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文化广场规划设计十篇文化广场规划设计十篇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9:23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篇1

关键词:城市;文化广场;建筑设计

abstract:thisarticleinviewofthecityculturesquareandrichculturalconnotation,andraisedtheurbanculturesquaretotheenvironmentaldesignofthemanykindsofprocessingtechniques.

Keywords:thecity;Culturalsquare;architectural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个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就是由城市文化广场和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构建起来的。在对文化广场进行设计的时候,周围环境的文化也要引起重视,要使设计的文化内涵更浓郁,面对文化环境的不同,对其中的特点和差异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要设计出适合这个城市发展,并且具有时代背景的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文化环境所表现出来含义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将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和寓意表现出来。在我国对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也有很多是比较重视的,另外,在城市文化中,夜景也是尤为重要的,我们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

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开敞式一般都是在城市文化广场结构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广场周围的建筑对于广场所变现出来的效果是相当重要的,在广场上一直存在的一些历史性的建筑,一定要有所保留,运用适当的方法,将这些本来就有的建筑物能够很好地融合在广场建筑之中,这样做法的作用是很重大的。在广场和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并没有在建筑中仿造其他传统的建筑进行设计,而是在广场中设立了一座玻璃金字塔,这样的设计不仅会获得采光的效果,而且它存在于广场中并不扎眼,反而融合地很好,建筑形式也没有破坏掉,而且在卢浮宫广场中的这种设计会增添它的色彩和魅力。

(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组成上,尝试文化广场和街道之间的联系都是尤为密切的,在广场环境质量构成的因素中,这些内容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的时候,将广场和街道的性质作为依据,进行考虑:①城市文化、地域特色及社会历史意念;②空间设计;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④应该统一考虑交通组织以及步行区域的划分,并且对于街道和广场的协调性设计也应该考虑多加入一点人性化的理念,例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这些因素存在于其中是很有必要性的。

(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广场性质、规模在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认为的广场都应该是开敞性的,不然的话,人们就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因此,通常条件下,文化广场的大小应该要对这样的条件有所满足要做到以下事宜:周围建筑高度的1倍和2倍之间,是广场最为适合的宽度。在设计广场内部尺度的时候,其中存在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作为重点要注意的内容,以满足人与交通工具之间的尺度。

(4)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在城市文化广场中,不受到外界的干扰是最为重要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由城市各区域方便到文化广场中的条件是一定要有所保障的。

3.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多种处理手法

(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设计文化广场环境的时候,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在其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因素在文化广场环境的设计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就是利用动物为广场添加更为人性的涵义,这种做法在整个广场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雕塑设计在不同的时代所要求的设计和内容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刚开始的时候,雕塑设计所要表现出来的东西和内涵都是比较严肃的,或者具有纪念性的意义,例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具有装饰性的意义,再或者是断臂维纳斯雕像,这些直接就是艺术的反映。

(3)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两点之间是轴线存在的地方,空间和形式的规则或者不规则,轴线在其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尽管看不到轴线,但是在人们的感觉中它还是存在的,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一个城市中,文化广场的设计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的整体性设计中,它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就表明,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设计中,整体的得失都要更为重要于局部的好坏。在城市设计中,虽然城市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只占有其中的一个部分,但是一个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环境质量,它的设计手法都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设计城市中每个小的布局以及整体考虑城市,才能实现城市设计,这样的话,城市整体性环境的统一是很有可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

[1]倪忠.论文化广场设计[J].常德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6).

[2]吴云天.浅谈城市文化广场设计[J].甘肃科技2009,(07).

[3]张景文;岳志恒.城市文化广场建筑设计规划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09).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篇2

关键词:绿色景观;广场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57-02

一、绪论

(一)引言

绿色是生命的代名词,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绿色的享受日益如今我们走到任何一个城市几乎都可以看到城市广场,广场调整了城市的结构布局,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城市广场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城市文明发展的标志,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有的城市一味跟风,而不懂得在这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个性化景观设计。走进广场我们获得的不是一种审美的愉悦,相反倒是一种被强行限制的感觉。当下城市广场的无个性无特色的流行复制,已经造成了人们审美感官的疲惫和麻木。

(二)研究背景

人们能否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远古时代,人们以采集野果和狩猎动物为生,有利于抵抗猛兽攻击的地域,便成为人们的居住地;进入农业社会,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小麦、大米等农作物,所以选择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带居住;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人们向集镇、城市聚居,以获取便利的生活没施和信息交流等各方面的服务。时至今日,污染严重、环境变坏、再加上人口增多、资源缺乏等现象的出现,使城市生态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较以往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然而,目前许多居住区在建设中,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不够重视,绿化建设随心所欲,绿量少,植物配置无序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城市广场个性化设计的表现

现代城市广场总是被市民和来访者作为城市或区域的象征和标志。着力研究广场各个特殊条件,就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其个性:

(一)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地域文化特色越鲜明,该文化就越有价值,这是文化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就城市广场的设计而言,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把该城市的历史特性和文化特性充分考虑进去。当前的广场建设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向地域性、文化性发展的趋势。这时候广场的地域文化内涵最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广场设计上应因地制宜、强化地域文化特色,如同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一样。顺应地方文脉,反映地方特色。突出城市广场的个性,就要开掘地方文化的资源,突出民族的地区性,文化的地域性。只有那样的城市广场才会给人留下深刻影响,深受喜爱。

(二)体现“人性化”

城市广场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活动的重要城市空间,因此在广场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充分发挥广场的效能,使广场始终充满活力。有效发挥城市“客厅”的功能和作用。广场是市民的广场,其设计应坚持为“人”所建、为“人”所用的根本原则,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以“人”的尺度来建构亲切而有人情味的广场环境。

三、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着眼点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是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前提条件。其必须与居住区总图规划同时进行,统一规划。绿地景观生态型居住区其主要特征是低容积率,高绿地率(即绿地率高于40%)。并使人均绿地率大于四平方米;注重绿地布局和设计,努力做到生态化、景观化、实用化的有机结合。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结合绿脉规划设计

对于居住区绿地来说,室内外绿色景观的链接是相当重要和必需的,既要使室内绿化、阳台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及中心花园绿化相连,更要使居住区绿地延伸到居住区外即与大绿地自然生态系统相连。在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居住区内外保持树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结合造园艺术,使居住区外的绿地也成为居民晨练、散步的场所。并且能听到鸟叫声和蛙鸣声,所以说绿脉是动物迁徙、鸟类聚居的场所和载体,同样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

(二)结合地形地貌规划设计

例如上海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建设其自然环境资源优势较少,相反不利条件较多,如用地紧张,地下水位高,在规划时既要要保护士壤、防止水土流失。形成地形地貌有如下优点:

(1)丰富植物景观层次。起伏的地形使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

(2)增加绿地面积。这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居住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向空中发展―堆地形,能改善地下水位高的弱点,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向底下延伸―挖地造湖,广场下沉,增加绿地面积,丰富景观层次。

(3)有利于排水。起伏的地形对排水非常有利。

(三)结合水体规划设计

水是生命的象征。从生态的角度,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改善小气候;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将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成为居民留恋的场所。在一些大型居住区可应用水体,如溪流或小河,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以满足人的亲水本能,使人们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愉。

(四)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向生态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

理想的植物配置应是:(1)乔灌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居住区绿化应减少草坪、花坛面积;常绿树应多于落叶树,以保持绿视率。(2)配植高大乔木时,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树种选择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高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3)植物配置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充分利用色叶植物,例如红叶李、红枫等。

(五)活动空间的重要性

根据居住区人口密度,合理规划活动空间,例如健身场地、儿童乐园及小型集合场地等,以满足居民游憩、交往之需要。

四、城市广场个性化设计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广场最终是城市居民的广场.城市广场的布局、空间规模及其美感、愉悦感都要以能满足广大人民的活动需求为衡量标准,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广场的最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城市广场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1、宏观上创造自然环境为主题,以人为核心,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愉悦舒适,尺度适宜,亲切近人的人性化环境。

2、微观上把人的行为与环境设计结合起来,为居民提供与空间交往的机会。充分考虑到广场的空间层次、游人行为的多样性及广场内容的可接触性等多种因素。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更趋向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将尊重人,关心人作为设计指导思想落实到城市空间环境的创造中。

(二)主题突出的原则

城市广场要想个性鲜明,就应该有准确的定位主题。把握好广场的主题、风格取向,将直接影响广场的生命力。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文化特色,各种文化的交融已经成为城市广场的一大亮点。只有准确定位的广场才能够很好的反映城市的脉络,才能有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

(三)综合效益平衡的原则

现代城市广场的功能已向综合性和多样性递进,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凸现。因此在广场的设计中,不能片面的考虑问题,而是要意识到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多种效益的协调平衡。不仅要有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设计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城市广场地方风格,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结合广场的不同功能根据城市的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广场的功能多元化效应.把城市广场的规模和结构合理地匹配起来,以某种功能为主导,兼顾其它多种功能,这样必将会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当前广场建设中存在问题并不主要在于设计的美学方面,而在于其与现有城市的地域自然条件、社会人文特色及其城市空间规划的契合关系。本文通过对城市广场设计中的个性表现的必要性、表现形式、设计的原则等的论证和思考得出结论:一个好的城市广场设计应该具有的是,一方面需要吸取历史上城市广场设计的经验,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现代社会中城市环境新的建设要求和人的生活特点,同时应注意通过广场来表达和强化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创造与时代相适应、个性鲜明和优美舒适的城市“客厅”。同时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必须与居住区总图规划同时进行,合理规划硬质景观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从地形地貌、植物配置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水体(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良性居住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并进而和大地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让居住区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高介华.建筑与文化论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金俊.理想景观:城市景观空间系统建构与整合设计.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3][英]克利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张永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王柯、夏健、杨新海.城市广场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

[5]马建业编著.城市闲暇环境研究与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篇3

1.1文化娱乐区

位于行政福利区西北选煤区办公楼对面一低洼平地,为一矩形场地,项目主体广场规划设计于此,用于集会、演出、展览、文化娱乐等。主题广场采用九宫格方式布局,中心为一“聚宝盆”雕塑,雕塑的8个酒桶寓意八方财富(包括人才、物源、金钱、精神财富等)汇入蒙泰不连沟煤业公司的聚宝盆,用固态的不锈钢表现液态的财富之水。雕塑以华电标识为铺地图案。广场东西两侧原状是陡立的坡,每侧规划设计3条规则的坡道,坡道两侧为林荫与灌木丛,坡道是进入广场的通道,同时,寓意财富之路。广场北侧是一向下坡的坡体,用彩色植物组成反映企业文化的模纹花坛作为护坡,坡顶放置两组造型新颖别致的玻璃顶观景廊,用以观瞻坡下的选煤场景,同时,又可观看广场活动。广场南侧是向上的坡体,设计为浮雕景墙,主要反映蒙泰集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广场四周设计有造型别致的坐凳树池,用以增强广场的绿量和遮阴。

1.2健身运动区

位于行政福利区西侧,规划设计2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网球场,球场西侧规划设计排列规则的林地,用于晨练。球场与规则林地北侧的密林中放置体育活动的仿真人物雕塑,用以点景和丰富景观。此区是体育活动的中心。

1.3假山游息区

位于行政福利区北侧,现已人工堆积成土山体,在此基础上增加人工塑石,不规则设置,从而增强山体的立体感、真实感和游息感,同时,在山体不同高度设置两座古典六角亭、长廊,供观景和休息,设计两条曲折迂回的山道通向于此。依据地势情况在此区设置奇峰怪石,平地挺起,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峭如墙峰。这里的塑石不太密集,松、柏、柳、桃、花灌木等星星点点装扮四周。

1.4休闲活动区

位于文化娱乐区东侧,假山游息区北侧。此处为文化艺术中心,规划设计有艺苑广场,广场由半圆形场地和五组条形地铺花池及规则性的树池组成,同时,设置一组艺苑雕塑和两个赋诗石屏,赋诗石屏上刻写有关企业文化、理念内容的诗词。

1.5登高望远区

规划设计两处,分别位于体育活动区、文化娱乐区西侧。体育活动区西侧为整个园区的最高处,设置造型别致的风车状四层眺望台,登高望远,整个园区一揽无余。文化娱乐区西侧为园区的次高点,在此设置现代式双亭,在亭内可将选煤区景观尽收眼底。

1.6游廊漫步区

位于眺望台西侧,沿山脊设置玻璃顶爬山廊,廊东端设计1座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式玻璃顶亭,廊西端设计1座古典式六角亭,起到中西合璧、现代与过去的融和。整个景观既有古朴的风格,又反映出现代景观的寓意。游人漫步廊中既可观赏疏林草地、生态密林,又可观瞻采煤景观,体验现代化煤矿的风貌。爬山廊北侧规划设计疏林草地与生态密林,疏林草地上散放有牛、羊、鹿等仿真雕塑,形成美丽的坡地草原风情。

1.7植物观赏区

位于游廊漫步区北侧,文化娱乐区西南侧,是一处低洼的沟壑区,在此处规划设计适应性强、花色各异、花期不同、耐性强的灌木及果木,同时,设计一些彩色树种,使之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游人漫步其中,犹如进入世外桃源,起到调节身心的作用。

1.8入口赏景区

位于园区的西南角,此处地形较平缓,是公园的主入口。入口赏景区采用自然式园形元素布局手法设计。入口过道两个矩形花池,迎面一座半园形仿木花架、图腾柱,花架内侧园形立体花坛;入口东北成长广场,广场内除设计规则布置的25根圆柱外,同时,设计了由矮到高的成排树木,寓意企业由小到大,由一业到多业,不断成长,不断发展,开拓无限。此区还规划设计了管理房、娱乐室。疏林草地散放有仿真雕塑。

1.9煤业情怀区

位于采煤区北侧,游廊漫步区南。因临近开采区,是一线工作人员活动频繁地带,所以,称为煤业情怀区。该区规划设计为景观丰富、文化内涵深远的游园,又名“动能之源苑”。一切动力源于电,点之源为煤与风。该园平面为一风车造型,入口处以彩叶植物组成华电标识和“蒙泰煤业”字体,园中心布置放射状组合花坛,花坛中央设置煤业主雕塑,园的主轴线两侧有奇石园、雕塑园,纵轴线上设置多个花池,预示蒙泰煤业繁花似锦,蒸蒸日上。行政福利区、煤炭开采区、洗选工作区、物流发展区本次规划设计不涉及。

2结束语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篇4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脉,有机更新,城市特色

abstract:intheurbanconstruction,peoplepaymoreandmoreattentiontothenatureofthecitymodel,thisarticlethroughtotheanalysisofthesquareareapagodadesign,thepaperintheconstructionofthehistoricalandculturalareainthecontextofhowtocarryonthefollowingtheanddevelop,inordertostrengthenurbancharacteristics,toformatrulysoulcity.

Keywords:thehistoricalandculturalheritageprotection,context,organicupdate,thecityfeatures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的精神生活及其生存环境也在悄然变化,以往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模式也逐渐被人们意识到存在问题,不少城市的文化特征已逐步消失,各地的城市面貌也越来越趋同,“千城一面”,缺乏文化标识。一个没有文脉和历史记忆的城市是无内涵的“空心”城市。

1.文脉沿承的理论及现状

关于文脉主义的理论,最早在1971年舒玛什的《文脉主义:都市的理想和解体》中提出,其基本含义是:对于城市中已经存在的内容,无论是什么样的内容,都不要破坏,而应尽量设法使之能够融入到城市整体中去,使之成为这个城市的有机内涵之一。文脉主义观念的主要依据就是:城市是渐变的,不是突变的,城市与建筑在这种渐变的过程中相互构成。

场所理论基于诺伯格舒尔茨现象学的研究,其更加关注形式背后的“涵义”。场所理论提出“文脉”的概念,所谓城市文脉就是“城市赖以生存的与其本质密切相关的背景”,包括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等。空间只有和一定的城市文脉相耦合,具有了高于物质层面的文化和精神的属性,才成为“场所”。

在城市文脉主义的启发下,许多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对于如何理解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美国学者罗威、科勒提出了“拼贴城市”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城市的生长、发展应该由具有不同功能的部分拼贴而成,它反对现代城市规划按功能划分区域、割裂文脉和文化多元性的做法。

对城市建设来说,文脉就是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例如,建筑所处在城市的文化背景中,同所有艺术一样,要让人们接受它,就要先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进行创造,然后再加以具体的提炼、抽象,使其具有艺术价值。

2008年我国公布执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必须符合保护规划要求。而在保护规划中,除了核心区的绝对保护外,对于周围环境的文化风貌协调则是最主要的内容。

2.城市文脉主义的实践研究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中提出,从城市设计实践来看,文脉主义的城市设计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一种是采用古典的方法和城市尺度来改变工业化城市的景观,从而加强城市的亲和力,增加城市的历史文化含量。著名的如比利时城市列日的“霍斯-沙托区域”的改造(1978)、巴黎哈尔斯区的改造(1979)。C.n.Schulz是坚持这种思想的代表,她认为城市的建筑、规划都应该达到与城市地点(场所)的结构——文脉相吻合的目的,任何城市的文脉体系都是与城市所在地点、具体的环境分不开的。另一种方式则是使用美国通俗文化的方法,使城市的趣味性增加,最典型的是美国拉斯维加斯城市的规划设计。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文化是城市灵魂,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规划和建筑也愈来愈关注城市文脉的沿承,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注重文脉沿承,在广场、公共空间和各方面的建设中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城市的文化。

3.结合大雁塔广场片区探析文脉沿承的设计方法

3.1西安城市文脉分析

当一座城市能够深刻的体验他的历史演绎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就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并外延其独有的景观、气质、特色,也才能够建立持久的吸引力。

西安有3000多年历史,先后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西安的城市文脉主要包括八水绕城、象天法地、经纬龙骨和汉唐精神。近些年来,西安市将唐兴庆宫遗址、青龙寺遗址、小雁塔等辟为城市公园;对西安城墙进行了整体维修,使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墙、林、河三位一体的古城垣系统;对大雁塔、小雁塔、钟鼓楼等古建筑进行了维修保护;对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实行了整体控制性保护。

3.2大雁塔广场片区改造中对城市文脉的沿承分析

3.2.1大雁塔广场片区简介

在西安市各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更新中,其中最为成功的大雁塔广场片区的保护与更新。现已成为西安的名片和会客厅,成为外地游客必去的一个地方,也是市民休闲聚会的一个场所。

以大雁塔为中心包括北广场、南广场、东苑、西苑、南苑、步行街和商贸区等,是目前最大的唐文化休闲广场。大雁塔北广场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音乐喷泉广场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46米是目前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

3.2.2大雁塔广场片区保护历程

1980一2000西安市总体规划中涉及雁塔区的规定中涉及雁塔区的规定:提出以大雁塔和曲江池为主体,利用曲江芙蓉苑遗址,开发建设既体现盛唐历史风貌,又具有现代化的、周边有服务功能的大雁塔曲江风景名胜旅游区,以充分发挥西安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西安市人民政府1993年2月批准的《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对度假区的前期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按照规划要求和度假区开发建设的需要。

1997年2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使规划更加完善、深入。

《西安市中心区分区规划》:2000年制定,规划对六号分区(雁塔区)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2002年《西安大雁塔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以及2003年《大唐不夜城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两个规划设计更进一步的对大雁塔北广场周边的城市空间、道路格局、建筑形式、生态环境作了修建性规划。

3.2.3大雁塔广场设计中文脉沿承分析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篇5

关键词:城市建设广场建筑规划设计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一、城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呼唤城市广场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满满荡荡,给人以一种千城一面、单调沉闷的压抑感。人在街上走,仿佛井中蛙,难怪有西方友人对中国迟迟不改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画地为牢、自我封闭的建筑风格很不理解,并为之大发感慨。他认为建筑是人们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解放思想能起到目染耳濡的作用。可喜的是在广州率先引进世界兴起不久的新潮流、新模式——广场建筑,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市场经济新时代,为广州迈向完全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谱就新篇章。这很值得各地城市学习和借鉴。

建筑添上“广场”二字,意味着向传统建筑的深层次挑战。建筑设计专家如是直言:过去的建筑总是沿着建筑红线、边线垒墙造屋,自己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建筑是绝对主体,它给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线条、颜色,给人以一种无名的压抑感。而广场建筑向人们展示的则是一派全新的景象,走出了一条环境设计取代建筑设计的新路:在同一环境里,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有亭台楼阁、有主体广场、有主次道路、有绿树草坪、有喷泉水池,它们交相辉映,和谐雅观,房屋在广场建筑的总体环境中仍然是主角,但它仅仅为其一部分。广场建筑在设计上,要求融古典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手法为一体,融民族特色与异域风情于一炉,尤其是在外墙装饰上,要采用多种装饰材料和技术,如马赛克或花岗岩饰面、玻璃幕墙、绿色生态墙相结合,打破现在流行的饰面材料单一、一统到底的建筑外观,做到既庄重又典雅,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相得益彰。

巴黎人以巴黎为自豪,因为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除监狱和公墓外,一切都是完全开放式的设计,人们能够充分共享阳光下的空间。勿容置疑,广场建筑能在宏观上引导城市建设,又能在微观上调节人们的情趣。一位建筑设计专家颇为自信:广场建筑将会风行一百年。

建筑水准的高低是城市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城市广场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硬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也耸立起一大批令人瞩目的高层建筑。然而,这些建筑或因场地有限,或因资金不足,或因设计风格的不同,或多或少与完全意义上开放式的广场建筑在观念上有区别。相比之下,开放的建筑更显得文明与进步。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城市寸土寸金,留那么多广场岂不浪费?或云:建几十层甚至上百层的建筑,有那么多资金和相应的技术吗?其实,这些都不成问题。如广场主体建筑向空中发展,地盘自然也就宽了;再如只要政府发挥好统筹协调职能,把众多的建设单位、房地产公司和广大市民手中的闲散资金融合起来,把国土规划、设计、建筑力量综合利用起来,就能刮起城市广场建设的旋风。让我们的生活空间亮丽起来,多一点绿树红花,多一点蓝天白云。

二、城市广场定义及其分类

(一)城市广场的定义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既有政治和历史意义,又有丰富的艺术面貌,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上海市人民广场是市民生活、节日集会和游览观光的地方。

1、古代城市广场

“广场”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空间最大程度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单独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国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会、论坛式的广场,而比较发达的是兼有交易、交往和交流活动的场所。《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对市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规模都作了规定,而且这种城市规划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唐长安是严格的里坊制,设有东市、西市。宋代打破里坊制,出现了“草市”、“墟”、“场”和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等。元、明、清则沿袭了前朝后市的格局,街道空间常常是城市生活的中心,“逛街”成为老百姓最为流行的休闲方式。

2、现代城市广场

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商业广场成为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今天,人们提及“城市广场”,浮现于眼前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广场(以正方形为主)的形象。目前全国城市广场建设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这类广场,因为它们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总之,城市广场具备开放空间的各种功能和意义,并有一定的规模要求、特征和要素。城市中心人为设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动的一种开放空间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特征;围绕一定主题配置的设施、建筑或道路的空间围合以及公共活动场地是构成城市广场的三大要素。只具备特征而不具备要素的,如单纯的绿地或空地,或只具备要素而不具备特征的如仅供某一商住区或建筑物使用,出于商业目的而冠名为“××广场”,则不应纳入城市广场范畴。

因为城市广场兼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广场布局应作系统安排,而广场的数量、面积大小、分布则取决于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广场功能定位。可见,城市广场是指城市中供公众活动的场所。

(二)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1、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这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可重点设计常绿树。节日时,可点缀花卉。为了与广场及周围气氛相协调,一般以规整形式为主,在广场四周道路两侧可布置行道树组织交通,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广场还应有足够的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空间,其绿化特点是一般沿周边种植,为了组织交通,可在广场上设绿地种植草坪、花坛,装饰广场,形成交通岛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内。

2、交通广场。一般是指环行交叉口和桥头广场。设在几条交通干道的交叉口上,主要为组织交通用,也可装饰街景。在种植设计上,必须服从交通安全的条件,绝对不可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所以多用矮生植物点缀中心岛。例如广州的海珠广场。在这类广场上可种花草、绿篱、低矮灌木或点缀一些常绿针叶林,要求树形整齐,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较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可设置喷泉、雕塑等。交通广场一般不允许入内,但也有起街心花园作用的形式。

3、商业广场。当代交通拥挤,采取人车分流手段,以步行商业广场和步行商业街的形式为多,及各种集市露天广场形式。

城市广场还可以按照广场形态分为有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等,且现代城市广场形态越来越走向复向化、立体化,包括下沉式广场、空中平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等;按照广场的等级可分为市级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和地方性广场(如居住街区广场、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散广场和建筑物前广场)等。

三、广场的大小和周边建筑的规划设计比例

1、城市广场的面积。城市广场面积大小的确定,一般来说,城市大,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也大;城市小,市中心广场也不宜规划得太大。片面地追求大广场,以为城市广场越大越好、越大越漂亮、越大越气派,那是错误的。大广场不仅在经济上花费巨大,而且在使用上也不方便;同时,广场尺寸不宜人,也很难设计出好的艺术效果。城市广场尺寸太大会缺乏活力和亲和力。维特鲁威说:“罗马广场的尺寸应适应听众需要,否则场地会不够用,听众少的时候场地又会显得太大。所以这样来定广场的宽度就可以了:把长度分成三份,两分之长作为宽度。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长方形,排列方式也更适合与游览观赏的目的。”故此建议:小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2公顷,大中城市中心广场面积在3.0~4.0公顷,如有必要可以再大一些。至于交通广场,面积大小取决于交通量的大小、车流运行规律和交通组织方式等;集会游行广场,取决于集会时需要容纳的最多人数;影剧院、体育馆、展览观前的集散广场,取决于在许可的集聚和疏散时间内能满足人流与车流的组织与通过。此外,广场面积和应满足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绿化种植、公用设施等。观赏要求方面还应考虑人们在广场上,对广场上主体建筑有良好的视线、视距。在体形高大的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应地配置较大的广场。

中外著名城市广场面积比较

国别广场名称面积(公顷)

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39.6

大同红旗广场2.9

太原“五一”广场6.3

天津海河广场1.6

郑州“二七”广场4.0

外国庞贝城中心广场0.39

佛罗伦萨长老会议广场0.54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1.28

巴黎协和广场4.28

莫斯科红场广场5.0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广场0.60

意大利罗马市政广场0.40

美国纽约济克非勒中心广场0.60

2、城市广场与周边建筑。广场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尺度首先要说是没有定式的。例如,天安门广场的宽为500米,两侧的建筑,如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高度均在30~40米之间,其高宽之比约为1:2左右。这样的比例使人感到开阔。但由于广场中央布置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喷泉、灯柱、栏杆、花坛、草地,特别又建立了纪念堂,丰富了广场的内容,增加了广场的层次,使人并不感到空旷。一般来说,广场四周建筑物低,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周建筑物高,处于高宽比1:2左右时,广场更显得有内聚感。此外,广场四周建筑物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广阔、通透;广场四周布满,广场显得封闭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等,是举世称颂的佳例。总的来说,大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应有较大的比例尺度,小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宜用较小的比例尺度。

四、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珩接和交通联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1、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

2、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只有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3、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除交通广场外,其他广场一般限制机动车辆通行。

4、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如飞珠溅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二)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三)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即广场与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珩接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如某市火车站广场由于规划不合理,结果造成交通拥挤、排水不畅,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满天,环境污染严重,市民怨声载道,游客望而却步,极大的损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重拆、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改善旅游、购物、休闲和人居环境。

(四)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特定的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广场个体:一是要和谐处理城市广场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广场空间意向。应根据市级、区级和社区级合理规划,一般不宜过大,且应分散设置,以取得均匀的城市活动公共空间。二是要合理配置建筑,实现广场的使用功能。三是要有机组织交通,完善市政设施,综合解决城市广场内外部的交通与配置。特别注意空间距离的远近和交通时间的长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广场。既要讲究观赏性,但主要还是要讲究实用性。

为实现城市广场的社会功能、环境和景观意义,应对城市广场中的建筑物和广场周边地区进行合理管制,结合开发成本、环境品质和使用效果综合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等指标,保持整体空间的和谐。要明确制定鼓励投资者开发兴建城市广场项目的政策和措施。同时也要严格把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编制程序和审批过程。

要切实实行规划城市专家咨询,实施规划群众参与,规划监督法制手段、专业队伍的城市规划控制机制。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过程应充分体现公众参与。城市中心广场的规划设计审批,应组织专家论证,并须对公众意见进行全面审议和合理反馈。城市广场的使用应确保其公共性,政府要站在督导的立场,监督实施,加强宣传,让市民协助政府共同进行管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刘福智·《园景规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第234页。

[2]洪铁城·《城市规划100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第158页。

[3]罗苑龙·《关于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几个注意点的探讨》,中国工程咨询网。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篇6

关键词:城市;小广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3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小广场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小广场建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尺度过大,私密性不强;缺乏文化内涵,对人心理、行为研究欠缺;政治性广场居多,市民休闲小广场偏少等。城市小广场是为市民服务的,只有能满足老百姓心理和物质需求,设计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设计,广场才算得上是合格的广场。“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因此也就引发了对城市小广场规划设计原则与规划设计要点的探讨。

1城市小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

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主要应当从公共空间及城市肌理是否能和市民行为习惯达成一致,也就是是否和市民在行为空间以及行为轨迹当中的活动与形式相符合。能对个人产生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的,让人感受到充分和适意。对于城市小广场的使用,要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古典式广场一般都没有什么绿地,而是以硬地或者建筑为主体,而现代广场已经出现了一大片的绿地,并通过进行巧妙之设施配置与交通竖向的组织,从而实现了小广场之可达性与可留性,强化了小广场在当地公众中的形象。现代小广场之规划设计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展现出人性化,在使用中应当进一步地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城市小广场中所拥有的小品、绿化与物体等,都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处处都能符合人们的需要。

1.2符合当地特色原则

一是城市小广场必须要突出当地的社会特色,也就是人文特性与历史特性。如今,城市小广场建设已经越来越多地展示出向地域性与文化性延伸之发展趋势。广场主题与个性塑造显得十分重要,它要么用丰厚的历史沉积作为衬托,让人在闲暇当中了解到城市所具有的历史文明,比如,南京所建设的汉中门广场,要么用特定的民俗活动进行充实,以强化市民的参与性,比如在意大利锡耶纳广场所进行的赛马节,这时的广场地域文化内涵是最能得到应有体现的。二是城市小广场还要突出当地的地方自然特色,也就是要适应当地之地形、地貌、气温及气候等。比如,北方的广场十分注重日照,而南方的广场就十分重视遮阳。

1.3凸显主题原则

城市小广场不管其大小怎么样,一是要明确其所具有的功能,充分确定其设计主题。这也可以称为纲举目张。只有围绕着主要功能开展设计,城市小广场的规划设计才不致于跑题,才会有规律可循,也才能形成自身特色与内聚力。不管是交通广场,还是商业广场,或者是将纪念性、标志性与群众性相互结合的综合性广场,都需要进行准确定位。在城市广场的规划与设计当中,要努力突出城市广场在营造良好城市形象及满足市民多方面活动需要,改善城市现有环境灯等三大功能,很好地凸显出主题。

小广场的建设就是为了集散人群、服务市民,所以小广场的步行环境应该没有机动车干扰,没有视线盲区,夜间有足够照明,有可坐,可游的空间,最大化的方便群众。使其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使其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

2城市小广场规划设计应注重的要点

2.1注重小广场功能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是广场的灵魂,只有功能综合、形式多样性,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更多的活动,才能使广场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灵活,对于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人们寻求的是一种能包容更多活动的空间,而且广场是各种年龄结构和背景的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所以它应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具有可塑性的系统。

2.2注重小广场空间的比例尺度

近些年,有些政府为了政绩工程,盲目追求全国第一、世界第一,造成城市广场过于空旷或巨大,失去了合适的规模和尺度。过于大型的开放空间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缺乏安全感的,因为人们更喜欢围合而不是暴露。广场是为人服务的,因此应该多考虑人的感受,正确地确定广场比例,可以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规划设计时应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将大尺度的空间适当划分为若干宜人的小空间,而且空间的划分应该清晰并微妙。整个广场既不能大到独处或人流量少时感到空旷或疏远,又不能小到让人觉得侵犯了他人的私密空间,更不能让人感到压抑和不舒服。

尺度感是人对小广场环境所产生的尺度感觉,它不是小广场及设施体量的实际大小的数量概念,而是指和人相称的尺度。在广场空间的规划设计中,比例是其自身整体与自身局部之间的关系,尺度是以人的自身尺寸关系与环境设施尺寸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是以人的自身尺寸作为基础,从人的角度来观察事物的尺寸和感受。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必须正确地把握广场空间的自身比例和与人的比例关系。

2.3注重小广场的人性化

小广场是邻里交往、休闲游玩、休息观赏的主要场所,也是人流疏散、防灾避难的有效空间,广场的环境,应该既可视,又可达,更可用。广场的服务人群大致可分为老年人、青年人、儿童,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布置及安排。

老年人的活动相对比较静,但活动内容却多种多样,像下棋、跳舞、扭秧歌、唱歌、打太极……,因此设计中应该注意空间的独立性、无障碍性、多种选择性、可识别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连贯性。

青年人体力充沛、精神活跃,活动方式也五花八门,设计中应提高场地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场合、不同目的的使用。

儿童活动场地应该首先考虑安全,其次是活动内容丰富,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符合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同时在其附近应该设置家人陪伴滞留的空间场地。

2.4注重小广场服务设施的完善

在小广场规划中,服务设施的配套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不仅是解决人们日常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广场吸引群众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群众的活动要求和行动轨迹,如灯光布置,应保证没有死角;垃圾桶应布置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附近;坐凳应不单是石坐凳、木坐凳,还可以考虑矮墙、花坛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完善广场的服务系统。

3.5注重小广场景观环境设计

小广场景观环境设计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都必须满足形式美的规律和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精神追求的不断加强,人们需要美的广场环境,进而在其中活动、休闲。

美作为景观环境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它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观念,改善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培养人的情操,成为广场景观环境创造的更高追求。

小广场景观环境在美观上的考虑,对于整体区域的景观营造十分重要。首先,在景观格调上的综合考虑是设计的第一要素;其次,在造型上有意突出或巧妙隐藏是重要的设计手法;再次,综合考虑折旧问题,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或耐久材料是设计品质的重要保证。

3结束语

城市小广场是供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它的规划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小广场空间对公众的人文关怀,只有把小广场与使用者的需求真实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真正有生命力的广场。城市小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出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景观特色,而且也展示出人们的生活状态,成为一种城市生活文化的载体。同时,小广场空间环境由于人们的参与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人与小广场的相互作用,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著,林庆怡等译.城市形态[m].华夏出版社,2002.

[2](英)F・吉伯德等著,程里尧译.市镇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3]张骏.现代城市广场设计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

[4]郭恩章.对城市广场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学会年会论文选登.2002,2:60-63.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篇7

【论文摘要】:对现代城市市政广场的设计内容、尺度和原则进行思考和研究,认为市政广场在这三方面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市政广场体现政府和民众沟通交流桥梁的作用,为决策者和规划人员在思考和设计指正广场时,能更好地体现城市本身的文化特色,并为市民创造宜人的城市空间。

前言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猛,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各地方政府为了迅速改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竞争力,纷纷炮制"形象工程"。其中,市政广场作为体现政府形象的载体,往往首当其冲。

市政广场,是市政府定期与市民进行交流和组织集会活动的场所,多修建在城市的行政中心区,一般与城市重要的市政建筑共同修建,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场所。其往往是由政府办公等重要建筑物、构筑物、绿化等围合而成的空间,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政广场的纷纷修建,很多不同的问题不断涌现。文章将对市政广场设计和建设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介绍。

1.设计的主要内容

1.1规划的结构

规划采用的广场结构,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规划格局,又顺应了现有的城市空间肌理和脉络。要在利用原有建筑布局的基础上,修建一些市民活动的开敞空间,能满足市民对市政广场的需求。

1.2绿化景观的设计

规划注重高质量的生态学效应,因地、因材制宜地配置草坪、灌木、乔木等生态要素。植物培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冬季由于缺少绿化,景观较为单调,广场利用率和其他季节相比不高。因此,-方面应选择适合于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类型,加大常绿树种的比例,并避免设置大面积的空旷草坪。在广场规划设计和环境塑造上,应符合季节变化,使广场在一年四季中可展示不同的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这些极富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改变寒地城市广场冬季萧条的景象。另一方面,在塑造广场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应注重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广场绿化设计夏季以遮阴通风为主,冬季以向阳避风为主,因而,在冬季主导风向-侧可设计常青树作为防风屏障,而在向阳的-侧采用落叶乔灌木,达到冬季不阻挡阳光,夏季又可遮荫的效果,改善广场热环境质量。

2.设计的尺度

除设计思想外,市政广场的尺度也是影响广场空间效果的重要因素。合适的广场尺度应是广场尺度与周边围合物的尺度有适宜的比例关系,广场与人的行为活动、观赏和使用的尺度要匹配。

因此,市政广场应有合适的规模和尺度控制。一般而言,城市广场的面积由人均面积估算,"城市游憩广场用地的总面积,可按城市人口每人0.13m2~0.4m2计算","城市游憩集会广场不宜太大,市级广场每处宜为4万m2~l0万m2;级广场每处宜为l万m2~3万m2"。市政广场的面积是根据市政广场的人流集散为标准,而非随意确定的。然而,在地方"形象工程"为上的现阶段,"好大喜功"成"政绩时尚",占地几十万m2的市政广场往往不足为奇。

这样大的广场空间要形成适宜的广场尺度感是很困难的,往往是市政大厦"远远"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其他辅助性共建筑"伺卫"两旁,俨然是封建"君臣父子"的现代版!虽然有的设计采取各种手段手段来减小广场的空间尺度,但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市政广场尺度的"跃进"定位往往使市政广场空间"难堪",任政府办公面积框定的前提下,再好的设计构思也弥补不了广场尺度的"致命缺陷"。

3.设计的原则

城市行政广场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行政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

-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行政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行政中心广场公园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3.2地方特色的原则

城市行政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首先城市行政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行政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3总体性原则

市政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从属于城市的空间,因而要对它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就要求从整体考虑它在城市空间序列上所起的作用,注重与城市社区的协调,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其选址和规模等问题。再者,市政广场的整体性原则还应追求广场与广场之间的协调,无论是不同功能广场之间的复合,还是整体广场各个空间之间的复合,都应本着整体的原则进行设计,而不是单纯的分割。

4.结语

科技进步使我们足不出户便能知天下大事,甚至还能知道许多小事儿,人在室内停留得越来越长,或许正因为这样,社会对城市公共空间表现出了更多的关注,在人情昧日渐减少之时,希望良好的户外公共空间能提供更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吧。曾经有一个大师展示他7岁女儿的画时说:"她将人包括进她的画中,仿佛是在提醒他的父亲,如果没有人的存在,一切抽象的游戏都不具有任何意思。她是对的,我为周围如此多的’缺乏使用的垃圾’感至惭愧"。

如上文所说的,现代社会的淡漠和隔阂,市政广场的建设,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尤其是为政府和百姓交流的平台。正是我国政府提倡的"以民为本"的理念,更是要建立一个政府和民众相互沟通的平台。文章对市政广场的介绍,值得政府部门和规划部门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姜琦.新都市化批判[J].城市风:建设管理专刊,2003.(23).

[2]邓杰.城市广场设计与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0).

[3]唐占伟,等.浅谈城市行政广场建设[J].市政与桥路.2006.(12).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篇8

关键词城市广场;设计;人性化;空间;回归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6-0064-02

1城市广场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1.1文化广场

它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品味,体现城市文化氛围与风貌,主要是用于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广场,常与城市的文化中心或有价值的文物古迹结合设置,其周围安排有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性公共建筑等。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广场,总体布局形式多样、空间层次灵活,突出地方特色。

1.2商业广场

它是指用于集市贸易、展销购物、顾客休憩的广场,一般设置在商业中心区或大型商业建筑附近,可连接邻近的商场和市场,使商业活动区趋于集中。如南京的夫子庙广场。

1.3市政广场

它是用于进行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和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的广场。多毗邻城市行政中心而建,其周围建筑的性质以行政办公为主,也可能会有其他重要的公共建筑。布局形式规整,几何形对称,特别注意行人流线组织,景观建筑之间的关系,如大连的人们广场。

1.4纪念广场

它是为了缅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修建的广场。多结合城市历史,与有重大象征意义的纪念物配套设置。广场内布置有各种纪念性建筑物,纪念碑和纪念雕塑等,供人们瞻仰、凭吊而用。广场平面构图严谨,标志物一般放置在构图中心。如北京天安门广场。

2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素

2.1广场主题

目前,在广场设计中的一个很大的难题是如何表达广场的主题。主题表现的好坏、是否突出,可结合地方特色。但并不是只局限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如四川都江堰广场,水文化是都江堰的渊源和主要表现形式,整个工程以水景为主,体现古老悠远且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广场,以及围绕水的治理和利用而产生的石文化、建筑文化和种植文化是本设计的主要特色。

2.2广场绿化

它以满足广场功能为第一要素,在功能分区中因地制宜,全方位考虑设计空间与植物配置的融合,运用堆土成坡、植物配置等等手段进行高差的创造和空间转换。平面构成线条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使整个广场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从而来突出“空间魅力”,处处“让人感到亲切”。使之与广场建筑格局形成风格的统一。

2.3广场铺装

铺装作为构成广场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整个广场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铺装的样式、材料非常多,如何给人以亲切与舒适,突出创意与个性特点,又能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很好地呈现出广场的文化特色,这就需要把地面铺装应与人类行为规律相结合,从而达到具有合理性、舒适性的效果来。

2.4小品与细部

广场小品包含内容比较广泛,建筑物(亭子、花架、长廊、步道与街桥、栏杆)、园灯、园椅、交通指示牌、道路铺装、其它辅助元素等等,如何把这些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除满足美观效果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上的要求。如栏杆具有各种使用目的,对于各种园林栏杆的设计形式、高度也就有不同的要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可见细部设计很重要,从铺装纹样、植物配置形式,树池的样式等都很关键。

3襄樊南湖广场规划设计分析研究

3.1背景环境

南湖广场位于汉江南岸的襄城区,处于古城墙南门西边,紧临护城河。襄阳古城自古曰“方城汉池”。除后来增修的东北角(新城湾)以外,基本呈方形。城墙四角方方正正,东西南北,横平竖直。而圆弧形的护城河环绕城外,形成内方而外圆的格局。在我国古代的审美思想里,历来讲究“观物取象”,讲究“象外之旨”。因此,这“内方外圆”的城池结构,渗透着儒家的规矩而形成的美就不仅仅是建筑艺术的巧合,而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道德和行为规范。

3.2设计原则及设计重点

1)原则――广场设计应在旧城总体规划指导下解决交通组织、主题风貌等问题,提升广场的功能和作用;尊重襄阳旧城的历史风貌和旧城特色;尊重与周围环境(北街、古城墙、护城河),交通组织的协调统一;

2)重点――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空间层次,比例关系;注重襄阳城特色,主题突出,内容丰富。

3.3设计上采用的几种手法

1)中式园林造景手法的引用,利用地形高差,空间环境运用对称,对景,虚实,呼应等手法。

(1)突出自然,东西方的造园,都要求自然,在现代的城市生活空间里,能够创造出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景观,无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可以引入绿化,自然山水等元素达到想要的环境;(2)流线组织,通过交通线路的组织来合理布局,使之成为广场表现的亮点。

2)道路交通组织通过总规的要求对广场周围建筑和道路进行整合,修建与襄阳古城墙、昭明台等古建筑相匹配、仿明清建筑风格的商业建筑主体。广场内部主要以两条主要的步行景观大道组织主要的人流。

3)空间、景观体系规划结合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利用地形的高差和层次营造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主与从、公共与相对私密等不同的空间领域。

城市广场的建设在城市设计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它即反映了城市整体设计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地方特色的重要性。只有认真分析当今城市广场在规划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把握城市建设中总体的规划要求和全面分析城市广场所处的环境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争取做到城市整体性和环境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士宏.城市生态环境学[m].科学出版社.

[2]李芗.关于城市广场的文化思考[J].中国园林,2000,4.

[3]高留柱.试论城市广场[J].中国园林,2002,1.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篇9

关键词:绿化;景观;设计

1项目概况

红谷滩新区地处昌北,是体现南昌美好未来,展示“一江两岸”现代都市风采和滨江城市特色魅力的主要区域。设计内容是红谷滩新区临江岸线景观设计。横向范围为生米大桥引线至中心区秋水广场以南段,长约7.5公里,纵向范围为赣江大道至赣江的滨水地带,宽60~160米岸线景观设计意向。

2设计理念

赣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以体现、继承和发扬赣文化为宗旨,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建造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中别具魅力、标志性景观空间为目的进行的。

2.1总体构思:设计没有仅仅局限于岸线景观规划,而是从宏观、可持续性、战略性角度对整个红谷滩地区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一带一轴”的总体布局。“一带”即滨江景观带;“一轴”即赣文化中心轴(作为红角洲片区中心),将滨江景观带与片区中心紧密结合,既使滨江景观有效渗透到片区内部,与前湖景区构成完整体系;又使滨江景观带与中心交通网络相连,具有高度的通达性。“一带一轴”的布局模式,有效地利用了滨江岸线资源,提高了城市总体环境品质。

2.2滨江景观带:将赣江大道以北80米宽规划预留绿带与南侧滨江景观带整体考虑,以赣文化广场为中心,根据不同功能的沿江地块用地性质及大昌北规模效应对滨江景观带进行合理功能分区。生米大桥至赣文化广场段,多为居住用地,设计为生活休闲区;赣文化广场至秋水广场段,靠近红谷滩中心区,多为商业、文化娱乐用地,设计为公众娱乐区。每一分区各有不同主题。

2.3赣文化中心轴:设计作为红角洲片区中心,根据《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大昌北新城规划方案》土地利用规划,将赣文化中心轴分为四部分,依次为赣文化中心区、商业步行区、娱乐活动区、高级居住区,四个区之间有完整的步行系统连接,在南端与赣文化广场衔接,形成一个集文化、商业、娱乐、居住于一体的与滨江景观带紧密结合的中心轴线,并将滨江景观带与前湖景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总体环境质量。

2.4滨江防洪护堤:尊重《南昌市城市防洪规划》所定防洪护堤,仅在生米大桥至俞家段(1.8km),将赣江大道与防洪堤防之间凹地填平,以提高整体滨江岸线景观。护堤空间边界景观形态多样,设计有坡状护堤、台阶状护堤、绿化护堤。

2.5景观设施小品:以体现南昌滨江城市特色及文化内涵,创造连续、丰富的滨江景观为主旨,设计了一系列满足人们交通、信息、休憩、观景、健身、娱乐、集会等需求的地景设施、环境小品。

2.6绿化设计:以南昌本土绿化资源为主,设计注重绿化层次的丰富、色彩的搭配、与环境的融合。在视线上,以采用不遮挡赣江大道、滨江人行道行人观景视线的树种为原则,创造良好的视线景观,同时提供必要的供人们休憩、避日的绿化环境。赣江大道以北绿化带,设计以乔木、灌木及草坪相结合,旨在创造一种在行车视觉中连续的如行云流水般的绿化效果。

3概念设计要点

3.1为保持滨江景观带于秋水广场以北一带的景观连续性,绿化的人行道与大小不同的广场空间连接,从南端一直延伸至北端。籍着高素质的人行道网络将南昌大桥至秋水广场南端的人行道风格延续至北,达到沿江景观设计的和谐统一与连贯。

3.2广场空间、遮荫的种植、告示板、步行小径、轮廓优美的草坪、高耸的特色灯柱等等的设计元素构成昌北新区一个带状的绿化公园,给南昌市民引入“城市绿色氧吧”的新概念。

3.3重要结点于秋水广场两侧有着合理的分布。交通要道的交汇处设计的结点内摆放着雕塑和构筑物,形成的对景为行人和驾驶者提供方向引导。重要结点以平面几何形体展现,与赣江江岸线的自由曲线构成对比,表达了景观设计应有的理性。

4重要结点设计

滨江景观带以生米大桥为起始,沿至中心区秋水广场以南,沿岸7.5公里,根据沿江地块用地性质,将划分为:居住休闲区、赣文化中心区、商住行政办公区。围绕三大主题“闲云一处”、“渔歌漾日”、“长风广场”,展开六大重要结点,分别为:滨江浴场、风筝广场、灯笼广场、赣文化雕塑园、长风广场、赣文化民俗景观区。

4.1长风广场是设计的重点,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与赣文化中轴线衔接。长风广场以“帆”象征“启航”的雕塑屹立于帆船造型的架空平台之上,形成赣文化中轴线的起点。铺装,饰面采用赣文化特色的材料,以花岗岩象征江西红土,以青花瓷象征鄱阳湖鱼米之乡,以楼阁亭台象征赣文化传统,以客家特色象征赣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平台通过一侧的弧形大阶梯及中部的台阶,与饰以壁雕的水景广场相接,平台之下为中轴线实用的商业空间的延续。水景广场两侧沿江岸展开的灯光步道,展现了昌北新区迅猛发展的光明前景。

4.2赣文化雕塑园集观赏与休憩为一体的雕塑长廊,将赣文化中的“红军闹革命”,“风水先生看风水”,“山人”,“客家人艰苦创业的刻苦精神”,“童谣儿歌”,“白日耕作,晚上妻子挑灯,丈夫读书的耕读文化”等主题以雕塑的形式展现在市民眼前。

4.3滨江浴场长500m,宽70m的水域为市民提供畅泳及休闲的场所,浴场内配套的更衣设施及零售商店给泳客带来便利。广场一级平台上植有热带风情的棕榈树,草、灌、乔类植物错落有致,休息廊架合理分布,让人们在炎炎夏日中能享受到一丝凉意。

4.4风筝广场入口水景特有的浮雕柱门与远处传统文化的白塔相互映衬。开阔的广场给游人创造奔跑的空间。

4.5灯笼广场具有中华民俗特色的灯笼,烘托出喜庆气氛,是市民欢庆节日的首选场所。

4.6赣文化民俗景观区,江西各大名胜古迹的微缩景观尽收眼底,让市民以近距离欣赏到各大风景区的整体面貌。

5绿化设计

种植的概念以沿用当地品种为主,使其保持连续性及减低移植的成本。整体上,原来的树木布局都应保留,以达到有效的连续性。

新种植的树种间离约5-10米,应由不同品种的效果而定。整体上大部分品种都以其理想的大小、形态、遮荫来决定。新树种亦需考虑对设计主题的影响及对游客的引导性。

6标识系统

6.1重要数据性标志、地图板:大型的昌北新区地图及其它方向和数据性,安放在长风广场入口及其它主要入口和广场。

6.2小型方向指示牌:简单的柱子安装上标志,供游人方向指引。大量的安放在道路交汇处及入口。

7户外家具概念

根据户外家具、公用设施、灯具系统的实用性与舒适性,为达到风格的统一性,本设计是特别针对红谷滩新区临江岸线景观作出的系列性设计。突出设计的设施包括座椅、废品箱、庭院灯、草坪灯、柱头灯、电话亭、广告招商灯箱、地图座、方向牌等等,其造型独具一格,色彩和谐统一,以人为本的人体工学设计给人以舒适性。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

1工程概况

1.1地理位置

余杭街道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辖镇。原为余杭县治,是一个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镇。余杭之名相传为“夏禹东去舍舟航登陆”而得,翻开厚重的历史长卷,大禹曾在此治水、秦王嬴政设郡立县、隋炀帝开凿运河、太炎先生就度执教、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的发生无不与古镇余杭有关。余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江南时代广场地块正好位于余杭街道凤新路以南,荆余路以北,西临“大禹治水神像”,文化底蕴深厚,地块西侧靠近余杭车站,交通便利,更是临近余杭街道老城区,人气旺盛,使得本地块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交通、人气等优越条件。

1.2规划条件

依据杭州市规划与建设局提供的地形图及任务书,本地块规划主要指标为:容积率≤2.0;建筑密度≤55%;绿地率≥10%;建筑限高70m;停车以地下为主,地上为辅。

1.3工程概况

根据本地块规划条件,本方案设计由一幢四层主体建筑以及两层地下室组合而成的建筑。总建筑面积79625.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5996.0㎡,地下33629㎡,容积率2.0。建筑占地面积12373.0㎡,建筑密度53.8%。本地块建成后将是集商业购物,欧尚超市、休闲餐饮,娱乐,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涵盖多元化生活内涵,起点高,规模大,内容齐备,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区,即shoppingmall。江南时代广场的兴建为余杭街道传统商圈锦上添花,必将成为余杭街道商业中心区的一大特色。本工程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框架结构、六度抗震设防,建筑防火按多层商业建筑标准设计。

2设计依据

杭州市规划与建设局提供的地形图及任务书,国家及地方其它有关的设计规范和规定。《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5100-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3总体布局

3.1总平面布局

在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下,为了能更好的挖掘地块的商业价值,增强企业文化底蕴。本案以余杭街道文化底蕴的代表“大禹治水神像”为东西商业轴线,在地块西侧设置江南时代广场主入口,在空间上通过围合形的广场,以环抱式的姿态欢迎和吸纳人气,突出地块的商业核心地位及品牌形象,在如此大空间的广场上,可以为江南时代广场商业提供很好的活动空间,例如:商业周年庆活动、商业促销活动等等,也可以为余杭街道当地提供一个大气的活动空间,以便满足余杭街道当地文化活动需求的大空间场地;另外在江南时代广场入口处一侧设置观光垂直电梯,通往二层商场及四层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很好的垂直交通流线,不仅为江南时代广场增加了美感,而且进一步的提升了江南时代广场的商业价值。地块南侧设置欧尚超市主入口,兼一部分商业、娱乐出入口,并在入口处预留足够的广场面积,以便满足欧尚超市购物人群的聚集及疏散;地块北侧设独立的餐饮、娱乐入口。其中地块西南侧、北侧对外沿街面,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为了充分的挖掘每一点商业气息,在设计上,将地块西南侧、北侧商业临街面单独设计层高:一层层高为3.9米、二层层高为3.3米、三层层高为3.3米,其中地块西南侧、北侧一至二层为对外沿街商铺,西南侧三层为管理用房,北侧三层为足浴。地块东侧设为卸货场地,以便满足欧尚超市和商场的后勤需要。地块东南角结合绿化设置了本地块的开闭所。

3.2建筑退界与竖向设计

建筑退界:依据规划技术指标,建筑东、南侧退让规划道路红线5米;西侧退让用地红线8米;北侧退让规划道路红线10米。竖向设计:主体建筑地坪比室外地坪高0.150m,比道路标高高0.100m。

3.3交通组织和停车

根据《余杭区建设地块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试行)》:建筑面积≥10000㎡的商业建筑停车位按照1.0的标准设计;建筑面积≥10000㎡的大型超市停车位按照1.2的标准设计,经计算本地块机动车停车位需558个;在设计上,地面临时停车位为91个,地上机械停车位70个,地下机动车停车位为499个,总计机动车停车位为660个;本工程在地块东南侧、东北侧各设一个地下车库出入口,西南侧、北侧各设地面临时停车位,东侧设地上机械停车库以及部分地面临时停车位,以便满足机动车停车要求。

根据《余杭区建设地块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试行)》计算,本工程货车停车位为5个,4个设置于地块东侧和1个设置于西南侧。根据非机动车配置标准:经计算本地块非机动车停车位4610个,为满足非机动车停车需求,设地面非机动车临时停车位及地下非机动车停车位,并结合多余空出来的机动车停车位折算成非机动车。在地块南侧设欧尚超市入口,西侧设江南时代广场入口,北侧设餐饮、娱乐入口,东侧设卸货场地作为货运出入口。并在地块东侧和地块北侧各设置部分出租车临时停车位。

人车分流,机动车道环绕,内部为步行区,步行区内设有应急消防通道。为缓解规划道路的交通压力,在地块东南侧设一条5米宽的机动车车道紧贴规划道路,将规划道路贴本地块段增加到15米,直通荆余路。商业交通流线通过分设人行自动扶梯及垂直升降电梯,欧尚超市内部也有直达的自动扶梯。并通过设围合形广场,休闲露台,屋顶花园,中庭等多层次空间将各层连接,形成动态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