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十篇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十篇

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9:14

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49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在众多的技术中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柱。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和网络技术相关的“热门”专业,为了培养学生既具备必需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为社会输送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作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受到学生和学校的重视,如何上好本门课程应是网络专业相关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

1.教学内容要合适

1.1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1]。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从最初的教育科研网络逐步发展成为商业网络,并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因特网正在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巳经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并加速了全球信息革命的进程。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已离不开因特网。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应该能够较好地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和应用,体现时代性和实用性。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对学生发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它是教师和学生连接的“接口”,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桥梁,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载体。教师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法使教学内容具有感彩,使其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吸引力,首先要以知识本身,也即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从学生的立场看,他们已不再满足予传统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他们强烈渴望充满时代气息的专业教材,以应对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来说,专业基础知识点,例如网络的定义、协议、服务、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服务质量等,应该是任何一本网络教材包含的内容,教给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教材的肉容必须反映本专业国内外的主要最新科技成果,跟踪国内外高新技术前沿,将最近两三年内国内外最热门的专业研究方向和与本专业有关的重大国际事件介绍给学生,但求其广,不求其深。还可以加入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内容,给学生一个本专业可以与其他专业交叉而派生出新专业、新方向的概念,以开拓学生眼界,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可以指导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新内容。教材要把握时代的气息,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专业系统知识与时代信息相结合,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电路交换到软交换不断递进更新,教材内容一年比一年更完善、更先进,始终站在专业的前沿,让学生不但能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更能知晓专业的发展趋势,自觉能动地去探寻本专业的新方向,真正成为专业学习的主人。

1.2实验环节[1]。

网络紧密联系着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网络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加重实验课时的份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增加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学习兴趣。实验环节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难度不能太大,特别对于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反而打击学生的能动性。实验内容的选择晟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相连,例如:可以拿出一些水晶头和压线钳,教授大家如何制作一跟网线,在制作网线的过程中传授直通缆和交叉缆的区别和应用,让有条件的学生们可以自己在宿舍里研究两台电脑直连,信息共享的方法,这点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在讲授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做ping命令的实验,可以故意层层设障,让学生用ping命令一步步查找网络故障原因。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有意识的给点提示,但不能直接告诉答案,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拥有成就感,何愁没有学习的兴趣呢?像网络的一些基本参数配置问题也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知识点,通过网络的配置,让他们了解什么是ip地址,什么网关,什么是DnS。

2教学方法[3]

2.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由教师提出问题,使他们运用思想去解决、分析、批评、批判和归纳,因而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经验逐渐扩张,思想更为灵活。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学生思考问题,将学生一步步带入新知识领域,利于养成学生有系统的思考习惯,牢固的掌握所学新知识。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能否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这是在运用启发式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愿意去想,感到有兴趣,非想出来不可,那么他们就可能积极去思考。当然,教师的启发性还必须得法、适当,否则学生就不知道从何下手,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或者经验去思考。所以,教学要难易适度,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了然于胸,才能在课前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组织好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启发得当。从而在学生不能回答问题的时候,启迪思路;在学生体会肤浅的时候,导向深入;在学生理解错误的时候,引向正确;在学生意见相持的时候,心中有底。例如:在讲授tCp的三次握手连接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告诉学生们,怎样建立三次握手连接,让学生死记硬背去记下这一知识点,就会显得很乏味,但如果换种方式,特别针对下午第一节课的老师,也许很多老师都有经验,下午的课不少学生都会犯困,精神不是很足,很难跟着老师后面一步步学,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加以引领,将乏味的知识点讲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兴趣,效果会很好。教师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通常是从错误的讲起,先讲二次连接,第一次由客服端发送连接请求给服务器,第二次由服务器端进行确认,返回给客户端一个确认码,如此一来一回便建立tCp连接。通常,讲到这里,学生们基本没什么反映,也不会发现有什么问题,这时候,教师突然将问题抛出:假定客户端由于网络结点延迟发出两次连按请求报文,第二次请求报文生效,传输完成,而第一次的请求报文造成“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也即服务器端误认为客户端发出了两次请求,在第一次传送完成后,再次与客户端建立连接,带来了资源的浪费。问题提出了,该如何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呢?带领大家深入思考,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最后跟大家一起分析各种解决办法的利与弊,正确与否,得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采用三次握手连接。

2.2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打比喻就是一种根据教学内容,围绕学生的认知情况而经常采用的一种能“降低知识难度”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比喻,可以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把抽象变为具体,把枯燥变为有趣,把复杂变为简单,把沉闷变为活跃,让学生轻松地学会应掌握的内容,达到教育的目的。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这种能力。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兴趣不一样、性格又有差异的孩子。然而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的话,教师只有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能力最差的学生理解了我们所讲的内容才算真正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善于将教学艺术化,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将内容教成“简单化”。一方面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打比喻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的需要。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协议作为网络基本知识点,应该被每一个学生掌握。而对于刚涉及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涉及很多,用网络查找资料,用网络和朋友家人联系,利用网络娱乐等,但到底什么是网络,网络是怎样形成,网络是怎样替我们传送共享的资源?这些专业知识,我们该怎样传授给他们呢?如果我们直接教导他们:协议就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协议有三要素,语法、语义和时序,与其选择这种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如选择一种生动的比方,告诉学生们,协议呀,就是网络中的规定,就如“红灯停,绿灯行”,交通中也需要规则一样。

参考文献

[1]吴功宜,张建忠等.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1):14-18.

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参与式教学设计;互动式教学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64-04中图分类号:G642

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

CnniC(ChinaintemetnetworkintbrmationCente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新增网民共计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处于高位,网民增长和普及率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网络的不断普及早已除去了网络应用的神秘面纱,从幼儿园的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年人,都会使用网络上网查看资料、打游戏、看电影等。多数人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局限于计算机操作,如能够上网看新闻、打游戏、聊天等,并且会使用简单的ie浏览器菜单式操作,这使得大学网络教育技术进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网络应用不用教,网络理论教不会。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一门计算机及通信方向的专业基础课,通常涉及网络基本组成、网络架构和网络协议,了解局域网的搭建等内容,在没有真实工程的环境下,这种学习更多偏向于模拟环境,只有部分硬件设施良好的学校可以提供实际工程应用环境。但是,这样的条件依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用主义思维形式,并且网络研究越接近底层协议,其知识点越让学生觉得生涩难懂,或者感觉学而无用,从而产生懈怠。在几次抽样调查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是网络学习操作较简单,网络内部工作原理概念太多、范围太广,难于理解。

2教学互动模式和策略研究中的参与式教学探讨

20世纪末期,西方兴起一种对互动模式中参与式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自美国学者格拉泽(RobertGlaser)明确提出“教学系统”概念以及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起,“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便开始从朴素经验之“术”上升为理性之“学”与技艺之“能”的整合,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其中,Bela.H.Banathy、Charlesm.Reigeluth等教学设计专家研究了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必要性、价值与意义、方法与策略等,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美国教学设计专家Bela.H.Banathy从教学设计的未来假设出发,区分出4代设计方式:第1代是“按指令设计”(Designbydictate),它通常既通过立法实施又通过自上而下推行;第2代是“为(决策者等)的设计”(Designingfor),它引进顾问和专家,研究某个特定的系统问题,进行需求分析,向决策者提供解决方案;第3代是设计者与决策者“一起进行的设计”(Designingwith)或者“设计者指引的设计”(Designerguided),它是设计者和决策者通过具有实际意义的讨论而进行的;第4代是“置身于其中的设计”(Designingwithin),它提出“人的活动系统必须由那些处于其中的人,利用这些系统的人以及这些系统所服务的人共同来设计”。

参与式教学方法(participatoryteachingmethod)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推进教学的教学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归纳为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讲故事、辩论、与他人在特定环境内练习生存技能、音频或视频活动,比如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决策图或者问题树。

微格教学的英文为microteaching,在我国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在参与式教学研究中,引人微格教学的思想,旨在将一个宽泛的研究议题缩小为一个可控的教学环境之中,便于学生研究和理解。

3参与式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既包含专业理论学习又有实践应用的课程,具有内容广、范围宽、知识点零散等特点。根据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要求,课程采用以原理教学为基础,实践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决策定位,学习内容包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分层协议,学习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设备及技术,学习网络新技术等,最终突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进一步适应我国信息产业领域对通信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目标。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方法中的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游戏和模拟教学、案例分析、视频活动等。下面以在课堂中使用的上述几种方法的案例进行探讨。

3.1课堂讨论与头脑风暴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在课堂中经常组织一些议题的讨论。通常这些讨论是没有约束的,是在自由思考下进行的。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中实现这样一种头脑风暴,引入了“微格”的思想,缩小议题范围,限定在一节课以内。因为经验表明,创造性较强的设想一般要在讨论开始iom5分钟后逐渐产生。美国创造学家帕内斯指出,头脑风暴时间最好安排在30~45分钟之间。

例如,课堂上使用过的议题(包括“你能想到的通信方式有哪些?”“网络的覆盖范围究竟可以有多远?”)都属于没有范围的议题。在初始状态下,学生的状态是很茫然的,经过简单的引导后,学生会在10分钟左右进人状态,并提出各种各样的思想,有的甚至只是一种设想,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甚至在课间时,还会继续进行着相关讨论。经过10分钟休息后,第二堂课会被设定为总结课。总结课可以让学生从发散性思维主动回归到总结性思维,学生会自然地延续上一堂课,发挥能动性,将头脑风暴中提出的想法予以分类归纳。在这样的课堂上,由一个“你能想到的通信方式有哪些”可以得出计算机通信中使用的通信设备、数据传输线路、数据交换技术的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等包含网络数据通信技术整个章节的内容。

通过头脑风暴思想的引入,学生的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也更好地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3.2视频的引入

在多年对学生的观察中发现,网络上的社会新闻、八卦消息、游戏等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学生对于计算机和网络在过去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均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学习,导致在谈到一些新科技和新技术的时候学生会体现出一种茫然,而提到某种新的手机应用时则会体现出一种关联后的释然。可是,不了解已有技术,很难适应社会对于新技术的需求,这应该也是大学课程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有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的发展状态,又不影响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两堂课中间的10分钟休息时间,随机循环播放一些iBm、Cisco、微软等公司提出的过去10年技术回顾和未来5年技术预测的相关内容。这一点,在几年的教学中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视频很欢迎,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现状和未来。

3.3开放式情景模拟

在枯燥的理论研究和教育中,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游戏和模拟教学,采用生活中实际场景讨论和角色扮演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相关应用大多来源于现实社会,因此完全可以利用实际社会环境为模拟场景,让学生以某一特定角色为出发点,深入理解网络的相关运行原理。当然,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为了在有限时间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思想,依然引入“微格”思想,选择引入一些角色扮演的小游戏来模拟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下面是一个小例子。

场景:因为某种原因要写一封信,并且得到对方的回信。

前期准备:2个信封,2张信纸。

角色选定:在这样一个场景角色中,选择3个学生,1个扮演写信人,站在教室前;1个扮演收信人;另外1个扮演邮局人员。

情景模式:扮演写信人的学生在信纸上随机写上一些内容,然后在信封上写地址,将信纸放在信封中,密封好,找到邮局人员;邮局人员将信转交给另外一位扮演收信人的学生;收信人看了信后写回信,依次在信纸上写回复、信封上写地址,密封好,交给邮局人员。

原理还原及情景模拟分析:上述开放式情景模拟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很简单也很常见的寄信过程。这个过程正是一个让学生认识数据封装的原理及数据传递的情景模拟。

写在信纸上的内容就是人们要传输的数据,这里的数据是发件人和收件人都可识别和理解的,数据写在信纸上,之后放进信封,用于表述数据的一种封装形式,在封装过程中,必须按固定层次进行,不可能出现信的内容写在信封上,然后用信纸包裹的情况。信封就是数据封装中的最外层,通常使用通用语言写上收件人地址、邮编和收件人姓名,以及发件人地址、邮编和发件人姓名,这些用于表示封装中的层控制信息。

情景模拟是开放式的,这是因为教学本身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包括动态要素、人的要素和相对静止要素等。其中,动态要素是教师、学生及心理环境;人的要素包括教师和学生;相对静止的要素是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在场景模拟环境属于开放式场景,即在场景模拟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情况,如果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将更加利于把网络的相关概念讲述清楚。比如,在写信这个开放式情景模拟中,不可预测的情况可以更好地将网络层次的内部概念讲述清楚。比如写信这个环节,有的学生使用文字,有的则使用画图,当信传给收信人的时候,会出现不可识别的现象。这时候,则是讲解协议概念的最佳时机。此外,学生有的时候会出现忘记写寄件人地址的情况,此时则是讲解封装数据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好时机。

当该场景学习和讲解完后,可以进一步引入下一个路由议题,比如追加一个邮寄员收到信件后如何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情景模拟过程。

3.4案例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最终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应用,如在讲述计算机网络组网应用过程中,通常使用实际的中国电信网络接人流程作为小型局域网搭建案例进行讲解。在组网过程中,中国电信属于中国最大的iSp(internetServer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主要给用户提供接口。在用户内部组网中,主要使用分离器实现电话线中电话和网络的分离,调制解调器实现数模信号的转换,然后扩展网络中使用到的集线器或者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由于网络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曾经安装过能上互联网的网络,因此,对于这个议题的讲解都比较容易理解,由这个案例,很容易引出网络的小型组网和大型组网的扩展讨论。

当然,在课堂中,还会使用到其他的参与式教学方法,例如目录树的引入、示范和指导练习、辩论等多种方式,将参与式教学方式充分在课堂中予以应用。

4存在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确实可以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同时也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除了要对网络的内部概念含义有贴切的理解外,还要求教师自身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已有发展和未来远景有一个透彻的了解,这些都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此外,参与式教学中,特别是开放式情景模拟时,时间控制比较困难,如果时间控制不好,可能会出现情景模拟完还没来得及总结就已经到了下课时间的情况,这种情况将很不利于课程的理论深入。

由于学生多年来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所以在刚开始的参与式教学中,学生会出现茫然不动的情况;相反,如果过多地使用参与式教学,学生也会出现过度活泼,注重游戏本身,而忘记游戏原理回归,所以在课堂中,这些度的把握都需要予以控制。

现有课堂时间毕竟有所限制,大多数情况下,会存在课时少,课程内容多而繁杂,独立信息不容易关联起来,学生课余时间无法充分利用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和工具帮助学生课外研究。当然这些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探讨最终都将得到解决。

5结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1015102

作者简介:郑更生(1971-),男,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单片机。

0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应用十分广泛的新兴技术,它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中应运而生,计算机网络课程已成为我国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它为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新时期,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只有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合我国市场要求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

1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当前我国高校该课程的实验学时分配明显不足,缺乏系统全面的实践培训,而理论部分又涉及到复杂的基本原理和tCp/ip网络协议等内容,多数学生都会认为协议与原理的学习抽象枯燥,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很难达成。尽管近些年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的力度在逐渐加大,但鉴于我国高校现状,该课程教学体系还是存在诸多不足:①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高校老师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设计、管理大型网络的经验和能力相对欠缺,这也必然导致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理论化倾向严重;②实践教学未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但我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仍过多采用“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学生只是看教师演示或者参观已组建好的网络环境,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激发出来,“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亟待引入到该课程;③实践教学形式单一。该课程实验课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随意性、主观性强,实验内容也较为有限。所以,要想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必须要构建起完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

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依托于一套完备的教学体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应用能力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为培养目标。在该理念下,计算机网络课程应建立一种“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的教学体系,现就对此进行探究。

2.1教学的初始阶段分两条线进行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在初始阶段要从两方面来抓,一方面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在实践起步阶段对学生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基础能力教学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操作系统的使用等等,应用能力的培养多为一些基础知识性的验证实验。理论知识是应用能力提高的基础,应用能力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强化,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2教学计划应满足多层次需求

所谓“多层次”就是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需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设置,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多层次化的教学体系并不是只针对某一个学院或者专业,而是应用于培养专业性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高等院校。教学计划分“两条线”走之后,应在不同的专业中把学生分成基础型、实践型、应用型三种类型,且可以采用自选教师的形式。基础型学生的特点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最基本的传输协议、交换原理等内容有更加全面的理解,这类学生适合在基础层次进行创新;实践型学生把网络分布连接作为重点,实践性地对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及终端用户根据所规定的拓扑结构及要求进行综合布线及配置;而应用型学生的教学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在全面掌握网络传输协议及原理后,能够在计算机上开发网络应用平台和模拟各种结果。

2.3个性化教学,走创新式培养道路

学生在多层次教学之后,基础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均有了大幅提高,而学生在此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科研能力,个性化教学模式需要在此阶段介入。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如网络规划方向、网络服务方向、网络安全方向等等。而创新式培养是在以上全部过程优化之后进行的,创新式培养满足高端学生的创新需求,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目的,开始让学生进入到科研项目中。

除了以上三部分内容,完备的教学体系还应包括教学质量保障措施,该措施有助于评估当前教学效果,并对下阶段教学任务提出建设性方向。质量评估的手段应该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成绩不能仅看一方面的成绩,要多方位考量,把理论、实验、应用、创新等环节综合起来进行考评。

3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研究

“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教学体系的建立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展开奠定了基础,而在具体教学步骤当中需要加强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现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3.1在分组讨论式教学中,讲究互动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融合分组讨论式教学法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必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分组讨论中还要穿插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之前需要按照学习内容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教师按照“任务驱动法”的要领先提供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法、结果等资料,再给小组下达任务,要求每个小组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完成任务。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协作来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在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不是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都适合应用该方法,该方法需要有侧重点,重点内容重点应用;第二,该方法的使用课堂节奏很重要,教师在课堂掌控过程中应把握得当,突出重点,不能让学生钻牛角尖,要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课程重点;第三,适用于该教学方法的内容包括交换机配置与应用知识等网络设备管理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在网络实训室上课,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现通过举例来说明分组式讨论中互动式教学与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局域网组建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内容,可以将班级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以四五个成员为主,每个小组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一个中小企业局域网的组建,小组内部的分工由小组成员决定。在该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针对各个小组的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学生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还鼓励学生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观点。激励、奖励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协作水平,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3.2将网络资源充分运用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

教学组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网络课程课件、教学录像、实验软件等内容。此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组还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博客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3.3尝试组建课程兴趣小组和技能大赛实验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重要,在课后通过组建课程兴趣小组或技能大赛实验班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积极性。近些年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的计算机网络技能大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广大本科院校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技能大赛,这就需要组建实验班,采用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模式。学生通过模拟软件进行训练,等熟练之后再让学生在真实的设备上进行实际操作。

3.4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计划

许多高校并没有将职业资格认证纳入到具体的教学规划当中,这十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为加强课程和就业之间的联系,在调整教学内容与实验计划的前提下,应及时把职业资格认证融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并调整学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之后,能够参加高级网络操作工、网络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这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就业观念的增强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还必须要参加三级网络技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便在毕业时就可以拿到一个或两个与网络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3.5校企合作,开辟计算机网络实践新空间

与就业挂钩才能体现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校企合作是该课程教学创新的一种尝试。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网络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对教师进行网络项目的培训,还可以针对学生举行不同规模的it讲座及培训,既提升了教师的工程能力,还让学生打开了眼界,了解到了企业实际应用的主流技术,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做到更有针对性。校企合作的方式紧密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使教学实践延伸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4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交融的学科,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理论、实践一体的网络人才已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本文正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理实一体化、层次多样化”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这些创新手段势必会为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开创出更广阔的空间,也能够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计算机领域打下牢固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与教研过程中,一线教育工作者仍将继续致力于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也势必会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永山.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7(8).

[2]张纯容,施晓秋,吕乐.面向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万智萍,邱泽敏,陈锦煌.“双阶段、多层次、个性化、创新式”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1(27).

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篇4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局域网、校园网、企业网和internet等方面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大力实施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改造,社会对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建设、网络应用与开发和网络管理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针对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并将其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其基础性、理论性、应用性都很强。如何提高该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实用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养高素质的拥有创新能力的网络设计人才和高级网络管理人才,值得我们每一位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深入思考。

一.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脱离、教学模式不适应课程特点、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应用日渐广泛的时代,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现有的课程教学中,在师资、教材、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课程考核办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交叉的双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生长起来的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它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一门跨专业学科,它综合应用这两个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此外,它与计算机专业的其它课程不同,它需要软件和硬件的结合,需要理论和应用的紧密结合,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的交叉性、实践性、应用性、复杂性等特点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具有较宽广和深入的知识结构与基础,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目前我校的情况是,大部分教师不具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交叉的双重理论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此外,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当前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具备了设计、管理大型网络的经验和能力,没有参与过大型网络组建、管理的教师,必定缺乏对大型网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那么做好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就比较困难。

(二)教材内容滞后

在教材方面主要问题是教材内容滞后。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迅速的发展,同时这两个领域也在各自的迅速发展中进一步融合,新技术逐步成熟并不断涌现,新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和深入。但是,编写和出版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教材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教材中很多新技术、新应用领域并不能及时地在教材内容出现,因此课程教材与当前的主流计算机技术有着一定的距离。

(三)授课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由于受教师实践经验、授课方式、实验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束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依附于理论教学,只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的现象,实验课的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和学时设置随意性较大,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对待实验课的态度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高分低能现象。不少学生修完了课程,考试拿到了高分,但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认识并不深刻,更谈不上实际的运用。

(四)缺乏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实验涉及到不同设备和软件的安装和配置方法,需要大量的网络实验设备,且设备的更新又非常迅速,所以大部分高校受资金和实验场地的限制建不起这样的实训基地,部分已建起实训基地的高校又面临不断更新设备的巨大压力。因此,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网络实验条件相对不足,网络实验平台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将数十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设备连接的小型局域网;另一种是只提供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和计算机。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笔者的授课经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能够真正的学习到实用知识和技能。

(一)加强教师跨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培训

针对之前提到的教师缺乏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交叉的双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教师自身应多参加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学科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多参与解决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实际问题,以增加自己的实践操作经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院校可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技术骨干到院校讲学培训,同时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一线工作,让更多的教师与社会接触,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二是院校可安排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教师参与本校的校园网建设也维护,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三是教师本人要不断学习,多关注计算机市场上的新技术、新配件等,与时俱进,跟上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脚步。

(二)授课教师灵活安排教材内容

针对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应尽量选择适合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内容实用、贴近现实的教材;另外,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为了适应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不断涌现的特点,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要剔除教材中过时落后的陈旧教学内容,教师再根据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给学生传授一些学科前沿知识。

(三)重视实验课,合理安排理论与实验课时比例

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若只有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是不能适应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如果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做过网络实验,连路由器等网络产品都没见过,毕业后就让他们建网,基本是不可能的。高校在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授课时应重视实验课,授课教师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需要合理地开设实验,合理安排理论与实验课时比例。授课教师可以改革传统授课模式,适当减少理论授课课时,理论与实验课时比例的分配可以将传统的比例1:1,改变为1:2,通过提高实训课时的比例,以确保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此外,授课教师可在计算机网络的授课过程中编写实验指导书,增强计算机网络实验的规范性。

(四)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训并重,改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境

部分高校在资金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校内建设理实一体化实验室,为计算机网路课程提供“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用真实的环境进行教学。此外,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校园网络中心、企事业单位网络中心;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参观或参加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开发活动,在实际的工程中获取更多知识和经验。这样做的好处是,弥补校内实验条件的缺陷,在高校资金和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学生仍然可以看到、了解到许多新的网络技术和设备。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目前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之一,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应当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跟上时展的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一定会有更多、更优化的教学形式出现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以高度责任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改革活动之中,完善高校的教学体制,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出色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叔武.计算机网络工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03-320.

[2]陈鸣.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从原理到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兰晓红.《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篇5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2-0000-01

"ComputernetworkSecurity"teachingStudy

JiangCui,ChengShoumian

(Xianni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Xianning437100,China)

abstract:"ComputernetworkSecurity"isacomputernetworkorsimilartechnicalexpertiseofonemajorbasicforreqiuredcourses.thefollowingcoursesformcoursearchitectureintheposition,coursetrainingobjective,selection,curriculumdesignandteachingmethodsofteachingcontentandotheraspectsofelaborationofthiscourse,teachingmethods,topromotethiscourseteachingreformanddevelopment,improvetheteachingstandardofthiscourse.

Keywords:networkSecurity;networktechnology

前言: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存储、交换以及搜索信息,在工作、生活以及娱乐中享受极大的便利。然而,人们在享受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受到计算机网络本身所暴露出的各种安全问题的困扰。这些安全问题给人类社会所依赖的“网络社会”蒙上了阴影。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也没有真正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因此,加速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研究和发展,增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全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加速培养网络安全专门人才已成为我国网络化合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不容忽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研究探讨有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在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先行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站建设》、《网络数据库》和《网络设备与互联》;并行课程:《网络管理》;后继课程:《网络攻击与防御》、《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技术》和《网络安全与电子商务》。

《计算机网络安全》这门课程在网络专业体系结构中位于网络安全领域课程的首位。是网络安全方向学习必不可少的课程。它依据《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系统的讲解了网络技术相关的基本原理和网络应用技术,使学生掌握了网络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网络数据库》全面地介绍了数据库基础、SQLServer的安全性管理、SQLServer2005数据库系统管理、开发和应用的相关原理、方法和技术;《网站建设》系统地介绍了网站规划建设与管理维护的知识和技术,训练了学生网站建设和规划及维护的能力;《网络设备与互联》详细介绍了构建园区网所涉及的交换、路由、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将园区网接入到互联网的相关技术。这些课程为网络安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条件。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培养网络管理员,成就网络工程师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属于“组网、用网、管网”中的“管网”部分。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和网络应用专业岗位而设置。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培养目标

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有:网络故障安全应急处理,黑客攻击造成的网络安全异常及诊断分析,病毒造成的主机网络异常诊断和分析,无线网络系统加固技术,网络安全架构设计和网络安全设备的部署,加密、解密技术及其应用,主机操作系统和应用服务器系统安全加固,故障后的数据恢复技术。对我们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是针对初级并界于中级的网络管理员以及为网络工程师职业打下坚实基础。要想成为中高级网络管理员必须经过后续课程的不断努力学习。

(一)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1)熟悉常见计算机病毒的现象特征,掌握其清除和防范技术,能清除常见计算机病毒,(2)熟悉操作系统的安全设置,能有效的保护所管理的计算机安全可靠运行,(3)掌握防火墙的原理及功能特性,掌握防火墙的配置技术,能保证园区网的网络设备可靠工作,(4)了解黑客的入侵过程,掌握防范黑客攻击的一般措施,能防范一般的黑客攻击,(5)掌握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能应对数据的急救处理。

(二)职业所需的通用能力。(1)网络安全的法律和法规意识。掌握我国制订的相关网络安全法规和法律知识,了解我国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2)团队协作精神。网络安全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需要团队的分工合作。(3)养成自学习惯。网络安全领域知识变化日新月异,需要不但学习,要培养“活到老,学到老”的自学习惯。(4)与人沟通意识。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手段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本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来展开。教学手段:虚拟、真实环境相结合。以学校的实训室为研究对象,按照项目实训步骤进行教学。教师在虚拟(计算机网络安全攻防实训系统,如泰谷网络攻防实验系统)和真实(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室)的网络安全环境中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在虚拟(计算机网络安全攻防实训系统)和真实(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室)的网络安全环境中进行操作练习;在实训室中,学生按分组用真实的网络软硬件进行网络攻防训练。并辅以课外学习,学习网站有:黑客基地(),黑客防线(.cn),中国黑客联盟(),中国黑客入侵组(),安全焦点()。然后输送学生到附近的校外实训基地真实的环境中学习锻炼,直接掌握职业岗位的需求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辜川毅,主编.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甘刚,曹荻华,王敏,王祖俪,张永波编著.网络攻击与防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篇6

关键词:网络课程问题措施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生长起来的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当前,我国在局域网、校园网、企业网和internet等方面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社会对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建设、网络应用与开发和网络管理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热情日益高涨。因此,计算机网络就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脱离、教学模式不适应课程特点、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现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矛盾

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中,多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而目前广泛应用的则是tCp/ip网络协议。这样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存在着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矛盾,即在理论方面的oSi/Rm的七层协议和实际广泛应用的tCp/ip协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网络应用联系起来。另外,从计算机网络的科学体系开始建立到现在的20多年间,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各自的迅速发展中进一步融合,新技术逐步成熟并不断涌现,新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和深入。但是,在教学中很多新技术、新应用领域并不能及时地在教材内容出现,这就要求对原来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

(二)教学模式不合理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叉学科,它综合应用这两个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它与计算机专业的其他课程不同:需要软件和硬件的结合,需要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需要理论和应用的结合,需要课堂和特殊实验环境的结合,需要教学与市场的密切联系。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课程本身特点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缺少师生间的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三)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实验教学环节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计算机网络实验的认识不足。一直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大,形式松散,结果使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少学生修完了课程,拿到了高分,但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认识并不深刻,尤其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2)缺乏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境。目前高等院校中,网络实验平台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将数十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设备连接的小型局域网;另一种是只提供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和计算机。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当前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具备了设计、管理大型网络的经验和能力。没有参与过大型网络组建、管理的教师,必定缺乏对大型网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导致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优化教学内容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对此,在认真分析现有各类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思路:

第一,简化oSi参考模型的内容,扩充事实标准tCp/ip的内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本来计划通过推动oSi参考模型与协议的研究来促进网络的标准化,但由于oSi参考模型要照顾各方面的因素,使oSi参考模型变得大而全,效率很低。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采纳一种层次参考模型,它吸取了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二者的优点,是一种折中的方案,自上而下包括5层,即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与oSi参考模型相比少了表示层与会话层,用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取代了tCp/ip参考模型主机与网络层。

第二,不断跟踪先进技术,以适应计算机网络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不断涌现、快速发展之特点。为此,必须不断修订教学大纲和充实新的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的修改,我们教学大纲的主要特定是:简化了目前已经基本淘汰的如帧中继技术等部分内容,增加了如先进的atm技术等;增加了已经走向人们身边的接入技术;增加了作为tCp/ip网络骨架的路由器技术;增强了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等内容。

(二)构建具有学科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1)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演示出来。如用powerpoint等课件将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等知识点制作成动画,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2)类比教学方法。用实际应用和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物与枯燥、抽象的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基础理论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化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时用人们熟悉的邮政系统进行类比。(3)参与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你教我学”的被动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为此在教学中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主题教学和问题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较为有效的授课模式,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置若干个教学主题或问题,同时也有选择地接受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将其作为新的讨论主题,围绕对主题或问题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从加强实验室建设、规范实验教学环节、合理设置实验内容出发,对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1)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目前许多高校没有独立的、综合的专业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有的学校实验条件落后(只有几台交换机、路由器等),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积极配合,投入资金,加强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室的建设。(2)规范实验教学环节。教师对每一部分实验要有明确的要求,对每一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会遇到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等,都要在学生的实验报告中得到体现。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融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另外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搞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的分析、设计、开发、管理与应用开发技能的网络人才,是一个迫切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0引言

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本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其内容比较繁杂[1-2],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如网络安全、网络系统集成与管理、网络编程和网站开发等课程的学习效果[3-4]。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基础教学内容,需要安排较多的学习时间,才能将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安排两个学期来学习计算机网络中从底层到上层的知识较为合适,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网络的理论知识点,并有足够多的时间参与实验。当前主流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主要围绕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栈四层模型组合后的五层模型来讲述,比如谢希仁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在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课时的分配。

在教材提出的五层模型中,物理层涉及较多的通信网内容,知识点多且分散,但该部分并非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点,可以不作为教学的重点。随着网络技术的推陈出新,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在内容上有较多变化:旧版教材中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包含的一些网络技术已被逐步淘汰,教材仅以ppp协议和以太网协议作为代表协议进行介绍;网络层也仅限于与ip协议相关的内容;运输层内容变化不大;应用层的一些非主流协议(如Ftp、teLnet)也逐步减少了篇幅,同时引入了应用进程跨网络通信内容的介绍。在介绍完整体模型后,教材还引入网络安全、无线网络、通信网络等其他内容。

1课程群结构

经过几年的教学尝试,笔者发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拆成几门课,以小型课程群的方式进行教学,获得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小型课程群包括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互联网原理与应用、现代通信网概论。这4门课不仅涵盖了传统计算机网络的内容,还包含了一些主流的网络技术,同时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中,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原理与应用在内容上完整地包含整个tCp/ip协议栈的内容,这部分是整个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础,为学生后续学习网络编程、网站开发、网络安全、网络系统集成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内容分布上,计算机网络强调底层通信协议,互联网原理与应用强调对高层应用的理解和开发能力,现代通信网概论从横向角度对网络技术进行了?U展。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是计算机网络的配套实验课,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验中,加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群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具有较强的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起到打基础、长内功的作用,其基石作用在专业培养中不可欠缺。

1.1课程学时学分与内容分配

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小型课程群的过程中,在学分设置上,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互联网原理与应用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分别占4学分、0.5学分和3学分;现代通信网概论属于专业方向课程,占2学分;每个学分分配18个学时。在课程安排上,第4学期开设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第5学期开设互联网原理与应用,第6学期开设现代通信网概论。

课程的具体内容分配如下:计算机网络讲述五层模型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中的ip协议、运输层;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在前者的基础上,完成5个验证性实验;互联网原理与应用除了讲述五层模型中的ip路由、应用层协议,还强调基于SoCKetapi的网络编程、基于RpC和Rmi的互联网应用开发,配合3个课程实验;现代通信网概论作为知识点的衔接课程,介绍当前或曾经出现过的通信网技术,比如通信网中的传送网、信令网、传统电话网、ip电话网、移动通信网、atm、接入网技术等内容。

1.2教材选定情况

在教材选择上,谢希仁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虽然对底层协议讲解较多,但应用层协议方面不够深入。ComerDe编写的《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对应用层协议介绍较多,但在章节安排上没有完全按自底向上的方式编排。tanenbaumaS编写的经典巨著《计算机网络(第五版)》,对每部分都有详细介绍,但全书知识点太多,接近800页,不太适合作为师范院校的教材。

当前的解决方案为:计算机网络继续使用谢希仁教授编写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但互联网原理与应用使用ComerDe编写的《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对课本中不够详细的内容,应通过教学课件进行补充介绍。主讲教师在课堂上给出足够的解释,同时标注参考书籍和参考网页内容,让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现代通信网概论使用杨武军副教授编写的《现代通信网概论》。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使用学院自行编写的实验讲义。

1.3教学新形式

从课程群的内容可以看出,整个课程群其实围绕着“如何将信息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这一问题逐步展开。重点内容体现在tCp/ip协议栈中的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的协议及相关技术。难点在于学生学完所有内容后,如何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完整地回答前面那个看似简单却十分复杂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对问题和问题的答案有清晰的理解,在计算机网络的第一堂课中,任课教师抛出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每讲到一处知识点的时候,适时地将问题结合起来,提示学生当前知识点与问题的关系,该知识点解决了问题中哪个细节,从tCp/ip协议的底层一直到应用层,层层强化内容与问题的关系。在讲授现代通信网概论的时候,从横向角度扩展,向学生解释在不同环境下通信网络或计算机网络如何根据不同环境不断变化技术手段,进而解决这个最基本问题。

通过几年的教学尝试笔者发现,采用这种小型课程群组课的方法,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上机实验操作,学生能够较牢固地掌握这些课程的关键内容,并对网络工程的全局架构有一个整体认识,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n程群实验教学内容

作为理论的实践部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是网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设计初衷是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并在动手过程中提出问题,鼓励实验者自行寻找答案并进行理论解释,从而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门课程共包含5个实验,覆盖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分别是以太网抓包实验及网线制作、小型局域网设计与VLan配置、静态路由配置、aRp抓包及aRp欺骗设计、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分析。

互联网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包含3个课程实验,与前者不同,实验是课程的一部分,不单独计学分。3个实验分别是SoCKet网络编程设计、应用层teLnet和Ftp协议分析、应用层Http协议分析,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网络编程程序和3个协议的抓包分析实验。

实验配备专门的网络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共有5个机架,每个机架安装2台二层交换机、1台三层交换机、4台路由器、4台电脑。在保证人手一机的前提下,每次能容纳20名学生完成一个批次的实验。

实验前,教师提供实验指导供学生预习,一些稍难的内容(比如机柜中网络环境的搭建、如何用pC机配置网络设备等)会在实验前进行简单讲解。实验过程中,主讲教师和2~3名研究生在现场辅助学生,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常见问题包括抓包软件无法捕获数据包、aRp欺骗实验无法实现欺骗、添加路由后网络无法连通等。对于遇到问题无法继续实验的学生,指导者会先进行原理分析,启发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提交实验报告并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重点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从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的结果来看,两门课程设计的实验内容对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识记关键内容效果明显。这些实验对学生深入理解报文格式、协议原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动手“折腾”。

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篇8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一、网络课程的重要性

1.网络知识技术更新快

领先的网络技术教学实验涵盖了众多实用的操作技术和网络方案组建知识,包括stp、rstp、mstp、vrrp、acl、nat、napt、staticroute、rip、ospf、vpn、igmpsnooping、pstn、isdn、无线、voip、防火墙等实验。与传统教材不同的是,实验完全从实践出发,对每个实验的教学目的、背景描述、实验的设备、实验设备间相连的网络拓扑、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验证等内容都做了详尽描述。网络新技术的推出和广泛应用.新网络教材的推出,都迫使高校网络实验教学的建设必须加大步伐。

2.社会对网络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大

从全国行业职位整体分布来看,计算机、信息服务行业仍以近20%份额占据着招聘热点行业首席,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一些互联网公司。国家统计部门显示的数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对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等新型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达到60万-100万人,供需缺口十分巨大。今年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今后每年平均职业需求增长达百分之七十一点二。在如此的社会形式下,人力资源专家指出导致我国网络人才缺乏的根本原因除了总量供应不足之外,还在于目前供应的网络人才中合格人才的缺乏。www.133229.com在我国,虽然传统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每年都在增加,但由于课程设计与市场的脱节,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高校计算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足,动手能力不强,毕业后不能快速满足用人企业的需求。由此可见,社会需求同样反馈到学校网络实验教育内容更新、教学优化和教学密度的不足和局限性。

二、网络课程现状

计算机网络是各大专院校本科乃至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目前本门课程的教学存在四个比较大的问题,首先是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教学内容难以跟上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发展变化。该课程的特点是在较深厚的树理方法基础之上,综合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识更新非常快。几本经典的教材几乎每年都有比较大的变化,内容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更新和调整。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目前的课程组织方式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科及专业方向的调整。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许多高年级专业课程的基础,网络知识是学生毕业后科研与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因此网络课程的教学必须有足够的前瞻性,这要求从课程设计、内容组织、讲授方式等多个角度来组织教学与考核工作。

存在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在教学方式上,由于网络课程有相当部分的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知识方面,难度大,相对枯燥,在课堂教学方面遇到学生积极性调动不充分,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例如在通信基本理论、物理层协议分析等的教学中,由于这些内容安排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枯燥晦涩的内容对整个课程兴趣的建立和引导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来适应课程本身与授课对象的发展变化,提高教学效率,具体措施有:按需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精讲多练,灵活组织教学方式。

三、按需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学生兴趣的引导和激发是进行教学时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双方的互动性。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们学员队宿舍普遍建立了互联互通的网络,他们对构建网络、路由器配置、建立各种服务器具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并且存在大量的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个情况,要加强课程中互联网络的组建与配置这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子网掩码来建立以宿舍为单位的虚拟子网,指导他们学习使用各种网络管理和分析工具,来优化网络的性能,并介绍了各种网络服务的建设和配置。

四、精讲多练,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

1.讲透原理

在课程教学时,应该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对于计算机网络中的要点、难点进行详细的深入讲解,如网络体系结构、媒体存取层协议分析、tcp协议分析、地址分类等,这些都是计算机网络的经典核心内容,需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计算机网络课程讲解要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对于基本概念,特别是网络协议要讲解清楚,课后留有相关的思考题,而对于非重点则不必多讲,以免使学生感到该课程内容过于庞杂。对于一些掌握难度小、学生在日常应用中相对熟悉的内容则采用简要讲述课后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应用层的一些内容、局域网与广域网等的内容等。对于一些内容,如虚拟子网的概念、路由器配置的有关概念、组播与多播的概念等,采用以试验代替纯粹的课堂讲授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来学习。

2.反复练习

动手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许多内容应该以试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必须充分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意识,通过实践验证来掌握其基本原理、基本概念,通过实践训练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在试验内容的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基本能力素质等开设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三种试验,并按照先按照章节内容点练习,再进行综合练习的渐进方式。

试验的内容主要有3类:一类是基本的网络应用试验,包括互联网常识,如ip地址设置、网关和域名服务器的配置、互联网应用工具的使用等,这些内容学生使用pc机即可实现。一类内容是网络的配置与管理,带有很强的应用色彩,如局域网的组建、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各种应用服务器的搭建等,学生对此类内容尤其感兴趣,使用自行购置的电脑、路由器等在宿舍搭建了局域网,使用子网掩码来配置专用子网,并搭建了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等。第三类就是在学习的高级阶段,进行网络通信协议类的试验,在深入学习网络协议的基础上,通过编程来实现一些基本的协议和服务,如ftp协议、组播技术、点对点通信技术等。这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网络基础知识并且精通编程语言。

加强试验的环节的一个有利的保障条件就是学生自行在宿舍建立比较完善的局域网,并且能够接入互联网,因此能够开展各种类型的网络试验。

五、结论

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同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课程内容和学生个体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教学手段也必须要能够适应这种趋势,不断的去探讨更加切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这是推进学科建设,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7-0000-02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前景与特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专业在校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普通高校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重点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和抽象性较强,需要逻辑思维及立体构图,需要很强的数据结构基础和数学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劲;课程教学中集中了大量的概念,专业术语,专业知识较其它课程要多很多,学习任务重,在向学生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应用的关系,要让学生除了着重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所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也为将来就业打基础。

二、讲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当中存在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集中上课讲授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方式;教学的内容以课本为主和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演示为附,尽可能的减少讲解概念,对于以概念来讲解网络专业概念的、专业术语与生僻的词语:这些理论概念都不好消化理解,增大了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造成了疑难问题越积越多时,他们就会因为失去学习积极性而出现不学和厌学的情感,有的同学即使学习了,听课了,也会学了后面的知识忘了前面的网络知识;与此同时由于讲授网络的同时学生并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学习多媒体课件中的演示,而教学进度也特别快一带而过,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网络课堂教学的效果、听课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会出现大量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案例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利用实例来讲解网络基础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中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学生普遍反映很抽象,包括任课教师也很难理解明了,分析透彻,让学生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网络七层结构比喻在快递公司投递管理体系,我们要去快递公司寄快件,过程如下:要把打包好的包裹包上在信签上写明收包裹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并付费,后送入投递服务部。快递公司工作人员将包裹发往同一地点的包裹箱车或更大的包装袋分捡好分好类。已经装袋分检的包裹被运送到火车站物流、飞机场等体货物运输部门,封装大包等待运输。之后就是运送快件到达目的地的快递公司进得分检,并在分派给下属子公司,并由快递员进行派送至收包裹人,收包裹人收到包裹,签收后就可以了,这样就完成了传送任务。对比讲解七层模型从最底层到高层的功能:使学生对层次的概念有个形象的认识,整个过程的参与者邮包裹人、快递公司、运输、快递员和收包裹的快递公司、运输包裹的交通工具等构成了七层结构的快递公司管理体制,从而和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七层体系进行对应比较;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七层体系结构中数据的封装和投递有相似之处,要快递包裹就必须要把包裹送到快递公司,并且必须要写上收包裹人地址,并且对包裹的封装有明确的大小要求,地址明确,并且在发包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封装的过程。在收包裹时则表现为打开包裹的过程;包裹在寄包裹人与收包裹人层面表现形式为一件物体;在快递公司表现形式为目的地为相同地点的装袋的状态;在运输部门表现为打成大包分检状态,数据(包裹)在不同层次,表现形态也不尽相同,而在同一层,表现的形态是一样的,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协议数据单元的概念。数据的传送在人们的面前就是看到与否,相当于包裹的运送与接收。在快递公司七层体系结构中,寄包裹/收件人这一层为该体系的上层,运输层为该体系的下层,可以看出寄包裹人/收件人使用的是快递公司的服务,快递公司使用的是运输部门的服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七层模型层层之间关系的服务与被服务。学生对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七层模型体系结构便有大致形象的理解。

(二)理论与实际相互关联

在讲授信息的传输介质时,教师可以把室内(楼内)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知识介绍一下,讲解水晶头的掐法、线序、百兆/千兆的不同做法等,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讲授常用的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数据可以通过光纤传输、双绞线传输、微波传输、激光传输等方式,可以根据传送的距离成本以及速度来决定传送网络数据方式;在讲述计算机中网络协议时tCp/ip协议、计算机网络(UDp)两个协议时,需要介绍两个协议的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不同,根据它们的原理特性的不同、也决定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如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传输的网络应用,在传输层一般选择计算机网络的tCp/ip协议,而ip地址就是计算机在网络通行的身份是网络通行的许可证,而像视频的传送一般则选择UDp协议,还有些网络应用是需要两个协议都是用的,比如说远程网络摄像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时画面的传输就要选择UDp协议,而监控的画面需要保存起来以备后续查看,对画面的质量要求比平时高传送时就可以选择tCp/ip协议;教师对于理论课程的讲解,学生的学习,不只要掌握知识点的原理,更要理解与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因此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介绍一下实际运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讲述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除了介绍了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的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可以延伸介绍下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过滤在上网管理时的应用,例如:使用无线路由器时经常会碰到被其他人盗链的情况,这时使用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过滤,仅允许某一个或者某些计算机的物理地址(maC地址)访问,就可以解决问题,现在很多商业网站就是利用maC地址来控制访问的,只要你绑定maC地址后就会被保护,即使被盗用帐号,在别的机器也用不了。

(三)internet网络在网络教学的应用

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搞好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校园网络是学校教与学的纽带,学生可以从校园网上得到更多的知识信息,也能及时地自己的信息,并实现网上时时交流、时时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而大大丰富和充实课余生活。教师的备课可从校园网中获得更多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方便地,有选择地比较教学信息资源,然后通过校园网向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交流与开发,才能实现信息化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的性能:winSchool、youku等视频网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网。但是普遍缺乏在这些多媒体教学网上运行的课件,尤其能与学生计算机课本配套的课件就更少。所以有条件的教师或高校应该多录制一些优秀教师的网络课堂,并把视频传到网络共享上,只有这样,大家共同做一件事,才能让网络基础课程的学习资源丰富起来,让学生在网络社会的今天,一边浏览一边学习的生动的网络知识,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对媒体教学网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远程教学网发展网络基础课程教学: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课室、多媒体等)难以满足需要,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网络的依赖也日益彰显。让广大的学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提高自己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利用各普通高校网络基础课程学科代头人通过远程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让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网络与计算机技术。

三、总结

在备课时设计教学案例时,更要体现代网络信息发展的特点:不断改革和不断创新,跟着网络的脚步,不断的更新教学才能取得更高更好的效果。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要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教材形式的改变,更是教师学校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向信息化的改进,通过对实例中所有应用案例的讲述、分析、操作与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研究与实践中发现的体会到网络学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伟民章.教学设计基础[m].电子工业出版社

[2]唐卫清.信息网络技术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

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篇10

关键词: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2)06-0149-01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已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 但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综合性,实践性的不断增强,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又由于实验教学配套设备及环境相对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不仅难以达到目标教学效果,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更难以适应社会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且必须以提升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为主题,转变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新观念,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建设合理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网络技术专业社会发展。因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二、教学方式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式多样的传授方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的专业课程教育中,研究型教学方法更适合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研究型教学包括问题引导式,生活启发式,结论讨论论证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及实践教学的多样性。

(一)引导和启发式教学

理论教学中,着重概念性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采用生活启发和问题引导式等方法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有很多基础性概念和理论知识,这对学生而言,每一次课都有新的知识“面孔”,在这种天天新概念情况下,很容易使学生烦燥引发畏惧心理。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因材适教的方式生活化问题式引导讲解,讲课中对问题悬而引答,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并逐步其研究,讨论加深理解,同时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独力能力并且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生活教学

在课程中的概念性理论知识,课本中描述的很详尽,但对初学者来说仍然很抽象,比如oSi七层参考模型本就是一个抽象理论化的概念模型,所以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就和实际生活的邮局系统相结合比照讲解,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来理解网络中抽象概念。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到至今,普及到生活中的各方各面,在校内有校园局域网,在社会有城域网、广域网、企业内外网,以及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先进网络设备。可以由室内走向室外,生活教学---现场授课,使学生随学随用,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加强的动手能力,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

(三)兴趣引导培养独立和创新能力

结合专业培养要求和课程的实验进度,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相关辅助选修课,举办知识技能大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开设的每门专业课程都有大量的实验操作和实训项目。通过技能培养的相关辅助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由听课变为学、由问变为独立思考、由背变为分析研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再是“千人一面”,个性化将得到较好的发挥。

三、定位型培养---复合型和职业技能型

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也就是说专业知识技能是本专业学生的一技之长,作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网络技术如果只是泛泛而谈话,那职业定位也就只能是普通的操作员。所以教学目标中引入多元化多学科教育,培养多元化技能型复合人才,既能文秘,又能管理,也能开发维护。

全面发展是我的理想也是我们的目标,但实际的学习中,对学生要因材适教,以有某方面特殊才能及社会就业和创业导向为指导,定位培养学生的单方面的技能。定位型的目标化教学就是在课程相关应用技术教学过程中以职业定位为导向授课,正所谓有了目标才有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迷茫心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职业定位主要有需求分析、软件开发、实施、测试等方面,根据就业形式和学生的兴趣,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重难点讲解并扩展相关职业技术知识,根据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职业技能知识。

四、校企合作

根据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方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通过与企业相互渗透合作办学,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置网络技术课实训项目培训教学,为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为企业节约成本。同时,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相关实训器材,建立利益共赢关系,真正实现“校企合作教学,专业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在以企业项目实训化教学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中,部分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实施,加强实训环境的搭建,贯彻“职业技能导向”、“案例教学”、“工程活动导向”和“项目任务驱动”的建设思想;同时建立“活页教材”特色课程教学,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合二为一,从而达到真正的就业化情景教学。

五、网上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库平台,把相关授课资料如多媒体课件、精品课堂视频、实训指导资料、专业信息文献库、专题特色资源库、试题库和案例库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相关资料上传到资源库平台网络上,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和自主学习。

六、结束语

总之,本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要重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侧重的是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定位性和职业性培养,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出技术应用复合型和职业定位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利民,王明斐.关于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探讨[J].甘肃科技,2010,8:169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胡远萍.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安淑芝.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