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临床医学的核心十篇临床医学的核心十篇

临床医学的核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6:50

临床医学的核心篇1

关键词临床基本技能临床胜任力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prominentClinicalCoreCompetenciesofmedicalStudentsandStrengthenClinicalpracticeteaching

LiCongde

(medicalScienceCollege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Yichang,Hubei443002)

abstracttomeetpeople'sgrowingdemandforhealthcare,clinicalmedicalstudentscorecompetency,carefullyselectedclinicalteachingcontent,continuousimprovementandinnovativeteachingmethods,givefullplaytotheroleofteachingclinicalskillscenter,creatingfavorableconditionsfordoingcanconductbedsideteaching,toensurethesmoothconductofclinicalpracticeteaching,strengthenthetrainingofmedicalstudentsinclinicalcorecompetenciesandprofessionalcomprehensiveliteracy,andpromotethecontinuousimprovementofthequalityofmedicaleducation,forthesocietyofhighlyqualifiedmedicalpersonnel.

Keywordsclinicalskills;clinicalcompetencies;clinicalteaching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对于生活质量及医疗健康保健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当今社会对医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医学生临床核心胜任力,尽快适应和实现由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是现代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核心胜任力的重要环节,既肩负向医学生传授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训练临床技能的使命,也要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思维能力;更要培养医学生形成职业态度与专业素养、训练人际交流沟通能力。临床实践教学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发展,已具有丰富的内涵,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科学和医学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临床基本技能模拟训练装置推陈出新,临床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变革和创新。既缓解单纯依靠临床教学医院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矛盾,也使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更加科学化,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因此现代医学教育必须思考根据现代社会需求重塑教育目标,构建新型实践教学实施和保障体系,满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具有国际视野、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性思维和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医学人才的需要。

1临床胜任力和现代医学生的基本素养

戴维・麦克利兰提出的“胜任力”是指“区分工作中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的个人深层次特征,是自我概念、动机、某领域的知识、特质、认知或行为技能、态度或价值观等可被测量或计数的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①胜任力结构包含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miller用知识、能力、表现和行为的金字塔模型评价临床胜任力。②塔底的知识表示医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能力是如何使用现有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制定诊疗方案;表现是处于实际医疗环境中的个人表现即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行动;塔顶的行为是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日常工作行为。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对医学毕业生应具备医学基础知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交流与沟通能力,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等最基本及核心的能力都给予明确界定。我国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可归纳为:责任心、自信心、事业心、同理心、团队合作、成就导向、文化基础与核心专业知识、公共卫生知识、临床技能、沟通能力、信息收集与判断和分析能力、学习能力、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即包含学习、分析、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职业发展能力,沟通交流与团队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力,责任、自信、同情心等个人心理特质,所具有的医学必备的核心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其它人文辅助知识和成就导向和行动。③新时代的医生必需具备广阔乃至全球视野,具有极佳的创新科研思维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医学健康事业的要求。

2根据医学人才市场的变革需求,适时精选教学内容

2008年我国颁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它是《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和《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等国际医学教育标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现阶段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文件。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又明确提出:“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深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教学和评价考核方法,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这为我国第三次医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更应该清醒认识到,医学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厚基础、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但由于医学职业的特殊性,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对医学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他们既掌握高新诊疗技术,又有宽厚的医学知识,具有极强实际工作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即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和良好服务的艺术。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除了保持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外,更应根据现代医学教育规律和人才市场的要求,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各课程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考虑社会对医学人才的知识需求及其学科间的联系与前后铺垫确定具体教学内容;注意避免强调学科的知识性、系统性与完整性,而忽略各类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造成喧宾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临床实践技能培养这条主线,融人文素质、人际交流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与一体。无论是早临床、多临床还是反复临床,都是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初步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本科生应突出临床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着眼于基本或临床医生必备的诊疗思维和诊疗技术的强化训练,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度介绍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推陈出新但忌求新厌旧;充分发挥医术超群、医德高尚的临床教师模范引领作用,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各种临床教学活动中。只有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结合专业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才能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加强临床实践教学,逐步提高医学生临床核心胜任力

从大学生入校起,就应精心编制临床实践教学规划。大致可分为与医学课程同步学习、实习前的集中训练和毕业前的强化训练三个阶段具体实施临床实践教学,逐步培养和提高医学生临床胜任力。课程同步学习应贯穿于整个医学课程学习之中,各课程应谨记自己在整个培养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使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人文知识的熏陶、团队合作精神及其科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后期以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如病史资料采集、体格检查;基本的诊疗技术与病史资料分析整理,进行初步诊断,拟定治疗方案等。实习前的集中训练是对全面系统性梳理已学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的过程,侧重病历的正确书写、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技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其干预措施效果的评价与分析,为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奠定基础。毕业前的强化训练是查漏补缺、强化基础和回归基础的阶段,为医学生实现向临床医生的转变提供保障。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兴趣进行相关临床技能的训练,强化某些临床学科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辅助诊断,重视临床实践技能训练,运用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临床思维,确立诊疗方案,学会分析各种诊断和治疗手段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诊疗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充分发挥临床技能中心的作用,做好临床实践教学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落实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现通用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各高校相继建立了临床技能中心,既进行传统的诊断和外科基本操作技术训练外,还利用各种仿真临床操作模型、智能化的医学模拟人和标准化病人,进行相关临床思维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及早接触临床技能、弥补临床实际训练的相对不足。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逼真化临床现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各种操作难度可调可控,并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还可训练学生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等,以及应急处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当他们进入医院时,面对病人时充满自信,游刃有余地采集病史,更容易得到病人的信任和配合,顺利完成各种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操作。

5模拟代替不了实际,应创造条件实施床边教学

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医学生的学习是一对矛盾,为了明日的医生,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展床边教学。虚拟就是虚拟,永远代替不了现实,临床疾病千变万化,个体差异大,要克服一切困难,增加学生临床实际训练的机会。随着社会对医疗行业需求不断增加和医学道德伦理的内在要求,再加之学生人数众多,传统的以病人为主要学习训练对象的临床技能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学生过多,带教老师不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病人无承担教学任务的义务,有权拒绝学生操作,很多临床技能操作难让学生实施,学生获得实践技能操作训练的机会日益减少,医学生难以学到本应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教师责任,增强其使命感,尽可能积累各种临床病例,争取患者的理解与支持,在不违背《执业医师法》、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增加床边教学,尽可能指导学生开展各项临床技能实际操作。要把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热爱教学的医生充实到临床教学队伍,各级管理部门应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主动承担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风险,让教师潜心医疗和钻研临床教学,使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同步增长。

今日的医学生是明日的医务工作者,其临床胜任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保障的质量。我们要着眼未来,以医学生临床胜任力为导向,不断强化医学教育尤其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探索、适时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加强医学生职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促进医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输送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注释

①DavidC.mcC1e11and.testingforcompetencyratherthanintelligence[J].americanpsychologist,1973(28):1-14.

临床医学的核心篇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5)05(c)-0156-04

[abstract]objectivetoimprovethetrainingqualityformedicalstudentsunderclinicalinternshipinourhospital,formulatescientificandappropriatetargetsystemofclinicaltechniquetrainingwhichmeetstheneedsofinternshipformedicalstudents,andtoexplorethefeasibilityofthepromotionandapplicationofthesystem.methods50medicalstudentswhowereenrolledinourhospitalforinternshipfromJuly2013toJuly2014wererandomlyselectedasreformgroup.trainingandassessmentwerecarriedoutaccordingtothetargetsystemofclinicaltechniquetraining,andtheirassessmentresultswerecomparedwiththoseof50students(controlgroup)whoreceivedregulartrainingfromJuly2011toJuly2013.Resultstheassessmentresultsofthereformgroup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withstatisticaldifference(p

[Keywords]medicalstudents;internship;targetsystemofclinicaltechniquetraining;training

医学生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从理论向实践、从课堂向社会进行过渡的关键环节,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提升至关重要。临床实习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医学教育质量和医学生未来的发展。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大使命,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医科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1]。

作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本院每年承担着医学生实习的任务,医院已有较为合理的考核体系,2013年之前,本院学员毕业实习是采用全院各科室轮转实习的形式,每个临床科室实习结束后进行出科考核,研究发现每年医学生考核成绩都差强人意,技能操作水平难以达到临床要求,其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提高医学生实习的质量,除合理的考核体系外,更重要的是制订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针对此种现象,本研究依据临床要求拟定了全新的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及培养模式,探讨此医学生实习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及培养模式的优劣,以期建立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培养模式,向全院各科推广实施,以进一步规范本院医学生实习制度,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7月进入本院实习的医学生,以学号为标准,参照随机数表,随机抽取50名学员作为改革组,按照新拟定的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及培养模式进行培养考核,考核成绩与2013年前以常规模式培养的50名已毕业学员(对照组)考核成绩进行对照比较,具有可比性。

1.2培养模式及考核方法

1.2.1内科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的制订学员内科实习分为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血液科、内分泌科等,由各科室临床及教学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组成教研小组,以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体格检查、病例书写、医患沟通能力为基本内容,参照教学大纲要求及各学科临床实践具体特点,制订各学科的实习方案和临床技能量化指标,建立“一贯制、多模块、分层次、递进式”的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按照临床职业素质、临床基本技能、临床专科技能、临床实践技能、综合指标评价等板块对实习生进行递进式的教育培训模式。以此为规范,对随机抽取的50名受试学员进行培养。

1.2.2出科考核方法为加强对医学生实习的监督管理及所学技能的掌握程度,本研究制订了较严格的考核制度即“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构建向医师资格考试模式靠拢,分为三站式考核:第一站笔试,即基础知识考核,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病历书写;第二站于医院模拟培训中心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和体格检查考核,模拟中心依托医学生理及计算机技术,创设出模拟患者和模拟临床场景[2],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改变了传统教学及考核的方式[3];第三站医患沟通能力。每个临床科室实习结束前,对出科学生进行考核,由各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带教老师主考,分为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操作、体格检查、病例书写、医患沟通能力等5板块,按照oSCe考试评分标准[4]进行量化评分。每个版块分值100分,分别取20%纳入总成绩。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考核成绩的比较

改革组及格率达98%,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各考核部分及总分均值的比较

改革组基本知识、临床技能、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医患沟通等方面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学教育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教育学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应站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水平为主[5]。

美国的医学教育模式实行本科后教育和精英教育的体制,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特别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6],这也是我国现行医学教育所欠缺的。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本院对实习学生的临床技能教学培养,由于内科各临床科室普遍临床诊务繁忙,各级临床医师工作重心多在于临床工作,易忽视对实习学生的培养。各学科专家主任对实习学生未制订出明确的学科临床技能培训内容和考核指标量化方案,实习生呈“放羊式”的培养模式,不利于医学生临床技能规范化、标准化及人性化向更高水平发展[7]。近年来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对医学生临床实习进行了创新和改革,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为适合新医改形式要求构建了新型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了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和临床考核体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为优化医学生临床教学管理,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引入了pDCa循环法[8-9]。针对本院医学生实习教育现状,新的教学模式推广已迫在眉睫。基于此种现状,在医院领导和各内科主任支持下,本研究拟定了全新的医学生临床培训指标体系,旨在对本院医学生实习的体制进行改革,探索更加科学完善有效的临床培养模式,并向外科、妇科、儿科及其他科室推广应用。

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的实施有赖于内科各二级科室的协助,各科专家依据本学科临床特点,以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体格检查、病例书写、医患沟通能力为基本内容制订科室实习方案,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建立多学科融合、布局合理的临床技能教学平台。按教学资源的统一性、技能培养点一贯性和教学手段的立体化建设思路构建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建立“一贯制、多模块、分层次、递进式”的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按照临床职业素质、临床基本技能、临床专科技能、临床实践技能、综合指标评价等板块对实习生进行递进式的教育培训模式。

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改变传统医学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教育模式[10],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推行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11]教学方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贯穿基础和临床课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决策能力,学习和协调能力,专业文献阅读和医学信息获取及评价的能力,自我学习及医患沟通能力等。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强调临床操作技能实训,本院建立了集教学、示教、操作、考核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开展技能模拟训练,采用标准化患者训练法,即运用经过培训合格后的标准化患者来训练医学生的基本临床技能,这是一条与国际接轨的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的新途径[12],既增加了学生接触患者的机会,解决了见习时病源不足、患者不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问诊、体格检查技巧进行正规训练等确立了标准模式[13]。

改革前重医疗技术操作教学,轻医患沟通,改革后加强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广泛参阅国内外有关沟通技巧、心理学、人文医学的书目及文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为医学生系统学习提供教材,教学采用场景培训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灵活应用病例分析和标准化患者,建立理论学习与医疗实践相辅相成的医患沟通教学模式,拓展医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有助于医学生真正做到“精医术、懂人文”[14]。

应选择爱岗敬业、医德高尚、以身作则、经验丰富的临床带教老师,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推行全面竞争上岗和岗位责任制[15],提高带教老师服务育人的意识,严格按照实习方案进行培训管理,使实习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实习结束按照“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出科考核,将各项考核内容进行量化打分。通过此种模式培养的50名实习生成绩明显优于往届毕业学员,改革方案初见成效,为进一步向全院推广提供了可能。

临床医学的核心篇3

1明确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掌握本专业临床技能,能独立地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与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规定着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规格要求,是整个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因此,我们在长期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中,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从培养方案、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多方面为培养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搭建立体交叉平台。

2以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方案,强化临床能力和实践操作训练

现行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培养方案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以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构筑扎实的临床理论基础,注重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方面,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合理压缩理论课程时间,优化课程设置,强调理论性和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在保持临床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整合临床医学基础课,增设与公共卫生、人文、法律相关的交叉学科课程,以加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满堂灌式教学,重视引导启发性教学、研讨式教学和应用型实践环节教学的应用[2];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员课堂传授式教学,增加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临床病例研讨会、研究生论坛、国内外知名临床专家专题报告、讲座等,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临床思维能力[3]。培养环节以临床训练为重点。充分的、高质量的临床实践训练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的培养方案严格规定学生第二学期起跟随导师组及上级医师进行临床实践,保证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集中实践教学时间。在二级学科内,强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细化临床培养要求,建立出科考核制,确保培养质量。注重过程管理,建立多重考核机制,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培养方案中固化程序,对研究生临床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具体规定各专业学生应轮转的临床科室、时间和应掌握的病种及相关技能,并在每个专业轮训结束后进行轮转考试。考核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轮转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毕业临床能力考核。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能反映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更能看出其科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现行的临床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对学位论文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专业学位的特点。在选题上,既不搞纯粹的学术研究,也不降格为实际工作的简单总结,而是更注重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使学生在完成高水平论文的过程中,同时获得独立承担本学科领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成为优秀的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

3主客观考核相辅佐、平时考查与毕业前考核相结合的多重评价体系的建立

临床能力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核心,临床能力考核标准和办法是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质量的关键[5]。我院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组织专家建立题库,制定平时临床轮转出科考试与毕业前临床技能考核相结合的临床能力评价体系,采用更为客观的人机对话答题和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考核,并在考核中充分引入临床病例,确保考核的客观、有效、公正、严格实施。

4建立临床医院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相结合的临床培训基地,加强高水平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山东大学具有5所综合型附属医院和3所专科实习医院,开放床位7000余张,建有3个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标准化病人(Sp)教学队伍。此外,还和多所省内外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了20余个临床实践基地,为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技能培训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硬件保证。我校现有610位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同时,各医院的832位临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2人次,为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技能培训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和教学能力。

5完善管理体系

临床医学的核心篇4

引言

我国自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以后,建立了医学学位授权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医学硕士、博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8年颁发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在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把学位类型正式区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为目标,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是区别于其他学位类型的本质特征[1]。所以,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符合临床需要、能胜任临床工作的合格学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宁夏医科大学自2002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研究生中应届学生比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院研究生中应届本科毕业生比例从2005年的不足30%上升至2010年超过90%。本科阶段学习中,很多院校注重学生考研、就业率,鼓励学生考研,忽视了生产实习,导致这些学生入学时临床技能、知识及经验缺失。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为了保证培养质量,以《试行办法》为指导,结合本校实际,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体会和经验和大家做以下探讨。

1培养模式探索

1.1重视岗前培训,强调临床基本技能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完成第1学期的基础理论课程后,随即进入临床培养。每位学生临床轮转前,先接受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强调临床基本技能,包括:体格检查、内科四大穿刺、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心肺复苏等,并针对病史采集、病历及处方书写等内容进行专门训练,开展法律法规、医患沟通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岗前培训结束后,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统一组织对培训所有项目进行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科室轮转培养。为保证培训内容、手法的规范性,所有的培训教师及考核专家都先期进行了规范化培训,从而保证了岗前培训质量。

1.2加强临床科室轮转,保证轮转质量岗前培训后,进入临床培养阶段。要求每位研究生总临床轮转时间不少于28个月;其中二级学科及相关专业的临床轮转,依据各专业情况,轮转时间不少于8-12个月。结合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及临床工作实际需要,规定内科学研究生必须轮转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外科学研究生必须轮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每个必转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2个月。此外,为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轮转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轮转期间,研究生作为住院医师参与科室日常诊疗活动、危重病人抢救、疑难病例讨论及临床教学等工作,参加医院及科室安排的所有学术活动。要求硕士研究生每3个月在所在科室完成公开性读书报告1次,不仅提高了学生文献阅读、综述及语言表达能力,还带动了各科室医师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氛围,促进学科发展。

为保证每个科室临床轮转培养质量,严格执行出科考核制度。出科考核由轮转科室考核小组实施。考核小组由学位点负责人、带组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教学秘书组成。考核内容重点体现临床思维能力。此外还包括劳动纪律、思想品德、技能操作及专业理论。考核由专门的研究生工作督导组和管理人员进行督导、反馈。

在完成二级学科轮转培养的基础上本文由收集整理,深入到本专业三级学科,着重于该专业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以及科研思维的强化训练。参与本学科临床医疗工作,在日常查房时,要求研究生先提出自己的诊断、鉴别诊断、诊疗意见等。组织研究生参加科室的病例讨论,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结合临床工作学习有关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临床决策能力。

1.3严格毕业技能考核,提高培养质量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不仅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还需参加严格的毕业技能考核,考核成绩合格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必须条件。毕业技能考核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统一组织,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实施。考核专家组为前期经过临床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的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组成,涉及该二级学科的所有三级学科。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固定项目的考核专家相对固定。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思维、内科穿刺操作、外科手术操作、放射学、超声学、心电图7大项。考核方法为:在二级学科范围内随机抽取病人,由参加考核研究生对其经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然后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答辩,包括分析病例特点,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依据,治疗原则,诊疗方案,学科新进展等方面。内科穿刺考核由学生在所在科室选取需要穿刺的病人,考核胸穿、腹穿、腰穿、骨穿中任意一

项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应变能力。外科手术操作则在手术室内进行,从刷手、消毒、铺巾、穿手术衣戴手套、切开、暴露术野、止血、缝合、无菌观念、应变能力各个方面对研究生进行考核。放射学、超声学、心电图的考核则结合各专业特点,考查学生对辅助检查项目的阅片能力。

1.4论文开题、答辩体现专业学位特点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三级学科范围内进行论文开题。研究生在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从事临床科研,学习临床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分析,培养临床科研思维,撰写学位论文。论文选题一般结合临床工作实践,以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应用性。论文质量标准体现为应用性和创新性,但创新性与科学学位论文的要求不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研究生通过分析过去及现在的临床工作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出的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技术,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具有新的应用价值。

2经验总结

2.1领导重视,投入充足我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得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医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由于我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部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进入临床在岗前教育时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规范化培训和实操训练,总医院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外科学实验室,购买先进的模拟人设备,在现下的医疗环境中,为研究生临床基本技能的练习提供坚实的保障。另外,医院每年投入300余万元用于研究生培养及导师队伍建设等。在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的领导下,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各学科学位点负责研究生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生工作督导组,督导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并及时向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反馈,提出整改意见。

2.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导师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灵魂,只有学术造诣深、临床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学风正派、思想品德高尚的医学教育者,才能在研究生培养中身体力行,带领研究生跟踪和挺进学科前沿,并把自己好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探索精神、正确的职业道德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医学研究生[2]。我院定期举办导师会、导师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导师来院交流。明确导师职责,交流研究生带教经验。要求导师在除了对研究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及生活中遇到是实际困难,帮助研究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采用激励机制,导师竞争上岗,根据导师学术业绩(学术论著、科研项目)和在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等情况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连续几年没有科研成果,或未能认真履行职责而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者,取消其导师资格。

2.3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监控体系严格规范的临床能力考核是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3]。国外研究报道,在临床技能考核实施过程中,规范考核标准,减少评判的差异,提高考核的公平性,有助于克服临床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于客观评价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意义非常大[4]。我们在不断的征求临床专家、尤其是每年的考核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培养考核研究生的经验,根据各学科特点,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临床能力考核指

标体系,提高了了考核的客观性。并由学校督导组、学院研究生工作督导组对研究生培养及考核工作全程督导,保证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性以及考核的公正性,从而严格把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临床医学的核心篇5

关键词: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67-03

当前,我国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尚未形成,正在重点建设全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由于全科医师的知识、技能、态度、培养方法以及工作内容不同于其他临床专科,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也不同于专科医师培训。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滞后,合格的全科医师为数寥寥[1]。为了解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实践教学的意义,我们应用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对全科医师进行临床技能实践教学,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对我院规范化培养的108名全科医师在进入社区实践前根据全科医师培训大纲先进行临床技能考核,采用标准化病人与客观结构临床考试体系(Standardizedpatientand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简称Sp+oSCe)进行考核,考核后进入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接受临床技能的强化训练,具体内容包括:病史采集(标准化病人);病例书写;病例分析;体格检查;血、尿、便检查的操作及结果判读;心电图机操作及报告分析;医学影像分析;内科技能(吸痰术、吸氧术、静脉穿刺、导尿术腰穿、胸穿、腹穿、骨穿);外科技能(穿脱隔离衣、无菌术、清创缝合、打结、拆线、换药、指诊);儿科技能(小儿体检、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妇产科技能(产科检查、妇科检查、子宫颈涂片技术);急诊科技能(现场心肺复苏、洗胃术、包扎、骨折固定及转运);眼科技能(眼底镜使用、外眼检查);耳鼻喉科技能(耳鼻喉检查、鼻镜、耳镜、后镜的使用);医患沟通等,共40学时培训。培训后再利用Sp+oSCe考核体系进行考核,对培训前后两者的成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二、结果

遵义医学院附院108名全科医师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分析:

注:p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医学影像分析、心电图培训前后对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而病例分析、结果判断、总成绩在培训前后对比,p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实践技能考核方面,病史采集、病例书写上培训前后p>0.05,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体格检查内科技能、外科技能、妇产科技能、急诊科技能、儿科技能、眼科技能、耳鼻喉科技能方面在培训前后对比,p

讨论:

我国医改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实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战略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普遍提高,需着力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我国发达地区上海市为例:地域65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200万,目前有2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679个、村卫生室1860个。上海执业医师4.55万人,社区医师9848人(占21.6%),其中获得全科医师资格1043人(占20.7%)而且社区医师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者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计划是三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全科医师的培训主要是通过毕业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主要工作在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的全科医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师培养和管理模式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中应为重点培训内容,但目前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及患者自我防范意识的增强[1-2],学生相关实践常常被拒绝或使医院面临医疗投诉及纠纷,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对此状况也万般无奈,因而常采用录象演示电化教学,但难以完成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过程.因此建立现代化临床技能实验室是成为解决此类矛盾的方法[3],采用标准化病人,加强临床的操作规范和具体操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直接接触病人得到较全面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能进入临床时得到全面的技能训练[4]。

我院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面积3755.64平方米,仪器设备604台件,仪器设备总值3585.67万元,有外科手术视频直播系统、全电脑网络化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及放射学信息系统(RiS),设置了内、外科模拟病房、iCU模拟病房、护理模拟病房等。其中包括内科学技能实验组、外科学技能实验组、妇产科学技能实验组、儿科学技能实验组、耳鼻喉科学技能实验组、急诊医学技能实验组、眼科学技能实验组、诊断学技能实验组等7个技能实验组的现代化技能实验室.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了“基础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采用独具特色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信息化、网络化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平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考核方式,建立并完善了采用Sp+oSCe临床考试.我们利用临床技能实验室改革原有临床技能考核模式,引入标准化病人,拟定新的考核方案,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增强临床技能考核评价的操作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建立了临床技能考核题库及评分标准。本系统有3站考试:模拟诊疗站、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站、实验室检查站:(1)模拟诊疗站:采用了Sp病人的模式,围绕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运用诊断性辅助检查、诊断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职业态度等所设计的病例进行考核。应用Sp病人进行模拟诊疗,作出诊断、鉴别诊断,提出诊疗方案,并回答老师相关问题。主要考核学生以下能力:询问病史和书写病历能力、体格检查能力、病情分析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2)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站包括:①外科操作站:穿脱隔离衣、无菌术、清创缝合、打结、拆线、换药、指诊;②内科操作站:吸痰术、吸氧术、静脉穿刺、导尿术、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③妇产科操作站:妇科检查(双合诊、宫颈刮片、窥阴器的使用)、产科检查(四部触诊、骨盆测量)。④急救操作站:现场心肺复苏、洗胃术、包扎、骨折固定及转运。⑤儿科技能(小儿体检、小儿头皮静脉穿刺);⑥眼科技能(眼底镜使用、外眼检查);⑦耳鼻喉科技能(耳鼻喉检查、鼻镜、耳镜、喉镜的使用);(3)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站:心电图、X光片、化验报告单判读。

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对我院规范化培养的108名全科医师在进入社区实践前根据全科医师培训大纲先进行临床技能考核,采用标准化病人与客观结构临床考试体系(Standardizedpatientand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简称Sp+oSCe)进行考核,考核后进入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接受临床技能的强化训练,培训后再进行考核,对比培训前后两者的成绩。我们可以看出:在医学影像分析、心电图培训前后对比,成绩无明显提高;而病例分析、结果判断经过培训成绩有提高。实践技能考核方面:病史采集、病例书写上培训前后成绩无明显提高;而在体格检查内科技能、外科技能、妇产科技能、急诊科技能、儿科技能、眼科技能、耳鼻喉科技能方面,在培训前后对比提示经过培训后成绩有提高。从以上结果可看出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可作为培养全科医师提供较全面临床技能的教学和训练的场地,我们建议全科医师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先进入临床技能实验中心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再进入专科轮转或者社区实践,这样可使全科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操作前掌握基本技能的操作规范及流程,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同时为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提供可行性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棉华,何萍,李丽萍等.一流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医学生进行早期临床实践的重要基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2):50-51.

[2]刘治平.新时期医院从事临床实践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9):551—553.

临床医学的核心篇6

关键词:改革;临床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094-02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院校培养厚基础、强技能、重创新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过程,开展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对医学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以收集我校在临床课程体系、临床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平台建设、临床教学模式、临床教学管理系统等方面改革内容。试图探讨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对医学人才培养水平的影响。

一、临床课程体系改革

传统的临床课程体系是按照先理论后实践模式进行的,即学生学习完理论课后再到教学基地进行集中见习,最后集中1年时间进行临床实习。研究发现该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实习时间距离理论学习时间长,知识点遗忘多,因此见习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该模式存在的问题我校提出了“3+2”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即前3年在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第3年末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学习(包括见习和临床实习)。通过对比以往模式,我们发现该临床课程体系调整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临床密切性,加深了学生对临床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有利于学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二、临床教学内容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关怀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我们传统的临床教学内容恰恰缺少这项内容,为了更好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及医疗市场的需求。我校在以往临床教学的内容基础上增加生命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临床技能学、行为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学科的课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医学的理解,也为他们以后更快进入临床角色打下基础。

三、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

1.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集教学、培训、考核及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医学教育培训基地,是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保障[2]。加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投入是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校积极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校发展专项经费和学校强校工程专项建设资金,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高校发展项目400万的经费支持,用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建设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考场(16站)、急救训练中心和微创训练中心,并购置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及实践教学医学模拟人。重新整合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实验室设置,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将内科系统相关内容如胸、腹、腰、骨四大穿刺移至诊断学实验室进行培训,达到整合资源的目的。

2.加强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平台建设。基于网络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我校建设了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并完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网站,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设置实验教学、教学资源和师生交流等版块[3]。各教研室将临床技能操作规范、相关的教学内容如ppt及电子病例、操作视频等教学内容资料上传至网站,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观看内、外、妇、儿科的临床操作技能的教学视频。建设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台,能极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医学人才的培养水平。

四、教学模式改革

1.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国内许多院校均在采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优点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在实施,教师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教学情境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即以病例讨论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我们发现该模式在提高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掌握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2.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医学卫生人才的知识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4],医学生在从事临床实践活动过程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家庭、心理、经济等综合因素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因此,我们临床实践教学中努力构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育人氛围,锻炼学生关爱患者,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注重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加强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素养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临床教学管理系统改革

建立健全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①加强教学基地教研室建设。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目前是按照校院f同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首先,教学医院必须成立教学科,由教学科全面负责临床实践教学活动。各临床科室也应成立临床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由学术水平高,教学意识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科室主任兼任。教研室再选一批水平高、资历深的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人员担当教学任务。②学校成立教学督导系统。第二临床医学院有独立的教学督导组,定期或不定期到教学基地进行教学监督,评估、评价教学基地教学。③组织教师进行理论授课比赛,通过授课比赛为老师提供了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平台,促进教师授课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④严格毕业技能考核。毕业技能考核是检验学生实习效果的最好途径。毕业技能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考场,考核的内容只要是对内、外、妇、儿科的基本技能进行考核。在考核中对医德医风、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防止走过场。

六、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校在临床课程体系、临床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网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建设、临床教学模式、临床教学管理系统等方面改革内容的经验总结,我们发现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医学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医学教育迅猛发展,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完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医学人才。

⒖嘉南祝

[1]林梅,李靖.建立教学模拟医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0(10):82.

[2]张博,李佳,白璐,等.临床技能培训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J].赤子(中旬),2014,(4):79.

[3]韩小玲,林鸿程,周忠伟,等.构建网络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技能教学新模式[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8):2919-2920.

[4]张珊莉,邝昌贤,林少芒.临床实践教学与医患沟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19-20,42.

临床医学的核心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综合训练;岗位实践技能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爱伤意识、团结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全面提高学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我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即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旨在使学生达到既强化岗位实践技能又巩固基本理论知识的目标,并注重其自主学习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强化临床技能训练,使学生尽快在实习及工作中完成角色转变,胜任岗位工作[1]。

1现状分析

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是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2];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综合训练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要途径[3]。能否熟练、规范地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是评价医学生基本技能的标准,也是衡量医学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1)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进入实习之前,缺乏足够的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学生很难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从而使临床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2)传统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也就是床旁教学,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条件下[4]受到了极大限制,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越发紧张,患者依从性差,学生多,实践与操作机会少,必然导致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水平下降[5]。

(3)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要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证,才能获得执业资格。这时,首先要通过的就是全国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在历年的实践技能考核中,执业助理医师的通过率明显低于执业医师,这不仅与学生学历层次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实习前加强临床岗位实践技能训练,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既适应岗位需求,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改革实践

针对现状,我校探索性研究与实践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前临床实践技能强化,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该课程是在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实习前最后3周进行的强化训练。

(1)制定教学大纲。与临床一线专家一起将适应岗位需求并符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实践技能部分)要求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出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与临床接诊患者流程相符,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判断(心电图分析、X线片阅片)、外科基本技能操作4部分。

(2)编写配套教材。由于本课程没有现成的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教材,故由学校资深教师及临床一线专家一起根据教学内容,编写了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配套教材———《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教材围绕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编写病史采集部分的训练内容,在体格检查中将技巧性强的如心脏叩诊、听诊,肝、胆、脾触诊等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把基本的典型的心电图(如房室肥大、早搏、心肌梗死等)与X线片(如靴型心、梨形心、肺结核、肠梗阻、肱骨骨折等)的判读纳入辅助检查部分教学内容中,选取临床常用外科基本技能操作作为培训项目(如心肺复苏术、穿脱手术衣、换药术等),将规范的操作步骤、明确的诊断标准等写入教材,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不仅指导教学实践,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3)优化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临床教学等方式实施,利用临床实训中心,以临床仿真、模拟技术手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在培训初期通过教师规范操作、学生互为“医患”分组模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等方式,使学生成为任务引领下的行动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在教中学、学中做,教师则为指导者、协调者;强化训练阶段采用反复训练、以考促练方式,通过口试、操作、笔试等增加随机考核次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学生知识、技能与素质等的综合培养。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教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改革考核模式,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模拟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采用的“三站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①根据培训及考核项目,组织相关教师研讨,制定出相应的评分标准,使教师评分有据可依,客观公正。同时,学生对照评分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②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考核占总成绩的30%,主要包括小组考核(占10%)、教师评价(占10%)、考勤(占1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70%,包括病史采集(占7%),体格检查(占35%),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占14%),心电图分析(占7%),X线片阅片(占7%)。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另一方面也避免一次性考核成绩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真实水平。③模拟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采用的“三站式”方式,进行多次客观考核,以考代练,以考促练。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6]。实践技能考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模拟其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使学生熟悉接诊患者的顺序,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提前了解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的步骤。各站技能考核项目均由学生随机抽取,教师严格按评分标准和实施细则评分。各部分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按比例组成终结性评价成绩,并与过程性评价成绩一起计算出总成绩。

3取得成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毕业生调查问卷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在校期间满意度最高的课程就是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他们认为这门课对其帮助最大,当然,这也与前期其他课程学习打下的基础有关。实习医院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评价以及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我们对2007级之后参加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与往届未参加该课程训练的学生,毕业一年后报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的人数与通过率进行了比较,2005级学生毕业一年后参加考试312人,通过考核203人,通过率为65%;2006级参加考试304人,通过考核203人,通过率为67%;2007级参加考试368人,通过考核276人,通过率为75%;2008级参加考试382人,通过302人,通过率为79%;2009级参加考试359人,通过295人,通过率为82%。通过比较发现,参加培训的学生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明显提高。

4改进优化

实践表明,在学生实习前开设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十分必要。为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规范地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岗位,完成向实习医师角色转变,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尚需对该课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1)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将各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需要扩充培训内容,如将妇产科、儿科等的相关内容补充进来,在辅助检查结果判断部分增加Ct、mRi阅片等。

(2)加大实训室开放力度,在课余时间和周末对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进行技能训练,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7]。

(3)利用校园网,将培训相关内容的教案、课件、录像等上传到网站,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业余时间自学和训练。网络教学是校内教学的补充和发展,是医学生甚至临床医师终身学习的园地与良师益友[8]。

参考文献:

[1]茹金泉,唐继志,谢军军,等.临床技能教学改革的初步效果评价[J].健康研究,2011,31(4):317-319.

[2]蒲永莉.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1,40(21):2114-2116.

[3]黄传兵.医学教育应重视临床实习[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2):165-166.

[4]张剑,葛颂,杨德琴,等.新形势下口腔内科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J].口腔医学教育,2010,20(10):604-606.

[5]蔡雪黎.实行诊断学全程教学,加强医学生实践技能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9):17.

[6]孟红旗,朱凡特.诊断学教学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能力的培养[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1):1807-1808.

[7]李淑文.专科医学生实施技能过站考核综合训练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38-139.

临床医学的核心篇8

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现状

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含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能力。医学研究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关乎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但培养具备较高的科研、教学和外语水平的创新型医疗人才还面临诸多问题。现阶段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就是临床综合能力,应包括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及临床沟通能力[3]。由于培养模式的原因,目前研究生比较注重基础理论学习,重视理论的深化和研究,继承为主、创新不足。研究生临床技能掌握程度一般,没有安排集中培训,缺乏临床经验,自信心不足。研究生每日忙于为患者办理出院、接收新患者、写病历、安排患者做检查等临床医疗工作,并参加临床查房、病例讨论等。除了临床工作以外,研究生还必须进行科研实验和论文撰写,这使得其与患者交流的时间减少。我国当前的医学教育更加重视对医学研究生知识结构及临床技能的培训,对其综合素质,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稍显不足,造成研究生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人文知识。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临床技能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临床实践操作机会少,实践能力不足;导师往往身兼数职,任务繁重,带教时间有限[4];对专业学位的认识不到位,培养计划缺乏理论依据和经验指导[5];没有针对临床技能的硬性考核指标;缺乏确保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及有效的监督机制。

2.2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不足

高等院校研究生比较习惯于接受、理解、掌握现有的知识和在固定的框架中思考问题,相对缺乏自主判断、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6]。研究生课程存在灌输传授多、启发引导少和内容陈旧的现象,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不利于研究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阻碍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缺乏循证医学思维。

2.3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不足

医患沟通类专门课程的缺失是造成医学生沟通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7]。工作负荷沉重,与患者沟通交流时间减少。临床医学研究生在接诊病人、病历书写、病例讨论、临床查房、科研实验等一系列繁重的临床工作、科研负荷下,很难保持一颗平常心,容易引发医患矛盾[8]。患者及其家属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带教教师为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减少了研究生的临床操作机会。临床操作不足,缺乏医患沟通能力,严重影响了临床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医学研究生作为医学高级人才,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并未随着学历的提高而增长,说明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中医学人文存在缺失[9]。

3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3.1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能力

3.1.1增加研究生临床技能操作机会,加强对临床专业学位的认识。明确学科重点,从以往“重科研、轻临床”的思想,转变为更重视临床,同时兼顾科研。转变培养模式,有必要对现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进行适应性调整,应保证研究生每周有5日的临床实践机会,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规定种类和数量的基本操作训练、规定的基本病例种类和例数、接诊患者并做详细的病例检查记录报告和诊治记录等[10]。建立临床资料库,增加临床操作考站、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考核,以促进研究生对各种基本技能及临床技术操作的练习。

3.1.2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建立与完善严格有效的临床考核制度,制定考核细则;紧密落实临床能力训练,保障临床培养质量。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模式引入出科考核中,建立起快速的反馈机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研究生,及时查缺补漏。并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选择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两部分,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考核范围为培养方案中研究生在轮转科室的学习内容,按不同阶段分为轮转考核、阶段考核、临床能力(毕业)考核[10]。

3.1.3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导师资格认证和准入制度,严格导师遴选标准和招生资格审查,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确保导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导师职责、品质、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适当减缓研究生扩招的速度和规模,控制协调导师和研究生的比例,以保证教育质量[11]。

3.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2.1加强临床资料分析能力训练,扩展临床思维的角度。临床思维研究的对象是具体患者,临床思维的过程就是应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对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总结分析,以提出正确的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因此要训练研究生搜集临床资料的能力,通过搜集临床资料来获得关于病人各方面的信息,并从中找到对疾病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最有价值的信息,使研究生获得丰富的临床经验,提高分析病情的能力[1]。

3.2.2拓宽医学理论知识,奠定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临床思维的过程是运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实践进行积极的思考,对所遇到的各种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对面临的各种问题考虑解决的方法。因此,培养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首先要注重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临床实践加深对已有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要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开展一定的临床科研学术研究,扩展知识领域[1]。

3.2.3树立科学的、系统的临床思维观。加大研究生进入临床前的岗前培训力度,对研究生进行知识点掌握的强化训练,再用系统分层、分专业的方法,对研究生在校学习的知识进行分类、梳理、储存记忆,并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临床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知识存取效率,也就是提高其思维效率。

3.2.4重视创新素质评价,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作用。我国医学研究生知识面窄、创新能力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12]。既往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未对创新素质的评价给予足够重视,内涵研究不足、未设置创新素质评价指标或指标设置不合理。应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将创新素质列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备素质,并从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包含了创新素质评价内容的指标体系,有助于以评价机制促教育导向,营造有利于创新素质培养的氛围,稳步推进高等医学素质教育改革,提高医学人才质量。

3.3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沟通能力

3.3.1加强综合能力培训,拓宽研究生视野。研究生在各科室轮转的过程中,应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在引导研究生进行临床思维训练的同时,使其掌握与不同病情患者进行沟通的技巧,并有意识地安排研究生在实践中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医患沟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13]。尝试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进行案例式教学,以期提高其独立工作能力、临床决策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增强其自信心,进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3.3.2重视医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就需要根据当代医学生的医德特点加强医学研究生的医德规范教育和医学伦理学方面的培养,使其具备高尚的医德情操,在今后的医疗服务中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14]。

3.3.3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人文精神是医务人员崇高精神世界的折射,是良好综合素质的表露[15]。现代医学模式下培养的医学研究生,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在研究生教育中,应努力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临床知识的培训中,从而使研究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使其医患沟通能力得到提高[16]。

临床医学的核心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综合训练;岗位实践技能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爱伤意识、团结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全面提高学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我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即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旨在使学生达到既强化岗位实践技能又巩固基本理论知识的目标,并注重其自主学习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强化临床技能训练,使学生尽快在实习及工作中完成角色转变,胜任岗位工作[1]。

1现状分析

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是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2];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综合训练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要途径[3]。能否熟练、规范地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是评价医学生基本技能的标准,也是衡量医学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1)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进入实习之前,缺乏足够的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学生很难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从而使临床实习效果大打折扣。(2)传统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也就是床旁教学,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条件下[4]受到了极大限制,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越发紧张,患者依从性差,学生多,实践与操作机会少,必然导致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水平下降[5]。(3)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要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证,才能获得执业资格。这时,首先要通过的就是全国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在历年的实践技能考核中,执业助理医师的通过率明显低于执业医师,这不仅与学生学历层次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实习前加强临床岗位实践技能训练,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既适应岗位需求,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改革实践

针对现状,我校探索性研究与实践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前临床实践技能强化,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该课程是在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实习前最后3周进行的强化训练。

(1)制定教学大纲。与临床一线专家一起将适应岗位需求并符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实践技能部分)要求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出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与临床接诊患者流程相符,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判断(心电图分析、X线片阅片)、外科基本技能操作4部分。

(2)编写配套教材。由于本课程没有现成的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教材,故由学校资深教师及临床一线专家一起根据教学内容,编写了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配套教材———《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教材围绕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编写病史采集部分的训练内容,在体格检查中将技巧性强的如心脏叩诊、听诊,肝、胆、脾触诊等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把基本的典型的心电图(如房室肥大、早搏、心肌梗死等)与X线片(如靴型心、梨形心、肺结核、肠梗阻、肱骨骨折等)的判读纳入辅助检查部分教学内容中,选取临床常用外科基本技能操作作为培训项目(如心肺复苏术、穿脱手术衣、换药术等),将规范的操作步骤、明确的诊断标准等写入教材,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不仅指导教学实践,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3)优化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临床教学等方式实施,利用临床实训中心,以临床仿真、模拟技术手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在培训初期通过教师规范操作、学生互为“医患”分组模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等方式,使学生成为任务引领下的行动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在教中学、学中做,教师则为指导者、协调者;强化训练阶段采用反复训练、以考促练方式,通过口试、操作、笔试等增加随机考核次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学生知识、技能与素质等的综合培养。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教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改革考核模式,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模拟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采用的“三站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①根据培训及考核项目,组织相关教师研讨,制定出相应的评分标准,使教师评分有据可依,客观公正。同时,学生对照评分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②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考核占总成绩的30%,主要包括小组考核(占10%)、教师评价(占10%)、考勤(占1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70%,包括病史采集(占7%),体格检查(占35%),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占14%),心电图分析(占7%),X线片阅片(占7%)。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另一方面也避免一次性考核成绩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真实水平。③模拟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采用的“三站式”方式,进行多次客观考核,以考代练,以考促练。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6]。实践技能考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模拟其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使学生熟悉接诊患者的顺序,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提前了解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的步骤。各站技能考核项目均由学生随机抽取,教师严格按评分标准和实施细则评分。各部分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按比例组成终结性评价成绩,并与过程性评价成绩一起计算出总成绩。

3取得成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毕业生调查问卷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在校期间满意度最高的课程就是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他们认为这门课对其帮助最大,当然,这也与前期其他课程学习打下的基础有关。实习医院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评价以及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我们对2007级之后参加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与往届未参加该课程训练的学生,毕业一年后报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的人数与通过率进行了比较,2005级学生毕业一年后参加考试312人,通过考核203人,通过率为65%;2006级参加考试304人,通过考核203人,通过率为67%;2007级参加考试368人,通过考核276人,通过率为75%;2008级参加考试382人,通过302人,通过率为79%;2009级参加考试359人,通过295人,通过率为82%。通过比较发现,参加培训的学生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率明显提高。

4改进优化

实践表明,在学生实习前开设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十分必要。为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规范地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岗位,完成向实习医师角色转变,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尚需对该课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1)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将各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需要扩充培训内容,如将妇产科、儿科等的相关内容补充进来,在辅助检查结果判断部分增加Ct、mRi阅片等。

(2)加大实训室开放力度,在课余时间和周末对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进行技能训练,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7]。

(3)利用校园网,将培训相关内容的教案、课件、录像等上传到网站,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业余时间自学和训练。网络教学是校内教学的补充和发展,是医学生甚至临床医师终身学习的园地与良师益友[8]。

参考文献:

[1]茹金泉,唐继志,谢军军,等.临床技能教学改革的初步效果评价[J].健康研究,2011,31(4):317-319.

[2]蒲永莉.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1,40(21):2114-2116.

[3]黄传兵.医学教育应重视临床实习[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2):165-166.

[4]张剑,葛颂,杨德琴,等.新形势下口腔内科学临床教学改革探讨[J].口腔医学教育,2010,20(10):604-606.

[5]蔡雪黎.实行诊断学全程教学,加强医学生实践技能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9):17.

[6]孟红旗,朱凡特.诊断学教学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能力的培养[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1):1807-1808.

[7]李淑文.专科医学生实施技能过站考核综合训练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38-139.

临床医学的核心篇10

关键词:诊断;护理;实验中心;探索;实践

临床医护实践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临床医护人员通过不断实践,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身医疗水平。但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法的出台,患者维权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临床医护人员应用新的诊疗技术和急救技术在患者身上"临床实践"的可能性也日趋减少[1]。面对这种现状,对于本科专业医学、护理学生及住院医生,临床护理诊断实验中心是她们学习基本技能的平台,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

1诊断护理实验中心的功能

诊断护理实验中心已成为医学院人才培养的摇篮,诊断护理实验中心的建立与发展是医疗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2]。诊断护理实验中心运用模拟技术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安全性高,无风险性、重复性好、低成本和开放性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了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临床技能训练及医学护理人员的执业培训。

诊断护理实验中心建立了现代化模拟诊断实验室、儿科学实验室、妇产科检查操作室、心肺多媒体室、五官科模拟诊室、针灸推拿室、急救医学基本技能训练室、模拟手术室。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重新整合、规划,形成了包括临床模拟外科手术室、多媒体网络室、影像学实验室、模拟妇产科实验室、病房诊疗模拟操作室、中医操作实验室、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等,标准化患者、医用标准化模拟人,其中标准化患者可以无体征(供学习诊断学的问诊和正常体格检查)或有真实而恒定的体征(如心脏听诊、肺部罗音等);或模拟多种病史(如头痛、发热等)和体征(如心率增快、呼吸音增粗、步态异常等)。标准化患者通过被问诊、体格检查对患者做出评估及进行反馈教学。

2执业医师考试培训

结合国家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制定适合的诊断学教学大纲。与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接轨,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学实践技能的评价体系[3]。培养诊断学实践技能的教师队伍,改革诊断学实践技能的培训方法。

诊断学体格检查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如交互式教学,结合"标准化患者"、多媒体心肺听诊、肝脾触诊模拟人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为基本形式的"诊断学教学实验平台"和Cai课件以及网络课堂的应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转变为由学生主动参与的双向模式,培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动手能力。实践教学中,强化正常检体基本功训练,继续保持传统的教师指导,同学之间一对一的练习全身系统体格检查;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观摩检体诊断录像片,使操作手法规范化,与国内医学院校统一分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之间可相互查体,以训练查体的基本方法及查体的顺序,掌握系统的体格检查方法[4]。临床实践教学:在病房、门诊、急诊对患者进行正规的查体、异常体征的识别、心电图、X线及Ct及临床思维的训练,把诊断学教学延伸到毕业实习中去,确保学生真正掌握临床技能。

3住院医师培训与考核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毕业后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其内容包括内外科系统常用基本技能操作培训、急救技能培训、计算机能力培训与考核。如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都会遇到突发的危急重症需要做出快速反应并实施紧急抢救,心肺复苏技术是否过硬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为提高住院医师总体急救水平,按照住院医师培训的阶段要求,并根据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要求,对住院医师开展了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和辅助检查结果分析读判等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还包括人工呼吸,心外按压,简易呼吸器的使用,除颤仪的使用和气管插管。

培训考核方式采用现场培训与网络授课将结合,现场演示,技能实践与考核一体化模式。为了保证培训的标准化,包括专业技术及临床决策能力两方面,前者由专家对住院医师的病史采集、体检能力、医疗操作技能、手术操作技能等进行面对面考核;而后者则分别在第一阶段与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进行。可采用面对面病例分析的考试方法,也可使用计算机辅助考试系统进行测试,使临床决策能力测试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5]。为了在培训中加强和巩固住院医师的问诊和体检的临床技能,另外还引入标准化患者的考核方式。

4护士培训与考核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加强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提高临床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特别制定了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使护士能较好掌握基础及专业知识,技能操作规范,动作熟练,如专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血糖监测技术、口服给药法、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儿童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护士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和规范。护理规范到位,如: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排泄护理、留置尿管患儿的护理、压疮的预防与护理、鼻导管给氧法、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吸痰法、鼻饲法等。健康教育内容恰当,落实到位。病情观察及时,能正确判断分析病情变化;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急、危、重患者抢救配合能力,意外事件应对处理能力,并具备较强的护患沟通、护护沟通、医护沟通能力。

对护士要护理风险教育与培训,如危重患者转运、患者发生误吸、发生输液反应或疑似输液反应、发生静脉空气栓塞、药物过敏抢救、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突然停电、发生火灾、护理投诉。进行安全防护意识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的观念。做好氧气筒使用、存放工作,远离易燃物,避免日光直接照射,操作使用过程中做到防震、防火、防热和防油,每次用后检查开关。穿刺操作训练的物品需经灭菌处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物品一经污染主动汇报、更换,过期、破损的物品严禁使用。

5体会

医学诊断护理实验中心是进行实践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它能培养培训医学生的各种规范化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提高诊断护理实验中心利用优化教学资源,为各层次培养培训提供高水平的训练平台,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护理诊断实验室中心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能充分发挥临床技能培训的功能和效率,护理诊断实验室中心围绕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培养出综合型、开拓型、复合型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钱频,陈琰,黄静.充分发挥临床模拟训练中心在医师在职培训中的作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2,10(5):485-486.

[2]李云芳,于兰贞,邱玉贞.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功能和管理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91-92.

[3]孟红旗.诊断学教学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能力的培养[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1):1807-1808.