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美业的发展史十篇美业的发展史十篇

美业的发展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9:21

美业的发展史篇1

   [关键字]课程合作,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历史思维,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57-6241(2004)12-0048-05

   国会最近对美国历史教学基金(theteachingamericanHistoryGrants)(该基金旨在鼓励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员和公共历史学家的合作)的空前投入在中小学的历史教学中激发了新的兴趣。本来,各个层次的历史学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现在,受联邦政府空前积极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正加入到这些合作性的专业发展课程中来。

   2002年6月,美国历史联盟(thenationalCoalitionforHistory)的主任,BruceCraig,与美国教育部的人员组织了一次会议,讨论美国历史教学基金问题。参加会议的有美国历史协会(theamericanHistoricalassociation)、美国历史学家组织(theorganizationofamericanHistorians)及美国国家社会科委员会(thenationalCouncilfortheSocialStudies)等三个组织的执行领导。这三个组织多年来一直鼓励和支持大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合作,并出版了多种资料,包括图书和小册子等,这些资料将合理的历史学、教育学学术成就与建议性的课堂教学(suggestingclassroompractice)整合起来。

   会议的一项成果是,教育部人员责成上述三个组织制订一个文件,以便为美国历史教师确立合理的专业发展基准。他们要求组织者提出一个良好的专业发展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其预期结果。于是,2002年8月,三个组织从中小学校、大学历史系、教育学院的教师以及公共历史学家中遴选有关人员组成了一个工作小组,开会探讨美国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以下内容就是他们思考和经验的反映。

   历史是对于过去的研究(包括对一定的时间里所发生的沿革的研究)。历史学家peterSteams(译者按:世界史研究者和历史教育研究者,乔治?马森大学教务长,曾任美国历史协会副会长,他是制订本文件的工作小组的主席)认为:“过去产生现在,现在产生未来。有时候,虽然晚近的历史足以说明某个重要的发展变化,然而我们却经常要回过头去进一步确认变迁的各种因由。只有通过历史研究,我们才能把握事物的变迁历程;只有通过历史,我们才能逐步领会引起变迁的各种因素;也只有通过历史,我们才能理解一种制度或一个社会的哪些因素不因变迁而延续下来。”学习历史不仅能培养学生恰如其分地把事件置于历史视野中加以考察,而且能发展其研究技能(researchskills),增强其分析性思维能力(analyticalthinking)。为确保这些思维和研究技能的实现,我们应该随时重新审视教学的专业发展方案。

   本文件建议,为了历史教学的专业发展,必须对各类合作加以规划,并优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须按照某种普遍的标准来确立合作,并考虑其计划性、参与面和持续的时间。第二,合作必须包含处理历史内容的合理方法。第三,合作必须充分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第四,合作必须强调几种可界定的思维习惯,它涉及在各种成形的辩论中运用证据和解释,以及理解历史中的各种变迁问题。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合作必须帮助教师掌握各种特定的评价方法。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合作性课程都必须依靠以下两个基本的假设:

   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历史思维三者应该互相交织、相互关联;

   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历史思维必须与课堂教学经验联系起来。

   专业合作的基准

   为了专业的合理发展,合作规划一开始就要吸收中小学教师参加。

   考虑到教师所在学校的利益以及教师对开发自己的专业课程的意识,一开始就应吸收中小学老师参与合作,使之成为咨询委员会(advisoryCommittee)的成员。咨询委员会应当考虑:是吸收一整个部门的教师参加(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还是只吸收相关年级或特定学科(如美国史、世界史、经济学、地理学、公民以及其他社会学学科)的教师参加。讨论的内容应包括:哪些书籍、论文和网站可为不同的研讨会所用;各种研讨机构应该邀请哪些人开讲座;教师们的各种要求和期望等。

   要预先评定师生的知识基础及其课堂需求。

   应当考虑参与项目的师生在内容知识方面的优势、不足,以及对他们而言,相关教学材料的可利用性。

   专业发展课程的重心应该是:经由评估而确定下来的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

   合作应该包括:让教师们参与拟订基金项目的各项目标,并对这些目标的修订提出建议。

   各类专业发展课程必须长时期地维持下去。

   合作的具体安排(可能通过大学里的合作者进行)应包括:邀请大中院校的教师参加各种年度性的专题讨论会和大型研讨会,以推动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支持这些合作的资金要足可支撑。

   应该大力提倡教师与其同事之间进行专业方面的合作。

   这些合作方式包括各种非正式座谈会或研究会的探讨(及在网站上的有效交流),合作出版,以及专业研讨会上的报告交流。

   在地方教育机构中,应当要求资深教师为其同事指导各种小型专题讨论会。

   给在职培训或专业发展课程提供机会,让资深教师或大学院系的同行指导如何处理从各种专题论文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及相关内容,并将它们用于课堂教学中。在职培训机会还包括:为教师提供一份课程概要,其内容从各种读物、讲座及教学计划样本中收集而成,教师将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实施教学。

   教师队伍中那些各方面能力都很强、能充任促进者(facilitators)(facilitator:会议的主持人或活动的促进者、推动者,此处取后一种意思。教师培训的促进者不仅要维持大学与中小学的密切合作,而且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和新手理解如何将大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基础教育的课堂中去。其任务是为教育活动提供信息资源或教育识见,从而促进一个集体(例如讨论小组或课程编制组中其他成员)相互间的积极作用。可见,其职责不是提供专门知识,而是沟通与提高他人的专门知识。)角色的,应确认其资格,并在合作方案中授以领导职务。

   合作方案应尽量吸收大学/学院的历史教师,尤其是那些有中小学教育经验的教师参与。

   如果专业发展课程面向一个特定的学区,那么,项目规划一启动,就要请该学区里的历史科与社会科协调员(coordinator)(coordinator:“召集人”或“协调人”,前者如某校历史委员会的召集人,后者如某市(或学区)学科课程或教学的协调员,此处应为后一种意思。)充当顾问。在这种有特定学校和学院的学区里,培训活动既要在中学、也要在学院里举行。凡对培训新历史教师负有责任的人都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课程内容的基准

   为教师提供机会,使之及时了解新近的、主要的历史研究成果。

   教师们应该探讨有关美国史的主要时代划分法(periodizationschemes)及这些分期法内在的问题。

   课程内容远非历史“事实”的干瘪叙述。因此必须使教师养成以各种方式丰富课程内容的能力。

   必须帮助教师运用现有的、合理的课程模式(contentmodels)。诸如“1994美国历史教育成果评价框架”(theU.S.HistoryFrameworkforthe1994nationalassessmentofeducationprogress)等文件皆为有益的指南。假如在某些州的课程标准里,历史被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待,那么历史学科的专业发展就要遵循该州的课程标准。

   为教师提供一份合理的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包括与特定历史主题相关的一手材料、新近的二手材料及历史网站,当然也要包括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历史的材料。

美业的发展史篇2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历史发展

一、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

1、酝酿期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莫雷尔法案》,它规定联邦向各州提供联邦土地,以资助各州农业和工艺教育的发展。1890年哈里森总统批准的第二个《莫雷尔法案》进一步规定,各州拨款资助兴办农业和工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与此同时,19世纪末公立中学的大发展和中学毕业生的迅猛增加,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急剧增多,为当时结构单一、追求"纯粹大学"理想的高等教育系统带来了数量、质量和财政诸方面的多重压力,所有这些都直接推动了初级学院运动的开展。1892年,哈珀首创把芝加哥大学分成两级学院:三、四年级算作高级学院,一、二年级算作初级学院。这是初级学院最早的形式。1902年美国伊利诺斯州成立了第一所独立的公立初级学院---乔利埃特学院。在创立之初,初级学院具有双重任务,除转学性课程计划外,还开设了培养半专业技术人才和半专业熟练劳动者的各种实用技术课程。1904年的一份报告在谈到社区学院的职能时,提到了两年的职业技术教育。在20世纪初,初级学院的创始人威廉・雷尼・哈珀和伦纳德・V・库斯等学者的著作都曾提及在初级学院中设置职业课程,使不愿转学和没有机会转入四年制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毕业后能够就业。所以,从社区学院创立起职业教育的思想就已存在。

2、初创期

1920年在两位重要的教育家佐克和伍德才倡导下,来自13州23所初级学院的34名代表出席了在圣路易斯举行的第一次初级学院代表会议。会议经过两天的讨论后成立了在两年制学院运动历史上至关重要的组织---美国初级学院协会(aaJC),该协会1992年改名为美国社区学院协会,它为社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协会成立以来,职业教育始终被纳入早期召开会议的议事日程。该协会1930年创刊的《初级学院杂志》也成为促进职业课程的重要讨论场所。由于选修终结性课程进展缓慢,该协会又于1939年成立了终结性教育委员会,对终结性教育进行专门研究,其中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成为主要研究项目。aaJC得到的首笔重要的外部资助,支持aaJC举行了24次地区会议,解释终结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还发展了20世纪30年代处于领先地位的8所初级学院的职业教育;大大提高了aaJC组织本身的能力。这一时期一些行政上和中等学校相连的社区学院得到了联邦职业教育的资助。由于aaJC领导人的努力和初级学院职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到1940年已有14个州的62所初级学院得到了小额联邦职业教育资助。早期初级学院提出了"半专业训练"的概念,把标准化能力倾向测验作为分流学生到职业课程计划中的手段,辅导和咨询则成为职业教育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选择职业的手段。这一时期,发展和完善了初级学院职业教育的许多方法:如与当地雇主建立合作,由当地商人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对职业教育课程提供反馈,主修职业课程的学生在接受指导和管理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工作经验计入学分等等。到20世纪30年代末,70%的初级学院至少提供了一种终结性课程计划。在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科罗拉多等一些州法律已对此有明确规定。1938-1939年主修终结性课程的学生仅占全部学生的33%。[1]

3、发展期

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于1944年颁布了《军人权利法》。数百万退伍军人涌入社区学院学习,其中许多人选修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以重新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便顺利就业。这促使各州政府重视强化社区学院的职业技术教育。同时随着大批退伍军人涌入社区学院,高等教育急剧扩张,由此引发的对高等教育未来组织的一系列问题促使了1946年杜鲁门总统高等教育委员会的建立。该委员会1950年提出的《为美国民主服务的高等教育》,在政策上对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大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它建议放弃"初级学院"的名称,改称"社区学院",从概念上确认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这对20年后aaJC正式采用这一名称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指出了应该扩充终结性课程,提供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教育的同时,提供职业教育,训练熟练工人、半专业性的工人和技术工人。

4、成熟期

1963年《职业教育法》、1968年和1972年两次修正案颁布,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初级学院职业教育的合法地位。同时联邦政府也增加了对职业教育的拨款,使美国各州社区学院有充足的资金发展职业教育。苏联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后,美国政府更加重视能够培养技术优势所需要的教育制度,接受技术训练的观念,从而对社区学院的职业课程予以较大的关注。60年代末影响美国决策圈的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张联邦政府、州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努力,刺激综合性社区学院中职业教育的扩张;建议加强社区学院中的职业指导,正如布林特和卡拉贝尔所说的"社区学院的扩张以及社区学院终结性职业课程计划的扩张是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分化计划的核心"。在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的影响下,1970年尼克松政府在《致国会的关于高等教育的特别咨文》的文件中,大力支持两年制学院特别是提供职业教育的高教机构。这是首位总统在一份正式文件中如此坚定地支持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这种支持付诸实践:来自政府的收入占社区学院总收入的比例由1969年的6%上升到1973年的8%。[2]与初创时期相比,不仅联邦政府增加了对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资助,还有许多重要的私人基金会也加入到资助队伍中。这些基金会帮助培训为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以及课程开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教师,也帮助出版了社区学院职业技术课程计划书籍。70年代初,资助职业教育项目的主要基金对初级学院运动中的职业教育研究和课程计划的全面推广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根据博格的1957-1958学年一次调查,86%的初级学院至少提供一种职业课程计划,较前一时期的70%有了明显的提高。70年代后期至1980年社区学院主修职业课程的学生占学院学生总数的70%。[3]

5、新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使新兴高技术产业部门,即"朝阳工业"蓬勃发展,与此相适应,能源消费结构、贸易结构、社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国动态经济发生的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也相应地进入了一个新发展期。1982年制定的《职业训练合作法》强调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与"企校合作关系"。1984年珀金斯《职业教育法》规定把联邦资助资金交由各州来管理,同时扩大对贫穷学生的职业课程的资助。1988年颁布的《美国经济竞争力强化教育、训练法》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训练的现代性质。1990年《卡尔・D・珀金斯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规定了职业训练实施具体标准和评价办法。1994年《由学校到就业法》、1996年《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法》、1998年《劳工投资法》等强化职前就业教育,加强高中和高中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等等。在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推行下,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发展更趋于成熟。

二、结语

综观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进程,可以看出:正是由于职业教育成为社区学院的主要职能后,才彻底改变了社区学院长期的依附地位,开创了独特的活动领域或训练市场,形成了自身的优势特色,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毛澹然.美国社区学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45.

[2]张晓莉.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美业的发展史篇3

面对中国伟大的美术文明与现代阵容庞大、发展迅速的中国美术教育现状,对我国美术教育史进行研究是一项非常必要、非常紧迫的任务。从我国师范美术教育来说,按照2005年“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通知”,美术教育史作为必要的基础理论课程进行开设,但目前最缺的是教材和相应的研究资料。另外从阵容庞大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来看,他们职前教育就缺乏这门必要的知识。教师工作中要进行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思考问题是不能缺乏教育史知识平台的。古今中外教育史中蕴含着先贤宝贵的经验,有着深厚精辟的理论,体现着美术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规律,是他们思考发展和改革我国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知识资源。

我国美术教育史涉及美术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各个层面,我国美术教育发展史蕴含着美术兴邦的历史经验。通过展现美术教育的历史,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中华美术多方位的总体认识,对美术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进步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为:第一,能为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性质、特点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思考依据。第二,是改革我国美术教育与我国美术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必要因素。

研究我国美术教育史要在深入挖掘和大量占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美术教育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过程,探讨美术教育的产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内在联系,展现我国美术教育走过的辉煌历程。我国美术教育史不仅要勾勒出我国美术教育的总体发展面貌,并要史论结合,概括出各个时代的特点,找出规律性和特殊性。美术教育史研究必须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为指导思想,研究各时期的美术教育现象、教育形式与教育思想的社会政治文化历史关系。紧密联系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并广泛吸收学术界科学研究的成果,对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作出在宏观上把握教育思潮流向的前提下,对具体的教育制度、教育经验进行剖析和梳理。美术教育史研究紧密联系着历史学、社会学、美术史、美术学等,美术教育史研究要思路开阔,在综合其他学科史学研究的成果上建立新的美术教育考证方法,借鉴教育史研究的一切具有科学意义的成果和方法,博采众长,努力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在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中研究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

美术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继承和发展着人类的文明成果,传播、保存、融合、发展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形成、生存及发展的生命机制。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对人们的社会心理、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文化传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成为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

谈到美术,我们可能会想到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或者现代人说的艺术设计)。谈到美术教育,我们可能会想到美术本体的传承教育,这显然是不全面的。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属于造型艺术的现象,其实也都属于美术现象。这些美术现象是劳动者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体现着他们的情感、理想、审美和造型观念,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典型的美术文化特征。那些被称作“美术”的作品,发展中既有明显的承传性,又在不断地翻新。这些美术在民间传承与发展的过程,属于美术教育的范畴,美术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特殊而意义重大的。

不同的美术教育形式对应不同的社会阶层,一般来说美术教育史研究包括三大类:一是专业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在传统中的主要教育方式是:父子相传、师徒相授、图样临习等。在现代社会“专业美术教育”一般在学校实施,如美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各类学校的美术专业学科。这种教育以培养专业美术人才为主要目标,教育目的是美术文化本体的传承与发展,最终指向是以创造的产品为社会提供精神的与物态的艺术,促进社会发展。二是人文素质美术教育。“人文美术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式是:作品认知、社会活动与信息接受等方面中的教育,主要指为教化国民素质而言。在现代社会的“人文素质美术教育”一般指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中的通识教育,教育目的是公民素质教育。三是社会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包括家庭与社会生活、活动等方面的美术现象对人的影响与教育,内容丰富多样,主要有家庭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筑、影视、网络、工业产品、宗教美术、政治美术、商业美术;生活活动的器具、婚丧嫁娶与礼仪活动中美术参与的运用等。这些美术文化随时随地对公民起着教育的重要作用。

美业的发展史篇4

【关键词】中国美术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

中国美术史课程有着深刻的渊源和严谨的文脉,在艺术类专业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都存在重知识轻感悟、重记忆轻理解、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导致学生们的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推动教学改革是中国美术史课程的必经之路,而如何保障改革效果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

一、中国美术史课程概述

中国美术史是高校美术专业一门基础性课程,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构中国美术历史基础知识体系。其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为图像,但涉及的其他领域、专业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以及考古学等。但结合现阶段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实践来看,通常只注重以历史为主线的美术类型讨论,其他领域的内容常常遭受忽视。这样导致的一个恶劣后果就是中国美术史课程教材存在严重的程式化问题,很难将这门课程的特色以及内涵完整表达出来,重点把握不准确,对中国美术史课程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国美术史课程内容的特征分析我国是一个民族多元的国家,不同地区、民族的风俗面貌往往存在差异,而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美术的基本元素,也决定了中国美术史课程内容的多元化特征。而且除了本土文化造就的美术元素,中国美术类型中还包含了一批非本土起源的部分,它们的流传更为复杂,甚至对中国以外的美术样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追求全面和完整,而是要从内容中找寻美术的本质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美术史课程的知识点有效整合起来。

(二)中国美术史图像化的表现特征中国美术史课程包含了从石器时代开始及其之后各个时代的绘画、雕刻、造像以及工艺品等诸多内容,基本上都是以图像作为载体。而在知识内容上则涵盖了历史、宗教、人文等多个学科领域[1]。由此可见,中国美术史课程内容包罗万象、灿若星辰。但我国现有的课程教材编写总是受到历史学的影响,根据历史分期对美术史进行划分,并以固有的美术规范和模式对不同美术类型的发展规律进行概括,这样的教学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拓展发散予以限制。

(三)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根据调查来看,现如今很多美术专业的学生对中国美术史课程的认知存在不足,只是将其当作一门可有可无的理论课程,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唯一支持学生们学习美术史课程的因素就是学分,作为一门必修课,…若是因挂科导致拿不到学分,可能存在无法毕业的危险。另一方面,院校对史论课程的安排也存在问题,最突出的一项就是学分设置不合理,要知道中国美术史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就绘画一项就涉及许多内容,除此之外,建筑、设计、雕刻也都属于美术的范畴。

二、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课程设置首先,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融入更多当代美术发展的内容。目前我国使用的《中国美术史》教材中很少会涉及中国当代美术,这对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而言意味着一种缺失。改革开放以来,新思潮的不断涌现影响着中国美术的发展,虽然几经波折,但也诞生许多精彩的内容。以我国当代美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呈现三个特征:其一,开放性和多元化。其二,美术生态更加丰富多样。其三,美术各门类、专业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取得了不俗的成果。而且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多次思潮变革与争鸣,产生全新的创作理念和思路,而这些都是我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应该为广大美术专业的学生所熟知。因此应该将当代美术发展纳入《中国美术史》教材,促进学生美术视野和创作手法的拓展,使学生们形成创新发展的艺术观念[2]。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地方性文化艺术特色。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文化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美术形式,而在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在把握大脉络的情况下,着重谈一谈地方性的美术特色。具体做法有三:一是在艺术考察过程中以地方文化遗址或是博物馆作为主体,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引入,提升学生们对本土美术文化的了解。二是对地方传统美术艺术资源进行整理和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传统美术实践活动,了解、鉴赏、吸收优秀民族传统美术元素,并渗透到创作实践中,实现美术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三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对其中美术性素材进行开发,丰富课程资源。

(二)优化课程实施首先,创新教学方法。综合以往教学实践,可用于中国美术史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参与法,在美术史教学中掺杂一些带有实践性质的训练内容,弥补单一理论性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水平。其二,参观法,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到当代一些博物馆或是美术馆了解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内容。其三,访问法,对民间艺术家进行近距离访问,或是到一些民间美术工作室参观,帮助学生们掌握学术研究方法[3]。其次,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应用。目前,很多中国美术史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开始产生依赖性,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以及快节奏,反而产生了惰性,习惯于使用教学课件替代传统的师生互动,抑制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多媒体课堂教学将成为一种另类的传统教学,只是教学工具上转变,核心思路依旧是灌输式教学。对此,应该从根本上克服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存在的弊端,同时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高端化应用手段,助力教学深度的增加。

(三)改进课程评价在课程评价方面,应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在课程中设置实训板块,让学生们基于学习内容,结合自身兴趣自主选题,进行艺术创作或是设计应用,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如此可以有效地改变当前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存在的过度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情况,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信息采集处理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有效锻炼,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中国美术史课程也应该适时改革,基于全新的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实施方法以及课程评价方式进行创新,使学生们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冬花.美术教育专业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

美业的发展史篇5

目前的中国是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期。从国际上看,文化被视为国家的“软实力”,是一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国内看,文化体制改革正向纵深推进,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蓬勃兴起,文化与其他经济门类关联度高、互利性强等特色逐渐被认知。

正因为如此,打造一个涵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美妆文化资源整合与沟通交流平台,对于中国美妆史建设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必不可少。中国美容化妆史是一部变迁史、创新史,它的传承和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俗变迁。上起远古时代美容化妆文化的起源,下至近现代美容化妆繁荣兴盛时代,时间跨度长达千年,上古三代的青铜器、汉代的铜镜、唐宋的粉盒、民国的妆奁配饰等珍贵弥足的文物,见证着千百年来东方女性在寻找美丽路上的点滴。

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商会专家委员会杨志刚主任在中国美妆历史文化发展大会上做了《美妆行业的现状与未来》主题发言。杨志刚教授指出:亚太地区在未来的5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消费市场。推动亚太市场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各国政府对化妆品市场的规范化,增进了消费者的信心,其中亚洲成熟市场如日本和韩国的日趋高档化和复杂化的销售模式,以及在新兴市场如中国和印度基础化妆品的渗透。并对未来商贸发展趋势、未来美妆厂家发展趋势、未来美妆包装发展趋势、未来美妆科技发展、未来美妆经营发展趋势在会上作了详细阐述。

美业的发展史篇6

美术学是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美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美术历史的演变过程、美术理论及美术批评均是它的主要内容。美术学要研究美术家、美术创作、美术鉴赏、美术活动等美术现象,同时也要研究美术思潮、造型美学、美术史学等。此外,美术学还要研究本身的历史即美术学史,就像哲学要研究哲学史一样。美术学既可以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借鉴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艺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对美术学的研究还可以同其他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美术学研究的边缘地带或者形成新的交叉学科,例如美术社会学、美术心理学、美术市场学、美术信息学、美术管理学等等。这里,“美术”二字的涵义有时会扩大到书法及摄影等造型艺术领域。通过这一界定,美术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美术史、美术批评与美术理论,构成了对“美术”这一现象的研究,这在我国已经形成美术学的基本框架。

然而遍览欧美各地大学的学科设置,却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美术学”的概念。www.133229.Com至今还没有与“美术学”对应的英文词汇。欧美的美术史研究,且以德国为例分析,强调美术史本身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派别影响最大。特别是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成为美术史研究的主流,美术史巨子贡布里希更将图像学的观点进一步推延到人文学科的其他领域等等。在此意义上,美术史实际上是借美术的外壳,承载社会文化的历史内容与含义。设在综合性大学里面的美术史学科,大都拥有独立的系别。如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这些知名大学均有美术史研究的专业。另外也有将考古与美术史并置的,如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就有名为“考古与中国艺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学科,常设在综合性大学的哲学系美学专业。当然,也有一批艺术院校有美术理论专业。

总之,国外还没有一个可以能够包含史、论、评含义的美术学概念。同时,也似乎不存在一个学科管理意义上的美术学。在中国古代美术文献中,常常把画评、画史、画论结合在一起进行探讨。例如南齐谢赫的著名批评著作《古画品录》便是这种体例。谢赫在这部著作开头,就对画品即绘画评论做出概括,“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接着对绘画的功能和作用发表见解:“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览。”这段话便是他的美术观念和绘画理论的表述。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即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六条标准成为此后绘画批评中的根本原则,也成为我国古代美学理论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批评理论和美术作品研究也可以进入史的范畴,中国古代画论常将史和批评融汇其中。

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它们却构成美术学的基本内容。美术批评学可以作为美术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加以研究,当然在批评学领域,美术批评学也可以作为批评学的一个分支,与文学批评学、音乐批评学等并列。美术批评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与原则,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题材、内容、思想和风格进行品析、评判,揭示其价值,分析其优劣,或者对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流派、美术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这种活动就是美术批评或者叫美术评论。美术评论和当前的创作实践活动联系比较紧密,批评家要参与美术活动,及时了解创作动向,推动创作活动的发展,美术批评家有时还可参与策划美术展览,组织创作研讨等活动,因此美术批评也是一项操作性、现实性比较强的活动。而美术批评学则是从理论上总结批评规律,提出批评观念、批评标准和方法,或者总结历史上的批评成果,建立起理论形态的批评学科。

美术史是由美术史家和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美术作品、美术文献、美术遗迹进行发掘、研究、探讨,客观地揭示美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科学。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美术史著作是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它开创了撰述中国美术史先河。西方美术史学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6世纪意大利画家瓦萨里写作的《大艺术家传》。这部书记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和雕家的生平、活动和创作,为后人研究文艺复兴美术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书首次出版于1550年。西方艺术史学科的真正建立应以18世纪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出版《古代艺术史》作为标志。这样,中国的《历代名画记》早于瓦萨里约700年,早于温克尔曼约900年。所以,中国美术史的学科建立实际上始于盛唐。

美术理论是对美术问题的理论探讨,通过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及设计艺术作品也可以包括书法及摄影的功能与作用、基本特征、形式、结构、语言、风格及其中的审美规律和思想活动,揭示美术的普遍特点与规律。美术理论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美术基本原理,在广义上则可以包括美术美学、美术哲学、美术心理学、美术社会学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批评理论也是美术理论的组成部分,但鉴于美术批评理论和美术评论活动相对的独立性,因此美术批评和美术理论常常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进行探讨。

在对美术史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客观地揭示作品的创作年代、材料、作品的题材内容等,但当美术史家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探索时,也必然要与用一定的批评方法和艺术观念及价值标准对作品做出评判,而在这一过程中,批评或明或暗地在起作用。固此美术史不可能完全离开美术批评。美术批评还是联系美学、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美术作品的桥梁。由此看来,美术批评与美术史、美术理论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三者成为美术学的基本内容。

美业的发展史篇7

那么,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如何发现美,如何审美,又如何创造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的内容。让学生审视历史中的自然美,其根本落脚点就应该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譬如在讲解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时,一定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急速推进带来的是人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人类在频频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物种灭绝……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命题。

2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中学历史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美的内容。思想美是一种心灵的情感美,审视思想之美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就在于其有着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了解历史人物也就走进了思想美的长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雄才大略一统天下的秦王赢政;勇闻西域的张骞;边疆建功的班超;耿直忠贞、敢于进谏的魏征;无畏东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鉴真;求学西域的玄奘;精忠报国的岳飞;七下西洋的郑和……屈原忧国忧民写下了“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诗句;顾炎武胸怀天下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这样通过审视思想之美使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其他诸如近代民族的屈辱、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无不激励着莘莘学子为民族振兴而读书的历史责任感。

3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学历史教学蕴含着科学美的丰富内容。科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审视科学之美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进而跃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的创新史;一部大国的兴衰史归根结底是一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史。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科学美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以及其他一切创造者,之所以能长期进行创造性劳动,就是因为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本质是美的。李时珍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而尝遍百草;邓稼先为“两弹”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诺贝尔因实验被炸得遍体鳞伤却欢呼胜利……科学创造之美必将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从而确立把个人的人生奋斗与科学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人生信念。

4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美、艺术美的内容。审视生活美、艺术美的内容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走进历史,那造型雄伟、工艺精巧的青铜器;那或气势雄浑或洒脱飘逸的书法;那穿越时空的乐舞和编钟;那令世界为之叹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那清新恬淡的优美诗篇……它们以其独有的神韵,向学生传播美,激励学生向往美、创造美。在审美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生活是那样的多姿多彩、生动灵秀;使他们认识到只要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灵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便处处充满阳光。

但历史上也不乏蔑视生命、践踏生命的例子:从南京大屠杀到犹太人集中营;从鸦片的泛滥到的猖獗;从奥姆真理教到恐怖组织……人类历史充满着美好与丑陋、正义与邪恶、科学与迷信的斗争,审视生命的美好与脆弱,必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善待他人的人文情怀。

5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中学历史教学也蕴含着社会美的丰富内容。人类社会在千回百转、曲折向前中体现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历史人物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体现出坚韧和顽强。审视社会发展之美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美业的发展史篇8

尽管中国选择的市场经济发展路径与美国有很大的差异,但基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相似性,美国发展历程中的许多正面与反面的经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开创者凯恩斯曾经说过,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应该是在引鉴历史和瞩目未来中考察现实。经济史如此重要,但表述的方法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主流的经济史,或者是类似《剑桥欧洲经济史》这样资料翔实的宏观叙述,或者是类似麦迪逊的《世界经济千年史》这样具有强烈理论倾向的诠释。而约翰・戈登的《资本的冒险》则提供了一种新的、面向大众的经济史讲述方法:这是一种微观的讲述,从看起来散乱但是有趣的微观故事展开。这些娓娓道来的活生生的故事,为读者展示出美洲大陆将近400年的市场发展历史。

实际上,从经济发展的历程看,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因无足轻重的小事而起。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穷查理历书》中指出:为了一颗马蹄钉可以导致整场战争的失败。美国经济发展的许多重大转折,机缘也往往在一些可以用故事轻松讲述的细节。美国经济对于全球的影响,从华尔街到可口可乐,都使我们必须冷静面对和分析。

中国正处于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尽管中国选择的市场经济发展路径与美国有很大的差异,但基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相似性,美国发展历程中的许多正面与反面的经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有些在美国演变的故事,往往让我们感觉就发生在身边。

本书作者戈登强调,市场发展的过程,以及带来的利益格局的调整,也许不能仅仅用道德,甚至原来的法律来评判,而要放到整个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一个典型的故事是,19世纪后期,洛克菲勒攫取美国石油控制权的手段,在今天看来可能会被判处重刑的犯罪,但是他所创立的美孚石油却推动了石油价格的下跌和汽车产业的兴起。当人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有可能会采用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会着眼于“向前看”的利益标准。千秋功罪,一时难以评说。

戈登观察历史常常独具慧眼。他从经济史的角度强调,从工业化进展的历程看,建立工业经济必须要找到一个出发点。西方国家的出发点就是布,以及由此兴起的纺织业、成衣业。凡是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无论是19世纪晚期的纽约还是现在的新兴市场国家,缝纫机一再被证明是摆脱贫困的有力工具。缝纫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早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的重要性如同在铁路创造财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一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区工业化的起步,同样来自于纺织业和成衣业。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纺织品在全球具有最强的竞争力。纺织业、成衣业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持久的推动力。

在谈论到美国的垄断和管制的负面影响时,戈登幽默地强调,在美国的经济发展史上,不恰当的管制和垄断,不仅影响到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即使是出租车行业也深受其害。在出租车行业存在严格管制时,那些有幸获得经营牌照的出租车司机在做生意时“变得像强盗一样”。

从作者选择故事的视角和描述的逻辑看,作者具有十分强烈的自由市场倾向,可以说是亚当・斯密的忠实信徒。这可能与戈登选择的美国经济发展历程处于古典阶段有关。所以,戈登在不少故事的描述中,时时闪现出对政府负面作用的嘲讽与批评。他强调,美国的基础设施十分完善,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的推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十分渺小。如果真的能够起到什么作用的话,也只是把事情弄得更糟糕。从政府的职能看,他认为政府只是一个庞大的委员会而已。政府总是没完没了地被矛盾和私人力量又拉又拽,因而政府通常的成果就是大量模糊不清的申明、毫无出路的项目,以及无穷多错过的机会。

美业的发展史篇9

如今,以百年工业重镇——唐闸镇工业历史遗产为载体,以新型创意产业发展为主导,将近代工业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与保护、改造、利用充分结合,重点打造的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和影响力,并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和城市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作为“工业文明活化石”和“时尚创意新天地”,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张謇先生在发展民族工业阶段兴建并留存至今的工业实体为开放空间,移植创意与梦想、碰撞激情与时尚相伴的展示与创意形态,以此贯通百年历史、承接百年辉煌、转型百年产业,使百年唐闸工业城镇步入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发展阶段。

继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纤维艺术展,“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展”于去年11月在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举办后,今年6月,为期近一年的“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在此拉开序幕。同时,“美丽中国·南通1895杯”第八届国际环保漫画插画大赛也同期启幕。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包括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展等五项展览,旨在通过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平台,全面展示中国高等院校和各相关产业行业领域最优秀、最前沿的工艺美术作品,凸显创新性的作品、学术性的研究、实验性的探索。这是我市致力于将园区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传统手工业复兴战略产学研及推广传播中心,南通纺织工业、纤维产业、家纺产业、民间手工业及文博会展业转型升级创意设计基地,以及新型观光旅游目的地进程中的又一件大事。

美业的发展史篇10

大家好,我叫,是来自史志办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奋斗伴史志成长,奉献促祖国腾飞》。

青春应该怎样度过?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给了我们圆满的答案。那就是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抛头颅、洒热血、努力奋斗。马克思也曾说过:“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正是我们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为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正是我们一辈辈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努力奋斗,推动了新中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祖国母亲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国变强了、人变富了,教育发展了,科技发展了,奥运成功了,神七上天了。

我们的史志事业也伴随着祖国母亲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史志人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史志编修出版工作成效显著,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们的县,我们史志人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祖国母亲同呼吸、共命运、一同成长,秉承着“史志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努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思维,全力推进史志工作的科学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名普通的地方史志工作者,面对祖国的发展、史志事业的发展,我是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因为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着我们一辈辈史志人的辛勤秘汗水,是我们普通的史志人立足本职、爱国爱教、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他们有的已经彪炳史册,被搬上了电视和银幕,成为名行各业学习的榜样。那么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史志人,面对祖国的发展、史志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老一辈史志人“爱国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任劳任怨,为史志事业的发展进步奉献出所有的青春和热情。

首先必须具有一种勇担重任、爱岗敬业的精神。责任是工作之基,是做好史志工作的关键。美国著名的电脑公司iBm公司曾有一句名言:“员工能力与责任的提高,是企业成功之源。”被誉为美国60年代广告创作革命代表人物之一的李奥贝纳也曾有过一句阐述责任的名言:“我所享有的任何成就,完全归因于对客户与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不惜付出自我而成就完美的热情,以及绝不容忍马虎的想法、草率粗心的工作、与差强人意的作品。”我们中国也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格言,有“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有为”的名言。以上这些充分说明,责任对个人发展、公司发展、乃至对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史志事业也一样,编修志书,涉及浩繁的历史资料,收集、整理、编写等工作繁重而又枯燥,如果没有非常勤奋的敬业精神和对历史高度负责的责任心,是做不好工作的。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一部分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而史志工作部门却是一个纯粹的“清水衙门”,清苦的文字工作、繁重的脑力劳动,占据了全部工作的绝大部分,而在权力、物质利益等方面却与很多职能部门相差甚远,反差太大。一个优秀的史志工作者,必须坐得住冷板凳,下得去苦功夫,能够刻苦钻研业务,精心编修志稿,把为社会出精品方志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史志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其次必须具有一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奉献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史志工作的最高境界。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甚至一种事业,如果没有一群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员工为之奋斗,那么单位的发展、事业的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人?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奉献与索取是一对矛盾,一心索取的人,贪欲永远得不到满足,再者,没有别人的奉献,自己又能索取什么?史志部门是一个清苦的部门,史志工作对奉献精神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没有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精神,你能做到默默无闻、笔耕不辍吗?“一切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切为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奉献这个方面,我们史志部门的许多老员工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有的几十年如一日地奉献在平凡的史志工作岗位上,风里来、雨里去,为考证史实、提高史志编纂的质量,为史志事业的发展奉献出了所有的青春和激情,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