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十篇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十篇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58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篇1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初一、初二学生尤为明显,人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初一、初二的学生,与近年来该年龄段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种种表现密切相关。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种种状况表明,初一、初二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

   该年龄段学生多为13—14岁。普查资料表明,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迅猛发育时期中的最高峰,男生身体体格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女生体重、胸围逐步向着女性体型发育,他们的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功日趋完善,内脏机能不断增强,第二性症如浪潮般汹涌袭来。

   由于生理的发育带来的青春期心理的巨大变化,该年龄段学生是由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感情绪激易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具有独立意向、成人感,自主、自立意识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着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相互爱慕心理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落后。在与异性交往、对性知识的相对矛盾心理和心理焦虑程度二个方面上表现突出:

   1、该年龄段学生由于对性知识的一知半解,他们心理萌动着一些从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产生神秘的骚动,这使他们既感到好奇,又迷惑和害怕,不敢接近对方。他们关于异性同伴在什么场合可以呆在一起的社会允许程度仍然很敏感。因此,表面上看,他们并不互相接近,而是互相排斥,但是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和渴望,内心又有对异性的追求的心理矛盾。

   2、另外,据对初中生的有关调查表明:焦虑、抑郁、敌对、恐惧这四个等级,该年龄段学生均位于最高水平。他们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及在特殊情绪方面有明显的表现,他们不仅处于学习分化阶段,且焦虑、抑郁、敌对、恐惧感高。因此,该年龄段学生在心理变化上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应受到特别关注。

   初一、初二学生在小学毕业后,经历一、两年的过渡学习后,逐步适应了中学的环境,也没有初三的升学压力,开始步入“青春叛逆期”。这时期的学生不信任父母,却易受朋友影响;独立意识的大大增强,使他们对外面世界怀有强烈的好奇感,同时也开始尝试一些未知的领域。加上目前流行文化的影响,容易出现感情困惑,个别学生出现早恋,他们往往是在类似这种尝试中获得一种肯定:我独立了。

   生理上的日趋成熟带来了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同时心理发育成熟度显着落后于身体发育,使得他们的“成人感”往往与现实世界发生矛盾,因此为了使自己得到内心真正的满足,他们往往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获取同龄同伴的认可,一是追求流行文化。在这两种方式中,前者属于不太成熟的小团体,后者使他们的身心受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于是简单追随、模仿、尝试,带来哥们义气、盲目强调个性等等不良习性。与此相对的,作为主流文化代表的学校与家庭,与他们追求流行、崇尚绝对自由、要求独立的内心世界恰恰是相对抗的。于是,反感、敌对、叛逆、孤独、焦虑、偏激等等敌对行为和心理状态就产生了,与上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也由此形成。

   针对以上原因,对于初一、初二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应加强对他们的认识,投入更多的关注。我们仅仅只是意识到他们的特殊性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危险期”。

   首先,当今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孩子在青春期的身心特点,但在方法上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尤其是目前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平时只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家里习惯宠爱他们,而一旦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并向习惯的家长权威挑战时,家长们的反应只能是不知所措。如何教育引导这一时期的孩子?

   家长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1、尊重孩子,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当成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选择权、决策权部分的交给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对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

   2、转变固定的思维模式。试图从当今时代的角度来理解孩子。对某些现象和观念家长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为了让孩子服从而坚决反对。

   3、防止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过渡纵容,一是一味压制。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长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原则,以此来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

   4、家长本身的自律意识要强。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否则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甚至强烈叛逆。

   5、最后,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雅情趣。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坚定意志,学会与人交往,体会成功和挫折,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从挫折和困难中逐步成长,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另外,在对待子女的学习上可以用一下的策略:

   1、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该龄段的孩子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求知欲强。但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远大理想,情绪不稳定,不善于自制。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听课精力不集中,每堂课下来都是糊里糊涂,经常留下“课后累”,学习成绩迅速下降。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家长就要设法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锻炼顽强的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孩子自己激励自己,尽早阻止学习“下滑”。

   2、帮助孩子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初一、初二时课程门类增加了,且内容加深,难度加大,作业增多。可各门课程到底应该咋学,部分初一、二学生心中没数,客观上要求家长帮助引导孩子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学习全过程上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家长引导孩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

   3、家长要与教师加强联系、紧密配合,加强对初一、二学生的教育学习转变;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篇2

一、目标任务

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0日,培训子女在18周岁以下处于婴儿期、少儿期、青春期的母亲群体,要求每个学员完成24参训学时,其中12学时集中学习,12学时自主学习。

二、培训内容

(一)通用课程(适用所有年龄阶段孩子母亲的必修课)如下:

1、如何做一位成功的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长教子观念,传授科学教子方法,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质,帮助孩子成功。

2、家庭教育的误区。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探索家教成功之路。

3、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的方法。教给子女沟通的最有效方法,消除您与孩子的情感隔阂,让您的家庭充满欢乐与笑声,让您的家庭阳光绽放。

4、做孩子廉洁的表率告诉家长如何做廉正的表率,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诚实的美德。

5、发现孩子潜能,发展孩子智慧。了解多元智能理论,使母亲善于根据孩子特点发展孩子潜能。

6、现代妈妈的仪表美。学习美容,礼仪知识,提高母亲自我形象设计能力。

7、现代孩子的成才途径。介绍现代人才观,正确帮助孩子成长、成才。

8、妈妈理财经。学习理财知识,培养孩子理财素养。9、家庭教育经验介绍通过成功家长的经验介绍,改进家教方法。

(二)幼儿家庭教育(适用0-6岁孩子的母亲)

必修课包括:1、让孩子与书交朋友,了解早期阅读的特点,培养孩子的阅读的习惯;孩子上小学了,你准备好了吗;了解小学教育特点,懂得如何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让健康伴随您的孩子了解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学习儿童保健知识。

选修课包括:1、走进艺术的宫殿从小发展婴幼儿的艺术兴趣,培养艺术修养;2、亲子游戏活动通过亲子游戏,增进母子感情,使母亲学会如何与幼儿做游戏;如何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学习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三)小学生家庭教育(适用小学生的母亲)

必修课包括:1、让健康伴随您的孩子了解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了解儿童保健知识;怎样培养孩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了解儿童成和发展特点,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选修课包括:1、呵护儿童心灵成长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儿童心理健康;2、儿童一生有用的书推荐儿童一生有用的书,丰富人生。

(四)初中生家庭教育(适用初中生母亲)

必修课包括:1、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了解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育特点,关注初中生健康成长;2、如何正确对待考试了解初中学习特点,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选修课有:战胜挫折学习如何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高中生家庭教育(适用高中生母亲)

必修课包括:1、如何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生活了解高中学习特点,帮助孩子顺利适应高中生活;2、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高考关科学看待高考,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高考关。

选修课包括:如何帮助孩子选择职业学习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

三、培训方式

根据母亲群体分布、地区差异等实际情况,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坚持点面结合,上下结合的原则,采取集中面授、自主学、远程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评选程序及办法

1.申报阶段。2009年4月底前,参评点上报申报表(见附件)至县妇联备案。

2.评选及奖项设置。2009年12月,县妇联、县教育局联合成立考评组对申报点进行评审、认定,确定、命名6个优秀培训点(服务站),纳入县妇联、县教育局对下属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加分范围,由县妇联、县教育局授予匾牌,颁发奖金5000元。设立优秀奖、入围奖和优秀组织奖等奖项,并对所有入围作品颁发荣誉证书。

五、工作要求

一是针对母亲的需求举办有影响力的家庭教育讲座,引起社会各界对母亲素养问题的重视,形成关心母亲、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二是探索面向不同层次母亲的教育培训模式。在扩大家长学校的覆盖面、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的过程中,注重为母亲提供亲子课堂、家庭教育服务超市等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三是为母亲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组织专家与母亲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母亲的教子困惑,为母亲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四是开展母亲素养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向母亲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与方法,使母亲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学习。

六、联系方法

联系人:

电话: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篇3

当你不再年轻时,许多往事已然随风而去。但是,那份年少轻狂时的豪情、失意、心痛却是挥之不去的。每每想起,总会有些酸楚在其中。

就是在那初二的日子,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接踵而至。一方面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一方面不愿脱离同伴,从众心理明显;一方面想特立独行,一方面又缺乏自信……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犯错是成长的代价

人一生可以不做坏事,但绝不可能不做错事。老师、家长普遍认同,初二是孩子最容易“惹事”“犯错”的时期,但是,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走向成熟的代价。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全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初二学生情况尤为明显,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时常表现出喜怒无常,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考试焦虑,难以应对挫折。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也两极分化,统计材料表明,全国初二的辍学率达到10%左右。

对于“初二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在这些孩子身上,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激烈震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许多不同以往的变化,这时他们常常说起大人话,看问题偏激,很容易对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不耐烦,对老师没完没了的叮咛、婆婆妈妈的说教反感甚至愤怒,家长和老师会明显感到“孩子不听话了”。这种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使孩子开始关心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开始按照客观标准去行动。可以说,此时的学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同时存在。

这是健康的表现

青岛育才中学的语文教师宋晓渝有着38年教龄,她认为“初二现象”是孩子健康的表现,是一道必经的“坎”,因为此时学生在学业、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在悄然变化。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初二学生首先要“扛”起学习的重压。到了初二,学习内容和学科数量的变化都更为明显,如果不及时帮助学生调整,会出现学习障碍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习思维方式发生变化,由线性思维到多维的、发散的思维,需要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如果不能及时帮助学生调整,而学生又不能自我调适,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不改变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就会落后,进而导致“学困生”的出现。

初二时,大多数学生进入青春期,生理上的发育,必然带来心理上的烦躁不安,迷茫,不知所措。他们一面有独立的要求,一面又有依赖心理。他们试图摆脱大人的约束,却又不能完全自立。课业负担偏重也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以及学校恐惧症。他们要由无忧无虑的童年进入青春期,这样就面临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自然会产生一些麻烦。

学会和风细雨地等待

青春期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走出教育误区,让正确的人生观像阳光雨露般沁入孩子心灵深处,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责任。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篇4

【关键词】小班家庭成功经验性格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198-02

1问题提出

1.1他们来了

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到杭州生活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也随着来到杭州读书,他们有的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长大的,有的是寄养在老师家里的,这些孩子一年之中难得有时间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也有的是随父母四处做生意,因为家长忙于生计,也难得有时间关心他们。父母在外打拼了几年,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觉得城市的教育水平高,又能够补偿孩子小时候没能细心抚养的缺憾,所以到了初中阶段都会考虑带到身边来读书。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成了我们的教育对象。

1.2问题也来了

据学校最近几年的统计,这样的学生接近42%。我刚刚带出的班级中,这些孩子的比例超过了1/3。他们实际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对象,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些孩子的家长大多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他们身上有着强烈的进取心,能创造机会把握机会,吃苦耐劳,有很强的创造力。那么他们的子女是否也同样具有这些品质呢?有而且很多。这些学生中不乏小学基础知识扎实,头脑聪明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老师都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教导他们,但是三年之中他们的表现差异巨大,三年过后中考的结果大相径庭,问题来了,那就是这些学生能否把这些品质体现在学习行为之中。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这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而形成的各种非智力因素有没有重要关系呢?

(2)这些家庭的理想教育目标是什么?是不是能够督促孩子预习新知识或检查辅导他们的作业(或请家教或亲自上阵)就可以了。

(3)这些特殊的家庭怎样利用家庭资源?――以自己创业经历为素材培养孩子良好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时间观念、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强烈的上进心、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4)他们属于穷人家的孩子吗?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和同龄人相比较,这些孩子的父母生活经验更丰富,目光更远大,有自己的经济基础,有自己事业的一点基础。例如暑假时遇到一位家长,他十七岁外出打工做泥水匠,二十三岁尝试承包装修工程,二十六岁成立了公司,现在三十八岁,买了几栋房子又有了分公司。可以说是“从奴隶到将军”。

2问题分析

我这些年来我对这些外地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越来越关注,随着新的一届学生毕业,回想着他们三年中的思想变化、行为举止、家庭状况、爱好与交往以及中考结果和毕业去向,我反思了很长时间,其中有四位学生的情况引起了我的兴趣。

2.1学生个人情况介绍

小冰是家中的大儿子,入学时的成绩为年级前40,他在初一和初二(上)是班里的卫生委员,初二(下)和初三是班级的副班长。性格内向,和父母关系亲密,为人忠厚耿直,学习认真,同时对待班级工作也十分认真,在担任卫生委员时,总是把教室打理得干干净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每学期都能够评上三好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他收获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成功喜悦。最后以439的高分考入二中分校。

小杰是其家中的幺子,性格内向,小学时寄养在天津老师家中上学,因此和父母的关系比较疏远,入学时的成绩为年级前30,曾任班级的体育委员,为人义气,是其父母的牵挂和希望,有打篮球的美好憧憬,也有轻松搞定学习的良好愿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抉择有时很痛苦、很矛盾,因为篮球他暂时放弃了学习,交往了与他有同样感受的朋友。初三一年学习不努力,生活在谎言和噩梦之中,除了数学成绩优秀之外,其他都不理想,最后考试不理想。

小媛是家中长女,入学时的成绩为年级前40,在初中时期任班长,性格比较外向,和父母关系亲密。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女生,对于老师所布置的任务总是拿出百分之百的认真度去完成,得到各科老师的喜欢,成绩一直不错。面对困难,她总是能够从容不迫,想尽各种方法去解决。三年来,依靠自己的勤奋和聪明成为年级中的佼佼者,最后以451的高分考入源清中学。

小方是家里的独生女,在初二时转入该校,成绩为年级前30,性格较为外向,爱看言情小说,和父母关系冷淡。初二刚转学时对于学习很是认真,但是关键的初三,却和父母处理不好关系,做不到和父母真诚交流,将父母当做万能钥匙,没有独立性,在四年的初中生活中,沉溺于言情小说,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式减持到底学习,中考成绩386分。

从上面的材料中可以发现,就学习过程来看,小冰和小媛是成功的,他们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培养了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杰和小方在初一、初二(上)时有良好的表现,但是后面时段的表现非常差:小杰一心一意要进篮球队,花费在文化课上的时间和精力却越来越少(下午第四节课到放学共2个多小时的大运动量的训练,到家后会感到非常累,有人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那里会有的自修精力),同时还交往了许多有同样爱好的朋友,和这些朋友一起玩网游、抽烟、交女朋友、抄作业、上课睡觉、与老师发生矛盾……

小方的情况比较复杂,她小学阶段是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初一时到杭州青春中学,后随父母到北京读初二,半年后回到杭州六中完成初中学业。虽然初中阶段是与父母在同一个城市,但是她的初一初二阶段都是在老师和阿姨家里生活。由于依赖于别人,她的独立性很差,例如初三阶段她经常迟到,即使家长及时叫她起床也会迟到。她学习的规则是“学习不能太累,差不多就可以了,我只考美术班,不用那么早”。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学习在初三(下)时全面下降了。

家庭特点:这四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相似,都是在杭州打拼的成功人士。小冰的父母在城站开超市,小方的父母在杭州开店卖化妆品,小杰和小媛的父母都是在杭州开服装加工厂。他们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创业进取的精神非常高,善于交往和为人处世。他们是家族中第一代到外地开拓事业的人,是家庭的优秀分子,我们的学生也可以看做是第一代到外地打拼学业提高家庭文化修养和层次的人。应该说他们只是在不同的领域进行着共同的创业。

2.2成因分析

2.2.1普通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由于在生理方面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使他们在心理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

(1)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总想尝试一些新的事物,哪怕这件事父母或老师都反对。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干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

(2)在学习心理方面,初中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处,能够较长时间地专注干一件事物,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奇特的幻想,在许多方面都都有创新的见解。因为有了较深刻的内心体验,所以自我需要的范围扩大了,需要满足的要求也提高了。

(3)在情感体验方面,初中生的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十分热情而又经常动荡、变化,容易出现冲动行为。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情感的指向日益广泛,既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在某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态度的认识因素与情感因素易于产生不协调性,即理智上认为应该(或不应该),而情感上却不然。

(4)在意志品格方面,近期目标是推动初中生心理活动的主要动机,他们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目标真正联系起来,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想到的是如何完成任务,而不是完成任务的意义;他们往往决心很大,但行动很差,说的和做的相脱离。初中生仍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

(5)在思维品质方面,初中生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其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回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而不计其余。这种思想的片面性还使初中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极易钻牛角尖,严重者会出现心理障碍。

(6)在自我评价方面,初中生开始由注重外部表现的具体评价,向以抽象慨括为主的抽象评价转变,他们已经能够把二些社会准则、道德规范纳入自我评价之中。开始将个人的主动适应替代了原先对外界要求的被动迎合,即在社会适应方面的自觉性和选择性得到飞跃性的发展。由于发现了不同于外部现实的内心世界,所以初中时期便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欲望和能力。

(7)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多和独立意识的发展,初中生的内心活动开始丰富起采。开始有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希望同伴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爱自己。由于身体急剧变化,他们感到已长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不少情况下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求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但因为处在转折时期,思想和行动还未脱稚气,所以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常常充满矛盾,很容易自以为是。

(8)随着自我意识的高涨,初中生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方式。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

2.2.2外来特殊的中学生的现实

(1)被养坏了。有的家长过分溺爱,错误地认为“树大自然直”,使孩子自私、任性的心理特别严重;还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主要表现为教育就是打骂、惩罚;另外不重视对孩子的关心、教育,每次家长会或遇到家长聊天常常听到的是“请老师多多费心,打骂都行”、“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我们文化水平低,教育不了”等等。

(2)有的被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总希望孩子将来要超过自己,并超过他人(主要是同龄人)。总是认为我的孩子比我会更有出息。造就了孩子反感或不感兴趣长辈(家长或老师)希望孩子做的所有事。

(3)有的独当一面。有的家庭还需要孩子在工作、生活中帮忙,或是看店或是干家务,时间观念强,能够独立完成回家作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做事的能力很强。

3对策

(1)家长应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一是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德修养,对孩子起到榜样作用。例如,一些不当的言行和世俗观念应适当地回避孩子,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做孩子的表率和榜样。二是注重对孩子的正面影响,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帮助孩子消除青春期性心理障碍。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关键阶段,在生活上与家长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多,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发育的规律,懂得一些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协助学校老师教育孩子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坦诚地与异性正常交往。

(3)认真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摆正孩子的位置。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学习上存在的困难、疑惑和障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使孩子能够愉快地、努力地,在老师指导下学习。

(4)常与老师交流,协助学校教育孩子。初中生首先是本身有一个显著的心理特点,就是开始与家长拉大距离,共心理反应和行为受同伴及自身思维的影响较大,其次是受老师的影响较大,再加上初中阶段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较长,与老师尤其班主任接触较多,这就要求家长要常与老师交流、协助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出现心理异常能及时引导、教育、克服,使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5)要树立“孩子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投资”的意识,在孩子小时候所缺欠的情感,依初中学生所需要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对待困难挫折的经验等方面积极而耐心地教导。不能冲动、不能放弃。要有“还债”的意识。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问题;对策

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问题

学生自身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心态问题。正确、开朗、乐观的态度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础。学生心理素质差,不能正确对待学习,盲目地学习,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第二个方面是心理问题。部分学生从小学起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失去了竞争意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形成了懒惰的思想。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增多了,由于学习习惯差,各科成绩都差,于是进入初二后,学习物理压力更大,产生其他科目不行,物理也不行,还是放弃的思想。第三个是学生素质问题。农村初中生源窄,而且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适龄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使小学教学压力减少,学生很少有竞争意识,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差,基本素质差。

二、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在我所在的农村家庭教育中出现极端化。

一方面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较低,教育形式简单粗暴。平时没时间与孩子交流,孩子想要什么买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孩子一旦做错了事,先是一顿打,然后一通骂,使孩子产生畏惧,甚至恐惧,这样孩子再也不敢大胆干任何事情,不敢勇于主动去尝试做事情。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低。农村初中的学生家长由于经济原因将孩子留在了农村,而且大多数由于孩子在学业上比同龄的孩子差而不得不继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送子女读书,对子女学习的关注比城区的家长少,等初中毕业,学一门技术,长大了或成年了外出打工。受家长的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可以想见,厌学的普遍性必然高于城区中学。

三、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校因素

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主要有两个方面。(1)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严重缺乏或更新滞后。(2)教师教育方法的问题。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师由于环境的影响,教师教学缺乏教学艺术性,主动探索和改革教法的愿望不强烈。教学模式古板传统,学生不愿学和缺乏积极性与此有很大关系,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研究与对策

针对影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问题,经过教学工作的总结,研究了一些对策。

1.突出物理学科特点

物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之中,也要应用到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去。教师在物理教学之中要着重强调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要着重强调物理与生产生活学习的紧密联系,多做实验,多举例,并且要让学生参与到物理教学中。

2.调动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篇6

初中阶段孩子的年龄基本在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这个时期正是平常所说的少年期。少年期是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他们体验着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使他们从面向家庭和学校不断地向外界环境开展。该阶段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

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采。青春期自我意识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的身材、形象上。他们强烈地盼望懂得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位,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的面貌、体态,注意仪表风姿。他们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装扮的反映:对他人的良好反响,体现出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对某些不甚令人满足的外貌特点产生极度焦急的情绪。

2.深切看重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初中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更加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着自我的评价。因此,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

3.强烈关怀自己的个性成长。他们认认真真地看待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陷;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美放在重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异常敏感。

4.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美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驳和处分时,会感触重大打击,轻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心理依据。

二、初中生逆反期的反抗原因及方式

少年期也即青春逆反期。反抗心理是初中阶段学生广泛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1.为独立自想法识受阻而抗争。他们有着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而父母往往对此缺乏认识,总想在精神和行为上予以约束和控制,导致其反抗。

2.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他们需要成人将其视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给予平等的自主性,父母却一味地把他们置于“孩子”的地位,而予以保护、安排和控制,从而导致反抗,使亲子矛盾突出。

3.观点上的碰撞。学校和父母的教育,多将成人的观点强加于他们,在大小事情方面都已经具有自己观点和主意的“被教育者”会抵触或拒绝接受,从而表现出观念上的某种抗衡。

他们不服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用以下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体现在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御。主要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鲁,且往往具有突发性,自己都难以控制,事后会懊悔而安静下来。但再遇矛盾,又会以强烈冲突的方式应答。一些同学对教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教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另一种是他们将反抗隐于内心,以冷淡相对。他们不顶嘴,对不满的,乃至需反抗的言行仿佛置若罔闻,但内心压力很大,会将其内化为不良的心情,难以转移。表面上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三、家校合作,帮助初中生健康成长的策略

青春逆反期是初中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发展性现象。这一时期是他们一生发展的鼎盛时期。逆反期阶段能否较为顺利地度过,能否减轻挫折和危机,对他们后续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最常反抗的是父母和教师,他们也最需要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理解和指导。如何理解和帮助他们,使他们顺利地渡过逆反期,是为人父母和教师必须积极面对的重大责任。

1.父母和教师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认识,逆反期现象,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学习有关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学校可定期或在家长会上就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关知识对家长进行培训;社区文化站也可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2.父母和教师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逆反期是大多数儿童都要经历的现实,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也不能被动应付。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要充分了解,对孩子的变化应事先做好心理和思想准备,提前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行为要多一分理解,应该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而不是简单地说教。这样即使孩子出现问题,也会用比较科学的态度来解决。比如,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早恋、迷恋网络﹑染头发等问题,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跟孩子就这一问题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而不是强硬的说教。

3.父母和教师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使他们产生成人感,这是心理上、自我意识中的成人感。现实中,他们仍然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并未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超前,而父母只把他们视为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未能认识到“成人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对儿童的认识滞后。一个超前,一个滞后,这种认识上的差距就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

4.父母和教师必须正视少年儿童独立自主的需求。正视他们心理上的“独立自主”、“社会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的需求,是处理好亲子矛盾的关键。为此,父母需进一步端正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本身是积极主动的发展者、学习者、前进者,不能视他们为被动的受教育者或被塑造的对象。对他们的教育应遵循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原则,正视、重视孩子们成长中的需要,理解他们。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篇7

一、初二学生的特点

初中生正值“身心巨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正因为初二学段是孩子们人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研究和认识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情理相融实施有效教育管理,大手拉小手,与学生携手共进,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帮助每一个孩子顺利走过青春期。

经过我的学习和总结,我发现初二学生的特点是:

(一)自我意识膨胀。主要表现为很愿意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指导,不像初一时那样容易接受。

(二)情绪波动较大。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他们不希望父母老师将他们当小孩看待,最讨厌大人管这管那,愿意独立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行为和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的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所以常常会和老师家长闹脾气搞对立。

(三)性别意识增长。表现为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异往开始猜测和好奇,乐于接近异性,关注别人的行为,有时搞得很神秘,有的孩子这种异性关注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习没有心思,影响学习成绩。

总体上说: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明显,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

二、初二阶段管理思路

既然初二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既然学生的身心发展容易出现矛盾的情况,那么,我们就不能期望完全依赖初一时期的教育方法,还需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情与理相交融的和谐教育,力图以教师的真情温情热情融入理性教育,适应学生青春期的成长,扶助学生顺利度过初二阶段。

那么这种教育的情来自哪里呢?

(一)情从诚挚中来

诚挚就是要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一丝不苟地对待学生,尽职尽责地对待学生。诚心实意就是对学生成长的投入,在他们面前毫无私心和假意,苦心孤诣地设计和创造教育条件,使学生顺利成长。对学生极端的负责,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绝不马虎放纵,这样,学生会从中产生很深的感情,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学生接受教育更加主动和自然。与这样的老师长期相处,学生会受到良好的感染,也会对他人诚挚和友爱。

(二)情从尊重中来

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增强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条件。教师付出多少爱,就会得到学生多少“情”。师生关系的建立,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既尊重教师又在教师面前无拘无束。教师要从心底真正明白一个道理,靠“威严”和教训不会得到真正的信任,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说教不会让学生信服。教师不是因为“说”通了道理就通达到教育的效果,学生是否“听”得进才是主要的;教师不能靠板面孔让学生尊敬和信服,就能达到学生只有“心服”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学生形成和谐友爱的关系,要防止另外一种偏向,那就是不恰当地与学生亲昵,在学生面前随随便便,凡事不拿主意,或是不讲原则,这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不能产生真正的师生之情。

(三)情从解决困难与化解矛盾中来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比较复杂的矛盾,教师要有耐心,要更为体贴、关心,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在这过程中师生之情会油然而生,并能得到长久的保持。

三、具体实施案例

(一)用真诚尊重换来学生的真心

与学生相处的要诀首先是真诚,不拿着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说真话办实事,其次是尊重,注重调动大家管理班级的积极性,例如我班每周五的班委会。班委们在会上严肃认真的总结一周各组的情况,再针对情况讨论解决的办法。每个人都会无私的、毫不保留的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想,抛开自我,共同分析问题。大家坦率真诚的交流营造了彼此十分信任的氛围。我相信他们,他们更信任我,在我们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他们的意见我会听,我的建议他们更会认真地思考,在这个小小的会议上,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智慧、创意与真心的结晶,更难得的是,它让我们心灵相通。他们已成了我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他们的工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成了大家公认的、名符其实的班级核心。谁说学生不能理解老师,谁又说老师理解不了学生,小小的班委会,不正是情与理的交融?是沟通老师与学生的一道亮丽的彩虹?”

(二)关注并陪伴学生度过青春期

对于学生的青春期各种变现,班主任要细心而敏感地捕捉,当我发现学生的眼神中有着青春期的迷茫与尖锐时,及时地在班会课上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了“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青春期”的表现大致分成了四个方面:青春躁动型、青春萌动型、青春抑郁型、青春迷茫型。还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进入“青春期”的迹象,鼓励孩子们心里有苦恼或者纠结时来找我倾诉,李同学是不是有些自闭?何同学是不是与同性朋友交往过于亲密?……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明确前进方向,我用了近两个月的上课之余的时间来和每个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找出现存的问题,从而制定切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和策略。

(三)关爱特殊学生化解心理危机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篇8

(铜川市第五中学陕西铜川727007)

【摘要】“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和农村交接处,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多元化、多层面、地域广、较复杂等特点,导致了学生成长的认知环境相对复杂,学习氛围更加多元,使得这部分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出现了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那么,如何改变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两极分化;成因分析;对策

Letcitycountrystudentthesharesamesliceofbluesky-citycountrycombinetwopolesofastudenttodivideaphenomenonpreliminarystudy

LiuLing

【abstract】"thecitycountrycombineadepartment"groundcityandvillagehandovertoconnectplace,politicshere,economy,theculturalenvironmenthavediversification,manylevel,regionwide,morecomplicationsetc.characteristics,causestudentgrowthofcognitiontheenvironmentbeoppositecomplications,studytheatmospherebegettingmorediverseandmakethispartstudentcomprehensivecharacterandstudytheabilitybenotevenandappeareddaybydayseverityoftwopoledividephenomenon.So,howchangestudent´sresulttwopoledividephenomenon,isuseachteacherproblemworthyofthinkdeeply.

【Keywords】thecitycountrycombineadepartment;twopolesdivide;Becomebecauseofanalysis;Counterplan

“城乡结合部”是指处于城市和农村交接处的特殊地段。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多元化、多层面、地域广、较复杂等特点,它有着复杂的社会环境、特殊的家庭背景、较滞后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成长的认知环境相对复杂,学习氛围更加多元,再加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相对轻视和放任,使得这部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城乡结合部学生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是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当前正深深困扰着教育工作者。那么如何改变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成绩,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实践证明:初中生学习成绩所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主要是从初二开始的。下面我就分化原因和改变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

1、心理和生理原因

初中学生大都在14-15岁年龄段,处于青春发育的初期,是幼稚向成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学习活动中还经常表现出幼稚、贪玩、好动、自制力差的一面,这样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发生注意力的转移,所学的知识内容出现了间断,使今后的学习不能做好知识衔接,造成了对学习的畏难情绪。

2、来自家庭的原因

城乡结合部学校招收的是各方面层次相对较低的学生,有外省市打工族、小商小贩群体的孩子们以及留守儿童。他们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由于隔代亲情及对现代教育缺乏通识,往往对孩子产生溺爱、护短,疏于管理,使孩子产生不良行为。

家长大多数是忙农活、忙打工、忙生意,精疲力竭的家长们,已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多数家长自身文化综合素质低,自身的能力不足于辅导孩子;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和社会文化转型的原因,引起的单亲家庭特别多,对孩子的教育管理相互推诿。多数家长缺乏与学校和教师的合作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形成合力,直接导致学生接受双重教育,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教育冲突。家长对孩子缺少沟通交流,有的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遭受凌辱,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3、学生自身素质和学习基础程度原因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普遍缺失应有的抱负。一是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家庭生活普遍达到衣食无忧,孩子们不思进取,自由散漫;二是心理脆弱,抵抗能力差,家庭普遍对孩子的将来缺少培养目标,孩子吃不得苦,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随着初中阶段知识广度和难度的增加,对学生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一些数学和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如果不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补习,虽然一开始对学习很有兴趣,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就感到困难了。

4、学习方法原因

在初二加了物理和几何等内容,成为初中阶段学习科目最多的一年。一些学生不知如何恰当地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整天忙于应付作业,对所学内容,没有时间消化,顾此失彼,对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程度上,未能准确地理解、科学地记忆,久而久之影响了学习。

二、改变初中生成绩两极分化的对策

1、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学实践表明:许多初中生在学习时,都存在由喜欢学到学不进去,最后厌学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跟不上教学过程的需要,这也是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缺乏毅力、自制能力差等特点,我们在教学中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动手动脑。同时针对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为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条件和意境,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的表扬是激励学生很好的兴奋剂。因此,在教学中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启发、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尤其是农村孩子的群体意识、学习意识及生活意识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2、常与家长沟通,耐心告诉他们科学的教育方式

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教师是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首先要尊重家长,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正确面对孩子,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对家长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与辅导,通过家长学校、QQ群、微信等方式,让他们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魅力。使他们有与学校通力合作的意识,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3、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初二学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根据初二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兴趣、性格等方面可塑性较强,我们要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学习目的和意志品质教育,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另外,我们要把握时机,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对症下药,耐心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做到所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经常练,重点知识突出练,易混易错的知识反复练,疑难知识有意练。对学生该掌握的知识不达目的不松手,达到目的也不放手。对基础差的学生密切注意他们的心理动态,并不失时机的给予相应的“关照”,防止他们由于基础差而随着学习的深入造成成绩下降。

4、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篇9

【关键词】初中学生逆反心理调适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喜欢“独立”、“自作主张”,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很容易让教师和家长的额“苦口婆心”成为孩子们的“对抗”的理由,逆反心理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行为表现

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进入初中后,学生没有以前那么听话了,教师说的话他们不会不可不扣地去“执行”了,甚至还会出现“顶嘴”、“对着干”的现象,而这些都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表现在习惯逆反上,这种逆反已经泛化,具有固定模式,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在各个方面,这种逆反已经是较严重的逆反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出现他们不愿意或不接受的行为或事件,第一反应就是“不”,如“我不愿意”、“我不想”而却没有具体的理由。这也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的原因。

二是学生并不是所有方面都逆反,有时只会对某个领域或特别的观点、事物而产生漠视、不关注、对抗的情绪或行为。如有的学生就是不按规定穿校服或不按规定完成家长或教师布置的某些任务,但在其它方面此类学生又表现得较为听话。在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家里父母怎么喊都不听,而对教师的话却很顺从,有的学生对爷爷、奶奶的话充耳不闻,而却有很愿意听从同伴的安排。

三是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人对来自外界的不同刺激会有不同的反应,如在教育教学中,当教师表扬某个学生时,另外的一些学生会因此而觉得教师在批评自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但相同的话其他学生却不会有类似的感受。过渡到中学阶段,这种表现就较为突出。如不加以调适,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更为严重的逆反心理,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初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逆反心理,而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来自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也有来自教育方面的不足,更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如此,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导致家长忽视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没有给孩子选择和自主的权利,如周末安排孩子去“兴趣班”、“辅导班”,而孩子本身又不愿意,孩子更多时候只是在父母的“强制”下去完成,逆反心理随之而生。一些孩子的父母教育水平地,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一些孩子的父母则忙于工作,很少和孩子进行沟通,甚至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只会以简单的批评、粗暴的打骂来进行“教育”,孩子幼小的心灵遭遇创伤后,对父母的“教育”也就会害怕,自然会出现逆反心理。

从学校教育方面来看,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教育中忽视学生的需要,往往以教师的需要来代替学生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自主选择权缺失。如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偏恨”,对“优生”是“循循善诱”,对“后进生”则是“横眉相对”,久之,学生对教师也就容易产生敌对心理。

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因素来看,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交往范围扩大,对来自家长或教师的要求,因好奇心的趋势,总想去试试看结果会如何;一些学生对来自父母或教师的劝告、说服会看作是对自己的“管、卡、压”;同时,因学生接触的人和事逐渐趋于成人化,于是,一些学生在社会不良人员或同伴的唆使、诱引下,自然会对父母或教师的劝导而产生排斥。

三、初中学生逆反心理调试途径

首先,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小学高段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真分析高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立足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多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如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而采用分层目标来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行。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如有的学生喜欢绘画,有的学生喜欢体育,教学中就要多鼓励学生去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扬长避短,让学生能在活动中获得自信,避免逆反心理出现。

其其次,整合家校力量,形成合力。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当遇到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以单纯地“请家长”方式来教育学生,而要主动和孩子的父母形成互动,利用班级家长群、校讯通、家访等形式和家长相互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要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告知家长,和家长一起思考对策。如有的学生在学校较为听话,而在家中却对父母的教育“充耳不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和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及时引导。

最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评价模式,树立学生学习自信。传统小学教育教学太注重学生的成绩,评价方法单一,针对这种情况,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评价上要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根据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如针对学生课堂中的提问而制定加分标准,学生在课堂中能主动提问,则给予加分,并把学生的表现和家长进行沟通,以此来树立学生的自信。

在初中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查找归因,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育现状而优化教育环境,尊重学生,发展特长,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峰.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8).

初二孩子心理特点及教育篇10

据调查当前比较多的家庭教育方法集中在两端,即溺爱和专制。一方面,家长有补偿心理,想将自己童年时代的缺憾,用完整的享用来对自己加以补偿;另一方面,家长自己父辈教育的影响,认为孩子不管不成才,因此时刻管制孩子,使其不能放开自己的手脚。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骄横心理;后者容易导致孩子的懦弱心理。实践证明这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科学的。

二、幼儿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从孩子的身上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这不仅指长相及外形,更重要的是行为和心理上,这就是父母烙在孩子心理的痕迹。没有父母愿意让的孩子从的父母的生活中学不好的东西,但不好的东西往往被孩子学的最彻底,且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重大影响。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和且经常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因此,作为父母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三、解决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应该有规则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中之所以会出现“5+2=0”的现象,从很多程度上说明家庭教育2天的教育,没能为5天的幼儿园教育提供很好的辅助条件。因此幼儿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生活常规或制度,培养幼儿有规律、有规矩的生活,避免其在集体生活中出现问题。

(二)家庭教育中应该体现正面教育

一个人的人格、性格定性就是在其人生的前10年内,而幼儿家庭教育就是这10年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段中,特别是在饭桌上,父母尽量不要谈论工作带给自己的辛苦、无奈和悲惨的人生,因为这会不经意的刻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直至难以抹去。作为父母要谈就要谈论工作带给我们的成绩感和幸福感,或者要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地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领导对自己的不公正。注意,这不是让家长跟孩子撒谎,而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坚持正面教育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跟孩子一生的影响来比,还不算什么。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教育方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