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十篇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十篇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5:52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篇1

小儿高热惊厥一般发生于患儿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在患儿体温不低于39℃时发生惊厥,临床主要表现为双眼球凝视、斜视、上翻以及意识丧失等,对患儿影响较大。目前治疗高热惊厥主要以降温、控制惊厥以及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一般预后情况良好。有研究文献指出,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病因分析后再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就此展开了对比性研究分析,探讨了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以及临床特点,总结了护理对策,现对其作如下详细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87例高热惊厥患儿,患儿中年龄最大为5岁,年龄最小为4个月,平均(2.7±0.8)岁,其中男性患儿48例,女性患儿39例,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儿中年龄最大为岁5,最小者为9个月,平均(2.9±0.7)岁,男女患儿分别为21例、22例;对照组患儿中年龄最大为5岁,最小者为4个月,平均(2.4±0.7)岁,男女患儿分别为27例、1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对本次研究无影响(p>0.05)。87例高热惊厥患儿中,34例患儿为上呼吸道感染,26例患儿为肺部感染,20例患儿为感染性腹泻,另有7例患儿为其他原因引起发病。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均采取降温、控制惊厥、合理用药以及确保呼吸通畅等常规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入院后的治疗措施同对照组患儿,对患儿的具体病因进行分析后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①对患儿的具体病因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持续降温措施;在惊厥发作时需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将衣领解开,去枕平卧,并给予大流量吸氧,纠正机体缺氧状况,直至呼吸平稳后调节为小流量吸氧。发作期间需注意口鼻分泌物的及时清除,并在口腔上下齿之间置入纱布包裹的压舌板。②对惊厥中易出汗及嗜睡的患儿,护理时加强对患儿呼吸情况的护理,保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并及时将汗液擦拭干净或将被汗液浸湿的衣物换下,保持患儿皮肤干燥;③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保持对患儿的降温护理,若患儿体温高于39℃,则需要采取快速有效的降温措施,如利用洁净的被浸润的纱布在患儿额头贴敷,必要时可进行全身贴敷;④保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提前做好应对患儿病情变化的预案并采取急救措施,按照医嘱为患儿使用抗惊厥药物或是进行地西泮静脉注射;⑤保持病房空气良好流通,病房温度控制良好,及时调整患儿睡姿并对口腔分泌物进行清理,避免堵塞呼吸道;指导患儿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食物,在发热和大量出汗后需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⑥及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家属的担忧、害怕以及焦虑等情绪,向患儿家属讲解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以及预防知识,告知家俑呷染厥可治愈且不会留有后遗症,避免患儿家属过度担心。年龄小的患儿加强非语言沟通,通过抚触、眼神、微笑等安抚患儿情绪,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可通过采用亲切的态度跟患儿交流,表达鼓励和关心,提高患儿的配合度。除此之外,还需注重患儿家长的心理疏导和安慰,获得其理解和配合。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作次数以及癫痫复发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检验,采用对比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并以(±s)表示,若(p

2.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87例患儿均成功退热并治愈出院。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作次数以及癫痫复发率分别为(26.6±4.4)min、(4.0±1.5)次、2.3%;对照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作次数以及癫痫复发率分别为(37.1±6.5)min、(5.7±1.8)次、9.1%。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常跟急性感染所致体温急剧升高相关,在高热惊厥发作情况下患儿可能出现神志不清病状,多数患儿治愈后无后遗症,但也有部分可能反复发作,需加强护理。有关研究文献指出,高热惊厥反复发作可能会致使患儿出现癫痫,甚至对部分机体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故需要及时高热惊厥患儿采取治疗措施,降低高热、控制惊厥并予以药物治疗感染,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在本次研究中,87例患儿中仅有7例患儿是由其他病因引起的高热惊厥,大多数患儿均由感染性疾病引发高热惊厥,其中又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而在患儿具体病因进行分析后再行对症护理措施,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综上,引发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病因为感染,其中又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该病临床特征表现为惊厥反复、持续高热等症状,对患儿具体病因进行分析后行对症护理措施可有效缩短平均退热时间、减少惊厥发作次数并降低癫痫发生率。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中,一方面需注重患儿惊厥发作期的护理,一方面需做好日常生活护理,积极预防反复,加强对家长的知识宣教。综合护理是一种整体化护理措施,其通过心理疏导增加患儿安全感,减轻家长心理顾虑;通过惊厥发作护理、降温护理迅速改善患儿病情;通过饮食指导加速患儿机体康复,补充机体水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加强家长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重视,积极预防复发,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儿高热惊厥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机体血清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篇2

惊厥又称惊风,俗称抽风,以痉挛等骨骼肌运动性的不自觉收缩等为主要表现,并伴有意识障碍,是小儿常见的危急病症,通常发病较突然,多发于一到五岁之问的儿童,被列为中医儿科四大症之一。其常见的病因有:脑膜炎、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感染等。严重惊厥可能引起的后遗症有瘫痪、癫痛或轻度脑功能障碍。长时问的惊厥会严重影响小儿的大脑发育,因此必须得到迅速控制。及时进行抢救,并配以严密的护理,迅速控制惊厥,密切观察病情是控制小儿惊厥的关键。我院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60名小儿惊厥患者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惊厥患儿中,男童36例,女童24例;新生儿10例,占16.7%,1个月~3岁30例,占50%;4~8岁14例,占23.33%;9~12岁6例,占10%。惊厥类型:高热型45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7例,低钙惊厥5例,癫痛3例。护理方法。

 抢救措施。首先要保持呼吸畅通,将患儿平躺在床上,将衣物解松,迅速掐人中,用纱布包住压舌板放入上下臼齿之问防比患儿咬伤自己,及时清除口鼻的分泌物,以防窒息;若用针刺或按压人中、合谷,高热配合曲尺、l一宣等穴,若仍不能控制惊厥,立即使用中凉剂,用5%的水合氯醛,每次1.0~1.2ml/kg,保留灌肠。如无缓解可选用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进行肌肉注射;采用头罩吸氧等方式保持患儿的氧气吸入,以减轻脑缺氧带来的损伤;惊厥持续的患儿多伴有脑水肿,应适当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用20%的甘露醇静脉注射。

1.2.2高热的护理。

本组患儿出现高热的有45例,应给与充分的重视。高热时患儿不宜穿的过多,被子不能盖的太厚,避免体温升高影响散热;给与充分的水分和营养供应。采取正确的降温措施:用温水擦浴身体,酒精擦浴身体,头部冷热敷,药物降温及冰冻输液。冰冻输液是针对持续高温的患儿进行药液降温后的静滴,经实施发现效果良好。同时教会家属对患儿进行物理降温,让家属认识到及时退热的方法及关键性,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1.2.3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护理。

本组患儿中缺血氧性脑病患儿有7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惊厥会导致脑组织受损,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等危险情况出现,及时控制惊厥发作,减轻脑水肿是护理这类患儿的关键。保证患儿的供氧吸氧,使用脱水剂20%甘露醇,以控制颅内压增高。

1.2.4低钙惊厥的护理。

本组患儿中低钙惊厥有5例,多伴有焦躁不安、哭闹不止、反应迟钝等症状,对惊厥的患儿应安排单人病房进行护理,保持休息环境的安静,必要时给予镇静处理,避免患儿受到刺激。合理用药,进行葡萄糖酸钙的注射和葡萄糖的滴注,反复发作时每日注射两次。低钙惊厥的患儿需多补充维生素D和鱼肝油,多晒太阳。

1.2.5服药的护理。

由于纯西药对儿童的副作用较大,可采用中药配合用药一一采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连翘十克,金银花十克,牛芬子六克,前胡六克,薄荷六克(后下),蝉蜕五克,甘草三克,僵蚕三克,水煎服下,一日一剂。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坚持用药,不得擅自减药量或加药量,待惊厥完全控制后,再逐步减药至停药。

1.2.6饮食护理。

对于惊厥后引起意识障碍的患儿采取静脉或鼻饲以补充营养,鼻饲前需先检查胃管在胃内后才能鼻饲,痰多的患儿鼻饲前需先吸痰,密切观察有无呕叶、恶心等现象,必要时先使用镇静剂,鼻饲的速度要适当以免引发不适。针对惊厥患儿应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以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为主,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严禁暴饮暴食。

2、结果

经过对惊厥患儿的中西结合综合护理后,60例患儿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无一例死亡,平均住院天数由2012年9天下降至2015年6天,并全部康复出院,护理工作满意度由2012年的92%上升到2008年的95.8%。

3、讨论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门诊;高热患儿;采血;规范管理;安全隐患 

临床上将体温超过39℃称之为高热,由于小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微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因此高热患儿处理不及时极易发生高热惊厥或其他的意外情况。本院为三级甲等优秀妇幼保健院,日门诊量1500人次左右,儿科日门诊量350人次左右,因高热就诊的患儿可达数十人,为明确诊断,绝大多数发热患儿都需要进行采血化验,但从采血到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寒战甚至高热惊厥,不仅存在很大护理安全隐患,也极易导致护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减少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是在事情可能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防御行为,即采取积极的前瞻性管理干预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因此,及时观察高热患儿体温,及时进行降温处理,早期发现患儿寒战、惊厥症状,早期干预,优化护理流程尤为重要。本院自2013年6月对门诊需采血的高热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儿内科门诊收治的高热需采血患儿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个月~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0例,其中男320例,女280例,对照组600例,其中男330例,女270例。所有患儿均排除其他中枢性疾病。两组年龄、性别、发育状况、家属素质及体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做法:(1)制定规范管理流程。门诊大厅放置醒目的就诊程序宣传栏及相关的便民措施宣传单,同时设置门诊导诊台以供咨询和办理就诊卡,避免患儿家属因环境不熟悉及对便民措施不了解导致就诊时间延长,儿科门诊设置发热患儿专用诊室,配分诊护士,护士预检为患儿测量体温时,详细询问家属患儿有无高热惊厥史并告知医生;患儿无高热惊厥史,体温超过39℃,根据医嘱予以布洛芬混悬液5mg/kg口服,进行降温处理后去检验科采血,患儿有高热惊厥史,体温超过38.5℃,根据医嘱予以布洛芬混悬液5mg/kg口服,鲁米那10~15mg/kg肌肉注射后由门诊护士陪护优先进行采血检查;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患儿寒战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及病情变化,待寒战停止,体温下降后,方可到检验科进行采血检查,如发现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启动高热惊厥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紧急处理:按压人中、合谷穴,同时注意保持安静,避免刺激患儿[1]。采取就地、就近原则转移至急救室,进行急救,给予地西泮0.3~0.5mg/kg静脉注射[2];保持呼吸道通畅,松开衣领,平卧,头偏一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托起上颌,防止舌后坠引起窒息,上下齿之间放牙垫以免唇舌咬伤,迅速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1~2L/min[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变化、惊厥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在门诊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检验科配备急救车,以备在患儿抽血过程中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时能及时进行抢救,护理部安排1名穿刺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儿科护士,负责静脉采血,以保证采血成功率,缩短就诊时间,意外紧急情况时配合医生救护,提高抢救成功率,负责急救车内急救药品和器材管理,保证急救药品和器材处于备用状态;儿科门诊候诊区进行分区管理,发热患儿候诊区增加移动电视机1台,播放动画片,分时间段插播自拍宣教片:高热患儿护理、高热惊厥预防与早期识别、惊厥的家庭急救等,就诊高峰时段上午9:00-12:00,支助中心固定专人巡视;高热患儿采血完成后回初诊室,立即为其复测体温,根据医生医嘱为其进行下一步治疗,病情需要住院的患儿则由门诊护士护送入病区,并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2)成立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小组。门诊护士长担任规范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协调、检查工作,设责任组长1名,由责任心强、理论及临床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协助护士长进行培训工作及流程监督,检验科配备1名穿刺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儿科护士,负责静脉采血,组员为全体门诊护士,实施前全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门诊高热患儿规范管理流程、存在的安全隐患、病情观察尤其是寒战和惊厥的前期症状、高热护理、发生寒战及高热惊厥紧急救护程序、健康教育、风险意识教育等,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分数在90分以上为合格,合格后准予上岗。(3)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成立以护理部-门诊护士长-责任组长为主体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一级质量控制由责任组长承担,质量控制重点:根据制定的规范管理流程和考核细则,评估和监督当班护士规范流程的落实及关键环节的工作质量,及时指导和改进本班存在的问题,根据情况上报护士长。二级质量控制由门诊护士长承担,质量控制重点:制定培训、考核细则及相关的规范管理流程,评估责任组长工作质量并进行成效评价,定期对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负责护理质量追踪及持续改进。三级质量控制由护理部承担,质量控制重点:随时、动态的对门诊规范管理流程进行检查,对护理管理进行动态监控,实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制定规范管理流程质量标准。将分诊护士、采血护士,门诊巡视护士等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考核细则,以确保护理环节安全无缝隙,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责任组长将每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指导落实和改进,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每日质量控制记录本上,包括存在问题、责任人、整改措施、效果评价[5];护士长在就诊高峰时间段采取游走式管理,检查重点环节是否落实到位,每周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在科周会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整改要求,根据情况对当事人扣除质量分及给予相应的处分,每月将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汇总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根据上报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不定期的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和重点流程进行抽查、考核。 1.2.2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按照儿科门诊就诊流程,预检分诊护士查体温,如体温超过38.5℃对家属加强宣教,嘱其保持手足温暖,通知医生优先就诊,就诊和采血过程中出现寒战或惊厥遵医嘱进行处理,病情需要住院者,门诊护士指导其入院。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高热惊厥、寒战发生情况及家属投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高热惊厥及寒战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高热惊厥发生率及寒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家属投诉情况比较观察组家属投诉2例,投诉率0.33%,对照组家属投诉62例,投诉率10.33%,观察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1.419,p<0.01)。 

3讨论 

3.1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有效降低了高热惊厥及寒战发生率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成因多样,对小儿发热的情况要了解其发病原因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临床诊断和对症用药上存在不小的障碍[6]。为了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接诊医生会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包括采血化验。门诊患儿从就诊到去检验科采血拿到检验报告一般至少需要1h左右,一般平诊患儿尚可,对于高热患儿而言,在此等待时间内极可能出现寒战甚至高热惊厥。高热惊厥病情急,危害极大,且病因复杂,反复发作可严重损伤大脑,影响儿童智力[7]。高热惊厥一般发生一次约有1/3的患儿以后会反复发生,而频繁的高热惊厥可以对患儿的脑部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有时是不可逆的。面对采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高热患儿寒战和惊厥)进行早期识别,及时正确的降温,规范管理,降低其安全隐患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此情况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详细询问就诊患儿家属,患儿有无惊厥史,如有患儿体温>38.5℃在检验科采血检验之前先于儿科门诊治疗室采取药物降温。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高热患儿寒战和惊厥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寒战和惊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化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满足患儿及家属需求为目标,通过对流程的思考和分析,对原有流程进行优化或重新设计,建立起流畅的服务链,产生更有价值的结果,从而获得巨大的改善[8]。同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严密观察病情,可有效降低寒战及高热惊厥发生率。 

3.2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减少了家属投诉的发生高热的患儿家属就医愿望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足够重视,很容易产生过高的医疗护理期望值,在情绪上也更易焦躁、激惹,尤其是患儿等待就医过程中突发惊厥或其他病情变化时,家属会惊慌失措,将责任追加给医生护士,就诊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导致护理投诉的发生。本研究采取的措施是对儿科门诊候诊区进行分区管理,发热患儿候诊区增加移动电视机1台,播放动画片,分时间段插播自拍宣教片:高热患儿护理、高热惊厥预防与早期识别、惊厥的家庭急救等,就诊高峰时段上午9∶00-12∶00,支助中心固定专人巡视,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对高热患儿安排专门诊室,有惊厥史患儿由护士陪检陪护,有针对性进行宣教,特别是对有高危因素患儿的家属重点宣教,告知家属如何早期准确识别患儿惊厥前的症状和家中发生惊厥时的处理以及惊厥的病因、诱发因素等,及早安抚患儿和家属情绪,分散孩子和家属注意力,缓解家属紧张度,增强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家属依从性。检验科配备急救药品及设备,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护士,具有丰富的急救能力,经过系统的急救培训,能胜任急救工作,工作中各项操作规范化、程序化,各项操作快速、准确、忙而不乱,为惊厥急救提供人力保障,如果有高热惊厥的发生,则启动应急程序,医护积极配合,能极大提高高热惊厥应急处理能力,有效缩短惊厥发作时间,控制惊厥,减轻患儿脑损伤,从而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避免护患关系紧张,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有效减少了护理投诉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护理人员扎实的实践操作技术、对病情变化快速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成立规范管理小组,定期组织规范化管理流程、病情观察及护理、应急预案等专题培训,严格考核,人人过关,严格准入上岗资质,使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和理论操作水平不断提升,更有利于各项护理工作规范、统一、顺利开展,从而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质量。 

3.4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对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进行的规范化管理模式是一种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差错率。如前所述,相比常规管理,规范化管理采取的是三级质量控制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管理流程清晰、管理责任到位、管理目标明确,检查方法、内容具体,便于管理者控制全面质量,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干预,可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管理,并促进持续改进[10]。 

本研究对门诊高热需采血患儿进行采血前的规范化管理,可降低高热惊厥发生率,明显减少患儿家属投诉,从而规避安全风险和隐患,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5-306. 

[2]李仲智.急救和新生儿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4-115. 

[3]廖慧玲.82例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86. 

[4]苏建萍,张翠萍,付路易,等.病区动态护理质量控制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6):407-408. 

[5]陆红,童玉芬.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91-793. 

[6]李礼娟.儿科门诊小儿发热用药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82-83. 

[7]吴应泉.现代模式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90-91. 

[8]王蕾梅,廉德花.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26-28.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131-01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一般发生于6个月~6岁的患儿,以3岁的患儿多见,发病急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时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强直或痉挛抽搐。皮肤青紫,伴双目上视、斜视、大小便失禁,发病时间数秒到数分钟,一般在2min内缓解[1],高热惊厥易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及代谢损伤,发作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脑组织损伤越严重,因此积极控制惊厥发作,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本文介绍我院对高热惊厥患儿采取急救措施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高热惊厥患儿154例,男性81例,女性73例,年龄在6个月~6岁之间,平均3.6±1.3岁,初次发病126例,复发28例,惊厥持续状态8例,均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患儿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全身或局部肌肉群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呼吸节律暂停,可伴有牙关紧咬、口吐白沫、惊厥发作时间在几秒到几分钟内可自行停止。

1.2方法患者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急救与护理,对患儿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进行比较,观察急救及护理效果,并总结经验。

1.2.1急救措施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避免口鼻腔分泌物误吸,解开领扣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在上下磨牙位置放置牙垫或压舌板,以免引起舌咬伤,备好吸痰器,及时吸出分泌物,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呼吸道粘膜,以减少惊厥的发生[2]。大多数患者惊厥持续几秒到几分钟可自行停止,不需要应用药物止惊,少数患者发作时表现为惊厥持续状态需要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常用的抗惊厥药物有地西泮0.5mg/kg/次,5%水合氯醛保留灌肠,0.5~1ml/kg,苯巴比妥钠5~8mg/kg/次,首选安定静推,使用时安定注射液缓慢静推,1mg/min,惊厥控制后,停止用药[3]。惊厥患儿发病时神志不清,不宜使用退热药,我们常采用安乃近滴鼻液,每次每鼻孔1~2滴,或者使用安乃近肌注5~10mg/kg/次,也可选用退热栓退热。

1.2.2惊厥护理患儿发生惊厥时护士要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展开急救,同时稳定患者家属情绪,立即采取止惊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通畅,加强用药监护[4],注意观察患儿瞳孔、呼吸的变化,防止镇静药物使用过量而发生呼吸抑制,在患儿四周加防护垫防坠床,不应强行按压肢体,避免关节损伤。

1.2.3用氧护理高热惊厥患儿耗氧量增加,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改善缺氧状况,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候给予大流量的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待患儿呼吸道节律规整后调整氧流量0.5~1L/min,氧疗时应使用50%以下氧浓度,防止氧中毒。

1.2.4高热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的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注意患儿发热所处的时期,给予降温或者保温处理,体温上升期,患儿皮肤苍白无汗,出现寒战时,应保持多饮水;高热持续期,患儿表现为灼热、皮肤潮红要进行散热,减少被盖,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虚脱和休克,患儿因高热引起机体代谢加快,酸性代谢产物增多,需要的水分及营养物质增多,在肾功能良好的情况下,给予足够的冷体70~90ml/kg/d[5],既可以补充足够的能量,又能纠正代谢紊乱,有利于代谢产物及细菌毒素的排泄,使体温平稳期下降到正常范围。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开窗散热。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结果

在急救前后患儿生命体征变化见表1

表1在急救前后患儿生命体征变化

经急救护理后,治愈119例,好转18例,无效17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0.0%,急救护理效果显著。治疗前后小儿生命体征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热惊厥起病急、变化快,家长往往措手不及,惊慌失措,不能进行正确处理,医护人员应当准确迅速的给予处理,抓住疾病的重点问题解决,取得家长的信任,消除紧张情绪,健康教育在本病中有重要作用,指导家长掌握止惊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病及改善预后,指导家长在家中备齐急救用品,一旦发热,首先给患儿测量体温,并给予退热或者物理降温,避免体温过高引起的抽搐,如患儿出现抽搐应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压合谷、人中穴位[6],患儿止惊后立即送往医院,引起小儿惊厥最主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均衡饮食,增强抵抗力达到预防的效果。对于高热惊厥的患者,快速进行止惊并及时给予降温、吸氧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针对性给予呼吸道、生命体征监测及营养支持等护理干预,对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4B):709.

[2]刘利群,毛安定.小儿惊厥268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54~55.

[3]刘学英.58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05~206.

[4]柴文莲,邢爱红.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急救与预防[J].现代护理,2007,13(10):60~61.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肠道感染;热性惊厥;综合性护理

夏秋季节是肠道感染发生的高发季节,因为小儿的免疫性较差,生理发育不完全,所以小儿是肠道感染的一种高发人群[1]。诱发肠道感染以后,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和发热等情况,如果患儿在出现肠道感染以后没有得到有效的及时医治,那么可能会因为肠道感染而进一步导致小儿出现热性惊厥[2],这会对小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上格外重视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的小儿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为患儿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患儿更好的恢复,本研究基于此进行分析,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2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儿当中,抽取8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在对照组患儿当中,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9例,患儿的最大年龄为2岁,最小年龄为0.3岁,平均年龄为(1.4±0.2)岁;观察组患儿当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20例,患儿的最大年龄为3岁,最小年龄为0.5岁,平均年龄为(1.6±0.5)岁。经过临床诊断和检测,所有患儿均为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诊断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按照患儿的实际情况,配合对症治疗。分组以后对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因为本研究的篇幅有限,故不对详细的护理措施进行赘述。观察组患儿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指导,具体方法如下:①制定护理计划:患儿入院以后需要对患儿的各项临床治疗治疗和一般资料进行分析,而且患儿的具体情况,深入病房,对患儿进行相关的检测,与患者家属充分的交谈,进一步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患儿的相关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在今后的护理中严格按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②做好基础护理:患儿入院治疗以后,医生对患儿进行抗感染处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防止感染发生。同时需要对患儿做好补液处理工作,这能够有效的防止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脱水情况,如果患儿存在酸碱不平衡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应该对患儿的酸碱和电解质进行纠正,确保患儿体内的酸碱与电解质维持平衡。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如果发现相关数据出现异常波动,应该及时报告给主治医师,避免危险情况发生,而如果患儿出现了相关数据的波动,医生需要及时寻找患儿数据波动的原因,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③降温干预:密切重视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并做好体温的监控工作,如果患儿的体温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需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当患儿的体温出现上升的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采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灌肠处理,确保患儿的直肠吸收的毒素尽量减少,如果患儿的体温控制效果不佳,需要适当地为患儿服用一些退热药物,但是对于药物的剂量应该做好严格的控制,以避免因为药物过量而导致患儿出汗过多,出现脱水情况;④惊厥干预指导:患儿现惊厥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首先对患儿的呼吸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患儿呼吸通畅,为患儿建立起静脉通道,确保相关的安定药物进入患儿体内稳定患儿的惊厥。如果不能及时准备好惊厥药物,且情况危急,可以为患儿采取疼痛刺激的方法以达到对惊厥进行缓解的目的,当患儿出现惊厥以后,它可能会咬伤自己的舌头,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该及时对患儿进行第三米松的静脉注射,以便减少患儿脑损伤的程度。为患儿给药的时候,需要注意氧疗的治疗,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⑤心理干预:主要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做好与患儿家属的交流工作,是患儿的家属对于相关的惊厥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指导患儿家属积极的配合医生对患儿进行治疗,使患儿获得较为充足的营养,增强患儿自身的免疫力,避免患儿病情出现恶化。

1.3效果评判。如果患儿的临床体征和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各项生命指标都趋于平稳,则说明患儿治疗显效,如果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临床体征明显好转,患儿的体温明显下降,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各项数据都接近正常值,则说明治疗有效;如果患儿的病情处于加重情况,且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说明治疗无效[3]。[注: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iBm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热性惊厥是小儿急性惊厥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情,它的发生主要和患儿体温突然升高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上有研究表明,等患儿的体温超过38.5℃以后,那么其出现热性惊厥的概率要明显低于低热的患儿[4]。肠道感染能够导致患儿出现热性惊厥,而患儿因为其自身生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时抵抗力相对较差,所以这也使得患儿成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当患儿出现肠道感染情况以后,不能及时的前往医院进行医治,那么患者很可能就会出现热性惊厥的情况[5]。而临床上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的患儿格外重视,在对患儿进行对症治疗的时候,也需要做好对患儿的护理干预工作。本研究主要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的有效护理方法,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地证明了综合性的护理效果的使用价值。综合性的护理主要对患儿的护理更为全面,根据患儿出现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的具体情况,给患儿展开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而且护理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患儿放在护理的中心位置,一切护理干预措施皆从患儿自身出发,提升了护理的价值。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时候,一切本着以降热为主,同时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更好地促进患儿的恢复。所以综合本研究的上述分析能够得出,临床上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在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为患儿配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儿的恢复,同时也能够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郑辉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马新梅,姚桂莲.76例热性惊厥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5,21(10):524-526.

[2]方丽玲.改良式安定灌肠预防护理频繁热性惊厥[J].全科护理,2014,22(24):15-16.

[3]余瑾.小儿典型热性惊厥的急救护理与预防[J].实用临床医学,2015,05(10):23-24.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小儿惊厥;急诊;病因;治疗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129

小儿惊厥作为一种儿科急诊常见的危急病症,病发时会导致患儿出现全身或局部阵挛或强直性抽搐、意识障碍、呼吸不整等临床症状,若未及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进行治疗,则不仅有可能致使患儿留下癫痫、脑损伤等后遗症,还极有可能导致患儿生命健康受到威胁[1,2]。本文通过研究本院急诊收入治疗的部分小儿惊厥患儿疾病形成因素及治疗过程,以探究其疾病成因对治疗的影响,现在下文中阐述其研究过程与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自本院急诊于2016年3~4月收入治疗的180例小儿惊厥患儿,其中男109例,女71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8岁,平均年龄(3.18±1.61)岁。其中1~6个月的患儿29例,6个月~1岁的患儿54例,1~6岁的患儿87例,6~8岁患儿10例。

1.2研究方法

1.2.1惊厥病因分析分析患儿惊厥病因时可实施血、尿、粪等常规检查,并检测钠、血钾、凝血功能、氯等相关指标,还可以进行胸部正侧位的拍片。若怀疑脑部损伤为疾病成因,还可对患儿以核磁共振、脑电图、颅脑Ct等方式进行成像检查。若怀疑疾病成因为中毒,则需抽取血清标本进行检测。

1.2.2治疗方法患儿在入院急诊后,医护人员首先需使用压舌板置于患儿口中,以避免患儿在惊厥过程中无意识地咬伤舌头,并需适当地应用心电监护仪、除颤机、呼吸机以实时监控并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在此基础上,需针对患儿疾病成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需对所有患儿均给予0.4mg/kg地西泮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57)肌内注射以起基本的镇定效果。用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呼吸情况、脸色是否发绀、神志变化情况等。然后根据患儿病因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于发热引起热性惊厥的患儿应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并给予相应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对于颅内压升高引起惊厥的患儿,可适当地给予甘露醇进行治疗;对于感染引起惊厥的患儿,应针对性地给予抗感染措施;对于中毒引起惊厥的患儿,应在给予相应药物解毒的基础上,再实施酸碱平衡、维持水电解质等支持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本次研究中需以疾病成因及疗效判定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疾病成因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及检查情况来做年龄分层判断;疗效判定则可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来进行判定,显效为经治疗后10min内患儿已停止抽搐,其各项临床症状均已稳定或恢复正常;有效为经治疗后患儿已停止抽搐,但发热等临床症状仍未完全消失;无效为患儿经治疗后仍存在抽搐现象,各项临床症状均无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现象。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2.1惊厥病因分析经分析可知,在小儿惊厥病因中主要有热性惊厥(53.89%)、癫痫(21.11%)、颅内感染(8.89%)、药物中毒(7.22%)及其他因素(8.89%),其中热性惊厥所占比例高于其余因素。见表1。

2.2治疗总有效率本次研究中180例患儿经治疗后,显效103例,占57.22%;有效74例,占41.11%;无效3例,占1.67%;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

3讨论

小儿惊厥是一种高发于0~6岁婴幼儿群体的临床常见急重病症,其疾病主要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各类神经细胞、脊髓、突触等均未健全分化或完善形成[3]。因而当小儿大脑神经元出现异常活动情况时,则极有可能刺激小儿脑神经异常放电,继而形成小儿惊厥。

引发小儿惊厥存在着多种形成因素,其中高热、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中毒、脑损伤等都有可能导致幼儿出现小儿惊厥。而在针对其疾病治疗时,相关医护人员应充分利用心电图机、除颤机、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以稳定患儿生命体征,并需采取相应的辅助检查技术,对患儿脑内活动进行观察,判断其脑内是否出现异常放电现象[4]。若盲目地给予常规治疗,那么则极有可能导致治疗措施不起作用,继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机会。因此,针对小儿惊厥病因进行治疗已然成为了现阶段治疗小儿惊厥的重要关注指标。在本次研究中可见,

分析本次研究数据可知,小儿惊厥病因主要由热性惊厥、癫痫、颅内感染、药物中毒等因素组成,其中热性惊厥是最为主要的疾病引起因素;且在观察治疗效果后可知,针对病因治疗后显效103例,占57.22%;有效74例,占41.11%;无效3例,占1.67%;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

综上所述,在针对小儿惊厥进行急救时,正确判断疾病成因并做针对性的治疗可极大地保障治疗有效性,并获得较高的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高鲁平,周君.探讨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及治疗.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6):172.

[2]李勤操.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大家健康,2016,10(11):209.

[3]赵颖.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效果观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2):90-91.

[4]倪娜.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抢救中的应用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7):1348-1349.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新生儿;惊厥;临床观察;急救措施

【中国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47-01

新生儿惊厥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急症,新生儿症状常不典型,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严重反复惊厥发生常导致脑细胞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留下不同程度的智力和运动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故早期明确病因,有效控制惊厥发作,对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极重要。2002年1月至2011年10月莒南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共收治新生儿惊厥298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急救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98例中,男176例,女122例;早产儿49例,足月儿183例,过期产53例,体重≤2500g25例、≥4000g11例;惊厥首发日龄≤1天120例,1~3天68例,4~7天45例,8~28天65例。

1.2围产期因素有异常分娩史38例,其中剖宫产30例,产钳助娩4例,臀位产2例,胎头吸引助产2例;脐带异常13例,包括脐带绕颈9例,脐带脱垂2例,脐带绕身1例,脐带短小1例;羊水胎粪污染18例,其中Ⅲ度5例,Ⅱ度13例;有窒息史38例,其中重度窒息30例,轻度窒息8例;产妇妊高征15例;产前感染2例;不洁断脐史2例。

1.3惊厥病因非感染性疾病262例,其中以缺氧缺血性脑病居多,感染性疾病37例。

1.4惊厥发作类型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的新生儿惊厥分类法[1],微小发作型72例,多灶阵挛型53例,局灶阵挛型48例,肌阵挛型35例,直型17例,混合型73例。

1.5治疗与转归298例均予以止惊、吸氧、利尿脱水、促进脑细胞代谢及对症支持治疗,治愈295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2例,其中112例经高压氧治疗均治愈,随访无后遗症发生。

2临床观察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与婴幼儿及儿童有所不同,症状常不典型,有时与正常活动不易区分且极易忽略,密切观察意识变化、发作类型及伴随症状对临床诊断、鉴别、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2.1详细询问病史。新生儿入院时必须先详细询问母亲孕期健康、用药情况、既往健康状况、妊娠分娩次数、分娩经过(包括胎位、产程、胎儿)情况,羊水量及性状,胎盘情况和脐带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时有无窒息,经过何种抢救,apgar评分等。

2.2仔细观察患儿意识水平、肌张力、反射、自主功能的变化。本组资料表明围产期窒息及分娩异常是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一旦了解该患儿有围产期窒息或宫内窘迫史,则应密切观察患儿意识,肌张力变化,原始反射等。

2.3观察惊厥的发作类型。本组病例以微小发作型及混合型居多,占50%以上,因此观察病情时如果某一动作反复出现,应考虑微小发作型惊厥。

3急救措施

3.1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充分的通气,以避免并及时纠正低氧及高碳酸血症。惊厥发作时头应侧偏、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阻塞呼吸道。

3.2建立静脉通道,限制液量及滴速。为达到正常体液平衡,新生儿每日液量控制在50~60ml/kg,在24h内平均输入,滴速为3~5滴/min,以防止及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状。

3.3氧气吸入。对惊厥频繁发作,特别是全身性发作伴呼吸暂停或喉痉挛者,提高血氧浓度是主要急救措施之一,必要时用高压氧治疗。

3.4止惊药物的应用(1)苯巴比妥钠。苯巴比妥钠是缺氧缺血性脑病首选药,对改善新生儿神经症状和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有显著效果。(2)控制惊厥。代谢紊乱所致惊厥,在应用葡萄糖及相应电解质后,短期内惊厥不能控制,可加用镇静剂如安定、苯巴比妥钠等。

3.5加强监护,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4讨论

4.1新生儿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功能失常的一种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可对不成熟的大脑造成损伤,同时也是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2]。

4.2新生儿惊厥的发作类型以轻微型最多,表明轻微型是新生儿惊厥的主要表现形式。轻微型的临床表现为眼球水平位或垂直偏斜,眼睑反复抽动、眨眼、吸吮动作、四肢呈游泳或踏车样运动以及呼吸暂停等,这些表现易被忽略,有时难以与足月儿正常活动相区别[3],与新生儿中枢神经生理解剖特点有关。

4.3新生儿惊厥对小儿危害极大,预防其发病是必要的。应加强围产期预防保健、产前检查,及时诊治孕母并发症,提高产科技术,掌握复苏方法,并预防患儿低血钙、低血镁、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的发生。一旦发生新生儿惊厥,应积极寻找病因,给予针对性的病因治疗,同时行止痉治疗,以尽可能降低患儿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3.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小儿惊厥;紧急处置;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5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127-01

1.一般资料

自2006年至2009年我院共收治32例惊厥患儿,年龄20天-9岁,以2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多见,其中高热惊厥26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癫痫3例,新生儿破伤风1例。高热惊厥、新生儿破伤风、病毒性脑膜炎共29例,全部治愈,癫痫3例,好转。

2.惊厥的紧急处置

2.1阻断惊厥持续状态:首先安定0.3-0.5mg/kg(最大剂量10mg),静脉慢注(每分钟1-2mg),5分钟内生效,但作用短暂,必要时15分钟后重复,也可保留灌肠,同样有效。新生儿惊厥首选苯巴比妥,15-30mg/kg静注,新生儿破伤风仍应首选安定,其他年龄儿小可用苯巴比妥10mg/kg静注(每分钟不>50mg)。

2.2防止惊厥发作:首选10%水合氯醛50mg/kg/次或0.5ml/kg,一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ml,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

3.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发现惊厥患儿,应立即解开衣领、裤带,使患儿平卧,除头偏一侧外应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主要是痰液和唾液,易堵住呼吸道而加重抽搐。牙关紧闭的患儿要用开口器,将其缓慢撑开,切勿用力撬,舌后坠者应当用舌钳将舌牵出并托出下颌,以免舌后坠影响呼吸。

3.2吸氧。在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因小儿抽搐是大脑缺氧造成的,因此要增加血氧饱和度,改善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氧流量1-2升/分,最好采用鼻导管吸氧。

3.3快速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

3.4脱水剂的护理:抽搐持续状态过长或频繁发作,伴有意识障碍及呕吐,应考虑有脑水肿存在,要适当应用脱水剂,常选用20%甘露醇0.5-1g/kg/次,以脱水降低颅内压。强调30分钟以内快速输入,严防药物外渗到血管外。观察穿刺部位,如有外渗应及时用硫酸镁冷敷,禁用热敷。

3.5采取“安静”护理法,小儿惊厥发病急骤,表现危急,容易引起家长情绪过分激动、烦燥,最易出现“掐人中”,大声呼喊,或摇摆患儿,使得病情加重,要求保持环境安静,调节适宜的室温,避免强光、强声刺激,禁止搂抱。各种治疗护理应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准确。如若患儿清醒后出现大声哭闹或尖叫,应安抚患儿及家属,以保证足够的睡眠。

3.6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抽搐的持续时间、间歇时间、有无诱因、缺氧有无改善及前囟是否饱满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7认真执行口头医嘱及三查七对,做到听清、问清、复述清确保各种抢救药物的准时准量的应用。

3.8高热患儿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使体温控制在38℃以内,首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湿敷、头部置冰帽、酒精擦浴、冰袋敷于大动脉、冷盐水灌肠等,效果不理想可应用药物治疗,如氨基比林,甚至可用冬眠疗法。

3.9防止外伤。

3.9.1对有可能发生皮肤损伤的患儿应将纱布放在患儿的手中或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已出牙的患儿在上、下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

3.9.2床边设置防护栏,防止坠地摔伤,有栏杆处放置棉垫,防止患儿抽搐时碰到栏杆,同时注意将床上的一切硬物移开,以免造成损伤。

3.9.3患儿发作时倒在地上,应就地抢救,及时移开可能伤害患儿的一切物品,切勿用力强行牵拉或按压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

3.10加强基础护理,减少不良刺激,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3.11健康教育指导:护士在患儿入院后,一定向家长做好入院宣教,向家长交待患儿病情,惊厥的原因和诱因,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及惊厥后遗症的康复措施等。

参考文献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新生儿惊厥病因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032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新生儿惊厥患儿56例,男37例,女19例;男:女=1.9:1;入院日龄<1天32例,1~3天16例,>3天8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9例,过期产儿5例;出生体重

围产期因素:有异常分娩史21例,其中剖宫产12例,产钳助娩4例,臀位产2例,胎头吸引助产3例;脐带异常13例,包括脐带绕颈9例,脐带脱垂2例,脐带绕身1例,脐带短小1例;羊水胎粪污染11例,其中Ⅲ度8例,Ⅱ度3例;有窒息史28例,其中重度窒息20例,中度窒息8例;产妇妊高征8例,糖尿病3例,产前感染3例,不洁断脐史1例。

惊厥的病因及临床表现:56例中缺血缺氧性脑病29例,颅内出血15例,低钙血症2例,低血糖症1例,低镁血症1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败血症1例,破伤风1例,原因未明2例。其中27例(48.2%)于生后1天内惊厥发作。临床表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35例,面肌抽搐8例,面色青紫、口吐白沫9例,面部阵发性青紫2例,反复呼吸暂停1例,眨眼1例。

目前根据国内对新生儿惊厥发作的分类:①微小型;②强直型;③多灶性阵挛型;④局灶性阵挛型;⑤肌阵挛型。在56例病例中,微小型26例(46.4%);多灶性阵挛型12例(21.4%);局灶性阵挛型9例(16.1%);强直型3例(5.36%);肌阵挛型未见;两种形式并存6例(10.7%);多为强直型与微小型并存。

惊厥的急救处理:①止痉剂的应用:止痉剂首选苯巴比妥静脉推注,首剂10~20mg/kg,最大负荷量为30mg/kg,12小时后用5mg/(kgo日)维持量,必要时用安定或水合氯醛灌肠。安定剂量0.3~0.5mg/kg,最大量0.75mg/kg。②病因治疗:根据原发病进行治疗,Hie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糖正常,预防和控制脑水肿,应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和高压氧治疗;有iCH者加用止血药物。低钙血症:静脉注入10%葡萄糖酸钙2ml/kg,以5%~10%的葡萄糖稀释1倍后缓慢静脉注入。低镁者深部肌肉注射25%硫酸镁0.1~0.2ml/kg;低血糖者静脉注入25%葡萄糖液2~4ml/kg,速度为1ml/分,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液,速度为3~5ml/(kg•小时),葡萄糖液注入速度为5~8mg/(kg•分),维持血糖水平。对破伤风、化脓性脑膜炎等引起惊厥者应正确选用抗生素。前囟饱满者及反复惊厥、对止痉剂反应差者,应酌情加用20%甘露醇0.25~0.5g/kg静注,对于颅内出血所致惊厥者甘露醇剂量应偏小,并采用atp、辅酶a、氧气吸入等以改善脑缺氧,营养脑细胞,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转归:本组56例惊厥患儿治愈46例,好转4例,治愈好转率89.3%,死亡4例(其中颅内感染2例,颅内出血1例,破伤风1例),自动出院2例。

讨论

新生儿惊厥可对不成熟的大脑造成损伤,也是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新生儿惊厥原因较复杂,惊厥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及时发现并做出诊断是关键。本组资料显示,惊厥的主要病因是Hie,其次是iCH,常于生后12~24小时发病,与文献报道相符。患儿多有产前或产时窒息缺氧史,表明窒息后缺氧及产伤是新生儿惊厥的首要因素,因此防止围产期窒息是降低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关键。4~7天多由低钙惊厥,低血糖等疾病引起,由于新生儿存在生理性低钙血症,任何异常因素如:早产、窒息、感染、喂养不当等均可加重钙内流,导致低钙血症发生惊厥。>7天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如败血症、破伤风、化脑等,多与脐部消毒不严、皮肤护理不当而导致脐部感染及皮肤损伤有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强调无菌分娩,严格无菌操作。

新生儿惊厥的发作类型以微小型最多(本组46.4%),表明微小型是新生儿惊厥的主要表现形式。微小型的临床表现为眼球水平位或垂直偏斜,眼睑反复抽动、眨眼、吸吮动作、四肢呈游泳或踏车样运动,以及呼吸暂停等,这些表现易被忽略,有时难以与足月儿正常活动相区别。

新生儿惊厥对小儿危害极大,预防其发病是必要的。应加强围产期预防保健、产前检查,及时诊治孕期并发症,提高产科技术,掌握复苏方法,并预防患儿低血钙、低血镁、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的发生。一旦发生新生儿惊厥,应积极寻找病因,给予针对性的病因治疗,同时行止痉治疗,尽量减少惊厥发作次数和时间,降低死亡率。苯巴比妥钠作为新生儿抗惊厥治疗的首选药物,疗效显著,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小,并有脑神经保护作用,对有窒息史的新生儿,生后6小时内静注苯巴比妥预防惊厥的发生;对小于34周的早产儿,于生后6小时内静注苯巴比妥预防脑室内出血的发生。新生儿一旦发生惊厥,应及早诊断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有效控制惊厥,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3.

2吴希如,林庆.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47-367.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19

惊风又称惊厥,是痫性发作的主要形式,以强直或阵挛等骨骼肌运动性发作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是小儿常见的危急重症,可发生于许多疾病的过程中。其发病突然,变化迅速,证情凶险,列为中医儿科四大证之一。好发于1~5岁小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类,急惊风发病急暴,临床表现多为实证。慢惊风多由久病而来,也可由急惊风转变而来,临床多表现为虚证。惊厥一名,首见于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以心主惊、肝主风的理论对小儿惊厥进行了论述,对小儿惊厥病因、病机、治则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这些理论对治疗惊厥都有现实指导意义。

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4岁。因发热3天,抽搐1次来诊。3天来患儿流涕、发热,体温39℃,就诊前10分钟突然抽搐,未经任何处理,即送入我院。无新生儿期窒息史及脑外伤史。来诊时患儿抽搐中,表现为全身阵挛,牙关紧闭,面色青紫,神志不清,立即按压人中、合谷穴,约2分钟不缓解后,给予5%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约5分钟后抽止,自主呼吸平稳,给予鼻导管吸氧,面色很快转红润。测体温40℃,即安痛定肌肉注射控制体温。查体:镇静睡眠中,呼吸急促,咽部充血,心肺未见异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阴性。约1小时后患儿清醒,体温降至37.8℃,玩耍及活动如常。中医治法:疏风清热,熄风定惊。方用银翘散加减。药物组成:金银花10g,连翘10g,牛蒡子6g,薄荷6g(后下),前胡6g,蝉蜕5g,僵蚕3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3剂后热退而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8.5×109/L,n0.50,L0.60,Hb130g/L,pLt246×109/L。

分析

中医诊断:惊厥、风热动风证。病机分析:患儿4岁,肌肤薄弱,卫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邪袭肌表,邪正相争则见发热。外邪从口鼻而入,肺卫失宣,咳嗽流涕;邪热炽盛,内扰心神,引动肝风,见有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口唇色青。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之邪在表之象。

惊厥的急诊室急救程序:惊厥是儿科常见急诊,发生次数、持续时间与病情相关。惊厥频繁、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多,后遗症也严重,故迅速控制惊厥至关重要(尤其是惊厥持续状态)。遇到惊厥患儿,在简要询问病史和查体的同时,首先要进行抗惊厥处理。现将惊厥的急诊室急救程序简述如下。①保持气道通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中切牙之间,以防由于咀嚼肌痉挛而发生舌咬伤;牙关紧闭时,切勿强行撬开。吸净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避免误吸窒息。②控制惊厥发作,针刺或按压人中、合谷,高热配合曲尺、十宣等穴。惊厥仍不能控制,应迅速使用止惊剂。首选给药方便,作用快,对呼吸和循环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用5%的水合氯醛,每次1.0~1.2ml/kg,保留灌肠。如无缓解者可选用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肌肉注射。③吸氧时有呼吸困难者,尤其是喉痉挛发作停止的发绀患儿要及时吸氧,以减轻脑缺氧。④开通静脉通道,有颅高压或惊厥持续状态者,多并发脑水肿。因此,只有适当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才能有效控制惊厥;同时防止脑病发生。用20%的甘露醇静脉推注,剂量为每次2.5~5.0ml/kg。

惊厥的评估:如何辨别、诊断、控制惊厥,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是控制惊厥的目的所在。因此,待惊厥控制,患儿生命指征平稳后再反复追问病史和详细神经系统检查,以便尽快找出病因。询问病史的重点是:①此次发生惊厥的可能诱因,如发热、脑外伤、中毒、药物过量、突然停用抗癫痫药等;②既往有无惊厥发作史及发作次数;③出生时有无窒息史;④家族中有无癫痫、热惊厥、遗传和代谢性疾病患者。

除详细采集病史外,全面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检查对于诊断尤为重要。体格检查时注意:①惊厥是全身性还是局灶性发作,是否对称,有无定位体征,惊厥持续时间;②惊厥停止后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体温、肌张力、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③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④注意营养、发育情况,有无皮疹及瘀斑,婴幼儿应检查前囟张力,有无局部感染灶。

惊厥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和过度兴奋,表现为发作性和一过性脑功能紊乱。由于神经元异常放电的扩散途径和范围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①异常放电局限于神经元群之内,表现为局灶性发作;②传止附近的皮质导致全身性发作;③传播到全脑,波及两半球及皮质下,导致意识丧失。

而无热惊厥病因更为复杂。分为颅内和颅外两种因素。前者病因相对集中,主要包括脑内结构和功能异常及颅脑外伤;后者原因复杂,我院常见的为:①维生素D缺乏抽搐症;②各种药物、食物、农药、鼠药中毒等。

讨论

小儿惊厥是在某些疾病发展过程中伴发的一种症候,通常临床多见的小儿惊厥,大都是指热性痉挛抽火风而言,即所谓热极生风,一般病势急骤,状热无汗,抽风多为一时性,治疗多易速效。如以热极生风为例,缘为实邪外袭与内热相搏,待其风邪缓解,则热清惊熄;因此,对惊厥治疗,首先分清外邪所致的热极生风,说明中西药物配伍应用,能够相得益彰,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关于惊厥的实验室检查,当怀疑复杂性惊厥时,病情稳定后,必要时有选择地进行颅脑影像检查,对明确惊厥病因有重要作用。

下列情况需做脑积液检查:患儿48小时内给予内科治疗,仍无好转,发作为局灶性,特别是伴有神经系统检查异常者。怀疑颅内感染者,应在颅高压控制后进行腰穿查脑脊液。

惊厥患儿的护理:护理人员在小儿惊厥的抢救过程中十分重要,重点应完成如下工作:①使患儿处于正确,完成给氧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②准确执行医嘱,观察患儿呼吸情况,控制用药速度;③采集检验标本,及时送检;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惊厥发生的次数及持续时间,瞳孔、神志和生命体征等。只有做到医护人员协调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惊厥,成功救治患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