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超声诊断学课件十篇超声诊断学课件十篇

超声诊断学课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16:35

超声诊断学课件篇1

超声诊断学作为影像学检查的一个分支,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超声检查在各级医院,包括师以下卫生机构已得到广泛应用,超声诊断是卫生士官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水平,对各专业卫生士官的教学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分配课时

超声诊断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涉及的概念与原理多且复杂,教学难点较多,但教学课时较少,要在短短的几个课时内使学员完全掌握这门知识难度很大。因此,应该立足现有条件,科学合理地安排内容与课时,最大限度地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讲清楚。

士官教学存在的最主要困难是学员来自基层,基础知识薄弱。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学员的知识背景不同,有针对性地选用教材,科学安排课时,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另外,考虑到学员普遍专业基础不扎实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拿出一定时间,复习相关的解剖、病理知识,为理解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性改变奠定基础,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

超声诊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物理诊断学教学,它是在动态中形成图像的同时观察图像[1]。传统的粉笔、挂图、板书、文字幻灯等教学模式远不能适应该学科抽象性强、理解难度大的特点,明显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2]。而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及动画中,使得真正基于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成为可能。多媒体课件通过声、色、静、动、图文并茂的媒体形成,多角度刺激学员的感官,将抽象的过程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员,极大地调动了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时空观的扩展也有利于开阔学员的思维空间[3]。

平时工作中我们利用先进的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仪及超声工作站,采集大量各系统、部位正常声像图及典型病理声像图,用于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其中文字部分提纲挈领,简述各系统疾病的解剖、病理、超声声像图的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的要点;用大量的解剖图、病理图及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给以感性表现;同时还根据教学需要插入一些动态图像及超声检查短片等。强烈的视觉效果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理解及记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全放弃板书,用黑板绘简易图或示意图,如超声的反射、折射、多普勒频谱图、二尖瓣m型运动曲线、胆囊“weS”征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能起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用。

3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超声诊断学的教学目的也不同。各专业共性的教学内容包括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应用范围、发展前景、基本成像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正常值等基本知识。临床医学和影像医学专业的学员还应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和缺点,熟悉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针对不同系统疾病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最优化的影像诊断。因此,我们针对学员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目的性,使教学的深度、广度、难度更适合学员的接受能力。同时,课前还了解学员的信息,包括学过的课程及其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在学员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精选教学内容,优化结构组合,明确主次。讲授的具体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注意教学互动,启发思维。抓住现象的内在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注重练习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超声图像的获取与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超声医师的手法与经验。练习课的目的就是使学员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超声无辐射损伤,安全性大,学员之间可以反复多次互相练习。我们在讲解仪器的构造组成及具体操作方法后,选择一名学员作为被检查者,教员操作示范,同时讲解观察内容、正常声像图表现及具体操作手法。然后,让学员相互练习,包括选择体位、探头放置部位、扫查切面(纵切、横切、斜切等)、扫查方法等操作技术,教员随时指导。

参考文献

1李颖嘉,鲁鸿,龚渭冰.超声诊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5):317318.

超声诊断学课件篇2

1.多媒体课件的总体设计

超声诊断学强调从观察图像的角度来认识各种病变,理解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同时它又是一项实时诊断技术,有些疾病的影像表现空间概念强,不便于单纯口头讲解或者讲解的效果不好。而影像诊断手段正日益先进,影像诊断水平明显提高。为适应影像设备迅猛发展的需要,适应影像学科建设的需要,本教研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中。而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并开发的教学软件。合理选取并设计教学内容是制作好多媒体课件的关键,教师在设计课件中,应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超声诊断学的特点。课件结构分为两种,教师对课堂教学应采用演示型: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和要求,选用文字、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教学,这种教学环境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教师对课间实习应采用交互型[1]:以超声图像为主配合部分动画、三维图像和少量文字说明。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应选用清晰典型的声像图,文字要精练,避免冗长乏味,字体应采用适当的颜色,突出重点,给视觉适当的刺激。教师要采用动画或变化图像的切换方式,增强动感效果,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明确重点和难点,内容表现条理清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应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首先,授课教师必须在课前吃透教材,对松散的内容加以浓缩,取其精华;对教材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及图像资料认真进行整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理清授课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其次,教师授课要熟悉教学大纲,纲举目张,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概念准确,条理清楚,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教师要在上课时解释好重点难点,逢重点难点,可以慢而有节奏地反复演示,来增强教学效果,对于非重点及易点速度可偏快,甚至一带而过。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抓住重点、难点问题,使问题解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医学影像学具体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在最短的时问内增加学生对具体检查的感性认识。

3.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主要优点

3.1形式多样,生动直观,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

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教师应运用音频、动画,使多媒体课件能生动、多层次地表现所讲授的内容,这样学生易于接受,易于记忆。如教学所需疾病典型声像图,经过多媒体技术剪切编辑后投影到屏幕上,使图形、图像更清晰。另外,教师要把超声理论中所提到的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如“声影”、“彗星尾征”、“旁瓣效应”等编辑成图像后投影到屏幕上,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一目了然,使学生容易理解。另外,在超声诊断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如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局部放大、颜色改变、动画闪烁、箭头指示等形式加以强调,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超级链接功能,回顾前面内容,使前后知识点呼应,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程的层次脉络和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记,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

3.2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随着超声诊断学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学科发展前沿进展,教学传授知识的规模和内容不断扩大。目前,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十分突出[2]。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如板书、绘图、卡式幻灯片投放等在授课时占用较多时间,例如讲述心脏病这一章,要把重点和难点讲授清楚,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不展开则讲不透,展开则时间受限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向学生传授大容量的知识,能较好地缓解教学内容与课时存在的矛盾,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丰富相关教学信息,充分完善教学内容的表达,例如增加声像图的数量,融入解剖学、病理学、外科学、内科学等知识,让学生借助已掌握的医学知识更好地认识疾病超声声像图特征,更好地理解获取从未接触的新学科知识。另外,多媒体课件在以教学大纲内容为基础的同时,适当增加超声诊断学前沿研究信息,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和学科发展前景,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多媒体在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多维化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小庆.医学影像学专业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0,12(9):279-280.

超声诊断学课件篇3

关键词:超声诊断学本科考试改革

一、超声诊断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趋势

超声医学是现代医学史中发展最快、普及最广、渗透最深和实用性最强的新兴学科之一。超声医学随着声学物理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从早期的a型、m型一维超声到实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显像、动态三维超声,以及二次谐波、超声造影、介入性超声等新技术,在诊断学及治疗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学科性质

作为临床中最常用的诊断、辅助诊断甚至治疗的手段之一,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体系也越来越多元化,综合化、网络化;在超声诊疗过程中,要求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以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学科知识,才可能做出科学的、对临床工作真正有帮助的诊断并给予正确方向的建议。

2.学科需求

超声医学中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介入超声乃至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等热效应灭活肿瘤等一系列技术革新,使得超声声像图内容从过去的以解剖为主,逐渐向功能学、组织病理学扩展;从过去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一般血流分布、血流状态向着更加精细的微循环情况迈进,为临床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从事本专业的人员必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现状

在目前各学科均以“一张卷”衡量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将全部精力用于对于考试的复习,满足于一次考试的通过即可,将考试的分数视为最高目标;考前突击、甚至私下找老师“划重点”,考后则迅速遗忘。结果是到了实习甚至毕业后,难以系统掌握本科四年来所学的知识,对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几乎完全没有成型。

三、超声诊断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第一,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超声医师,那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医德教育应渗透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之中。第二,对超声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应具有清楚的认知,对于超声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应具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学生为自身未来从事的行业选择和激发学习兴趣都至关重要。应该在学科开课前给予讲座等形式的宣教,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中有所体现。第三,由于目前超声学科的迅猛发展,与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日益增加,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应建立系统的将“基础学科―超声医学―临床各学科”知识合理联系并思考的能力,建立对于“疾病”的立体化认知体系;总之,我们需要培养医德良好,专业视野开阔,具备扎实基础和医学逻辑思考能力的毕业生,从而满足超声医学学科日益提高的的需求。

应该说,目前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本科超声诊断学落后的教学和考试模式与飞速发展的超声技术和日益提高的学科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其次,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风不正,学习习惯差的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俩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希望从考核模式入手,对于可以改革的部分进行初步探讨和思考。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依据:一为目前教学大纲;二为实际学科需要。医学影像学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1)基础方面,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尤其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2)超声技术方面,超声诊断学物理基础及超声诊断仪的常规应用;(3)将基础学科知识、超声物理基础与临床学科,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合理的与超声声像图表现合理联系在一起,对于疾病、症状能够具备系统的认识,作出科学诊断或趋向于正确的诊断方向的能力。

2.具体措施

(1)摆脱现有的以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分数来评价考生学习质量和实际能力的标准,建立分段式、多元化考试综合考评的方式;包括相关基础知识(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学)、操作技能考核、超声诊断仪应用物理基础与机器调节能力(美国超声医师考试中称为“超声物理学与超声仪器”)、各大章节的分阶段考核、超声综合能力临床应用;考核方式包含上机操作、笔试;以及卷面考试之后的自我试卷分析、现场答辩等多种方式。各自占据一定比例,分阶段考评并且尤其重要的是授课教师的考核后讲解分析,目的是杜绝现有的考完看看分数就结束,而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对在哪里,甚至考核之后就再也见不到考试卷的尴尬情况,导致课程已经学完,但是仍存在许多盲区和疑点。

(2)增强学习动力,开展授课前针对本专业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业情况等做适当次数的讲座;使学生对于超声医学在医学中的作用、地位、发展情况、研究热点等有所了解,对于超声医师的就业现状,包括工作流程、劳动强度、经济收入等有所认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钻研的方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并非是如今这样为了通过一纸试卷而学习,考前突击,考后遗忘的学习过程。

3.执行条件

统一认识,密切配合。改革之所以称为改革,即说明与传统的、一贯做的、习惯了的方式有所不同,那么需要政策通行,执行配合,教师重新备课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效果;比如教研室教学任务申报、教务处排课、有关期班大纲修订、严格的考试管理和,分数审核,以及向班内同学说明改革具体步骤,考核方式变动以及目的和意义,取得同学们的认可。

4.分阶段考核的分数比例和考核方法

第一阶段:学科宣教,介绍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情况,学科技术特点,发展现状与趋势,学科新技术的优势和国内外研究热点;超声医师的日常工作情况,知识结构组成,临床地位及科研方向,甚至经济收入真实现状;为学生做好学习超声诊断学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做好学习准备。该阶段计划采用2~4学时,以课外讲座的形式举行,无分数计入。尽管该部分并无分数计入,但是由于后面逐步开展的教学活动是需要学生课后能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学习兴趣才是核心动力。建议该部分主讲人选取高资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甚至必要时可以考虑聘请外院知名专家教授开展讲座。

第二阶段:依据大纲是超声检查技术课程,主要针对围超声检查期的必要准备和检查时患者的、探头使用和超声切面组成等基础知识,属于超声诊断学的必要铺垫,建议该部分与超声上机实验共同开设并同步考核,考试分时各占一半,并且总分按照30%的比例计入结业考试总成绩。

第三阶段:超声诊断学正课的讲授。除去目前正常授课之外,应建立课堂讨论分和课后自学部分的分数,可以参考pBL教学法的模式,但是对于目前我院的师生的实际情况,不应完全照搬套用。重点在于改变学生目前听课时只听不想、只看不问的的情况。增加课后“作业”的频率和范围,应包括疾病相关的流行病学、解剖、生理、病理学科知识;超声检查的适应症选取,声像图特征和疾病诊断思路、鉴别诊断;超声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该部分分数按照总分10%计入最终结业成绩。

第四阶段:笔试部分。也就是传统的闭卷考试部分。目前是上课主讲教师自行出题后由教务审核,随机选取aB卷中的一套试题作为考题;改革情况首先是题型。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题型要求,几乎完全按照教师个人的习惯,比如单向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等等;建议标准化试题,即选择题作为统一题型,可以增设B型、多选等题型。其次是试题来源,建议成立题库,并且出题应经过多位教师讨论通过并签字为证。笔试部分的最终分数按照50%比例计入最终结业成绩。

第五阶段:考试后的卷面分析,由考生自我完成,由主讲教师批改并统一讲解。目的有俩个,一是改变目前考生对于考试“考完就结束”或者“考完就遗忘多半”的现状,“考完了就不再重要了的”心理。二是完善之前授课和学习中的一些薄弱点,将错误的部分重点分析,使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是这样,a为何是对的,CBDe错又错在哪里,从知识点本身和面对问题的思考模式两个方面给予改善。这一部分按照总分10%比例计入最终成绩。另外,可以杜绝考试作弊的现象,比如抄袭,即便抄袭到了正确的答案,但是如果考试分析中并无确实可信的分析,那么严重者笔试分数应予以扣除。

以上5个阶段组成的考核体系中,包括了学科特色、基础应用、检查技术、专业知识、新技术应用、典型临床病例诊疗思路等多个分方面知识点以及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多学科联系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临床专业人才的目标,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问题。具体实践中,应该随时查缺补漏,修订计划,使之更加适合师生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5.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高。即便有课前讲座,即便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授课,同学仍对于该专业不感兴趣,得过且过;解决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思考的空间,不是单纯的听听、看看、记记;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比旧有事物更高是人类的天性,保持学科的新鲜感;多安排临床工作中的实际病例讲解和幽默轻松的授课语言更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保持学习兴趣;

(2)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差。以目前十分流行和提倡的pBL教学法为例,一旦学生课后没有自主学习能力,那一切教学效果都是空谈;我们可以借用目前流行的网络模式比如QQ群、微信群等方式保持与学生随时互动;随时交流,帮助同学们逐步养成课后学习、钻研、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习惯。

(3)课时安排矛盾甚至不足。由于现有大纲排课特点限制,考试有时甚至是寒、暑假前的一两天,学生在假期里通过网络了解自己的考试分数,更不用说考后的试卷分析,讲解的课时,完全没有时间去安排。应与教务管理系统沟通,合理安排时间,考试后应留出若干学时进行试卷分析和讲评,讲评结束后综合核算考试成绩。

(4)教师素质不足以承担新的考核模式。新的考核模式势必对于主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满足于传统的书本内容,更多的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学科知识底蕴;并且时刻保持对于本学科甚至多学科的新技术、新领域有足够的、及时的甚至前沿的认识和理解,需要经常查阅新的科研资料,回顾基础的知识内容才能够胜任。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自身的长度和厚度,才可能满足新的教学需求。

以上观点是我们对于医学影像学本科超声诊断学考试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可以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超声医师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超声诊断学课件篇4

摘要:医学超声影像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从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四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医学;超声影像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31-02

随着医学超声影像技术不断的发展,超声造影、三维超声、弹性成像、腔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诊断与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超声影像成为一种全新的诊疗学科,与外科学、肿瘤学、微创医学等学科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由于临床对超声检查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以及诊断范畴拓宽,导致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大幅上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发展和专业学科的发展,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这是从事超声影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

一、改善超声影像学教学方法

医学超声影像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可采用教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启发、实习等多种方法,以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过去多采用教师教授为主的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超声影像学内容学生不易接受难于理解,学习兴趣不高;当前以案例教学、研讨互动、情景模拟等方法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超声影像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包含各系统、器官的理论基础和超声图像的识别,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其内在联系,不能认为课程标准要求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学生初次接触超声图像,很难把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联系,可视化超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概念转换,建立人体器官解剖断面图像与超声图像间的立体思维概念,改变单纯平面思维概念,帮助学生加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转变。为了真正体现医学超声影像学的教学特点,不断的丰富超声影像图库,插入大量的典型超声声像图、对比结构解剖图,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插入简短的三维超声动态图像。因此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生动,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内容。

医学超声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有丰富临床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学生一对一互动操作练习,通过自身练习来体会和学习正常声像图。对于异常超声声像图的学习,我们建立了超声图像库和可视化超声实践教学软件系统,组成超声诊断典型病例的声像图资料库,所选病例图片均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充分利用学生第3年学习的时机,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软件系统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用于w生示教。

二、改进超声影像学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来评价,首先我们应明确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检验教学效果,制定评判标准,结合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成果),按照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评价、同事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领导评价等多种方式,采用纸笔评价或网络评价。对于医学超声影像学课程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过去多采用理论课考核成绩占100%,现使用考核形式为期末理论笔试考核成绩占70%,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占30%,包括上机动手操作、典型病例思考与分析、以及检查报告的书写完整性和规范性。

三、转变教学模式

常见教学模式类型有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高度集中型、以教育教学民主为中心的温和型、以学生为中心的松散放任型、以程序模式为主的管理型。医学超声影像学理论课内容抽象,学生不容易听懂,对超声图片的理解难度大,所以需要将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概念转换,建立人体器官解剖断面图像与超声图像间的立体思维概念,我们通常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高度集中型结合以教育教学民主为中心的温和型融合教学模式。

过去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年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最后一年进行实习。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校总体培养方案,为使医学超声影像学教学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及本学科教学实践,安排第七学期学生在接受理论课学习的同时,穿插性的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并专门配置超声诊断仪用于教学,老师可以一对一的进行教学演示和指导,学生可以随时亲自动手操作,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更加密切。

在第八、期实践教学实习,比传统实践教学安排提前一个学期,不仅体现了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的理念,又避免了学生考研、就业等社会因素对实习的影响,第十学期采取个性化强化培养,使学生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师资建设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师资是关键。师资力量建设应满足学科发展建设的需要;满足专业和专业特色凝练的需要;满足科研工作上水平的需要;满足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师资力量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我们师资力量薄弱,仅2―3名理论课教师,现师资队伍不断强大、结构更加完善合理。

1.加强理论课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积极引进超声医学高学历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积极加强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不仅具有扎实的超声医学知识,及时掌握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方法,还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乐于奉献、忠于职守、严谨求实、率先垂范,创造性地做好教学工作,充当教育教学改革的中流砥柱。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分实验室和医院,医院工作的重点仍然是临床工作,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沟通和交流,提高实践教学基地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源,努力提高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的效果。

总之,医学超声影像学现按照各系统疾病来介绍相关影像检查技术。医学超声影像学科已开始按照系统划分亚专业组,这不仅可提高临床诊断水平,还将为医学影像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游岚岚,朱小虎,查晓霞,等.医学影像专业超声医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论坛,2011,8(11).

[2]李颖嘉,文戈,严静东,等.网络环境下超声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5).

收稿日期:2016-12-01

超声诊断学课件篇5

医学影像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其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超声诊断学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向着定量化、功能化、微观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日新月异[1]。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对教学的更高要求,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结构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的同时,更要求教师能够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合理、更高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思维与影像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使其成为顺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1现状分析

目前,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非影像学专业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充分体现了影像医学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超声诊断学作为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充分体现。由于整个超声诊断学的教学课时数相对较少,而教学内容又比较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粉笔、黑板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把大量现成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抽象且难以理解。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出的学生,虽然理论知识可能较好,能够“背住”重要的知识点,但缺乏形象思维能力,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更谈不上运用超声医学知识

来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2]。近年来,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使得超声影像教学有了飞跃,大多数教师都采取了教科书加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图片、视频,使其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形象、生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讲授内容多是以解剖为基础,病理为依据,超声表现为重点,辅以超声图片或动态图像来加深学生理解,学生建立的仅是从因到果的单向思维过程。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超声检查结果来判断其病情、病因以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改变,即需要从果到因的逆向思维。因此,要求教师探讨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建立起这种临床思维

2纵贯式立体化超声影像教学模式的构建

立体化创造性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适当运用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本文由收集整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思路,灵活运用所学各科基础及临床医学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3]

纵贯式立体化的超声影像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所谓纵贯式,就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立体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各学科的知识综合在一起,针对某一疾病或病理表现给学生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知识模型。在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给学生留出将要讨论和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尽量模拟真实病例的超声诊断过程,给出患者主诉,查体结果,相关化验结果以及超声表现,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老师主要对各组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病因、病理、病理生理方面去推论,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在帮助学生将无序的知识整理为有序的知识,将错误的知识修正为正确的知识。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归纳总结的水平,为良好临床思维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教学模式的实施

3.1深入了解教学对象

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很好的了解学生的状况才能因材施教,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时,学生已经完成了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同时在进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科目的学习,超声诊断学是这两种学科的良好的衔接,起到了桥梁作用。此时的以病例为中心的纵贯式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2落实备课环节

备课,包括选取病例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授课教师平时要细心收集临床病例资料,以教学大纲为中心,选择典型病例,将病例资料合理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制作在影像学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借助于交互式的课程设计与组织,多种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生动形象地展示所讲授的知识,建立丰富的教学情境,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其运用必须恰当合理,应文字简洁,重点突出,图片清晰,动画生动,起到多层次、多角度地模拟动态过程,很好地体现超声检查的实时特点的作用,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4]

3.3引导学生融会各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超声医学是建立在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上,研究活体组织器官形态、结构以及功能状态的学科。而发现异常的前提是必须熟悉正常,在正确把握人体解剖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头脑内完成由立体活体组织到平面图像、由大体解剖到影像解剖的认识。正常的影像解剖是识别病理性改变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以及内科学、外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较好地融合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各器官解剖及生理特征的基础上,熟知各系统常见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其超声影像特征,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打下良好基础。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正确的思维模式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了特有的知识再发现的环境,推动学生作为学习者主体参与知识建构活动

转贴于

3.4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授课过程中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贯通,让学生明确超声影像诊断不单纯是“看图”,更需要综合分析,即要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资料来综合分析;讲解“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提高学生的立体临床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布置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5]。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每一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图片上提出问题,由学生组织讨论,发表诊断意见。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记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综合分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5鼓励学生涉猎本学科的新知识

超声医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6]。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诊断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他们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去获取新的知识,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获取新知识过程的关心应甚于对他们掌握新知识结果的关心,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方法的关心应甚于对他们掌握新知识量的关心,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为他们日后临床工作中能够充分自如地运用超声诊断手段,并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超声诊断学课件篇6

关键词:“三维立体”教学模式;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湘南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2012]187号30)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性”学科,它强调实时、连续、多切面、多角度及动态观察疾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1-2],其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学求实与创新精神的教学,是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其基本任务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锻炼学生的探索进取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最终达到综合能力的提高[3]。多年来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尽管不断改进,但过分强调某种新的教学模式,却忽略了综合应用,即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本研究将“三维立体”模式,即多媒体视听材料讲解+上机操作+临床见习三种教学模式,合理优化配比学时,同步应用于《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级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1-2班(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名,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学生的年龄、生源地、入学成绩和已学课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过程

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实验,选取肝脏超声检查为实践内容。对照组采取我院传统的实践教学法,即①教师上机分组演示讲解+②学生上机操作的实践教学法,学时分配比例为1:1。实验组采取“三维立体”模式,即①多媒体视听材料讲解+②学生上机操作+③临床见习的实践教学法,学时分配比例为1:2:1,两组由同等资历的老师带教。实践课完毕后,进行实践考核及问卷调查。

1.2.2评价方法

1.2.2.1问卷调查

从课堂情况、知识运用情况、能力培养情况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采用现场发放,单独填写,当场收回。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实践教学效果。

1.2.2.2实践考核

采用我教研室自编的《超声诊断学实验考核评分标准》对两组学生进行实践考核。总分值100分,考核总内容:(1)正常肝脏超声检查操作过程,评分内容包括对该项技术操作步骤,熟练程度,切面图像识别理解,分值共80分。(2)肝脏病例实验报告书写,分值20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学生的考核分数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处理。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实验组切面图像理解、报告书写、实验考核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比较见表2。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增强对课堂内容理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4个方面,实验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结果分析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

表2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

3.讨论

我校传统教学采用教师分组演示肝脏正常切面扫查方法,课时设计为2学时。“三维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中多媒体视听材料涵盖肝脏典型病例的动态视频及肝脏正常切面扫查方法操作讲解视频,其中典型病例的动态视频,包含肝癌、肝血管瘤、转移瘤、肝脓肿、肝囊肿及超声造影的动态视频,图文并茂,生动具体,不仅使理论课知识得以强化,而且使学生在超声诊断知识结构上得广度和深度的扩展,另外采用视频讲解正常肝脏切面扫查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避免了由于小组学生过多,部分学生不能完全观看到教师示教的缺点。为了避免学生由于过长时间观看视频,产生疲乏,枯燥感,导致学习效率随观看时间减低,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视听材料的课时设计为1学时。从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中可以看出视听材料的讲解在增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方面有所提高。

上机操作实践模式:学生亲自上机,自己调节仪器,教师辅助指导演示手法及标准切面,此模式的优点是学生能够很快建立人体器官解剖断面图像与超声图像间的立体思维概念,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通过上机练习,学生掌握正常脏器的操作手法和声图表现的同时,熟悉了仪器的调节。“三维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保留上机操作的模式,安排在视频讲解之后,并设计学时为2学时,保证了与我校传统教学相当的训练效果,这一点体现考核成绩中扫查正常肝脏时操作步骤及熟练程度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三维立体”实践教学模式在多媒体视听材料讲解、学生上机操作之后加入临床见习模式,学生通过见习,亲身体会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治过程,加强人文关怀,了解疾病的确立过程和治疗方案的决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4-6]。学生在强化了理论课肝脏超声检查知识,练习肝脏正常切面扫查方法之后,对肝脏疾病及正常切面图像都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以此为基础,再到临床见习教师是如何进行疾病诊断的,通过各种角色的转换(学生-患者-医生),能同时明白学习的目的,患者与医生各自的需求,从而进行换位思考,增强的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性[7-8]。调查问卷显示应用“三维立体”模式教学组的同学较对照组同学,在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显著改善。报告书写成绩也说明了,加入临床见习模式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超声诊断实践课是超声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理论及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中两组教学情况考核成绩结果显示:应用“三维立体”模式教学的学生在实验考核成绩较对照组有提高。“三维立体”模式,即多媒体视听材料讲解+上机操作+临床见习,三种教学模式同步应用于《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符合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中教学方式多元化改革的要求,在具体实施中,摒弃了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合理配比三种模式的学时,优化先后次序,实现优势互补,保证实践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构建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高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质量的实用型医疗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一群,姜敏,王兴涛.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水平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6):2038.

[2]张雨,唐琪.超声诊断学医学教学规律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7):910-911.

[3]高宝英.加强实践教性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6(8):8-19.

[4]王文献,文利,邹利光,等.以培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为主的影像教学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7,16(1)47-48.

[5]张健,青文婕,陈悦,等.浅议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9):69-70

[6]徐克,钟红珊.加强介入医师临床思维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8):598-601.

超声诊断学课件篇7

编写个人简历在语言的使用上,要有注意其逻辑性。下面由小编为你提供的超声医生个人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超声医生个人简介(一)

xxx

目前所在:潮州年

龄:29

户口所在:潮州国

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民

族:汉族

高:160cm

重:50kg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医院/医疗/护理,其它类,营养师

工作年限:8职

称:初级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希望工作地区:广州,广东省,广东省

工作经历

**公司

起止年月:2009-09~2011-12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担任职位:B超医生

工作描述:通过超声技术对疾病的诊断。

离职原因:

**公司

起止年月:2005-03~2008-05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担任职位:妇科助理医生

工作描述:协助医生诊治疾病,各方面检查以及一部分手术操作。

离职原因:

**公司

起止年月:2004-06~2005-03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担任职位:妇科助理医师

工作描述:协助医生诊治疾病,各方面检查以及一部分手术操作。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天津市中医学校

最高学历:大专

获得学位:毕业日期:2004-07

专业一:中西结合专业二: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2000-092004-07天津市中医学校中医士毕业证书20005500

2008-032011-01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

2008-052008-08华南农业大学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证书0819000000345771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粤语水平: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擅长于妇产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熟练操作各种手术以及静脉穿刺术(尤其是小儿静脉穿刺)

自我评价

本人开朗热情,具有良好的服务理念及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组织领导能力。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在定位好工作的同时,希望进修课程,不断扩展个人知识面及加强能力的锻炼,以更好的姿态力拼最好的工作效率和业绩。

超声医生个人简介(二)

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2-07-08民族:汉族

工作经验:应届生居住地:黑龙江大庆大庆

身高:Cm户口:江苏徐州徐州

自我评价

执著与热情,向上与坚定

期待彼此提供一个机会,用我的奉贤回馈您的选择

求职意向

希望岗位:卫生医疗类-医生/医师 咨询/顾问类- 销售类-管理/商务-销售助理

寻求职位:超声医师;Ct医师;放射科医师

希望工作地点:北京北京 上海黄浦区 浙江杭州杭州

期望工资:1500/月(可面议) 到岗时间:随时到岗

工作目标/发展方向

超声科、放射科、Ct科或核医学等影像科室医师

教育经历

2001-09--2006-07牡丹江医学院医药学类/影像希本科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四级);

中文普通话:熟练

所在地方言:熟练;

计算机能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熟练掌握word、office、flashmx等软件的应用与电脑的操作并掌握课件的制作

其它相关技能:

熟练掌握超声、Ct、核磁等仪器的操作与诊断

超声医生个人简介(三)

名:xxx性别:女

目前所在地:深圳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广东身高:162cm

婚姻状况:已婚年龄:29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超声科,医学影像科

工作年限:5年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广东省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广东省德庆妇幼保健院B超医生2005年7月-2007年7月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B超医生

工作描述: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甲状腺、乳腺、产科等超声检查

离职原因:xxxx

公司名称:广州市天河新塘医院B超医生2007年9月至今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B超医生

工作描述: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甲状腺、乳腺、产科等超声检查,熟悉心电图操作及诊断。

离职原因:xxxx

教育背景:

2002年9月-2005年7月:广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大专

2006年3月-2009年6月: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本科

培训经历:

0年0月至今:中华医学会多次多项肿瘤学培训La上岗证X刀物理师X刀医师

2002年2月-200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肿瘤(放疗)进修结业证书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自我评价

工作认真,服务态度好,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熟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甲状腺、乳腺、产科等超声检查,熟悉心电图操作及诊断。

职业目标:

放射科B超医生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xxxxxxxx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132XXXXXXXXXX家庭电话:

超声诊断学课件篇8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一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CaG)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1],但CaG检查无明显异常者仍然出现急性冠脉事件发生,在尸检时证实患者CaG检查时已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是诊断冠心病辅助方法通过导管将超声换能器放入血管内,能直接观察血管壁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和性质。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间使用上述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CaG和iVUS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16例;平均(58.6±7.5)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wHo和国际心脏病学会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排除未控制的高血压、恶性肿瘤、近期大创伤史、严重心律失常及瓣膜病变等,所有患者均行CaG和iVUS检查。

1.2iVUS检查美国波士顿科学(BostonScientific)iLaB系统机械旋转型超声导管,探头频率为30mHz,景深半径为5mm。将超声导管沿导引钢丝送到被检冠脉的远端,然后边回撤超声导管边进行超声检测,测量管腔截面积、斑块面积和总截面积(血管腔面积和斑块面积之和)。并用S-VHS录像带实时录像记录。斑块面积总截面积-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斑块面积/总截面积×100%。直径狭窄率[(总截面平均径-管腔平均径)÷总截面平均径]×100%。血管平均径血管总截面(最大径+最小径)/2。根据超声的回声特征将检查到的斑块分为软斑块、硬斑块和混合斑块。

1.3CaG检查使用SiemenS单C臂心脏介入X光系统,将造影导管分别送到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剂,进行造影并同步电影记录造影影像。测量最窄处直径、病变近端和远端的直径,测量血管病变长度。血管的平均径(病变近端直径+病变远端直径)/2,直径狭窄率(照血管的平均径-病变最窄处直径)/血管的平均径×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本组44例患者共对58处冠脉血管段进行iVUS检测和CaG检测。iVUS检测发现最狭窄处斑块情况:软斑块38处,硬斑块15处,混合斑块13处,肌桥3处,血栓1处。CaG检测发现向心性狭窄18处,偏性狭窄32处,钙化影2处,未见肌桥。58处血管CaG检测显示均未达到手术干预指征,而iVUS检测显示34处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治疗。实际实施手术干预的血管病变为28处。6处因费用等原因未进行手术干预。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iVUS和CaG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

表1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的iVUS和CaG检测比较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何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课题。一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CaG)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在冠状动脉病变的长度和狭窄程度的判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此方法不能显示管腔的实际形态,对病变位于腔内还是壁内无法区别,不能判定斑块的组织结构特性[3]。且因为受投照角度限制CaG对狭窄病变的检测容易出现低估现象[4]。而iVUS可弥补CaG的上述不足之处。它能对血管所作的360°横截面图像,可清晰显示管腔形态,还可显示斑块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可以精确测量血管腔径及截面积[5]。

本研究结果显示:iVUS与CaG检测在判断斑块性质方面有差别。对肌桥、血栓的检出率,CaG较iVUS为低。对病变狭窄程度的判断,CaG存在低估病变的现象,CaG与iVUS检测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的差异有显著性。iVUS对于病变血管腔形态、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及的检测明显优于CaG。iVUS检测显示斑块面积狭窄率≥50%,不稳定性斑块的脂核纤维帽厚度

目前,冠心病诊断并无统一标准,对于CaG检测无明显狭窄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可行iVUS检查,若发现斑块面积狭窄率≥50%,冠脉病变处有异常内膜增厚(内膜厚度>500μm)或不稳定性斑块的脂核纤维帽厚度

参考文献

[1]葛均波.血管内超声波多普勒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

[2]邬文敏.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脏二维超声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南华大学学报,2007,25(2):264-265.

[3]马明远,李榕生,杨希立,等.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中国超声学杂志,2001,17(3):187-189.

超声诊断学课件篇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今天的李俊来医师博学多思、拓新践行,在乳腺超声诊疗领域全国先进,只是这份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泰山起于垒土”的长期积累。

1964年李俊来出生于内蒙古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在艰苦的条件里他学习勤奋,1979年考取内蒙古重点中学――集宁一中,是从十几个县区挑选出来的“尖子”。然而,1986年从内蒙古医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县城卫校任教,基层条件很差。一个志向远大的人是不甘于平庸地过活的,李俊来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并付诸行动。终于,1990年他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并成为从该县城考取西医的第一个研究生。

研究生时期,李俊来师从于我国著名的超声介入专家董宝玮教授,也是从此,他真正走上了超声医学的学术行列。研究生毕业后,李俊来跟随导师进入了现在的总医院超声科工作。总医院具有较高的综合医学实力,有很多在国内外享有名望的医学专家,设备和医疗环境比较优越,学习氛围浓厚,对有志于医学领域的李俊来来说,那是难得的发展平台。于是李俊来不断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要求自己每天早上六点之前到办公室,有时凌晨三四点就起来看文献查资料,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当一名医生的苦与累在他身上得到充分地体现。

同时,来自基层的李俊来也充分体会到病人看病不容易,因此特别珍惜作为医生的这一职责,憨厚、踏实诚信的他,总能和很多患者成为朋友,被同事称为“良好医患关系的楷模”。在同事之间,他也处处为别人考虑,不喜欢争抢,用他自己的话说:“工作自己多做,光环要别人多拿。”因此很多科室同事愿意与他团结共事、协作医疗。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日积月累中,如今李俊来已在浅表器官、血管和腹部超声方面形成一定的学术优势,目前是总医院南楼超声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在对超声诊断技术的临床诊断和学术研究中,李俊来逐渐专攻起乳腺超声领域。乳腺疾病是妇女常见病,乳腺癌是国内外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们国家的发病人群较多,2007年据国家卫生部统计,乳腺癌已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癌症发病的第一位。

据李俊来介绍,我国乳癌大多发生在工作和劳动的关键年龄,其防治工作一直颇受医务界重视,各类诊疗技术不断出新。紧跟形势和学术前沿,李俊来从2007年到现在先后开展了很多新技术和新业务,如乳腺超声造影、乳腺3维超声、动态光学成像、B-CaD辅助乳腺诊断、标准化自动乳腺筛查超声系统、萤火虫技术、血氧成像、热层析成像、弹性成像、超声引导下乳腺病灶的活检、未能触及病灶的导丝定位、乳腺囊肿的抽液硬化治疗、乳腺脓肿的抽液注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微创旋切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HiFU治疗、乳腺癌的微波治疗前的实验研究等。可以说,李俊来在乳腺超声方面的项目开发上堪称我国医院之最,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其中有5篇内容属国内首次报道,以副主编和编委出版专著8部,参与获奖6次,对我国乳腺疾病的诊治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2013年他还被医院评为“百位名医”培育对象。

近年来国家对乳腺疾病日渐重视,2008年3月由卫生部组织、中国抗癌协会和天津医科大学承办的“中央转移支付地方乳腺癌筛查项目”启动,由理事长郝希山院士主持。李俊来作为本项目乳腺超声组组长在大会上作了“规范乳腺癌普查流程,提高超声检查诊断水平”的报告,会后整理的报告内容以专家论坛的形式发表在《中华医学超声》杂志上。在对城市妇女的筛查项目结束后,卫生部继续对我国农村适龄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李俊来作为其中之一负责为全国各地乳腺超声进行专业技术的规范化培训和资格考核。该项工作成绩得到了国家卫生部和各地政府卫生部门的肯定和赞许,2009年李俊来获得了北京市级的奖励,目前工作仍在进行中。2008年9月,“国际乳腺论坛暨女性影像进展”在美国著名城市芝加哥举行,李俊来作为大陆华人首次在这一国际高级别的乳腺超声专业学术会上作报告,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乳腺超声现状和乳腺癌筛查”,与会者纷纷前来就超声在乳腺影像诊断和筛查技术中的地位交换意见。这次会议以后,李俊来把代表乳腺微创旋切的最新技术“encor”首次引入国内,并在医院首先开展,效果显著,技术团队两千余例的应用经验发表scl论文近10篇,2011年获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不容易,不仅要不断学习跟上科学步伐,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李俊来对此深有体会。响应总医院以建设一流“研究型”医院的奋斗目标,李俊来将科研基础研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他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军队科研项目,其中2012年获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开发项目“热层析分析仪的研发与应用”的课题“肿瘤生长与代谢产热的热层析新方法研究”,预期通过功能学和形态学双重信息对临床早期乳腺癌得以发现和检出;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乳腺癌剪切波弹性模量差异的病理基础研究”,预期通过微观病理认识恶性肿瘤产生硬度的原因;2011年获得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乳腺超声影像库的建立和自动识别系统的研发”,2009年获得军队专项保健“下肢静脉血栓风险预测临床量化研究”。随着李俊来在学术高度和深度方面的进展,也有效地促进了科室的临床治疗水平。

超声诊断学课件篇10

【关键词】出生缺陷;婚前预防;产前诊断;干预措施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的胎儿具有先天畸形或异常,包括胎儿的生理结构、代谢和智力等方面,出生缺陷的各种繁多。几乎胎儿所有的系统和器官均累及。出生缺陷儿的发生严重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近几年来,致畸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特别孕早期的诊断,如何对出生缺陷进行早期宫内检测,提高产前诊断,早期宫内进行干预,引起医疗保健的关注,本院对全市开展助产技术的单位,2005-2008年间全市住院分娩17250例围产儿进行监测,其中有61

例是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3.5‰,现对其进行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1孕妇情况及胎龄,致畸因素,孕妇年龄、胎龄,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25岁,胎龄32~41周,平均39周,单胎59例,双胎1例,城市2例,农村59例,初产妇47例,经产妇14例,剖宫产1例,自然流产2例,治疗性引产9例,自然分娩49例。

1.2出生缺陷类型,缺陷的诊断根据,生后临床查体进行诊断。全身皮肤黑色素瘤1例;轻度唇裂4例,腭裂3例,严重唇腭裂11例;消化道畸型1例;双肾积水2例,尿道下裂1例;脑积水7例,无脑儿2例,脑膨出1例,脊柱裂5例;四肢发育畸形:多指9例,肢体短缩4例;肝脾肿瘤1例;先心病1例;生殖器官两性畸形1例;多发性畸形7例。

1.3孕妇接触有毒害物品3例,原因不明58例。

1.4诊断时期,61例中其中15例经B超在孕期检测出后诊断,其他46例未做任何出生缺陷筛查,临床分娩后筛查诊断。

2结果

2.1出生缺陷产前诊断情况,61例缺陷儿的母亲有15例孕期、孕早中期至少有一次B超检查,产前B超诊断阳性率是可观的。

2.2缺陷儿转归、存活30例,有20例为出生后7d内死亡,B超诊断后治疗性引产死婴9例,自然流产2例。无脑畸形、脑积水、脑膨出、脊柱裂13例;双肾积水2例;唇裂、腭裂3例;肢体短缩上下肢4例;腹水消化道畸形1例;肝脾肿瘤1例;多发性畸形7例。围产儿死亡20例,死亡率为32.8%。

3讨论

3.1提高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近年不少文献报道B超在产前诊断严重缺陷具有一定的价值,以上资料中B超对缺陷儿产前检出率为98%,如何提重出生缺陷儿的宫内检出率,使用分辨率高的超声设备,对孕妇过胖,胎儿过大,羊水过少,胎位不正等影响,B超给临床提高了诊断率,在妊娠3个月和妊娠中、晚期,采用三维超声比二维超声检测畸形更准确[1]。孕中期常规操作一次三维超声检测排除严重出生缺陷,提高产前诊断率。

3.2注重把握产前诊断的时间,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或出生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应用各种先进的检测手段,如影像超声化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状况,检查胎儿细胞的生化项目和其他因素,对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作出诊断,为胎儿宫内治疗及选择性流产创造条件。上述资料61例病例中,孕妇在孕早、中期只有15例进行了B超筛查,余其41例未做任何筛查,错过产前诊断的最佳时期,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是降低出生缺陷率的主要途径,提高做好孕前保健的重要性。

3.3作好孕期保健。加强出生缺陷的早期排查工作,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本资料仅对出生后临床查体诊断缺陷进行统计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率50.81%,产科围产期围产儿死亡中出生缺陷儿死亡占首位,超声检查可对明显形态、结构异常作出诊断,基层保健人员掌握可致畸的高危因素,做好孕前宣传,把握好需作产前诊断的对象[2],对年龄35岁的孕妇,孕早期有发烧、病毒感染、糖尿病、不良服药、吸烟、饮酒、接触射线、食用带芽的土豆等孕妇要作好如何排查胎儿畸形的宣教工作,及早对出生缺陷进行早期干预,孕早期3个月内作toRCH检查及早发现异常,采取早期医疗干预措施,从而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造成孕妇及家属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所以加强孕期保健是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