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建筑基本要素十篇绿色建筑基本要素十篇

绿色建筑基本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51

绿色建筑基本要素篇1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绿色建筑一方面具备传统建筑结构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又有效兼顾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联性,达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在绿色建筑设计领域,要提高设计质量,除了要注重具体的设计方法及程序外,还要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作为指导,全面评价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对能源及环境施加的影响。

一、全寿命周期理论概述及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全寿命周期理论及绿色建筑的基本含义

全寿命周期涵盖了产品从生产、制作、使用、终止等各环节要素,是基于产品整个生命流程的一种理念。全寿命周期与绿色建筑加以结合,就是指绿色建筑在设计规划、建设施工、建筑运行到后期拆除等一系列环节的时间周期。绿色建筑高于节能建筑这一概念范畴,是以建筑全局为主的,把握建筑能源消耗各个节点,以此为根据,采用各类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材料建造而成的新型建筑形式[1]。

(二)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分析

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几方面:1.功能适用性。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功能适应性指的是建筑物在物理特性、结构构成、环境利用、视觉营造等方面都要具备相应的实用性及灵活性,使绿色建筑兼顾传统建筑形式的一般功能。2.技术性。全寿命周期涵盖了建筑物使用的各个环节,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在其每一阶段保障绿色建筑具备较高的技术性,以便使绿色建筑能够从整体上发挥其独特性能。3.协调性。全寿命周期下绿色建筑的协调性,主要侧重指建筑物要在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建筑生态等各方面趋于协调,秉持能耗最少、资源充分利用、环境负荷及受损最小等理念,采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使用土地及水源,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从而使绿色建筑达到材料、技术与环境的协调,进而优化绿色建筑在各个寿命周期内耗费的成本费用。

二、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流程方法

在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流程方法主要包含了设计构思、方案制定、设计改进、方案确定等环节的内容,这些内容彼此存在着一定的交互性和制约性,共同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信息交换频繁的设计系统[2]。

(一)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

在全寿命周期理论范畴内开展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对设计目标加以明确,在众多设计目标中,生态性、环保性及可持续发展应作为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绿色建筑的实际需求及具体类型,再添加其他的设计目标及设计要求。绿色建筑设计基本目标体现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总体方向,在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形成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期方案

在确定出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后,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应发挥其创新思维,采用功能分析等方法,形成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在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形成过程中,其构思结果既可以以思维架构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具化为设计概念图。在绿色建筑初期设计这一环节,在确保设计思维理念与设计草图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基础上,可以秉持多多益善的设计思路,罗列出多种设计方案,以便于后期遴选。

(三)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及后备方案

在这一设计流程中,要在遵循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着力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及工具,将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期方案加以细致化具体化。例如,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中涉及到的建筑材料使用、建筑结构确定、建筑构造方案、建筑施工流程步骤、建筑系统构成等各方面都要形成具体的方案及后备方案,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质量。

(四)运用全寿命周期理论,评价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在制定出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及后备方案后,要对设计方案加以评价及优化。事实上,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案一样,其设计流程本身就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及后期阶段对其加以评估优化,以提高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3]。

建筑设计中的全寿命周期理论涵盖了建筑设计的各个流程及环节,采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可以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劣加以细致评价,其实施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各类信息加以汇总,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基本目标划分出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要素。在评价要素的确定上应涵盖绿色建筑的主要评价因素,如建筑能耗,环保性能等,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2.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数据加以提取,并进行量化分析。在这一环节,可以借助于统计及数学理论,通过建立数据矩阵及模型的方式实施。3.通过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做出整体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可以综合运用数据调查法、判断矩形法等方法对绿色建筑设计的众方案进行全寿命周期评价,得出最终评价结论。

(四)筛选得出绿色建筑最佳设计方案

通过以上设计流程及方法,借助评价模型及全寿命周期理论,可以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及后备方案加以全面分析评价,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其评价内容及侧重点主要围绕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生态性、经济性等因素。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在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比较后,一方面可以根据得出的评价结果对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案加以完善优化,另一方面可以参考评价模型给出的建议,选取最符合全寿命周期理论要求的设计方案,从而完成绿色建筑设计的总流程。

结语:

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一方面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分析及评价手段,对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加以评估,从而设计出符合全寿命周期理论要求的,兼具功能性、环保性、经济性的绿色建筑,保障绿色建筑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昌桥.从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应用于建筑设计理论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6):1009.

[2]姜帆.全寿命周期成本视角下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建筑经济,2014,(12):102-104.

绿色建筑基本要素篇2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a

ResearchonincrementalCostmanagementof

GreenBuildingBasedonFaHpappraisal

ZhouBin

(JiangmenelectricpowerDesigninstituteCo.Ltd,GuangDong,529000)

abstract:Greenbuildingdevelopmentisthemainideaofsavingresourcesandprotectingtheenvironment,andalsoisthemulti-objectiveintegratedsystem.Comparedwiththetraditionalbuildings,theincrementalcostofgreenbuildingcausedbyusingitspowersaving,ecologicaltechnologyandmanagementmeasureswillleadtothefluctuationofthedevelopmentcost.therefore,promotinggreenbuildinghasencounteredmanychallengesunderthenotyetmaturegreenbuildingdevelopmentmarketeconomyconditionsinChina.First,byusingtheincrementalcosttheory,theauthoranalysiscategoriesandspecificeachfactorcostfactorthatcausegreenbuildingincrementalcost.then,selectingthegreenbuilding,theypicalengineeringexample,andinvitedgreenbuildingcostmanagementexpertstoevaluateeachincrementalcostfactors,byusingfuzzyanalytichierarchyprocess(FaHp)ofgreenbuildingincrementalcostcalculateandevaluatesynthetically,getallthefactorsindexofthecorrespondingmanagementcontrolquality,andcancalculatethegreenbuildingprojectsintheoverallincrementalcostmanagementcontrolcondition,forgreenconstructioncostmanagement,controlprovidecertainreference.

Keywords:FuzzyanalyticHierarchyprocess(FaHp);GreenBuilding;incrementalCost;Cost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正在蓬勃发展,同时对生态的影响也日益加深,据建设部对建筑的耗能相关统计,现在建筑开发耗能已经占到社会终端能耗的27.6%[1],参照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开发耗能将会到达终端能耗的33%[1],.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些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形成了自己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但是绿色建筑的开发工作受制于初期投资的增加,尤其对于开发商来说属于增量成本的范围[2],投资者和消费者还没有将绿色建筑的开发效益与自身的发展利益结合起来,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推进绿色建筑的开发进程。绿色建筑开发的关键就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与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科学的开发管理措施来协调质量与建造成本增量之间的矛盾,并对增量成本的总量进行控制[3]。本文针对此问题,从分析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出发,结合中国典型绿色建筑工程案例,分析了影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因素,并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为绿色建筑开发过程中的造价成本管理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1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的构建和研究方法

1.1增量成本理论与增量成本计算原则

1.1.1增量成本理论

国外定义的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包括软成本、绿色建筑技术成本和认证成本[4]。软成本包括绿色建筑设计成本和绿色咨询费用、调试费用、申报材料整理费用、模拟分析费用。而我国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包括绿色建筑咨询成本、认证成本和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其中绿色建筑咨询成本包括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费用、模拟费用、申报材料整理费用等。认证成本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规定收取,目前项目注册费用为1000元,设计标识为5万元,运营标识为15万元[5]。

1.1.2增量成本计算原则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计算方法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绿色建筑成本—基准方案成本±交互成本[5]。针对绿色建筑的特殊性,本文研究认为分析增量成本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原则:

(1)科学合理确定增量成本

增量成本的起算点是增量成本计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增量成本的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建设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一般是指绿色建筑相对于达到国家或者所在地强制性节能标准基础的同类型建筑增加的成本[4],即当前国家或者地方的节能、环境评价标准要求的设计方案,当前、当地的材料和设备市场准入制度规定定价方案产品为基准成本。其中,节能增量成本占的比例最大[6],因而要加以重视,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开始执行50%的节能标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已经率先执行了65%的强制性节能标准。因此,结合不同地区需合理确定增量成本起算点。

(2)增量成本要基于合理的技术方案

绿色建筑技术方案的合理性虽然对增量成本的计算影响不大,但却威胁到增量成本的真实性,为保证研究的效度,本文研究的建筑项目为被国家评为二星级的绿色建筑,其项目的技术方案是征求各领域专家意见实施的,技术方案比较合理,按其计算分析增量成本,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1.2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的确定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7]中评估标准,我们可以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和其他绿色建筑开发措施7大类去分析评价绿色建筑,包含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回收各阶段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评定指标的子系统,经过整理得到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表(见表1)。

表1.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表

1.3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评价因素要求

为了从总体上反映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状况,评价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指标的可查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的任何指标都应相对稳定,易变、无法把握的指标都不能列入评价指标体系,如新材料价格、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寿命等[15]。二是指标的可比性:所选的指标应能在不同时间、不同范围内进行比较,如舒适度、光环境等。三是指标的定量性:对于定性的指标要利用专家意见进行数据的定量。

1.4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基本思想

模糊层次分析法(f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是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决策法的综合[16]。层次分析法通过将问题层次化分解,对同一层次内的各指标进行两两对比,确定指标权重,然后进行综合计算,对所分析做出评价或决策[17]。从上述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和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看,绝大多数是相关的;如节能与能源利用与运营管理、环境负荷和绿化等等[18]。因指标彼此关系的复杂性,随之产生了模糊性,因此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分析法则可实现全面的评价。

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它把一个复杂问题表示为有序的梯阶层次结构,通过人们的判断对决策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19]。模糊层次分析法是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对aHp模型中定性评价指标的模糊处理,使定性问题定量化,以便进行统一规范的数量化处理,可以利用该方法对复杂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进行全面的定量化计算评价。

2基于FaHp评价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管理实证研究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要求建立指标体系,明确指标体系的层次关系和各级指标的权重;而对各层次的指标之间的关系则采用模糊评价法进行确定[20]

2.1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地下3层,地上13层,其中1~2层为公共活动空间,布置入口大堂和配套商业;2~3层为办公用房;4~12层为标准办公层,13层为高级商务办公层。地上建筑面积为19991.45m2,地下建筑面积(含地下车库)为13630m2。本项目通过采用多项绿色生态技术实现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同时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并节省建筑的运营费用。该项目的设计目标是绿色建筑二星级,其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结果[5]见表2。

2.2建立评价指标体集

建立评价指标集是指将评价指标集按性质相近分成不同层次。本文建立第一级指标分别为,表示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7个影响因素;

表2.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结果[5]

第二级指标集分别为:

2.3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集

本文所确定的各级指标均需确定其对上级指标的影响程度,即权重。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的两两对比法。对各层指标按其重要程度建立判断矩阵,其中表示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为了比较某一层中指标对上一层某一个指标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由专家对同一层中的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比较结果构成判断矩阵。为将相对重要性数量化,采用l~9标度。对于同一层次n个评价指标。可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见表3)。

表3具体值

对判断矩阵a按行求和并归一化处理,可得权重矩阵。运用判断矩阵a和权重矩阵w可以求出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性一致性比值C.R.,进行一致性检验,C.R.

2.4立评价结论集

设评价集,对第二级指标给一个相应的值。本文将评价集分为四级,用V={优,良,一般,差}的评价集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管理现状进行评价,对应的取值分别为(9,7,5,3)。

2.5建立评价指标评判矩阵

评价矩阵又叫隶属度向量矩阵,是对评价项目集内对项目评定的一种模糊映射。根据评判集V,先对第二层指标集确定评价矩阵为。其中表示对中指标评价第j个评语的隶属度。

2.6建立评判模型

评判因素的权重向量与模糊评价矩阵进行模糊运算,先从第二层开始,用权向量与;作模糊计算,得到相对于第一层指标Ui;的隶属向量

同理,对第一层指标计算得到目标层U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

计算综合分值。

2.7模糊综合评判

(1)由专家对准则层和指标层进行两两对比,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其权重向量,结果见表4—11。

表4.准则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143

表5.对U1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表6.对U2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283

表7>对U3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386

表8.对U4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00

表9.对U5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table9.judgementmatrixofU5layerandresults

注:C.R.=0.0132

表10。对U6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026

表11.对U7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043

表12.各个指标权重和增量成本管理现状评价表

(2)由专家分别针对指标层打分评价,得到评价矩阵见表9。

根据以上数据,现在可以计算:,同理,,,,,,。

最后,计算综合得分:

=6.672

综合得分介于(5,7)之间,由评语集可以得出,该项目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管理控制水平介于良好和一般水平之间,还应该进一步提高。

同时可以得到各个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层的权重值和管理控制评价表(见表12)。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成本占有较大比重,同时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管理措施。

3结论和建议

针对绿色建筑开发中的增量成本问题,利用增量成本理论,分析了影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实际绿色建筑项目,评价分析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管理控制水平。通过分析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定量的分析出各个增量成本因素的优劣情况,使相关管理者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也得到了整体项目的绿色增量成本的控制情况,给项目的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成本控制决策依据。

本文将综合分层次评价方法应用到分析评价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其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出项目的绿色增量成本单项因素控制情况以及整体的管理情况。其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控制有一定意义,进而能够推进绿色建筑开发的进程,下一步可以研究每个增量成本影响因素的影响幅度、每个指标的效益分析,也可以从价值工程角度去分析评价,同时可以研究每个影响因素对改善绿色建筑效果的敏感度等待。为加快绿色建筑的开发提供更多的管理依据。

参考文献:

[1]孙大明,郝有志,戴臻,基于增量成本的绿色建筑增量投资需求与融资机制研究[C].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56—258.

[2]孙大明,苑麒,李菊,程凯,国内绿色建筑的造价成本调查和分析[C].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56—258.

[3]李云舟,何少剑,朱惠英,陶尚儒,绿色建筑住宅小区的建造成本增量控制分析[J].建筑科学,200925(4):76—81.

[4]maHui,wangJianting,Studyontheeconomicexternalityofgreenbuilding[J].industrialengineeringandengineeringmanagement,201023(412):2475—2478.

[5]孙大明,邵文晞,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J].建筑科学,201026(6):91—94,100.

[6]ZhangXiaodan,XiaoYuejun,ResearchontheLCCmodelofenergy-SavingResidentialBuilding[J].informationmanagement,innovationmanagementandindustrialengineering,200931(12):144—148.

[7]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alonsom.martinezJ-mSantonjaV,Lopezp,DuatoJ,powerSavinginRegularinterconnectionnetworksBuiltwithHigh-DegreeSwitches[J].rallelandDistributedprocessingSymposiuml,200518(14):1535-1545.

[9]YiSun,Yuwenli,powerSavinginRegularinterconnectionnetworksBuiltwithHigh-DegreeSwitches[J].mechanicautomationandControlengineering,20106:26—28.

[10]Jafereo'FlynnBo'mathunaC,SpinarR,aStudyoftheRFCharacteristicsforwirelessSensorDeploymentinBuildingenvironment[J].Sensortechnologiesandapplications,200921(8):206—211.

[11]Sodjaanton,ZupancicBorutDuato,Someaspectsofthermalandradiationflowsmodellinginbuildingsusingmodelica[J].ComputermodelingandSimulation,200815(4):637—642.

[12]ChanK.K.p,LauR.w.H,Distributedsoundrenderingforinteractivevirtualenvironments[J].multimediaandexpo,200522(2):1823-1826.

[13]wirthtthieleL,Hausteint.,Brazo.,Stefanik,J,LteamplifyandForwardRelayingforindoorCoverageextension[J].VehiculartechnologyConferenceFall,20104:1—5.

[14]Lucuikm.,Seguinp.,Reida.,materialandoperationalenvironmentalimpactsofBuildinginsulation:Howmuchisenough?[J].eiCClimateChangetechnology,200715(1):1-13.

[15]JamesFpeters,intelligentSystemDesignandarchitecturalpatterns[J].20032:808—811.

[16]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14(2):80—88.

[17]周曼,沈涛,周荣坤,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标准适用性分析中的应[J].电子学报,201038(3):654—657.

[18]Sharafadelm,el-Gammaladela,aSmartDynamicelectricenergyConservationVSC-SelfRegulatingControllerformicroHydro-FuelCellGreenScheme[J].mathematical/analyticalmodellingandComputerSimulation,201021(6):424—430.

绿色建筑基本要素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课程内容成果验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05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HD2012JC081)。

前言

自然环境作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必须得到应有的关注与尊重。20世纪是人类大发展的时代,然而就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人类却忽略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自然环境。当环境不断给人类的生存敲响警钟的时候,人类才猛然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发展模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方向。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思想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绿色建筑作为建筑领域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之一在全世界引起普遍的关注并得到广泛的认同。受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在部分高等院校建筑学的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中,开设了绿色建筑设计课,由传统的单纯重视建筑的功能和美观设计,增加了建筑对环境关注的内容,试图引导学生在以后的设计中尽量考虑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建筑设计课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各高校都没有成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几年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对这门课的教学进行简单的探讨。

课程内容的设置

绿色建筑设计这门课程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讲义的编写完全由各高校自行安排。长安大学2009年开设了绿色建筑设计课程,笔者作为任课教师参与了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讲义的编写工作。绿色建筑设计课安排在建筑学专业大四第二学期,学生已经了掌握了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方法和基本的建筑物理、建筑构造等建筑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开设绿色建筑设计课,笔者认为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应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首先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能够对一个建筑作出是否是绿色建筑的评价;然后使学生能够掌握绿色建筑的基本设计方法。

1.绿色建筑概念的教学内容

目前关于绿色建筑的相关概念很多,例如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等,通过对这几个概念与绿色建筑概念的差异分析,引出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然后通过介绍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目前建筑对环境的破坏是非常巨大的,使学生意识到将来作为一个建筑师对自然环境应负担起的责任,激发学生对绿色建筑的兴趣。

单单知道绿色建筑的定义,并不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为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在绿色建筑概念教学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通过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体条款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绿色建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绿色建筑应该达到哪些要求。由于评价体系的条款内容较为枯燥,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针对评价体系中的某些要求,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

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教学内容

对于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的教学,笔者认为应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另一部分是绿色建筑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建筑学大四的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一般民用建筑的场地、功能和形象的设计,因而在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教学中,可以缩减建筑功能、美观等方面的教学,而侧重于针对不同的气候、环境特征,在建筑设计中如何体现对环境的关注。在教学中可以从绿色建筑室外环境设计、建筑体型、围护结构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由外而内地讲授在绿色建筑各个空间部分的设计中如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的教学,目前绿色建筑技术非常多,不可能完全讲解,因而可以主要对和建筑设计结合比较紧密的,如被动式太阳能技术、自然通风技术、遮阳技术等进行讲解,并结合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在做设计的时候如何针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候运用这些技术。

教学成果的验收

1.绿色建筑概念教学成果的验收

对于绿色建筑概念的教学,笔者是以建筑调研的方式对教学成果进行验收。让学生调研当地的绿色建筑或是具有一些绿色因子的建筑,根据课堂上学习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调研的建筑从绿色建筑角度进行评价,并完成调研报告。通过实地的调研,一方面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绿色建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把课堂上学到的抽象概念和实际的建筑实体对应起来;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绿色建筑的调研,学习被调研建筑中的一些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和绿色建筑技术。

2.绿色建筑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

课程设计是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教学成果最直接的验收方式,但是设计题目的选择,地形的设置关系到是否能够真实地考查学生绿色建筑设计的能力,因而绿色建筑课程设计题目的设置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对于建筑学大四的学生,关于一般的民用建筑设计,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解决基本的功能、美观、形体的问题了,但是这个课程设计是学生第一次做绿色建筑设计,设计内容增加了很多新的东西,例如设计中对于环境、气候的考虑,以及在设计中如何增加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生态因素,如果选择一个功能较为复杂的建筑类型,那么可能使学生的精力放在功能处理上了,而不能专注于绿色因素方面的设计,因而最终题目选择了绿色小别墅的设计。小别墅的功能较为简单,造型也很灵活,而且建筑学大二的时候作为课程设计已经设计过小别墅,因而学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处理建筑与环境和生态的问题上。

(2)设计地形的设置。首先对于设计地点的确定,也就是设计地点放在什么城市,笔者在这里没有作出硬性的规定,学生可以自行确定。因为做绿色建筑设计必须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当地特有的乡土材料以及当地的植被等情况有一个很详细的了解,因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长时间生活的地方或是很了解的城市作为设计地点。这样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环境特点进行设计,但是不建议学生选择温和气候地区进行设计,因为温和地区对于冬季保温和夏季降温问题要求不高,设计中缺少节能方面的因素,因而不建议选择温和气候地区。

对于具体的设计地形,见图1,地形是一个坡地,西边是一个湖面,东面是主要道路,在基地内有三棵古树。对于这样一个基地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基地设置为坡地而不是平地,主要是对于坡地地形,场地内微气候的空气温度、气流和太阳辐射等参数都存在差异,选择不同的位置,建筑周围的微气候是不同的,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总平面设计中要考虑周围的微气候因素。对于坡地坡度的大小,笔者规定等高线的高差是0.5米,但是可以根据设计意图,可以允许学生在设计之前适当增加等高线的高差,但是不允许降低等高线的高差。

其次,在场地的西边设计了一个大面积的水体――湖面,这里有几个考虑:第一,大面积的水体与边上的陆地会形成“水陆风”,需要学生在设计中考虑“水陆风”对建筑夏季自然通风以及冬季防风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场地设计中需要考虑通过绿化或是构筑物对“水陆风”进行引导或是阻挡,在单体设计中考虑“水陆风”对建筑的体型以及门窗的开启位置的影响。第二,湖面的风景优美,是建筑的景观朝向,但是笔者把湖面设置在基地的西侧,这样增加了一个设计难点,西边虽然是景观朝向但是也存在着西晒的不利因素,因而需要学生通过设计手段解决景观和西晒的矛盾,这里考查学生遮阳设计的能力。

再次,湖面水体的设置,为学生在节能和节水方面的设计提供可利用的因素,从节能角度来说,湖水可以作为夏季的冷源,同时如果学生在场地中设计了景观水体,湖水可以作为景观水体水的来源,从而减少传统水源的使用。

最后,在基地中设置了三棵古树,古树作为原有场地生态系统的代表,考查了学生在设计中处理新建建筑与原有生态系统的能力。而且三棵古树呈三角形布置,对场地有一个分割,而且对建筑的单体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增加了学生的设计难度,学生需要在不破坏三棵古树的前提下完成建筑单体的设计,同时还要在保护古树的同时,尽可能在设计中利用古树为建筑提供挡风、隔噪音、净化空气的可能。

(3)绿色建筑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对于建筑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笔者结合传统建筑课程设计和绿色建筑的要求,确定课程设计的评分指标,并对每一指标给出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定量化打分,最后对方案给予评价。对于传统的建筑课程设计,评分指标主要包括建筑的功能关系、形体美观和图面表现三项指标,而对于绿色建筑方面,笔者根据绿色建筑的定义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增加了室内环境舒适程度、建筑节能、建筑节地与节水、建筑节材和建筑与环境保护五项指标,最后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增加了绿色设计创新这一指标,对方案进行打分。

这个课程设计强调的是绿色建筑设计,因而在权重系数方面,弱化传统建筑课程设计的要求,而强化绿色建筑方面的要求,因而功能关系、形体美观和图面表现三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10%、10%和5%。而绿色建筑方面指标权重的确定,笔者把与建筑设计关系紧密的指标权重提高,因而室内环境舒适程度、建筑节能、建筑节地与节水、建筑节材和建筑与环境保护五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5%、20%、5%、10%和20%。绿色设计创新这一指标的权重设置的较高为15%,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在设计中从全新的角度挖掘节能、节材、节水技术与建筑设计的结合,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结语

在绿色建筑设计的教学中,以了解什么是绿色建筑和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为教学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建构一套课堂教学、实地调研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结合科学化的考核评定体系,鼓励学生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绿色建筑的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孟良,彭建国,陈亮.建筑生态化设计教学新体系[J].建筑学报,2007,1:9-11.

[2]陈晓扬,赵思毅,朱小棣.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9,3:8-9.

[3]石孟良,高盛.理性与诗意的建筑生态化设计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2006,12:63-66.

[4]岳鹏.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教学研究――以校园学生食堂生态建筑设计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09,4:104-108.

绿色建筑基本要素篇4

【关键词】绿色施工,科学管理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旨在贯彻住房部推广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对工业和民用建筑、构筑物现场施工的绿色施工评价方法进行规范,促进施工企业实行绿色施工。本文简要阐述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为承包商进行施工提供借鉴。

一、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基本规定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从以下角度对绿色施工做出了相关基本规定。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

2、根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

3、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应有专门的绿色施工章节,绿色施工目标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的要求;

4、工程技术交底应包含绿色施工内容;

5、采用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进行施工;

6、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并有实施记录;

7、根据检查情况,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8、采集和保存过程管理资料、见证资料和自检评定记录等绿色施工资料;

9、在评价过程中,应采集反映绿色施工水平的典型图片和影像资料。

但发生下列事故之一的,不得评为绿色施工合格项目:1、发生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造成严重影响;3、发生群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责任事故;4、施工中因“四节一环保”问题被政府管理部门处罚;5、违反国家有关“四节一环保”的法律法规,造成严重社会影响;6、施工扰民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二、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建立了由评价阶段、评价要素、评价指标、评价等级构成的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

三、绿色施工评价指标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针对绿色施工评价的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等5个要素,系统的提出了绿色施工的要求,分别为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

控制项是指绿色施工过程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的条款,任何一个控制项指标不能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绿色施工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则该评价要素就是非绿色的。

一般项是指绿色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的条款,一般项指标是达到绿色施工基本要求的基本指标,属于基本分值,评价过程中按实际完成的情况打分。

优选项是指绿色施工过程中实施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条款,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实际发生项的执行情况给予额外加分。

四、绿色施工评价方法

1、评价频率要求。绿色施工项目自评价次数每月不应少于一次,每阶段不应少于一次。

2、要素评价得分。控制项指标必须全部满足,符合要求后进入评分流程,不符合的,一票否决,为非绿色施工项目。

一般项根据实际发生项的情况计分;

优选项根据实际发生项执行情况加分。

五、绿色施工评价的组织和流程

1、绿色施工的评价组织:1)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由建设单位组织;2)施工阶段评价应由监理单位组织;3)批次评价应由施工单位组织进行;4)评价结果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认。

2、绿色施工的评价程序。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在批次评价和阶段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绿色施工评价应先由施工单位自评价,再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其他评定机构验收评价。

六、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实施绿色施工,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转变为主动的响应,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这将充分发挥绿色施工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增加绿色施工的经济性效果,增加承包商采用绿色施工的积极性。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施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实施绿色施工,尽可能减少场地干扰,提高资源和材料利用效率,增加材料的回收利用等,但采用这些手段的前提是要确保工程质量。好的工程质量,可延长项目寿命,降低项目日常运行费用,利于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七、结束语

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保障城市的硬环境,有利于保障带动城市良性发展,建设工程实施绿色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强力推进绿色施工,提高行业绿色施工的水平,从而保障良好的城市环境秩序,有力推动城市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

绿色建筑基本要素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设计;对策

现今,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冲击,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就是建筑与技术的最完美结合,是建筑设计的最大目标。

1.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指的是为了给居民提供舒适、健康、亲和、绿化的居住与工作环境,通过采用绿色设计理念进行设计的建筑,建筑设计师结合无污染、环保、节能、经济、生态型、天然、自然的装饰材料与技术进行建筑设计,进而设计出有助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健康的生存环境,更加健康、生态、无污染,有利于为居民构建温馨、健康的绿色家园。

在设计城市建筑时,应当尽可能满足绿色化建设理念,通过将绿色化建筑设计理念运用到其中,不仅可以有效的减轻我国目前日趋紧张的能源使用情况,而且可以有效的减轻我国的大气污染情况,减少粉尘、酸雨、雾霾等环境危害,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总的来说,运用绿色建设设计理念,将会成为我国城市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应用生态化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及自然通风等自然元素、条件,促使居住环境冬暖夏凉,为住户及居民提供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利于住户的身体健康的建筑环境。

2.发展绿色建筑设计与规划的建议

2.1广泛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代表了世界建筑未来发展方向,推广和发展绿色建筑有赖于绿色理念深入人心,需要全社会观念与意识的提高,要向全社会宣传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基本知识,提高民众的接受度。绿色建筑不等同于高科技、高成本建筑,不是高技术的堆砌物,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并不需要增加过多的成本。其中,尤其要重点加强对建筑师的环保生态教育,使建筑师的建筑理念不断与时俱进,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另外,要在全民中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倡绿色的消费及生活模式,从而直接影响到建筑市场的发展方向,推动建筑行业朝着绿色建筑设计的方向发展,使建筑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2.2健全的绿色建筑设计激励政策,推动绿色建筑事业发展

目前,完善各种财政税收刺激政策已刻不容缓,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借鉴国外经验,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激励政策,建立市场机制和财政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投资者、消费者实行一定的政策优惠,采取经济补贴、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材价格较高且公众对绿色建材认识不足,直接导致消费者认为其性价比低,在购买时会考虑价格因素而放弃购买,同时也不愿意付出较高的价钱去购买绿色建材建造的商品房,开发商缺乏使用绿色建材的动力。因此,国家应该有相应的政策,一方面制定鼓励政策,给生产者或是消费方补贴,包括绿色建筑评价中能加分,招投标加分等,鼓励下游选用绿色建材;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宣传、引导生产和消费绿色建材。

2.3培养大量具备专业化素质的绿色建筑设计师

在绿色建筑空前繁荣的景象下,如何走好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是每个从业人员所必须思考和慎重面对的问题。建筑师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和可持续技术的全面掌握是真正实现建筑绿色特性,而非简单技术堆砌的关键因素和有效保证,是建筑设计实现全面“泛绿”的必由之路。在培养具备专业化素质的绿色建筑设计师时,应当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绿色建筑的理念,建议通过强制性和引导性手段相结合,让设计师主动的思考绿色节能。绿色建筑有些应是强制性的,有些应是引导性的。当前面临的问题是:业主不了解绿色建筑,我们应该帮助业主去了解。中国绿色建筑要走本土路线,不应对国外技术生搬硬套,设计是突破口,方法要创新。

此外,技术人员缺乏培训,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实行知识管理。关于绿色建筑人员的培训提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播大责任、大智慧;另一方面是练习具体的基本功。对于专业论坛建议选择专业人士采用对比分析的讲解有助于设计师的理解。

2.4结合先进技术,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

在绿色建筑的技术策略上要因地制宜。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在国外开展得较早,已有大批的成熟技术,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绿色建筑技术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选择与创造适宜本土的绿色建筑技术,走本土化绿色之路。

2.4.1将绿色节能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

城市建筑设计应当注重生态化,在确保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健全的基础上,加强城市建筑生态化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尽量避免过多对大自然的人为伤害及破坏。而且在规划城市建筑设计时,应当遵循自然循环原则,尽量保证生态建筑稳定运行,通过实现可持续发展,来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大量建筑在建造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用的技术与产品,把适用技术合理地集成在建筑上,尤其是自然通风和天然照明技术要得到强化应用。可以推广且成本不高的技术与产品才是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的重点。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发展低碳经济、力推建筑节能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趋势和目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遮阳设计。

例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通过遮阳设计,来实现绿色节能目标。因此,遮阳设计时应满足几点要求:主要防止夏季阳光的直射,并尽量避免散热辐射的影响。其次要有利于窗口的通风、采光和防雨。同时要注意不阻挡从窗口向外眺望的视野以及与建筑造型处理的协调,并力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遮阳设施在夏季遮阳降温同时,将影响建筑自然通风的潜力,对于需要通风的潮湿地区而言,必须注意遮阳设施的使用不能影响自然通风的应用效果。寒冷地区采用的遮阳设施、其“遮阳”功能的发挥只在短暂的温度较高的夏季,因此这些地区使用的设施必须考虑冬季保暖问题。而对于广大的长江流域地区而言,夏热冬冷带来了四季分明的气候,也带来了冬夏季太阳得热控制的矛盾,冬夏兼顾是这个地区遮阳设施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寒冷地区以冬季采暖为主,因此,遮阳设施的使用以保护室内私密性和保暖为主,因此建议以内遮阳为主;炎热地区以夏季隔热为主,除了保护室内私密性的目的外,阻挡太阳辐射是主要目的,因此在遮阳设施的设计选择上建议以外遮阳为主,配备一定的内遮阳设施达到保护隐私和隔热的双重目的。

(2)采光及通风设计。

其一,自然采光设计。在设计已经有了基本构架的建筑时,可以采用增加窗户数量和调整窗户位置等手段都可以加大采光量。或选择透明玻璃、透明屋顶材料装饰,可以提高室内采光度,为住户提供充足的阳光照射。其二,自然通风设计。目前,由于空气质量的下降,增加了粉尘、颗粒、有害气体等在室内滞留的时间,因而很多建筑与外部环境隔离,封闭的室内环境非常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使内部与外部空气较流通,为住户创造出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一方面,在通风设计中,应当尽量将房间的门窗方向设计结合自然通风条件,改善室内环境的通风情况。另一方面,应当确保通风系统应经济有效,以便保证室内冬暖夏凉、空气流动。

2.4.2广泛应用绿色建筑材料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材料的选取也具有重要作用。绿色建材,主要是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物生产,其产品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这与绿色建造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结合绿色设计理念,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污染较大、不健康的建筑材料,通过大量运用健康、绿化、环保的装饰材料,并充分考虑材料的使用耐久度,在提高装饰材料环保性的同时,确保其经济性。另外,设计中所选的建筑材料应避免选择需要再次加工的材料或易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原材料,尽量选购由再生原料制成的可循环使用的本地生产装饰材料。应用绿色建材,是实现绿色建造的物质基础绿色建材是实现绿色建造的物质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言,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想实现绿色生态化原则,必须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元素,采用更多的环保、生态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大量采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原材料进行设计,尽量避免能源的过度浪费,以便降低能源的消耗,可以对保护地球环境起一定的作用。此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向下设计发展,即设计地下购物商城、地下停车场等,减轻地面压力等,广泛推广绿色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秦效红.试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绿色建筑,2013(08):59.

[2]李震.绿色建筑的应用与发展[J].潍坊学院学报,2008(02):191-192.

绿色建筑基本要素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发展

BrighttechnologyparkCo.,Ltd.Chinamerchantsabstract:withtheeconomyandtherapid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environmentalissueshavebecomeincreasinglyprominent,resources,energydepletion,environmentaldegradationhasthreatenedthesurvivalofmankindandfuturefortableandhealthylivingtomeetunderthepremiseofthepromotionanddevelopmentofgreenbuilding,toachieveefficientuseofresources,withminimumimpactontheenvironment.atpresent,Chinainthedevelopmentofgreenbuildingprocess,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andchallenges,andonlyrecognizetheseproblemsandchallengestogreenbuildinginthefuturetopromotethehealthydevelopmentofourcountry.Keywords:greenbuilding;greenbuildingtechnologies;greenbuildingdevelopment

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能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等已威胁到人类目前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在此背景下,对于能源消耗大户的建筑领域,世界各国纷纷提出绿色建筑的理念来寻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在满足舒适健康的居住前提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于是,绿色建筑便成为建设业界力捧的“宠儿”,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但目前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和挑战,才能在未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界定

绿色建筑是遵循保护地球环境、节约资源、确保人居环境质量这样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又称可持续建筑或生态建筑。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归纳来说,绿色建筑是应用环境回馈和资源效率的集成思维去设计和建造的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二、我国绿色建筑应用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我国绿色建筑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绿色建筑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还处于试点和发展阶段,大部分建筑师和工程师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还相当陌生。此外,绿色建设的基础研究相对滞后,总体建筑质量较差、区域差异大、制度体系不完善、人们的绿色环保观念欠缺等多方面的特殊国情,使得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而言,我国绿色建筑应用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方面:

1、对绿色建筑缺乏科学的理念和认识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绿色建筑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目前在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还缺乏科学的认识。比如,有的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绿色建筑就等于高价和高成本建筑。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绿色建筑的表面,对绿色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

2、绿色建筑技术及产品不尽成熟,经济效益不明显

我国绿色建筑基础研究滞后,国内节能技术、节能建材及产品还很不成熟,使用成本高且种类不全,配套施工技术复杂,用后易产生一些工程问题,致使开发商缺乏尝试节能建筑的兴趣,更不用说涉足需要更多新技术、新材料支持的绿色建筑了。若大量采用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必然导致绿色建筑造价昂贵,不利于应用推广。由于缺乏对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我国绿色建筑成本初期投入大,长期经济效益不明显。从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看,其初期投入较高,虽然长期的社会效益、环境和生态效益显而易见,但直接经济效益(节能效益)却相对较低,成本回收期长。而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当前社会,投资人出于投资风险考虑,往往追逐短期利润和资金的快速回笼,对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不高,而为了寻求卖点,“绿色建筑”这样的词语更多的会出现在开发商炒作的广告语里,而不是实际建设中。

3、缺少系统完善的绿色建筑技术评估体系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涉及到多个领域,是一个跨学科多专业研究课题。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现在也出台了一些标准和技术导则,但体系并不完善。国内现阶段很多项目是为评星、评级而做的绿色建筑,出现了技术“冷拼”以及戴“绿帽子”现象。为了拿到相应奖项或分值,不惜代价使用高新科技,或花钱做摆设,完全忽视建筑成本和功能,走上极端的误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迎合广大居民回归绿色田园生活的心态,许多建筑开发商在楼盘销售过程中打出“绿色”旗号,绿地景观中植树种草、造人工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然后就号称是“绿色建筑”。消费者在买房时,往往会被“绿色”吸引,住进去后却发现自己的住宅根本称不上是绿色建筑。实际上,绿地面积的多少并不是判别绿色建筑的主要指标。

4、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和机构比较缺乏,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尽管部分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研究热情非常高,但相当多的设计人员不熟悉绿色建筑设计,采用绿色建筑方案往往会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从而降低了实践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同时,绿色建筑的落实,需要一种在项目前期就有多个工种、多个责任方参与的“整体设计”理念,并贯穿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使用的全过程。而在国内,很多方案开始没有考虑成熟,后期再深入调整,很难实现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功能。因此,迫切需要设置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专业机构,培养绿色建筑专业人才,使各工种相互协调、整体作业。

三、对进一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建议

绿色建筑其本质都是注重以人为本,强调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基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未来我国的绿色建筑要获得快速、健康和持续的发展,需要从如下方面来构建并完善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1、加快绿色建筑理念推广,树立科学的绿色建筑意识

基于目前我国对绿色建筑认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部门要通过大力宣传绿色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从而逐渐增加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促使开发商积极开发绿色建筑,从源头上有效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倡导绿色经营方式,进行绿色运营、管理、营销、服务等。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加快国内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程,不断降低初投成本。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密切跟踪研究国际绿色建筑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加强技术合作,汲取有益经验,推动市场融合,不断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设立执法监督机构,为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励绿色建筑的发展,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制订优惠政策(给予补贴,减免税收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通过示范工程的榜样力量积极引导市场,明确政策导向,吸引投资帮助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发展。

2、积极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提升绿色建筑的市场竞争力

虽然我国的建筑业总体上科技含量不高,信息化水平低,施工企业大都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无论是技术装备还是管理水平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国建筑企业要在未来的国内外绿色建筑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为此,建筑企业要注重完善科技装备投人机制,适时更新陈旧设备,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开展建筑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结合工程项目,针对未来建筑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攻关,研究开发新机具、新工艺、新材料。注意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力争在太阳能电能、太阳光照以及高层住宅和建筑的发电系统等方面有重大的突破。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掌握和使用好再生原材料施工工艺的部件技术,尽快地实现传统的工艺向快餐施工工艺、清洁施工工艺、超大型装备工艺过渡。加大对各单项技术进行整合和集成的力度,在绿色建筑智能气侯调节与再生能源利用的改善技术、资源回收技术等单向生态技术的成果基础上,形成地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和太阳能、沼气以及风能建筑一体化,使建筑区域内的绿色能源得到综合使用。

3、构建完善系统的绿色建筑发展的评估标准体系

绿色建筑应该标准化,强制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大力推进企业贯彻iSoi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措施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同时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国内很多节能技术尚未成熟,包括节能建材、施工技术等。学习发达国家这方面的最新技术,使我国的绿色建筑逐渐形成定量评价模型及标准。另外,建立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体系,推动绿色建筑标准的实施。如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就制定了有关绿色建筑的量化标准与评估体系。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同时加大绿色建筑标准的认证和推广力度。以节能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节水、节地、节材,从整体上提升建筑的资源节约水平。对绿色建筑的认证,十分重要的是对室内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的认证。如日本《室内空气污染法》明确指出,超过有损健康指标的材料不能用,法规的出台对提高材料开发商的环保意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绿色建筑发展的人力资本素质

针对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乏人才队伍和相关机构的问题,我国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绿色建筑发展的人力资本素质。对急需熟知绿色建筑理念、致力于绿色建筑建设的专业人才,可通过高等院校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相关学科建设,或增加绿色建筑相关课程,来培养适应绿色建筑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性人才。可通过定期组织绿色建筑相关培训,提高各行业不同层次从业人员的绿色建筑应用能力;还可在建筑师资格认证或行业资质相关评审中,适当增加对绿色建筑知识的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绿色建筑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百战.绿色建筑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14.

绿色建筑基本要素篇7

我国在2006年6月开始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需要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资源节约方面需要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来尝试,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根本目标。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为人们提供适用、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能够促使建筑和自然协调一致,提高绿色建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绿色建筑最终目标是实现建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1世纪是一个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居住环境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并且需要动员广大人民参与到绿色经济效益发展的队伍中,最终能够建成环境优雅、布局合理、安静、清洁、舒畅、和谐的居住区,提高绿色建筑经济的整体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国正处于各种建筑业发展的黄金阶段,提倡和发展绿色经济对全球性资源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优化自然环境达到节约资源的根本目标。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其具有明朗的前景和诸多优势,最终提高绿色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从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情况看,具体实践过程中与真正的绿色建筑经济还存在很大的差别,很多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纷纷打出康居、绿色的标语,但是在“绿色建筑”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与当前的绿色建筑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实施绿色建筑经济,提升绿色建筑经济的整体效益。

二、绿色建筑全寿命技术经济分析

(一)绿色建筑项目关键技术评价分析

绿色建筑项目需要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取关键技术进行综合处理,此种模式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技术评价过程中需要对投资者进行综合分析,让投资者在技术方案方面选择一个最优的依据,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几个技术经济评价模式。其一,需要对绿色技术进行增额投资,从而能够提高其投资净现值。在节约能耗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能够获取更多的节能收益,在使用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找出关键技术,从经济价值角度选择一个最优技术方案,提升绿色建筑项目关键技术评价水平。其二,需要从绿色技术动态增额投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以绿色关键技术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节约能源支出角度考虑,提高绿色科技水平,推动绿色建筑经济效益不断提升[4]。绿色建筑技术增额需要从内部收益率角度开展工作,通过对各年净现金流量差额进行研究,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提高绿色建筑全寿命技术研究水平。绿色建筑经济实施过程中需要实现成本价值,对成本差额进行分析,同时对消耗的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从经济合理性角度推动绿色建筑产业不断发展。

(二)绿色建筑项目总体技术经济评价

从项目增额投资净现值角度考虑,传统绿色建筑和现代绿色建筑的造价具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此模式可以反映绿色建筑在生命周期内节能收益能力的动态指标,通过对动态指标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对绿色建筑经济进行效益评价,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总体目标。绿色建筑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整体投资效益进行分析,确定一个项目成本回收期,提高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绿色建筑项目已经是建筑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需要从节约资源、提高项目价值等方面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提升绿色建筑项目的整体收益率,为建筑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从项目增额投资回收期角度看,运用差额分析法可以对项目的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进行综合评估计算,通过绿色建筑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投资收益角度看,需要一定的时间,关键是要分析项目成本投资回收率。绿色建筑项目经济敏感性分析可以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绿色建筑项目综合收益评价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全生命周期的思想,需要对项目的前期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对中间活动进行评价,对日常使用、维修、拆除等活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进行全面考虑,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经济效益问题,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和模糊性特点影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把绿色建筑项目的关键技术运用到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提高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三)绿色建筑项目的综合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基本要素篇8

关键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问题;环境污染;自然资源;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在上文摘要中,我们已经提到,绿色这一词是基于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及生态失去平衡威胁人类生存问题上产生的。绿色这一词的提出及一系列有关绿色问题的建设与发展表明了我们人类开始反思在过去工业文明发展时代下经济发展的取向问题,并且做出了一些行动,来重新认识工业文明之前的绿色理想。人类并根据这一系列的反思,做出了一系列的行动。即,一上个世纪70年代在瑞典首都召开的全球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为开始,到上个世纪90年代在美国召开的世界环境发展与保护会议,正是标志着人类开始了新的绿色发展文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与世界联系的越来越密切,也积极参与到绿色文化建设的浪潮中去。建筑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必需品,其绿色的发展也是人类进行绿色文化建设的必然,所以绿色建筑的兴起给我们建筑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是通过对当代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并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总结了当代绿色建设设计理念与实践方法,提出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1.绿色建筑的整体概述

1.1.在上面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那么到底什么是绿色建筑呢?据当代对绿色建筑最科学的解释为它是一种绿色文化的象征,代表了新时代下节能、环保、健康、低耗、高效适宜人居住的环境,他是经济发展后人力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处在一个天、地、人的整体系统中,因此,建筑作为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也处于这一个大的系统之中,因此对其的建设就需要考虑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所以,我们当今人类所提出的绿色建筑,正是在这样的系统中一体现和尊重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并以此为出发点,并结合生态学的设计原理设计与建设出适合我们人类居住的绿色建筑。

1.2.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现代绿色建筑在生态学理念下应该遵循的具体原则。第一,所谓的绿色建筑我们首先就要彻底的体现出绿色这两个字,所有我们在一项建筑的整体工程设计时,就要充分体现出环境优先的原则,也就是要最大限度的追求最好的环境效益,来满足人类优雅居住环境的要求。第二,就是要体现简单高效的原则,即我们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应该使要建设的建筑更贴近于自然,遵循最朴素的真理,也就是要简单从简。第三,我们在设计理念就要坚持健康舒适的原则,我们所要建设的绿色建设最终还是要围绕适合人类健康居住来进行的,所有,我们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一些节能、环保、健康的材料,来达到居住健康舒适的目标。这一原则也是我们人类最普遍关注的话题,所有,这一原则我们建设人员一定要重视起来。

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问题

2.1.我国是一个具有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辽阔地域的国家,但是,我们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平原面积只占了陆地全部面积的四分之一,但却居住着我们国家一半以上的人口。其次,我国又是横跨南北两个气候带的国家,南北一年四季温差比较大。而且,在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东西、南北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又不同,这些问题都表明了绿色建筑在我国建设中存在着特殊性,所以我们在进行绿色建筑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以上客观的因素,并根据各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经验,走出一条适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建设的道路。所以,本文总结了我国在建设绿色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和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就是中国绿色建筑发展与建设的方向问题,中国绿色建筑应走现代与本土相结合的道路。这要求充分考虑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人口素质及生态环境,挖掘传统建筑中顺应环境、善用自然的绿色思想和优秀的设计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探求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忽视传统,生搬硬套国外经验,或无视现代生活的要求,一味复古,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立足于本土,又要面向现代化。鉴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应更加注重综合效果,如保护自然山林、尊重基地环境等。在技术的研究方面则应“重视适应自然环境的低技术方法的扩展性考虑,着重开发基于空气运动、光反射、材料适用性等基本物理原理的应用”,慎用成本高的高技术。但当采用一般技术不能解决现代生活对建筑所提出的特殊要求时,亦不必回避高技术。总之,为达到绿色建筑的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

2.2.其次,就是我国绿色建筑建设与发展的性质问题,建筑与自然的栖息界限在一种社会总体实验中变得模糊,建筑不仅能影响自然环境,也能影响社会的行为和反应。因此,绿色建筑应肩负起促进自然、促进人类健康的历史使命,并通过设计手段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消费观。例如,垂绿、屋顶及阳台绿化等合理配置绿化植物的方法,可以使环境降温1~2℃,增湿5.5%~13%,有效地降低室内外温差,减少人们对硬件设备的依赖,从而更有利于健康。

2.3.最后就是要考虑到范围的问题。绿色建筑研究需要一个适宜的可操作范围。由于绿色建筑追求的是天、地、人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它应满足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这样的一个目标下,过小的研究尺度对整体环境的生存和发展不能起引导作用,而过大的范围又难以操作。笔者认为,合理的生态区划是确定绿色建筑研究范围的依据。生态区划一般可从自然生态因子、社会文化生态因子及经济发展目标因子三个方面的要素来考虑。其中场所气候因相对不变可被看作是最基础的因子。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基本要素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风险管理;风险因素

[Doi]10.13939/ki.zgsc.2017.10.228

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勒瑞将ecology和architecture两个词语合二为一成为arcology(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由此而生。伴随着居民对住房品质要求的提升和能源的日趋紧张,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居住者对绿色建筑产生了兴趣并予以关注。

1绿色建筑概念及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为居住者提供更加健康、环保和卓越的居住条件的同时,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改变能源过度消耗和浪费的现状,把人类、自然和建筑做为一个整体,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实现了各方面的和谐共处。对于绿色建筑有很多的名称,在日本被称为“环境共生建筑”;[1]在欧洲和北美,被称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还有些地方称为节能省地建筑。[2]

在我国,绿色建筑的定义于2006年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得到了明确。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与建造的全寿命周期内,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尽最大可能利用光能和风能等自然资源,从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把人类、自然和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和谐永续发展。[3]

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相比,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1990年世界上的首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英国,2000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研发了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eD;我国建设部于2006年3月16日公布了我国第一部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本标准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的全寿命周期出发,对绿色建筑进行全面评价。

2绿色建筑风险管理的特点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的全寿命周期中,各个方面都比一般建筑需要更高的要求,同时增加了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的风险和难度。[4]绿色建筑的风险管理时间跨度大,贯穿于设计与建造的整个寿命周期,此外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建筑的使用年限届满后,建筑材料的再利用都在考虑的范畴以内。由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晚,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不高。较一般建筑而言,绿色建筑自身的节能性、环保性、地域性与宜居性等特点决定了其风险因素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因而具有更大的风险管理的难度。

在我国从事绿色建筑开发、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匮乏,开发、设计、施工积累的经验较少,每个地区绿色建筑采取的技术都不完全相同,设计与建造的周期长,从而在绿色建筑的风险管理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不确定因素,风险管理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都存在局限性,必须实施系统的、动态的管理。

3绿色建筑风险管理的目标

绿色建筑风险管理是通过对绿色建筑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进行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以达到降低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预防潜在损失的发生。绿色建筑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两个层次,包括总体目标和分层目标。其中总体目标是在整体生命周期内,保证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成功;分层目标为总体目标的具体体现,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其中经济目标是在整体寿命周期内,通过对质量、进度、工期的控制,从而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环境目标是保证绿色建筑与环境的长期协调,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浪费,保护环境;社会目标是提高绿色建筑的形象,使公众对绿色建筑有更充分的了解,提高其认知度和认可度。[5]

4绿色建筑风险管理过程分析

(1)绿色建筑的风险识别。绿色建筑开发的周期性较长,对质量、进度、工期的过程控制要求较高,因此对风险因素分析方面,需要长期分析和定期分析相结合。在以往的经验实践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计划,识别出风险因素和潜在损失。风险识别的方法须结合工程实际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分析,包括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面谈法、Swot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和情景分析法等。

绿色建筑的风险动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自然风险、设计风险、工期风险、政策风险可能引起的成本风险,从而造成资金压力、财政危机和成本超支等潜在损失;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自然风险、工期风险等可能导致的质量风险,从而造成验收失败、工程返工、认证失败等潜在损失;绿色认证风险和环境风险可能导致的认证失败的潜在损失;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政策法规、设计风险、社会风险可能导致的工期风险,从而引起成本超支、进度压力、认证失败等潜在损失;前期策划风险可能导致费用超支、认证失败、S修困难等潜在损失;运营风险可能引起费用增加、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潜在损失;销售风险可能引起销售量下降的潜在损失。绿色建筑比一般建筑增加了绿色标志的星级认证和施工环境的过程控制,从而增加了在设计与建造的全寿命周期中的设计、施工、监理、环境等风险,导致的潜在损失包括质量不合格、安全隐患、成本超预算、认证失败等。[6]

(2)绿色建筑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各风险因素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专家打分法、定性风险评价法、决策树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等。通过风险评估可以预计不同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而决定风险应对方法。

(3)绿色建筑的风险应对。风险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对关键风险因素的应对,风险应对是指通过对风险的分析,根据风险性质和决策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方法,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损失。其中,风险回避可以通过避免受未来可能发生事件的影响而彻底地消除风险;风险降低是利用政策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风险分担是将风险转移给资金雄厚的独立机构;风险承受是通过风险因素评估决定维持现有的风险水平。

5结论

绿色建筑因其贯穿于设计与建造的整个寿命周期,风险管理贯穿时间跨度大,对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利用的要求高,而且结合其节能性、环保性、地域性与宜居性的特点,风险管理过程中突出了对环境资源保护以及绿色认证的风险分析,因此,应该针对影响绿色建筑开发的质量、安全、成本、工期、绿色认证、环境保护的风险,并结合我国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的行业标准要求,在后续开发过程中选用正确的措施进行应对。从而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增加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减少对绿色建筑各方面认知的不可预见性。

参考文献:

[1]计永毅,张寅.中日绿色建筑发展的对比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5):105-108.

[2]孙佳媚,张玉坤,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J].建筑技术,2008,39(1):63-6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00-130.

[4]秦旋,万欣.我国绿色建筑项目的风险分担与管理研究[J].施工技术,2012,41(21):19-24.

绿色建筑基本要素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资源

作者简介:曲青(1968-),男,汉族,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经济师,研究方向:建筑。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70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59-02

一、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舒适、高效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大量的宏大公共建筑和人居住宅在运行和建造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并且对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善人们的人居生态环境,同时需要促进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根本上达到保护资源、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目标[1]。此类问题是现代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不断实现技术创新,通过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从根本上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建筑物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最终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建立一个舒适、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奠定重要的基础,最终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保证建筑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二、传统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并且已经成为农业、工业、商业之后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传统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存在高排放、高消耗、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此种粗放式发展模式对建筑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建筑经济效益很难得到真正的提升。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增加GDp,但是存在能源消耗大、自然资源消耗大、资源利用率、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我国建筑行业消耗的终端资源已经占总资源的27%,城乡建筑项目中接近500多亿平米都属于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如果建筑业发展过程中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耗能问题,建筑经济效益很难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提升,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2]。我国建筑业如果在节能方面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每年将会消耗4.2亿吨煤、油,对人居环境改善产生了重要的负面影响。

三、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在2006年6月开始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需要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资源节约方面需要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来尝试,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根本目标。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为人们提供适用、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能够促使建筑和自然协调一致,提高绿色建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

绿色建筑最终目标是实现建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1世纪是一个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时代。人类的居住环境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并且需要动员广大人民参与到绿色经济效益发展的队伍中,最终能够建成环境优雅、布局合理、安静、清洁、舒畅、和谐的居住区,提高绿色建筑经济的整体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正处于各种建筑业发展的黄金阶段,提倡和发展绿色经济对全球性资源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优化自然环境达到节约资源的根本目标。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其具有明朗的前景和诸多优势,最终提高绿色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3]。从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情况看,具体实践过程中与真正的绿色建筑经济还存在很大的差别,很多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纷纷打出康居、绿色的标语,但是在“绿色建筑”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与当前的绿色建筑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实施绿色建筑经济,提升绿色建筑经济的整体效益。

四、绿色建筑全寿命技术经济分析

(一)绿色建筑项目关键技术评价分析

绿色建筑项目需要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取关键技术进行综合处理,此种模式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技术评价过程中需要对投资者进行综合分析,让投资者在技术方案方面选择一个最优的依据,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几个技术经济评价模式。其一,需要对绿色技术进行增额投资,从而能够提高其投资净现值。在节约能耗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能够获取更多的节能收益,在使用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找出关键技术,从经济价值角度选择一个最优技术方案,提升绿色建筑项目关键技术评价水平。其二,需要从绿色技术动态增额投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以绿色关键技术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节约能源支出角度考虑,提高绿色科技水平,推动绿色建筑经济效益不断提升[4]。绿色建筑技术增额需要从内部收益率角度开展工作,通过对各年净现金流量差额进行研究,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提高绿色建筑全寿命技术研究水平。绿色建筑经济实施过程中需要实现成本价值,对成本差额进行分析,同时对消耗的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从经济合理性角度推动绿色建筑产业不断发展。

(二)绿色建筑项目总体技术经济评价

从项目增额投资净现值角度考虑,传统绿色建筑和现代绿色建筑的造价具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此模式可以反映绿色建筑在生命周期内节能收益能力的动态指标,通过对动态指标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对绿色建筑经济进行效益评价,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总体目标。绿色建筑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整体投资效益进行分析,确定一个项目成本回收期,提高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绿色建筑项目已经是建筑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需要从节约资源、提高项目价值等方面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提升绿色建筑项目的整体收益率,为建筑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从项目增额投资回收期角度看,运用差额分析法可以对项目的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进行综合评估计算,通过绿色建筑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投资收益角度看,需要一定的时间,关键是要分析项目成本投资回收率。绿色建筑项目经济敏感性分析可以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绿色建筑项目综合收益评价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全生命周期的思想,需要对项目的前期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对中间活动进行评价,对日常使用、维修、拆除等活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进行全面考虑,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经济效益问题,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和模糊性特点影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把绿色建筑项目的关键技术运用到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提高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三)绿色建筑项目的综合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各种敏感因素进行评测,找到影响绿色建筑项目的具体因素,对敏感程度和评价标准进行全面研究。提高绿色建筑项目整体效益评价水平,为促进绿色建筑项目协调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建筑业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建筑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使建筑业发展向绿色建筑业方向转变。绿色建筑项目综合效益实现过程中与外部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需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项目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绿色建筑项目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助推绿色建筑经济,通过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可以达到节约能源,提升建筑项目整体效益的根本目的。我国绿色建筑项目的材料、技术、观念、市场进一步成熟,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经济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经济评价模式进行创新,保证绿色建筑项目综合效益不断提升,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长期效益和综合效益并重的基本原则,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避免对“高成本”的片面认识,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消费者和开发商融合在一起,对很多项目形成一个共识,提高绿色建筑经济效益水平。绿色建筑经济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符合国家建立节约性社会的总体战略方针,提高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5]。绿色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把综合考虑环境效益的作用,把环境效益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提高绿色建筑项目经济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筑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建筑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建筑市场进行综合分析,提升绿色建筑项目的市场综合竞争力,把绿色建筑项目的整体效益充分体现出来,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绿色建筑经济已经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在具体项目中得到全面落实,提升其经济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江红、李启明、邓小鹏.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分析[J].建筑经济,2008,(07).

[2]申琪玉、朱时忠.广州某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6).

[3]李文惠.基于aHp的工程项目文明施工影响因素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