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体育课程计划十篇小学体育课程计划十篇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08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篇1

2012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下发了《关于组织遴选第二批“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机构的通知》。下面以我部成功进行的“国培计划”远程培训机构资质申报(小学体育)为例,试论“国培计划”中小学体育教师远程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其配套系列教材的编写特色。

一、培训专家团队

培训专家团队由大学教师、教研员、中学教师和教材出版者联合组成。首席专家陈雁飞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完成2008~2009年国培计划的基础上,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900名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专家团队部分成员在陈雁飞教授的带领下,自2004年以来承担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绿色耕耘、市级骨干及学科带头人、迎奥运全员培训等项目。培训专家团队还承担了拉萨市体育教师、鄂尔多斯体育教师、呼和浩特市教师等培训任务,对来自全国29个省市2万余名音体美教师进行了高端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塑造了一定的培训品牌。

二、培训理念和培训目标

根据“国培计划”有关“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和“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相关文件,在总结前期“国培计划”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国培计划”小学体育教师示范性项目远程培训理念和培训目标(表1)。

三、培训课程内容

围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针对义务教育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按需施训。培训重点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理念及方案介绍,修订后的体育学科课程标准结构与内容解读,新课标案例分析,新课程培训的设计与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等。根据培训目标的要求和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培训设置了核心引领模块、专业指导模块、线上交流模块、实践操作模块四个模块,共计50学时(表2)。

四、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与特色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篇2

[摘要]始于2011年的“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教育改革中,课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

>>关于“卓越教师计划”实施的思考通信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中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教师在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浅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构建探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定位日本兵库教育大学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的启示与思考高职高专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技能教材的开发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模式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与构建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从职业胜任力的角度探讨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乌鲁木齐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调查分析试论我国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卓越计划”背景下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教师素质要求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2011-12-12)[2013-07-29]..

[3]周钧,等.我国本科层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7):46.

[4]邹静芬.21世纪中美音乐教师教育职前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25,33.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篇3

关键词国培计划学校体育现状

2010年全国全面实施国培计划以来,意在改善中小学师资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协调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平衡,促进义务阶段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而在我国有80%多的学校在农村,而且超过80%的农村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所以国培计划的关键在农村学校。虽然教师队伍素质及基础教育改革在城市的实施情况很好,从学校到老师再到学生都积极地迎合国培计划,体育课的改革更是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但是从全国来看,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发展还不够好,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体育开展得不尽人意,调查发现,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存在一些显性和隐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坏是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提高康保县农村小学体育改革的重点,也是为农村学校体育更好的全面开展提供借鉴。

一、国培计划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一)国培计划的内涵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基础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国培计划的现实意义

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对提高教师素质具有改善、“全面指导”和促进改革的重要作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师终身学习,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方法的革新,师生关系的转换;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机械式学习为探索式学习;教材也不在是看重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而是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很大程度上便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实施“国培计划”可以大规模、高质量地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为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充实的师资力量。

二、河北省康保县农村小学体育现状

(一)体育师资现状

通过调查访谈得知,康保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年龄大部分40岁以上,没有女性体育教师,在调查中还发现在所调查的学校里体育课教师大部分是兼任体育课,没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全部为大专及中师进修学历,这些说明康保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男女比例不均衡体育专业知识缺乏,教师的职业素质较差。

(二)体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认识情况

通过对体育教师的调查访谈了解到,大部分体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目的不是十分清楚;很少一部分体育教师知道全国实施国培计划的作用,但并未系统进行过体育专业知识的内容学习;大多数体育教师在参加完培训后上课还是按传统思维的形式进行,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本身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并没有认识到体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缺乏对体育专业知识的自我学习的动力,而学校更是不主动关注体育课上课的实际情况,再加上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最终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改革在农村学校无法实施的境地。

(三)体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现状

从2010-2012年康保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人数的调查可以看出,全县针对农村学校国培计划的实施落实比较高,但是大多数学校参加国培计划的教师并不是体育专业出身,不少是临时委派,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因为对体育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回学校后也并没有按照国培计划所学的进行教学,还是按自己以前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体育教师是否参加培训课并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在于必须从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这个薄弱环节入手。

(四)学生主体性在体育课中的体现情况

现行的教学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根据本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来开展体育课教学。而在所调查的学校中,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让干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不复存在,教师成了一个机械的下命令者,学生只是服从,课堂没有交流没有讨论,这样的体育课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客观方面,农村教育环境也给学生主体性设置了天然的屏障,学校领导和其他科目教师对体育课的不重视,在康保县农村体育氛围不理想。从主客两方面来看,想要实现学生在农村体育课上的主体性,还要靠农村思想的转变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监管,多进行听课评课,将国培计划的目的和精神普及到农村学校中去。

(五)学校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现状

构成学校体育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体现体育教学成果的平台,是展现学生体育特长、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品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主要方法,在调查中获知大部分小学都设置了课外体育活动,主要以学生自己玩,或者直接将课外活动安排成大扫除,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就也被占用了。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农村小学给予课外体育活动很少的关注,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几乎没有组织任何类似田径运动会,篮球赛,乒乓球赛的活动,出现这种情况是一种必然,学校没有体育专项资金,器材、场地不够等客观因素导致了农村课外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这就要求体育课教师、体育科研组加强校本课程和民俗游戏课堂化的自主研发,激发学生自主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六)学校体育课现状

新课改要求小学体育课每周达到4节,在调查中得知没有一所学校开设多于2节体育课的,通过访谈了解得知,出现上述现状主要由几个原因:首先是学校对体育学科不重视,学校是展现国培计划作用的中间环节,如不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学校体育教学就很难较好的开展。其次是体育教师对体育专业内容生疏,这就导致体育教师是按传统思维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上体育课时大多采用一个口哨,上下课集合,中间放羊的情况,最后是学生家长对体育课的也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要好好学习,家长们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其成长的重要性。要想加快农村体育建设,首先要解决学校体育这个中心问题,大部分农村学校学生还要在家务农,学生能够在学校对某一项体育项目形成爱好,这对于其身边的人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开展农村体育工程建设。

(七)体育教学设施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大部分所在地方经济较落后,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方面经费投入不足,加上体育教学设备价格相对较高,大部分农村小学很长时间没添置、改善体育器材和设施。原有体育设施不完善、器材损坏、缺少、老旧现象严重。体育教学捉襟见肘,体育教师无从施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小学体育的良性发展。体育基础设施不完善、器材的缺失,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还影响了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没有充足的体育器材设施,由于设施的原因篮球、乒乓球、排球等多项普遍受学生青眯的课外体育项目不能完全进行甚至无法开展,既不能满足学生从事课外活动的兴趣需求,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只有学校改善体育基础器材设施,学校体育目标才能顺利贯彻。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育老师师资力量薄弱,具体表现在农村学校体育专业教师缺乏以及现存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缺乏和职业素养的不够完善,

2.体育老师对国培计划的认识不足;体育老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课的情况落实不到位;

3.体育课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差,学校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上重视度不够;

4.主管教育部门和学校本身对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视力度不够;农村体育思想观念认识程度不够,不少学生家长甚至将体育和体力劳动等同;

5.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资源不足。

(二)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以及体育专业教师的招聘力度;

2.主管教育领导应多与体育教师交流沟通,鼓励农村体育教师进行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校本课程的开发;

3.教师应本着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4.学校方面应多举办体育运动比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举办多种形式的比赛,来提高学校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程小坡,王美玲.经济欠发达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篇4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编写策略;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6-0100-04

problemsexistinginteachingobjectivedesignforelementaryandmiddleschool

physicaleducationclasshourplansandtheircountermeasures

wanGXiu-xiang1,LiXu1,LUYong-xue2

(1.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

2.press,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

abstract:Startingwiththemeaningsofteachingobjectivesinmodernphysicaleducationclasshourplans,theauthorsputforward3requirementsforcompilingteachingobjectivesinphysicaleducationclasshourplans,andbybasingthestandardsontherequirementsforcompilingteachingobjectivesinclasshourplans,theauthorscarriedoutastatisticanalysison30elementaryandmiddleschoolclasshourplans,andrevealedthefollowingfindings:theclassificationsofteachingobjectivesinclasshourplansweremiscellaneous;thedescriptionofteachingobjectivesinclasshourplanswasnotevaluable;teachingobjectivesinclasshourplansdidnotspecifystudents’subjectstatus.therefore,theauthorsconfirmedthattheclassificationsofteachingobjectivesinclasshourplanswere“cognition,skillandemotion”objectives,andestablishedstrategiesforcompilingteachingobjectivesinclasshourplansfromtheperspectivesofbehavioralandnonbehavioralobjectives.

Keywords:schoolphysicaleducation;physicaleducationclasshourplan;strategiesforcompilingteachingobjective;elementaryandmiddle

关于对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的界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潘绍伟等[1]认为体育课时教学目标是由教师制定的,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境中预期产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标准。余云德[2]认为体育课时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状态。李祥[3]认为课时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从上述学者们对课时教学目标的界定可以看出,体育课时教学目标具有3个层面的含义,即体育课时教学目标是一个预期目标、是一种结果标准、是学生的目标。

从上述体育课时教学目标3个层面的含义,可以看出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编写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课时教学目标分类要合理。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分类能够体现体育课对学生健康发展的实际价值,有利于学生明确体育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能够指导教师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设计。二是课时教学目标的描述要具有可评价性、可操作性,清晰表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三是课时教学目标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明白体育教学目标是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广大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在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对目标的分类和各目标的描述等方面比较注重创新,但往往却忽视了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规范性要求,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所有2013年在《体育教学》和《中国学校体育》两个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小学体育课时计划案例的30篇论文,分析了现阶段中小学体育课时计划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新课改下课时教学目标编写的策略,为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提供参考。

1体育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1课时教学目标分类繁杂

新课程改革后,体育课时教学目标分类呈现多元化。在30篇文献中有20篇的设计选用三维目标,即“认知、技能、情感”目标来进行分类,此目标分类方法是根据美国学者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法制定的;有5篇的设计采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分类方法,此分类方法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课程内容目标;有2篇将2011年体育新课标修订版中提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4]中的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照搬过来作为课时教学目标的分类;还有3篇采用“知识、技能、体能、情意”目标的分类,此目标分类是在美国学者海德洛特在布卢姆“认知、技能、情感”分类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可见在仅30篇课时计划的教学目标文献中就有4种分类模式。

1.2课时教学目标描述难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课时教学目标脱离教学实际。

在30篇文献中有3篇的课时教学目标存在着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比如在一堂小学二年级8min耐力跑的课时计划中学习目标为“学生初步掌握8min耐力跑项目的测试方法和评分办法,并乐于在课余活动中运用”。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在七八岁,他们课余活动大多会选择游戏的方式,几乎没有学生会在课余选择跑步,案例中的课时教学目标,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理特点。

2)课时教学目标重复描述。

在30篇文献中,有4篇的课时教学目标存在着教学目标重复描述的问题。比如,在一堂初中二年级篮球运球的课时计划中教学目标是这样描述的:“(1)使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原地运球的基础上,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2)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85%的学生能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第1个目标所要描述的就是掌握行进间运球,在第2个目标中又做了具体的描述。这样重复描述目标,不利于对体育课进行准确的评价,到底要按照这两个目标中的哪一个作为对学生技能学习领域评价标准?如果按照第1个,那么有多少学生能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是全体学生还是部分学生?不明确便不具有可评价性。如果按照第2个,那么第1个就没存在的必要了,因为两个目标指向的是同一个学习领域的目标。

3)课时教学目标名称与描述内容不符。

在30篇文献中有3篇的课时计划中教学目标与描述的内容不符。比如一堂一年级队列队形教学的课时计划中,将教学目标的认知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队列队形练习,增强队列意识,提高队列修养。认知目标定位的是学生应该能够在本堂课上知道什么样的健身知识、技术要领等知识性的东西,而不是意识、修养等情感方面内容。而在对该堂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要看学生有什么样的意识和修养来评价学生获得了什么样的知识,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4)课时教学目标描述过于宽泛。

30篇文献的课时计划中教学目标描述都存在过于宽泛的问题,例如一堂初中三年级行进间运球课的课时计划中,课时教学目标是这样表述的:“(1)学生知道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要领以及运用时机;(2)通过多种练习学生能基本完成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3)学生乐于在练习中展现自己的能力,愿意通过多次练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该课时教学目标描述中,很难找出一个具体的目标,描述都比较宽泛,尤其是在技能目标的描述中没有具体描述学了什么动作和应该达成的量化标准,如行进间运球有很多方式,本节课应掌握什么具体的动作,是单手运球还是体前交换运球;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具体量化标准。这样的课时教学目标描述,才能对该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5)课时教学目标没有覆盖全体学生。

在30篇文献的课时计划中几乎都存在欠考虑全体学生发展的问题。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85%的学生能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使85%的学生能够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那么剩下的15%的学生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水平?体育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对于水平高的学生有促进作用,对水平不高的学生更应该有促进作用,如果只关注能达到一定水平的和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而忽视那些弱者将会造成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对学生不公平。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该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益处,给体育运动水平低的学生以更多的关注,促进他们有更大的进步。

1.3课时教学目标没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依据,课时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阶段还有很多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其目标的行为主体指向教师而不是学生。在30篇文献中有12篇的课时教学目标的描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用词上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是“使学生……让学生……”,是教师“使”或“让”学生。目标指向主体的误用,必然会使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活动上,而不是集中在学生应该获得的学习结果上。

2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2.1课时教学目标的分类

体育课时教学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制约着体育课时教学目标制定的方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明,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基础是具有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技能,对体育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那么体育课就应该从体育认知、体育技能、体育情感3个方面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所以中小学体育课时教学目标应该从“认知、技能、情感”3个方面的目标进行设计。这种分类体现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性作用,形式简单易于操作,并且3个目标之间具有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性。

2.2课时教学目标的描述

一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按照行为的可见性分为行为性目标和非行为性目标[5],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时应该根据不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描述方法。描述方法分为行为性目标描述和非行为性目标描述。

1)行为性课时教学目标描述。

行为性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陈述的课堂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种具有全面性、具体性、可操作性表述,在体育课时教学目标中适用于技能目标的描述。行为性课时教学目标包含4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内容、行为条件、行为结果。

(1)明确学生是行为的主体。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课时教学目标所预期和描述的是学生行为,是为学生在体育认知、技能、情感3个方面发展的标准和要求,是学生在体育课后能学到什么,那么我们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就不再使用传统描述方式――“使学生……让学生……”,而使用“学生能够……学生要……”的目标描述方式,使学生明确目标是学生自己要完成的目标。

(2)行为内容描述要准确。行为内容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具体要做什么,准确全面的描述能够清晰的表明期望学生达到的结果,准确全面的描述就要根据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3个方面学习程度的不同,分别使用相应的动词来描述目标。王皋华[6]认为体育教学的认知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由低级到高级分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体育教学的情感目标分为接受、反应、判断、组织和态度;体育教学的技能目标分为知觉、模仿、变化、改进、选择、应变和创造。根据王皋华的观点同时参照梁占歌等[7]制定的常用词语汇总的格式,制定出课时计划中技能教学目标编写常用的案例(见表1)。

(3)行为条件要具体。在一堂体育课上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技能,还要考虑到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学习,比如发展力量素质,选择田径项目能发展,篮球项目也能发展,如果选择单手肩上投篮来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就应该明确是在篮球场的什么位置进行单手肩上投篮。另外,如果教学内容中有行为条件的要进一步明确,比如50m跑练习中,学生在练习的过程应该以什么样的速度进行练习?是尽全力还是用60%的速度进行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练习的条件如果不能被学生清晰理解,学生就有可能做出与预设目标不一致的行为,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理想。所以,行为条件要具体。

(4)行为结果要有标准。教学目标标准是指使人满意地认为目标已经实现的期待的成就水平或者熟练水平[8]。这种水平应该是能够根据学生水平、教学条件等作出调整的,这种标准只是教师对教学效果预先的估计,是教师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参考标准,这种标准必须是量化的。一堂体育课不会出现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的学习目标,更不会出现没有一个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目标的现象,那么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呢,我们更应该在课时教学目标中设置一个量的限度,同时也要考虑到那些不能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他们对目标达到什么程度更应该设置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比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85%的学生能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15%的学生能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

2)非行为性课时教学目标描述。

非行为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无法进行量化的态度、情感等目标,主要是认知、情感两个目标维度。主要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或者描述教学情境,以定性描述为主。所采用的动词大多是表示感知和心理的活动(见表2)。

这类目标的描述方法是:(1)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即使用“学生能……、学生要……”之类的描述;(2)应与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相对应。比如所选取的运动项目是集体的还是个体的?有无对抗性?是否具有危险性?(3)应体现教学实施途径和方法。以教学内容“篮球行进间运球”为例,根据以上的描述方法,认知目标的编写为“学生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听讲,90%学生能够说出行进间运球的要领”;情感目标编写为“学生能够在个人练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体验运球带来的与良好情绪”。

对于一节体育课而言,体育教学目标设置至关重要,不但要高度重视,更要明确目标设置的规范性[9]。现阶段广大教师多注重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而忽视了教学目标设计的规范性,致使教学效果并没有伴随着教学目标设计的不断创新而发展,可见没有规范性约束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创新。广大体育教师应该采用“认知、技能、情感”课时教学目标分类模式,运用行为性和非行为性目标编写方法对课时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编写,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2.

[2]余云德.论体育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518-521.

[3]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2:3.

[5]邵伟德,刘忠武,李启迪.体育教学目标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96-101.

[6]王皋华.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4,15(4):104-107.

[7]梁占歌,张振华,黄武胜.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9(2):109-112.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篇5

一、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通过新六艺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协调配合,培育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初步养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初步具有中国心理、世界眼光、传统体认、现代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基本理念

新六艺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称之为化育思想。

化育思想是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中华民族优良人文传统为依托,并批判借鉴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现代教学论、课程论,由此探索构建的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文化成的理念。《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孔颖达注释云: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先哲们的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文化成理念的基本内涵,成为我们化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因此,化育思想,我们也称之为化成教育思想。它是以人类优秀文化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以化育为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育思想。

化育思想的基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化育思想要求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关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生存状态,勇于献身民族复兴大业。

三、课程基本结构和性质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包括新诗教、新书教、新乐教、新礼教、新科教、新武教共计六门课程。

小学新六艺课程的性质属于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由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主持,涪陵城区六所小学共同参与研究和开发。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与中国传统六艺教育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但绝不是复古。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是在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要求,对中国传统六艺教育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既应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性,更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四、课程基本要求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总的要求是:突出人文关怀,强化传统熏陶,促进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崇尚创新,德艺双修。

小学新六艺各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新书教课程:设置书法课,改进写字课教学,强化中国书法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小学语文和艺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书法审美意识和初步的书法审美能力。强化书写技能训练,开展必要的书法常识教学;在硬笔书法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毛笔书法教学;在学习楷书的基础上,重视行书的学习;在临摹的基础上注意体现学生个性;在字迹工整的基础上讲求字迹协调、美观。书法教学要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书法不仅在书法课(写字课)中教学,还应该在美术课中加以引导。要发挥书法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书写和欣赏过程中受到书法美的熏陶,以书品培育人品。

新礼教课程:设置礼仪课,加强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新文明风尚教育以及现代礼仪教育,以之补充和拓展品德课教育。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贯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批判吸取中华礼教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和爱国情感,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情感基础。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精神,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以之作为礼仪教育的认知基础。知行结合,以礼仪行为作为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以礼修德,以礼立人。

新乐教课程:开设乐教课,加强和改进音乐教育。开展声乐和器乐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演唱能力和演奏技能,每个学生会演奏至少一样乐器(含竖笛或口琴)。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与新诗教、新礼教、新武教等学科的结合,拓展学校艺体教育,弘扬中国教育传统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念,以乐成人。

新武教课程:开设武术课,拓展体育课教学。弘扬中华武术传统,培养学生尚武立德,机智勇敢,拼搏进取,强身报国。新武教应与新礼教紧密结合,以礼习武,以武修德;培养学生武术活动爱好和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每个学生掌握适合小学生的武术基本功法和拳术、器械套路十套。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篇6

1.教育目标注重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新加坡圣婴小学是一所只招收女学生的教会学校,致力于营造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学校的价值观是勇气、谦卑、尊重、诚信、忠毅、关怀。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如正直、善良、向往自由,同时关怀、同情不幸者。新加坡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帮助他们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在将来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新加坡基础教育在实践核心价值观时,一方面通过正式课程如公民和道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在教学时将通过历史事件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等引导学生讨论和反思。另一方面,学校还会利用一些非正式课程,比如课外活动和社区参与计划等,引领学生养成核心价值观。

2.课程设置丰富多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加坡一直以来致力于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技能、品格及价值观上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新加坡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既丰富多彩、有多元文化的特点,又体系完备并能与时俱进地发展。新加坡小学六年中学习的课程有三类:第一类是核心课程,包括英文、数学、科学、母语(华文、马来文、泰米尔语、印度文中的一种)。第二类是非核心课程,包括社会科学、体育、音乐、艺术、卫生教育、公民与道德教育等。第三类是活动课程,其中包含体育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机会广泛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以便尽早发现他们的特长和兴趣,更好地培养其全面素质。下面重点介绍新加坡小学新推行的“少教多学”课程计划,以及他们颇具特色与成效的课外活动课程。

(1)少教多学课程计划

新加坡小学在逐步推行的“少教多学”教学计划是一种教学理念,即在不影响学生为高等教育做好准备的前提下,裁减课程内容,使学生可以腾出时间专注于学知识与技能,也使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能有更大的自主性来设计与安排校本课程活动。“少教多学”课程计划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法,扩展现有的教学策略。“少教多学”课程计划的推行选取了部分学校作为重点示范校,新加坡凤山小学就是其中一所。为了实施这个计划,凤山小学开发了他们学校的“革新课程”(winGS),这是一套利用课题查问学习法为指导中心的课程,这个课程综合了各种学科,包括英文、数学、科学主题的课程,把它们融合为一体,学生通过查问、实践学习等方式追根究底,寻找答案,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为了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教材必须是多元化并且有差异性。为此,凤山小学根据学生成绩把高能力的学生编排进高能力的班级,并特地编写了一套适合他们学习能力的教材,以激发并拓展他们的潜能。给高能力的学生提供一些深广课程是新加坡小学的普遍做法。

(2)活动课程

每所学校开设的活动课程不完全一样,“学校也会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以提供学生更多的选择”,由此也体现了不同学校的特色。比如,圣婴小学活动课程设置有自信心培养课程,其中包含的子课程有:舞蹈与体操课程、口语课程(英语)、社交技能课程、惊险课程、生存技能课程、亲善大使课程。口语课程(英语)在小三至小五的课程内容里包含有合唱、戏剧表演和演说。生存技能课程内容在各年级的安排又有所不同:小一:穿着与收拾;小二:礼仪课程1;小三:礼仪课程2;小四:简单的点心制作;小五:简单的缝纫;小六:准备营养均衡的一餐。凤山小学的活动课程在各年级的安排是这样的:一年级有语言与戏剧班,二年极有语言戏剧、基本舞步和球类技巧等,三年级至五年级均有羽毛球、溜滑球、游泳、其他,这些课程都有初、中、高级之分。新加坡中小学活动课程开展得卓有成效。课外活动指导老师都是聘请专业人士来担任,给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同时,新加坡每年都会举办全国各类学校课外活动项目的比赛,检验各校课外活动的情况,比如两年一次的合唱节、两年一次的华乐演奏比赛等等。每所小学都有自己的活动课程强项,如圣婴小学的强项是艺术,最为出色的有合唱团、手铃团和舞蹈团。这些艺术团每年要走出国界进行艺术交流,比如舞蹈团参加“二十一届世界国际舞蹈节”,合唱团参加布拉格儿童歌咏节和香港国际青年与儿童歌咏节,手铃团参加香港手铃节等。

3.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凸显因材施教

在课程改革思想的影响下,新加坡小学在教学方面提出了特定的教与学模式,包含特定的指导程序和协作学习、差异指导和协作程序、差异的评估策略。在结构安排上有依学生能力分层、单元模式、限定班额等做法。

(1)单元教学模式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母语课程的学习更有效率,新加坡小学设置了单元教学模式(以华文学习为例)。新加坡小学所有学生都修读核心单元。导入单元与强化单元是为入学前很少接触华文的学生开设的,学校鼓励在华文方面有能力和有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深广单元以提高华文水平。小学离校考试时只考核心单元。新加坡小学除了主干课程采用单元教学模式外,有些活动课程也采用这种模式,如圣婴小学的小二、小三采用单元模式的活动课程(强制)有以下这些:体育运动类有体操、击剑、西式女篮、游泳、垒球、网球、保健俱乐部;学会类有多媒体学会、美术学会、中文学会、数学学会、环保学会、舞蹈学会;制服团体有女童军、圣婴义工团。

(2)分层教学

新加坡小学现在已彻底取消了学生过早的分流,只有一些学习差异比较大的学生以分层走班的方式就读,即采取有合有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分层教学达到自主学习。①母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新加坡是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新加坡的人口主要由4个种族群体组成:华人(75%)、马来人(15%)、印度人(7%)及其他人种。新加坡政府为适应多种族多元文化国情的需要,逐步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双语教育政策,即英语为第一语言,华文、马来文、泰米尔语和印度文为第二语言。不同种族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母语学习,新加坡小学在对学生进行母语教学时打破学生的行政分班,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级别的母语班级里进行学习。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母语的积极性和效率。②依能分组不分班的教学模式。英语、数学、科学等课程教学采用分组不分班的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的学业能力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以花名或星球名等名称命名,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明显的差异。③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任务。新加坡小学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各班会将每周需要完成的作业贴于醒目的位置,如新加坡圣婴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单显示的内容如下:蓝莓组(RC):在线(on-line)数学游戏、思维图活动、完成练习册上第4~5页;山莓组(教室):宾戈(bingo)数学游戏、在线数学游戏、完成练习册上第4~5页;草莓组(教室):附加游戏(additionwheelgame)、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这种体现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单在新加坡小学的各个班级里随处可以见到。新加坡中小学还提倡小组成员间的协作学习,如老师布置了一个课题,由各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另外,学生学习的地点并不局限于教室。可见,新加坡小学教学的形式很多样,不拘泥于整齐划一的形式。

4.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详细而具体

为了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双重需要,“新加坡教育部提出了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措施:

(1)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

(2)将主要招收大学毕业生从教;

(3)扩大配备教育协作人员;

(4)吸纳其他行业优秀者从教”。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小学教师的素质水平,而且新加坡小学还分别制订了适合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

以新加坡凤山小学为例,为确保新老教师能跟得上改革的步伐,凤山小学为教师专业成长制订了详细的计划:

(1)新加入的教师须参加为期一年的“新师指导”活动;

(2)在职的学校领袖要不断提升、进修;

(3)有潜质的在职教师提升至调幅级教师或学校的领袖。凤山小学制订的教师学习和进取计划:教师先在各部门集中学习、确认教学技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加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而不是照搬以前的灌输教学法”。新加坡基础教育非常重视教师的“个人反思学习”,如凤山小学每两周开展一次的反思教学,反思项目包括教学法、教学设计和应用、参与的计划和研究、教师的表现。教师需与顶头上司并肩合作:设计目标、辅导和指导、开放式的评价。凤山小学设置了教师学习日,在学习日里各级教师进行讨论、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再进行第二度的教学设计,召开教学法座谈会,教师互相观摩教学,再到召开专业分享会。这么详细、具体的教师培训计划促进了新加坡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为新加坡小学教育改革成功起到较好的助推作用。

二、新加坡基础教育的特色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1.教育的各方面体现学生发展差异

学生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学校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发挥各自的潜能,培养终身学习兴趣。为此,学校课程设置应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首先,我国中小学应有不同水平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而且同一级别的课程也有不同的层次,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基础课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学习深广课程和拓展课程。其次,鼓励自下而上的课程开发,让很多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资助,参与课程开发,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有助于丰富学校课程。

2.创建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课程内容

新加坡中小学很注重与国际间教育文化的交流,如圣婴小学与北京中关三小结谊(华文),每年去马来西亚进行文化交流等。这表明新加坡中小学不仅尊重国内多民族文化,而且对国际上其他文化也持有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小学应构建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多元文化课程内容,这样学生可以在吸纳和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又与西方的先进文化保持着联系。这种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能为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及其发展做出贡献。

3.重视课外活动课程的开展与监管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篇7

体育新课程标准没有提出具体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都是由地方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我省教学研究室本着这一理念,也编制了适合于当地的教材内容,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体育《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当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做出明确的体育教学学期、水平计划、单元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这样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体育教师将新课程标准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的措施。本文就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水平四的篮球单元教学计划的介绍述

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的初一年级篮球单元教学为例,这一计划在书写形式上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以力求更贴近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它是以表格的设计方式呈现的,点与面相结合,它的分布十分合理,更加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以目标引领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课时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整体设计理念,加上人性化的评价理念,可以鼓励老师大胆地使用教学方法与组织方法,这样,给老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空间。

二、体育课标理念在单元设计的体现

1.单元学习目标符合于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本篮球单元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个完整的篮球技术的完整学习过程,五个学习领域在本单元教学目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根据情况制定出了每个领域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所以本篮球计划的单元教学,非常有利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落实,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能达到师生互动的快乐课堂目的。本计划中的篮球教学是一个系列活动,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蜻蜓点水”的弊病,让学生在篮球教学中学起来和玩起来,有利于学生喜欢体育课、喜欢体育活动。

2.同一单元内课时学习目标与内容整合

体育课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个体,但又不是孤立的教学行为,在一个单元中体育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特点,教材是课堂的一个部分但不是课堂的统治者,教师不再是教材计划机械的执行者,真正实现体育课堂以学生为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

3.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

评价是课堂中的重要部分,它对体育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等的教学评价,是非常繁杂的,课堂中不能没有评价,但是过于追求那种精确的评价也会束缚教师的手脚,为课堂教学造成不利影响。实施体育《课程标准》,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课程的动态生成,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用模糊评价法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预设,如用阴影部分的覆盖,来代表课堂教学评价时需侧重达成的目标维度,课堂教学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和较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反馈作适当的调整。

4.在每节课里留出一点点时间进行健康教育

在每节课中渗透健康知识教育不要太多的时间,只要每节能坚持一分钟就足够了,我们要把其称为一分钟健康行动,这一分钟不是无目的的,而是在体育课中,有计划、有目标地来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把体育教学中的健康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一点点的时间教育不可忽视,因为,它也是一种活动,是健康教育活动,是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之一,更是对实施体育课程标准的一种实践。一点点的时间是显性的,是从健康目标从隐性的转变而来,它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一个突破口。经过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理论化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不但学生的创造思维被扼杀了,而且还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实践、感悟的健康行动,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健康的理解更为深刻,课堂效果得到了提高。健康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靠平时的积累与收集,不断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三、使用单元计划的建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体育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目的的领域,本篮球计划中的单元学习目标就是本着这一理念把五个领域的学习目标相互兼顾进去,并考虑到该目标是水平四中水平目标的一个部分,以及处于水平目标中的位置。课时学习目标不宜贪大求全,依据单元计划中的学习目标,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侧重选择某一、二个学习领域,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课时学习目标,有利于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以便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

2.单元教学计划的课时内容和课时学习目标都没有统得过死,这就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自我展示的空间,老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自身的优势,机动灵活地调整课时学习目标与内容。如,第一节课可以设计为投篮和运球投篮,第二节课可以设计为多种投篮和传球投篮,当你在第一节课后,发现很多学生对运球投篮还是很感兴趣,运球投篮仍能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体育教师就可以及时调整第二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时机,有利于养成学生自觉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

3.每节课中运动技能学习的重、难点是单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因此,在篮球基本技术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比如,用有意义的篮球游戏活动来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习方式和评价理念,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运动参与能力,重视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在设计课时教学计划时,要将篮球技术的运球与投篮结合起来,将运球与传球不断变换教学,让学生在篮球技术的学习中活动起来。

4.计划的操作性是很重要的,没有操作性的计划是没有意义的。单元学习目标统领学习内容,目标在设计时要模糊一点,做到目标与内容的整体统一设计。教师通过对本篮球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不光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也为自己对体育课标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本计划的制订需要对多种问题进行研讨和预设。另外,老师还要做好每节课的教学反思,这样可以简化对体育课教案的书写,增加教师教学中自我发挥空间,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篇8

关键词:“国培计划”体育项目置换脱产实施现状

1.引言

“国培计划”是根据党的十七大关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玉林师范学院体育骨干教师的培训项目是广西教育厅、财政厅具体实施“国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玉林师范学院置换脱产体育研修项目学员基本情况调查

据本次对玉林师范学院2013年置换脱产体育研修项目年培训学员进行调查调查,表1显示:培训学员中男体育教师占75.86%,女体育教师占24.14%;学历主要是以大学本科为主,本科和大专占总人数的84.48%。

表1玉林师范学院2013年参训教师的性别、学历结构表

表2统计发现,参训玉林师范学院2013年置换脱产体育研修项目的体育教师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的教师比例大,占样本总数的51.71%,教龄在16年以上的教师占样本总数的20.69%,职称为中小一级的教师占样本总数的32.76%。

表2玉林师范学院2013年参训教师的年龄、教龄、职称结构表

3.玉林师范学院置换脱产体育项目实施管理和学员对培训的期望调查

通过调查:学员对“国培计划”的培训管理持高度的认可,也为以后的培训提出宝贵意见,希望培训的后期管理能够加强,建立快速的通信平台,解决学员在培训后或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把问题提供给专家解答、给学员提供交流平台,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等。广西“国培计划”的实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有85%以上的体育教师是带着迫切的心情参加培训的,置换脱产骨干教师对培训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师资配备等方面。在培训过程中希望设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基础教育课程;在学习上希望学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教学方法。

4.玉林师范学院置换脱产体育项目课程设置情况

置换脱产体育项目实施时间短,为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玉林师范学院在整个培训和课时内容设计上体现出贴近当地培训对象的需要,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内容上符合学科项目的需要,具有实效性和实用性,课程模块结构设置、进度安排要合理。根据调查统计,培训学员更注重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动态,以及能解决农村体育教学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学员在培训方式上希望少一些理论课程多一些实践课程,多安排一些观摩课,学习优秀教师的上课方法,体验新知识和新教法,等等。

5.培训学员对置换脱产体育研修项目实施评价

培训学员本身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提高和发展同时就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一部分,只有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才能推进整体专业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才能起到骨干示范的作用。根据统计有90.5%的培训学员认为“国培计划”对自身的发展有明显提高,说明被培训学员培训的认可度很高,表示积极的态度。在对学员的调查中发现有学员反映在教学上有些项目设置的课程多,时间过紧。总之,学校各部门协力合作,科学规划,狠抓落实,使培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6.结论与建议

实施“国培计划”对置换脱产体育研修项目的教师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整体体育教师素质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培训学员的学历、年龄、职称、男女比例过大,将影响体育教师整体素质不均衡,阻碍素质教育改革的不同程度的深入。培训方式、内容、组织管理和师资配备是影响培训效果和实现培训目标的主要因素。“国培计划”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才能做到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提高体育教师整体队伍素质,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供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

[1]关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组织实施2012年“国培计划”―广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桂师培〔2012〕117号.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篇9

在新课程标准教材实验中,我们走访了部分实验地区和实验点校,教师们纷纷反映非常需要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选编了小学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工作计划示例,供广大教师参考。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教案四种。现依据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一”的目标及其规定的活动和内容,对上述四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方法及低年级教学计划试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一、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规划,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其他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

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

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

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人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

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

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

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小学体育课程计划篇10

一、新课改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健康身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体育教育承担了此重要责任。进行新课程改革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的目标(任务)、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学生虽然学习了十几年的体育,但往往没有一项专长,无法用所学技术技能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学生始终没有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更不具备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而这一轮新体育课程改革提出要实现的总目标是:1.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的理解;2.学会体育学习及评价,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4.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5.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这五个目标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实施新课改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采取了模块教学方式,还采用了多向度的评价方法,旨在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合理。因此,新课改的实施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新课改后如何制订教学计划

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广西所有高中在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改,因此,各学校要处理好各年级的教学计划。新课改后,高一年级实施模块教学,高二、高三年级可按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当然各学校亦可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就新课改而言,高中阶段的教学计划,也可称为水平五(水平六)教学计划。它主要包括三年的总体计划(水平五、六)、学年计划、模块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如班数、师资、场地、器材等)情况,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制订各种计划。

1.如在制订三年总体计划(水平五、水平六计划)时,主要在五个具体目标的引领下选择和确定三年的内容,确定各学年的教学内容,即开设什么教学项目,一般不超过五项,两三项较好。开设的方式有平行式:一学年一个项目,项目不变,学生变;提高式:按项目的技术技能体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安排;滚动式:一个学期学一项,一年两项,三年不超过五项。

2.学年计划主要是根据三年的总体计划来制订,主要由四个模块组成。这四个模块可以是一个运动项目,也可以是多个。但是,一个模块只能由某一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多个学习内容组成,每个模块18学时。

3.学期教学计划一般由两个模块组成,学习完一个模块要考核,成绩合格得1学分,一个学期共2学分。

4、模块教学计划是由某一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多个学习内容组成的,主要根据该项目内容技术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个动作到组合动作地进行安排。

5.单元教学计划可以根据模块教学计划的要求制订。(1)确定目标。体育教师应根据水平五教学计划,并结合模块的特点,列出各个单元的学习目标。(2)选择与设计学习内容。体育教师应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等,在同一项目的学习中,可以设计几种递进的教学单元,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选学。并考虑本校的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特点,具体选择、设计和安排学习内容。(3)分配好上课时数。体育教师应将有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内容、教与学的主要手段等合理地分配到每节课中。

6.课时计划可以根据单元计划制订。

三、新课改后传统的好的教学理论和做法应该传承

在传统体育课教学中,体育课程的目标(任务)、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虽然学生学了十几年的体育,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一项专长,不能学有所用,无法用所学的技术、技能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没有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更不具备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要求的提高、育人目标的更新,原有体育教学已不能满足这些变化,这就催生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既然要进行改革,就必须有所创新,但对于一些传统的、好的经验和做法也应该传承下去。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一定要明确:改革是对传统的扬弃,是为了改掉传统体育课程中落后的、陈旧的观念和做法,而不是改掉一切。绝不是对传统和过去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全盘否定,我们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必须坚定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再以改革促进发展,即改革要注重实效。例如:教学准备时要不要集合队伍?结束时要不要集中点评小结?这当然是必需的一个教学过程,只不过教师在采用何种集合方式上,可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不论是横队或是纵队抑或是散点站位,只要有利于教学的就应该采用,就应该传承下去。

新课程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有“阵痛”和适应的过程,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改革没有完善的现成模式可以借鉴,它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

四、新课改后如何指导学生合理选课

新课改后的体育课的教学方式与过去最大的区别在于选项教学。选项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水平三、水平四的基础上通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一至三项运动项目(锻炼内容)的基本技术,形成技能,使学生走出校门后仍能运用在学校习得的技术技能持续进行体育锻炼,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真正实现“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因此,指导学生合理地选课是老师必做的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充分发挥科组的作用,通力合作。各科组成员通过共同研讨,制订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在制订计划时应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如班数、场地、器材、师资等),确定开设的项目和人数,确定授课的人选等。

2.做好充分的学生选课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对学生喜欢哪一类运动项目进行调查(调查时设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才能掌握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喜欢情况。或许有些项目(如篮球、乒乓球)学生比较喜欢,则学校可适当增加人数,在第一志愿已满额的情况下,合理引导学生选取第二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