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气自动化专业类别十篇电气自动化专业类别十篇

电气自动化专业类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2:42

电气自动化专业类别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实践性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技术在社会各行业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社会对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显著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并不断完善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关系到学生相关实践能力的掌握水平。本文针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课程的特点,提出“三层次、六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对实践教学方式与内容进行改革,以期促进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背景分析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向社会输送的学生应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语言沟通能力等,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具备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如电子技术、电路理论、控制理论、电机拖动理论、计算机硬件、软件设计等;掌握本专业相关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标准,如能够独立完成对运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以及工业过程控制等相关实践内容的操作与应用。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科类专业,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结合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体系基本结构分析

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发展,在高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践教学中推行“三层次、六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以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为基础,以独立设计能力为中心,以创新研究能力为目标,展开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其中,实践教学共包括三层,分别为基本型实验、提高型实验以及研究创新型实验三部分。在基本型实验中,主要涉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相关实验课程或单独设立的实验课程,有基本实验与选修实验两类;在提高型实验中,主要涉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设计、实习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研究创新型实验中,主要是根据学生兴趣选择实验中心的不同开放型、创新型实验室,由学生自主拟定研究课题,并建立基金项目或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一)基本型实验

基本型实验通常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相关学科课堂理论教学同步进行,以培养学生实验基础技能为目标,实验内容包括基础原理以及理论验证两种类型。以“电力电子技术”基本型实验为例,为体现高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特色,坚持自制与外购相结合,对相关实验设备进行自主研制与生产,积极改进实验条件。实验基础平台由校企合作单位提供,实验挂箱则由高校自主研发。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为本专业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大量课题支持。此外,在开发各类自制仪器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本专业的优秀学生参与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资料收集、方案论证、电路设计以及调试安装等环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提高型实验

提高型实验以基本型实验为基础,能够为学生提供层次较高的综合型实验内容。开展此类实验活动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根据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群类别设置综合设计型实验,实验内容包括专业实习型实验(如电力电子、电机学习实习实验,电机开放性实验,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等),综合设计实验(飞行控制实验、过程控制实验、导航测控实验等)。以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为例,本专业实验平台采取积木式结构,具有较好的响应性和可扩展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基本单元模块完成基础性实验内容,也可以在开放式实验平台中完成电路设计。提高型实验的开展注重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开关电源、电机学、自动控制、现代调速等多项课程专业知识的交叉,以促进相关专业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变为实验教学内容。

(三)研究创新型实验

此类实验以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在新能源发电、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为核心。通过构建创新型实验研究平台,可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环境支持。学生可以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申请创新型项目,或在教师科研课题中分解小项目,也可直接参与创新基金项目,以提升实验能力。以“航空航天应用”为例,多数高校建设了面向本专业学生的重点实验室和实验工程中心,实验室内主要由二次电能变换装置、配电系统、航空电源发电系统等平台构成,本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工程中心,开展有关电力电子功率变化、发电机等相关创新型知识的研究。

三、实践教学体系优势分析

“三层次、六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充分突显了行业特色。该教学体系以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关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本行业标准规范。此外,通过真实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训平台,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三层次、六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具有大型工程的特点,该体系教学目标与“大工程”的概念相吻合,即强调根据学生培养阶段的不同,逐步渗透“工程概念”,以模拟的方式还原“工程师”的角色,以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该体系通过分散工程设计环节,借助专业性的训练环节将其贯穿起来,从而有效打破了课程界限,一方面能够使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体系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构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树立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当前,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专业课程的进一步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也需进行相应调整。本文通过分析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提出构建“三层次、六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并对该体系中的主要结构层次进行分析,探讨了应用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势,以期进一步完善该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姜锋.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4,(12):192.

[2]陈志华.如何培养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中的水电复合型人才[J].电子世界,2012,(17):108-109.

[3]杨午.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进程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实践及思考[J].电子测试,2015,(21):140-141.

[4]宋金莲,吴捷文.高职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之“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改革与探索[J].福建电脑,2014,(8):62-63.

[5]张俊权.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7):223.

[6]汤菁.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实践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2):926.

[7]封孝辉,王长利.电气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考核体系的研究及应用[J].考试周刊,2012,(46):2-3.

电气自动化专业类别篇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83-01

一、新时期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许多工科大学都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从专业的定位设置及学生的就业来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属于应用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它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之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我校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确定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目标,围绕“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加强产学合作,将其建成具有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实践教学在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的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岗位群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设计部门及相关企业。因此,针对为高科技部门、技术密集产业培养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故要求既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而且还具有一定创新潜力的技术和技术开发能力,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上述能力,离开实践教学或者是实践教学不足都是想像,除此之外,实践教学在培养过程中还可进一步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就业后能很好实现后续发展。

三、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科特色

我校过去是属于铁路高校,2000年后归到甘肃省管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是为铁路培养,电气化铁路及相关供电是具有鲜名特色的,尤其是电气化铁路与其它供电相比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目前铁路处于一个跨越式大发展时期,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的电气化铁路基础知识理论、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毕业生,这也就促使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必须主要面向铁路,制定具有电气化铁路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教学计划和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目前大都数工科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

目前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都有随课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大多为具体的理论课程服务,没有形成体系,整体优化程度低,模式比较单一,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较缺乏;部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或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脱节;设计性的实践教学大多停留在书本上、图纸上,而结合工程实际的内容较少,实施性差;针对实际应用的实践环节对象陈旧,脱离实际;学生一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等。

五、我校电气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实验教学

对于基础实验,对于二、三年级学生,主要利用短学期的有效时间开放实验室,开设设计型实验,一门课一般为两个设计型实验,并鼓励写出实验型小论文。逐步提高学生动手、分析总结的综合实验能力。第四年,进入专业方向训练后,专业课程实验通过实验室和生产现场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便使同学更好地联系生产实际。

(二)各类实习

电气工程专业实习类型有:工艺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

1.工艺实习形式有: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仪表组装、电子元器件市场调研与自主设计、eDa综合实验、常用电力测试仪表应用等内容。通过各类实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气作业现场经常使用的各类电力测试仪器、仪表,并能够进行若干常规测试,为后面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实践基础。

2.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参观)实习和生产实习两部分。参观实习主要是到兰州供电局下属变电站、兰州铁路局供电段、兰西机务段等单位参观地方和铁路供电部门的生产调度、设备运行、检修维护等项目;生产实习主要是到兰州铁路局职工培训站进行牵引供电、接触网等项目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实际中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甚至可以找到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发展道路。

3.顶岗实习,顶岗实践教学环节与其它实践环节不同。其一是所处学习阶段特别,执行时间一定要在学生已学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而专业课已开设一段时间后,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其二是教学环境特别,执行场所一定要在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与工程技术人员或工人一起工作、学习,真实地进行工程综合能力训练。其三是学习目的特别,执行的目的一定是针对实际工作对象解决实际问题,面对的是立体的事物、交叉的技术,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理论上的问题。因此,顶岗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顶岗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手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学校在企业创建实习基地,签订长期产学合作的协议,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顶岗实习基地,委派有经验、能胜任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高级技术工人给学生集中讲课,指导学生现场操作,形成良好的“师徒”关系。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攻关课题。再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实习的学生中择优挑选满意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提高了学校的一次就业率,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我校在各企业都建有实习基地,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方向的不同,把学生分散到铁路供电站段,采用岗位轮换的办法,安排学生从事技术、管理、生产等不同的工作岗位,按每个岗位的性质不同,定期轮换,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在生产过程中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交流,再对照书本上讲过的理论知识,从理论到实际,从浅到深,从表面到内涵,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完全理解,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掌握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三)专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1.课程设计。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一个开放式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一次系统化的综合应用的实践锻炼。针对电气工程类专业,具体想法是:将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传动与控制技术、电力牵引供变电技术、eDa技术、接触网技术、机械基础、建筑电气等课程联系起来,以电气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实训场地,开设以工程实际为背景的设计题目。将构思、方案设计、功能设计、评价设计、系统调试进行一条龙训练,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选题,4~5人为一个小组,在教师提供的开放式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设计,独立实践。

2.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检验。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毕业设计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学生的全部毕业设均在校内完成,选题由指导教师确定,实验室和机房为其开放;第二类是学生在毕业设计前期到相关企业或将来的工作单位实习,四月底回学校完成剩余内容。选题可以自定,也可以是企业的相课题;第三类是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全部在企业完成,选题必须是企业的相关课题,但毕业答辩必须回校完成。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相应种类的毕业设计,实践证明,通过毕业设计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其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

六、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实践教学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1)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2)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明显提升。(3)自信心明显增强。经过各个岗位的轮换后,学生还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真正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毕业时有目的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几年来一直将近1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收获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技能的提高上,而且还塑造出了胆大心细,不迷信书本,实践出真知的创新意识。在人际方面,毕业生还充分认识到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宽容的为人之道。

参考文献:

[1]夏建国、刘晓保,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与实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2]倪伟、马从国,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气教育,2007,(11).

[3]樊立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电气自动化专业类别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m76-4;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86-01

一、引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和基础性都很强的专业。电气工程的基础性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和派生能力,如今的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乃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都是从电气工程专业派生或再派生而形成,这些专业统称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而它们和电气工程专业一起又被统称为电类专业,电气工程专业是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母体,而这些专业的产生和发展又大大推动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这一特点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不能仅局限于电气工程自身而应兼顾整个电类专业,基于上述思想我们认为该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

希腊学者米利都是最早对电有认识的人,他观察用布摩擦琥珀后,会吸引如羽毛等轻小的东西。但是最早对静电有系统和科学的研究则是从17世纪开始的。17世纪的英国医生吉尔伯特所著的书中,对“电”进行了最早的论述,英语“e-lectric”一词即起源于希腊语“electrica”和拉丁语“electrum”。随后,英国人格雷发现了电的导体和绝缘体。法国人杜菲在众多实验中发现,几乎所有物质都可以摩擦生电,并且他更仔细地发现,所产生的电有两种,带有异种电者会相互吸引,带有同种电者会相互排斥。

18世纪美国人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证明了电的存在。19世纪上半叶,安培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9世纪下半叶,电磁理论集大成者麦克斯韦尔的理论为电气工程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大学陆续设置了电气工程专业。

1908年,南洋大学堂(交通大学前身)设置了电机专科,这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电气工程专业,至今已有一个世纪。1920年,东南大学设置了电机工程系。1932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1949年后,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也出现了一批机电学院,这些学院基本上都有电机工程系。1958年,在北京电力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电力学院,当时的电力工程系设有“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高压电技术专业”等,它们就是现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196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电教研室部分教师和学生并入北京电力学院,充实了该专业的力量。1961至196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又有发电、高压和电自三个专业的10名研究生转入北京电力学院,开启了研究生培养的先河。1977年,恢复高考后,大部分学校的“电机工程系”陆续改为“电气工程系”。1986年,国务院批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88年,我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专业目录调整,将电工类专业和电子与信息类专业和电子与信息类专业合并为“电气信息类”,专业数大大减少,专业口径大大拓宽。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习的优势

1、安全性

随着国家制度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人身安全的重视程度了逐渐凸显。由于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水平较低,使得一些较为危险的机器相当一部分是依靠人工操作的,一旦操作失误或者机器出现故障,容易带来极大的人身安全隐患。而自动化控制技术利用终端系统的操作,建立了选择程序,通过自动识别操作规范问题,及时停止电气操作或者切断电源,能极大程度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2、效率高

作为科技发展的核心产物,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处理数据信息的高速性和准确度上的优势是巨大的。其运行模式是由接收特殊指令的应用设备来完成最终的执行指令。对于不同的设备自动生成不同的指令,减少了错误率,加之传输速度很快,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反馈校验功能,机器运行的高效以及精准度就越发明显,确保了运作的及时有效。

四、电气自动化教学成果特点

1、便捷性

电气自动化产品主要是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集于一个产品上,达到产品的功能自动化,这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为社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广泛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自动化产品的市场很大,这个从大家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此类产品可见一斑,比如人们每天所坐的公交车的车门、市民经常使用的电梯等,人们逐渐适应了这种自动化产品所带来的便利,这也使此类产品占据着很大的消费市场。

3、发展性

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发展一般都与计算机的发展相配套,这是因为自动化的过程需要计算机来操作,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发展会更加智能化,也就是自动化程度会更高,所能完成的任务量及速度也会更大和更快捷。

五、结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网络控制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专业技术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学科,能够适应各行各业的发展需求。该专业属于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相当迅速,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巨大,是当今高科技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推动我国工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社会总的形势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及需求不断提高,催生了自动化产品的大量普及,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高新技术产品逐渐进入老百姓的家庭,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开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海蛟.《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

[2]朱仲海.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2).

电气自动化专业类别篇4

为了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和工程教育与工程界的联系机制,实现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1],教育部于2006年3月正式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作为四个试点认证专业之一,电气工程专业的认证筹备会议于2006年4月5日在北京召开,着手起草相关文件和认证标准等;随后的会议又进一步修改与完善了相关文件等[2]。

电气工程专业认证首要的关键问题是判断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等是否符合专业认证通用标准[3]和补充标准[4]。为此,对照上述标准的要求,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了课程设置方面的相应改革,为顺利通过专业认证[5]奠定了基础。

一、学分规定与毕业要求学分

我校按照理论课程16学时对应1学分、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30学时对应1学分进行学分设置。根据培养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8个学分方可毕业,包括理论教学学分和集中实践环节学分。理论教学占132学分、集中实践环节占36学分;其中,理论教学中的必修课为98学分,人文及社会科学选修课为6学分,其它选修课为28学分。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制定了《长沙理工大学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暂行办法》。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各级各类竞赛,论文和科技成果,科研活动,各类过级考试和职业技能考核,社会实践活动,公益劳动等,“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或“阳光艺术团”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学生会或学生社团联合会组织的活动,各学院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的活动或项目。学生参加上述各类活动并至少获得10学分方可毕业(第二课堂学分不包含在毕业总学分之中)。

二、教学计划的修订

我校对于教学计划修订有较为完善的制度,一般每隔4年左右就对培养方案进行一次修订,教学计划的修改随同进行。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将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其修订原则上根据国家或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教学计划批准后,教学组织和实施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表执行。

根据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近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0年和2013年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由专业负责人带头、骨干教师参与,广泛征询学生和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意见,并经学校组织的校内外专家评审通过后才确定。2013年在遵循学校指导原则的大前提下,结合学院培养目标,尤其是在听取校外的企业专家对培养方案审核意见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彰显专业特色,增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工程适应性与工程应用性,同时为了使课程之间的衔接更为合理,针对本专业培养方案细节进行了相应调整。例如,增加了本专业直接与工程应用紧密相关的几门最重要的专业课和专业平台课的学时:“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三门课程的课时由原方案的56学时增加为64学时,“高电压技术”课程由原方案的40学时上升为48学时;另外,适当加强了与本专业工程应用联系较为紧密的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线性代数”由32学时调整为40学时,“电路理论a(上)”与“电机学a(上)”皆由48学时增加为56学时,并新增了一门选修课“工程力学”;为了使课程安排与衔接更为合理,将“线性代数”提前到第一学年的秋季学期,以便与课程“电路理论a”更好的衔接,将“发电厂动力部分”提前到第二学年春季学期,使其与“认识实习”更好的配合,将比较重要的专业限选课“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提前到第三学年春季学期,以加强其教学效果;将限选课“电力电子技术a”提前到第三学年秋季学期,以便与“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更合理的衔接;另外考虑到原方案中所设置的高电压专业方向的应用面较窄,往届学生选择该专业方向的很少,甚至无法开班,因此,本次方案中取消了高电压专业方向,但为了适当加强高电压技术方面的内容,增加了“高电压技术综合应用”这门选修课。

三、课程开设体系

根据专业认证通用标准[3]和补充标准[4],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其培养规格、培养途径和培养质量都以培养目标达成为导向,课程的开设也紧紧契合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能力要求。本专业课程体系称为“6+1”结构:由人文及社会科学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6个模块和课外教育活动模块组成,课程结构比例为:人文及社会科学类课程(含外语)占总学分的21.1%,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占总学分的15.5%,工程基础类课程、学科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占总学分的43.2%,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的20.2%;具体课程开设情况见表1,主要课程的先修关系如图1所示。课外教育活动主要考虑学生综合素质及个性化能力培养,在课堂之外可获得的创新学分(我校普教本科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折算表见表2)。

四、课程体系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表1、表2和图1所示课程体系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通过人文及社会科学类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之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并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2)通过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解决本专业中工程问题的能力;

(3)通过工程基础类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国内外最新科技文献的能力;

(4)通过专业基础类课程的学习,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5)通过专业类课程的学习,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能正确认识电力技术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6)通过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等工程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显然,上述课程体系满足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3]中培养学生“十大”能力的要求,同时通过专业基础、专业课的学习,满足《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认证补充标准》[4]中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工程要求和特别要求条款。通过选修课的设置,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及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性的学习。

电气自动化专业类别篇5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电气照明

1增设新专业的必要性论证

1.1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2.3产学研结合背景

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时间超过50%。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本专业长期坚持为建筑行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我们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工学交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电气自动化专业类别篇6

关键词机械专业;电类课程;典型装置;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90-02

teachingmethodspracticeofelectricalCoursesformajorofmechanicsbasedontypicalequipment//LiJun,FanJian

abstractBecauseofthedifferentcurriculumcomparedwiththatofmajorinelectronics,manymechanicalengineeringstudentsfeelitdifficulttolearnelectricalcourses.inorderto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ofelectricalcoursesformajorofmechanics,ateachingmethodbasedontypicalequipmentisintroducedinthispaper.

Keywordsmajorofmechanics;electricalcourses;typicalequipment;teachingmethods

author’aaddressSchoolofmechanicalengineering,taizhouUniversity,taizhou,Zhejiang,China318000

1电气技术对现代机械工程的重要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现代机械产品从结构、性能到应用水平都已发生革命性变化,结构上已出现机械、电子、计算机并存的局面[1]。同时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体力劳力者的短缺,要求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提升改造传统的生产制造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这些自动化设备的改造及维护需要大量的机械专业人员参与,作为现代机械专业技术人员,若没有相应的电气控制技术知识,就像当代人不懂电脑,难免有些缺陷。近年来,许多著名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电气控制类课程比例不断上升,加之这些高校学生基础好,自学能力强,学生的电气类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能较好地将电气技术应用到机械工程中去。

2目前机械专业电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但在大多数地方高校,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相比机类课程,电类课程设置较晚且很不全面。在机类课程体系中加入的几门课程,如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等,很难形成自己的体系,机械专业学生难以学到系统的电类课程知识[1]。与重点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及自学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学生反映电类课程比机类课程难学。如微机原理这门课,许多非电类专业学生普遍感觉概念抽象、难理解记忆、内容前后交错、上手较慢,再加上学时数紧、授课时间短,更增加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2]。大多数学生很难将学得的有限电类知识灵活运用到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去,以满足现代机械对电气技术的需求。许多地方高校机械专业的师生认为,电类课程“不学不行,学了没用”。

笔者认为上述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机械专业教学中没有处理好“机”与“电”的关系,“机”强而“电”弱;另一方面是学生缺少相应的电类课程工程体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对于专业基础薄弱,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教师理论讲得再好,其效果可能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到现场去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

3基于典型装置的现场教学法实践

基于上述认知规律,在机械专业电类课程教学中开展“基于典型装置的现场教学”实践与探索。具体做法是选择当地企业的典型机电产品或生产装置,进行解剖分析,寻找与电类课程相关联的知识点,将所学的大部分电类课程知识串联起来。将这些装置作为项目案例进行现场讲解教学,课外时间让学生利用这些装置进行课程设计或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进行模仿设计和二次开发创新设计。

3.1典型装置的选择原则

该教学方法的第一步,是选择适用于教学的典型装置。所选典型装置一般要求满足:

1)装置来自当地企业生产一线,以实现教学与地方经济的有效关联,体现地方性,让学生了解当前企业的技术现状,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也鼓励任课教师关注地方产业发展,树立服务地方的理念;

2)装置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现机械专业特色,强调机电融合,实现“以机为平台,电为机服务”的理念,尽可能多地涵盖电类课程知识;

3)所选装置应具有透明性与开放性,装置中相关电控单元尽可能透明开放,而不是黑匣子,相关单元有对外开放的接口,以利于检测以及二次开发;

电气自动化专业类别篇7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现状分析;浙江省属高校;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翁国庆(1977-),男,浙江衢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学院电气与自动化系副主任,副教授;黄飞腾(1984-),男,浙江温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师。(浙江杭州3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工业大学优秀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YX1206)、院教改项目“以科研优势为依托的特色新兴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35-02

由于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紧密关联性,电气工程专业的教育和科研在我国高校中一直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电气学科和行业发展迅猛,信息化、智能化和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未来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未来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综合能力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据统计,全国大约共有32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电气工程相关专业,其发展层次和水平、服务行业和区域各异,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规划、量身定制其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成长规律

电气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学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是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良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对高考考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属于热门专业。目前,电气工程领域面临两大新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智能化将成为未来电气工程专业发展趋势;[1]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未来电气工程领域的热点。这两个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未来人才缺口将更加凸显。

但是,事实证明并非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好成才。随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以及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电气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影响与要求。要想成为专业精英人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2]

(1)全面的综合素质。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较强的外语综合能力,为今后能够掌握并且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做准备。

(2)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非常重视实验、课外科技竞赛、项目研究、生产实习、专业实习等各种实践环节,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3)强烈的创新欲望。积极参与学校各种相关课外创新活动、学科老师的课题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积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4)开阔、前沿的知识视野。积极关注本领域科技前沿新技术、新设备、新机制,选修和自修相关特色选修课以及交叉课程,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当今科技前沿。

(5)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二、国内外专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国外高校专业发展现状

根据调研,一般而言国外名校(如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悉尼大学等)电气工程相关专业具有以下特点:[3,4]

(1)学院、专业和学位设置:研究方向很宽泛,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间交叉渗透程度很高。

(2)宽口径的基础平台教育。

(3)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4)培养目标以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并重,更务实。

(5)专业课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课程分类细、学时少;实验学时多,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规定教辅材料,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练习和辅导,根据课堂练习或实验情况确定平时成绩;强调实验规范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具有网络支持,每门课设置课程辅导员通过网络上载与课程有关材料;强调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强调使用CaD工具。

2.国内高校本专业发展现状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资料,全国1100余所本科高校中开设有4年制全日制本科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学校有320多所。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定位,各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基本可概括为3个层次: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行业领导者;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自2008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分批(1~6批)在全国高等学校中立项总共有51所电气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排名靠前或得到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学校中,主要可分几种类型:

(1)专业整体实力超强型。具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等高水平学科平台;覆盖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全系列学科方向;列入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行业未来领导者;以高层次的教学建设项目和教学成果为支撑,具有很高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视学生的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着力培养精英人才,开设系列研究型和创新实践课程,设立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行业或地区背景型。如有些高校本身与电力行业、与某行业密切相关。它们将学科建设、专业教育与地方紧缺、优势行业紧密结合,重点发展,在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诸多方面均有较大的偏向性。

(3)具有明显特色方向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高压绝缘方向、西南交通大学的电气化铁路方向、合肥工业大学的太阳能应用方向等在课程设置、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紧密结合其特色方向,形成独特的特色和优势方向。

三、浙江省属高校电气专业发展策略探索

1.省属高校专业发展现状

经调查统计,除浙江大学外,目前设置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浙江省内高校共有10余所。根据2009年公布的《浙江省已有本科重点专业及国家特色专业学科专业分布情况表》及《浙江省本科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立项名单》,截至2009年浙江省属高校中电气工程相关专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的共有4所,分别是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嘉兴学院和浙江海洋学院。其中,宁波大学、嘉兴学院和海洋学院重点方向基本为电气传动控制、工业自动化、电气装备及其自动化、检测和智能仪器等,基本不涉及电力系统领域,尚无强势学科和科研项目支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设有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两个相关专业,专业课程设置覆盖面较全,包括一般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能源技术等多领域。

笔者任职的浙江工业大学是浙江省首个获批省部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虽然电气专业发展较晚(始建于2000年),但由于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团队发奋图强及突出的生源质量,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成功获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浙江省重点学科,并成为全校具有“三位一体”自主招生资格的少数专业之一,已在浙江省属院校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良好评价。

2.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差距

通过与国内外电气相关专业名牌高校多方面详细调研分析,可以发现浙江省省属高校电气专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差距:

(1)除浙江大学外,浙江省省属高校电气专业的整体实力与国外内超强型学校对比,在师资力量、学科支撑、教学平台、就业质量等多方面均有很大的差距。

(2)大部分高校电气专业成立时间较晚,在很多方面均处于较落后位置,亟待学校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特别是平台建设上进一步进行大力建设。

(3)即使是已获批省重点(建设)专业的几所院校,也大部分归因于建设较早、学校重点发展、行业特点等因素,整体实际实力并不高。

(4)近年,国家电网等优质用人单位对招聘对象进行了严格限制,规定原则上只招收985、211工程院校电工类专业毕业生,对省属高校(即使省部共建)优秀学生的就业选择带来一定影响。

3.专业未来发展策略

浙江省是电气行业传统强省,具有庞大、完善的产业链,拥有众多知名电气企业。随着国家向七大新兴产业转型,新能源以及智能电网技术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被人们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是电气行业和产业领域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浙江省在信息化、新能源、海洋经济等产业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扎实的基础。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根据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急需紧缺专业要大力培育和建设300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新能源产业名列其中。因此,浙江省属高校电气专业未来发展策略应该是在巩固原有传统电气控制领域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响应电气行业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新的发展趋势,紧密联系浙江省的经济特色和产业集群,根据各学校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和历史传承,调整和规划专业内涵,凝练并努力建设特色新兴方向。

4.示例:浙江工业大学

作为浙江省省部共建的排头兵,浙江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密切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重大需求,瞄准新能源应用、智能电网等非常具有产业前景的新兴技术,大力培育和建设“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这一新形势下的新兴特色方向,并将以此作为我校本专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和发展策略。

目前,学校已经从学科支撑、教师培养、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就业引导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方向培育和建设,并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明显的优势:

(1)课程设置: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已构建适应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方向的丰富的课程群体系。

(2)突出的学科支撑:专业已成功获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浙江省重点学科,并继续依托信息处理和自动化技术省“重中之重”强势学科,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非常有利于智能电网对电气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之间紧密交叉渗透的内在需求。

(3)特色方向教师队伍:新能源及智能电网是本专业教师的强势研究领域,并且组建了“智能电网”创新团队。目前已在太阳能应用理论及产品开发、智能微电网、电动汽车V2G技术、电能质量智能监测、新能源发电系统及节能控制设备研制等方向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研梯队。近年来,专业教师已在新能源与智能电网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

(4)实验室建设:目前,学校在原有整套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基础上另投资100多万元建设较大规模的含多种分布式发电电源,集测量、分析、控制、保护为一体的智能微电网实验室,兼顾该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实验。

四、结论

为适应电气学科和行业中信息化、新能源广泛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综合能力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各高校需根据其发展层次和水平、服务行业和区域各异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规划,量身定制发展策略。本文首先对电气工程专业概况、学科发展趋势及专业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分析,接着对国外高校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主要特点进行总结,并将国内电气专业发展水平较高的高校归纳为3大类:专业整体实力超强型、行业或地区背景型、具有明显特色方向型。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浙江省属高校电气相关专业发展进行了认真的现状分析,找出其问题和差距,提出“巩固原有传统优势,明确学科未来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浙江经济特色,积极调整和规划专业内涵,凝练并努力建设特色新兴方向”的发展策略,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进行该策略的具体阐述。

参考文献:

[1]周渝慧,王立德,朱洁琳.电气信息化将成为未来电气工程专业发展趋势[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930-932.

[2]薛毓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9):54-58.

电气自动化专业类别篇8

关键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228-02

一、调研目的与对象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目的是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研究和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特色、就业优势;分析和厘清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深入了解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诉求,为加强专业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提供有效依据,从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调研对象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1届、2012届、2013届毕业生;

2.调查用人单位27家,其中10家大型规模企业、17家中小型企业;

3.调查人员为用人单位负责人、人事主管、部门主管、车间主任、班组长等。

二、调研方法与内容

(一)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1届至2013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发出问卷,收集反馈意见。

2.电话访谈: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咨询回访。

3.现场调研:深入用人单位与企业管理层及一线员工进行座谈、访谈,就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状况、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方式等进行咨询和调研。

4.第三方评价:通过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对黑龙江职业学院所做的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5.文献查阅:通过网络查找、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

(二)调研内容

1.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2.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毕业生的就业特色;

4.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5.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评价;

6.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

7.专业课程知识对工作影响程度;

8.素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

9.能力培养对工作影响程度;

1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评价。

(三)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利用寒暑假对近三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调研工作,重点考察了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阿城继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市龙飞焊接设备有限公司、哈尔滨宏宇整流开关厂等27家企业。对用人单位共发放调研问卷180份,收回有效反馈问卷170份。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1届至2013届毕业生共发放调研问卷153份,收回有效反馈问卷150份。

三、调研结论与改进

(一)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

1.毕业生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多数就业于规模企业。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区域看,超过67%的毕业生就业于黑龙江省,其中工作在省会城市哈尔滨的占50%,有近12%的毕业生就业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余部分毕业生就业于中部地区及黑龙江周边省份。63%毕业生集中就业于规模以上企业,37%毕业生就业于中小型企业。48%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企业,24%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8%毕业生就业于外资企业,7%毕业就业于行政事业单位,13%毕业生自主创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5%,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96%。

2.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定位服务方向一致。在服务面向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电子技术类岗位,从事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这类人员占18%;二是电气系统生产类岗位,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这类人员占29%;三是自动化生产线类岗位,从事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整机联调、设备运行监控,这类人员占29%;四是自动控制类岗位,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改造与开发,这类人员占19%;其它人员占5%。调研数据显示65%能力突出的毕业生工作三年晋升到班组长、工段长等技术和管理岗位。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93%,高于全国骨干校对口率指标。

3.毕业生薪水及福利待遇好。从调研问卷毕业生所填写的“毕业半年月收入”情况可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956元,在院六十多个专业(方向)排名靠前,也高于全国高职院校的2600元。

(二)毕业生就业有特色

1.毕业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获得企业赞许。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工作表现、综合能力、专业水平等方面比较不错,都能较好地完成所担负的工作。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工作态度认真,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吃苦耐劳,单位比较满意。毕业生在工作中体现了良好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动手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毕业生优良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2.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就业优势。调查表明,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以便满足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在需要人才高技能的同时,同样看重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了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证书、高低压开关板(柜)装配配线工证书、电气设备安装工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个。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1届和2012届部分毕业生,通过自学或继续教育,获得诸如电工维修证书等国家资格证书,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大大提高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同样,毕业生也为在校期间专业组织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工作提供的有力支持表示满意。

3.毕业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加薪、升职时间较短。调查表明,大多数毕业生上岗1周内就能够适应本职工作,极个别需要4~6周的时间。多数毕业生在工作1年或2年时间可以加薪,而职位提升时间基本上要3年及以上。个别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在1年内就可以成为技术骨干。目前2011届毕业已经工作3年,晋升到中层管理岗位毕业生占25%,5%的毕业生能够晋升到高级管理人员。

4.专业订单班毕业生成为校企合作用人单位重点培养对象。调研表明,85%以上被调研企业都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骨干院校建设过程中,专业先后与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厂中校――“九洲教学基地”,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厂中校――“电机厂教学基地”,与黑龙江龙电电气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厂中校――“龙电电气教学基地”。三个教学基地承担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现场教学及实践教学主要任务,可以常年不间断安排教学,并且3家企业均与该专业签订了订单班,根据企业要求设置课程,为企业定制培养人才,让学生从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学习到顶岗实习,直至就业工作,实现了零距离,大大缩短了企业对他们再培训的时间,降低了人才培训的成本,毕业生成为了校企合作用人单位重点培养对象。

通过调研发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目前的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是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就业目标明确,上手快,能力强,工作状态好,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薪水及福利待遇较好,一半毕业生工作以来得到加薪、升职。毕业生整体上看,大都具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实践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契合,专业定位准确。

(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都很高

从调查问卷和实际调查的统计情况看,毕业生普遍认为学院的教学质量较高,专业技能与企业要求比较一致。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工作表现、综合能力、专业水平等方面比较不错,都能较好地完成所担负的工作。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工作态度认真,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吃苦耐劳,单位比较满意。

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满意度测评”专项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近三年以来毕业生满意度评价各选项集中表现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综合占比达到97%。毕业生调研问卷中,“教学质量”、“实习实训条件”和“教育教学资源”选项满意度上升趋势明显。用人单位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总体评价”满意度达到了95%,“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抗压能力”、“创新能力”这三个选项在近三年调研样本统计中满意度逐年增加,“综合能力”评价满意度较高。这种满意度的提升,标志着骨干院校建设过程中,重点建设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上符合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需求。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毕业生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调研数据显示,极个别专业课程由于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对毕业生工作的帮助较小,不能达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影响到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专业需要增强部分课程的新颖性、适用性,部分专业课程的设置面要窄化,而且要与市场接轨,才能学精、学深入。与此同时,增加更多的与实际生产或者工程项目相结合的科目及实践课程。在技术创新能力上,增加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尽量设置一些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或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实际操作能力。骨干院校建设期间,明显看到2013届毕业生由于在课堂上已经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技术创新能力要高于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这点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认可的事实。

2.存在毕业生盲目跳槽和离职现象,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研发现,尽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整体情况好,但仍有近27%的离职率,其中15%的毕业生有过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占35%,其次是“薪资福利偏低”占26%。这种结果体现出毕业生在择业观念上有一定的盲目性。为尽量减少毕业生盲目跳槽和离职几率,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认识,完善专业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方向,让学生尽早确定自己热爱的职业,在学生离开校园进入企业之前,重点进行就业心理调适、择业技巧、面试注意事项以及诚信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针对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脱离实际,没有融入社会的良好心态问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校园还欠缺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引入企业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调研中,用人单位反应少数学生心理素质不好,有些毕业生个人自我意识很强,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少企业文化学习。毕业生普遍反映,在学校积极参加校园内外各类活动,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会有很大提高,团队协作精神也较强,更能尽快适应社会。将针对这一情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学生培养上进一步融入企业物质文化,重视环境育人功能。在营造整洁优美、文化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大格局下,精心设计、统一美观的企业文化知识、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通过电子屏幕、校企文化墙等在电气工程学院教学区、实训区展示渲染,将企业制度、标准和操作工艺等悬挂实训场所,形成规范性和职业化的气氛,让学生耳目濡染,得到熏陶,培养现代文化素质和优秀职业素质。融入企业精神文化,重视价值导向功能。邀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走进学院,对教师、学生开展企业文化培训。融入国学文化,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秉承“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方寸纳海、天成大器”院训,带动更多的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增长自身的才干,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电气自动化专业类别篇9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技能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伴随社会技术多样性发展至今,行业(企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需要更新专业技术能力。这就对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首先要转变观念培养适应现代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又要有专业实践能力即专业技能。

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毕业于普通高校,并且没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除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严重缺乏高职教育所需的专业技能,这已经成为了制约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稳定和提高、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最大瓶颈。因此,各高职院校均把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作为师资培养的重点,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方式,大力推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更是要求教师具备更高层次的实践性知识,其核心就是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一、高职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现状

随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的加大,专业课教师都要求达到“双师素质”。高职院校在提高和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措施主要有参与学校建设和实习、实训工作、兼职挂职行业(企业)锻炼、研发应用技术、参加技术、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等方式,通过积极开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存在的误区是教师是否具有“双师素质”主要取决于是否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因此教师们不得不去考取各种各样的专业资格证书。而这些专业资格证书大多是通过侧重理论考试获得,或者通过培训机构颁发,不仅含金量偏低,同时脱离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得以提高,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并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要清晰界定教师专业核心技能就必须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制定出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掌握电气自动化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电气设备(或企业供配电系统)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维护、检修、设计、技术改造及其管理等高端技能型人才。其主要对应的工作岗位有以下几种:

自动化设备制造与调试;

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企业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

从培养学生对应的工作岗位可知,高职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专业技能:熟练的电气工程制图、识图能力;较强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具有生产过程自动化设计、编程、装调能力;熟练进行生产技术实施的能力;从事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的能力。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专业核心技能培养途径

1.成立专业技术团队

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是一个自发行为,它有赖于教师之间的坦诚合作和对话交流。传统的各专业教研室、学科组的建立,虽为合作的开展确立了内部组织架构,但其合作的宗旨和形式相当行政化、规格化。近年来提出的“教学团队”概念打破了以往为了规范教学而过于行政化的教师组织方式,允许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人乃至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在一起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结构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人为作用,极大地整合各种资源,注重校企合作,实现了团队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教改能力最大化提升。

教学团队是针对某一教学领域进行建设,是解决该领域中所有知识和技能的团队,同一专业可能会有很多个团队在开展工作,同一个教师可能在很多个团队中负责一定的工作任务。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需要,我们拟建下述教学团队:电气控制团队、自动控制团队、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团队、职业指导团队、教学服务团队;安排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设计团队;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参加的各类技能大赛,成立各专业导师团队。

2.开展持续性、阶段性的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活动

实施教师技能大赛,依托校内现有实训设备,开展教师技能大练兵活动,旨在探索适应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首先按照技能的要求开展基础技能训练,第二阶段开展以技师技能要求开展技能大赛。

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中《电机与电气控制》这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例,对于继电―接触器电气控制方面教师应具有的专业核心能力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本技能:低压电器的识别与选择技能;电气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技能,包括电气图的识读与绘制,电气控制配线,装置调试与试车;电气控制装置检修技能,故障的排查与检修;常用电工工具操作技能。

②专项技能:典型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安装与调试

③综合技能: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④维护、管理技能:“6S”现场管理技能;工艺文件设计;生产现场电气控制系统安装、维护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立项建设单位之一,借助正如火如荼开展示范建设这一良好氛围,在学院政策支持下,专业教师分阶段分别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各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师资培训、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立项建设单位举办的面向全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等进行相应专业、相应级别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在示范建设期间本院也承担了数项教育部、省教育厅委任的中职教师、农民工等培训任务,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培训效果。以培训资源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原则为例,我们认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表明高职高专院校不仅具备基础性的校内教学资源,还有丰富的企业资源可以挖掘和利用。因此在师资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中,结合培训项目的特点,老师深入企业,了解合作企业的技术情况,这不仅有助于老师正确认识当前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而且有助于提高老师分析专业问题的方法能力。

企业实践锻炼落实处。教师有目标有计划地深入企业主要业务岗位进行了解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进行一定时间的岗位工作记录、业务操作实践,达到可操作水平,并在多岗之间轮岗实践。通过学院和企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不断使教师下企业锻炼实践落到实处,企业实践锻炼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掌握专业技能,教师应根据自己所教课程和学科发展对自己进行清晰的定位,依托学院实训基地,以参与企业项目、服务社会为主要手段,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践锻炼,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同时要拓展深度和广度,广度与深度配合,全面提高教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该项技能。

参考文献:

[1]张永花,王明所,等.高职机电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2]陈桂梅.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有效途径的探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电气自动化专业类别篇10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实践能力地方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6.05.024

explorationontheDevelopment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d

automationSpecialtyinLocalUniversity

JiaQun

(Schoolofmechanicalandelectricalengineering,Huai'nannormalUniversity,Huai'nan,anhui232038)

abstractLocalapplication-orientedinstitutionsorientedopen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professionalmustservethelocaleconomicdevelopment,toteachingasthecenterfocusonexpansionoftheengineeringpracticeabilityofstudents,tomeetthedemandoftheprofessionalpersonnelfromthelocaleconomy.inplaceofthenormaluniversities,thetransitiontoengineeringandotheraspectsoftheadjustmentprocess,becauseofitsengineeringprofessionalfoundationisweak,professionalaccumulationtimeisshort,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needtofurtherintegratevariousresources,findoutfortheirown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ofstudentstrainingobjectives,requirements,qualityrequirements.

Keywordselectr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engineeringpracticeability;localeconomicdevelopment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特色非常鲜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类专业。本专业主要是研究有关于电能的生产、输送、应用、测量、转换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用范围广,毕业生既可以从事于强电领域、又可以从事于弱电控制等领域,也可在国家电力生产行业、国家电网、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绿色新能源领域工作,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上更应注重学生应用性能力的培养。

1地方院校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归并了多个电类专业的宽口径专业,它以物理学、电子学、电工学、自动控制、计算机、测量技术等原理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在电气工程学科的历史沿革中一直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背景,航天、航空、交通、电力、冶金、化工、电力、石油、食品、生产制造等行业的需求是自动化学科的诞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可以说电气工程专业的应用范围已经涉及到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各个方面,电气工程学科必然能够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和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①

随着我国能源利用的结构性调整,未来我国在核能的利用和发展、高铁电气化线路的规划和实施、广大农村的电网改造工程、城镇电网和变电站的优化和升级工程、电动汽车及充电桩电网工程等,这些具有标杆性的国家大项目、大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上,将对具有高素质、电气技术过硬的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保持旺盛的专业需求。我校申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考虑到学校所在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煤炭、电力、化工、能源基地,需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相关强电专业背景的人才,同时安徽省在近些年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本专业人才来充实到工业生产的第一线,可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较强的吻合度。所以,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建设上应需要厚实基础,有效地进行专业积累,整合各方面的教学资源,专业特色的挖掘,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而不能停留在模仿和学习别人,要在别人经验基础上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并立足于教学这条生命线,积极根据职场的定位需求,认真合理地找出本专业的定位。②③④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分解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曾作过简明扼要的阐述: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方式。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也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等关系,注意协调统一;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课程结构体系。⑤⑥(如表1所示)

3适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我校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院在升本后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本着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发展策略,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并进一步统筹办学规模与质量、统筹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统筹招生与就业、统筹办学资源与办学效益、统筹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努力做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和科研发展工作的新局面。我院明年将面临本科专业评估,这要求我们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上规模,只有尽快创造条件进行规模建设,从而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所以我们考虑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融合其他相关的学科,构成互相交叉,共同发展的学科群,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来调控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向的能力。

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重点,深化教学体系改革,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及注重教学环节的实效,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模式,能后适应本阶段培养人才的需求,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贯彻好我校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的强弱结合、强电为主。立足淮南,服务周边,面向安徽,辐射全国,为本地区及安徽省内其他地区的电力行业、工矿企业、研发单位、科研院所、技术公司等输送具有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优秀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机及其控制等工程技术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电气工程师基本素养,能在电力工程、制造加工、化工生产等行业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生产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知识要求: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等数理知识,掌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掌握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电气工程专业知识。

能力要求:掌握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制图绘图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电子设计能力。具备电力系统工程理论分析、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和发展能力,并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素质要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要求;了解相近专业及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工作的心理准备。

4以教学为中心的具体措施和初步成效

(1)实验装置潜能的挖掘:随着学校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加大,应该说近两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建设发展速度很快,购置了很多大型、重型设备,但同时由于实验装置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教师人数偏少,所以今后随着教学任务的开展,我们教研室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深入挖掘实验装置的潜能,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构思好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等。

(2)教师的应用能力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要注重学习、注重知识的更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双师型”方向的发展,结合好这两年新建的实验装置,充分发挥实验装置的效能及实验项目的延伸。

(3)课程之间内容上的关联性需要深入梳理。专业课程之间在内容上往往会有很多的相关性、关联性,由于任课教师在授课环节上基本上是独立进行的,且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授课内容可能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可能会造成学生在上不同的课程时会感觉到有些内容是不同教师重复讲过的内容,这将造成教学效果的下降。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应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梳理,同时规范各门专业课程内容合理的教学范围,以此规避教学内容上的重叠。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虽起步迟,但通过多年来不断的工作付出和卓有成效的努力,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并在学校的政策支持下不断地进行实验室硬件建设,形成了具有发电厂电气控制仿真系统、供配电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分析平台、电工技术实训平台等较为完备的电气工程方向实验实训教学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本专业学生在西门子、飞思卡尔等全国知名工程类赛事上获得了较优异的(下转第104页)(上接第48页)成绩。

4结语

总之,做好一个专业需要投入较大精力,地方院校可能更关注生源和招生数量,往往在资源配置上由于专业较多很难集中有效的教学力量来切实有效地应用到电气工程专业发展和建设中。专业方向要有所调整和分析,要紧随国家能源政策的步伐,在课程的开设上力图符合时展的脉搏。

基金资助:淮南师范学院2014年校级教研项目(编号:2014hsjyxm03)基金资助

注释

①巫付专,王晓雷,付邦胜.电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6):46-47.

②赵丽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水电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科教导刊,2014(10).

③艾欣,刘宝柱.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及发展[C].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92-95.

④宋起超,杨春光,乔爽,王希凤.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0(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