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十篇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十篇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8:50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篇1

【摘要】青春发育期的孩子性格容易出现叛逆,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教育,成功的改变叛逆性的孩子,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性改变成功

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就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这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孩子的性格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活体验的加深,不安和好奇心相互交织,心理极不安定,形成了叛逆的性格。主要表现为:

(1)他们忤逆正常的规律,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2)他们反抗性极强。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老师唱反调,这是因其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老师稍不注意,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就会产生反抗心理。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

(3)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要么废话连连,要么沉默寡言。

(4)他们喜欢自我显示。孩子虚荣心很强,他们穿华丽的服装,在同学中做出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就是要显示自己。当然,还不止这些。所以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老师,就一定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寻找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正确疏导处于叛逆中的孩子。

那么教师应如何与叛逆学生相处呢?以下几点或许能给老师们一些启示。

1.多和学生沟通,少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

到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这种方式。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比如:他们容易伤感,容易激动,容易发怒,教师要给孩子发泄情绪时间,有些事情事后处理会比事发当时效果好。

2.适当授权,放飞雏鹰,给他们历练的机会

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不被重视,不被欣赏,而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故意要弄出点动静。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具有叛逆性的孩子,适当的交给他们任务,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适当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同时,通过做事,让他们获得体验,使他们真证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3.多鼓励,少批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哪怕叛逆的孩子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也要看在眼里,并要夸大地来欣赏,坚持鼓励,避免埋怨,斥责。哪怕你再生气,也要控制好情绪。要知道,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过很多斥责,他们对斥责早已学会了反击,哪怕你再有道理,他要是不想接受你也是枉然。所以,教师就要另辟蹊径,别想用你的气势压倒学生,那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还可能在心里埋下了一座“火山”。

4.多宽容、多信任信任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因为缺点多,而不被人信任的时候也多,遭受的批评、责备也多。其实,他们往往因为自尊心太强,不被信任而使他们更叛逆。所以教师要试着相信叛逆孩子的话,哪怕你发现他说慌,作弊,甚至欺骗了你,你也不必急于揭穿。而要在恰当的时候,点到为止,并不断的创造条件,让他再去尝试做同样的事,他会对你的信任而感到愧疚,从而慢慢改正。宽容的对待叛逆孩子犯下的错,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甚至多次。要知道,大人一个错误有时还会犯多次,为什们我们就不能接受孩子犯错呢?关键是要正确引导他们在犯错中改错,在改错中成长。

5.用真情去感动叛逆的学生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篇2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对策

很多家长、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今孩子进入初中变得不听话,难管。有的孩子甚至会和老师、家长“对着干”。这种种现象表明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带刺的玫瑰。初中生处于青春初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自我意识觉醒,独立意识增强等原因导致逆反心理的出现。青春叛逆心理是中学生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老师和家长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青春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度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中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是每位老师的责任。

一、中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成因

初中学生产生青春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

首先,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和家长“对着干”。因此,孩子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的是家长的指责,而让他们反感的原因就是家长们盛气凌人。其次,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青春叛逆心理。再次,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沟通,产生思想矛盾。随着中学生身体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子女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青春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与此同时,学校个别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也是导致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

有些老师不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青春叛逆心理。在中学阶段中,学过教育学,心理学这两门课程的老师不多。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从升学率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师的不断施压使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促使学生们的叛逆心理产生。到一定的时日便会将其释放出来,部分学生会出现过于偏激的行为。很少有老师是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将认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释放心中的压抑。事实可以证明,受欢迎的老师,要比不受欢迎的老师授课的效率高得多。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青春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调查问卷显示: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原因之中,“不恰当的学习教育”占有10.5%,“不恰当家庭教育”占有15.55%,“不恰当的媒体渲染”占7.5%,以上三种的综合因素最高,占66.5%。可见,中学生青春叛逆心理产生与形成同三者都有密切联系。另据调查,最让家长头疼担心的前三种叛逆行为分别是:1.早恋;2.自虑;3.出走。

二、针对青春期学生的教育策略

青春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中学生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青春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因此,要逐步消除中学生青春叛逆心理的不利影响,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青春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孩子希望父母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他们犯错误时,希望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他们吸取经验教训。

2.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脾气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甚至会说一些过火的话,做一些过火的事。对此,家长应该做的是:每当孩子说出过火的话,做出过火事的时候,想办法“熄火灭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以“火”压“火”,更不火上浇油,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

3.给孩子自由空间就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父母不能随意侵犯,但要从孩子平常的言行中猜测得出他们的秘密,然后采取“欲擒故纵”的措施管理孩子,让他们像风筝一样,既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又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样做才能有利于帮助孩子平安地度过青春期。

4.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弱点。因为在这阶段中学生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一贯坚持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对待问题不要情绪化,不要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应该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学校应当加强对老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培训,使老师们在理解和关爱的基础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疏通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们释放心中的压抑。

我想,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教育孩子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那就是齐心协力把孩子教育好,只要我们尊重和信任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正确对待学生的青春叛逆心理,用心呵护这些玫瑰,让他们绽放得更加绚丽。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篇3

【关键词】青少年;叛逆心理;应对

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因此,可以从定义中看出叛逆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父母和老师的话,孩子不再是言听计从,而是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在事情的处理上,他们不再是和父母商量,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喜欢父母过多的照顾、管理或干预,特别讨厌大人对他的再三嘱咐和重复要求,而要自己独立去实践;对于传统观念、现成结论和权威往往不迷信盲从,而是持批判的态度。中职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潜力股,他们的发展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少年强则国强”这一句话不仅仅代表着青少年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还是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健康等。而读中职的阶段也是叛逆心理最为强烈的时期。那么,中职生的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去解决呢?

一、中职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1.从中职生本身来说。中职生年龄一般都是在15到18岁之间,他们处在青年期的初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发展最为迅速而且最为旺盛的时期,所以人们也称这个阶段为黄金时段。中职生随着生活阅历的不断增加,他们思维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越来越强,从而使得他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想问题想办法的思维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而且在社会发展中,社会文化水平和社会教育水平也使中职生的逆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们在生理上的成熟,比如说性别意识和独立意识等,使他们不断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大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偶尔摆脱成人的监护,让自己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同样,他们也认为自己有能力管理好自己,自己决定事情,面对这样的心理,他们在家长的苦口相劝中,有意无意地回避、反感甚至是背离。但是也就是这样并不代表着他们心理也成熟起来。总之他们在整体上还是不够成熟,在认识上不够坚定,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所以对于家长和老师的苦心相劝,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的私生活被打扰到了。而且,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他们自身的自卑感比较严重。中职生他们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们大部分是基础教育过程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多数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才会选择中职校,在以前的教育过程中,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老师、家长还有同学们的了“另眼相看”,也就是这样他们就会对学校有一种偏见,而且认为在中职校中看不到未来,这样就比较容易产生一种自卑心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因为这种思想导致在行为上无所适从和反抗。

2.从家长方面来说。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母的不恰当的教育是导致学生心理叛逆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今一些死板的观念还束缚着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期待,但是对于中职生在升学考试中的失手,很多家长都表示非常失望,但是他们还是希望他们能够扭转乾坤,所以才让他们继续选择中职校,不过家长的那种失望还有失落的的情绪还是无法根除,就会在行动还有身体语言中或多或少表现出来,慢慢地中职生也会觉得自不如人。而且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可能使用的方法不够恰当,在中职生还是小时候,他们都会很听父母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希望能够摆脱父母的管束,但是家长们却不能给予他们所希望的“自由”,自然而然,这两者间他们的冲突就会出现,但是家长们有些时候他们根本就接受不起孩子犯错误,一旦孩子犯了点错误,他们就责骂甚至殴打孩子,根本就无视他们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他们也认为自己的生活经验远比孩子的要丰富得多,所以在教育的时候常常会讲到这样一句话:“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要多。”也就是这样,他们就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强加给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少走一点弯路,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的需要。甚至有些家长把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交给自己的孩子完成,完全无视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双方的矛盾就产生了。在叛逆心理的形成中,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那就是单亲家庭还有夫妻关系不融洽的家庭,中职校的一部分学生就是出身这样的家庭,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是缺少一份完整的爱,也就是说青少年在家庭中缺少关爱,他们的内心就会表现出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衡,所以这些家庭的孩子就成为了叛逆心理的一个易发的群体,而且不管是在表现还是影响过程中,都特别严重。

3.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来说。中职生他们正处在青少年的初期,他们特别渴望能够得到长辈们的认可,即使是一个微笑,他们都会觉得自己就是天使。很遗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看到这样的微笑,在家长和老师的面前,只要他们犯了一丁点的错误,他们就有可能在大众的眼球下斥骂或者是殴打孩子。我们都知道,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但是方式的不正确就会使得这种成长会扭曲。而且随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加强,他们希望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而不是再受到家长的管束,但是对于家长来说,他们都希望能够倾注自己全部的精力,帮助孩子,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由家长包办的,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的渴望独立和家长的不恰当的关心,就使得矛盾激化,而且当矛盾产生的时候,没有很好地进行了解,就使得孩子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学校教育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对于中职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毕竟他们还不够成熟,而且也过着住校的生活,很多东西都还是第一次,加上本身他们的基础就不够扎实,自卑的心理严重,所以这些中职生就特别需要老师的认可。但是有些老师不了解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教育思想过于陈旧,总是觉得自己本身就是课堂的主导者,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而不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交流,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4.网络因素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效果如何,我们也要辩证去看待,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有时候与学校的教育是相违背的,但是有了网络之后,中职生与社会的联系在渠道、广度上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中职生由于自身的阅历不足比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网络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内容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他们就会随着网络中的一些所谓的“名人”有样学样,向着一种比较“有个性”的生活发展,这样,他们就会对正常的教育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二、叛逆心理的特点

1.盲目性。中职生是其处于一个思维方式向反向和多向发展的特殊时期,这阶段的他们精力充足,探求知识和探索社会的能力不断发展,他们却找不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就盲目地封闭自己,自己感觉到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这种感觉而畏惧,他们盲目地按照自己的感觉去行事而不管形式和结果是否都是正确的,而且,在他们经历过升学的挫败之后,觉得自己总是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想找一种方法去逃避自己,所以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从来都不考虑后果,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一种冷静思考的态度,这样,就使得他们的行为具有了盲目性。

2.社会性。中职生叛逆心理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社会和政治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对外交流沟通的途径不断扩大,接收的信息量也不断增加,知识面也比较宽,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不能对他们所接收到的心理进行辨伪,而且也有不少的非法分子,利用中职生的这种心理,投机取巧,也给中职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是他们的生活阅历等都还不是很丰富,在遇到事情后又不能冷静思考,容易感情用事,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一种逆反的心理。所以说叛逆心理具有社会性。

3.自发性。中职生叛逆心理的自发性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叛逆心理主要是自己自身形成的,没有经过任何一种物质的影响,而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个体间相互影响自发形成的,而且在他们的行动中,缺乏一种像指明灯的指向目标,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地位,不知道究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往往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成人,已经有能力处理好很多的事情,所以他们经常是不听劝告,一意孤行,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有时候看到别人那样干,也跟着干,所以说这种叛逆心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自发产生的一种表现。

4.可变性。叛逆心理的可变性表现在有些具有叛逆心理的中职生,他们并不是什么都逆反,而且是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和教育的作用,因势利导,逆反心理也可以发生逆转,这就表现在中职生心理的可变性。因为如今社会的自主意识比较强烈,但是他们的观点和立场还不是很坚定,而且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只要社会和家长、老师等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地引导,那么这种叛逆心理就不会对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影响过大。

三、如何调节青少年的叛逆心理

1.正确对待中职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这就要求中职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叛逆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心理上的弱点,因为这阶段青少年的心理情绪比较容易冲动等,对于很多事情他们看到的只是单方面的,而不能够全面去看待很多事情,可是有时候中职生会认为自己的叛逆行为是一种心理疾病,他们会和自己过意不去,很多时候都是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就是正确的,总是和其他人唱反调,而且有些家长也以为孩子的叛逆行为是中职生变坏的一种表现,从而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这样就是中职生的成长过程中渐行渐远。所以说双方都要认识到叛逆心理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中职生也要肯定自己,不要仅仅是因为自己是一名中职生,就觉得技不如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辉煌,只要自己能够努力,那么就有可能会获得成功,所以中职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多采纳别人的建议,客观冷静地去分析问题,同时家长也需要正确引导孩子,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比如说,曾经有一个青少年,他染了一头的黄头发,黄头发的中间还掺杂着几撮的红头发,还喜欢穿着一些稀奇古怪的衣服,他很清楚自己的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办法接受自己这样的打扮,但是在看到家长和老师看到自己这般模样而表现出来的嗤之以鼻的态度,他就觉得自己像是打了一场胜仗一样。

2.应该采用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调查表明,62.64%的青少年都希望家长、老师采用一种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犯错误时,希望老师和家长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知道吸取经验教训。我们都知道,有时候老师和家长他们都喜欢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来指导中职生,而不是用一个平等的形式,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就是生活中的引导者,自己所经历过的东西永远都比孩子要多,他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样的话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所以家长和教师应该正确了解孩子的真正心理,让孩子能够真正觉得其实长辈们都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自己的身旁。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老师和家长能够倾听一下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以便让他们能够有勇气改正自己的错误。对于孩子的优点,表现好的地方,不要吝啬赞美,要把爱说出来。

3.多和中职生沟通交流。这主要包含着三个方面的交流,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同学。只有多和青少年交流,他们才能够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立的一个人。首先在父母方面,很多时候中职生叛逆心理的形成都是因为没有和大人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家长总是认为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不管阅历什么的都比孩子高,所以就喜欢代办的形式管理孩子,但是如果家长们能够多了解中职生的感受,多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问题,那么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其次是教师方面,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的基础还有生活的态度可能都不尽如人意,这些特殊的群体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在中职校,不少的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比较失望,然后就弃之不理,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到位的,老师应该给予每个学生肯定的眼光,悉心教导,使他们不断找回自信,重新面对自己的生活。最后,就是生生间的交流。在学校中,见面最多交流最多的要数同学,而且,每个同学他们的年龄,学习的目标都是相近的,所以共同语言就会比较多,因此交流也多就能够把心中的叛逆释放出来。

叛逆心理是中职生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要正确引导孩子走出叛逆的心理,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可能会走向极端。叛逆心理的加剧会导致其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使用“耐心+认可+鼓励”的形式用爱扭转叛逆的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成功的孩子,正确引导他们,作为中职生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叛逆心理,将自己的叛逆降到最低。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篇4

   专家提醒,孩子都有叛逆期,家长为此“大动干戈”不仅无益反而有害。那么,令家长头疼的孩子叛逆行为该如何处理?

   案例一

   爸爸常夸表哥她不满

   晓慧现在一家影视公司从事造型师的工作,上初中时她对学习却不感兴趣,上课不听讲,只会在本上描描画画,性格也很倔强。刘爸爸说,当时为了鼓励孩子学习,他常会拿她的表哥当榜样,希望对她能有所促动。“孩子的表哥从小学习就好,从来没让父母操心,也没有所谓的叛逆心理,十分虚心。”刘爸爸说,当时觉得常夸他人的孩子会对自己的孩子有好的影响,但没想到却适得其反。只要我夸他人,孩子就有抵触情绪,更加不爱学习。在学校不听课,有时上课干脆睡觉,作业也不写,考试成绩不好受到老师批评,还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不是与老师顶嘴,就是低头一声不吭。

   晓慧说,当时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就是听不得爸爸夸别人,爸爸一说,她就觉得爸爸对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没有信心,反而更加失落。

   作为“过来人”,晓慧认为学习期间,孩子的压力很大。如果成绩不是很理想,在班级可能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或是歧视。家长不要老夸别人的孩子,也不要老说自己的孩子有多笨。

   家长对策

   和孩子交心多鼓励少指责

   孩子的叛逆让当时的刘爸爸有些恐惧,生怕孩子会逆反到离家出走或是做出更过激的行为。刘爸爸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妥。

   “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压力很大,又都有自尊,成绩不理想,自己肯定也着急,回到家里,如果家长还是拿成绩优异的孩子说事,对自己孩子是起不到鼓励作用的。”刘爸爸说,要和自己孩子交朋友,多谈心,多些鼓励少些指责。周末带她出去游玩,在愉快的氛围下对孩子承认自己的过错,希望孩子理解。刘爸爸还说,孩子很小的时候,自己就和妻子分开了,孩子一直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缺少母爱的孩子逆反心理会更严重,所以家长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想想她的压力,给予温暖和关心。

   案例二

   听到家长说“不”就反感

   洋洋初中成绩还是不错的,但进入高中后,成绩直线下降。“高中时不喜欢学习,感觉周围的氛围很紧张,很压抑,那会儿总想找点有意思的事情改变氛围。”洋洋说,“也许是因为当时有叛逆心理,老师一说我,我就不服气,想让我承认错误那更是不可能的。为了气老师,还常留着不符合学校要求的发型。”

   洋洋的父亲与母亲长期分居,父亲在外地,母亲做生意,工作很忙,对他缺乏关心和理解。洋洋的母亲在家时,对孩子的一些表现很不满意,话里话外都会带出“不”字,洋洋从心里对“不”产生反感。洋洋说,这个字让他觉得是在否定他的能力。

   时间久了,洋洋越来越不想回家,放学后,不是去网吧就是去娱乐场所。孩子的异常表现一开始母亲没有注意到,直到有几天孩子没有按时回家,母亲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家长对策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洋洋的母亲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不喜欢听的话她尽量不说,因为她意识到说教和唠叨会使孩子产生反感,过多的限制和粗暴的指责会激起他们的反抗。洋洋妈妈工作很忙,孩子觉得家长不爱他。所以,当她关心孩子时,说的有些话反而让孩子接受不了。“后来,我就努力多抽时间陪孩子,时间就是爱!”洋洋妈妈努力跟孩子做朋友,减少对孩子的批评,慢慢地,孩子跟妈妈亲了,也就慢慢度过了叛逆期。

   洋洋妈妈还有一个心得,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叛逆起来就会肆无忌惮。一个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任的人,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承担重大责任的人。

   案例三

   成绩好的孩子也会叛逆

   不是成绩差的孩子才有叛逆期,成绩好的孩子也会叛逆,发脾气。

   佳佳上初中后只要听到妈妈的唠叨就发脾气,甚至一回家就进自己的房间,打个招呼都很难。问个什么,就用“是”或者“不是”应付一下,再继续问学习情况,他就会不高兴地大声嚷嚷:“说个没完没了的,烦不烦啊!”

   “佳佳从小就没让我们操心,但是那段叛逆期,我和他爸还真是没少遭罪。”她一直认为,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成绩和生活琐事操心,但儿子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平时打理下孩子的生活起居就可以了,所以对孩子的叛逆,孙妈妈大气也不敢喘。

   初三那年上半学期期末考试,佳佳考出全班第二名的成绩,有一门功课,他认为自己应该拿到满分,晚上回到家,佳佳叛逆的特点又显现出来。一进门就把自己房门关上了,怎么叫都不开,再多说两句,他就在里面冲外边喊。

   家长对策

   相信孩子是块“百分料”

   “常和居民聊孩子,也知道孩子叛逆很正常。”孙妈妈说,孩子叛逆千万不要骂孩子,更不要打孩子,沟通最重要。孩子把自己关起来不出屋,那就等着,等到他什么时候心情好转了,自己就会开门出来。如果因为成绩原因,那家长的鼓励至关重要。比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考不考一百分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是一百分的料”。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篇5

叛逆是心理学的名词。所谓的“叛逆期”不是孩子自己界定的。告别了懵懂的童年,孩子们走进了花季雨季,往往也带着叛逆。“我们能做主,凭什么老被管着?”当眼前单纯而稚嫩的孩子以成人的姿态要求自己的“权利”时,我们便把孩子的这个阶段苦恼地称为“叛逆期”。

谁家的孩子很叛逆,家长肯定是愁得不行。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待孩子叛逆的方法就是“大棒+糖衣炮弹”。一边强硬管制,一边用各种“软软甜甜”的诱惑让孩子听话。但无论软还是硬,总之就是让孩子尽量安分守己,好让自己省心。现在很多家长也会试着跟孩子交朋友,真遇到“实质”性问题的分歧,再搬出家长的架子。这不失为一种方法,但不是对每个孩子都奏效。我想讲两个孩子的故事,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叛逆,不同之处在于叛逆的时间和形式。

一个阳光的小男孩儿

刚从教时,我教初中语文,接过新班,认识了一个小男孩儿,叫罗杰。

这其实是个可爱的小男孩儿,但学习着实是一塌糊涂,身上带着些江湖义气,喜欢“拉帮结派”地交朋友。上课睡觉,下课在班里闹腾,甚至几次动手打架,脸上挂了彩。为什么说他可爱呢?因为他的笑容。罗杰不算是个“帅哥”,但脸上却常常笑得灿烂,让人心情跟着就阳光起来。

毫无疑问,罗杰是个叛逆的孩子。七年级时,他学习不行,但没什么大错。但八年级时,罗杰和几个孩子一起总是逃课,去网吧玩网游,学着抽烟。他们以为自己很谨慎小心,却瞒不过大人。终于,罗杰的家长到学校找到我商量对策,想让他妈妈每天接送他,盯紧他。

我先让罗杰父母说说他们的看法。他妈妈说:“我这孩子比较笨,太爱玩儿,还不敢说他,一说就蹦起来,只跟几个‘坏孩子’亲近,家里人问他什么都不说。”他爸爸也说:“没错儿,他们几个已经‘学坏’了,什么都不服,总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其实都不行。学习这个样子也不能说他差,我只能限制他出去。”我想了想,说:“罗杰一些表现确实让人头疼,必须及时引导。但他其实不像你们说的那么糟糕。”于是,我讲了讲罗杰的几件小事。

不计较得失。我任命罗杰当劳动委员,他每天都会认真地监督值日生打扫卫生,如果课间他看到值日生在问老师问题,就自己去把黑板擦干净,从不抱怨。

关心他人。罗杰经常给老师一些小“惊喜”。比如数学老师前一阵子嗓子不好,有人看到数学课前,罗杰悄悄地把一小袋金橘放在讲台边上。班里同学谁有个什么困难,罗杰总是很热心,跑前跑后的。

聪明又爱面子。罗杰因为基础太差,基本上每一科成绩都不好。但他对于喜欢的老师的课会很用心,成绩往往能突飞猛进。同时,他并不是完全不在乎成绩。有一次中考公布了成绩,放学后很晚了,我路过教室,发现他一个人还在那儿,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

“你们看,”我接着说,“罗杰其实很聪明。他善于交朋友,心思很单纯,对自己也有要求。男孩子在这个年龄自尊心非常强,他的叛逆和不服管很多时候是想要证明自己,不愿意被否定。家长和老师应该认识和保护他好的性格,不能完全打击和限制他的行为,最好给他一定自由,以鼓励为主。”罗杰的父母认同我的说法,打消了把他“监控”起来的想法。

谁也不可能一下改变,罗杰还是小问题不断,但经过我和家长跟他几次谈心,坏毛病少了很多。后来,他考上了本校高中。只要是节假日,几个“坏孩子”都会一起去看我。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们成熟多了。现在,他即将大学毕业,还是很阳光,也很懂事。他妈妈打电话说,整个假期,罗杰都跟着她装修家里的新房子,过年时还帮着买年货、走亲戚,知道为家里操心了。听得出来,他妈妈很是欣慰。

一个外表文静的女孩儿

后来,我调到了高中部,接手的也是新班。一个文静的女孩儿进入我的视线。她叫许晴,跟电影明星许晴同名。

军训时我就注意到了她。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女生都要剪齐耳短发。面对女孩儿们难过的表情,我硬着头皮宣布:“后天就军训了,明天必须全部搞定,我不想因为这个还没开学就批评谁。”

第二天下午,我集合学生检查。看着女生们的齐耳短发,我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完成了任务。可是许晴的发型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别人都是清汤挂面似的童花头,她却与众不同,头发下端有一个好看的弧度,似乎是烫过。我开始记住这个女孩儿。

军训第三天,有些学生坚持不了了,但由于请假制度的严苛,只能抱怨几句。这时,许晴来找我,说她胃疼。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她痛苦的表情让我深信不疑。我着急忙慌地带她去医务室,可是她说自己有常吃的药,其他药不敢吃。于是,我打电话给她家长,把她接回家休息。隔了一天,她回来参加训练,看起来还是很虚弱,我就安排教官让她在树荫下休息。可是我离开一会儿再回来时,她却不见了。我到宿舍去,没找到她,却看到她提回来的袋子里满满地装着麦当劳的汉堡、炸鸡、可乐等。我似乎有点明白了。

开学后,我看许晴的成绩不错,组织能力也强,就让她当了副班长。可是不久,她的成绩就一再下滑,几乎门门都下降了。上课还看小说,她把小说书藏在课本中间或者用手机看,这跟我(包括各科老师)对她的认识都不相符。恰好,她妈妈给我打电话,我也由此了解了这个女孩儿。

她妈妈说:“许晴其实叛逆得不得了,但在外面却乖巧懂事。在家里,她说什么就得是什么,不然就甩脸子、大声嚷。现在越来越不爱学习,喜欢看小说,喜欢打扮,对外表特别重视。大人的话很难听进去,不懂得家长的辛苦和付出,反而排斥家人。”我听了似乎并不震惊,但又觉得这个看起来文静而聪明的女孩儿无论如何也不会如此。跟她妈妈的长谈让我想了很多,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班主任,对学生实在是不够细心,也不够尽责。我劝她妈妈先宽容对待,缓着来。

我决定观察她一段时间,再看问题该怎么解决。一个多月过去,我发现她的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生活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想写,遇事有点容易钻牛角尖。但她也有很多优点,有音乐天赋,钢琴弹得不错;有主见,有想法,善良又富有同情心;对自己要求高,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文学素养高,很多名著都认真地读过等。同时,她性格单纯,心思细腻,也很敏感,所以即使叛逆,她在老师面前也不会表现出来。这样一个女孩儿,让我犯了难,轻不得,重不得,又不能看着不管。

我先让她当语文课代表,并几次找她深入谈话。聊天儿中,得知她非常爱好音乐,我就收集了国内外有名的音乐高校的资料、录取条件等打印给她,并争取让她在校庆时参加演出。我跟她一起探讨小说,还鼓励她自己写写试试。同时,我会赞美她的穿着打扮和气质,推荐她看《撒切尔夫人传》《宋庆龄传》等女性人物传记。慢慢地,她什么都会找我说说。加上家长的配合,我发现她比从前踏实多了。进入高二以后,她埋头学习,也认真地练习声乐和钢琴,冲着自己理想的大学努力。

现在,许晴在中国音乐学院读大一,还准备出国深造。再见她时,还是能看到她身上倔强的影子。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她对我的称呼也从“路老师”变成了“路姐”。我为有这样一个妹妹很感到高兴和骄傲。

青春的某一主题就是叛逆

何为叛逆?书面解释:“叛逆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其实本质依然是种幼稚的心理),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甚至‘唱反调’,来引起别人注意,试图改变别人对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

读这段话不难发现,叛逆不是一个贬义词,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阶段和心理,是一个人长到一定年龄必然发生的事情,只是每个人的时间早晚和程度轻重不同。你我都叛逆过,当时的我们何曾认为自己是叛逆的?只是后来回头再看,才明白幼稚和不当。可没有当时的幼稚,也不会有之后的成熟。

青春事实上就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过程。童年时期的孩子人格没有完全独立,进入青少年时期以后,人格才开始慢慢独立。独立人格的产生如同新生儿的出生一样,必然伴随着痛苦和挣扎。从本质上讲,父母对于孩子的成熟是既期待又排斥的。他们既希望孩子能长本事,独当一面,同时却又想让孩子永远是个孩子,不受挫折。青春就是两代人之间的磨合和独立人格破茧成蝶的阶段,美好中带着阵痛。

性格外向的孩子小时候往往无拘无束,叛逆期来得也早些。这种叛逆是无所顾忌的,以男孩子居多。他们此时会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之后就迅速成熟起来了。性格内向的孩子小时候往往是个“乖宝宝”,听话懂事。这样的孩子叛逆期来得可能晚一些,时间却比较长,对于自己的想法也更执着一些,乖巧和温顺只是他们的保护色。就算成年之后,他们可能还是在叛逆中,只是不太表现出来罢了。叛逆的表象和原因有很多种,是孩子的性格和成长环境所决定的。比如,小时候管得过严或者是疏于管教的孩子在长大后会明显地表现出叛逆。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篇6

“孩子上了中学,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他们怎么老是喜欢跟老师和家长唱反调?”……这是好多初高中家长对孩子变化的感受,却不知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

小静今年16岁,刚上高一的她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但不知是韩剧看多了,还是受周围同学的影响,从初三的时候开始,她总是将自己打扮得奇奇怪怪。面对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她谁的话也不听,总是我行我素,因为她的固执倔强与不知悔改,她曾被爸妈打被学校处分。但对于这些惩罚,她毫不在意,依然张扬着自己的个性。

小静的“坏女孩”打扮让爸妈很焦虑,他们想过很多办法敦促她改正,都无济于事,逼急了,小静就离家出走,与一帮孩子呆在网吧打游戏,不上学也不回家。

每天看着小静,妈妈除了叹息外,已经对她毫无办法。她真的弄不明白好好的一个小女孩,怎么会变成了这个样子?小静小的时候不这样,上小学时很懂事乖巧,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自从上了初中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妈妈唠叨,多说一句就厌烦了,摔门而走。上高中后更离谱,总是跟父母对着干,父母说东她说西,在她眼里好像父母做什么都是不对的,只有她自己做的是对的。面对小静的叛逆,小静的妈妈心力交瘁。

案例分析

其实这一切都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来的表现。为什么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出现叛逆行为呢?那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强、人格迅速独立与成熟,不愿意一切由家长做主,渴望能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处理问题、作出决定。如果这些特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叛逆心理往往使孩子像浑身长满刺的刺猬,许多地方越来越让父母看不惯了。可是如果父母急于“拔刺助长”,非但刺拔不了,还会让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

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父母的说教会被孩子当作耳旁风,打骂更是不行,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有的家长说干脆放任不管,那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控、自制、识别能力都比较差,又在网络盛行及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下,由于孩子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孩子容易因为好奇心尝试新事物,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如果不加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喜欢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判的态度。结合小静的具体情况来说,青春期的她,意识到自己已从一个女孩变成了一个女人,但什么样的女人是最有魅力的,在她的心里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茫然之下她便参照自己身边或者影视作品里的自认为时尚而流行的元素来模仿。也许小静的妈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审美观与女儿之间存在差异。

也许她们那个年代最美的是清纯,但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娱乐界崇尚的大都是性感和前卫,所以,只要是被社会所推崇的,年轻人就喜欢模仿,至于事物本身的好坏,对他们来说是不重要的,因为处在青春躁动期的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肯定和关注,能博得眼球,就是最大的胜利。

措施方法

面对孩子这种状况,家长要避免两极教育误区。孩子的青春叛逆期也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外界教育来正确引导,但有的家长却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一是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顶嘴、不听话等叛逆行为大为恼火,觉得不把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采取了强硬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却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一是放任自流。某些家长面对难管的孩子,在几度交锋而无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的言行、想法家长都不再过问与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等到真的出了问题,才发现为时已晚。

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家长要“早发现、早治疗”。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被尊重、渴望独立,要求大人别把他们当成孩子,能平等对待。因此,如果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叛逆言行的话,就要改变原来的教育方式。要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他们做事的方式。孩子叛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此时家长应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建立亲子顺畅的沟通渠道,同时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家长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首先要正视孩子的成长。上网,交友、出游……这些看似“大逆不道”的行为,并不一定是孩子变坏了,有可能是孩子正在尝试成长。所以,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同时,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一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篇7

2、再次就是处于叛逆期的男孩慢慢会变得不再像小时候那么的粘着父母,而是自己经常会寻找自己单独的空间,来发泄和表现自己,所以作为父母不要觉得孩子不如小时候懂事等等埋怨的心理,要更加的关系孩子,主动和孩子沟通。

3、再次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他们经常会表现的愤世嫉俗,觉得这个环境和这个社会就不属于自己,他们总是表现的让父母和家人都无法理解,如染各种颜色的头发,说他们同龄人只能听懂的话语等等,这是父母也不要总是用埋怨和批评的口气和他们说话,要学会正确的和孩子沟通和解释。

4、还有就是在大人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总是让大人失望,因为他们会表现的所有家规和校规等等他们都不会放在眼里,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他们不想受制于某人,不想听从于任何人包括父母,所有这也让父母们感到非常焦虑,但是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是焦虑要学会体谅和包容他们。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篇8

关键词:“90后”;皮球;叛逆;宽容

人们都说“90后”的学生难管、叛逆,在他们身上也出现了很多标签:“非主流”“叛逆”……甚至用一些过分的词语,比如:“垮掉的一代”。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过分地夸大他们的缺点。可能“90后”总是做一些我们“80后”难以理解的事情,“70后”,“60后”自然更不能理解。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是指责他们,而是想办法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既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手段偏激。否则,只会让“90后”的孩子们更加叛逆。

其实,每个人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中或多或少都做过错事,让家长和社会以及时代所不认同。既然时代和社会都没有放弃我们,那么,我们也不能放弃他们——“90后”调皮的孩子们。我们应该用一颗关爱之心,无怨无悔地去关心他们,和他们谈心,教育他们。我们应该选择正确的方法,寻找用力的方位和力度,让他们不再乱窜,就像一个充满气的皮球,我们给他的力越大,他就跳得越高,让我们无法掌控和驾驭。有一天,我坐在办公室将一本书重重地摔在一个充满空气的口袋上,书却被抛了起来,差点打翻旁边的茶杯,书落到了不是我想放的地方。当我重新拾起,轻轻地放上去,效果全然不同。这让我沉思了许久。这与管理“90后”的学生如同一个道理,我给那些特别叛逆的孩子起了一个新的名字——“皮球90后”。

其实,我们只要心存一颗善心,多给孩子关心,让自己有点耐心,这些“皮球”就会读懂我们的良苦用心的。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所遇到的“皮球”。

我2006年参加工作走进县城边上的一所高级中学。因为多种原因,那里的学生十分复杂,读书的少,虚度光阴的多。迟到、旷课、打架,那是常事,甚至因为致人死亡而坐牢的也有。我也曾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还严重影响课堂纪律,没有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差点下不来台。第三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了一个高一班主任,或许是由于已经有两年的工作经验,我处理班级问题的时候冷静了许多。高一下学期恰好一个同事介绍一个男生来到我班,第一印象还可以,碍于同事关系把他接了。开学不到两周,我就见识了他的“可爱”。在教室抽烟被我抓了现行,迟到、旷课、打架几乎样样都占了。在他姐姐口中知道他是被好几个学校开除过的,当时都已经19岁了,可仍然不懂事。我心里有点后悔,但我没有后退,也没有一下把他开除,我用尽各种手段来约束他。期间,我上重庆去参加重庆市全国优秀班主任培训,刚下火车,就接到班长的电话,他在学校打架了。当时我就打电话让介绍人来把他领回去,但介绍人却找理由不管,那时我真的感到很无助。坐在公交车上冷静下来之后,我告诉班长让他先在班上待着,等我会后回去处理。两天的培训,我收获不少,听了几位全国优秀班主任的心得,我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回去后通过请家长了解情况后得知,他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孩子。我抓住他的这个优点来教育他,同时肯定他的这一优点。以后的日子里,他一天一天在改变,到期末时,虽然期间也有几次违反班规校纪,但相比以前,变化了很多。如果我当初一气之下把他开除,他可能就再无学习机会,或许现在就是社会的负担了。他现在还经常给我发信息。此刻,他已经是一个高三学生了,正忙着高考前的冲刺。

在今年第26个教师节之际,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去年教的那个文科班级中一个最叛逆的女生送了我一束鲜花和一封让我十分感动的信。课堂上她不是睡觉就是化妆,从没认真听过几节课。因为她很叛逆、很特殊。我从来没有批评过她,每次走到她身边,她都把笔拿在手上,在那里装出答题的样子,我只是笑一笑,顺便夸她两句。如果她做题做正确的话我就鼓励她,她做错的时候就给她讲一下怎么做,始终没有一点怨言。就是这样不经意的举动,让她记住了我。如今,从她给我的信中我感受到了她的真诚。看着她的信,我感动得眼眶湿润了。我感动,是因为一个在别人眼里十分叛逆的孩子,在你不经意的关爱中,她都能记住你。这也让我从她身上看到教育学生,特别是“90后”这些叛逆的学生,该怎样和他们交流和沟通。这给了我教育叛逆学生的一点收获。其实,他们就像一个个充满气的皮球到处乱窜,只要我们给予恰当的力,这个乱串的“皮球”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篇9

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自我认知、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能力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强烈,主观能动性又很强,看待问题的角度、方式也变得不同,对于大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独立”,这时免不了会出现叛逆的行为。孩子处于逆反时期时大人如加以正确引导,将使孩子一生受益,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成长行为。可见,当孩子产生叛逆行为时,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导方式,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段来化解孩子的叛逆情绪是十分关键的。 

一、造成幼儿叛逆的原因 

(一)过度宠爱、放纵 

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步改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现在大多数家庭里只有一个或是两个孩子,有些父母也会把孩子交给老人帮忙照看,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娇惯、放任、迁就等错误的教育方式,难免会造成孩子固执任性、胆大妄为的行为。 

(二)不尊重孩子 

有些大人有时性子比较急躁、脾气比较火爆,孩子犯了错误不问其原因也不了解情况,总是随意在外人面前说孩子的短处,贬低孩子,甚至训斥、打骂,很少考虑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听话,遇事也会变得唯唯诺诺,胆小害怕。 

(三)大人反复唠叨 

很多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担心孩子会理解不了、记不住,总会反反复复地说。然而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没完没了的说教当中,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产生叛逆心理,即使明知道父母说得有理,他们也不乐意听。 

二、矫正幼儿叛逆行为的方法 

(一)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把他们当作一个开始有独立意识的小伙伴,有事情互相商量,征询孩子的意见,对于孩子合理的要求,我们可以尽量满足。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可以考虑冷处理的方式,用孩子感兴趣的其他事物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要冷静处理,先问问原因,了解情况后一起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平等相待、循循善诱、多鼓励、少批评。切忌把幼儿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相比较,这样会挫伤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 

(二)标准统一,共同监督 

首先大人一定要统一教育方法,共同督促孩子。大人一定要把自己的情绪控制住,不能以任性对任性,要语气温和地教育孩子,和他讲道理,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意图。如果孩子犯错误了,我们要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自己说说事情的经过,问问他有什么感觉,孩子冷静下来后,问问他想怎么做,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各种办法,让孩子自己说每个办法的后果,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办法,再问问他想怎么做,结果是怎样的,哪样做更好,下次如果再发生会怎么做。这样处理的话,孩子不仅慢慢地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会觉得大人说的有道理,自然不会叛逆了。 

(三)发现闪光点,表扬鼓励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心理学篇10

最近她又换了打扮,学着韩剧中的人物,穿短到大腿的热裤,露肚脐的小衫,夸张的发型,暴露的装扮,尤其是脸上化的妆,简直是吓死人,眉毛短粗,黑黑的眼影让两只眼睛看起来像是熊猫的眼,口红和指甲不是红的就是黑的,十足一个“鬼妹”。有天晚上妈妈起来上卫生间,在客斤遇到刚从外边回来的她,一照面,她雷人的妆容,将妈妈吓得尖声惊叫。

小静的“坏女孩”打扮让爸妈很焦虑,想过很多办法敦促她改正,都无济于事,逼急了,小静就离家出走,与一帮孩子呆在网吧打游戏不上学也不回家。她总说爸妈不理解她,她这样打扮,是追逐时尚潮流,爸妈老古董了,不能要求她顺应他们的审美观。

看着她每天将自己打扮得稀奇古怪,小静的妈妈除了叹息外,已经对她毫无办法。她真的弄不明白,好好的一个小女孩,怎么会变成了这个样子,难道自己真的跟不上潮流了吗?小静上小学时很懂事乖巧,自从上了初中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妈妈唠叨,多说一句就厌烦了,摔门而走。上高中后更离谱,总是跟父母对着干,父母说东她说西,好像父母做什么在她眼里都是不对的,面对小静的叛逆,小静的妈妈心力交瘁。

专家点评:进入青春期后,大多数孩子都会表现出叛逆。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不知怎么就变得像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了。叛逆心理往往使孩子像浑身长满刺的刺猬,许多地方越来越让父母看不惯了。可是如果父母急于“拔刺助长”,非但刺拔不了,还会让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教育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父母的说教会被孩子当作耳旁风,打骂更是不行,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有的家长说干脆放任不管,那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孩子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如果不加约束,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严重的甚至滑向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