文字来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这个网站会被收入该校的人机交互网上集锦。而在学期的最后一天,老师会组织一个开放日,欢迎全校各界人士来听本班学生汇报项目成果。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作业、项目,这门课程还会有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开卷形式,囊括了一学期课间阅读材料以及讲座中所提到的各个话题。

电脑教学入门教程篇4

【关键词】平板电脑;特点;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0

0.引言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为他们的书包减负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平板电脑以其特有的优势,正逐步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平板电脑进入中小学课堂,改变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题材,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平板电脑进课堂是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研究平板电脑的优势及特点,探讨其进入课堂教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平板电脑的发展现状

平板电脑是指一种小型的、易携带的个人电脑。随着苹果公司ipad的发展,触控式平板电脑,已深深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近一两年来,平板电脑已经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据

Forrester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的ipad用户当中,将ipad用于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占26%。比尔・盖茨最先提出平板电脑这个名称,并把它称为tabletpC,用户可以通过手指或者触控笔来操作电脑,它摆脱了传统电脑必须运用鼠标操作电脑的束缚。在很多国家,平板电脑已被应用为教学工具。我国也顺应时代的发展,让平板电脑进入中小学课堂,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热议。教师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可以进行有效的网络互动,及时解决学习上的难题疑点,即使在家,学生也可以通过电脑提交作业,并请教问题。平板电脑进入中小学课堂是必然趋势,它对课堂教学产生的作用显而易见。

2.平板电脑的优势及特点

2.1易携带

平板电脑是一种小型的、易携带的电脑,用户可以随时转移它的位置,具有台式电脑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平板电脑较笔记本电脑更小、更轻,因此也更方便携带,人们可以轻松的将它放置手中进行操作,而且可以移动操作,这改变人们以往操作电脑的习惯。运用平板电脑教学,学生不再需要背负大量的书籍进课堂,而只需携带一个小型的平板电脑即可,这有效得减轻了学生的书包重量。

2.2触屏操作

平板电脑的多点触控屏幕的特点实现了人机互动,用户通过触屏操作电脑,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电脑操作习惯。在操作传统电脑时,用户必须使用鼠标和键盘,操作时间久了,人们会感觉手酸、肩酸、腰酸等问题,而平板电脑可以为人们解决这些烦恼,人们在操作平板电脑时,可以坐着、站着、躺着等,这有效地改变了传统习惯,为用户带来了巨大便利。

2.3支持多动形式的上网方式

平板电脑支持wifi或3G无线上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浏览网页,这方便了学生查阅资料,有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传统电脑连网较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脑的应用,而平板电脑无线连网方式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方便了用户通过上网查资料、学习、休闲等,为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4节约资源

传统的课堂教学材料都一般是纸质书籍,其需消耗大量的树木,印刷成本较高,而且纸质书籍具有一定的重量。学生每天都必须携带数本一定重量的书籍前往学校,这导致了学生的书包超重,制约了学生的成长。为学生书包减负是当前学生家长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平板电脑以其轻巧、易携带的优势,成功得减轻了学生的书包重量。平板电脑将书籍以电子书的形式载入电脑,节省了传统的教材书籍,节约了社会资源。

3.平板电脑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3.1优化教学模式

平板电脑进入中小学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材料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3.2实现家庭与学校的良好互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脑正逐步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大多数人都会拥有平板电脑,平板电脑将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平板电脑进入中小课堂,这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方便了家长与学校的良好互动。家长可以通过平板电脑获取自己孩子在学校的信息和数据,家长会也可以实行网上会议,这解决了家长因工作繁忙或者路程的原因而无法去学校的难题,增进了家长与学校的互动。

3.3降低教学成本

传统的教材一般是纸质印刷,它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增加了教学成本。纸质书籍因具有一定的重量,学生每天都的肩负相当数量的书籍前往学校学习,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近年来,很多学校开始实行多媒体教学,采用的是台式电脑多媒体教室,台式电脑成本平均为5钱元左右,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学成本。目前,平板电脑的市价大约为3千元左右,有些可能不到2千元,而且平板电脑较台式电脑维修成本低、耗电量小,因此,运用平板电脑教学节约了教学成本。

3.4活跃课堂教学

书本知识大多是枯燥乏味的概念、公式、理论等,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时难免会觉得无味,有些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在传统的书本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照本宣科,那么学生无疑会把教师的授课当作催眠曲,这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运用平板电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将课本知识制作成幻灯片、图文结合或者穿插一些音乐等进行授课,这样学生能够全面的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压力、气流、温度的呢过知识时,教师可以轻松地通过平板电脑演示其想要表达的概念、原理、公式,能够比ppt更加动态地、逼真地展现抽象知识在实际情景中的原貌。

4.平板电脑的教学应用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等,在不久的未来,很多人都会拥有平板电脑,那时的平板电脑将和手机一样普及。我国将大力推进平板电脑进课堂,届师生都会一人一台平板电脑,课堂不再需要书本,学生只需携带一台平板电脑即可。上课所需的教材、课堂教学、学生的家庭作业都可以在电脑上操作,教师将通过电脑批阅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学习等。随着电脑的发展,我相信,无纸化教学不再是大家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实现。

5.结语

日前,平板电脑进入中小学课堂引发热议,这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平板电脑价格的降低,平板电脑进入课堂已经实现,我国很多中小学已经开始运用平板教学。平板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的教学素材,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平板电脑的优势及特点,并探讨了平板电脑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意义。

【参考文献】

电脑教学入门教程篇5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a)-0043-01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面向我国信息化产业相关领域的一线专业,是艺术设计理论、技艺与电脑操作技术有机结合,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是传媒学院的重点专业。

1正确定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艺术设计创作能力,系统掌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利用各类图形图像编辑、室内设计软件工具实现不同的设计创作,能在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形象设计等行业领域从事电脑设计、制作和管理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高职电脑艺术设计的人才,除具有必需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外,学生通过学习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知识面宽广、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即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又具有丰富的专业设计实际能力,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公关管理能力,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人才。

2制定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方案的制定与调整,主要受区域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其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首先要做到对产业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深入了解。根据新疆及巴州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特色,我们感到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是自然和科学,民族性和地方性是该专业突出主题。在制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增加部分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相应调整了课时分配;对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则增设新课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充实,突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用性;科学论证,对有关课程进行整合,课程开设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3合理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办学方向上可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学校自身的优势,有所侧重的构建课程体系,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际以及市场调研的反馈,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做了调整。变从前的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为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核心技术课和考试课五大模块。每个模块之间及课程的设置都根据需要进行了调整。比如,将原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课程按照现代教学要求,合为一门“设计构成”课程,克服了原有教学过程中,重点不突出,教学风格不一等不足,加强了课程在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4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必须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现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产学结合。

4.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专业教学与设计开发的一体化传媒学院通过个人出资一部分,学院出资一部分,建起了校办产业“大博士”设计制作中心,购置电脑及教学必备设施设备,并根据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随时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对内为实训工作室,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践及培训任务;对外为设计工作室,采用公司运作模式,通过与相关企业开展业务往来,并将有关设计与教学紧密结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走向社会的练兵场,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了岗位,而且搭建了电脑美术专业教研室对内、对外开展教学研究与技术合作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订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制定具体的工作内容,按照工作流程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实际广告图像制作设计的全过程,并从中得到锻炼。

4.2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教学与社会实践一体化

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校园环境的实践教学场地或环境,提供专业技能训练学院尚不具备的、必需的现场设备、师资或其它设备,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的全方位预演。为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关键点,寻找联系行业企业的纽带,将“产”与“学”联系起来,并充分发挥这条纽带的作用。

5以“改革每一次课”为突破口,突出实践教学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驱动,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实践动手技能。从上好每一次课入手,每一次课以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实践教学训练项目,营造教学情境,编制实训大纲,让学生每一次课都能进行真实的或仿真的生产性实践训练,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的结合,教学方式与生产流程的融合。在每一次课的内容中都融入了职业资格内容,将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操作技能融入至每一次课中,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结合,教学方式与操作技能的融合。

6注重电脑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提倡教师对不同艺术风格的吸收,加强对创造性思维教学理论的研究,并把其他学科一些专门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运用到电脑艺术设计教学中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创新意识。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设立创新学分,将课内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有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认定学分并给予奖励。创新学分主要由设计竞赛、行业证书和社会实践三部分构成。

电脑教学入门教程篇6

【关键词】电脑音乐;人脑音乐;音乐教学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艺术;电脑是一种科技工具,把复杂的运算集中在一块小小的集成电路中,用高速的衍变解脱现实的束缚。通过电脑科技的技术来表现音乐,既是电脑音乐;它是数码时代的听觉新艺术,是音乐与科技的结合。电脑音乐的作用主要是极大地解放了人类对于乐音的编配、运算、和演奏等,这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省去了很多比较复杂的教学方法。例如:电脑音乐系统可以直观、准确、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各种音乐理论到实践方面的学习训练,同时通过“电脑系统”播放出学习训练的“音响”内容。但电脑音乐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无随机性、模糊性、情感性、艺术性等能力。在目前的艺术门类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开始重视科学与艺术的相互结合,在音乐教学中,乐音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也开始受到关注。电脑音乐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下面就电脑音乐在音乐教学应用中的利弊进行简述。

一、目前电脑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除了专业音乐院校,一般得综合性大学中音乐课往往是作为一种选修课。国外的优秀的音乐教学法主要是采用人类学的基础上,以事物与人原本的自然性和人对自由意志的渴望并通过原本音乐思维和行为达到了情感的释放,从而使他的这种教育理念带上了人性与博爱的光环,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东西方音乐教育观念的改变。以美国音乐教育为例:自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课人造卫星后,使美国认识到在培养高科技尖端人才方面出现了落后,随之出现了“当代音乐计划”、“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等一系列教学改革计划;1963年的耶鲁教育研讨会也提出了有关音乐教学资源的问题,这时期正是电子计算机语言诞生的年代,作为第一科技大国的美国把音乐教学资源拓展化、科技化并一直保持着最先进的研究。可以说电脑音乐在国外的应用是比我国要早近二十多年的时间。在基础研究上我们确实相对有一些落后。

我国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邓小平同志从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他于1983年10月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中的面向“现代化”则是倡导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由一个专业方向拓展至其他学科的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我国师范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一般都是采用说教的形式,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常规教学模式在几十年的音乐教育中确实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几乎所有的音乐工作者都是在这种方式下培养出的。这种教育方式在音乐学院的理论可教学中也许看不出有过多的不足,一个教授只带几个专业学生,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为学生解答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可为他们作详实的说明。但是,在师范院校这种情况就大不同了,由于学校培养的目标不同以及师范院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之师生比例过大,传统的说教式音乐理论教育形式的教育效率特别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低。特别是在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几门专业性强的理论教学上,它至少有两方面影响:

1、由于音乐的主观性,老师不能完全准确的对每个学生进行艺术表演评定。

2、日常的理论讲述教学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能针对性的进行实际音乐技巧训练。

虽然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学条件越来越好,但在日常的教学中什么时候用多媒体设备、用多媒体设备干什么等诸多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重视。所以目前电脑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进入实质关键环节。

二、电脑音乐在音乐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拓展,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新兴电子设备的使用能细腻的展示音乐的魅力,吸引学生耳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在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势必会存在一些问题:

1、缺少板书知识理解;

目前素质教育一直作为各学科发展的主要方针,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就显得十分普遍。然而很多音乐专业课由于引进了电子计算机,很多五线谱等板书都被课件所代替,相关的音符的写法等知识就被多媒体这一工具给省略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没有了解过音符是怎么书写的,用计算机可以书写而用笔写反倒不会书写。

2、过多的欣赏使得动手能力削弱;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基础,而培养学生音乐技能是关键。现代的教学中过多的欣赏使学生没有动手的机会,例如钢琴伴奏课,目前我们看到相关的教材都附带有演示光碟,于是我们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变成了欣赏课,而学生得不到有效的练习。

3、电脑音乐的非人性化弊端不断放大;

由于计算机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工具,所以由计算机播放出来的音乐总是十分准确,时间、响度、音高都是十分确定的,而对于音乐这门艺术来说,具有一定的主观人性化色彩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肖邦的玛祖卡,主观上在节奏是有时快时慢的三拍,而计算机确只能简单的或按人的要求来进行表达,而乐曲的艺术性就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如此以来很多作品的主观艺术性就遭到了破坏,而学生也不能感受到乐曲的美学特点。

三、电脑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艺术与科学定位

1、电脑音乐只能间接表达艺术审美性

什么是美?美就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所谓自由创造的自由,不是随便、任意的意思,而是在认识到客观必然性、规律性的基础上,能动地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地目的和要求。这种自由包含了创造,是人在创造中对自身的一种解放。美的形态如要分为四种,即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和形式美。

其中艺术美是美的集中表现,它是对人类生活、社会实践和自然中美的能动反映,因而它是美的高级形态。艺术美来源于生活、实践,但并不等于生活、实践,它是再现社会现实的同时,注入了艺术家对现实的感情、态度、评价,表达出一种观念和思想,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创造的有机统一。艺术美是艺术家在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性劳动的结果,它能在精神上、思想上给人以巨大的影响,成为鼓舞人们改造世界、追求新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

而电脑音乐正是要更好的为艺术美而服务,如果简单的重复播放反而是扼杀艺术美的形式。在日常的艺术表达中,人类为了沟通才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表达,但各种表达形式的主要目的则是体现精神、信仰、信息的传达,电脑音乐在这里面只能算一种表达形式,真正操纵音乐灵魂的是人类意识本身。

2、电脑音乐只能作为音乐教育多元性的部分内容

音乐教育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

(1)音乐教育中包含了丰富的横向学科知识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与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我们都可以在音乐中感觉到它们。具体来说,音乐教育与政治、语文、历史、地理、宗教、伦理,甚至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这是音乐教育多元性的客观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计算机只是许多科学门类中的一种,我们还需要结合数学、物理学、声学等知识才能更完整的进行音乐教学。

(2)电脑音乐不能代替音乐教育自身的系统结构

音乐教育自身多元性的系统结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传授的多元性,如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唱、识谱等。二是能力培养的多元性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结合了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以上我们说到的这些能力,单用电脑音乐是无法完全表达、培养的。

    3、电脑音乐与音乐教育工具性的不同

人类音乐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光辉历史,几千年以来,它之所以能够延续、发展,许多古老的音乐珍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其中最大的功劳就是音乐教育。从远古的口传心授,到利用乐谱教学,再到现代化电化教学,音乐教育以各种手段来传授,传承音乐文化信息。从这种意义上讲,音乐教育具有工具性。也就是说,音乐教育是传递音乐文化信息的工具。

而电脑音乐则是单独对音乐进行记录,他不带有任何人类意识的作用,这也正是电脑音乐与人脑音乐最大的区别,人脑音乐是有评价体系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而正是人脑的创造力、想象力赋予了艺术新鲜的血液,所以真正具有美学意义的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人的思维产物。

四、发挥优势,摒弃弊端,使电脑音乐真正服务于音乐教学

电脑音乐的主体是音乐,而音乐是人类艺术的精华之一,它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它是人脑音乐。如何使用电脑音乐使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正确认识电脑音乐的应用:

1、在不同的课程设置中正确使用电脑音乐

目前我们所熟悉的音乐教育课程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内容:1、理论知识讲述,包括乐理、和声、音乐史等;2、专业技能培养课程包括钢琴演奏、声乐演唱等;3、能力创造与培养包括作曲创作、即兴伴奏等。从教学的手段来看各类课程都可以用电脑音乐进行教学辅助,如和声、音乐史、即兴伴奏、作曲、声乐演唱等,从表现力的艺术性来看,各个课程都应以艺术性为指导,所以电脑音乐在各个课程中的应用应该有所区分。

本人认为理论知识讲述课程是知识的积累,它们往往是从最基本的音乐元素开始的,比如和声课就要从四声部的每个音的位置入手,合理的分配,这是十分准确的一个过程比如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和第二转位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如图1)

如何体现这个区别?最好的办法则是用电脑音乐对其进行播放,这样的基础和声连接注重的是声音整体的不同,而不需要带有感情色彩,所以基础的相关课程用电脑音乐对教学进行辅助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加强美学教育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它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对某种生活、某种现象,的思考、探讨。

当下的音乐教育只停留在美学学科的理论学习上,未能结合各类艺术活动而思考,加强艺术实践审美解析能深入的了解美学的概念并进行下一步的应用。很多应技能课程中应强调美学的重要性,如声乐表演课程中,教师加入审美的评判标准便可改变现在的声乐演唱状况。现阶段电脑音乐声乐演唱伴奏成了演出常用的手段,可电脑音乐一旦确立,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自由发挥的空间便大大缩小,这也正是很多音乐会不使用电脑音乐伴奏带的主要原因。当学生对审美有了自己的思考之后,便能更加清楚的分析演唱过程中是否使用电脑音乐伴奏。

3、加强电脑音乐课程的正确教学导向

目前我国与电脑音乐相关的课程有很多,比如midi制作、后期合成技术、录音学等,这些课程都是随着新兴计算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但在这些课程中我们往往只是看到电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提及电脑音乐的缺点以及解决办法,这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4、多举行课内自然音乐活动,加强动手能力。

近年来,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引领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吸纳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教育部出台了相关的文件要求加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这些高雅艺术往往是非常专业的艺术演出,他们基本都是以自然音乐为主题的,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音乐在艺术实践中的重要地位。现阶段各高校由于资源、场地等诸多因素并没有形成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整体氛围。这也是我们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各个高校如能充分发掘资源多举办相关高雅艺术活动定能对学生提高艺术审美起到积极的作用。

小结:在当前新科学技术、设备突飞猛进的时期,作为音乐教育更应该冷静的分析当前的音乐教育,充分了解电脑音乐与人脑音乐的应用利弊,合理进行音乐教学才能保证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马达许冰《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脉络及其特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2]方光耀《电脑音乐与人脑音乐》[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专辑

[3]王帧《我国电脑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音乐天地2008年第6期

电脑教学入门教程篇7

【关键词】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实训高职

服装效果图,是指服装设计师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设计构思固化于人体模特,用以观察整体着装效果,并为后续开发、生产提供指导的重要图纸文件。可以说,效果图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服装产品的成败,绘制速度的快慢又会影响服装产品的推出,因而在服装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

服装效果图有传统手绘和电脑绘制两种绘制技法。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电脑绘制越来越体现出高效率、多效果、逼真、廉价等强大的生命力。我国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计划因而增加了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的授课学时,着力提升学生使用电脑绘制服装效果图的能力。

一、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的意义。传统的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常专注于课程内容本身,忽视对该课程的发展历史、在服装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开设的意义、面向服装行业的哪些岗位以及课程的整体布局结构等各个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只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做,不利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宏观把握。

2.软件教学与效果图绘制分离。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主要采用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实训教学中常聚焦photoshop软件专门工具、特殊效果的学习,缺少对photoshop绘制效果图的训练,以致软件教学与效果图绘制分离,背离了“利用电脑工具更好地绘制服装效果图”这一教学目的。

3.优秀电脑服装效果图欣赏。服装电脑辅助设计技术发展至今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服装效果图作品。传统的电脑实训教学较少利用这些资源,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既不能树立较高的学习目标,也不能在设计细节(例如动态人体、妆容、发型、配饰、背景等)上寻求参考。

4.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的巩固、提高。学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后,通常只能掌握软件的基本工具、效果以及使用软件绘制服装效果图的基本步骤,更多巩固、加强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之前的实训教学并不关注课程结束后的继续学习,缺乏对学生自学的要求和引导,以致学生一段时间后丧失了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

二、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的新探索

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制约了学生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的提升,急需探寻新的教学方法予以解决。

新的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实际操作(简称实操)为核心,以课程开设意义宣讲、photoshop工具/特殊效果介绍、服装效果图基本元素训练及整体设计、方案变化设计、结课后加强和提升为轴线,优秀效果图欣赏贯穿全过程的三元教学体(图1),具体说明如下:

(一)课程开设意义宣讲

服装效果图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迅速发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和教育领域,成为服装设计人员传达设计意图的普遍方式和手段,并广泛应用于各类设计大赛的专业评选,成为衡量设计人员综合素质和服装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尺子。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电脑绘制服装效果图虽然只有短暂的10多年历史,却因图面精美直观、修改便捷、设计成本低廉、复用性强等众多优点而取代手绘成为最广泛使用的绘制技法。鉴于电脑工具的强实践性,大专院校开设了这门“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向前承接“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向后关联“专题设计”“毕业设计”,是服装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photoshop工具学习、效果图基本元素训练、效果图整体设计等部分、应用于服装设计、插画设计、平面设计、美术编辑等多个岗位。

(二)photoshop工具/特殊效果介绍

photoshop是由美国adobe公司开发的一款经典图形处理软件。它功能强大,集图像制作、扫描输入、修改合成、特效处理以及高品质分色输出等功能于一体,广泛地应用于图像处理、广告设计、报刊、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具有众多工具和特殊效果。

在向学生介绍photoshop工具/特殊效果前,首先演示软件的安装方法、介绍软件的基本界面(例如工具栏、标题栏、操作区、控制面板、状态栏等)。然后再利用图片制作的方式,详细教授与服装效果图绘制相关的常用工具和特殊效果,例如套索、选框、画笔(图2)、钢笔等工具和发光、彩色背景等效果,并指导学生反复演练。

最后仍以图片制作的方式进行工具和效果的组合练习。图3中使用了矩形框选、多边形套索、自由变换、裁切、填充、渐变、加深、减淡、透明度变化等多组工具和效果。

(三)服装效果图基本元素训练及整体设计

在熟练掌握photoshop软件的相关工具和特殊效果操作后,开始绘制基本元素。服装效果图基本元素包括人体、妆容、发型、服装、配饰和背景。人体在绘制过程中考虑到姿态的变化,需要将脖子、躯干、左右上臂、左右前臂、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和脚等各部分分开绘制,并分布在不同的图层和路径,方便变换姿态时提用。妆容、发型、服装、配饰和背景绘制比较简单,利用学生的美术功底使用photoshop工具/特殊效果完成。

学习基本元素后,开始服装效果图的整体设计。首先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效果图的风格(高贵雅致还是街头朋克),再根据风格确定人体姿态(优雅直立还是性感弯腰)、妆容(是参加晚宴的浓妆还是平时外出的淡妆)、发型(头发是盘挽还是披肩)、服装(包括款式和局部细节)、配饰(选用什么样的头饰、首饰、鞋、包等)和背景(是晚宴上的红地毯还是体育运动的篮球场),再按确定的基本元素绘制出完整的效果图。效果图绘制完成后,还要对其进行调整,观察妆容是否突出、配饰是否合理等,才能获得最终的服装效果图作品(图4)。

(四)方案变化设计

服装效果图的三要素是款式、面料和色彩。服装设计师可以利用photoshop软件强大的编辑功能,变换面料、款式和颜色,实现不同的设计效果。

款式方案的变化:取两至三个款式中的元素,综合设计出另外一个款式(图5)。再将素材库(可以自己绘制也可以网上下载)中的人体动态调出,对不同的款式进行着衣展示。

面料变化设计:从材料库中直接提取面料,或者为追求新流行风潮,手绘局部图案扫描进电脑,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编辑、拼接出新面料,应用在同一款式服装上,形成不同面料风格的服装效果。

颜色变化设计:通过颜色的变化实现不同的服装效果。除了在各种色彩模式下调节其数值来选定颜色外的搭配,还可对色彩进行偏色、对比度、灰度处理,使色彩层次丰富而逼真。

(五)结课后加强和提升

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是服装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种能力,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由于课时、人力和设备等教学资源限制,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只能引导学生入门,后续的加强和提升还得靠学生自己。由于该门课程与“毕业设计”相关联,通过提前布置用于毕业设计的服装效果图作业,促使学生找寻相关软件教材和效果图资料进行自学,其间再伴以老师的检查和指导,使得学生能全面、熟练地使用电脑绘制服装效果图。

(六)优秀电脑服装效果图欣赏

电脑服装效果图至今产生了众多优秀作品,并在网络上可以便捷地获取。在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例如服装款式表现准确、清晰;服装细节表达完整丰富;人体四肢完整、动态优美,符合服装风格;五官完整、妆容精致、发型优美,与服装风格呼应;配饰完整,与服装相互呼应;版式排列合理;背景丰富并与画面协调;画面整体艺术效果好),用以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增强其学习动力,并将好的元素借鉴进自己的作品。

三、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探索的经验及成果

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新的教学方法,经过几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已日趋完善,并取得一些经验及成果。

经验方面:针对电脑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做好课堂笔记,详细记录老师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作为自己模仿操作的指南;分组训练,将老师讲述一遍后能快速掌握的学生分配到各组进行指导;课堂实训时,限定学生操作电脑的时间,推动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相关技能;鼓励学生提问,另外的学生作答及演示;注重团队协作,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课下集体讨论解答;作品完成后,由学生介绍设计理念、应用工具、特殊效果等设计细节。

成果方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独立构思作品的理念,上网查找相关素材,和同学讨论、向老师求助,反复操作各种工具和特殊效果;作品完成后又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加深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作品阐述让学生锻炼了口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几届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三元教学体模式新探索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但这种探索还远不能停止。不仅三元教学体教学本身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而且随着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逐步提高,一种教学方法并不能长久存在并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源源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将是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教师的长期任务。

[注:本文为海南省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课题《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探索》(编号:Hngjy13―04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静.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服装设计[C].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5.

[2]贺景卫.电脑时装画教程[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陈耕,蒋黎文等.数码服装设计实例教程系列[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4]李当歧.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电脑教学入门教程篇8

关键词:电脑音乐;课程;现状;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电脑音乐充分利用电脑技术和音乐的艺术性,是随着上世纪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发展执着迅猛,渗透于各类艺术之中,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发了音乐课程的一场创新性的变革。

1我国高等院校电脑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电脑音乐制作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也属于交叉学科,他的交互性、融合性、广泛性等特点自诞生之日起便打破了几千年来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将音乐与电子科技紧密结合。长期以来,我国音乐教学都是传统式的"教师的滔滔而讲,学生的不绝倾听"。对老师而言,课堂的讲解以及音乐的抽象是很难达到一定效果的。这样,教师不但苦于教学,对学生正确欣赏和审美的形成很难起到积极作用,有时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法国有位著名演员说过:"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可估量的,而舞台上发出的一声叹息、一个背影也那么动人,那么让人回味。"。看来,音乐的流动,音乐的表演是多么重要。

电脑音乐作为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界继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电脑音乐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近几年才逐步建立和发展。但是涉及的教学层面不够广泛,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各种音响教材资料也不够全面,导致在教学方面、学术交流方面等都与国外电脑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定差距。尽管当今许多行业对这方面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所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大部分院校涉及的领域、与学科间的交融性也没有得到融会贯通。从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可以说是电脑音乐技术在我国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大概可分为三个层面,一种是初级的电子乐器演奏教育,如电钢琴集体课教学。另一种是较高级的计算机作曲实验室,如声音设计、数字录音等。第三种是中间层面多学科的融会贯通,主要是与传统音乐学科的相互结合。而这方面的运用也正是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涉及面最广、教学手段最直观有效的一个领域:但在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由于认识不足、资金缺乏、教材不够完善等原因,各学科引入电脑音乐系统还需要一个有待开发的过程。在未来的发展阶段,它将是各个高等院校音乐学科建设的工作重点。

2电脑音乐数字化系统的建设

在电脑音乐数字化系统中,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部分包括计算机、音源、调音台、监听设备、数字录音设备等。软件部分按照其功能应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音序软件、软音源插件、打谱软件、音乐教育软件。这些数字化工作平台无论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商业模式中都能发挥其最强大效用。所以构建与完善电脑音乐数字化体统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2.1音序软件

是一种作曲者在此界面上进行编辑制作,把miDi键盘或鼠标传送miDi信号分轨记录下来,将这些信号发送至音源,通过音箱发出声音。其编辑界面模式相当丰富而且便捷准确。这些软件主要负责音频编辑、录音合成、后期缩混、母带输出等。功能十分强大,可称之为"全能"。

2.2软音源插件

这类软件可以代替价格昂贵的硬件音源,作为VSt插件附着在音序软件上使用,音质精良、音真,功能应用十分强大。这些软音源为我们音乐工作者带来了又一春天,促进了电脑音乐技术的蓬勃发展,对电脑音乐的普及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3打谱软件这类软件是专门为编辑并打印乐谱、出版而发行的,在教学中普遍实用。常用有:Finale、overture、Sibeliu、tt等。用他们可以制作出非常专业的声乐谱、器乐谱及管弦乐总谱等。

2.4音乐教育类软件

这类软件是离教学实际运用最近、操作简单。它把音乐制作已经简化到了仅仅需要输入音符、和弦、选择伴奏风格等环节。如:Band-in-Box、tonica。特点是它们均以人机互动的界面、灵活的多媒体手段,把通常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而直观,在今后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可以大力推广实用。

3电脑音乐技术融入传统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索

为了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把电脑音乐系统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计算机系统的深入普及,即将使传统的音乐教学体系从观念、内容、手段、方法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崭新的变化,同时为学生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学习途径。

传统的音乐课程包括视唱练耳、乐理、和声、复调、配器等,一直沿袭着封闭式的教学手段。电脑音乐技术的引入,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和声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钢琴单一音色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生一般只能根据教师讲解或在钢琴上弹奏谱例,对和声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想象当中,不能够完全掌握。如果能够运用电脑音乐软件进行教学,把任意难度的谱例输入到计算机中,教师进行分轨教学,需要哪个声部就进行播放。学生既能看到乐谱,又能实时听到和弦进行的规律,同时又学习了和声理论的实际运用,为钢琴即兴伴奏、作曲技术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传统复调教学模式中引入电脑音乐技术,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事先制作好的主旋律谱例。

电脑音乐系统不仅能服务于音乐课堂教学,还能应用于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如排练演出等等。音频编辑软件可以轻松地完成舞蹈伴奏音乐的剪辑处理。如利用miDi功能和音频编辑功能为演出制作和处理伴奏音乐,能达到过渡平滑自然的效果,而不会损失音质。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的音乐系统,利用五线谱或简谱打谱软件的文字和乐谱混排功能,印制包含乐谱的试卷和包含谱例的论文。

4结语

电脑音乐是科技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运用电脑音乐技术可以把传统哑巴似的乐谱,单一的教学模式变得多样化、系统化、科学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了学习思路,把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变为互动式的积极教学,最终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将电脑音乐技术引入传统音乐教学课堂是大势所趋,也是时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杨晓东.电脑音乐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5:110-111

电脑教学入门教程篇9

关键词:电脑;教学;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1-0000-01

teacheraboutComputerteachinginthe"Degree"toGrasp

――SomeexperienceonVocationalStudentComputerCourse

LiZhenhai

(anhuiBengbuarts&CraftsSchool,Bengbu233030,China)

abstract:teacherstotheprocessofthecomputerteachingtograspa"degree",the"degree",the"DeptH","timeparameter","atmospheredegrees."Good"degree"ofcertaintyonthecomputercoursesthatcanvividlyvisualize,thatisconciseandeasytounderstandthatthegrantknowledgeandeducatingpeople.

Keywords:Computer;teaching;Degree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的,以职业技能型人才培训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含义非常丰富,即有技能培训的特点;又有教育的范畴,即教技能又育人。让学生即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种技能与普通的打工者的技能和农民工的技能有本质的区别。学校在职业技能的教育方面何以能够达到上述的目标与要求?即是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的考验,也是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的严格要求,教师即要全面了解教育对象,又要设计好学生的未来和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专业教师。特别是在中职学校电脑课程的教学上,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电脑操作水平,还要求教师在电脑课的教学过程中把握一个“度”,这个“度”,有“深浅度”,“时间度”,“气氛度”。良好的“度”的把握,能把电脑课程上的即生动又形象,即简洁又易懂,即授知识又育人。就本人多年来从事电脑操作课程教学谈一谈自己这个“度”的把握。

一、最难掌握的“深浅度”

电脑操作课程教学是电脑教师最好上的课,但也是最难上的课;特别是对中职生来说,你说学生不会操作电脑那会伤学生感情,但真要让他们实际去用电脑进行设计或者操作时,学生又会丢三拉四,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的学生说软件中的菜单太多记不住,有的说这个软件的工具太杂,附属的选项太多,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往往是教师在前面操作时,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全部掌握,可让他们自己操作时又完成不了。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电脑课教学的关键环节,也就要求教师先深入,再浅出。把这个软件吃透,掌握软件的精华,一切围绕这个软件的核心去突破,那么你的教学才会让学生感觉学到知识,学生才会有兴趣,也才能学进去。那么教师如何才做到这一点呢?这就是一个“深浅度”的概念,人们常说这样的一句话叫“适可而止”,这“适”就是一个“深浅度”的把握。例如学生在学习photoshop这个软件时,在第一阶段的课程中,就把图层效果,通道概念,路径描绘、笔形设置等一鼓脑地讲完,那么你的这节课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学生根本接受不了你所讲的这些内容,也就是说这节课你的内容讲的太深了。面对阶段性课程,也不能把一门课讲的太深,对于中职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都不是很好,学生的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如果一门讲的太深的话,只会影响这门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一头雾水。比如,3DmaX这门课的教学,学生的接受程度是有限的,这个软件要在几周内完成,压力可想而知,教师如何才能把握这个度?不要把所有的内容全面罗列去讲,抓精华部分,光建模方面的知识和材质的设定就够学的了,还有渲染,以及与渲染有关的参数设置,还有动画设计部分,可以想像一下,一个专业从事这个软件设计的人员,要真正完全掌握要几个月或者是更长的时间,而你要在几周内完成课程的教学,是多么的困难,这就是“度”的掌握,不能让学生在一知半解中去操作电脑,而是让学生掌握这个软件的操作方法,这个软件的设计意图,只有教师深入进去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浅出,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学习。很多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讲课方式与方法,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会了,我讲过了,学生就应该会,从来不重复自己讲过的内容,把学生的水平看的比自己还高,就等于把学生放在大海中摇摆不定的船上,都在那“晕”着呢。把握电脑课教学的“难易度”是教好一个软件的第一关,如果不能这样,教师的一知半解就进课堂,只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效果,有时课前看个例题,课上操作和演示都完成不了,特别影响教师自己的形象和教学过程。谈到把握这个“度”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外多去理解这个软件的设计原理,设计意图;将范例熟记于心,讲起课来,多重复几遍,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同一个例题,学生操作也要有两到三遍,直到能不看笔记熟练操作为止,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再讲新内容,这才是软件课教学的相对合理的方法。这个“度”的把握是非常难的事,对于一个软件来说,精选合理的操作实例、理顺操作步骤,一气呵成,在短时间内完成理论的讲解是必要的。

二、最难控制的“时间度”

现在的电脑课教学基本上是在电脑实训室完成,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如何分配才能让教师达到教学效果,学生达到学习的效果呢?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合理分配你的这个45分钟,把它分成很多小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教师集中精力去上课,学生集中精力去听课,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以及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到,一般的理论讲解与实例操作不易过长,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超过这个时间,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中职学生的精力集中度很小,只有让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听完理论和演示操作,他们才能完整地操作这个实例,学生完成了实例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愿意听你的课,授课才有效果。一旦出现卡壳现象,学生就会放弃学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就是我所谈到的“时间度”的概念,不管是什么软件课的教学,把一个大的实例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实例,按抽丝拨茧的方法,将核心的东西找出来,分解成小的实例,操作实例步骤清晰,这样的实例应控制在5-10分钟完成。只有这样,你的课程会很自然、很精彩而更加吸引学生。这就是要考察学生的精力集中度,只要能说明问题讲课时间的长短由自己控制,你也没有必要一成不变,不然的话,你的课程也会很单调。大家一定有坐车在高速公路旅行的体验,很少有长距离而笔直的路段,为什么?那是让司机集中精力去驾驶,上课不也是这样吗?平铺直叙的课程单调而乏味,时间的控制就更为重要,特别是对中职生的电脑软件课程的教学,不要用大量的时间讲软件操作的理论,那是不理智的事,学生的情绪不能被调动起来,相反,学生还会有抵触情绪,课程进度当然就完成不了,这是任课教师所不愿看到的。

三、最难调节的“气氛度”

教师电脑操作课要想上的精彩,课堂的气氛的掌握也是必要的,要知道,现在的中职学生不会操作电脑是没有的,但到电脑课堂上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先打开的可能是游戏,实在没有游戏也去设置一些学生自认为很有个性的桌面或者是背景图片,往往对教师的课程很漠然,调动学生的情绪是教师职责所在。把握一个气氛的调节,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简单的玩笑,一个幽默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例如,我在一次电脑课上课前,学生的电脑已经打开,做什么操作的都有,就是没有一个同学按要求打开对应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有个学生将自己的照片设置成为桌面背景,很有个性。照片为手机拍摄,亮度不够,色彩也有偏差,及时将该同学的设置转播出去,学生们看了后大笑。停留几秒钟后,紧接着提出问题,怎样把图片设置更好?如何调节的图像的亮度和色彩等,有谁能提供更多这样的图片,我们一起来修改这些照片。接着讲解这个软件的作用以及用它调节图片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调节这些图片,这节课的开始很成功,学生的气氛被调动起来。通过课程的讲解,学生把手机中的图片拷贝到电脑上进行修改。没有按教材上所述的方法从工具讲起,而直接从图片入手,从色彩的调节和亮度调节开始,让学生感觉到,此课程与我们自己的生活的距离是那样的近,应该学好它。气氛的调节真的很难,要发现学生中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及时转播学生的操作是多媒体教学中调节气氛的良好的手段,转播后,学生或大笑,或生气,都是对教室气氛的一种调节和掌控。但要注意分寸,用的好,学生的情绪会被调动起来,学习的气氛会改变,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但用的不好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效果。

电脑教学入门教程篇10

关键词:零起点与非零起点;后进生;原因;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2-0011-03

一、“零起点”的学生形成的原因

1.学校方面

(1)硬件设施不完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投入很大的物力和人力进行机房的建设和维护。由于地处农村,经济欠发达,有的村小和初中的教学点根本就没有电脑机房,有机房的学校也因为缺乏及时维护和更新,真正能用的机器不多,导致在上信息课时,不少学校都是二、三人一台电脑。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硬伤”。

(2)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信息技术课在小学和初中不是统考科目,不对教学成绩进行硬性要求,所以学校在经费投入上能省则省,能不投入就不投入;在课程开设上,能减课就减课,能不开就不开。

2.家庭方面

(1)农村家庭,不少学生的父母均在外地打工,平时都是爷爷奶奶照顾。他们既没有经济条件购买家用电脑,也没有能力去维护电脑,所以这些孩子在家里是没有机会接触电脑的。

(2)有电脑的家庭中,部分家长又怕孩子玩游戏上瘾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所以严格控制孩子玩电脑的时间,甚至部分家长因噎废食根本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和网络。

3.教师方面

(1)专任信息技术教师的人数有待提高。虽然近几年,信息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已不好找工作了,各校信息技术教师已基本饱和。但是,在职的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中不少人是“半路出家”的,其在大学所学专业并不是信息技术。由于当时信息技术课程刚开设,专业教师比较紧缺,就找一些人数充足的学科教师来临时“客串”,由于“客串”久了,就“反客为主”了,就一直教信息技术课了,这就造成信息技术教师业务水平良莠不齐。当然,并不是说这些非专业教师一定教不好,但总体而言,比起专业教师,在业务水平上还是有所欠缺的。

(2)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还有待提高。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很少有机会开各级的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等,也缺少市县主管部门及学校在业务上的指导,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相对于文化课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很慢,教学能力整体较弱。再加上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所带学科也不重视,只要学生上课时不出乱子,也不去管他学没学到知识。

4.学生方面

(1)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根本不感兴趣,对电脑也没兴趣,即使家庭有条件,也很少碰电脑。还有一部分学生只对上网、玩游戏、聊天感兴趣,一旦讲解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他们就开始讲话、打闹,也不听课了。

(2)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差异。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学起信息技术课,确实较慢。

二、如何做好转化工作

基于以上原因,每年的高一新生中,总有一批学生的信息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处于“零起点”或近似“零起点”。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当然不能放弃。但如何让这些“零起点”的学生快速地适应我们“非零起点”的教材,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一个很难做好的工作。经过多年教学探索和研究,并和同行们交流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谨供探讨。

1.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课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学生重视这门课了,他们上课时才能认真听讲,认真操作。造成学生信息技术知识“零起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态度问题。所以开学第一节信息技术课,笔者就给学生强调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和小学、初中的信息课是不一样的,它是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的一个科目,是高考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信息技术不通过,将不能报考普通类专业”。另外我们还要教育学生,“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技能性学科,即使不为了考试,为了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学好它”。

仅仅靠我们在课堂上讲一讲,还是不够的,我们又让年级部和班主任老师利用广播和班会课的时间再次强调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当然,思想上的重视不仅仅是让学生去重视,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信息技术教师也要重视这门课。自从信息技术课纳入学业水平测试后,各级部门也开始重视了,不论是机房的硬件设施设备还是课时的安排都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的要求。

2.建立“零起点”学生的档案,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好“成长记录”

经过学期初的几节课,教师应该掌握自己所带的班级中哪些学生是“零起点”的,哪些是基础较好的,家中是否有电脑,初中的学校是否能开齐信息技术课等等,并把这些信息统计成表格。每学完一章,教师还要及时地记录他们的学习效果,一学期后,就形成了他们的“成长记录表”。

3.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报怨,信息技术课很难上,纪律太差,学生不认真听讲,教学效果不理想。当然这里有学生不重视的原因,其中不可推卸的也有我们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环节设计不好、教学方法单一的原因。死气沉沉、平淡无味的信息技术课听多了,即使是那些对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的学生,也都厌烦,更何况是那些不感兴趣、没有基础的学生呢?

如何让你的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精彩,更有吸引力呢?其实这要在许多方面上下功夫,笔者仅对自认为最重要的几条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