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品的操作流程十篇化学品的操作流程十篇

化学品的操作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2:48

化学品的操作流程篇1

1)专业能力目标:具有选择合成用原料、溶剂、催化剂能力;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的合成路线设计和评价能力;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的合成步骤设计能力;常规实验室设备操作能力;优化实验条件的能力;能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产品生产和DCS操作;能拟定操作规程和拟定事故处理预案;具有一般事故处理的能力。2)方法能力目标:具有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具有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外文资料的阅读能力;通过自学获取新技术的自我更新能力;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行业国内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评估工作结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协商能力;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

2教学模式的设计

2.1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

精细合成技术采用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与企业实际相似的学习情境(项目)中设置若干工作任务及工作程序化。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所需的获取信息、设计方案、制定操作规程、操作等完整实践过程,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运行中,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化为以研究性、实践性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形式。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监控(激励、答疑、纠错)、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2.2教学做一体化

设计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场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形成“学做合一”,以“做”为主的课程整合模式。课程所在的实训场所是开放式教学的实训中心,为方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它集理论知识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学习、训练为一体,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指导,小组讨论协作为一体,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训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3教学内容的设计

3.1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与精细化学品合成岗位的工艺技术骨干进行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的研讨,确定了精细化学品合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项目组合作形式,参与产品的开发合成;能够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选择适宜的原料,设计出不同的合成路线;确定最佳合成路线并进行实验室合成和反应条件的优化;能够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磺化、硝化、氧化等反应系统的工艺操作;能够使用实验室常规设备和反应设备及其辅助工具;能够按照事故处理预案解决工艺操作中存在的一般故障;能够遵守劳动安全、环保的规章制度,根据规定使用和处理使用过的原料;充分重视操作质量,实施过程控制,检查评价自身的工作过程和成果;适应团队工作,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与协调。

3.2教学内容的设计

针对以上分析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项目),以实际的工作任务内容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学习情境设计以产品的合成技术为载体,以产品的开发流程为主线。根据精细化学品合成涉及的典型合成技术,如卤化、磺化、硝化、烃化、酰化、还原、氧化、氨解、重氮化、水解、缩合等,选择7个具体产品为学习情境,按照产品的开发流程,原料的选择-产品的合成路线设计-合成路线评价-产品的合成-设备操作和工艺参数控制-产品分离-产品分析-成本核算的流程重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完整的产品合成的工作过程使学生掌握精细合成技术的实际应用、产品的开发过程和反应参数调节。每个学习情景都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下设若干工作任务。实现了传统学科体系的解构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的重构,体现工程教育特色,学生也真正体验了工程师的职业生涯经历。学习情境的安排不仅基于工作过程,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先易后难,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

3.3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

每个工作任务主要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来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为:学生接受工作任务→学生进行课外查资料,合作(分组)策划项目完成的途径,包括产品合成路线选择、实施任务的材料和器材、工作流程、工作时间等→教师在了解学生项目策划情况下进行评议→学生修订后,按企业要求交项目负责人(教师)审核批准→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训练→记录工作状况、数据、训练中出现的事故及处理方法→教师将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研究、讨论和总结→实训结束后,由学生进行清场,组长(学生)检查,项目负责人(教师)抽查→学生撰写项目报告→教师批改→对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学生,予以纠正。

4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根本途径。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引导文法、头脑风暴法、演讲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六步法教学中的运用。

5教学手段的设计

1)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每个项目实施中,教师的讲解、学生方案的演示、讨论和工艺流程的展示等均采用多媒体,既生动又可以节省黑板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2)充分利用仿真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可利用仿真技术开发与生产装置逼真的学习仿真系统,学员不出校门,就能了解实际生产设备,并能进行产品生产工艺操作,包括开车、停车、模拟事故并进行事故处理、优化工艺操作条件等,学员可反复练习。在练习操作的同时又可熟悉工艺流程、操作规程、控制方案、正常工况的工艺参数范围等知识。3)通过课程网站建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通过网络资源教学平台,拓展了课程的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空间。

6考核方法的设计

以多元化的考核形式来满足社会对学生能力的多元化需求,科学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建立了较完善的评分体系。课程的考核分为终结性评价(占30%)和过程性评价(占70%)两部分。过程性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包括学习态度(占10%)、小组成员自评互评(占10%)、操作考核(占30%)、结果考核(占20%)等多种形式,全面、科学地考核学生专业能力掌握、理论知识应用、团队协作精神、计划和决策能力、完成工作任务质量、自我学习能力等多元能力。终结性评价以三个主题(工艺路线评价、合成路线设计、安全操作知识,各占10%)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安全环保的掌握。

7结束语

化学品的操作流程篇2

为了让学生便于掌握跟单操作技能,平台采用外贸真实案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阶梯方式设计了任务。学生首先完成简单任务,熟悉纺织品外贸跟单的基本流程后,再完成较复杂的任务,任务难度逐步提高。学生在系统完成整个跟单任务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系统提供的不同纺织品种、企业类型、进出口方式进行跟单,需要按照纺织品外贸订单要求灵活选择合适的工厂、自主安排生产进度,还需要与外贸经理、生产厂长等人物仿真对话,完成外贸经理、生产厂长等交代的任务。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反复训练,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纺织品外贸跟单操作技能,并体验不同类型外贸跟单方式,从而使其外贸跟单操作能力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学生进入纺织生产企业或纺织外贸企业,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外,还应该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因此,进行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除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与外商、生产企业、运输公司打交道以及与自己团队合作过程的情商,培养学生热爱外贸跟单职业,吃苦耐劳和勤于奉献精神,诚实信用的品格;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力,信息接受和综合研判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力、洞察力、决断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真实的外贸跟单过程、工作状态。

2.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项目化教学方案

依据项目化教学模式并结合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的特点和外贸企业跟单工作需要设计的教学方案[2],见表1。根据纺织品外贸跟单业务进程,纺织品外贸跟单可分为前程跟单、中程跟单、全程跟单。实习项目按难度排序,分为前程跟单式基础实习、中程跟单式提高实习、全程跟单式综合实习。每个学生需要完成低难度实习项目才可以进行后续的实习项目。要完成每个实习项目,学生需要遵循一般跟单业务的主线路流程,主线流程是必须完成并且不能忽略的,需要按照客户要求、外贸经理指示,完成整个跟单业务实习。在实习业务过程中,学生模拟外贸跟单员需要往来于多个不同场景,通过人物对话、电话交谈、邮件交流等多种交流形式,在上述多个操作界面中,完成5个阶段的实习。为了保证实习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安排实习时间为连续3周,每周实习5天,共计15天。在岗前培训阶段,学生熟悉平台功能界面和每个场景道具的使用及业务操作流程,消除因对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陌生而产生畏惧心理。在项目一实习阶段,同组学生相互支持、共同合作来完成前程跟单训练任务。让学生认识把订单条款内容准确的分析落实到每个业务环节,做到环环紧扣,井然有序,才能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交货任务。通过这个项目的训练为下一步项目训练打下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群力群策,共同讨论,互相促进,树立信心。在项目二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完成中程跟单训练任务。重点完成原辅料跟单、外包跟单、运输跟单等环节,锻炼学生完成业务操作技能。在项目三实习阶段,学生选择性完成全程跟单训练任务,包括订单分析、原辅料跟单、样品跟单、质量跟单、包装跟单、运输跟单等,让学生体验全程跟单整个过程,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和系统地运用[1]。要求学生4人自由组队,分小组竞赛,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形成自主式学习和互动式学习的氛围,小组间实战分组竞赛[3],做到“以赛促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项目四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在系统训练后,学生在能力上获得一个“质”的提升,深刻地领悟到纺织品外贸跟单员岗位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和技能,促使学生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自己以适应纺织品外贸跟单员的需要。

3.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项目实习训练亟需解决的问题

3.1学生英语水平

纺织品外贸跟单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英语,学生在使用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进行业务操作,比如订单分析、单证操作、联系外商等环节都要用英语来完成。尤其是订单分析,如果订单都读不懂,跟进根本无从下手。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连年扩招,录取考生的分数整体持续下滑,尤其是学生的英语分数普遍较低,表现为英语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小,英语表达能力差。在利用version3.0纺织品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学习时,许多学生会因英语水平差,面对分析英文订单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和逃课行为。因此,在实习开始前,针对性的开展英语强化训练,特别是对订单分析的训练。提供大量有英语知识点的资料,供学生学习参考。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商务英语词汇,全面消除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心理障碍。

3.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

在进行实习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包括:纺织品贸易知识、外贸单证知识、商检与报关知识、货款结算知识、纺织品生产知识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对这些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不透,在操作过程中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11种贸易术语的含义,20英寸集装箱的尺寸记混淆导致装箱计算错误等。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向教师请教,班级QQ群讨论,在平台的“操作提示”窗口寻找答案,网络查询或在本课程网络课程在线答疑栏留言求助。

3.3业务流程和操作

化学品的操作流程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安全流程图实用性回流比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39-02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操作,在化工、医药、炼油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精馏同时进行传热和传质的过程,为实现精馏过程,需要为该过程提供物料的贮存、输送、传热、分离、控制等设备和仪表。由精馏原理产生的精馏装置是现在当今科技是领先水平体现,在国内大型技能比赛中,精馏装置是主流操作设备,要求参赛选手的各个方面的高水平技能,这样的设备最能考察技能的熟练程度。精馏设备也是石油化工类院校进行行业技能等级评定的主要设备,对于即将走上石油化工岗位的学生是一个很好反映操作水平的设备。

一、常减压精馏操作教学中要融入企业文化

石油化工类技工院校往往就业面向石化产业,对于即将走上岗位的学生,我们教师在进行专业化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时的穿插企业文化在其当中,让学生在学习操作中能时刻保持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精神状态。

案例:在操作课上,由于设备有限,学生进行训练只能按照分组的顺序进行训练,在岗的学生进行操作时候,其他学生刚开始能认真观看学习,但是往往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拿出手机或者乱走动、大声讲话等,上课的教师一般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制止,但是过了几分钟,这样的情况就会重复出现,后面教师制止也制止不住,课堂秩序比较混乱,学习效果差。本人在教学之初也遇到这样的情况,经过了解后,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单存在在本班,其他专业其他学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经过思考后,知道学生在操作中还是把自己当做一名学生,没有把自己当做一名上岗人员,所以,在后来的操作教学前,都融入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精神进行熏陶,让学生能在操作课时把自己的身份从一名学生转化成一名真正的上岗人员,这样,他们在课堂上的状态非常高昂,在企业化管理规定下他们也能很好的遵守服从,课堂秩序有了很大的提高,效果也达到了理想效果。

在技能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操作的正确性和高效性,往往忽视学生的思想观念,这样的结果造成的后果要严重得多,因为未来学生要走上工作岗位,对于他们现在的学生状态是不适合在岗位上工作的,所以,教师在操作课上能适度的引入企业管理,对他们来说既是新鲜是我也是一种严格要求的做法。而且企业文化不应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融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要系统全面的强调安全

安全问题非常重要,每一个操作教学的教师都明白,讲安全事项时候也能比较好的认真的讲述,给学生示范操作过程中容易碰到危险后的解决方法,但是,讲得很不完善也很不全面,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内容多而且杂乱,说明讲的时候没有系统的讲解。以下几个要点是我总结出来的比较完善的安全教育。

1.虚心学习,掌握技能。虚心的态度认真学习,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要努力掌握学到的知识,要逐步进行实践,生产技能要反复进行练习。

2.“安全三原则”:整理整顿工作地点,有一个整洁有序的作业环境。经常维护保养设备。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3.“三级安全教育”――厂级、车间级、班组级。

4.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做到“三不伤害”。

6.注意遵守安全警示标志提出的要求。

7.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8.开工前、完工后的安全检查。开工前――了解生产任务、作业要求和安全事项。工作中――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穿戴、机械设备运转安全装置是否完好。完工后应将阀门、开关关好:气阀、水阀、煤气、电气开关等;整理好用具和工组箱,放在指定地点;危险物品应存放在指定场所,填写使用记录,关门上锁。

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候,并不是单纯由任课老师老讲,学生也要进行互动,模拟出现危险时候怎样进行解决。让学生能清楚的知道危险就在身边,一个小小的忽视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从思想上先树立这样的观念,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再从实际设备操作中具体来讲解涉及到危险的方面,这样收获到的效果要比较好。

三、流程图要和设备流程结合起来学习

1.精馏操作流程

原料槽V703内约20%的水-乙醇混合液,经原料泵p702输送至原料加热器e701,预热后,由精馏塔中部进入精馏塔t701,进行分离,气相由塔顶馏出,经冷凝器e702冷却后,进入冷凝液槽V705,经产品泵p701,一部分送至精馏塔上部第一块塔板作回流用;一部分送至塔顶产品槽V702作产品采出。塔釜残液经塔底换热器e703冷却后送到残液槽V701,也可不经换热,直接到残液V701。

教讲解常减压精馏装置主要介绍流程和设备,讲解完后示范给学生就给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结果让学生只能机械的按照操作步骤来进行操作,培养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性,约束了学生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创新改革能力。

案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了解常减压精馏设备的整体性,整体的最好反映就是流程图,流程图能最直观的表现设备的构造、管线、物料的流向等等,许多老师不要求流程图并不是不会讲,而是担心学生能力不足,学生接受不了。绘制流程图有三大步骤:画设备、画管线、补充阀门。第一次画图,许多学生确实画得不理想,但是第二次后就有了质的飞跃,第三次基本可以看出是经过训练后画的,学生在画流程图时候就能够结合流程了解本装置,对装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流程图的重要性并不仅仅试用在本套装置,在其他装置中,流程图的作用更大,在模拟炼油厂,设备管线繁多复杂,如果只会设备流程是远远不能熟悉掌握装置的,还应该认真学习流程图,对流程图加以分析,才能对装置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

四、塔效率的计算

教学中,精馏塔的效率和产量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塔效率是依据塔板数算出的。塔板数有理论塔板数和实际塔板数。理论塔板数是根据精馏塔工艺计算求出的理论上应有的塔板数,实际塔板数是指精馏塔实际设计的塔板数。块实际板起不到一块理论板的作用,这就存在着塔效率问题。

塔效率(即全塔效率)是指达到分离要求所需要的理论塔板数与实际塔板数之比

式中e塔:全塔效率;

n理:理论塔板数;

n实:实际塔板数。

1.回流比的计算

1.1回流比的定义

在精馏过程中,回流量与塔顶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以R表示。

式中R:回流比;

L:单位时间内塔顶回流液量,kg/h;

D:单位时间内塔顶采出液量,kg/h;

1.2最适宜回流比

从上面的分析得知,全回流时理论塔板数最少,但无产品;最小回流比时,理论塔板数要无限大。因此二者都不能采用,实际回流比应介于全回流与最小回流比之间。

最适宜回流比是根据经济核算确定的。在完成规定的分离任务,同时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又都处于最低点时的回流比,即为最适宜回流比只适。各精馏塔在设计时都确定了适的参数。

在常减压精馏装置中,学生难度最大的就是回流比的控制,回流比控制不好,前功尽弃,回流比控制好了,前面做得很差也会柳暗花明,因为整个塔的稳定参数、产品质量和产量就跟这个小小的数值有关。经过多年的实际操作教学,总结出回流比的最佳参数为1.5-2之间,学生也实验过,当回流比小于1.5或者大于2时,精馏塔的稳定会破坏,产品的纯度和产量都会严重变化,达不到设定的要求。后面的调整都是为了使回流比达到一个稳定状态。但是,回流比并不是一个定值,是一个区间值,只要在区间内进行调整,精馏谈都会保持稳定的状态,并得到高质量和高产量的产品。

常减压精馏装置的操作是一个基础性的操作,对于石油化工R档难生来说是以后走上岗位的必须要求掌握的技能,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总结经验教训,力求让学生能透彻的掌握本套装置,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化学品的操作流程篇4

关键词:精馏;节能;发展趋势

煤化工等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分离操作单元就是精馏。大多数的融合液体的分离都是利用精馏来操作的,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分离过程,在节能技术和节能的环节上应用与工业生产是非常有需要的,这种分离过程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如何优化和节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精馏的操作和影响因素

1.精馏的工作原理

(1)、在大部分的工艺操作和设备上,精馏塔的操作形式是最常见的。它的工作过程是将精馏以一种塔式的结构来完成实际操作的,操作方式分为连续精馏塔和间歇精馏塔。利用蒸汽的上升形态从塔底进入与塔口不断下降的液体发生接触,通过气相中的高低沸点来达到分离的目的。在塔里面发生的化合反应,一部分的液体返回入精馏塔中,其中一部分则被取出。

(2)、精馏过程在化学工业中能量的消耗是最大的,数据表明了这一说法,这种精馏的分离过程的能源消耗占整个化学工业的40%,其中95%是蒸馏消耗。美国工业精馏过程的能耗几乎占了全国能耗的3%,所以在这种高能耗的操作过程中,节能技术以及所操作带来的影响都是实际生产条件下需要得到解决的。

2.精馏塔影响的因素

(1)只有在一定的塔压下才能进行实际的操作,所以一般情况下,精馏要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压力之下。操作过程中压力的改变,将会使在不同的塔板上的气液成分发生改变,压力的变化会影响气相中轻组分的浓度。总的来说压力的增高和降低对精馏塔中的分离浓度有很大的影响。

(2)进料量的大小也是影响因素的一方面。进料量不能超出塔顶冷凝器和加热釜的承受范围。同时进料组成如果发生改变,就会影响精馏的操作过程,当进料的组成成分发生改变时,就会导致塔顶产品的不合格。进料组成成分的改变也会引起整个塔里面的物料平衡和工艺的变化。

(3)温度变化对精馏的操作影响非常大,物料的温度降低,将增加塔底的热负荷,降低塔顶的冷负荷。进料温度的改变对精馏操作的影响就说明进料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对温度的控制是影响精馏操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4)塔顶回流的影响。回流比是影响精馏塔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生产中经常用回流比来调节、控制产品的质量。当回流比增大时,精馏产品质量提高;当回流比减小时,xD减小而xw增大,使分离效果变差。回流比增加,使塔内上升蒸汽量及下降液体量均增加,若塔内汽液负荷超过允许值,则可能引起塔板效率下降,此时应减小原料液流量。调节回流比的方法可有如下几种。

减少塔顶采出量以增大回流比;塔顶冷凝器为分凝器时,可增加塔顶冷剂的用量,以提高凝液量,增大回流比;有回流液中间贮槽的强制回流,可暂时加大回流量,以提高回流比,但不得将回流贮槽抽空;必须注意,在馏出液采出率D/F规定的条件下,籍增加回流比R以提高xD的的方法并非总是有效。加大操作回流比意味着加大蒸发量与冷凝量,这些数值还将受到塔釜及冷凝器的传热面的限制。

二、精馏节能技术

节能与环保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两大主题,精馏过程是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操作单元,占其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其节能优化控制潜力很大。

1.精馏操作过程的节能方式其操作过程是将有效能转化成扩散有效能,这样的转换过程会导致原本的物理有效能的损失,引起这种能量损失的是因为流动体的压力下降和不同浓度物之间的混合,还有就是不同温度物流或不同混合物流之间的混合。

2.操作状况改变的节能技术

(1)利用高效规格的填料来代替普通式和低效填料,以达到节能效应。所以这种变化带来很多地方的好处,它不仅明显的提高了生产能力,同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也做到了高效节能。

(2)通过增强传热面积来提高节能效果,多孔相变化传热和扩散传热面积这两种方式在来处理管道的受热面积。微小孔沸料统计在我国,这却是一个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本身,有车辆零件问题、有驾驶员操作问题,还有意外道路交通肇事等人力不可违的情况。美国能源部门就把LnG危险事故分为恐怖主义袭击、地震、海上事故和操作事故,由此可见一斑。

三、精馏操作

(1)配置一定浓度的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加入原料槽。

(2)开启控制台、仪表盘电源。

(3)开启原料泵进口阀门,精馏塔原料液进口

(4)开启塔顶冷凝液槽放空阀。

(5)关闭预热器和再沸器排污阀、再沸器至塔底冷却器连接阀门、塔顶冷凝液槽出口阀。

(6)启动原料泵,开启原料泵出口阀门快速进料,当原料预热器充满原料液后,可缓慢开启原料预热器加热器,同时继续往精馏塔塔釜内加入原料液,调节好再沸器液位,并酌情停

原料泵。

(7)启动精馏塔再沸器加热系统,系统缓慢升温,开启精馏塔塔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阀,调节好冷却水流量,关闭冷凝液槽放空阀。

(8)当冷凝液槽液位达到1/3时,开回流泵进、出口阀门,启动回流泵,系统进行全回流操作,控制冷凝液槽液位稳定,控制系统压力、温度稳定。当系统压力偏高时可通过冷凝液槽放空阀适当排放不凝性气体。

(9)当系统稳定后,开塔底换热器冷却水进、出口阀,开再沸器至塔底换热器阀门,开塔顶冷凝器至产品槽阀门。

(10)手动或自动(开启回流泵)调节回流量,控制塔顶温度,当产品符合要求时,可转入连续精馏操作,通过调节产品流量控制塔顶冷凝液槽液位。

(11)当再沸器液位开始下降时,可启动原料泵,将原料打入原料预热器预热,调节加热功率,原料达到要求温度后,送入精馏塔,或开原料至塔顶换热器的阀门,让原料与塔顶产品换热回收热量后进入原料预热器预热,再送入精馏塔。

(12)调整精馏系统各工艺参数稳定,建立塔内平衡体系。

(13)按时做好操作记录。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精馏是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精馏塔是被广泛使用的设备,精馏塔的操作是否正确对生产过程有着直接的响。

参考文献:

[1]刘灵伟,颜华,刘家军.精馏塔再沸器热水循环工艺改造总结[J].聚氯乙烯.2010(07)

[2]吴席信.精馏操作中的节能方法[J].化学世界.1985(05)

化学品的操作流程篇5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银行;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管理能力

随着银行业产品创新不断加快、交易金额迅速放大、交易系统和交易流程日趋复杂,银行业所面临的操作风险不断加大。建设银行是国内排名第二的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和中小银行,它的网点分布遍布全国各县,也延伸到海外。这是建行业务经营发展的优势之一,但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大量基层网点业务经营所产生的操作风险管理问题。

一、操作风险管理是基层网点经营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所谓的操作风险,是指内部程序、员工、系统故障不完善或存在问题,或者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包含可能由人员因素、流程因素、系统因素或外部事件引起的风险。新巴塞尔协议将操作风险具体划分为七类: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问题;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的安全问题;银行维系经营的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行政、交付和过程管理。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操作风险广泛存在,特别是基层业务经办部门每天都会面临大量的操作风险。基层网点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柜面结算类业务和零售类业务,他往往和基层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内控制度的强弱相关。一般来讲大量的高频发生的结算业务操作风险相对危害较小,而那些低频发生的案件往往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操作风险损失来自于商业银行内部人员或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相互勾结所进行的欺诈行为及案件。这些欺诈及案件不仅给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给银行带来巨大的管理和声誉损失,如中国银行北京分行6.4亿假个贷烂尾楼案件,建行开发区支行假个贷案件、中行河松街支行行长高山卷款10亿元潜逃案、邯郸农行金库案,山东建行刁娜案件等。在当前严厉的问责机制下,责任的追究对管理层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放眼国外,操作风险可能形成的损失也触目惊心。一名交易员违规操作造成了法国兴业银行70亿美元的损失案件、而英国巴林银行的外汇交易员里森欺诈及违规授权操作最后竟导致巴林银行破产。

从建设银行总行近年通报的案件来看,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多发于基层网点。因此操作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基层行领导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基层机构在操作风险管理应对上与发展的形势相比滞后,在对操作风险的认知和把控程度上与要求有差距。

1、众多的商业网点难以监控

从宏观面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对各种金融需求也不断增加。而作为拥有一万三千个网点的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要想及时适应这种社会经济变迁,深化风险管理对策,在时效上很难达到应变要求。

2、传统行政手段已无法适应形势和技术变化发展

银行业发展要求不断推出金融创新,各种金融创新使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复杂性大大加强,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不断演化。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对员工进行管理的模式已无法适应形势和技术变化发展。

“U”型曲线可以直观地描述因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操作风险变化状况。在开展新业务、上线新系统时,银行往往会存在制度流程不完善、员工操作经验不足、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等因素,因而出现操作风险的概率较高。当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后,发生操作风险的频率就会降低。不过,当现有系统老化或市场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规章制度、管理系统等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发生操作风险的概率又重新上升。

3、制度更新滞后带来风险

在社会经济扩张周期中,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伴随经济的发展而出现超常规发展,制度更新不及时,产生制度滞后现象,而快速发展的业务往往是管理人员忽略了管理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操作风险隐患。

4、基层管理不到位,员工操作风险意识淡薄

基层管理中重业务发展轻风险防控,为业务发展无原则“变通”。对管理现状盲目乐观,各项业务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内控检查流于形式,对员工“八小时”以外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内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对员工缺乏教育和督促,造成一些员工责任心欠缺,合规操作理念不强,缺乏对操作风险的足够认识。业务操作有章不循,违章操作,随意简化流程或缺流程操作,加大了操作风险。

5、系统和流程不统一

不同地区分支行之间办理同样的业务,操作流程却不尽一致。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在一些新产品、新业务的推广上往往只制订业务管理办法,不制定相应的统一操作流程。为进一步控制风险,“地方特色”的实施细则层出不穷。甚至有的在同一地区行之间,出现操作流程不一致的现象。很多业务系统是在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开发出来的,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一些条线、地方自行开发的系统存在缺陷,造成系统与系统之间兼容性差,操作运行不畅,界面不友好,业务办理手续繁琐,操作人员易出差错。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化建设银行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人和制度,因此我们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统筹处理人和制度的关系,持续提高操作风险内控管理水平。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员工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基层网点操作风险的防范上,无论制度多么健全、流程多么完善、系统多么先进,最终要靠人来执行和操作,形成操作风险的关键是人。因此,员工合规操作是防范操作风险的核心。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把员工看成是银行重要的资产,尊重员工的个性,重视员工的发展。每个领导都要在努力发展业务的同时注意手下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使员工对未来有一个合理的预期,让其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当前基层管理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一切只看指标,活动一个接着一个,考核层层加码,负激励的压力越来越大,员工产生厌倦情绪,对未来不能有良好预期,疲于应付,短期行为严重。在这种心态影响下,为完成短期目标,一些违规或超越政策底线的行为会成为员工的逆选择。如在季末或特殊时点高息吸存、未落实条件发放贷款等。因此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培育员工健康的心理素质,激发员工对银行的奉献与忠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避免银行的操作风险,为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给予员工更多地人文关怀。基层管理者关心员工思想、工作和生活,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以缓解工作上形成的压力。文化力量的潜移默化使企业与员工共同建立的心理契约,让健康和谐的人文关系来促进员工队伍的稳定,减少协调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激发人力资源潜能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比如对后台部门扁平化,人员向前台倾斜,充实一线岗位人员,减轻每个员工的劳动强度;又比如实行零售网点科学合理的排班,让员工有充足时间休息,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基层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呼声,掌握他们处境,全心全意解决员工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3)增强员工规范意识,加强内控文化建设。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特殊行业,对员工有着特殊的规定和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形势、典型案例、规章制度等风险教育工作,做到警钟长鸣。让员工理解规范操作是员工自我保护的需要,使合规操作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培养员工熟悉自身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及时、努力发现问题和风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让风险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深处,增强风险意识敏感度,最终将风险意识贯穿到银行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中去,确保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

(4)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基层机构的活力。以员工的合规文化、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岗位职责和职业生涯等综合性方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激励约束相容框架的机制。完善竞争机制、需求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效果评价机制,将风险防范全面引入到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机制,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进一步完善物质激励与精神多维效用相结合,即制度激励与企业文化激励相结合;人性化激励与个性化激励相结合;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和提高员工合规化操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违规行为风险的发生。

2、全面发展、牢固树立“内控先行”发展原则

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内控制度的完善,必须要牢固树立“内控先行”的思想。操作风险要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和监督评价与纠正等多方面系统地进行有效控制。

(1)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在加强对经办人员、会计委派主管和监督检查人员的综合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同时,强化对员工行为排查、员工违规积分管理、风险管理例会、员工岗位交流、重要岗位人员强制休假、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的执行力。

(2)完善日常操作风险识别报告制度。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识别风险必须全面把握风险潜在的因素影响。首先基层行都认真对经办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寻找、排查风险点,从而提高风险的识别能力。其次操作风险的信息的传递需要上下畅通,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汇报与沟通,上级部门应有专职部门负责集中收集、解决和处理问题,形成完整的问题及处理意见库,以问题求对策,确保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并及时传达到其他区域,规避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3)完善操作风险评估制度。要定期对操作风险进行自我评估,充分考虑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针对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部门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梳理。对新的业务管理文件在下发之时,相关部门要明确规定哪个文件那些要求将废止,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和管理,使各项制度更简化、执行性更强。要通过数据的积累分析改变风险管理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判断,实现运用风险计量技术、信息管理为基础的操作风险评估。

(4)充分发挥内外部机构的专业稽核检查作用,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不断创新检查手段,通过用现场、非现场检查手段丰富检查形式,建立检查结果问题库。在实施非现场检查时,应充分结合科技手段进行,预先从系统卸载数据,通过分析筛选,对疑点问题进行检查,充分提高非现场检查的针对性。

在检查过程中,标准应清晰严格,结果应区分轻重,问题要深入分析,整改要迅速实效。特别是内控的薄弱环节和有意违规操作的问题,要实事求是的予以指出并责令整改,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加大对违规违纪事项的处理力度。坚持“谁主管谁检查、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落实检查责任倒查机制。

(5)正确处理好发展和风险的关系。商业银行三性管理中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性。基层网点机构要稳健经营防止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风险防范和内控制度执行的倾向。从管理人员开始,加深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将操作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纳入到重要工作日程。基层机构要通过教育、培训、目标管理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全员,特别是领导层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理解风险和效益的关系。在业务拓展之时,必须坚持“内控先行”的原则,将“安全性”这一目标自觉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另一方面也要不断优化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控制成本。要特别注意防止风险管理过度,否则会降低产品竞争力和业务流程效率,阻碍业务发展。

3、统筹兼顾、促进操作风险管理能力整体提升

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统筹兼顾,从多方面全面推进,从而促进整体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1)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建设。基层机构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信息交流机制建设。要重视损失数据的收集上报、逐步建立完善风险损失数据库,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制度、增强内部信息交流和外部信息沟通。建立合理的内部组织架构,通过成本收益分析,从保证利益回报和风险控制的合理平衡机制上加强管理,落实制度,追求实效。

(2)加快基层网点业务操作流程再造的步伐。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不断梳理优化业务操作流程,提高效率,促进业务发展。首先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每项业务流程,减少不合理的操作环节和程序,控制操作风险源,减少出现技术性风险的错误或事故概率,将业务流程中的高风险控制点纳入系统的控制范围,通过系统人机控制机制,减少前台人为的操作性风险。其次对岗位设置进行优化重组,梳理产品、业务操作程序,对于效益不理想的业务产品集中办理或退出市场;尽可能减少人工环节,将有限的人力资源充分释放,以解决营业网点人员不足、减少人员紧缺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问题。

(3)强化高风险业务控制要点。突出对高风险点的管理监控。对基层网点根据审计和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确定操作风险的高风险点,风险预警,制定相应控制风险措施,把业务高风险点的管理作为控制风险、防范案件的重点来抓,常抓不懈,夯实管理基础,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4)充分利用科技技术控制操作风险。一是要快速实现业务系统的集中整合,比如对特色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的业务整合,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导致的操作风险。二是通过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改善授权、跨地域监控、风险预警等机制,增强交易控制的力度和有效性。三是充分利用新技术提升电子银行产品的安全防伪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人为破坏或篡改,为交易的安全提供保障。四是完善充实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技术分析手段做好事前、事中风险控制。

(5)高度重视创新产品的风险防范。在新产品推出前,应先试点再推广,通过广泛征求和听取多个部门、分行的实施意见和建议,选择多个分行实行试点,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内部消化解决,避免问题带入市场。同时,在产品上线前期,应选择性地建立客户产品体验中心,让客户亲身体验新产品,充分收集客户对该产品的认识和评价,有针对性进行优化,避免盲目因追求新产品发行业务量而推出了不成熟、不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扩大建行业务风险。

四、结语

化学品的操作流程篇6

关键词: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改革;实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90-02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以工程应用为生产背景,以单元操作为研究对象,以三传理论为知识框架,主要介绍食品加工过程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工艺计算、设备选型及单元过程的操作分析。但是,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因为,其大部分内容是从工程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并引用了大量的经验方程式、数学公式及理论推导。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生产实践知识,缺少对单元操作和单元设备的认知。为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学大纲,尝试将食品工程原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食品工程原理的抽象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知识,并将许多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用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增加食品工程原理的应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改进教学效果。下面简单介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生活实例。

一、启发式实例

在引入一个新章节时,我们可以列举出该单元操作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需要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引出本节的内容,使学生明确该单元操作在工业中的应用背景以及该单元操作可以解决的问题。如在讲解流体输送设备——离心泵时,我们可以提出:“大家都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在生产或生活中常常需要将流体从低位处送到高位处,或者从低压处送到高压处,这应该如何实现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可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先有一个感性认识,符合大家的认知过程,即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概念式实例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概念很多、内容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生活实例,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讲,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流体黏性与流动性的关系这一概念时,我们可以比较水和甘油的黏性,提出:“同时放完一桶水和甘油,哪个需要的时间长?”同学们会很快答出:“放完一桶甘油需要的时间长。”我接着会问学生:“为什么呢?”通过对这一日常现象的讨论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得出流体黏性与流动性的关系,学生也能更好地熟记这些理论知识。在讲解绝对湿度、湿含量和相对湿度这几个概念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夏天,常常会让人感觉到闷热难受?”学生可能会答道:“因为气温高。”这时候我们可以补充道:“实际上除了气温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湿度。湿度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湿含量三种表示方法,湿含量是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绝对值,它不能反映湿空气与饱和状态的差距,让我们感觉闷热难受的主要原因是空气的相对湿度较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越高,说明空气中水分含量越大,越接近于饱和状态(相对湿度为100%),吸湿能力越差,人体排出的汗液就越难蒸发出去。当我们所处的环境温度达到30℃左右时(相对湿度约60%),人们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三、综合式实例

即在每个单元操作的结尾进行归纳总结时,列举出该单元操作相关的工程或生活实例。如在讲授完“伯努利方程”后就以远洋巨轮“奥林匹克”号与铁甲巡航舰“豪克”号相撞的事件为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又如自来水厂要把自来水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我们居住的各个小区,有的小区楼层高达30多层(约100米),他们又是如何把水送到这么高的地方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依靠静力学基本方程式、伯努利方程、连续性方程、管路阻力计算及离心泵的选用等知识。通过对这种问题的讨论既可以对第一章流体流动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还对第二章流体输送的知识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应用,达到了知识点的融合。传热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我们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热水瓶为例来阐述这三种传热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热水瓶的内胆是由两层的玻璃构成的,并且在两层玻璃上都镀上了硝酸银,玻璃内层镀硝酸银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热辐射,使得热水的热辐射被反射回去;两层玻璃中间抽真空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热传导,因为真空的热导率最低;而热水瓶塞的作用就是将热水瓶内外分隔开,减少热对流发生。选择软木塞作为瓶塞,主要是因为软木是较好的绝热材料,导热率较低。我们通过引导学生用传热的基本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这种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的传热的三种方式的印象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完热传导后,为了强化学生对传热速率的理解,我们引用了冬季穿衣方式这样的实例展开讨论:“气温下降,应添加衣服,为了达到很好的保暖效果,应该把保暖性好的衣服穿在里面好还是外面好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引导学生通过直觉和日常体验做出判断,然后根据多层圆筒壁热传导速率方程,用理论知识进行推导从而获得答案。通过这一实例可以使学生对多层圆筒壁的热传导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几个定理、概念、公式,然后期末考试拿到好的成绩,而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它的原理及实际应用。学生通过对以上实例的分析讨论,不仅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总结,而且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深化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实例互动讨论,可以使学生明白,食品工程原理不是空洞的理论,它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当然,在收集整理案例素材、完善案例教学技巧等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教师应充分挖掘科研和食品生产方面的案例素材,进行充分准备和深入研究。所选择的案例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即与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胡兵,万端极,范明霞,等.案例教学法在化工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化工时刊,2010,11(24):72-74.

[2]韩媛媛,翁连进.案例教学实例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0,(6):76-78.

[3]贾绍义,夏清,吴松海,等.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0,(3):78-96.

[4]于慧春,张仲欣.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0,25:145-146.

化学品的操作流程篇7

1.具体细化工作流程。

结合观察、调研的情况,我们在充分听取各岗位组长、具体操作人员的意见后,形成简单明了、合理可行的操作流程。下表是我园资料室借领资料流程。

2.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新流程投入使用的第一个学期,我们在每个月园务会议中留出专门时间,针对后勤各岗位流程的可操作性进行讨论,并结合上级部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不适合的地方再次进行调整。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磨合,现有的操作流程更有利于后勤人员顺利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下面,以“厨房库房管理操作流程”四次调整为例。第一次调整:原先只要求物品摆放整齐,并未要求分类,调整为按照食品的种类进行细化分类,分为米面区、调味品区、点心区、干货区、冷冻区。第二次调整:糖、点心、干货之类的物品有甜味,容易招引蚂蚁等。为此,在操作流程中增加“购买整理箱摆放”条款。第三次调整:由于物品摆放进整理箱后不便于库存检查,我们又规定“在整理箱外侧统一贴上标签”,这样从品名、购买时间到出厂日期、保质日期一目了然,便于检查和领用。第四次调整:用于幼儿面点制作的酵母和泡打粉,原先是摆放在密封盒中。自从对食品添加剂提出专门管理要求后,我园重新购买了可以上锁的透明箱子、电子秤,做到添加剂专项保管和精确领用。

二、确保精细化管理到位

1.抓好安全细化管理。

我们从安全制度、安全应急预案、教工安全教育、幼儿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考核等方面落实安全职责,做到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安全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得到充分体现。

2.抓好营养膳食管理。

我园从源头上保证幼儿膳食的品质,从2011年起与大型知名超市签订团体供货协议。根据季节气候特征,米饭中加入不同的杂粮,增加幼儿粗粮的摄入量;面食、菜肴品种丰富,确保幼儿从膳食中获取丰富的营养。每月定期召开由园长、保健教师、会计、厨师、教工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伙食委员会会议,听取大家的建议,不断提高幼儿膳食的质量。

3.抓好保育工作管理。

通过规范保育工作的操作过程,提高保育人员的保教配合意识,加强对幼儿的生活照料,降低幼儿在园生病率,提高幼儿每月出勤率。我们还开展保育专项技能评比,促进保育人员之间的横向学习。

4.抓好财产物资管理。

我园物资采购遵循“质优价廉”原则,对采购的物资采用电子化表格记录收支情况,便于月末清点和及时监管。学期初、学期末对园内财产进行分类清点登记,做到账物相符。对电视机、空调遥控器、录音机等易损坏物品实行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使用情况。

5.抓好设施维修管理。

化学品的操作流程篇8

关键词:技能实训;“三层次”法;讲解与示范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45-01

烹调技能实训教学是多资源复杂教学过程,运用“母菜”实训教学方式,是目前可取的有效学习形式。“母菜”指技能和操作工艺上能够代表一类或大多数菜肴烹制方法和工艺的代表性菜肴品种,具有一定的技能与工艺的通用特征。实训教学中以“母菜”品种菜肴为载体,剖析其包含的各种工艺、技能、方法和手法,达到掌握技能、工艺流程等操作能力的目的。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实训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教学实践方案。

1.菜肴配组与工艺操作层次的讲解与示范

菜肴配组与工艺操作层次的讲解与示范,是整个实训教学的第一个层次。主要要求是对菜肴概念化地讲解和技能与工艺操作关键的具体分析,对这一层次的教学实践是:

1.1菜肴名称、基本概念、原料组成成分、烹调方法及分支技法等多项内容的讲解,并分析其烹调操作过程中的相关原则、成菜原理。达到的目的是菜肴基本内容的烹调技能概括,实现菜肴基础性的理解。

1.2菜肴基本操作过程、工艺与技能操作的关键。讲解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工艺和关键技能的操作。以原理为导向、以原理为切入点,理清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点、难点和技能点。达到的目的是操作前技能与工艺关键原理的理性认识的成熟。

2.菜肴加工处理操作层次的讲解与示范

菜肴加工处理操作层次的讲解与示范,这一层次是菜肴烹制过程中的原料加工、处理工序,具体为主料、辅料、调料的刀工操作和调味、挂糊上浆处理、原料的预熟处理等等。教学中主要是教师的讲解语言与示范操作,语言和操作动作的作用成为这一层次的教学实质:

2.1主料、辅料的刀工处理原则、技能原理、工艺原理是这个层次的主要任务。示范操作过程中原则、原理通过讲解与操作动作的协调发挥效果转移给学生,学生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及其现场示范操作动作的情感联系得到技能感受与感应。解决下一层次实践动作的理解奠定基础。

2.2对于菜肴的烹制结果也是这一层次的阶段性教学任务,通过刀工处理原料要经过的工艺流程、工艺操作关键点和关键技巧等等,都要解释清楚并尽最大限度地示范关键技能点的动作要领。

菜肴原料经过了这个层次之后,会展现出准菜肴的基本雏形,教学操作上要摆在首位的是菜肴原料刀工处理后,其原料状态、性状比例等比较清晰并一目了然,使学生容易理解其基本内容和技能关键、工艺流程等。为下一个教学层次的实训运作建立理性基础。

3.菜肴烹制操作层次的讲解与示范

菜肴烹制操作层次的讲解与示范,是根本反应菜肴本质的实践过程,并且反应菜肴属性。这一层次的教学是决定菜肴性质的实践过程,需要完成的是菜肴的定性技能操作,烹调方法的定性动作是其关键。

3.1示范操作由教师执灶,着力解决的是技能操作关键和工艺流程上的关键点。所有菜肴的烹制操作关键都决定这个菜肴的属性,在这一工序过程中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技能与技巧,所以细节决定操作属性和结果。示范动作应是比较慢的过程,其操作过程中溶解大量的必要性语言,并且应是反复讲解和重复操作动作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操作性质与工艺、技能原理,与第一、第二层次的原理原则结合;以烹制操作结果说明技能与工艺的原理属性。

3.2示范操作结果表明的技能、工艺流程、技巧手法等等,是教学实践的有力总结,示范操作后总结出的操作要领是针对一类菜肴的,这时是这个菜肴的完整操作总结,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形成自己的实践感受、并能感觉技能动作或动作的关键所在。菜肴烹制操作层次的讲解与示范教学,可根据菜肴烹饪的简单与复杂程度进行不同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过程,只是将其菜肴的烹制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其实训教学目的是学生动手经历实践,所以,学生实践操作的指导是这三个层次教学的最后总结。

4.学生实训过程“三层次”指导

学生实训过程的教学是技能的动感体验过程,要形成技能于理性的内化,必要的条件是正确的、及时的、适度的、适时的指导。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分层次的针对性指导最有力于解决技能的学习掌握。

第一层次的指导是原料组配的流程与加工处理程序的结合实施于实践之效果,要给出明确的技能信息使其向正确方向操作。这其中运用的方法和方式,必须从个别指导傍通全体同学和共性问题的集中指导来纠正技能准确性与工艺流程的可操作性;实现第一层次教学讲解与示范的教学目的,从具体操作技能技巧上说明来实现其教学目的。指导主要是语言和行为意识的渗入,让学生完全进入此菜肴技能与工艺流程的操作思维当中来,形成特定空间内的问题的思维定势,并且具备一定条件下的指导分析结果。

第二层次的指导是进入了实际动手动作技能阶段性的指导过程。在学生实训动作过程中进行,要观察动作技能的运用与实施、观察动作技能的规范与实施效果,寻找技能与工艺流程上的操作关键点,进入动作过程的指导。这个层次的指导教学要实现语言指导让位现场动作行为指导,抓获关键点动作技能的操作,让指导教学动作突出,达到学生完全的动作技能跟随操作实训的结果。

化学品的操作流程篇9

1、调研目的通过对不同物流企业仓储和配送岗位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仓储与配送岗位工作流程,在调研的基础上获得《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改革的实用信息、资料。

2、调研原则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完成《仓储管理实务》课改任务。

(1)突出能力培养

(2)修改传统考试方法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4)服务地方经济

(5)衔接国家职业岗位资格认证

三、调研对象商贸连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生产企业。

四、调研内容1、物流人才就业岗位群表1 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群)分布

职业岗位(群)

具体岗位

企业内部

物流部门

原材料、能源、零部件及设备的采购与供应;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在库管理;库存控制;生产物流;销售与回收物流和客户管理等部门

采购员、表单员、信息员、仓管员、理货员、配送员、运管员、报关员、报检员、调度员、客户服务员、结算员等

物流企业

港口、空港、货站、集装箱货场、运输、货代、快递企业

仓库、配送中心、批发中心和物流中心

第三方物流企业

企业内部物流有着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着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物流网络服务器管理等岗位群。

表2 仓储配送岗位分析

岗位

岗位名称

岗位能力

初始

岗位

仓管员

配送员

1、收货、入库。      2、货物出库、发运

3、运输交接。        4、拣货、包装的操作标准

5、返程货物接受处理。6、仓库盘点,确保库存准确率

发展

岗位

仓储配送中心主管

1、配送中心操作能力。2、人员管理、协调与异常事件处理

3、仓库工作统筹分析与工作安排。 4、员工绩效考核

5、沟通执行能力

2、仓储岗位工作职责本次调研重点在仓储岗位上,通过有代表性的几家公司,归纳出仓储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

(1)组织商品入库、仓储、出库等环节的工作,编制相应台帐,并报送财务部和生产部;

(2)根据公司的生产销售能力,确定产品的标准库存量;

(3)及时与生产部和市场部沟通,保证商品的库存供给和市场部发送产品所需的库存供给;

(4)定期编制采购物品的入货台帐、退货台帐及库存台帐,报送财务部和生产部;

(5)组织人员保证材料库及成品库的仓储环境,确保库存产品的性质不变;

(6)制定并实施仓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注:加号的也是该岗位工作流程的关键环节。

3、岗位能力要求岗位主要负责仓储等环节的工作,履行物流计划、质量控制、技术支持和作业监管等职能,承担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具体任务,相应的能力要求是:

(1)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在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物流主管、票据中心工作人员要求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各种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网络通讯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熟练使用仓储管理系统软件。

(2)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具备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职位相称的专业技能

根据工作性质和职位的不同,可分为管理决策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3种类型。管理决策人员履行物流计划、质量控制等职能;技术支持人员承担技术支持任务、作业监管等职能;实际操作人员承担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具体任务。

物流从业人员一般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要想在物流工作的岗位上走得更远,专业的物流资格认证也是必不可少。

(4)综合的职业素养

物流业务很实际、具体,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使得物流人要具备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熟悉物资采购程序,了解运输方式及特征,熟悉物流管理业务流程。积极进取,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独立工作的能力,有时要同时充当多方手:一个具备战略眼光的配送中心经理,可能临时充当搬运工。

五、课程改革建议1、课改思路结合高职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我院人才培养特色,兼顾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仓储管理实务》课程课改的要求是:重点突出,层次清楚,保证学生能够学到够用的专业知识。因此,在综合专业核心知识、人才培养方案、市场需求和专业方向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整合,本课程重点改革校本教材、课程结构、实习实训内容。

2、课改内容(1)重构课程体系:仓储和配送岗位联系非常密切,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一些企业,仓管员、配送员职能合二为一,因此拟将原有的仓储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有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整合后的课程名称为仓储配送作业技术。

根据物流行业对仓储配送岗位人才的需求,确定仓储配送管理的具体岗位,如仓储配送商务、仓储设备管理、仓储保管、理货、安全质量、库存管理、仓储成本、配送管理等岗位,围绕仓储配送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教学情景设计,确定这些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情  境

典型工作任务

仓储规划设计技能

1.仓储计划编制任务。2.仓库货区平面布置设计

仓储商务

1.仓储业务招投标。  2.仓储服务合同签约与客户维护

仓储设备与操作技能

1.仓库生产设备配置任务。 2.装卸搬运设备配置数量确定

入库作业操作技能

1.入库作业流程图绘制。   2.包装储运指示标志识别

3.危险品包装指示标志识别。4.入库货物的接运与验收操作

5.仓储货位编号操作。6.商品编号操作。7.货物入库手续办理

货物在库管理作业操作

1.入库货物堆垛操作。  2.入库货物码放垛形操作

3.入库货物苫垫操作。  4.托盘装盘码垛操作

货物出库送达作业操作技能

1.订单处理作业操作。  2.拣货、补货作业情境操作

3.配装作业操作。      4.送货作业操作

库存管理作业操作技能

1.订货量的确定与计算。2.aBC库存管理法应用

3.mRp库存控制方法。  4.Jit库存控制方法

5.库存货物盘点操作

优化配送路线操作技能

1.配送方法的选择操作。2.配送线路设计

3.配送车辆的积载。    4.托盘装盘码垛操作

仓库安全管理

1.仓库治安与保卫。    2.仓库消防管理

仓储成本和绩效分析

1.仓储成本分析。      2.仓储绩效分析

(2)开发校本教材

编写出适应我院实际教学需求的校本教材。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一情景都由“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内容和独立的实训项目组成,以项目为载体强化实训,力争实现专业课程在理论、实训的教学时间上、教学场所上、师生互动上的一体化。

(3)创新课程实训体系

以顶岗为目标、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形成认识实习+理论教学+企业参观+校内实验+校外顶岗实训的教学模式,采取观看录像、参观企业、校内实训中心实际操作、校外实训基地顶岗等方式进行。

(4)改革教学方法

化学品的操作流程篇10

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是化工原理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又包含了化工见习、化工原理实验及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将化工原理的单元操作基本理论知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当前大部分院校化工原理实践环节的教学基本上还是围绕着化工原理理论课程开设,而化工原理的理论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过程、轻设备”,这就造成了学生工程观念淡薄,对设备的选择应用能力较低。同时,由于课时安排,化工原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有限,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化工见习时间安排大多集中在学期末,学生理论知识都已学完,这样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见习过程中见到的操作要求及原理,但由于和理论教学时间上脱节,学生知识遗忘严重,见结不够深入和全面,学生不能深入的分析遇到的问题和现象,工程意识培养不足,知识收获能力提高有限。在化工原理实验中,目前国内高校实验安排大多为验证性实验,重点培养了学生设备仪器分析操作的能力,记录、分析及处理数据的能力,在综合性、研究性及创新设计实验方面严重不足,这就造成在课本上一直强调的工程观念、经济观念没有在实践中得以很好的应用,学生无法将复杂的真实设备与工艺过程与课堂理论进行联系,高等化工科技人才应具有的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没有体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含化工换热器、吸收塔、精馏塔以及干燥器的设计,偏重于理论计算,而与实际工厂应用偏差较大,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得以体现。总体而言,在化工原理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及团队协作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

2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探索

2.1化工见习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基于化工见习在化工专业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并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因此建议规划在不同时期分别进行3~5次化工生产企业的见习活动,每次活动侧重点不同。见习前要求学生对化工生产企业的工艺流程加以了解和认识,并对相关单元操作内容进行分析;见习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际设备及操作,认真听取工厂企业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问题并能提出问题;在见习结束后能够及时进行总结,写出感受。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见习中的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基本理论和操作。例如在西安创业水务有限公司的见习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积极思考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在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只有提升井处提供整个工艺过程中的流体流动能量,这一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柏努力能量守恒深入理解;通过观察和学习,要能掌握有关泵的相关知识及操作,包括泵的选择、开启泵及关闭泵需要注意事项,泵的流量调节等;见习内容原理除了涉及流体流动及输送机械外,还涉及了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包括浮选、沉降,压滤等内容,有的内容在化工原理课本上并没有详细的讲解,但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对比分析,去构思讨论有无其他更好的处理方式或设备操作,这样既加深了对理论的掌握,又能为将来的工程设计做好准备工作。在西安热电厂见习过程中,重点对传热及蒸发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通过预习,提出问题——如何有效的传热及节约能耗,工程经济性的原则在工厂中是如何体现的?在实践中观察实际设备的具体操作,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南风日化见习过程中,重点要了解精细化学品生产的特点,并对搅拌过程、离心过程、干燥过程及产品分析检测、包装过程进行学习,为后期的设计性试验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架通了枯燥理论与生产实践间的桥梁,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积极思考进行创新,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积极准备。

2.2化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发,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调动学习自主创新性

化工原理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项目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试验要求。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及设备进行产品项目的开发,从构思产品项目、设计工艺流程,具体实施及开展操作都按照化工标准规范进行,从查阅资料、绘制流程图,实验操作、检测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团队协调等多个角度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例如针对串联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实验装置,引导学生对间歇操作产品进行设计,给出设计题目-洗涤剂生产,并提出针对反应釜如何确定该设备的最大生产能力,要求学生去完成该项目。首先查阅资料,备齐生产的基本原料,然后确定工艺路线及配方,最后进行生产操作;要确定间歇釜的最大生产能力需要测定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即要清楚化学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方程及本征动力学方程,应用已有设备,通过电导率数值的变化来测定反应的速率,问题逐步解决。这一过程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在综合性实验方面分别进行了以下的工作,内容见表1。在综合性试验中,一方面要求学生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实验;另一方面要求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再次要求不同小组学生间进行合理的任务分解,分别在不同时间教学环节中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给出相应的结论,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3基于工程创新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锻炼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理念及写作技能,为将来的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基础,为进入生产企业储备技能。因此,该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给定某范围或某一个生产实际问题,让学生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进行设计,例如在前面提到过的污水处理过程,热电厂蒸汽利用过程进行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操作条件。同时,对说明书的规范给予严格要求,以便能够达到工程技术的基本要求。另外,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要了解生产,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选题尽可能与当地一线化工生产企业结合。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